交响诗的发展(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06:4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交响诗的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交响诗的发展》。

第一篇:交响诗的发展

交响诗的发展:19世纪中叶,李斯特创造了交响诗,是在音乐会序曲的形式上发展而来的。李斯特共创作了13首交响诗作品,最著名的有《塔索》《奥菲欧》《普罗米修斯》《哈姆雷特》等。他的交响诗特点为1,将奏鸣曲式快板和奏鸣交响套曲的结构原则相结合2,使用“主题变形”手法。这种手法主要体现在《前奏曲》中。在李斯特创作了一系列的交响诗作品后,这种题材在欧洲遍地开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斯美塔那《我的祖国》巴拉基列夫《塔玛拉》鲍罗廷《在中亚西亚草原上》柴可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暴风雨》等。19世纪末,理查·斯特劳斯的交响诗创作标志着这一题材发展的极盛时期。他共创作了7首交响诗,如《唐璜》《麦可白》《英雄的生涯》等,这一时期还有德沃夏克《金纺车》《水妖》《野鸽》,西贝柳斯《芬兰颂》《塔皮奥拉》等。德彪西创作的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三联画《夜曲》和交响素描《大海》实质也是交响诗。

第二篇:交响诗

交响诗《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歌颂嘎达梅林的民歌和交响诗,培养学生热爱英雄、热爱民族音乐,深层次的领悟人生观、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聆听交响诗《嘎达梅林》,引导学生沿着嘎达梅林这一历史故事,感知音乐是怎样运用各种音乐要素(如:力度、旋律、节奏、音色、情绪等)来表现嘎达梅林的英雄事迹的。

重点:沿着嘎达梅林这一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感知音乐是运用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嘎达梅林的英雄事迹。

难点:指导学生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英雄!热爱民族音乐!教学方法:合作、体验、模仿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辽阔的草原上蓝天白云,芳草萋萋,空气清新,人们喜爱摔跤、套马、跳舞、唱歌、更爱拉马头琴等。但是,就在这美丽的草原上,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悲痛的事情,草原的英雄嘎达梅林牺牲了。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走进《嘎达梅林》

一、歌唱民歌《嘎达梅林》:

过渡语:“让我们走进草原,一起来歌唱这首内蒙古短调民歌《嘎达梅林》。”

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它是几拍子的?

生: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的。歌曲是四拍子的。

2、再次聆听歌曲,让学生自由的跟着音乐打拍子,体验歌曲的节拍。

3、请同学们用“La”音,随老师的琴声哼唱歌曲旋律,感受上行旋律与下行旋律的情绪变化,并为歌曲标出换气记号。

4、请同学们用连贯、流畅的声音随老师一起唱歌词,充分感受歌曲的抒情性。

二、聆听交响诗《嘎达梅林》:

过渡语:“悠扬的歌声,感人的故事,激发了作曲家辛沪光的创作热情,在1956年交响诗《嘎达梅林》诞生了。什么是交响诗?”

交响诗:是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大多以文学作品(诗歌、戏剧)为题材。它包括音诗、音画。交响诗通常是一个乐章。

过渡语:“交响诗《嘎达梅林》是以内蒙古民歌为素材,以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为线索创作的。”

1)你知道“嘎达梅林”这四个字的含义吗?

生:“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

2)你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吗?

生:七十多年前,蒙古族封建王爷企图出卖土地,便勾结东北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为了人民的土地,为了人民的利益率众起义,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斗争。后来遭人陷害,被敌人包围,起义失败了,嘎达梅林壮烈牺牲。

过渡语:“交响诗《嘎达梅林》是单乐章的奏鸣曲式结构,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部分组成。让我们沿着嘎达梅林这一历史故事为线索,感受音乐是如何逐渐展开的?”

1、聆听音乐片段A,音乐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美丽辽阔的科尔沁大草原,孕育了勤劳勇敢的蒙古人们,人们过着安详宁静的生活。

2、聆听音乐片段B:

1)幽静的音乐突然被刺耳的音响打破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突然,传来了王爷出卖土地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人们被惊醒了。2)音乐在力度上是如何塑造这一恶势力形象的? 生:用很强的力度,让整个乐队中的铜管乐器与打击乐器一起演奏来实现的。

3、聆听音乐片段C:听!什么吹响了?那是什么信号?它的旋律是上行的还是下行的?为什么?

生:小号吹响了!那是嘎达梅林号召人们起来反抗的号角声!运用上行的旋律,鼓舞着人们起来!起来!

4、聆听音乐片段D:

1)听到号角的人们,立刻采取了什么行动?

生:人们背着枪骑着马从四面八方奔驰而来。

2)音乐是用什么样的节奏来表现这一场景的?

请学生用 XXXXXXXXXXX这一节奏型拍腿,模仿马蹄声。

3)良驹勇士骑!

听!远处传来了马蹄声;—————师生一起在腿上打节奏。

看!勇士们骑着马儿过来了;———师生一起作骑马的动作。

听!远处又传来了马蹄声。————师生一起在腿上打节奏。

4)随音乐,师生一起打节奏、作骑马的动作。

过渡语:“决战开始了!音乐也进入了高潮!”

5、聆听音乐片段E:

1)音乐把你带到了什么样的场景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带到了万马奔腾,悲壮惨烈的沙场。看到了遍地的尸体,血流成河。

2)感受正义与邪恶两大势力的激烈交锋,说出最能表现两大势力形象的演奏乐器是什么?

生:正义之师——小号;邪恶势力——定音鼓;铜管乐器;

过渡语:“起义失败了,嘎达梅林壮烈牺牲。人们沉浸在悲痛中。”

6、聆听音乐片段F:

1)听辨民歌主题出现了几次?感受音乐在情绪上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生:五次;情绪也逐渐由哀悼变成颂歌。

7、聆听音乐片段G:音乐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经过暴风雨洗礼后的草原,阳光明媚,多么的清新、美丽,令人向往!

8、聆听音乐片段H:感受乐曲是怎样结束的?

生:在强烈的号召声中结束全曲。

9、让我们完整地聆听乐曲的再现部,在音乐中缅怀、歌颂英雄嘎达梅林。

三、结束部分:嘎达梅林是用音乐凝成的诗,是一曲英雄的赞歌,让我们记住英雄的故事,唱响这首优美动人的颂歌!

第三篇:交响诗

交响诗

百科名片

交响诗(symphonic poem),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1850年)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是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多采用单乐章的曲式,结构较自由。音诗、音画、交响童话等,这些也是与交响诗相类似的音乐体裁。目录 基本信息 结构形式 代表作品

第三交响诗《前奏曲》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人民英雄纪念碑》 其他

中国的交响诗 展开 基本信息 结构形式 代表作品

第三交响诗《前奏曲》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人民英雄纪念碑》 其他

中国的交响诗 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交响诗也称“音诗”,它是一种由李斯特首创的具有戏剧性、抒情性的单乐章管弦乐体裁,李斯特式的交响诗出现之前,音乐家通常写作音乐会序曲的形式。交响诗在构思上,或体现一个哲学思想,或体现一种诗的意境,或和一定的文学题材相联系。交响诗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始者是匈牙利"钢琴之王“李斯特。

交响诗的名称为F.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交响诗。其所作十三首交响诗以诗歌、戏剧、绘画以及历史事迹等为题材,广泛采用主题变形的手法,塑造出特定标题内容的艺术形象。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一个故事改变的管弦乐曲。编辑本段结构形式

既然交响诗诞生于浪漫主义时期(含浪漫乐派与民族乐派),那么在交响诗发展前期,作品因参照奏鸣曲式(如斯美塔那《我的祖国》、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但随着时代的终结,印象派与表现主义将交响诗引入无调音乐的范围,德彪西在交响素描中重视和声,舍弃传统大小调和奏鸣曲式的束缚,勋伯格更将无调性交响诗编配的短小精悍。编辑本段代表作品 第三交响诗《前奏曲》 李斯特在19世纪50年代写了《山上听闻》、《塔索》、《前奏曲》、《普罗米修斯》、《英雄的葬礼》、《匈牙利》、《哈姆雷特》、《匈奴之战》和《理想》等12首交响诗,晚年又写了1首《从摇篮到坟墓》;除《匈奴之战》取材于德国画家W.von考尔巴赫的壁画外,其余大多以文学作品(诗歌、戏剧)为题材。形式灵活多变,常常把奏鸣曲式、变奏曲式和回旋曲式的结构原则糅合在一起,并广泛使用主题变形的手法,从一个或几个基本主题蜕变出形象迥异、性格不同的派生主题来。这种混合曲式的结构原则和主题变形的表现方法,常为后起的交响诗作者所师法。

李斯特写过十三首交响诗,这些作品的内容,大多取材于诗歌、戏剧或绘画;总谱的前面常常有一篇序言,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或引用有关诗文,说明作品的题材内容。这一篇序言或引用的诗文就是作品的标题。例如李斯特的第三交响诗的题目是《前奏曲》,它取材于法国浪漫派诗人拉马丁的《诗的冥想》,总谱前面刊登了李斯特根据这首诗写成的序言,作为这首交响诗的标题。序言的全文是这样的:“我们的生命除了是用„死亡‟唱出第一个庄严音符的无名歌曲的一组前奏曲以外,还有什么呢?爱情是每一颗心中的朝阳,但最初的幸福和欢乐,怎能不受暴风雨的袭击,以致好梦被惊破,祭坛被摧毁;在残酷的打击下,怎能不冲出暴风雨,投入宁静的乡村生活,从回忆中去寻求安慰呢?可是人总是不能久安于大自然怀抱中温和的隐退生活的,当小号吹出警报的信号时,他立即冒险上阵,不管号召他去参加的是什么样的战斗行列;为的是在战斗中完全恢复自信,并获得充分的力量。” 拉马丁的原诗充满着对人生的怀疑,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思想。李斯特按照自己的观点来解释拉马丁的诗,把诗中所写人生道路上的各个阶段,看做是“一系列的前奏曲”,把它们描绘成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生活图画;尽管因遭受打击而灰心丧志,最后还是肯定生活,并信心百倍、活力充沛地投入了生活。李斯特根据表现标题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奏鸣曲式的原则。全曲所有的主题都脱胎于一个有调。这个音调包含三个音,是从表示疑问的语言音调概括而成的。从这个音调蜕化出来的各个主题,每次再现的时候,都作了种种不同的变化,用来表现不同的形象和意境。这种手法,叫做“主题变形”。这“主题变形”是李斯特在协奏曲和交响诗等作品中常用的手法,也是李斯特以后的各种标题音乐中常用的手法。他的第三交响诗采用自由的奏鸣曲式。开头是行板的引子,音乐用疑问音调提出了一个探求人生真谛的哲理性的问题。主部是庄严的行板,表现生命充满青春的活力,犹如旭日方升。连接部是一个抒情主题,表现爱情的温暖和幸福;它从主部的C大调转向副部的E大调。副部也是表现爱情的抒情主题,它出现在E大调上。展开部描写生活道路上的暴风雨,音乐素材也是疑问音调的发展。这段音乐用了许多造型手法,大提琴上下起伏的半音阶旋律、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尖锐紧张的不协和和弦,加上铜管乐器的呼啸、定音鼓的轰鸣,描写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当音乐发展到高潮时,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上的半音阶下行。犹如暴风骤雨,震撼人心。展开部后面的插部,是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田园曲。暴风雨渐渐平息,大地上雨过天晴,双簧管吹出一个明朗安静的曲调,好象牧人的笛管在演奏。这个曲调是呈示部中连接部主题的变形。在插部中。我们还可以听到显示部中副部主题的变形。副部的爱情主题。现在变成了田园曲了。田园曲逐渐变得激动起来,成为一首进行曲。铜管乐器吹出了战斗的号声,它号召主人公去迎接新的生活和斗争。这号声一是连接部主题的又一次变形。

下面是倒装的再现部,其中首先再现的是副部。副部主题在这里又一次变形为战斗进行曲。最后出现的是主部主题,它象在呈示部中一样,没有变形。表现主人公在战斗中恢复了自信和青春的力量。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李斯特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所以他称他的单乐章标题交响音乐为“交响诗”。李斯特的《山间所闻》、《前奏曲》、《马捷帕》、《理想》、《从摇篮到坟墓》等交响诗,都是以诗歌为题材的、表现诗的意境的作品。也有一些交响诗,是以绘画为题材的,或者是描写自然风光的,可以称为“音画”、“交响画”或“交响音画”。俄国作曲家鲍罗廷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一幅交响音乐的风俗画。

这是一首描写吉尔吉斯草原风光,并从中表现爱国主义思想的交响诗。鲍罗廷在总谱前面,写上了这个作品的标题:“在平沙漠漠、一望无际的中亚细亚草原上,传来了不大听见的俄罗斯和平歌声。从远处可以听到马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东方曲调的奇异的歌声。一个土著的商队渐渐走近。它在俄国军队的保护下,穿过无边的沙漠,平安自由、无忧无虑地赶着路。商队渐走渐远。俄国人的歌声和亚洲人的曲调结合在一起,构成共同的和声,它的回声逐渐消失在草原的空气中。”

乐曲一开始,小提琴奏出了绵延不绝的高音持续音,描写草原的空旷气氛以此为背景,单簧管吹出了悠长的俄罗斯曲调(A大调),由圆号在移低大六度的调上重复着,好象是飘荡在草原上的回声。接着,大提琴和中提琴的拨弦,描写远处传来了马和骆驼的脚步声。在这个背景上,英国管吹出了装饰得很华丽的东方曲调(a小调)。当我们再一次听到单簧管吹出俄罗斯曲调,并由圆号呼应着这个曲调时,已经有了丰满的和声。接着,俄罗斯曲调由全部乐器强有力地奏出,描写俄国军队来到近处。英国管和大提琴再一次演奏东方曲调,并由小提琴在不同的调上重复着。然后,两个曲调用复调的手法同时结合在一起,描写土著的商队和俄罗斯军队相逢在草原上。在这段音乐中,俄罗斯曲调由双簧管吹奏,东方曲调先由小提琴演奏,后来移到大提琴上。最后,在尾声中,由圆号和各种木管乐器轮流吹出俄罗斯曲调的片段,描写歌声渐渐消失在草原上。《人民英雄纪念碑》

上面介绍了取材于诗歌和描写自然风光的交响诗,现在让我们再来听一首取材于雕塑的交响诗——瞿维作曲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是一首史诗性的交响诗,表达了人们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缅怀先烈的英雄业绩,胸中激荡着无限崇敬景仰之情。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我国一百多年以来在反对内外敌人的革命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立的。碑座四周镶嵌着用汉白玉雕刻成的八块革命历史浮雕,即“焚烧鸦片烟”、„金田村起义”、“武昌起义”、“五四爱国运动”、“五卅运动”、“八一南昌起义”、“抗日敌后游击战”和“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这首交响诗并没有描写每一幅浮雕所表现的具体革命历史事件,而是概括地抒写了人民英雄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高尚的革命情操。全曲用奏鸣曲式写成。缓慢的引子先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齐奏深沉严肃的低音曲调,表现人们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时的悼念和沉思;然后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出清澈明朗的和弦进行,表现对人民英雄的敬仰心情。

主部是一首英勇果断的战斗进行曲,运用了模仿复调的手法。各声部此起彼落,表现英雄们为革命事业勇往直前的斗争形象。副部是一个民歌风格的主题,表现英雄们宽广的胸怀和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

副部通过变奏发展表现热情激动的形象,随后情绪逐渐平静下来,音乐进入了展开部。在展开部中,主部的斗争形象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变得气势奔腾,锐不可当。作者在发展主部时用了“赋格段”的手法。展开部的最后一段用扩大了的节奏发展主题,在定音鼓和低音弦乐器的伴奏下,四个吹着阻塞音的圆号互相模仿,一步步走向高潮,描写革命斗争的风起云涌;再接再厉。再现部就在高潮上开始,其中主部和副部互相渗透,都有了新的发展。当主部进入最高潮时,小号和长号用激昂慷慨的音调,吹出副部的旋律,伴随着一声锣鸣,描写人民英雄的壮烈牺牲;然后音乐转入慢板,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奏出引子的主题,和圆号互相对答,表现出无限悲痛的心情。这是再现部中一个富于戏剧性的转折。再现部中副部的音乐形象,由回忆变为景仰,中间加进了主部的音型,表现出踏着烈士血迹继续前进的思想。尾声是主部主题的变形,变成了大调的庄严快板,表现广场上人民群众对英雄们的歌颂。其他

19~20 世纪的欧洲许多著名作曲家都写过交响诗,东欧和北欧各民族作曲家的交响诗常用本民族的历史、地理、文学题材寄寓爱国主义思想,如B.斯美塔纳的《我的祖国》由6首交响诗组成,讴歌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和光荣历史;A.德沃扎克的《水妖》、《午时女巫》、《金纺车》和《野鸽》是根据捷克诗人K.J.爱尔本(1811~1870)的民间叙事诗《花束集》所创作的一组民族交响叙事曲,而他的《英雄之歌》则表现了英雄人物的刚毅豪迈气概,以及他们的斗争和胜利;J.西贝柳斯的《库莱尔沃》和《勒明基宁》四部曲都是取材于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一译《英雄国》)写成的交响诗,而他的《芬兰颂》则是反抗帝俄统治的爱国主义作品。

R.施特劳斯称他的《唐璜》、《麦克白》、《死与净化》、《查拉图什特拉如是说》和《英雄的一生》为“音诗”,是交响诗的别名;西贝柳斯的某些交响音乐也用了这个名称。此外,音画(如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荒山之夜》)、交响画、交响素描、交响图景、交响叙事曲、交响传奇曲、交响童话(如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交响幻想曲等体裁也属于交响诗的范畴。

编辑本段中国的交响诗

中国的交响诗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如林声翕的《壮丽的海洋》、杜鸣心的《祖国南海》、张千一的《北方森林》、庄曜的《草原音诗》),描述瑰丽的民间故事(如江文也的《汨罗沉流》、施咏康的《黄鹤的故事》、杜鸣心的《洛神》),赞颂藏传佛教的崇高(如黄安伦的《巴颜喀拉》、王学诗的《拉卜楞印象》),表现英勇的革命斗争(如瞿维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刘福安等的《八一》、何占豪的《龙华塔》),歌颂革命英雄人物(如朱践耳的《纪念为真理献身的勇士》、辛沪光的《嘎达梅林》、田丰的《刘胡兰》、吕其明的《白求恩》),概述祖国的经济发展(如杜鸣心的《对阳光的忆念》)和作曲家的自白(如陈培勋的《新潮逐浪高》、杜鸣心的《秋思》)等,都是中国现代交响诗的重要主题。其中林声翕的《壮丽的海洋》创作于1944年,是中国的第一部交响诗。

第四篇:交响诗教案(整理)

1(出示校园的图片)同学们,每天我们都在这鸟语花香、朝气蓬勃的校园里学习、嬉戏、快乐成长。那么,在你们看来,咱们的校园像什么呢?

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认为,校园就像一曲美妙动听的交响诗。(板书交响诗)请大家齐读课题。哪位同学对交响诗有所了解,请说一说。再读课题。有疑问吗?(出示著名的交响乐大师图片及作品)

2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由音乐中的交响诗联想到了文学作品,创作了这首——“校园交响诗”。(板书:“校园”)3齐读课题。

4引导生就课题谈谈感受:联想到了什么?(说对课题的理解)

【以音乐引题,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联,在音乐的熏陶之中畅谈自己的感受。】

过渡语:看来大家的想象力都是非常丰富的,已经迫不及待的要走进这首交响诗了.二、初读课文,感诗情。

(一)但是同学们,每学一篇文章,白板出示现场写答案在第一遍读课文时我们都应注意些什么呢?(生自由发言。)

1、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好,那就根据你们自己的提醒小声地读读课文吧。

2人一组交流:在读课文时,你觉得哪些字音要给同座提个醒,哪些句子不好读的给对方示范示范。学生自由读课文交流

(二)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词:“汲取、储积、恬静、硕果累累、书声琅琅、水上芭蕾”

1、指名读

2、教师相机正音。【课文中这些优美的词语,大家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要走进词语的内涵之中,进行联想,读出词语的意境美。读出词语所要表达的情感】齐读词语。

还有三个词语请大家帮助我解答:鸣啭,亭亭华盖、袅袅婷婷 ,所以我们在理解一篇课文时不单单要关注课后词语更要关注课文中难懂的词语.三、再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同学们,交响乐有单乐章的、也有多乐章的,校园交响诗是由五个乐章组成,它们分别是(板书:蜂巢鸟岛花瓣喷泉树根)读到这儿,你心中有什么疑问?说一说。交流你心中的疑问?它们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比喻?这也是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一)自由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思考:诗中选取哪些富有特色的场景描绘哪些多彩的校园生活?

2、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优美词句。

(二)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情况。

整体感受散文诗。

2、作者用散文诗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这五个场景(介绍散文诗)

(散文诗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它的内容具有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并且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这就留下较多可供读者自由大胆地进行想象的空间。)

1、请5名同学为大家读五个片段,让我们共同感受散文诗的文字美。(配乐读)

(一)自主阅读,思考领悟。

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一个片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思考: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领悟到什么?边读边提起笔做批,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吧。

(二)研讨交流,畅谈体会。

1、组内交流:自己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领悟到什么?

2、全班交流读书感悟,集体品读。小组汇报

第一部分: 出示蜂巢实物。想想作者为什么把校园比作蜂巢。讨论交流,感受比喻的恰当与巧妙。为什么把教室比作蜂巢?(形状上)理解“井然有序”。(出示整段)

蜂巢是用来干什么的?同学们在像蜂巢一样的教室里是怎样学习的呢?(抓重点词句谈体会)

换词读这句话:汲取寻觅。(储集花蜜,积累知识

屏显“时而……时而……”一句。仔细观察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读一读,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有什么感觉?(有节奏感、朗朗上口)大家也愿意来体会体会吗?(真的读出了那么一种节奏美)句中的“;”把它分为两个部分,从内容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体会从内容和情形方面写。(抽生读)那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男女分别读)

这一部分的排比句很美妙,交流读这些句子的感受。“在知识的大海里……”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喻成什么,读一读,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什么?(抽生读。)

师小结:是啊,这恰如其分的比喻,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同学们在学校里勤奋学习的美好形象,再读,读出我们心中的这份赞美吧。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知道为什么作者要把教室比喻成蜂巢了吗?(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教室不仅和蜂巢一样具有井然有序的外在美,还蕴藏了孜孜以求的内在美。此时此刻我们不正像一只只可爱的小蜜蜂一样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所以作者说教室就像(齐读)啊!一只甜蜜的蜂巢。

5、小结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灵活运用方法进行阅读。师:在刚才同学们的汇报中我看到了

大胆自主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中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如果大家能把这种意识带到课外阅读中去。相信你们都会是一只收获颇丰的小蜜蜂的。

第二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学习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继续汇报学习其他乐章

这是个怎样的小岛?它的生机展现在哪里?

鸟岛,是一曲欢乐的、充满温暖的、充实着幸福的乐章。

“飞翔的、流动的身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段美妙的语言。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咱们来体会体会这句话。你觉得哪 5 些词用得好?从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这么美的风姿、这么快乐的欢笑,谁能来读一读。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些什么?(联系生活实际想)这么富有生机的场面,这么富有节奏美的语言,你喜欢吗?难怪作者说“下课了,校园是一个……一个生机勃勃的……”怎能不让我们喜欢呢?是啊!同学们,在这美丽的鸟岛,和同学们同浴着阳光,(板书)共享着欢乐,你们心中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让我们再一次和作者一同走进这美丽的鸟岛,记住这段美妙的文字,记住这一曲充满欢乐、温暖、幸福的乐章吧!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把自己感受到的快乐和活力展现出来。(出示整段)

2、欣赏图片谈话: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让你联想到什么?指导学生可仿写一个片段。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交响乐不是由乐队演奏的,它演绎的是那充满生机与活力,充满着浓浓的师生情的校园生活。

3、配乐朗诵散文诗。

师:在作者的描绘下同学们一定会想到自己学习生活了六年的试验园,请带着你们各自的感受,和我共同读读散文诗的前两小节。

板书:蜂巢——蜜蜂——储积花蜜(积累知识)

鸟岛——鸟儿——共享欢乐(生机勃勃的生活)

美好回忆 花瓣 喷泉 树根

第五篇:校园交响诗

校园交响诗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亭亭玉立

井然有序

汗流浃背 2.了解课文是如何采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3.学会生字新词。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课前预习

识记生字词

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汲()循()储(恬()袅()婷()瓣()蕾(砌()硕()积累生词并解释 汲取

储积恬静堆砌

硕果累累

书声琅琅

生机勃勃

绚丽多彩

袅袅炊烟

琅(吮(繁华满枝

知识链接

散文诗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它的内容具有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并且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这就留下较多可供读者自由大胆地进行想象的空间。

高效课堂

1默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诗中选取哪些富有特色的场景描绘多彩的校园生活?

细读课文,理解感悟。讨论交流:

1、课文中的五个小标题分别比喻了什么? 蜂巢

鸟岛

花瓣))))

喷泉

树根

2、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最喜欢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

当堂检测

课后练习

下载交响诗的发展(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交响诗的发展(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园交响诗》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7 校园交响诗》教学设计 执教者:谷秀英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采用比喻......

    校园交响诗教案

    校园交响诗 目标: 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⒉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采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⒊帮助学生掌握“汲取......

    27校园交响诗

    27校园交响诗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采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校园交响诗说课稿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校园交响诗》教学设计 核心提示: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课文以“校园交响诗”为题,描绘了校园中多姿多彩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学生对培育自己......

    交响诗的教案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了解交响诗的定义、体裁、创作时间与人物。 二、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交响诗,引导学生对音乐中的交响诗音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 、 情感......

    校园交响诗教案

    1.认读“汲、琅、恬”等 7个生字,会写“汲、循、储”等7个生字;掌握“汲取、储积、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等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引导......

    校园交响诗教学设计

    《校园交响诗》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汲取、储积、恬静、花瓣、硕果累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作者所描......

    校园交响诗导学案大全

    叫河中学“五环节”教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是如何采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