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滥用职权引发行政强制措施之诉
滥用职权引发行政强制措施之诉
作者:张亚琦 实习律师电话:0371—6665550
3【案例简介】
2011年6月29日郑州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以下简称:郑州市文化广电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人员耿*、朱*、徐*来到卢*工作地点即河南华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郑东新区商务内环3号楼2单元21层,以“卢*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市场报网络版河南频道”违反《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依照《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作出郑文广新抽证字[2011]第0000107号《抽样取证通知书》,扣押电脑主机3台及其他物品。
2010年7月20日,卢*将郑州市文化广电局诉至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现本案正在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中。
【法学理论】
“先取证,后裁决”是行政主体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应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即行政主体只能以其在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所依据的证据作为证明其行为合法的依据,而不能以事后收集的证据来证明其已作出的行为合法。这一原则在我国行政诉讼领域则演化为“被告不得进行事后取证原则”。
从举证责任分配和举证期限看,我国《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行政诉讼法》
第33条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0条1项规定“被告在作出行政行为后或者在诉讼程序中自行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从证明对象来看,行政诉讼中被告须证明的事实主要包括:一是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具有足够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二是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也是围绕这两个证明对象进行。
【法治现状】
郑政文[2012]115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工作的意见》近年来,郑州市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仅2011年就达3016件且败诉案件不断增加。不断增强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的法制意识,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应诉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就加强郑州市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工作提出专门意见。
本案而言,虽提出申请,但郑州文化广电局法定代表人避而不见。这又如何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错在哪里,如何化解矛盾,解决争议?
【律师分析】
关于本案涉诉行政行为性质,虽然郑州市文化广电局认为,其抽样取证只是行政调查的方法不是行政强制措施而且不受时间的限制。但本人认为,根据2011年《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措施的界定,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
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就本案而言,郑州市文化广电局以“卢*未经批准,擅自设立市场报网络版河南频道”违反《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依照《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抽样取证”扣押电脑主机3台及其他物品。该行为属行政强制措施,是郑州文化广电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防止证据毁损,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具体行政行为。该行政强制措施行为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属法院受案范围。
我国现行立法,是对报纸期刊纸质传媒的新闻采编与新兴网络传媒分别立法予以规范。例如,根据2000年国务院令第292号《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2005年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第37号令《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20号《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等等,由省级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和省级通信管理局(“电信管理机构”),依法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传统的报纸期刊、新闻记者站、出版等文化,由文化广播新闻出版部门管理。根据2011年办市发〔2010〕23号《文化部办公厅关于下放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行政许可审批工作的通知》、2011年文化部令51号《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对各级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就互联网文化活动即提供互联网文化产品及其服务的活动进行管理作出详尽规定,其中互联网文化产品主要包括:①专门为互联网而生产的网络音乐娱乐、网络游戏、网络演出剧(节)目、网络表演、网络艺术品、网络动漫等互联网文化产品;②将音乐娱乐、游戏、演出剧(节)目、表演、艺术品、动漫等文化产品以一定的技术手段制作、复制到互联网上传播的互联网文化产品。对网吧、网络游戏、动漫公司的设立审批权限在文化行政部门。
综上,本案郑州市文化广电局作出的抽样取证行政行为,没有法律职权和法律依据,程序违法。
本案二审正在审理中,敬请关注。
第二篇:论行政滥用职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行政滥用职权
作者:陈筱筱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12期
【摘要】“滥用职权”作为行政行为撤销标准之一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遭遇了适用的“瓶颈”,主要原因之一即在于我国《行政诉讼法》对“滥用职权”的定位不科学。对于“滥用职权”的审查应秉持一种客观的立场,从目的、手段等诸因素出发进行判断。
【关键词】行政滥用职权;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
一、两则公报案例引发的思考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4年第4期和1996年第1期分别登载了如下两则典型案例,其一为张晓华诉磐安县公安局限制人身自由、扣押财产行政案;[1]其二为黄梅县振华建材物资总公司诉黄石市公安局扣押财产及侵犯企业财产权行政上诉案。[2]两个案件的相关事实大致相同,即公安机关借刑事侦查为名非法限制原告人身、财产自由,然而法院对上述事实却做出了不同的认定。对于案例1,初审的义乌市人民法院认为:“磐安县公安局越权干预经济纠纷,以刑事侦查为名,限制原告张晓华的人身自由,扣押其财产,侵犯了张晓华人身权利和合法权益,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4目规定的„超越职权‟的行为,”据此撤销了被告的行政行为;而案例二中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其(1994)鄂行初字第4号行政判决中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5目即“滥用职权”撤销了公安机关的行政行为。相同的案件事实为何法院适用了不同的撤销标准,导致滥用职权撤销标准适用混乱的原因又是什么?
二、滥用职权标准适用混乱的原因解析
笔者认为滥用职权标准在司法实践中适应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所确立的整个司法审查体系存在立法缺陷。
首先,各撤销标准之间缺乏内在逻辑上的连贯性,相互之间存在交叉、重复。法院对某个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时往往是从三个方面加以考虑的:事实问题、法律问题及程序问题。那么相对应《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所规定的5个撤销标准,证据不足属于事实问题,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属于法律问题,违反法定程序属于程序问题,而剩下的滥用职权、超越职权又属于哪个范畴?且在事实、法律适用和程序三个审查标准可以周延的情况下,滥用职权标准和超越职权标准就可能被前三个撤销标准所涵盖,而不是与之相并列。
其次,重视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合理性审查处于虚置状态。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五条确立了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也就是说我国的法院一般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的审查只存在于行政处罚领域。该条的规定直接导致了司法实践中法官只重视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对于合理性审查则往往将其忽略。而属于合理性审查范畴的“滥用职权”标准自然也得不到应有的待遇。
三、滥用职权标准的判断
理论上对于滥用职权的判断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对“滥用职权”的判断应采用主观标准。正如有学者指出,行政滥用职权的成立,要求行为主体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过错。[3]第二种观点则主张对“滥用职权”的判断应采用客观标准,也就是说“滥用职权的判断可以不问主观动机如何,只要在客观上看来武断专横,同等情况不同等对待,应该考虑的因素没有考虑,就可以判定滥用职权”。[4]
笔者认为在整个合法性审查标准体系还未修正前,如果采用主观判断标准在实践中会陷入相对困境。首先,在司法审查过程中,如何认定行政机关的主观故意缺乏明确的操作规则,“滥用”一词本身就带有浓重的主观否定评价色彩,行政机关在行政裁量权限范围内对此否定不会欣然接受,甚至常常会产生抵触情绪,这对于法院判决的权威性会产生一定影响。其次,从保护行政相对方的角度而言,如果仅在行政机关主观上存在故意过错时才构成滥用职权,那么当行政机关主观上并不存在“滥用”的非法意图,但客观上却产生了侵害相对人的结果,此时行政相对人要想得到有效救济则存在困难。因为按照主观判断标准,由于行政机关主观上并没有故意为之,那么就不构成滥用职权,即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遭到损害也无法以“滥用职权”为由将其予以撤销。在上述情况下,法院可能有两个选择:第一,法官可以放弃“滥用职权”的审查路径转而适用其他撤销标准,且在审判实践过程中法官也倾向于此种做法。而这种选择所产生的问题就是“滥用职权”标准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很少得到适用,往往被束之高阁,即使适用也与其他撤销标准相混淆。第二,如果是在行政处罚案件中,法官就可以以“显失公正”为由做出变更判决。而该选择的缺陷在于它的适用范围有限,只适用于行政处罚领域。由此可以看出对“滥用职权”采用主观判断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审判风险。从现代行政法的价值理念看,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乃是行政诉讼核心价值。撤销标准作为行政诉讼重要的制度设计自然也应充分体现这种价值精神。主观标准的选择显然无法适应这一点。因此对“滥用职权”的判断采用客观标准才更为妥当。
而具体来说,如何判断“滥用职权”,其判断要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违反法定目的;(2)其结果是否显失公正;(3)所采取的手段是否符合比例原则;(4)是否能够平等对待。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综合考量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涉及“滥用职权”,而其主观上是否故意则可以在所不问。
参考文献:
[1]最高人民法院.张晓华不服磐安县公安局限制人身自由、扣押财产行政案[Z].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4,(4).[2]最高人民法院.黄梅县振华建材物资总公司不服黄石市公安局扣押财产及侵犯企业财产权行政上诉案[Z].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96,(1).[3]关保英.论行政滥用职权[J].中国法学,2005,(2).[4]胡建淼.行政诉讼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3-214.
第三篇:丰祥公司诉上海市盐务局行政强制措施案
原告:上海丰祥贸易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奉贤区柘林镇。
法定代表人:金雪才,该公司董事长。
被告:上海市盐务管理局,住所地:上海市石门二路。
法定代表人:唐清华,该局局长。
上海市盐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盐务局)于2001年5月21日作出(沪)盐政[2001]第9号盐业违法物品扣押强制措施,认定:上海丰祥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祥公司)违反《上海市盐业管理若干规定》,在不具有经营工业盐资格的情况下,从外省市调入工业盐至本市。根据《盐业行政执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对丰祥公司作出了扣押工业盐共计300吨的行政强制措施。丰祥公司不服,向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原告诉称:我公司经工商登记,具有工业盐的经营资格,于2001年5月11日从山东调入工业盐300吨。因运输在途时间,该批盐于5月16日抵沪。盐务局却以我公司违反尚未生效的《上海市盐业管理若干规定》为由进行扣押。因该规定没有溯及力,盐务局的行政扣押行为没有法律依据,故要求撤销盐务局作出的暂扣行为。
被告辩称:《上海市盐务管理若干规定》于2001年3月26日发布,5月15日施行。丰祥公司明知该规定的内容,却违反规定,在该规定施行后将工业盐调入上海。况且,丰祥公司已不具有工业盐的经营资格。我局对丰祥公司违法调入的工业盐采取扣押措施,有执法依据,请求维持该扣押行政行为。
被告盐务局向法庭提供以下事实证据:
1.济南铁路局货物运单三份,证明从潍坊市寒亭区央子镇第一盐厂发往丰祥公司的工业盐重量总计为180吨,到站为上海金山卫西站,到达日期为5月16日。
2.上海铁路局货物运单两份,证明从安徽省定远县盐矿发往丰祥公司的工业盐重量总计为122吨,到站为上海金山卫西站,到达日期为5月16日。
盐务局以上述五份货物运单证明丰祥公司将工业盐从外地调入本市的违法行为。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
原告丰祥公司分别从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央子镇第一盐厂、安徽省定远县盐矿调入工业盐共计302吨,于2001年5月16日到达上海铁路局金山卫西站。被告盐务局认定丰祥公司在不具备经营工业盐资格的情况下,擅自从外省市调入工业盐至本市,违反了《上海市盐业管理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遂于2001年5月21日对丰祥公司作出盐业违法物品扣押强制措施,并将(沪)盐政[2001]第9号《盐业违法物品封存、扣押通知书》送达丰祥公司。丰祥公司对该强制措施不服,向上海市商业委员会提起行政复议,上海市商业委员会于2001年8月21日作出沪商复决字(2001)第1号行政复议决定,维持了盐务局的扣押行为。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认为:
盐务局作为政府主管部门,依法具有查处盐业违法案件的职权。盐务局认定丰祥公司从外省市调入工业盐至本市,有货物运单为证,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丰祥公司认为其调盐行为发生在《上海市盐业管理若干规定》施行之前,不适用该规定的理由不足:因为丰祥公司将盐由外省调入本市,是一种持续行为,该行为应以货物运至本市后为完成。由于该行为完成时,《上海市盐业管理若干规定》已施行,盐务局适用该规定及《盐业行政执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对丰祥公司调入本市的工业盐予以扣押,并将扣押通知书送达丰祥公司,适用法律正确,执法程序亦符合规定,并无不当。
据此,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之规定,于2001年12月29日作出判决:
维持上海市盐务管理局2001年5月21日作出的(沪)盐政[2001]第9号盐业违法物品扣押行政强制措施。
宣判后,丰祥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丰祥公司上诉理由是:一审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上海市盐业管理若干规定》第十四条第一款与国务院《盐业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相抵触;上诉人不是盐业违法案件当事人,不能适用《盐业行政执法办法》的有关规定;本案不适用《上海市盐业管理若干规定》,本案购盐合同的成立时间在《上海市盐业管理若干规定》实施之前,故该规定对本案没有溯及力,即便有溯及力,按照该规定盐务局也不具有查处工业盐违法案件的职权。故请求撤销一审判决,依法改判撤销盐务局的行政扣押行为。
盐务局辩称: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我局具有查处工业盐违法案件的职权;丰祥公司将工业盐非法调入本市,是一种持续的行为,该行为的完成发生在《上海市盐业管理若干规定》实施之后,故该规定对上诉人的违法行为具有效力。请求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
丰祥公司对一审法院认定其由外省市将工业盐计302吨调入本市的事实无异议。庭审中,盐务局就其具有扣押违法经营工业盐的职权,向法院提供了以下法律依据:
1.国务院《盐业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轻工业部是国务院盐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盐业工作。省及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盐业工作。”
2.轻工业部《盐业行政执法办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各级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盐政执法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盐政执法工作。”
3.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盐业管理若干规定》第四条第二款规定:“上海市盐务局是市人民政府依据《食盐专营办法》授权的盐业主管机构,负责管理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食盐专营工作,组织本规定的实施,并接受市商委的领导。”
丰祥公司在质证意见中认为:《上海市盐业管理若干规定》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盐务局只负责“食盐专营工作”,盐务局对工业盐经营没有执法主体资格;轻工业部《盐业行政执法办法》只是部门规章,没有授权执法主体资格的权力。
盐务局则认为,《上海市盐业管理若干规定》中规定了盐务局是市政府授权的盐业主管机构,盐务局对食盐、工业盐的专营工作均有权管理。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根据国务院《盐业管理条例》第四条的规定:“轻工业部是国务院盐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盐业工作。省及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盐业工作。”轻工业部《盐业行政执法办法》第七条规定:“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盐政执法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盐政执法工作。”根据以上国务院、轻工业部的法规、规章的规定,上海市人民政府制定了《上海市盐业管理若干规定》,其中第四条规定:“上海市商业委员会是本市盐业行政主管部门。上海市盐务局是市人民政府依据《食盐专营办法》授权的盐业主管机构,负责管理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食盐专营工作,组织本规定的实施,并接受市商委的领导。”因此,本市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市商委,而非盐务局。盐务局只能负责管理食盐专营工作,并无对本市工业盐的经营、运输进行查处的职权,不具有作出封存、扣押违法经营工业盐行政强制措施的执法主体资格。
庭审中,盐务局就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提供以下法律依据:
1.轻工业部《盐业行政执法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盐业违法案件当事人有隐匿、销毁证据可能的情况下,对违法物品,盐政执法机构可予以先行封存、扣押,并向当事人出具封存、扣押通知书。”
2.《上海市盐业管理若干规定》第十四条第一、二款的规定:“食盐和纯碱、烧碱工业用盐以外的其他用盐由市盐业公司统一经营”,“根据方便供应的原则,市盐业公司可以委托取得食盐批发许可证的企业销售食盐和纯碱、烧碱工业用盐以外的其他用盐;未受委托的任
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销售”。
二审庭审中,盐务局未能提供丰祥公司有“隐匿、销毁证据可能的情况”的事实证据。丰祥公司认为,其有权经营工业盐,并且既非盐业违法案件的当事人,也没有隐匿、销毁证据的情况,《盐业行政执法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况不适用于该公司。根据国务院《盐业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盐的批发业务,由各级盐业公司统一经营。未设盐业公司的地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统一组织经营。《上海市盐业管理若干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与国务院《盐业管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相抵触。
盐务局则认为,《上海市盐业管理若干规定》与《盐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并不抵触,根据国家轻工业局盐业管理办公室中盐政[2000]109号《关于对上海市盐务管理局<关于请求解释“盐的批发业务由各级盐业公司统一经营”的请示>函复函》的答复内容,市盐业公司统一经营包括工业盐在内的盐业产品,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统一经营盐产品的采购和经销。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盐务局未能提供丰祥公司有“隐匿、销毁证据可能的情况”的事实证据,故盐务局适用《盐业行政执法办法》第二十四条对丰祥公司作出扣押工业盐的强制措施,属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法规不当。国务院《盐业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食用盐,国家储备盐和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纯碱、烧碱用盐,由国家统一分配调拨。”本案涉及的是工业盐,不属上述条文规定的由国家实行统一分配调拨的盐类范畴。《盐业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盐的批发业务,由各级盐业公司统一经营。未设盐业公司的地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统一组织经营。”根据丰祥公司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丰祥公司具有经营工业盐的经营范围,属可经营工业盐的公司,有权经营工业盐。故盐务局根据《上海市盐业管理若干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属于适用法律、法规不当。依据《盐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本条例由轻工业部负责解释,盐务局提供的中盐政[2000]109号《关于对上海市盐务管理局<关于请求解释“盐的批发业务由各级盐业公司统一经营”的请示>函复函》系国家轻工业局内设机构盐业管理办公室的文件,国家轻工业局盐业管理办公室无权对《盐业管理条例》作出解释,且该复函亦未对外公布,故对外不具有法律效力。
综上,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本案中盐务局未能提供丰祥公司有违反相关食盐管理的事实证据,且对工业盐不具有封存、扣押的执法主体资格。盐务局作出扣押丰祥公司工业盐的行政强制措施,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该具体行政行为不合法。原审法院判决维持具体行政行为,属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丰祥公司的上诉请求,应予支持。据此,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1、第2目和第六十一条第(三)项的规定,于2002年5月24日判决:
一、撤销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2001)静行初字第71号行政判决;
二、撤销上海市盐务管理局于2001年5月21日作出的(沪)盐政[2001]第9号盐业违法物品扣押行政强制措施。
一、二审案件受理费共计人民币200元,由上海市盐务管理局负担。
第四篇: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政强制措施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行政强制措施
(一)责令从危险区内撤出作业人员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 “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原国家劳动部令第4号)第四十四条第二款 “矿山安全监督人员进入现场检查,发现有危及职工安全健康的情况时,有权要求矿山企业立即改正或者限期解决;情况紧急时,有权要求矿山企业立即停止作业,从危险区内撤出作业人员。”
(二)对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第四项 “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十五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三)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
法律依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第三十二条第二款 “前款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易制毒化学品监督检查时,可以依法查看现场、查阅和复制有关资料、记录有关情况、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必要时,可以临时查封有关场所。”
(四)临时查封有关场所
法律依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第三十二条第二款 “前款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易制毒化学品监督检查时,可以依法查看现场、查阅和复制有关资料、记录有关情况、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必要时,可以临时查封有关场所。”
(五)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所得价款抵缴罚款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第二项“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第五篇:烟草专卖行政强制措施管理办法
烟草专卖行政强制措施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烟草专卖行政强制措施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51号令)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烟草专卖法律、法规规定条件,应当实施烟草专卖行政强制措施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结合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实施。
第三条 实施烟草专卖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烟草专卖行政强制措施,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
第五条 烟草专卖行政强制措施包括责令暂停烟草专卖业务、进行整顿,取消从事烟草专卖业务资格。
第六条 根据持证人违法、违规或违章性质的情节轻重,其责令停业整顿的时间分别为7天以上15天以下、15天以上30天以下、30天以上60天以下、60天以上90天以下:
(一)持证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的时间为7天以上15天以下:
1、无烟草专卖准运证运输卷烟,价值在5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或数量在20条以上50条以下的;
2、违法经营走私烟、非法生产卷烟数量在2条以上5条以下的;
3、违法经营不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购进的卷烟数量在20条以上50条以上的;
4、经两次书面告知,仍未按规定亮证经营的;
5、向未成年人出售卷烟经查证属实的。
(二)持证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的时间为15天以上30天以下:
1、违法从事卷烟批发业务数量在50条以上100条以下的;
2、无烟草专卖准运证运输卷烟,价值在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或数量在50条以上100条以下的;
3、违法经营走私烟、非法生产卷烟数量在5条以上10条以下的;
4、违法经营不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购进的卷烟数量在50条上100条以下的;
5、违法经营案件被查处后经两次书面通知,不按规定时间内接受调查处理的。
(三)持证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的时间为30天以上60天以下:
1、违法从事卷烟批发业务数量在100条以上250条以下;
2、无烟草专卖品准运证运输卷烟,卷烟价值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或数量在100条以上250以下的;
3、违法经营走私烟、非法生产卷烟数量10条以上20条以下的;
4、违法经营不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购进的卷烟,数量100条以上250条以下的;
5、妨碍或拒绝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检查的。
(四)持证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的时间为60天以上90天:
1、违法从事卷烟批发业务数量在250条以上的;
2、无烟草专卖品准运证运输卷烟价值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或数量在250条以上的;
3、违法经营走私烟、非法生产卷烟数量在20条以上50条以下的;
4、违法经营不在当地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购进的卷烟数量250条以上的;
5、因违法生产经营烟草专卖品一年内被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执法机关处罚两次以上,情节轻微的;
6、暴力抗拒烟草专卖执法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第七条 持证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取消从事烟草专卖业务资格:
(一)买卖、出租、出借或其他形式非法转让烟草专卖许可证的;
(二)因违法经营非法生产的卷烟一年内被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执法机关处罚两次以上的;
(三)被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执法机关一次性查获假烟、走私烟50条以上的;
(四)因非法生产经营烟草专卖品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五)不执行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处罚决定的;
(六)停业整顿期间擅自从事烟草专卖经营业务或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的;
(七)经检查不符合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规定,需要取消从事烟草专卖业务资格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需要暂停烟草专卖业务、进行整顿的,由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送达《责令停业整顿决定书》,整顿期间烟草专卖批发企业暂停供货。第九条 责令停业整顿行政强制措施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审批后,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将《责令停业整顿决定书》送达持证人。停业整顿时间从通知书送达之日起计算。
第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符合取消经营资格条件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送达《取消从事烟草专卖业务资格决定书》,并收回烟草专卖许可证。取消从事烟草专卖业务资格不满三年的,不得申领烟草专卖许可证。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行政强制措施的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依据职权,可以撤消行政强制措施:
(一)因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行政强制措施;
(二)超越法定职权作出行政强制措施;
(三)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行政强制措施;
(四)依法可以撤消行政强制措施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温州市烟草专卖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