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发人员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专利交底书

时间:2019-05-12 06:5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研发人员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专利交底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研发人员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专利交底书》。

第一篇:企业研发人员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专利交底书

企业研发人员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专利交底书

本篇文章谨献给在企业工作的专利人员,如何让企业内部研发人员撰写出高质量的专利交底书,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的专利工程师们,我想这个问题解决了,企业的专利工作也会好做很多。

首先声明一点,这里所谓的高质量的专利交底书是指,在没有考虑技术方案的专利性的前提下,如何使研发人员撰写出来的专利交底书清楚、完整,能够使专利工程师们不经过与研发人员沟通就能写出很好的申请文件。

当然,以下所述的仅仅是我的一些想法,提出来便于大家学习借鉴,如有不正确或者不完善之处欢迎大家指正或补充。

第一,给企业内部的研发人员进行专利交底书撰写培训。我想这一点不做过多解释,尤其对于一个知识产权工作刚起步的公司,大部分的研发人员并没有接触过知识产权这个东西,专利工程师们不去做做培训而整天喊着让研发人员提交专利交底书,喊破喉咙也无济于事,培训肯定是必须的课程。当然,培训过后最好是制定出企业内部的专利交底书撰写模板,让研发人员根据指定的专利交底书撰写模板,结合专利工程师们给他们培训的知识去撰写专利技术交底书。

第二,将专利交底书撰写模板细化。不知道各位专利工程师们有没有发现,当你给企业内的研发人员做了专利交底书的撰写培训后,不能说完全没有作用,其效果还是有一些的,但是这样还不足以使得每个研发人员撰写出高质量的专利交底书。研发人员提交上来的专利交底书虽然满足了模板中的要求,乍一看感觉研发人员写的还可以,但是仔细去读完,你会发现里面的方案很多地方是不完整的,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细化专利交底书撰写模板,例如,在交底书模板中你可以这样写: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或不足,采用了的方案,从而实现了的目的。当然在让研发人员撰写具体实施方案的时候也可采用这种引导方式,使得研发人员能够清楚、完整地写出整个方案。

第三,制定出专利交底书撰写的考核标准。比如将交底书的撰写质量分为三个级别A、B和C,A表示质量最好,B表示勉强通过,C表示质量较差;对累计两次或者几次考评打C的研发人员实行绩效下浮罚则或者影响年终的奖金,同时可每个月或季度评选一次专利交底书撰写能手,例如累计多少次考评为A的即为撰写能手,并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当然,以上的考评结果由负责撰写的专利工程师给出,负责撰写的专利工程师通过在撰写过程中对该交底书的多次阅读及理解,可根据考核标准对该交底书的撰写质量给出一个考评结果。

第四,对交底书撰写中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在对专利交底书进行考评分级的同时,对考核为C的专利交底书进行问题归类,对撰写交底书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搜集后,有针对性的对研发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并结合工作中的例子,让研发人员进一步清楚得知哪些部分是需要描述清楚、完整的!

我想,以上四部分的措施仅是抛砖引玉,希望可以与大家多交流,从而把企业内部专利交底书的撰写质量提高上去,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专利申请质量,加快我国知识产权的发展进度!

第二篇:专利申请人如何撰写技术交底书

申请人如何撰写技术交底书

技术交底书是发明人或申请人将自已即将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内容以书面形式提交给专利代理机构的参考文件。主要是为了提高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质量和效率,使专利代理人更容易理解发明人发明构思的特点,需要申请人提供的技术交底书主要是发明或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相关同内容,这些内容都是专利申请文件所必不可少的,其中申请人撰写有困难的可以从略。主要内容如下:

*

1、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

名称应清楚、简明,采用本技术领域通用的技术名词,以清楚地反映和体现发明的主题以及发明的类型。不要使用杜撰的非技术名词,不得使用人名、地名、商标、型号或者商品名称,也不得使用商业性宣传用语。名称最好与国际分类表中的类、组相应,一般不超过25个汉字。*

2、所属技术领域

所属技术领域是指该发明创造直接所属或直接应用的技术领域,既不是所属或应用的广义技术领域,也不是其相邻技术领域,更不是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本身。

3、背景技术

又称已有技术,这一部分应对申请日前的现有技术进行重点描述和评价,即记载申请人所知,且对理解、检索、审查该申请有参考作用的背景技术。一般至少要引证一篇与本申请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文件,必要时可再引用几篇较接近的对比文件,它们可以是专利文件,也可以是非专利文件。

对现有技术的简介应包括三方面内容:

(1)注明其出处,通常可采用给出对比文件或指出公知公用情况两种方式;

(2)简要说明该现有技术的主要相关内容,例如主要的结构和原理,或者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步骤;

(3)客观地指出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在可能的情况下说明存在这些问题和缺点的原因,切忌采用诽谤性语言。

4、发明目的指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哪些问题。通常针对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发明或实用新型取得的效果提出所要解决的任务。

具体要求如下:

(1)应与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主题以及发明的类型相适应;

(2)应采用正面语句直接、清楚、客观地写明目的,明确说明要解决的问题;

(3)应具体体现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避免采用“节省能源”、“提高质量”等笼统的提法,但不得包含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

(4)不得采用广告性宣传用语。

5、技术方案

这一部分是说明书的核心部分,这部分的描述应使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并能达到发明或实用新型的目的。

一项发明或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往往是由若干技术特征的集合构成的。应清楚完整地写明技术方案,包括达到发明目的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如果是产品发明,应该表明产品的构成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都起什么作用;其中属于您发明的部分是什么;如果是方法发明,应该表明该方法由几个步骤构成,每个步骤要求什么条件,各步骤之间是什么关系,各起什么作用等。一般情况下,应用构成该发明或实用新型所必要的技术特征总和的形式公开其实质内容。但有时为了使要求保护的技术范围更加明确,避免产生误解,还应当包括阐述发明或实用新型所必须的重要的附加技术特征,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为达到所说目的,应当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什么。

6、有益效果

这一部分应清楚、有根据地写明发明或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

通常有益效果可以由产率、质量、精度和效率的提高,能耗、原材料、工序的节省,加工、操作、控制、使用的简便,环境污染的治理或根治,以及有用性能的出现等方面反映出来。具体要求如下:

(1)可以用对发明或实用新型结构特点或作用关系进行分析方式、理论说明方式或用实验数据证明的方式或者其结合来描述,不得断言其有益效果,最好通过与现有技术进行比较而得出;

(2)对机械或电器等技术领域,多半可结合结构特征和作用方式进行说明;

(3)引用实验数据说明有益效果时,应给出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方法。

7、图面说明

附图是为了更直观表述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内容,可采取多种绘图方式,以充分体现发明点之所在。诸如示意图、方块图、各向视图、局部剖视图、流程图等。对于说明书中有附图的发明专利申请以及所有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在说明书中应集中给出图面说明。

其具体要求为:

(1)应按照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对附图的图名、图示的内容作简要说明;

(2)附图不止一幅的,应当对所有的附图按照顺序编号并作出说明;(3)图面说明不必包括对附图中具体零部件名称和细节的说明。

*

8、最佳实施方式

这一部分通常可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不应该理解为说明书内容的简单重复。其目的是使权利要求的每个技术特征具体化,从而使发明实施具体化,使发明或实用新型的可实施性得到充分支持。

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至少应具体描述一个最佳实施方式,这种描述的具体化程度应当达到使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按照所描述的内容能够重现其发明或实用新型。在描述具体实施方式时,并不要求对已知技术特征作详细展开说明,但必须详细说明区别现有技术的必要技术特征和各附加技术特征、以及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功能和作用。

实施方式和实施例的描述应当与申请中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类型相一致。例如,如果要求保护的是一种产品,那么其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就应当是体现实施该产品的一种或几种最佳产品;如果要求保护的是一种方法,那么就应当是说明实施该方法的一种或几种最好的实施方法。(标题前带*的部分如果您写有困难,也可以不写)

第三篇:研发专利申请技术交底书范本

一种食材的智能称重方法技术交底书

一种食材的智能称重方法

背景技术:

互联网时代,厨房越来越智能化,但当人们在第一次尝试某样新食谱时,对于各种组合食材重量的添加往往很难把控。现有技术中一些智能称重装置往往检测食材重量及种类显示营养信息,对于如何根据食谱提供用户精确、简便、友好交互的食材添加方案尚属空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食材的智能称重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食材的智能称重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智能烹饪料理平台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食材的智能称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称重装置接收用户烹饪指令;

具体的,用户烹饪指令至少包括称重指令,用于启动称重装置启动称重功能;可选的,用户烹饪指令还包括烹饪食谱功能启动指令,用于告知称重装置用户将要准备烹饪;可选的,用户烹饪指令还包括食谱信息,所述食谱信息包括食谱名称、第一食材种类及重量信息、第N食材种类及重量信息。所述称重装置包括电子秤或集成在灶台上具有称重功能的设备。所述烹饪包括切、粉碎、搅拌等食材料理加工过程或食材蒸、煮、烘、烤、炒等制作过程。

S102、称重装置根据食谱信息推送第一食材种类及重量标准信息,所述食谱信息包括N种食材种类及重量标准信息,其中N>=2;具体的,食谱信息包括N种食材种类及重量标准信息,其中N>=2,称重装置在启动后通过语音播放、文字、图片显示等方式推送具体一种需添加的食材种类及重量。示例性的,土豆牛肉食谱信息为土豆200g、牛肉100g,则称重装置启动后语音播放“需添加食材种类土豆,需添加重量200g”。

可选的,称重装置可以预先存入常用食谱信息,在接收到用户烹饪指令后可以通过本地存储查询对应的食谱信息。

S103、检测用户放置的食材种类及重量信息; 具体的,称重装置在用户根据推送信息放置食材后,检测食材种类及重量信息。其中食材种类检测方式包括但不限定于图像识别、红外光谱识别、语音交互识别等现有技术。

S104、当所述食材种类及重量信息匹配所述第一食材种类及重量标准信息,发出下一步操作提醒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用户每一步食材添加的种类及重量检测与用户烹饪食谱匹配进行用户不同操作提醒,实现了对于烹饪食谱对应的各种组合食材重量的添加控制精确性、智能性;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用户对食材重量添加把控的难度,此外用户交互性也大大增强,真正实现了“傻瓜式”的食材重量的添加。

进一步的,步骤S104当所述食材种类及重量信息匹配所述食谱重量标准信息,发出下一步操作提醒信息包括:当所述食材种类及重量信息匹配所述第一食材重量标准信息,根据食谱信息发出第二食材种类及重量添加提醒信息。

进一步的,步骤S104当所述食材种类及重量信息匹配所述第一食材种类及重量标准信息,发出下一步操作提醒信息包括:当所述食材种类及重量信息匹配所述第一食材种类及重量标准信息,切换进入下一步操作显示界面。

具体的,当称重装置检测出用户放置的食材种类及重点信息后,通过与第一食材重量标准信息判断匹配后,才会根据食谱信息推送第二食材种类及重量添加提醒信息。示例性的,当检测到用户添加食材种类是土豆,及添加重量的200g,称重装置根据土豆牛肉食谱发出添加牛肉100g的提醒信息。

具体的,当称重装置检测出用户放置的食材种类及重量信息后,通过与第一食材重量标准信息判断匹配后,称重装置切换进入下一步操作显示界面,否则一直停留当前操作显示界面。

进一步的,步骤S104后,本实施例一方法还包括步骤S105:当所述食材种类及重量信息匹配所述第N种食材种类及重量标准信息,提醒用户选择料理组件。

具体的,称重装置按照上述方法针对用户每一步骤放置的食材种类及重量进行检测、匹配判断,直到食谱信息包含的所有N种食材用户都已经正确添加则判断出食材正常添加完毕。

示例性的,针对上述土豆牛肉食谱,当检测到用户添加食材种类是牛肉及添加重量的100g,则在上述实施例方案基础上,称重装置提醒用户选择土豆牛肉对应的料理组件。

其中料理组件是料理机等食品加工机的配件,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切丝、切片、切肉、研磨等,由于配件量大且具有食谱针对性,现有技术中何时选择、如何选择配件也是让用户苦恼的问题。用户在所有食材添加的重量及种类符合食谱信息后,通过提醒用户选择料理组件方便了用户下一步料理加工操作。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当所述食材种类及重量信息匹配所述第一食材重量标准信息,根据食谱信息发出第二食材种类及重量添加提醒信息或切换进入下一步操作显示界面。实现了只有用户食材添加步骤与食材信息匹配才能进入下一步添加,才会提醒下一步食材添加信息,否则一直停留在第一食材添加界面,简易、方便、直观的实现了对于重量没有感知的用户对食材重量添加的把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当所述食材种类及重量信息匹配所述第N种食材种类及重量标准信息时,提醒用户选择料理组件。实现了用户在食材添加符合食谱信息后,自动根据食谱信息及时提醒用户选择合适的料理组件,极大提升了食材称重与烹饪料理的智能物联性。

进一步的,步骤S104后,本实施例一方法还包括步骤S106:当所述食材重量信息不匹配所述第一食材重量标准信息,计算并提醒用户需添加或减少的食材重量。

进一步的,步骤S106后,本实施例一方法还包括步骤S107:当所述食材重量信息小于所述重量标准信息的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提醒用户可替换食材种类及重量。

具体的,当称重装置检测出用户放置的食材重量信息少于或多于食谱信息包含的第一食材重量标准信息,则通过计算并提醒用户需添加或减少的食材重量,用户根据提醒不断重新操作直到食材添加的重量与第一食材重量标准信息误差值小于预设的阈值,称重装置不在计算提醒。

具体的当所述食材重量信息小于所述第一重量标准信息的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则判断出用户可能根据食谱信息可能缺少对应食材,此时则提醒用户可替换食材种类及重量。具体可替换食材种类及重量可以通过本地数据库查询,也可以通过内置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网络服务器查询。

其中提醒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语音文字、图片推送。示例性的,针对上述土豆牛肉食谱为土豆200g、牛肉100g,当检测到用户添加食材种类是土豆及添加重量的180g,则提醒用户需要再添加20g土豆,当检测到用户添加食材种类是土豆及添加重量的220g,则提醒用户需要减少20g土豆,用户根据提醒不断试错添加或较少,直到用户土豆添加重量为201g, 误差值为1g,小于等于预设阈值0.5%,则称重装置不在计算提醒。

具体的,当用户土豆第一次添加重量为100g,多次添加后的重量为160g,误差值为40g,大于预设阈值10%。则提醒用户根据土豆牛肉食谱,40g土豆可用20g地瓜、50g毛豆替代。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一通过在食材重量信息不匹配所述第一食材重量标准信息时,计算并提醒用户需添加或减少的食材重量,实现了用户当每一步骤添加的食材种类及重量不符合食谱要求,一直提醒加多了或加少了的量,简易、方便、直观的实现了对于重量没有感知的用户对食材重量添加的把控。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一通过当食材重量信息小于所述重量标准信息的值大于预设阈值时,提醒用户可替换食材种类及重量,实现了当烹饪食谱所需食材料不够时,能够提供自动替换方案,极大提升了称重装置的智能及自适应性。此外,本发明实施例二还提出了一种食材的智能称重方法,应用于料理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201、料理装置接收用户烹饪指令;

S203、料理装置根据食谱信息推送第一食材种类及重量标准信息,所述食谱信息包括N种食材种类及重量标准信息,其中N>=2;S205、料理装置接收称重装置检测并发送的用户放置的食材种类及重量信息;

S207、当所述食材种类及重量信息匹配所述第一食材种类及重量标准信息,料理装置发出下一步操作提醒信息。

可选的,当所述食材重量信息不匹配所述第一食材重量标准信息,计算并提醒用户需添加或减少的食材重量。

可选的,当所述食材种类及重量信息匹配所述第一食材重量标准信息,根据食谱信息发出第二食材种类及重量添加提醒信息。

可选的,当所述食材种类及重量信息匹配所述第N种食材种类及重量标准信息,根据所述食谱信息提醒用户选择料理组件。

本实施例二具体技术方案应用于料理装置,与前述实施例一相对应,具体实现方案机技术效果不在重复赘述。

下面结合图3及具体应用场景示例性的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

结构名称:

1、料理平台;

11、料理柜体;

2、摄像头(图像采集装置);

3、显示屏;

4、嵌入式基座;

5、搅拌杯组件、8、烘干消毒组件;

9、电子秤; 81、砧板放置区;82、小件放置区;83、刀具放置区。

结构原理:所述料理柜体11上设置嵌入式基座4和显示屏3,也可以用来存放料理组件。嵌入式基座4上设置搅拌杯组件5(也可设置其他料理组件,此处不一一例举)。如图一所示所述料理柜体11上方设置摄像头2,摄像头2可设置在天花板上、顶柜或任何悬挂在料理柜体1上方的装置上,目的用于采集摄像头2下方的食材的图像。另一种摄像头的安装方式,所述料理柜体11上设置一支架111,支架111上设置一摄像头2。所述支架111可为固定结构,也可为升降结构。所述料理柜体11内部设置控制板,控制板用于接收来自摄像头2传输过来的数据。

示例性的,用户准备制作土豆丝炒肉,根据土豆丝炒肉食谱需准备土豆200g,猪肉100g,土豆切丝,猪肉切丝。则根据图3结构的一种食材的智能称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电子秤9接收土豆丝炒肉烹饪指令后启动称重功能;

S302、电子秤9根据土豆丝炒肉食谱语音播放“请先放置食材种类土豆、重量200g”;

S303、用户根据语音提醒放置土豆,电子秤9通过摄像头2识别出用户添置食材为土豆,并实际称重为160g;S304、电子秤9继续语音提醒用户“还需添加土豆40g”,用户继续添加土豆,电子再次检测到用户添加的土豆为185g,则继续提醒用户“还需添加土豆15g”„.直到用户添加的土豆为198g,电子秤判断出实际添加误差率为1%,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预设阈值为1%),则进入步骤S305;如果用户经过三次放置食材后,电子秤判断出土豆实际添加值为170g,误差值为15%,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预设阈值为10%),则判断出用户可能缺少土豆,则进入步骤S307。

S305、电子秤语音语音提醒用户“下一步需添加猪肉100g”,电子秤重复类型S304检测步骤。用户添加猪肉误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后进入步骤S306;

S306、电子秤语音提醒用户需准备切丝料理组件、切肉料理组件。

S307、电子秤根据土豆丝炒肉食谱,通过本地或联网服务器查询获得30g土豆可以用20g地瓜或40g毛豆代替

第四篇:专利技术交底书(专利代理人必用)

技术交底书撰写模板

发明名称:

本专利发明人:_ 技术交底书撰写人及技术人:

电话:_____ FAX:_____________ E-MAIL:__ _____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什么?(对应现有技术的所有缺点,正面描述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解决不了的,不用提供)详细介绍技术背景,并描述已有的与本发明最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包括两部分:

1、作为本发明基础的且帮助理解本发明公知技术内容;

2、与本发明最接近的技术方案的说明――对于方法,应说明现有方法的步骤,对于装置,应当说明结构组成及其关系)

3、以因果关系推理的方式推导出现有技术的缺点是什么?针对这些缺点,说明本发明的目的。(客观评价,现有技术的缺点是针对本发明的有点来说的,本发明不能解决的缺点不必写;基于本发明能解决的问题写出发明的目的)注意:所述缺点应当是技术上的缺点,例如可以是成本高、误码率高、反应速度慢等类似问题。

4、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阐述,应该结合流程图、原理图、电路图、时序图进行说明(越详细越好,至少要提供2页;发明中每一功能的实现都要有相应的技术方案;所有英文缩写都应有中文注释;所有附图都应该有详细的文字描述,以别人不看附图即可明白技术方案为准;同时附图中的关键词或方框图中的注释都尽量用中文;方法专利都应该提供流程图,并提供相关的系统装置。)

4.1 本部分为专利申请最重要部分,需要详细提供; 4.2 专利必须是一个技术方案,应该阐述发明目的通过什么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不能只有原理,也不能只作功能介绍;

4.3 附图以方框图、黑白方式提供,不能提供彩色图例; 4.4 对于软件、业务方法,要提供流程图;

4.5 必须结合流程图、原理框图、电路图、时序图等附图进行说明,每个图都应有对应的文字描述,以他人不看附图即可明白技术方案为准。5.本发明的关键点和欲保护点是什么?

(发明内容部分提供的是为完成一定功能的完整技术方案,在本部分是提炼出技术方案的关键创新点,列出1、2、3…,以提醒代理人注意,便于专利代理人撰写权利要求书)

6.用推理方式推导出本发明的优点。

(结合发明内容简单介绍,一两个自然段即可),可以对应3部分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或发明目的来描述。

7、针对4中的技术方案,是否还有别的替代方案同样能完成发明目的? 7.1 如果有,请尽量写明,内容的提供可以扩大专利的保护范围,防止他人绕过本技术去实现同样的发明目的。

7.2所述替代可以是部分结构、器件、方法步骤的替代,也可以是完整的技术方案。

8、其他有助于专利代理人理解技术的资料。

(给代理人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以有助于代理人更好更快的完成申请文件)注意:

1.代理人并不是技术专家,交底书要代理人能看懂,尤其是背景技术和详细技术方案,一定要写的全面、清楚。

2.英文缩写有中文译文,避免使用英文单词,最好在术语解释部分给出。3.全文对同一事物的叫法应统一,避免出现一种东西多种叫法。

4.应该阐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什么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不能只有原理,也不能只做功能介绍。

9、相关技术术语的名词解释

第五篇:企业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

企业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

针对企业技术研发人员的管理与激励,经过一段时间的现场访谈、网络搜集、个人思考及工作经历沉淀,初步有了一些想法,现整理出来进行探讨,为制定和调整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提供一些依据。

技术创新对推动企业及产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我国企业目前的状况看,技术创新水平并不高,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并没有国际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技术研发人员队伍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如何制建立一支稳定的研发队伍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创新首先是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就必须依赖知识载体的知识型员工即通常所说的企业技术研发人员。要合理有效的使用和激励知识型员工,就必须先了解和把握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一.透视知识型员工

1.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性

工作具有创造性。知识型员工从事的创造性的工作,而是依靠自己的知识禀赋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推动技术的进步,产品的创新。

工作过程个性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是大脑复杂的思维过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自治性、自主性强,外人无法窥视和控制。

工作成果难以测量。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极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智力投入,产品无形,难以测量,而且对于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生产,往往是多个知识型员工集体智慧和努力的结晶,难以分割,这给衡量个人绩效带来了困难。

2.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征

真正才华横溢的有用之才,往往又是充满个性而难于驾驭的,概括来说,知识型员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性格特点:

较强的自主意识。一般人都有独立自主的要求,能力越强,独立自主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越强。由于知识型员工拥有企业生产手段意义上的知识,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依仗这种保障,他们往往更倾向于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不仅不愿意受制于物,甚至无法忍受上司的遥

控指挥,而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对各种可能性做着最大的尝试,不愿俯首听命,任人驾驭。

独立的价值观。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有一种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知识型员工心目中有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到企业工作,并不仅仅为了挣得工资,而是有着发挥自己专长、成就事业的追求,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知识型员工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流动意愿强。在高科技企业中,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人们的知识、技能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而这一资产却存在于知识型员工的头脑之中,是企业无法拥有和控制的。出于对自己职业感觉和发展前景的强烈追求,人才流动成为这一行业的普遍现象。

3.管理与激励知识型员工的策略

要管理好有用之才,并让其尽心尽力地为企业服务,企业内部顺畅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管理思想是关键因素之一。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点和个性特征决定了我们不能运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对待他们,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营造相互尊重及和谐的工作环境,实行弹性工作制。工作场所中的快乐,是提供优越服务的关键。知识型员工更多地从事思维性工作,僵硬的工作规则对他们没有多大的意义,知识型员工更喜欢工作富有自主性和挑战性,喜欢更具张力的工作安排。因此,组织中的工作设计应注意考虑体现员工的个人意愿及价值,尽可能为员工创造一个既安全又舒畅的工作环境,在不断扩大工作范围,丰富工作内容,使工作多样化、完整化的同时,逐步实行弹性工作制,加大工作时间的可伸缩性和工作地点的灵活多变,并建立以团队友谊为重的企业风格和企业文化,使员工觉得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能在工作中大显身手,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然,也应避免过分强调自主带来的负面效应,不能一味地放任自流,而应对知识工作的速度和质量进行控制。

改革管理制度,建立新型的企业人际关系。有人提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即通过对员工的内在控制来激发其工作热情。长期以来,企业对人才的管理,把“控制”看作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下属只有听从安排,服从需要。对于知识型员工,单纯依靠严格的管理达不到预期效果,因为即使你采用强制手段,限制了人的流动,但你无法控制其工作程度和工作行为,其产出质量和数量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应抛弃传统刻板的管理方式,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动作方式,使管理方式更为多元化、人性化、柔性化,以激励其主动献身与创新的精神,主要包括:在机构内部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赛马”机制,让所有员工在既定的、大家认同的规则面前,公平、公开地竞争,在充分的发展空间内优胜劣汰;其次,要建

立健全有利于人际沟通的制度,提倡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靠理解和尊重,靠高尚的人格和互动的心灵建立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这种心灵沟通和感情认可的方式,使知识型员工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主动发挥其潜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愿意为之献身--“士为知己者死”。

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型员工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丰富现有的激励手段,实现激励体系的多维化发展,以满足人们随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出现多种需求的需要,从而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首先,要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对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来说,薪金是衡量自我价值的尺度,高出市场平均价的薪金,哪怕只有一点点,亦会让员工感到企业对他们的器重。另外,也要提供一份与工作成绩和生产率挂钩的报偿,把员工的贡献收益与企业的发展前景紧紧捆绑在一起,一种可行的方式是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目前已出现的购股权、知识参与分配,就是颇具典型的尝试。

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与人才激励机制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知识产权的载体--人对其有控制权、转让权和因其使用而有所获得的收益权,从而保证知识资本投资的高收益,鼓励更多的创新与发明,发挥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物质利益固然是发挥积极性的基本因素,但精神需求也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是较物质需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可以持久地起作用。因此,在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综合待遇时,要侧重工作满足感,包括工作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允许创造性和实现个人满足等内容;成绩的认同,包括同事和上司对其工作成绩的认同等非常经济方面的努力。

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机会,重视员工的个体成长和事业发展无庸讳言,人最关心自己的利益和价值,知识型员工的薪水和生活是有保障的,他们来到组织中的目的,是在争取劳动报酬的同时,寻求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高层次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因此,企业除为员工提供一份与贡献相称的报酬外,还应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使其具备一种终身就业的能力,同时,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发展机会,创造开拓发挥的最大空间,包括授权管理和内部提升机制两个方面,即让员工在工作中有发言权和一定的管理决策权,提供适合其要求的上升道路,让知识型员工能够随企业的成长及贡献,获得公平的职位升迁,或是创造新事业的机会,让员工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前途,使之与组织呈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激励模式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管理者和研发人员。现有的激励机制强调的是管理者单方面施加于研发人员的激励,依赖的是相互独立的激励措施,是一种“指导式”的策略性激励。它是管理者为自身目标的实现而赋予研发人员以激励的单向运行过程。这种激励机制难以根本调动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企业管理者和研发人员就利益隶属主体看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激励也要本着实现双方利益目标这一原则而进行。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是管理者与研发人员(激励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双方目标相结合,双方行为互动的过程。

技术创新的这种管理者和研发人员间的双相互动激励模式,其激励程序基本包括如下依次进行的四方面内容的工作过程:①双向信息交流;②双方各自工作行为和方式的选择;③工作评价与激励,其中的阶段考核信息反馈于双方,以随时修正各自的工作选择;④总结:比较及双向交流与反馈。

这一激励模式是以承认研发人员个人目标为前提,以管理者和研发人员双方利益实现为基础的。若离开研发人员个人目标,激励动力会丧失,就难以调动和发挥研发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便会失去生存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因此,主客体利益的协调和目标的统一,成为企业激励技术创新的目的和出发点。此外,该创新激励模式承认、重视和激发研发人员的自我激励,使研发人员由被动受命变为主动进取。它强调的是激励和开发工作环境中的人的内在需求、愿望等心理动机,进而引导、控制、约束和归化人的行为趋向,充分启发、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劳动潜能使之奔向组织目标,以有效地实现企业及其成员的双方目标。

三.基于研发人员技术创新评价的激励模式

对企业技术创新进行激励,重点要做好对研发人员的激励,使之产生实现企业目标的特定行为。企业研发人员在目标定位、价值系统、需求结构和行为模式方面与企业其他员工有很大不同,因此对研发人员的激励要有的放矢。企业管理者运用某种激励模式进行管理时,如不符合研发人员的自身需求,就无法取得预期的激励效果。

1.研发人员的绩效评价

企业管理者对研发人员进行激励,主要根据是研发人员的工作考评。评价内容主要是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完成进度、项目完成质量、效益成本和团队协作精神等几个方面。

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决定好、中、差分值,调整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总绩效,再根据总绩效对研发人员进行奖励。

2.研发人员的激励措施选择

(1)物质激励:在物质激励过程中,应把思维创新并有实效的行为作为重要奖励因素,以调动研发人员的创新意识,鼓励研发人员的创新行为。研发人员的工作相关性较大,技术创新过程又不便于监督,为防止技术创新中的欺诈行为,企业管理则要打破预算平衡以激励研发人员。企业通过物质奖励调动研发人员工作积极性时,就不能把奖金与工薪放在一起。工薪由企业统一发给以维持生计:奖金由管理者对研发人员进行绩效评价后,以技术创新进展情况和个人的贡献率分配。依此加强物质激励的公平性。

国外有人对影响研发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八十项激励方式作了研究,得出以金钱作为激励手段使工作效率提高程度最大,达到30%,其他激励方式仅能提高8%~16%。在我国目前,利用物质激励研发人员,其效果会更显著。但在实施物质激励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物质激励应与相应的制度结合起来。企业应通过建立一套制度,创造一种氛围,以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使研发人员能以最佳的效率为实现企业目标多作贡献。

②物质激励必须公平,但不搞“平均主义”。研发人员对他们所得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且要进行社会纵向或横向比较,判断自己是否得到了公平对待,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态度。据调查,实行平均奖励,奖金与工作态度的相关性只有20%,而进行差别奖励,则奖金与工作态度的相关性能够达到80%。

(2)精神奖励:物质激励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美国管理学家皮特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它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而精神激励时在较高层次上调动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也较长。精神激励的方法有许多,这里论述以下四种:

①目标激励。企业目标是企业凝集力的核心,它能够在理性和信念的层次上激励研发人员。

②工作激励。研发人员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之一就是力求最大限度地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达到最大的自我实现感。

③参与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研发人员大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研发人员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④荣誉激励:荣誉激励成本低,但效果很好。美国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任务,他就被批准为“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取那份光荣。

(3)情感激励:情感激励就是加强企业管理者与研发人员的感情沟通,尊重研发人员,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和高昂工作热情。情绪具有一种动机激发功能,因为在心境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因此,加强企业管理者和研发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是情感激励的有效方式。

除了直接的激励因素外,影响激励效果的还有许多间接因素:如激励的及时性、公平性、持续性;企业战略目标、技术战略目标与技术人员个体目标的一致性,技术人员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技术人员的个体特征:激励强度;违反规范行为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等。

3.研发人员的激励体系

对研发人员进行激励要求公平性和程序的透明性,是指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作为企业的一种有形或无形的制度,在同一技术创新项目中,对每个研发人员应一视同仁提供平等的机会。对管理者而言,其决策权、控制权的权限范围、绩效考核标准、奖惩标准应遵循合理、公正原则。公平不等于平均,按劳分配和按贡献分配才是真正的公平。管理者在考虑激励公平的同时,也要根据研发人员个人需求不同,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措施,更好地满足研发人员的个人发展取向。鼓励研发人员为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努力工作,多做贡献。

4.对研发人员激励应注意的问题

(1)物质激励是最重要的激励手段,企业要在分配上向研发人员倾斜。国有企业技术人才大量流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薪水低。

(2)研发人员与管理人员不同,与职务发展相比,他们更看重专业的成长。企业为研发人员提供各种培训学习机会,如出国培训、参加各种专业会议和专题培训;另外,创造一种学习性组织,使研发人员在实践中、学习中得到专业发展。企业要加强对科技人员的职业生涯管理。

(3)研发人员的工作见效的周期长,产权激励是一种重要的适合研发人员的激励手段。中国许多企业对研发人员分配科技股份。例如,许继电器集团,研发人员根据新技术转化为商品后实现的利润提成,折成科技股。具体方法为:第一年按该新产品的实现利润的40%,第二年30%,第三年20%,第四年10%提成,奖给新产品的设计者,将这些奖金折成股份。

(4)研发人员非常重视企业的发展前景、团队工作气氛及领导的管理风格。因此,企业对研发人员的自由流动要积极引导,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增强研发人员的归属感。

(5)企业应从研发人员的特点出发,根据图2的多种激励手段,进行各种激励方式的有效选择及其组合。

下载企业研发人员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专利交底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研发人员如何撰写出高质量的专利交底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研发人员管理探析

    摘要: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必须对研发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研发人员的构成与特点及管理的现状与原因,接着针对上述情况,分别从人员招聘......

    最新企业研发人员管理 (优秀范文5篇)

    研发人员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研发人员的流失对企业的危害是巨大的,最新企业研发人员管理。文章在剖析企业研发人员流失的现状、危害及成因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研发人员流失的......

    企业研发人员薪酬分配的难点

    企业研发人员薪酬分配的难点 一、难点之一:工作价值 1、工作价值取决于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智能 2、工作成效不能立竿见影,有时甚至没有结果,难以在短时间予以衡量 二......

    企业研发项目登记信息告知书范文

    企业研发项目登记信息告知书 __________________企业: 你单位报送的研发项目立项资料收悉。经核对,附表所列项目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国科发火〔2008〕172 号)......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薪酬体系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的薪酬体系设计 作者:周希舫 沈 进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4期 [摘 要]文章在阐述研究开发人员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作......

    基于项目考核的IT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基于项目考核的IT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来源:www.xiexiebang.com/htm/work/hr/01_3_16_2.asp 7. 《上海贝尔绩效考核制度》 8. 《上海万申置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考核制......

    科技企业研发管理中专利风险的防范措施与应用

    科技企业研发管理中专利风险的防范措施与应用 摘要:针对科技产业面临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本文从研发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面临的专利风险,提出了通过实施研发知识产权管理,......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研发人员工资分配情况说明(合集5篇)

    关于研发人员工资分配情况说明重庆XXX有限公司,于2011年1月设立研发项目,因2011年-2013年研发人员同时参与研发与公司现场生产、技术及管理等工作,故研发工资和公司现场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