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乾隆王朝(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06:0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笔记—乾隆王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笔记—乾隆王朝》。

第一篇:读书笔记—乾隆王朝

读书笔记——《乾隆王朝》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影响之深,一直是学术界和世人关注的焦点。清朝鼎盛的乾隆王朝,也覆盖着层层迷雾。首先,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谜,一直备受争议,被冠名为“乾隆身世”、成为“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夺嫡”并列的清初四大疑案之一;乾隆六次下江南的原因;乾隆皇帝的最爱与最恨—两个皇后的疑案;耐人寻味的香妃;甘肃冒赈案的猫腻;福康安的传闻;和珅专宠的奥秘;以及英国不速之客的到来等等,一系列的谜团都为这个王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看了这本书中乾隆身世之谜的片段,我觉得:中国历史上不乏身世说不清的皇帝,但没有一个像乾隆身世这样扑朔迷离的!乾隆的出生地在哪里?乾隆的生母是谁?乾隆是不是海宁陈阁老家的儿子?一个又一个看法和传说,让后人很难分辨出乾隆身世真实面目。

长期以来,关于乾隆的出生地问题,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乾隆诞生于北京的雍和宫,另一种说法认为乾隆出生于承德避暑山庄的狮子园。乾隆生于雍和宫可以在官方书籍中找到印证,如在《御制书籍》中,乾隆前后多次提到自己诞生于雍和宫。但是当时,就有一批朝野人士认为,乾隆并不是诞生于雍和宫,而是狮子园,甚至包括乾隆的儿子嘉庆帝。到了道光朝,关于乾隆出生地的问题又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道光皇帝决定把祖父乾隆诞生于雍和宫的说法作为定论确立下来。在官书中全面修

改,这种大费周章的修改行为,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给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正因为出生地存在争议,后人开始对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谁大做文章。承德贫女钮祜禄氏、热河行宫宫女傻大姐、热河行宫丑女李佳氏……那么,乾隆的生母到底是谁呢?清宫《玉牒》记载,乾隆的生母是熹妃钮祜禄氏。《实录》和《圣训》上也有同样的记载。

关于乾隆的身世,还有一种偷龙换凤的传说,这种说法自清末民初开始,到现在还一直盛传不衰。他的亲生父母是浙江海宁陈阁老夫妇,乾隆是被雍正用“掉包计”从陈家换来的。但传说总会有它的缺漏,偷龙换凤之说找不到来自档案、史料方面的证据。

如此多关于乾隆身世之谜的说法,我一直认为,这些都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就像现在的八卦新闻,有一丝的风吹草动就可能被编造成一个完美的故事,但故事也总能找到漏洞,这也就让这段历史变得更加有趣和动人……

身世之谜一波三折,乾隆的后妃也是值得一提的,最爱的孝贤皇后,“最恨”的那拉皇后。两个皇后的死都和乾隆出巡有关:孝贤皇后死于乾隆东巡途中,那拉皇后在乾隆南巡途中被废,不久幽死宫中。两个皇后都走上不归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孝贤皇后富察氏出生名门望族,但并不是骄奢任性的女子,生性节俭,深受乾隆的敬佩和尊敬。然而,后人定位孝贤皇后的死因种种:被逼跳河说、失足落水说、自行投河说。官书中孝贤皇后真正的死因是身染寒疾、感情打击,在接连丧失永琏、永琮后,孝贤皇后精神上受到极大创伤,健康状况越来越差,以至于在乾隆出巡时被风寒侵袭,病情恶化,死在回銮途中。乾隆悲痛万分,自留德州办理丧事,丧礼办的极其哀荣,可见乾隆对这位皇后用情至深。

然而,那拉皇后的丧礼却简单了事,甚至降格按皇贵妃的丧仪办。那拉皇后温厚安和的外表下,隐藏着一股逼人的刚烈之气,远远比不上孝贤皇后骨子里带有的那种温柔缠绵,这让乾隆对孝贤皇后愈发怀念。正是这些难于言表、难以把握的微妙之处,使乾隆与那拉皇后在感情上隐隐出现了裂痕。平心而论,那拉皇后并没有失德的地方,这些并不是她的责任。那拉皇后骨子里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懦弱女子。当怨愤越来越深,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总会爆发出来。对于这个人物,我是抱有同情的,同时也为中国古代的女子感到些许的悲哀,不管那拉皇后在南巡途中剪发反抗乾隆的原因是什么,她的勇气是值得敬佩的。不得不提的是:嘉庆帝即位后,便下令将乌拉那拉氏重新按照皇后丧仪来安葬。

除了身世之谜和乾隆的爱情,还有贪官李侍尧逃脱法网内幕,最大贪污案,福康安的传奇,下江南之谜……然而,在乾隆年间和珅是一个褒贬不一的人物。

接触和珅这位青年才俊,是在乾隆晚年时,此后,和珅鸿运

当头。和珅是个贪官不假,是个小人也不假,但并非一无是处,他身上还是有一些优点的,一生中也做过一些好事。乾隆还把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许配给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巩固了专宠的地位。乾隆晚年生活是极其奢靡的,和珅善于敛财,再加上对乾隆又忠心耿耿,乾隆对他的信任也在情理之中。

在中国的“康乾盛世”步入尾声的时候,中外关系史上发生了一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最后,被“最文明”地驱逐出中国。在这场中西交往和碰撞中,谁是最后的赢家?

历史无情的证明,英国才是最后的赢家!尽管最后等待它的是失败和屈辱,但在乾隆时期,双方还处于平等地位。

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虽然失败了,但却不虚此行,使团成员探察了中国军事、政治、经济状况,沿途收集了中国的内幕信息,为英国日后侵略中国做了资料准备。英国使团已经看出了清帝国外强中干、不堪一击的本质。在40年后,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终于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两年后,英国又逼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侵略时期英国使团想要得到而没有得到的东西,终于被英国军队用坚船利炮的威力得到了。

书读完了,留给我的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传奇故事,不管对与错,不管真和假,这个时代特有的神秘与美好,都会在人们心中永存!

第二篇:《乾隆王朝》观后感(精选)

《乾隆王朝》观后感

《乾隆王朝》正在看,很欣赏和珅,至于他是不是贪官就另当别论了。可不能否认,和珅在当官前期,是想当一个好官的,从他查出王亶望、陈辉寿就可看出。后来查办国泰就有点小人所为,但他的做法非常符合主子的想法,“我们做的要跟得上皇上他老人家的想法,要让皇上满意”,从这句话就可看出。

和珅是一个很会玩弄权术、阿谀奉承的人,诡道诈术用得非常好。在他查办王亶望时,能够无中生有、故布迷局,充分利用王的多疑性格,使王露出马脚,从而轻松破案。在查办陈辉寿时,就更厉害了,利用皇后将陈的偷梁换柱、贪污受贿暴露无疑,给自己省了很多麻烦,正是这两件事,乾隆看出和珅是个很能干的人。再这以后查办国泰时,就带了很大的功利色彩,完全是照主子的意思做的(而且他也很会体会主子的心意),出发点完全是主子,不是老百姓。

这又让我想到另一个人,钱峰。此人真是一位诤臣,是个爱民的好官,但其处世做法实不敢苟同。举荐奸佞不分时候,愚忠,说白话点,死脑筋。乾隆并不是糊涂人,捐款里有猫腻他怎么可能不知道,是肯定想办那些贪官的,只是时候未到。想想十个封疆大吏按钱峰的意思一起查办了,天下不就大乱了,办那些贪官要慢慢来。在观赏凤桐时,不给乾隆面子,人都有那么点虚荣心,皇帝就更甚了,他在大庭广众之下,确实陷乾隆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他性格过于刚直,做事欠考虑,虽然出发点好,为百姓请命,他在那样一个封建社会,不顾及皇帝感受,结果不会好到那里,这也就决定了他后来的悲剧。

第三篇:乾隆对联

乾隆对联

1、清代著名学者刘风诰,当年参加科举考试,以他的才学,殿试及第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他却偏偏给自己“争来”了一个第三名,即“探花”。这其实也是咎由自取。

这天,刘风诰来到金殿之上,准备接受皇帝的面试。想来,刘风诰应该是胸有成竹,或者,是因为对于皇宫禁地的好奇,只见他东瞧瞧西望望的。乾隆皇帝发问了,你看什么呢看?刘风诰一看皇上有点不高兴了,急中生智,忙说是欣赏殿前对联,还脱口背出几联,竟然一字不差。乾隆转愠为喜,一时兴发,便要出一联与刘风诰对来。刘风诰当然是叩首应允。

乾隆帝的上联是: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众星主。

刘风诰的下联是: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刘风诰的下联对得妙,不由得乾隆皇帝也连声叫好——当然就是充分肯定的意思了。这一“肯定”,把“臣是探花郎”也肯定了。金口玉言,还是你自己“要”的,所以刘风诰就只能是“探花”了。正好,殿试的第三名就是“探花”。一个很有可能中状元的种子选手,却借花巧对为自己“争”了个第三名的头衔。

2、有一次,乾隆皇帝和纪晓岚对对联,乾隆说出了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稍一想,说:“一瓯油。”乾隆皇帝听后,哈哈大笑,说: “纪爱卿你对错了,朕说的是„林间两蝶逗‟。”

纪晓岚聪明过人,早已料到乾隆的对联暗含玄机,于是不慌不忙地应道:“万岁,臣对的是水上一瓯油”

乾隆又出第二联:人云南方多山多水多才子。纪晓岚对曰:我说北国一天一地一圣人

3、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扬州,泛舟城南宝塔湾。陪同官员有个叫阮云扬州人。此人后来官至中堂,后人称他阮中堂。

当乾隆皇帝问起有关扬州的风土人情时,阮云道:“我们扬州古城是历史的文化中心,仕农工商、渔樵耕读,上自八十老太公,下至七岁小童,都能吟诗作对,出口成章。”

乾隆皇帝心想:你这不是说大话吗?就随手指指船尾老船公问道:“这个老头也能作诗对联吗?”

阮云点头说能。

乾隆就对老船公说:“我说老翁,我们眼下无事,弄付对子对对好不好?”

老船公说:“哎呀,我这个大老粗,连扁担长的一字都不认识,哪会对对子!”

阮云笑道:“老翁不必客气,你就对吧!”

说时,船已荡到宝塔附近。那塔叫做文峰塔,相传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远远望去,雄伟壮观。

乾隆触景生情,脱口吟了一句上联:“一塔峨峨,七层四面八方。”

说罢就对老艄公说:“你这就对下联吧。”老艄公沉思半晌,只是摇摇手,并不回答。

乾隆看在眼里,取笑阮云道:“你的大话未免说得太过了吧。”阮云一拍大腿说:“人家不是早把对子对出来了吗?”乾隆真象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阮云道:“他不是摇着手吗,那就是下联„只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说着,他就如此这般地解释了一番。乾隆皇帝明知这是阮云即兴编造出来的,但也不禁为他的敏捷才思而拍手叫好。

众所周知,乾隆是一代明君,经常微服私访。这一天,他来到乾县明光村,见一农家门前人来人往,甚是热闹。便上前打听原委,原来是一农户正给儿子办喜事,接送来往客人。于是乾隆灵机一动,就给农户开玩笑送贺礼。他送了三枚铜钱,并写一上联送去。上联写道:“三枚铜钱贺喜,嫌少莫收,收则爱财。”农户收了不识字,更不懂来意,就叫儿子看了。别看农户家贫,他儿子却聪明过人,读过几天书。看了以后就回了一幅下联。上写道:“两间茅屋待客,怕穷莫来,来则好吃。”乾隆看了以后,觉得这青年不同凡响。又问几句,对答如流。皇帝非常满意地走了。过了几天就下旨将这一青年召到宫里,封为翰林学士,参加皇帝科选。谁料想一幅玩笑对联竟成了青年青云直上的阶梯。

第四篇:《蒙元王朝征战录》读书笔记

《蒙元王朝征战录》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一本陈西进先生编著的《蒙元王朝征战录》,对于酷爱战争史的我,读完这样一本500多页的书只花了很少的时间,于是,我决定把这本书中精辟的部分或者许多战争史爱好者必须要了解的部分,结合我们中外关系,做一个整理。

这本书共分为正卷四,分别讲述蒙古的崛起,扩张,远征和统一,还有副卷一,是述评。本书正卷基本上是一部战争史的汇集,因为作者是军人出身,所以从战争史的角度给我们展现了蒙古帝国从兴起到极盛这么一段历史。作者参考了《蒙古秘史》《元史》《史集》《多桑蒙古史》《蒙古帝国史》等大量中外文献记载和译著,使得内容详尽,覆盖面广。该书通俗易读,文段简练,没有繁琐累赘的感觉,能够有效地激发战争史爱好者的兴趣,快速阅读完这本书。该书叙述的是战争史,但读者在其中并无感觉到残酷的惨不忍睹的场面,这场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发动的最庞大的侵略战争,在作者文笔之下并没有体现出太多血腥,相反,还充斥着一些人文关怀的内容,比如很多诗歌。几乎每场重要的战争后面都有作者精彩的归纳点评,有些战役还与孙子兵法相得益彰,还附有地图,在我们直观了解战争进程的同时也会引发一些思考。在每一卷的最后一章,作者都会有一个王朝之间的比较,这也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使得读者可以从书中战争场面中迅速回归现实,进行一些思索。

虽然本书是从战争史的角度,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蒙元时期特别是初期的一些中外关系的线索,蒙古帝国或者元朝就是一个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政权,了解元朝的历史就不可能避开战争史,军事在这个政权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书卷一叙述的是成吉思汗的崛起到同一蒙古各部再到建立蒙古王朝这么一个经过,卷四则是元朝灭宋的经过,所以涉及到中外关系的战役基本上集中在卷二和卷三以及副卷,主要有三部分:成吉思汗的西征;长子西征;旭烈兀西征。

喜欢蒙元史的人都知道,这三次西征在蒙元史上的地位及其重要,但是三次西征的发起人不一样,出征的原因目的结果也不一致。成吉思汗西征的起因是只是因为一件偶然的事件。成吉思汗想发展和花剌子模的通商贸易,派出一个庞大的商队前去贸易,结果被花剌子模一个地方官掠劫了所有财物,杀死商队所有的人。成吉思汗于是发誓要报复。1219年,成吉思汗宣布全军出征花剌子模。蒙古大军进入西域,翻过阿尔泰山,畏兀尔、哈剌鲁两部和沿途的一些小国也不断派兵加入,共计有兵力二十万,当时花剌子模正值强盛,有大军四十万,又在本土作战,取胜有很大的把握。但是成吉思汗的军事天赋在此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最终蒙古军取得了胜利。蒙古军和花剌子模军共进行了讹答剌之战,不花剌之战,撒麻耳干之战,玉龙杰赤之战,塔里寒之战,申河之战等重大战役。其中不花剌之战是蒙古西征的关键,不花剌位于花剌子模新旧两都之间,虽有重兵把守,但是成吉思汗却首先攻打之。作者评价到:打蛇打在七寸上,击敌击在心窝处。攻占了不花剌,犹如用钥匙打开了花剌子模的门锁。撒麻耳干是花剌子模的新都,成吉思汗采用重点突击的战法,只用三天就迫使该城投降,国王逃到里海的一个小岛上。接着成吉思汗命令察合台,窝阔台出击北部的旧都玉龙杰赤,自己则率军南进,和花剌子模王子扎兰丁在申河打了一仗,两面作战均取得了胜利。申河之战也是西征的最后一战。成吉思汗完败扎兰丁后,花剌子模全境基本平定。其间1220年,成吉思汗派遣哲别,速不台率军试探西征。哲别军进入阿哲尔拜境内,攻入首都大不里士城,国王月即伯请和。1221年,蒙古军攻入谷儿只国(今格鲁吉亚),大败谷儿只国准备参加十字军的精锐三万余人,蒙古军转入里汪国,攻破首都舍马哈,接着翻过高加索山,进入阿兰和钦察地区。阿兰人和钦察人被迫投降。钦察首领求救俄罗斯,于是1223年,乞瓦,契尔尼果夫等十余个俄罗斯公侯国组成联军,督工第聂伯河,援救钦察。蒙古军首战告负,联军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蒙古军在退却的时候扔掉一些财物,联军纷纷抢夺战利品,蒙

古军迅速以排山倒海之势围杀过来,大败俄罗斯联军,这就是伽乐伽河之战。伽乐伽河之战是蒙古军队和俄罗斯公侯国的第一次交锋。蒙古军在取得伽乐伽河大捷后,长驱直入俄罗斯,在俄南部如入无人之境,自第聂伯河进入黑海沿岸,攻占克里米亚半岛,夺取速达黑城。1224年,成吉思汗留下术赤镇守钦察草原,并命其继续向西开拓疆土,自己则率军东归。

1235年窝阔台大汗召集诸王臣,再议西征之事,命诸王均派长子率领本部人马参加西征,由拔都为西征全军统帅。1236年,蒙古西征大军度过乌拉尔河,伏尔加河,攻破不里阿耳城,收降不里阿耳人(保加尔人)。1237年秋,蒙古军击败伏尔加河下游的钦察部。当年冬天,蒙古军穿过摩尔多瓦地区,攻打也烈赞公侯国。使用了抛石机,破门槌等攻城器械。玉里吉城很快被攻破,在攻打科罗木讷城时,成吉思汗的庶子阔列坚被冷箭射死,于是蒙古军破城后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1238年,速不台率军向新兴城市莫斯科进军。拔都招降不成后开始围攻,经过激战,莫斯科陷落了。不久,又攻下弗拉基米尔城。公侯国各地相继陷落,大公尤里二世亲自率军来到锡特河,迎击蒙古军。蒙古军派出先锋部队长途奔袭,大军紧随其后,采取了出其不意地进兵方式,俄罗斯军队措手不及,在锡特河畔终被全歼,尤里二世也战死军中。锡特河之战是蒙古西征军和俄罗斯军队具有决定意义的野外会战,这场战役的败亡影响到了整个俄罗斯。1239年,贵由,蒙哥攻破阿速国,蒙古军开始向基辅进军。正逢第聂伯河结冰,蒙古军迅速包围基辅城,使用火药,火炮等攻击,把城墙打出了大缺口,然后双方进行了巷战,蒙古军最后占领了索菲亚大教堂,对基辅进行了一番洗掠。基辅之战的胜利标志着蒙古征服了俄罗斯。此后,蒙古兵分三路进攻波兰和匈牙利。波兰属国昔烈西亚亨利二世纠集了波兰,波西米亚的八万军队组成联军,在里格尼志阻击蒙古军。这只联军拥有精锐的条顿骑士团,但是蒙古军不与骑士团正面交锋,而是四处散开,打乱了骑士团的阵型,再将骑士团分割包围。结果波德联军死伤惨重,亨利二世被斩首。1241年,拔都率军进攻匈牙利,在萨约河进行了一场关键的战役。匈牙利大军欲与蒙古军决战,蒙古军先行后退,诱敌至萨约河,匈牙利军没能抓住战机,松懈大意,结果被蒙古军反戈一击,佩斯城被攻占。1242年,窝阔台大汗去世,拔都汗决定结束此次西征,班师东归。历史学家对此次西征有很多评价,拔都如果选择继续西征西欧诸国,恐怕没有那个国家阻挡得了蒙古军的势头。

蒙哥登上大汗位后,继续推行扩展疆土,征服世界的政策,命其弟旭烈兀率军出征西亚。1252年,大将怯的不花率军先行探路,旭烈兀大军于1253年出发。1256年蒙古大军进驻比斯塔姆,将亦思马因教主鲁昆丁所在的麦门底斯堡围住,使用汉军的炮队射击城堡。鲁昆丁看到蒙古军如此神威,只能出堡投降。蒙古军拆毁了整个麦门底斯堡,旭烈兀还把亦思马因教的人全部杀死。1257年,旭烈兀进军巴格达,右翼军渡过底格里斯河,左翼军从波斯湾北上迂回到巴格达南面,旭烈兀亲率中军抵达城下,三路大军将巴格达团团围住。蒙古军再次利用火炮轰击。巴格达战役是一场攻坚战,蒙古军将士团结一致,斗志昂扬,利用先进的武器装备,最终取得了这场攻坚战的胜利。同时,灭亡了阿巴斯王朝。叙利亚国王得知巴格达陷落后,请求臣服。但旭烈兀对其条件不满,决定进兵叙利亚。交通要冲阿勒波,是大马士革的屏障,蒙古军经过七天的激战,攻占阿勒波,俘敌十万人,导致叙利亚国王放弃大马士革,蒙古军进占大马士革。正当旭烈兀准备远征埃及时,蒙哥汗去世了,旭烈兀决定留下怯的不花留守叙利亚,班师东归。

上面就是蒙古军的三次西征的一些过程,当然只是简单点到一些重点战役,我们无法还原真实宏伟的战争场面。但是蒙古军的西征为后来的钦察汗国,伊利汗国,察合台汗国的建立打下了基础。在征服了俄罗斯,西亚,中亚这些地区后,组成了庞大的蒙元帝国。蒙元帝国的建立恢复了中亚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促进了多民族的融合。同时,丝绸之路完全掌握在蒙元帝国手中,亚洲到西欧的贸易通道也被打通,加速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工艺的交流。所以蒙元帝国的西征史实际上是中外关系的重要一环。

第五篇:乾隆瓷器鉴定

乾隆瓷器鉴定

1、乾隆瓷器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乾隆瓷器鉴定。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 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乾隆瓷器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5、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乾隆瓷器拍出5.5亿的花瓶

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10、乾隆瓷器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资釉面,常有似涟满的均匀小皱纹。

12、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鉴定材料《乾隆瓷器鉴定》。

13、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画凤严谨而细腻。

1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15、乾隆瓷器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篆书图章。

以上乾隆瓷器的15个特点有助于瓷器爱好者对乾隆瓷器的鉴定。

2.一看釉面,乾隆瓷器的釉面大多有橘皮纹,也有的器物底部釉面呈波浪纹。有少数器物从青花六字款的青料部分可看到较明显的针眼感。仿品多无橘皮纹,釉面比真品光亮,没有浑厚感。

二看器足,乾隆时期器物圈足,官窑中的霁红、霁蓝等一般均呈糯米粉感的泥鳅背状。仿品胎足多整齐坚硬,机械工艺明显。

三看色料,乾隆青花瓷器青色雅丽,纹饰中果实、叶瓣部位用点染法上色,有深浅不同的层次感。仿品多用涂抹法上色,也有用点染上色的,但青花色料较薄,浮于表面。

四看装饰,乾隆时的器物,装饰图纹多为龙凤纹及吉祥图案。除部分装饰风格沿袭康熙、雍正遗风外,还有集堆贴、彩绘、镂空、色釉等多种装饰于一器的多彩釉器物,其色釉呈色鲜艳,独具特色。后仿品图纹多色彩沉郁、无光,画风无神、呆滞。五看款字,乾隆时的瓷器产量多,写款人几经易手,款字的变化也较多,其中“清”、“乾”、“卤、“年”、“制”五字的笔画略有出入。民窑也多有写乾隆年号款的,也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在鉴定中,一般以款字的规整程度作为依据来识别官、民窑。一般民窑款多数比较草率,仔细辨认,不难区分。

下载读书笔记—乾隆王朝(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笔记—乾隆王朝(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乾隆诗歌精选(194首)分解

    乾隆诗歌精选194首 批注:陈得风 2016.1. 1《高其佩指头画虎》 铁岭老人阎李流,画不用笔用指头, 纵横挥洒饶奇趣,晚年手法弥警遒。 为吾染指画苍虎,气横幽壑寒飕飕, 落墨伊始鸦雀......

    乱扯情况——之《乾隆审案》

    人物:(按出场序) 1:乾隆皇帝2:小德子3:女子=潘金莲4:彭霸天序:一晚,乾隆皇帝带小德子微服出宫,两人来到大街上……乾隆:我说小德子,这宫外就是和宫里不一样,(伸懒腰)一出来就浑身舒坦!小德子......

    读《乾隆正传》有感

    读《乾隆正传》有感 作为一名文科生,一直以来,我都对历史充满了兴趣,前些天在逛图书馆时偶然发现了《乾隆正传》一书,便借回寝室阅读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

    略谈乾隆官窑青花瓷

    略谈乾隆官窑青花瓷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洗 成交价: RMB 66.00(万元) 青花瓷是用钴料在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1300℃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出蓝色图案。清代是青花瓷走......

    乾隆青花瓷器鉴定

    乾隆青花瓷器鉴定隆朝(1736—1795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转向衰弱的时期,瓷器生产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乾隆青花瓷器鉴定。前人赞道“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

    王朝半年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汇报人:王朝 新的一年就要到了,首先给各位领导、同事们拜个早年,祝大家在龙年再上一层楼。回首这离开校园进入我们长城顶驱公司的这半年,我收获了很多同时也发现......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最近头脑发热刚看完李卫当官,现在最吸引我滴就是雍正王朝,老片子啦,那个时候上初中看不懂,现在看看很有感觉,雍正王朝观后感。感觉《雍正王朝》是难得的国产好......

    《雍正王朝》观后感★

    又把电视剧《雍正王朝》大略看了一遍,太费时间,太耗精力了。 记得我看第一遍的时候,或者说还没开始看的时候,只觉得电视剧《康熙王朝》很好,我也熬神看过。后来听说是《雍正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