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互联网的进化(推荐)
互联网进化,未来BAT360们将消失? 这个话题在当下正如日中天的BAT3们来说显得不合时宜,连我也怀疑这些巨头好像应该是永生的,但看看诺基亚,看看IBM的现在也许我们不难推断他们消失的未来。
这个推论也不难,从互联网未来的进化来看,未来的人类是没有隐私的,也会将信息的不透明性降到最低。就拿实名制举例,政府推动的网站实名制备案,微博实名制,上网实名制收效甚微,并且搞得乌烟瘴气。但从PC到LBS,微信却奇迹般的成为一款真正的网络实名制产品,一切都是用户自发进行的,绝大多数正常用户都是在微信朋友上展示真实的自己,而这样一种展示则是一种真实的回归,与中央控制无关。
互联网会将“人”这个个体越来越突显出来,也将要对人的隐私进行更深度的挖掘,而这些企业能够存活也在于互联网尚未将信息透明到更极致的地步,一切信息不对称的地方都有获利的可能性,在未来信息将变得越来越平坦,而这种利用信息不对称性获利的行为也必将落空,企业需要寻找全新的不对称信息的盈利方式,而那时也已与BAT3无关。
1、百度
搜索引擎的贡献在于对信息的整合,但这种整合依然只是人找信息的过程,在未来是人找人找到信息的过程。在未来当用户需要寻找专业化信息时,用户将会寻找到垂直行业的专业发言者们,而专业者们会为其提供专业信息。
而目前自媒体依然是雏形,为用户提供专业化内容,也是未来搜索引擎的对手,这个对手不是新的搜索引擎,而是群体意志的力量。
人找人,自媒体力量的涌现,将会使信息的获得更加垂直于专业进而取代传统搜索引擎。换句话说,信息内容本身不会稀缺,稀缺的是影响力者加工后的信息,渠道的粉碎导致稀缺性的问题跃至所有人眼前,这是机器所无法生成的。
百度如果消失则是因为各行各业自媒体全部已然成型,信息的搜索回归到人。当然有人质疑会认为搜索和自媒体结合不是更好?但事实上是,自媒体的力量绝对不是任何搜索引擎能够驾驭的。不过当取代搜索引擎的核心功能后,搜索的算法依然会具有应用于大数据的价值,无论是谷歌还是百度,如果在这大数据挖掘这块事先布局,还是有继续存在的可能性,那么二者会如同IBM的转型。
而这也取决于这二者的某部门的发展情况,最能决定百度未来的是一个叫做深度学习的部门,而谷歌则是人工智能。当然谷歌存活的可能性更大,谷歌一直在尝试极其边缘化的事业,这会为谷歌开启更多的未来可能性。
百度在国内和阿里腾讯做的事情一样,是布局。而谷歌更多的则是挑战,BAT们都是攻城略地式思维,而谷歌则是寻求真正的技术突破与人类变革,BAT与硅谷公司在格局视野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但是谷歌也会消失,如果谷歌消失,则一定是来自更加边缘的挑战,是他的傲慢所轻视的地带,正在野蛮生长着做着取代它或者吸收它的准备。
2、阿里
阿里的最大成功在于信用体系的再建立,阿里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建立起全新的对称信息,成为一个巨大的生态圈。其最大价值在于信任成本的大大降低,而这种对于信任成本的保障也是阿里存活至今的最大关键。
阿里如果消失,则一定是信任机制被取代,当然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平台足以与阿里对抗。但是如果将阿里这个生态圈看成一个生物,而整个互联网看成是生
态圈的话,那么阿里的信任机制则会被整个互联网取代,未来我们对于商家会有极大的信任,而不必依赖于阿里的保障。
而对于商家的信任则是因为整个互联网已经为我们建立起了身份确认机制,对于买方的信息全面展示以及卖方的信息全面展示,互联网最终将冲破隐私的这一牢笼,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将被进行数字化,这种记录一定是全网式的,未来每个人都是可信的,有全网记录的。那么届时,阿里则无法再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盈利,也是阿里的消失之时。
最近看程苓峰谈到微信打阿里,是三维打二维的战争。说得很有道理,在我总结看来最主要的还是在于,85后这类新时代人群已经对整个互联网形成信一定的任机制,他们不像上一代人对互联网购物畏首畏尾,他们越来越不需要依靠阿里所建立的信任机制来完成购买行为,阿里要想赢得这一战,唯有开放,重新回到互联网中去顺应潮流,而不是抵抗。
3、腾讯
据说有个段子,王石劝马化腾也去哈佛学习游玩,结果马化腾回了一句“我要是走了,一年后腾讯在不在我都不知道。”。这虽然只是个段子,也无法分辨真假,但有一点是真的,巨头也有自己的恐惧,巨头也可能死于瞬息之间,这也是当年珊瑚虫外挂触碰QQ,51触碰QQ,360触碰QQ都让腾讯下杀手的原因。
但话说回来,虽然即时通讯的QQ和微信都是腾讯的核心命脉,腾讯以此占山为王,但腾讯和阿里一样依然只是一个封闭的生态圈,和阿里被取代的逻辑一样,未来互联网的全面开放会取代QQ。
QQ和微信所能表现的只是人的身份的一种,未来人类的隐私是无处藏身的,其所有信息都必将集合在一起,而不是分散开来。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未来没有匿名上网的情况。
在未来每个人都会有一片“云”,这个“云”将可能由国际标准化协会来裁定,这个“云”中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各种身份,将某个人的所有信息汇聚在一起。在QQ中,我们只能看到其QQ系列产品的内容,但在未来趋于隐私的现形要求,这种封闭会被打破,我们在云中给对方发送信息,可以朝对方的任何一种身份状态去发送,而每个人都是一个综合的整体,不再仅仅只展现一面。
云世界,即时通讯将脱离IM载体,互联网最终走向大一统格局。
4、360
IBM有个广告片,警察利用大数据排查,根据犯罪地点,人物记录等等分析后,提前来到了罪犯想要实施抢劫的犯罪现场,进而让犯罪止于襁褓中。
想必各位已经猜到了我想说什么,360等杀毒软件所做的都只是病毒木马出现后的防御,而不是将其遏制于萌芽。但未来的互联网甚至能将个人的犯罪可能性预测出来。既然连矛都没有了,还要盾干嘛?
360目前提出了范安全,随后推出了儿童手环。在我看来这没错,但这依然只是物联网尚不发达之前可以做的事情。未来的人是没有隐私并且相互信任,而可穿戴设备之类的物联网会有一个唯一的大云端,数据上传后根据计算排查,直接将危险扼杀在襁褓之中,而不需要独立的第三方进行拦截的安全判断,因为发送过来的数据都已经进行过净化。
水不干净时需要过滤器,但是水本如果被上游过滤干净了,那就不再需要多此一举的过滤器了。
所以不管现在巨头如何打来打去,未来都是要消失的,360也不列外。从道的角度来说,生是一种偶然,消失是一种必然,包括我们自己也在其内。
几十年后,当我面对最新的互联网设备的全息脑波控制的进入网游的提示画面,我会想起第一次上网的时候,33.6K每秒的调制解调器吱吱呀呀的拨号声音,面对粗陋不堪的门户网页那样的兴奋,互联网混沌初开,BBS,聊天室,申请QQ,在线棋牌室,SP,插件,盗号等等一切蛮荒纷沓而来,投机者与冒险家活跃在这片虚拟的乐土,随后各路诸侯群雄逐鹿攻城略地,这片土地逐渐有了各种自己的摩西法典,终于在虚拟空间建立起与现实互为融合的游戏规则。
开路者们带领着初民们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国,但这些开路者的结局与马孔多小镇一样,他们的消失也是互联网进化的一部分,其留下的产物则与新的生物结合进化,继续前仆后继的游戏。
第二篇:传统品牌的互联网式进化
传统品牌的互联网式进化
庐陵子村06月17日 01:17 分享到: 1互联网 品牌 颠覆 分类 : 互联网摘要 : 互联网正在颠覆工业时代的一切,包括消费市场、品牌认知、思维模式。
文/庐陵子村
记得朋友承哲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主要阐述互联网将如何颠覆传统行业。他说,我把人类群体思维模式称为群蜂意志,你可以想象一个人类群体大脑记忆库的建立:最初的时候各个神经记忆节点的搜索路径是尚未建立的,当我们需要反复使用的时候就慢慢形成强的连接。在互联网诞生之前这些连接记忆节点的路径是微弱的,强连接是极少的,但是互联网出现之后这些路径瞬间全部亮起,所有记忆节点都可以在瞬间连接。这样就给了人类做整体未来决策有了超越以往的前所未有的体系支撑,基于这样的记忆模式,人类将重新改写各个行业,以及人类的未来。
对于承哲的这个理论,我是非常赞同的。其实,互联网的兴起,正是我们人类连接思维觉醒的开始。我们创造了搜索,连接人与信息;创造电子商务,连接人与交易;创造社交工具,连接人与人。
互联网正在颠覆工业时代的一切,包括消费市场、品牌认知、思维模式。未来,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行业都会被解构,互联网会成为我们信息与服务的“高速网络”,连接现实世界的一切。首先,人们会24小时(实时)在线,永远与网络捆绑在一起,不会有“线上”与“线下”之分。其次,因为互联网的信息沟通,社群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品牌将不会是一个大众认知的标签(质量好、服务好、档次高),而是一个社群所认可的差异化的产品(价值趋同、产品风格、设计理念),也就是说,未来不会有大众品牌,只有群体性品牌。最后,未来将不会有穷人,有也不是吃不上饭,而是心态上比较出来的穷人。未来,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人类会迎来空前的繁荣,用罗振宇的话来说就是,未来的经济模式将会弱化需求与供给的博弈关系,体验经济模式将会成为市场主导。
所以,对于所有传统品牌而言,都将面临被颠覆的危险,唯一的出路就是——“互联网式进化”。
如何进化呢?
1)重新定位
杰克·特劳特先生写过两本书,一本是《定位》,一本是《重新定位》。
《定位》描述的是如何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实现差异化,从而获得认知优势。《重新定位》是如何调整心智中的认知。这些认知可以是关于你的,也可以是关于竞争对手的。总之,“重新定位”的关键在于为自己建立起正面定位。
但不知你发现没有,特劳特先生这两本书均强调顾客心智上的认知定位,而不是顾客需求上的差异定位。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大部分需求早已被挖掘。甚至一个需求,消费者有N个品牌产品可以用来满足。显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现代企业经营的本质已由抢占市场转变为争夺顾客,而争夺顾客的关键则是赢得心智之战。
很多人都觉得“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广告语很牛。的确,当时凉茶市场还待开发,这句广告语一语中的,直接击中消费者的需求点,自然成功。但是,现在凉茶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除了王老吉、加多宝,其他的凉茶还以“去火”为品牌宣传的主打点,你说还会有人买账么?
2)社群品牌
我曾经在撰写《为什么会有人买锤子手机》一文时,引用了罗尔斯社群主义的观点。罗尔斯认为,自由主义忽略社群意识对个人认同、政治和共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理论建构前后有其限制。但正是因为这种限制,社群价值不断被低估。
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空间距离越来越小。正因为这样,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最终形成社群。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罗辑思维。
罗辑思维凭借优酷视频+微信公众号+微博,已形成了近200万人的社群。要知道,线下来做的话,无论如何也很难建立这么大的社群的。罗振宇靠的是什么?互联网。
所以,严格来说的话,罗辑思维其实是一个社群品牌。
社群品牌,罗辑思维可以做到,企业也可以做到。成功的例子就是小米。
小米不仅有一大群“发烧友”粉丝(数量是罗辑思维的几倍有余),而且建立了“小米社区”。除了日常社区运营、粉丝活动外,小米还会有一年一度的“米粉节”,声势浩大。
因为这个社群和小米关联度太大,以至于有“小米”、“发烧”、“性价比”这些关键词的产品,在这个社群基本可以畅销无阻。这个,就是社群的力量。
3)体验经济
罗振宇曾经讲过,“人类会迎来一个空前的丰饶时代。现在还在为生计担忧的人,互联网一定会解决你的问题。”
他认为,未来的穷人不是吃不上,而是心态上的穷人。未来住房和吃饭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体验的差异化。
工业时代,或者说传统制造业,生产一个产品讲究的是用更大的组织规模、更低的成本,从而实现竞争优势。但是,互联网时代,这一切都变了。产品质量和价格已经不会是消费者首
要考虑的指标。他们考虑的,是体验,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心理上的体验。
比如,现在很多女生买LV,从质量和价格来衡量的话,她肯定觉得不值。但如果LV代表的是一种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话,那她肯定觉得值,因为“价格内在于价值”。
4)文化契合其实,前面谈到的定位、社群、体验,均是基础。互联网时代,传统品牌要想成功进化,最终还是要看其能否塑造出与自己市场契合的品牌文化,并使之融合。
当然,这里有必要解释的是,传统企业也有品牌文化,并不是说传统企业没有。比如麦当劳,它塑造的就是家庭式的快乐文化。但这种品牌文化的“主角”是品牌自己,是品牌强制向所有顾客输出的一种文化。
互联网时代,随着消费者心智的“觉醒”,他们必定会趋于不同的消费社群,而他们所要求的体验也是“主观性”非常强的。比如,一位消费者就不喜欢“家庭式的快乐文化”,那他就不会去麦当劳,可能去另一家“海盗式”文化的快餐厅。
所以,互联网时代,品牌文化与消费者的契合度非常关键。
一个比较成功例子,传统家电品牌新秀奥马。上市才两周年,2013年总销量高达570万台,201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56亿元,同比增长 16.48%。不仅如此,奥马从2008年开始,连续五年中国出口第一。以至于业内很多人冠以这个“出口冠军”品牌为“中国冰箱界的小米”。
一个传统品牌,为何能做到如此成绩和口碑?
恰恰在其品牌文化的巧妙构建上。奥马的品牌理念是“做年轻人的第一台冰箱”,与小米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其品牌文化全部是围绕他的受众——刚出来工作的年轻人而打造。“I’m Cool”系列产品从冰箱的外包装到内饰、赠品等,皆以年轻人的语言解读励志,给人以新鲜的开箱体验,使之与他们形成思维、内心情感的共鸣。最终,达到文化契合的目的。
诚然,以上的这一切,正印证了未来是“卖文化,不卖产品;卖品牌,不卖功能”的趋势。
第三篇:《进化是什么》读书笔记
《进化是什么》读书笔记
这是一本概论性质的进化丛书。作者深入浅出,为我们介绍了与进化有关的方方面面,文笔浅显易懂而又不失其科学类著作的严谨性。
本书的作者,恩斯特·瓦尔特·迈尔,是“20世纪最主要的演化生物学家之一”。迈尔最早是一个鸟类学家,然后转变成了一个进化论生物学家,然后又变成了科学史学家。如同达尔文一般,迈尔从小也表现出对周遭动植物的强烈兴趣。后来他在柏林大学完成了医学专业的学习,并取得了动物学的博士学位。23岁,迈尔在南太平洋部分地区开始了正式的野外考察,提出了一系列的概念和理论并出版专著。此后,他于哈佛大学比较生物学博物馆工作并于哈佛大学任教,在此期间仍然从事演化生物学及其他领域的研究。基于作者在这一领域的权威性,本书内容的准确性足以得到保障。
下面从内容上具体谈谈。全书分为四章:什么是进化;如何解释进化变化与适应;多样性的起源与进化:支序发生;人类的进化,逻辑连贯。同时在最后加入了批判性的内容:对进化论的批评,使得全书更加客观。(批判性内容也同样被达尔文用于《物种起源》之中)显然对于任何一个试图讲解进化理论的人,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不可避免的。在本书中,作者亦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背景和线索,希望使用这一理论解释进化研究过程中的现象。同时作为后达尔文时代的科学家,作者也加入了达尔文之后的理论,比如基于基因角度的变异遗传学。同时也涉及到了诸如分子生物学这样的前沿领域。本书第四章“人类的进化”是比较吸引人的:讲述了我们人类的前世今生,同时也对人类的未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的讲解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向读者提供简明的解释,介绍理论和原理,而不拘泥于细节(比如繁杂的孟德尔遗传公式),这一点对读者十分友好。
然而在本书的某些方面,我也保留自己的看法。作者身为进化学界的权威,在提出或否定某些看法时,态度十分鲜明与坚决,这一点当然值得肯定。然而,自然科学领域的理论都是基于实验或者观察得到的结论。作者在观点鲜明地肯定或否定某一观点的同时,是否没有给这理论的发展留下余地?如果他承认或否定的理论在未来又被证伪或证实呢?比如在“人类的进化”一章中作者谈到“人类是否孤独”这一问题时指出,由于智慧生命的进化是比较困难的,进而我们与他们取得交流更是非常困难的。于是我们人类是孤独的。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是否可以创造某种意义下的智慧生命(比如人工智能)?在这一点上,作者是否犯下“以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的错误?对此我存有疑惑。
总体而言,本书仍然是一本非常好的著作,思路清晰,条理明确,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易于阅读,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到进化理论的大多数主流观点。然而要想深入地认识进化理论,还需要其他深层次的专著。
第四篇:当互联网连接一切时,传统品牌该如何互联网式进化
当互联网连接一切时,传统品牌该如何互联网式进化
记得朋友承哲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主要阐述互联网将如何颠覆传统行业。他说,我把人类群体思维模式称为群蜂意志,你可以想象一个人类群体大脑记忆库的建立:最初的时候各个神经记忆节点的搜索路径是尚未建立的,当我们需要反复使用的时候就慢慢形成强的连接。在互联网诞生之前这些连接记忆节点的路径是微弱的,强连接是极少的,但是互联网出现之后这些路径瞬间全部亮起,所有记忆节点都可以在瞬间连接。这样就给了人类做整体未来决策有了超越以往的前所未有的体系支撑,基于这样的记忆模式,人类将重新改写各个行业,以及人类的未来。
对于承哲的这个理论,我是非常赞同的。其实,互联网的兴起,正是我们人类连接思维觉醒的开始。我们创造了搜索,连接人与信息;创造电子商务,连接人与交易;创造社交工具,连接人与人。
互联网正在颠覆工业时代的一切,包括消费市场、品牌认知、思维模式。未来,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行业都会被解构,互联网会成为我们信息与服务的“高速网络”,连接现实世界的一切。首先,人们会24小时(实时)在线,永远与网络捆绑在一起,不会有“线上”与“线下”之分。其次,因为互联网的信息沟通,社群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品牌将不会是一个大众认知的标签(质量好、服务好、档次高),而是一个社群所认可的差异化的产品(价值趋同、产品风格、设计理念),也就是说,未来不会有大众品牌,只有群体性品牌。最后,未来将不会有穷人,有也不是吃不上饭,而是心态上比较出来的穷人。未来,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人类会迎来空前的繁荣,用罗振宇的话来说就是,未来的经济模式将会弱化需求与供给的博弈关系,体验经济模式将会成为市场主导。
所以,对于所有传统品牌而言,都将面临被颠覆的危险,唯一的出路就是——“互联网式进化”。如何进化呢?
1)重新定位
杰克·特劳特先生写过两本书,一本是《定位》,一本是《重新定位》。
《定位》描述的是如何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实现差异化,从而获得认知优势。《重新定位》是如何调整
心智中的认知。这些认知可以是关于你的,也可以是关于竞争对手的。总之,“重新定位”的关键在于为自己建立起正面定位。
但不知你发现没有,特劳特先生这两本书均强调顾客心智上的认知定位,而不是顾客需求上的差异定位。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大部分需求早已被挖掘。甚至一个需求,消费者有N个品牌产品可以用来满足。显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现代企业经营的本质已由抢占市场转变为争夺顾客,而争夺顾客的关键则是赢得心智之战。
很多人都觉得“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广告语很牛。的确,当时凉茶市场还待开发,这句广告语一语中的,直接击中消费者的需求点,自然成功。但是,现在凉茶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除了王老吉、加多宝,其他的凉茶还以“去火”为品牌宣传的主打点,你说还会有人买账么?
2)社群品牌
我曾经在撰写《为什么会有人买锤子手机》一文时,引用了罗尔斯社群主义的观点。罗尔斯认为,自由主义忽略社群意识对个人认同、政治和共同文化传统的重要性,理论建构前后有其限制。但正是因为这种限制,社群价值不断被低估。
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空间距离越来越小。正因为这样,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最终形成社群。
一个很明显的例子——罗辑思维。
罗辑思维凭借优酷视频+微信公众号+微博,已形成了近200万人的社群。要知道,线下来做的话,无论如何也很难建立这么大的社群的。罗振宇靠的是什么?互联网。
所以,严格来说的话,罗辑思维其实是一个社群品牌。
社群品牌,罗辑思维可以做到,企业也可以做到。成功的例子就是小米。
小米不仅有一大群“发烧友”粉丝(数量是罗辑思维的几倍有余),而且建立了“小米社区”。除了日
常社区运营、粉丝活动外,小米还会有一年一度的“米粉节”,声势浩大。
因为这个社群和小米关联度太大,以至于有“小米”、“发烧”、“性价比”这些关键词的产品,在这个社群基本可以畅销无阻。这个,就是社群的力量。
3)体验经济
罗振宇曾经讲过,“人类会迎来一个空前的丰饶时代。现在还在为生计担忧的人,互联网一定会解决你的问题。”
他认为,未来的穷人不是吃不上,而是心态上的穷人。未来住房和吃饭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体验的差异化。
工业时代,或者说传统制造业,生产一个产品讲究的是用更大的组织规模、更低的成本,从而实现竞争优势。但是,互联网时代,这一切都变了。产品质量和价格已经不会是消费者首要考虑的指标。他们考虑的,是体验,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心理上的体验。
比如,现在很多女生买LV,从质量和价格来衡量的话,她肯定觉得不值。但如果LV代表的是一种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话,那她肯定觉得值,因为“价格内在于价值”。
4)文化契合其实,前面谈到的定位、社群、体验,均是基础。互联网时代,传统品牌要想成功进化,最终还是要看其能否塑造出与自己市场契合的品牌文化,并使之融合。
当然,这里有必要解释的是,传统企业也有品牌文化,并不是说传统企业没有。比如麦当劳,它塑造的就是家庭式的快乐文化。但这种品牌文化的“主角”是品牌自己,是品牌强制向所有顾客输出的一种文化。
互联网时代,随着消费者心智的“觉醒”,他们必定会趋于不同的消费社群,而他们所要求的体验也是“主观性”非常强的。比如,一位消费者就不喜欢“家庭式的快乐文化”,那他就不会去麦当劳,可能去另一家“海盗式”文化的快餐厅。
所以,互联网时代,品牌文化与消费者的契合度非常关键。
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传统家电品牌新秀奥马,其品牌理念是“做年轻人的第一台冰箱”,与小米有异曲同工之处。而其品牌文化全部是围绕他的受众——刚出来工作的年轻人而打造。“I’m Cool”系列产品从冰箱的外包装到内饰、赠品等,皆以年轻人的语言解读励志,给人以新鲜的开箱体验,使之与他们形成思维、内心情感的共鸣。最终,达到文化契合的目的。
诚然,以上的这一切,正印证了未来是“卖文化,不卖产品;卖品牌,不卖功能”的趋势。
第五篇:科普征文:进化
科普征文:进化
玉山一中重点班 黄胜
凌晨1点 纽约市郊外
遥远的星空外,一颗巨大的陨石正急速向这里坠落。最终,“轰”的一声,在郊外砸出了一个大坑。
第二天一早,纽约各大报社纷纷披露了这则新闻。纽约市郊外惊出天外陨石“天外来客,外星人侵略前奏”等一系列大新闻。呼,同一时间,社会各阶层人士:记者、农民、企业家等在接收到这则消息后都围在了陨石坑前。不过,在那条醒目的封锁线内,是那些穿着醒目西服的高高在上的科学家。
“这肯定是外星人送到地球来的。或许能够从中得到一些与外星人交流的办法。”一个戴着眼镜的科学家托着下腭说道。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是我以前观察到的一个行星。位于距太阳系几十亿光年之外的X星系中。我就预料到这颗行星会在近期坠落在地球上,可没想到这么快。”一个大腹便便的天文学抬起头,有点洋洋得意。
“切,你怎么不干脆说这是你后花园里的大石头呢?”那个戴着眼镜的科学家反驳道。
“你…………”
“哈哈哈…………”人群里爆出一阵笑声。
就在这群所谓的科学家在这里你争我嚷的时候,那颗陨石下面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萦绕的白色雾气下面,一只只奇怪形状的虫子在那里蠕动,庞大的数量在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不知道是谁首先发现了这种虫子,然后便传到了那些科学家的耳里。
光子显微镜下,那虫子的细胞在不断的分裂,没有丝毫的停顿。只是一瞬间,载玻片上的一只虫子就变成了密密麻麻的一片。
“真是恐怖的进化速度,按照这样的速度进化下去,不用几个月,世界就会被这种虫子填满啊!”不知是谁,发出了这样一声感叹!
“是啊!是啊!”
“真是恐怖啊”
“这不会是外星生物的警告吧!难道他们准备攻打我们地球了吗?天啊!太可怕了!难道我们人类就要这样死亡吗?”
众人的头都向声源方向转了过去。那个顶着一头花发的生物学家见众人的视线都转移到自己身上,不禁把自己的头抬了抬。
载玻片上的那些虫子,可不会像那些科学那样浪费时间。只见一只虫子蜕下了身上的外壳,一对薄如蝉翼的翅膀伸展出来。接着从外壳下面伸出六只脚,还有一对钳子。“扑”的一声,那只新生的物种一展翅膀,飞出了实验室,只不过这个过程很短暂,短暂的让人根本就没有注意到。
自从陨石坠落后,纽约市陷入了骚乱中,所有人都想从中获得一些利益。富商在那里投资建陨石园,每天去观看的人不计其数,那些富商笑开了花;每天都会前往陨石园,想找一些骇人世俗的新闻,让自己的名声更响些。
陨石下,所有的一切都在进行着。茂密的热带雨林之中,始前生物的影子忽隐忽现。巨大的蜈蚣,毛茸茸的蜘蛛。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那里还有翼龙!
第二天,整个纽约市沸腾了!在离陨石园不远处,有着一地的恐龙尸体。没有人愿意相信眼前的一切,可是事实却让他们不得不信。
“让一让,请让一让。”
人群之中让开了一条道,一群身穿科研服装的人走了过来——又是那群所谓的科学家。
“真是不可思议!那些在6500万年前消失的东西居然又出现了!”
“太恐怖了!这个世界可真是疯狂!”
……
众位科学家还是在议论纷纷,可还是没有一个人做出实际行动。
突然,人群中有人发现了异样——那里有一只巨大的翼龙,正在挣扎着,神色痛苦不堪!
“它们,它们不能在氧气中存活!!它,它在适应氧!天啊!”似乎又一位科学家发现了什么端倪,失声叫道,“快走,快离开这!”
围观的人们慌了,有些人喊着冲出了那里,但有些人还是无动于衷,似乎是要看看这头翼龙是怎样适应氧的。
终于,那头翼龙停止了挣扎!缓缓的站了起来!
“它成功了!它成功了!它适应氧了!怎么可能!”有位科学家喊道,眼中尽是不可思议的神色。
“唳”那头翼龙双翼一张,淡漠的、眼睛扫了一眼人群,然后飞向了高空。
离去的人群中,那些记者的脸上带着兴奋,想着这次可以升职了!因为他们捕捉到了最神奇的新闻!
纽约市上空。一大群翼龙在那里盘旋,似乎要袭击这个地区!美国政府慌了。急忙派出武装军队,攻打那群翼龙。说来也奇怪,翼龙的攻击对家只是那些人类与建筑,而对于那些一直被人类主宰命运的植物,嗜血的翼龙却没有丝毫伤害它们的念头。一幢幢高楼大厦倒下了,一群群人倒下了,哀鸿遍野,触目惊心!
······
陨石下面的世界,那些专属于它们的进化还在进行着。
突然,从那權林丛中,钻出了一只古猿!古猿手里持着一只巨大的石棒,锐利的双眼盯着洞。“吼”古猿对着洞发出了一声吼叫,接着,古猿身体上被覆的羽毛渐渐地消失,粗大的四肢也在急剧的收缩。只是片刻,四肢就进化得同人类一般无二。口中的獠牙渐渐内敛,脸部轮廓也在收缩······一切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收缩。最后,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那里!
“愚昧无知的人类,既然你们不懂得珍惜这地球的一切,那么,就让我们来代替你们吧······”
他的眼睛凝视着洞口上方的那一方天空,嘴角扬起了一丝弧度······
评:本文作者以他独特的想象,巧妙的构思,娴熟的技法将一篇科幻作品写得令人回味思索。是啊,人类对地球肆意掠夺,野蛮践踏,必将自吞恶果。为了我们的家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人们啊,请不要过分高估自己的智慧,说什么人定胜天,说什么战胜自然。其实一切都是枉然!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越来越多的新型疾病诞生,看似毫无关联,其实是我们人类自种的恶果,难道我们还要自欺欺人吗?希望此文能够给聪明的人类敲响警钟!(指导老师:翁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