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8 2008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呈现6大发展走向
2008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呈现6大发展走向
刚刚揭晓的《Netguide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相关市场分析显示:2008年6大因素将影响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走向。此间发布的统计数据还显示,2007年搜索引擎的企业用户(广告主)规模为47.8万家,较2006年的36.7万家增长了30.2%。关键字广告已经被证明是中小企业最佳的推广模式之一,未来两年企业用户仍保持高速增长,2008年预计达到64.2万家,2009年达到86.7万家。
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Netguide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分析显示,作为55个调查领域中的此次发布的15个领域之一,2008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发展将会受到以下6种趋向因素的驱动和主导:
趋向1:与搜索向多元化、垂直化趋势迁徙同等重要的是面向用户的订制搜索服务及提供方式的创新
搜索引擎服务从提供单一的文字、图片搜索,向提供音乐、视频、资讯、软件、文件等多元化的搜索发展,搜索结果无疑将因此更有针对性,更加精确;另外,搜索引擎改善并创造新的信息提供方式和渠道,使得搜索成为多种多样的用户可订制的服务,某些收费的搜索服务因此成为可能。
趋向2:利用其技术、流量优势向多个方面渗透,力争成为互联网第一入口并增加用户驻留时间。
通过与浏览器捆绑实现地址栏、工具条的固化;通过发展个人工具、客户端软件,进驻用户桌面;通过与门户合作,实现向用户的深度渗透;通过广告联盟背后的广泛产业合作实现市场和服务架构的分布、扩散。
趋向3:利用搜索技术、竞价系统向其他领域渗透,挖掘搜索技术以及搜索资讯的服务、营销价值。
与广告代理商、广告主等合作拓展搜索资讯服务的价值纵深;利用自身的优势,尤其是搜索技术及竞价系统优势,向互联网其他应用拓展,以更大规模实现竞价广告模式的盈利,百度向C2C领域拓展为典型例子。
趋向4:网络联盟在搜索引擎收入中所占比例将会也必须逐渐提升,但是开放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基于搜索技术实现广告与内容精准匹配的网络联盟是搜索引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地位将越来越重要,网站联盟不仅给搜索引擎增加了广告收入,同时扩大了搜索引擎的流量及影响力。
趋向5:搜索引擎向品牌广告主拓展力度继续加大,但是比相关拓展更重要的是:搜索企业对市场资源的深度整合、对资源系统和竞争系统的重新架构。
搜索引擎向品牌广告主拓展主要体现在:第一,利用互联网用户搜索行为进行数据挖掘,品牌广告主实现更加有针对性的精准营销;第二,发展新闻、财经等资讯频道,吸引品牌广告主;第三,利用搜索引擎网站原有资源,如MP3搜索、视频搜索、社区等吸引品牌广告主。2007年百度在搜索市场继续胜出,但是在网络广告市场,百度面向未来的资源整合、建立面向未来的资源系统方面有所滞后。
--------------
趋向6:搜索引擎直销与渠道两者并重发展。搜索引擎渠道集中度将逐渐提高。
搜索引擎厂商不断强化自身的营销能力,在渠道建设方面开始逐步搭建自己的直销团队,未来的主流搜索引擎厂商都将采用混合的营销模式。渠道集中度越来越高,大量的中小型广告代理将逐步推出市场,大型渠道代理商对于渠道的管控能力将持续提升。
由中国互联网协会指导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主办的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发布会,1月8日在北京通过发布会及网站(.cn)第一时间全面系统披露了最新的2007全年度互联网用户、互联网服务市场统计数据。每年一度《Netguide****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基于每年一度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此项调查为国内规模最大、参与度最广、用户与企业样本量最多的调查。2007年度的调查持续时间达一年之久,直接深入参与课题组工作的专家顾问为27人,300多家网站作为支持单位实施了调查推广,一对一企业访问量达到200多家,回收的来自互联网用户的有效问卷达到50786份,客户端固定样本组连续监测的有效样本量也达到50786个。
另据悉,近期DCCI还将发布互联网市场监测、受众测量方面的深度数据和基础指标题体系。中国互联网调查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已经是第4届。每年一度的市场调查数据发布,已经形成了一年一度互联网业界的风向标和市场标杆。在应用同一的指标定义、体系结构、调研方法、数据样本进行动态连续性监测、统计和调研方面,中国互联网调查在国内尚属第一个。相关方面“统一”的结果,使得中国互联网领域相关数据第一次具有了时间、领域、人群意义上的数据可比较性。基于2007年度、服务2008年度的《Netguide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55个细分领域的调查报告以及相关特色报告,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发展战略及市场发展、广告主广告投放、投资机构投资融资的决策支持。
作为中国互联网独立的第三方市场监测、受众测量平台,以及专业的数据采集与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现场揭晓了三大研究体系Netguide中国互联网年度调查、Netmonitor中国互联网市场监测和Netmeasure中国互联网受众测量。本次年度调查部分数据发布,将有助于业界从产业市场角度,客观、深度把握市场发展情况、竞争格局以及发展趋势;从媒介角度测量受众基本特征、网上行为、消费行为、消费倾向等。这将为投资融资、为广告投放、为企业市场推广计划的制定等提供客观的第三方决策支持。
详情请登陆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网站:
--------------
第二篇:关于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调查报告
XX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
xx科技在今天公布了一份XX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是对北京、上海和广州地用户进行计算机辅助随机抽样电话访问调查后作出的。从调查报告结果可以看出,百度依然是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老大,市场占有率领先google 40多个百分点。跟去年相比,google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下滑了12.3个百分点,特别是可见很多google的用户已经“投靠”了百度。值得注意的是,google的下滑趋势在最近半年(XX年月~8月)有所减缓。无论是学生用户市场还是非学生用户市场,百度的市场占有率都领先于google。排在google后面的分别是雅虎搜索,搜狗和新浪搜索。
搜索引擎 一年前的市场份额 当前的市场份额 市场份额变动
百度 51.5% 64.5% +13%
google 32.9% 20.6%-12.3%
雅虎搜索* 3.7% 5.4% +1.7%
搜狐 4.6% 3.4%-1.2%
新浪 4.0% 3.5%-0.5%
对于搜索引擎用户群的调查可知,google的使用者仍然比百度用户有着更早的上网经历、更丰富的搜索引擎使用经验、更强的搜索引擎依赖性、更多地搜索与工作或职业相关的内容等重要行为特征。有趣的是,在非学生用户中,google使用者的平均年龄和月收入都比百度用户要高。在学生用户中,除了百度,其他几个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均低于它们在非学生用户中的市场份额。
第三篇: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
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
今年似乎可以称作中国互联网的“搜索年”。除了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之外,世界搜索引擎巨擘Google高调进入中国,雅虎与阿里巴巴达成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收购交易,微软MSN又即将推出它的中国搜索版本,它们的主要目标,瞄准的都是中国互
联网搜索市场。
为了使中国互联网用户更清晰了解与使用搜索引擎,同时也让相关公司了解所处竞争环境和市场位 置,进而改善服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5年8月电话抽样调查互联网应用活跃的发达地区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的互联网网民。互 联网中心高级研究顾问、著名的互联网分析师吕伟钢先生主持本次搜索引擎调查问卷的总体设计并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依据这次调查获得的关于中国搜索市场的大量用户数据而编写的《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客观地揭示中国搜索引擎用户的真实面貌,包括各搜索引擎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在内的市场格局,以及搜索引擎与门户网站未来的竞争态势。
报告显示,中国搜索市场目前是两强多极竞争格局,百度和Google市场份额大大高于其他公 司,二者合计在北京和上海占有超过80%的市场份额,在广州合计占有率也接近达到75%,百度在北京的市场份额为52%,Google为33%,搜狐、新 浪和雅虎系市场份额分别是4.6%、4%和3.7%,其他公司占3.3%。在前半年中,百度的市场占有率上升很快,在北京、上海和广州都上升超过10个百 分点,Google的用户数基本保持不变,但市场份额在下降。搜狐的新用户获得率排名第二,为34.7%,仅次于百度的34.8%。
在搜索内容上,百度用户搜索音乐(mp3)等娱乐内容的使用率相对较高,Google用户相对来说更经常搜索网页、企业产品、商情、交通旅游等内容。
报告显示学生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在北京、广州和上海,学生用户占全部用户数的比例分别达到40%、37%和30%。百度最大的用户群是学生,学生用户占了百度各地用户数的40~50%。
非学生用户根据年龄、学历和个人月收入分段,在年龄超过25岁、学历超过大学本科以上、月收入 超过1500~2000元的三个非学生用户市场中,Google的市场占有率超过百度。非学生用户的年龄集中在25~40岁这个年龄段,在广州这个年龄段 的非学生用户超过一半,在上海和北京接近三分之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北京非学生用户超过一半,在上海和广州的比例则要相对低一些。三个城市非学生用户 的个人月收入的中间值,都在2500~3000元这个区间;也就是说,个人月收入超过2500元的非学生用户都超过非学生用户总数的一半。
来自机关(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和事业单位)的个人用户在三地分别占全部用户数的7~12%。在 来自机关的用户市场中,Google占有领先的市场份额;来自企业的用户数在北京和广州仅次于学生用户数,占全部用户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百度和 Google在这个用户市场中基本平分秋色,Google略微胜出一点。在上海,来自企业的用户数高于学生用户数,达到了全部用户数的43%,Google以差不多高百度6个百分点胜出。相对说来,百度在中小私营企业中表现较好,但在国有企业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中,Google表现较好。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还就各搜索引擎公司用户数的 变动情况、新用户的获得与流失情况、搜索引擎用户的主要上网特征、主要的搜索内容、用户的搜索引擎组合使用情况、用户的使用经验与习惯、对竞价排名的认知 与态度,以及中国网民最常访问的门户网站的用户特征等,作了系统的分析描述
第四篇:《2011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
《2011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
2011年12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2011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到3.96亿,用户增长放缓。
网民网页搜索使用惯性已经养成百度凭借其丰富的产品线,仍旧占据极为领先的市场地位,2011年市场集中化趋势更为明显。百度对六大群体——少年用户群、大学生用户群、白领用户群、蓝领用户群、老年用户群、农村用户群的渗透率都很高,没有明显的用户渗透短板。与此同时,其他搜索引擎公司正在崛起,但是在传统网页搜索上,超过百度较为不易。
垂直搜索引擎正在兴起
随着中国网民的日益成熟,网民在仍旧是综合搜索引擎用户的同时,更多细分化的需求开始通过垂直搜索引擎满足,2011
年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在争夺垂直产品搜索用户上,三股力量在角力:综合搜索引擎、垂直搜索引擎、提供产品服务的网站站内搜索。目前综合搜索引擎的用户量非常大,但另外垂直搜索引擎以及网络应用站内搜索用户量增长迅速。
从产品搜索看,各有15%左右的用户使用专业垂直搜索引擎和使用购物网站站内搜索;从视频搜索看,则是视频网站站内搜索较强,比例达到23.2%,使用专业垂直搜索引擎和视频网站站内搜索的比例分别是9.9%和23.2%;音乐搜索亦是如此,在音乐网站站内搜索的比例达到28.3%,已超过通过综合搜索引擎提供的音乐搜索功能搜索的21.7%。
新搜索入口正在形成网民使用较多的仍旧是直接上专业搜索网站的首页搜索,有81%的用户有这一习惯。其次是在浏览器地址栏里输入关键词搜索,用户比例达39.6%。网民进入搜索引擎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以上这两种外,导航网站、浏览器搜索框、聊天工具等都是网民进入搜索引擎的重要入口,使用比例分别达到34.2%、31.4%、28.1%。
分用户群看,老年用户更习惯使用直接登录首页,使用网站首页的比例在六大群体中最高,达到84.8%。活跃度较高的大学
生用户和少年用户更喜欢浏览器搜索框和聊天工具提供的搜索引擎入口,大学生用户使用浏览器搜索框的比例为42.4%,少年用户使用聊天工具提供搜索框的比例是39.1%。这预示着搜索未来的发展方向。
新闻、视频和音乐是用户最常搜索的三大内容
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的前三大类内容是:新闻、视频和音乐,用户比例分别是47.7%、45.2%、41.6%。大部分综合搜索引擎都已经提供这三种内容的垂直搜索功能。小说等文学作品的用户搜索率为23.7%,用户量已经达到9400万,搜索引擎仍旧是文学网站的重要流量导入口。分用户群看,老年用户对搜索引擎新闻的依赖度较高,有60%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新闻;大学生和少年用户搜索视频和音乐比例更高。
第五篇:CNNIC:2013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
CNNIC:2013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 两年看似已经格局稳定的搜索引擎市场风云再起,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更让搜索市场的格局多了几分变数,不过2014搜索市场格局之争显然已是几个大玩家之间的游戏了。
CNNIC刚刚发布了《2013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研究报告》,结合他们早前发布的《2013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我试着对国内搜索引擎的市场格局以及未来发展做个简单解读。
如果说2013是搜索市场纵横捭阖的一年,那么2014则是争夺移动搜索和下一代搜索高地的一年,语义搜索或将引发新战役。
稳定的用户规模VS活跃的垂直搜索
从2000年算起,搜索引擎市场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步入了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覆盖了绝大部分网民。据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总数已达6.18亿,其中搜索引擎用户为4.90亿,渗透率高达79.29%。
不过用户规模的增长已经趋于平稳,从去年开始增速已经开始低于整体网民的增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目前的新增网民中绝大部分来自于移动端(2013年手机网民的增长率为25.3%,远高于整体网民9.5%的平均增速)。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和网民成熟度的提高,人们从互联网上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信息获取,而是将更多专业化的行为搬到了互联网上,因此我们看到虽然百度、谷歌等综合搜索引擎仍旧是网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与此同时各个细分领域的垂直搜索引擎开始活跃,已经占有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例如满足用户获取实时信息需求的微博搜索、以及视频和购物搜索分别都占到了17.3%、13.4%和9.9%的市场份额。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微博搜索,虽然本身渗透率并不高但却以超高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这代表了用户对获取实时信息的需求,也对下一代搜索引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C端一家独大 智能搜索成逐鹿焦点
在PC端,不管是从市场渗透率、首选率,还是前二位选择率,百度都居于绝对领先地位。其中,第二位选择率是指很多网民除了一个经常使用的搜索引擎外,也会使用另外一个搜索引擎作为辅助,前两位选择率可以代表搜索引擎覆盖的搜索引擎用户数目。从这个指标来看,百度的覆盖率达到96%。
2014年随着搜索市场的不断变革,预计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百度在搜索市场中仍将一家独大,老大地位难以撼动。同时随着腾讯搜狗资本合作,新搜狗整合力量或会出现,搜索领域将成为巨头之间的竞争。
在本人看来,PC端搜索引擎市场格局基本稳定,难以有较大的变局,未来也很难有新的竞争对手跻身前三,而谷歌等老牌搜索引擎如何在中国市场上没有大的动作则被边缘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2013年谷歌的首选率仅为1.6%。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和搜索技术的发展使得通过对内容索引的关键词进行简单的抓取已经难以满足网民对搜索引擎的期待。人们希望搜索引擎能针对特定的问题给出准确的答案,并且这是一个动态和灵活地过程,而并非提供一堆静态的内容。
针对这种需求,在2013年几家主要的搜索引擎公司纷纷针对下一代搜索引擎进行布局,希望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和在搜索中对用户习惯、记录以及行为等信息或数据的融入,为用户提供具备深度个性化和丰富交互性的服务。
在这方面,百度很早就开始探索,2013年的相关产品逐渐浮出水面。
2013年初,百度CEO李彦宏从美国硅谷挖来了许多技术牛人,成立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nstitute of Deep Learning,IDL)。随后代表百度下一代搜索引擎雏形的“知心搜索”被推出,开始将知识图谱的技术应用到百度的大搜索里面去,并且融入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物和物之间的关系。
整体而言,2013年算是下一代搜索引擎的初始年,整体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渗透率不高,预计2014年围绕下一代搜索引擎的话题也将成为几家主流搜索引擎公司竞争的焦点。
移动搜索集中度高 用户习惯延伸明显
报告显示,目前移动端搜索引擎的市场格局基本和PC端一致。不仅如此,而且移动端的市场集中度似乎更高。
从市场渗透率、首选率以及前二位选择率来看百度在移动端具有更大幅度的领先,前三名的市场集中度也比PC端更高。例如从首选率来看百度和第二名的360分别为88.7%和4.2%,而在PC端百度和排名第二的360搜索则分别为85.6%和10.1%,另外两个指标也大致类似。
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目前PC端的使用行为对移动端还有着较大的影响,在CNNIC的调查中,有74.3%的手机网民表示移动端搜索引擎的使用是 “电脑上的习惯延伸,懒得换”。
虽然目前移动端搜索引擎的市场格局并没有显示出与PC端很大的差异,但其实移动端搜索引擎的产品、技术都没有发展成型,市场格局更是难言已定。
一方面手机端网民正在快速增加,但是他们对搜索引擎的依赖和使用频率并不及PC端,用户的规模更是难与PC端相比,用户在移动端需要什么样的搜索引擎目前尚未定论;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在目前市场并不明晰的情况下随时可能出现颠覆性的技术或商业模式,在这方面各家实际上都并不轻松。
并且我认为移动端是目前整个搜索引擎市场的最大变数,对各家公司的重要性异乎寻常。因为这不仅是移动端市场的问题,更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搜索引擎市场的格局。
2014年各家巨头之间不仅将在原有的模式下快马加鞭,以寻求更多的占有用户的手机屏幕,为用户在移动搜索中植入更多地使用场景,培养用户在手机上使用搜索的习惯,也将不断地寻求颠覆性的突破,一举确立江湖地位。
待挖掘的微博搜索VS二维码和语音输入
两份报告中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数字对未来搜索引擎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主要有亮点。
第一是微博在未来搜索引擎中的扮演的角色。我们在上面提到相比购物搜索、视频搜索,微博搜索的市场渗透率并不高,但是在市场份额的排名上微博搜索却居于第二的位置,分别超出了视频搜索和购物搜索3.9%和7.4%。微博拥有着庞大的用户群,很多热点事件都是先从微博上开始传递的,这使得一些网民养成了微博搜索的习惯。
这背后反映的是用户对及时信息的需求,那么如何动态、及时地满足用户对实时信息的需求将是下一代搜索引擎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是搜索引擎输入方式的变化。相比之前依赖于传统的文字输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其他一些新型输入方式的出现也对搜索引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比2012 年,2013年网民在使用二维码扫描输入和语音输入的网民比例大幅度上升。针对二维码的另一项调研也表现,不管是从二维码的认知度还是使用率上都保持着较高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