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交往

时间:2019-05-12 06:5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生的交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生的交往》。

第一篇:中学生的交往

中学生的交往

一、活动内容:

本课例为高一年级《德育》读本第三课,主要介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学问与艺术。作为一名高中生如何处理好与家长、老师、同学的关系,创造一个宽松而畅快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活动目标:

(一)认识到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这是人类群体生活所决定的,21世纪更需要学会交往;

(二)明白中学生交往的主要对象是老师、同学和家长;

(三)掌握正确处理好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之间关系的技巧,注意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活动重点:

着重启发学生注意提高交往的技巧,包括在家如何与父母相处,在校如何与老师、同学相处,在校外如何与他人交往。

四、活动形式:

小品、演讲、讨论

五、活动准备:

(一)确定活动主持人,并认真做好主持过程的准备工作。

(二)编排小品剧。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分别编写小品内容及表演形式,提前做好排练工作。

(三)请文笔好且擅长演讲者准备演讲稿及配乐演练。

六、活动过程:

主持人:我们从呱呱坠地时,就开始生活在社会之中,最初接触的是父母,接着就是家庭中的其他人员、亲朋、邻里、幼儿园老师,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圈越来越扩大,中学生交往的主要对象是父母、同学和老师。此外,还有社会中的其他人。人为什么要和他人交往?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应掌握哪些技巧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呢?这是我们这次班会探讨的主题。“中学生的交往”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看画悟理

主持人:首先思考的问题是人为什么要和他人交往?请大家观看这样一个画面(投景仪在屏幕上显示出一只孤雁无助地在天空中飞翔),然后思考画中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由三至四位同学谈个人对画面的理解。

主持人:以上几位同学讲的很好、此画面说明孤雁难行。那么,我们每个人如同大雁一样,离开了社会群体就会在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今后的事业等方面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甚至无法生存。谁能从亲身经历和身边发生的事例中说明这个道理?

(二)典型举例介绍

1、由两名同学讲自己亲身感受。

学生甲:过去我性格孤僻,不爱和别人交往!课下总是一个人坐在位子上埋头看书,?人在家也不愿意和父母交流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看法,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既不敢向老师请教,也不愿请同学帮助,结果学习越来越吃力,怎么努力成绩也上不去。后来经过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使我明白了必须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点,主动和家长、老师、同学交往,我逐渐变得开朗了,乐于和大家在一起交流思想、探讨问题了,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了。学生乙:小学三年级时,我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落下残疾,当时的家境使我必中苦闷,怕同学们瞧不起我.,议论我。原本开朗的我变得沉默了,上学和放学独来独往,集体活动很少参加了,班主任找我谈话,我也不吐露真情,我觉得未来的憧憬破灭了,从此学习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随之下降。在班主任多次家访和耐心引导下,使我正确认识了家庭环境的变化,懂得了要面对现实重新振作起来,班长也主动帮助我弥补学习上的缺陷,我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和力量,小学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咱们学校。

2、由一名学生介绍身边典型事例。

学生丙:讲述了她小学的好朋友因自卑心理太重,害怕与老师和同学交往,对父母的高期望感到压力太重,考不好非常苦闷,但又不向任何人诉说,因怕影响学习而不参加班集体活动,享受不到集体生活的愉悦和欢快气氛„„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不仅没提高,体质也下降了;毕业成绩也不理想,勉强及格。

3、主持入:可见,人离不开交往。正如美国作家肖伯纳所说的名言一样“如果你有?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用投影仪打出)让我们在交往中不断获得真知,在交往中享受人生的快乐,在交往中去寻求人生的真谛。中学生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同学和老师,当然还要与社会中的其他人交往,那么,让我们首先探讨一下如何与父母、同学、老师之间交往呢?请看小品剧。

(四)表演小品剧

1、“母女俩”

主要剧情:母亲生病,孩子不闻不问,只知朝母亲要零花钱,母亲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态度有些简单粗暴,孩子不接受,对母亲大加顶撞;狠狠地甩了一下书包,离家而去。

2、“考场上发生的事情”

主要剧情:考场上,学生甲有一道题不会答,就偷看同桌学生乙的卷子,乙将卷子合上没给甲看。考试结束后,甲指责乙,并用讽刺的语言挖苦乙。乙很气恼,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就和甲据理力争,双方互相指责;闹得不可开交。

3、“师生之间”

主要剧情:学生丙课上看武侠小说,被老师发现后没收了,可当老师想给他时却意外地找不到了。老师认为是学生自己偷着拿走了,学生丙一再解释自己没拿走,老师还是不相信;学生丙对老师的不信任非常恼火,对老师出口不逊„„

4、“在商场里”

主要剧情:两位同学去商店买学习用品,在柜台前,售货员和其他柜台的售货员正聊得火热,对两位同学不理不睬,在两位同学再三的要求下,售货员不耐烦地把文具扔了过来,并给了他们一个白眼,两位同学很生气,转身就走,并骂了一句很难听的话。

(五)讨论和分析

主持人:大家看完了几个小品剧之后,想必定会有感而发吧,请思考、分析下列问题,各抒己见,取得共识。

1、小品剧(一)中母女各有不对之处:女儿应如何对待母亲的教育,当有分歧时该如何处理?

2、小品剧(二)中的甲乙双方的冲突产生原因是什么?各自应持什么态度才不致伤害友谊?

3、小品剧(三)中的学生丙该如何对待老师的误解?

4、小品剧(四)中的两位同学对那位售货员的态度应采取何种方法才是最佳的交往技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析,然后由各组代表发言)

(六)改编小品

主持人:请四个小品剧的主人公们按正确交往原则改编小品剧情。(四个小品剧皆以正确方法妥善处理母女间、同学间、师生间以及与社会上其他人员交往中出现的矛盾)演出完毕后,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肯定。

(七)演讲

主持人:中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的集体也不都是男孩或女孩,男女同学交往是必不可

少的,有人把男女生之间的交往看得很微妙,家长和老师也无不担心。那么,应如何对待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呢?男女生交往时应注意些什么?请听演讲。

由一位同学就“谈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进行演讲。

演讲内容提要: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是正常的,正常的交往有益我们的身心健康,可促进学习、共同进步。但如把握不好,超出正常范围,则会影响学习,甚至走入歧途。异性交往中应把握四个原则:心地纯正、态度明朗;谈吐文雅,举止端庄;仪表大方;探讨问题时一般在公共场合;参与活动时注意群体性;男孩要尊重女孩,女孩要自尊、自爱。同时,希望教师和家长理解我们并正确引导我们。

主持人:她讲的多好啊!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可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由三至四名同学谈自己的感受,自己过去是怎样做的,今后打算怎样做。

(八)班主任总结

我们这次活动很成功,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讨论时踊跃发言,许多同学能主动反省自己过去在交往中的不足。可以说,今天这个活动给我们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希望同学们能像自己在发言中所说的那样,在今后与家长、老师、同学及他人的交往实践中,多一份理解,注意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这样,无论是在家里、在学校还是在校外,我们就能通过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松而畅快的环境,并在这种美好的环境中茁壮地健康成长。21世纪竞争更加激烈,竞争中必须学会合作,只有善于交往的人成功的机会才多,愿同学们从现在做起,学会交往的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web.5ykj.com/ban/35958.htm

第二篇:中学生异性交往

中学生异性交往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是长知识,求上进的时候。这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是要求被人理解,要求摆脱被支配而谋求人格独立。在学习与生活中,有欢乐,有苦恼,成功与失败,斗争与冲突。他们需要倾诉,需要理解,需要帮助。渴求寻求友谊,成为一种自然现象。而本身已步入青春期,随着性意识的觉醒,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异性交往被视为“神秘”话题,其实男女间的健康交往,对中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从生理、心理、社会及个人发展角度有积极的意义:

1、中学生正常异性交往的积极因素

中学生会普遍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情感体验,那便是对异性的向往。

①智力上取长补短。

男女有别是千真万确的。除生理上巨大的差异外,比如性格与气质方面,男性刚强、坚毅、豁达、粗犷、豪壮激烈、暴风雨式等,女性端庄、文静、温柔;情感丰富细腻,体验敏感,易同情人等。

男性粗心、果断、有独立性、大胆决断等。

女性细心、敏捷、有耐性,易受暗示,缺乏决断等。

因此,男女交往取长补短,互相提高。比如女性善于具体形象思维,男性较擅长逻辑思维。

②心情上愉悦,互相激励前进。

中学生异性交往中对异性产生神秘、好奇、向往的心理感受,同时,也自然产生接近异性的心理倾向,因此满足这种心理,会使人增加愉快、轻松、美好、和谐的关系,使男女双方精神焕发,感受到激荡心灵的愉悦感,从而激发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③性格的培养与发展。

生活中,既与同性交往,又与异性交往,则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便会是豁达开朗,情感体验较为丰富,个人意志较为坚强。交往对象多会有个体差异,故应取长补短,从而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④增进性心理健康和日后处理婚恋问题的能力。

男女生交往,可满足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达到性心理平衡。在正常的交往中积累异性交往经验,为今后进入婚恋期打下基础,便能较好地区分友谊与爱情,更稳妥地把握好自己的情感,从而严肃、认真、负责地择偶,缔造幸福的婚姻。

2、坦然面对异性交往。

高中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产生接近和爱慕异性的心理需求是很自然的,也很正常,即对异性的爱慕期。

异性交往容易陷入的误区:

①从单纯、外露的情感转变为含蓄而内向的感觉。

②从融洽的异性交往转变为敏感、多疑、微妙的“被爱的错觉”。

③从直白的语言沟通变为书信传情或语言及表情暗示。

以上使不少中学生处于暗恋中,因此,对异性同学的爱慕与无奈的自我约束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了暗恋中的强烈的自责感,甚至罪恶感,并进一步给正常的异性交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青少年在与异性交往时,力争做到: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无邪,交往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其次,要广泛接触,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好的异性,对异性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

第三、交往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

第四,要把握好“自然”与“适度”两个原则。

所谓“自然”——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言语、表情、举止、情感流露、以及所思所想做到自然顺畅,既不盲目冲动,也不娇柔做作。

所谓“适度”——指与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接受。

异性交往的行为准则:男女之间的交往,要相互尊重,明确责任感,这是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少男少女要遵循的行为准则。

3、青春期男女要正确认识:男女有别。

在高中阶段,如何培养自己适应社会对两性角色的要求?如何看待在社会中地位和作用?

①发掘女性自身的优势。

优势: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女性有交往能力优势,较强的管理能力;女性比男性更细致,遵规守纪方面做得更好等。

女性注意:转变依赖心理,娇气心理,要自尊、自爱,不断提高充实自我,找准自己在社会中适宜的位置。

②正确认识男性的社会地位。

优势:往往是一家之主,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某方面享有特权;交往面较广,承担更多的责任,心理压力较大。

男性注意:克服“大男子主义”,不强求男人做到的女人一定能做到,有事业心,责任感,体贴别人,做生活中的强者。

③培养刚柔相济的人格。

刚柔相济的人格,既不是要求女性“男性化”,也不是要求男性“女性化”,而是强调“弹性”和“整合性”。也就是指男女应该有的特质。

这种意识从小培养,从而建立平等的两性关系。独立自主,积极进取,有责任感,有爱心,乐于为家庭付出等健康人格。

4、过早陷入“早到的爱”。

所谓“早到的爱”主要是指学生(高初中生),在没有任何心理与思想准备和接受爱的能力的情况下,便接到来自异性的爱的信息。

这是青春期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情感与心理需要。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成长,掌握知识的最关键的时期,又加上生理的成熟与心理的不成熟发展不同步,所带来的异性交往及恋爱时所带来的各种困惑,使他们感到,无事所从,力不从心,不知所措,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空间,没有物质基础,没有未来的发展保证等等,所以中学生没有接受和拒绝爱的能力。

如今中学生的恋爱现象已成普遍现象,据调查统计,我国中学生在初中阶段有恋爱现象的占总人数的30%以上,高中生高达60%以上,其根据与背景并不复杂。

首先,青春期身体一系列变化,心理出现渴望与异性交往的需求,加上流行文化,因趁机充斥了思维想象空间,对许多学生的影响很大。

其次,青春期,自我克制能力,鉴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弱,又加上父母不合理的教养方式,以及传统思想的束缚,很难找到自身价值,对家庭、学校失望、失落感增强,进取心下降,加大对异性的目光投入。另外,攀比与虚荣心也是造成早恋的因素。

再次,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异性交往,不经调查怀疑,以单纯的,粗暴的行为加以制止,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加剧孩子追求异性同学的速度。

最后,青少年升学压力过大,思想空虚,不知所措,同学间的相互慰藉,产生同感,认为“世界上只有你能理解我”,而陷入情网,不能自拔!

怎样才能避免恋爱现象的发生呢?

首先检查自己的对异性的意识和态度,不能因为家庭、学校给自己的“温暖”较少,而去寻找所谓的抚慰,使自己弥补上这一点,于是尝到“爱情”的甘甜后,自我感觉良好,喜欢炫耀自己,去博取异性注目。

在家长与教师指导下,树立正确的自尊自爱的道德情操。积极听取家长和老师的意见,正确进行异性交往,避免早恋的发生。

如果有冲动或对异性与众多异性有异样的感觉,应提醒自己注意,控制冲动,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端正性观念和批判“性解放”的思想,本着对本人和对方负责的态度,慎重交往。

应该明白,爱情绝不是简单的男女私情。它是人类最高级,最美好,最神圣,最纯洁的一种情感。它需要相爱的双方以无私奉献和高度的责任感去培养它。它是成熟(包括生理、心理和思想)的男女作出的严肃的负责的选择,如果没有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很难享受爱情甜美的。

5、早恋——苦涩的青苹果。

2003年4月,我校一位老师带着4岁的儿子回家,儿子非要吃树上苹果,爸告诉他,不能吃,也不好吃时,儿子还是要吃,无奈爸爸摘下了两颗,儿子非常高兴,接着咬了一口苹果,儿子马上顿时苦楚满面,吐了一地,不停地说:“苦!苦!不好吃”。爸爸看看儿子的样子,摇摇头笑了!

此时,老师想起了本班的女生米雪恋爱的事情,他灵机一动,咬了咬牙,顺手摘下了64颗苹果„„

回校后,他问同学们想不想吃苹果,“想” 的声音,几乎是发自一个人,当老师拿出小苹果时,全班同学顿时发出“唉”的声音,又几乎是发自一个人。在老师继续要求吃下去时,许多学生已发出痛苦,无奈的抱怨声„„

当老师问同学们的感觉和原因时,又像似一个人声音“不成熟!”,“对!不成熟的是苦涩的,所以同学们要吐出来,只有成熟的时候才是甜润的!”

事后,米雪主动找老师倾诉心中的“秘密”„„问题很快得以解决„

不成熟的爱情是苦涩的,成熟时的爱情才是甜密的。

高中生在经历了青春期“生理大革命”,性成熟性意识萌生了。由于强的性好奇心和接触异性的欲望,男女之间常产生一种异常渴望与异性在一起的依依不舍之情,这就是中学生最初的爱情。

中学生条件不成熟,情感不易控,感情闸门打开后,就会一泻千里,冲动有余而理智不足。

高中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正是一生中学习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据说,从某种意义来说,高中生学的知识是一生知识总量的60%。

恋爱势必双方受到影响,学习不专心致志,智力不能开发,能力得不到培养,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受限。

心理上还会压力巨大,怕同学讥笑,怕家长发现,怕老师批评,怕失去“爱情”„„因而使自己的行动诡秘起来,时刻防别人知道一切,时刻防别人拆自己信件„„,导致精神紧张,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烦躁不安,心律过快,神经衰弱,有脱离集体的心理倾向。

中学生恋爱无经济基础,无稳定工作和收入,无固定的场所,无时间,无适当的环境,无一定的目的,无经验与心理准备,更无最后的结果„„,这就像低级动物生理需要一样,只是繁衍的需要,而等以上条件都具备时,真正的爱情便会“来到”身边。实际上,人是高级动物,人与动物最大区别是有理想和控制自己欲望的能力。

中学生恋爱的最大特点:十分珍惜自己“苦心经营”的所谓“爱情”,感情上极为投入,追求时尚,崇尚浪漫,享受爱情。

有人就对中学生的“爱情”作了诠释:时尚——为时尚早;浪漫——慢慢地把自己的青春浪费掉;享受——自己想着受罪;投入——把头伸入,失去理智。

我们暂且不去考证是谁发表这样的看法,但中学生恋爱,确实是为时过早,浪费青春,失去理智,简直就是活受罪„„

还有人说,恋爱中的高中生的智商不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如果是这样,10岁的小孩的行为其不是太幼稚,太滑稽,太不对自己负责,太不可思议„„

据广州一家权威教育机构花了近十年时间对中学时期恋爱的学生作跟踪调查:有94.6%的人无结果,日后品尝着自己亲手酿制的苦酒;其中76.4%的人影响了自己的学业与发展;只有

4.26%的有正面的影响„„

因此中学生不易恋爱。

6、爱的真谛是什么?

在大多数中学生眼里,爱就是两情相悦,爱就是花前月下,一起看电影,逛公园„„那不就是爱吗?当然不是,那只是皮毛的爱。

(1)爱是一种高级情感,是建立在高级情感需要基础上的情绪体验。

(2)爱是意味着人际关系中的接近、悦纳,是包含双方共同的需要以及持续深刻的同情与心理共鸣的一种亲密情感。

(3)爱是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一种有人生意义的社会心理活动和心理体验。

(4)爱是在双方愿意的情况下的一种奉献,一种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给予的高级的活动过程。

(5)爱是意味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尊重、关心、理解、帮助和责任。真正意义上的爱是深远的。

中学生渴望得到爱,但大多数人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不知道如何去接受爱,如何去爱别人。只有真正理解爱的真谛,才能学会去爱和被爱,才能借“情”的小舟,载满“爱”驶向爱情的港湾。

第三篇: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男女交往

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男女交往

八年级

当你在课外活动时间随便走进一所中学校园,你就会看到楼前楼后以及操场上成双成对的学生或穿行于体育活动学生的中间,或对面站在某处交谈,或在一起吃零食,甚至还有更胆大者搂抱在一起亲热„„中学生谈恋爱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怎样来对待这样一个问题。

我认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该”和“不应该”,或“对”和“不对”来评判。喜欢一个人,爱一个人并没有错;要说错,那就错在我们的年龄还小,时机未成熟,方式不得当。

我曾经与几个学生讨论过“中学生谈恋爱的问题”。其中一个女同学的话让我深受启发。

一个女同学说出这么一个观点:既然成年人可以一边谈恋爱一边工作,那么我们学生的工作就是学习,为什么学生不能一边读书一边谈恋爱呢?

首先,我认同了这个观点提得非常好,非常有个人的见解,同时我提出质疑:

①成年人谈恋爱——结婚——生子三部曲,他们谈恋爱的对象就是他们准备结婚的对象。而我们中学生有几个在谈恋爱时想到过这个是我们将托付终身的伴侣呢?大多数都是这样一个观点:“结婚??设想过,也不可能啰,只不过是玩玩而已”。那么试想想,当你付出感情,而是许多成年人珍藏至宝一样的初恋,最终只等于玩玩而已。这种感情是否值得追忆,是否已经贬值呢?

②成年人谈恋爱的时候,是不是有家长领导督促他别旷工,别误事呢?没有!因为他们的年龄已到,时机也已成熟,自控能力也已达到自我管理的程度。而我们同学们呢,看看现在我们的每周、每日的作息时间,哪有空闲去谈恋爱、约会,只好偷偷逃自习课,找借口请假等等。有时同学说一个星期只约会

一、两次,没有影响,这是假的,为什么呢?试想约会前你在企盼,在想借口;约会中你在担心被同学、家长、老师发觉;约会之后还在回味,后怕,能不影响么?

因此,我今天就想就这个话题谈谈我作为一个老师、长辈的个人看法和建议:

1、中学生一般都在12—18岁之间,处于准成人阶段,男女同学之间的来往、“恋爱”,都是学生成长、成熟以及升华爱的标志。因此,我们认为男女学生间互有好感是身体、心理、社会现象的正常表现,也是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接受自己的成长,感悟、经验、探索、实践、创造和总结的必然过程。当然,当然中学生谈恋爱也是不能与成年人的爱情相比。

2、花季时的男孩、女孩有那种渴望与异性的交往,各自都有自己心仪的对象,这是非常正常的,如果是一丁点概念都没有的话,那才是不正常的。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于,有些人把这萌动的感情埋在心里,化为一种动力,去奋斗摆在第一位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去羸得一席之地。为什么呢?说实话,没有哪个女孩喜欢吊儿郎当,不求上进的男孩;同样也没有哪个男孩喜欢虚荣无知,得过且过,没有修养的女孩的。而有些人则不受理智的控制,任其泛滥,所以才会出现学习没搞好,老师、家长批评,同学非议,乃至恋爱双方都互相埋怨,从而身心都受到伤害。

3、正确认识同学之间的交往,正确把握与异性之间交往的度。很多同学说谈恋爱只能是所谓的谈恋爱。甚至根本不是谈恋爱。那只是一种矇眬的喜欢,谈得来、玩得来的好友或者是玩伴——其实,喜欢并不代表爱。

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各自有自己玩得好的异性朋友,你们的老师和朋友都有自己的异性朋友,那是谈恋爱么?不是!那是友谊也就是友爱。爱的含义很广:与父母亲密那是父子、母子、父女、母女之爱,与老师、长辈密切是师生之爱,晚辈对长辈的敬爱;与同龄人、同学密切是友爱。因此关键问题是如何把握这个度。有些同学说“在交往中,只要我自己没有那种想法就行了。”但如果你的言行把握不当,你能禁止对方产生这种想法么?一旦对方有了这种想法,而你根本没有,那就是一种伤害,甚至连朋友都没得做。

4、既然有些同学确认了是在谈恋爱,那么我想和大家一起来谈谈人们对于爱情的看法:

A、爱情是有人类文明史以来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历代文人骚客赋词、诗、曲、文、剧等赞美的主题,它是一种非常美好的,让人心情愉悦的东西。我记得曾经有位患白血病的20岁的男孩,在临死前所说的唯一遗憾就是:他看过许多经典爱情故事,就是自己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品尝个中美好的滋味。

那么既然是如此美好、美妙的东西,那就应该是令人羡慕不已,让人赞叹的光明正大的行为。那么如果说要偷偷摸摸,既怕老师、同学发现,又怕家长察觉,甚至要违纪去进行的地下活动,不但没有招来别人的羡慕,反而招惹很多的是非:

比如某校就有学生因为谈恋爱而闹出的打群架;市区某某中学两男生因为喜欢同一个女生而打架斗殴,其中的一个暴尸大街。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这样荒废学业、毁掉前途,甚至充满血腥的恋爱可能就无法与美好的,令人向往的等优美字词连在一起。

B、再说你口口声声说爱一个人,那么爱的责任是什么?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位母亲在同一产房生小孩,其中一个母亲在夜间发现自己的新生儿死了,一时糊涂就用死婴换了另一位母亲的孩子,第二天,这位母亲发现孩子被换要求换回自己的孩子。两位母亲争执不休。后来一起来到一位哲人面前,各不相让,要求得到公正的裁决。这位哲人看看两位母亲,提出用一把锯把孩子锯成两半,各得一半(那时还没有DNA鉴定)。其中一位母亲马上答应了,另外一个母亲则苦苦哀求不要锯开,而说她不是孩子的母亲。我想孩子真正的母亲是谁?同学们应该非常清楚。那为什么呢?

这就是爱的责任。那就是给对方以幸福、快乐,甚至必要时牺牲一切。

你爱着你的父母,你会想办法让父母高兴;

你的父母爱着你,他们会为你付出一切。

你爱着你的老师,你会努力让他为你自豪;

你的老师爱着你,他们为了你全力以赴。„„

我想同学们当中,这些有过这方面经历的同学,你们说是在谈恋爱,你们想过没有,你们为对方做了什么?你们给对方带来了什么?也许是几乎没做什么,也或是根本一点都没有,甚至是带来了很多的伤害。再说我们现在前途未卜,有什么资本能给对方以什么承诺呢?假如你有过,或正在进行,或者是有在中学谈恋爱的这种打算,我想请你三思而后行。想想自己这稚嫩的双肩是否能承担起这么重的责任。想想自己在全力以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同时,能否兼顾。就是因为有这种责任,我们必须让自己拥有能给心仪的人以幸福的资本。而我们现在正处在为自己攒足资本的关键时间,与其在这个时候彷徨、自卑,受伤甚至荒废,“把感情的洪流挡在理智的长堤之内”。抓紧这段黄金时光,等到你攒够资本的时候,再自豪、无愧于心地对你心仪的人说出:“我爱你”!

中学生迫不及待的恋爱,只会荒废自己的学业,对自己也对别人,对父母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最后,我也要说句:恋爱无罪,但人要有自知之明。该放则放,该做则做。还有,千万别耽误学业。

2013年4月1日

第四篇:006 中学生交往心理咨询

中学生交往心理咨询

〔学习提示〕 你知道吗?

□一位中学生这样说:“我需要友谊,需要倾诉心中的苦闷,需要关心,可我有的只是深深的孤独,我再也不能忍受这份煎熬了!我活得太累了!”

□有位中学生说:“我和知心朋友几乎无所不谈,不想保留什么。因为我认为,既然是知己,就要付出真诚,就应该用自己的真挚情感去对待对方,这样才会相处成最知心的朋友。”他的观点怎么样?

□小军在学校里和几个要好的同学无话不谈,又说又笑的,可是一回到家里,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沉默寡言。小军怎么了?

□有的学生在学校很少帮助别人,从来不借书、笔记或别的学习用品给他人。这样的同学人际关系会怎么样呢?

正值身心飞速发展时期的中学生,他们精力充沛、热情奔放,尤其喜欢人际交往,更需要用交往编织起彩色的岁月。通过交往,可以使学生们获取纯洁的友谊;通过交往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解力、观察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通过交往还可以消除不安全感、孤独感,使紧张的心理得到调节,得到安慰,使紧张的情绪得到调节和稳定。

第一节 掌握交往技巧

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增强,中学生的交往心理开始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了解交往的特点

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表现在同伴、师生和亲子三方面。

在中学生的同伴交往中,结朋交友、建立友谊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友谊是一种可以为朋友奉献自己的真挚感情,也是一种鼓舞人们向前奋进的高尚的道德力量。中学生对友谊的需要最强烈,同学们期望友谊成为互相激励和促进自己的动力。与儿童期相比,中学阶段的友谊表现出了自身的明显的特征。

1.稳定性

刚进入中学时,中学生中还存在着“三日好,三日吵”,友谊关系反复无常的现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朋友关系一般要经过慎重考虑,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相互了解,彼此愉悦满意后才确定,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朋友间的友谊关系比较稳定,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日渐减少,为了保持和发展已建立起来的深厚友谊,朋友双方都能够互谦互让、相互谅解,即使为某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仍能在过后一笑了之,不会因此而失去友谊。

2.亲密性

中学生与同龄人建立友谊的要求非常强烈。由于同龄人年龄相近,生活经历相仿,活动方式相似,知识层次相当,有共同的语言,有共同的年龄特征,朋友在一起可以相互帮助、相互依附、相互激励、互为补充,因而使中学生的友谊关系呈现出亲密和谐的色彩。朋友在一起畅所欲言,无话不谈,以诚相见,遇事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开辟了一个人际关系的新天地,形成了一个个亲密无间的“小王国”。

3.矛盾性

中学生一方面积极寻求友谊、建立友谊,另一方面对发展友谊存在认识的矛盾。中学生希望自己人缘好、威信高,在集体中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承认,与更多的同龄人发展友谊,但他们往往觉得难以建立广泛的友谊。这是因为中学生组成非正式群体后,群体成员来往频繁、关系密切,对外则较难交心,担心别人不信任自己,因此,交友心理是矛盾的。

我国学者的一项调查表明,与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的中学生相比,当代中学生的交往呈现出了一系列的新特点。具体表现为:(1)交往需要的迫切性,即和同窗、同学、朋友交往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与独生子女增多有关;(2)交往观念的开放性,即当前中学生的交往在摆脱父母的同时,也不愿意受以往交往观念和传统习俗的束缚,呈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开放性;(3)交往行为的自主性,即中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开始要求按照自己的交际观念和交往行为去选择朋友;(4)交往范围的广泛性,当代的中学生的交往,不像过去的中学生只和同性朋友交往,只和本班、本组的同学交往,而是使交际圈子呈现一种拓展的趋势;(5)交往内容的丰富性,当代中学生聪明,知识面宽,很多事都可成为交谈的话题;(6)交往手段的多样性。当代中学生接触的事物远远超过以前的中学生,因此,同学间的交往既有传统的方式,也有现代的手段,多种多样。

中学生生活在老师、家长、同学这三者构成的世界中,因此,中学生的交往除了同伴交往之外,还要涉及与老师、家长的交往,除了要处理同伴关系,还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对于父母,中学生已不再是单纯的依恋,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的交往方式;对于老师,他们有了更多的要求,他们希望形成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

朋友关系有浅有深,大致可分为“最要好”、“亲密”、“熟识”、“一般”等几类,其间的界限可依据谈话的话题是否深入、给予的帮助是否诚心诚意、在一起相处是否轻松自如等感觉来划分。但无论与哪一层次的朋友相处,都应该明确在交往时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些什么,否则,就会损害友情,使交往中断。

下面这些交往方式都是重要的:

(1)在朋友需要时,自觉自愿地提供帮助;(2)尊重朋友的意愿;(3)保守朋友的私人秘密;(4)双方互相信任;(5)朋友不在场时,同样维护其正当利益;(6)公开场合不互相指责;(7)给朋友以感情上的支持;(8)交流时注意力集中,不能心不在焉;(9)尽量使朋友感到相处的快乐;(10)不妒忌朋友的其他社会关系;(11)坦率地敞开自己的感情;(12)遇事多征求对方的意见;(13)与朋友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14)发生矛盾时互相忍让;(15)生活上关心朋友;(16)不唠叨;(17)注意必要的礼节。

三、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

心理的大量研究认为,个性品质是影响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有些个性特征受到别人欢迎,会对人际关系发生积极的影响;有些个性特征则令人厌恶,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家安德森曾系统研究了个性品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其研究结果为:

1.影响人际关系的最积极个性品质,依受人欢迎的程度递减,其内容依次为: 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性、可信、智慧、可信赖、有思想、体贴、热情、善良、友好、快乐、不自私、幽默、自责、开朗、信任。

2.影响人际关系的中间个性品质,依次为:

固执、刻板、大胆、谨慎、易激动、文静、冲动、好斗、腼腆、易动情、羞怯、天真、不明朗、好动、空想、追求物欲、反叛、孤独、依赖别人。

3.影响人际关系的最消极个性品质依次为:

古怪、不友好、敌意、饶舌头、自私、粗鲁、自负、贪婪、不真诚、不善良、不可信、恶毒、虚假、令人讨厌、不老实、冷酷、邪恶、装假、说谎。

四、改变不良的交往行为

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米哈里博士曾对该大学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他向300名大学生发出问卷,要求他们提出何种行为最令人感到厌烦。在问卷中,他列出43项令人无法接受的行为,由被调查者按照自己对其厌烦程度的深浅顺序排列。以下是根据调查资料得出的8项最不受欢迎的行为:

1.经常向别人诉苦,但对别人的问题却从不感兴趣,不予关注。

2.经常唠叨,只谈论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或不断重复一些肤浅的见解和一无是 处的空话。

3.言语单调,喜怒不形于色,对任何事都表现漠然,情绪上毫无反应。4.态度过分严肃,不苟言笑,一派道貌岸然的样子。

5.缺乏投入感,在任何社交场合中,悄然独立,既不参与别人的活动,亦不主动与人沟通。

6.态度过激,或语气浮夸粗俗,满口俚语村言。

7.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不断向人诉说自己的生活琐事,夸耀个人经历;只谈个人兴趣,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反应。

8.过度热衷于取悦别人,花言巧语,博得别人的“好感”。

米哈里博士指出,任何人都会偶然变得令人感到厌烦,但如果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物,那一定是行为健康方面出了问题。假如上述8项行为中,你有了3~4项,那你肯定在别人的心目中,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人物。应该自我检查一下,设法加以改善。

〔案例分析〕

真 诚 最 宝 贵

一天,班主任老师领着一位新同学走进了教室。老师向同学们介绍道:“王琳同学是新转到我们班的,从今以后,她就成为咱们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了,大家要互相帮助,王琳同学的物理学得不错,以后谁有什么问题可以向王琳同学请教。”说到这里,坐在下面的张晖同学有些不服气了,因为张晖同学的物理是学得很棒的。于是张晖决定向王琳“请教请教”。

回到家里,张晖找到一本《物理竞赛题选集》,从中翻出一道很难的题,决定第二天向王琳“请教”。第二天下午放学后,张晖开始向王琳请教了。王琳接过那道题,很认真地思考起来,想了好长时间也没想出来,于是就说要把题带回家去,明天再给张晖讲。这时的张晖为自己的成功而高兴。

第二天,王琳拿着一张草纸走到张晖的跟前,很认真地给他讲起那道难解的物理题。王琳讲得那么认真、那么耐心。讲着讲着,张晖无意间望了王琳一眼,她从王琳那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和那张带有一丝倦意的脸上读懂了许多。

从王琳和张晖两位同学的一件小事上,可以看出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同学之间既有友谊又有竞争,中学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中学生生理、心理还不够成熟,社会阅历较浅,在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常常不够恰当,有时会采取一些类似“恶作剧”的形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交往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操作指导〕

帮助中学生掌握交往的技巧,顺利地进行人际交往,教师须有意识地让学生在了解自身交往特点、正确交往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

1.要努力遵循交往原则。最基本的原则包括:平等交往的原则、求同存异的原则、互助互利的原则、诚实守信的原则等。

2.努力增强人际吸引,力争在交往中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提高个人的外在素质和良好的个性特征,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3.努力掌握交往技能。处理人际关系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和提高,应让学生做到增加交往频率、学会真诚关心同学、宽容待人、讲究褒贬手段、保持人格完整。

4.调整认知结构是必要的。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基础,积极、全面、正确的认知有助于优化人际关系,而消极、片面、错误的认知将影响人际关系交往的质量。因此,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人际交往的意义,调整其认知结构,增强其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学生交往心理咨询

第二节 中学生交往问题咨询

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交往并非时时、处处都一帆风顺,交往问题时有发生,有时似乎并没有产生大的冲突,但人际关系却并不和谐、融洽。因此,要改变人际交往的状况,重要的是要帮助和指导他们克服在交往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一、异性交往紧张

1.表 现

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少男少女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生理上的变化促使心理上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开始表现出对异性的倾慕与向往,他们希望自己能更多的与异性交往,有什么苦衷和心里话也愿意向异性朋友倾诉。但也有很多学生,在和异性同学讲话时,总感到不好意思、心慌,有时会紧张得连话都说错,这是需要克服的。

2.咨询要点

(1)端正认识。这种在同龄异性面前所表现出的羞涩和不安,是每一个人在心理发展上必经的一个阶段———性疏远期。一些心理学家指出,性疏远期是由于生理原因引起的,确切地说,是由于第一性征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出现引起的。这种现象最早发生在女性身上,而且在整个性疏远期,女性都较男性更为明显地感到了自己生理的变化,因而羞涩感便油然而生。她们会束胸,认为男女交往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耻辱的,所 5 以会故意疏远异性。男性在少年初期也会出现这种疏远异性现象,他们对异性不屑一顾,全然不感兴趣,只热衷于如体育运动等令自己感到兴奋的活动。男女青少年的这种相互疏远,一般要持续一年左右,有时甚至会更长一些。在这个时期,男女少年只要悄悄说上几句话,甚至被老师叫到黑板前一起演算习题,立即会在教室引起反应。女生会窃笑、讥讽,男生会嘲弄、起哄,这就使他们更惧怕相互之间接近。因此,女孩子在和男孩子讲话时感到害羞,是处于性疏远期的青少年的正常心理表现,不必以此为怪。(2)端正态度。当然,我们说这种在异性同学面前害羞的表现正常,并不是说它就是合理的。因为它毕竟影响了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和班级工作的开展。为了能消除在异性面前的不自然表现,建议对异性的接触首先要持正确的态度。要把异性间的接触看成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是增进友谊和团结的需要,也是探求人生真谛、实现社会化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因而是应该大力提倡和发扬的。只有对这一点有清晰的认识,才能使自己从心理上消除恐惧感和紧张感。

(3)讲究方式。在与异性接触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对方的性别和年龄,而要从心理上把对方当做自己的兄弟或亲人来看待。在与对方商量事情、讨论问题时,要力求做到自然亲切、诚恳大方。这样做的结果,就能使对方有一种轻松感受;反之,如果你面红耳赤,羞羞答答,说话时欲说又止,前言不搭后语,则对方也会因此手足无措,局促不安。这样一来,同龄异性自然也就不愿接触了。

(4)自我暗示。暗示是一种很普遍的心理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是指被暗示者从别人那里或自身把某种观念接受下来,使它在下意识里发生作用,并使其见诸于动作和行为。心理学家指出,暗示作用之所以能对人产生巨大影响,是因为暗示是一种人类所固有的普遍心理特征,是通过言语的联想过程将观念转化为一种情绪状态,并产生某种心理冲动,进而直接作用于机体的一种机能和行为的心理现象。正因为这样,如果女孩要和男孩一起办事或搞什么活动,不妨先对自己自我暗示一番。例如,可以暗示自己说:“作为一个九十年代的现代女性,和异性交往,这完全是光明正大的嘛,有什么可紧张和难为情的呢?”“别的女同学都能那样自然大方,我为什么不能呢?”“我从来就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做到?!”等等。实践证明,如果在与异性交往前能如此这般地进行自我暗示,则在与异性交往时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二、师生交往困难

1.表 现

不轻易向教师袒露内心世界,自我封闭;不主动接触老师,消极观望;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不予理睬;产生失望心理,对抗情绪;躲避老师,感情淡漠;对老师百般挑剔,拿老师的缺点做笑谈;惧怕老师,不敢与老师交换意见等。

2.咨询要点

(1)要真正理解信任老师。师生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只有这样,6 师生间的距离才能缩短,关系才会融洽,感情才能沟通。

(2)培养尊师的真挚感情。尊师爱师,这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尊师就应该在思想上认识到老师的可尊之处。老师之所以令人尊敬,是因为老师最不保守,总想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他们担负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任,但从不为个人着想。尊师,我们就应在行动上有所表现。在学习中,我们应尊重老师的劳动,按时上课,不迟到,聚精会神地听讲,课外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在生活中,对老师应该有礼貌,多关心体贴老师。

(3)调整自己的心理结构。首先,明确师生关系的性质。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亲密的,是平等的,没有尊卑之分,不存在任何鸿沟,不应该在心理上形成两个对立阵营,与老师交往不必羞怯,不必自卑,大大方方,友好往来。其次,客观、全面地评价老师。不能求全责备,不能要求过高,更不能把老师偶像化。最后,正确认识自我。作为中学生,应明确自己的身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缺点,为了使自己更快、更好地成长,应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往,求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应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老师从不同的侧面来了解自己,虚心向老师学习,不骄傲自满。

三、代 沟

1.表 现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因依附性减弱,独立性增强,从而使亲子两代人在对待事物的认识上产生一定的差异,由于态度的不同及意见的分歧,出现了一条心理上的代沟。这种心理上的代沟致使青少年朋友认为父母不了解他们,不关心他们,有事不愿与家长谈,宁可与同学谈,甚至以不满、顶撞、反抗、违法等方式试图摆脱成人或社会的监护,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判断是非的标准。

2.咨询要点

(1)了解代沟形成的原因。

① 两代人生长环境的差异。一个人的基本行为模式和态度,自幼年开始逐渐形成,常会保留到青年期以至成人阶段。两代人的态度和价值观念也就不尽相同。

② 两代人在个体发展过程上存在差异。年轻一代的体力和智力发展非常迅速,他们喜欢活动,不畏艰难,而成年人的一些态度和观念已基本定型,较少变化,致使两代人之间存在差异。

③ 两代人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和期望也不同。上一代人必须负有责任,而下一代人则因年轻、富有朝气,承担的社会责任相对少一些。④ 两代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同。社会观念、社会环境、工作性质、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的变化,对上一代人冲击较大,他们还不能很快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而这个时代的青少年,能很快迎合这个时代,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接受新鲜事物,进而纳入到 7 自己的价值体系中,于是两代人之间便因此出现磨擦。

(2)承认代沟的存在,不要回避,及时进行沟通。可能是一方接纳了另一方的意见或态度,但这里所说的接纳,不是被动或勉强的接纳,而是在彻底了解对方的态度,并且发现这些态度更能适应于当时的情境,因而愿意自动放弃本身的意见,心悦诚服地接受对方的意见。

(3)意见融合。两代之间可以陈述自己的意见,说出之所以这么做的理由,双方可以寻求一种途径,将双方的意见融合成为一个新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融合而得的行为方式往往能兼顾双方原来意见的优点,形成比原来任何一方的看法更完美的意见,使双方都能高高兴兴地接受。

(4)在相互沟通的时候,每一方都应多从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去设想。尊重对方的想法,给对方以一种理解和开明的态度,这样有助于双方在意见上达成一致,即使不一致,也可以形成折衷的意见。

(5)同时接受新知识,求大同存小异。

四、孤 独

1.表 现

孤独就是在“我”与“他人”之间、“我”与“环境”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时所出现的一种心态。自我意识的发展,使少年朋友开始将关注的重点转向自身,自我认识逐渐清晰。他们有时也会出现自我认识过高或过低的偏差。此时,他们或是清高,对别人不屑一顾,认为别人根本不理解自己,不愿倾吐内心的秘密;或是自卑,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缺乏信心,也不愿别人了解自己,生怕被人看不起,进而产生了他人难以沟通和了解的感受,这便是孤独。

2.咨询要点

(1)走出自我的小天地,走出封闭的世界。敞开心怀,你会发现,你生活的空间同样是一个温暖的世界。在交往中感受爱的信息,在相助中体味他人的暖流。(2)客观地对待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曲高和寡”,如果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高人一等,你就永远摆脱不掉孤独的困扰;如果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终日独处,同样也会变成孤家寡人。要学会交往,学会沟通,不要怕别人强于自己,也不要怕把自己的不足曝光,因为你时刻可以改变自己。

(3)要学会给予爱和接受爱。不仅要珍惜别人给予的爱和祝福,也同样需要给予别人真挚的友谊。友情是相互的,友情需要双方共同建立。

(4)为别人做点什么。跟人们相处时感到的孤独,有时候会超过一个人独处10倍。这是因为你跟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就像你突然来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度一样,你无法跟 8 周围的人进行交流,而他们之中那种热烈的气氛更是衬托出你的被冷落。

要打破这种令人难受的局面,惟有“忘我”。想一想你能够为人家做点什么,这很有好处。记住:温暖别人的心,也会温暖你自己。

(5)享受自然。一些习惯了孤独的人,懂得充分享受孤独提供给他的闲暇时光。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活动,都是充满了乐趣的,而孤独使你能够充分享受它们的美妙之处。这种福分,不是那些忙忙碌碌的人可以享受到的。

五、自我中心

1.表 现

(1)过分关注自身健康与症状。

(2)相信别人一定时时、事事在关注自己,因此也更加自我关注,眼光无法越过自己去关注别人和外界。

(3)思维方式、对问题的看法总是从自我角度考虑问题的。“我认为……所以他应该……不应该……”这是他们惯用的逻辑。

(4)与他人相处,总是考虑自己的需求。亲人病了他很难过,原因是没人照顾自己了。

总之,这类人只对与自身相关的事物感兴趣,生活于自我的小生活圈子中。在生活中,只要与自己无关,他们就是旁观者,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参与者。

2.咨询要点

自我中心的个性必须克服。它可能使你人际关系紧张,周围人因此远离你,孤立你;它可能使你对他人、社会产生敌意;它可能是你心理不成熟、见识不多的重要原因;它可能是自恋性人格变态的形成原因与关键表现;它是多疑、被害妄想、癔症等心理障碍的成分之一。

(1)了解自我中心产生的原因。

① 从小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家庭关注过多,长大后思维和行为已成习惯,心理上仍将同学、朋友当成父母的形象来依赖。会只考虑自己的存在,而不考虑他人的存在;会只对对自己有利的事负责任,其他事与己无关……思维方式的原则就是围绕“自己”转。

② 一个受到家庭遗弃、打骂、放任不管的人。由于没得到足够的爱,也许是发泄其不满,也许是学到其父母如何关心他人的行为,因此,长大就成为自我中心者。

③ 一个生活单调、缺乏人际交往、文化程度低、生活圈狭窄、视野局限、不能得 到外界信息的人,如处于贫穷偏僻地区的人,他们肯定只懂他所知道的那点儿东西,思维方式不会超出他的知识和认识问题的范围。

④ 一个信奉消极、颓废价值观念的人。抱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类信念的人,一定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

⑤ 一些不良的个性品质也易导致自我中心。自负的人、虚荣的人、依赖性强的人、空虚的人,都易成为自我中心者。

(2)要认识到“自我中心”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特征。而一个健康的人随着年龄增长,会从最初的关注自我发展到逐步的关注他人,并扩展到整个社会。因此,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必须不断主动去接触外界,了解外界,主动沟通他人,获得他人信息,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3)在社会上要做个对他人负责的人,使自己有一种使命感,要认识到人不仅仅只是为自己活着。这世界,正因为有了每个人的奉献,才会这么丰富多彩,走出固步自封的天地,去爱别人,去接纳别人,去追求人生,去探索自己的价值,承担社会责任,不依赖他人,不期望他人的回报。

六、自 私

1.表 现

在家里,我是中心人物,看电视我要看哪个台就看哪个台,我要买什么衣服就得给我买,吃东西我拣好的吃。在学校,谁也甭想占我的便宜,我谁也不帮,从来不借书、笔记、作业本给别人。自私一方面表现为不关注他人利益,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过分关注他人利益,其目的是要求他人更多的回报,以得到别人对自己的绝对无条件服从。

2.咨询要点

无论哪一方面的自私,什么形式的自私,本想多得到点儿什么,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不但什么也没得到,反而失去的可能更多。失去的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可能是立即可见的,也可能是许多年之后才感觉到的。

自私使自己失去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系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

自私使我们受到了周围人的惩罚,导致孤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多数有心理问题的人,尤其人格变态者,自私是其一重要特点。

(1)了解产生自私的原因。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亲本身就是极端自私的人,相对会导致儿女自私性格的形成。这一方面是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的思维,另一方面是由于父母没有给予子女足够的幸福,易使子女将这种不满发泄在父母身上,并延伸到整个社会。在过去的经历中,曾付出而没有得到回报,因此产生怨恨情绪,导致以后只求索 10 取、不愿付出的自私心理的形成。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看到了一些不完美、不公正的现象与自己头脑中对社会的期望正好相反。青少年往往比较天真,相信社会是完美的、公正的,人与人之间是友善的、互帮互助的。而当这种良好的极端思维遇到相反的现象时,就会从这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人都是自私的。

(2)交友法。多结交那些被公认为是慷慨大度、大方的人。你的周围一定会有这种人,跟他们在一起,你会学到他们的处友方法。不妨跟他们谈谈你的一些关于自私的想法。不要跟自私的、斤斤计较的人在一起。有句俗话说“守好邻学好邻”,选择朋友也同样如此,跟自私的人在一起,你会更加坚信“人都是自私的”,这不但不能改掉你的不良个性,反而会加重你的自私。

(3)认知改良法。一定要改变“人都是自私的”这一错误观念。社会上不可能事事完美、处处公正,多看看那些虽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仍然坦然处之的人,多看一些好文章,看看名人是如何对待他人的求助的。要经常强化以下观念:“关心理解他人,是因为若没有他人,我们自己的一切也将受到伤害”,“关心他人,如果他们获得满足,他们也将极大地使你得到满足”,“关心他人,会得到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我们获得安全感,获得自尊,摆脱孤独,生活愉快。”

(4)行为疗法。改掉以前的不良行为,学习多帮助他人。当别人麻烦你时,尽量不要拒绝,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你会体验到一种发现个人价值的快乐。将零用钱攒下来,捐给希望工程;走到大街上,看到讨钱的残疾人、小孩,给他们一毛、两毛都没关系,关键在于你助人的行为;在家里,从帮助父母做起;在学校,从多帮助同学做起;在社会,从帮助陌生人做起。

七、从 众

1.表 现

从众心理,简单地说就是做事之前先想到别人会如何想、如何做,然后再按照大多数人的做法去做。从众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自己缺乏主见,遇事慌乱,不知该如何做,只好随大溜,别人如何我如何。另一种是虽然自己有主见,知道自己要选用的方法很正确,但怕别人说三道四而不敢采取行动,也只好随大溜。从众心理会使你成为一个人云亦云的追随者,在某种程度上讲,从众心理是阻止人成功的最大障碍。它压抑了真知灼见的发表,扼杀了不同意见的产生,最终结果是大家只用一个声音讲一种公认的但可能是错误的真理。中学生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识别能力,因而很容易产生盲目的从众心理。

2.咨询要点

(1)思想上作好准备。不从众就意味着要作好接受挫折的思想准备。“我所选择的是正确的,不久你们会发现的,到那时我就被人理解了。”

(2)改变认识。大家都认为对的未必正确,“地心说”转为“日心说”就是一个明证;大家都做的未必就是正确的,因而不能用“别人会如何想”、“别人会如何做”来衡量自己 的思想和行为。

(3)养成独立思考、有主见的品质,不惟上、不惟书、要惟实的精神,选择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方案。有主见就要按照你自己的意见去办。

(4)敢于尝试。对别人没做过的事,敢于尝试着去做一做,打破常规也是摒弃从众的一种做法。

八、嫉 妒

1.表 现

看到别人容貌好、衣服穿得漂亮,则认为是出风头,是在和自己媲美;看到他人成绩比自己好,则认为是考试作弊,没啥了不起;看到别人比自己行、超过自己,则心中就不愉快、焦虑,总想发泄或攻击他人。

2.咨询要点

心理学认为,嫉妒是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对象所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自惭、怨恨的情绪体验。

嫉妒是人性的一种弱点。它常常发生在两个年龄、文化、社会地位与条件相当并有竞争关系的人之间,竞争中的失败者往往会对竞争对象产生嫉妒心理。嫉妒在同辈、同学和同事间更容易发生,因为在这些条件相当的人之间有可比性。也就是说,在有比较、有竞争关系的人之间,较容易产生嫉妒之心。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具有竞争性,这往往容易使个别同学在内心产生程度不同的嫉妒心理。其实,这种嫉妒既不能使嫉妒者的境况变好,也不能使被嫉妒者的境况变坏,反而会干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白白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到头来仍旧一无所获。一个人在嫉妒他人时,最受伤害的是自己,因为在嫉妒他人时,当事人往往心理和情绪都处在紧张和不安之中。心理学家认为,嫉妒心理长时间的存在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嫉妒心理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它会使一个人变得卑下、偏狭;它会使人丧失理智和信心,陷入自伤或伤人的危险境地;它会使人放弃自我追求,而去用仇视的目光贬低他人的成功,从而成为一个庸人。

嫉妒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造成集体内部的积怨,这种积怨会使许多人浪费时间和精力,从而形成内耗。中学生中的一些人隔阂和矛盾往往也根源于此。

为了能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克服嫉妒心理,建议中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善于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每个人都要在具有竞争的气氛中学习和生活,学习生活中要客观地对待自己,摆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不要把学习中最优秀的同学仅仅看成是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对手,而要看成是促使自己进步的动力。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仅仅拿自己的长处去与别人 的短处比较,而要注意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会有长进,才会使学业和思想都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2.要走出自我狭隘的小圈子,做个聪明人

嫉妒别人成功是从自我的视野中把别人的成功看成自己的障碍,因此其内心深处潜藏着一种自己不好也不许别人好的自私心理。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时时会发现自己周围的同学正在超越自己。如果你能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并能为此而感到骄傲和自豪,那么你就走出了自我狭隘的小圈子,你就具有了一种宽广的胸怀,这种胸怀对于你将来的成功十分重要。如果说嫉妒心理代表着一种平庸和狭隘,那么能够积极地容纳别人和欢迎别人超越自己的态度则代表着一种高尚和睿智。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个聪明人,我们应力争做一个能够积极地容纳别人并欢迎别人超越自己的聪明人。

3.要建立起自我丰富的内涵

从我们对嫉妒危害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嫉妒是一种害人害己的危险心理。要克服人性的这些狭隘、自私和平庸的弱点,就应该用人类的智慧和知识来充实自己,使自我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案例分析〕

嫉妒伤害的是自己

“我表面看起来又活泼又开朗,可内心却特别敏感、多疑,尤其是我容不得别人比我强,不管是同学还是好朋友。所以,我很少有真正的快乐。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是老师、家长、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可以说,我是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可能是拔尖惯了吧,从上初中开始,我就总是和人较劲似的,不容许任何人走在我的前面,否则我就会不理人家或找人家的不是。我也曾下决心改正,可都没有用。有时候,我真觉得自己很卑下、很自私。难道我真的要这样痛苦地过一辈子吗?”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优秀、很出众又很要强的女孩,可是,因为嫉妒,她正被心灵的痛苦缠绕着,而且还背负着自咎、自责的沉重包袱,她会快乐吗?

从心理学上讲,嫉妒是一种极欲排除别人的优越地位或想破坏别人优越状态并含有憎恨的激烈情感。严重的嫉妒会造成情绪上的抵触和对立,产生憎恶、怨恨等消极情绪,并对对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诋毁和攻击,这是非常有害的。浅层次的嫉妒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可以使人产生竞争的动力,而深层次的嫉妒则是一种心理障碍,要想方设法克服它。具体方法可以参照本部分有关内容。

〔操作指导〕

教师在对中学生的交往问题进行咨询时,需要注意:

1.对于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应作具体分析,分清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异常的,对于异常的也要分清是思想问题还是心理问题,以便对症下药。

2.中学生所表现出的某些交往问题,有时是其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因为在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既表现出独立性不断增强、交往水平不断提高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各方面发展尚未成熟、能力有限、经验不足的局限性。正是由于这些局限,使得中学生在交往方面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其交往能力逐渐提高。

3.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对象主要有三部分,即家长、老师和同伴,以此构成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三种关系各有特点,也各有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在解决中学生的交往问题时,既要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予以调控,同时也要看到三者的连带作用。在面对某一个具体的交往问题时,也要从三个不同方面去寻找原因,从三方面入手去寻求解决的途径。

第五篇:关注中学生异性交往范文

关注中学生异性交往

由于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生理上的日渐成熟使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显得比较敏感,所以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应该尤其引起注意。因为如果处理不好,不但影响了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而且也会影响他们的健

康成长。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意义。男女同学之间交往的好处至少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智力方面。男、女生在智力类型是有差异的。男女生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就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其次,情感方面,人际交往间的情感是丰富而微妙的,在与异性交往中获得的情感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寻不到的。这是因为两性在情感特点上是有差异的,女生的情感比较细腻温和,富于同情心,情感中富有使人宁静的力量。这样,男生的苦恼、挫折感可以在女生平和的心绪与同情的目光中找到安慰;而男生情感外露、热烈而有力,可以消除女生的愁苦与疑惑。最后,个性方面。只在同性范围内交往,我们的心理发展往往会狭隘,远不如既与同性又与异性的多项交往更能丰富我们的个性,多项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有异性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我们一般会感到更愉快,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往往玩得更起劲,干得更出色。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异性效应”。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就得到了满足,于是,彼此间就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愉悦感,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尽管健康的两性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诸多的好处,我们要把握好两性交往的尺度,防止“过”与“不及”。

那么,男女同学应该如何进行异性交往呢?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无邪,交往时自然就会落落大方,其次,要广泛交往,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多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有的人外表像个迷人的小帅哥,但交往中会发现他华而不实,有的人学习成绩顶呱呱,却恃才傲物、颐指气使。如果只进行有限的交往,就会忽略很多人的优点,同时,也会错过很多比较优秀的同学不能很好地交往。最后,在与异性交往时,要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学习上,不能是因为自己感到无聊的时候找一种排解的方式,要学会在交往中不断地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不断地提高自己。只要能做到了这些,我相信中学生就一定能在异性交往中很好地把握自己,并不断地提高自己。

下载中学生的交往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生的交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生异性交往心理咨询案例

    案例一:一高一男生,进咨询室后先要求作个性方面的测验,认为自己和有些同学合不来,经测验属于性格偏内向型的学生。然后他说进入这个新的集体后,班上许多同学非常活跃,朋友多,而自己......

    中学生应该如何与同学交往

    中学生应该如何与同学交往 作为中学生,校园学习、生活构成了我们日常活动的主体。在学校里,我们中学生怎样才能把握同学间正常的交往呢?在人际关系问题上许多人共同存在的认识......

    中学生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教案(汇编)

    中学生如何与异性正常交往 一、活动目标: 让学生培养正确的异性交往观,注意与异性交往的事项,学会以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二、活动重难点 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注意与异性交......

    “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男女交往”讲稿(2篇)

    “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男女交往”讲稿(一) 当你在课外活动时间随便走进一所高中的校园,你就会看到楼前楼后以及操场上成双成对的学生或穿行于体育活动学生的中间,或对面站在某处......

    中学生交往的艺术教学设计

    《中学生交往的艺术》教学设计 泥井镇初级中学 王建义 【课标要求】 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目标创作设计。其基本要......

    8.中学生异性交往心理调查报告[精选]

    中学生异性交往心理调查报告 会宁一中柴世昌 调查的目的: 1、了解异性交往的动机、交往方式、交往技巧和交往的心理感受等。 2、了解异性交往面临的来自家长、老师、甚至同性......

    中学生男女生交往主题班会教案

    中学生男女生交往主题班会 高一(6)班杨国仕 教学目的: 使学生正确认识男女生交往的必要性,消除班内不正确的认识和起哄行为,学会以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共同......

    中学生演讲稿:学会交往 助你成功[全文5篇]

    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演讲稿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大家知道演讲稿的格式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演讲稿:学会交往 助你成功,希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