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事务所发展模式刍议(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2 06:1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律师事务所发展模式刍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律师事务所发展模式刍议》。

第一篇:律师事务所发展模式刍议

成本分担还是利润共享???律师事务所发展模式刍议

来源 天涯

引 言

自我国恢复律师制度以来的短短二十余年间,中国律师业伴随并依托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已初具规模。从业律师人数及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均有明显的提高。律师从事的法律服务也从原来的民、刑事诉讼和一般法律咨询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服务范围全面化、服务对象国际化、服务内容专业化日趋明显。而律师事务所也由原来单一的国办所发展成为目前国办制、合作制、合伙制并行以合伙制为主的多元体制。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律师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发展律师业、拓展律师业务领域、提高中国律师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特别是如何进一步建设发展律师事务所,提升律师事务所的综合竞争力,也自然成为业界所关心的问题。

本文将分四个部分阐述现阶段律师事务所利益分配制度的发展模式:

一、律师事务所的现状,简述我国律师事务所利益分配机制的两种趋向及成因;

二、决定律师事务所利益分配制度的几个重要因素,分析法律服务市场的经济规律、事务所制度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和微观层面决定事务所利益分配制度的内部因素;

三、利润分享制度的几个问题,分析利润共享机制下的几个主要问题;

四、事务所规模与持续发展,分析事务所规模与长期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五、结语。

一、律师事务所的现状

如前文所述,我国律师业自恢复以来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就律师事务所而言,目前我国有律师事务所近万家,分布于全国各地;受经济发展差异影响,东部沿海地区的事务所从数量、规模、业务领域、综合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均领先于西部内陆地区。从事务所内部利益分配机制而言,近万家律师事务所中,不论是国办所、合作所还是合伙所,大致可分为两类,即成本分担制和利润共享制。

回顾我国律师业发展的历史,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律师业恢复之初,律师事务所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律师业的主角,律师个体以其个人能力拓展业务并从业务收入中固定或按比例提取收益。客户在选择法律服务提供者时更看重律师本身的能力而并非事务所。事务所内部,律师之间的合作仅限于有限的个案,而事务所的分配机制囿于当时的政策,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经济规律。其后,特别是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律师事务所的地位逐渐提高,出现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律师事务所,在某些领域(涉外业务领域更为明显)形成一定的品牌优势。其时,律师事务所的内部分配机制采用成本分担制,事务所各律师业务相互独立,业务创收及成本独立核算,收益分配各自为政。律师之间的合作仅限于有限的个案,事务所的知名度又主要依赖于某个或某几个为主律师的知名度基础上,一旦为主的律师内部分裂,事务所也随之分崩离析,于是大所变小所、小所复而为大所,分分合合,出现“江山代有律所出,各领风骚一两年”的情况。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北京的金杜、君合为代表,又涌现出一批合作更紧密、更注重整体及事务所品牌的律师事务所,事务所利益分配机制逐渐由成本分担制向利润共享制过渡,形成目前国内律师事务所中利润分享制与成本分担制两大主要制度。

纵观律师事务所发展的三个阶段,应该说,促进律师事务所地位变化的核心原因在于利益分配机制的转变。各种制度的存在与发展是当时的经济、法制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与当时的市场需求是相适应的。而事务所制度的变迁也是上述各方面因素使然。律师事务所作为提供法律专业服务的经济实体,其内部制度的核心在于利益分配机制,其他制度(包括发展模式)均建立于并依赖于利益分配机制。采用利润分享制还是成本分担制?这是现阶段困扰着众多事务所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两种制度孰优孰劣,某一律师事务所应选择哪一种制度,并不能通过简单的比较得出直接的答案,而是要综合每个事务所的内、外各方面具体条件来判断。

二、决定律师事务所利益分配制度的几个重要因素

一个律师事务所的利益分配制度取决于其利益趋向,而利益趋向又决定于事务所的整体价值趋向。毋庸讳言,除了立志中国律师事业的发展、追求社会责任感和满足个人的成就感外,律师事务所作为一经济实体,其在经济方面的目的在于获得尽可能高的利润。因此,律师事务所的利益分配机制必然受经济规律的约束。同时,律师业又与法律制度紧密相关,法律制度也影响着律师事务所的根本制度。律师事务所又是人合组织,其制度的内容又受其决策者的理念、价值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一)法律服务市场

毋庸置疑,中国律师制度的恢复与律师业的发展得益于中国政治环境的改善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如果说律师制度的恢复是政治环境的改善使然,那么,中国律师业快速发展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律师服务业作为经济生活的一部分,其发展(包括律师事务所利益分配制度)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一个市场必将经历萌芽、初步成形、发展、成熟各个阶段,中国法律服务市场也不例外。形成之初,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并无明确的细分,由于法律服务的供给总体小于需求,同业竞争相对也不激烈,使律师不必采用太多的市场开拓手段,也不必展示所在事务所的综合实力即可获得业务。因此律师事务所的整体实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不明显。而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服务市场呈细分化趋势,已形成金融、证券、知识产权、房地产等专业化法律服务市场,并且市场进一步细分的步伐日趋加快。

就法律服务市场总体而言,主流法律服务可依法律服务不同的附加值依次分为高附加值法律服务(如重大投资、并购、融资项目)、一般附加值法律服务(如设立公司)和产品化法律服务(如处理单一法律问题)。高附加值法律服务虽然相较后两者对价格不敏感,但对法律服务的质量要求高。相应地,此类服务提供者的事务所综合实力、律师专业知识、团队合作尤显重要。纵观国内外法律服务市场,高附加值法律服务市场主要由少数几家有规模、有专业特色、整体优势明显的大型事务所占据。而缺乏事务所品牌和专业优势的中、小型事务所很难进入这个市场。一般附加值法律服务则价格敏感度较高,但又要求服务提供者有一定的品牌和专业优势。产品化法律服务因提供者众多,且质量差异不大,故价格敏感度高,而该服务对事务所整体实力相对并不看重,相反可能更注重律师个体的能力。与之相适应,律师事务所的制度也自然而然与其所提供的法律服务的类型不同而有差异。

中国经济近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这一方面给律师服务业带来了新的需求空间,但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带来的多样性和复杂型,使市场对法律服务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并加剧了法律服务市场的竞争。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开放外商投资领域,法律服务所指向的对象??律师事务所的客户在不断地成长变化,其所从事的商业行为在不断地变

化。同时,中国进一步开放法律服务市场又引入一个强大的竞争群体(跨国律师事务所),这要求中国法律提供者必须同步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去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同时面对跨国律师事务所的直接竞争。而法律服务提供者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不仅在于提高律师个体的综合素质,更在于提高律师事务所的综合实力。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划分和竞争的日趋激烈,提高综合竞争力是每个事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律师个体能力、素质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迅速提升,故寻求与市场相适应的事务所制度自然显得日趋重要。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主流律师业务的竞争主要在于事务所层面的竞争而不在于律师个体层面的竞争,而事务所层面的竞争则主要体现为事务所制度综合能力的竞争。

(二)法律环境

律师制度作为法律制度的一部分,法律环境也影响着事务所的利益分配机制。《律师法》规定律师事务所可采取三种组织形式,即国办所、合作所和合伙所。以合伙所为例,合伙人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连带责任意味着合伙人是一个紧密联系的集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必然要求事务所的合伙人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而全体合伙人的共同利益必然体现于事务所整体利益。相应地,事务所制度作为合伙人共同利益的体现,也必然体现利益分享、风险分担、共同发展、相互制衡的原则。法律环境的稳定性也是事务所制度需考虑的因素,如法律环境不稳定,朝令夕改,事务所制度自然更倾向于保护眼前利益;反之,事务所制度则会选择追求长远发展。另外,如税收制度、经济政策等都会影响到事务所制度的利益趋向。

(三)决策者的价值趋向

法律服务市场和法律环境是律师事务所确定制度的外部条件,为事务所制度提供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事务所利益分配机制的最终确定在微观层面上直接取决于决策者的决策。而具体采用何种制度,则取决于决策者的眼界和价值趋向。“眼界决定发展”,决策者的洞察事物的正确性和决策的前瞻性决定了事务所发展的方向,而价值趋向则决定了事务所制度具体追求的目标。如决策者认为事务所整体价值和综合竞争力高于既得利益,则往往会选择利润共享制或其他类似制度;反之,决策者会选择更体现个体利益的成本分担制。

事实上,成本分担制与利润共享制体现在事务所具体的利益分配机制上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成本分担制也会含有利润共享的因素,而利润共享制可能也会援用成本分担的某些原则。而每一个具体制度的制定,往往是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平衡。但万变不离其宗,从效果上看,成本分担制强调律师个体发展,而利润分享制则更强调事务所整体利益。利润分享制的目的在于通过合伙人之间的分工合作、扬长避短,以达到事务所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提升事务所的综合竞争力。

如上所述,今后主流律师业务的竞争主要在于事务所层面的竞争而不在于律师个体层面的竞争。事务所层面的竞争则主要体现为事务所制度综合能力的竞争,而事务所综合能力的形成必然依赖于事务所利益分配机制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利润共享制也将成为中国主流律师事务所的根本制度。

三、利润分享制度的几个问题

利润分享制相较成本分担制更强调事务所的整体、限制合伙人个体,每个合伙人的发展须服从事务所的整体发展。因此,要求各合伙人之间必须有理念上的同一性和行为上的整体性,强调合伙人之间取长补短、形成紧密的分工合作,既要求发挥各合伙人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强调相互监督相互制衡,最终形成统一的共同体。而如何能建立一个紧密合作又相互制约、强调整体利益又要求发挥个体优势的合伙体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

(一)事务所的价值

对于执业律师而言,事务所的价值并不在于仅仅提供一个高雅舒适的工作环境,更在于事务所提供的发展平台和事务所品牌所带来的效应。品牌效应最为明显的例证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客户对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品牌的认可度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并在高端业务市场形成相对垄断。因此,事务所的价值对内体现于是否能促进执业律师的个人发展、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对外体现于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直接创造的经济利益。毫无疑问,事务所的价值能转换为市场份额、具体体现为律师所承揽的业务。由于事务所价值无法直接量化,而如何在合伙人之间进行分配是利润分享制需解决的问题。在这方面,英美事务所一般有两种倾向:一为阶梯式,即合伙人依其资历、经验、能力不同划分不同档次,量化以分值,由合伙人依各自分值分配利润;二为混合制,即既考虑合伙人的阶梯分级又考虑工作业绩,通过特定公式分配利润。笔者认为,阶梯式分级更适用于成熟市场的事务所;对于处于非成熟市场的国内事务所,其事务所价值正处创建期,宜采用混合制。

(二)合伙人的相互认同

由于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对外承担连带无限责任,同时,事务所的价值实际是通过合伙人共同体现的,因此合伙人之间必须相互认同,主要体现于发展理念、业务质量、合伙精神和风险意识的相互认同。在利润分享制度下,虽然利润分配受制于各方面的因素(如资历、业绩、管理、其他贡献等),其最根本的基础是合伙人对事务所利润的共同分配,因此被其他合伙人认同是取得分配资格的前提条件。另外,如上文所述,事务所的价值需通过合伙人个体共同创造和维持,合伙人之间将更注重他方在市场上的认可度。如某一合伙人资历能力在市场上不被认可,势必会使其他合伙人因此而受影响。事务所长年创造的品牌由于某一合伙人的失误而受重大影响的事件在现实中不乏其例,究其原因还是合伙人缺乏共同认可的素质所致。

(三)制度的稳定性

利润分享制强调事务所的整体性,淡化合伙人的个人收益与其工作业绩之间的直接联系。因此,对于每一个合伙人而言,其个体利益的取得依赖于事务所整体价值的实现。同时,由于事务所的创造依靠每个合伙人的贡献并要求合伙人对事务所有长期的承诺;相应地,合伙人也必然会要求事务所的长期承诺。这种事务所的承诺体现为事务所制度的稳定性。很难想象一个制度不完善、朝令夕改的事务所会对有志于长远发展的合伙人有吸引力。因此,事务所利润共享制度的稳定性是事务所长期发展的保障。基于此,合伙人之间方能产生长期的合伙关系,真正做到时时处处以事务所利益为重并维护事务所的价值。

(四)业务分工和团队合作

如上所述,采用利润分享制的目的在于促进合伙人的相互合作、共同提升事务所的综合实力。事务所鼓励各合伙人分工合作、扬长避短,以求事务所利益最大化。同时,事务所必须面对市场开拓与业务操作、专业分工和团队合作两方面的矛盾。合伙人依其各自性格、能力,或擅长业务开拓或擅长业务操作,由此产生客户与业务分配方面的矛盾;同时,强调专业化的负面作用是,在增强合伙人某一专业领域能力时削弱或剥夺了他(她)在其他专业领域的竞争力,产生合伙人个人利益与事务所整体利益的矛盾;另外,事务所价值的创造不仅依赖于市场开拓和业务操作,还依赖于合伙人在众多不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方面,如内部培训、日常管理、制作格式文本等等,如何衡量有形贡献和无形贡献的价值又是分工合作需解决的另一个矛盾。利润分享制的目的在于使各合伙人扬长避短、分工合作,实现事务所利益最大化,因此该制度必然会在合伙人之间实行资源优化配置,而每一合伙人也必然面临个人利益得失的权衡。而要解决上述矛盾,必须客观分析资源构成,充分考衡构成事务所价值的各方面因素,在利润分配时综合各方面因素,特别是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收益的工作内容,最终作出有利于事务所价值最大化的机制。

(五)业务与管理

现阶段,国内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工作主要还是由合伙人分工负责,辅以行政主管或其他非律师管理人员,而负责管理的律师往往同时还需从事律师业务。由此产生两个矛盾:一是管理合伙人承担的管理会影响其业务,如何处理管理与业务的矛盾;二是管理合伙人既负责管理又从事业务,出现“既作裁判又作运动员”的情况,如何处理管理中产生的利益冲突。对于前者,一般在利润分配时向管理者支付管理费用或在利润分配时给予管理者补偿;而对于后者,首先要求在管理与业务发生冲突时,管理合伙人应以管理责任为先,业务工作为后。同时,事务所必须建立一套管理机制,对管理者进行监督,达到权利的相互制衡。

(六)人才梯队的建设

人才是律师事务所最重要的资源,也是事务所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分工合作的体制下,人才梯队的建设尤为重要。一方面,以充足人才储备作为事务所的公共资源,有助于实行专业化、合作化,保障事务所业务方面的长期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合伙人团队应是个开放的机制,通过培养选拔,可以使聘用律师逐渐加入合伙人队伍,增强事务所的综合竞争力。

(七)公共资源的配置

在利润分配制下,事务所的利润是事务所收入扣除成本后的余额,成本包括办公支出、房租、行政人员和聘用律师薪资等。相应地,事务所支出所构成的有形或无形资产,即事务所的公共资源。而如何配置公共资源是合伙人之间敏感的问题。如聘用律师的使用,能力突出的聘用律师合伙人往往争着使用,而业务能力较差的律师则可能业务不饱和,无法进一步发展。同时,由于公共资源属于公共成本,合伙人使用程度的多寡又会涉及到利益的分配。原则上讲,公共资源的使用应符合事务所利益最大化原则,在实践中,上述原则的体现可以涉及到事务所制度的每一个方面。

(八)文化氛围

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专业服务机构,其提供的服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而事务所最重要的资源在于人才。因此,在追求商业利润的同时,事务所必须具有鲜明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并不在于挂几幅画,搞几次活动,而在于事务所价值趋向在各方面的体现,小至言行举止,大至工作方式、发展理念,无不体现着事务所的文化气息。事务所的文化建设也是事务所凝聚力工程的一部分,它有助于内部人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促进人员之间对事务所价值趋向的认同。

四、事务所的规模与持续发展

目前业内讨论较多的另一个话题是“规模化”。针对目前业界存在的“既小又少更多”(即事务所规模小、执业律师少,但律师事务所数量较执业律师人数又相对过多)的情况。有些同行据此认为事务所应规模化发展,以规模求市场、求发展。应该说,在法律服务市场对事务所整体品牌的认可尚未成熟时,单纯的规模化有其存在的市场空间。单纯规模化一般通过事务所合并或急剧增加合伙人,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事务所规模,市场份额也随之增加,业内不乏成功之先例。但是,笔者认为单纯的规模化并不是律师事务所持续发展的根本。如果单纯追求规模而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利润分配机制,则其初时规模化效应又会因利益分配机制不能体现事务所整体价值或事务所整体价值不能体现于合伙人个体,最终因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而落入“合久必分”的境地。对于此类事务所,若求长期持续发展,今后必然会经历一个痛苦的内部嬗变,以牺牲事务所的既有规模换取建立新的利润分配机制,借以达到维持事务所整体价值之目的。因此,事务所的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内部的利润分配机制,只有在与规模化经营相一致的利益分配机制下,合伙人之间才会分工合作、扬长避短,发挥团队优势,如此,才能促进事务所的持续规模发展,提升事务所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而与规模化相适应的利益分配机制,笔者认为应该是利润共享制。

五、结语

我国法律服务市场是发展中的市场,换言之,也是一个尚未成熟的市场。相应地,律师事务所制度也处于发展期,多样化是其必然现象,而且每一种制度都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生存空间乃至发展空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法律服务,律师服务的市场空间在不断扩大,而从业律师人数的供应相对尚不饱和,因此,从总体而言,律师还是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客户和业务,而律师事务所也有选择其制度的空间。同时,由于法律服务市场尚未完全细分,竞争尚未在各个细分市场全面存在。另外,法律服务接受者对法律服务质量的判断水平尚待提高,律师事务所平台效应、综合实力尚未完全体现于业务竞争中,律师事务所的多层次性及其各自所采用制度的多样性也是必然的结果。

然而,市场是不断发展的,持续的高增长率不可能长期维持,法律服务市场新需求的增长速度不可能长期高于律师队伍的增长速度,市场必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细分,市场竞争也必然会日趋激烈,与之相适应,市场势必会使事务所的整体实力、综合能力彰显其效应。因此,如何在市场尚处于上升期时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规划事务所将来的机制,维持现有市场份额并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以及提高律师事务所在未来市场中综合竞争力,是每一个有志于从事中国律师业的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

备注:<<上海律师>>

第二篇:创新教学模式刍议

创新教学模式刍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83-0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学教学也在不断更新,从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填鸭式”方式,转变为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培养,教师也建立了一些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余映潮老师提出“板块式”教学模式、“主问题式”教学模式、“朗读式”教学模式、“话题式”教学模式等,它们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式的交流平台,变文本解?x为文本赏读,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读课文,让语文教学重生。

一、“板块式”教学模式

“板块式”教学模式是余映潮老师从中学语文教研员的角度,在对自己多年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板块式’教学模式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而彼此之间又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各个板块之间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思路。”。“板块式”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繁乱无序的问题,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整体感,体现了一种思考与领悟的统一―积累与整合的统一―高效与创新的统一。

从理论上来讲,“板块式”教学模式确实可以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无序,而且这种设计方法也正好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功能,那就是深入挖掘课文,精心设计,提炼话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下进入课堂,进行上课,进入思考,进行探讨,循序渐进。从实践情况来看,“板块式”教学模式实用性强,有助于教师的教,更有助于学生的学。笔者在江苏省盱眙县第一小学为期两个月的实践证明,“板块式”教学模式让课堂思路清晰,秩序井然,让教师把握课堂中心,学生掌握课堂主题,简约而不简单。语文教学不必是面面俱到,而是删繁就简;也不必是冗繁复杂,而是明快单纯;更不能顾此失彼,当追求浑然一体。

二、“主问题式”教学模式

余映潮老师曾说:“所谓‘主问题’,指的是课文研读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提问的少、精、实、活,是高效阅读教学的一种保证,是激活课堂、创新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以‘主问题’为线索的阅读教学,能有效地克服语文阅读教学中肢解课文、一讲到底、零敲碎打等种种弊端,遏制教师过多的讲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让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课型与课堂教学结构脱颖而

出。”[2](P30)。

“主问题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有三个作用:第一,在课文理解时,能够吸引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品读;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教学板块;第三,在课堂活动时,能够让学生积极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用几个“主问题”串起整个课堂教学的课,表现出一种“线索”之美,表现出“贵在这一问”的独特创意。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拓展是主要靠提问来支撑的。好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学精华,在教学上能发挥出高质量的引导、激发、带动作用。

三、“朗读式”教学模式

朗读是阅读教学方法之一,朗读就是将书面的语言有声化,将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的阅读方式。余映潮老师曾说过:“朗读教学,既是语感的、技能的、又是审美的”,其实不管是语感,还是技能,或是审美,最重要是一种领悟情感的方法。朗读将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语句包含的意蕴领悟在心中,这里还有一种创设情境的意义,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将作者内心要抒发的情感表达出来,能在学生之间产生共鸣,从而引领学生进入文章的主题,无疑会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主题情感的意义。所以千姿百态的“读”应成为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①教读;②析读;③品读;④研读;⑤辨读;⑥评读;⑦说读;⑧写读;⑨听读;⑩背读。”。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文本,设计出不同的朗读要求。让朗读变为教师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地占有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让语文课堂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有声朗读。

教师在学生朗读时起到引领的作用,首先,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朗读训练,学生要学会基本的朗读技巧和方法;其次,朗读活动也要多种多样,朗读要求分层次,一步一步地递进,要体现不同的文体的特色;另外,教师也要握住朗读的中心,要将朗读的中心视点放在 “教学思路”上,要与听、说、读、写、思等结合起来,真正使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余老师建议学生这样朗读:

第一步: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余老师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读起来,而且是带着作者的口吻欣赏作品,学生不仅从中感受到人物形象,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表达意图。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顺其自然的进入第二步――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以故事中角色的身份来读课文,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而第三步――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作示范朗读一样。这一步不仅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也要求学生将自己从课文中读出的感情传递给其他人。这三个步骤的朗读设计一步一步加深,在最后一步得到升华,让学生深深地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话题式”教学模式

“话题式”教学模式:“用设置‘话题’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话题、展开话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分析与品读,完成知识的迁移与扩展。这种手法能够比较好地表现‘对话’这一理念,同时让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表现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这种话题讨论的本质特点是文本解读,表现在《散步》教学中的第三个环节,就是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这样的活动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课文材料,进行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对话。

纵观余老师创新教学模式,它给学生带来的最大收获之一就是指导学法,始终把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品味鉴赏能力放在首位,激发兴趣,示范引导,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互动合作,拓展创新,神采飞扬。同时课堂风格朴实,课件也简洁,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为学生着想,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这种重视文本解读、重视朗读训练、重视品析方法、重视学生活动的教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文学习规律,才是语文教学最终目的。

余映潮老师的课堂教学,打破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死板、枯燥的氛围,立足于学生语文素养长远、全面的发展。给广大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一个“抓手”,给新世纪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而秀美的广阔天地。

第三篇:办税服务厅发展刍议

办税服务厅发展刍议

2011-03-16 10:37:55 | 来源:江西省国家税务局 | 作者:赖俊勇

办税服务厅是指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集中办理涉税事项,提供纳税服务的机构和场所。它的存在,对于增强纳税人法制意识、改善征纳关系、规范税收管理以及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税务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办税服务厅是如何走进人们的视野,今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又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作点研究。

一、办税服务厅的由来、功能及其重要性

(一)办税服务厅的由来

办税服务厅是新税收征管模式的产物。1997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方案》,提出新阶段税收征管改革的任务是:建立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的征管模式。从此,办税服务厅应运而生。办税服务厅首先是作为一种场所存在的。在《关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方案》中,国家税务总局根据“集中征收”的要求,提出要“合理设置办税服务场所”,要求“在城市和县城以及其他交通便利、纳税人较为集中的地方,应当本着相对集中、讲究实用、方便纳税和不扩大基建规模的原则合理设置办税服务场所”。

之后,在1998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税务系统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服务要求>的通知》,再次明确“办税服务厅是税务机关为纳税人办理日常税务事宜和提供税务服务的场所”、“办税服务场所的名称统一为办税服务厅”。

1999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和深化城市税收征管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和深化农村税收征管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办税服务厅”作为“一个场所”又一次进行了强调。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和深化城市税收征管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强调:“为使纳税人能够得到良好的服务,应当在税务机关设置办税服务场所。办税服务场所的名称统一为办税服务厅。”《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进和深化农村税收征管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强调: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税务分局(或税务所)设置办税服务场所,允许规模不同,形式各异,不求豪华,但求实用。办税服务场所的名称统一为“办税服务厅(室)”。

办税服务厅作为一种机构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左右。当年,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税务局系统机构设置的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各级国家税务机关及其内设机构级别应与同级政府职能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级别相一致。”2005年,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中,指出:“办税服务厅是税务机关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提供纳税服务的机构或场所”,则是对办税服务厅在真正意义上作为一个机构的一种补充或明示。

自新征管模式提出以来,办税服务厅的建设经历了快速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深入和税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目前,办税服务厅已成为涵盖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涉税审核(批)文书受理、发票发售、缴销、代开以及税收咨询、办税辅导、税法宣传、税收资料发放等各类事项的综合性服务载体。据中国税务报记者报道,截至2008年底,全国税务系统共有办税服务厅18206个,其中国税系统办税服务厅7144个,地税系统办税服务厅11062个。

(二)办税服务厅的功能

办税服务厅的功能,主要是“集中”办理涉税事项和提供纳税服务。

“集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表现为地域上的集中;另一方面,表现为业务上的集中。两者互为依托,相互补充。没有地域上的集中,业务集中就失去了依靠;没有业务上的集中,地域集中就失去了意义。

地域上的集中表现在1997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方案》中,该文提出:“在城市和县城以及其他交通便利、纳税人较为集中的地方,应当本着相对集中、讲究实用、方便纳税和不扩大基建规模的原则合理设置办税服务场所”。

业务上的集中体现在1998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税务系统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服务要求>的通知》中,该文要求:“办税服务厅内要按服务功能设置窗口,使纳税人需到税务机关办理的各项涉税事务都能方便地在办税服务内集中统一办理”。2004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税务局系统机构设置明确职责分工的意见》中再次强调,“根据税收征管工作需要和便利纳税人的原则,一般应将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理的各种涉税事项,集中到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和办理”。

(三)办税服务厅的重要性

办税服务厅存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1998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全国税务系统办税服务厅规范化服务要求》,明确指出:“办税服务厅是纳税人检验税务机关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窗口,也是征纳双方直接沟通的重要枢纽。它对于增强法制意识、改善征纳关系、规范税收管理以及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税务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国内媒体也多有提及,如中国税务报记者蔺红就认为:“规范和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为纳税人创造良好的办税环境,对于提高纳税服务质量与效率,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和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办税服务厅是征纳双方沟通的主要桥梁,是展现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形象的重要窗口。”

二、现阶段办税服务厅建设面临的一些矛盾或挑战

现阶段,税务部门办税服务厅建设进程中至少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矛盾或挑战:

(一)税务系统人力资源配置与办税服务厅人力资源要求方面存在着冲突或矛盾。从功能定位上看,目前,办税服务厅主要承担着一些服务性的职能。服务性岗位在人力资源方面的要求是:对学历方面的要求不一定要太高,但是要求业务操作熟练、反应敏捷。这一要求与税务系统的人力资源配置存在冲突或矛盾。现阶段,税务系统的人力资源在存量上趋于老化,较难适应大厅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在增量上,按照税务系统人员的公务员身份特点和凡进必考的原则,对新进的一些大学毕业生,如将其安排到大厅岗位工作又显得有点大材小用。因此说,现阶段税务系统人力资源配置方面与办税服务厅人力资源要求方面存在着冲突或矛盾。

(二)当代政府治理新工具的出现对办税服务厅建设造成冲击或影响。21世纪行政管理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是: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特别是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在政府管理中的大量引入。其中,市场化工具指的是,政府利用市场这一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来达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具体方式。它包括民营化、用者付费、管制与放松管制、合同外包等,这些都可以用来帮助政府达到政策目标。工商管理技术是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借鉴到公共部门中来,吸取有效经验达到政府的政策目标。它包括战略管理技术、绩效管理技术、顾客导向技术、目标管理技术、企业流程再造技术等。社会化手段是指政府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来实现政策目标,如社区治理、志愿者组织、公私伙伴关系等。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加入WTO,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迫切需要借鉴西方政府的一些改革经验,在政府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以此推动政府绩效及效率根本性的提高。近些年,我国开展的行政审批改革,逐步破除了以行政干预为主要内容的旧的行政管理方式,为新的政府工具的引入以及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创造了条件。税务部门是政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这些新工具的引入,势必对税务部门的管理和自身建设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其中,像用者付费、合同外包、顾客服务、流程再造、志愿者服务等工具的引入,将明显地影响到今后办税服务厅建设的走向。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推进对办税服务厅的存在带来一定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电子政务建设日新月异,其发展已经经历了起步阶段、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阶段,目前,正向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阶段、网上事务处理阶段迈进。电子政务的出现,使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革。一方面,帮助政府实现了过去所不能实现的效能;另一方面,改进了政府绩效,使政务处理的速度更快,更为公正,更能以顾客为中心。特别是在电子政务基础上的全天候、无缝隙服务,不仅为顾客提供了所需的个性化选择和多样性参与,满足了顾客更高层次的需求,也减少了顾客与政府部门的不必要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如官僚主义、相互推诿、公文旅行等诸多问题,最大程度减少了顾客使用公共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成本。税务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税务部门顺应形势,作出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要求税务部门打破部门、时间和地域限制,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纳税人提供统一、互动、高效、全方位的网上办税服务。比如,建立以网上申报为主体,上门办税、电话办税、邮寄办税等方式为补充的多元化办税体系,以方便纳税人快捷办理各种涉税事项;完善现有网上办税功能,拓展网上办税业务范围,推广网上办理税务登记、发票领购、业务表单下载和增值税专用发票远程认证等涉税事项;开发全国统一的电子申报系统,为网上办税提供技术支持;坚持安全、有序、可控的原则,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中稳步推行防伪税控系统网上抄报税。通过以上一些工作,逐步完善以全国统一的税务网站群、纳税服务热线为核心内容的“一体化”纳税服务信息平台,基本建立健全以即时互动、功能多样、便捷高效为主要特征的“网上税务局”,最终实现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所有涉税事项的办理或了解。而这些,给现行办税服务厅人员的坐台服务模式带来冲击或挑战。

三、办税服务厅的未来发展走向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办税服务厅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现行办税服务厅的主要职责包括:办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税务登记事项;办理纳税申报、认证、税款征收等事项;办理发票发售、代开、审验、缴销等发票管理事项;实施税务违法的简易处罚;开展纳税咨询,提供办税辅导;公开涉税事项,宣传税收政策;受理涉税审批申请,办理备案事项;办理其他相关事项。随着形势的发展,今后,这些职责可能通过以下一些方式或途径分别实现:

(一)网上办税服务厅。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今后,网上办税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网上办税业务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办税服务厅现有的纳税申报、税款征收、专用发票认证、实施税务违法的简易处罚、税务公开、政策宣传等业务将逐步可以依托网上办税服务厅实现。而随着12366热线建设的推进,办税服务厅现有的纳税咨询、办税辅导等职能也可通过全国统一的人工坐席或自动语音方式实现。届时,选择虚拟的网上办税服务厅办理涉税事项将成为多数纳税人的首选。

(二)用者付费。用者付费是指纳税人在消费税务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时也要适量交费,谁消费谁付费。用者付费至少具有如下一些优点:一是能够克服免费提供纳税服务所导致的对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消费;二是无偿提供纳税服务将导致无目的的税务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将损害社会公平。随着税务代理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发展和纳税人需求的多样性增长,将来,一些专门提供税收筹划、纳税辅导的中介机构将大量存在并发挥着作用,届时,办税服务厅诸如政策宣传、纳税辅导等功能将充分剥离,纳税人有关税收咨询、纳税辅导等方面的需求将更多地通过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厅)以外的其他机构得到满足或实现。

(三)合同外包。合同外包是指把民事行为中的合同引入到公共管理领域中,它的成立以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为前提。在西方一些国家,合同外包被视为既能提高服务水平又能缩小政府规模的重要途径,是降低成本、节约开支的有效手段。在不久的将来,办税服务厅内一些无法通过网上办税实现、又无法通过税务代理完成的职能,将可能通过签订合同的形式,外包给相关方。比如,办税服务厅现有的税务登记、受理涉税审批申请、办理备案事项、税务违法的简易处罚以及发票发售、代开、审验、缴销等发票管理事项,将可能以合同外包的方式,外包给一些具有一定资质、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机构来得以实现。

(四)志愿者(或非营利组织)服务。在我国,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志愿者或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重要。志愿者(或非营利组织)服务在税务部门的引入,除了可以减少对办税服务厅纳税服务行政的需要外,将使得一些纳税服务需求得到创造性地迅速确认并满足。比如,今后,办税服务厅像诸如提供政策宣传、开展纳税咨询、提供办税辅导等职能,将非常容易地依托志愿者(或非营利组织)服务来得到补充。综合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随着网上办税服务厅的大规模构建以及合同外包、用者付费、志愿者(或非营利组织)服务等社会化工具的出现,办税服务厅的功能将逐渐淡化,最后,办税服务厅将逐步淡出人的视野,最终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第四篇:论律师事务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论律师事务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2009年08月21日 15:32:16 来源:新华网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管委会主任 梅向荣

在律师行业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享有较高知名度品牌度的律师事务所发展历史相对较长,而不知名的律师事务所历史相对很短。原因很简单,任何事务的发展必须经过历史的检验,律师事务所的发展也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就是大家谈到的律师事务所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盈科律师事务所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律师事务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如何保持律师事务所的可持续发展,我结合我所发展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从三个角度理解律师事务所的可持续发展,缺一不可。

1、从客户角度看,律师事务所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律师事务所提供满足法律服务市场的法律服务产品是律师事务所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好的律师事务所必须能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专业化法律服务。

2、从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角度看,一个好的律师事务所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律师事务所。

一个不持续发展的律师事务所不可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根据律师法的规定,律师必须在一家律师事务所执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从所有者角度看,只有给律师事务所的所有者带来利益的律师事务所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可能。给所有者带来利益的方式有两种:

(1)只有盈利的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所有者才会有持续推动律师事务所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律师事务所虽然不盈利,但由于律师事务所给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同时也是所有权人个人创造的利益能够弥补律师事务所的亏损。

二、律师事务所的盈亏平衡

在讨论律师事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首先谈一下律师事务所的盈亏平衡问题,即律师事务所的支出和收入平衡问题。

(一)律师事务所的支出包括:

办公场所租金、管理费用(包括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辅助人员工资及社会保险)、日常办公支出(包括水电暖费、电话通讯、打字复印等)、市场营销费用、办案律师的工资奖金提成及社会保险、税费、风险赔付等。

(二)律师事务所的收入包括:

本所执业律师给律师事务所缴纳的费用、律师事务所公共案源创造的利润。

下面对律师缴纳费用和公共案源创造的利润分别进行阐述:

1、执业律师给律师事务所的上交费用

执业律师给律师事务所的上交费用是指律师事务所为律师在本所执业提供公共服务和管理,律师个人应给律师事务所上交的费用。律师给律师事务所上交的费用的计费方式包括:

1、按律师律师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一般而言,律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品牌度越高,缴纳的比例越高;

2、按固定费用缴纳。由于律师事务所的竞争激烈,很多律师事务所只要求律师向律师事务所缴纳很低的固定费用后,其他收入在缴纳相应税费后全部归律师个人享有。

执业律师给律师事务所缴纳的费用是相对有限的。由于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关系有别于一般的劳动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合作关系,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执业律师本身的流动性也很强,如果上交费用过高,律师就会流失到上交费用较低的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事务所制定的上交费用是否越低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由于律师上交费用过低导致律师事务所收入偏低,根本谈不上发展。律师事务所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无法为律师的执业提供好的服务。当律师事务所无以为继时,律师不得不到另外的律师事务所执业,反过来影响了律师个人的执业。律师在选择律师事务所时,既要考虑上交费用的多少,也要考虑此费用的基础上律师事务所能给律师个人执业提供哪些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服务,律师一定会选择与个人上交费用相对应的软硬件服务性价比最好的律师事务所执业。

2、律师事务所公共案源创造的利润

律师事务所公共案源创造的利润是指律师事务所公共案源在扣除相应的成本后的结余部分形成了律师事务所的利润。律师事务所公共案源是指客户基于对律师事务所的信任而委托律师事务所为其提供法律服务而形成的案源。律师事务所接受当事人的委托后再根据本所执业律师的专长推荐律师给当事人提供专业化优质的法律服务。律师事务所公共案源在扣除成本后的结余部分就是律师事务所的利润。公共案源扣除的成本包括承办律师的工资和奖金,办案费用,税费,市场拓展人员工资和奖金,市场推广费用,公共办公费用等。

律师事务所公共案源是建立在律师事务所品牌化的基础上。如果律师事务所没有品牌,律师事务所公共案源的收入就很少,反之,律师事务所品牌度越高,律师事务所公共案源就越多。公共案源的当事人在选择律师事务所时,更多基于对律师事务所的信任,而不仅仅基于对律师事务所某个律师个人的信任。

律师事务所公共案源的创造的利润是有很大增长空间的。由于公共案源法律服务市场属于律师事务所所有,律师事务所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具有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律师事务所对律师执业的管理是基于案源的管理。律师事务所有权决定让最专业的律师为客户提供服务,从而推动了律师专业化的发展;律师事务所有权组织不同专业的律师合作办案为当事人提供综合性法律服务,从而推动了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化建设;律师事务所有权要求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必须符合律师事务所的统一规范,从而推动了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的规范化;而持续不断的坚持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客户对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的认同,培养客户对律师事务所的忠诚度,从而树立律师事务所的品牌。而品牌的建立反过来又促进了律师事务所公共案源的积累,律师事务所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3、两种收入的比例关系

对一家规模化品牌化的律师事务所而言,律师事务所公共案源所创造的利润构成律师事务所收入的主要部分,而本所执业律师给律师事务所缴纳的费用只占律师事务所收入的次要部分。

三、如何建立律师事务所可持续发展之路?

1、建立专业化的律师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法律服务。

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化建设一直是大家讨论的问题。

很多律师习惯了“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不论其专业所长,什么业务都接,什么案子都办,形成了一批样样懂一点,但样样不精的“万金油”律师。不能满足客户对律师专业化服务的需求,与社会对律师抱有的期望不尽相称。

在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化建设中,律师事务所应改变过去律师“单打独斗”的办案方式,发挥所内每个人的专业特长,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形成互相协作、互相支持的整体合力。

律师事务所要进行专业设置,根据各律师的专业特长,将某一专业的律师组合到一起。引导律师在某一领域执业,成为专家型律师。在律师事务所的案源分配上坚决执行按专业分配案源。考虑到调动律师开拓各类业务的积极性,对律师开拓的非自身专业的案源,应从律师收入中给予其一定的提成奖励。专业律师提供专业服务最终赢得法律服务市场的领先地位。

当然律师事务所事务所的专业化还包括律师事务所管理的专业化、市场拓展的专业化、业务分工的专业化等等,在此不多赘述。

2、建立律师和律师事务所长久的和谐的共赢关系。

现在律师的流动很频繁,律师流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律师流动的目的只有一个,找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律师事务所。律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的律师事务所? 选择自己交给律师事务所的管理费用所对应的律师事务所所提供的硬件和软件服务性价比最优的律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提供的服务包括:

律师事务所办公条件的需要,包括会议室,办公空间,通讯网络系统,图书资料等;律师自身学习交流提高的需要;律师团队合作办案的需要;律师参与律师事务所发展的需要;律师开拓案源的支持;分享律所公共案源的需要;律师保障制度的需要;参加各种社团组织的需要等。

只有满足律师上述要求,并且性价比最高的律师事务所才时律师执业的最佳选择。律师事务所必须在同行业激烈的人才争夺中始终为律师提供性价比最高的软硬件服务才可能在律师人才的争夺中始终处于领先位置。

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共赢关系体现在:

(1)律师事务所向市场所提供的产品是法律服务,而律师是法律服务产品的具体提供者。

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律师才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高水平高素质的律师是律师事务为客户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基础。所以说高水平高素质的律师队伍是律师事务所最宝贵的财富,是律师事务所在激烈的法律服务市场脱颖而出的基础条件。为客户提供综合性专业化有价值的法律服务是律师事务所存在发展壮大的前提。符合客户法律服务需求的律师队伍是律师事务所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

(2)律师事务所是律师执业的管理者,更是服务者。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有利于律师个人执业,律师个人的发展反过来也促进了律师事务所的发展。

律师事务所是律师执业的管理者,更是服务者。国家在建设服务性政府,律师事务所更要又为律师执业服务的意识。既要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也要相信律师的自我管理能力。律师事务所在制定各项制度时,要站在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双重角度考虑,支持律师个人做大做强。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有利于律师个人执业,律师个人的发展反过来也促进了律师事务所的发展。

律师事务所要始终把优秀律师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律师事务所发展的优先目标,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促进青年律师的成长,形成优秀人才队伍,为律师事务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建立律师事务所可持续发展盈利模式。

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在制定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模式、各项制度时,必须要从客户、本所执业律师、所有者三各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把握三种不同角度的相互关系,才能制定律师事务所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律师事务所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只是挑取了三个不同的角度做了阐述。(本文为第八届律师论坛的主题发言稿)

[1][2][3][4](责任编辑: 熊红祥)

第五篇:律师事务所发展十点

第一,自然产生;

第二,轮流坐庄;

第三,选举产生。对于新成立的事务所,特别是比较小的事务所来说,主任的产生通常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通常由主要发起人担任主任,但当有新的创收大户出现,这种管理形式就难以维持。有的事务所为了回避矛盾,便采取“轮流坐庄”的办法,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体现了最大的民主性。提高了全体合伙人的责任感,但由于频繁地更换行政管理人,致使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况且有的合伙人根本不适合管理。事实证明,凡轮流坐庄的事务所,大多发展停滞,或者濒临倒闭。相比而言,选举产生的主任,一方面可以将有管理能力、愿意从事管理工作的合伙人推到管理岗位上来,另一方面,因为是选举产生的,工作起来比较方便。主任负责制的最大好处是高效率。执行合伙人制,由合伙人各负其责,合伙人权利起到制衡作用。大多数事务所采用的是前两种形式。管理委员会制适合规模较大、合伙人较多的律师事务所。通常15人以上,管理委员会负责制既保证了管理的民主性又避免了“老板太多”的弊端。既考虑到事务所各个部分,各类人的利益,又免去了将事务所的管理工作当成民主论坛所带来的效率低下。瓶颈之三:专业化对于大多律师来说还是只一种“渴望”。

第四,要采取有效的方式,主要手段是沟通。要与有价值的相关人员保持定期联系,与决策者直接接触。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要达到的目的,注意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回答了,要留有余地。在实务中,经常出现两种现象,要么对客户不负责任,要么对自己不负责任。第五,保持清醒的头脑,尽量把客户的需求纳入律师服务中来,告知需要律师帮助。如在香港,律师常讲,要把无形问题有形化,简单问题复杂化,就是这个道理。而在山东,则恰恰相反,如房地产开发业务,本来可以做专项法律服务,而很多律师和事务所作为法律顾问来做,要知道,只是形式的变化,律师的收费天壤之别。再比如签订股权转让合同,如是北京的大型事务所,至少在三十页纸以上,而我们山东的事务所,大部分七、八页,有的甚至三、五页,收费根本上不去。当然,作为律师,还要具备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这样客户才会认为你思路清晰。

第六,为人要诚实,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既不能吹牛,也不能过分谦虚。

第七,要善于研究新业务,发现新客户,同时要对现有客户的资源进一步挖掘。这都非常重要,同一客户,不同的律师绝对会带来不同的回报。

第八,要善于参加社交活动,包括朋友、同学、老乡聚会。参加一些体育娱乐活动,与潜在的客户尽量的多接触,要知道,那些下班就回家的律师是很难开发市场的。第九,要围绕政府的经济工作去开拓业务。

第十,要想开拓高端客户,不仅研究法律,而且要研究政治与经济。

下载律师事务所发展模式刍议(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律师事务所发展模式刍议(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刍议“双元制”教学模式[推荐五篇]

    刍议“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行为导向教学法 上海市商业学校 卢宁宁 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指的是一种企业(通常是私营的)与非全日......

    烟草企业文化发展走势刍议

    烟草企业文化发展走势刍议作者:佚名阅读次数:840更新时间:2003-11-20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烟草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持续发展,兴旺发达的关键性因素,具有“......

    郑州市休闲旅游发展刍议

    摘 要:随着人们休闲欲望的加强,休闲旅游成为旅游消费的发展方向和热点。郑州市拥有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在界定休闲旅游与休闲旅游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对郑州市休闲旅游发展现状进......

    试论律师事务所的服务模式创新

    试论律师事务所的服务模式创新 当今时代,在消费结构的全面升级、全民炒股、资本输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在未来几十年内,当中国经济到达一个高峰后,不可避......

    合伙律师事务所冶理模式探析

    合伙律师事务所冶理模式探析合伙律师事务所的治理模式探析 合伙律师事务所是一个复杂且特殊的组织,其管理水平超过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更需要创新管理,以真正实现现代化、国际化......

    高效英语写作课课堂教学模式刍议

    高效英语写作课课堂教学模式刍议 英语教学中,写作能力是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最难掌握、最能体现英语学习者英语知识水平、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技能。培养学生书......

    中小型律师事务所发展思路(五篇材料)

    宁夏国禾律师事务所的管理完善与发展设想 本文通过对小型律师事务所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分析,对小型律师事务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结合律师事务所在管理中总结的经验,提......

    律师事务所发展研究 (13)(5篇范文)

    我们对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珠海律师网2006-6-5 在我国,律师业恢复和重建只有20多年的时间,特别是合伙制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合伙所)是近十年来才出现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