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发展模式借鉴

时间:2019-05-13 10:3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区发展模式借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区发展模式借鉴》。

第一篇:地区发展模式借鉴

地区发展模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杨星宇 社会工作2012级 1210010221要探讨地区发展模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首先要搞明白地区发展模式的定义和特点。

社区发展模式的定义:是指通过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互助合作,再加上上级政府和外界机构组织的协助和支持,动员社区内外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居民需求的一种工作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居民的参与和合作沟通,注重居民在参与守区发展过程的个人能力、公共意识和社区归属感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社区物质环境的建设。

地区发展模式的特点。

1、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

2、注意通过培养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所介入社区的社区成员参与意识淡漠,缺乏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

3、过程目标的地位和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许多地方和地区发展模式不谋而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是:

(一)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是关键,生活宽裕是目标,乡风文明是保障,村容整洁是形象,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它既要求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求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既要求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又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既鲜明而具体地指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中国社会有着和谐共识的传统文化基础,注重乡土意识和邻里互助,又加上中

国政府对基层社区高度重视居民自治的基层民主建设,这些都是适合社区发展模式的有利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思路可以通过地区发展模式的工作方法得以实现

第二篇:唐山滨海地区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唐山滨海地区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张国新 王秀萍 鲁雪林 王文成(河北省农科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唐海 063200)

摘要:综合分析了唐山滨海盐碱地区土壤资源分布状况,提出该地区的盐碱地开发利用应遵循高产、高效、综合、生态的“盐碱农业”战略思想,并提出适宜该地区不同土壤状况的三种种植业生产模式,即冀东冲积平原区—高产高效农业模式、冀东滨海交接平原—保护性农业综合开发模式、冀东近代滨海平原区—生态保护模式。

关键词:滨海地区 农业 模式

唐山滨海盐碱地区主要包括滦下灌区沿海四县,即唐山市唐海县、滦南县、丰南县、乐亭县的沿海区域,土壤主要以潮土、水稻土和盐土为主[1,2],根据地貌、母质、地下水和成土等方面的特点,可将本区划分为三片:冲积平原区,滨海交接平原,近代滨海平原。其中冲积平原区,主要位于四县北部,离海较远,弱盐渍化土壤,耕层含盐<0.1%,地下水矿化度<2 g/l,没有咸水层,是本区土壤肥力和自然条件最好的区域,主要作物为玉米、花生、小麦、果菜等;滨海交接平原区,位于沿海四县中南部,为滨海盐碱地区,耕层含盐量0.1~0.57%,地下水矿化度3~15g/l,地下咸水层上面具有薄层淡水,强度脱盐土区,为滨海平原主要的水稻种植区域;近代滨海平原区,位于冀东滨海平原南部,多属重壤质,耕层含盐量>0.6%,地下水矿化度高,属弱度脱盐土区,为水稻种植和盐生植物生长区域。近几年,由于北方连续干旱,造成唐山滨海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该地区现代农业模式如何发展,成为目前农业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笔者依据冀东滨海地区主要区域的土壤结构特征,以因地制宜发展“盐碱农业”为指导,以盐碱化地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三统一为原则,提出以下三个主要农业发展模式。冀东冲积平原区-高产高效种植业模式

在冀东冲积平原区属于非盐渍土区,淡水资源较为丰富,具备粮食、果品、蔬菜高产高效农业栽培的条件,可通过实施节水栽培措施,结合高产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措施,发展多种形式的高产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模式。沙质土壤保水保肥力差,适种玉米、花生、甘薯等作物或与果树间作;壤质各土种水、肥、气、热性质适中,宜种作物范围很广,主要发展节水的旱作物。并且该区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理想之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京津唐较为接近,蔬菜销售市场广阔,特别是曹妃甸港口的开发建设,外来人口的增多,更为设施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该区设施农业的规模应在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发展新品种、新模式的无公害生产配套技术、产后的储[3]

存与加工技术等配套措施。冀东滨海交接平原—种植业综合开发模式

2.1 水改旱种植业综合开发模式

冀东滨海盐碱地区土壤类型以盐土、盐化潮土为主,地下水位浅,蒸发量大,土壤盐渍化中等,土壤全盐含量在0.3~0.4%,为适宜稻改旱的主要区域。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应采用以田间灌排水渠和节水工程建设为主的保护性农业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包括水改旱土壤治理模式和水改旱农作物种植模式。

水改旱土壤治理模式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为关键技术,以“田平、沟深、肥多”为原则。①平整田块,做好灌排渠系:削高填洼,深翻结合轻耙,能破除土壤板结,打破原有水田犁底层,提高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在每条农改为2条旱田地,中间设置进水沟,以便田间灌溉,每条农原来的渠道保留作为旱田排水渠道。然后做畦,每条旱田地做若干个大畦,以条形窄畦为好,并进一步平整畦田,每条旱田地东西向设置3-4个排水沟,与南北向的排水渠道相通,排水沟要多、深,疏通田间灌排渠系,改善地块的相对地势,防治积水,这是水改旱的关键。②秋耕春灌春保墒:水改旱地块必须秋耕和深耕, 秋耕可以部分消除土壤中所含的大量的病菌和虫卵。同时通过冬春的风化, 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深耕可以打破因长期种稻所形成的很硬的犁底层, 利于旱田作物根系下扎, 秋耕深度在18~20cm 为最佳。由于春季干旱风多, 失水较快, 适时保墒尤为重要, 因此必须在上冻前灌好冻水, 春季才能保墒播种。③适时中耕:前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土壤透气性, 提高地温, 防止返盐返碱, 促进根系发育;后期作用主要是清除田间杂草, 减少病虫害, 改善土壤结构, 促进作物生长。④重施有机肥。重施有机肥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渗透力, 降低土壤的盐碱含量。同时,根据2006年我们的试验,根多壮等微生物肥在盐碱地上的应用效果较好,目前试验正在进行中。

在认真分析和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水改旱农作物栽培模式:地膜棉花栽培模式,地膜西瓜栽培模式、水改大豆栽培模式、水稻改旱稻、稻改脱毒甘薯等多种模式。并注重套种的高效生产模式,新开垦的土地以单作棉花为主,并在行间播种绿豆或绿肥。单作棉花2~3年后可改为棉瓜套种、枣棉套种或其它耐盐碱旱作物品种。

2.2 台田立体生态利用模式

水稻田因地势低洼, 常年积水, 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与一般旱田有较大差异, 因而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成为水改旱的关键。台田立体生态利用改良模式可有效降低土壤的总盐量和Na、Cl+-[4]

含量,改善了台田的养分状况,提高了土壤肥力,并具有陆地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相结合的特点。

该模式对盐碱地进行改造,下挖池塘、上抬台田,将低洼盐碱地挖深成塘发展养鱼、蟹、虾和鸭等渔业,把挖出来的土筑成台田种植粮棉、林果、瓜菜、饲草、临塘种稻或发展畜牧业。为了排除盐碱, 两排田塘相间的农田之间开挖一条较大的中心排水渠。台田的形状为东西向的长方形,鱼塘水面与台面的高差达115m以上, 排盐沟深度一般为215~310m。建成的鱼塘既可保水养鱼、又可抽水灌溉, 而台田作物也不会受盐碱之害。

该模式已于2003年在唐海县示范、实施。优点是立体种养效益高,缺点是改土工程费用高,而且需要技术全面的农工。因此,应深化治盐改土工程,一方面积极推广现有的土壤改良措施,另一方面不断开阔思路,挖掘更经济更有效的治盐改土措施,培育高产土壤。冀东近代滨海平原区—生态保护模式

3.1 精品水稻生产模式

近渤海区域,沿海滩涂、洼地,为重盐碱地区,地下水小于1.0m,地下水矿化度大于10.0g/l,土壤粘重、板结,排水不畅,为多年老稻田,最适宜高产稳产粮食作物—水稻种植。可充分利用该区域自然环境、生产水平,保持一定面积的稻作生产,同时水稻种植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具有战略意义。唐山滨海地区属于一季中晚熟稻种植区,光照充足,水稻生育期170~180d,是我国一季稻生长最长的地区,昼夜温差大,生产的大米适口性好,是我省最主要的优质水稻产区,而且生产水平高,大面积单产达8100kg/hm,创河北省一季稻区大面积高产纪录,小面积创高产11250kg/hm22[6][5]。但该地区的水稻生产以手工为主,精耕细作,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化程度低。当前形势是曹妃甸港区建设用水增加,用工增加,劳动力价格上升,并且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猛增,对水稻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滨海稻作的种植结构必须调整,单一的高产单季稻种植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形势,提出:与水稻产业化相结合,发展精品水稻生产模式。

精品水稻生产模式包括优质稻米、特种稻生产模式、稻蟹混养模式、稻蘑混养模式、育养稻栽培模式、耐旱水稻节水栽培模式等维护生态平衡的立体、高效、节水栽培模式。在2003年以前是专门从事水稻研究的科研单位,选育的水稻品种产量高、米质优、抗病,为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水稻高产以水稻研究为主的专一北方稻区北方稻区主要靠灌溉种稻,一年一季,以粳型常规稻为主,适于发展优质稻。

该地区的水稻品种主要来自河北省农科院滨海农业研究,近年来该所在水稻品种选育上作了调

整,为该地区水稻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了后续保障。①在保持现有育成品种产量的同时,加大优质抗病水稻品种选育力度;②注重多熟期品种、耐旱、耐盐碱品种的选育;③加大特种稻及功能米选育力度,把特种稻、黑米、香米、红米、巨胚米选育应列入日程;④开展了耐储藏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并有了新进展:特优1号、优质2号、垦糯2号、垦糯3号、黑香糯、胭脂稻等品种不断涌现。

3.2 设施农业的无土栽培模式

由于土壤盐碱化制约了本地区蔬菜的发展,利用经济、方便快捷的废渣资源、稻草资源配制简化营养土发展无土栽培设施蔬菜种植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摆脱盐碱土的危害,提高土地利用率,将是盐碱滩涂无公害蔬菜发展的首选。河北省农科院滨海农业研究所于2006年开始对冀东滨海地区设施农业的无土栽培模式进行研究,技术研究包括:(1)廊坊40型温室及无土栽培模式的引进示范。廊坊40型温室是北方目前较先进的温室,具有保温好,增温快,采光合理,投资少,效益高的特点,结合我地建造用土盐碱化的实际情况,构造进行改进。(2)适合本地发展的设施蔬菜新特品种的引进筛选。新特蔬菜新品种的引进筛选:从国内外引进樱桃番茄、黄瓜、菜椒等新品种进行性状鉴定。筛选产量高、品质好、抗病强、耐低温和弱光的新品种。(3)无土栽培配套技术的研究。根据不同品种生长特性的不同,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品种的种植栽培技术。同时,根据合理利用光能的原理,进行叶菜、果菜立体种植模式的研究。(4)设施蔬菜生防及昆虫授粉技术的引进示范。无土栽培蔬菜要达到真正的绿色食品,在病虫防治上就必须加大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水平。

3.3 经济盐生植物高效利用模式

盐生植物由于其生境恶劣, 生物量小, 经济效益低, 因而一直未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对盐生植物开发利用程度不够, 严重影响了对盐渍土的改良和利用。在滨海重盐碱地区,根据现有盐渍化土壤含盐量选种适应的耐盐高产经济盐生植物,将现有的大面积盐碱地真正开发利用起来,一方面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利用的过程中使土壤得到改良。冀东滨海盐碱地区丰富的经济盐生植物为发展盐土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主要有可以作为食品的黎、荠、碱地肤、枸杞、长刺酸模、沙枣等盐生植物;可以作为药物的补血草、芦苇、柽柳、野大豆、补血草等盐生植物;可以作为饲料的西伯利亚滨藜、岌岌草、中华苜蓿、小果白刺等盐生植物;还有作为工业原料的芦苇、大米草等有多种开发利用价值的盐生植物。

盐生植物高效利用包括当地经济价值高的盐生植物的开发利用和经济盐生植物的引种和驯化。[7]

2004年开始河北省农科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开始对盐生植物的开发利用进行深入研究,在现有盐生植物中和从外地引进的盐生植物中筛选耐盐高产的耐盐资源进行试种,并对其高产栽培模式进行研究,有望在该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成为该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主要有耐盐碱蔬菜、耐盐碱绿化苗木、耐盐碱牧草。种植的耐盐碱蔬菜有芦笋、枸杞、苦菜、海篷子、甜菜、枸杞、大叶蒲公英、费菜、水芹菜;耐盐碱绿化苗木有刚毛柽柳、沙枣、白蜡、苦楝、金银花等;耐盐碱牧草有美国苜蓿、中国耐盐1号、2号苜蓿及短甜高梁等植物。目前海篷子在土壤全盐含量8.0%以上的滩涂上、费菜在土壤全盐含量0.5%的盐土上长势良好,芦笋、菜用枸杞等品种也表现出了强的适应性。耐盐碱作物及盐生植物在本地区的开发利用将作为农业的一个新分支在冀东滨海盐碱地区悄然兴起,也是进行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对策,是冀东滨海盐碱地区农业的持续发展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 孟祥川,王凤龙.唐海县志[M].天津:天津出版社,1998.58~119.[2] 滦南县政府.滦南县志[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11~28.[3] 李彬,王志春,孙志高,等.中国盐碱地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23(2):154~157.[4] 何书金,李秀彬, 刘盛和.环渤海地区滩涂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模式[J].2002,21(1):29~33.[5] 刘树堂,秦韧,王学锋,等.滨海盐碱地“上农下渔”改良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山东农业科学,2005,(2):50~51.[6] 王幼辉.河北水稻栽培[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

[7] 张启星.河北省水稻育种进展、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河北农业科学,2005,9(增刊):53~57.Research o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 of Coastal Area in Tangshan

Zhang GuoxinWang XiupingLu XuelinWang Wencheng

(Coastal Agriculture Institute,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Tanghai 063200)Abstract: The distribution conditions of soil resource in Tangshan coastal saline area were analyzed.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region should follow the strategical thinking of saline agriculture with high yield, high efficiency, integration,zoology.Three plant models which are suitable to the different soil type in Tangshan coastal area were presented,which are high-yield and high-efficiency agriculture model for alluvial plain region of east of Hebei province, integration exploiture protective agriculture model for connect coastal plain reg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 agriculture model for inshore coastal plain region.key words: coastal saline region,agriculture, mode.张国新,男,1971年出生,籍贯河北青龙,助理研究员,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水稻育种工作。通信地址:063200 河北省唐山市唐海县迎宾路24号。

Tel:0315-8723259,8755056,E-mail:。

第三篇:加工贸易在内陆地区发展的模式探索

加工贸易在内陆地区发展的模式探索

重庆市市长 黄奇帆

来源:经济日报

加工贸易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在我国工业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以往加工贸易主要集中于沿海,在广袤的内陆地区基本上是空白,难以分享到加工贸易所带来的好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并强调“加快内地开放”,“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内陆地区加工贸易加快发展并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布局及特点

加工贸易是一国利用本国生产能力和技术,进口料件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的一种国际贸易方式,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随着IT和交通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全球通讯和物流成本大幅降低,为各种生产要素实现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许多产品的生产和价值链,在全球范围按专业分工展开,其生产环节大都选择在成本最低的国家和地区,加工贸易由此诞生,并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发展加工贸易,把劳动力优势与国际化的市场、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相结合,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我国加工贸易的地区分布却极不均衡。广东、江苏和上海3个省市就占到总量的大头,中西部地区所占比例较低。我国加工贸易之所以大量集中在沿海地区,一方面,在区位条件上,东南沿海的优势显而易见。加工贸易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大部分来自海外,产品也销往海外。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模式,决定了物流成本成为加工贸易企业选址布局的关键因素。加工贸易的物流成本包括进项物流和出项物流成本,大致占综合成本的20%以上。内陆发展加工贸易,必须面对2000多公里的口岸距离这一无法回避的现实,无论采取哪种运输方式,物流成本都是十分高昂且难以承受的。另一方面,加工贸易必然伴生进出口物资的大进大出,必须有保税区提供便利。过去20多年,我国保税港区、保税区全都分布在沿海。内陆地区也曾提出设立保税区等保税物流平台,但由于距沿海上千公里,海关查验与边防检查脱节,势必造成在内陆和沿海的重复查验,手续繁杂,费时费力。由于这些原因,内陆地区发展加工贸易也就缺乏必要的保税条件。

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呼吁加工贸易向内陆地区转移,内陆地区也竞相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发展,但总体上收效甚微。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物流成本过高和没有保税区的问题,这只能

是一厢情愿。内陆地区要发展加工贸易,就必须着眼于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保税通关便利化,转变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式,探索出一条内陆加工贸易发展的新路径。

二、转变加工贸易发展方式

最近3年,即使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重庆加工贸易也逆势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形成4000万台笔记本电脑生产规模,未来3年将扩大到8000万至1亿台,成为亚洲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加上数千万台手机、打印机、几百万台服务器和路由器,电子信息产业的产值将超万亿元、出口额将超千亿美元。

重庆发展加工贸易不靠低地价、零税收、高补贴等招商方式,而是靠创新加工贸易发展方式,从而实现了科学发展,收到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第一,建立整机加零部件生产的全流程产业链,推动加工贸易由水平分工变为垂直整合。我们采取措施将笔记本电脑零部件70%至80%本地化制造,变“两头在外”为“一头在内、一头在外”,使电脑加工的进项物流成本大大降低甚至归零,达到了比沿海地区进项物流成本更低的效果。目前,重庆的笔记本电脑基地,有惠普、思科等品牌商出品牌、下订单,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代工商做整机、搞组装,上百家零部件供应商搞配套、做零件,形成了“品牌商+代工商+零部件制造商”的加工贸易全流程集群。

第二,打通出海大通道,降低出项物流成本。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出口都是先运到沿海,再海运销往全球。这种物流格局不改变,内陆加工贸易的出项物流成本仍会远高于沿海。必须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至少与沿海基本持平,才有发展的出路。为此,重庆做了3方面努力:一是发展航空物流。就航空物流而言,内陆和沿海成本差距不大。重庆及时进行江北机场改扩建。今年三期扩建竣工后,航站楼面积西部第一,航空货运能力可达100万吨,2015年第三跑道和T3航站楼建成后,航空货运能力将增至200万吨以上,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型国际门户枢纽机场。二是开通铁海联运。在铁道部支持下,开通了重庆至深圳盐田港的集装箱“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五定班列”,运时缩短一半,运抵欧洲比到“长三角”还快2天,而运费相当。此举把重庆由对外开放的“末端”变为了“前沿”,改变了国内开放的格局。三是打通欧亚大陆桥南线。欧亚大陆桥南线早已贯通,但因存在一些障碍,迫使我们走运距长、耗时多的北线。如能清除障碍,内陆到欧洲将比沿海更为便捷。在铁道部和海关总署的支持下,中铁集装箱公司、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公司3家联营,共同分享南线货运带来的利益,并帮助协调返程运货。目前3国海关已签订了货物互通便利协议,实现了互利共赢。欧亚大陆桥南线开通后,重庆铁路货运到欧洲比沿海海运到欧洲快20天左右,而综合物流成本大幅下降。

第三,搭建加工贸易发展平台,创新内陆保税区监管模式。内陆保税区远离边境,必须创新保税物流监管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让加工贸易企业在内陆也能享受与沿海保税区同样便利化通关服务。在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支持下,重庆获准设立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成为内陆惟一拥有两个保税区的城市,并借助GPS定位等物联网高科技手段,创新内陆保税区监管模式,实现了“一次报关、一次申请、一次验放”。企业进口货物,边境海关直接放行,进入重庆保税区后再查验;重庆保税区验放的出口货物,边境关区不二次查验;重庆保税区之间的货物交换,不需重复办理进出关手续。由此,通关更加便捷,效率大大提高。

第四,形成以人为本的员工服务新模式。加工贸易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工量大。提供有比较优势、相对稳定的劳动力,有利于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在传统加工贸易模式下,企业办社会的问题十分突出,员工的生产、生活都局限在厂区狭小的空间,几乎与世隔绝,员工极易产生心理障碍,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重庆在发展加工贸易的过程中,不仅对生产供应环节进行创新,还坚持以人为本,对企业员工的生活服务机制进行创新,努力提供人性化、社会化的服务。加工贸易园区在规划时就配套了相应的社区,建设了人性化的职工宿舍或公租房,教育、卫生、休闲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员工走出厂区就进入社区,充分融入社会。重庆还在全国率先开展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达到一定工作年限就可以转为城市户口。这样做不但解决了企业经营者的烦恼,更增加了员工在城市和企业的归属感,有效解决了企业与社会隔离的问题,实现了真正的安居乐业。与此同时,重庆在西部率先实现财政教育投入占GDP的4%和“普十二”目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每年可输送17万高校毕业生和20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能为加工贸易企业长期提供量足、质优的劳动力。

这4项举措,补平了内陆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短板”,使国家赋予内陆地区的优惠政策、低廉的煤电油气和土地成本等优势得到凸显,增强了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吸引力,趟出了一条内陆地区扩大开放的新路子。

三、推动加工贸易向价值链高端拓展

内陆发展加工贸易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制造、装配环节,还应积极抢占结算和研发等高端领域,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第一,引进加工贸易的结算中心。加工贸易的结算方式有3个特点:

一是具有网络化特征。加工贸易的生产供应体系,伴生了大规模的资金往来和结算,一般的实物贸易结算通常是贸易双方点对点的结算,结算地点通常在交易主体所在地。加工贸易作为一个完整的生产供应链,品牌商、代工商和众多的零部件供应商、物流企业之间有十

分频繁的结算往来,如果采取每个企业所在地点对点的结算方式,耗时、费事、成本很高。为简化程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品牌商往往以一个第三方所在地作为结算中心。

二是具有离岸金融特征。加工贸易的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销售都具有保税性质,品牌商为结算方便,大多将结算中心设在离岸金融政策宽松的地区,表现出离岸的金融特征。

三是具有高附加值特征。其一,“结税”。每百亿美元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可产生约1%的税收结算。其二,“结汇”。每百亿美元账户,可为主办银行带来0.5%至1%的中间业务收入。其三,“结人”。结算中心能够提供大量的会计师等岗位。

重庆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支持下,对加工贸易结算需要的相应管理办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凭借几千万台笔记本电脑生产规模,以及全国一流的金融生态和营商环境,促使惠普将它的亚太地区结算中心从境外转移至重庆。

第二,引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研发中心。在加工贸易生产、供应、销售的全流程中,还有一个处在高端的研究开发环节。目前,加工贸易企业一般只做了“低端”的整机组装,投资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也很低,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研发环节基本控制在外国企业手中。在“一头在内、一头在外”新模式下,生产供应全流程的企业集聚,必然对新技术催生旺盛的需求,研发机构也需要跟进品牌商、代工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及时解决技术来源和提高技术支撑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这就使加工贸易研发中心落户内陆成为可能。研发机构的落户集聚,一方面使我国加工贸易从技术链的低端跃升到高端,较高利润和附加值也随之而来;另一方面,研发机构的技术“外溢效应”,有利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助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的工作目标,就是在品牌商、代工商和零部件制造企业大量集聚的基础上,努力成为IT研发机构的集聚之地。

过去30年,我国沿海地区凭借“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创造了世界加工贸易的奇迹,顺利实现了经济“起飞”,这是历史的一种必然。目前,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加工贸易技术含量低、附加价值少,沿海和内陆地区都不宜发展。其实不然,加工贸易并非价值链低端的代名词,而是人类生产方式组织形态的创新。它顺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合理分工的必然趋势,改变了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结算等“小而全”的传统模式,将整个产业链条分为若干环节,每个环节由全球最具优势的企业生产经营,从而提高了专业化程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而连接这些环节的是生产性服务业,服务贸易也应运而生。尽管组装等制造环节处于加工贸易“微笑曲线”低端,但它是研发、结算、销售等高端环节的基础,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没有制造业的发展,也难有服务贸易的兴旺。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轻易丢掉加工贸易。正确的做法是:夯实制造基础,补上薄弱环节,抢占高端领域。这样,加工贸易的“大厦”就能拔地而起,我们就能掌控整个“微笑曲线”,真正“微笑起来”。

第四篇: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珠江三角洲地区锐意改革,率先开放,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的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孕育着重大机遇。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先行示范作用,特制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的规划范围是,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规划期至2020年。本规划纲要是指导珠江三角洲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一、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一)30年改革发展的成就。改革开放3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改革“试验田”的作用,率先在全国推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较早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成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市场体系最完备的地区;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的历史机遇,率先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成为我国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带动广东省由落后的农业大省转变为我国位列第一的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奠定了建立世界制造业基地的雄厚基础,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形成了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又具岭南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成为我国三大城镇密集地区之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雄辩地证明,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蔓延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尚未解决的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外需急剧减少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交织在一起,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与较高的国际市场依存度交织在一起,经济运行困难加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显现。主要是: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贸易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足,整体竞争力不强;土地开发强度过高,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较弱,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凸显,传统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城乡和区域发展仍不平衡,生产力布局不尽合理,空间利用效率不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和文化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任务仍然繁重,改革攻坚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珠江三角洲地区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方兴未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加快;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粤港澳三地经济加快融合,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后劲;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这些都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三)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改革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该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

当前保持经济增长的迫切要求和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需要。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改革发展,有利于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有利于辐射和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促进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有利于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建立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新路径、提供新经验。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建立创新型区域;着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深化体制改革,勇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率先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要把解决当前问题与谋划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保持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赋予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更大的自主权,支持率先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国科学发展提供示范。——深化改革先行区。继续承担全国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机制,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建设自主创新新高地,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发展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综合实力居全国经济区前列,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建设成为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充分估计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抓紧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各项部署。要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大力改善民生和启动最终消费需求,大力拉动民间投资,大力促进外贸出口,形成促进经济增长的合力。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明显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区域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粤港澳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0元,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07年显著增长,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8岁,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水平达到80%以上;每新增亿元地区生产总值所需新增建设用地量下降,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第五篇:小县大城: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云和模式”

小县大城: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云和模式”

2001年,云和县委、县政府就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认识到城市化滞后,资源配置分散,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的总根源。据此,提出了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以科学编制规划勾画“大城”,从调整城乡关系入手,以城市化带动生产要素的集聚和优化组合,进而推动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山区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一、“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取得的主要成效

经过近10年的探索与实践,“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引领云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增强,城市框架快速拉开,县城“四横五纵”道路框架基本形成。二是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木制玩具、金属加工两个主导产业并驾齐驱的工业发展格局初步显现;效益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生态旅游业逐步兴起。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成效显著。以产业和人口集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深入实施“康庄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万名农民下山转移”、“万名农民饮用水”等工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使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四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发展步伐加快,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教育均衡发展得到积极推进。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进展。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国民健康素质和卫生保健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二、深化“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主要举措

1、以发展大城关来突破县域经济增长。一是做大做优集聚平台。坚持把拉开城市框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县城的集聚能力作为做大县城的核心举措来抓,增大县城容量,优化人居环境。二是做大做强产业支撑。围绕打造“一城三基地”,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为推进城市化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2、以创新体制机制来破解各种发展难题。创新城乡一体的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财政制度,全面梳理依附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城乡不平等待遇,逐步消除体制性政策障碍,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和外来人口本地化。深化农村土地和山林管理改革,积极推进经营权依法流转,让留在农村的农民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规模化经营。

3、以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一是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不断提升农民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二是深入实施“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采用自建房式下山、公寓式下山、资金补助式下山等多种转移方式,鼓励和引导高山远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的农民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集聚。三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来提高留守农民的收入水平。立足本县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传统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食用菌、云和雪梨、名优茶、板栗、有机鱼等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三、“小县大城”发展的基本经验

1、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互促共进是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的有效平台。我县在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全过程中,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同步推进,在发展新型城市化的同时,依托新型工业化,加强木制玩具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的高度集聚发展,解决了2万多下山转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避免了其它一些地方曾出

现过的农民进城后因无就业岗位而重返农村的现象,实现了新型工业化推动城市化,新型城市化提升工业化的良性循环。实践表明,欠发达地区只有通过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同步推进,才能加快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化传统农民为现代产业工人,使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变迁。

2、加快构建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机制是推进城乡统筹的根本路径。我县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根本目的在于缩小城乡差距、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差距、农民与市民的差距,推进城乡的共同繁荣与进步。在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我县不仅没有忽视新农村建设,反而以城市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带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之路。它表明,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时,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让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等,使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3、完善创业、就业环境是实现农民转产转业的根本措施。我县在工业化初期就努力将人口、产业向县城集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走的主要是“离土又离乡”、到城镇就业安家的道路。它避免了“离土不离乡”道路所产生的农村工业规模不经济、粗放型发展问题;防止了“离土又还乡”道路所产生的农民奔波于城乡之间生活的状况;也消除了“离土走他乡”道路所产生的本地产业空心化、发展动力不足的隐患。我县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制定相关扶持和引导政策,全县90%的工业企业集聚在县城发展,其中约1/3集中于工业园区,成为进城农民转产、转业的重要产业支撑,为城市化提供了坚实基础,从而最终实现了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下的较高城市化。

下载地区发展模式借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区发展模式借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城镇发展模式

    城市近郊小城镇发展模式简析以宜昌黄花镇等小城镇为例摘要: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建设已得到长足发展。国内小城镇数目众多,发展空间充足,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农......

    农村发展模式

    对我国农村经济未来发展模式的探索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 2009-12-15 浏览次数:15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

    皖北地区道教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皖北地区道教发展及其现实意义 梁家贵 张青松 (阜阳师范学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236041;临泉县一中,236400) 【作者简介】梁家贵(1968— ),男,汉族,山东省茌平人,阜阳师范学院皖北文化研......

    武汉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调查报告

    武汉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调查报告 团队名称:职教调查小组 小组成员:王东 扎西 调查区域:武汉地区 调查时间:2014/6/24—2014/6/29 一、 导言 1、确立主题的背景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

    地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地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经验材料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让发展的成果惠及西安人民是建设和谐西安的根本任务。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作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

    西部大开发以来门源地区发展

    假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姓名:班级: 学号: 西部大开发以来门源地区发展 为了加深对国家政策实践效果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国情和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早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

    浅谈武汉地区动漫的发展

    浅谈武汉地区动漫产业发展动漫产业是近年来全球高速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是仅次于IT产业之后的又一个新经济增长点。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基于......

    关于加快地区建筑业发展的初探

    关于加快地区建筑业发展的初探 摘要:简要阐述阜新建筑业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建筑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如何培养阜新在6年时间内建设成为建筑业优市,进行初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