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地区建筑业发展的初探

时间:2019-05-12 18:3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地区建筑业发展的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地区建筑业发展的初探》。

第一篇:关于加快地区建筑业发展的初探

关于加快地区建筑业发展的初探

摘要:简要阐述阜新建筑业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建筑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如何培养阜新在6年时间内建设成为建筑业优市,进行初步的探讨。工程项目管理化是建筑企业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企业自身要找准市场定位、适应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工程项目管理。掌握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动向,提高队伍综合素质,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节能改造循环经济把握机遇 开拓进取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建筑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举全省之力“突破辽西北”、“突破阜新”战略精神,是阜新建筑业难得的发展机遇,为实现“建设支柱产业”、打造“建筑业优市”的总体目标及任务,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历史性挑战。

一、建筑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质水平低。目前建筑全行业的总体资质水平偏低,全市建筑企业各自竞争发展,没有形成能够代表本地区建筑行业水平的建工集团,建筑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无法体现。

2、企业素质偏低。许多建筑企业思想僵化陈旧, 法制观念薄弱, 人才流失严重;企业自身造血功能较弱,在技术革新、设备更新等方面缺乏资金投入,技术和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增长方式陈旧,大多数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仍处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发展低级阶段,尚未建立以高新技术和雄厚资金条件为基础的集约经营模式。

3、竞争能力差。目前,许多实力雄厚、资质高、垫资能力强的外埠企业纷纷进入阜新建筑市场,而本地建筑企业由于市场开拓性差和竞争能力弱,致使一方面无力开辟外埠建筑市场,另一方面连本市建筑市场所占份额也呈逐年缩小的趋势。

4、经营效益不佳。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建筑企业普遍存在工程压价现象,造成行业整体利润偏低。我市建筑企业普遍实力不强,垫资能力弱,承揽工程能力较差,加之多数企业经营管理粗放,运行成本较高,因此企业经营效益普遍较差。

5、政策扶持不足。建筑业现已具备了作为阜新经济发展支柱产业而给予大力培育扶持的基本要素。但目前对其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均显不足,缺乏做大做强阜新建筑产业所必须的系列化、配套性扶持政策。建筑企业所面临的金融支持不足、工程款拖欠、建筑市场不规范、压等压价及重复征税等棘手问题,亟待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予以及时解决。

二、加快建筑业发展对策措施

1、加快组织结构、经营结构调整

按照“扶优扶强、做专做精”的原则,对全市建筑企业实行分类指导,加速形成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鼓励和支持交通、水利、铁路、煤矿、房屋建筑、勘察设计企业之间组建大型土木工程联合体或项目管理公司,发展和培育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重点支持建筑企业向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向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承包方向发展。

企业资质要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引导建筑企业向多元化经营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关联度较高的上下游产业延伸,积极拓展经营业务,形成一业为主,多元并举的经营格局。

2、把握机遇 开拓进取 努力推动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推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制定工作规划和具体推进措施,加快培育、发展一批本地区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的骨干企业。企业自身要找准市场定位、适应市场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工程项目管理。

行业协会要积极组织企业总结、交流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及时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动向,注重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为企业调整经营策略提供参考。要不断拓展与国内、国际社会的交流渠道,组织企业与国内、国外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交流与合作,支持和指导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

3、积极推进建设领域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建筑业科技水平

建设领域科研创新要以大型开发和建设企业为主体,加强大型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将科技进步对建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到建筑业统计体系之中;

同时要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及高等院校在重大科研课题研究、知识创新和人才培育方面的作用,鼓励支持“产、学、研”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并建设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重点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科技中介机构为主体的服务体系。

4、培育壮大建筑业人才队伍,营造阜新建筑业的竞争优势

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满足建筑企业发展人才需求。建筑业将培养和引进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高级技能人才。并抓紧培养和引进一批施工企业战略转型急需的战略规划、投资、金融、证券以及精通国际工程承包建设规划的专业技才。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升行业人才素质。完善政府、企业、个人教育经费分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教育资源,建立完善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国(境)外培训相结合的综合培养体系。加大对现有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力度,推进人才继续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不断提升行业人才素质。

5、提升建筑业装备水平。

指导企业加大投入,尽快实现生产过程的大型作业自动化、智能化,小型作业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鼓励设备租赁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政府首先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增加设备投资、扩大企业技术改造规模的投资。二是针对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施工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负债规模较大的情况,采取 “债转股”和不良资产剥离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三是采取 “主辅分离、人员分流”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优惠政策,对大中型国有施工企业的人员分流给予财政性的资金支持和补助,切实减轻建筑施工企业冗员过多和负担过重的问题。

6、拓展建筑业发展空间。

建筑企业要不断加大开拓市场的力度,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树立大市场观念,既要开拓本市市场,又要开拓外埠乃致国际市场;既要开拓城镇建设市场,又要开拓新农村建设市场;既要开拓现有市场,又要开拓潜在市场和未来市场,全方位多层次拓宽建筑业市场领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增强市场应变能力。

7、以提高企业依法经营能力为重点,推进建筑业企业的法务工作

全面开展和推进阜新建筑业企业的法务工作,在做好专业律师为建筑业企业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时,帮助建筑业企业增强自身的法律风险防范及化解能力,将法务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及其实施的全过程,对于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维护建筑业企业和广大员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都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8、全面推进建筑业循环经济发展

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建筑节能节材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为保障,以示范工程为先导,建立建设系统循环经济推进机制,转变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积极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积极组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攻关,以政府部门既有

建筑和公共建筑作为节能改造试点,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和科研提供资金支持。墙体材料基金和散装水泥基金向循环经济项目倾斜,通过专项补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和科研的资金支持。

9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

进一步加强建筑行业协会建设。各协会应建立行业自律制度,行业协会还应该关注本行业发展的前沿,预测行业发展的方向,认真研究本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会员提供服务,反映会员诉求,规范会员行为,切实维护会员利益。

培育和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建筑司法鉴定、保险代理、信息咨询、法律顾问、勘察设计、建设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中介服务机构,发挥中介服务功能,为参与工程建设活动的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协调、沟通、评价、监督等服务。

第二篇:加快建筑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加快建筑业发展的几点意见和

建议

大建设给建筑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推动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建筑业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完善显示公平价格的调价机制

建筑工程因施工工期长的特点,决定其受材料、人工价格因素影响很大。而影响材料、人工价格波动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是施工企业无法预测的,如:政策变化、国际环境、节能减排、需求变化、矿产资源管理、地方建设规模等等。建筑工程实行包死价、施工企业承担无限风险是不科学和不公平的,其结果是偷工减料、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各种纠纷不断等情况发生。因此,完善显示公平价格的调价机制十分必要。建设主管部门应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规定施工企业承担风险的幅度和范围,并加强监管,保证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对外来企业的管理

建筑市场是过度开放的市场,市场准入标准低、不落实,全国各地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不受限制的进入各地建筑市场,皮包公司、违法挂靠,造成建筑市场竞争环境越来越恶劣,阻碍了地方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

1、完善市场准入标准,建立严格的审查、监督机制,选择资质高、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进入市场。

外省进入本地建筑市场的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是一级及以上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外省企业进入本地市场必须设有一定规模的固定经营场所及足够数量的管理人员和一级建造师,并应缴纳不低于150万元的保证金。进入本地市场的外省企业应是注册地省级以上先进施工企业,近三年完成过不少于三项单项合同额1.5亿元以上的房建工程或市政工程,近三年获得省级以上优质工程不少于2项。建设主管部门应严格市场准入标准的审查和落实,对外来施工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2、建立市场清出机制,维护正常的建筑市场秩序 建立外来施工企业定期考核制度,对进境满一年未承接施工任务、皮包公司、违法挂靠、行为不良、扰乱招投标市场、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合同违约、拖欠民工工资、违反建筑市场管理规章的施工企业予以清出市场,外来施工企业必须持经考核合格的《进境备案证》方可参与投标和承接工程任务,维护正常的建筑市场秩序。

三、合理确定“合理低价”

推行的“合理低价”中标的招标办法已经演变为“最低价中标”,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一套科学的商务标评标办法和合理的评标过程,专家评委难以确定“合理低价”。

1、招投标管理部门应组织有丰富造价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研究制定一套科学的商务标评标规则和办法,为合理确

定“合理低价”提供依据。

2、改变“即投即开”的招投标方式,为专家评委提供一个合理的评标过程。专家评委在未熟悉图纸、不知道现场条件、没有时间仔细研究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情况下,其评标结果不可能是合理的。

3、提高专家评委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在以商务标为主要评标因素的评标过程中,要求专家评委要有很高的造价专业水平和能力。专家评委的管理部门除选择有较强造价专业水平和能力的专业人员担任专家评委外,还应不断加强对专家评委的专业培训,提高评标质量。

4、清单控制价编制单位除严格按清单规范编制清单控制价外,还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以合理低价为原则拟定合理报价范围,专家评委有权对合理报价范围进行必要的审查和调整,投标报价在专家评委最终确定的合理报价范围内为有效报价,然后以抽签方式在最终确定的合理报价范围内确定中标价,这是当前比较合理的商务标评标办法,可以防止恶意低价竞争。

四、建立优选承包商制度,扶持地方企业发展

地方建筑施工企业是地方建筑业发展的主力军。保护和扶持地方建筑施工企业是促进地方建筑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很多外省市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均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建立优选承包商制度,不仅可以扶持地方企业发展,也

可保证政府项目的建设。优选承包商是以地方施工企业为主,经政府和建设主管部门综合评价产生的(外省企业可以占10%左右)。除特殊工程外,政府建设项目均由优选承包商承建,承包价格以合理低价为原则由政府确定,施工单位从优选承包商中摇号产生。优选承包商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评选一次,过程中实行违规清出制度。

五、加强对建设工程审计审价工作的监管,保障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是引起建筑业材料款、农民工工资等纠纷的症结所在,也是阻碍建筑业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设主管部门应积极发挥应有作用,加强对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的管理。建设主管部门应要求建设单位在办理竣工备案前完成与施工单位的竣工审计决算,并签订剩余工程款的支付协议,否则,不予办理竣工备案手续。

六、明确劳务公司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劳务公司市场行为的监管

劳务公司应承担劳务组织、工人的技能培训、安全教育、工资管理等责任和义务。在本地建筑市场,劳务公司只收取管理费,不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建设主管部门有责任加强劳务公司市场行为的监管,特别要规范劳务公司对农民工工资的管理和其应承担的责任。

第三篇:加快建筑业发展实施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办局、区各直属单位:

根据省政府组织召开的全省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转变,推动建筑行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力、产业带动力和经济贡献率,促进建筑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作要求,按照区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关于“做大做强我区建筑业、培植扶持规模建筑企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促进我区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结合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和我区建筑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快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我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实践证明,加快建筑业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有利于增加地方财税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围绕区委、区政府“做大、做强、做优”建筑业的总体要求,各街道、园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建筑业工作,要把培植壮大建筑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为建筑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我区建筑业加快发展。

二、强化组织,加快本区建筑企业实施人才培养步伐

建筑主管部门要制定职工教育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创新人才培育机制,抓好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岗位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获得过国家级工程质量奖、国家级施工工法和3项扬子杯工程的项目经理,在评定高级职称时可以破格晋升,对特级资质建筑企业,经省人事部门认定,授予初级、中级专业职称评审权。

三、积极引导,加大本区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和新技术应用力度

建筑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的先导作用,推动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鼓励、引导建筑企业增加对建筑业科技进步的投入,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技术带头人。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对建筑企业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建筑企业实施符合国家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经省经贸委确认后并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鼓励建筑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增加企业核心技术储备,促进建筑企业进入高端市场,建设项目因技术创新节约投资或提高效益的,由建设单位按照优质优价原则,给予必要的奖励。

四、调整结构,提升本区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

建筑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建筑企业。鼓励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进行联合、兼并、重组,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先进,具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等综合能力的大型建设企业集团。鼓励大型建筑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项目合作为基础,与中小企业共同开拓市场,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扶持发展一批经营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专业企业,引导企业做专做精,引导施工总承包企业向专业领域拓展。大力发展劳务企业。鼓励现有成建制的建筑劳务队伍办理工商注册,申报劳务企业资质。加强对劳务带头人、召集人的政策培训和业务指导,鼓励以合资入股的方式组成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对建筑劳务企业实行统一的劳动保险制度,由劳务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对职工进行培训。将从事建筑业的农村劳动力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统一进行培训。在编制工程造价制定人工单价、定额时,应明确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不可竞争费,用于企业职工培训和缴纳社会保险。

五、设立基金,支持本区建筑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加大对建筑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经区政府研究,决定设立建筑业发展基金,扶

持建筑业发展。

(一)资金来源:由区财政每年在区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量资金。

(二)资金用途:

1、对企业创建国优“鲁班奖”和省优“扬子杯”工程的奖励;

2、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开发园区),优秀建筑企业和建筑管理先进个人奖励资金。

六、实施税收奖励政策,增强本区建筑业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奖励标准:对年建安决算收入(开票数)达到1亿元及以上的区内规模建筑企业,按企业实际缴纳入库营业税的15%给予奖励,奖励资金的50%直接奖励给该企业,另50%在该企业购置生产设备时予以补助。

(二)领取办法:凡符合条件的企业,由企业在次年1月凭上缴税发票及上年财务会计报告向区建工局、财政局提出申请,并向企业所在街道财政所(园区财政分局)备案,建工局负责收集企业的申请及缴税发票、财务会计报告复印件,财政局负责企业销售收入和缴纳营业税、的审核,经确认后共同拟定奖励方案,报经区政府批准后兑付。对企业购置安装设备的补助,由企业提出申请,提供设备购置发票,经建工局审核后报区政府批准,按政策兑付。

(三)奖励资金分担办法:根据现行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对企业的资金补助,按税收实际受益地分别由区、街道、园区分级负担。

七、开展规模建筑业企业评选,加大对本区规模建筑业企业的扶持

(一)总体目标培植、扶持规模建筑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水平,从全区规模建筑业企业中评选出“十强企业集团”,“十强企业集团”的总产值、利税等指标要占到全区建筑业总量的70%—80%,形成江宁建筑业的品牌团队,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全区建筑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评选原则实施“动态考核管理、优胜劣汰、重点扶持”的原则。凡本区具有二级以上(含二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均可以申请加入“十强企业集团”,实施动态考核管理,每年对相关指标及其增幅进行考核,达到标准的,保留在“十强企业集团”内,考核不达标的,退出“十强企业集团”行列。凡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企业,按照重点扶持的原则,享受区政府及建工局的重点扶持的优惠政策。

(三)评选标准

1、企业的产权关系明晰,权责明确,社会信誉度较高,企业内部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须报区建工局备案),具有较大规模的生产经营能力,在全区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对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贡献和带动作用。

2、具有房屋建筑总承包二级(含二级)资质以上或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完成建筑业总产值或总营业收入(含多元化发展产值)达3亿元以上,利税总额达2000万元以上。年均经济发展和各类经济指标增幅达15%以上。

3、企业通过以IS09000标准认证,拥有独立完整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水平优良,创精品、创名优工程走在全区建筑业企业前列。每年确保创1项省级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创市级优质工程占所承接工程数量的20%以上。

4、企业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每年创2项省级文明工地,市级文明工地要占所承接工程数量的30%以上。

5、企业有开发、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有科技成果推广运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企业保证每年施工产值的1%以上作为科技投入;每年至少要有1项工程被列

为省级或市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每年要有1项以上国家或省级科研项目、工法。

6、企业全年无因拖欠民工工资而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四)管理办法按照“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每年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开展一次考核考评,对照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标准以及企业的总产值(总

营业收入)、增加值、利税、技术装备、创优、创文明工地等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一次严格考核考评,达不到相应规定条款的内容或主要经济指标年增幅达不到15%以上的企业,第一年给予“亮黄牌”,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和对策,次年企业仍达不到相应规定条款的内容或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仍达不到15%以上的,“亮红牌”,淘汰出“十强企业集团”行业。对发生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次年淘汰出“十强企业集团”行列。

(五)扶持措施

1、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的扶持。在企业基本符合企业技术资质等级条件时,优先帮助提高一个资质等级或增加兼营资质。

2、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承接工程业务的扶持。获得省级优质工程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的建筑业规模企业可在区内自主、直接参加工程招投标活动,各部门不得对企业设置任何障碍,不得收取国家、省市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获得省级优质工程以上(含省级优质工程)企业要求参加投标的建设工程,无论实行公开、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优先推荐企业参加投标或直接发包,在评标结果相同的情况下优先推荐该企业中标。在区政府安居工程等住宅产业计划中,优先为进入“十强企业集团”行列的规模建筑业企业安排建设任务,支持其实行开发、设计、施工总承包。

3、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规模建筑业企业的外向市场开拓扶持,在办理出省施工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每年优先安排企业法人代表或高层管理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主要是考察市场,学习外地管理经验及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使用。

4、创优质工程、创文明工地等方面优先向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企业倾斜并切实搞好协调服务。对创国优(鲁班奖)工程的企业,由区政府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创省优“扬子杯”工程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

5、加大对进入“十强企业集团”的规模建筑业企业的宣传鼓励,提高企业知名度。在区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网站上开辟“企业风采”专栏,凡入围“十大企业集团”的建筑企业可在专栏内进行专版宣传,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帮助企业扩大社会知晓率,打响企业品牌。

6、凡入围“十强企业集团”的企业,该企业的注册所在地表彰与奖励。

八、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每年在全区开展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优秀建筑企业和建筑管理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一)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评选条件:

1、完成或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建筑业发展目标;

2、无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工程质量事故;辖区内建筑施工企业无拖欠工人工资行为及引起的上访行为;

3、建筑业增加值、利税在全区前5名或年增长幅度超过50%。

(二)优秀建筑企业评选条件:

1、完成区建工局下达的有关指导性经济指标和任务;

2、完成优良工程和文明工地的创建指标;

3、建筑业施工面积、产值、增加值、利税在全区前15名;

4、无安全生产事故、无工程质量事故;无拖欠民工工资行为;

5、严格执行建设工程管理各项政策规定;

6、企业法人在江宁区注册。

(三)建筑管理先进个人评选条件:

1、企业(项目部)全年无安全生产事故、工程质量事故;

2、企业(项目部)全年无拖欠工资行为和因拖欠工资而造成的群体性上访行为;

3、完成工程创优和创文明工地指标;

4、项目经理(建造师)资质年检合格;

5、由所在企业推荐,区建工局统一评比考核。

(四)奖励办法: 建筑业发展先进街道(园区)和优秀建筑企业各奖励2—5万元,建筑管理先进个人每人奖励2000—5000元。

具体考核评比工作由区建工局负责。

九、其他事项

1、本实施意见从2009年1月1日起执行。原江宁政发(2005)29号文件停止执行。

2、享受该项政策的企业不再重复享受区政府其他优惠政策。

第四篇: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鲁政发〔2004〕70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做大做强山东建筑业,实现我省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转变,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贡献大、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大部分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建筑业来实施,建筑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推进城市化进程,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省建筑业改革和发展成效显著。目前全省共有7106家建筑企业、290万从业人员,2003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30.7亿元,实现增加值799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6.4%。但与先进省市相比,我省建筑业总体上产业规模偏小,外向度较弱,经营机制不活,产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高。全省上下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统一思想,抓住机遇,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尽快把山东建筑业做大做强。

二、明确全省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思路、目标、重点

(一)总体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山东建筑业,实施大建筑业、大企业、大市场战略,创新体制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监管,确保质量安全,提升产业素质,实现我省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转变。

(二)发展目标。建筑业产业规模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增大,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居全国前列。到2005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800亿元,实现增加值90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6.5%左右;到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实现增加值150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7%左右;到2020年,建筑业总产值超过6000亿元,实现增加值250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6%左右。

(三)战略重点。一是实施大建筑业战略,横向拓宽产业领域,突破以房屋建筑业为主的局限,向市政、交通、水利、电力、矿山等专业工程拓展,尽快形成覆盖房屋建筑、土木工程、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的大建筑业格局;纵向拉长产业链,向房地产、新型建材、服务业、制造业延伸,加速产业融合。二是实施大企业战略,以优势企业为依托,以资本和专业协作为纽带,市场培育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推进企业规模膨胀与联合重组,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综合实力和融资能力强、有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从2004年起,全省每年增加1?D3个特级资质、20?D30个一级资质建筑企业。三是实施大市场战略,以重点工程和高技术含量工程为主导,巩固省内市场;以北京、上海、西部和东北为重点,拓展省外市场;依托国内外大承包商,以劳务合作和工程分包为突破口,开拓海外市场。各级建筑业主管部门要为建筑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帮助解决其开拓市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四)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建筑业协调健康发展。一是调整所有制结构,推进建筑企业改制,积极鼓励支持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促进建筑企业向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优化建筑企业资本结构。二是调整企业结构,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合理发展专业承包企业,大力扶植劳务分包企业,尽快形成大中小企业合理配置、各类型企业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三是调整市场结构,引导优势企业占领基础设施和大型公共建筑等高端市场,鼓励中小企业拓展市政、路桥、环保、钢结构、古建筑、装饰装修、防腐保温、地基基础、建筑智能化等专业市场,支持中西部县(市)建立劳务基地、发展劳务输出。四是调整经营结构,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骨干企业开展资本运营,提高融资能力,拓宽经营领域,扩大多种经营,向承包商、投资商、开发商相结合的方向拓展。

三、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一)加快推进建筑企业改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目标,以股份制、民营化、集团化为方向,以省属、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企业改制步伐。到2004年年底,全省建筑企业改制面达到85%以上,国有企业全部完成改制;2005年基本完成全行业改制。企业改制坚持因企制宜,鼓励整体改制,也可分拆改制、分步实施。效益较好的国有和集体建筑企业,可改组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或转为民营企业;困难企业可通过兼并、破产等办法退出市场。在改制工作中,鼓励民营资本受让国有和集体产权,鼓励股权适度集中,鼓励优势企业收购兼并弱势企业,鼓励有业务协作关系的企业相互持股。改制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规范运作,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切实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

(二)妥善解决建筑企业改制中的资产处置问题。企业改制必须做好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工作,并委托具有相应评估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和评估,资产评估报告和土地估价报告应分别报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省属国有建筑企业改制中涉及划拨土地处置的,可按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经贸委、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土地资产处置促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鲁

国土资发〔2004〕16号)的规定办理。改制企业产权转让或资产出售,以资产评估值为基准,按市场原则确定转让价格。凡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和合法程序进入市场交易的,实际成交价格可以高于或低于评估价值,并在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购买方在付清价款前处理企业资产的,须经出售方同意。

建筑业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资本可以完全退出。通过国有产权出售、股份制改造、股权转让、期权及期股设置等多种途径,加快国有资本退出步伐。社会法人、自然人、境外投资者可以部分或全部购买国有建筑企业的产权或股权。国有产权、股权的出售转让,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省属建筑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处置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鲁政发〔2003〕62号)的规定执行。今后,各级政府不再批准设立国有独资建筑企业。建筑企业集体资产的处置,可参照国有资产处置的有关规定执行。

改制建筑企业应按国家规定顺序依法清偿债务。改制企业拖欠的职工工资、医疗费、津贴、补贴、住房公积金、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欠交的社会保险费以及预留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等,企业改制时经中介机构核查,劳动保障、财政部门确认后,从企业净资产中扣除,由改制企业支付和缴纳。改制企业一次性补缴社会保险费有困难的,可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签订分期缴纳协议,期限不得超过3年。企业未退还的职工集资款,以现有资产清偿,也可在职工自愿的前提下,转为职工对改制企业的股金。

(三)依法规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国有建筑企业改制,应当依法规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改制时,要制定职工安置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报政府有关部门审核后实施。改制后的企业原则上应当全部接收安置原企业职工,并按照统筹管理的规定重新进行社会保险登记,继续参加各项社会保险,衔接好职工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关系。省属国有建筑企业改制时,劳动关系、职工安置和劳动保障费用等涉及职工权益问题的处理,按照鲁政发〔2003〕62号文件及其他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

(四)加快建筑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创新。深入推行项目法施工,建立以工程项目为基点的矩阵式组织形式,围绕项目公司、项目部、项目经理配置企业资源,设置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构,建立以项目部为核心的施工生产组织形式,形成以项目成本为中心的经济核算体系,形成项目管理层与劳务作业层相对分离的机制。鼓励具有高级资质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和设计、监理单位,通过改造或重组,组建为专业化的工程总承包公司或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开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业务。

四、提升产业内在素质,提高建筑经济增长质量

(一)大力推进建筑科技进步。加大建筑科技推广力度,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建筑业,推动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的转变。到2010年,使我省建筑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以上,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率和信

息技术应用率达到60%以上。制定完善建筑业科技政策和发展规划,定期公布推广应用、限制使用和强制淘汰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目录,组织实施各类科技示范工程,加强新型建材和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围绕建筑施工的关键技术,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在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设立技术开发中心,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以中介机构为纽带的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每年可从企业利润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科技开发和奖励技术创新中的有功人员。

(二)加强建筑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引进和培养人才,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项目经理、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精湛的技工队伍。全面加强对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到2010年,全行业培养1000名优秀企业家、1万名优秀项目经理(建造师)、10万名优秀技术工人。组织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大力提高农民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从2004年起,全行业每年至少培训10万名建筑农民工。

(三)发展壮大建筑劳务队伍。大力扶持发展建筑劳务企业,规范建筑劳务用工,实行劳务队伍成建制、基地化管理。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不准使用没有资质的劳务队伍。鼓励总承包企业使用本省劳务队伍,支持大中型企业在建筑业较发达的县(市)和中西部地区设立劳务基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县(市),要主动与建筑用工需求较多的地区搞好对接,把建筑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建筑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建筑劳务用工信息网络,及时发布供求信息。

(四)大力拓展省外、国外市场。将扩大外出施工作为做大做强山东建筑业的重点来抓,不断增加我省建筑企业在省外和海外的市场份额,力争到2010年,完成出省施工产值600亿元,完成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10亿美元。鼓励大企业跨省、跨境谋求发展,发挥其骨干和龙头作用,打造山东建筑业的良好品牌。积极倡导中小企业与省内外大企业开展工程分包和劳务协作,借力发展。充分发挥我省建筑队伍在电力、交通、设备安装、防腐保温等工程领域的市场优势,不断巩固和扩大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财政、金融等部门要从政策、资金上大力支持建筑企业外出施工,重点解决好授信额度等问题。加大建筑业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建筑企业积极与国内外大承包商合资、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加大监管力度,建立良好的建筑市场秩序

(一)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严格履行工程建设法定程序,强化建筑市场准入清出管理,严格实施招标投标、施工图设计审查、施工许可、质量和安全监督、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继续深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重点约束业主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违规发包、倒手转包、恶意拖欠、偷工减料、鉴证失信等行为。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建设,规范招标、评标行为。坚决打破地方保护、部门分割,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

(二)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以开展创建“质量诚信、用户满意”工程活动为总抓手,促进工程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指导督促企业完善工程质量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改进和加强工程监理,改革政府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开展工程质量大检查和巡查,对工程质量隐患和通病进行专项治理。重点抓好各类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和住宅工程质量,鼓励企业多创精品优质工程。

(三)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建筑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在工程造价中计提安全施工设施费用,健全企业安全生产保证和考核体系。改进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监管方式,建立安全防护用具及起重机械设备安全使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的督察和检查,对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单位和有关人员,要严格依法查处

(四)整顿规范装饰装修市场秩序。加强装饰市场监管,实行装饰产品市场准入和室内环境检测验收制度,推行装饰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依法查处装修过程中破坏结构安全和使用有毒有害装饰材料的行为,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规范家庭装修市场秩序,培育发展家庭装修有形市场和装饰产品超市,推行家庭装修“一条龙”服务。严格家庭装修企业管理,对无资质承揽家庭装修工程的企业,要依法坚决予以取缔。

(五)推进工程造价改革。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做好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和费率的测算与发布工作,及时调整完善工程计价标准,加快建立由市场形成工程价格的机制。改进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推行企业定额,规范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总承包企业与分包企业的结算行为。

(六)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建筑劳务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检查。从2004年起,用3年时间全面清理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起预防拖欠的长效机制,维护建筑企业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开通农村劳动力进入建筑业的绿色通道。各地要加大各项配套改革,清理针对农民从事建筑业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解决进城农民工的子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险等问题。有条件的城市或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农民工培训和生活基地。

六、加强组织领导,为建筑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加强对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各级政府要把建筑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综合协调,统筹安排,研究制定扶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科学规划和指导产业发展。建筑业主管部门要认真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建筑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分析,搞好调控和服务。

(二)完善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健全市场各方主体和执业人员的信用档案,组织开展对建设单位、建筑企业、中介机构的信用评价,加快建立信用保证体系,完善建筑市场信息系统。

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与财政、金融、税务、保险、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形成更完善、更具约束力的社会信用管理新体系。

(三)树立建筑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全省建筑业广泛开展学习海尔和许振超、争创“三个一流”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争创一流,认真组织实施产业发展战略和目标,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科技进步,打造一流环境,树立建筑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建筑业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特别要加强对建筑强县(市)和骨干企业的宣传推介,支持他们创立品牌、拓展市场、扩大影响。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为做大做强山东建筑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各市要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促进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

二○○四年九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 改革 发展 意见

抄 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4年9月27日印发

第五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决定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建筑业发展的决定

(一九九五年九月二十六日)

鲁政发[1995]101号

为加快实现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素质,大力发展建筑业,为此,特作如下决定:

一、树立建筑业是主要支柱产业的战略思想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和先导性产业,担负着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提供物质基础的建设任务。建筑业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较大比重,具有广阔的市场,能够容纳大量社会劳动力,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积累,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近年来,我省建筑业发展较快,显示了巨大发展潜力。加快发展建筑业,把建筑业发展为主要支柱产业,是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建筑业还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和困难,建筑市场的发育还不够健全,大中型建筑企业经营机制不活,企业管理和技术装备水平落后,行业整体素质和工程质量水平不高,社会负担过重等等,严重影响建筑业的振兴和发展。必须牢固树立把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全省建筑业有一个大的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发展建筑业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建筑业的指示,坚持改革兴业、市场兴业、质量兴业、科技兴业、管理兴业、输出兴业,建立和规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以搞活大中型企业为中心,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素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把建筑业建成对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支柱产业。

发展目标是,到2000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090亿元,增加值38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6%;实现利税109亿元,从业人数占全省社会从业人员的8%;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2万人,完成签约10亿美元;交付使用的建筑产品全部合格,优良品率达到40%以上,工程质量在全国各省市中居先进水平;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业队伍、市场体系、行业管理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

二、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增强建筑业发展的内在活力 要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把改革作为建筑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产业整体素质。

把搞活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作为建筑业改革的重点,转换经营机制,逐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适合建筑业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的骨干作用。要区别不同情况,对现有建筑企业进行组织形式的改革。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要逐步实行公司制,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少数集团性的企业可以取得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形成以资产联结为纽带的控股公司和企业集团。县属以下集体建筑企业,要在清产核资、理顺产权关系的基础上,实行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凡是有利于发挥存量资产效益,增强企业生机和活力的组织制度和经营方式均可采用。在改革过程中,对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建筑企业,可以试破产,以利资产流动和产权重组。

大力推进和深化以项目管理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内部改革。大中型建筑企业,要走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的路子,向管理型、技术智力密集型发展。要精干领导层,强化管理层和劳务层,减少经营层次,划小核算单位,以项目管理为中心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和重组,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认真贯彻《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强化财务约束和审计监督,压缩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和开支,降低各项管理费用,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努力消除帐物不符、成本不实、虚盈实亏等问题。优化积累机制,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建筑企业要大力拓展多元化经营。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才、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优势,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经营领域、经营结构和经营方式。鼓励建筑企业积极发展工程咨询、房地产和其他第三产业。建筑企业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可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

进一步深化工程造价改革。积极理顺价格关系,逐步形成在政府宏观指导下以市场形成造价为主的价格机制。当前,要加强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建设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进行工程造价综合指数的测算、发布和调整。

改革工程预算定额管理,逐步实行量价分离。各类工程的人工、材料消耗量,按社会平均先进水平,全省统一制定基础定额;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的价格由市地、县根据社会价格指数,及时进行制定和调整。逐步改变按企业所有制性质和资质等级取费的做法,所有建筑企业一律按承担工程的类别取费。根据各类工程的难易程度、风险大小、投资来源,逐步实行差别利润率,使建筑业的利润水平逐步接近社会平均利润水平。

根据建筑业队伍流动性大、老企业包袱过重的实际,要改革建筑企业劳动保险费用提取方法,由建设单位向工程所在地建筑行业管理机构缴纳,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社会统筹的补充。

三、实施集团化战略,形成我省建筑业整体优势。支持以产权关系和专业化协作关系为纽带的各类建设企业集团的发展。省里重点抓3-5个集团,每市地重点抓1-2个集团,争取在二三年内培养出3-4年产值过10亿元,利税过5000万元的建设集团;到2000年,培养出2-3个年产值过20亿元,利税过亿元的骨干建设集团。合理调整全省建筑企业结构,逐步形成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施工承包企业为主体,以专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国有、集体、乡镇建筑企业共同发展,大中小型建筑企业数量比例合理,总包与分包企业关系协调的产业格局。

大力推进建筑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建筑企业的技术装备费、机械折旧费、技术进步基金要用于技术改造和科技开发。到2000年,建筑企业设备新度系数要有明显提高。要有计划地组建一批施工设备租赁公司,为施工企业提供机械设备的承租服务。

进一步拓展国外和省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开放型建筑经济。要积极为建筑企业争取对外经营权,到2000年,全省大中型骨干建筑企业要创造条件争取取得对外经营权。现有对外工程承包企业,要积极推行授权代营制。承包国外工程需要提供担保的,银行要根据企业情况,在外汇资金贷款方面给予支持,并积极承办对外担保业务。大中型建筑企业要搞好出省施工,积极带领乡镇队伍走出去,成建制联合承包。各级政府要努力为外出施工企业创造便利条件,在缴费减免和解决后顾之忧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出省队伍较多、市场前景好的地方,省、市地可建立必要的管理机构。

四、加快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建筑业整体素质 提高建筑业整体素质。企业管理要从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所有建筑企业都要强化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推进各种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应用。产业发展从生产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所有企业都要树立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观念,把提高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地位,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要从单一的劳务密集型向劳务与技术结合型或智力密集型转变。重视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筑工业化进程。加强建筑科研开发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装备和材料,促进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和半成品适度规模的专业化、社会化生产;重点发展商品混凝土、模板脚手技术、高效钢钢筋和高强混凝土以及高级装饰、防水技术。采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合理组织施工,逐步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加快工程勘察、设计的现代化步伐,推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提高勘察设计的水平和效率。

积极发展建筑教育、培训。建筑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职工中专、技术学校等,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调整学科结构,拓宽专业范围,扩大培养规模,使之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办学方针,鼓励和支持社会与学校、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更多地为建筑业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业务人才。建立专门培训基地,抓好企业现职人员的培训。重点搞好工程项目经营人员和对外工程急需的投标报价、预算编制、国际工程财会等人员的培训,尽快改变建筑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人才不足的状况。

五、强化行业管理,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要认真搞好建筑业全行业的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加强对建筑市场、勘察设计市场的统一管理,健全行业检查、监督和协调、服务体系。工程质量要逐步形成“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内控”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规程、规范,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所有竣工工程,必须严格按规定组织竣工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实行建筑工程优质优价政策。对各类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实行质量认证制度。建设主管部门要对建筑装饰装修行业加强管理。对各类商场、宾馆、饭店、影剧院、歌舞厅等公共工程的建设质量,要严格按规定检查监督,发现问题,要责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各类隐患,确保安全。

六、培育和发展建筑市场体系,为建筑企业竞争创造平等环境

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完善建筑劳务市场、设备租赁市场、建筑技术市场和材料市场等。

全面推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各类工程的承发包,要严格执行《山东省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条例》,完善评标办法,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规范工程总承包管理。国家和省定重点工程、大中型公共工程,一般采用总承包方式建设,按工程项目发包,一个工程项目确需几个企业分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分包,并由总承包单位对工程负全面责任,不得层层转包。坚决制止工程承发包的各种不正当竞争和腐败行为,取缔各种非法中介、索取回扣、倒手转包等行为。严格控制进入市场的建筑队伍规模,从严审批新组建建筑、安装、市政、建筑装饰等勘察设计和施工企业。切实加强省外进鲁设计和施工队伍的管理。二(乙)级资质(含)以下队伍不得进入大中城市独立承揽工程总承包任务。省外队伍进入我省大中城市承揽工程可收取适当的管理费。收取办法和标准,由省建委商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要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手段,帮助建筑企业清理回收拖欠工程款。属于地方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拖欠应当在地方预算中做出计划、拨足偿还,也可由政府以其他方式给予合理补偿。属于企业拖欠的,经双方协调或有关方面仲裁,可将债权转为股权、产权。大中型建设项目工程竣工后应在3个月内结算,小型建设项目工程竣工后,应在1个月内结算。结算审查由财政部门负责,建设单位不得借故拖延结算。

七、加强对建筑业的领导

各级政府及计划、财税、金融、物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建筑业是主要支柱产业的意识,关心和支持建筑业的发展,把建筑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综合协调,统筹安排,认真研究建筑业的行业规则、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要加强指导,支持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履行职责,对建筑业实行统一管理。努力建立与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大力支持和帮助建筑业克服困难,加快发展。继续在县一级开展创建“建筑之乡”活动,在企业开展创建“建筑企业50强”活动,动员全省上下大办建筑业,带动其他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全省经济活力,为早日实现富民兴鲁的奋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一九九五年九月二十六日

下载关于加快地区建筑业发展的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地区建筑业发展的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 建质[2005]1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劳动保障厅(局)、商务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务院有......

    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思考建议5则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伴随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快速发展,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日益增强,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支持作用进—步......

    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浙委〔2011〕29号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1年3月16日) 根据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确定......

    关于进一步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 皖发〔2010〕16号2010年7月1日 (2010年5月24日)皖北地区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

    新阶段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调研思考

    我市欠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的山区、**,历经**、并镇、扩村,目前,市级重点扶持16个欠发达镇乡和3个街道(镇)的3个片,共有382个行政村,人口43.4万人,镇乡(街道)数、行政村(......

    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5篇)

    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升发展的若干意见 甬政发[2009]8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城乡建设、增加......

    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5篇

    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 发文单位: 建设部等六部委 发文文号: 建质【2005】119号 法规类别: 相关法律法规与部门规章 -->> 税收优惠 地区: 全国 颁布日期: 2005-07-1......

    关于加快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平原地区规模化苗圃发展的意见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林木种苗是造林绿化的物质基础,是加快生态建设的重要保障。苗圃是林木种苗的培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