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业现状及发展形势

时间:2019-05-12 18:3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建筑业现状及发展形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建筑业现状及发展形势》。

第一篇:浅谈建筑业现状及发展形势

浅谈建筑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最新)

作者于海天

海天之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 建筑业作为目前我国的支柱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发展规划中的重要一步,大多数从业人员和即将迈向建筑业的人,已经开始对建筑形式产生质疑。虽然建筑业受房地产行业影响极大,多数人对建筑业的认识还只是片面的从地产业总结而来。那么建筑业目前的形势和未来发展到底会是怎样的,只能客观的从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本文将以天津市东丽区建设规模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大致分析当前建筑业形势。

关键词 建筑业 发展 在建工程 前景 开工面积

一、建筑业当前形势

建筑业完成了一系列设计理念超前、结构造型复杂、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令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完成了上百亿平方米的住宅建筑,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做出了突出贡献。每年建筑业承包合同额都将近10W亿元,由此观之,建筑也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在建筑领域取得的成就已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行列,各种大型、超大型建设工程项目已经建成,且在建及规划中的超大型建筑工程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各大城市。

以天津为例,目前建成或封顶超过300米的建筑虽只有一座,但是在建和预备的摩天项目在10座以上。超过200米的建成或封顶项目有21座。这其中不乏400米和5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例如117大厦、富力广东大厦、天津周大福中心、天津罗斯洛克国际金融中心等。

二、建筑业当前形势分析

作者于近日走访了天津市东丽区津汉公路南北两侧的建设项目,并对此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区域集中在津汉公路南侧的空港经济区,北侧的华明示范镇及华明周边。现将其中的民用建筑汇总如下:

1.《金泰丽湾项目二期工程》北京矿建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承建

2.《天津国际航空产业商务区工程》江苏弘盛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3.《建邦时代汇项目一期工程》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建

4.《慧谷园6-24#楼工程》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5.《华润橡树湾二期》中国建筑第二局有限公司承建

6.《华润橡树湾三期》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7.《华润橡树湾四期》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8.《华明新家园4#地工程》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

9.《海上国际城雪优花园二期》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承建

10.《恒大名都5#地块一标段工程》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

11.《恒大名都5#地块二标段工程》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

12.《复地滨湖广场住宅项目一期工程》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

13.《天保房地产空港产业区住宅项目一期工程》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

14.《天津医科大学空港国际医院一期工程》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

15.《铁勘三院研发基地一期工程》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16.《天津SM城市广场工程》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

以上统计数据中的建设项目为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米的大中型项目,其中也包括多个超过20万平米的大型建设项目,统计时间为2014年年中。本地区建设工程项目有16个,不包括小于5万平米的在建项目。同比与去年的在建项目增加3个,同比增加23%,其中新建项目有5个。住宅项目比去年增加4个,由此观之房地产行业对建筑业的影响至关重要,建筑业在我国现如今的经济环境中的发展趋势还是趋于平稳。

从市区内的在建项目来看,没有去年甚至前几年那么火热,给人们直观的印象是建筑业在走下坡路。但是从作者在东丽区局部地区的在建项目的规模来看,建筑业仍然处于向上发展的状态,市区内的土地紧张,一般规划为超高层项目,直接导致基本民用建筑基本设施,住宅项目向外环以外发散性扩展。西青、津南等地在建工程还要多于东丽区,住宅项目的选址一般也都落户在环城四区,市区内的住宅项目拿地已经非常困难。像金泰丽湾及华润等地产商分辨开发了二期甚至3、4期的工程,说明市场商品房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可观的。开发项目的前景直接影响着建筑业,但建筑业又不仅仅只是依托住宅项目。但无论从哪点来分析,建筑市场依然稳定,这对于建筑从业人员和即将选择这个行业的人员来讲都是很有前途的。

第二篇:2016年建筑业发展形势

2016年中国建筑业发展形势和重点探析,把握趋势、赢得未来!

2016年中国建筑业发展形势探析及改革建议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96868亿元,同比增长7%,对经济形势总的判断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报告概况了上半年经济4个亮点:一是商品房销售由负转正,全国同比增长3.9%,其中6月增长16%;二是大众创业局面进一步发展,1~5月全国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22.9%,注册资本增长45%;三是就业形势较好,上半年新增就业718万人,半年完成全年目标的71.8%;四是互联网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上半年网上销售同比增长39.1%,增速高于全社会商品零售增长28.2个百分点。中国经济2015年上半年的“成绩单”,说明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的区间,不仅让那些唱衰中国的外国媒体失声,也提振了中国人的信心。

中国建筑经济往往比国家整体的形势慢半拍,受去年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的影响,建筑行业的工程项目资金紧张,接转工程明显减少。今年上半年,建设项目招投标项目减少,招投标率与往年比下降30%~40%,审图部门的业务量较去年大幅下降,企业普遍反映工程难接。下半年建筑市场形势是否能回暖?2016年中国建筑业将是什么样的形势,会不会像今年上半年那样困难?这些问题在基层调研中经常碰到,笔者愿从个人研究的角度发表以下一孔之见。

一、2015年国家经济政策助推投资力度加大,对2016年建筑市场十分有利。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主要体现在4个“转向”上:1.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2.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3.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4.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4个“转向”带来的阵痛就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速放缓,反映到建筑业就是项目减少、工程难接、资金紧张。业内人士都知道有投资就有建筑业,2015年以来国家根据4个“转向”精神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现举例如下:

4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六部委发布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把整个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资敞开,使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特许经营有了制度保障。该文件是对推进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重要制度设计,是促进PPP模式发展的配套制度。

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决定进一步强化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会议决定实施三年计划,改造各类棚户区1800万套、农村危房1060万户。近3000万套房子再加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没有5000亿元投资是干不下来的,这可全是政府投资,对于以房建为主的建筑企业应该是利好消息。去年,外资在中国直接投资创纪录,达到1196亿美元,而同时中国对外投资也首次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29亿美元。不管是外资对内还是中资对外,涉及到的大量项目都与建筑业有关。今年1~6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4139.3亿元(折合675.4亿美元),同比增长9.7%,在国内建筑业总体下滑的情况下,海外工程承包取得了不错的业绩。6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按照国务院要求,推出4个新的重大工程包,分别是城市轨道交通、现代物流、新兴产业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例:2015年~2017年计划新开工68个项目,“十三五”将新增城市轨道交通3500公里,需投资2.8~3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要形成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网络;南京、重庆、武汉、成都形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南通、石家庄、兰州等城市建成轨道交通骨干线。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将加快,使我国轨道交通总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7月11日,媒体报道,国资委率87家央企进河北,意向投资1.6万亿元,京津冀经济圈将成一片建设热土。7月12日,媒体报道,北京通州区拟2年建成北京行政副中心,年内投资1600亿元。建筑企业必须关注这样的市场信息。

7月2日,国务院批复“南京江北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这是长三角继上海浦东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第三个国家级新区。据悉,江北新区在2015年中国·南京金秋经贸洽谈会签约项目达1300亿元,江苏省政府决定投资1200亿元进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新建10条过江隧道并且全部实行免费通行。消息出来后,7月2日~12日江北楼盘销售新房3000套。

8月3日,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部、公安部和银监会七部委联合颁发《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采用PPP模式吸引民资有效利用地上和地下资源,建设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问题,这无疑又是建筑业的一大商机。

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把地下管廊建设作为履行政府职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这又是建筑业的另一商机。

9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促投资稳增长工作。会议要求,把促投资稳增长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推进十项重大举措,加大投资力度,保持投资和经济稳定增长。这十大举措中前六项都与加大投资有关。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俗称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加了3个不同的关键词,即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关键”作用。为拉动经济增长,2015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特别是加大投资力度,发挥其对经济增长拉动的“关键”作用,将为与投资关联度非常紧密的建筑业带来福音,今年下半年及2016年全年建筑业必将迎来大好发展机遇。

二、加强对建筑业的领导,提升建筑业的产业地位。

去年9月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了全国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电视电话会议,陈政高部长在会上强调两年行动主要抓六项工作。一年时间过去了,这六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积极向前推进,多年形成的建筑市场混乱局面得到了遏制,高强度的专项治理初步建立了适应建筑市场监管和服务的体制机制,有利于建筑业下一步的改革发展。从去年7月到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了10多个文件,一改过去召开建设工作会议、把建筑业放在众多方面工作之中一带而过的做法,不仅有针对性研究质量治理、市场整顿,而且把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放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这不能不说是建筑业的一件幸事。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建筑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不仅没有要国家投资,而且消化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这个有着4600万从业人员的庞大行业必须认真研究,切实加强领导。住房城乡建设部计划下半年召开全国建筑业发展大会,并且将以国务院的名义为建筑业颁发指导改革与发展的文件,这将是继1984年国务院为建筑业专门发文件以来,时隔31年专门为建筑行业发文件,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对建筑业加大领导力度的决心。在建筑业“营改增”重要关口,国务院主要领导两次亲自批示,也足以表明对建筑业税改政策的落实和减轻建筑企业负担的关心。这些信息释放出一个信号:政府必须对建筑业加强领导。

建筑业已经失去了太多的机遇。建筑企业搞房地产本应是顺理成章、优势互补的转型升级,上世纪80年代有关主管部门一道行政命令,不准施工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扼杀了建筑企业的“生财之道”;2009年国家为克服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出台10大行业振兴规划,建筑业“名落孙山”。由于建筑业没有产业地位,作为第二产业相应的产业政策,如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也一概享受不到。

实践证明,要实现建筑业稳定健康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一味地强调“监管”而缺失对发展的引导和领导是片面的,应该“加强领导”与“加强监管”并重,只要对行业发展加强领导了,有些监管工作矛盾反而能在发展中迎刃而解。

江苏是全国公认的建筑大省,之所以能够多年走在全国前列,笔者认为是与江苏省政府一直关心和重视建筑业发展分不开的。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当人们还在担心被扣上“资本主义尾巴”帽子的时候,在省政府支持下,各市县组织成建制队伍,以“建筑民兵师”名义,赴大庆、新疆参与建设。在计划经济年代,省政府协调铁道部,为输送江苏建筑工人开通“民工”专列,省主要领导外地出差都要分别视察江苏在深圳、上海、北京的建筑工地,看望建筑工人。进入新世纪,省政府每5年出台一个关于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文件,指导建筑业发展,特别是2015年7月1日,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建筑业的工作,财政厅、发改委、商务厅等相关部门一把手都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全省建筑业发展情况的汇报》,李学勇省长对建筑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表态,要在建筑产业化和走出国门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常务会议精神,制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十个一”工作方案,推动建筑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绿色施工,推动建筑业企业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巩固江苏建筑“铁军”品牌,以不断提升境内外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支持了江苏建筑业从2006年以来各项指标位居全国首位,“十二五”以来每年增速始终保持在15%以上,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笔者认为,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大、建筑业发展越困难,就越是要加强对建筑业的领导,提升建筑业的产业地位。因为,建筑业是众多行业中既不要国家投资,却又能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行业。

三、建筑业要抓住改革发展契机,主动适应新常态。

党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筑业如何深化改革?国务院即将为建筑业出台的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全面进行部署。在文件正式下发之前,积极向负责顶层设计的领导机关建言献策,使文件有“干货”,更接地气,是每个建筑人的义务。说实话,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建筑法》未能及时修订,建筑市场的混乱已是个不争的事实,不要指望一个文件解决所有热点和难点问题,一些诸如盲目推行最低价中标不合理、各类保证金泛滥成灾、建筑人工工资严重倒挂、利润率偏低等老生常谈的问题需要等到《建筑法》修订后解决,有些问题涉及多个部门协调,得有“上位法”作为依据和支撑。笔者个人觉得建筑业深化改革可以先易后难,从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为宜,试建议如下:

1、把竣工决算作为竣工验收备案的前提条件。

企业普遍存在验收难、审计难、决算难的问题。工程完了迟迟不组织验收;质量验收合格了,决算迟迟不批准;拖延决算的“高招”就是审计,有时一审就是两三年,一个事务所审得不满意,换一个事务所接着审,审到建设单位满意为止,在这期间都不算是拖欠工程款,由于没有形成甲乙双方认定的决算,打官司都没法立案。业主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采取惯用的手法转嫁矛盾,合理合法地拖延决算。企业的一点微薄利润也在“决算难”中被财务成本耗尽。由于得不到及时决算,大量拖欠工程款引发了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每年都频频被媒体曝光。如果在基建有关程序上做点调整,把竣工决算作为竣工验收的前提条件,就完全可以避免工程项目质量验收完成后,建设单位用拖延决算、无限期审计来达到不付工程款、拖延工程款支付的目的。在市场经济中,一件产品要变为商品起码得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产品是合格产品,二是产品已确定价格,才能成为商品进行交易。工程质量验收环节解决了建筑产品是否合格,而工程决算就是最终确定建筑产品价格。仅仅验收合格就同意验收备案,这是程序上出了偏差,应该是竣工验收和竣工决算都完成的项目,才能允许验收备案,也才能发给开发商销售许可证。看起来只是验收备案环节上的一个小调整,但对于规范市场,为施工企业解决伤透脑筋的“决算难”问题可帮了大忙。

2、把“双担保”从法律层面上规定下来。

国内建筑市场现行做法,普遍推行承包单位“履约担保”,而不要求建设单位提供“支付担保”,这是不符合国际建筑市场惯例的,反而让建设方为解决资金不足打开方便之门(有些甲方就肆意提高履约保证金的比例,加重施工企业负担)。一定要从法律层面把“双担保”同时明确下来。关于这一点,江苏省政府苏政发[2011]58号文件就曾明确规定:“高度重视建筑业企业权益保障,规范业主行为,凡业主要求承包商提供履约担保的,应对等向承包商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单纯提“履约担保”只保护了建设方权益,为同时保障承包商权益,对等“双担保”是合情合理的。

3、改进对施工企业安全事故责任的追究方式。

建筑施工的安全工作是建筑行业的头等大事,这点不容置疑。但是现行对出了安全事故的处理追究方式应该改进。现在处理安全事故普遍做法是:项目上出了安全事故,第一时间建筑安全管理部门通知项目承包企业把安全许可证送到主管部门进行暂扣处理,一般事故暂扣3~6个月。对进省企业,有的地区处罚上经常再增加一项:清出本省建筑市场,随即给企业带来的直接负面影响是3~6个月被停止工程招投标活动。相反,直接出事故的项目部负责人的执业资格(建造师)却未受任何影响,其本人也并没因事故受到任何教育和警示。这种简单化的处罚对从未出事故的项目部带来不应有的连累损失。现在企业做大后,同时承担几十个甚至几百个项目是常态,而出安全事故的毕竟是极个别项目部,一个项目部出安全事故,其余项目部都因公司总部被“停牌”受牵连,不能再接业务,这种追究安全责任的通行做法,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工作方式,是对行业发展不利的。各行各业有些管理工作是可以相互借鉴的,如出租车行业,出租车驾驶员出了安全事故如何处理?扣分、吊扣驾照、禁驾直至承担刑事责任,从没听说过处罚肇事司机所属出租汽车公司的,同一出租车公司其他驾驶员当然不受任何牵连。

江苏是建筑大省,对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高度重视。早在2011年江苏省政府就在58号文件针对这一问题做出规定:“切实改进对施工企业安全事故责任的追究方式,加大对直接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建议负责安全生产的主管部门领导,可以到基层走一走,探讨研究一下,这样改进对施工企业安全事故责任的追究方式是不是有道理?是否可以更有效地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4、进一步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在于解决好监理费的收取。

现行的监理企业责任重大,但收益却得不到保障,并且是在甲乙双方之间两头“受气”:监理费是甲方支付的,为了能在工程结束时顺顺当当拿到监理费,项目监理人员往往不得不违心听命于甲方一些不合理要求,这样就会与被监理单位发生一些矛盾。加上由于监理费用有时被建设方压得很低,监理人员的报酬不高,人才流失严重,现场从事监理的人员素质下降,监理走过场,派驻人员减少,监理成摆设。施工管理人员认为少数监理人员水平还不如自己,不服从监理。因此,解决好监理费用的收取问题,已经成了更好地发挥工程监理作用的关键。

江苏淮安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监理费用专户存储”,创新了这项工作:项目开工前,要求建设单位按监理费取费标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80%),一次性把有关费用汇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定银行专门账户,由业主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监管。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以后,由质量安全监督部门组织对监理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评估,提出对监理费支付意见,建设单位据此通知银行向监理企业付款,监理企业不再担心由于严格履约而拿不到监理费用。这一工作方法创新曾得到住建部分管部长的充分肯定,认为“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淮安市规范当地监理市场的具体做法有六个方面,限于本文篇幅不再展开介绍)。监理费用收取方法的改革极大调动了监理企业的积极性,工程优质结构率和优质工程率大幅提升,监理企业员工待遇有了较大改善,流失的人才开始回流,监理工作开创出新局面。

5、鼓励企业通过联合承包,参与大型基础设施建设。

多少年以来,地方房建总承包企业根据自身能力想拓宽经营范围,但在资质申报上一直存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矛盾,要承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而申报相关的资质又必须拿出标准所规定的业绩,在“一带一路”和各地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的大背景下,仅发挥央企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顶层设计应该考虑通过联合承包的方式,解决好制约地方施工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家都反对地方对进省的企业设置门槛,央企对此呼声最高。分析一下,地方主管部门为什么设置这样那样的门槛,关键是央企太强了,地方企业根本竞争不过央企,而地方民企却涉及到对当地税收的贡献和当地劳动力的就业。如果能明文规定央企进入地方承担一些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时,必须与地方有实力的民营建企实行联合投标,换句话说带一带民企,“拉兄弟一把”,就有利于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里跳出来,既有利于锻炼民营建企队伍,也有利于打破行业内部的“行业垄断”。从大局讲,在国内练兵,培养一批能“走出去”的独立承担大型基础设施的地方专业队伍。

江苏省政府5年前就看到这一点,为提高专业领域江苏队伍的施工能力,在省政府58号文件里提出:“引导管控能力强、市场信誉好、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通过联合承包等形式参与省内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促进大型总承包企业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江苏企业碰到的这类问题,全国同行也都感同身受,这方面要好好研究做点突破,为民营建企无疑是打开了走出国门承包基础设施项目之路。

综上所述,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中国建筑业在整个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要把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行业发展的重心、把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工作重点,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2016年打下坚实基础。相信随着各项投资政策和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行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落地生根,2016年中国建筑业的形势一定是灿烂的。

第三篇:青岛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青岛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文章从八个方面对青岛市建筑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依据绿色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青岛市建筑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可为解决目前建筑业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岛建筑业;现状;对策;可持续发展

一、青岛市建筑业发展现状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力最强,影响系数最高。建筑业的兴衰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建筑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建筑施工队伍不断壮大;技术装备水平逐年提高;施工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快速增长。承担了大量、繁重的建设任务,带动了几十个行业的发展,为青岛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改善城市面貌和人民居住条件做出了重大贡献。

目前,国家把加大投资力度,全面启动房地产市场,扩大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为青岛市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给建筑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从现阶段青岛市建筑市场的状况看,由于在新旧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建筑市场发育不完善,主体行为不规范,综合治理不到位,宏观调控力度小,企业改革进展缓慢,这些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深层次矛盾,导致青岛市建筑业近几年经济效益滑坡,与生产较快发展不同步的矛盾日趋突出。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较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更显突出,建筑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对青岛市经济的主导和支撑作用弱化,离真正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还有一定的差距。纵观青岛市建筑业的现状:机遇和挑战同在,发展与问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建筑业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青岛市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针对目前建筑业的现状,对部分重点建筑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从宏观看,当前建筑业机制性、结构性矛盾;高投入、低效益、低产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建筑业发展中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从微观上看,根本原因是建筑施工企业改革不到位,大部分企业仍实行计划经济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使一些潜在的不利因素与问题开始显露出来。

(一)建筑市场不完善、主体行为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

建筑业是走上市场较早的行业之一,从目前看,建筑有形市场发展还很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行为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没有真正形成公开、公正、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二)建筑产品价格严重背离价值,企业靠低价、微利经营来维持生计。当前建筑产品价格,仍然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实行概(预)算加系数的计价方式,在全行业中采取低价微利的政策。虽然经过几次调整,但改革滞后,价格偏低,价格背离价值现象还是比较突出,建筑产品没有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成为商品,形成市场价格。

(三)科技进步缓慢,技术装备落后。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建筑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虽然年年都有所提高,但由于近几年,青岛市建筑企业利润下降,效益滑坡,科技投入少,难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当前建筑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从整体上看远远满足不了建筑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从目前技术装备情况看,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总体水平上仍很难适应现代化的施工要求,更适应不了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

(四)建筑企业竞争力较弱,施工任务不足。从青岛市建筑企业看承揽的施工任务明显不足,形成强烈的反差。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建筑施工队伍大量增加,特别是乡镇街道办、村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产生,1987年青岛市建筑市场全面开放,中央、省属企业及外地企业大量进入青岛市建筑市场,建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施工队伍相对过剩,“僧多粥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建筑企业为了生存互相竞争的局面愈演愈烈。

(五)拖欠工程款严重,企业资金匮乏。资金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命脉”。多年来许多建筑施工企业被资金短缺所困扰,资金周转慢,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造成资金短缺的原因,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从外部看,建设单位资金不到位导致拖欠工程款、垫资已形成“通病”,企业干的工程越多,拖欠的越多,旧帐未清又添新帐。

(六)企业包袱大、负债率高、负担沉重。目前,青岛市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国有、集体大中型企业是建筑业振兴和发展的主力和中坚,是支柱产业赖以形成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大中型企业组建历史长,负担沉重,负债率高,加之旧体制下贡献大、积累小,基于这样的基础进入竞争激烈且不规范的市场,步履维坚可想而知。

(七)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不高。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建筑队伍增加快,尤其是乡镇办、村办企业更加明显,从业人员大量增加。企业雇用农村临时人员较多,素质不高,文化水平低;没有专业技术;也没有通过上岗培训;有的企业对职工培训重视也不够。而建设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人员素质远远适应不了需要,企业管理水平低。

(八)规划设计环保意识不强。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对项目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没有严格把关。从表面上看,社会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是工业污染造成的,然而其根源之一在于对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工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审批过程中,没有能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三废处理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把环境保护作为规划和设计方案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于建筑对环境影响方面考虑不足。在施工过程中,生产作业产生大量环境污染,建筑工地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一个主要污染源。

三、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观及青岛市应采取的技术对策

对青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研究。分别从技术、经济及环保角度进行探讨。从技术角度:主要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技术等方面入手,分析探讨实现青岛市建筑业可持续的手段,途径;从经济角度:深入分析现存问题的原因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并指出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并从经济角度探讨实现对称性的途径;从环保角度:由于建筑的全过程,对我们周围的环境都有着或重或轻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建筑的全过程为研究的线索,探讨青岛市建筑业可以采取的环保措施以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观不仅仅是建筑技术的问题,还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技术三个层面来分析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从中寻求技术对策:场地的绿色设计——“轻柔地触碰大地”;节约能源;资源利用最小化。要实现青岛市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结合青岛市自身的发展特点,做好城市的定位、完善城市规划、建筑规划,坚持 “每一寸土地都要有规划的用途、没有规划的土地一寸都不能开发”的原则,凸现自然、社会、文化和人的相互协调以及时代气息与历史文脉的有机融合。

在可持续建筑的运用方面也是结合自身特点,在建筑形式上大力发展地下建筑。在技术方面大力倡导绿色建材,节能环保建筑形式的使用,使建筑业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析当前影响青岛市建筑业发展的诸多市场及经济因素可以发展,青岛市要抓住机遇,振兴建筑业,使其真正发挥支柱产业的作用,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关键要围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大改革和开放力度;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市场规则;培育完善的市场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

环境观主要是基于绿色建筑的环保作用:场地的绿色保护设计对用地环境的维护作用;节约能源的作用;资源利用最小化的作用,研究如何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建设事业:一方面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管理,另一方面加大设计与施工维护阶段的环保措施(绿色材料的选用,在施工中提高预制构件比例,高效少废弃物的建造过程等)。并制定出绿色建筑技术环境评估体系绿色建筑技术环境评估标准。绿色生态建筑是利用生态的想法来创造人们的生活及工作空间。这样创造出来的健康而舒适的空间,不但不增加投资,实际上更能节能及减少运行费用,并改善空间用户的生产效率,从而真正实现了建筑业在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也即实现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结合青岛市的实际,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建筑是实现青岛市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结 语

由上可知,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技术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环保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青岛市建筑业的发展必须从经济、技术、环境三个方面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才会有长足的可持续的发展,要从经济上取消诸多的不利因素,加大技术开发的力度,增加科技含量,本着环保、节能的思路,从规划到设计、施工,充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使城市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李斌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J].建筑经济.1998,(10).[3]刘国栋.加强城市建设管理[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6).[4]青岛市建设委员会.青岛市工程结算资料汇编,2004.[5]王杰宇.城市经济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城市经济.2001,(5).刘福智(1968-),男,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园规划。

第四篇:青岛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青岛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刘福智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1期

[摘 要]文章从八个方面对青岛市建筑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依据绿色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青岛市建筑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可为解决目前建筑业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岛建筑业;现状;对策;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02

[文献标识码]A

第五篇:合肥市建筑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合肥市(2010年一季度)建筑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

一、新开工项目情况

2010年一季度,我市新开工建设项目有增无减。2010年一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共计504个,开工总面积801.95万平方米,工程总造价152.45亿元,造价同比增长46.00%。其中工业项目为132个,建筑面积为130.83万平方米,造价为18.33亿元,造价同比增长43.00%;房建项目为322个,建筑面积为671.11万平方米,造价为109.17亿元,造价同比增长66.00%;基础设施项目为50个,造价为24.95亿元,造价同比下降4.00%。建设领域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势头。

由此可见,全市今年新开工项目工程总造价同比增长46.00%,但是今年新开工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数有所减少,造价同比下降4.00%,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09年3月份,我市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大幅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特别是景观整治和水环境治理项目大幅增加,2010年大建设项目大多尚未进入开工阶段,预计以后我市新开工项目将会较快增长,建设领域经济将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1、2010年一季度,我市建筑业发展势头依然保持迅猛态势,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良好,据对910家建筑业企业上报的数据统计,全市一季度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2亿元,同比增长78.69%,在外省完成64.1亿元,占总产值比重由去年的22.58%上升到今年的25.38%,同比增长100.88%,显示我市企业在外省市场的竞争力在不断增强.2、一季度我市59家资质等级为特级、一级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3亿元,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64.58%,可以看出,我市特级、一级的施工总承包企业在我市建筑业发展中已经起到重要龙头主导作用。

3、一季度我市企业共完成工程结算收入269.31亿元,同比增长66.9%,实现利润6.93亿元,同比增长78.97%,承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67.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04%。

4、一季度我市建筑业企业共签订合同额1300.4亿元,同比增长95.72%;在外省完成建筑业产值64亿元,同比增长100.56%,占总产值的比重由去年的22.57%上升到今年的25.6%,表明我市建筑业企业在外省的竞争力在增强;

5、一季度,我市建筑业从业人员48.44万人,比上年增长33.55%,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6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22.46%,一级建造师2950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6.79%,表明我市建筑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提升较快。

6、一季度据对138家外地进肥建筑业企业统计,完成建筑业产值19.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37%;实现工程结算收入16.39亿元,同比上升41.26%;实现利润1911万元,同比上升2752.2%;期末从业人员为2.37万人;承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92.85万平方米。

三、建筑业企业情况

截止3月31日,我市目前共有建筑业企业1500家,其中具有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314家,占20.3%,专业承包资质企业837家,占56.7%,劳务分包专业资质企业345家,占23.0%。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一级资质120家,占8.0%,占全省一级企业总数的60%。我市的施工与设计一体化企业共有140家。

在全部12大类施工总承包资质中,我市企业拥有其中10项,覆盖率为84% ;在60类专业承包企业资质中,我市企业拥有其中31项,覆盖率为51.6%;在13类劳务分包专业中,我市企业拥有其中13项,覆盖率为100%。

我市的监理企业总数47家,其中甲级16家,占总数34.1%,乙级25家,占总数53.2%,丙级6家,占总数12.8%;招标代理企业总数65家,其中甲级11家,占总数16.9%,乙级28家,占总数43.1%,暂定级26家,占总数40%。由此可见,我市建筑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质结构日趋合理。

我市注册建造师总数为11302人,其中一级注册建造师:2224人;一级临时建造师:437人;二级注册建造师:3093人;二级临时建造师:5548人。共有注册监理师1068名,省级监理师547名。共有注册造价工程师1051名。

下载浅谈建筑业现状及发展形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建筑业现状及发展形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形势分析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一、**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开发区是我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自成立以来,始终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构筑外向型......

    开展建筑业形势调研

    开展建筑业形势调研各建筑业企业: 为全面了解和正确把握建筑业运行情况,根据工作安排,需到各建筑业企业做一些调研工作。 要求如下:主要了解今年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市场开拓......

    2016年中国建筑业发展形势探析及改革建议

    原标题:2016年中国建筑业发展形势探析及改革建议 接要: (一)2016年全年建筑业必将迎来大好发展机遇。 (二)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大、建筑业发展越困难,就越是要加强对建筑业的领导,提升......

    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国奶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2010/10/11/13:59来源:中国休闲食品门户 【慧聪食品工业网】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奶业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政策支持,实施优势产业布局,推进发展方式转......

    建筑业挂靠行为管理现状及税收

    谈建筑业挂靠行为管理现状及税收管理建议 建筑行业的挂靠行为指没有相应建筑资质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借用具有相应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承揽工程......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形势展望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形势展望 建筑装饰业是指为使建筑物、构筑物内、外空间达到一定的环境质量要求,使用装饰装修材料,对建筑物、构筑物外表和内部进行修......

    2013年湖南建筑业生产形势(大全五篇)

    2013年湖南建筑业生产形势 2013年,湖南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保持快速增长,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一、建筑业企业总产值稳步增长 2013年,全省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完成总产值525......

    湖北建筑业发展十三五

    湖北建筑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纲要 2017年6月 目录 序言 一、湖北建筑业发展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