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斯人总结贴子的读后感
微斯人总结贴子的读后感 [转贴 2011-11-07 06:44:47]
字号:大 中 小
那一剑的风情 [原创 2006-07-03 16:54:48 ]
三千块钱多吗?不多。五十万少吗?不少。它们之间有关系吗?回答是:有。有人就是用三千块,五年的时间,挣到了五十万。怎么样,有点吃惊吧:)
在股票期货市场交易了这么多年,也算的上见多识广了。我感觉没有什么比小资金挣大钱更能吸引投资大众的眼球,并使之趋之若鹜,热血沸腾的了。巴菲特,索罗斯这些大师们可以几亿,几十亿的获取利润,但这似乎离我们很遥远,远没有几千,几万获取几十,甚至上百万的利润来的真切。原因很简单,几千,几万块钱的本金,我们都拿得出。别人能做到的,我为什么做不到?这种念头在每个人潜意识中都会闪现。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给在市场中还没有获利的交易者以极大的精神上的鼓励。在市场中获利是如此的艰难,我们确实需要一些小人物的英雄事迹,来激励自己不断向前。草根精神,隐藏在每一位普通交易者的内心之中。
我看了他的具体交易情况,大致是这样的:每年操作十来次,严格控制风险,以做趋势行情为主,趋势展开一路持有,直到趋势逆转。整个交易过程中,并没有什么激动人心,放手一搏而一举扭转乾坤的战例。他的获利,全都是靠些小头寸,不显山露水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聚沙成塔,终于化腐朽为神奇。怎么样,够简单吧。其实每一种能获利的方法从道理上讲都不难懂,具体的操作也都平淡无奇,大道至简嘛。但实际做起来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知易行难啊。
做趋势,要耐的住寂寞。你想啊,大级别的趋势行情是非常态的,而市场大部分时间是无趋势的,这意味着做趋势的交易者大部分时间是不交易的。一年出手10次,那是一种令人难以模仿的忍。其间面对市场诸多诱惑你要视而不见,心静如水。耐力也是一种优秀品格。至于如何修炼成为一个寂寞高手,那就是交易之外的功夫了,学做交易也是在学做人啊。长时
间的等待使趋势交易者有充分的时间对当前的行情做出冷静地细致入微地判断,并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做出与之相对应的策略。不交易并不是在那里什么都不干,等着天上掉馅饼的美事。
做趋势还要拿的住单子。漫长的趋势旅途,寂寞的守望,坚定的前行,我们需要大智若愚的智慧,不动如山,时刻控制获利了结的冲动,最终完成在市场中的财富之旅。
不久之前,另一位交易员的成功操作使我们看到成功的交易员在交易获利上的一致性。他是小半年没有交易了,就在人们逐渐忘记他的存在时,他出手了.。也是小头寸,大概使用了20%的资金,2个多月的时间获利200%,也就是说实际使用的资金回报率达到惊人的1000%。获利了结后,他又归于沉寂。而他藏锋守拙之后的飘然一击,有如一剑西来,天外飞仙般令人惊艳。那一剑的风情让人悠然神往。
做交易时间日久,我对暴利的看法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能够持续稳定不断的获利就是最大的暴利。而风险不可控的短期暴利不在此列,那更多的是昙花一现式的表演,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且大都象是中彩票般不具备复制性。而这两位交易者的操作实例,以及从他们的每笔交易中所折射出的交易理念和方法,令人肃然起敬。他们做到了持续稳定不断的获利,且具有可复制性。那就是小持仓,小止损,低操作频率,只做趋势行情。好的交易员就是不断复制成功的交易。他们的成功操作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借鉴和帮助。无疑,站在成功者的肩膀上会使尚未在市场中获利的交易者更容易走上通向金融王国的自由之路。
后记:
目前市场中的大部分交易者都是追随趋势的,顺势而为嘛。不管操做的实际结果如何,这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目标。但如何判断趋势却是每一个交易者始终要面对的难解的谜题。没人能说得清趋势,可谁也都知道趋势的存在。正如没人能看得见小李飞刀但都知道小李飞刀的存在。没有人能预测飞刀的目标,只有到达咽喉才知道它的终点。没有人能预测趋势的方向,只有走出方向才知道它的目标。
趋势如刀。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它的方向。
第二篇:《微神》读后感
《微神》读后感
简介:1933年,老舍发表短篇小说《微神》,写的是主人公“我”和“她”的初恋,一段让人落泪的初恋。俩人家住不远,一并成长,相互爱慕却未表达。之后,她家中落,我下南洋,虽是内心牵挂,终将姻缘错过。待我回国,已是物非人非,她迫于生计,先是嫁人后沦为暗娼。我平添悔恨,又忘却不下,愿意和她将爱重新拾起。而此时的她,虽珍重心底爱恋,却知无法找回自己,病中无奈选择自杀,将最美的青春留在我的心中……
小说虽以悲剧收场,可开头写得极美,现实的光彩,梦境的美幻,让我充满欣喜和希望,如文所说:“爱情的故事往往是平凡的,正如春雨秋霜那样平凡。可是平凡的人们偏爱在这些平凡的事中找些诗意。”这一实一虚,一喜一忧,一来一回,一生一死,让故事冲满了张力。
我是在室友的推荐下看的《微神》,因为她说是部短篇,文字很优美,故事很感人,结局很悲惨,我才决定看一看的,但做好了随时放下的准备。
谁知道一读快把眼泪读出来了,一读竟读上瘾了。于是,我带着悲痛开始读第二遍,第三遍。当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怎么会这样”的感叹时,定向思维将“社会”二字浮现出来。社会的悲剧造成个人的悲剧,不管个人的性格或命运是否是造成悲剧的因素,始终摆脱不了的还是社会这个大背景、大环境,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相信也是大家都认可的。在此,我并不想大谈小说揭示的社会问题,以我短短的人生经历,去解剖当时的社会,岂不是很可笑吗?我可没那么深沉,那么博大啊,我只想把我,一个小青年,从中感受到的两位主人公之间的那份情展现给大家,并不求赢得共鸣。
其实,我觉得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那份美好的初恋(当然,最主要是社会原因,可这不是我要谈的)。这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呢?如果不是那份初恋存留的爱,“我”怎么可能愿意娶一个暗娼?如果不是那份初恋存留的爱,“她”为何一定要住在“我”心里?如果不是那份初恋存留的爱,“我”不去见“她”,“她”依然可以过她那种生活,也就不会自杀了,也就不会有悲剧了。不是吗?
小说在讲述故事之前有一段话:“爱情的故事往往是平凡的,正如春雨秋霜那样平凡。可是平凡的人们偏爱在这些平凡的事中找些诗意;那么,想必是世界上多数的事物是更缺乏色彩的;可怜的人们!”是的,若论故事情节,很简单:两位互相倾慕的年轻人并没有在一起,几年后,“我”出国了,而“她”还留在国内。十几年后,当我回国时却打听到她已沦为暗娼的消息,而“她”为了还活在他心中,自杀了。
平凡的爱情故事,获得了成功,除了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外,当然还归功于文学大师优美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还有一点,我觉得就是老舍自己所说的“想必是世界上多数的事物是更缺乏色彩的”。是不是我们现在的爱情更加索然无味了呢?或许吧,因为我在小说中感触最深的还是两人的那份感情。越是没有便越是渴望,而小说,恰我们提供了一个寻找安慰的地方。十七岁的花季雨季,总是那么诗意绵绵,而初恋,就像一朵开在细雨中的鲜花,朦胧,羞涩,美丽。这种感觉,淡淡的,纯纯的,甜甜的。“听见我来了,她象燕儿似的从帘下飞出来;没顾得换鞋,脚下一双小绿拖鞋象两片嫩绿的叶儿。她喜欢得象清早的阳光,腮上的两片苹果比往常红着许多倍,似乎有两颗香红的心在脸上开了两个小井,溢着红润的胭脂泉。”我的心不愿动,我的脑知道非走不可。我的眼盯住了她的。她要低头,还没低下去,便又勇敢地抬起来,故意地,不怕地,羞而不肯羞地,迎着我的眼。直到不约而同地垂下头去,又不约而同地抬起来,又那么看。心似乎已碰着心。”
如果不是初恋,不是纯粹的感情,哪会有这般娇憨羞涩之态。这对于现在越来越早熟的年轻
人,越来越失真的感情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了。问问他们,多少人还会有心跳的感觉,多少人还懂得羞涩,呵呵,估计最多只能找小学生了。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观念无疑让更多的人跳出了爱情的苦海。我不知道这是应该高兴呢还是值得同情。追求自我的解放,包括从感情中,这在让我们获得自我安慰的同时,会不会让我们变得更加麻木更加冷漠呢?
或许有人会说是她太傻了。“我把爱藏在心中,拿肉体挣来的茶饭营养着它。我深恐肉体死了,爱便不存在。”“为满足肉体,还得利用肉体,身体是现成的本钱。凡给我钱的便买去我点筋肉的笑。我很会笑:我照着镜子练习那迷人的笑。”是啊,如果她当初不选择这条路,悲剧就不会发生了。但小说是不能由我们假设的,否则它也就不会成为名著了。但我一直觉得她是可以原谅的,至少她的心一直是为他守着的,而身体,是她无法控制的,她是不得已的。想想吧,父亲要吸烟,自己得生存,而凭她的能力只能教小学,那点薪水还不够她父亲买烟吃呢。又想起老舍的另一篇小说《月牙儿》,讲述的是母女二人逐渐沦为暗娼的故事。锥心的痛,在那个社会,女人能干什么,生存的艰难,让人不得不抛弃道德责任,“我”不是没有反抗过,可结果呢,又有什么用,只是受更多的苦罢了。在命运面前,没有多少人会伟大得宁死不屈的,要不然世界的人口肯定会减少一半的,活着的都是光彩体面之人了。她只是个平凡的弱女子,不是英雄,她只要她的爱活下去,这个生存的理由也过分吗?
或许有人对她的自杀不解,何必呢?“我命定的只能住在你心中,生存在一首诗里,生死有什么区别?在打胎的时候我自己下了手。有你在我左右,我没法子再笑。不笑,我怎么挣钱?只有一条路,名字叫死。你回来迟了,我别再死迟了:我再晚死一会儿,我便连住在你心中的希望也没有了。我住在这里,这里便是你的心。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声响,只有一些颜色。颜色是更持久的,颜色画成咱们的记忆。看那双小鞋,绿的,是点颜色,你我永远认识它们。”这就是她的回答!还是爱惹的祸!“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那是一道永远也解不开的谜!
爱之深,悲之切!大悲往往是建立在大爱的基础上的。没有大爱,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没有大爱,人生又有何意义,而这一矛盾,大概可以称得上是人性的悲剧了吧。
第三篇:微腐败警示录 -读后感
《微腐败警示录》读后感
通过阅读《微腐败警示录》一书,启发很大,很受教育,对内心也有了深层次的触动。“微腐败”是相对于“大腐败”而言的,又可以称为小腐败、非典型性腐败等等。“微腐败”实质上是一种潜规则,风行于世,却又见不得阳光。它有许多表现与作风问题互有缠绕,难以厘清。但正是这些小错小病,腐蚀着党员干部的心灵,扭曲了社会公众的价值观,败坏了我们的党风政风,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对待“微腐败”,必须坚持从严要求,坚持抓早抓小,坚持“零容忍”。这本书通过对100多个典型案例的评析,揭示了在组织人事、公共服务、财经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差旅活动、会议活动、生活交往等方面存在的“微腐败”现象和产生原因,并配有廉政提醒和相关法律链接,指明了对这些“微腐败”的预防治理对策和处理依据。对我们党员干部极具教育意义和警示作用。
大大小小的贪污腐败分子,他们有其共同点,每一个贪官并不是一开始就腐败,他们起初同样扎扎实实的工作,从一点一滴做起,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有为党奉献的一面。后来逐步转变为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贪污受贿,淡化了党性修养,扭曲了自身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沦落为人民的罪人。从贪官的轨迹我们不难看出,这都源于一个贪字,不能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之间的关系。而贪婪的闸门一旦打开,贪欲如洪水决堤一泻千里,不可收拾。贪念又来源于权力,由权力转变为权钱交易。而真正的考验是当一个人手中有了权,就必然要和金钱打交道,各个方面的诱惑也随之而来,如何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是否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才是对每一个为官者的严峻考验。也就从这时起才能真正衡量出一个人道德的防线牢不牢,政治修养高不高。如果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当成了谋取不义之财,谋取私利的工具,那最终将踏上不归路。如果把权力转化为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那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流芳百世。
祸患常积于忽微,慎微是慎独的应有之义。慎微就是注意小节、小事,微处自律。综观腐败分子,除了极少数属用人上的疏漏致用人不当、“带病提拔”、“带病上岗”外,绝大多数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滑入腐败深渊都经历了一个从胆战心惊到无所顾忌的渐进和蜕变过程,有一个从小贪到大贪的过程。反腐倡廉、拒腐防变,一条重要的经验教训就是防微杜渐。如果对诱惑之“微”不严防,对蜕变之“渐”不严杜,最终必然丧失做人原则和为官准则。以“小节无所谓”原谅自己,放弃从严要求。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在忏悔时说:“我收一个人,就能收两个人,今天能收一万,明天就能收两万,这么,越收越多,越收越大。”沈阳市原副市长马向东也说:“我当时也有睡不着觉的时候,因为一开始几百块钱,千百块钱,后来几千块钱甚至上万块钱,渐渐收得多了以后就不再睡不着了。”这些贪官的忏悔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放纵。列宁曾经说过:“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党员干部、国家工作人员要始终拒腐防变,必须从生活、工作的小节抓起,防微杜渐,不为金钱、美色所引诱,我们监管干部也是如此。既要管好自己,也要管好自己身边的人、看好自家的门。影片中的贪官没有做到防微杜渐,以“小节无所谓”原谅自己,放弃从严要求,从而经过了一个从小贪到大贪的过程,最后落了个锒铛入狱甚至死刑的悲惨结果。那种自以为在外面无约束之时,在无人察觉的“隐”、“微”之处,放纵自己而做出违反党的纪律和不符合党的标准的事无人知晓,其实是自欺欺人。
看过这些触目惊心的例子,让我很震惊,我感到,“以铜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同时也让我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增强了我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时刻提醒着作为一名市场监督管理干部应该时刻具有慎独慎微的意识。因为腐败并不取决于职位高低,而是需要每个人防微杜渐、时刻警惕的。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想抵御住物欲横流,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抑制住欲望、把持住关口,过好“人情关”“金钱关”“名利关”,就要不断加强学习,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加强自律意识,强化服务意识。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强化奉献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开创性的。
第四篇:《微习惯》读后感
《微习惯》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微习惯》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你是否认为自己是意志力薄弱的人?是否有懒惰、拖延和浪费时间的“坏习惯”?是否发现自己总是雄心勃勃,但大多数计划都难以最终执行、不了了之?纵然年复一年地制定new year resolution(新年决心/计划),那些表过决心要完成的,仍然是年年出现,等待被完成。
我曾经听朋友转述他自己和他朋友在健身上的经历。想拥有完美或更好身材的人中,不少在锻炼的过程中会失去信心,难以坚持,最后,健身这样短期内成效不明显的计划,总是半途而废。很典型的两个故事是,有的人因为办了卡,为了不浪费,终究是都用上了;有的人只在开卡时到健身馆一两次,卡快过期时才想起去一次,其他时候都没能鼓起勇气去做这样的难事。
“懒惰”一定程度上是人的天性。一个事事勤奋的人,他需调动整个生命系统支持无论巨细的计划/目标/任务,其实也只会过度消耗。“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实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坚韧、毅力足的人,毕竟是少数。意志力薄弱的人注定一事无成吗?百里走,可能是比较艰巨的任务,对于其他并不要求时限、也相对容易达成的目标,有无什么方法途径可供参考呢?《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不能否认的是,健身上难坚持的'人,在其他事情上相对坚持了更久。在开始微习惯策略之前,还要回答两个先决问题。一个是我真的希望达成这个目标吗?我真的热爱这件事吗?这需要相对明确的回答,不然,随着坚持的难度增加,热情消退,会很快或极轻易放弃这个目标。第二,我是容易受外界影响的人吗?如果是的话,即使做不到不受影响,也要体认到自身的状况。
需知,正常情况下,人几乎不可能一夜之间改造自己拥有强大意志力;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克服乃至戒除不利的“坏习惯”。本书作者凭借着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提出了微习惯策略:任务量小到不会犹豫、但需坚持并养成习惯,最后“习惯成自然”,自己乐于做之前需刻意提醒做的任务。
习惯的力量,已经被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所认识。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都有关于养成习惯的课。那些从小养成了刷牙、洗手等好习惯的小朋友,将终生受益于这样的“习以为常的动作”。微习惯的妙处在于,设定一个量比较小的目标,每天执行,克服“犹豫”的危险,先从“不排斥”开始,最终形成习惯。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从18天到254天不等。对比下现在多数人都有的早晚两次刷牙习惯,我们其实到点了想都没想就去刷牙(不抗拒),刷完异味清除,心里高兴(适当精神鼓励/酬赏)。哪天实在忙错过了刷牙,也会惴惴不安,怕呼气影响与他人的近距离沟通。在其他事上,如能养成习惯,最后“不做都难受”,那么微习惯策略就大功告成了。
这真是普通人的法宝,希望大家亲验,原书有原理和过程的详细阐述,值得参考。
第五篇:微电影《A Day》 读后感
《A Day 一天》读后感
这种幸福很小,却后很大---题记
这是一部韩国的微电影(在这里请允许我说:我很喜欢棒子的一些文化,所以后
文如有明显的偏好请理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我自己也忙于专业很久没有看类似的片子了(自己也很遗憾),这部片子之后我也...还好吧,我也没那么容易感动,但是却有一些想要说的东西,这或许也是另一种价值吧。
还是先来介绍一下这部可爱的小短片吧(微电影,以下我就简称小短片了)。这个故事呢 是从一对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老夫妻开始的,讲述了一位老奶奶为了满足她老伴吃上橘子的愿望,经过一番梳妆打扮的精心准备之后开始了她一天的买橘子的旅程并最终到达了目的地——水果摊——同时这也是她第一次和他丈夫相遇的地方。老奶奶一路上遇到了四个正处在不同时期的女性:天真懵懂的小女孩,青涩烂漫的花季少女,浮躁不安的女性上班族,还有为钱如命的中年妇女。在这整一个短片中老奶奶用一双走过沧桑岁月近百年的眼光安静而祥和的看待着周围发生的一切......在这一天当中她似乎回顾了过去的90年的生活(但是她的脸上却满是笑容)。第一次她买的橘子,在她兴奋的时候不小心弄掉了,后来又去买了。她把所有的5个橘子中的4个送给了那路上遇到的4位女性,给了她们四份爱和安慰,最后一个橘子,她亲手掰给躺在病床上的老伴吃。伴随着怀旧的收音机里传来的舒服的男播音的声音,老伴很快满足地进入了梦乡,她紧紧地握着丈夫的手,眼睛里写满了对他的爱。
这部片子在微电影中还是算很长的了,足足有24分钟,没有多少台词,整部片子都是一画面来诉说她的故事,很有静谧的特色。其实,从另一角度来看待这一特色,其实跟这部短片所要表现的内容有关。这部短片主要描写生活中的细节,因此,通过安静的几乎纯画面的形式来表现恰到好处。其实我想说的简而言之就是这是一部成功的描写细节的短片不论从表现形式上还是内容主题上来说。
虽然这只是很普通的微电影(相对而言),但是还是不难看出来这部短片所表达的主题与当今社会形成明显的对比。虽然这是韩国的片子,但是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在大部分经济还可以的城市中的很常见的。也就是说即便是其他国家地区的或者是不同文化的一些东西,其实有很多相同的东西,我们就需要这样的交流,其他人升上也有我们的或多或少的影子。(实际上我也觉得自己又愤青了)
这种生活中的细节在这部短片子升华成了一种生活情调,并且还要强调的是这是可以长久存在的,从开篇的场景就可以看出来:老奶奶一瓤一瓤的吃着橘子,这个吃得真是欢啊,老伴看见了,动了动嘴,一副很馋的样子,发出声音告诉老奶奶他想吃,但是老奶奶太专注了,不知道这个。当老奶奶吃完了,看了一眼老伴才发现,然后笑笑着示意老伴吃完了,老伴撅撅嘴,示意想要吃,于是老奶奶出门买橘子了,即使我文笔有限,但是通过这些细节不难看出,即使老夫妻年纪很大了,但是生活品质并没有通常想象的那样差,相反生活中充满情趣,而且,即使是简简单单的生活(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充满了精致大感觉,尤其是后来老奶奶准备出门那一套细节,从打扮到煮鸡蛋,打包出门,其实给我的感觉就是充满了西方的简洁精致的复古的高贵的生活(其实韩国文化本身是有这种倾向的),但是这的确是诠释“简单就是美”的一个很好例子。
这部短片最主要的内容就是老奶奶去买橘子的过程中看到的事物,还有就是回来把橘子又分给那4位女性,最后当然是喂给老伴吃橘子了,其实这部片子并给有明显的重点,都是写得很细,也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别突出的结果之类的,或许只是我个人的感觉,但是我真的很明显的感觉到这是这部短片的主题,可以理解为没有什么特别的明显的结局或主题,而是比较平静的一个过程,一个个事件,一份份爱与安慰,这传递给读者的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生活的真谛不是结局,而是过程中的事物(例如回忆)。
我们的生活就是需要这样的态度,不需要很多突出的成就亮点,在自己的生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精致的细节(生活的情调),丰富自己还有身边的人和他们的生活(或多或少).可以说这部短片为我们展现了生活中的各种没号的事物,其实些放在镜头中很美好美好的东西就时刻存在我们的生活周边,这就是所谓的生活细节吧。所以,可以这么说,生活的细节绝大部分决定了生活的品质。这对当今大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思潮是很大的嘲讽,因为那些盲目追求奢华富贵的想法(拜金)随处可见。没错,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些人在追求奢华富贵的物质生活,一些人在讽刺批判那些追求奢华的人的同时自己却也在默默地嫉妒着,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我真的描述描述,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当我们都在饭腐败的同时,当地在我们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呢,难道不是那所谓的“吃不到的在嫉妒,在嘲讽”吗?
这种改变需要勇气,你难道不觉得这已经不只是一种现象了吗,这,是不是一中“文化”??? 或者说是风气(其实这么讲真是有点轻了)。在这个浮躁的世界,我们需要的是需找真爱的勇气,这种勇气需要牺牲很多,或许在将来会有很多回报,但是,试问这种勇气谁有呢?谁愿意做这出头鸟?自古以来,之所以有出头鸟一说就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