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传播理论思考5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06:3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互联网传播理论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互联网传播理论思考》。

第一篇:互联网传播理论思考

互联网传播理论思考

汹涌澎湃的第四媒体已经将第一波浪潮的能量释放殆尽。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它对重大事件报道的快捷性、详尽性、生动性和互动性给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加之网络传播的高速度、大容量、互动性、即时性、生动性、开放性、易检索性以及跨时间、跨边界、跨媒体等优势,使得人们对网络媒体趋之若鹜,大有后来居上横扫传统媒体的势头。而事实上,伴随着宽带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第四媒体的上述优势还将进一步深化,带给人们更新的感受以及更强的依赖。

但是,就如同现在仍然如日中天的第三媒体电视一样,第四媒体网络的传播理论缺失仍然十分明显。电视与网络的发展经历十分相似,同样依赖技术进步,同样获得迅速膨胀,同样大有取代传统媒体的趋势,但也同样面临与传统媒体并存、互动、依赖的局面。电视至今仍然是最强有力的媒体,它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是制胜的法宝,但深度上、思考上、容量上的劣势依然明显,似乎对于这样的问题,网络有了很好的补充,但是从目前的表现看,网络依然无法取代电视,甚至不能取代广播和报纸。这不仅是由于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问题,更主要的是网络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足以使人信服的传播学意义上的理论。

优势也是劣势,这似乎是一个悖论,但却在媒体这种人类特有的信息传播方式中得到了体现。

广播的优势在于人们接收轻松方便而且可以同时进行其他活动。但是广播依赖声音,没有视觉信号,因此没有电视生动,没有报纸的文字图片,感人力差而且缺乏理性思维。报纸的优势在于它文字的生动传神以及富于理性思维,加之图片效果凝固精彩瞬间,便于反复阅读品味,因此自创始以来便深受欢迎,甚至成为收藏的对象。但是报纸的时效性差,对受众文化素质的要求高,使报纸的影响力降低。电视的优势在于新闻报道时效性、同步性,视听感官的直接刺激强烈,电视制作手段加深观众印象,因此电视的影响力巨大,激起的社会舆论反响强烈。但是,电视传播的非理性色彩浓烈,深度报道不易体现,不能反复阅读审视,加之面对面采访的难度较报纸要大得多,因此电视报道给报纸等其他媒体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形成了信息的互补和互动。

现在再来看看网络,应该说,网络几乎弥补了所有媒体的欠缺,并且加上了互动的功能。应该讲,网络在解决了所有技术问题之后,肯定会将所有其它媒体的缺欠解决掉,到那时,也正是媒体消亡的时候。

媒体是一个需要通过控制来进行传播的工具,媒体不能包罗万象,媒体也不可能绝对客观,媒体的成功必须依靠制造一个又一个舆论焦点,否则其生存的土壤就会流失。这就是媒体,一个经常说一套做一套的东西,它的理念要求她追求公平、客观、公正,但实际上它经常需要判断利益价值然后采取行动。失去了这样的特征,媒体就不复存在了,因为缺陷被修补之后,事物本身就会发生必然的变化。

从功能上讲,网络几乎修复了所有的媒体缺陷。可视、可听、可反复观看、可互动,甚至可以主动发布消息。因此,我们不能将网络称之为媒体,至少不是报纸广播电视那种意义上的媒体,当然也就不是什么第四媒体。网络是一种全新的、能够影响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所蕴藏的能量巨大,它的影响力不可预知。如同龙卷风一般,你只知道它可能出现,但不可能预测它会在哪里出现,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她的能量有多大,何时会消失。因此网络的冲击会让传统意义上的媒体理论变得无法适应和理解,现成的可以操控媒体运作的诸多理论都会变得苍白无力。一种新的适应于网络的理论将会取代所有传统的媒体研究成果。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媒体的运作可以简单地称为可控制的信息发布,因为媒体被掌握在社会的高端,受到利益的支配,因此媒体的传播几乎是单向的,受众的回应是被动的,从

而容易形成由媒体一方支配的舆论关注焦点。这些焦点问题,成为政府管理社会的工具,成为媒体赢得利益的手段,而运作媒体手段的一个前提就是一切能够得到控制。

但是互联网的出现,让舆论控制变成了不可确定的奢望。网络的扩大增容使得社会成员参与数量急剧增长,信息来源的不可限量,传播方式的无孔不入,传播速度已完全可以和电视直播相媲美。这样的一个渗透在社会每一个角落的无形网络,让每一个接受信息的点,也成为发布信息的点。控制互联网简直是天方夜谭。

互联网的传播不是媒体的传播,但是互联网的传播并非没有其自身的问题,互联网解决的是技术层面的传播难题,但是互联网至今没有形成自己传播理论,原因很简单,它太年轻了,同时,它的不确定性又实在太多了。试图利用互联网发表意见引起注意的人,仍然需要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在形成一定的社会关注度之后,再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即便如此,他也会被迅速遗忘,因为在网络上,能够吸引别人目光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这就出现了互联网的第一个问题:舆论热点形成不稳定,热点话题易转移。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的本身对舆论焦点的形成,很难做到有效的迅速启动和推动。它远远没有传统媒体来的直接有效,它往往是作为一种辅助的工具,在热点形成之后加以推波助澜,形成更大的舆论热潮。而依靠互联网本身,尚难以独立推动舆论焦点的形成。同时,网络上的话题往往集中在个人兴趣方面,极容易被忽略遗忘,因此对互联网操纵舆论的期待不能过高。但我们还是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绝大多数难以形成值得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谁也无法阻止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因此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总是在人们还没有注意到时形成了一种具有广泛影响的“氛围”。这种“氛围”又在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它潜藏在非主流的论坛、聊天室里,在一片混杂当中逐步影响一个人对一件事的观点,而影响的氛围越大,越会积存一定的舆论关注的能量。而在一件普遍引人关注的事件到来时,这种能量会突然爆发出来,形成难以控制的社会问题。而值得关注的是,往往引发社会关注的事件都是通过传统媒体首先发布的,而这种发布会立即引发人们对该事件的讨论,而这种讨论会在互联网上率先蔓延开来,然后再影响传统媒体的进一步报道。这样就形成了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的互动关系。从而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互联网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媒体,它是独立与媒体之外的信息传播渠道。这也是对“第四媒体”的提法采取否定态度的一个明证。

因此对互联网的认识不能简单地从媒体的角度去考虑。互联网传播的复杂程度,焦点形成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以及互联网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方式,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东西。简单的把互联网当成媒体来对待,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采取错误的应对手段,比如像管理传统媒体一样管理互联网,比如把传统媒体发布热点新闻形成舆论焦点的时间表套用在互联网传播上,从而试图预测舆论焦点的形成时间等。这些手段和预测往往会将互联网的发展引向歧途,并且收不到任何预期的效果。坦率地说,目前谁都不能说已经掌握了互联网传播的规律和能量,因为互联网本身还在进行基础性的技术发展,关于网络的未来尚不能进行全面的预测,因此试图在此时就去评价互联网传播的能量和效应还很难做到科学准确。人们仅仅知道互联网的威力,但这种理由有多大?是否可以加以控制?现在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不过至少我们可以说,互联网不是一个媒体,更不是第四媒体,它超越了媒体的概念,而不是媒体概念的延伸。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是对互联网感到困惑。而研究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将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第二篇:互联网信息传播限制利弊谈

使用过滤软件净化互联网环境利弊谈

【摘要】互联网中有害信息的频频出现,对广大用户、尤其是未成年用户产生了不良影响,过滤软件的使用是否可以达到净化互联网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有害信息 过滤软件 净化 互联网环境

【Abstract】There are more and more information which do harm to Internet users,especially the young users in the Internet,so will the using of Filtering Software be useful to clea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种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可否认,互联网将逐渐成为新时代最方便、最快递的一种交流工具之一。由于互联网的广泛性,有相当大一部分不良信息在其中传播,譬如煽动群众的反动信息、迷惑群众思想的封建迷信信息、毒害青少年的淫秽色情以及恐怖暴力信息、侵犯他人利益的商业信息,互联网的匿名性让我们并不能具体的知晓这些信息的发布者。另一方面,尽管我国是全世界网民最多的国家,可网络警察这个职业也并不多见,也正是这个原因,寥寥无几的人手导致网络警察只能针对一下对国家或社会危害极大的网络犯罪者,对于很多来源不明的但是危害不大的不良信息也无可奈何。于是一些过滤软件便应运而生。

正如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绿坝——花季护航”软件,这款软件由国家出资,供社会免费下载,初始目的是为了净化网络环境,避免青少年受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影响和毒害的一款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计算机终端过滤软件。我们知道青少年的健康是很重要的,毕竟他们是祖国的下一代,他们的心理健康更是我们所应该重点保护的对象。在未成年人使用时将“绿坝”打开以达到过滤不良信息的目的。而且“绿坝”软件是一款可主动使用的软件,在成年人需要使用电脑浏览一些不适合未成年人浏览的内容时可以将其关闭避免影响使用过程。

“绿坝”软件的出发点是为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我们理应大力支持,但是由于其技术原因,虽然可以过滤不良词汇和不良图片,但是对于非不良图片并不能完全识别,出现黄色背景,黑色为主的情况也会被统一过滤为不良图片,比如地图图片,这样可能会影响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此外,“绿坝”软件的机理是将个人电脑与一个被禁网站数据库相连接,以此达到阻止计算机访问这些被列入“黑名单”的网址。这个“黑名单”并不向用户公开,用户并不能确切的了解被阻止的是哪些内容,这也可能导致部分未成年人丧失自我辨别能力。在生活的某些板块中,对错是是固定的,比如一道数学题,一张人民币。数学题对了就是对了,错了就是错了;人民币是真的就可以使用,假的就应该销毁。但是很多道德上的问题,违背道德与良心的选择也并不完全意味着错误。比如一个人看到一个老人倒在地上,他上前去搀扶他/她,这种行为应该值得鼓励与赞扬;但是他假装视而不见,我们也不能完全说他做错了,尤其在如今这个考验良心与道德的时代。在互联网中同样如此,“绿坝”过滤后留下的信息和被过滤的信息孰对孰错应该让未成年人在成年人的辅助下自行分辨,也好让他们了解究竟是什么东西会毒害他们的心理健康,在今后能辨别出来并远离它们。我们使用这款软件的目的是维护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避免其收到互联网不良信息的毒害,但是我们不能以牺牲未成年人的自我辨别能力作为换回心理健康的代价,这样的结果也只能算是用一个不健康的心灵换回残缺的心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是一种损害,不是

我们想要的结果。

笔者不是什么公司的工作人员,但是鉴于自身使用互联网的经历,笔者大胆猜测如今很多网站的所属公司都有着自己的过滤软件。因为在很多知名网站或者论坛上,部分词汇会被屏蔽为“**”而不是正常显示。这个方法固然不错,使得网站中的人们在交流的时候不会受到另一部分人在网站上肆意传播不良信息的影响。在互联网这个大环境下,这种做法也算是简单而有效的。很多淫秽信息是用比较直接的词汇来描述和传播的,比如一些描述人体隐私部位的词,如“乳房”等等,所以在过滤软件中设置出需要过滤的词汇,使其不能正常显示,以此达到对网站中交流网民的言论完成控制与管理,藉此到达净化网络环境的目的。这样看似合情合理,但是这“合情合理”的方法下依旧隐藏着它的不利之处。比如很多著名小说中,也许会牵扯到个别人体隐私部位的词语,但是整体内容与淫秽信息有着天差地别,但是其中的词汇照样被过滤。譬如笔者由于课程原因在新浪爱问共享资料中下载的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阅读时发现其中的部分词汇均变为了“禁止”“被禁止”或者以拼音代替,这本小说是一部哲学作品,但是连哲学作品都不能逃脱过滤软件的过滤,这让笔者对于过滤软件使用范围很是费解。

除了在淫秽信息方面的过滤,政治信息也成了另一个被过滤的热门话题。但是其中过滤词汇的设定同样有待商酌,比如“政府”、“共产党”等涉及政治的部分词汇均被过滤。我国宪法规定,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但是很多网上的发言却因为互联网中存在的过滤软件变了味。比如在国庆当天在网上发表帖子,原文是:“中国万岁!共产党万岁!”结果却变成了“中国万岁!**万岁!”这便是这些过滤软件的弊端。国家对言论的管制仅仅是不希望民众利用个人因觉得受到“不公平待遇”而产生的不满情绪去煽动他人思想或看法,但是很多网站自己的过滤软件并不能有效地区分出煽动言论和正常言论,而依靠人工来识别出这些言论的性质对于互联网如此庞大的信息量来说完全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两者之间不能达到平衡,只能通过过滤软件来使用一种较为极端的方式——“一棒子打死”,凡是所有的与政治有关的东西全部过滤掉。“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就是这个过滤软件的弊端,而这种方式也被大部分网民夸大为“国家限制民众言论自由”。我们不抨击政治、不煽动群众,只是用缓和的言辞对国家的情况表达出我们的意见。但是屏蔽软件若同老舍先生笔下茶馆墙上的标语“莫谈国事”一般,将我们所有的话语通通拒之门外。

除了淫秽信息和政治信息外,过滤软件不能对于网上发布的信息进行智能断句,只能对固定的组合进行过滤,这同样是过滤软件的硬伤。比如“这个好有意思啊,快让我操作一把。”这么一句话,在网站发表后显示出来却变成了“这个好有意思啊,快让**作一把。”如果这句话让一个人来理解,当然与我们表达的意思不会有什么差距,但是一经过滤软件的过滤,甚至连我们分析出这句话的原本意义都有困难。毕竟以当今技术来说,程序加上人工智能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需要过滤软件来过滤掉对广大未成年用户甚至是成年人用户有害的信息,但是我们并不需要过滤软件来影响我们的正常交流。

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下,过滤软件似乎成为了一种使用互联网交流所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过滤软件的实用性有待加强,我们不应该将其当作过滤互联网有害信息的唯一途径,而是应该培养互联网用户,尤其是未成年用户的辨别能力,并且加强网民素质,使用过滤软件作为辅助方式,以达到净化互联网环境的目的。

第三篇:第十三章 互联网新闻传播管理

第十三章 互联网新闻传播管理

目前规范互联网的法律、行政法规有《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0年)、《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2年)、《电信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一、电信业务

电信是指利用有线、无线的电磁系统或光电系统,传送、发射或接收语音、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其他任何形式信息的活动。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工信部)监督管理全国电信业,省级电信管理机构在工信部的领导下,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电信业。

国家对电信业务经营按照电信业务分类,实行许可制度。经营电信业务,必须取得工信部或省级电信管理机构颁发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未取得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从事电信业务经营活动。

电信业务分为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基础电信业务是指提供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公共数据传送和基本话音通信服务的业务,增值电信业务是指利用公共网络基础设施提供的电信与信息服务的业务。

基础电信业务包括:固定网络国内长途及本地电话业务;移动网络电话和数据业务;卫星通信及卫星移动通信业务;互联网及其它公共数据传送业务;带宽、波长、光纤、光缆、管道及其它网络元素出租、出售业务;网络承载、接入及网络外包等业务;国际通信基础设施、国际电信业务;无线寻呼业务;转售的基础电信业务。

增值电信业务包括:电子邮件;语音信箱;在线信息库存储和检索;电子数据交换;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增值传真;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可视电话会议服务。

二、增值电信业务

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应具备下列条件:经营者为依法设立的公司;有与开展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和专业人员;有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信誉或能力;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根据《电信条例》的规定,经营增值电信业务,业务范围覆盖两个以上省级行政区,须经工信部审查批准,取得《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业务范围覆盖一个省级行政区,须经省级电信管理机构审查批准,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三、互联网信息服务

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工信部和省级电信管理机构依法监督管理互联网信息服务,新闻、出版、教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和公安、国家安全等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监督管理互联网信息内容。

(一)互联网信息服务分类

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有偿提供信息或网页制作等服务活动,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信息的服务活动。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

(二)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条件和程序 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除应符合《电信条例》规定的要求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有业务发展计划及相关技术方案;有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网站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服务项目属于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互联网信息服务,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的文件。

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向省级电信管理机构或工信部申请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取得经营许可证后,申请人应持经营许可证向企业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向省级电信管理机构或工信部办理备案手续;对备案材料齐全的,省级电信管理机构应予以备案并编号。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在其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标明经营许可证编号或备案编号。

(三)网站安全保障措施

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网站安全保障措施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履行下列安全保护职责:负责本网络的安全保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保护管理制度;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保障本网络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负责对本网络用户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登记委托发布信息的单位和个人,并审核信息内容;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电子公告系统的用户登记和信息管理制度;发现单位和个人利用国际联网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发现单位和个人利用国际联网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发现单位和个人利用国际联网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发现单位和个人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禁止传播的信息,发现单位和个人从事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应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并在24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删除本网络中含有禁止传播内容的地址、目录或关闭服务器。

(四)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

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的规定,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泄露国家秘密。第一,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络相联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包括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经审查、批准与境外特定对象合法交换的国家秘密信息,不得在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递。第二,凡向国际联网的站点提供或发布信息,必须经过保密审查批准;有关单位应建立健全上网信息保密审批领导责任制;提供信息的单位应健全信息保密审批制度;凡以提供网上信息服务为目的而采集的信息,除在其它新闻媒体上已公开发表的,组织者在上网发布前,应征得提供信息单位的同意;扩充或更新网上信息,应认真执行信息保密审核制度。第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网络新闻组上发布、谈论和传播国家秘密信息;面向社会开放的电子公告系统、聊天室、网络新闻组,开办人或其上级主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发现有涉密信息,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当地保密部门。第四,互联单位、接入单位对其管理的邮件服务器的用户,应明确保密要求,完善管理制度;互联单位和接入单位,应把保密教育作为国际联网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互联单位与接入单位、接入单位与用户所签定的协议和用户守则中,应明确规定遵守国家保密法律,不得泄露国家秘密信息。

四、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

电子公告服务是指在互联网上以电子布告牌、电子白板、电子论坛、网络聊天室、留言板等交互形式为上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条件的行为。

根据《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的规定,开展电子公告服务,除应符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有确定的电子公告服务类别和栏目;有完善的电子公告服务规则;有电子公告服务安全保障措施,包括上网用户登记程序、上网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保障设施;有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能有效监督管理电子公告服务。

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应在电子公告服务系统的显著位置刊载经营许可证编号或备案编号、电子公告服务规则,并提示上网用户发布信息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应按照经批准或备案的类别和栏目提供服务,不得超出类别或另设栏目提供服务。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应对上网用户的个人信息保密,未经上网用户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

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发现其电子公告服务系统中出现明显属于禁止传播的内容,应立即删除,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

五、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新闻信息是指时政类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包括通过互联网登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和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根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的规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新办)主管全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监督管理工作。省级政府新闻办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一)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分类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超出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第二类是非新闻单位设立的转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第三类是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新闻单位是指依法设立的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其中,中央新闻单位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设立的新闻单位。新闻单位与非新闻单位合作设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新闻单位拥有的股权不低于51%,视为新闻单位设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新闻单位拥有的股权低于51%,视为非新闻单位设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设立的条件和程序

设立第一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有健全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章制度;有5名以上在新闻单位从事新闻工作3年以上的专职新闻编辑人员;有必要的场所、设备和资金,资金来源应当合法。

可申请设立第一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机构,应是中央新闻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直属新闻单位。

设立第二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有健全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章制度;有10名以上专职新闻编辑人员;其中,在新闻单位从事新闻工作3年以上的新闻编辑人员不少于5名;有必要的场所、设备和资金,资金来源应当合法。

可申请设立第二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组织,应是依法设立2年以上的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法人,并在最近2年内没有因违反有关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申请组织为企业法人,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设立第一类、第二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经国新办审批。设立第三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向国新办或省级政府新闻办备案。

任何组织不得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资经营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管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按照核定的服务项目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第一类、第二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转载新闻信息或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应转载、发送中央新闻单位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发布的新闻信息,并注明新闻信息来源,不得歪曲原新闻信息的内容。第二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不得登载自行采编的新闻信息。

第一类、第二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转载新闻信息,应与中央新闻单位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签订书面协议。

中央新闻单位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签订转载新闻信息协议,应核验对方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不得向没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的单位提供新闻信息。

中央新闻单位或其他新闻单位与第二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开展除供稿之外的互联网新闻业务合作,应在开展合作业务10日前向国新办或所在地省级政府新闻办报告。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与境内外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资经营的企业进行涉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合作,应报经国新办进行安全评估。

(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内容管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登载、发送的新闻信息或提供的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不得含有禁止内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建立新闻信息内容管理责任制度。不得登载、发送含有禁止内容的新闻信息;发现提供的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中含有禁止内容,应立即删除,保存有关记录,并在有关部门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六、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是指制作、编辑、集成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提供视音频节目,以及为他人提供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的活动。

关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广电总局、工信部(信息产业部)先后单独或联合颁布了《网上播出前端的设立审批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11月)、《信息网络传播广播电视类节目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4月)、《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2003年3月总局,15号令)、《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2004年10月,总局39号令)、《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2007年12月,总局56号令)。

(一)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权限划分

作为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行业主管部门,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监督管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统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产业发展、行业管理、内容建设和安全监管。作为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工信部依据电信行业管理职责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实施相应的监督管理。地方广电部门和地方电信管理机构依据各自职责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及接入服务。

(二)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条件和程序

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应取得广电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或履行备案手续。申请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具备法人资格,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且在申请之日前三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有健全的节目安全传播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有与其业务相适应并符合国家规定的视听节目资源;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技术能力、网络资源和资金,且资金来源合法;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且主要出资者和经营者在申请之日前三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技术方案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符合国务院广电部门确定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总体规划、布局和业务指导目录;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条件。

从事广播电台、电视台形态服务和时政类视听新闻服务,还应持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或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其中,以自办频道方式播放视听节目,由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中央新闻单位提出申请。

从事主持、访谈、报道类视听服务,还应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从事自办网络剧(片)类服务,还应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未经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广播电视专有名称开展业务。

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转播类服务,到省级以上广电部门履行备案手续。中央新闻单位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转播类服务,到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履行备案手续。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应按照《许可证》载明或备案的事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并在播出界面显著位置标注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批准的播出标识、名称、《许可证》或备案编号。任何单位不得向未持有《许可证》或备案的单位提供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有关的代收费及信号传输、服务器托管等金融和技术服务。

(三)互联网视听节目来源限制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应遵守著作权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取版权保护措施,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完善节目版权保护制度,所播节目应具有相应版权,取得著作权人的相关授权。

用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电影电视剧类节目和其它节目,应符合国家有关广播电影电视节目的管理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播出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应是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播出的节目和中央新闻单位网站登载的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

未持有《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为个人提供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不得允许个人上载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在提供播客、视频分享等上载传播视听节目服务时,应提示上载者不得上载违反规定的视听节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播、链接、聚合、集成非法的广播电视频道、视听节目网站的节目。

(四)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经营管理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应选择依法取得互联网接入服务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广播电视节目传送业务经营许可证的网络运营单位提供服务;应依法维护用户权利,履行对用户的承诺,对用户信息保密,不得进行虚假宣传或误导用户、做出对用户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损害用户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偿服务时,应以显著方式公布所提供服务的视听节目种类、范围、资费标准和时限,并告知用户中止或者取消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条件和方式。

网络运营单位应查验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的《许可证》或备案证明材料,按照《许可证》载明事项或备案范围提供接入服务,不得擅自插播、截留视听节目信号。

(五)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

2009年3月,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内容管理的通知》,重申互联网视听节目的禁止内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对有下列情节的视听节目要及时进行剪节、删除:恶意曲解中华文明、中国历史和历史史实的;恶意曲解他国历史,不尊重人类文明、他国文明和风俗习惯;蓄意贬损、恶搞革命领袖、英雄人物、重要历史人物、中外名著及名著中重要人物形象;恶意贬损人民军队、武装警察、公安和司法形象;有虐待俘虏、刑讯逼供罪犯或犯罪嫌疑人等情节;表现违法犯罪嚣张气焰,具体展示犯罪行为细节,暴露特殊侦查手段,暴露应当受到保护的举报人、证人等形象、声音;鼓吹宗教极端主义,挑起各宗教、教派之间,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伤害群众感情;宣扬看相、算命、看风水、占卜、驱鬼治病等封建迷信活动;以恶搞方式描绘重大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恐怖事件、战争等灾难场面;具体展现淫乱、强奸、乱伦、恋尸、卖淫、嫖娼、性变态、自慰等情节;表现或隐晦表现性行为、性过程、性方式及与此关联的过多肉体接触等细节;故意展现、仅用肢体掩盖或用很小的遮盖物掩盖人体隐私部位;带有性暗示、性挑逗等易使人产生性联想;宣扬婚外恋、多角恋、一夜情、性虐待和换妻等不健康内容;以成人电影、情色电影、三级片、偷拍、走光、露点及各种挑逗性文字或图片作为视频节目标题或分类;有强烈刺激性的凶杀、血腥、暴力、自杀、绑架、吸毒、赌博、灵异等情节;有过度惊吓恐怖的画面、字幕、背景音乐及声音效果;具体展示虐杀动物,捕杀、食用国家保护类动物;带有侵犯个人隐私内容;以肯定、赞许的基调或引人模仿的方式表现打架斗殴、羞辱他人、污言秽语;宣扬消极、颓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刻意渲染、夸大民族愚昧落后或社会阴暗面;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禁止传播的影视节目以及电影、电视剧的删减片段;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精神。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对网络音乐视频MV、综艺、影视短剧、动漫等节目以及“自拍”、“热舞”、“美女”、“搞笑”、“原创”、“拍客”等题材要重点把关。

(六)互联网传播影视剧管理

2007年广电总局颁布《加强互联网传播影视剧管理的通知》,2009年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都有关于互联网传播影视剧管理的内容: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传播的影视剧,必须取得广电行政部门颁发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电视剧发行许可证》或《电视动画片发行许可证》;传播的理论文献影视片必须取得广电行政部门颁发的《理论文献影视片播映许可证》。

(七)互联网电视节目服务

2009年8月,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加强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通过互联网连接电视机或机顶盒等向电视机终端用户提供视听节目服务,应取得“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集成运营服务”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后又相继颁布《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管理规范》和《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管理规范》,对互联网电视进行管理和规范。

持有“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的机构负责互联网电视业务发展规划的制定,必须建有安全、可靠、可管、可控的互联网电视集成系统,包括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和互联网电视机客户端,能有效管理互联网电视的节目源和客户端;持有“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的机构应拥有互联网电视集成系统的资产控制权和运营权、管理权,并负责投资、组织互联网电视集成系统的设计、开发。

互联网电视机客户端应选择具有信誉和生产能力的电视机厂家植入电视机,持有“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的机构应与电视机厂家签订委托植入协议,每台电视机中只能植入一个互联网电视机客户端,只能嵌入一个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的地址。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电视机只能植入一个集成平台的客户端,同一品牌不同型号电视机可植入不同平台的客户端。

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与客户端必须是完全绑定的关系,平台对客户端的控制与管理要具有唯一性。互联网电视客户端应按照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制定的规则实行统一编号,数量应与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分配给互联网电视集成机构的客户端号码保持一致。

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应建有用户管理认证系统、EPG管理系统和计费系统。互联网电视集成系统必须具有为各互联网电视节目服务平台向电视机终端播放节目提供路径和其他必要的技术支持的能力。

持有“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的机构要审核与其集成平台所连接的互联网电视节目服务平台的合法性,并为合法的互联网电视节目服务平台相连接。

持有“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牌照的机构必须建立、健全节目内容管理制度、审核制度,节目内容必须符合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的各项要求,并取得著作权人的相关授权。持有“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牌照的机构必须建有安全、可靠、可管、可控的互联网电视节目服务平台,节目服务平台只能与持有“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的机构所建设的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相连接,不能与未经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批准的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相连接,不能采取开放式链接。

持有“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牌照的机构播放节目的播出方式、节目内容,不得超出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开展广播电视节目转播业务,可转播的频道范围仅限于经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批准的可在全国覆盖的广播电视节目频道。

持有“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牌照的机构要求持有“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的机构为其互联网电视节目服务平台向电视机终端播放节目提供路径和其他必要的技术支持,持有“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牌照的机构不得予以拒绝。

(八)互联网视听节目聚合服务

2009年8月31日,广电总局与中国证监会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互联网证券期货讯息、广告宣传等专业性视听节目服务管理的通知》规定,互联网站利用搜索引擎技术,编辑、集成其他网站上的视音频节目信息并向公众提供互联网视听节目聚合服务,应按照《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互联网视听节目聚合服务网站聚合节目信息,限于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网站上的实时节目信息。

(九)互联网广告类视听节目服务

2009年8月31日,广电总局与中国证监会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强互联网证券期货讯息、广告宣传等专业性视听节目服务管理的通知》规定,互联网站登载、播放产品介绍、服务推介、企业形象宣传等视听节目(如视频看房、汽车实拍、菜肴烹调、游戏视频、景区展示等),按国家关于广告管理的相关法规、规范实施管理。网站在登载、播放广告类视听节目时,播放行业讯息、咨询及其他各类视听节目,或为其他网站或个人提供视听节目上传服务,须按《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办理《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十)网络广播电视台

2010年,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开办网络电视台的条件和程序作了明确规定。

网络广播电视台是指以宽带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新兴信息网络为节目传播载体的电台、电视台,是新形态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络广播电视台由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申请开办,经当地广电行政部门同意后,逐级上报国务院广电行政部门审批。未经批准,任何机构与个人不得使用网络电台、网络电视台、网络广播电视台等作为机构名称、网站名称(包括频道名称)、呼号等开展业务。

申请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请主体为依法设立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

(二)网络广播电视台应在已有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网站基础上升级扩建而成,拟升级扩建为网络广播电视台的网站,应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三年以上,且已经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在本地区综合排名前五位、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排名前三位;

(三)有必要的资金保障,专门用于网络电视台、网络广播电视台升级扩建的新增资金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专门用于网络电台升级扩建的新增资金投入不低于500万元;

(四)有丰富的节目内容,网络广播电视台传播的节目内容应涵盖时政新闻、文艺、娱乐、科技、财经、体育、教育等各种题材;

(五)有创新节目业态的实践和继续创新的能力,能积极利用新技术,开发互动、时移、多媒体等各类新型视听节目服务业态,集各种视听新媒体的功能于一身;

(六)有能够支持大规模用户点播和跨区域传播音视频节目信号的保障体系,网络广播电视台的节目播出系统至少应支持10万户以上的点播信号并发流,网络电视台的出口总带宽应不低于30G以上,网络电台的出口总带宽应不低于3G。

鼓励同一地区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整合各自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网站,联合建设网络广播电视台,同一地区原则上不分设网络电台、电视台。

网络广播电视台既有意识形态属性,也有产业属性,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确保广播电视机构绝对控股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拓展资金来源,吸纳国有资本组建股份制公司负责网络广播电视台日常运营。

2006年12月28日,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依法查处非法“网络电视台”有关情况的通报》。并曝光了七家在北京发现的擅自进行视听节目传播活动的非法“网络电视台”。

这七家非法“网络电视台”分别是:“中国国际网络电视台”“中国国际传媒网络电视台”“中国国际经济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央网络电视台”(1)“中央网络电视台”(2)“中亚网络电视台”等。

七、互联网出版管理

互联网出版是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其作品主要包括:已正式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出版物内容或在其他媒体上公开发表的作品;经过编辑加工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作品。互联网出版机构,是指经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电信管理机构批准,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

根据《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除符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以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有确定的出版范围;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章程;有必要的编辑出版机构和专业人员;有适应出版业务需要的资金、设备和场所。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必须经过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开展互联网出版活动。互联网出版机构依法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扰、阻止和破坏。

申请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应由主办者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审批。互联网出版业务经批准后,主办者应当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到省级电信管理机构办理相关手续。

互联网出版机构,应在其网站主页上标明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批准文号。互联网出版机构改变名称、主办者,合并或分立,应办理变更手续,并应持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批准文件到省级电信管理机构办理相应的手续。

互联网出版机构出版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等方面的重大选题,应依照重大选题备案的规定,报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备案。

互联网出版不得载有禁止内容。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互联网出版内容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以及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互联网出版机构发现所登载或发送的作品含有禁载或影响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内容,应立即停止登载或发送,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抄报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部门。

互联网出版的内容不真实或不公正,致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的,互联网出版机构应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互联网出版机构应当实行编辑责任制度,必须有专门的编辑人员审查出版内容,保障互联网出版内容的合法性。互联网出版机构的编辑人员应接受上岗前的培训。

互联网出版机构应记录备份所登载或发送的作品内容及其时间、互联网地址或域名,记录备份应保存60日,并在国家有关部门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从事互联网出版活动,应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的法律、法规,应标明与所登载或发送作品相关的著作权记录。

第四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修订)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秩序,促进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保护公众和从业机构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从事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的内容服务、集成播控、传输分发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服务(以下简称网络广播电视服务),是指以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含有线、无线网络)、局域网络及利用互联网架设虚拟专网为传输通道,以电视机、手机(含各类手持电子设备)等电子设备为接收终端,从事向公众定向提供广播电视服务的活动,包括IP电视(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等。

第四条

国务院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网络广播电视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负责本 1

行政区域内的网络广播电视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单位是重要的网络文化建设力量,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和维护网络文化信息安全的责任,应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行业自律,提供优质可靠服务。

第六条

发展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正确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不断体现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思想文化,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提供更多更好的网络广播电视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鼓励公众监督网络广播电视服务。

第二章 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单位的设立

第七条

从事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应当依照本办法取得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未按照本办法取得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网络广播电视服务。

网络广播电视服务业务指导目录由国务院新闻出版广 2

电行政部门制定。

第八条

申请从事网络广播电视服务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备法人资格,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且在申请之日前三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

(二)有健全的节目安全传播管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措施;

(三)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技术能力、经营场所、资金和相关资源;

(四)有与其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且主要出资者和经营者在申请之日前三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

(五)技术方案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六)符合国务院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确定的网络广播电视服务总体规划、布局和业务指导目录;

(七)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九条

申请从事IP电视(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的,应当是经国务院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地(市)级以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中央新闻单位。申请从事IP电视(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的,还应当具备2000小时以上的节目内容储备,同时应有30人以上的专业节目编审人员。

申请从事IP电视(IPTV)、手机电视和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服务的,应当是经国务院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

申请从事IP电视(IPTV)传输服务、手机电视分发服务的,应当是有合法基础网络运营资质的单位,有一定规模的公共信息基础网络设施资源,有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信誉或能力。

第十条

申请从事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应当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向国务院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提出申请,中央直属单位可直接向国务院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国务院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审批;国务院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或者初审意见之日起40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其中专家评审时间为20日。予以许可的,向申请人颁发《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告;不予许可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许可证》应当载明网络广播电视服务的业务类别、服务内容、传输网络、覆盖范围等事项。

《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届满,需继续从事网

络广播电视服务的,应于有效期届满前30日内,持符合本办法第七、八条规定条件的相关材料,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续办手续。

第十一条

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单位变更股东、股权结构以及有上市等重大融资行为或有重大资产变动的,应当在变更前按本办法办理审批手续。

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单位的单位名称、办公场所、法定代表人依法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15日内向原发证机关备案。

第十二条

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单位变更《许可证》载明的业务类别、服务内容、传输网络、覆盖范围等业务项目以及采用合资、合作模式开展业务的,应事先按本办法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三条

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单位应当在取得《许可证》90日内提供服务。未按期提供服务的,其《许可证》由原发证机关予以注销。如因特殊原因,延期或中止提供服务的,应经原发证机关同意。申请终止服务的,应提前60日向原发证机关申报,其《许可证》由原发证机关予以注销。连续停止业务超过60日的,由原发证机关按终止业务处理,其《许可证》由原发证机关予以注销。

第三章 网络广播电视服务规范

第十四条

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单位应当按照《许可证》载明的事项从事网络广播电视服务。

第十五条

经批准从事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的单位,负责建设和运营内容服务平台,组织、编辑节目并通过集成播控平台向用户提供节目。

第十六条

经批准从事网络广播电视集成播控服务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负责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包括节目的统一集成和播出监控,电子节目指南(EPG)、用户端、计费、版权等管理。

第十七条

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单位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障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履行安全保障义务。

网络广播电视集成播控服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播控管理制度,采取技术安全管控措施,配备专业安全播控管理人员,按照国务院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集成、播控广播电视节目。不得拒绝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的节目信号接入请求,不得擅自插播、截留、变更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播出的节目信号。

第十八条

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应当选择依法取得网络广播电视集成播控服务许可的单位提供接入服务。

网络广播电视集成播控服务单位在提供接入服务前,应当查验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的许可证。

网络广播电视传输分发服务单位在为集成播控平台提供传输分发服务前,应当查验网络广播电视集成播控服务单位的许可证。

第十九条

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和集成播控服务单位应在播出界面显著位置标注国务院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批准的播出标识、名称、《许可证》编号。

第二十条

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单位应当按照广播影视管理规定和相关标准实行规范对接,并为对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

第二十一条

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播出的节目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不得含有以下内容:

(一)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煽动抗拒或者破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实施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侵害民族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违背国家宗教政策,宣扬宗教极端主义和邪教、迷信,歧视、侮辱宗教信仰的;

(六)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恐怖、吸毒,教唆犯罪或者传授犯罪方法的;

(八)侮辱、诽谤他人的;

(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十)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或者有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

(十一)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禁止的其他内容。第二十二条

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播出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类节目和其它节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广播电影电视节目的管理规定。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播出的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应当是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播出的新闻节目。

第二十三条

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播出的节目应当经过网络广播电视集成播控服务单位设立的集成播控平台统一集成后提供给用户。

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单位不得转播非法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得链接、聚合、集成未取得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许可的单位开办的节目。

第二十四条

网络广播电视集成播控服务单位负责对内容服务单位播出的节目进行监控,发现接入集成播控平台的节目含有违反本办法的内容时,应立即切断节目源,并报告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

第二十五条

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负责审查其提供的节目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并进行播前审查。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应建立健全节目审查、安全播出等节目内容管理制度,配备专业节目审查人员。所播出节目的名称、内容概要、播出时间、时长、来源等信息,应至少保留60日,主管部门依法查询时应当主动予以配合。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对含有违反本办法的节目,应立即删除并保存有关记录,履行报告义务,落实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的管理要求。

第二十六条

网络广播电视传输分发服务单位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广播电视安全传输的管理规定,保障网络传输安全。不得擅自插播、截留、变更集成播控平台发出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和电子节目指南(EPG)、用户端、计费、版权等控制信号。

第二十七条 用于网络广播电视服务的技术系统和终端产品,应符合广播影视有关标准和要求。任何单位不得向未取得网络广播电视服务许可的单位提供相关的服务器托 9

管、网络传输、软硬件技术支持、代收费等服务。

第二十八条

省级以上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应设立健全网络广播电视节目监管系统,建立公众监督举报制度,加强对网络广播电视服务的监督管理。

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集成播控、传输分发等单位应当为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设立的网络广播电视节目监控系统提供必要的信号接入条件。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擅自从事网络广播电视服务的,由县级以上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条

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播出节目的内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播出节目的来源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并处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根据《广播 10

电视管理条例》第五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

未按照许可证载明的事项从事网络广播电视服务的,由县级以上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并处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五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并处2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选择未取得网络广播电视集成播控许可的单位提供集成播控服务的或未经过合法设立的集成播控平台统一集成后直接提供给用户的;

(二)网络广播电视集成播控服务单位拒绝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的节目信号接入请求或擅自插播、截留、变更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播出的节目信号的;

(三)网络广播电视传输分发服务单位违反国家有关广播电视安全传输的管理规定的,或擅自插播、截留、变更网络广播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发出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和电子节目指南(EPG)、用户端、计费、版权等控制信号的;

(四)网络广播电视集成播控服务单位在为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提供接入服务前,未履行许可证查验义务的;

(五)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单位未按照广播影视管理规定和相关标准实行规范对接或未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的;

(六)网络广播电视传输分发服务单位在为集成播控平台提供传输分发服务前,未查验网络广播电视集成播控服务单位的许可证的。

第三十三条

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同时,可对其主要出资者和经营者予以警告,可并处2万元以下罚款:

(一)变更股东、股权结构以及有上市等重大融资行为或有重大资产变动,未事先办理审批手续的;

(二)变更《许可证》载明的业务类别、服务内容、传输网络、覆盖范围等业务项目以及采用合资、合作模式开展业务,未事先办理审批手续的;

(三)未按本办法要求建立健全安全播控、节目审查、安全播出、安全传输等管理制度,未配备专业安全管理和节目审查人员的;

(四)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和集成播控服务单位未在播出界面显著位置标注播出标识、名称、《许可证》编号的;

(五)网络广播电视内容服务单位发现含有违反本办法的节目未及时删除或未保留节目播出信息或未主动配合主管部门查询以及履行报告义务的;

(六)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单位发现接入集成播控平台的节目含有违反本办法的内容时未及时切断节目源或未报告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

(七)用于网络广播电视服务的技术系统和终端产品不符合广播影视有关标准和要求的;

(八)未向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设立的网络广播电视节目监控系统提供必要的信号接入条件的;

(九)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单位在同一内三次出现违规行为的;

(十)拒绝、阻挠、拖延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或者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十一)以虚假证明、文件等手段骗取《许可证》的。有本条第(十一)项行为的,发证机关应撤销其许可证。第三十四条

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要依法给予有关责任人处分,构成犯罪的,13

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

****年**月**日起施行。2004年6月15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的《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39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2004年6月15日经局务会议通过, 2004年7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第39号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秩序,加强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以互联网协议(IP)作为主要技术形态,以计算机、电视机、手机等各类电子设备为接收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微波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卫星或其他城域网、广域网、局域网等信息网络,从事开办、播放(含点播、转播、直播)、集成、传输、下载视听节目服务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视听节目(包括影视类音像制品),是指利用摄影机、摄像机、录音机和其它视音频摄制设备拍摄、录制的,由可连续运动的图像或可连续收听的声音组成的视音频节目。

第三条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负责全国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以下简称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家对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实行许可制度。

第五条 国家鼓励地(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视听节目。 第二章 业务许可

第六条 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应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由广电总局按照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业务类别、接收终端、传输网络等项目分类核发。

业务类别分为播放自办节目、转播节目和提供节目集成运营服务等。

接收终端分为计算机、电视机、手机及其它各类电子设备。

传输网络分为移动通信网、固定通信网、微波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卫星或其他城域网、广域网、局域网等。

第七条 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机构,不得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

经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或依法享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格的网站可以申请开办信息网络传播新闻类视听节目业务,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办信息网络传播新闻类视听节目业务。

经广电总局批准设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省会市、计划单列市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影视集团(总台),可以申请自行或设立机构从事以电视机作为接收终端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集成运营服务。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办此类业务。

第八条 申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广电总局确定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总体规划和布局;

(二)符合国家规定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

(三)有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自有资金、设备、场所及必要的专业人员;

(四)拥有与业务规模相适应并符合国家规定的视听节目资源;

(五)拥有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服务信誉、技术能力和网络资源;

(六)有健全的节目内容审查制度、播出管理制度;

(七)有可行的节目监控方案;

(八)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

第九条 申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须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告,内容应包括:业务类别(自办节目、转播、集成等)、播出标识(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的专用标识)、传播方式(频道播出、点播、下载定制、轮播、数据广播等)、传输网络、传播载体、传播范围、接收终端、节目类别、集成内容等;

(二)《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申请表;

(三)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的内容规划、技术方案、运营方案、管理制度;

(四)向政府监管部门提供监控信号的监控方案;

(五)人员、设备、场所的证明资料;

(六)申办机构的基本情况及与开展业务有关的证明(网站注册文件、广播电台、电视台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从事登载新闻业务许可文件等);

(七)公司章程、营业执照、验资证明(申请人为企业的)。

第十条 申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应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第九条规定的书面材料,经逐级审核同意后,报广电总局审批。

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可直接向广电总局提出申请。

符合条件的,广电总局予以颁发《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第十一条 负责受理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期限和权限,履行受理、审核职责。申请人的申请符合法定标准的,有权作出决定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有效期为二年。有效期届满,需继续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的,应于期满六个月前按本办法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续办手续。

第十三条 获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以下简称持证机构)应当按照《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载明的开办主体、业务类别、标识、传播方式、传输网络、传播载体、传播范围、接收终端、节目类别和集成内容等事项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

第十四条 持证机构变更注册资本、股东和持股比例及许可证载明的开办主体、业务类别、标识、传播方式、传播载体、传播范围、接收终端、节目类别和集成内容等事项的,应提前六十日报广电总局批准并办理许可证登载事项变更手续。

持证机构地址、网址、网站名、法定代表人等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三十日内向广电总局备案并办理许可证登载事项变更手续。

第十五条 持证机构应当在领取《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九十日内开通业务。如因特殊理由不能如期开通,应经发证机关同意,否则按终止业务处理。

第十六条 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需终止业务的,应提前六十日向原发证机关申报,其《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由原发证机关予以公告注销。 第三章 业务监管

第十七条 用于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新闻类视听节目,限于境内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台以及经批准的新闻网站制作、播放的节目。

用于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的影视剧类视听节目,必须取得《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电影公映许可证》。

第十八条 通过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应符合《著作权法》的规定。

第十九条 禁止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有以下内容的视听节目: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宣扬邪教、迷信的;

(六)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十)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二十条 持证机构应建立健全节目审查、安全播出的管理制度,实行节目总编负责制,配备节目审查员,对其播放的节目内容进行审查。

第二十一条 信息网络的经营机构不得向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提供与传播视听节目业务有关的服务。

第二十二条 传播视听节目的名称、内容概要、播出时间、时长、来源等信息,持证机构应当至少保留三十日。

第二十三条 利用信息网络转播视听节目,只能转播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得转播非法开办的广播电视节目,不得转播境外广播电视节目。

利用信息网络链接或集成视听节目,只能链接或集成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机构开办的视听节目,不得链接或集成境外互联网站的视听节目。

第二十四条 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设立视听节目监控系统、建立公众监督举报制度,加强对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监督管理。

持证机构应当为视听节目监控系统提供必要的信号接入条件。 第四章 罚 则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的,由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予以取缔,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给予警告、限期整改,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载明的事项从事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业务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变更许可证载明事项、持证机构注册资本、股东和持股比例;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八条规定的;

(四)传播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禁止传播的视听节目的;

(五)向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提供与传播视听节目业务有关服务的;

(六)未按规定保留视听节目播放记录的;

(七)利用信息网络转播境外广播电视节目,转播非法开办的广播电视节目的;

(八)非法链接、集成境外广播电视节目以及非法链接、集成境外网站传播的视听节目的。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开办机构的法定代表人、节目总编或节目审查员未履行应尽职责,出现三次以上违规内容的,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对开办机构予以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领取《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应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六个月内按照本办法规定申换许可证。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4年10月11日起施行。广电总局《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广电总局令第15号)同时废止。

下载互联网传播理论思考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互联网传播理论思考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大全]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 第 15 号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经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二OO三年二月十日起施行。......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 (第 39 号)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经2004年6月15日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10月......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秩序,加强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的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

    互联网的兴起对新闻传播的意义

    互联网的兴起对新闻传播的意义 班级:新闻采编与制作一班姓名:张静怡学号:1260110032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全球各主要国家狂飙猛进,并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了令人诧异的改变。网......

    浅议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浅议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20092217蒋杰慧 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洪流,它不但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信息传播方式,而且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

    互联网 校园景观小品设计与校园文化传播

    互联网+校园景观小品设计与校园文化传播 高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在传承、创新社会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功能,校园文化在社会发展和高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深刻影......

    互联网大众传媒新闻传播活动的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大众传媒新闻传播活动的核心竞争力 [摘 要]在分析国际互联网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新闻传播活动中呈现方式的内在发展趋势,继而从操作性角度研究了国际互联网技......

    关于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几点理论思考

    关于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几点理论思考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阐述了发展党内民主对于党的生存和发展、保持党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