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以学生的“交往”体验为途径的新型师生关系
构建以学生的“交往”体验为途径的新型师生关系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余虹
[内容摘要]: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道路中,有着许多人际间的交往活动,这些活动就是一种现实体验,这些交往体验对学生个性品格的塑造,举止风度的培养以及师生关系的形成,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入世及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不断推进的两个文明建设,向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人才素质要求。笔者认为,以学生成长中的“交往”体验为途径,让学生参与交往活动,感受“交往”的乐趣,尝试交往中的自我表现,学会交往,善于与人合作相处。这样的体验,是生命的重要历程,有助于新型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有利于创造性素质人才的培养。
“新”是相对旧而言,“新”是一种变革,“好”要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有利于学生发展。以学生日常的“交往”体验为途径,构建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试图通过天天存在着的学生交往体验活动,来建立起这种师生间“平等而互尊”的关系,以学生的交往体验来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积极发展,改变教师片面的知识权威和传授者的形象,减少耳提面命式的说教,将学生看成与自己一样的,需要不断学习,追求知识,更新观念,探索奥秘,以及需要进行及时补剂和充电的人。
[关键词语]:“交往”体验学会交往新型良好师生关系创造性素质人才平等而互尊
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道路中,有着许多人际间的交往活动,这些活动就是一种现实体验,这些交往体验对学生个性品格的塑造,举止风度的培养以及师生关系的形成,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入世及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不断推进的两个文明建设,向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人才素质要求。新世纪的建设者应该是具有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可见培养出拥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学生创造潜力并不等于学生的现实创造力,必须用教育的手段和各种因素表现出来,在诸多手段和因素中,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起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如何构建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以学生成长中的“交往”体验为途径,让学生参与交往活动,感受“交往”的乐趣,尝试交往中的自我表现,学会交往,善于与人合作相处。这样的体验,是生命的重要历程,有助于新型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有利于创造性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学生交往体验具有静态、动态和综合的特点
“交往”指人际间的相互往来活动,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联系,它既是一项情感意识活动,又是一项行为动作活动。学生在学习成长的历程中,与父母、教师、同学及其他相熟的人之间,几乎天天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交往。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一个暗示的眼神,一个简单的手势,一句关切的问候,一行优美的扳书,就是一种交往,这种交往,更多地表现为师生间静态的情感交流;课堂上生生间的学习讨论,师生间的提问回答,辅导反馈,位置移动,角色变换,以及课外场合的文体、团队活动等,都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特点,而作为实际生活中的交往体验,又往往是综合的,动静交融的活动过程。学生交往体验的以上特点,可以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多种能力,也决定了课内外师生关系的丰富性。学校教育教学应积极把握以上特点,因地因时地对教学过程和课外活动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安排,让学生在生动的交往体验中,培养多方面的现代人精神和素质。
二、学生交往体验中的多种途径
学生交往体验活动,除了静态、动态和综合的特点之外,还有着多种实现交往的途径。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学生体验交往的途径可以是有意识进行的,也可以是在无意识的进行的,可以是教学状态下进行的,也可以是非教学状态下进行。但不管哪种籍以体验的途径,都可能对学生如何学会与人相处,如何形成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积极的作用。概括的说,学生交往体验的途径主要有:
1、课堂的途径。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的主要形式,充满着静态和动态的交互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绪两方面作用下的有意识的体验。所谓有意识,就是指学生的课堂交往,是在教师精心安排下的调动和控制学生主体能动学习的活动。课堂中的交往体验又是以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它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将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如,教师对学习困难学生诚恳的帮助,充满信心的纠正,面带微笑的提问,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设想,或者教师以班级普通一员的身份置身于小组讨论中,这些看似一般的交往态度和举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2、课外的途径。学生的课外交往体验,主要指课堂以外有组织、有意识的学生交往活动。这类活动往往以行为动作的动态特点居多,师生的互动也以动作的变化协调为目标,活动的空间较之课堂更加宽大,师生双方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显现,师生关系比之课堂教学更加轻松多样。如,体育课的竞技游戏活动,艺术兴趣小组的辅导参与活动,团队组织的表演竞赛活动等。课外的交往体验,有的属于教学状态下有意识的组织活动,有的属于非教学状态下的自发交往活动,这些活动过程,为学生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共同协作精神,提供了极好的演练机会,是学生体验师生关系十分必要的交往途径。
3、非教学状态下的日常交往途径。非教学状态下的日常交往途径,是指教学之外的课余生活和社会家庭环境中为学生交往所提供的交往体验机会,是学生接触教师,接触社会,体验人生最生动最自主宽松的场合。如果说教学状态中的交往是稳定人群交往,那么非教学状态下的交往就是随机自由交往,学生交往的对象是复杂多样的人,交往的空间是宽阔的,交往的结果,既有正效应,又有负效应,这就需要教师及学校应成为学生人生航程的引导者,加强学校与社区与家庭的联系,教师应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的交往体验,多接近学生,谈心拉家常,建立朋友般的关系,引导他们参与健康的交往,指导他们待人接物的技巧,提高交往的水平。如平时教学之余教师应多深入班级,主动与学生交流接触,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对胆小的学生要鼓励,那怕一两个宽慰的话语和眼神,也会温暖他们的心;又如,教师利用节假日进行家访,主动关心学生在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一面,既可以了解他们的校外交往状况,又达到嘘寒问暖,增进师生情谊的目的。这类交往体验,是学生教学交往的补充,为构建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起到了辅助性的作用。
三、凭借交往途径,构建平等而互尊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校、社会、家庭展现的多种学生交往途径,不仅是学生学会交往,增长才干的实践体验,而且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渠道。学生通过广泛的交往体验,培养了健康开朗的性格,掌握了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和能力,为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奠定了基础。从当前素质教育的普遍共识而言,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创造性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我们每一位肩负着素质教育使命的教师,都应致力于适应未来人才成长和需要的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才算新,才算好呢?“新”是相对旧而言,“新”是一种变革,“好”要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有利于学生发展,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从观念的更新开始。有人作了“您心目中的好老师”的问卷调查,多数学生将好老师的要求定位在“平等”两个字上,应该说这是时代的呼声。视学生为朋友,常与学生沟通,课堂上宽松民主的氛围,是平等的象征,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全面发展自己,这是平等的内涵。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在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新观念中形成的,它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智力甚有益处。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有些教师在学生追求平等的呼吁声中,对班级中出现的问题熟视无睹,没有了原则,有的甚至连师生的基本界限都没了,个别学生只要求老师对其的尊重,而不尊重老师的人格和劳动,这同样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师生关系,这种表面上看似“平等”“亲密无间”的关系,实质上是教师缺少主见,溺爱学生,学生处于德育弱势中,行规不达标的表现,因此,我们追求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而互尊”的师生关系。
以学生日常的“交往”体验为途径,构建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试图通过天天存在着的学生交往体验活动,来建立起这种师生间“平等而互尊“的关系,以学生的交往体验来激发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积极发展,改变教师片面的知识权威和传授者的形象,减少耳提面命式的说教,将学生看成与自己一样的,需要不断学习,追求知识,更新观念,探索奥秘,以及需要进行及时补剂和充电的人。所谓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新在观念,好在和谐平等而互尊。
第二篇:以学生为本,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本,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贵州省威宁县哲觉中学 展贵秋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好坏、学校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也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能否保障等问题。在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是新时期继承“尊师爱生”这一中华美德的具体表现,下面就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谈点自己的看法,以供同行商榷。
一、师生平等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前提。
什么是平等?平等就是双方或几方之间地位相近,权利、义务、责任相同。由于教师与学生存在知识分配上的不均衡,学生在知识、经验、体能等方面都处于被动地位,所以,实际生活中的师生关系是组织者与被组织者的关系,是指导者和被指导者的关系,在这一层面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这里的平等,是人格的平等。
要追求人格上的平等对待,就要老师们消除“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传统观念,放下架子,主动构建平等对话的平台,在话语上多一些关怀、信任,少些冷漠、质疑。特别是学生犯错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话语空间,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而不是学生一开口就“遭白眼”或吃了老师们的“闭门羹”;在课堂上,多关注后进生,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特别要从过去关注物质层面的平等转到关注学生精神心理层面的平等上来,哪怕是老师很平常的一句问候,都会让学生从心底感到温暖,从心里感觉到老师的关注,让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二、积极沟通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
沟通就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通过语言、视觉、文字、符号、电话或其它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交换信息的方法。沟通对教学而言,意味着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平等交流,没有交流的教育不是真正意义的教育。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发挥。对教师而言,一方面,通过沟通,教师可以在“童言无忌”中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自己工作的得失,分清工作的主次;另一方面,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舞台已经结束。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所以,教师要把沟通作为一种基本技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沟通的有效方式、渠道,不断提高沟通的水平。一次,我发觉一位同学在学习上已初露锋茫,但却有些沾沾自喜,便借助这个同学的生日之际,送给他一张小小的我自己制作的卡片,上面写着:小荷才露尖尖角。这位同学慢慢的揣摩出话语中我对他学习进步的肯定和善意、温馨的提示,此后在学习中他更加勤奋,更加谦虚,收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总之,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要以真心唤起学生真情,要“精诚所至”才能收到“金石为开”的效果。
三、民主博爱是维续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
“靠民主”是魏书生管理中的一大特色。魏书生在《我靠什么管理》一文中写到:教书也好,当班主任也好,当局长也好,我就靠祖宗留下来的老办法,可以概括为“一小点(注意力体操)和“两大点”(靠民主,靠科学),在他的管理思想中无处不渗透着民主。新型师生关系构建中,教师要以“民主博爱”来维持和谐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1、教师要树立“教育即服务”的思想。教师要处处尊重学生,时时关爱学生,广施博爱,从学生实际出发,知道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俯下身来为学生做点事,帮助学生作出合适的自我定位,让学生能做点啥就做点啥,进而让学生在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过程中,体验到做事的乐趣,找到成就感,在师生合作中消除对老师的恐惧感和心理方面的压抑,主动接纳教师,并与老师搞好关系,形成老师默默的关爱着学生,学生也深深的眷恋着老师的良好氛围。
2、学生说了算。让学生成为主人,让大家都是管理者,又都是被管理者,这个事上你管管我,那个事上我管管你。这样做一则可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二则可以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展示他们的个性特长,让他们在班级活动中找到自信。人就怕大事不能做,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于是灵魂流浪,精神漂泊,人生渺茫,信心缺乏。这样的学生有些把自己孤立起来,疏远了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有些则表现异常,逆返心理较重。所以,教师在管理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重心下移,权力下放,学生说怎么定就怎么定,学生说怎样执行就怎样执行,让学生说了算。但教师要扮演好“主导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导向作用。这里要提一下,教师的“导”不是以教师权威来指令吩咐学生,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不愿建言献策,不与教师接触沟通而失去民主。
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又是新时期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学生全面发展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就农村教育的现状来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作为主导层面的教师,只要用心去做,一定会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主旋律下谱写出新的乐章。
第三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份,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一份关于中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06%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近三成的同学认为老师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这份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联想到在许多学校部分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甚至扬言报复(有的确实做了),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师生关系这一古老而崭新的话题。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我就本人的几年的工作体会谈谈本人的体会:
一、民主性
教师的人格对以身作则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深刻地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人往往是他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现代教师人格,内在地规定了教师应成为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若不重视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在言行上出现双重人格,学生对教师关于做人的教诲就难以信服,(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孔子所讲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生活在大家庭的学生当中,班主任,就好比这个家的家长,班主任是梁子,而且是上梁。一个班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因为他的一言一动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不自觉地影响着班上的学生,他的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管好自己班的学生,首先要管好自己,自己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学生面前要树立榜样,自己班上的班规班约没有,所谓的班规班约就是以班主任的言行为班规班约,学生看班主任,跟着班主任走,本人在班上强调:如果班主任迟一次到,学生可以迟五次到,班主任规定的五到场缺一次,学生可以旷课两天,班主任上操迟一次到,学生可以缺操五次……
这样,本人处处从严要求自己,学生对班主任也会产生一种信任感,从而自己也会从严要求自己,这样一来,会不自觉地把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达到和谐的关系。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尊重学生
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
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牛顿,你的讥笑里中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会是另一种情景。
三、注重情感性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教师要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感情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教学思想和语言的表达,更为主要的是影响着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认识活动以及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实事。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热爱每一个学生。北京西四北四条小学教师(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梁勇提出了一个理念:“不听话的孩子也是可爱的”。我们还应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可爱之处。即我们不能用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看待去学生,而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这个原则的大前提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才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应在沟通师生情感方面多做文章。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形成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
总之,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融融的师爱氛围中,建立在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前提下,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当然,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单靠这片言只语是无法详尽的,只能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
第四篇: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东宝区浏河小学 严安珍 周群
凡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里沟通的重要,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
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师批评学生却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这些现象是令人深思的,它除了说明思想教育工作要注意方式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臵。教师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这是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糸,体现着心理上的相互沟通。
因此,可以肯定地认为,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秘诀之一。
一个班主任,要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要做些什么呢?根据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点特别重要。
1.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
班主任要想教育好学生,使他们成为跨世纪人才,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作。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我主要采用多问、巧谈、善观等方法。
多问。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多问,在组成一个新的班级时,应问问他们有什么新的打算,会不会适应新班级和新环境,学习上是否跟得上,他们的兴趣与爱好等等,在与家长接触中要经常询问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教育等,还要主动向原班主任、科任教师了解,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学各个方面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存在问题,为顺利地开展工作准备。
巧谈。和学生谈话可以在正式场合,如课堂、办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如课间、操场、劳动场地,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等.不管在什么场合谈话,尤其在后一种场合,要谈得好、有收获,关键的是选准交谈的突破口,从学生最熟悉、最兴趣的话题入手,使他们解除顾虑,打开心扉。
善观。班主任要有一双善于观察有慧眼,不仅要观察班集体的变化,更需要透过每个学生的细微表现发现其思想本质,真正做到知微见著。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妥善处理,把工作做在前头。
2、“ 爱是理解的别名”,要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敝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然而,作为一名班主任,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3、奖惩分明,促进疏导顺利进行。
对学生除了倾注一片爱心之外,还必须时时约束他们,严格要求他们,才会收到良好效果。严师出高徒,在班级管理中,有三类学生要特别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一是班干部,二是差生,三是优秀生。对班干部要求要严格,要他们在搞好学习的同时积极为班级同学服务,要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做得好表扬,有违纪照样批评,决不姑息迁就,当然对他们的批评要讲究方法方式,肯定他们的成绩,维护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差生往往由于学习成绩,或者某方面不如人而显出悲观、苦闷、忧郁等消极情绪,所以对待差生特别要注意尊重、理解他们,千万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应肯定他们的长处,指明他们的努力方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而对优秀生应该更加严格要求,否则他们便自认为是“天之骄子”,以致萌发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甚至发展到瞧不起同学,直至无视老师的教育。如果说教育差生是每位班主任棘手的工作,那么,发现优秀生隐蔽的缺点,给予严格而有效的教育,未必不是困难的事。因此,教育优秀生自尊、自爱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这样处理,学生才感到教师是公正的,没有袒护谁,为师生心理沟通扫除了心里障碍。
在教育与疏导中,我注意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思想观念,陶冶了情操,更促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
总之,要当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搞好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才能使学生从情感上深深地体验到班主任是可敬可亲的,既是学业上的导师,又是生活中的父母,更是个人成长中的朋友。
第五篇: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几点心得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几点心得
从古至今,“老师”一直是一种权威的化身,“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古时候常把老师的地位与双亲并立,学生是唯师命是从;但是随着旧的社会观念的过时和新教育的提倡下,老师权威的偶像渐被打破,在社会普遍追求“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之下,传统老师“权威”的角色也受到严厉的挑战。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交往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有很好的帮助。新课标的颁布,新教材的试运行,给我们昭示着素质教育已日渐深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新教育的必然趋势。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
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 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拥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识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所以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建立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学习空间,以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如:在学习《抗美援朝》中的《黄继光》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仔细看图,练习说话,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这时以图画为中心,根据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人物的表情、心理活动、动作要点,也可以想象未出现的战士们的愤怒之情。此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人人争先恐后,跃跃欲我。
1、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
教师现在面对的每一个学生,他们无论字写得好坏、无论她活泼开朗,还是沉默寡言,哪怕他考试不及格,也都将走向未来,都将居于新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我们要与学生交心,不妨蹲下身来或坐在孩子们当中与他们谈话,而不要让孩子们仰视你;不妨耐心听孩子们那不够流畅,甚至答非所问的话,而不去打断他。如:在教改革开放这一文中,让学生谈自己调查的结果,讲得好的给与赞扬和鼓励;讲得差一点的也不给予歧视。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健全人格,并且使师生的心融为一体,产生共鸣。
2、教师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孩子对知识的一种渴求,使教师利用的资源,要充分保护它,利用它。锻炼他们的能力。如:在和学生的接触中,会经常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应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观察发现问题。
3、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信心。
有实力才有自信。班上几十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实践中,我经常有意识的让腼腆的孩子领读课文,代表小组发言,让性格急躁的孩子跟细心的孩子一起办板报,让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帮助老师查阅资料„„渐渐的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受到锻炼,增强了自信心。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变“我能行吗”为“我能行”。
三、树立新理念、确立新角色
我们都知道,任何改革首先必须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全新的理念,良好的素质和改革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加油”、“充电”,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和教学艺术,是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渗入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素质的新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侥有兴趣地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他们的观赏、调查、讲述、写作等,并乐此不疲。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有凌驾于受教育者之上的“灌输者”、“管束者”转变为学习主体发展的良师益友,和作伙伴。密切了师生的关系,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与学生民主相处,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思想基础。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思想,不能认为高学生一等而居高临下。教师要树立民主思想,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他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同时,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今天的学生周围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之绝大多数又是独生子女,他们可以说是普遍娇气重,心理脆弱好冲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既要会当学生的老师又要会做学生的朋友。调查表明,学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当是“老师和学生互相帮助,成为朋友,共同进步”,“教师应该不仅在课堂上,在学习上关心我们,在课外也能和我们友好相处,不要时时摆出一副老师的架子,对成绩好或差的同学要一视同仁。”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育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只有这样,才可能缩小师生之间物理和心理间的差距。也只有学生把老师真正作为他们的朋友时,才会相信老师,有什么心里话才会对老师讲。师生间达到对父母不敢讲的话还敢跟老师讲、甚至是无话不说的地步时,就足以证明师生关系的亲密无间。
2、关爱学生,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赞可夫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关爱学生,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对于后进生,要特别关心、爱护、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辅导。我班一名学生,有一天上课打不起精神,我就找她谈心,可是她沉默不语,最后,在我的耐心开导下,她只说是爸妈发生争吵。于是,我便走访家长,了解到其父母在闹离婚,经过分别多次做父母工作,父母停止了争吵,学生情绪也稳定下来,还认识到只有好好读书,考出最优异的成绩才是父母和好的一剂良药。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更加发奋学习,成绩很快赶上来。要搞好教育,离不开老师的循循善诱,更离不开一种特殊的催化剂,那就是爱。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我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3、提高教学水平,纯化师生关系。
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利用好教学过程这个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首先良好的教态是学生心灵非常有益的阳光,教师是播种春天的人,我们老师的亲切目光,一举手、一投足,在学生心中会产生阵阵涟漪。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蹲下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对话、研讨学习;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我们常常看到: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课堂回应频频,一堂课下来师生各有所获;而有的老师却收获寥寥,其微妙之处何在?细细分析原因,主要是前者更讲究教学艺术,因为教学艺术更讲究恒常性、广泛性,把微笑带给每一个学生。我曾经接触过一个低年级的孩子,当别人问他:“今天挨表扬了吗?”“表扬了。”“怎么表扬的?”“一般性表扬。”“什么是一般性表扬?”“教师给一个微笑。”一个微笑,这在孩子的心目中产生多么大的反响!说明我们的老师是多么吝啬微笑啊!如果我们的教师每天都带着微笑去爱护他的学生,爱每一片绿叶,哪怕是有斑点的绿叶,这样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会更喜欢上我们的课,上课听讲注意力集中,就会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在这样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效果显著。相反,不喜欢某老师上课,则会挑老师的错,不配合老师的教学,老是唱对台戏,甚至搞恶作剧捉弄老师,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师生间的交往互动,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课上得有声有色,使学生更爱上自己的课!只有学生接纳了老师对他们的教育影响,课堂气氛才会宽松、愉快,师生关系才更和谐,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现代的教学中,将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交流。知识资源能力简洁的共享,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整个民族的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成为一名学生心中的好老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注重情感教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几点心得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山中学、韩
利
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