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旅游业协会[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06:3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旅游业协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旅游业协会》。

第一篇:云南省旅游业协会

云南省旅游业协会

时间:2010-02-24 10:48来源:

云南省旅游业协会是由云南省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车(船)公司、旅游度假区、旅游购物商店、旅游温泉与SPA企业、旅游集团公司以及旅游相关单位和部门,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经云南省旅游局同意,云南省民政厅批准,于2000年1月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行业性社团组织。

本协会有理事单位137家,常务理事单位60家,下设云南省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度假区、旅游车船、SPA与温泉、旅游购物、旅游会展、旅游自驾车与露营等9个专业分会,经省民政厅批准今年又将成立旅游自驾车与户外运动分会、旅游会展分会及出境旅游自律委员会,办公地点设于昆明市滇池路678号(云南省旅游局办公大楼内)。

本会的主要业务范围是:

1、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会员单位的合理要求;

2、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协调会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3、加强旅游市场的调查研究,协助旅游主管部门搞好行业管理;

4、总结交流旅游业的工作经验,向会员单位提供国内外旅游业动态、信息、咨询服务;

5、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委托,对省内其他旅游协会进行业务指导;

6、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委托,开展旅游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进行旅游企业品牌和技能人才资格认证;

7、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委托,举办各种旅游展览和促销活动;

8、加强与国内及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旅游企业和旅游业协会的联系,加强互相间的交流与合作;

9、组织编印会刊和信息资料;

10、为增强本会的经济,弥补本会活动经费,可开展面向行业的有偿服务;

11、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承办相关行政事务授权的工作,完成政府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本会成立以来,得到中国旅游协会、云南省旅游局和云南省民政厅的指导与帮助,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经过多年积极探索与实践,在行业服务、自律、协调和维护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有影响、有实效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行业管理部门的充分肯定和业界的好评。本会已成为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广,吸引力较强的行业性社团之一。今后本会将不断创新,努力工作,不负众望,为云南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云南省旅游业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成立大会召开

云南省旅游业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成立大会召开

4月25日,云南省旅游业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成立仪式在云南省旅游局盛大举行,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段跃庆,云南省供销社主任和润培,云南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莫泰尧,云南省旅游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曹昊男,分会会长蔡超,分会副会长袁兵、张新晖、刘红、张军、白世超、李崔昆、夏滨、李忠燊、和昆花、莫泽新等11名参加了本次大会。此外,还有来自云南省各个州市的旅游局、旅游行业相关部门领导出席了本次会议。

第三篇:云南省旅游学校德育教育

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

书面交流材料

云南省教育厅 二○○九年十月二十一日

目 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云南省旅游学校(1)

以德治校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云南省贸易经济学校(6)

围绕优良校风建设目标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云南省邮电学校(10)

德育为首技能为本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15)

构建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德育模式 云南经贸管理学校(20)

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建设文明和谐校园 昆明市盘龙区职业高级中学(27)

衣带渐宽终不悔扎根职教育英才昆明铁路机械学校(33)

多管齐下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德育工作 昆明第二职业中专(42)

德技双优是腾飞的翅膀玉溪工业财贸学校(49)

更新理念优化环境丰富内容不断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保山中专(技工)学校(57)

创新德育制度增强德育实效楚雄市职业高级中学(62)

技工教育一奇葩楚雄高级技工学校(67)

推行“专业党建”增强德育实效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76)

深入开展文化建设巩固德育工作阵地 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81)

加强德育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大理州技工学校(86)

以人为本增强德育实效德宏职业学院(91)

为中职学生开启光明和智慧的窗口丽江民族中专学校(95)

以“三生教育”为主线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模式 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100)

坚持德育为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临沧市农业学校(104)

创新德育工作思路推行学生自主管理 峨山县职业高级中学(110)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禄丰县职业高级中学(117)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云南省旅游学校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中职学校尤其如此。多年来,通过全校师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我校德育工作健康发展,成效明显。先后成为云南省中专学校德育教学教研会理事长单位、云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云南省全国首批中小学德育教育实验基地、云南省“三生教育”试点学校,先后荣获昆明市文明单位、云南省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回顾工作的进程和成果的获得,我们认为,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对德育工作目标及方向的确定、对德育工作制度的完善、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等多方面的工作,都是学校德育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其中,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向前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受到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高度重视

校园文化建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推进文化,文化促进德育,二者相辅相成。在环境育人中,文化氛围育人入脑入髓,至关重要,意义深远。我校校领导班子和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深彻理解这个道理,多年来积极开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在校园广播、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文体活动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快速发展。在云南省中职学校中,率先制作了“正容镜”,明确提出了周恩来总理读书时倡导的“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静宜和宜庄”的形象标准;率先推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三个一切”标语;率先创办了《昆地青年报》(《旅校青年报》前身);率先编写制作了“礼貌歌”;率先进行了以“珍惜、节约、文明、卫生”为主题的校园餐厅文明建设„„。2007年,校党委明确提出“要探索新形式下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要大力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全方位加大校园文化创新力度。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文化活动德育功能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探索更加适应学生需要,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文化实践建设活动,把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对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2008年,学校结合教育部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和云南省教育厅开创的“三生教育”,研究决定,紧紧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力促学校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和德育工作密不可分的系统工程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全面和全程的工作,作为德育工作重要内容的校园文化是学校行为规范和共同价值观的展现,是学校共有的哲学观、信仰、期望和态度,是创建一流学校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通过认真的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我校制定了《云南省旅游学校文化建设方案》,现在正在不断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在这一方案中,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充分体现了校园文化时时处处和德育工作的紧密联系。方案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学校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第二部分: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第三部分: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分:学校文化建设的支撑体系。第五部分: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在各个部分里,我们力求工作特色化和具体化,保证让全体德育工作者明确为何做?做什么?如何做?避免泛泛而谈,不知所为。保证让全体受教育者听有所动,看有所感,行有所悟,共享文化大餐,修炼品质人格。在历史与现状中,我们强调,50多年来,云南省旅游学校(原昆明地质学校)的文化始终是追求卓越的文化,是育人为本的文化,是多无和谐的文化,是具有强烈进取精神的文化。在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中,我们强调,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通过使命导向、愿景共享、战略驱动、政策保障,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凝练学校精神,弘扬学校品格。在主要建设内容中,我们强调了学校精神文化、学校文化符号和学校文化载体三个方面。以“内容翔实”、博大的学校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文化性格构建学校精神文化。以特色鲜明、意义深远的校徽、校歌作为学校的文化符号。以内容丰富、展现校情的和谐主题广场、文化走廊、学校博物馆、庆典仪式、文体活动、课题研究、出版物和宣传册、学校网络、BBS建设作为学校的文化建设载体,全方位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支撑体系中,我们强调了文化建设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文化建设政策与制度体系、文化建设经费保障体系三大重点,保证文化建设顺利进行。在文化建设实施步骤中,我们提出了文化建设项目计划、实施程序、建设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三、近年来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德育工作向前发展

一是建成和谐广场。小桥流水,风景如画,美化校园环境,彰显云南民族文化和旅游文化,为学生户外活动搭建了一个高品质的平台。二是编写印刷《云南省旅游学校园校导游辞》。它既是学生爱校教育、专业学习的好教材,又是本校在校学生接待来访宾客,介绍学校,服务与锻炼的好形式。介绍母校,亲切自信。三是结合“三生教育”,编写制作了《云南省旅游学校“三生教育”温馨提示》,提倡、提醒两温馨,在各教室张贴,醒目、实用。四是结合“三生教育”,已完成《云南省旅游学校“三生教育”组织与实践》课题研究,正在进行《云南省旅游学校成人、成才、就业与创业年级主题教育》课题研究,正在实施《云南省旅游学校“待发展学生”教育实施方案》。教师受教,学生受益。五是已建成旅游文化、酒店文化等数个文化走廊。用精美的图片、精炼的语言、柔和的灯光全面展示旅游业和酒店业大千世界。介绍、吸引、震撼、鼓励、美化大丰收。六是制作《云南省旅游学校邮资明信片》,下发学生,赠送亲友,宣扬了学校,培养了“校园主人”意识。七是开展了“三生教育”一系列主题讲座和培训工作。

四、以“三生教育”为重心,开创性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德育工作

尽管已有收获,但我们的工作仍然还处在起步和发展的阶段,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文化建设的过程仍然还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无论如何,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坚定不移。我们将以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以“三生教育”为工作重心,继续开创性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三

生教育”为学校德育工作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切入点,我们要结合新的工作实况,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勤奋工作,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三生教育”试点校的优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切体现“三生教育”的主题和内容,力争成为“三生教育”示范校,以“三生教育”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继续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健康发展。

以德治校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云南省贸易经济学校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长期以来,我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努力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道德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校党委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干部职工精神文明建设的首位,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全面深入地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在第一时间收听收看十七大报告及相关报道,及时下发学习通知,明确学习重点和工作要求,为党员干部购发了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和修正后的党章等学习资料,充分发挥校园网、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宣传阵地,及时反映学校和广大教职工学习党的十七大的理论成果和心得体会;二是认真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校党委组织开展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主题教育,举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晚会和张桂梅优秀事迹报告演讲,在全校掀起“明荣辱,倡新风”的学习热潮;三是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根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在全省组织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通知》精神,广大干部职工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对照查找和反思自身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工作作风、办事效率有了较大的转变;四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从2008年9月下旬开始,全校7个党支部78名党员按照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各个环节规定的动作开展了学习实践活动。校党委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邀请省委讲师团向翔教授对全体党员进行理论学习宣讲,以不同形式广泛征求群众书面意见、建议265条,通过梳理、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整改措施。通过学习,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形成了科学发展的新共识,人事制度改革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和谐校园建设呈现出新气象。

二、努力培育良好道德风尚

按照公民道德建设长远规划的要求,我校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活动中自觉遵守诚信礼仪和道德规范,在生活中尊老爱幼、礼貌待人,注重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高尚的师德是立校的根本”,长期以来,我校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关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师德意识,增强爱岗敬业、献身教育、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成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和实施了《教师工作

基本规范》、《师德教风建设实施办法》,加强了对教师工作的检查和督促,实行了一学期一次的学生评教,努力建立优良教风,以教风促学风、以学风促班风、以班风促校风。

“先成人,后成才”,这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理念之一。在文明单位创建过程中,我校进一步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大了德育工作力度,通过开展行为规范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每天一次的学生仪表仪容检查,每周一次的校园、寝室卫生评比检查,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劳动卫生、学习等良好习惯。德育教研室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秋季学期对全体09级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工作。每年召开一次思想政治暨德育工作会议,不断强化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作为教育单位,我校长期以来都很重视宣传舆论阵地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是通过悬挂张贴图文并茂的宣传图片、标语,营造环境育人的氛围;二是在校园网主页及时宣传报道,沟通信息,反映动态,在形势教育时段设置校园网专题;三是利用学校校刊《职教研究》登载理论研讨、教育教学论文、调查报告、学生习作等内容,及时反映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活动,鼓励教职工和学生撰写文稿。自2006年以来该刊物已出版12期;四是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宣传栏展开正面教育,发挥正面宣传导向作用;五是充分利用校庆、重大节日和历史纪念日等开展活动,积极宣传学校,加强校际交流,提高了学校在社会的美誉度;六是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月和校园之春文艺汇演,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认真落实新大纲,加强和改进德育课教学

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明确了德育课的主要任务,不折不扣地执行新大纲,才能积极推进新一轮德育课课程改革,从而提高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质量。一是认真学习新大纲,统一和提高思想认识。从教育部相关文件下发以来,学校领导、教务科高度重视,认真布置安排,教研室也把此项工作作为本学期乃至今后的工作重点来抓,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文件,特别是新大纲的学习。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了解了大纲的内容,领悟了大纲的精神,为下一步新课程的教学奠定了好的基础;二是积极参加各类新课改课程的学习和培训,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学校积极为德育课教师的学习培训创造提供条件,2009年下半年以来,已有5位老师参加了教育厅组织的相关课程的培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德育实训室建设,心理咨询室已建成并在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投入使用;三是改进德育课课堂,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德育课教学,我们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课堂概念的转变,从教室到社会,由单纯的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与社会相联系;师生角色的转变,由学生被动到主动到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转变,由注入式教学到启发式教学。

围绕优良校风建设目标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云南省邮电学校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在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云南省邮

电学校的德育工作正沿着健康、有序、高效的轨道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总体奋斗目标。

一、打造一支优秀的德育队伍

(一)学校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组织网络健全,制度落实,计划、措施到位

由一把手校长总负责,形成了由分管校长主抓,以教务部、学生会、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具体落实的管理网络,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理念渗透在学校德育工作中。

(二)学校积极组织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 做到“四坚持”:即坚持德育理论学习、坚持开展每学期班主任工作交流、坚持召开每周班主任例会、坚持开展班主任相互讨论学习会,让全体教师在实践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同时,对于新班主任,学校仍采用“帮、扶、带”的方式,以使他们尽快胜班主任工作。学校正是通过这些活动促进整个德育队伍严谨治学、敬业爱岗、乐于奉献、廉洁从教风气的形成。

(三)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在第2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学校组织开展了“退休教师与在职教师”的交流活动。活动中,退休教师对学校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对在职教师的勉励,退休教师和在职教师再一次感受到了“身为人师”的自豪和幸福。这是对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再一次表白和道德情感的升华。

(四)积极探索新时期下的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学校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认真做好后进学生的教育与关爱,预防甲型H1N1流感,禁毒防艾和三生教育等多项德育课题的宣传。目前,后进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评价;甲型H1N1流感得到了有效的防控,全校未出现病例;禁毒防艾和三生教育得到了有力的开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一)加强对校文学社和校广播室、宣传栏、班黑板报等宣传阵地的建设与管理 突出舆论导向,同时,要力做到教育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二)在规范社团管理的同时,提倡个性化 对于一些能张扬个性、教育功能突出的社团给予表扬,从而营造出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三)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开展“三生教育”演讲比赛、清明节诗歌朗诵比赛、计算机打字录入比赛、光电缆技能比赛、书画征文评比活动、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增强班级的团队凝聚力,增强学生知识,提升学生技能,促进学校文化向健康、文明、高雅的方面发展。

(四)努力营造平安的校园环境

紧密结合社区民警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出版安全板报、张贴安全警示图等,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安全第一”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违法犯罪现象。

三、形成有效的教育机制

(一)养成教育

我校通过争创文明班评比、做文明学生、学雷锋做好事、“清明节”诗歌朗诵和“三生教育”演讲比赛等活动,在全校掀起学习贯彻《中职生守则》、《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籍管理规定》的热潮。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等等。

(二)规范教育

学校一直以“团结、创新、求实、进取”管理教育目标,以“低起点、高标准、严要求”

来开展规范班级建设和学生会队伍建设。要求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争创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同时,学校继续做好“学生综合量化考评”工作,结合《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操行评定》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开展评比工作,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晚寝管理、宣传、早操、纪检方面进行考核管理。同时,学校还设立了“学生纪律检查组”,负责巡视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上报教务部,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反馈。同时,在班级管理的模式上大胆创新,实行了层层负责制,具体解决在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规范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主人翁意识得到提高。

(三)特色教育

目前,我校正在打造以“职业教育”、“三生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文化体系。围绕这一中心,我校先后开展“技能大赛”、“珍爱生命”、“学会感恩”等主题的系列活动。围绕“技能大赛”主题教育,在三月份开展了“计算机汉字录入比赛”主题活动;四月份开展“清明节诗歌朗诵比赛”;五月份开展了三生教育演讲比赛、足球比赛、排球比赛、新团员劳动光荣活动;六月份开展了禁毒、防艾宣传活动;

七、八月份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九月份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十月份开展国庆60周年庆典活动月;围绕“珍爱生命”主题教育进行预防甲型H1N1流感防范月,结合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了三生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学会关爱别人,帮助别人。十一月开展冬季运动会和冬季篮球比赛;十二月围绕“学会感恩”主题教育,结合“清明节”“

五、四青年节”、“教师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感恩日”活动。

(四)爱心教育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积极引导教师做到严格要求、谆谆善诱、因材施教,让“爱”的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时,我校教师能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思想教育。课后教师耐心辅导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生,教师采取各种方法,从思想、学习、情感甚至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战胜挫折和困难,努力提高自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对于学困生,学校进行勤工助学给予帮助。同时,教务部还建立了学困生档案,对他们安排勤工助学。

四、建立了学校、社会和家长为一体教育模式

(一)充分发挥家长功能,成立了家校联系网

通过电话、书信、电子邮件、面对面沟通,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学校和家长及时有效的进行双向教育。家长会的召开,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转变家长中存在不正确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现象。

(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开展与电信公司和移动公司在校实际营销活动;邀请派出所民警来校进行安全知识讲座。

(三)学校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作为我校德育教育基地,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劳动实践教育

这些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多年来,学校以德育为抓手,紧紧围绕“团结、创新、求实、进取”的校风建设目标开展德育工作,学校的德育工作正努力地向前迈进。

德育为首技能为本 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云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建校30年来,我们把“办民族特色学校,育职业技术人才”为学校的办学目标,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教育原则,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口号,以实现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德育工作的核心,充分发挥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优化德育工作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形成了“半封闭式管理,开放式办学,立体化育人”的办学特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领导重视,健全德育工作机构,狠抓德育队伍建设。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把德育贯穿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为了有效地挖掘和整合学校德育工作力量,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在学校内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德育副校长岗位,把学生保卫处、团委、教区办、班主任等力量整合于领导小组中,充分利用“军警校共建”“社区学校共建”的有效载体,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作用,实现德育工作的齐抓共管。我们还依据《班主任工作条例》和《班主任和专职指导员管理办法》,公开面向社会招考专职指导员,充实新鲜血液,强调班主任(指导员)考核奖惩的杠杆作用,努力形成一支强有力德育工作队伍,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让总书记的“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思想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心中。我校师生绝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学校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长期在师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学习教育,通过开校会、形势报告会、开设《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黑板报、知识竞赛、民族歌舞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宣传新时期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学校从讲政治、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高度,引导和激励各民族学生团结友爱、发奋学习,提倡各民族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从而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进各民族学生的心田。由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多年来未发生因民族矛盾而引发的不稳定和冲突,各民族师生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学校也荣获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3强调“一个重点”。就是把认真组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和重点,树立“学生工作无小事”的管理理念,用科学理论武装师生员工的头脑,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夯实思想基础。

4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要求教职工遵守职业道德,言传身教,寓教育于教学、管理和服务中。二是坚持教职工和学生的政治学习制度。每周五下午组织师生进行时事政治学习,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学习、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提高广大师生的政治思想觉悟,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学习目的,为振兴边疆民族地区发奋学习。三是坚持定期开办业余党校培训班,长期实行教职工党员联系班级制度,使得学生一进校就知道“党在那里、组织在那里”;实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校团委、学保处、教区办、班级团支部和班主任共同培养制

度,保证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针定期组织师生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和各项方针政策,使师生的思想和认识水平大幅度提高。近年来,先后对上千名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了党课培训,上百名师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带动了团建和工建工作,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上了新台阶。我校已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正积极向省级文明单位迈进。

5搞好“一个建设”,就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其目的是唱响主弦律,占领主阵地。良好的育人环境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障,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各种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定期组织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民族歌舞比赛、民族服饰展演,举办技能节和书法、摄影、手工艺品制作展览等,成立艺术团、礼仪队和各种社团活动小组,开设校园之声广播站和墙报宣传栏等,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教育学生,让主旋律文化占领思想和宣传阵地。另外,学校还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各种大型活动,如云南省民族工作会议暨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迎宾、云南省建国60周年成就展的参会工作、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国首届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云南省庆祝建党8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云岭颂歌献给党》、云南省省直机关工委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祖国在我心中”文艺汇演的演出等,参加“爱心送考”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并多次获得表彰、奖励。通过形式多样的弘扬主旋律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寓教于乐,学到了本领,提高了素质。使少数民族学生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思想优化了品德,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6强化学生管理,创建平安和谐校园。随着国家、社会、家庭对职业技能培养的不断重视,大量升大学无望、综合素质较低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使职校学生管理成为社会性的“热点”、“难点”问题,让职业学校走入了学校难办、教师难教和学生难管的尴尬境地。为此我们从学生入学开始,印发《学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以不影响学校、他人的学习生活、不影响他人的身心健康、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为所有学生日常行为的最低准则,从每年军训开始就采用半封闭管理模式,实行由校领导带班,科室职能部门和全校教职工参加的值班值周制度,保证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建设具备做好民族学生工作素质的班主任队伍,培养能给予学生知识传播、技能培养、情感交流、人格塑造的优秀教师;对班主任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并与班主任津贴、职称评聘、晋级和评优挂钩,从管理者的层面上保证对学生的有效管理;班级管理中长期开展“文明达标班级、文明达标宿舍、文明达标学生”评比活动,保证良好学风、班风和校风的形成;学生个体日常生活学习实行操行分评定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个别双差生和贫困生,实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

7创新德育教育,积极推进“三生教育”工作。面对中职学校遇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三生教育”从课程设置到各项活动的开展,带头参加授课,保证活动经费,指导活动开展,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另外还充分利用我校作为省职教学会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的资源优势,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努力教会他们做一个爱国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成为父母放心、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劳动者。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在德育管理工作上探索出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深的知道,学生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的摸索新的管理理念、机制和方式,才能求实、求新、有效地开展,才会像磁铁一样吸住广大青年学生,才能把握学生德育工作新特点、新规律,不断进行教育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拓展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领域,取得新的业绩,真正把学校办成“教好、管好、安置好”的三好学校,开创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构建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德育模式

云南经贸管理学校

云南经贸管理学校是国家公办学校,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自学校创建以来,在德育工作上开始实施构建“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德育模式,即: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体,以学校德育教育为主导,建立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一、以学校德育工作为主导,构成“三全”德育工作管理网络

为了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地位和具体落实,我们建立健全由上而下的德育管理体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树立全员管理思想,强化管理,提高整体效益。

学校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首先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做到“三全管理,四个到位,六字措施”。

(一)“三全管理”即: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全程管理 全员管理、全面管理和全程管理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实现了教育从专职人员向全体教职工的延伸,从教学领域向生活领域延伸、从校内向家庭、社会的延伸,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全员管理,即从校长到班主任、教师、职员都积极参与德育工作管理。学校的《教职工量化考核方案》、《三三制管理办法》规定了各岗位德育工作的职责,制定了细致的考核办法。学校有计划地对班主任、政治教师、学生处、教务处、学生会、校团委等专职领导以及指导老师和学生干部进行系统培训。

全面管理,即从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制定了《各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发挥了三个系统的育人作用:教学系统是必修课,要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课外系统的各项活动作为选修课,要发挥其对主渠道育人的补充和强化作用;隐性系统即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环境,都发挥其感染熏陶作用。

(二)“四个到位”即:认识到位、职责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 认识到位,首先强化全体教职员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充分利用每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学习《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等各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职员工对开展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求全校教职工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云南经贸管理学校德育实施纲要》、《云南经贸管理学校教师一日常规》,作为师德行为的准则。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和文化业务进修学习。做到学习有笔记、有心得,有检查、有评比,理论联系实际,定期召开“学”与“用”的讲评会。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领导和教师的素质。由于认识提高了。领导和教师增强了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很快地适应了学校提出的构建“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德育模式实施的需要。工作中我们还强调了职责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组建一支由校长、教务处领导、学生处领导、班主任、学生会干部、团干部及政治教师为代表的德育工作管理机构,按照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规划,提出了学校德育工作职责。

(三)“六字措施”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德育工作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了“学、看、听、研、比、训”六字措施学: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每人都分担一定的组织学习内容,事先认真备好课,充分利用每周三下午的七、八节课时间,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德育工作大政方针,学习德育工作科学方法和先进经验,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

看:组织师生到工厂及各种大型企事业单位去,看国家发展的大好形势,观看和体会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让全体师生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变得更加清晰,对将

来的人生和社会发展充满希望。

听: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教师多听先进经验和成功的做法,提高教师做好德育工作的信心,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研:根据“四位一体、全面渗透”的德育模式,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结合自己工作的特点,带着一个专题进行工作和研究,学期末都要写成专题实践活动报告。

比:比德育工作成果,每学期召开一次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训:校内培训采取定期用讲座的形式,对班主任、政治课教师、学生会干部、团干部、学生处领导、教务处领导及骨干教师进行培训。校外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及各级教研部门办的培训班。

二、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体,形成“四会”教育网络

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入手,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真正达到我校构建中等专业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即:“会学习、会劳动、会做人、会技能。”

(一)加强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

第一,在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要注入新的内容。学校除了进行“行为规范”、“技能竞赛”、“主题班会”、“升旗仪式”、“一分钟演讲”及校园科技文体活动等常规教育活动外,还运用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增强创新意识、自立意识、风险意识,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掌握是非美丑的标准。

第二,教育学生要有创新的方法。变灌输多为启发多,用活一个“导”字,对学生中的思想认识问题,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一味封堵。变说教多为激励多,对每学期涌现出来的优秀生、三好生、特长生、竞赛标兵等,学校都用照片张榜公布,在学生中树立典型,使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感受正面的道德形象,受到极大的鼓舞。变封闭教育多为开放教育多。几年来,学校多次组织师生到国防教育训练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新生入学的军事训练,并组织学生到农村参观。变追求形式多为讲究实效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学校规定正常教学上课期间每天下午七、八节课为科技文体活动时间,组织开展各种特色活动班,并纳入课时计划。活动课以学生兴趣、爱好和自愿为编组依据,以发展全体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原则,将全校4860余名在校学生分布在德育类、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体育类、劳技类共计31个兴趣活动小组之中,大面积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活动。

第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德育工作,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师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所以,我们特别注重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做到师德和德育一起抓,促进两德相长,使师生心理相容、感情共鸣。

第四,坚持搞好科研。德育工作是一门科学,要研究的问题很多,譬如独生子女、农民工子女、单亲子女等。学校要求每个教师要在工作中选择课题、搞好德育工作信息反馈的政策、探索规律、深入研究,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科学性。

(二)让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立能力

1.建立值周班长负责制和宿舍楼长负责制。每周以勤工俭学的方式,设立一名值周班长和一名值周楼长。开始由班主任老师任命一些工作能力强、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为值周班长和值周楼长,后来就由全班同学推荐,采用演讲竞争的方式,进行民主选举。值周班长的工作职责是负责全班工作,监督值周小组的值日工作,领导各小组长管理班级学习、纪律、卫生和活动;值周楼长的工作职责是负责各学生宿舍楼层的安全、卫生、纪律和宿舍楼层活动的组织实施。值周班长和值周楼长每周作一个工作总结,这一活动纳入学生思想品德量化考核,激励了学生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2.建立评比竞赛制度。在值周班长和值周楼长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实行班务工作和宿舍管理工作包干到人,开展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学生操行考评卡》规定:

每人的基础分都是80分。《卡》有明文细则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加分、减分,由值周班长和楼长记录,根据加分或减分的标准累计出每个月每个同学得分多少,作为学生行为、学习、纪律、卫生、好人好事、参加活动的量化考核依据,也为期末评选全勤生、三好生、优秀班干、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的操行评定打下基础。

三、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形成同步教育的联手网络

家庭教育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可以通过血亲关系的感化作用,家庭生活的渗透作用和父母言行的示范作用,对子女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要使家庭教育发挥积极的影响,必须提高家长的素质,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保持同步。

我校采用以下组织形式建立较为稳定的教育联手网络:

1.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建立班主任电话家访制。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班后或假日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电话家访,除了解和沟通学生在家在校的情况外,要搞好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家长的观念是否陈旧、教育知识是否贫乏,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家庭环境是否和谐,据此做出切合实际的指导家庭教育的计划。

2.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以年级为单位,每学期召开一次,聘请有代表性的家长参加,分析研究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交流探讨家庭教育经验和方法,树立家庭教育的典型,大大促进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以社区教育为依托,形成“多方参与,共育人才”的立体化协调网络

社区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联合社区内各种教育力量进行综合性的教育,进一步优化育人的环境,无疑是学校建设“大德育”环境的重要内容。两年来,我校与黑林铺社区办事处、黑林铺派出所、云南昆明陆军学院部队、防化团、七八三零零教导队、中国中材集团云南地质总队等单位,联合组织德育活动,初步取得成效。其德育职能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1.社区教育为形成德育教育合力架设了桥梁。通过社区和学校校团委及学生会组织协调,既可协助指导学校制订德育工作计划,又可向社区为单位部门宣传学校德育要求,还可以组织多层次,全方位教育活动,沟通信息,使各德育力量之间联系畅通。

2.利用社区教育的优势拓宽德育途径,使学校德育从封闭走向开放。①.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树立理想,增强了适应能力。②与社区教育协作单位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热爱劳动的观念。③社区为学校提供本区内知名英模人士作为校外辅导员。

3.社区教育的开展,丰富了德育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限制和抵消了社会的消极因素的影响。

4.社区教育优化了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社区可以向社区内有关方面提出改善育人的环境要求,调动家长和社会成员优化育人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控制社会的一些消极影响。一个“学校面向社会、社会关心学校,学生离校不离教”的教育网络正在逐渐形成。多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逐渐形成了学生、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丰富了德育内容,拓宽了德育渠道,优化了育人环境,形成了德育工作合力,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但是德育工作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关心这项工作,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创建和谐美好的校园而努力奋斗。

强化学校德育工作建设文明和谐校园

昆明市盘龙区职业高级中学

近年来,盘龙职中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牢固确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细化德育管理;倡导“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抓好德育基础常规。同时在具体德育活动中体现新思想,新观念,管理到位,从严治教,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构,狠抓落实,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水平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由党总支、各处室主任、工会、团委和年级组长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领导下的德育处、教务处、团委为主渠道的三条德育组织系列,要求全体小组成员树立四个意识,即: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教学为中心,提高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意识,以实现效率和效用最佳组合为特征的科学规范的管理意识,从时代发展去探测教育发展的超前意识,敢为人先,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改革意识。学校还要求全体小组成员深入到教育教学第一线,勇挑重担,以身作则,真抓实干,在作风上讲民主,关系上讲和谐,学习上讲经常,工作上讲扎实。学校形成了领导班子带头,教职员工有劲头的良好教风和浓郁的育人氛围。

二、结合实际,科学确定德育目标,强化科学管理意识

学校德育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中起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作用。为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学校在准确把握职高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实际的基础上,加强研究,创新思路,科学确定德育目标。提出,要在坚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三大教育主题。

一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加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教育部新修订的《守则》和《规范》,针对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道德实际,与时俱进的提出了一些新的行为规范。我校以此为抓手,结合学校特点,积极推进德育目标层次化、德育内容序列化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平、价值取向、意志能力有一个质的变化,并且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以促进学生就业为重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二是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重点,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校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宣传、指导、协调作用,切实抓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暴力、凶杀、色情、哥们义气、金钱至上的危害性,正确认识有关社会现象。对严重违规违纪或具有违法犯罪倾向的学生,建立党员一对一帮教制度,有计划的实施帮带转化、个案帮教,确保无在校生违法犯罪。

三是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厌学、逃学,甚至因一些挫折而自杀的事例屡见报端。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校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选派最好的老师参加心理辅导专业资格的学习考证,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针对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成长困惑、挫折压力等问题,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或个性特点,有针对性进行群体辅导、个别辅导,提供心理咨询,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节,解除心理障碍,使学生人格获得健全发展。

三、立足常规,强化学校德育管理

德育目标最终要落实在学校各项管理措施上。我校立足常规教育,从基础工作做起,在措施上出实招,在管理上求实效。要着力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一是抓好课程建设,完善德育课程体系。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更是德育主战场。我校高度重视德育课程建设,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将德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改革结合起来,注重选修课及校本课程研究,搞好综合课程开发,总结推广德育课改革成果,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充分挖掘各学科固有的德育资源,强化学科渗透,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把传授知识与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实际,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实到育人目标上来,真正落实到素质教育上来,真正落实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来。

二是抓好制度建设,强化常规管理。根据教育教学法规和学校的德育目标,我校德育领导小组广泛听取了广大教职工、家长及部分优秀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制定适合我校实际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编印了《盘龙职高学生手册》一书,构成了一个正反兼顾,奖罚分明,覆盖全面,突出重点的有机系统;这些制度对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起到了有力的保证作用,充分体现了“以规治校,以规治教,以规治学”的管理原则,使学校管理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是抓好队伍建设,完善德育网络。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德育工作队伍,形成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新格局。队伍建设首先是师德建设。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学校专门制订《盘龙职高师德规范》和《盘龙职高师德基本要求》,树立“育人为本、师德为范”的教育观,完善道德品格,提高思想境界,时时以身作则,处处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师表形象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上,努力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和第一责任人,和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直接,效果最明显,学校下大气力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首先,把好入门关,精心选拔、培养班主任,让那些最有爱心、最有干劲、最有创新精神、德艺双馨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班主任培训制度和计划,坚持班主任经验交流制度,还组织班主任听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德育理论读书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班团会评优观摩、家长会观摩活动,既学习德育理论,交流德育经验,提高德育水平又探讨德育活动方法,提高活动质量,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三,建立优秀班主任评选表彰和激励机制,落实班主任待遇,引导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到学生德育上,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几年来,我校涌现出了一大批“省先进德育工作者”、“市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区师德标兵”、“区岗位建功先进教师”、“区优秀班主任”等。

四是抓好德育活动,丰富德育实践。1.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制定中学生行为规范训练的目标层次和训练系列,克服形式主义,重教育抓训练,使其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行为。学校每学年初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盘龙职高学生一日常规》并进行测试,要求每个学生都合格。学校每个班都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制定了班规,提出了班级口号,并装订在本班墙上,时刻提醒学生。每周一进行升国旗仪式,开展国旗下的演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品质教育等。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做好两操。学校还每学期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形势教育,安排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

2建立重大事件和重大纪念日教育制度,积极开展与时俱进的专题教育活动。首先,利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举办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学校通过开展“文明班级评选”和“文明礼仪伴我行”、“学雷锋树新风”、“母亲节感恩”等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关心集体、尊敬师长、遵纪守法的良好品格。其次,积极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建立年级图书漂流

站,开辟阅报宣传栏并把阅览室的书籍分发到各班,让学生充分利用中午和双休日时间学习阅读。培养学生“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同时,我们还注重第二课堂教学,学校先后开设了40多门选修课,每年举办艺术节、技能展演活动,展示了学生成果,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3拓展校外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让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增长才干,使德育由封闭走向开放。学校礼仪队经常走出校门为政府、企业或社团组织的重大活动服务,如两次接待泰国青年代表团、参与2006年五一长街宴各项准备、为残运会担当志愿者等。

五是抓好环境建设,打造文化校园。整洁、干净的校园是学校文明的第一标志,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行、素质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深层次的,是潜移默化的。学校坚持以个性发展为重点,以培育校园精神、体现文化底蕴为主要内容,充分挖掘无形的人文资源,建设品位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素质、习惯、信念,在不经意间悄然形成,最终形成底蕴丰厚、独具特色的校风、班风、学风。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有形资源,做好“表面文章”。如坚持按照“花园式学校”要求,认真搞好校园环境建设,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在教学楼综合楼的楼道和各功能室悬挂着与环境相协调的名人画像、警言格句。教室内按学校统一要求布置国旗、班训、《守则》、《规范》、画像、课表、制度等。各班建有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园地。学校还把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要求教师上课、与学生交流、必须使用普通话;提倡师生使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十字礼貌用语。

总之,学校合并成立五年来,由于狠抓德育,我校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先后多次被评为“盘龙区教书育人岗位建功先进集体”“盘龙区先进党总支”“盘龙区教育教学目标管理一等奖”“盘龙区优秀团委”等荣誉称号。2005年,学校直接跨入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行列,2006年,又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学校教育教学取得丰硕成果。

衣带渐宽终不悔

扎根职教育英才

昆明铁路机械学校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

我校自04级开始的新生入学以后,散漫放纵、不服管理、厌学拒学、顶撞老师等群体综合表现让学校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一时无法适从,教师一度对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失望和抱怨情绪,部分教师甚至害怕到教室上课,并责怪学校把如此差生招进学校来,师生关系一度呈现紧张、对立的态势。

面对生源素质的急剧变化,学校领导班子不回避,不畏难,带领全校教职工迎着困难上,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德育工作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着眼于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出并积极实践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持之以恒的学校德育工作思路。在学生德育教育环节上,注重落实“四个一”要求即;“起点要求低一点,生活实际近一点,反复教育多一点,应对学生突发事件快一点”。在教育的策略上,积极实现“四个转变”,即:转变育人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育人环境,建立多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转变育人方

法,多采取激励手段激发学生潜能;转变育人情感,以“爱”塑造师魂,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情”感化学生。围绕工作思路,学校不断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德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基础文明建设活动,注重引导和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在德育的创新和实践上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二、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强化德育工作机构的职能作用,健全学校德育网络管理系统 学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学校主要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以分管校长、学生科、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和教务科、教研室(组)、任课教师为并列主线的纵向管理,校团委、学生会、学生巡察队、志愿者协会、红鸽文学社、第二课堂部等学生社团组织横向联合、整体联动的学校德育网络布局。通过重点强化学生科、教务科,德育教研室、心理咨询室,校团委等多个部门的职能作用,以及任课教师、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员和值班包保人员等一线教职工的管理作用,构建德育工作的有效机制。同时,学校积极开展与驻地派出所、军队、学校和省内外企业的合作,聘请法制副校长,建立法制教育基地和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不断延伸德育教育的网络和实践空间,充分发挥德育网络的系统教育和综合助推作用。

(二)完善落实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学校经过几十年办学历史的积累和沉淀,逐步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制度体系,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依据新的办学形势和生源实际,审时度势,修订了德育工作的相关管理制度,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如“文明宿舍评比办法”、“学生操行考核补充规定”、“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试行)”、“党员干部包保年级、班级的规定”、“班级新闻联播及晚自习免职守管理办法”、“学生早操管理考核实施办法”等,用制度规范管理者的行为,用制度促成学生良好的养成习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学校德育工作的常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每天六坚持,把养成教育始终贯穿中专学习的全过程。坚持每晚收看新闻联播及上晚自习,坚持把学生早操列为一门必修课即“早操课”来管理考核。坚持每日打扫校园卫生(星期天,星期六各班都有值日生打扫校园环境卫生)。坚持每天宿舍卫生检查评分、坚持每天学生宿舍晚10时点名、坚持“十支队伍”每晚值班管理。

所谓每天10支值班队伍值班是指校领导总值班,行政值班、各科室值班、各班主任值班、保卫科值班、包保巡查、校医值班、车队值班、后勤值班、舍管值班,他们对学生早起床、上课、晚自习直至就寝一日常规进行督促管理,确保校园安全。

——每周三坚持:即坚持每周一升国旗仪式、每周日晚七点至周五下午四点校园全封闭管理、单(双)周学生专题班(周)会活动。

——每月三坚持:即坚持每月“文明示范宿舍”检查评比公布、每月“纪律、早操、劳动卫生”三项评比公布、每月召开两次班主任工作例会。

——每学期四坚持:即每学期坚持学生个人操行评定、每学期“三好”“优干”及奖助学金评定和发放、每学期初月及末月开展“安全卫生月”活动、每学期开学和放假分别进行开学及结业典礼。

——每年四坚持:即每年坚持举行迎新生文艺晚会、每年一次“成人宣誓”教育活动、每年分别举办1-2期业余党团校、每年坚持发展师生党员。

十多年以来,每年举办1-2期业余党校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学校第29期业余党校共有223名在校学生参加。

(三)推进德育课程改革,增强德育课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针对我校学生生源现状,学校积极开展德育课程改革,从2000年9月起,就已经在毕业班级中开设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后,学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贯彻,研讨形成了德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即“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从尊重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去构建德育课程体系。”2005年9月,学校取消了持续多年的《哲学基础》和《经济政治》两门理论课程,同时组织教师开发自编教材《学生行为素质训练》。2006年9月,《学生行为素质训练》应用到课堂教学,原有的《哲学基础》内容整合进《学生行为素质训练》,并开设相应时事讲座,介绍国内外政、经大事,渗透《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使德育课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和社会实际。学校的另一本自编教材《就业指导》也即将完成编撰工作。目前学校三年制班级在开的德育课程有4门,分别为一年级《学生行为素质训练》、《法律基础知识》,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读本》,因学生第三年面临就业推荐,不再安排德育课堂教学。学校积极改进德育课的教学方式,注重采用参与、启发、讨论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经过多年的持续适应性课程调整,我们认为,我校目前的德育课程设置是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的,而且从教学方法、技巧上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书本、课堂“三中心”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调查表明,原本容易让学生感到空洞的德育课,在我校成了学生最喜欢上的课程之一。

(四)多管齐下,构建良好教育秩序及和谐师生关系

自04级开始,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凭证入学”制度,相当一部分学生未参加中考,仅凭初中毕业证入学。我校04级学生入学以后,散漫放纵、不服管理、厌学拒学、顶撞老师等群体综合表现让学校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一时无法适从,教师一度对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失望和抱怨情绪,部分教师甚至害怕到教师上课,并责怪学校把如此差生招进学校来,师生关系一度呈现紧张、对立的态势。学校高度重视,积极研究对策,多管齐下,及时扭转不利局面,逐步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是制定党员包保班级、行管干部全员值班制度。学校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为目标,针对学生管理的现状,在原有每天“十支队伍”值班的基础上,创新制定了学校共产党员包报年级、班级制度和行管干部全员值班制度。自2005年9月中旬开始,由校党政2名正职总负责,4名副职分工各联系一个年级,54名共产党员配合130名值班人员分别包保54个班级(2006年班级总量增加到71个),配合班主任重点抓好一日教学常规、行为养成和班风、学风。强化晚自习管理,每晚安排30余名值班教师负责全校班级的晚自习纪律。与此同时,积极倡导和鼓励优秀班级申请晚自习“免值守”,按学期考评兑现“免值守”班级和班主任的奖励,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创先争优意识。上述举措迅速扭转了学生管理的被动局面,提升了全员参与学校管理的责任感,得到职工的广泛认同。

二是严肃校纪,规范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在抓包保、值班的同时,学校研究制定了《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试行)》,列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内容。《条例》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对突出违纪现象的处罚力度,自2005年12月1日开始执行。2006年1月,学校根据《条例》规定,对180多名违纪学生集中下达了处分通知,并通报学生家长,有效教育了全体学生,推动了校风学风的总体好转。

三是转变育人观念,提升教师应对挑战的信心。学校通过教职工大会、班主任例会、形势报告会、校本培训等形式,广泛深入宣讲职业教育的形势、生源变化的趋势,引导教职工自觉转变育人观念,提升应对挑战、实现教育价值的信心和勇气。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了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与每一位教职工签定了师德师风责任书,积极鼓励教师转变教育的方法和情感,提倡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正确实施引导,以爱铸造师魂,以情感化学生。全校教职工积极响应学校的有关要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涌现了一批关爱学生成长、待生如子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如帮

助生病学生买药、熬药及包、换中草药,为困难学生捐款捐物,将自己的津贴用于班费或奖励进步学生,主动做学生的心理知心人和保密者,等等。有两位先进班级的班主任分别被学生昵称为“徐妈”和“张妈”。

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党委牵头统筹校园文化建设,制定工作计划,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活动,坚持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占领学生的业余阵地。定期举办学校综合运动会和文化艺术节,年年举办普通话、演讲、广播操、跳大绳、球类、棋类、主题黑板报等各类比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计算机高新技术技能鉴定、专业工种技能鉴定,充分发挥团办刊物《校园之声报》、《青春校园》的宣传教育作用,实行图书馆、网络机房在课余和双休日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成长成才营造广阔空间。近年来,学生科、校团委先后开展了生动活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明诚信教育、安全卫生月教育等系列专题教育活动,将新生军训时间由原来半个月延长至一个月,加强意志磨练,强化校规校纪学习、内务消防演练等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收到明显效果。定期举办校长接待日,召开学生民主生活会和家长座谈会,06-07学年举办家长座谈会10余次,举办后进学生帮教培训班6期,为生负责,多管齐下,有力地巩固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学校为德育工作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保障,每学期按班级人数的25%进行评定发放一次性奖学金,其中一等奖学金为每学年600元,每年用于各类学生奖励和社团活动的经费支出高达30余万元。

(五)注重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职业教育的现实需要,我校于2002年9月开始在全校普通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积极探索适合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把讲授、讨论、思考、练习等传统教学方法与活动、游戏、体验、训练、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现代教学方法有机整合统一起来,形成一套以互动参与为主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心理,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体验性。2004年9月,学校成立了“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中心配备了2名专职教师,从硬件到软件都初具规模,建成至今已接待来访咨询者100多人,成功辅导了若干典型求助案例,并适时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和小组辅导,在取得积极效果的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拓展积累了经验。今年5月19日,中心配合LP31团队在校内成功举办了有近500名师生、家长和义工参加的手拉手大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师生和家长建立沟通、学会关爱、树立责任和信心,获得巨大反响。学校积极支持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2006年4月至今参与了官渡区科技局《师生心理健康培养实践研究》课题,该课题现已完成了总进度的2/3,取得了一系列预期成果。此外,中心根据教学和研究的需要,制作完成了40多个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多媒体课件,自行开发了涉及交际心理、职业人格、标准EQ等6个模块的心理健康测试软件,编写完成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及《多元智能测试》心理测验题本,利用心理测量量表和软件建立了部分学生心理档案。

四、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近几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紧密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和生源实际,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校的德育工作仍然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诸如社会不良风气、网络不良信息、家庭教育缺失、校园及周边复杂环境等德育环境变迁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着实加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二是为一线专职德育工作者(如辅导员、班主任等)提供的对口培训机会还不多,全校德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尚亟待提高;三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还有待提高,在德育的模式和方法上,还需进一步贴近学生实际进行大量深入实际的探索与实践;鉴于此,我们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还远没有到总结经验和成绩的时候。尽管难,但我们决不放弃!

多管齐下

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德育工作

昆明第二职业中专

昆明第二职业中专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为昆明职教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全国高等院校扩招的升温,社会力量办学的兴起,使我校生源素质急剧下降,到2004年学生入学已经没有了门槛。新入学的学生中没有中考成绩的已占新生人数的35%,单亲家庭的学生占近40%,低保家庭、贫困家庭学生也为数不少,还有部分学生被其他学校开除或辍学一至二年。许多新生入学时就带有许多不良习气,甚至基本的行为习惯都不具备。学生中“三差”(行为习惯差,思想品德差,学习基础差)“三多”(单亲家庭多,贫困家庭多,心理问题多)现象较为突出。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学校该怎么办?必须走出适合职教学生特点的德育新路子。

一、明确培养目标,树立职教特色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三差”、“三多”学生,老师难教,班主任难管,大家甚至对进教室也望而却步。许多老师觉得上课是一种煎熬,部分班主任认为班级管理投入虽多但收效甚微,教育教学工作无成就感,有个别教师甚至到领导办公室痛哭。对上述现状,领导班子利用教职工大会、班主任会、党员组织生活时间,组织教职工开展教育思想讨论,树立符合职教培养目标的教育观、人才观。最后达成共识:我们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初、中级实用人才”,我们教育每个学生学会做人,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受用人单位欢迎就是我们的成功。我们的教育方法也必须区别于普通中学。

二、建立具有职教特色、符合职校学生思想实际的德育工作体系

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建立了符合学生思想实际的德育工作体系,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到了:组织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资金落实。

(一)构建学校立体德育工作网络

经长期探索,我校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家长积极参与、社区积极配合的“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强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子女的能力,我校长期坚持开办家长夜校,其内容为学习学校有关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了解学校办校方向和教育目标、认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家长的责任与义务并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向家长授课的是学校领导、学校优秀班主任、市法制办领导等。每期家长夜校为时一周,目前已举办了18期,深受家长的认可和欢迎,家长的参与面达95%以上。通过举办家长夜校激发了家长与学校、班主任沟通的积极性,家长逐步树立了正确的人才观,增强了把子女培养成人成才的自信心。家长还与学校签订了共同教育学生的目标责任书。

(二)以制度为杠杆,促进德育工作科学化 为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学校制定了《昆明第二职业中专德育管理、德育教育实施细则》。如《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考评办法》、《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量化考核办法》等,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突出了人性化管理,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从细微处入手,从基础抓起,落脚点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与人相处和尊敬师长。

学校对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及学生操行考评的目的是:以评促改、以评促进、评价注重过程与效果相结合、批评与激励相结合、注重优点的扩大及缺点的缩小。这样的评价制度,使那些曾犯错误的同学某方面取得成绩也能得到肯定,增强了自信心。

(三)提高班主任素质,关爱学生、服务学生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班主任所起的作用是其他教师不能比拟的。多年来我校十分注重

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方面通过有经验的班主任带新教师或新教师到学生处进行锻炼,另一方面通过班主任会和专题研讨会,学习外地经验和本校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共同分析案例,使班主任的工作作风不断改进,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工作艺术不断增强。

为保证有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我们在评优评先上对班主任给予倾斜,加大班主任津贴数额,实行A、B、C、D四级评比的激励机制;不当班主任的教师,评中级职称延期2年,评高级职称延期4年,具备当班主任条件的教师拒聘班主任就是拒聘工作。当然,班主任有家庭或本人实际困难的,学校也会给予关怀照顾。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与历练,我校班主任的工作能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工作细致入微。例如:注册报道第一次与学生接触,发现仪容仪表不合格的学生,班主任就会耐心做说服工作,甚至亲自带学生去理发;入学教育第一天,一般要开“说说我自己”的主题班会,班主任只要求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不要求讲家庭、哪个学校毕业、中考成绩。班会过程中,班主任会仔细观察学生的神态,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会采取多种方式,逐渐走进他们的心灵;班主任在任何时间和任何情况下不揭学生的“疮疤”;对情绪异常的学生,不予计较,待他们冷静下来再进行沟通;对于早晨不能按时到校上课的学生,班主任都主动打电话督促其起床到校上课等。

目前不愿当班主任,不会当班主任,不宜当班主任的“三不”现象正在我校逐步减少。“警察”式、“家长”式、“保姆”式、“勤杂”式的班主任工作管理模式正在被“朋友”式工作管理模式取代。

(四)建立党员下班当德育辅导员制度

哪里有困难,哪里最艰苦,哪里就应有党员的身影。在职业教育几乎成差生教育的情况下,学校班级的管理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我校党总支将未当班主任,具备做思想工作能力的党员分到各班当德育辅导员,一方面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另一方面规定每个党员包括领导干部在内承包后进生、好学生、贫困生各一人。党员们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或找帮助对象谈心,或教班干部工作方法,或为班主任出谋划策,为贫困学生捐资捐物,赠书费、医药费、生活费等,使贫困学生和家长深受感动,体会到了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五)建立扶贫助困制度

我校贫困生面大,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于农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有的甚至是第一次走出大山,城市学生多为低保家庭子女。为了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建立了扶贫助困制度,每年多渠道争取扶贫专项资金,减免贫困学生学费,向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仅2006年就发放70余万元,发放面接近学生总数的50%。近年来,学校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助学金发放仪式,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和全体学生参加,既使学生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又使学生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坚定了成人成才后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决心。

三、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开展德育工作

近年来职业学校学生多数是家庭教育失败者、义务教育失当者、受社会不良影响严重者,他们中有相当部分的人自卑心理、逆反心理、懒惰心理、受挫心理、攀比心理、贪图享受心理特别严重,思想行为怪异。针对以上情况,学校采取了有针对性、时效性的德育教育措施。主要采用以下途径: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心晴驿站”,专设了心理信箱,进行心理障碍疏导,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同时,由心理学老师组织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活动课和心理学专题讲座,内容包括了心理训练、情景设计、角色扮演、心理咨询等。利用板报、壁报、广播、网络等手段,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通过以上途径,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使自身具备良好的个性、处世能力、人

际交往等,促进学生人格、性格的健全发展,提高了全校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开展体验教育

如何让学生觉得自己是有用之人,为学生创造精神成长氛围,开展体验教育是最佳途径。我校有很多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教育的组织和团体:学生会、国旗班、礼仪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文史社、学生广播站、卫生检查与监督小组等等。这些组织和团体在团委、学生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这些学生,有的在初中时连科代表、小组长都没有当过;有的曾多年生活在责难声中。到我校后,他们逐渐在各项工作活动中,锻炼了自己,找到了自我,增长了才干。

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每项活动都是比赛,都要发奖,都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和获奖。每次颁奖会上,学校领导总是说:“把你的奖状高高的举起来”,于是得奖的每位同学都把奖状举过头顶,“让全校师生用热烈的掌声为他们表示祝贺”,每个拿着奖状的同学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又感染了其他同学。这种成功的喜悦,日积月累就让学生有了荣辱感,激发了自信心和向上的力量。班主任也会在全班取得集体奖的情况下,带领学生会一次餐,唱一次卡拉OK或踢一场足球。然后照全家福贴在本班宣传栏上,使班集体更有凝聚力。相反,学校很少在校会上宣布处分某人,更不会让犯错误的学生上台亮相,而是对这类学生进行更深入、更耐心、更艺术化的教育,使他们改正错误,获得进步。

(三)开展法制教育

我校长期坚持点面相结合的法制教育形式,在每年三月份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我们将违纪严重受了处分的学生集中起来,举办法制学习班。我们请来社区民警和法制副校长作报告,组织学生参观监狱和戒毒所、少管所,让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使大家明白犯罪发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法制学习班结业,我们请来全体学习班成员的家长,听自己孩子讲述心得体会,看学校为有进步的学生撤销处分,帮家长树立教育子女的信心。

在面上,我们搜集有关资料,编写讨论提纲,通过举办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参观法制教育展览,观看专题影视片等形式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这些活动的开展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也给每个犯错误的同学敲响了警钟。为防患于未然,我们还建立了“问题学生档案”、“与问题学生家长谈话记录档案”,进一步加强了德育教育工作。近几年来,我校未发生重大违纪违法事件。

我们认为,我校学生从进校时的“三多”“三差”,经过学校三年的教育培养,成为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较好的职业道德的合格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好评,使许多原来对子女失望的家长感到非常欣慰,学校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校积极开展有职校特色的德育教育工作密不可分。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创新,使我校德育工作再上个新台阶,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德技双优是腾飞的翅膀

玉溪工业财贸学校

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多年以来,我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注重实效”的指导思想,牢牢抓住德育工作这根“生命线”,加强内

涵建设,强化内部管理,把德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来抓。构建了以党团组织建设为核心,以国家级科研课题为引领,以全员班主任制度为保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校军合作为平台,以“三生教育”为重点的德育工作网络体系,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召力,强化职业道德和实践技能培养,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以学校党团组织建设为核心,构建全员抓德育的工作体系

(一)以党建为核心,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

校党委以市级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德育工作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推行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加强党员活动室建设,建立学校党员示范岗;在顶岗实习企业中建立党团组织,成立业余党(团)校;巩固完善以党委中心学习组、“三会一课”、干部培训教育、政治学习为主的学习制度;着力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成立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和“三生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坚持党建带团建,成立业余党(团)校。举办业余团校6期,培训学生近2800多名;举办业余党校8期,培训师生900多名。

(二)推行支部联系班级,党员联系学生制度

结合职教学生“教学难”和“管理难”的状况,积极推行“支部联系班级,党员联系学生”制度。要求每个支部至少要联系1个教学班,配合班主任指导团支部和班委会开展工作,并将班级工作纳入对支部党建工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党支部每个党员至少要联系3名学生,配合班主任做好后进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并将工作情况作为年终考核及评优的主要依据。要求党员积极开展“党员义务教育辅导员活动”,对学生进行“引领、帮教、扶助”,使教师党员成为学生入党的联系人,成为帮教“问题生”的辅导员,成为扶助特困生的暖心人。

(三)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德育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发挥德育课主渠道作用,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编制学期德育工作计划,从教师配备、课时安排、资源建设、教学研究、条件保障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教学工作。采取德育学分与校本学分有机结合的办法,加强德育课教学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把德育课教学与参加社会实践、生产实习、参观访问、专题报告会等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从新生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拓展训练到心理健康教育,从创业培训到岗前模块培训,从职业指导到半工半读党团支部建设,做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在管理中体现德育工作,在服务中落实德育工作。

二、以国家级科研课题为引领,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新路子

(一)科研课题引领学校德育工作新发展

学校以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3个重点课题的子课题《全员班主任制是中职学校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保障》、《中职生常见不良性格的表现、成因及教育对策》、《职业教育实施半工半读制度学生管理研究》,以及1个省级德育科研课题《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研究》为引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半工半读学生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和探索,促进了德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全员班主任制是中职学校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保障》课题旨在通过对中职学生价值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内涵、价值观成因及规律,价值观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的研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念、伦理态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品质,健康成熟的道德品质,坚强独立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合作精神、正常的竞争心理。

(三)对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索 《中职生常见不良性格的表现、成因及教育对策》课题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常见的拖延、自卑、孤僻、逆反、偏激、自我中心、暴躁等不良个性,研究其表现及成因,并通

过观察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确立有效的教育对策。这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塑造和培养人格品质,形成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三、以全员班主任制度为保障,践行“三全育人”的思想

(一)全员班主任制管理模式

所谓全员班主任制即:针对班级人数多,学生素质差异,班主任囿于精力,无法对每个学生都进行具体的管理和指导,而学生又往往需要细致的管理和指导等实际,提出的一种班级管理制度。它打破传统的“一对一”的班主任全程负责制,每班除一名核心班主任(正班主任)外,其他任课教师和教职工都可成为该班的责任班主任(副班主任),从而形成一个教学班的管理团队,全过程、全方位、多元化地服务学生,及时解决学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实行全员班主任制在班级学生管理、学生个性发展、身心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实施全员班主任制初见成效

全员班主任制管理模式在我校运行四年以来,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8-2009学年上学期全校152个教学班有近400名教职工踊跃参与到全员班主任管理中。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生,不同的管理模式带来的是不同的管理效果。可以说全员班主任制为学校的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实现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目标

(一)办学校就是办文化

我校坚持办学校就是办文化的理念,以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宗旨,从精神、环境、管理、课程、实训、活动六个层面着手,大力加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创建平安健康、文明和谐、绿色生态校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营造“博、雅、序、活”的多彩校园文化。积极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抗震救灾英模报告会”、各种重大节庆活动等意义重大的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青年志愿者、千人腰鼓队、百人礼仪团、护校队、警棍盾牌术、民族文化节、健美操社团、文学社、书画摄影协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

(二)技能、体育与艺术的盛会

一年一度的“技能、体育、艺术”周活动规模空前、涉及面广,涵盖专业技能大赛、田径运动会和文化艺术类活动等,为充分展示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2007年11月,玉溪市职业院校第四届技能竞赛暨2007学校“技能体育艺术”周活动,竞赛项目达80余项,参赛师生7000多人次。2008年12月,玉溪市职业院校第五届技能竞赛暨2008学校“技能体育艺术”周活动,竞赛项目达170余项,参赛师生15000多人次。活动周搭建了三个平台:一是搭建了职业技能竞赛与职业资格取证一体化平台;二是搭建了职业技能竞赛与就业一体化平台;三是搭建了市级职业技能竞赛与全省、全国技能大赛选拔赛一体化平台。

五、全面推行校军合作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一)探索“校军合作”培养模式 我校在全省率先开展校军合作,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预备役某团合作,校军共建修理所,运用部队教官资源优势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通过抓好新生军训、综合复训、岗前模块培训等重点环节,推进军训工作规范化建设。我校与预备役某团合作三年来,采取从修理所50多名教官辐射到全校10000多师生的国防教育模式,通过“爱党忠诚、爱国奉献、爱军精武、爱岗敬业”的教育实践活动,用部队的体制来管理学生,用部队的教官来训练学生,用部队的纪律来要求学生,用部队的行为来规范学生,用部队的文化来感召学生,大力开展国防军训教育、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努力锻造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

预备役装备技术保障分队,锻造一支上得课堂、下得厂房,上得战场、下得操场的职教新军。

(二)校军携手,共练技能精兵

依托预备役某团和修理所,完成了2007级2700多名新生,2008级、2009级3600多名新生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全体老生综合复训任务;完成了2500多名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的岗前模块培训军训任务。同时组建了一支220多名学生为主体的护校队,加强校园安全保卫巡逻工作。通过军事训练,强化学生纪律观念和养成教育,锻炼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学生行为规范,培养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六、大力实施“三生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构建职校“三生教育”工作体系

我校以“教真育爱、淳民强国”为宗旨,以“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幸福生活”为主题,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体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教学一体化,处处是课堂”的思想,建立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党团组织建设为核心,以“三生教育”课为主渠道,以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为重点,以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为关键,以法制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平台,以全员班主任和专职班主任为保障的,集学校、企业、家庭、社会教育“四位一体”的“三生教育”工作体系,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三生教育”的良好局面。

(二)把“三生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作为“三生教育”示范学校,我校把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生命教育渗透到入学教育模块、安全健康教育、环保生态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岗前模块培训中;把生存教育渗透到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顶岗实习、职业生涯规划中;把生活教育渗透到党团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国防军训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一是全面推进“三生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通过开展骨干培训、师资培训和观摩教学等,利用每周两学时的“三生教育”课,采用“教学共同体、合作教学制”的教学模式,认真组织开展中职学校《生命·生存·生活》教材的课堂教学工作。二是在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教育中大力开展“三生教育”。三是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全面实施“三生教育”。四是在岗前综合素质模块培训中强化“三生教育”。五是在顶岗实习中贯穿“三生教育”。六是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中继续进行“三生教育”。

(三)岗前模块培训是实施“三生教育”的有效途径 针对我校学生主要输送到沿海发达地区顶岗实习的实际,我们选择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元江职中作为岗前培训基地,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适应性综合素质模块培训。一方面利用该地海拔低、气温高、较为艰苦的自然条件,作为岗前培训的理想基地;另一方面,学生远离喧嚣的城市,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进行培训,可起到环境育人作用。岗前培训内容包括:职业指导、职业素养模块;综合素质、“三生教育”模块;军事训练、拓展训练模块;岗位知识、岗位技能模块;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教育模块等多个模块。在模块培训中,以“三生教育”为核心,以职业道德和实践技能为重点,以职业资格工种技能训练鉴定和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以实施情景式教学为手段,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职业责任感教育,锻炼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生命、学习和掌握生存技能、热爱生活、奋斗生活,进而顺利地完成顶岗实习,为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更新理念优化环境丰富内容 不断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保山中专(技工)学校

保山中专(技工)学校始建于1965年,现有6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60人。近年来,学校以突出人性化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全面贯彻《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始终坚持“育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拓展德育途径,进一步深化德育创新,实施“党建带团建,学生处团委负总责,班主任、生活指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参与,家校互动”的德育工作模式,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创新开展“三生教育”为切入点,以学科教学渗透为主渠道,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科学规范管理为保证,遵循教育规律,完善常规管理,深化德育活动,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创新性,逐步开创了“理念新,队伍强,环境优,内容丰”的德育工作局面,保持着学生操行合格率98%以上、优良率85%以上,犯罪率、吸毒率均为零,生活设施设备完好率95%以上。

一、以人为本,全员德育,更新德育理念

通过组织报告会、讨论会、讲座、座谈会、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广大教职工提高认识,明确自己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进而使每位教职工有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合作”师生关系的意愿,并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认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人”——真实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差异的人、有潜能的人来看待,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内驱力,坚持激励和正面教育。学校通过以四项制度为主体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每一个教职工对学生的教育任务,尤其是班级工作中明确班级任课教师在班级集体建设中的职责,把学生满意率的情况作为评价教师和教学的重要依据,让学校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位员工意识到自己的育人任务,并切实承担自己的职责,使以人为本,全员德育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强化五支队伍,优化育人环境

(一)加强五支德育队伍的建设 1党员领导干部队伍

学校自2006年起实行《党员干部联系班级制度》以来,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把党支部建在专业教研室,让党员领导干部与班级、班主任结对子。”让党员、干部把“三育人”工作落实到一线班级上,把共产主义理想落实到学生思想上,把关心、爱心落实到学生心上,把引导、教育落实到学生言行上,把技能培养落实到学生手上,把进步、发展落实到学生前途上。

2班主任队伍 坚持以“四个二”(每月主持两次班团主题活动,每周查早操两次、查宿舍两次、随班听课联系家长两次)为班主任常规的重点,严格考核、奖惩制度,以考核促进步。健全班主任的培训学习制度,由学生处组织开好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充实学习内容,让他们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中研究,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水平。

3教师队伍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以教师的“四个一”(一份好教案、一份好试卷、一篇好论文、一堂好课)竞赛为抓手,要求在教案编写和授课过程中体现育人内容,通过教育引导、学习培训和考核奖惩等形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力求让每一位教师做到业务强、师德高。

4纪检值班队伍

学校长期坚持纪检值班制度(周班),由学校一、二级领导任组长,教职工任组员的纪检组,在整个值班过程中,做到定点定人,重点对学生行为规范、学校教学、生活秩序、校园周边环境、校内安全隐患、学生违纪事件等进行监控、检查和处理。

5学生自我管理队伍

学校团学组织健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有纪检部、学习宣传部、生活卫生部、校纪保卫部、文艺体育部、女子工作部、广播站、秘书处等八个部门。通过每年一次的团学代会,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自我管理队伍,由学生处团委组织培训后,交由各职能处室管理。

(二)加强德育基本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做到净化、绿化、美化。教育师生充分认识学校是育人场所、文明场所,不能留有任何“死角”。加强环境建设,做到让每一棵花草、每一处场所、每一次活动都发挥育人功能。办好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橱窗、校园网,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教育,内化素质。

2加强德育制度建设。把德育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学校德育工作完全按照ISO9001:2008体系运行,规范有序,做到德育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加强德育科研,创建德育特色。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实践和校本研究的要求,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深入开展“三生教育”研究,积极探索体验式教育。

三、分层次,多渠道,丰富德育内容

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分层次(一年级:从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促进学生“成人”;二年级:强化法制教育,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三年级: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重视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成才)、多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做到“每月一次德育教育主题大会,每月一次全校性的活动。”

1养成教育

各班按照《保山中专(技工)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作为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以行为规范作为切入口,推行“四项基本功”(能说——普通话,会写——规范字,能唱——10首爱国歌曲,会操作——计算机)训练,狠抓养成教育。在深化“5S”、定制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先进班集体”、“三星级文明宿舍”评比,进一步强化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

2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德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以活动系列化、形式多样化、过程重体验、内容针对性为目标加强活动建设。德育活动讲实效,重过程,力求每次活动都能让学生乐于参加、积极参加、获得体验、受到教育。

3以社团建设为重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学校现有女子管乐队、青年志愿者协会、健美操(街舞)协会、紫墨书画协会、青鸟文学社、礼仪队、合唱之家、篮球俱乐部、随心舞蹈社、吉他协会、普通话协会、民乐社等12个社团组织,社团成员420人。社团活动采取校内与校外,主题教育与班团活动,大型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活动内容丰富,每年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保持在10000多人次左右。

创新德育制度增强德育实效

楚雄市职业高级中学

近几年来,我校实行了学生道德实践周制度、教师德育工作实践日制度、教师联系宿舍制、实习学生班主任制、问题学生转化制,这些机制的实施,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实效。逐步形成了“机制创新、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文化引领、实践体验、潜移默化、全员育人”的德育特色。

一、学生道德实践周制度

按计划每周一个班级全体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停课在校内进行一周的道德实践活动。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进行自我教育,培养以文明行为为主的职业道德教育校内实践过程。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领悟和习德,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文明素质,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和管理技能。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行一人一岗,具体有实施细则,重点做好来访接待、卫生绿化、督促管理三项工作:一是以来客接待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的好品德。让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同时,使自己的文明素质得到提高;二是以绿化卫生为要求,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学生分片负责,做好岗位责任区的打扫保洁工作。人人有卫生工具,人人有事做。使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校园的美,体会到劳动的光荣;三是从督促检查入手,促进学校内部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全方位地督查全校所有学生的行为规范,发现问题,及时记载、上报、反馈,主要由班主任对其进行教育,并共同督促改正。同时让学生在督查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做人、做事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教师德育工作实践日制度

全体教师分成12个组,每个组每周进行一天的德育工作实践活动。参与德育工作实践日活动的教师,必须24小时在校内,定岗定时参与学生德育工作实践活动。学校凡是有学生的地方,都要有德育工作实践的教师,要保证学生在校内的任何地点和任何时段均可得到教师的德育工作。要求德育工作的教师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规范仪容仪表、举止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并接受学生的监督;二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及时处理突发事件,预防事故发生;三是保证学校师生财产安全;四是纠正学生违纪行为,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这一制度的实施,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工作得以全方位的展开,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也保证了全校师生人身及财产的安全。

三、教师联系学生宿舍制度

学生宿舍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和休息场所,抓住了学生宿舍管理这个重点,也等于学校德育工作成功了一半。为此,我校实行了教师联系学生宿舍制度,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并把它放在各项管理的首位。教师联系宿舍制主要以学生宿舍为单位配备德育联系教师,要求一个教职工以宿舍为单位具体负责8-10名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与他们一起谈心和活动,来指导宿舍内务、纪律管理和对学生生活的关注、人际关系的协调等工作。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汇报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均有老师在进行德育工作工作,避免了德育工作的死角,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实习学生班主任制

学生在外地实习时,学校派驻教师或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资深员工做为实习学生班主任,代表学校对学生实习进行全程管理。实习学生班主任按实习计划组织学生实习,定期开展团组织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关心他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使实习成为增强学生职业生涯核心竞争力的有力过程,真正发挥实习这个主阵地的作用。同时要管好学生的纪律,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学生在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并及时向学校反馈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信息,让学校真实了解和掌握学生实习期间的各种表现,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活动。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力加强了对实习学生的德育工作和管理,同时也保障了实习学生的安全和权益。

五、问题学生转化制

针对学生中特定的群体,比如行为习惯差,有心理健康问题,有严重违纪行为,学业有困难等。由班主任、骨干教师、党员教师及领导进行联系转化。每人联系1—2名学生。给予针

对性强的个别辅导或集体辅导,通过写心理活动过程、写周记、与联系人谈心、讨论交流心得、为学校做好事等形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互相影响,以此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

六、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我们把心理咨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辅导、建立“特殊档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宽容、学会关心、学会感激、敢于面对挫折、勇于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良好心理品质。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树立对自己、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建立“不轻言放弃,做生活强者”的观念。

七、班级品牌创建机制

我们要求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品牌要叫得响,如“纪律最好班”“文明礼貌最好班”“卫生最好班”“体育成绩最好班”“宿舍最佳班”等,这一制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创建品牌的极积性,每一个班级都可以成为全校学习的榜样。

八、德育学分制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思想品德量化考核制度,努力做到德育内容系列化、德育形式多样化、德育评价科学化。我校正在实施的学分制中,规定学生的德育学分为每学期6学分,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毕业时德育学分不合格的,不能毕业。从而促进了学生对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视。

九、职业生涯规划机制

我校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机制。一是加强职业修养、职业礼仪、职业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就业服务观,提高就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二是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德育工作的内涵。我们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寻找比较准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使他们有目标地学习。这样可以为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实现扭转学校的班风、学风和校风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目标的形成。这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变化,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也更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产生更好的社会效应,真正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创新德育工作机制为我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鲜活的血液,鲜活生动的德育形式提高了我校的德育实效性。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校风校纪也越来越好。几年来,未发生学生校内打架事件,未发生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事件,大多数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敬业守职、吃苦耐劳、文明礼貌、开拓进取,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把我校的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技工教育一奇葩

楚雄高级技工学校

云南省楚雄高级技工学校是一所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执教,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始终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坚持以人为

本,以学生为中心,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不断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三全”(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战略,学校德育工作绽放出了一朵鲜艳美丽的奇葩。

一、依法执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我校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为依据,紧紧围绕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与培养目标,坚持“正面引导、寓教于乐、点滴做起、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通过每周的班团会,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教育,每学期结合学校中心工作的重大纪念日及国内国际形势,开展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巍巍宝塔、永放光芒”—进行弘扬延安精神教育;开展“春暖大地,我为校园添春色”—进行弘扬雷锋精神教育;开展“重温峥嵘岁月、唱响红色旋律、培育“四有”新人”—进行“庆祝建国六十周年“颂歌献给党”等系列活动,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平台,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才华,找回自信,增强创新意识。

(二)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入课堂活动,做到课堂上渗透,讲座中提高,活动中践行,开展了“昨天、今天、明天”—老技校生报告会、“技术工人,共和国的奠基石”—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争做高技能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演讲比赛”,使青年学生能够学有榜样,明确目标,分析自身因素,规划成长阶段,提出实现目标的措施、办法,向着职业理想进发。以业余团校和业余党校为依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提高自我就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三)开展道德品质,文明行为习惯教育

针对当代青年学生的特点,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开展了“四远离、三弯腰”活动,即远离网吧(不进营业性网吧,不看不健康音像书刊)、远离乱花钱(不追求名牌、不攀比消费)、远离不良嗜好(不吸烟、不吸毒、不喝酒)、远离不文明行为习惯(不打架、不逃课,不说脏话,不乱扔果皮纸屑);“三弯腰”即:见到老师、客人要弯腰问好、见到废物要弯腰捡起、见到力所能及的活要弯腰去做。分年级开展“我看网络、网吧”—主题讨论会;开展“热爱校园生活,从告别不文明言行开始”—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开展“以诚待人,以信为本”—进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教育;开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进行学风教育;开展“妈妈,我们爱您”及“给父母的一封信”—进行亲情教育;召开主题班团会,贯彻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楚雄高级技工学校学生一日常规》,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评比活动等。

(四)开展遵纪守法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以校会、班团会等形式定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先后开展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禁毒专题教育;“飘扬的红丝带”—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法治与生存”—普法教育。此外,学校还成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开展了“呵护青春”—青春期教育和“心里导航”—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援助,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增强与学生的沟通,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实施规范化管理,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抓班主任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基础

强化班主任的“三心”工作意识,即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

业精神,树立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的职业意识,扎实有效地做好德育工作。坚持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制度,组织班主任学习教育理论、政策、法规,使班主任树立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实际工作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研究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召开班主任工作专题研讨会。开展了题为“班级管理二、三事”的班主任专题研讨交流会。通过培训进一步加强了我校德育队伍的建设,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了一支基本适应职业教育新形势的“师德高尚、责任心强、业务能力高”的班主任队伍,为不断推进我校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针对我校学生在用人单位反映出的工作态度、敬业品质、吃苦耐劳、劳动纪律、沟通协作和礼貌礼节等方面的问题,我校改革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养成教育的管理模式和机制,坚持“以人为本、严管宽教”,实施规范化管理,强化管理和服务的责任制,为学生成人、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促使学生“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觉、思想自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把我校的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守纪律、能吃苦、专业强、技能精的高素质劳动者。

(三)实施规范化管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采取先试点,后铺开,稳步推进的做法。经过多年的实践、学习和总结,从2006年9月起在我校学生中全面推行“规范化管理和半军事化管理”,并聘请了60多名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优秀退伍士官作为专职班主任参与学生管理,把部队的管理模式带入学校,并使之与学校的实际、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企业的管理相结合,推行“学校+军队+企业+生活+社会”的管理模式,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学习、生产、生活、社会。专职班主任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娱乐、同学习,用军人气质和军人作风感染带动学生。通过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训练、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性化关怀,实施学生一日常规,仪容仪表、佩戴学生卡、统一着装、学生宿舍内务、两操、升旗、集会、课外集体活动和外出活动等的规范化管理。狠抓学生作风建设,从学生军训、上课、一日常规、礼仪行为、集会、队列生活、请假考勤、出入校门、劳动卫生等每一个环节都作出了具体要求和规范。要求学生在每周周六和节假日晚9:00必须回校,由班主任进行点名,点名后学生不得外出。通过实践,我校的“周末晚点名制度”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学生外出上网的时间得到了有效控制,学生逃课、翻越围墙、通宵上网、晚上在校外受不法分子侵害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这一做法还在培养学生自主理财能力、远离家庭的独立生活能力和新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的精神面貌有较大改变,每天早上和下午上课前,无论是教室还是实习车间都能听到整齐嘹亮的歌声,学生都以饱满的精神准备上课;早操列队迅速规范、步伐整齐、呼号声响亮振奋,课间操学生按分列式要求离散集合,动作整齐、规范,精神饱满;学生自觉列队进入食堂就餐,规范参加集体活动„„,改变了学生懒散拖沓的现象,基本杜绝了学生上课迟到、缺席及夜间溜出学校上网吧和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不良的现象。同时这些做法在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严谨扎实的作风,主动适应环境的吃苦耐劳精神,团结乐群的团队精神,大方得体的举止言行和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个性修养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校园内洋溢着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勤学上进、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三、开拓育人渠道,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一)发挥学校德育主渠道作用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学校把德育目标列入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融思想道德教育于授课内容中,通过改革,变教师的“一言堂”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多言堂”,如在语文、德育、职业指导与就业实践、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渗透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等,学校每年组织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评出专业技能竞赛能手给予奖励,促进学生更好地掌

握专业技能,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能力。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实习基地育人作用

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职业意识、敬业精神、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感教育和促进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学校建立实习厂、焊工车间、钳工车间等实训场所,或组织学生到省内外企业进行生产性实习。通过实习,让学生学习企业员工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习惯,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精业精神、奉献精神,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之转化为学生良好的行为道德习惯。感受现代化生产所体现出来的团结协作、共同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及吃苦耐劳的作风,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加强全程、全员、全方位的“三全”教育,构建德育工作网络

一是在寒暑假放假前夕,召开学生大会进行《假期安全伴我行》专题讲座;结合节假日和季节特点以案例的形式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乘车、防盗、防骗、被抢、防火、用电、反传销等和旅游、打工方面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在外出途中的自防、自卫意识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为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学生科还写了致学生家长信,请学生家长利用寒暑假同子女多沟通,加强假期子女的安全教育,引导子女正确对待各种挫折,提高应付各种意外事件的能力。三是充分利用学生大会、班会、收假集队、升旗仪式等向学生进行安全自护、自救常识的宣传教育,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掌握一定的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要求班主任召开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不断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意识入脑入心,时刻警惕,为我校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组织学生观看交通安全警示影片,在学生中进行“平安寄语”征集活动。形成了“全程、全员、全方位”的教育网络。

四、用校园文化拓展育人内涵,不断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占领学校文化阵地,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旨在学校营造一种积极、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文化氛围熏陶中提高素养,陶冶情操。我校结合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创建人文校园、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创新校园、温馨校园、优美校园,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意见”,坚持“抓住抓好四个连接点,明确主旋律(三义、三观、两个基本点),加强主渠道(课堂教学),巩固主阵地(校园文化、课外活动),壮大主力军(德育队伍、班主任、团委、学生会)”,和谐校园建设收到了显著效果。

(一)以员工的优秀品行引导学生,创建温馨校园、廉洁校园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首先从表现在教职员工身上的优秀言行着手,从日常生活、学习中总结教职员工身上固有的优良品质,并加以提炼,将学生个体行为融入学校集体行为,产生并升华为集体意志,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进而在学校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和谐的文化氛围。将学校领导踏实、求真务实的作风和风格,教师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品行、人格及端庄优雅的仪表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

(二)用幽雅的校园环境感染学生,创建优美校园

通过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去感染、熏陶学生。坚持抓好教室、宿舍、环境卫生的清洁美化工作,加大检查考核和评比的力度,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但美化了校园环境,还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在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制作了各种宣传口号、标语、警示语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以丰富的文化生活为载体,创建人文校园、书香校园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活动能力,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学生课外活动难组织难开展的情况下开动脑筋,想办法、出点子。除认真组织好学校传统的文艺晚会、歌咏比赛、球类比赛等集体项目外,还举办了学生

参与积极性高、娱乐性强、寓教于乐的诸如游园活动、个人才艺比赛、书画比赛、乒乓球比赛、象棋、五子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三人制篮球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这些活动的组织,学生们普遍表示欢迎,也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参与,让学生在紧张而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同时,《技工教育》、宣传栏、广播站、黑板报等宣传载体成为向学生传播先进文化、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心理教育等工作的一个重要窗口,深受学生喜爱。

(四)以安全教育为主要途径,创建平安校园

一是对事关学校稳定和学生安全的相关问题加以识别和预防控制,开展安全检查,消除安全保卫、消防、设施等方面的隐患,杜绝治安灾害事故发生;对班级、学生情况进行排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跟踪教育处理。如采取接到报告或信息、到达并控制现场、现场初步处理、救助伤者、事件调查、疏导分析、事件处理及事件教育跟踪的办法和程序来处理安全事故(或学生重病事件);二是聘请城区派出所干警为学生讲解预防安全的有关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三是签订安全责任书,提高班主任、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五)用技校人精神教育学生,创建创新校园

利用专题教育、主题班会、校刊、广播、社会实践等形式向学生灌输渗透建校36年来,几代技校人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团结干事、乐于奉献、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精神来振奋学生精神、鼓舞学生斗志、凝聚学生力量、激发学生活力。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育学生创新品质,创建创新的校园氛围。多年来,我校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德育的重点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全校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今后我们会不断探索新的办学思想,新的管理理念,新的教育手段,把我校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品牌职业学校,为早日实现创建技师学院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推行“专业党建”增强德育实效

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

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我校深入贯彻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建立介入机制、合力机制、带动机制,推行“专业党建”,专业建到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探索党建工作与德育工作最佳结合方式,充分发挥党支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介入机制,党支部建在专业组,党小组进到班级,领导联系专业

(一)党支部建在专业组,创新组织设置

为加快建设骨干专业、特色专业,实现党对专业的全方位领导,我校把党支部按专业设置,一个专业组建一个党支部,六个专业组建六个党支部;围绕专业配班子,专业组长是党员就进入支委班子,并且有目的地选聘党员任专业组长。这样,把党支部建在攻坚战场上,把党支部建在薄弱环节上,以组织建设促思想建设、引领专业建设,在专业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2008年3月起实践以来,专业组快速健康发展,幼师专业在校生达954人,运动训练专业在校生达465人,电子电气专业在校生达1032人,成为骨干专业。

(二)党小组进到班级,创新工作模式

以班级为单位,一个班级或几个班级建一个党小组,党小组主要由所在班级班主任、科任教师中的党员组成,全校6个在职党支部,下设18个班级党小组。党小组对班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行责任包干,指导班委会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留思想政治工作死角,把党的工作融合到班级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党小组在班级建设中的政治保障作用更加明显。杜绝了大的学生违法违纪行为发生,2008年与2007年相比,学生违纪处分率下降了2.4个百分点。

(三)领导干部联系专业,创新领导方法 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巡查制度,每位校级领导联系1至2个专业组,每周下到所联系专业组巡查不少于一次,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除影响学生受教育权之外的处分由联系领导审批,迅速及时处理学生违纪问题;指导专业组开展集中整治工作,每学期集中解决所联系专业教师和学生中存在的1至2个突出问题,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强学生的养成训练。这样,既促动领导经常深入一线,又及时对专业进行具体指导和解决具体问题,深得广大师生好评。

二、建立合力机制,共产党员、班级指导教师、科任教师“三维”立体育人

(一)共产党员思想引路

建立党员联系制度,每位党员联系2至3名困难学生,侧重于从思想上帮助困难学生。这些学生是班级工作的重点,也是党建工作的重点,他们更需要得到关心、帮助和鼓励。通过联系,生活上给予关心,学习上给予帮助,思想上给予引导,形成对困难学生的教育合力。尤其是通过与困难学生的接触交流,进行思想开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困难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决心。2008年46名学生得到学校、老师的资助,2009年5名特困生分别获得1000元的生话资助,没有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同时,通过指导班级团支部开展“推优”工作,以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考察工作,进行典型引路,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2008年发展学生党员42名。

(二)班级指导教师行为引导

将班主任更名为班级指导教师,既对本班学生全面负责,又侧重于学生的品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工作。班级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课余时间负总责,了解学生的衣食、起居、思想动态、行为表现等,及时掌握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疏导工作,在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加强引导。由于班级指导教师的工作细致、具体、扎实,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父母般的关爱,学生进得来,呆得住,流失率低。

(三)科任教师知识、技能引领

科任教师既教书育人又授技育人。学校一方面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仅2008年,就有42人成为“双师型”教师,突出科任教师的知识、技能服务功能、引领功能,成为知识技能海洋里的领航人。另一方面,在学生中推行“双证书”制度,2008年,首次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当年,就有251人既取得毕业证书,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另有600多人获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2008年学生的就业率达99%,有力推动了招生,2008年,计划招生700人,实际招生1234人,超额完成534人;2009年,中专招生1087人,大专招生111人。目前,在校生3070人。

三、建立带动机制,党建带工建、带团建,优化教育资源,提升德育合力

党、工、团设置同优化、同布置,整合党、政、工、团的功能,围绕专业开展党建、工建、团建,服务专业发展,增强德育合力。

(一)试行工学交替,尝试专业培养新模式

学校对电子电气专业试行“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第一年到广东惠州带薪社会实践,第二年在校学习,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保证学生靠自己挣钱交学费、养活自己,以期从培养模

式上实现“人有我优”,积极探索满足我州贫困家庭子女继续上学需要的途径。2007年招生280人,2008年招生490人,2009年仅春季就招生266人,该专业学生己达1032人,占全校在校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广受学生、家长青睐。

(二)推进课程改革,明确教学质量新要求

结合专业特点,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按照“1+1+1”、“2+1”、“2.5+0.5”三种计划安排教学,教务处制定了《指导性课程方案》、《教学指导性意见》;调整学科教研组,成立专业研究组,重点开展专业建设方案的研究工作;组织开展了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开放式课堂教学评议月”活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所以,我们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2008年以来先后组织11批1314人“工学交替”模式学生到广东惠州合作企业带薪社会实践,在大量农民工返乡的严峻形势下,我校这些学生仍被企业优先使用,按计划开展带薪社会实践。

(三)举办毕业生招聘会,搭建学生就业新平台

2008年举行首届招聘会,有七彩云南股份公司、昆明幼教集团及省、州内小学、幼儿园等60多家用人单位前来参会,为学生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300多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2009年举行第二届招聘会,46家招聘单位共提供了1191个就业实习岗位,经双向选择洽谈,共有493名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意向协议。

(四)探索办学形式多样化,校校、校企合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成功实现了与云南师范大学的合作办学,设立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红河分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今年,分院计划录取200名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制)大专生,报到入学111人。二是与建水县敏华幼儿园合作,为其培养幼儿园教师20人,实现“订单式培养”零的突破。总之,通过“专业党建”,探索党建工作与德育工作最佳结合方式,师德好,学风正,招生就业两旺,学校在稳定中改革发展。

深入开展文化建设巩固德育工作阵地

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的前身是文山州民族师范学校,自2006年更名以来,学校逐步过渡为大专与中专、师范教育与理工类教育并存的办学格局,2009年1月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学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挑战,学校开展了“发扬民师精神,投身二次创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等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中,并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寓于学校文化建设中,从而为实现“三个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校在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的同时,更注重发挥制度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文化在德育工作中的熏陶感染作用,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一、以制度文化建设为抓手,规范师生行为

在我校德育管理过程中,以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为抓手,规范了师生的行为,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2006年9月,为适应学校综合办学和德育工作改革的需要,德育处对原有不适应发展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主要制定和修改的规章制度有:《班主任工作管理条例》、《学生违纪处分办法》、《学生违纪处理办法》、《宿舍管理公约》等,这些规

章制度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一)建立六级值班制度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安全工作的基础在于抓实“一日常规”各环节,为此学校实行“六级值班制”,即每天从6:30~22:30都有校级领导、科室领导、晚自习辅导老师、年级组长、班主任、保卫门卫(水电医务人员)和学生干部同时值班,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学校教学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的正常开展。

(二)巩固德育辅导员工作制度

1993年,学校党委将党支部建在年级上,党员下到班上担任德育辅导员,协助党组织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考察、指导团支部工作、培养学生干部;对贫困生、学困生进行帮助、指导和转化等。各班德育辅导员的工作贴近学生,感染力强,成效显著。多年来,加强了对党员的考评,德育辅导员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形成了我校富有特色的德育工作经验。

(三)实施领导干部挂钩帮扶问题学生制度 为了调动力量支持学生教育工作,分担班主任、德育辅导员工作压力,提高教育力度和成效,学校领导还把中层以上干部分配到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第一线,每一个干部分别挂钩2~4名问题学生,开展教育和转化工作。领导干部威信高、能力和责任心强,帮扶效果明显,得到帮教的问题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都有了明显进步。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引领人生成长

校园文化建设包含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教室文化和宿舍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建设等丰富的内容,它具有深厚的教育力量,学生无论在校园、教室还是宿舍,都能受到优秀文化、健康文化的熏陶,从而引领人生成长。

(一)开展教室宿舍文化建设,发挥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应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场所,两者都是重要的育人阵地。在教室文化建设要达到“八有”“十无”“六个好”的总要求。宿舍文化建设要达到的总要求是:安全、整洁、规范、温馨、文明、和谐,最后达到“五个有”“十个一条线”。每年将4月、10月确定为“教室、宿舍文化建设月”,每月评出文明宿舍,每学期评出优秀宿舍,每学年评出模范宿舍、优秀班级,在创建和考评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发展的好与坏。一个新的班级从征集充满励志的班训(如:“做事要踏实,做人讲诚信”“卓越是通过不同形式表现的”等)到富有个性化的教室布置,激发学生全员参与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自治自律、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能力,并将班级文化建设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把创建工作与考评工作结合起来,制定了详细的考评方案,每周从纪律、卫生、两操、夜不归宿、班风形成等方面进行考评,从而促进班集体的形成,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开创德育工作新途径 学校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它为学校的改革与建设、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基础、政治保障、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在我校发展过程中,从建校时的艰苦创业、埋头苦干,到进入新时期的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优秀的文化传统犹如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在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并最终提炼出了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为核心的文山“民师精神”。为了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教育作用,我校从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通过一年多的筹备,建设了“校园文化长廊”。本长廊分为五大部分,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校本文化、“三生教育”、廉洁文化。此长廊对提高师生员工的人文素质、思想道德品质等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开创了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三、以活动文化建设为载体,提供发展平台 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肩上的压力不是来自升学而是来自就业,为促进每一个同学的全面发

展,我校牢牢抓住活动这条纽带,以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班级活动为载体,注重体验,提高学生的技能素养和道德素养。

(一)积极组织和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学校在各段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能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礼仪和法制教育等,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知识文化。首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固定时间里开展固定的主题教育。例如:每三月开展法制教育,四月、十月开展文化建设评比,六月开展师生技能大赛,九月开展新生政训军训活动,十一月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和体育文化节。其次,根据不同阶段开展不同的主题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不同的主题,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人生,在思考中促进成长、成才。

(二)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班会和班级活动 每周星期天晚上是例行的班会时间,在此段时间可以针对班上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探讨,给学生创造一种平等的氛围畅谈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建议。班会由学生自己组织,主题由学生自己确定,这样即可以锻炼同学的组织能力,又可以给大多数同学提供锻炼口才的机会。并通过班级活动的开展,搞好班级的组织管理、专业学习和训练,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三)社团活动规范化、系列化

为拓展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使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学校制定了学生社团组织和活动方案,由团委牵头成立了社团组织,根据学生的愿望组建了文学社团、书法社团、美术社团、舞蹈社团、声乐社团、插花艺术社团等三十余个社团,并派遣指导教师,使社团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年末举行的“社团成果展示”活动,显示了社团丰硕的成果和旺盛的生命力。

我校在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巩固德育工作主阵地的同时,通过抓好德育工作队伍建设,规范常规教育管理,建立有效的学生教育管理网络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云南省文明单位、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文山州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加强德育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大理州技工学校

新时期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是我们中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现就我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与大家做交流和探讨。

一、把德育放在首位,健全组织,完善德育工作体系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鲜明标志,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为切实保证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了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学保科、班主任组成的德育领导组,明确各级管理工作职责,保障信息畅通,形成学校、社会、班级上下同心,齐抓共管的德育教育网络体系。

二、加强课堂教学,将德育工作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各学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对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教材,根据学科特点,抓住学科优势,充分发掘学科中的德育内

涵,将德育教育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特别是要发挥德育课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加强职业意识教育,牢固树立学生学好技能,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意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完善制度,加强督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处在成长关键时期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明晰做人的道理,比教会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更为重要。对此,我们抓紧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制度建设,用制度管理人

学校制定了《大理州技工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大理州技工学校日常行为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及常规作了严格的要求,从制度上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新生每年入学,学校都会将管理制度汇编成册,人手一册,结合学前教育,使学生从思想意识上做到知规守纪,奖惩有章可循。

(二)积极推进争先创优活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通过学校规定的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班级考核、操行评定制度、评优办法、学生违纪处分等具体规定,由学保科每天从早操到晚寝进行全天督查、评比,明确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的职责,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积极推进文明班级建设和争先创优活动。

(三)加强督促和检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学校门卫实行24小时值班,每周安排教职工值班。门卫、保卫、巡防员、值周教师、宿管、专职班主任协同配合,从早操、课间操、晚自习、晚寝等方面实行全天检查,对部分违规违纪学生进行及时纠正、教育和查处,并与班级文明考核挂钩,严格奖惩,有效的促进了校园文明建设。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组织新生军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每年新生入学后,学校都组织为期二周的军训。学生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牢固树立纪律观念和集体意识,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道德、意志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陶冶积极向上的生活情操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体生活,每年组织班级篮、排球比赛、运动会、趣味体育比赛、广播体操比赛,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充分运用元旦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各种节日,组织全校性的文艺汇演、爱国主义歌咏比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适时举办绘画比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班级技能竞赛、“三下乡服务”等活动,充实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健康向上的生活情操。

(三)注重校园安全,创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制定并完善《大理州技工学校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大理州技工学校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科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科室安全工作职责,严格值班制度,加强门卫值班和来人来访登记制度,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切实预防不安全因素流入校园,努力创建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五、突出班主任队伍建设

(一)注重思想理论学习,提高班主任理论素养 对每年招录的专职班主任和新参加工作的年青教师,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班主任培训,重点要求班主任掌握《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提高理论素养,为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实行奖惩相结合,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

严格执行《班主任管理办法》,对班主任每天实行量化考核管理,与奖惩挂钩,当月兑现奖惩。在严格班主任管理的同时,提高班主任津贴,履职晋级、职务聘用、评先评优等优先向班主任倾斜,有效的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的责任心。

(三)加强班主任管理的研讨和交流 学校每学期组织2~3次班主任研讨会,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加强后进生管理,提高文明班级建设,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和方法等诸多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和研究,对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交流,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积极探索新的班主任管理模式

推行专职班主任制度和新老班主任帮教结对制度。每年从优秀复退转军人中考核录用部分军人来承担班主任工作。专职班主任不承担具体的课程教学任务,主要负责对学生从早操、课间操、课堂纪律、晚自习,晚寝等全天的纪律管理和服务性工作,24小时与学生同吃同住,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另外,为了培养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实行新老班主任结对帮教制度,由一名老班主任带一名年轻教师进行班主任见习,见习期为三个月,使年轻教师了解,熟悉班级管理流程,明确班主任职责,为独立承担班主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强化爱心教育

我校近些年来自山区、农村的生源较多,这些生源地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原因,贫困生多,见识面窄。针对这一现状,学校以人为本,要求广大教职工切实加强爱心教育。一是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困难和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要从学习上,生活上多方面对学生予以关心、关爱,实行“润物细无声”的情感管理。二是按时、足额发放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认真落实国家助学、奖学优惠政策。加大校内奖学金和困难补助政策,使学生和家长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学校的关爱,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困难,牢固树立爱国、爱校、爱家的思想意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校通过长期不懈的狠抓德育工作,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人为本增强德育实效

德宏职业学院

德宏职业学院是在德宏州卫生学校基础上成立,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审批备案的一所公办高等职业学院。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学校结合医学专业及学生的实际,通过多年的不断摸索,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德育教育方法,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学校德育管理机制 德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非常重视构建科学的德育管理体系,学校领导明确提出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了书记、校长负总责、分管副书记、副校长主抓、政教处、共青团、学生会、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互相配合的德育工作队伍,形成“一组九线”的育人工作网络,即设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涉及到德育办、党办、院办、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科研处、总务处、保卫处等

九个部门,将德育工作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

二、加强师德建设,构建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 教职工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准,教职工队伍自身的敬业精神与为人师表,是直接决定学生素质的重要因素。多年来,学校以及各支部、各部门围绕师德建设都相继开展了许多活动,提高教职工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德育工作另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班主任队伍,班主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效果,学生工作处通过不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定班主任工作奖惩制度等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形成了一个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良好育人氛围,“德育工作是我们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职责”逐渐形成共识。

三、坚持制度创新,加强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

为加强学生管理力度,增强学生日常文明行为的养成,营造良好的校风,构建和谐校园,学生工作处对学生管理进行了大胆改革。一是建立班主任年级组长制度;二是建立学生宿舍楼栋负责人及楼层责任人制度;三是建立宿管员老师参与学校学生管理的协查制度;四是建立班主任工作督察员制度;五是建立健全班费管理制度;六是建立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同时,学校始终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学生礼仪常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要求作为准则来教育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把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作为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另外,结合青年学生情绪易波动、逆反、生活习惯不规律,易接受各种新事物的特点,每年新学年开始,组织学生与班级签订治安合同及《遵纪守法保证书》,举行告别不文明言行、做诚信人签名仪式,组织学生进行遵纪守法对照检查;坚持环境卫生、文明宿舍评比制度;要求学生在校穿校服,注意着装等。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矫正了学生的不良行为,逐渐养成了学生爱学习、讲文明卫生的良好习惯。

四、举办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组织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成才、增智 一是学校始终把爱国主义贯穿于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组织新生军训、组织国旗下演讲、组织学生清明节到烈士陵园扫墓,组织“国庆节”及“元旦”文艺演出,举办纪念“五四”运动歌咏比赛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开展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自律演讲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风;三是开展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着装及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禁烟禁毒教育、考风考纪教育、艾滋病专项教育等各种专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培养学生良好情操;四是组织全校师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郊游活动,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精神;五是组织全校师生向高寒贫困山区农村特困生捐款,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的观念;六是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坚持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先进班集体”制度,并与家长建立学期成绩联系通知书,征求家长意见,使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德育工作。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受到了直观具体的、生动形象的、多角度、立体型的德育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五、把德育工作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使学校教育管理落到实处 对我校医学专业学生的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同时也是专业课程必须重视的内容。大部分医学课程,都可以结合临床中发生过的实例,以及对相关病情的描述来触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独自进行善与恶、对与错的道德判断,且更具有说服力,其起到的影响是更为直接的。结合我校是卫生学校的实际,我们要求医学专业课教师要尽量结合专业知识及医疗热点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给学生关于生命、疾病、关怀等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在思想上有更高的提升。

六、加强校园文化、育人理念和精神文明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几年来,学校非常注重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工作。在创建安全文明校园的同时将我们将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结合起来,清理校园内外不规范的摊点,建立学校校园文化体系,形成学校 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领导作风,还有校歌、校旗、校史,培育了富有特色的办学育人理念,从而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达到了优化育人环境的目的。

总之,多年来的德育工作实践证明,教育工作应有所侧重和针对性。针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改革,我们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以人为本,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地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中职学生开启光明和智慧的窗口

丽江民族中专学校

学校在德育工作组织机构、教师联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日常制度与常规措施、实施途径上严格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这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在校学生整体特点进行了拓展,认真调查研究,寻找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德育途径。

一、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学校在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正确认识我们面对的学生整体素质,是制定有效的德育工作途径的前提。目前中职生源质量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差在什么地方、哪些方面是最关键的、如何去客观评价这些现象,是我们必须认识清楚的,如果我们的领导和老师一味认为学生素质差,去冷落、歧视他们,不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用传统的办法实行棒喝教育,那就会陷入与现代教育规律背道而驰的泥淖而无法自拔。

我们认为学生整体素质差最突出的是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差、思想认识水平下降、道德素质滑坡。集中表现在:一些学生的法纪观念、劳动观念、勤俭节约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是非、善恶、美丑界限不分,学生中缺乏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和积极进取、团结友爱的精神,爱慕虚荣、奢侈浪费、不讲文明礼貌、不讲卫生及损坏公物、破坏环境现象较为严重。造成上述问题,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学校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比如有些同学认为他们是考试的失败者,缺乏自信与关爱;有些同学家庭条件过于优越,父母文化水平较低;有些同学父母离异。社会环境对中职学生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社会上影响学校思想素质成长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以至于我们的学校在发现新的问题出现时,总是显得无所适从。只有充分认识学生整体素质,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问题,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二、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几项措施

(一)充分发挥学校党员教师的作用,拓展学校德育工作的队伍建设。“党员联系班集体”是学校党委工作的一个创新工作,校党委为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力度,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学校党员职工中实施了党员联系班集体制度,每个党员分别对口一个班级,与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级,协助班主任实行思想政治教育。此项工作实施以来,先后进行了“学会感恩,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创建文明校园,争当文明学生”、“我们都是同一个民族”等为专题的主题班会,学校领导带头深入全校学生中间,以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专题讨论,同学们在主题班会上与党员教师平等对话,畅所欲言,常常意犹未尽,教师在轻松的话题讨论过程中很容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学们也充分感受到了被尊重快乐,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一次主题班会结束后,同学们的反馈意见和建义总是让党员干部有记不完的班会记录。通过党员联系班集体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在更为轻松愉快的班会上不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让学校德育工作在课堂教

学主阵地上有了成效。

(二)不嫌弃,不放弃,用爱、尊重与沟通联系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桥梁。根据学校学生群体的特征,用爱与沟通去驱散学生心灵上的不安,给学生更多的尊重,让他们得到更多的重视和赏识,经常享受成功的快乐,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许多学生都是从中考的失败中走过来的,他们的心底深处埋藏着一种压抑,同时也充满了渴望,他们希望在新的环境中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体现自己的价值,许多教师都知道这一点,都不否认这一点。

学校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以让学生重建自尊、重树自信、培养健康心理品质,发展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价值观为主要目标,教育过程不能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和生硬的道德教化。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是除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外,我校还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去,用团结、友爱、合作、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愉悦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文化生活中得到承认和充实,达到抚慰心理的作用。二是加强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培训,让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成为合格的心理医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反常现象,及时进行疏导。三是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掌握自信、自省、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优化心理品质。

(三)通过军民共建和警民共建使学生提升崇高的思想品质。通过军民共建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警民共建使学生增强了遵纪守法、遵守校纪校规的意识。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始终把军民共建作为创建精神文明活动的重心,在军民共建工作的实践中,立足实际,发挥学校团员青年多、文娱活动丰富的优势,经常性地与部队开展一些联谊活动,邀请部队官兵到学校打篮球、踢足球、文娱联欢,并利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学校文艺队前往部队驻地进行慰问演出。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联谊活动,既丰富了部队官兵的文化生活,也让广大青年学生受到了部队的优良传统的感染,培养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把推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作为创新工作充实了德育的内涵。学校还和丽江监狱某大队建立了警民共建关系,每年新生入学前的教育活动中,大队的心理咨询师和学员会亲临学校进行法制教育和现身说法教育,心理咨询师的循循善诱和学员情真意切的现身说法让同学们深受感动,也让同学们树立了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意识。

(四)依托专业优势,进行禁毒防艾教育。我校是丽江市中小学校禁毒防艾教育教学基地,在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中形成了制度化和经常化。通过医学专业的教学优势,加强艾滋病防治、禁毒教育。学校在全体学生中进行经常性的艾滋病防治、禁毒教育,定期请有关部门和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或请学校卫生类教师进行有关的知识教育,让同学们自觉形成一种珍爱生命、洁身自好、远离毒品的意识。同时,学校把禁毒防艾教育作为学校“三生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让同学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和生存的意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营造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毒防艾”的良好氛围,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五)加强民团结教育,营造和谐友爱的校园氛围。我校的学生来自全省各地,民族众多,是一个多民族结合的在家庭。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加强在校各民族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教育,通过对各地区民族特点和发展现状的了解,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各民族人民的力量,不断增强不同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学校经常组织民族歌舞比赛等文化建设活动,让同学们认识到各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树立起“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总之,我校在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努力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按照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通过一系列的特色教育,营造出和谐的育人环境,常规教育常抓不懈,不断拓展特色教育,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德育途径,同时也为学生开启了一条智慧和光明的通道。

以“三生教育”为主线 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模式

怒江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各领域的变化日新月异,当代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确立学校科学合理的德育工作模式,适应新形势下的学生德育引导需求,已经成为学校学生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我校提出“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服务学生,就业优先”的办学思想,采取多种形式整体推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开创了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以“三生教育”为主线贯穿德育工作全过程

学校领导班子抓住“三生教育”这一主题,率领全校教职员工超前想,超前学,超前实践,坚持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本,逐步形成“以人为本、彰显个性”的办学理念,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其包括“生活教育”、“生存教育”、“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懂得生活”是当今学校德育教育的新理念,提倡人人“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我校全日制在校学生有1580名,其中98%是少数民族学生,都来自广大的贫困农村,虽然有艰苦朴素的精神,但在生活养成习惯上有很多的陈规陋习,为纠正好学生的习惯,我校制定了详细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卫生评比制度》,由学生处安排值周教师和学生会对学生每天的着装,仪表和卫生文明行为进行监督检查,登记,并与班级量化挂钩。通过检查,逐步纠正了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学生精神风貌有了较大改观。

二、以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来引导学生的文化修养

(一)举办民族文化艺术月

我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境内主要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此外还有白族、汉族、普米族、彝族、纳西族、藏族、傣族等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24%,由于有众多的世居民族和独有民族,有原始的和不同层次的社会发展形态,有来自不同方位不同民族文化的冲击和交融,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我校学生多数为民族生,我校为弘扬民族文化,用民族文化中的优良品德来教化学生,校领导始终强调学校是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阵营,把每年的五月定为“民族文化艺术月”,投入大量资金,举行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有民族歌舞比赛、现场书法表演、书法、绘画、摄影展、手工制作比赛等等。学校还多年来承担了州庆、阔时节等大型活动的演出任务,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推广民族八套舞

我校为推广民族舞蹈,制定了每周三次的民族八套舞课间操,每年进行一次比赛,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使民族舞蹈能通过学生得到大力推广。

(三)转变学生的观念

怒江州是集边疆、民族、贫困为一体的落后地区,由于长期以来与外界交往较少,民族封闭观念严重,小安思想根深蒂固,对当今开放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灵活就业理念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民族学生的传统观念,让学生树立开放的思想观念,逐

步学会走出峡谷,走出怒江的生活理念。因此,校领导确立了“转变观念是民族教育的重要功能”的指导思想,在新生入学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随时强调转变学生观念,从2005年开始就每年由学校出资组织毕业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就业,并尝试与内地学校联合办学和就业合作。通过多年的努力,学生的思想已经有了较大的转变,为学校职业教育的开放发展铺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各项工作要以德育为首位,我们学校一直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我们坚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教育不好学生的教师。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二是制定各种教师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大力表彰师德高尚和教学成绩卓著的教师,严肃处理品行不良、侮辱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三是树立典范,采取帮教等形式对教师进行教育,进一步增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观念,切实把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任课教师都应把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看作是自己应尽的神圣义务和崇高责任。

总之,我校德育工作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力求将德育教育与民族特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民族优势,扬长避短,走出一条适应新形势的德育工作新模式。

坚持德育为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临沧市农业学校

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形成了“以德育人、严抓常规、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德育工作思路,并以活动为载体,全面实施《中专生德育纲要》,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实现学生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目标,把德育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紧密结合,加强渗透,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拓宽了德育工作渠道,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营造育人氛围

(一)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学校领导班子注重率先垂范,讲党性、讲政治、讲团结、讲正气、讲奉献、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教学观,敬业尽职,为全体师生树立楷模。

(二)狠抓教师的思想纪律教育

要求全体教师用爱心处理学生在各个时期发生情绪变化而反映出的问题,增强教师“以生为本”的服务思想。从按时上下班、提前进入课堂候课、中途不离岗、不提前离开教室等方面,加强对全体教师的纪律性教育,增强教师“以校为家”的责任意识。从课堂语言、个人仪表、教育机制、纪律监督等方面,加强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教育。从要求深入了解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心交流,增强教师的育人观念。

(三)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核心力量,班主任的工作作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班级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为此学生工作处在指导的同时加强了管理与监督,做了大量的工作:(1)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及时总结一段时间以来班主任工作中的成绩,分析并解决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布置下一段时间的任务和工作要求。(2)按时检查班会课。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主阵地,充分而有效地利用班会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帮助班主任认真有效地上好班会课、开展好主题活动。(3)加强班主任培训。近年来,我校班主任有不少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胜任班主任工作,组织有关班主任作经验交流,学习班级管理的技能技巧。(4)完善考核机制,提高班主任待遇。为进一步增强广大班主任老师的责任感,提高工作热情,学校不断完善班主任考核机制,充分体现干好干坏不一样,使班主任觉得工作有成就感。

(四)继续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倡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工作处、校团委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明确、协调、并布置好各项任务,明确学生会的分工,增强学生会干部的合作意识,自觉主动地完成各项常规工作。如校园卫生的检查打分、学生纪律的检查、文明礼仪的监督、各项分数的统计反馈等。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主观作用,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最大限度的参与学校管理。

二、建章立制,规范德育工作

(一)强化了班级常规管理,完善了学校常规管理的章程,使之更切合实际发展 学校以“卫生、学风、早操”评比为突破口,以“爱护公物”、“仪表仪容”等专项检查为辅助,强化班级常规管理,全面加强了对全体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重视后进生的帮教,进一步完善帮教网络

后进生的帮教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难点,学校引导全体班主任重视帮教工作,通过分析、疏导、跟踪等环节,把工作做细做实,并做好记载,及时反馈,大大增强了实效,使后进学生在校表现得到改观,不少学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三)加强监督管理,提高依法治校水平学校制定了《德育工作细则》、《班主任工作细则》、《文明班级评选标准》、《师德师风建设细则》、《值周工作细则》等规章制度,通过对规章的制定与学习,大家充分的认识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是对我们教师最起码师德要求。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规,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自身科学育人的水平。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加强职业道德自律,规范教学行为,增强爱生意识,关心学生品行健康发展,认识并掌握教育规律,坚持耐心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全面关心、爱护学生,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善用表扬、鼓励的武器,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抓细抓实德育常规工作,突出特色

(一)抓好养成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各班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校纪校规,经常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二)抓好德育课,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

礼仪教育走进课堂,编入教学计划中。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学校开设心理健康、“三生教育”课程,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通过课堂渗透以及教师与学生沟通、交往等,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实处。

(三)安全警钟长鸣,坚决杜绝安全隐患,学校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

充分利用晨会、班会进行教育,杜绝不安全隐患。加强教师值日工作,要求值日教师提高责任感,对在校住宿的学生加强管理,让学生在校园内活动更安全。

四、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德育工作效果

(一)抓好每周的主题教育,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日积月累的教育熏陶中不断提高 通过大会、小会、班会、黑板报、班级以礼仪教育为内容的主题活动等,把合格公民的具体内容,中专生行为守则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创造浓烈的教育氛围。让每位学生都熟知《中专生日常行为规范》、知晓合格公民的具体内容、礼貌语言用语及礼貌体态用语的常用语言,由于我们宣传到位,为开展规范教育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加大“文明宿舍”、“文明班级”的评选力度,营造比学赶帮超的优良氛围

在各班级间开展学习、纪律、礼仪、卫生、劳动和在语言、行为上使用礼貌用语、礼貌体态用语等规范教育的班风评比。学生会组成一个每日班风评比检查小组,通过班级实地检查(内容包括学生的纪律、公共卫生、个人卫生、出勤、穿着仪表、礼貌用语、两操、公物保管、行为习惯等)。这样,各班级都不甘落后,各方面力争上进,全校形成了人人不服输、人人积极向上,人人讲文明礼貌的新风尚。

(三)继续搞好每月班级黑板报,不断丰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

(四)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中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五)每年都对新生进行军训,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

(六)每学期对全校学生进行紧急疏散演习,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七)实行学校部门以上负责人联系班级制度和教职员工联系学生制度,使德育工作进一步得到强化。

五、把学校与家庭社会结合起来

学校德育需要家长的支持配合,社会的关注与参与。因此,在校内,我们进一步明确学校领导、学生工作处、班级的三级德育责任制。校领导负责学生教育目标的制订与督导;学生工作处负责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与协调;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教育、管理、家访和后进生的跟踪转化及工作档案的整理。由于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大事小事有人管理,使学生的礼仪教育、规范教育形成常规化、规范化,教育效果也日渐明显。

在校外,我们通过电话、寄信的方式,向学生家长通报学校开展各种主题教育的具体情况,请求家长对学校的教育提出建议,要求家长将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包括尊老爱幼、待人处事、举止行为、卫生习惯、家务劳动等)及时与学校沟通,最大限度落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配合,使学校的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现在社会上一些人举止粗鲁、行为陋习,动辄打架斗殴,一方面是无知,更重要是不懂法。因此我们认为学生的礼仪教育应该与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在开展礼仪教育中十分注重学生的法制教育,不但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图书室法制教育系列丛书,还开设礼仪、法制讲座(每学期一至二次)、“三生”教育讲座。由于我们的常规教育十分注重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注重礼仪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拓宽了学校行为教育的渠道,使教育更有效果。

六、加强综合治理,创建安全学校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全面推进安全工作责任制,狠抓校园创安工作落实,消除安全隐患。每学期定期、不定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工作大检查,各班组织学生制订“安全公约”,张贴安全警句,悬挂安全工作宣传横标,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学校还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签订安全责任书,并印发《告家长一封信》,强调家长要紧密配合学校做好安全防范工

作,构建了一个可行的安全教育网络。

创新德育工作思路推行学生自主管理

峨山县职业高级中学

峨山县职业高级中学创建于1983年。在整个办学过程中,学校立足校情,针对职中学生实际,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做起,以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把德育工作贯穿在养成教育实践活动之中,积极开展以学生自主管理为载体的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开创了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学校被县教育局评为德育工作先进学校,被县有关部门考评为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评为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被县公安局命名为“无毒学校”,连续四届被命名为市县文明单位,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文明学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有3个教学班被省教育厅、省电大评为先进班集体。学校秩序井然,学生文明守纪,学风校风纯正。连年无治安事件,学生犯罪率为零。现就我校开展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实践活动,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牢固树立能够体现活动本质的理念

说起养成教育,其实并不是只有峨山职中在搞,有许多中小学都在搞养成教育,而且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但峨山职中实行的养成教育却是以学生自主管理为载体的养成教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不是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管理和教育来实现,而是通过在学校管理者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管理的形式实现的。支撑这种管理模式的是峨山职中经过不断实践探索确立起来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学生观的新理念。即:只有教育管理者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管理才是真正的学生管理,只有教育管理者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养成教育。这一管理理念的核心是,学校在对学生的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在教育管理者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让学生在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的自主管理实践中,体验管理人的甘苦,锻炼管理的才能,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的。

二、构建师生互动的管理模式

为了落实养成教育管理过程中各个管理层次和各类管理人员的目标责任、工作要求,使整个管理运作过程层层相接、环环相扣,形成职责分明、分工协作的系统,达到运作有序,效果良好的目的。峨山职中构建起了以学校领导班子的管理决策为导向,以分管政教的校领导和政教主任贯彻落实为核心,以六级管理层次、三个管理落实环节、一条管理考核链为体系的养成教育管理模式。

六级管理层次是:第一级,校长、分管政教领导;第二级全面政教主任;第三级,值周领导;第四级,团委、学生会;第五级,值周班;第六级,班主任。

三个管理落实环节是:1校长和分管养成教育的校领导,向政教主任安排工作任务,检查落实工作任务完成情况。2政教主任向班主任安排工作任务,检查落实工作责任完成情况。3班主任向学生安排工作任务,检查落实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条管理考核链是:1校长、分管政教领导考核政教主任;2政教主任考核值周领导;3值周领导考核值周班和团委、学生会;4值周班考核非值周班班集体和学生;5团委、学生会考核值周班班集体和学生。

三、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为保证养成教育实践活动有制可依、有章可循、有规可行,峨山职中建立了一套由10个行为规范58个考核项目、166条评分标准构成的养成教育管理制度。现将10个行为规范列举如下:

1队列、三操行为规范。2宿舍文明行为规范。

3升旗、校会、集会行为规范。4校园文化、校园之声行为规范。5遵规、背唱、创作行为规范。6校园文明、环境卫生行为规范。7教室文化、纪律、卫生行为规范。8文明礼仪、仪表仪容行为规范。9三餐行为规范。

10按时作息行为规范。

58个考核项目、166条评分标准,为养成教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四、抓好“一二三四五”育人工程

峨山职中把以学生自主管理为载体的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归结为“一二三四五”育人工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配合抓,其他领导共同抓,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一”,即坚持一个“育人为本”的宗旨。学校要求全体教职工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的意识,真正理解养成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养成教育应突出“教育”、重在“养成”。突出“教育”,即教师应用真诚执着的爱心去感化学生,用纯洁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重在“养成”,就是要引导学生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开始,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二”,即畅通两条考核轨道:管理落实轨道和管理考核轨道。管理落实轨道,就是由政教处督导各班主任,各班主任组织、指导本班学生认真遵守养成教育行为规范。管理考核轨道,设置两个层次:1.值周班考核非值周班;2.团委、学生会考核值周班。每天由两个考核层次的专门负责人把违反十个养成教育规范的考核结果于第二天汇总公布,进行细暴光、促整改。“三”,即三重:重平时、重过程、重行为表现。学校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工作贯穿在学生每天的自主管理之中,落实在平时的自我教育过程中。例如,学校每周周一校会前坚持升国旗、唱国歌、学生作国旗下的讲话、背诵学校的“一训三风”、唱校歌,把爱国、爱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其中。经过如此重平时、重过程的长期磨练,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潜移默化地升华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人格素养,从而达到“重行为表现”的最高境界。“四”,即四严:严而有情、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序。坚持规范、严格管理,坚持标准、严格考核,是实现养成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但是,严而无情、严而无理、严而无度、严而无序的高压式管理,也会使养成教育走向失败的境地。所以,峨山职中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十分重视情通理达、适度有序的管理。“严而有情”,就是强调在管理考核过程中讲情理,做到以情感人,以真执的情感在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架起一座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桥梁”。“严而有理”就是在管理考核中要讲道理,做到以理服人,依理办事。当考核者发现被考核对象出现违反养成教育行为规范时,应持和蔼可亲的态度,讲清道理,解释到位,使被考核者心悦诚服地接受考核。“严而有度”,就是学校在严格管理、严格考核的同时,还要注意“适”度,不能“失度”,特别要注意不同类别的学生对养成教育管理的心理承受度。管理严而无度,一旦超出被管理者心理接受的度,必将产生对抗情绪,导致过激行为发生。

所以,峨山职中一贯都重视合理控制严格管理的度。“严而有序”指的是对已经染上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的管理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耐心帮助和教育,使他们逐步适应养成教育管理,不断改掉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五”,即五个环节:一学习、二训练、三督查、四考核、五奖惩。“一学习”,就是每当新生入学的时候,人手发给一本《校规》(下册),由学校领导、班主任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养成教育规章制度,每个学期放假前组织全校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规章考试和行为规范考核。“二训练”,就是利用每学年半个月的军训时间,按照养成教育十个规范,以队列、内务、仪表等一招一式开始,对新生进行系统、严格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各个养成教育规范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从而自觉按照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三督查”,就是校长、分管政教的校领导每周对养成教育和值周班、团委、学生会的管理考核情况进行两次检查督导,团委书记、副书记、学生会指导教师对团委、学生会的管理考核情况进行两次督导检查,值周领导、值周班班主任每天对值周班的管理考核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整改。“四考核”,就是学校每天由值周班对非值周班班集体和学生个人的养成教育进行考核评价,由团委、学生会对值周班班集体和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考核评价。学校将学生个人的考核结果,作为其在校期间道德品质表现的主要鉴定内容,将班集体养成教育的考核成绩,作为评价班主任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五奖惩”,就是学校对每个学年在养成教育实践活动中取得优良成绩的先进班集体、优秀班主任、“十佳”学生给予表彰奖励;对做一件好事或连续五周考核为优秀的学生,给予5分的加分奖励,学生可用奖励得分加任意一周不合格的得分,晋升为合格。

五、突出自主地位,重在全员参与,做到持之以恒

(一)突出自主地位

这是学生自主管理的核心所在,教育者只能对从事管理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不能取代学生的管理考核,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自主管理地位的确立。例如,周一的校会是由值周班的班长主持,在校会上公布上周各班养成教育得分情况、总结上周学校大事、养成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上周值周班班长进行,值周班班主任和值周领导只能作补充。这样就突出了学生自主管理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团委、学生会和值周班参与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重在全员参与

学生全员参与自主管理,就是轮流值周班考核非值周班,团委、学生会轮流组考核值周班。全校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当他们处在管理者的位置时,应在教师指导下维护学校全局利益,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秉公办事,认真履职,把各项考核任务落到实处。当他们处在被管理者的位置时,应该无条件地服从管理,违规被考核扣分时,不与管理考核人员顶撞,不对管理考核人员进行打击报复。这样就让每个学生都能真切体会到作为管理者的艰辛和甘苦。在管理考核表率作用的推动下,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当过考官后的学生,再来接受考核,一般都比较尊重管理考核者,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管理的互动性、民主性、平等性。

(三)做到持之以恒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而是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经过曲折反复的长期磨练形成的。因此,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改掉他们已形成的坏习惯的任务是艰巨的、长期的。只有肯下滴水穿石之功,做到持之以恒,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也是峨山职中从近几年长期开展的养成教育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性结论。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禄丰县职业高级中学

禄丰县职业高级中学是一所省部级重点职业中学,现有2655名学生。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环境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学校德育工作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学校以教育改革为契机,以制度管理为抓手,以公民道德规范教育为突破口,率领全校教职员工超前想,超前学,超前实践,坚持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本,以“要想立业、先学做人”为校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把实效性作为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拓展活动空间。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促进了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办学品位的自我提升。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原则,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以“人文教育”为主题的德育特色工作模式,并将人文教育融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凸现了“以人为本”的德育特色。从2007年开始,“人文教育”就被列为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主题教育,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以人为本,规范管理,融“人文教育”于制度建设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充满活力

针对职中学生普遍素质差、问题较多的特点,学校加大德育管理的力度。校长、副校长均参与了领导和指挥工作,健全了一系列的管理机制,在《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相应制订了《禄丰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条例》和《禄丰职中学生管理手册》、《禄丰职中思想道德学分实施方案》等近二十个方面一百多条的规章制度,构筑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点一线,校长教师——公安交警——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立体型德育网络。确定了“三全四多”的德育管理模式。“三全”:①全方位——指对学生学习点、生活点和活动点的跟踪监管;②全过程——指学生从高一至高三的整个学段的衔接教育,全程实行德育学分制考核,把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用学分的形式进行记录,并与学生毕业、就业、顶岗实习相结合;③全天候——指学生每天24小时动向、讯息联系。四多:①多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社会公德教育、法纪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等;②多形式——通过升降旗仪式、社团生活、实习课、图片展览、现场参观、公益活动和主题系列活动等。进行分散性和局部性的思想教育;③多渠道——从家访、社会调查,召开座谈会和专题研讨会,反馈教育讯息和解决存在问题,改进德育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德育管理水平;④多层次——学校行政领导、专业组长、班主任和教职工,上、中、下层层落实德育责任,互相配合,齐抓共管。各方面密切注视学生每个时期的思想和行为动向,发现不良苗头,及时处理,努力把事故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经过实践,我们认为,以“制度管理、情感管理”的人文教育,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整个德育管理机制的良性运作。

二、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寓“人文教育”于课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使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持续、全员化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占有很大的比重,学校规定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把知识成果的来龙去脉、发展前景、研究人员的钻研精神等灌输给学生。如有一位老师在“电工基础”课上,曾把“神州六号”的成功发射及时地引入到专业课堂中来,使学生看到了“神六”的发射,不但树立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形象,同时也证明了中国是一个科技强国。从而改变了在学生的意识中,中国的电子领域技术永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国的思想,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这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文素质培养中发挥了极大的教育功能。

第四篇: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

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2009—2015年)

旅游和文化产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产品为核心,为人们提供各种旅游文化产品或服务的新兴产业,是现代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的旅游与文化消费需求,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云南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二次创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推动旅游与文化进一步结合,促进云南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和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实施意见,特制定《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规划纲要(2009—2015)》。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发展情况 国内外旅游文化产业,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成长,人们收入的增长和消费方式的变化而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后,全球旅游经济增加值以年均4.1%的增长率快速增长,2006年达到5万亿美元,2008年达到5.9万亿美元,预计到2010 将突破7万亿美元;全球文化产业以年均6.7%的增长率快速增长,2006年全球文化产业增加值接近1.5万亿美元,2008年达到1.7万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2万亿美元。旅游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具有增长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文化产业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成熟的文化消费市场和产业链条,旅游文化产业占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从旅游产业看,2008年世界主要旅游发达国家,如美国、西班牙、德国、法国、英国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都超过10%,有的国家高达20%;从文化产业看,世界主要文化产业强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比重也都在10%以上,其中美国、日本达到20%左右,欧洲平均在10%—15%之间,韩国高于15%。而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刚刚超过了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只有3%,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文化,旅游从古代开始就已经存在,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具有真正现代旅游意义的旅游才发展起来,自从1978年以后,国家尤其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从最初的旅游事业转变成经济产业,自1992年以来我国不断推出以中国文化为主旋律的旅游主题,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强劲,迅速成为新兴产业。2008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5300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1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1400亿元;文化产业持续增长,总产值突破20000亿元,增加值大约7600亿元。

云南省具有丰富的旅游与文化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地理、气候和区位条件,为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始终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近期又将文化产业作为云南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并坚持把旅游与文化相结合,通过旅游弘扬文化,通过文化促进旅游,使旅游与文化两大产业在投资多元化、经营多样化、项目品牌化和产业互动中实现了协同发展。2008年,云南省旅游业总收入达663.3亿元,同比增长18.6%,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已达到6.8%;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占GDP的5.3%,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二)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下,不仅世界经济走向衰退,而且国内外旅游文化产业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影响。其中,全球国际入境旅游大幅度下滑,旅游产业主要指标增长率与上年相比也出现下降,2008年全球国际旅游入境人数9.24亿人次,增长率仅达到1.8%,增幅比上年的6.9%下降了5.1个百分点;旅游增加值达到58,900亿美元,增长率为3.0%,增幅比上年的4.5%下降了1.5个百分点。我国入境旅游也受到一定的影响,2008年入境旅游人数 1.30亿人次,下降约2%;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300万人次,下降约3%;旅游外汇收入400亿美元,下降约5%。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增长率将低于3%;全球旅游总收入增长率低于5.6%。全球文化产业也受到打击,许多国家文化产业增幅出现下降,我国文化产业由于还是有限开放的产业,与国际市场关联度不高,因此总体发展态势平稳,基本保持了以往3年的增长速度。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发展,世界各国都出台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中国也已经和正在出台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尤其是在扩张性财政政策下,国家对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公共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扩大内需的系列政策给我省旅游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拉动内需的优势产业,也将获得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都将有助于提升和改善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并带动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随着一批重大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和项目的陆续建设,将形成新的旅游文化热点和吸引力,刺激旅游文化需求的增长。同时,国家国民休闲计划和休假制度的推行将对我省旅游文化产业产生积极地作用。云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制定并实施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多渠道筹措旅游文化建设资金,切实推进旅游文化建设项目的实施,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改革和产业结构升级,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民族文化强省的目标,把云南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国际旅游文化胜地。展望未来,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深化和扩大,尤其是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扩展影响,使世界经济将进一步衰退,并持续影响到今后世界旅游文化产业的增长与发展。但与此同时,世界金融危机也推动全球旅游文化产业格局变化,使全球旅游文化贸易将从产品服务竞争进入资本博弈时代,特别是随着我国刺激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扩大内需进一步加大,为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带来良好的消费环境和黄金发展时期。

(三)发展的制约因素

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许多问题和制约,既有外部大环境尤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有内部条件的制约。总体来看,制约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云南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对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投入有限,基础设施仍然相对滞后,国际和地区航线以及航空运力仍然不足,铁路、公路结构和布局不够完善,通讯、信息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不足等。

二是经济优势还不明显,云南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和主要旅游客源市场,旅游交通成本较高,旅游文化精品名牌产品还较少,旅游文化骨干企业和重点企业不多,对游客招徕和相关行业带动发展还比较薄弱。

三是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程度不够深入、产业协同互动不足,特别是由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分属不同的主管部门,各部门在制订规划、策划项目、宣传促销时,基本上是各定各的调,条块分割、地区割据和行业壁垒,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整合与发展,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形成整体效益。

四是旅游文化人才匮乏,人才要素市场不健全,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领衔主演、导演、编剧、音乐创作、舞台艺术等文艺人才以及旅游文化项目策划、经营管理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本土人才的合理使用和外来人才的有效引进机制不够顺畅等,已成为制约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五是旅游文化产业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没有形成完善的旅游文化管理有关法规规章和旅游文化行业的服务标准体系,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还较低,违规违法经营和不按服务规定提供服务的行为经常发生,旅游文化行业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还需加强。

(四)加快发展的重要性

加快发展云南旅游文化产业,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不断增强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把壮大旅游支柱产业和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加快发展云南旅游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1.有利于应对金融危机和扩大内需。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对云南旅游文化产业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全国全省的经济发展格局没有改变,同时随着国内扩大内需的系列政策,国家推进国民休闲计划和休假制度等出台,将对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因此,抓住机遇,加大对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投资力度,使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协同互动发展,有利于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2、有利于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旅游业“二次创业”的深入开展,全省旅游业努力克服经济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了旅游业的平稳增长。文化产业也已经成为云南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因此,加快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深入开展旅游业“二次创业”,加快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的建设步伐,促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

3.有利于发挥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提升旅游文化内涵。云南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绚丽而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和丰富的文化传统。通过加快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它发掘出来并展示给广大的中外游客,不仅是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也是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因此,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对充分利用云南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资源,提升云南旅游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4.有利于加大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增强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国内外旅游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形势。因此,加快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开拓旅游客源市场,促进旅游文化产品供给,树立旅游文化品牌形象, 增强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有利于带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由于各种历史、地理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云南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因此,通过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对民族文化起到保护、提炼和交流的积极作用,而且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门路,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走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路。特别是云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食、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对其文化形式和内涵中的真、善、美的发掘和利用,可以令旅游者赏心悦目,并在潜移默化中满足审美心理需求,净化心灵,从而有利于抵制不健康的、低级庸俗的娱乐方式,创造一种舒适、文明的旅游环境,推动旅游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继续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加快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着力打造文化产业,优化旅游文化产业布局,促进旅游文化产业集聚,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实现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民族文化强省的目标,把云南建成国家旅游文化产业改革发展试验基地和示范窗口。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把满足需求与扩大内需相结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扩大的消费需求。

2.坚持突出特色,把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培育云南旅游文化精品名牌,发挥品牌优势和品牌效应,深度整合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优势,以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和互动,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3.坚持改革开放,把推进改革试点与带动全面发展相结合。加快旅游改革发展试点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加强对外对内区域旅游文化合作,大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培育旅游文化企业集团,以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4.坚持创新发展,把发挥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培育旅游文化市场、壮大旅游文化企业、推进产业集聚扩张,广泛调动全社会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5.坚持可持续发展,把资源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正确处理好保护、开发与发展的关系,有效整合和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在开发的基础上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保护。

(三)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按照每年15%的增长率,到2012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160.12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677.91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7.13%;文化产业的增加值达到528.37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56%;按照每年18%的增长率,到201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2112.92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达到1234.69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8.23%;文化产业的增加值达到962.33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6.42%。

2.产业建设目标

在继续推进6大旅游区发展基础上,着力建设10大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10个旅游文化名城,30个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县,60个旅游小镇,100个旅游文化特色村,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文化市场主体,推进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旅游文化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知名旅游文化品牌,构建6大旅游文化走廊,形成4大国际国内旅游圈,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由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强省的迈进。

3.产业投资目标

至2012年,全省旅游文化产业投资总额累计达到1000亿元;至2015年,旅游文化产业投资总额累计达到2000亿元。4.文化发展目标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基本建立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使85%以上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抢救性维护,50%以上重点博物馆和有文物但无库房文管所的保管条件达到规范要求。力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加到86处以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增加到320处,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增加到2000处,新增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基本建成具有云南特色的文物史迹网络。创建民族文化保护区16个,特色文化保护区9个,省级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50个,培养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100个。5.社会就业目标

加强旅游与文化相结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发挥旅游文化“形象大使”和桥梁的特殊作用,推动和促进云南的对外开放;促进城乡文化发展,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城镇文化旅游、都市文化旅游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劳动力的就地转化、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到2012年,旅游文化产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到300万人,占全省就业人数的比重达10%;到2015年,旅游文化产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达到400万人,占全省就业人数的比重达12%。6.生态环境目标

发挥旅游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实施旅游循环经济试点,建立绿色产业体系,保护好云南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云南生态环境和城乡社区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在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各民族生活条件和城乡统筹协调基础上,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旅游文化产业布局

进一步优化旅游文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6大旅游区、10大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6大旅游文化走廊和4个旅游圈建设和发展。

1.加快推进6大旅游区发展。巩固提升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和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建设完善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滇西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积极开发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努力把六大旅游区打造成特色鲜明、功能配套、产品互补、互促发展的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2.加快推进10大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突出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以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景区为依托,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具体包括昆明生态园林城市文化旅游区、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怒江世界遗产与民族文化旅游区、腾冲—瑞丽温泉度假与边地文化旅游区、建水—石屏—元阳历史文化旅游区、抚仙湖——星云湖古滇文化旅游区、石林—普者黑—罗平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楚雄古文化与彝族文化旅游区、西双版纳—普洱—临沧茶文化旅游区、威信—镇雄—彝良红色旅游文化区、滇南边境民族文化旅游区。

3.着力构建6大旅游文化走廊。依托6大旅游区和10大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以昆明—滇西北高等级公路为轴心,构建连接昆明—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并通往西藏、四川的“滇西北旅游文化走廊”;以昆明—瑞丽高速公路为轴心,构建连接昆明—楚雄—大理—保山,并通往南亚国家的“滇西旅游文化走廊”;以昆明—曼谷高等级公路为轴心,构建连接昆明—玉溪—红河—普洱—西双版纳,并通往东南亚国家的“滇西南旅游文化走廊”;以昆明—蒙自—河口(和昆明—邱北—文山—麻栗坡)高等级公路为轴心,构建连接昆明—红河—文山,并通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滇南旅游文化走廊”;以昆明—曲靖—昭通高等级公路为轴心,构建连接昆明—会泽—昭阳—盐津—水富,并通往四川、重庆等省市的“滇东北旅游文化走廊”;以昆明—石林—陆良—罗平高等级公路为轴心,连接昆明—玉溪—曲靖,并通往贵州、广西的“滇东旅游文化走廊”。

4.努力形成4大国际国内旅游圈。充分发挥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位优势,抓住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依托6大旅游区、10大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和6大旅游文化走廊,积极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泛南亚经济区、西南六省市七方和泛珠江流域区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努力促进和形成面向东南亚的中国——东盟国际旅游圈,面向南亚的中国——南亚国际旅游圈,连接四川、贵州和广西的大西南旅游圈和泛珠江流域旅游圈,共谋互动发展。

(二)推进旅游文化产业集聚

依托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旅游发达的县区,大力推进全省旅游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

1.以昆明、大理、丽江、景洪、建水、瑞丽、巍山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为依托,推进10大旅游文化名城建设。

2.以石林、玉龙、香格里拉、腾冲、罗平、巍山、邱北、会泽等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丰富的县为依托,推进30个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县建设。

3.在巩固提升大研古镇、和顺古镇、黑井古镇、豆沙古镇等旅游文化名镇的基础上,推进60个旅游小镇建设。

4.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推进100个旅游文化特色村建设。

(三)完善旅游文化产品体系

完善旅游文化产品体系,着力培育10大重点旅游文化产品。

1.着力培育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凭借云南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众多高原湖泊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开发内陆湖滨型、休闲文化型、置业度假和休闲小镇等多种类型的休闲度假产品,加快云南旅游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型转变,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2.着力培育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古生物、古人类遗址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开发建设文化遗产旅游景区。

3.着力培育民族文化体验产品。依托云南25个少数民族绚丽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深度开发以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主的民俗体验型和文化主题型旅游产品,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4.着力培育健康旅游产品。发挥我省自然生态、地质地貌和动植物等景观资源优势,着力培育“亲近自然、体验文化、享受生活、关爱生命”的健康旅游产品,打造“云南——绿色健康旅游天堂”新品牌。

5.着力培育乡村旅游文化产品。策划高水平的规划和项目,开发具有不同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产品。

6.着力培育文化演艺娱乐产品。培植发展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娱乐团体和企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品牌,形成参与性强、类型齐全、管理规范、文化档次高、服务功能完善的旅游文化演艺和娱乐产品体系。

7.着力培育民族餐饮文化产品。培育民族餐饮文化龙头企业和形成品牌化经营,建立民族餐饮文化培训基地,开展民族餐饮文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举办民族餐饮文化节,促使云南民族餐饮文化产品由单一性向多样化发展,由饮食型向欣赏型发展,由物质型向文化型发展,由辅助型向主题型发展,促进云南民族餐饮文化产品体系的培育和建设。

8.着力培育购物旅游文化产品。要在传统旅游商品的基础上,加强旅游商品和包装设计、创意、工艺制作改进等,积极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快珠宝玉石、观赏石产品的生产和开发,并努力从普通的旅游商品转化为精品旅游商品。

9.着力培育跨境会展商务旅游产品。加快沿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和边境口岸设施建设,加强区域旅游文化合作,简化跨境旅游手续,大力发展跨境旅游并向纵深推进,增强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外向型功能,把跨境旅游产品打造成云南最有影响力旅游产品之一。以昆明、大理、玉溪、曲靖等重点城市为依托,加快会展和商务设施建设,把云南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会展商务旅游目的地。

10.着力培育特种旅游文化产品。发挥云南独特的山地旅游资源优势, 积极开发古生物、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趣味性浓、参与性强、寓教于乐的科考科普型旅游产品。积极引导开发登山、攀岩、漂流、野生动物追踪探寻等一批安全性高、吸引力强的探险旅游产品。加大自驾车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开发和推出自行车、徒步、野营等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消费的自助旅游产品。

(四)建设旅游文化产业基地 围绕旅游文化产业布局、产业集聚区和产品体系建设,通过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和精品名牌战略,重点推动一批旅游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1.建设一批国家公园,逐步形成国家公园体系。在总结迪庆普达措国家公园建设经验基础上,积极推进迪庆梅里雪山、丽江老君山、大理苍山等国家公园建设,逐步形成国家公园体系,把云南建成全国一流的文化生态旅游省份。

2.建设一批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借鉴国内外休闲度假旅游建设经验,建设昆明环滇池、澄江抚仙湖——星云湖、大理洱海、丽江等一批康体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构建起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原型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3.建设一批旅游文化产业基地。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具有云南特色、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民族文化旅游基地、科普科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视摄制基地、艺术创作培训基地、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民族民间工艺品制作基地及文化演出剧院和场所等。

4.建设一批会展商务旅游基地。依托全省中心城市和旅游目的地、旅游集散地的优势,借鉴发达省市成功经验,进一步整合资源,不断摸索新路子,完善城市旅游功能,着力打造以昆明、大理、玉溪、曲靖等城市为中心的会展商务旅游基地,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会展商务圈,发展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会展基地。

5.建设一批旅游商品生产营销基地。依托云南的珠宝玉石建设珠宝玉石生产营销基地,依托独有的药材建设药材商品购物基地,依托民族工艺品建设特色民族工艺品生产营销基地,依托云南的普洱茶建设普洱茶生产营销基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向规模化、集团化、市场化、特色化发展。

(五)培育旅游文化主导产业

1.休闲度假业要大力开发科普型、休闲型、娱乐型和户外运动型的旅游项目和游客参与性强的专项产品,进一步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2.住宿餐饮业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名特餐饮品牌和餐饮名店,合理布局旅游餐饮设施,并配套休憩和娱乐功能,住宿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酒店结构和布局,根据文化旅游消费的需求建设高星级旅游饭店,扶持和规范特色客栈及民居旅馆等。

3.文化娱乐业要重点完善旅游酒店、旅游城市尤其是旅游景区的文化娱乐基础设施,形成参与性强、类型齐全、管理规范、文化档次高、服务功能完善的旅游文化娱乐体系。

4.商务会展业要以昆明、楚雄、玉溪、大理、丽江、景洪、瑞丽等旅游城市为主,发挥其会展商务功能,创建商务会展品牌,积极争取一些中外大型会议、赛事、展览、博览的承办权。5.康体旅游业要重点开发景区或城市近郊的温泉和矿泉资源,挖掘传统中医医疗康体功能,建立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疗养院和康体保健区,积极发展各种户外运动设施、训练基地、滑雪场、高尔夫球场和体育竞技类主题公园等专项体育旅游场所。

6.民俗文化业要借鉴公司加农户等有效模式,大力发展民族民间文艺展演业、民间工艺品产销业、民俗文化旅游业,实现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

7.广播影视业要推进专业化制作、企业化经营、集团化管理、规模化发展,使全省广播影视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8.新闻出版业要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现代新闻出版、印刷、营销体系,使全省新闻出版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9.商品购物业要优化销售网点布局,建立健全旅游商品批发零售体系,提高旅游购物业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以地方特色产品和民族民间工艺品为核心,对现有的旅游商品进行提升,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避免一些粗制滥造的旅游商品的出现。

10.旅游景观业要提升观光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高经营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开展有效的市场营销,提高经营效益。

(六)推动旅游文化产业重组

1.做大龙头旅游文化企业集团。通过整合、重组国有资产,组建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能够起到龙头和带动作用的大型旅游文化集团。

2.做强中小旅游文化企业。选择一批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采取“捆绑式”服务、政策支持、投入倾斜等方式予以重点帮扶,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延伸配套服务,促进提质增效。

3.促进民营旅游文化企业的发展。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为民营旅游文化企业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加大服务协调力度,增强民营旅游文化企业的发展能力。

(七)加快旅游文化市场开拓

1.进一步突出打造“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的形象,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对象推出旅游宣传促销主题,激发和引导游客赴滇旅游的动机和行为。提高旅游目的地促销意识,建立“政府引导、部门联合、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旅游宣传促销新机制。

2.大力开拓国际旅游文化市场。抓住有利时机,以俄、蒙、日、韩、东南亚、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为重点,不断加大旅游文化宣传促销力度,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和高端游客。

3.培育旅游文化演艺消费市场。制定合理的价格,让各种渠道既有合理的利润,具有经营旅游文化产品的积极性,又可以吸引游客观看旅游文化演出。

4.大力培育新兴旅游文化市场。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做大云南市场,拓展省外市场,开拓境外市场,努力营造公平的旅游文化市场竞争环境,破除地方壁垒,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旅游文化市场体系。

(八)深化区域旅游文化合作

1.深化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区域旅游文化合作,重点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孟中印缅地区、云南与老、泰、越等国北部的旅游文化合作,完善政府、企业和相关组织多元合作主体互动机制,联合开发旅游文化资源和开展宣传促销,培育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旅游文化线路等精品旅游文化线路产品。

2.以深化“泛珠三角”区域旅游文化合作和川滇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合作为重点,提升合作层次,拓宽合作领域,进一步推动滇港、滇澳、滇粤、滇沪、滇黔桂、滇黔渝和滇川藏等多层次、大范围的国内区域旅游文化合作,打破市场壁垒,推出旅游便利化措施,增强区域旅游文化品牌的吸引力。3.加快与国际旅游文化市场服务标准接轨。按照国际旅游文化市场的通行规则和服务标准,探索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应的旅游文化市场规则和服务标准体系,重点推行相关行业的国际服务标准和国际质量认证,促进旅游文化经营管理、服务设施和服务技能与国际标准接轨,不断提高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

(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以构建结构合理、安全、舒适、便捷的旅游交通体系为目标,加快新机场建设、老机场扩建和国际口岸机场的申报力度,开辟新的国内外航线。全面提高现有干线铁路运营能力和技术标准,积极推进省内铁路路网建设。加快干线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实施一批制约全省六大旅游区形成旅游环线的断头路、二级干线公路的建设项目。提升和建设一批通往重要旅游文化景区景点的三级旅游支线公路。加强澜沧江—湄公河等国际水路和滇池等重点旅游湖泊区的短途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和完善交通的旅游功能,满足游客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2.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云南特色、民族风格的文化重大项目设施,继续实施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尽快实现县以上都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都有文化站,村村都通广播电视,努力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骨干、以村社为终端的基层宣传文化网络。加大文化遗产保护。

3.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在重点旅游开发区域,尤其是高原湖泊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十分脆弱和敏感的地区,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加大荒山、荒坡的绿化和高原湖泊、河流的污染治理力度,对生态脆弱的重要旅游文化景区实行游客容量控制和环境监测制度,实现旅游文化产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项目支撑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大项目带动大开发、促进大发展,加大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力度。其中,规划期内旅游文化投资开发建设项目165个,投资额2689.9848亿元;再加上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县、旅游小镇、旅游特色村建设项目700亿元,总计投资额为3389.9848亿元。第一阶段(2009年—2012年)预计规划总投资达到1000亿元;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预计规划总投资达到1000亿元;2015年以后继续完成的项目19个, 预计规划总投资达到1400亿元(未考虑新增加投资项目)。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调

1.加强组织领导。依托各级旅游文化产业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有利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旅游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各级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和指导旅游文化产业规划实施和有关项目的建设。

2.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将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分解落实到各州市政府,加强对目标责任、工作进度的跟踪检查和阶段性问责问效。

3.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政府部门间的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围绕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密切配合开展工作,形成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

4.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强化各级政府在法律规范、政策指导、规划控制、资金引导、市场监管、环境营造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

5.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积极探索对核心旅游资源、重点文化资源的开发、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理顺发改委、旅游、文化、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职能的关系,强化对重点投资项目的便捷服务,减少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效率。6.健全旅游文化法规体系,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加快省、州(市)、县旅游文化执法机构建设,健全行之有效的综合执法机制;建立及时、便捷、高效处理游客投诉机制,进一步整顿旅游文化市场秩序,规范旅游文化经营服务行为,优化旅游文化经营环境,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二)完善旅游文化产业政策

1.完善有利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用地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整理平台,合理利用土地的管理制度,推进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在保障旅游文化产业建设用地供应方面实现突破。

2.完善有利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资融资政策。深化旅游投融资改革,探索灵活多样的投融资渠道,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对部分旅游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实行“政府主导规划、企业投资开发、市场模式运作”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的社会资金投入旅游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投资者采用BOT、TOT、ABS、PPP等融资方式,加快旅游文化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3.建立优质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政府担保机制,引导国有大企业和有实力的外商、民营企业积极投入优质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通过该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利用旅游国债投入、门票抵押贷款、政府担保贷款、发行旅游债券和股票等多种融资方式,多渠道争取社会资金投入旅游文化开发建设,加快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进程。4.建立重点旅游开发财税配套优惠机制,加大财政税收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运用财政投入、财政补贴、贴息贷款、减免税收等多种手段发挥财政投入的导向性作用,支持重点旅游文化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旅游文化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旅游文化项目投资环境,切实解决旅游文化产业建设资金“瓶颈”问题。

5.完善有利于旅游文化地保护政策。加强立法,通过舆论、媒体等多种途径强化居民和旅游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维护和发扬,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艺术进行合理科学的开发利用。推行资源环境保护补偿制度、旅游文化资源及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建立社会监督、社区监督的机制。促进旅游文化区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旅游文化开发环保审批制度,建立环境影响责任制。

6.积极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制定保障当地民族群众合理、有效参与旅游文化产业的措施和保障社区居民优先参与的政策,协调组织旅游地社区内各单位、个人形成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

(三)积极推进改革试点

1.积极推进旅游文化体制改革。旅游体制改革要突出投融资体制改革重点,理顺云南省旅游投资公司的管理体制,探索市场化的融资模式,成立云南省旅游融资担保公司,构建云南旅游融资担保平台。文化体制改革要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要求,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以抓好省级国有艺术院团的改革为重点,稳步推进国有艺术院团改革,科学合理调整全省国有艺术表演团体的结构布局;一般院团要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道路,逐步改制为企业;各州市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国有艺术院团的改革。

2.积极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发展试点,加快试点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产业提升、城市社区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保山市腾冲县试点,要积极探索县域旅游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玉溪市抚仙湖——星云湖试点,要加大休闲康体度假基地和旅游新业态的创新力度,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特色产业互动发展的新路子;大理苍洱地区试点,要加快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产品开发建设的创新力度,探索旅游与生态、旅游与文化互动发展的新机制;昆明世博新区试点,要大胆创新“政府为主导、龙头企业为带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的旅游企业孵化器机制。

3.积极推进旅游文化企业改革试点。选择一批旅游企业改革试点单位,主要任务是理顺产权关系,推进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制改革,探索通过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发展成为跨地区、跨行业的旅游龙头企业的新途径。对印刷、出版、发行、影视等经营性文化单位,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培育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有竞争力的国有和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推动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4.积极推进专项改革试点。选择一批村寨作为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专项改革试点,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建立旅游与文化、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互动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选择一批边境县市为跨境旅游文化专项试点,探索开发跨境旅游文化线路产品、建设旅游通道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开发模式,把景洪(含磨憨镇)打造成面向中南半岛的重要国际跨境旅游文化区,把瑞丽培育成面向缅甸及东南亚的国际跨境旅游文化区,把河口建设成为面向越南及东南亚的国际跨境旅游文化区。选择文山普者黑旅游度假区作为旅游循环经济专项改革试点,探索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有机结合,以及旅游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新途径。5.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门对云南旅游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给予支持,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改革、运行机制创新和政策运用等方面对我省给予指导,并按照“部门联系、省级推动”的方式和“一事一议”的办法,建立部省合作机制,建立若干国家部委联系点,先行先试,切实推动旅游文化产业改革发展工作的开展。

(四)改革投融资体制机制

1.加大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建立省级和地方政府对旅游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投入机制。各级旅游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除用于旅游文化规划编制、信息化工程、游客服务中心、休息站点、旅游厕所等公共建设项目外,还要采取直接补助、以奖代补和贷款贴息等方式用于支持开发性旅游文化项目的建设,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旅游文化开发建设,放大政府资金的引导效用。

2.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完善以项目评估、专家咨询、公开公示为主要内容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规则和程序,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政府投入引导机制,推动州市、县区财政加大对旅游文化产业的投入,吸引海内外资本进入旅游文化产业。创新政府投资机制,探索通过财政投入、社会私募,争取发起设立云南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3.建立、发展和完善以省旅游投资公司、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和世博股份、丽江旅游等上市公司为基本构架的投融资平台。创造条件,争取在规划期内成立省旅游文化融资担保公司,以增强融资功能。发挥省属旅游文化投融资平台在投资项目合作、银行信贷担保等方面的作用。培育和发展一批民营、外资和混合经济结构的旅游文化投融资主体,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云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筹措更多的资金。

4.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旅游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创新,发展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等多种新兴的投融资工具。抓住当前国际资本流入和我国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发展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市场,疏通投融资渠道,引导海内外资金进入我省旅游文化产业。

5.推进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文化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和结构调整功能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旅游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革,积极培育上市企业资源,在规划期内力争一批旅游文化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融资。

(五)建立健全市场体系

1.发展和完善旅游文化产业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类旅游企业积极进入省内资本、产权、土地、林权、人才等要素市场,促进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企业产权交易和资源要素重组。

2.完善旅游文化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建立健全旅行社经营、旅游购物、旅游专业运输企业申报准入制度和旅游文化企业的评级、运营挂牌制度,规范旅游文化市场行为。实行部门联合监管,推进无障碍旅游。建立以旅游购物“公对公”的佣金制度。鼓励旅游文化企业采取参股、控股、联营等多种形式加强合作。加强旅游文化产品消费投诉机制建设,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加快旅游文化行业协会的改革发展,强化行业指导与自律功能,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和企业诚信经营。整合旅游文化相关科研院所,建立健全决策咨询论证机制,建立旅游文化产业专家咨询库,为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服务。积极发挥法律、会计、审计、保险、仲裁等相关中介组织的作用。

(六)培养旅游文化产业人才

1.高度重视旅游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和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师、一批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一批素质高业务精的旅游文化服务人才,吸引一批国内外高层次旅游文化专门人才。

2.制定旅游文化人才资源开发规划,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云南省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文化人才资源开发机制,重视在职教育和岗位培训,使旅游文化人才队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能满足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民族文化强省的目标和要求。旅游、文化产业部门的人才规划要与教育、农业、劳动等部门的人才培养规划对口,通过相互合作,共同推进和实施人才资源开发规划。

3.积极推进旅游文化教育培训改革与发展,在学校专业人才的教育中,专门开设旅游文化课程,培养云南旅游文化产业人才对文化有较强的敏感性、创造性和活力;创造和增加让旅游文化专业学生参与国际旅游文化的交流活动的机会和条件。

4.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在旅游文化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安排必要的专项资金,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文化经纪人、文化企业家来滇创业,高度重视本地化人才的培养。

5.完善公平竞争和分配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设立省级荣誉奖励制度,重奖贡献突出的旅游文化工作者,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

第五篇:云南省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云南省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一个多山、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也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之一。云南与东南亚、南亚等多个国家接壤,具有区位条件良好,云南历史悠久,少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独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全面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着力发展和培育旅游产业,云南旅游业经历了从“接待事业型”到“一般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转变升级过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

(一)发展阶段

云南省旅游业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我省正式筹建成立了云南省旅行游览事业局,开始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这一阶段,我省的旅游业基本以单纯的事业型接待服务为主要内容,尚处于起步发展时期,旅游部门还属于“非生产性”的事业部门。

第二阶段:(1988—1995年)旅游经济产业建设阶段。1988年,省政府在省七届人大会议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一大产业来建设,确立了旅游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992年以后,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使旅游业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全省旅游业的发展。在这一阶段云南省旅游业是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历史性转变的阶段。

第三阶段:(1995-2005年)旅游支柱产业建设阶段。1995年,云南省第六次党代会将旅游业列为全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把旅游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进行部署和实施,成立了省旅游支柱产业领导小组,全省各个地州(市)及主要旅游县都成立了旅游行政管理机构。1996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四大支柱产业建设的决定》,2000年省政府邀请世界旅游组织帮助编制了《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2004年省委、省政府首次召开了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并下发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制定了《云南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了对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指导和支持力度,全面推动了云南旅游支柱产业的建设进程。在此阶段,旅游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日趋明显,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全面树立和巩固。

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旅游经济强省阶段。2005年以来,面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态势和周边省市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局面,云南在充分借鉴学习旅游先进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实施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重大决策,提出了“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要求,全面启动和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通过旅游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推动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进而带动我省旅游产业由观光型旅游方式为主,积极向观光型和休闲度假型、康体健身型等复合型旅游发展方向转变,努力实现将云南省建省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2006年-2010年,云南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81万人次增加到3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6.58亿美元增加13.2 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2.7%和15%;接待国内游客从7721万人次增加到1383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从447.1亿元增加到916.8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38%和15.45%,旅游总收入从499.78亿元增加到1006.7亿元,年均增长15.04%。2009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居全国第九位、西部第一位,旅游外汇收入居全国第十位,西部第一位,继续位居全国旅游市场前列。

(二)云南旅游发展的成绩

云南旅游通过20多年的培育和建设,旅游产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已确立,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旅游通达条件明显改善

全省已建成机场12个,开通国内外航线200多条;全省公路里程20余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2500多公里;拥有各种规模的旅游汽车企业65家,车辆4905辆;各种规模的游船公司 18 家,游船100多条;铁路营运里程2500公里。通达

条件的明显改善,为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较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形成云南旅游业通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以来作为支柱产业加大力度培育,“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全面实施旅游“二次创业”战略决策,认真落实旅游产业“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总体要求,到目前为止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在内的旅游产业体系形成,并一步完善,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推进,区域结构、市场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产出效益明显提升。根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有2万余户旅游基本单位,其中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近100家(包括省、地、县旅游局);国际国内旅行社554家(国际社29家);旅游住宿设施14234家(星级旅游饭店747家);旅游景区景点425家(其中国家A级以上景区点168家),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10个;此外尚有旅游购物企业300多家及上千家各种类型的旅游餐饮企业,基本形成了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到目前,全省旅游产业拥有固定资产和总资产规模超过600亿元。

3、旅游支柱产业地位日益显现

随着全省旅游产业体系的形成,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和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旅游支柱产业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明显。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旅游业增加值达345.12亿元,380.8亿元和450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6.1%、6.17%和6.23%,,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39%、40.8%和40%.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排名第七,西部地区排名第一,2009年全省旅游特征产业和相关产业就业人数287.42万人,占全省总就业人数2684.77万人的10.71%。自2005年云南省将旅游产业列为战略支柱产业以来,全省已有15个州市明确将旅游产业更为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或第三产来的龙头产业来培育,旅游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牢固。旅游业在塑造云南形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推动生态环境与文化遗产保护、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旅游产业综合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2010年全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06.8亿元,旅游业拉动全社会总收入916.9亿元,其中旅游消费对餐饮、交通、娱乐、旅游购物的拉动分别是131.4亿元、248.1亿元、43.7亿元和241.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从2006年18.2%、42.8%、39.1%调整为2010年的15.3%、44.7%、40%,逐步实现了由一、二产业向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变,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日益明显。

5、旅游产业在全国的地位提升

自“九五”以来,云南旅游在全国的地位迅速攀升,已经跻入全国接待大省之列。2009年与1995年相比,接待海外旅游者占全国比重从1.4%上升到2.13%,接待国内旅游者比重从2.5%上升到6.57%,旅游外汇收入比重从1.5%上升到3.5%,旅游总收入比重从2.9%上升到7.65%;接待海外旅游者在全国排位从第10位跃居到第9位,西部地区排名第1;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排位从第12位跃居到第10位;接待国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收入在全国排位分别居第15位和第17位。此外,旅游星级饭店数量居全国第5位,旅行社数量居全国第21位,投入接待的旅游景区景点居全国第5位,A级以上等级旅游景区景点居全国第7位,旅游业从业人数位于全国第11位。

(三)云南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旅游市场需求多元化时代已经到来,区域性市场竞争和集团化趋势愈演愈烈,旅游市场格局的新变化,对我省旅游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南旅游业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如下问题:云南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缺乏统一品牌。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省旅游发展认识较早、战略制定较好与工作力度不够、执行不力的矛盾依然长期存在。二是产业发展仍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手段;作为市场主体的旅游企业 “散、小、弱、差”的现状和“大产业、小企业”的尴尬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三是长期以来粗放形式发展模式,旅游产业、产品结构单

一、不合理,国有旅游企业改革滞后,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四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旅游秩序混乱现象,旅游项目重复建设、同质化发展、旅游经营管理粗放、人才缺乏、体制机制滞后等问题仍然突出。

五、国际化水平低,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强。六是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难以推出新颖的高质量的旅游产品;七是旅游市场促销力度不大;八是行业管理不够完善。九是缺乏配套技术标准体系的支撑,我省旅游业的无序竞争导致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难以保证,旅游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推动作用还未能充分体现。

下载云南省旅游业协会[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旅游业协会[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银行业协会[范文]

    中国银行业协会(China Banking Association,CBA)成立于2000年5月,是经中国人民银行和民政部批准成立,并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是中国银行业自律组织。2003年中......

    云南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精选5篇)

    附件 云南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云财行„ 2013‟ 551 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云南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引导和激......

    云南省旅游安全工作管理暂行规定

    云南省旅游安全工作管理暂行规定 [来源:本站 | 作者:原创 | 日期:2011年6月23日 | 浏览884 次] 字体:[大 中 小] 云南省旅游安全工作管理暂行规定 云南省旅游局 目 录 第一章......

    中国建筑业协会章程

    中国建筑业协会章程 (中国建筑业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0年7月23日通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会名称为中国建筑业协会,英文名称为:CHINA CONSTRUCTION INDUSTRY A......

    通辽市建筑业协会

    通辽市建筑业协会发布时间: 2009-11-25 7:59:37 被阅览数: 1191 次 来源: 通辽市科尔沁区建设局基本信息        地区: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主营业务: 建筑业协......

    建筑业协会章程

    建筑业协会章程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本协会的名称是:山西省建筑业协会,英文译名SHANXI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 缩写为:SCIA。 第二条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是由在山西......

    合肥市建筑业协会

    合肥市建筑业协会郭万琼合肥市建委建筑业培训中心主任0551—2642559(办公)、 唐功超合肥市建委建筑事务管理处筹备组副处长 2642993(传真 曾新云合肥市建委建筑事务管理处筹备......

    中国建筑业协会工作简报

    中国建筑业协会工作简报第十一期中国建筑业协会秘书处2009年11月30日第三届中国建设工程质量论坛暨2009年度 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颁奖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11月25~26日,第三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