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x县政协调研全县牛产业发展情况
xxx县政协调研全县牛产业发展情况
今日,县政协xxx带领县政协办公室、经济委员会、县农办、县畜牧局主要负责人、农林界政协委员对全县牛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先后xxx等示范点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采取现场查点、走访农户、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了我县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过程中,养牛群众畅所欲言,充分反映了最基层民众对我县牛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全县上下始终坚持把肉牛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突出良种繁育、规模养殖、饲草加工利用、疫病防控等关键措施的落实,取得了较好成效。至今年5月底,全县牛存栏xxx万头,出栏xxx万头,冻配改良xxx头,实现养牛收入xxx万元。近三年每年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x处以上,至目前全县共建成养殖小区xx处,规模养牛场x个,青贮窖xxx立方米,玉米秸秆饲料加工点xx处。
下午在县畜牧局召开座谈会,政府xxx出席了座谈会。会上畜牧局局长xxx汇报了全县牛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组成员和参加座谈的畜牧局班子成员畅所欲言,为我县牛产业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会上张县长作了重要讲话。xxx充分肯定了县政协
对全县牛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活动,认为本次调研有利于全县牛产业发展。xxx指出制约我县牛产业发展的问题中主要是思想问题。张县长认为应完善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政协副主席孙泓涛指出了全县牛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一是对牛产业发展认识不足,思想保守,农村的年轻人不愿养牛。二是养殖服务体系不健全,乡、镇、村技术人员不足,现有技术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足,与农户联系不紧密。四是资金短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孙主席建议:要大力宣传,进一步加强牛产业发展认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要加快基础母牛养殖补偿政策的落实;要加强肉牛品种改良。
第二篇:全市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调研(汇报)
XX县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观摩点评办法
调 研 报 告
接到市委办公室《关于对全市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观摩点评办法进行调研的通知》后,县委领导高度重视,根据县领导安排,调研由县委农工办牵头,县委政研室、县政府研究室等9部门共同参与,利用两天时间,到各镇(街)进行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调研组通过与镇(街)主要领导同志交流、与站办所负责同志座谈等方式,着重了解镇(街)对《点评办法》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方法、考核结果运用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从调研情况来看,各镇(街)充分肯定观摩点评给地方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地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镇(街)充分认识到资金投入对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强力带动作用,通过加大融资力度、广开融资渠道、创新融资办法,千方百计融集资金用于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充分挖掘社会资本潜力,通过制定各种优惠和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为城镇发展提供了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地方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通过观摩点评,各镇(街)通过自评找不足、互评找差距,极大地调动起镇(街)主观能动-1-
性,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加快发展,聚集人气,带动了地方经济跨越式科学发展。
(三)人民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各镇(街)以观摩点评为契机,大力开展综合环境整治、社会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使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发展取得的成果、改革带来的变化。开展观摩点评后,群众感触最深的就是路宽了、水清了、绿足了。
二、关于观摩点评办法实施情况的几点思考
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观摩点评对镇(街)小城镇建设和地方产业集聚有着极大的助力推动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镇(街)地理区位、产业结构、资源优势等方面上的不同,难免会显现出一些不尽如人意和有失科学合理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一)各镇(街)经济实力上存在一定差距,单纯比较经济总量不足以体现发展变化。经济实力是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结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单纯比较地区经济总量的办法不利于原来经济总量低,但现在发展速度快、变化大的镇(街),不利于激发地方加快推进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有违观摩点评激励导向作用的初衷。
(二)镇(街)产业发展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难以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不同产业类型镇(街)发展情况。由于地理区位、资源条件等因素,使得一些镇(街)工业发展十分突出,而一些镇(街)现代农业有声有色,对不同产业类型的镇(街)都用同一
个标准考核,不能突出各个镇(街)产业发展特点,考核中势必导致某些单一产业主导型镇(街)的落后地位。
(三)资金投入问题不圆满解决,将直接制约观摩点评活动实效,影响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当前镇村建设项目多为环境整治、社会公益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具有投入大、见效慢、政府财政负担重等特点。而目前各镇(街)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融资手段,紧张的财政供应与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可谓杯水车薪,发展后劲不足以支撑地区长期保持快速高效发展。
(四)全市所有镇(街)统用一个考核标准,容易忽视地方特色和地区差异。全市118个镇(街)统一考核标准,对地方城镇布局合理化、园区建设规范化、服务管理科学化起到了积极的牵引导向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各地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但同时存在一个问题,统一标准容易忽略镇(街)产业特色上的差异和经济实力上的差距,一些地区确实还不具备某些硬件建设条件,如污水处理厂建设,硬上马、强开工势必造成不必要的财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城镇化管理是现在镇(街)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但也应注意地区差异,不能搞一刀切。
(五)观摩点评的时间和频率有待商榷。目前,镇(街)每年各类点评都不少于四次,年年点评、一年多评的现象比较突出,容易导致镇(街)在项目建设选择上顾及点评名次,对一些群众受益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工程不敢上、不想上,甚至可能
出现专门应对点评的突击工程、形象工程。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考核内容
1、考核应该突出镇村建设、产业发展主题,不应与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点评考核一样全面考核,指标设臵更应重点突出,分值赋予方面突出重点。
2、镇街分类观摩点评。县城驻地及周边街道,在地理区位、项目引进、服务配套、园区建设等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是乡镇所无法比拟的;而乡镇由于在自然资源、行政区划、规模产业等方面的优势,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因此,建议考核按照各镇(街)发展基础加以区别,将街道与乡镇分开评比。
3、看基础更要看变化。改变单一的看总量、比数字的方法,围绕服务发展设臵考核标准,比变化、看发展,比增量、看进步,真切感受地方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工作面貌之新、步伐之快、活力之强,彰显观摩点评的公平性。
4、合理增添加分项。镇村建设需要与地方产业相结合,体现出地域特色、产业特色、发展特色,对镇(街)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应给予积极肯定。因此建议,对于镇(街)争创的商业品牌和获得的荣誉、称号等酌情加分,以示激励。
5、增添产业龙头企业考核内容。产业龙头企业对于加快地方现代化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考核内容中没有,建
议增加此项考核内容,并单独设立分值。
6、考核内容要体现群众受益。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使群众受益,而对镇村建设和地方产业发展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的也是人民群众。因此,观摩点评办法当中应当有体现群众满意程度的项目,比如人均纯收入、人均储蓄余额、群众幸福指数等。适当减少短期行为指标权重,如垃圾箱、水冲式厕所设施。
(二)关于考核方式方法
受历史沿革、地理区位、经济基础等因素影响,为充分调动镇(街道)加快小城镇发展的积极性,建议考核采取以县(市、区)自评和市重点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县(市、区)自评为主,市里对各县(市区)评出的前1-2名、后1-2名进行重点考评时,考评人员与考评内容专业对口,时间要充分,打分要具体,真正考核出实际发展状况,并确保每个县(市、区)都有自己的“排头兵”。县(市、区)自评采取现场观摩和年终统计数据相结合,其中,现场观摩占40%,年终统计数据占60%。
(三)关于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运用要有科学性、连续性、导向性,要有利于促进各镇(街)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避免和杜绝短期行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同时在奖惩措施落实方面,应加强正面奖励,对投入大、变化快、观摩点评成绩突出的镇(街),在给予组织肯定的基础上,加大经济奖励和政策支持;削弱负面刺激,对
于点评名次靠后的镇(街),应区别对待务实肯干但效果显现还不明显和确实无所作为两种情况,谨慎采用干部处理的惩罚办法,以保护地方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和积极性。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
第三篇:**市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
**市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
**市畜牧兽医局
(2019年10月10日)
近年来,**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做大做强以牛产业为重点草食畜作为发展循环农业的主抓手,以建设“百万头优质肉牛基地”、“百万亩优质牧草基地”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相继被列为国家级粮改饲、草牧业、区域循环农业试点和全省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市,**、**、高台被列为牛产业发展大县,全市牛产业发展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据市畜牧部门调查分析,预计2019年全市牛产业增加值39.4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17.8%,比上年同期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养牛的收益达到6277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1%。
一、牛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基地扎实,发展优势明显。**地处“北纬38度”农畜产品黄金带,年可利用饲草资源总量约390万吨,可满足195万头牛全年的饲草需求。目前全市人工种草面积达136万亩,年产优质青干草约100万吨,建成秸秆青贮窖池300万立方米,年秸秆青贮190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65%。建成了以300多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为主的养殖基地,形成了**区现代循环畜牧产业园区、高台县“六园一廊四带”产业带、**县高效繁殖园区等不同特色的产业园区,全市牛产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大力实施“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探索形成了“龙头企业+饲草基地+规模养殖场区+养殖大户+营销组织”和“政府抓良种、农户抓繁殖、小区吊架子、大户抓育肥、协会抓流通、企业抓加工、站所抓防疫的发展模式”。全市建成牛标准化养殖示范乡12个,示范村168个,示范户5837个。存栏牛5头以上的养殖户3.8万户,百头以上养殖场311个,千头以上规模养殖场44个,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4个,规模化养殖占饲养总量的75%以上。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牛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76.59万头和17.99万头,牛存栏数量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牛饲养产值占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7%,生产总量排名全省第三。
(三)品种改良成效显著,品牌打造不断提升。经过40年不间断黄牛冻配改良,形成了以西门塔尔为主的高代杂交种群,全群基础母牛32万头。在总结冻配改良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新品种育种群10000头,核心母牛群2500头,为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甘牛”新品种奠定了基础。全市累计创
建省部级牛标准化示范场20家,省级牛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牛产业良种率达到96%。“三品一标”认证率占全市饲养总量的70%,**肉牛、肃南牦牛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四)产业链条逐步延伸,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在项目、资金、用地、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培育建成肉牛现代化屠宰加工企业3家,肉食品加工企业7家,形成了年屠宰60万头的加工生产线;打造祁连牧歌等畜产品品牌30多个,在全国设立直销点40个、超市直销专柜150家,建成畜产品电商平台27家,初步建立了“产、供、销”一体化产业体系。建成亚盛田园牧歌、山丹润牧等草产品生产加工企业28家,年加工能力达65万吨,实现了秸秆饲料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初建成效,建成机肥生产企业14家,有机肥生产能力达到80万吨,粪污转化利用示范点300多个,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5%以上,(五)坚持强生产严管理,产品质量更高更优。按照“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资源化”要求,全面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产出水平。建立各环节无缝对接的监管制度,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动物防检疫、养殖、屠宰、运输、加工及畜禽交易等重点环节的日常检疫监督,使产品质量更高、品质更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母牛繁育动能不足,自给保障能力较弱。母牛养殖相对周期长、资金周转慢、比较效益低,潜在疫病风险大,规模养殖场户为规避自繁自育的成本压力和养殖风险,更注重采取购入牛犊或架子牛短期育肥获利的生产模式,母牛养殖积极性不高。加之近年来,周边省市在精准扶贫中对基础母牛补贴力度较大如新疆(5000元/头)、宁夏(3000元/头),导致**基础母牛存栏呈逐年下滑趋势,严重影响了母牛群体稳固和牛产业发展基础。
(二)标准化水平不高,饲养管理方式落后。虽然大型规模场标准化养殖水平较高,但从总体看养殖规模呈现“金字塔”形式,中小规模养殖仍然是主流,标准化水平仍然较低,虽然有丰富的秸秆资源,但秸秆饲料利用率与全国相比还相对较低。
(三)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产业链条延伸较弱。龙头企业与养殖户没有建立起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养殖场户大多选择将牛卖给贩卖经纪人外调,不愿卖给屠宰企业,导致屠宰企业牛源不足,实际屠宰加工能力仅有实际产能的10%。加之加工链条短,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皮毛骨血等副产品尚未得到开发利用,综合效益不高。
(四)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阻碍产业扩大发展。牛产业属高投入、且周期长的重资产行业,全市80%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受贷款手续多、额度小、成本高、期限短以及缺抵押、担保等问题困扰,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20%的养殖场因银行断贷、抽贷,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
(五)品牌竞争力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养殖农户和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缺乏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等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培育品牌主动性不强、投入力度不大,现有品牌市场影响力弱、占有率低;产品
以售卖活牛和初级牛肉产品为主,终端产品在全国的市场份额与现有养殖规模极不匹配。
三、对策与建议
(一)以《规划》为引领,打造百亿级牛产业体系。全力推进《**市牛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和肉牛扶持政策落地落实,构建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及“活牛交易中心”和“牛肉交易中心”(线上+实体),打通产业链各环节信息壁垒,拓展线上和线下融合、产地和销地匹配的销售新通道;紧盯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在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母牛保护、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防检疫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持续用力,全力打造高品质“甘牛”品牌。围绕《规划》实施,争取从国家和省级层面得到更多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集聚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创建西北地区最大的肉牛绿色养殖基地、肉牛集散中心、优质牧草种植加工基地和重要的绿色有机牛肉生产加工中心。
(二)强化政策资金扶持,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对鼓励发展的龙头企业、基地建设、链条延伸给予优惠政策支持、项目倾斜和奖励补助,制定奖补政策,对肉牛产品研发、企业技创技改和获奖的品牌产品、著名商标的企业实行重奖重补,对产业链条上影响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政策给予扶持。探索资产资金转股、众筹众建,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现代投融资模式,引导企业建立以龙头支持为导向、农民自筹为主体、银行贷款为补充、吸收社会其它资金为辅助的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投融资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探索养殖场饲草基地经营权抵押、牛只保险抵押等金融链供机制,破解融资难问题。
(三)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政府要在“引、扶、建、组”上下功夫。“引”就是下大气力引进实力雄厚、影响力大、辐射带动强的企业,引领牛产业发展。“扶”就是落实中央和省市产业发展政策,扶持有资质、有潜力的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建”就是利用产业、人才、技术资源,鼓励新建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加快牛产业发展步伐。“组”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对规模小、互补性强、产业链条短、前景好的企业实行兼并重组、改造升级,提升龙头功能。企业要在“做市场、做基地、做生产、做品牌、做文化”上下功夫,放眼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采用现代经营理念模式,不断拓展销售市场。采用先进生产工艺,严格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生产环节收益的最大化。用心做品牌,力争培育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争创驰名商标。用文化的力量凝心聚力,打造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软实力。
(四)强力推进全产业链,促大数据智慧平台建设。严格按照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的标准化生产要求,建设集约化、设施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高的规模养殖场,淘汰落后的养殖方式;加强疫病综合防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规范企业、基地、中介组织、农户等各环节上的经营行为,保持产业链稳固稳定发展。
探索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加强牛全产业链管理的新模式,实现从饲养、生产到粪污处理等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实现对牛电子身份、饲养防疫、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品牌建设、运营销售、筹资融资等多方面、全过程、精准化管理。按照线上线下交易、大数据管理、高端化发展的目标要求,加强产销衔接,完善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等流通设施建设,鼓励流通企业与屠宰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推动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
(五)打造绿色生态品牌,鼓励引导“互联网+”模式。一是推进牛产业中小企业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提升计量、标准、认证和质量水平,在品牌的深度开发和生产系列产品上下功夫,打造“甘牛”公共品牌。二是鼓励有条件的牛产业生产加工企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高水平创新平台,形成聚集科技资源和创新人才的“洼地效应”;支持牛产业生产加工企业打造品牌,鼓励企业运用商标权进行投资入股、质押融资、许可使用、转让等资本化运作,提升商标品牌价值。三是强化品牌销售和推广。引导企业制定品牌战略规划,明确市场定位,强化品牌策划,积极开展销售推广,积极搭建各类平台,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以及大型商业活动;大力引导“互联网+”模式,鼓励企业运用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大力发展共享经济,提高品牌影响力,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再造企业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拓展品牌销售渠道,把“甘牛”品牌推广到更多的地方,真正让农民实现“赶着牛儿奔小康”。
第四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河南省南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指示精神,由南阳市畜牧局、南阳市黄牛协会、南阳市黄牛科技中心组成的联合调研组于XX年春,先后到邓州、唐河、新野、方城等县市区实地考察了黄牛养殖户、养殖场和加工企业,广泛听取了农户、经纪人、企业经理、科技工作者以及县、乡、村领导对黄牛产业发展的经验、意见、建议和发展对策。并在此基础上,经调研组反复讨论、修改,形成这份调研报告,就我市目前黄牛产业的特点、问题及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对策提出了构思,谨供参阅。
1、目前我市黄牛产业的特点
南阳牛是勤劳智慧的南阳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精心培育而成的一个优秀的地方品种。XX年底,存栏160.1万头,出栏91.9万头,年产牛肉13.1万t,产值达50.8亿元,占畜牧业产值27.7%。南阳牛在南阳畜牧业经济乃至整个农村经济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表现有六大特点:
1.1、南阳牛的肉用性能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
南阳牛经过这些年的系统选育和品种改良,一是它的体型已发生了大的变化,已由原来的役用体型,接近肉用牛的体型;二是规模养殖场的育肥牛日增重一般在0.8一1.5kg之间,已接近国际肉用牛的日增重;三是经过科学育肥后的牛屠宰率达到55-65%,净肉率达到45-55%,已达到国际肉牛的标准。综上所述,南阳牛的肉用性能总体已接近国际肉牛的平均水平。
1.2、南阳牛的用途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昔日养牛为耕田的现象已基本不复存在。从调研看,南阳牛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使役为主,九十年代的役肉兼用,到目前平均每头成牛年耕役时间不足半月,并主要作为辅助动力,有些地方的黄牛已“不会”耕田。基本上完成了由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的转变,南阳牛的用途已完成了历史性的转折。
1.3、规模饲养成为发展的主流
目前,我市养牛规模场、小区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工作新的亮点,在短短的几年中,已达160多个,部分规模场仍在建设中。目前我市黄牛规模养殖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新野县歪子镇棉花庄、唐河县上屯镇高庄为代表的联户母牛养殖小区。由村组统一协调小区建设用地、牧草用地、牛场及附属设施,统一规划,农户投资。以养母牛,繁小牛为主,多以5-20头繁殖母牛为规模,投资少、风险小、成本低、收益稳。二是以唐河、社旗、方城等县为代表的专业大户养殖。以户为独立单元,统一设计,统一规划。每户饲养规模50-200头,繁育小牛和育肥相结合,规模适度,经营灵活。三是以新野县、邓州市、宛城区等为代表的标准化专业育肥场。饲养规模500-1000头,以架子牛育肥为主,高标准、高投入、高效益,具有较强的示范引导作用。
1.4、区域分布走向科学化
通过调研了解到,城市郊区、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人均耕地少的地方黄牛数量在减少,而人均土地多、丘陵地区、浅山区、沿河两岸等地方黄牛数量有所增加,如位于浅山丘陵区的唐河县湖阳镇黄河自然村,户均达到2头牛,位于白河西岸的新野县上港乡小五村户均1.5头牛。这种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表现,是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的一种正常现象。在欧美畜牧业发达国家,一般是城市郊区养奶牛,平原养猪养鸡,山区、浅山区、交通偏远的地方养肉牛。南阳市黄牛养殖的这种趋向,说明了黄牛产业的区域分布正在走向科学化、理性化。
1.5、产品开发已形成燎原之势
目前我市拥有大中型屠宰加工企业10余家,经过这些年的精心经营,开发出的黄牛产品已达100余种,其中分割牛肉产品达40余种,部分产品可替代进口牛肉;深加工熟食产品达60余种,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主要销向上海、广州、南京等40多个大中城市和食品加工企业。科尔沁牛业有限公司的人住南阳,必将带动和提升我市整体肉牛产业的大发展。
1.6、南阳牛品牌已经唱晌
南阳牛以体格高大,肉质细嫩,皮板致密,耐粗饲,适应性强等而闻名于世。建国初期,我市建立了第一部分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全国第一个黄牛繁育及科研机构,开展对南阳牛的系统选育和科学研究工作。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率先在国内推广普及牛的人工授精技术,实现了黄牛繁育史上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八十年代初,第一个在地方良种黄牛上制订并颁布实施了《南阳牛》国家标准,同时,把品系繁育技术应用于南阳牛育种工作中。九十年代,首次在国内提出把南阳牛培育成为我国自己的地方性的专门化肉牛品种。该项目相继列入国家“948”项目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998年,南阳牛被国家农业部首批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XX年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域名注册,南阳牛将受到世界上143个国家及地区的保护。XX年我市又成功的举办了首届黄牛节。XX年又对南阳牛进行了商标注册。XX年南阳牛的品种选育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项目。XX年南阳牛育种技术创新被列入国家863项目,同时,南阳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宛政(XX)74号),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南阳肉牛产业的发展。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这次调研中,大家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2.1、市场问题
所到之处,大部分养殖户,特别是养殖繁殖母牛的农户反映养牛业比较效益低。养繁殖母牛每年它的收入就是一头小牛,6个月左右断奶时的价格一般在2500-3500元之间,散养不计成本还可以,规模养殖从市场上购草、购料就难以赚钱,这也是目前繁殖母牛难以象鸡猪那样大规模饲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市同全国一样,肉牛产业比较效益低,其主要原因是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但市场价格低,价格背离价值造成的。牛肉的生产成本高于其它肉类,更高于奶、蛋产品,一般来讲,牛肉的料肉比为7:1:羊肉为5:1,猪肉为3:1,禽肉为2:1。禽蛋为2:1,牛奶为1:2-4,所以说生产牛肉的成本属于最高,一般为猪肉的2倍以上。目前我国的牛肉由于疫情和药残等原因,销不到发达国家去,只能销往俄罗斯、东南亚、香港这些国家与地区,价格与国内差不多。国内牛肉市场由于产品开发跟不上,花色品种单一,绝大部分属于大众化食品,中、高档产品少,这是造成国内牛肉产品价格低的主要原因。
2.2、社会问题
一是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在所调研的村、组中,一般来讲,机械化程度越高,养牛的农户越少,每增加一台四轮或手扶车,要减少2头牛(其中一头繁殖母牛,一头小牛)。二是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目前外出打工的多为青壮年,他们的转移使养牛环节的“下力气活”无人于。另一方面,目前养牛的农户大部分为中老年人,中老年人的自然减员也影响了养殖黄牛的数量。三是环境卫生及饲养场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户建起了楼房,环境卫生的要求也高了,既不养牛,也不养猪养禽。以上现象说明:第一农民对环境卫生的要求在提高,从卫生安全的角度讲要发展养殖,必须考虑入畜分离;第二受宅基地有关规定的影响,有些农户养殖场地狭小,难以扩大规模;第三近几年来,农户散养畜禽有所下降。四是盗牛问题。从调查的结果看,盗牛的绝对数并不大,但它的危害、负面作用相当大。往往是一户被盗,全村养牛户受惊,有的甚至影响到周边十多华里。
2.3、资金问题
调研组所到之处均有要求解决养牛资金的呼声,由于金融政策的原因,现在农村贷款相当困难,几家企业也反映资金不足。农户贷款有四难:一是贷着难;二是数额少;三是期限短;四是利率高。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讲,养牛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牛个体大,生产周期长,养殖所需的固定投资和流动资。中固鸯牧絮恙XX年增钓金相对比较多。黄牛加工企业也同样需要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占用。农户困难,无钱养牛,企业无钱,开工不足。目前在养牛业价格和效益回升的形势下,农户和企业呼唤政府协调资金,倾斜养牛业。
2.4、牛自身问题
黄牛相对其它畜禽来讲,繁殖系数低,饲养周期长,产业链上环节多。牛属于单胎动物,怀孕周期长。繁殖母牛一年最多能生出一胎。改良牛饲养到1.5岁左右才能正常出栏(体重450-500kg),纯种南阳牛2.0~2.5岁才能正常出栏,而生猪一般是6个月出栏,肉鸡45天出栏。饲养上包括养母牛、繁小牛、育幼牛,加工上包括牛肉分割、熟食制品生产及牛皮、牛血、牛骨、牛杂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产业链条长,环节多,相对来讲产业化的运作难度加大。
3、建议和对策
3.1、提高认识,增进做大做强黄牛产业的信心南阳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一个养牛大市,推进我市养牛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我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适宜养牛,又是国家规划的中原肉牛带核心区域。二是品种优势:南阳牛中外驰名,加上长期坚持不懈地品种选育,品质越来越优,肉用性能越来越好,为黄牛产业的升级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饲草资源优势:我市年产农作物秸秆达800万吨,可利用的草山草坡面积560万亩,黄牛发展的潜力巨大。四是良种繁良体系优势:在品种改良上,我市建成了两个国家级的黄牛制种、供种场,即市黄牛科技中心和市黄牛良种繁育场,拥有比较健全的市、县、乡、村四级改良体系。
3.2、加大宣传,进一步唱晌南阳牛这一品牌
3.2.1、引进“牛文化”:“牛文化”一词最早见于一位印度教授撰写的《中国应该引进“牛文化”》一文。文章的大意为:中国为全球吃的大户,但中国人主食淀粉过多,肉类猪肉统治,缺少营养丰富的牛肉、牛奶。他建议中国应引进“牛文化”多吃些牛肉,多喝些牛奶,少用些补品,一则提高民族素质,二则促进农户养牛,让农民增加收入。南阳是黄牛的故乡,养牛历史悠久,应大力引进和弘扬“牛文化”,宣传传统饮食的弊病和吃牛肉、喝牛奶的好处,逐步改善膳食结构,启动消费,拉动内需。
3.2.2、扩大宣传渠道:应多渠道、多方位、多形式的加大对南阳牛的宣传工作。可采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形式,宣传南阳牛的形成、品种特征、研究成果及牛产品;宣传典型的养殖户、养殖场、专业村、专业乡(镇)及加工企业;宣传养牛优惠政策以及为养牛业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等等。总之通过宣传,进一步唱响南阳牛品牌,使南阳囚黄牛而名,畜牧业因黄牛而兴。
3.3、制定政策。扶持黄牛产业大发展
从宏观上讲,制定政策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业政策,含产业规划、财政支持、融资贷款、贴息补助、减免税收、土地使用、企业改制等;二是技术政策,主要指良种推广、产品开发、标准法规、产业开发立项等;三是产品促销政策,主要指品牌保护、公益广告、媒体宣传等。从微观上讲,近几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推动了农业、畜牧业大的发展。作为肉牛产业,投资大、周期长、繁殖系数低,理应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一是实施肉牛良种冻精补贴;二是加大对保种场和保种区的扶持力度;三是对实施良种登记的公母牛及其后代进行补贴;四是对性能测定站和育种中心进行补贴;五是对规模养殖母牛户、小区进行奖励或补贴;六是扶持肉牛加工企业的发展。
3.4、培育龙头,逐步把牛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起来
我市目前加工企业虽然不少,但大都生产规模小,加工能力弱,产品档次低,养殖与加工环节脱节,第一部分牛产业发展研究及对策也很难起到龙头带动作用。这种状况导致南阳牛有名,而牛的产品没有名气。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抓好对唐河肉牛产业集团公司、南阳市肉类联合加工厂、南阳市甲林清真肉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重点畜牧加工企业的扶持,并鼓励这些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二是抓招商,年加工屠宰10万头肉牛的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期工程全面启动实施。新野县已建成科尔沁牛业5000头育肥场1个,千头育肥场9个。下一步重点是落实配套措施,是企业能稳步向前发展。三是促进和培育大型交易市场以及经纪人队伍,保证养殖、买卖、加工环节的良性循环。
3.5、健全体系。
积极推进南阳牛的标准化生产切实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和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应以南阳黄牛研究所和南阳黄牛科技中心为龙头,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良繁体系。一方面加大南阳牛的品种保护力度,扩建保种场,增大保种区,有效地提高纯种南阳牛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良种登记、性能测定、人工受精、开放式基础育种群和核心母牛群的建立等措施,加快南阳牛肉用新品种的培育步伐。在牛肉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上要把好“六关”。一是入口关,加强对兽药、饲料使用管理,确保畜牧业投人品的安全;二是生产关;三是出口关,搞好检测和榆疫监督工作;四是产品的认定认证关;五是准入制度关;六是质量追溯制度关。
3.6、建好基地,使农户真正从黄牛的产业中富起来
应走千家万户养牛为摹础,以专业场、户、小区为骨干的发展路子。平原地区养牛应以千家万户为基础,特别是繁殖母牛,这样不计投入,比较效益高。专业场、户、小区应以青年牛肥育为主,利用青年牛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一可以加快资金周转,增加收入,提高效益;二可以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杀青”问题;三可以通过育肥,提高牛肉的品质。有条件的地方,每户可以饲养3-5头繁殖母牛,入驻小区,组成小规模大群体。在山区、浅山区、丘陵地区以及沿河两岸有草地的地方,可通过增加投入,加大人工种草的力度,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增加载畜量。有条件的地方可直接办家庭牧场或联户牧场、股份制牧场等多种形式,以规模饲养繁殖母牛为基础,犊牛可以一直饲养到出栏,直接进入市场。在基地的建设上,应重点抓好规模养殖。规模场建设要按照有关规定,统一规划,重点扶持,个体投入,规模经营,技术服务,种草养畜,生态发展的原则,依据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地引导黄牛产业的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3.7、加大投入,建立多元投资体系
目前,制约我市养牛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投入不足。俗话讲“穷养羊,富养牛”,说明养牛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的资金量大,周期长。建议南阳市及黄牛发展基地县市区设立南阳牛发展基金,用好小额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项目,秸秆养畜项目等,向基地县、乡倾斜,逐步有序地放开民间融资渠道,广开财源,以利支持龙头企业、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等发展黄牛业。
3.8、创新机制。
改革黄牛产业经营模式在黄牛产业化中,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但技术并不能自动延伸到产业,技术的发展必须依赖于产业化,产业的发展更需要有效的机制和体制创新,从这点来认识,机制和体制往往比技术本身更重要。我市目前绝大多数牛肉加工企业与农户两者之间存在的是简单的“买断”式购销关系。这种简单的购销关系很不牢固,由于是两个生产单位利益主体,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很难协调,一旦出现市场波动,发生利益冲突,这种关系便告解体,如产品畅销。中固蠡牧东志XX年增刊时,企业之间竞价抢购牛源;产品滞销时,企业减价收牛或不收牛。这样导致农户还是企业都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影响产品质量和对市场的稳定供应。加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重点是通过经济关系把农户或养殖场连结为企业经营范畴的一部分,组织生产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以此把黄牛加工企业同农户的经济利益联结在一起,合作社的成员既承担风险又分得利益,成员所生产的商品必须全部出售给合作社,利益的分配和成员同企业当年的交易数量与质量挂钩。合作社把所有成员的利益联结在一起,集中每个成员的力量和智慧。我们的加工企业可借鉴发达国家合作社的有效形式,通过资产的重组和股份改造,将企业同农户的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
3.9、优化环境,保障养牛产业的顺利发展
要认真贯彻落实《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意见》(宛政(XX)74号)。发改部门要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项目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和金融部门要按照肉牛产业发展的投入政策,抓好资金的落实与管理;土地部门要把肉牛产业用地列入总体用地规划,按农业用地管理;电业、水利部门要认真落实豫政(XX)37号文件规定,对用水用电按照农用标准收费;税务、工商、环保等部门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放宽收费政策;保险部门要开辟险种,解决肉牛养殖的风险问题;城建部门对新上的肉牛产业生产、加工项目,在收费上给予适当减免;公安部门每年要开展1-2次专项行动,集中打击农村盗牛行为,解决农民养牛的安全问题;纪检监察部门和农民负担监督部门要认真落实整治企业经营环境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规定,为肉牛产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畜牧部门要搞好发展规划,抓好技术服务和行业执法,促进南阳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五篇:产业发展调研方案
新材料产业发展调研方案
按照省领导的指示精神,为进一步摸清我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情况,编制好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我省新材料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制定本调研方案。
一、调研目的通过对行业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理清行业发展思路以及企业在改革、改组、改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行业发展方向和工作措施。紧紧围绕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出一批具有牵动性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加快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调研内容
(一)产业现状。调查了解全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详细了解并掌握我省新材料产业现状,包括:新材料产业在我省的布局及集中度、现有企业总数、资产情况、技术与装备水平、生产规模、重点产品、2008年生产经营情况、在国家和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等。
(二)重点龙头和骨干企业情况。调查了解企业现有资产及负债情况,现有产品市场分析,经济效益情况,产品和技术开发及技术中心建设情况,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情况,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的发展设想及政策措施建议等。
(三)新材料产品开发情况。调查了解我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项目进展情况,新材料开发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及产业化项目实施情况。
(四)政策措施情况。调查了解国家和其他省市鼓励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情况,详细了解掌握我省对国家和本省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
三、调研方法、步骤和相关要求
(一)调研方法
1、赴国家有关部委、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调查了解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政策措施等情况。
2、赴沿海发达地区调查了解当地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及他们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
3、赴省内重点市地和企业调查了解发展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调研步骤
7月10日-30日,组成调研组分别赴各地进行调研。
8月1-15日,形成总体调研报告(初稿)。
8月15-20日,征求有关部门及专家意见。
8月20-25日,形成总体调研报告或相关规划(送审稿),经征求意见后报省政府。
(三)相关要求
各有关单位要提高对这次调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牵头单位要积极组织精干人员,结合工作分工认真开展调研工作,充分了解掌握产业和企业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发展思路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形成内容详实的调研报告。各相关行业协会及各市地经委、信息产业局、中小企业局要配备专人负责联系和协调,积极主动配合各调研组工作,保证这次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组织领导
盖如垠副省长牵头,省工信委具体负责。调研分4个组,分别开展电子、石化医药、冶金建材、航天航空新材料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