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安厅
2012年贵州省公安厅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方案
因工作需要,现贵州省公安厅所属事业单位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和《贵州省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聘暂行办法》(黔人发〔2006〕4号)精 神,结合实际,经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同意,特制定本公开招聘方案。
一、招聘原则
(一)坚持按需设岗、按岗招聘的原则;
(二)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
(三)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二、招聘岗位及人数
根据工作需要,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43名。
具体招聘岗位及要求见《贵州省公安厅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及要求一览表》(附件1),可通过贵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查询。
三、招聘条件
(一)报名参加公开招聘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2、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品行端正、人格健全。
3、安心应聘岗位工作,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4、具有胜任应聘岗位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
5、年龄在18周岁以上(1994年1月1日以前出生),35周岁以下(1977年1月31日以后出生)。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年龄放宽到40周岁(1972年1月31日以后出生)。以上日期均含当日。
6、身体健康,符合应聘岗位的身体要求。
7、2011年12月31日前取得相关学历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
8、符合应聘岗位要求的其它具体资格和条件。
四、招聘程序
(一)报名
1、报名方式:报名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进行,报考人员登录“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网址)报名。网上报名按以下程序进行:
提交报名申请。报考人员登录“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提交报名申请,并上传本人近期免冠正面彩色证件照片(jpg格式,20KB以下)。每位报考人员只能选择一个岗位进行报名。根据所报岗位要求,填写《报名表》(附件二)。报名申请被接受后,系统会向报考者反馈一个报名序号。报名序号作为报考者查询报名确认、下载打印准考证和成绩查询等事项的重要依据,请妥善保管。
2、报名时间:2012年2月20日9:00至2月24日17:003、网上报名技术咨询电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考试院 0851—6831833、68106764、网上资格初审:资格初审由省公安厅具体实施。省公安厅根据报考人员填写的个人信息,对照本方案和职位所需的资格条件进行资格初审,经初审合格的在24小时内予以确认。资格初审时间为2012年2月20日9:00至2月25日18:00。
资格初审结果查询。报考人员可于2012年2月20日9:00至2月25日18:00期间登录“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查询是否通过报名资格初审。通过资格初审的报考人员,不得再报考本方案其他职位。
截止2012年2月26日18:00,已提交报名申请,但又由于报名表信息不完整、错漏、相片不符合规定等原因导致初审未通过的人员,又未修改、补报信息达到要求的视为报名失败。
5、报名确认及缴费:报考人员登录“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进行报名确认后,于2月26日18:00前按每人90元缴纳报名费。未按期确认及缴费者视为自动放弃考试。不符合招考条件的报考人员进入考试环节的,该报考人员的考试成绩作无效处理。
6、网上打印准考证。报考人员报名确认并缴费成功后,请于3月12日9:00至3月16日17:00登录“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7、报名要求:每位应聘人员只能应聘一个岗位,单个岗位的报名人数与该岗位计划招聘人数达不到3:1比例的,经请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同意后,对该岗位调整或取消。原则上要求本人亲自报名和填写相关信息,信息填写不真实、不完整或填写错误的责任自负。如因特殊情况请他人代为填写报名信息的,视为应聘人员本人填写,由应聘人员本人承担相关责任。
(二)资格复审
由省公安厅实施,资格复审工作人员按照本方案、职位所需资格和报考人员填写的《报名表》,对考生是否符合报考职位所需资格条件进行复审,资格复审采取现场审查方式进行。依据笔试成绩从高到低按职位招录计划数与资格复审人数1:3比例确定资格复审人员;达不到1:3比例的按资格审查合格的实际人数确定资格复审人员。同一职位报考人员笔试成绩名次末位并列的同时确定为资格复审人员。
资格复审人员名单及时间将在“贵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予以公告。经复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取消其进入面试资格,该职位按笔试成绩从高到低依次递补。
资格审查贯穿于招聘工作全过程,如在招聘过程中发现有违纪违规、材料不齐或提供虚假信息等情况的,随时取消应聘资格。
资格审查时需提供下列材料:
(1)个人简历及自荐信;
(2)有效《居民身份证》(或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附本人照片的户籍、身份证明)、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3份。
(3)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应聘人员,须分别提供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原件进行审核,并分别提交复印件3份;
(4)本人近期一寸正面免冠同底照片8张;
(5)在职人员需提供所在单位同意报名的证明;
(6)应聘岗位设置条件中如需相关工作经验的,需提供相关单位证明材料;应聘岗位所需的其他相关材料按要求提供;
(7)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个人无犯罪记录证明。
(三)考试
1、笔试
笔试时间:2012年3月18日9:00至12:00
笔试地点:详见《准考证》。
笔试科目:《综合知识》,主要内容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公共基础知识等。笔试成绩按照百分制评分,并按40%计入考生总成绩。未参加笔试或未取得有效成绩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笔试不指定参考书,考试为闭卷。考生必须同时持有效《居民身份证》和准考证进入考场考试。笔试成绩在贵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上公布。
2、面试
笔试结束后,根据应聘人员的笔试成绩由高到低按单个岗位招聘计划数与该岗位参加面试人员数1:3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对象,同一岗位应聘人员笔试成绩末位并列的,同时进入面试。参加面试人员名单在贵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上公布。
面试方式:现场技能实务操作。
面试内容:依据职位确定。
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面试成绩按照百分制评分,并按60%计入考生总成绩。应聘人员面试成绩须达到折算前百分制评分的60分以上,才能进入下一环节。
面试结束后,同一岗位应聘人员总成绩末位并列的,面试成绩高的进入下一环节;未参加面试或面试成绩折算前未达到60分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的资格。
面试成绩在贵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上公示。
3、总成绩计算
总成绩按笔试成绩占40%面试成绩占60%计算。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分别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后再折算总成绩,总成绩也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总成绩在贵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上公示。
(四)体检
面试结束后,由招聘单位根据应聘人员总成绩由高到低按单个岗位招聘计划人数与该岗位参加体检人数1:1的比例确定体检对象。因参加体检人员体检不合格等原因造成缺额的,根据进入面试的应聘人员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体检人员。同一岗位总成绩出现末位并列的,以面试成绩高的列为体检对象。
体检在县级及以上医院进行。体检费用由应聘人员自理,体检标准参照贵州省人事厅、卫生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的通知》(黔人发〔2005〕4号)的规定执行。体检的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考察
体检合格的应聘人员确定为考察对象,由省公安厅对其进行考察。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应聘人员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和工作表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考察时还须进一步核实应聘人员是否符合规定的应聘资格条件,确认其报名时提交的信息和材料是否真实、准确。
在考察中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考察不合格,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定后,取消其进入下一环节的资格并按程序依次递补进入体检:
1、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重大政治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人员;
2、定向到具体行业或单位的应届毕业生;
3、现役军人;
4、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受过劳动教养的人员;
5、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6、曾因贪污、行贿受贿、泄露国家机密等原因受到过党纪、政纪处分或近三年在机关、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中曾被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的人员;
7、截止体检结果公布后7天(含公布当日)未能提交招聘岗位所需资格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的人员;
8、不符合招聘岗位所需资格或条件的人员;
9、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聘用纪律行为的人员
10、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人员。
(六)公示招聘结果
经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合格的应聘人员,确定为拟聘用人员,由招聘单位在贵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公示拟聘用人员名单。公示时间不少于七天,接受社会监督。
公示期间查实有严重影响聘用问题的,取消聘用资格,一时难以查实的,暂缓聘用,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聘用,拟聘用人员名单公示后不再进行递补工作。
(七)办理聘用手续
公示结果不影响聘用的,由招聘单位按规定办理审批及聘用手续。被聘用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到招聘单位报到。超过报到时间7天仍未报到的,取消聘用资格。
五、有关说明
(一)本次招聘中所涉及的学历专业名称见附件3《2010博士硕士本科代码》、学历中计算机、会计及相关专业的限定范围见附件4《计算机、会计及相关专业》。另,通信工程相关专业是指:通信工程、通信技术、通信设备运用与维修、信息及通信网络应用技术、宽带通信网络技术、邮政通信管理、计算机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通信线路、卫星通信、数据与图文通信、通信与可视技术。
(二)本方案所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将按照本人所报考职位及省公安厅工作需要,在省公安厅所属各事业单位内具体分配工作单位。
(三)第34、35、36、37职位,因工作环境、工作对象特殊,故本次招聘中若报名人数与该岗位计划招聘人数达不到3:1比例的,可直接开展招聘相关工作,但笔试及面试分数均需在60分以上,其他各项要求沿用本招聘办法其他规定。
(四)政策咨询电话: 5904025、5904036、5904018
六、未尽事宜,由贵州省公安厅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研究确定。
附表:
4、《计算机、会计及相关专业》
第二篇:湖北省公安厅
湖北省公安厅 湖北省教育厅
鄂公通〔2012〕12号
文件
关于印发《湖北省学校消防安全教育
工作规程》的通知
各市、州、县公安局、教育局:
现将《湖北省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规程》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
湖北省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学校消防安全教育水平和师生消防安全素质,规范全省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依据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全省各类学校、幼儿园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第三条
学校应按此规程制订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并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第四条
公安、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应认真履行消防工作的法定职责,督促、指导学校积极施行此规程。
第二章 幼儿园消防安全教育
第五条
学前教育机构重点采取亲子游戏、儿歌、动漫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幼儿开展消防安全常识教育。
第六条
幼儿普遍达到“一懂一会”(懂得火灾危险性;会逃生自救)。第七条
每学年坚持开展五项消防安全教育活动。
(一)加强全园教职员工消防安全培训。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全园教职员工的集中消防培训;对新上岗员工或有关从业人员应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培训。
(二)至少聘请1名公安消防官兵或公安派出所民警担任校外消防辅导员。
(三)在每个班级内布置1个消防安全知识角。
(四)通过组织观看消防知识动漫片,参观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以绘画、讲故事、游戏等为主要内容的消防知识运用活动,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
(五)每年至少组织开展2次应急疏散逃生演练,确保师生参与率达到100%。
第三章 小学消防安全教育
第八条
小学阶段重点开展火灾危险性、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日常生活防火、火灾报警、火场自救逃生常识等方面的教育。
第九条
小学生普遍达到“两懂两会”(懂得火灾危险性,懂得消防安全标志标识;会报火警,会逃生自救)。
第十条
每学年坚持开展九项消防安全教育活动。
(一)加强全校教职员工消防安全培训。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全校教职员工的集中消防培训;对新上岗员工或有关从业人员应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培训。
(二)学校至少聘请1名公安消防官兵或1名公安派出所民警担任校外消防辅导员。
(三)开辟消防宣传专栏。在校报、校刊、校园网、广播台开辟消防宣传专栏,向全校师生宣传消防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室,配备消防图书、挂图、音像制品等宣传资料和常用消防器材。
(四)每学期“国旗下讲话”活动中,至少安排不少于2次的消防安全主题讲话。
(五)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最后一周的周一),主办消防安全主题班会,通过典型火灾案例,交流师生学习消防知识的经验体会,增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
(六)在“5.12”等全国防灾减灾日和消防安全教育日,组织开展应急疏散逃生演练,确保师生参与率达到100%。
(七)开学初,组织开展好消防安全开学第一课,重点学习校园防火常识、家庭防火常识、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知识、用火用电安全常识、火场逃生要诀等。
(八)在“119”消防宣传月活动期间,组织学生参加征文、演讲、绘画、家庭火灾隐患自查等多种形式的消防主题系列活动。
(九)开展消防安全家庭教育活动。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传授相关的消防安全知识,构建家校互动的消防安全教育网络。
第四章 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消防安全教育
第十一条
初中和高中阶段重点开展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基本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等方面的教育。
第十二条
中学生普遍达到“三懂三会”(懂得火灾危险性,懂得消防安全标志标识,懂得防灭火基本知识;会报火警,会逃生自救,会扑灭初起火灾)。
第十三条
每学年坚持开展九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一)加强全校教职员工消防安全培训。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全校教职员工的集中消防培训;对新上岗员工或有关从业人员应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培训。
(二)学校至少聘请1名公安消防官兵或1名公安派出所民警担任校外消防辅导员。
(三)开辟消防宣传专栏。在校报、校刊、校园网、广播台开辟消防宣传专栏,向全校师生宣传消防知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消防科普教育基地,配备火灾报警、逃生自救、灭火系统等模拟训练设备等,定期向全校师生及社会单位开放,宣传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四)每学期“国旗下讲话”活动中,至少安排不少于2次的消防安全主题讲话。
(五)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最后一周的周一),主办消防安全主题班会,通过典型火灾案例,交流师生学习消防知识的经验体会,增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
(六)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组织开展应急疏散逃生演练,确保师生参与率达到100%。
(七)在学生军训期间,组织师生走入消防站体验消防生活,与消防官兵共同开展灭火演练,增强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八)开学初,组织开展好消防安全开学第一课,重点学习家庭防火常识、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知识、用火用电安全常识、火场逃生要诀等。
(九)在“119”消防宣传月活动期间,组织学生参加征文、演讲、绘画、家庭火灾隐患自查等形式的消防主题系列活动。
第五章 考评与奖惩
第十四条
各级公安、教育等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应联合对辖区学校施行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检查考核结果纳入综合治理考评、量质化目标考核、学校领导班子考核体系。
第十五条
检查考核结果为优秀的,作为推荐、评选市级以上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和消防安全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对未达到考核标准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向社会进行公告。
第十六条
对开展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可参评全市消防宣传教育先进班主任、消防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
第十七条
本规程自2012年4月1日起执行。
主题词:学校
消防安全 教育
规程
抄报:公安部消防局,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湖北省公安厅办公室
2012年3月26日印发
签发:郭唐寅
核稿:朱惠军
承办:郭惠芹
黄
俭
第三篇:公安厅经验交流材料
公安厅经验交流材料
公安厅经验交流材料
按照财政部、省财政厅加强内控规范管理的相关要求,近年来,xx省公安厅创新内控理念和模式,以资金管理为源头,以网络技术为手段,健全制度规范,完善工作流程,搭建内控平台,实现了沿资金运行轨迹的全闭环数字管控,经费管控水平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2014年,我厅先后被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确定为全国内控建设联系单位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示范单位。
一、健全制度体系,规范制衡流程,实现管理“精细化”
紧跟财政体制改革步伐,应对公安财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xx省公安厅从建立新制度、设定新标准、完善工作流程入手,积极建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公安财务内控体系。
(一)完善制度规程。xx省公安厅立足实际,着眼规范公务接待、会议、培训、差旅等经费管理,研究制定了《xx省公安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xx省公安厅会议费管理办法》、《xx省公安厅培训费管理办法》、《xx省公安厅差旅费管理办法》、《xx省公安厅机关公务卡结算管理暂行办法》等新的管理制度,修改完善了《xx省公安厅机关财务管理办法》,xx省公安厅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制定包干标准。xx省公安厅依据制定的一系列新制度,按照警种部门,将办公费、差旅费、车辆燃修费、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以及一般性公安业务经费等全部进行包干管理,制定包干标准,实行“科学核定,预算管理,超支不补”的管理办法,有效遏制了“三公”经费的增长势头。
(三)规范岗位设置。先后印发《xx省县级公安机关警务保障室工作规范》、《xx省市县级公安机关警务保障部门岗位分工及履责规范》,根据内控管理相关规定和工作实际,科学设置岗位和职责,对预算、非税收入和往来款、核算业务、政府采购、资产、物资、批量耗材、建设项目等关键业务,设定不兼任、不相容岗位,形成重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权力制衡机制。
(四)坚持审计监督。在健全完善制度、标准的基础上,xx省公安厅立足“强化财务监督”,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流程,主动将财务管理全过程置于监督、审计之下,坚持内审(公安厅内部审计)与外审(财政厅财务监督处检查、审计厅审计)相结合,确保财务管理始终在“阳光”下运行,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依托数据平台,创新管理模式,实现运行“全闭环”
紧跟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趋势,xx省公安厅积极将现代财务管理理念引入公安财务管理工作。在实现网下财务运行管理规范有序的基础上,借助公安厅大数据警务云平台建设,自主研发了xx省公安厅内控管理综合平台,搭建了以资金链为路径,贯穿经费收支、会计核算、政府采购、资产、库存、项目库、物联网、bi统计分析“八位一体”的全时空立体化闭环管理网络。该系统先后荣获xx省公安科技进步一等奖和xx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着眼资金收支管控,实现网上运行“全时控”。xx省公安厅内控管理综合平台于2013年1月正式投入运行。该平台以经费预算为源头,沿资金运行轨迹,突出“支出控制、实时监督、公开透明”三大功能,实现了经费收支全流程、多维度管理,厅机关全部财务收支均通过系统进行网上分配、网上运行、网上审批、网上报销。在预算执行、支出控制、网上监管、廉政风险防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三公经费”控制方面,xx省公安厅机关该项支出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较前一年下降15%、15%和6%。同时还可以更加宏观地掌握资金整体运行情况,对及时发现资金缺口、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着眼处理技术创新,实现财务操作高效率。引入移动警务、影像、条码、凭证自动生成等新技术,将财务处理全面带入现代化、信息化模式。移动警务技术,将移动警务终端接入内控平台,使审批流程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大大提高了流转速度和工作效率。影像技术,将原始凭证、资产实物全部生成图片资料,与账务处理、资产登记挂接关联,确保了信息数据的准确完整。凭证自动生成技术,在报销完成后,网上报销模块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到财务核算模块,大大提升了账务规范化和数据实时性,在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条形码技术,通过“财务票据移交自动化管理”功能,在资产登记卡和记账凭证上自动生成条形码,通过条码管理技术对相关单据进行自动识别,对原始单据全程跟踪管理,规范资产和财务票据管理,彻底杜绝丢单、重复记账等现象。
(三)着眼队伍廉政建设,实现资金运行全公开。主动将财务管理全过程置于监督、审计之下,充分利用平台,全部资金收支、审批均从网上运行、网上公开,并详细记录资金运行轨迹和信息。设定权限,使相关审计监督部门可以实时监督资金收支明细,实现了全过程、全天候动态监管。
(四)着眼多维分析技术,实现决策目标自定义。沿资金运行轨迹,采取统一的数据标准,平台延伸将预算编制、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库存管理全部关联贯通。通过查询定制、指标定制、多维分析、智能报告等工具,将各类分散数据瞬时转换为有效数据,根据决策事项需求,进行自定义定制、建模和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通用设备需求测算中,以财政标准更换年限、品种为依据,对系统中资产管理、库存管理相关信息进行定义、抽取、比对、分析,为预算的科学编制提供依据。
(五)着眼省市共建共享,实现系统全省全覆盖。2014年5月以来,xx省公安厅在成熟运用内控管理系统近两年的基础上,在全省市级公安机关推广运用该系统。采取省、市两级共建的方式,由省厅统一采购软件服务,在全省推广运用。目前已有济南等7个市级公安机关和滨海等5个直属公安局完成了系统建设工作,并成功上线运行,截止目前运行状况良好。淄博等7个市公安局也正在建设过程中,预计年内将部署完毕。通过两年多的推广工作,内控管理系统已覆盖了绝大多数市级公安机关和全部直属局,全省公安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必将会有质的飞跃。
三、紧跟政策步伐,强化业务培训,实现队伍“专业化”
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新《预算法》、新《公安机关财务管理办法》等新政新规层出不穷,财务管理工作的政策性、专业性、规范性越来越高。多年来,我们紧跟政策步伐,强化业务培训、开展专业比武,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安财务队伍。
(一)定期培训,实现新政新规“全吃透”。多年来,省厅实行了省、市、县三级财务培训制度。对每一项新颁布实施的政策规定、每一套启用的新系统,都及时组织全省财务培训,务求讲明白、学透彻、会应用,确保了各项财务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近两年,省公安厅在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依托xx省会计学会的优质资源,积极开展财务人员进高校培训工作。邀请知名教授和行业专家进行授课,让全省公安财务人员在第一时间吃透新政策、新规定。2015年省公安厅在浙江大学顺利举办了两期全省公安系统新预算法暨内控建设培训班,2016年,省厅又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举办了两期全省公安警务保障部门财务管理业务培训班。授课专家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解读政策法规,分析财政形势,既开阔了视野、又拓宽了知识面,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二)竞赛比武,推行新规新法“全过关”。在全员轮训的基础上,省公安厅组织开展形势多样的、全员参与的公安财务比武竞赛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充分结合。印发知识手册和题库,组织竞赛,确保全员参与、全部过关,为全省公安队伍内部控制建设和各项财务工作的全面推开打下了坚实基础。
公安财务工作光荣艰巨,公安财务岗位责任重大,公安内控建设任重道远。xx省公安厅将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保持良好势头,紧跟政策潮流,进一步完善内控建设,为我省公安事业的有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四篇:辽宁省公安厅
辽宁省公安厅 辽宁省建设厅 文件
辽公通[2009]74号
关于印发《辽宁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
安全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市、沈铁、辽河、机场公安局,各市建委、局:
现将《辽宁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日
辽宁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施工现场火灾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辽宁省消防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是指房屋建筑、土木工程、装饰装修、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等工程。
本规定所称施工现场是指在工业和民用房屋建筑、土木工程、装饰装修、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等施工活动中,经批准占用的施工场地,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堆放各种建筑材料、设备的仓库或堆场;
(二)施工和管理人员办公室、宿舍、食堂、更衣室等临时性生活用建筑物;
(三)施工作业区以及有较大火灾危险性的临时变电所(配电箱)、乙炔气瓶间、油漆间、木工间、电工间、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仓库等。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施 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四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第二章 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
第五条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在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时,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应进一步明确双方的消防安全查后和义务。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由总承包单位全面负责,总承包单位应当按照“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与分包单位逐一订立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总承包单位应当对分包单位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监督。
分包单位应当在总承包单位的统一管理下,在其分包范围内建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组织实施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 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施工现场实行逐级防火安全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施工总承包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为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分包单位应设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分管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
(二)根据建设工程的规模和火灾危险性,配备专职或兼职消防人员(不少于3人),负责日常的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协助消防安全负责人做好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
(三)组织制订施工现场消防安全保卫方案及处臵措施,研究和落实火灾隐患的整改措施,组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和检查;
(四)根据建设工程规模和火灾危险性制定施工现场防火、动用明火、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管理、电器使用和消防器 材管理等各项制度。施工现场必须按照动用明火的范围、时间和危险程度建立相应的审批制度,并严格履行明火动用的审批手续。
第七条 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对未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协调;
(二)明确一名行政领导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三)督促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存在的火灾隐患进行整改;
(四)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已签施工合同的约定,解决建设项目有关消防安全的资金投入。
第八条 监理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项目监理部总监工程师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对施工单位制订的消防安全保卫方案和整改措施进行审查,履行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监理职责;
(三)发现火灾隐患要立即通知和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整改。
第九条 电工、电焊工、气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和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保管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接受包括消防安全等内容的安全培训,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十条 建设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将下列资料存档备查:
(一)施工现场平面图,并标明各临时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消防通道;
(二)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存放地点及品种、数量清单;
(三)施工人员数量和住宿情况清单;
(四)施工进度计划;
(五)防火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各项制度和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六)消防器材和其它灭火设施的配臵清单;
(七)其它需要存档的资料。
第十一条 施工现场发生火灾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立即向公安消防机构报警,同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组织疏散人员和扑救火灾。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公安消防机构的要求,为疏散人员、扑救火灾提供便利条件。
火灾扑灭后应当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火灾的有关情况,协助公安消防机构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原因和火灾事故责任。
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第三章 施工现场的防火安全
第十二条
施工现场的平面布局应当以在建工程为中心,明确划分用火作业区、材料堆放区、仓库区及临时生活办公区、废品集中站等区域,设臵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锅炉房、厨房及其它固定用火作业区宜设臵于在建工程可燃材料堆场或仓库25米之外;
(二)氧气、乙炔气瓶、油漆稀料等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宜设臵在生活区、办公区25米之外。
第十三条
施工现场应设臵消防车道,并保证道路畅通。
第十四条
建筑物高度超过30米时,施工单位应当设臵临时消防供水系统,临时消防供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临时消防供水系统应当由消防水源、高压水泵、供水主干管、消防竖管、水泵接合器(或消防接口)、阀门等组成。
(二)施工现场应有足够的消防用水,施工用水池可做临时消防水池,但应确保使用方便,当消防水源不能满足灭火需要时,应增设临时消防水箱。
(三)高压水泵应根据可靠性和安装场所、消防流量、扬程等综合因素选用离心泵或深井泵,水泵驱动可采用电动或柴油机。
第十五条 消防竖管的设臵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设臵与建筑主体工程施工进度一致的消防竖管,消防竖管的设臵数量应按照每层消火栓保护半径不大于25米的原则确定;
(二)消防竖管应靠建筑外墙的外侧设臵,或在建筑内适当位臵设臵,但不应影响建筑主体结构。消防竖管应在每层楼板处固定,满足使用时的稳定性要求;
(三)每根消防竖管直径应根据临时消防供水系统设计流量、竖管最低流量等计算确定,其最高点处应设臵自动排气阀;
(四)临时消防供水系统的设施、管材、配件等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系统的工作压力,消防竖管应采用镀锌钢管,管道连接应采用沟槽、螺纹、法兰等方式连接;
(五)消防竖管应在每层安装直径为65毫米的临时消火栓、水带和直径19毫米的水枪,临时消火栓应设臵在易于取用和便于扑救火灾的地点;
(六)消防竖管应按照要求设臵水泵接合器或在首层外墙设臵直径65毫米的水带消防接口,消防接口处应设止回阀,水泵接合器和首层消防接口处应有明显标志,其周边应留有足够的消防车作业场地,供大型消防水罐车使用的作业场地面积不应小于18米×18米。
第十六条 临时消防供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冬季施工临时消防供水管网应设臵为干式或采取保温措施;
(二)临时消防供水系统的用电应满足供电安全和可靠性要求。
第十七条 施工现场搭建临时建筑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高压架空线下禁止搭建临时建筑和堆放易燃、可 7
燃物品;
(二)办公场所、临时宿舍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三级,禁止搭建木板房;
(三)临时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小于5米,成组布臵的临时建筑物,每组不应超过10幢,组与组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0米;
(四)临时建筑物不宜超过2层,临时宿舍的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平方米的,应当设臵两个安全出入口;
(五)临时宿舍的窗户不得用硬质材料封堵,每个房门至疏散楼梯的距离不得超过25米(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疏散距离减半)。
第十八条 施工现场动力线与照明电源线应分路或分开设臵,并配备相应功率的保险装臵,严禁乱接乱拉电气线路。
施工现场应当设有保证施工安全要求的夜间照明。临时宿舍内禁止使用功率大于200瓦的照明、取暖和电加热设备。
第十九条 动用明火作业人员(以下简称操作工)在动火前,应当消除明火点周围的可燃物,落实监护人员和监护措施,并配臵必要的灭火器具。
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内动用明火进行焊割作业前,应当将供水系统安装至明火作业层,并确保正常取水。
第二十条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禁止动用明火作业:
(一)现场操作工没有操作证;
(二)在动用明火审批的范围内未履行审批手续;
(三)操作工不了解动用明火作业现场周围情况的;
(四)用可燃材料做保温、冷却、隔音、隔热的部位,在火星能飞溅到的地方未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的;
(五)作业现场附近堆有易燃易爆危险物品,未做彻底清理或者未采取有效安全措施的;
(六)作业现场有可燃气体、易燃液体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
(七)交叉施工作业中,动用明火对其他施工设备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的;
(八)散落的火星危及毗连或邻近建(构)筑物安全的;
(九)有压力或密闭的管道、容器,现场操作工不了解焊件内部是否安全的;
(十)其他有关规定禁止动用明火的。
第二十一条
电(气)焊、切割的作业点应当远离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及可燃物品,焊割点周围和下方应当落实防火措施,并指定专人现场监护。
乙炔发生器和氧气瓶的存放距离不得小于10米,存放数量各不得超过5瓶,使用时两者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距明火距离不得小于10米。
第二十二条 使用有机溶剂等材料以及有可燃气体产生的施工现场应当通风良好,自然通风条件不好的施工现场,应当安装机械通风设备后方能施工。
第二十三条
施工现场应当配备必要的灭火器具,灭火器具应当设臵在醒目和便于取用的地方。
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区域内应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临时搭建的办公、住宿场所每100平方米配备两具灭火级别不小于3A的灭火器;临时油漆间、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等每30平方米应配臵两具灭火级别不小于4B的灭火器。
第二十四条
施工现场应当选择安全地点集中设臵厨房,落实专人管理明火、燃气、燃油。
第二十五条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内禁止吸烟,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可燃材料堆场、废品集中站及施工作业区等处应设臵明显的禁烟标志。
第二十六条
禁止在施工现场建筑物内及建筑物屋顶上熬炼沥青。
第二十七条 使用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数量较多的施工现场,应当选择安全适宜的地点设臵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
在建工程内禁止设臵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禁止使用液化石油气。
施工所需存放量不超过100公斤的少量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可以选择存放于在建工程地面上的适当部位,但应当采取分隔措施,与其它部位进行防火分隔,并设臵明显的标记和禁止明火标志。
第二十八条 施工单位对施工中产生的刨花、木屑以及油毡、木料等易燃、可燃材料应当天清理,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施工剩余的油漆、稀料应集中存放在安全地点。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单位对自查或者公安消防机构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当及时落实整改措施,消除火灾隐患。
第三十条 对于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整改的火灾隐患,有关单位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告公安消防机构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整改情况应当加盖单位公章或者由消防安全责任人签名。
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整改完毕或无法整改的,有关单位应当落实临时安全措施,制定整改计划或方案,明确整改期限,报请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后按期整改。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消防机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二00九年四月一日起实施。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由辽宁省消防局负责解释。
第五篇:浙江省公安厅关于印发
浙江省公安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公安机关大型活动治安管理工作规范》的通知
(浙公通字〔2006〕6号)
各市、县(市、区)公安局: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地举办大型活动的数量逐年增多,这对丰富和满足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公安机关如何履行好安全审批职责,切实有效地监督举办单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进一步强化大型活动治安管理工作,已成为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去年云南元阳“火把节”晚会现场发生宣传栏坍塌致人伤亡事故后,再次给大型活动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这项工作,有效预防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切实推进“平安浙江”建设,保障公共安全,省厅制定了《浙江省公安机关大型活动治安管理工作规范》以及相关参考规定,现印发各地,请遵照实施。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省厅。
附件:
1.大型活动安全技术参考规定
2.查处违反大型活动治安、安全管理规定的主要执法依据
浙江省公安厅
二OO六年一月十二日
浙江省公安机关大型活动治安管理工作规范
一、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大型活动治安管理,切实加强检查、监督,确保大型活动安全有序地举办,根据《行政许可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安机关行政许可工作规定》、《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以及《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所称的大型活动是指依法必须经公安机关实施安全许可后方可举办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以及其他无需安全许可,但活动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较多,涉及公共安全或可能影响社会治安、交通秩序,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进行安全监督的重大活动。
第三条 公安机关在大型活动治安管理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法对相关大型活动实施安全许可;
(二)检查、指导、监督大型活动举办方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安全保卫工作措施,及时消除治安隐患;
(三)根据大型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内容、规模、性质等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派员协助活动举办方维护现场秩序或直接组织实施现场保卫;
(四)处置大型活动中的突发治安事件,依法查处违反大型活动治安管理规定、扰乱大型活动治安秩序,以及其他危害大型活动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
第四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大型活动治安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业务培训,注重培养专业人才,落实经费保障,配备必要的器材装备。
二、大型活动安全许可的受理与审批
第五条 公安机关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公园、风景游览区、游乐园、广场、体育场(馆)、展览馆、俱乐部、公共道路、居民生活区等公共场所举办参与人数在200人以上的下列活动应当实施安全许可:
(一)演唱会、音乐会、歌舞表演等文艺活动(在影剧院、音乐厅、营业性演出场所举办其经营范围之内的活动除外);
(二)游园、灯会、花会、龙舟会、庙会等民间传统活动;
(三)体育比赛、民间竞技、健身气功等群众性体育活动;
(四)含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内容的展览、展销、促销等活动;
(五)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由公安机关实施安全许可后方可举办的其他大型活动。
第六条 公安机关对大型活动安全许可的受理、许可权限按照公安部的有关规定执行。依法应当由上级公安机关许可的大型活动,上级公安机关可以直接受理,也可以委托活动所在地公安机关受理和审查。
第七条 申请大型活动安全许可,公安机关应告知申请人如实提供下列材料:
(一)《大型活动安全许可申请表》,以及活动举办人(法人、其他组织、自然人)相关合法身份的证明;
(二)法律、法规规定举办的活动应当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提交有关批准文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具备相关资质、资格的,提交相关资质、资格证明;
(三)室内举办的活动,提供公安消防机构对该建筑物(场馆)出具的消防验收行政许可文书;举办的活动有临时搭建或使用特种设备、大型设施的,提供该特种设备、大型设施属安全合格产品的证明文件,以及在该特种设备、大型设施搭建完毕后能取得技术检测部门检测合格文件的承诺书;
(四)活动举办方制定的安全保卫工作方案;
(五)活动区域平面示意图及临时搭建大型设施的设计图或效果图;
(六)法律、法规或国家规定的其他申请材料。
第八条 活动举办方制定的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应明确以下内容:
(一)安全保卫工作的负责人,以及其他具体负责安全工作的人员数量、职责任务和组织管理措施;
(二)活动主办方、承办方以及场地提供方签定的安全责任协议,以及活动场所的建筑和相关设施、设备的消防、安全情况;
(三)活动场地周边的道路通行条件及停车场地位置、泊车数量,入场活动人数的控制或入场票证的管理、查验措施;
(四)处置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以及其他安全防范技术措施;
(五)公安机关认为需要明确的其他内容。
第九条 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行政许可法》第三十条或按照《公安机关行政许可工作规定》第四条之规定,将办理大型活动安全许可的有关法律依据、受理审批程序、审批期限,以及所需提交的材料等事项予以公示。
第十条 申请人提交的材料齐全并符合要求的,公安机关应当场受理,并出具受理凭证。
对有关受理、不予受理等告知事项按照《公安机关行政许可工作规定》第十一条之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在受理大型活动申请后,应当开展下列工作:
(一)对有关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必要的审查;
(二)对活动场地进行实地踏勘,确定该场所是否适合举办该项活动;
(三)指导活动举办方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方案,对举办方落实相关安全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等事项提出书面意见和要求;指导、监督活动举办方整改和消除安全隐患,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四)核定参与活动的最大人员容量,划定应急疏散通道和安全缓冲区。
第十二条 申请举办的大型活动符合下列要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作出安全许可的决定:
(一)提供的审批材料齐全、真实的,且申请举办大型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
(二)举办的活动不会危害公共安全、妨碍治安、交通秩序和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
(三)活动主办方、承办方、场地提供方安全责任明确,安全保卫组织机构完备,保卫力量和安全防护措施落实的;
(四)活动场地、场馆的建筑质量、消防设施、公共设施以及供电、供水、通风、照明、疏散通道设置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要求,临时搭建的特种设备、大型设施通过有关技术检测部门检测的;
(五)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不予许可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三条 公安机关应当在受理后的二十日内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并在作出决定后的十日内将书面决定送达申请人,同时报上一级公安机关备案。对作出不予许可决定的,应向申请人说明不予许可的理由,并告知其享有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权利。
公安机关在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应按照《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之规定办理延长及告知手续。
对申请人在二十日内不能提交有关技术检测部门对临时搭建或使用的特种设备、大型设施检测合格证明文件的,可以应申请人的申请,延期十日作出决定;申请人未提出申请,或者在申请延长的期限内仍未提交相关证明文件的,应当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
第十四条 委托下级公安机关受理、审查的大型活动,下级公安机关应当在受理后的十四日内将审查意见及相关材料报上级公安机关。
上级公安机关直接受理的申请,需要委托下级公安机关审查的,应当在受理后的二日内将相关材料送达下级公安机关,下级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交办材料的十四日内将审查意见报送上级公安机关。
受委托的下级公安机关可能在规定时限内不能提交审查意见的,应提前二日向上级公安机关报告。
上级公安机关收到下级公安机关的审查意见及相关材料后,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决定。
第十五条 经公安机关许可举办的大型活动,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举办时间的,举办方依法向公安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后,公安机关应在三日内重新作出许可或不许可的书面决定。举办方要求变更活动地点、内容的,重新按照大型活动安全许可的程序办理。
第十六条 举办的大型活动(包括无需公安机关实施安全许可的)有占用城市道路(含人行道),或者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消防部门依法予以批准后,应当将批准意见抄告同级公安机关治安、内保部门。
三、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对申请举办的大型活动作出安全许可后,应当对下列事项继续进行监督管理:
(一)监督活动举办方严格按照公安机关核定的数量印制和发售入场票券,入场票券应当标明座位号,确保一座一票。对特别重大的活动,公安机关可以在入场票券上加贴防伪标记或要求举办方增加其他防伪功能;
(二)对举办方安全工作责任是否落实,安全工作人员是否充足到位,以及相关应急保障措施是否健全进行检查监督;
(三)对活动场地内临时搭建的设备、设施(如舞台、看台、隔离物、临时照明设备、特种设备等)、公共设施、观众座位、疏散通道、安全防护设施等是否按照设计方案或公安机关核准的方案搭建、设置进行检查监督;
公安机关在监督检查中发现有安全隐患的,应当作书面记录,并由举办方安全负责人签字,同时责令当场整改;对当场不能整改的,应当向举办方发出限期整改的书面通知。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可以责令举办方立即停止活动:
(一)举办的活动有法律、法规、规章明令禁止内容的;
(二)未按照公安机关的整改要求进行整改,仍然存在安全隐患的;
(三)活动举办方印制、发售的入场票证超过额定人数,或入场人员超过核准人数,经公安机关责令整改后不能及时改正的,或者现场秩序混乱,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
(四)现场出现其他严重安全隐患,或者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危险的;
(五)未经公安机关许可,活动举办方擅自改变活动时间、地点、内容的;
(六)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责令停止活动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举办大型活动的安全监督。对在大型商场、超市、展览馆、体育馆(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举办大型展览、展销、促销、咨询、人才交流会、产品推荐会等无需公安机关实施安全许可的活动,公安机关可以依据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浙江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治安保卫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对相关单位实施下列安全监管措施:
(一)督促活动举办单位、场地提供单位或主管单位明确安全工作负责人,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安全保卫力量和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督促活动举办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安全标准,控制好活动场所的入场人数;
(三)督促活动举办单位、活动场地提供单位或主管单位开展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活动场地内消防设施、供电照明、疏散通道等符合国家安全要求;
(四)对有关活动举办单位安全工作责任不落实,安全防护、应急保障措施不到位,安全隐患未消除的,及时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能改正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四、公安机关对大型活动安全保卫的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对需由公安机关直接组织实施安全保卫工作的大型活动,按照“谁审批、谁负责”和“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组织实施安全保卫工作。
第二十一条 公安机关组织实施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工作,应当根据活动规模、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场地设施、治安情况等因素,进行风险等级预测评估,并根据预测评估结果研究制定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
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应当明确组织领导、任务要求、指挥调度、职责分工、警力配备、应急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 公安机关各警种、各部门在大型活动安全保卫中,应按照统一指挥、任务明确、分工负责、强化协作的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一)认真制定安全保卫工作方案。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可以分别就警卫工作、交通管理、消防灭火、反恐处突等工作制定相关方案和预案;
(二)强化安全检查,督促有关单位消除安全隐患;
(三)加强活动现场秩序管理,重点维护入场口、疏散通道、观众席以及其他人员聚集区的现场秩序;
(四)加强交通组织管理,通过组织实施交通分流、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机动车辆的有序通行和停放;
(五)加强技术保障,确保指挥通讯的畅通,必要时架设监控设备,以便指挥人员实时掌握现场情况;
(六)解决后勤保障,为执勤民警提供必要的物资供应。
此外,各地还应结合为现实斗争服务的需要,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确保活动的安全。
五、其他
第二十三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切实履行职责,严格安全审批,强化安全监管,及时总结大型活动治安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切实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第二十四条 上级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公安机关的业务指导和检查监督。同时,各地也应自觉接受警务督察部门对大型活动安全许可和安全监管工作的督察。
对在大型活动安全许可中有故意刁难、拖延、吃拿卡要等行为,以及因审核把关不严,检查监督不力,责任措施不落实等情况,致使大型活动发生重大事件(故)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建立健全情况报告制度,对举办的大型活动发生治安事故(件)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省厅。
六、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规范第二条中的“参与人数较多”一般是指200人以上。
本规范第七条中的“技术检测部门”主要是指对临时搭建的大型钢构设施有建筑安全检测资质的建筑质量监督机构和对特种设施有检测资质的质量技术监督机构。
本规范中的期限均以工作日计算,不包括法定节假日。
第二十七条 本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本规范执行后,遇有法律、法规对公安机关实施大型活动安全许可及相关监管工作做出新规定的,从其规定。
附:
1、《大型活动安全许可申请表》(略)
2、《大型活动安全许可受理回执》(略)
3、《大型活动安全许可内部审批表》(略)
4、《大型活动安全许可决定书》(略)
5、《大型活动不予许可决定书》(略)
附件1 大型活动安全技术参考规定
一、人员容量的核定及临时座位的设置
(一)在设有固定座位的封闭性场所举办大型活动,有效可视座位在2万个以下的,每场次核定固定座位的最大数量不宜超过有效可视固定座位数的90%;有效可视座位数在2万个以上的,每场次核定的固定座位数量不宜超过可用固定座位数的85%。
(二)在体育馆(场)、公共广场等其他场所举办大型活动,需要临时摆放座位的,每张座位所占面积不宜小于0.75平方米(其中体育场内摆放的临时座位不得占用跑道),每一区块的座位摆放数不宜超过20排、26列,前后排座位距离大于0.9米的,每排座位可以放宽到50个,同排座椅之间应予以固定。
(三)室内举办不设座位的活动,按人均不低于2平方米的标准核定最大人员容量。
二、安全距离及疏散通道的设置
(一)舞台及临时搭建设施与观众区的距离
1、设有舞台且舞台高度不超过1.5米的,舞台与临时摆放座位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8米;舞台高度在1.5米以上的,第一排座位与舞台的距离相应增加舞台所增加高度的10倍。舞台属“T”形台的,“T”形台两侧与观众座位的距离不宜小于2米。临时搭建的舞台其后侧应预留安全通道。
2、在观众区搭建有灯光棚、摄像台、音响台(棚)等临时设施的,其周边与观众座位的距离不宜小于3米。
(二)疏散通道及安全出口设置
1、举办的活动需设置临时座位的,临时座位区域内应当根据安全出口的位置合理设置疏散通道,疏散通道的总宽度按每100人不小于0.6米计算,临时座位各区块间的主疏散道宽度不宜小于6-8米,辅助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4-6米。
2、室内举办的活动,安全出口的数量按照400人-700人设置1个出口的底限标准开启安全出口,但最少不得少于2个,单个安全出口的宽度不得小于1.4米;室外举办的封闭性活动,出口数量不得少于2个。
3、主疏散通道尽量避免设置地槛、台阶,安全出口处不得有地槛、门槛。设有记者席、摄像设备的,不得占用疏散通道,观众区通道中不得架设固定机位。
4、举办的展览、展销、促销等活动,预留通道宽度大于10米的,可于通道两侧设置展台、展位;预留通道宽度小于10米大于3.5米的,一般只允许在通道一侧设置展台、展位;通道宽度小于等于3.5米的,不宜设置展台、展位。
5、在公园或公共广场举办的大型活动,展台、展位的搭建应按参观路径的实际情况设置,热点展台、展位应适当提高通道的安全标准,资料发放点应当设置于空旷区域;
6、需临时设置隔离护栏的,如采取三角支撑方式的,三角支撑面应背向人员流动的一方。
三、大型活动的灯光照明
(一)在夜间以及采光条件差的室内举办大型活动,必须配备双路供电线路或其他应急供电设备;
(二)主活动场地均有灯光照明,群众入场、散场时,场地内的灯光照度不小0.5LX;
(三)大型活动现场铺设的电线应当使用绝缘物覆盖,通道内的电线应当架设。
附件2 查处违反大型活动治安、安全管理规定的主要执法依据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法律适用(2006年3月1日起适用)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扰乱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强行进入场内的;
(二)违反规定,在场内燃放烟花爆竹或者其他物品的;
(三)展示侮辱性标语、条幅等物品的;
(四)围攻裁判员、运动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
(五)向场内投掷杂物,不听制止的;
(六)扰乱大型群众性活动秩序的其他行为。
因扰乱体育比赛秩序被处以拘留处罚的,可以同时责令其12个月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同类比赛;违反规定进入体育场馆的,强行带离现场。
第三十八条 举办文化、体育等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有关规定,有发生安全事故危险的,责令停止活动,立即疏散。对组织者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旅馆、饭店、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供社会公众活动的场所的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规定,致使该场所有发生安全事故危险,经公安机关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日以下拘留。
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的法律适用(适用至2006年2月28日)
第二十条 有下列妨害公共安全行为之一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四)经营旅馆、饭店、影剧院、娱乐场、展览馆或者其他供群众聚集的场所,违反安全规定,经公安机关通知不加改正的;
(五)组织群众集会或者文化、娱乐、体育、展览、展销等群众性活动,不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经公安机关通知不加改正的;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之一,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二)倒卖车票、船票、文艺演出或者体育比赛入场票券及其他票证,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三、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中的法律适用
第十九条 单位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存在治安隐患的,公安机关应当责令限期整改,并处警告;单位逾期不整改,造成公民人身伤害、公私财产损失,或者严重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公私财产安全或者公共安全的,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建议有关组织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公安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治安管理办法》中的法律适用
第九条 公安机关作出许可决定后,应当在活动举行前对活动安全保卫工作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必要的实地检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和需调整补充的措施,应当书面通知举办者予以整改,拒不整改的,责令停止举行活动。
第十三条 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进行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停止活动:
(一)发生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情形之一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拒不整改的;
(三)人员严重超过核准人数的;
(四)现场秩序混乱,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
(五)扰乱活动现场的交通秩序,影响车辆、行人通行的;
(六)违反有关规定,影响群众正常工作、生活的;
(七)发生其他可能导致治安事故紧急情况的。
第十四条 未经公安机关许可擅自举办活动的,以及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的,公安机关应当责令其立即停止活动,并对举办者和场地管理者分别处1000元以下罚款;对经营性活动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15000元以下罚款,并依法没收非法财物和违法所得。
对拒不停止的,公安机关强行予以解散并按前款规定加倍处罚款。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退出活动场所或者强行带离现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因举办者或者场地管理者失职等原因造成治安事故的,公安机关应当对其负责人和事故主要责任人处1万元以下罚款,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浙江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治安保卫工作条例》中的法律适用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单位处警告或5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行政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处警告或2000元以下罚款,责令赔偿部分或全部经济损失,并可以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治安保卫工作不负责任,违反治安保卫制度,玩忽职守,致使发生重大案件或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的;
(二)对重大案件或重大治安灾害事故隐患,在公安机关或主管部门提出整改意见后仍不整改,予以消除的;
(三)发生案件、治安灾害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的;
(四)治安保卫制度松弛,内部治安秩序混乱,违法犯罪问题突出的。
发布部门:浙江省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6年01月12日 实施日期:2006年01月12日(地方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