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清区“十一五”规划思路
“十一五”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关键五年,抓好这五年工作,对于率先发展双清,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现将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汇报如下: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五”计划四年中,我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投资和消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取得重大进步。
1、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GDp达10.53亿元(2000年GDp66203万元),年平均增长11.2%,三次产业比例为13.4:40.6:46.4;进出口总值1492万美元,其中出口1086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386万元(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74万元),平均递增14.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亿元(2000年零售总额80418万元),平均递增10.6 %;财政总收入8014万元,(2000年财政总收入5270万元)年均增长11.1%。
2、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洛湛铁路和潭邵高速通车;邵阳-南山220千伏安送电线路和邵阳五里牌至檀江110千伏安送电线路,白马工业基地,水电路三通及村村通电话,移动电信覆盖率100%,通乡通村公路进一步改善,泥湾防洪大堤峻工,防洪能力显著提高。
3、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区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的新型城乡卫生体系;人口出生率12.67‰,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7.62 %。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4、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城市居民纯收入7398元,年平均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3673元,年均增长13.2%。
5、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展顺利,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完成,住房、医疗、人事劳动、财政、投资、社会保险等方面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发展环境 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复苏加快,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为我们充分利用外部可流动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基础条件。从国内看,经济发展正处在新一轮上升期,沿海一些产业正在向内陆转移。随着洛湛铁路、潭邵高速公路的建成,邵阳大道、大兴路、建设南路、邵水东路即将开工,大大改善了双清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随着国有工业企业改制逐步深入,民营企业方兴未艾,双清工业中心地位日益凸现,专业市场、专业街提质改造,商品流通幅射半径拉长,正焕发出发展的强大活力。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兴工活市、扩城富农、开放带动、科教领先”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特色产业优势,生态农业优势,工业大区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突出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力招商引资,全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把双清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强,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区。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主要目标: ──经济总量。至2010年,全区GDp达到21.6亿元以上(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 12%。其中一产业平均增长5%左右,二产业平均增长 13%左右,三产业平均增长11%左右。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9.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亿元,平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62.7亿元,年均增长30%。财政总收入突破1亿元,年平均增长11%。──经济结构。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7:45.4:45.9。——对外开放。到201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 4859万元,年平均递增18 %,其中出口达到4616万元,年平均递增22 %,实际形成以纺织、发制品、生物医药、玻璃为主要品种的出口基地。──社会进步。预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增长控制在7.5‰左右,2010年末总人口控制在30.5万以内。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城乡卫生、文化、体育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递增8%和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城镇居民各类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6-2010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环境优美,生活富足,保障健全的和谐社会。
三、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 “十一五”期间,我区重点实施“兴工强区,扩城富农,开放带动,科教领先”的发展战略。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1、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以效益农业为突破口,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品种结构,重点做好“加工、流通、服务、劳务”八字文章,走城郊特色休闲农业之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全面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一是以白马田放心蔬菜基地为龙头,建成以石桥、城东为重点的3000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带;二是以云水、渡头桥为重点的牲猪、肉牛养殖带;三是打造“高崇”品牌葡萄,建成高崇山、渡头桥10000亩无公害葡萄产业带;四是以莲荷、芹菜为中心3000亩花卉苗木产业带;五是建设以肥田、砂塘等村连片5000亩莳菇、莲藕产业带。──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扶持宝庆肉联有限公司、邵阳紫华纺织品公司、西部牛仔宝庆食品厂、邵阳甾体激素公司、智迩康乳业公司、华湘米业有限公司家宝竹木制品厂、金工板业有限公司、邵阳分公司唐人神集团、中富植物油脂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培育2-3家企业成为省级规模龙头。──开发休闲农业,建设“城市的后花园”。以长木、东郊渔场、绿洲莲荷村为示范,集郊游、休闲、健身、购农产品为一体的乡村休闲中心。──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一要抓好农民工培训;二要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有效、有序组织劳务输出;三是引导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
2、以工业为主导,重振工业雄风 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基础好的优势,突出抓好造纸、机械、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着力培植人员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微肥生产三大新兴产业;重点研发甾体激素、锂离子电池、滑轨调角器、63cy轴向_柱塞泵、高档文化纸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规模工业,实施“低成本扩张,结构效益,质量品牌,人才兴工”的四大工程,力争形成新的产业规模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培植优势产业链和优势企业。做大以汽车零配件为主的汽车工业;以液压件和达力电源为主的装备工业;以化纤、皮革为主的轻纺工业;以精细化工、农药化肥、造纸为主的化学工业;扶强优势企业,重点培植一批有发展前景的骨干企业,并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拓展产业链延伸。──以工业园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成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精心打造4.5平方公里核心园区,引进一批以特色产业为主的企业,形成群体规模优势的产业。
3、加大提质力度,全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结合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信息服务业、教育、社区服务业、物业管理业。──商贸流通业。对已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集散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加以培育,积极推进连锁经营、超市经营和仓储物流业。──产业服务业。扶持支柱产业,区域特色产业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形成体系的中介服务、信息服务、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培训、业务代理等机构,大力发展房地产物业管理,教育文化和社区服务业。
4、加快信息化工程建设 加大政府信息中心的建设投入,通过政府上网,发展电子政务,推动企业上网,实现资源共享,加快电子商务发展。
(二)围绕“扩城提质”,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强化中心城区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层次分明的城市分布格局,综合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城市功能。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结合起来,促进生产要素和产业的高效聚集,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建设商业步行街、邵水东路沿江风光带、水府庙到双清公园沿堤风光带、紫薇博览园;启动佘湖生态公园建设,协助加快佘湖新城建设。──小城镇建设。高崇山镇和渡头桥镇要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的思路,搞好水、电、路等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小城镇扩规升位,运用市场机制盘活集镇存量土地,在以土地生财,以市场聚财上大做文章。──城、乡基础建设。加快邵阳大道和大兴路的力度,争取邵石南路、进站路、龙皇路尽早开工建设。启动财神路,加快乡镇村公路建设改造,力争“十一五”末达到村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目标。
(三)加快体制创新,建立比较完善的经济体制
1、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政府审批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
2、全面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完成粮食企业、供销企业的改制工作。推进教育、环卫、卫生、文化系统的改革。
3、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完善市场中介体系,开辟多种融资渠道,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积极发展民间投资公司、典当行业。
(四)推进科教领先,增强创新能力
1、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促进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建设的第一资源。形成“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鼓励有才干的人员以技术、专利等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建立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加强科技创业服务,积极培育知识型的企业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
2、探索建立在扶持中小企业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科技投融资机制。
3、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建立健全全方位开放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在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重点办好昭陵实验学校、高崇山中学、渡头桥中学和东塔小学,形成名校品牌优势。完成D级危房改造。
(五)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适度控制人口规模,切实提高人口素质。严格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发展老龄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2、加强资源保护。强化国土资源管理,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改善城乡水环境质量,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六)坚持以人为本,构筑和谐社会
1、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保合一”的基本保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公益、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事业。
2、努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弹性就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动依法行政,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力度。通过普法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加强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
4、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覆盖全社会的治安,安全防范网络和管理体系。
第二篇:双清区“十一五”规划思路
观念,鼓励弹性就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动依法行政,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力度。通过普法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加强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
4、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覆盖全社会的治安,安全防范网络和管理体系。坚决打击各类严重犯罪,遏制社会丑恶现象。及时缓解和清除各种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5、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每个社区努力建立一个便民或文化活动中心,发展有特色的高品位地域文化,积极健康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第三篇:双清区“十一五”规划思路工作计划
“十一五”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关键五年,抓好这五年工作,对于率先发展双清,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双清区“十一五”规划思路工作计划。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现将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思路汇报如下: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五”计划四年中,我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投资和消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均取得重大进步。
1、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GDp达10.53亿元(2000年GDp66203万元),年平均增长11.2%,三次产业比例为13.4:40.6:46.4;进出口总值1492万美元,其中出口1086万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386万元(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674万元),平均递增14.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亿元(2000年零售总额80418万元),平均递增10.6 %;财政总收入8014万元,(2000年财政总收入5270万元)年均增长11.1%。
2、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洛湛铁路和潭邵高速通车;邵阳-南山220千伏安送电线路和邵阳五里牌至檀江110千伏安送电线路,白马工业基地,水电路三通及村村通电话,移动电信覆盖率100%,通乡通村公路进一步改善,泥湾防洪大堤峻工,防洪能力显著提高。
3、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区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的新型城乡卫生体系;人口出生率12.67‰,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7.62 %。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4、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城市居民纯收入7398元,年平均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3673元,年均增长13.2%。
5、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展顺利,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完成,住房、医疗、人事劳动、财政、投资、社会保险等方面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发展环境 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复苏加快,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为我们充分利用外部可流动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提供了基础条件。从国内看,经济发展正处在新一轮上升期,沿海一些产业正在向内陆转移。随着洛湛铁路、潭邵高速公路的建成,邵阳大道、大兴路、建设南路、邵水东路即将开工,大大改善了双清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随着国有工业企业改制逐步深入,民营企业方兴未艾,双清工业中心地位日益凸现,专业市场、专业街提质改造,商品流通幅射半径拉长,正焕发出发展的强大活力。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兴工活市、扩城富农、开放带动、科教领先”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特色产业优势,生态农业优势,工业大区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突出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大力招商引资,全力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把双清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人民富强,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城区。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主要目标: ──经济总量。至2010年,全区GDp达到21.6亿元以上(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年平均增长 12%。其中一产业平均增长5%左右,二产业平均增长 13%左右,三产业平均增长11%左右。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9.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5亿元,平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62.7亿元,年均增长30%。财政总收入突破1亿元,年平均增长11%。──经济结构。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7:45.4:45.9。——对外开放。到201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 4859万元,年平均递增18 %,其中出口达到4616万元,年平均递增22 %,实际形成以纺织、发制品、生物医药、玻璃为主要品种的出口基地。──社会进步。预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增长控制在7.5‰左右,2010年末总人口控制在30.5万以内。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城乡卫生、文化、体育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生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递增8%和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城镇居民各类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大力推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6-2010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环境优美,生活富足,保障健全的和谐社会。
三、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 “十一五”期间,我区重点实施“兴工强区,扩城富农,开放带动,科教领先”的发展战略。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1、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以效益农业为突破口,调整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品种结构,重点做好“加工、流通、服务、劳务”八字文章,走城郊特色休闲农业之路,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全面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一是以白马田放心蔬菜基地为龙头,建成以石桥、城东为重点的3000亩无公害蔬菜产业带;二是以云水、渡头桥为重点的牲猪、肉牛养殖带;三是打造“高崇”品牌葡萄,建成高崇山、渡头桥10000亩无公害葡萄产业带;四是以莲荷、芹菜为中心3000亩花卉苗木产业带;五是建设以肥田、砂塘等村连片5000亩莳菇、莲藕产业带。──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扶持宝庆肉联有限公司、邵阳紫华纺织品公司、西部牛仔宝庆食品厂、邵阳甾体激素公司、智迩康乳业公司、华湘米业有限公司家宝竹木制品厂、金工板业有限公司、邵阳分公司唐人神集团、中富植物油脂有限公司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培育2-3家企业成为省级规模龙头,工作计划范文《双清区“十一五”规划思路工作计划》。──开发休闲农业,建设“城市的后花园”。以长木、东郊渔场、绿洲莲荷村为示范,集郊游、休闲、健身、购农产品为一体的乡村休闲中心。──组织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一要抓好农民工培训;二要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有效、有序组织劳务输出;三是引导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
2、以工业为主导,重振工业雄风 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基础好的优势,突出抓好造纸、机械、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着力培植人员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微肥生产三大新兴产业;重点研发甾体激素、锂离子电池、滑轨调角器、63cy轴向_柱塞泵、高档文化纸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规模工业,实施“低成本扩张,结构效益,质量品牌,人才兴工”的四大工程,力争形成新的产业规模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培植优势产业链和优势企业。做大以汽车零配件为主的汽车工业;以液压件和达力电源为主的装备工业;以化纤、皮革为主的轻纺工业;以精细化工、农药化肥、造纸为主的化学工业;扶强优势企业,重点培植一批有发展前景的骨干企业,并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拓展产业链延伸。──以工业园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成产业集群。“十一五”期间精心打造4.5平方公里核心园区,引进一批以特色产业为主的企业,形成群体规模优势的产业。
3、加大提质力度,全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结合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势,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信息服务业、教育、社区服务业、物业管理业。──商贸流通业。对已具有一定辐射能力的集散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加以培育,积极推进连锁经营、超市经营和仓储物流业。──产业服务业。扶持支柱产业,区域特色产业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形成体系的中介服务、信息服务、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培训、业务代理等机构,大力发展房地产物业管理,教育文化和社区服务业。
4、加快信息化工程建设 加大政府信息中心的建设投入,通过政府上网,发展电子政务,推动企业上网,实现资源共享,加快电子商务发展。
(二)围绕“扩城提质”,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强化中心城区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层次分明的城市分布格局,综合配套基础设施体系,完善城市功能。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结合起来,促进生产要素和产业的高效聚集,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中心城区。中心城区主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建设商业步行街、邵水东路沿江风光带、水府庙到双清公园沿堤风光带、紫薇博览园;启动佘湖生态公园建设,协助加快佘湖新城建设。──小城镇建设。高崇山镇和渡头桥镇要按照“规划先行、产业支撑”的思路,搞好水、电、路等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小城镇扩规升位,运用市场机制盘活集镇存量土地,在以土地生财,以市场聚财上大做文章。──城、乡基础建设。加快邵阳大道和大兴路的力度,争取邵石南路、进站路、龙皇路尽早开工建设。启动财神路,加快乡镇村公路建设改造,力争“十一五”末达到村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目标。
(三)加快体制创新,建立比较完善的经济体制
1、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政府审批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
2、全面推进企事业单位改革。完成粮食企业、供销企业的改制工作。推进教育、环卫、卫生、文化系统的改革。
3、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大力发展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完善市场中介体系,开辟多种融资渠道,搭建银企合作平台,积极发展民间投资公司、典当行业。
(四)推进科教领先,增强创新能力
1、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促进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建设的第一资源。形成“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鼓励有才干的人员以技术、专利等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建立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加强科技创业服务,积极培育知识型的企业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
2、探索建立在扶持中小企业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和科技投融资机制。
3、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建立健全全方位开放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在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重点办好昭陵实验学校、高崇山中学、渡头桥中学和东塔小学,形成名校品牌优势。完成D级危房改造。
(五)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适度控制人口规模,切实提高人口素质。严格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发展老龄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2、加强资源保护。强化国土资源管理,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改善城乡水环境质量,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六)坚持以人为本,构筑和谐社会
1、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保合一”的基本保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公益、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事业。
2、努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弹性就业、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推动依法行政,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监督力度。通过普法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加强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
4、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覆盖全社会的治安,安全防范网络和管理体系。坚决打击各类严重犯罪,遏制社会丑恶现象。及时缓解和清除各种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5、健全社区服务网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每个社区努力建立一个便民或文化活动中心,发展有特色的高品位地域文化,积极健康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中国~教育文@摘www.EDUZHAi.NeT;双清区“十一五”规划思路
第四篇:县十一五规划思路
县十一五规划思路
“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和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
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就业增加、社会稳定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奋力赶超,积极推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战略目标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县综合竞争力和人的全面发展水平进入全市前列,实现经济全面繁荣、科技教育进步、社会文明和谐、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美好的目标。
(一)经济总量目标。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5亿元,年均增长2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876元,一二三产业分别达到15亿元、83亿元、1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7、28.1、16.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年均增长22.2,人均占有647元,比2005年增加407元。
(二)结构目标。到2010年三次产业由2005年的27:54.8:18.2调整为13:72.2:14.8,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73增加到87,提高14个百分点。
(三)投资消费目标。到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90亿元,年均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41亿元,年均增长21.5。
(四)对外贸易目标。到201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500万美元年均增长50.3,其中出口总额达到9300万美元,年均增长50.6,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万美元年均增长。
(五)人民生活水平目标。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38元,年均增长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000元,年均增长10。
(六)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县年末总人口达到77.3万人,年均增长6‰。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普及高中教育。市内二三新增就业6000人。土地、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区域布局
在继承和完善“十五”规划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县自然资源与经济地理区位及社会经济的宏观走势,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规律,“十一五”期间,采取经济杠杆、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一个中心、一个长廊、二处园区、二条示范带、三大特色片的“一、一、二、二、三”区域布局框架。
(一)突出一个“中心”
县城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具有较强的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十一五”期间,要充分发挥县城设施相对齐全、交通相对便捷、能源相对充足、二、三产业相对集中等优势,向环境园林化、交通高速化、商贸智能化、工业现代化发展。重点抓好两园、三路、五街的建设和开发。一是进一步完善万福公园,综合开发东明湖公园,按照“花、草、树相搭配,桥、亭、阁相错落,灯、泉、雕相辉映”的整体格局,努力形成平原地区县城的湖光园景,力使县城“美”起来、“亮”起来;二是完成曙光路、解放路、工业路三条城区内主要道路的延伸,构筑四通八达的城区骨干道路交通网络;三是进一步完善曙光路严管街、五四路示范街的设施配套和加快向阳路步行街,民主商业街、东关文化街的开发建设,集中布局商贸流通项目,拉动商贸、金融、信息、文教等三产业的发展,力争县城“活”起来,“强”起来。
同时,要努力消除城市化体制障碍、膨胀县城人口规模,实施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加快资金、人才、技术聚集,提高县城综合实力,力争“十一五”末城区人口达到万人,面积平方公里,将东明县城建成特色突出、经济繁荣的现代中小城市,从而带动全县城镇建设、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二)建设一个经济长廊
东明县城区东距菏泽市30余公里,而牡丹区新址又在菏泽市西郊,西距东明县城还不足30公里。这一区段内有菏东公路贯穿其境,五个乡镇和中原油田采油六厂位于其中,目前东明城区向东发展、牡丹区向西发展的趋势优为明显,并且,区间内的五个乡镇和采油六厂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也较为显著。因此,“十一五”期间,通过东明县城区向东辐射和牡丹区向西辐射的带动作用,发展“东菏经济长廊”是十分必要的。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除在政策上予以倾斜,资金外予以优先支持,项目上予以统筹安排外,还要重点抓好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服务餐饮业网点等沿菏东公路两侧的各种市场和服务业建设,逐步形成一条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的经济隆起带,进而带动长廊两侧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三)强化二处工业园区
目前,我县石油化工、农副产品
加工两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十一五”期间,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按照园区城镇一体化的要求,坚持工业化、外向型、现代化的办园方针,本着“高水平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园区电网、路网、供排水、供气、供暖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入园项目超过100个,将两个园区建设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龙头,对外开放的窗口、体制创新的示范、城市建设的样板,以吸引更多的投资集聚园区,增强全县经济发展能力。
(四)搞好两条示范带
东兰公路、106国道是贯穿我县境内的两条交通枢纽;在全县地理位置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两条大动脉,“十一五”期间,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两条干线沿线进行集约开发的力度,将其变成小城镇建设和辐射全县近二分之一的乡镇、村庄经济发展的示范带。沿线东明集、马头、三春、刘楼、沙沃五个乡镇驻地要各建一处居民区,一处商贸工区,一处美化区、一个文化娱乐中心,一条中心街;沿两条道路两侧的村庄,要立足特点,重点建设科技示范村,优质高效农业带头村;通过各种渠道的开发建设,将两条示范带建成经全面繁荣、科技教育发达、社会文明和谐、群众生活富裕、生态环境美好的亮丽风景线。
(五)发展三大特色区
农业是我县的立县之本。“十一五”期间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地域特征为依据,突出比较优势,着重搞好以“三大区域”为特色的农业开发。一是城效区域,重点发展瓜、菜、花、果等特色产业;二是基本农田区,重点发展粮油、西瓜、中药材、林果、苗木、桑蚕等相关特色产业;三是沿黄滩区,重点发展畜牧、速生林、莲藕、水稻和水产养殖业,使其成为我县农、林、牧、鱼综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区域。
四、发展重点
(一)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彻实抓好“三农”工作。我县农业大县,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则全局稳,农民富则全县富。解决好“三农”问题,核心是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统领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以工业化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要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按照发展“三大特色片”的区域发展布局,重点抓好24万亩优质小麦、30万亩瓜菜、15万亩速生丰产林和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同时着力抓好以牛羊为主的饲草型、节粮型家畜的规模养殖,努力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着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围绕小麦、花生、棉花、大豆、西瓜等大宗农产品,在现有的五得利面粉、东欣油脂、棉纺织厂等“农字号”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力争上一批农产品加工的大项目:投资0.28亿元的3000吨/年生产大豆分离蛋白项目、投资5.2亿元的20万锭/年棉纺项目、投资0.35亿元的4400吨/年水刺非织造布项目、投资5.2亿元的6000万米/年产轻磅轻薄牛仔布项目、投资3亿元的20万吨制浆造纸项目、投资5.86亿的万头奶牛养殖育种项目等项目要在2010年前建成投产,以构建加工体系,拉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同时,完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引导农民参与农产品流通;最大程度地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发展劳务经济。“十一五”期间,把劳务输出作为一大产业来抓,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网络,规范民间中介服务组织,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争取全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量达到50。
四是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认真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支持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委地推进新型农村医疗合作试点,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和因病致贫问题;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以膨胀规模为重点,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市化,更没有现代化。要实现东明经济跨越工发展,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经济率先突破。重点是抓好项目建设,走骨干企业带动的路子。按照“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在重点抓好石化集团150万吨常减压、60万吨催裂化、方明化工5万吨环已酮、棉纺厂无纺布、鲁冰花二期、大树实业5万吨乳制品、青岛双鹰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十一五”期间,着力抓好一大批新项目建设,投资12.9亿元的200万吨/年焦碳项目、投资3.9亿元的20万吨/年煤气制甲醇项目、投资1.5亿元的10万吨/年煤焦油加工项目、投资21.48亿元的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及公用工程项目、投资1.5亿元的5万吨/年石蜡润滑油项目、投资1.5亿元的6万吨/年环已酮、投资7亿元的1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投资2.78亿元的100万吨/年延迟焦化、3万吨/年MTBE项目、投资0.85亿元的10万吨/年C5深加工项目、投资15亿元的10万吨/年己内酰胺项目、投资1.8亿元的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烃项目项目、投资7.5亿元的煤制甲醇项目、投资0.48亿元的20万吨/年加氢项目、投资0.78亿元的0.5万吨/年无纺布项目等15个项目要在“十一五”期间逐步建成和投产,以膨胀工业规模,扩大工业总量,推进全县工业化进程。到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28.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28.4,利税总额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30.9。
(三)以城镇建设为重点,提高经济载体功能。加快城市化进程,对于推动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一五”期间,我县的城市建设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浙进,突出精品、突出特色、突出格调、突出效益的原则,进一步提高经济载体功能。一是在县城建设方面要合理布置城市区域,重点建设好以黄河路以东为主的商贸区;以民主街和五四路为主、向阳路为轴线的商贸区;以曙光路两侧为主的行政机关办公区;以民主东街两侧为主的文化区。同时加大对老城区的改造力度,对老城区常年失修、路面狭窄的街道,要按规划拓宽取直,配套道路基础设施,建筑后退到位,达到硬化、亮化、美化的标准。同时要进一步增加县城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十一五”期间,县城城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2万,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二是在小城镇建设方面,要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驻地为重点,集中精力抓好县城周围、公路干线及传统集镇的建设,逐步建成县城、中心镇、一般集镇三个城市的城镇体系,以辐射和带动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十一五”期间,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主渠道,创新招商理念,围绕我县资源、区位、产业优势,搞好项目策划,论证、筛选、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改策、事关经济发展后劲的项目。建立项目编制、洽谈、签约、实施全过程责任制,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成功率。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拓宽招商引资渠道,落实招商引资政策,继续实行三分之一的工作法,走出县门、分区域、带指标、引资金、引项目。通过扩大招商引资,为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活力。
(五)以提高人的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富民强县。“十一五”期间,要把人的发展作为发展的核心,确立人力资本开发、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和逐步提高公平的公共服务等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是高度重视人力基本开发。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原动力。“十一五”期间,要逐步普及学前3年到高中段15年教育,积极探索和推广普通高中课程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继续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着重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主体,抓住培育、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优化人才结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是着力促进充分就业。“十一五”期间,要围绕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三个方面,特别是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大中专生毕业就业、被征地农民就业三个重点,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建立就业政策和资金保障机制,增加就业岗位。并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每年输出劳动力不少于6万人次,要提高劳动者素质,理顺劳务关系,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三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十一五”期间,要逐步提高保障覆盖面和标准,建立符合县情、较为完善、全县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养老保险要基本覆盖全县各类企业职工和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各种灵活方式就业人员。农村养老保险要扩大参与面,并积极探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衔接的办法,推进城乡保障一体化。
第五篇:镇“十一五”规划思路(草案)
镇“十一五”规划思路(草案)
镇“十一五”规划思路(草案)
一、基本概况
◆地理位置:贡川镇地处205国道边,位于永安市北部,北距三明30公里,南距永安16公里,与泉三高速公路莘口、益口两个互通口相距10到15公里。
◆区域人口状况:总面积13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5万亩;下辖15个
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有8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780人。好范文版权所有
◆资源状况:鹰厦铁路、国道205线、泉三高速公路纵贯境内,沙溪河流经集镇南北方向,水电装机容量7140千瓦,用材林面积4.3万亩,毛竹林面积达6.8万亩,蓄积量大、生产效益突出,是三明市十佳毛竹乡镇、三明市30个重点工业乡镇之
一、省级园林式乡镇、中国贡鸡第一镇。
◆历史背景:贡川历史悠久,古名为贡堡,距今已有1264年的历史(先有贡川后有永安);贡川文物古迹众多,目前镇内仍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明城墙、会清桥、笋帮公栈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氏大宗祠、正顺庙、古井、张若谷墓、福兴桥等5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宋朝李纲盛赞为“小武夷”的拼榈山;贡川历史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出过2名探花,16名进士,13名举人,24名贡生,3名理学家,宋朝新科探花陈瓘、明代琴谱大师杨表正、近代中国第一架飞机制造者李宝焌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二、基础现状
近年来,贡川镇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区位优势,抓产业、调结构、抓基地、强龙头、树品牌,有效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稳步发展。2005年,全镇预计可实现工业总产值30100万元(现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10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0万元;实现农业总产值15756万元(现价);农民人均纯收入5120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0万元。
(一)企业项目发展现状:
全镇现拥有水东工业和贡川电站坝头两个工业集中区,拥有个私企业29家,纺织工业型企业4家,轻工企业3家,竹木加工型企业6家,食品加工型企业3家,资源型企业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9家,共安排地方劳动力就业人,年人均工资收入元,并逐步形成了以田龙纺织染整、京朋纺织、兴龙纺织、东泰纺织、嘉泰新包装材料、福源公司为主的轻纺产业集群。在重点企业项目中,▲田龙纺织染整有限公司,自2001年3月兴建以来现已累计完成投资2588万元,形成年加工针织坯布1000吨,染整坯布3000万米、浆纱500吨的生产规模,2004年公司实现产值14000万元,利税590万元,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283人。▲京朋纺织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占地面积46亩,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自2003初动工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投资3680万元,引进前纺和后纺1.6万纱锭设备,并于2004年下半年投入生产,现已安排地方就业85人,年可实现工业产值2500多万元。▲东泰染织项目是今年4月份新引进的一个纺织染整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主要生产各种花色新颖的绒类织物、经编间隔织物、工业用布、鞋用面料、产业用布等。自动工建设以来,目前已累计投资1875万元人民币,完成厂房新建、整理,供电线路、设备的架设、安装,并投入试生产。▲嘉泰新包装材料项目是2004年年底在三明投资贸易洽谈会签约的环保型生产企业,项目计划总投资35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生产纸塑基材、铝塑基材、即时贴等产品。自2004年年底动工建设以来,该项目累计投资1750万元,完成部分生产设备的安装,并于今年8月份投入试生产。▲融燕禽业饲料限公司是一家集种禽选育、种苗孵化、饲料生产、家禽养殖、禽肉加工以及疫病防治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现拥有孵化、饲料生产、种禽培育、禽肉加工4个分厂,存栏优良种禽5万套,年生产饲料2万吨、孵化禽苗800万羽、加工禽肉制品3000吨,年创企业产值5000多万元。公司还通过“三赊一保”的公司 农户方式发展养贡鸡产业,形成了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贡鸡产业特色,带动贡川及周边地区农户发展养鸡业500户。
(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畜禽、笋竹、果蔬、水产”是贡川镇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行“公司 农户 基地”的生产模式,逐步形成了水面搞养殖、地上种果蔬、山坡养鸡禽、高山种林竹的多元化农业产业格局。
◆在畜禽业方面:重点以发养鸡业为主,2000年3月被中国农业部授予“中国贡鸡第一镇”的荣誉称号。养鸡业主要以山地、果园、竹林放养为主,目前全镇15个村有900多户农户从事养鸡业,占农业人口户数的45以上,年出栏贡鸡500多万只,年可创产值6000多万元,贡鸡品种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