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管理创新实践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国家电网报》2013年1月29日)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强化管理创新实践 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国家电网报》2013年1月29日)作者:杜宝增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36期
构建公司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公司劳动用工以盘活人力存量为主,优化控制使用长期员工,推行业务委托用工,规范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等其他用工。围绕“五大”业务开展、富余人员安置、艰苦偏远地区和生产一线需要等构建内部人力资源市场。统一制定内部市场运行规则和构建内部资源供需平台。加强专业协作、单位协作、区域协作,规范和推行岗位竞聘,完善内部人员调动、借用、挂职锻炼等管理。
全面实现人力资源计划管控。深化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将国(境)外控股企业、代管单位和集体企业统一纳入公司人力资源计划范围,加强用工总量和人工成本管控,完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模型和管理制度,制定并下发《人力资源计划管理暂行办法》,依法加强劳动用工规范管理,组织开展集体企业用工核查,根据岗位性质优化劳务派遣用工模式。
完善人才开发和全员培训管理体系。统一编制下达2013年招聘毕业生计划,统一组织开展招聘毕业生考试,选拔推荐国家级优秀人才,选拔培养公司科技领军人才、优秀专家人才及后备,制定实施2013~2015年特高压专项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特高压建设、运行和检修人才。全面改进和深化各级各类员工培训。
深化考核激励机制改革创新。修订完善和落实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全员绩效管理两个《办法》,健全负责人薪酬与业绩同向升降机制,强化落实各层级单位全员绩效考核制度,完善人工成本预算管理和监控机制,加强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考核,完善和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加快建立与各类企业相适应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
强化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工作。系统总结管理经验和改革成果,完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力资源专业队伍建设,选拔优秀人才充实队伍。形成人力资源诊断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水平。
第二篇:夯实基础 创新管理 强化执行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夯实基础创新管理强化执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邱方琼
尊敬的王董事长、各位领导、同事们,上午好!
2013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迷茫与醒悟交织的一年,也是公司改革创新、明确发展目标的一年。今天我多想骄傲自豪地说一声:“一份耕坛一份收获,我们没有辜负上级领导的期望”。然而,近阶段的工作检查与财务管理的现状,让我切切实实看到了财务管理有许多薄弱之处,作为财务部的主要责任领导,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更好的推动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唯有先调整自己的理念,彻底转变观念,从全新的角度审视和重整自身工作,才能让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因此我就“夯实基础、创新管理、强化执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建规章、抓培训、夯实财务基础管理
一是本着规范工作流程、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程序、提高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有的放矢地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使公司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修养锻炼,培养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对事业的归属感,采取多种形式,配合各个部门进行制度方面的学习和流程的培训,增强整个财务工作链的协作性,强化各岗位会计人员的责任感,促进各岗位的交
流、合作与团结,规范各项财务行为,使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按规则、流程有效地控制和运行。
二、抓落实,强管理,确保目标任务完成我们要以预算管理为龙头,发挥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从成本控制、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税收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抓好“落实、责任、执行力”,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第一个方面要明确目标任务抓“落实”。我们制定的每一个目标都必须靠抓落实来实现,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抓落实的结果。所以,抓好财务目标任务的落实,一是要围绕2014年公司重点工作目标,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吃更多的苦,流更多的汗,付出更大的努力,千方百计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完成好。二是要有全局意识。财务工作综合性、系统性强,涉及的面广、交叉的点多,开源节流等许多工作需要整体联动、共同完成。我们要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配合主动协调。齐心协力抓好目标任务的落实。三是加强各项工作的考评,从绩效考评成效来体现每一位员工的精神状态和责任意识,以成效来检验每一位员工的能力和水平。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抓落实。
第二个方面要明确工作职责抓“重点”
我们要抓的第一个重点就是扭亏增盈。也是我们抓落实的重中之重。所以,挖潜增效、成本管理,是今年财务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全公司各部门要围绕这项重点开展消耗定额、物流配送、采购成本、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按照各自的职能职责实现标准成本管理体系,以“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率”的增长方式实现2014年的扭亏增盈目标。第二个重点工作是抓财务管理,一是强化预算管理;以成本控制为主线,降低营运成本;以资金管理为中心,防范财务风险;以资产管理为依托,提高资产运营效益;以税收管理为手段,构建和谐企税关系。二是对企业投入、收益过程、结果进行衡量与较正,确保公司目标以及为达到此目标所制定的财务计划的实现,全面建设内控体系,正确处理有效监督管理与提供良好服务之间的关系,着力构建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的资金管理牵制和稽核机制。
第三个方面围绕工作核心抓执行力
工作能不能落实,反映的是精神状态,检验的是能力水平,体现的就是责任意识和执行力的高低。能否全面实现2014年财务目标任务,是否有较高的执行力,关键在人,关键是财务人员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工作,推进工作。一是要坚持不断的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方法,掌握新信息、新动态,才能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拓展市场的前瞻性,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瞬息万变形势及公司发展的需要,才能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二是坚持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工作上高标准,操作
中严要求,把财务各项重点工作做精、做细、做到位。在预算管理上,实施月总结、月分析的预算动态管理。及时反映预算执行情况,适时纠正预算执行的偏差,积极研究对策,促使预算的过程管理落到实处。在成本核算上,把帐算清、算细,坚决杜绝成本项目不全、成本核算不实的现象,分析管理好财务数据信息,变“死数字”为“活情况”,发现和解决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改善公司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在成本管理上,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分解可控成本,对耗材、运费、水电费等变动成本,实行成本消耗定额管理,实现管理增效。在资产管理上,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严格资产购置、使用、管理、处置等操作规程和各环节的具体流程,落实责任、明确权责,使财务管理更加规范、科学。
同志们,2014年,是渝百家发展创新的关键年,我们将不断总结和反省,不断地鞭策并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以适应时代和企业发展需要。让我们在集团、渝百家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强化责任意识,狠抓目标落实,奋力开拓创新,确保2014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最后祝渝百家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也预祝在座的各位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第三篇:创新机制强化管理 努力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创新机制强化管理
努力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眉县人民政府
(2009年11月6日)
眉县总面积863平方公里,辖9镇1乡,123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近年来,在省市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共完成投资3亿元,新建通村水泥路180条791公里,实施县乡公路改扩建工程171公里,提前三年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了1084公里,全县公路交通面貌得到显著改善。尤其是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我县牢固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建、管、养”一体化的要求,不断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大胆创新,狠抓管理,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养管水平,初步实现了全县农村公路的精细化养护、规范化管理和科学化发展,县乡公路好路率达到了84%,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群策群力,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
一是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 1
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及时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县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全县十个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眉县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眉县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健全养护管理工作机构。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将原县公路管理站更名为农村公路管理站,为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编制15人,内设一室三股,新增设了工程管理股,隶属于县交通局。在各乡镇设立了农村公路管理所,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乡镇村级公路的日常养护和路政管理工作。三是强化宣传教育。由县政府统一部署,县交通、司法等部门密切配合,结合“五五”普法宣传教育,通过设立宣传牌、悬挂横幅、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陕西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法》和《陕西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公路管理法律法规的知晓率,在全县营造起了知法、懂法、爱路、护路的良好氛围。
二、管养分离,明确责任,努力构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新格局
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养管分离”。对全县农村公路养护实行招投标管理,每年初,由县农村公路管理站负责拟定全县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和日常养护计划,按照相关程
序和优胜劣汰、公开竞聘的原则,组织进行养护工程招投标,通过竞聘确定公路养护单位,组建县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将全县所有县、乡、村公路统一纳入养管范围,全面推向市场进行养护管理,较好地解决了村道和大部分乡道失养失管问题。县农村公路管理站与县农村公路养护中心为合同关系,不再直接从事公路日常养护,而是具体负责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组织、管理、指导、协调、检查、考核、工程招投标及路政管理等工作,真正体现管养分离。二是全面落实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县交通局是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县农村公路管理站具体负责全县农村公路日常管理养护工作,组织进行养护工程招投标、发包、检查、验收和考核,负责路政执法管理工作;县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实行企业化运作,自负盈亏,具体承担县、乡公路的日常养护任务;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本乡镇村道养护管理的监督、检查、考核工作;各村委会是村道养护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村道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每季度由各乡镇对各村通村公路养管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县农村公路管理站逐条进行检查验收,并根据验收结果兑付养护经费。在全县构建起了县、乡、村、交通主管部门、公路养护机构五级齐抓共管,广大干部群众和专业养护人员共同参与的养护管理新机制,确保了县、乡、村三级公路,级级有人管,路路有人养。三是足额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经费。从2007
年开始,根据省市有关要求,按照县道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道3500元,村道1000元的标准,每年由县财政足额预算全县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121万元,由县交通局根据每季度实际考核情况逐季拨付。今年1——10月份,全县农村公路养护费110万元已足额落实到位,从资金方面保证了全县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四是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新方法。针对我县水泥企业、矿山企业较多,通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难度大,群众意见较多等具体问题,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鼓励企业出资领养公路,通过运作,目前已有4户企业领养通村公路4条17公里,较好地解决了部分重点路段养护管理难度大的现实问题。
三、典型示范,多措并举,着力构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不断加强农村公路示范路建设。从2007年起,要求每个乡镇结合通村公路建设,每年重点抓好2——3条通村示范路建设,并纳入县上统一考核,对工作开展好的乡镇,由县上在年终通过以奖代补形式给予一定补助,目前全县已建成高标准通村示范路23条55公里,树立了农村公路管理的典型和样板。二是认真开展农村公路专项整治活动。按照“畅、洁、绿、美、安”的要求,在每年的4月——5月、10月——11月,集中开展两次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整治活动。今年,先后投资142万元,集中对全县42条105公里通村公路的水沟、路肩、边坡、错车道、减速带、标志
牌进行了集中整治。投入248万元,对通村公路出现的断板、路基沉陷、路面起砂等公路病害进行了工程处理,恢复和提高了通村公路的通行能力。三是提高公路养护机械化水平。先后购置装载机、养护车、割草机等12台机械,特别是新添了路面清扫车4台,促进了路面日常养护及保洁、保畅工作,提高了养护工作效率和机械化水平。四是全面加强工作考核。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眉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眉县村级公路养护管理检查考核办法》。对农村公路按照路基、路面、排水设施、公路绿化、养护员出勤、路政管理等八个方面的内容,逐项实行百分制考核,坚持一月一检查,一季一通报,并严格根据考核结果兑付日常养护经费,对考核不合格的路段暂缓拨付经费并限期整改。同时,逐级签订农村公路养管目标责任书,落实养管责任,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行。
近年来,虽然我县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上级领导要求和兄弟县区仍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以这次全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现场会的召开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县区的好经验、好做法,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努力开创我县农村公路养管工作新局面,为服务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 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相对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非常薄弱的现实,高校必须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一、健全教学工作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
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能合理划分各级教学管理组织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夯实教学管理责任,实现教学管理资源各要素有效配置,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规范教师行为,从严治教。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面对当前教师普遍承受着教学与科研双重压力的现实,规范教师社会兼职和校外活动,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研究与育人的关系,做到教学与科研“两不误、两促进”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西安石油大学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并通过严格规范的制度,引导、激励、约束教师行为,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针对中青年教师较多的情况,建立和完善校、院系两级教师培训制度,将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情况记入其业务档案,作为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同时将教师培训计划执行情况作为对院系和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老教师对年青教师“一帮一”活动,将指导讲师、助教工作作为评价考核教授、副教授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教学工作量计算。对新上讲台的教师,组织专家进行答辩考核,实行上岗“准入”制度。坚持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室活动或支部活动,组织广大教师探索教学规律,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师间相互交流学习。学校先后制订了《教师行为规范》、《课堂教学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办法》等多项教学管理及相关约束制度,使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投入明显加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通过连续7年滚动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师德师风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目前“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已经深入每一位教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适合学校教学工作要求的教师管理机制和政策保证体系。
规范教学管理人员行为,从严治管。教学管理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适应性工作,而是一种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性工作。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建立一支求真务实、敬业奉献、开拓进取的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在工作实践中,把校、院系、教研室以及具体的管理岗位作为教学管理整体链条上的一个个重要支点,共同组成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每个支点所从事的工作和所承担的任务是整体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互相衔接、互为支撑。将教学管理人员分成三级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并先后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汇编了一整套教学文件,制订了不同层次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细则,明确了责任:教务部门工作人员为一级管理层,在教学管理中起指导协调作用;各院系主管教学工作的领导为二级管理层,在教学管理中起承上启下、组织实施作用;各院系教学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为三级管理层,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起着具体执行作用。2003年在全校学生规模超过1000人的学院全部独立设立了科级建制的教学办公室,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招聘优秀教师担任办公室主任,并配备专职教学秘书。对没有单独设立教学办公室的院系也都重新调整配备了学历高、素质好的专职教学秘书。定期把院系教学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组织起来,研究和解决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坚持每学期初工作有布置,每学期末工作有总结,同时积极开展调研和培训活动,重点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规范学生行为,从严治学。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教学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对学生学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促进学生从“依赖性学习”向“自主研究性学习”转变。学校建立了德育综合考评规范制度,制订了《班主任工作规范》,为全校一、二年级235个班全部配备了班主任,对部分三、四年级和研究生班也配备了班主任;实
行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创新,设立创新学分,建立了23个学生实习和创新基地;建立科技活动激励机制,对在省级以上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奖学生及指导教师记学分或工作量。通过修订《学籍管理规定》,设立年级“门槛”,严把出口关:对一年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适应性方面设立黄牌警示;对二年级学生设立新的“门槛”,严格淘汰;对省级名牌专业及省部级重点学科所属专业制定专门规范与要求,不达标者不能毕业;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出两项基本要求:会游泳、长跑3000米必须达标,否则不能毕业。修订了《学分制实施办法》等教学文件,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完全学分制需要的人性化、人本化管理制度,实行多元化、灵活性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学生素质,毕业生就业率连续9年保持在96%以上,被教育部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声誉。
二、建立有效运行机制,落实教学管理制度
发挥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有效的监控系统,使制订的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贯彻于实际管理活动中,使教学管理活动能够有序高效运行。
学校将严格的教学管理和全面的质量监控作为保证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将课堂教学质量和毕业设计(论文)作为质量监控的重点,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订、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聘任、考试和考风以及日常教学管理列为全程监控的关键环节,将制度化的检查、督导和评估,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每学期开学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教学检查,以及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检查、日常教学状态检查等专项教学检查,随时向全校通报检查信息;学校教学工作专家组定期对全校教学运行、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督查、指导;各院系建立了有效的自评估制度,不定期对本单位教学工作进行自评估。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上,重点制订了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成绩考核与评定等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思想,从论文选题质量、教师指导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物质保障质量、工程设计质量、论文撰写质量、论文答辩质量和组织管理质量等方面建立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形成了以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制度、第一责任人制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评估制度、网上校长信箱制度、教学质量奖惩制度、毕业设计(论文)随机抽查校级答辩制度、教师联系学生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了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监控,及时反馈课堂教学状况,开发使用了“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建立了课堂教学质量认定体系。坚持开展专家评教、领导评教、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学校教学工作咨询专家组在全校范围内随机听课,校领导每月至少听一次课,院系领导两周至少听一次课,评价教师各个教学环节,并填写“听课意见表”;建立“教师库”和“课程库”,每学期期中向学生发放“评教卡”,在全校范围内由学生对所有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采用计算机对有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评价报告。
推进教学管理模式开放化和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开放化和现代化是落实教学管理制度,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我校以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为突破口,在校园内设置了大屏幕显示屏等多个信息采集点,学生无论在图书馆还是在教学楼,都可以通过信息采集点的计算机网络查找需要的教学信息。研制开发了学籍管理系统、排课系统、教室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证书管理系统、教学信息查询系统、教学管理网页、网上教学系统等,各院系也都建立了自己相应的教学管理网页,使全校教学管理工作初步做到了自动化、网络化、开放化、现代化。
三、强化系统学术科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强化系统管理。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强调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等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外,要重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我校党委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教学工作,学校每年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研讨教学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重视发挥院系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夯
实院系教学管理责任。推进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减少管理层次,使教学管理重心下移,明确校、院系两级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应承担的管理职责,逐步实行学校以目标管理为主、院系以过程管理为主,构建了校、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保证、评估体系,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
强化学术管理。教学管理既是行政管理,又是学术管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特点是重行政、轻学术,由此出现了“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随着高校民主意识和学术观念的增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要逐步转移到学术管理上。首先,充分发挥专家教授和骨干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专家教授不仅是学术上的权威,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智囊团”和“裁判员”,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决策咨询系统,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等学术性组织作用;同时,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组建教学评估专家组等,吸纳专家教授直接参与教学管理。经常征求骨干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意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同行评教及评学活动,把学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及时传播到教学第一线。其次,改变过去少数人“拍脑袋式”的决策机制,把学术研究方法引入教学管理。特别是对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及教学管理制度等做出改革或调整前,进行立项研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关政策、措施或改革方案,用以指导实践。
强化科学管理。我们要求各级管理人员要着重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管理教学与服务教学的关系。管理就是服务。对于管理者来讲,只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管理原则,站在学校发展的高度,对教学活动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二是教学思想活与教学管理严的关系。教育思想活主要体现在管理思想上。管理者要善于分析和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向和趋势,制订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时又要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依法促管,依法治校。教育思想活是教学管理严不可缺少的基础。三是宏观管理与深入基层,全面了解教学的关系。从性质上讲,教学管理属于宏观管理范畴,但是宏观管理是建立在全面了解实际工作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准确掌握教学一线的情况,宏观管理才能避免失误,实现既定目标。四是处理好全面提高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在工作内容复杂、涉及面宽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必须抓重点工作,抓主要矛盾,找准突破口,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第五篇:强化管理全面提升车间现场管理水平
强化管理全面提升车间现场管理水平为全面改善车间现场环境,加强现场管理及其过程控制,车间5月份开展了 “现场管理月”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首先从自身的管理意识和工作方法上找差距,全面学习了“5S”管理的内容及其精髓,认真对现场、现物、现实进行分析。以现场为中心,注重于对现物进行现实的分析,仔细地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对职工加强教育,充分提高职工对现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消除职工印象中搞好现场就是搞好卫生的错误认识。从环境、设备、工艺、质量、工作方法、态度等各个方面对现场全方位的进行整顿和整理。车间将以本次活动为现场管理工作的一次新起步,从树立正确的现场管理意识着手,一点一滴地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以现场“5S”管理为基础,苦练内功,强化自身素质,使职工真正树立起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超越精神,从而不断提升车间的现场管理水平,制造出高品质、低成本的一流产品,以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