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疗器械质量跟踪及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医疗器械质量跟踪及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1、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质量跟踪及不良反应监察、报告。
2、定期收集售出产品的使用情况及质量信息,并保持产品质量跟踪记录,质量管理人需定期查阅,对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和改进;
3、对三类植入产品要进行跟踪随访,销售时要详细记录最终用户及相关联系人的联系方式,以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4、当用户使用产品发生不良反应时,要立即停止销售并封存库存的该批产品,并及时报告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并做好记录
5、对已售出的产品,要根据发生不良反应的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不良事件报告记录
A.患者资料
1.患者姓名:2.年龄:
3.性别:□ 男□ 女
4.预期治疗疾病:
5.并发疾病:
6.既往疾病:
B.不良事件情况
7.事件后果
□死亡(时间)□危胁生命
□残疾□出生缺陷□其它
8.事件发生日期: 年 月日
9.事件报告日期: 年 月日
10.不良事件的发生地点:□ 医院
□ 门诊诊断 □门诊治疗□ 其它
11.事件的陈述:
报告人签字:
C.医疗器械情况
12.产品名称:
13.商品名称:
14.生产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家庭
生产企业联系电话:
15..型号:
规格:
注册证号:
产品编号:
批号:
16.操作人:□ 专业人员 □ 非专业人员□ 患者□ 其它
17.有效期至: 年 月 日
18.停用日期:年月日
19.植入日期(若植入):年 月 日
20.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21.企业采取补救措施:
22.器械目前状态:
D.不良事件评价
23.省级ADR中心意见陈述:
24.国家ADR 中心意见陈述: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报告来源:生产企业 □ 经营企业 □使用单位 □ 单位名称:
联系地址:联系电话:
报告日期:
医疗器械采购及首营品种审核制度
1、供方必须具有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且具有有效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2、采购的国产产品必须具有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制造认可表,同时该产品必须是在供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产品范围内。必要时对产品和企业质量体系进行考察。
3、采购的进口产品必须具有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及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登记表,同时该产品必须是在供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产品范围内。
4、首次经营的品种应建立质量审核制度。质量审核包括:索取产品技术标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并建立采购合同档案。
5、企业须将所有经营品种的产品资质以及其供货方的资质,制作目录并形成档案,妥善保存。定期还需核对资质的有效性,及时更新。
第二篇: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为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品、医疗器械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2、不良反应(事件)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和医疗器械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使用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3、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应成立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站或设立监测员,并指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4、全乡镇所有涉药单位应及时收集、分析、整理、上报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信息;
5、凡本单位使用的药品与医疗器械,如反映有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出现时,应认真进行核对,再按规定上报;
6、对辖区内发生严重、罕见、新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病例,在核实后3日内上报;一般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整理后1个月内上报;死亡病例知悉后立即上报;
7、辖区内涉药械单位发现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时,可以向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省市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中心或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8、对发生不良反应(事件)隐情不报的单位和个人,将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进行查处。
第三篇: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监测与报告制度
一、药品不良反应定义:上市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等。
二、本院不良事件领导小组负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报告及评估。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领导小级职责:
(1)制定我院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并监督管理。(2)讨论分析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案例,通报有关科室,以总结经验指导临床用药。
(3)收集、整理、分类药品不良反应报表,严重的不良反应随时报告。
(4)每年将院内不良反应的情况统计汇编,通过适当渠道反馈给临床科室及院领导,达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5)负责将我院不良反应报表,报告给阜阳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同时留底备查。
2、临床不良反应信息员职责:
(1)向本科室的医护人员宣教药品不良反应有关知识、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法律法规,使本科室的医护人员主动自觉把在临床中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和可疑的不良反应报告上来。(2)负责收集整理本科室的不良反应信息,报告院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小组。
三、医务人员应随时随地提高警惕性主动发现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杜绝漏报。药房和办公室负责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上报、资料保管和信息反馈工作。
四、药品不良反应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要求上报,原则为可疑即报,应特别关注新药的不良反应/事件。药品不良事件根据《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分级响应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药房负责对医务人员培训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相关知识,对监测工作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因果关系评价。
六、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报表报告程序:
1、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医、护及药剂人员有责任、有义务报告不良反应。
2、报告程序:发现不良反应后,由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员登记填写不良反应报表,通知院不良事件办公室,办公室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在1小时内报告科主任及院领导,由科主任填写“药品质量事故、差错报告单”,并填写“处理意见”一式三份交报院长,院长根据医疗事故处理程序及时报告阜阳市卫生局,同时按时有关规定上报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3、可疑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需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封存,立即向不良事件办公室及院长汇报并及时通知生产厂家联系有关处理事宜。
4、按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上报时限,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不超过15个工作日。
5、每次不良反应处理的全过程记录,要全部存档备查。
七、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范围:
1、上市五年以内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所有不良反应或非预期的事件,包括十分轻微的反应均应报告,不论因果是否明确或是否有并用药物。
2、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是指造成器官损害、致残、致癌、致死以及导致住院治疗或延长住院时间的反应。
八、制定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奖惩原则并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鼓励医务人员主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对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有意隐瞒不报者应追究相应责任。
第四篇: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为加强上市药械的安全监管,对上市药械的再评价,陶汰存在严重不良反应的药械,不断提高药械质量,保障公众利益,鼓励有关单位和个人监测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2.药品的不良反应主要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用量用法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
3.对药品的不良反应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情况,各科室药品或医疗器械质量负责人应收集(查清事发地点、时间、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基本情况)并做好记录迅速上报药械质量管理委员会(小组)或科主任。
4.科室药品质量负责人应协助临床人员,进一步了解药品不良反应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并按规定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及时报县药品监督管理局或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5.医院应注意收集本院配出药品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情况,同时对其它部门接到患者反馈的药品不良反应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情况也应引起重视并注意收集相关情况,若情况确实,也应及时填表反馈。
6.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以超级报告。一般药品不良反应每季度集中向所在地的药监部门报(或上网报)其中新的或严重的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须及时报告。
7.各科室药品或医疗器械质量负责人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监测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情节严重并造成不良后果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移交同级卫生主管部门进行处罚。
(一)未按要求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
(二)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匿而不报的
(三)隐瞒药品不良反应资料。
第五篇:医疗器械报告制度
遵义市意通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医疗器械报告制度
为及时掌握公司质量管理动态,加强公司和基层监管部门的联动,规范医疗器械经营行为,确保人民用械安全,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报告内容
报告的内容主要是公司质量管理方面的有关情况,分为事前报告、事后报告、紧急报告和报告四类。
(一)事前报告:公司应在下述情况发生前,向遵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相关事宜。
1、暂停经营后恢复经营的,公司报告恢复经营的日期,连续停止一年以上恢复经营的,市局获悉后及时对公司进行常规检查。检查通过后方可恢复经营。
2、首营品种,公司需在市局进行备案,市局在接到报告后在公司经营时进行一次常规检查。
(二)事后报告:公司应在下述情况发生后10日内向市局报告相关事项,市局将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1、暂停所有医疗器械经营的,公司报告停止经营时间及公司库存产品的数量和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市局将及时对公司进行常规检查。
2、公司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验收人员、质管员等重要岗位人员的变动、新增或人员的培训情况;公司在30日内向市局报告变动原因及新任用人员身份证明、学历和职称证明、任命文件复印件、工作简历等基本情况。
3、公司终止销售的医疗器械或取消经营场地的,市局接到报告后及时对公司现存产品进行核实,并书面告知公司在恢复医疗器械经营时应主动报告市局。
(三)紧急报告:公司应在下述情况发生后24小时内电话报告市局,并在5日内向公司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书面报告相关事项,并在事件处理完毕后10日内提交处理情况的报告。
1、发生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或因产品质量引起的医疗事故,或发现产品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处理情况。
2、在辖区以外发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以及处理情况。
3、在辖区以为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受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案查处。
4、在辖区以外受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报或新闻媒体批评,以及处理情况。
(四)报告:公司应在每年12月底前进行一次总结报告,应包括下述内容:
1、医疗器械销售及质量情况,包括全年产值及增长率、销售品种及数量、退货及处理情况、不合格产品及处理情况。
2、公司组织结构与质量负责人、验收人员、养护人员、质管员以及经营条件变动情况。
3、公司质量体系建立、运行、完善情况,包括内审等情况。
4、当年接受监督检查、监督抽检,受到责令改正、行政处罚、通报批评、媒体曝光、不良行为记录以及整改情况。
5、全年质量事故、客户投诉、不良事件监测与处理情况。
6、公司信用体系建立、运行和报告重大事项的情况。
7、公司根据分级原则,对质量信用等级的自我评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