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大学生就业取消地域限制
昨天,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我省将打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地域限制和所有制限制,只要有就业协议,不管工作地是在省内还是省外,省人事厅将及时予以派遣。
我省今年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2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0万人,就业形势紧迫。省人事厅人才流动管理处处长罗小川介绍说,为做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省政府制定了新的政策,高校统招生全部放开就业限制,省内生源的高校毕业生不再限制出省名额,只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不管工作地是在省内还是省外,省人事厅将及时予以派遣。对于研究生的就业方向限制也将取消,研究生毕业后,不仅可以在省市机关、国有企业就业,而且可以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省人事厅将不再对此做过多限制。
目前省人事厅已制定了工作目标管理体系,预计要达到73%的毕业生就业率。(刘彬、李晖)
来源:燕赵都市报
第二篇:呼吁取消高考户籍限制范文
呼吁取消高考户籍限制
24日上午,包括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著名法学专家郭道晖等在内的十五名学者及社会人士,联名提请国务院,呼吁取消高考和招生工作中的考生户籍限制。
23日下午,记者收到了北大教授张千帆的邮件,24日,他们将递交十几位学者联名签署的“关于提请国务院审查并修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这份长达五页的建议书中写道,目前我国高考招生的“户籍壁垒”,已经造成社会问题。
学者们曾对不同行业和阶层在某大城市长期工作的100名非当地户籍居民家庭进行了抽样调查。
80%的受调查家长因为各种教育户籍限制而把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上学,其中包括随迁子女不能正常升入高中、不能参加高考,以及由于户籍歧视产生的小学入学难、赞助费等问题。
学者们建议国务院重新审查这些规定,取消这种户籍限制。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记者联系到“建议”中共同署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曲相霏,她表示,这并非张千帆等学者第一次提交针对高考制度的建议。
2009年底,张千帆教授等学者向教育部递交了《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议书》,呼吁进行高考制度改革,保障平等受教育权。
2010年,一些高考学生的家长也向有关部门递交了建议书。
“随迁子女在学籍地高考可以作为整个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曲相霏介绍说,这是他们提交“建议”的主要考虑。
●建议内容
该“建议”共分四部分,分别包括目前户籍政策带来的问题、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条件与配套措施以及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改革方案等。
张千帆等学者认为,教育部门可以通过考生必须在当地具备完整的高中学籍等严格条件进行限制,同时,建议政府放开社会办学。
你可以在 阳光114http:///腾达网 http:///查阅相关最新信息
第三篇:河北工业大学大学生就业调查
关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感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112 112472 詹奥
摘要:中国领导核心集体有着强烈的改革意愿和强大的行动能力,有能力破除和超越利益集团去推行符合国家人民长久利益的改革,目光长远,为人民服务。关键词:改革 民生 机遇
一个多星期以来让全世界媒体屏息注视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尘埃落地,会后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等文件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热烈解读。那么,这场全会及其结果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在我看来,求同存异向前看的思维方式与路线是这次会议的最大利好。从中共十八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领导层坚持了二三十年来稳中求进、面向未来、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路线,正如全会公报所说:“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世界经济形势阴晴不定、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社会风险正在急剧放大的今天,这条路线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度得到确认,本身就是对世界经济宏观稳定性的一大利好。
与大致同一时间美国政治生活的头等大事相比,我们可以更加看清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世界经济的利好。因为就在去年中共十八大后,美国陷入财政悬崖僵局;今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幕前不久,美国再度陷入国债上限之争,一度重演联邦政府关门的闹剧。美国这两次财政之争,都极大地挫伤了国际市场对美国经济的长期信心,给美国与世界经济带来了额外的动荡因素。展望更长历史跨度,中美两国领导层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作风路数将把两国引向不同的未来。今天,中国领导层始终如一地坚持了向前看、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美国政治精英们却纠缠于既往问题和眼前枝节;二三十年后,两国发展结果将因此有何不同?
不仅如此,全会结果还表明,中国领导核心集体有着强烈的改革意愿和强大的行动能力,有能力克服歧见达成共识,有能力破除和超越利益集团掣肘去推行符合国家人民长久利益的改革,对自身的惰性和病灶开刀革命。会前《环球时报》所作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央政令在地方执行不畅”、“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是改革的最大阻力。全社会都看到了这些阻扰,但最终仍然
能够通过力度空前的改革方案,全会《公报》指出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并宣布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都表明了敢啃硬骨头的改革决心。
在民生方面,夫妻二人一方是独生子女的放开二胎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了生育政策,促进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也有效预防了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不足的影响。
高考改革使学生考上大学的机会更多,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的诸多政策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水电天然气价格可能会更亲民,因为《决定》中说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这样民生领域的企业就不会像以前一样让一家企业垄断,从而让人民更加受益。
青少年亦不会再被劳教了,因为《决定》中说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如此对于社会稳定有很大促进。
对于农村户口的人,他的宅基地可能可以抵押、担保和转让了。如此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如果有人拥有多套房产,那么他可能要交房产税了。因为《决定》忠说加快房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进环境保护费改税。如此对于房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政策。
以上只是我对于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些看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非常重视这次会议。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先生提出了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定,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成就了现在的一代企业家。此时,我亦会抓住十八大三中全会带给我们的机遇,努力学习与拼搏,争取做出一番事业,为国家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在此希望党组织给与批评与建议。
第四篇:怎么取消暂缓就业
一、暂缓就业的取消
(一)在毕业两年暂缓就业期限内,需要取消暂缓就业,可持《暂缓就业协议书》、身份证复印件和有关单位接收证明(人才市场接收函,回原籍者免),到省就业指导中心办理取消暂缓,取得《报到证》(地点:广州市农林下路72号之一3楼大厅)。
(二)暂缓就业期限届满后,未办理取消暂缓就业手续的毕业生档案由省就业指导中心自动将其寄回毕业生所在生源地的就业主管部门处,《报到证》由学校就业办领回,毕业生务必在暂缓就业到期后一个月内返校领回学生本人的报到证,否则报到证过期或档案遗失等一切后果将由毕业生本人承担。
(三)不能如期毕业的学生,所签订的《暂缓就业协议书》作废,档案保留在学生处,待正式毕业后直接寄回生源地人事局。
升学、未获得毕业资格或毕业前申请出国(含出境)的学生,不能申请办理暂缓就业,也不签发《报到证》。(备注:专插本或考研的毕业生在毕业后三个月内找到工作或要求回生源地就业的,可以纳入当年就业方案派遣,签发当年的报到证。超过三个月后不再受理。)
详细咨询:QQ1959661739
第五篇:农业部长撰文吁取消户籍限制
农业部长撰文吁取消户籍限制:让农民工融入城市
2013-11-05 07:08:14法制晚报(参与讨论)
80后、90后农民工八成不会种地 农业部部长撰文称 应让其融入就业地并安家落户。法制晚报讯(记者 纪欣)近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人民论坛》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工农城乡关系的不平衡是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应逐步取消户籍制,畅通农民工进入城市的渠道。
这篇题为《实现中国梦 基础在“三农”》的文章,实际上是韩长赋部长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等联合举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第六场上所作的专题报告。在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这篇文章的刊发,不禁让人们对其内容有所联想和期待。
韩长赋部长认为,在我国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里面,工农城乡关系的不平衡是目前最大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性矛盾。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深入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等方针,让农民分享现代化成果。
要推动农村发展,最重要的是稳定有序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问题是几十年城乡分治长期积累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后、社会转型期的集中释放。推进城镇化一个很大的任务,是实现农民的转移和城镇化,这样既可使外出农民获得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又能使留下的农民有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的空间。
土地要走经营规模的路子,前提就是大量的农业人口和劳动力要转移出去。农民工进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城市新增人口的主要来源。
新生代农民工,也就是80后、90后已经成为农民工大军的主要组成。实际上,我们也不可能再指望新生代农民工回到农村种地,他们绝大多数从来没有种过地,也不想再回去种地。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的占84.5%,希望在城里定居的占93.6%。因此,从促进经济发展角度出发,要真正打开城门,以包容的胸怀和积极的态度接纳农民工,使其逐步有序转为城市居民。
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农民工的就业、工资、社保、居住、子女上学等现实问题,又要着眼长远,推进城乡联动改革,逐步取消户籍制度所赋予的城乡居民身份差别,畅通农民工成长、上升通道,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地逐步安家落户,使他们工作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心理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