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建设管理中作用的具体思路(大全)

时间:2019-05-12 08:0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建设管理中作用的具体思路(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建设管理中作用的具体思路(大全)》。

第一篇: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建设管理中作用的具体思路(大全)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

在社会建设管理中作用的具体思路

一、建立健全镇人大代表接访制度。每个逢场天安排1名人大代表到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上班”,接访群众。做至认真耐心地倾听群众心声,并且建立台账,使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代表跟踪,件件有代表监督”。人大代表通过自身的职能,监督跟踪群众上访事项的情况,对相关事项进行督办、落实、专人负责、限期解决等,促进中心成员单位完成中心交办的各项工作。同时协助中心工作人员调解所在村的矛盾纠纷。

二、建立健全人大信访工作十大机制,即矛盾排查反馈机制、信访快速反应机制、交办落实机制、村书记接访机制、信访听证机制、信访案件终结机制、信访案件包保机制、三权管理机制、中心户长激励机制、责任追究机制。

三、建立健全镇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向人大通报制度。

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建设管理中的作用

(一)发挥人大代表政策法律“宣传员”作用,聚集民心。建立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等制度,畅通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渠道。

(二)发挥人大代表“信息员”作用,掌握民情。利用人大代表分散在不同层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的有利条件,要求各位人大代表均要及时全面掌握并上报各类信息,及时掌握群众的动态,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发挥人大代表社会“调解员”作用,保护民利。在推进综治工作“村为主”工作中,把人大代表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和主力军作用。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检查和调查活动,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邀请代表担任监督员;让镇人大代表参与协助矛盾纠纷调处,使一些“难调”、“难啃”的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第二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浅析

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浅析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是当前做好人大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人大代表具有在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的独特优势

一是桥梁纽带的优势。人大代表在联系人民群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他们可以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反映群众诉求,使政府的决策更民主、更科学,使社会管理更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是化解矛盾的优势。在社会管理工作中,发挥人大代表的优势,充分依靠人大代表,听取人大代表的意见,能够更好地做实群众工作,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化解群众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是建言献策的优势。由于人大代表工作生活在社会各个阶层,对如何破解创新社会管理这一课题有直接的发言权。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为创新社会管理新机制建言献策,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新时期的社会管理,切合时代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

二、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的几点建议

根据代表法的规定,笔者认为要切实发挥人大代表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制度,构建人大代表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更好平台。畅通代表反映民众诉求的渠道,通过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日”和“主任接待日”等活动,帮助代表将群众诉求及时、准确地反映上来,使代表们在社会管理中起到“预警器”和“安全阀”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不断提高代表建议办成率,在促成民生问题解决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代表在群众中的威信,使其真正成为值得群众信赖的社会管理中坚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对“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突出代表履职为民、服务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使这项活动成为督促代表履职的抓手,同时也成为向选民展示有序参与社会管理的窗口。

(二)提高素质,夯实人大代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基础。要以贯彻落实修订后和选举法为契机,严把代表的“进口”关,优化代表的结构,使代表的广泛性、代表性和先进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担当管理国家事务的重任。要从提升代表综合素质入手,有计划地组织代表学习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规定,使代表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地位、作用,充分认识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增强代表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政治理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与履职相关的各种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悉心倾听群众呼声,关注民情,集中民智,当人民忠实的代言人。

(三)突出优势,发挥人大代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独特作用。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人大代表在联系选民、收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做到上情下传,人大代表要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全面正确看待当前形势,正确对待深化改革、社会转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教育引导群众遵纪守法,通过法定程序和正常途径来表达诉求,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致力构建维护社会稳定的广泛群众基础。另一方面要做到下情上达,人大代表要认真分析研究、归纳整理选民提出事关社会稳定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反映民意,提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对策和建议,做到下情及时上达,让政府及时了解社会动态,未雨绸缪,钝化社会矛盾。发挥人大代表在调节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联系,他们更了解、熟悉所代表的群体,对自己身边的、基层的事情更有发言权,因此,人大代表的调解、说服、沟通,特别是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可以化解一部分矛盾纠纷尤其是群体性的矛盾纠纷,从而减少信访量。人大代表还可以参与诉讼调解、治安民调、接访走访、群防群治工作,通过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理顺群众情绪,钝化社会矛盾,预防事态扩大,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不安全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发挥人大代表的监督促进作用。人大代表要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己任,通过听取情况汇报、视察、调研、工作评议、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切实履行代表职责,督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从关心群众利益入手,从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入手,从关心弱势群体入手,多做顺民心、解民意的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如在民生、治安、就业、物价等方面,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化解不和谐的各种因素和矛盾,促进社会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解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强化人大监督实效,促使社会管理工作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发挥自身优势,以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宗旨,充分履行监督职能,增强人事监督、经济监督和工作监督实效,让人大代表在社会管理中有权说话,说话管用,才能调动人大代表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一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选择社会关注的热点和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难点进行有效监督。二是督促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认真总结社会管理方面的经验,督促和协助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使社会管理工作科学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化解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三是认真调查研究。针对社会管理中的一些基础性、苗头性和热点问题,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组织力量进行超前调研,形成报告,提出建议供党委、政府决策时参考。(

第三篇:发挥财政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发挥财政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时间:2011年10月24日 10时41分来源:天津日报作者:王建新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我要评论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当代中国所经历的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矛盾。我们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断为减少和化解矛盾培植物质基础、增强精神力量、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制度保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和深化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财政作为政府职能的基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

一、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服务社会管理做好理财

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公共财政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和财政服务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发展迅速,表现在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得到有效改进,各项财政业务的合规控制和管理质量显著优化,省级财政基本形成财政宏观管理和中长期规划管理,在相关变量的数量和质量上初步达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服务社会管理理好财,还需进一步加快推进财政法制建设,继续完善财政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立健全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加强财政收

入管理,建立健全预算支出责任制度,加强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政府收支科目分类,巩固财务会计等基础制度建设。把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作为日常工作重点,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同时,大力推进基层建设,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的监管作用,推进财政部门内部基层单位建设,健全和优化财政管理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加快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财政支持社会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服务管理水平。

针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要高度重视,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加,主要是用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举借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抓紧清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实施全口径监管,严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有效化解风险。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的原则,妥善处理债务偿还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坚决禁止政府违规担保承诺行为。同时,要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提高透明度和资金使用绩效,强化财经纪律,增强公众信心。

二、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上半年,在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失业率和债务问题依然严峻,欧元区主权债务风险可能向核心国家蔓延的环境下,中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强化增收节支,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6%,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上,把改造提升制造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放在突出位置,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影响下,全球流动性过剩影响日益突出,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激增。中央财政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构建粮食增产财政保障机制,扶持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持了食品价格和物价总水平稳定,成功处理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

又好又快发展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黄兴国市长曾强调,现阶段我国发展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矛盾凸显期,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社会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城乡及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有拉大趋势,社会矛盾易发多发。在众多社会矛盾中,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就能够为解决其他矛盾奠定坚实基础;而要解决好这个矛盾,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才能解决诸多社会问题,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今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在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税率结构等内容上,将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由9级调整为7级,大幅度减轻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负担,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充分体现并深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的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精神。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就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社会建设,加强社会管理,深化社会管理创新,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与比重,进一步把政府管理的资源向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着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加强对农民工、退役士兵的培训和就业服务;落实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健全养老等社会保险制度,扎实推进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确保年底均实现60%的覆盖目标;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于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计划,中央在原定1030亿元的基础上,又追加280亿元对地

方的补助资金,并制定税费减免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第四篇: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1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很大成就。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增加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现实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从“单位人”到“社会人” 带来管理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巨大变化是大量社会成员从“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一方面,随着单位组织实行住房自有化、就业市场化、社会保障社会化、后勤服务市场化等改革,单位组织解决社会事务的能力在弱化,有些单位组织合并精简甚至撤销解散;另一方面,社会流动不断加快,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大量新成立的就业组织采取“非单位”的管理体制,它们仅仅是工作场所而不再是什么都管的“单位”,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在城市就业总人口中,过去“单位人”占95%以上,而现在这个比例下降到30%左右。

大量社会成员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给我国社会管理带来不少难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在政府和分散的“社会人”之间,原有的单位组织管理网络被弱化,而新的社区管理网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以至于在部分地区和某些环节出现了管理缺失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往往要直接面对分散的个人,社会治理成本大大增加,社会事务自上而下的贯彻落实和社会问题自下而上的解决都受到一定阻碍。一些基层的社会纠纷和社会矛盾由于不能及时解决或者处理不当,影响了当地社会的安定团结。

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总体要求,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方面应重视使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相结合、政府行政功能与社会自治功能相结合、政府调节力量同社会民间组织调节力量相结合,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形成社会管理新格局重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形成社会管理新格局,首先要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流动性显著加快,社会活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应适应社会的新变化,转变社会管理理念,改进社会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从宏观上来看,现代社会的组织体系主要由三大部门构成: 第一部门是以政府机构为主体的政治组织;第二部门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组织;第三部门是以非营利机构为主体的社会组织体系。换句话说,在组织分类上,除了“政府的”和“市场的”,剩下的都是“社会的”。按照这样的划分原则,我国非营利机构的组织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民团体,包括工会、妇联、共青团、科协、文联等,它们一般具有自上而下的全国组织体系,在财政供给、行政职级、管理体系等方面基本参照政府公务员体系。二是事业单位,主要指

我国公立的教育、医疗、新闻出版、文化团体、科研机构等,它们实行不同于政府公务员管理体制和企业市场聘任管理体制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三是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主要是我国城乡居民的基层自治组织,在城市是居委会,在农村是村委会。四是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中介服务组织等,其业务范围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公益、慈善等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条件,以社会组织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以提高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为重点,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建立法制健全、管理规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民间组织管理体系。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着力培育和发展经济类、公益类社会组织以及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社区民间组织,支持和引导科、教、文、卫、体以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涌现的新型社会组织。同时,加强对社会组织活动的依法监管,形成社会组织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保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注重基层实践创新发挥社会组织体系作用

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注重基层的实践创新。应认真、系统地总结近年来各地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社会管理体制,特别是要注重发挥社会组织体系的作用。

注重发挥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人民团体等机构有自上而下的完备的组织系统,有具有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工作经验的人才队伍,不仅是党和国家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且能够在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提供咨询服务、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注重发挥事业单位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在其他国家一般由非营利社会组织承担的社会功能和公益服务,在我国很多是由事业单位来承担的。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是要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满足公共服务需要、科学合理且精简高效的现代事业组织体系。在这方面,应研究社会领域不同于市场领域的发展规律,在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之间探索多样性的、分类指导的管理方式:对纯粹公益部门,在保证财政供给的同时也要有严格的核算制度和预算约束;对政府购买服务部门,要保证具有良好的社会服务效果;对准市场化部门,要有完善的规则来规范其经营行为和发展方向。

注重发挥社区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社区是居民自治组织,肩负着基层自我管理的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越来越多样化,社区功能出现广泛化趋势,社区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会千条线,社区一根针”。许多社区服务中心肩负着几十种服务功能,包括税收、治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就业、卫生、防疫等。这种服务实际上也具有自我管理的功能。而且,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围绕权益保护也产生了一些权益纠纷。这就需要从社区开始,建立解决问题的基层机制。同时,应通过社区生活使人们逐步认识到,公民意识不仅包括公民权益,也包括公民义务和公民责任。

注重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中介组织等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通过积极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加强和改进对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

督,完善社会化服务网络,努力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社会管理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政府,二是公民。而互联网在两者之间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有利于形成官民互信、互助、平等、合作的关系。在网络化、信息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表达意见和诉求,以达到参与社会管理的目的。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和要求,党和政府必须调整社会管理模式,一方面大力推行党务、政务、社务公开,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吸纳民意、知晓民情、体现民智。在胡锦涛、温家宝等中央领导的积极倡导、率先垂范下,很多地方官员已经接受并逐渐熟悉使用网络语言和网民进行互动,通过网络平台了解民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落实“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原则和理念。“网络问政”、“网络议政”越来越走近你我。

第五篇:积极发挥工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积极发挥工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强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工会是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综合性群团组织。发挥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完善工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工会组织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作用。工会参与利益关系协调,关键是要协调好劳动关系,站在职工的立场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和处理企业与职工的劳动矛盾,促进企业与职工的和谐发展。努力实现劳动者的体面劳动.要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提供利益保护,在代表他们具体利益、反映他们相关诉求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工会组织参与社会政策制定的作用。工会参与社会政策制定要体现职工对社会政策的参与权,扩大社会政策的透明度,提高社会政策的有效性,把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社会政策参与的重点,充分了解、收集、综合来自一线职工、农民工的呼声和建议,通过工会组织优势反映职工、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准确表达他们意愿,为政府宏观调控、制定社会政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主张,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决策的正确性。

工会组织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工会要协同党委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促进就业再就业,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推动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活动,培育职工生态文明意识,发展循环经济,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工会组织发挥群众社会监督的作用。在社会管理中,工会代表职工实施群众监督,发动组织职工积极、广泛地参与社会监督,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督促社会制度的执行;把职工个体资源和能量聚集起来,将职工零散的呼声和要求转化为团体的诉求,在政府决策、立法听证中代表职工群众的集体意愿提出主张。要真正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对政府、企业和社会特别是公共部门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如何完善工会在与社会管理的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工会源头参与机制。明确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相互配合,有效促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健全完善。要进一步扩大一线职工和农民工在人大、政协中代表、委员的比例,加大立法制定和执法监督的力度,建立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相互通报政府工作和工会工作情况,反映职工的意见要求。二是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劳动关系矛盾是由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失衡产生的,工会要积极参与社会利益的协调,保持职工群体与其他社会阶层群体的利益平衡,推进社会各方面利益均衡发展。工会组织要主动与企业协作互动,提高工会参与社会管理层次,积极发挥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的社会职能。三是建立健全维权和服务机制。工会组织做到有效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参与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维权。同时,发挥职代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对企业落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的民主监督作用。把参与社会管理作为服务职工的重要渠道,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改善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工会参与社会管理要担当起职工利益代表者的角色,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维持社会秩序正常运作。激发职工的社会主体意

识,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加强教育和引导,增强职工履行民主权利与义务的责任,提高职工在民主制度下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规范职工参与的行为和秩序,提升职工参与的层次和水平,使社会管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中,积极发挥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为创新社会管理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单位:湖南涟源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姓名 黄伟庐职务: 副主任电话:***邮编:417100

下载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建设管理中作用的具体思路(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挥人大代表在社会建设管理中作用的具体思路(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精选5篇)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社会组织摆到了突出的位置,并进行了全面论述,对于社会组织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作出了新部署。学习贯彻十七大精 神,认真做好社会组织工作......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在飞速发展,社会关系变得错综复杂,新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不断涌现,社会管理日趋艰难。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

    发挥工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发挥工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为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生态西林,推动科学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领导的要求,为发挥全县各级工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的......

    发挥民政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5篇范文

    发挥民政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发挥流动党员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加强管理,提升服务近年来,随着沙湾本地的经济日益发展,我们镇向外流出的党员比例逐渐减少,从外流入务工经商的党员反而日渐增多,截止目前为止流入我镇的流动党员已有50多名。为......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黄梦其“加强社会管理,就要做好群众工作,而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具体地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以改革创新精......

    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妇联的优势和作用

    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妇联的优势和作用全国妇联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意见》2011-07-29------------------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

    人大代表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人大代表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在我国的经济、政治与其他方面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 一是参加决策的作用。人大依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