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仁寿县物流发展报告
四川省仁寿县物流调查报告
摘要: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物流的发展。现代物流与经济的关系相辅相成,物流发展的程度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物流的发展又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就四川省仁寿县的实际状况,就该地区的物流的状况,需求与分布等方面做出相关调查与阐述。
关键词:经济,物流,协调,布局
仁寿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川中丘陵地区,属眉山市,居中国第六大县,是四川第一大县,全县人口162万。在近年来,仁寿县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社会经济的活跃程度前所未有。而作为经济助推器的物流,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关于仁寿县的物流状况,在多年以前,仁寿县的经济主体以农业为主的时候,“要致富,先修路”的口号就深入人心,如果交通不便,再好的农产品也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这是一个很显而易见的道理,路不通,经济也就不通。而如今,在仁寿县的经济形成了纺织、食品、建材、轻化、能源等五大主导产业的局面下,物流的发展对于仁寿经济的发展很显然是至关重要的。与物流最息息相关的就是交通的通达程度,而仁寿的交通在近些年来实现了质的飞跃,成赤高速的通车,为仁寿的物流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截止2013年10月,全仁寿县注册在案的物流公司大大小小80余家,而这个数据,在2010年是30余家。所以说,仁寿近几年来物流发展迅速,马克思说过,“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反作用于生产”。马克思的理论为多年的实践所证实,所以说,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仁寿的经济发展状况。但是,仁寿县的物流发展也存在一下的问题。首先就是物流的服务规模小,没有形成集群效应。虽说仁寿县的物流公司众多,但是大多都是各自为阵,缺乏合作意识。物流的集群效应可以更好的分享信息与资源,可以更好地开展合作与交流。这就是为什么成都市要建设位于新都区的信诚物流园与龙泉国际物流园。其次,仁寿县的物流企业技术水平较低,众多企业的运输、储存、装卸等环节还停留在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的低级阶段上,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如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等,采用的企业是寥寥无几的。但是鉴于我国的信息技术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的局面上,这个问题假以时日是可以解决的;第三点,仁寿的物流企业的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目前仁寿大多数物流企业是传统的物资和商业储运企业,其基础设施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在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求矛盾依然突出;仓库储存设施落后,大部分仓库是由出租的民房改造而来,已经相当陈旧;而且现代化的集装箱、散件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而且,据我调查,缺乏专业性的人才也是仁寿众多物流公司的发展瓶颈,物流该专业是在近年来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开展,而物流的职业教育在我国几乎是一片空白。缺乏专业人才,也就造成了仁寿的物流企业的运转与决策等等环节缺乏专业的指导,而缺乏物流的专业人才,也是我国物流的一个大问题,据统计,全国获得“物流师”资格的不过数百人。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调查显示,三地物流人才缺口总数达80万人。
物流需求,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活动对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商品以及废旧物品、废旧材料等的配置作用而产生的对物在空间、时间和费用方面的要求,涉及运输、库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需求等物流活动的诸方面。由于物流活动日益渗透到生产、流通、消
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之中,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物流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物流需求的主要因素。再次,我们从最浅显的经济发展的本身会直接产生物流需求来看待仁寿县的物流需求。由于在上文中提到,仁寿当今的经济格局是形成了纺织、食品、建材、轻化、能源等五大主导产业,而这些产业对于物流的需求是巨大的,而且抛开工业不谈。仁寿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专业的水果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等的飞速发展也对仁寿当地的物流有特别大的需求。而且,这是一个时间就是金钱,充满竞争力的社会里。能否按时依照客户的需求完成物流任务也对仁寿的物流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已经远远不止于传统的仓储和运输服务; 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在程度和具体要求上都存在很大差异。而导致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各行业目前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其次是各行 业制造运输本身的特性对物流需求的特殊要求。所以说,仁寿的物流发展任重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就物流分布而言,当今仁寿物流分布主要呈现出城区为主,乡镇为辅的局面。也就是说,不管是物流企业的分布还是物流需求的分布绝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城区与工业区,而乡镇的物流发展还是相对欠缺的。
最后,我也就以上所观所谈所感提出一些看法,希望对仁寿乃至我国的物流业有所帮助。首先是提高政府与社会对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改变物流业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因为据我调查,绝大部分人对于物流业的认识还停留在“用货车跑运输”的层面,所以说,提高大众对于物流业的认识是很重要的;而在决策者层面,要把物流业作为先导产业和重要产业来对待,而不是物流当成一个冷门的东西而置之不理。其次,深化物流企业改革,做大做强物流企业,并建立企业联盟,对于物流业的发展也是很重要的。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加剧,加上市场发育滞后,全国物流企业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这种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物流状况必须改革,需把政府推动和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步伐,按照不同业态和产业链来把物流企业做大做强;第三,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企业运作效率。而在信息化方面更多的采取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EDI技术、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设施,可以实现货物的自动识别、自动分拣、自动装卸、自动存取,从而大大提高物流作业效率。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额较大,各个地区和各个企业一定要结合本地区本企业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认真做好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一定要以企业为主体,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政府不能强行插手,不能搞行政命令,更不能搞“形象工程”。信息化建设的落脚点是要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增强物流企业的盈利能力。
结语:物流作为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区经济以及国民经济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理应重视物流的发展,才能让经济多元化,可持续。
参考文献:《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5年04期
《仁寿县发展年鉴》
第二篇:仁寿镇五年发展纪要
仁寿,成长中的骄阳
(一)改革春风好,仁寿激情扬。
落实“十一五”,稳健促发展。
风雨五年来,变化处处新;
硕果累累现,幸福言不尽。
(二)科学发展领全局,生态农业基础好; 干部群众埋头干,社会、经济协调伴。社会事业稳步增,工、农产值排排升; 财税增加贡献大,农民收入顶呱呱。产业结构巧调整,因地制宜出特色; 果木竹烟菌与荪,蓬勃发展争创先; 经济环境两协调,生产生活效益高。“引进、走出”思路好,发展平台创先锋; 长盛、隆盛、华鑫企,解决就业有保障; 制鞋、制衣、箱包产,第三产业速发展。新区建设狠推进,城镇道路辟新春; 改善民生抓建设,公共设施福利多; 修复水利防洪汛,修缮旧舍抗火灾。落实计生好政策,“三免一补”促教育;
夯实社保利民生,人人共享安康乐。党内建设重“五要”,领导干部为民效; 公正廉洁党风建,民情民生温暖到。
(三)仁寿回首五年长,困难、挑战相彼长; 统筹保障能力弱,发展方式较粗放; 基础设施条件差,各个瓶颈待突破。干部群众形伟力,负重拼搏攀上去; 拟定路线切落实,热火朝天创雄风。农业富镇目标定,农民增收势必行; 工业强镇猛推进,经济增收竞争强; 招商引资提开放,三产活镇效益高; 统筹村镇并发展,产业带动服务兴。安全生产造平安,满意政府人民赞; 共同富裕家家有,幸福指数代代传。
第三篇: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13~2014)全文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13~2014)全文
2013年,在国民经济趋稳向好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坚持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抓住机遇,稳中求变,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一、总体运行趋稳向好
(一)社会物流总额缓中趋稳
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97.8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增幅较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9.4%,上半年增长9.1%,前三季度增长9.5%,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2013年社会物流需求系数为3.5,即每1个单位的GDP需要3.5个单位的物流量来支撑。
从构成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181.5万亿元,同比增长9.7%,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91.8%;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6.4%,占社会物流总额的6.1%;农产品物流总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4.0%,占社会物流总额的1.6%;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2726亿元,同比增长30.4%,占社会物流总额的0.1%;再生资源物流总额7750亿元,同比增长20.3%,占社会物流总额的0.4%。
(二)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放缓
2013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0%,与上年基本持平,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
其中,运输费用5.4万亿元,同比增长9.2%。运输费用中,受市场需求减弱影响,道路与水路运输费用增速回落,全年同比分别增9.9%和1.1%;而受铁路改革提价带动,铁路运输费用增速明显回升,全年同比增长14.3%。
保管费用3.6万亿元,同比增长8.9%。保管费用中,受利率下调影响,利息费用同比增长8.7%;仓储费用同比增长9.2%,增幅较2012年回落2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增幅较上年回落2.3个百分点。
从构成结构看,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5%,与上年基本持平。保管费用占比为35.0%,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占比为12.5%,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三)物流业增加值增幅回落
2013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3.9万亿元,可比增长8.5%,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8%,较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
其中,交通运输物流业增加值2.8万亿元,可比增长7.2%。贸易物流业增加值7256亿元,增长9.5%。仓储物流业2975亿元,增长9.2%。邮政物流业增加值1159亿元,增长33.8%。
从构成结构看,交通运输物流业增加值占物流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1.8%,仍是物流业增加值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贸易物流业增加值占比为18.6%,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仓储业增加值占比为7.6%,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邮政业增加值占比为3%,同比增加0.5个百分点。
(四)基础设施投资有所回升
201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增幅较上年同期提升6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较上年提升9.9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仍处于相对集中期,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14.74亿元,同比增长6.3%,增幅较上年提升2.7个百分点;储业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全年完成投资4200.7亿元,同比增长32.7%,增幅较上年提升2.8个百分点;航空运输业投资保持平稳增长,航空运输业全年完成投资1284.74亿元,同比增长14.3%,增幅较上年回落20.2个百分点。
(五)货物运输量平稳增长
2013年,全年货物运输总量451亿吨,比上年增长9.9%。货物运输周转量18.65万亿吨公里,增长7.3%。全年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6.1亿吨,比上年增长8.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3.1亿吨,增长9.2%。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9亿标准箱,增长6.7%。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725亿元,增长33.8%;电信业务总量1.4万亿元,增长7.5%。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63.20亿件,包裹业务0.69亿件,快递业务量91.9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442亿元。
(六)物流业仍处于景气周期
2013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ogisticsProsperityIndex,LPI)。LPI以50%为经济强弱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物流业经济扩张;低于50%,反映物流业经济收缩。2013年,LPI指数全年均高于50%的临界点,平均值为53.1%,呈现先扬后抑、小幅波动态势,显示物流业活动总体仍处于平稳增长的景气周期。
二、物流企业深度调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4年初对128家大中型物流企业进行了统计调查。其中,5A级企业占46.3%,4A级企业占25.9%,两者合计占72.2%。运输型企业占30.1%,仓储型企业占14.5%,综合型企业占55.4%。国有及控股企业占43.9%,民营企业占34.1%,外资合资企业占15%,集体企业占1.2%。调查结果显示,各类物流企业进入深度调整。
(一)业务收入小幅增长
2013年,调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2%,其中,运输型企业收入同比减少10%,仓储型企业收入同比增长8%,综合型企业收入同比增长15%。运输型企业受大宗商品运输业务萎缩和“营改增”税率上升较高影响,收入全面下滑。仓储型企业中以生产资料和大宗商品仓储为主的企业收入增幅较小,平均在5%~8%。以生活消费和电子商务为主的企业收入增幅较大,普遍超过20%。
(二)业务成本增长较快
2013年调查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7.9%,成本增长依然高于收入增长。其中,运输型企业成本同比减少7.3%,仓储型企业成本同比增加9.4%,综合型企业成本同比增加16.7%。
企业人力成本占企业主营业务成本15.1%,由于工资上调和社保基数增加,普遍保持10%~15%的增长速度。
企业财务成本占企业主营业务成本3.3%,由于贷款规模上升和融资成本增加,平均增加10个百分点左右。
企业燃油费支出占企业运输成本的21.9%,过路过桥费占运输成本的9.1%。其中,运输型企业燃油费支出占运输成本的28.4%;过路过桥费支出占运输成本的20.5%,公路罚款占运输成本的1.4%。
2013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调查企业缴纳增值税与营业税体制下缴纳营业税相比平均增长52.9%,其中交通运输服务增长115.4%。分类型看,运输型企业增值税增长116.2%;仓储型企业增值税增长10.8%;综合型企业增值税增长51.8%。
(三)实现利润大幅下滑
2013年调查企业实现净利润同比减少7%。其中,运输型企业实现净利润同比减少39%,仓储型企业实现净利润同比减少10%,综合型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2.9%。综合型企业中,商贸消费类企业利润增幅较大,普遍超过30%。调查企业净利润率平均为4.3%,其中,运输型企业净利润率为2.3%,仓储型企业净利润率为4.6%,综合型企业净利润率为5.5%。
(四)资产总额稳步增加
2013年调查企业年末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0.7%。其中,运输型企业资产减少1.5%,仓储型企业资产增长22%,综合型企业资产增长15.5%。
(五)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3中国物流企业50强排名”,50强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共达7807亿元,同比增长12.1%。在50强物流企业中,物流业务收入排名第一位的是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为1587.8亿元,第50名为20.3亿元,同比增长8%。
(六)资本市场看好物流企业
2013年,多家产业基金投资快递、公路快运、冷链物流、化工物流、物流地产、服装物流等领域的领先物流企业。其中,快递业由于其持续高速增长的预期,受到重点关注,资本运作活跃度高。行业兼并重组应对市场变革,整合分散的物流资产,打造一体化物流服务平台;收购互补性资产,弥补业务不足,加快进入新兴市场。一批领先的物流企业积极筹备上市。
三、企业物流加快转型
近年来,生产制造、商贸流通企业更加重视物流环节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加快向供应链一体化转型。
(一)物流费用率较为平稳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显示,2008年以来,我国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费用率呈下降趋势,预计2013年下降到8.5%左右。
(二)物流外包比例持续提高
中物联统计调查显示,2012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对外支付的物流成本为8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占企业物流成本的61%,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随着资源向主业集中的趋势,预计2013年这一比例将继续走高,达到65%左右。
从运输量看,2012年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委托代理货运量比上年增长23.4%,占货运量的79.4%。预计2013年运输量外包仍将维持在高位,达到80%左右的水平。
(三)金融物流仍有潜力
据对中国物资储运协会有关企业的调查显示,2013年动产质押监管业务量下降40%以上,业务收入下降30%以上。多数国有企业主动收缩战线,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全面退出监管业务。与此同时,一部分民营企业趁势进入市场。
(四)供应链服务较快发展
随着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供应链服务创新正在成为趋势。集成化(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供应商管理库存服务已成为当前物流服务创新最多的三种模式。同时,电子商务与物流的一体化服务、物流金融(供应链融资)服务、代收货款服务、保税物流等也是企业较为关注的服务创新模式。
四、物流市场分化明显
2013年,由于国际需求不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我国航运、航空货运市场依然低迷,公路货运市场增速趋缓。在大宗货物运输需求下降的情况下,铁路部门积极推行货运组织改革,铁路货运市场全年实现基本持平。受扩大内需特别是网上购物带动,仓储、快递、快运市场保持高速增长。
(一)公路货运市场增速趋缓
2013年,我国公路货运量355.0亿吨,比上年增长11.3%,较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公路货运周转量6.7万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7%,较上年回落3.2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公路货运周转量分别占货物运输总量和运输周转量的78.8%和36%,分别较上年回落0.6和上升1.4个百分点。
公路货运市场集中度依然较低,零担快运等一些细分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并有带动整个市场加快集聚的趋势。通过平台整合、联盟合作等多种方式,公路货运正在积极探索行业集中、效率提升的新途径。公路货运枢纽加快网络化布局,多家平台型企业实现模式快速复制。
(二)铁路货运市场止跌回升
2013年,我国铁路货运量完成39.7亿吨,比上年增长1.6%,扭转了上半年负增长的局面;铁路货运周转量2.9万亿吨公里,与上年基本持平。铁路货运量、铁路货运周转量分别占货物运输总量和货物运输周转量的8.8%和15.6%,分别下降0.6和1.3个百分点。
铁路货运依然是重点物资的主要运输方式,2013年国家铁路煤炭运量完成16.8亿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5.6%。铁路货运改革全面推进,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过渡。铁路运价市场化改革启动,铁路货运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铁路推出快递等新产品,为客户提供“门到门”服务。
(三)水路货运市场小幅提升
2013年,我国水路货运量49.3亿吨,比上年增长7.5%,增幅较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水路货运周转量8.7万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9%,增幅较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占货物运输总量和货物运输周转量的10.9%和46.4%,较上年分别回落0.2个百分点。
沿海干散货市场止跌回升。受下半年国内投资增速加快带动,煤炭、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需求旺盛,沿海干散货运输需求整体稳中走强。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缓慢复苏。主干航线海运量缓慢恢复,区域内航线海运量增长较快。航运企业积极自救应对,出现强强联盟趋势,全球前20大承运人中已有13家加入联盟,占据集运市场总运力的68.85%。
(四)航空货运市场小幅回升
2013年,我国航空货运量557.6万吨,比上年增长2.3%,增幅较上年回升4.5个百分点;航空货运周转量168.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较上年回升8.66个百分点。两项指标均结束了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航空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占货物运输总量和货运周转量的0.12%和0.09%,与上年基本持平。
航空货运市场加快分化,受电子商务带动快递业高速发展影响,航空快件业务量持续快速增长。航空快件业务量已经占国内航空货运量50%的市场份额。航空货运企业谋求转型。国内航空公司加快延伸服务链条,进入快递、电商等高附加值领域。快递企业加大航空货运比重,加快进入航空货运市场。
(五)仓储服务市场逐步分化
生产资料和大宗商品仓储业务增速放缓。据中国物资储运协会调查统计,2013年样本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增长2.66%,增速大大低于往年。样本企业货物吞吐量比上年下降30%,期末库存量减少12%,平均收入利润率只有1%左右。同时,样本企业货物平均周转次数7.66次,高于上年的7.6次,物流效率得到提升。
生活消费和电子商务仓储业务持续上升。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抽样调查显示,2013年,北京、广州、苏州、杭州、武汉、沈阳等主要城市优质仓库租金普遍接近或超过1元/平方米·天,上海、深圳等部分城市优质仓库租金接近或超过1.5元/平方米·天。
业务格局调整加快。电商、连锁零售、快递等消费型业务快速增长;冷链、医药、服装等专业化业务增长加快;钢铁、煤炭、粮食等大宗物资仓储设施增长趋缓。部分仓储企业开始主动转型。仓储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物流地产成为投资热点。
(六)快递市场规模持续快速扩张
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13年我国快递业完成快递业务量91.9亿件,同比增长61.1%,较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441.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36.6%,较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全年我国快递业务量接近美国,保持了全球快件量第二大国的地位。
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前六大快递企业占我国快件业务量市场份额的80%左右。快递业爆仓问题明显好转,企业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目前,我国快递市场仍然以“以价换量”模式为主导,出现了“微利化”趋势。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国际快递配套服务需求大幅上升,对快递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五、行业物流整合提升
从行业物流来看,电商、医药、汽车、冷链等与居民消费相关的物流市场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钢铁、煤炭、化工等与生产资料相关的物流市场依然低迷。
(一)粮食物流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提出要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粮食物流成为关注重点。粮食物流加快整合步伐。粮食物流中心实现产业化发展。多地大力投资建设粮食物流中心,注重信息化和产业化,产业链合作更加明显。
(二)钢铁物流
钢铁物流需求稳步增长。通常情况下,我国钢铁行业总物资运输量往往是钢铁总产量的4~5倍以上,初步估算2013年物资运输量接近40亿吨。钢铁物流园区加快转型升级。钢铁生产企业积极向产业链中游流通环节渗透,拓展物流环节,兴办钢铁物流园区。钢铁生产企业整合物流业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汽车物流
汽车物流需求中速增长,汽车物流市场总体增速与汽车工业增速相当,在15%左右的水平。汽车产业链拓展成为趋势。国内主流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实现汽车零部件入厂、整车物流、售后服务备件物流业务的同时,向汽车零部件企业供应链管理和物流领域延伸,向汽车后市场领域拓展。综合运输体系开始发力。汽车物流企业更加重视公路以外铁路和水运资源的共享,以及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四)化工物流
化工仓储设施相对落后。化工仓储设施缺口估计在20%左右,在某些城市和化工产业发达地区尤为突出。为适应化工产业发展,减轻仓储设施严重短缺的压力,化工物流园区快速发展。化工物流运输加强联网。按照交通运输部要求,从2013年1月1日起,对“两客一危”要求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通过加装车载终端,引导企业加强信息联网和运输管控。
(五)医药物流
医药流通市场集中度提升。我国目前大约有1.3万家药品批发流通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大型企业成长迅猛。2013年前三甲销售规模预计占比将达30%左右。新版GSP抬高市场门槛。6月1日,新版GSP正式实施,对软硬件各方面要求与标准大幅度提高,市场进入门槛提高。医药物流网络建设势头强劲。2013年启动物流建设工程的商业药企接近280家,还有部分企业也在积极筹备。
(六)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需求快速增长。2013年,冷链市场需求达到9200万吨,冷链物流总体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再创新高。2013年,我国冷链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24.2%。冷库规模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冷链运输设施小幅增长。目前,公路运输占我国冷藏运输量的90%,2013年冷藏车市场保有量新增13000台左右,同比增长14%左右。
(七)电子商务物流
物流服务体验成为竞争焦点。2013年,电商企业除“价格战”外,更多聚焦物流竞速。电商物流节点加快布局。大型电商企业纷纷自建或租赁物流仓储设施,加快在全国布局物流节点网络。大型电商企业纷纷开放物流平台,寻求业务合作和新的利润增长点。物流服务网络逐步下沉。电商企业加快二三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物流网络建设。
(八)连锁零售物流
零售企业加快渠道变革。为应对成本和市场压力,零售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一是线上线下同步发展。二是渠道调整和下沉。随着零售企业加大线上渠道投入和向三四线城市扩张,与之配套的物流配送服务跟不上发展速度,大型零售企业普遍加大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的投入力度。连锁零售共同配送发力。
六、基础设施趋向综合(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据交通运输部初步统计,到2013年年底,全国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达到470万公里。铁路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超过1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434.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45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2.58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1.21万公里;规模以上港口万吨级泊位达到1914个;民航机场达到193个;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2333公里。
(二)多式联运发展
目前,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主要形态是公水联运,约占港口集装箱集疏运量的84%左右;其次是水水联运,约占14%左右,铁水联运约占2%左右。2013年,我国启动大部制改革,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我国港口海铁联运发展迎来新的体制环境。
(三)物流园区规划布局
《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确定布局城市。《规划》将北京、天津等29个城市确定为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石家庄、邯郸等70个城市确定为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为物流园区加快以网络化形态健康发展制定了基本蓝图。
七、区域物流协同发展
(一)区域物流一体化推进
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进程加快。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第六次联席会议在合肥举行。长三角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合作联席机制正式启动。泛珠三角加强公路、铁路、航运、物流等领域合作。
(二)区域物流中心发展变化
航运中心加快分化。其中,第一梯队是上海航运中心,主要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与国际知名航运中心进行竞争。第二梯队是大连的东北亚航运中心,天津的北方航运中心,厦门的东南航运中心,都是区域性的航运中心。第三梯队是长江流域里的重庆、武汉、南京,分别在长江上、中、下游形成航运集聚地。中部物流中心各有特色。西部物流中心双轮驱动。城市物流竞相发力。
八、国际物流再造优势
(一)跨境电子商务带动物流发展
2012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万亿元,2013年交易规模将保持至少30%左右的增速。大型快递和物流企业积极申请国际快递资质,制定海外发展战略;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在境外建立保税物流中心等保税场所,以期拓展国际物流业务;部分快递和航运企业正在根据跨境电子商务的特点筹建“海外仓”,以缩短到货时间,增强客户体验。
(二)中欧铁路大通道多点开行
渝新欧铁路联运大通道正式进入了常态化运营。与空运相比,渝新欧的成本只有其五分之一;与海运相比,时间可以节约20至30天。截至2014年1月,渝新欧国际班列已成功开行联运班列96趟,外贸货物运输总量达8434标箱。重庆、武汉、成都、郑州、西安先后开通欧洲货运班列,助推我国加快向西开放。
(三)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提速
《国务院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2012年底出台,推动了我国综合保税区建设的新高潮。2013年我国新增综合保税区5个:分别是南通综合保税区、太仓港综合保税区、湖南湘潭综合保税区、贵阳综合保税区、红河综合保税区。
(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
8月2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上海自贸区的总体目标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为我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
九、政策环境有所改善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201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正式发布,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原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原铁道部的企业职责。目前,我国已经实现由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将有利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交通格局。
各部门积极推动物流业发展。国务院提出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行政审批项目。国家发改委出台《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发布《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指导意见》。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继续落实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政策。交通运输部发布《国家公路网规划》,出台《关于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甩挂运输和物流园区发展,加强快递市场和城市配送管理,促进航运业转型升级,《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商务部发布《关于促进仓储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推进重点商贸功能区建设,在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中启动实施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海关总署继续推进大通关建设,创新监管服务模式。
十、基础工作稳步推进
A级物流企业评估工作进度加快。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有A级物流企业2414家,其中:5A级149家、4A级774家、3A级1047家、2A级419家、1A级25家。
物流企业信用评价稳步推进。2013年,中物联开展了两批物流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共评出79家A级信用企业。到目前,A级信用企业累计已有308家。
物流示范基地、试验基地扩容。2013年,中物联批准正本物流有限公司等4家“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和湖北盛辉物流有限公司等10家“中国物流实验基地”。
物流标准化工作有新突破。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估指标》等八项物流国家标准。新申报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2项。在制的国家标准共计61项,行业标准24项。
统计信息工作公信力提高。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正式发布,预测分析我国物流业运行形势又添新指标。采购经理指数(PMI)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稳步提升,月度物流信息发布制度进一步完善,成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的重要依据。
教育培训工作再上台阶。全国已有443所本科院校、954所高职高专院校、900多所中职中专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自2003年11月开展以来,已有30多万人参加了认证培训,20多万人取得高级物流师、物流师、助理物流师和采购师资格证书。
学术理论政策研究取得新成果。2013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完成了《我国物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等10多项国家有关部委委托的重大研究课题。中国物流学会组织参评论文950篇、课题247个,一批研究成果被政府部门或企业采纳。
十一、2014年趋势展望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行业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将有以下趋势:
一是总体运行保持平稳增长。受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带动,物流业整体上仍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2014年,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按可比价格计算将增长9%左右。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谋求突破。当前,我国物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新的形势,物流业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打造中国物流“升级版”。
三是物流细分市场继续分化。公路货运市场实施多样化整合;铁路货运市场继续推进货运组织改革;航空货运市场实现跨界和融合发展;水路货运市场低迷态势逐步好转;仓储服务市场供求矛盾有所缓解;快递服务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四是行业物流积极应对变革。电商物流重视节点资源完善布局;冷链物流需求培育寻找切入点;钢铁物流模式创新加快探索;汽车物流精益管理引领发展;医药物流基础设施投资迎来高潮。
五是基础设施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将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的重要年份,投资增速将有所提升。我国物流园区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目前已经渐成规模。随着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新型商业方式的快速发展,与之配套的专业类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未来的物流园区将从“出租者”转型到“经营者”,从开发到运营实现重新定位,重塑物流园区的商业价值。
六是政策环境继续改善。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对2014年政府工作作了总体部署。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和有关部门工作动态,2014年物流业行业管制趋于放松,行业监管走向规范,中长期规划、政策发力,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任务艰巨,期盼已经出台的政策切实得到落实。
第四篇:四川省上市公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四川省上市公司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四川省上市公司数量质量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数量居中西部首位。截止今年7月,四川省共有A股上市公司112家(见图1),数量在全国排第8名,在中西部居首位(见图2),此外还有港股上市公司4家。一方面数量上在中西部的领先优势并不明显,另外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省份相比,上市公司数量就要少得多。
从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两个角度,对上市公司在四川省的地理分布进行观察(见表1),发现四川省上市公司虽然有112家注册地址在四川省,但其中办公地址在四川省的只有104家,说明还有8家上市公司的实际办公地址不在四川。
从各市州分布情况来看,成都市无论是注册地址还是办公地址,A股上市公司都位居全省第一。根据注册地址统计,成都市共有A股上市公司67家,在中西部城市中居首位。而且根据办公地址统计,成都市共有A股上市公司75家,超过注册地在成都市上市公司数量,说明成都对于川内上市公司总部的吸引力比较大。
同时,也看到上市公司区域分布还不均衡。一方面,还有雅安、甘孜、广元、资阳、巴中5个市州尚无一家上市公司注册,泸州、南充、阿坝、内江4个市州虽然有上市公司注册,但实际上没有上市公司总部在该地办公。另一方面,上市公司过于集中于省会成都市,四川省上市公司首位度(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规模之比。本报告中以注册地址为比较指标)为7.44,明显高于东部发达地区省份和中西部对标省份(见图3)。上市公司区域分布不均衡,不利于发挥上市公司作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龙头的带动作用。
对上市公司所有制性质进行分析,四川省112家上市公司(以注册地址统计)中77家上市公司都是非公经济控股,占比68.75%;控股股东或者第一大股东是国资的有35家,占比31.25%,其中央企14家,四川省属6家,其他省属2家,市州属13家。与东部发达地区省份和中西部对标省份相比(见图4),非公经济控股比例要低于东部发达地区省份,但要比河南、湖北高得多。这一方面说明四川省民营经济在中西部最活跃,但相比东部发达地区省份也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既是优势又是潜力。
从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来看(见图5),注册地址在四川的上市公司中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国防军工类有20家,位居第一,占比17.85%;化工类上市公司16家,位居第二,占比为14.28%;计算、家用电器、电子类上市公司14家,位居第三,占比12.5%,充分说明了装备制造、化工、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四川省支柱产业的地位。
从行业结构上,全省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金融类上市公司少且体量规模小。目前四川省仅一家金融类上市公司:国金证券(市值:357.78亿),还没有一家银行类上市公司(编者注:11月14日,成都银行IPO申请获得通过,将成为四川首家上市银行)。而在西部,重庆共有3家金融类上市公司,其中银行类两家:重庆银行(197.31亿港元)和重庆农商行(499.41亿港元),均在香港上市;证券类一家:西南证券(市值:316.69亿)。陕西省共有两家金融类上市公司,其中证券类一家:西部证券(市值:496.91亿);信托类一家:陕国投(市值:161.32亿)。贵州省有一家银行类上市公司:贵阳银行(市值:362.03亿)。
以鲜明的产业政策为导向培育壮大上市公司
培育发展上市公司必须有明确的方向性,要紧紧围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已经明确的产业体系布局和产业经济地理来进行。
一是根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三大发展战略”已经明确的重点发展产业和产业功能区,要紧紧围绕相关产业已有的上市公司加强产业集中度,区域内实现产业链上下一体化,充分发挥上市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动效应。通过上市公司的做大做强推进产业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同时,还要培育重点产业中有发展潜力的独角兽企业。通过这些独角兽企业的发展壮大,实现产业突破、集聚各类优势资源,最后上市成功成为全省产业发展新的名片、品牌。
二是积极引导相关产业的上市公司总部落户四川。应进一步发挥全省在中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多的比较优势,特别是成都市对上市公司总部的吸引力,根据全省的产业政策,有的放矢的制定招商政策,将上市公司引导到四川省最需要的地方。具体招商政策上建议明确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的双重标准。注册地址落户将带来税收,往往是过去招商政策所重视的;而办公地址虽然不能直接带来税收,但是一旦上市公司将总部办公地址落户,则是事实上将其中枢指挥机构落户四川,对产业发展起到决定作用,同时也能带来大量的就业和消费。因此在具体的招商政策制定中,建议分为三个层次的激励:最高层次是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的双落户;第二层次是注册地址落户;第三层次是办公地址落户。
三是鼓励没有上市公司的市州实现零的突破。全省还有5个市州尚无一家上市公司,省上可以出台重大激励政策鼓励这5个市州根据自己重点发展产业和产业功能区吸引和培育上市公司。尤其要注意研究《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中对西部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政策支持,鼓励拟上市公司将总部注册到这些可以得到证监会精准扶贫政策支持的县域。一旦这5个市州能够实现零的突破,直接就可以增加5个上市公司,另一方面有了成功的经验,也可以持续培育上市公司,实现良性循环,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
省域各级国资加快证券化步伐,利用资本市场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央对于金融监管作出了全面部署,要充分研究中央金融监管政策,利用政策机遇加快市属国资的证券化步伐,利用资本市场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加快推进国资证券化,增加省域各级国资下属上市公司数量。从理念上强化国资证券化根本目的不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而是通过上市公司提升全省各级国资国企的管理水平和在资本市场上的美誉度。因此在具体的证券化路径上,就可以打破仅仅在A股上市IPO的思维桎梏,既可以在国内资本市场通过资产重组并购取得上市公司的平台,也可以通过整体上市做大已有上市公司的体量和规模,还可以到香港等资本市场上市等等。通过多种证券化的路径,就可以在短时期内迅速提升全省国资证券化水平,增加上市公司数量。
二是通过上市公司这个抓手加快推进深化全省国有企业改革。通过上市公司这个资本运作平台可以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推进规范化的股权激励,实现国有企业员工持股,从而吸引高端人才加入国企;可以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因此,要通过上市公司这个突破口实现全省国资国企改革的系统深化,破解各种改革中的难题。
三是善于通过资本市场将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全省的龙头企业。四川省本土世界500强大企业、全国500强大企业少,一直以来阻碍了四川省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具体反映在上市公司,就是整体上体量规模小。要鼓励国资国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善于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自己,通过IPO、并购重组等市场手段,打造更多的本土龙头企业。
加快推进全省金融机构上市,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核心品牌
金融机构是金融中心中最活跃的要素,而金融类上市公司又是金融机构中最活跃的,要加快推进全省金融机构上市,打造出西部金融中心的核心品牌。
一是加快推进成都银行、华西证券等本土金融机构完成上市。根据中国证监会最新公布的IPO审核信息,成都银行、华西证券等本土金融机构已经排到IPO审核队列的最前端。要加快工作进度,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尽快完成这最后的“临门一脚”。要通过推进全省金融机构上市,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核心品牌。二是积极吸引金融类上市公司将总部迁往四川(重点点位是成都)。一方面加大政策激励,吸引金融类上市公司将总部迁往四川;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励四川省各级国资或者民营经济通过资本市场的并购行为,成为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进而将金融类上市公司总部迁往四川。
三是鼓励四川省各类金融机构采取各种路径实现上市。针对当前国内A股IPO上市时间长、难度大的特点,鼓励四川省各类金融机构通过海外IPO上市、借壳上市、新三板挂牌、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等路径实现上市。
第五篇:四川省仁寿中学2016年学校综治与安全工作总结
四川省仁寿中学
2016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安全工作总结
学校综治和安全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是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学校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2016年,我校在市县综治办的领导下,在仁寿县教体局的直接指导下,按照一系列文件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群防群治”的工作原则,切实加强综治和安全工作,以“创安”活动为载体,以维护学校稳定和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为重点,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通过齐抓共管和综合治理,营造全校教职员工关心和支持学校安全工作的良好局面,从而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现将2016年我校综治及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重视,责任明确
1、健全组织机构,确保综治及安全队伍力量强大。①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总支书记和副校级领导为副组长,其余行政人员为成员的安全等工作领导小组;②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政教主任为副组长,相关处室(政教处、团委会、保卫科、教务处、教科室等)领导和班主任为成员的安全、禁毒、法制教育工作小组;③成立了包括分管副校长、相关处室主任(办公室、总务处、保卫科、政教处、教务处、体卫艺处、宿管部)、年级主任、体育教师、各楼楼长、水电气管理员、安全员、校医、保卫科全体人员共30余人的应急小分队;④成立了专职保安队伍;⑤成立了义务消防队;⑥成立了帮教小组;⑦成立了学生护校队;⑧成立了应急疏散领导小组(包括医疗救护组等各种工作组);⑨成立了调解委员会;⑩值日巡查小组等。各组织机构人员素质合格,人数充足,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积极工作,确保了学校安全稳定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为切实有效开展综治与安全工作,学校始终把综治与安全工作摆在首位,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与教育教学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开展、同研究、同总结。学校年初工作计划和年末工作总结,综治与安全工作都占有重要一席。每周行政例会、每周职工例会、每周星期一升旗仪式、每天读报课、每次具体活动,都要讲到安全问题。做到事事、时时、处处、人人讲安全,安全工作已然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3、职责明确,层层签订责任书。每年学校都要签订很多责任书,如:与全体教职工签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安全责任书、消防安全责任书、禁毒责任书;与有车的教职工和辖区有车住户以及较固定外来车辆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与食堂和小 卖部签订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学校还与文林镇党委政府、消防大队、教育局等单位签订相关责任书。内容涉及综治与安全的各个方面,人员涉及师生、家长、住户等,做到安全工作人人有责,安全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实行综治与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不重视综治与安全,不完成综治与安全工作任务的处室、班级和个人,不评优选先和晋职晋级,对出现安全事故的个人追究行政的、经济的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二、加强教育,提高意识
要确保校园安全稳定,根本在于提高师生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这就需要抓好综治与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这也是搞好学校安保工作的基础。
1、内容方面。各班日常的教育内容涉及消防知识、禁毒知识、法制知识、三电知识、心理健康知识、交通安全、扫黑除恶、运动与活动(包括课间活动)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网络安全、社会交往安全、防火防盗防骗、防溺水、防自然灾害、防暴恐事件和校园欺凌、防意外伤害、防邪教等,内容十分丰富,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让全体师生受到全面的安全法纪教育。
2、形式和途径方面。有主题班会、外请专家讲座、学校教师讲座、集会与会议、标语宣传、橱窗和专栏宣传、宣传展板、安全教育课、学科课堂安全教育渗透、演讲、知识竞赛、征文、黑板报和手抄报、广播宣传、教室多媒体展示等。形式活泼,途径多样,学生喜闻乐见,亲身体验,从中接收知识和受到感悟,使宣传教育不枯燥,易于让人接受,不断提高全校师生员工、家属子女的安全防范意识。
3、抓住一些节点及时强化综治与安全教育。如节假日、“11.9”全国消防宣传日(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包括安全教育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6.26”国际禁毒日、“12.2”全国交通安全教育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三月法治宣传月等,抓住这些契机,强化安全知识和安全法规的教育以及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仅举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一例。食品卫生安全教育:通过班队活动、广播、宣传栏、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学校内开展拒绝零食进校园活动,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不食用来历不明的可疑食物,增强了学生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一是要求食堂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二是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做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严把“进货关”,确保“储存关”,做好“加工关”,强化过程管理,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若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三是实行“日巡月查制”,每天学校派专人进行监督管理,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强 化日常过程管理,发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及时整改。四是实行“定期调查反馈制”。学校通过召开“生活听证会”定期向学生及家长调查了解食品卫生安全情况,若发现在进货、储存、加工乃至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问题就及时处理,严防规模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5、抓学生心理安全教育,重“人性”管理,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学校不是为抓安保而抓安保,而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从个性上进行塑造,将健全人格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一条主线,号召全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要求人人会当心理辅导员。学校和各班都成立了帮教小组,对个性偏执、家庭情况特殊、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学生进行摸排,及时进行疏导、帮助和教育,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和青少年违法犯罪,构建了平安仁中、和谐仁中、稳定仁中。
三、措施落实,保障有力
1、建立和修改完善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学校十个处室共制定了100多项安全管理制度(见“学校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如:会议制度、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图书馆相关制度、实验室相关制度、财产管理制度、隐患检查与整改制度、水电气热安全制度、值班巡逻制度、食品卫生相关安全制度、学生集会与活动安全制度、教学科研相关安全制度等等,十分细致,涉及学校的各个领域、各项工作和各类人员,这样,学校综治与安全工作就能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不留盲点,不出漏洞。
2、建立和修改完善学校各类岗位安全工作职责。学校十个处室共制定了90多项安全工作岗位职责(见“学校岗位安全职责汇编”),包括校长、中层干部、教学人员、教辅人员、后勤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外聘人员、住户、学生及家长等,各岗位人员都清楚明白自己的岗位安全职责。而且,学校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原则,将履行安全工作职责情况纳入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这样,教职工就能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确保了各岗位安全地开展工作。
3、健全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一是加强安全教育与安全检查尤其加强学生管制刀具清查,培养全员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制定和修改完善学校50多个应急预案(见“学校应急预案汇编”),做到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心中有数,临危不乱,正确处置;三是加强应急疏散演练,经常利用课间操时间进行逃生疏散演练,让师生熟悉疏散路线,提高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自护自救能力。
4、加强值班巡逻,不留时空盲点。一是每年花费十多万元聘请专职保安。保安人员严格按照学校及保安公司的双重要求“凭证、着装、持械”开展安保工作,对外来人 员及车辆进行严格盘查登记,加强对校园及周边的治安巡查和学校重点部位及财产的守护,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以及来宾的热情称赞,该保安执勤队年年被公司评为“优秀保安执勤队”。二是成立每天20多人的值日小组,除管理学生一日常规外,尤其巡查校园安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控制和处置。三是每晚安排教师到男女生公寓驻寝协助公寓管理员(共12人专职管理员)的管理,督查公寓管理,维持就寝纪律和公寓治安秩序。四是学生护校队分组对班级和校园进行随机巡查,发现可疑人员和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和处置。五是派专人在通校生每晚放学、节假日返校时段到大校门处执勤护路,风雨无阻,寒暑不欺,尽心尽力,竭力维护通校生安全,受到家长好评。
5、严格规范学生行为与活动。为了防止因出言不逊、行为不得体、疏忽大意而发生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和稳定的事件,学校制定了“教师师德规范十要十不要”、“教师课堂教学十要十不要”、“学生行为规十要十不要”,将“中学生守则”细化为各班班规,明确规定学生课间活动安全须知,从制度上加强引领和约束。而且今年学校将管理分为“大教学”和“大德育”两块,“大德育”工作组专门负责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我们从细节上着手,齐抓共管,学生行为习惯越来越好,精神文明之花处处盛开。学校没有发生过严重打架斗殴事件和影响稳定的事件,我校“校风好、教风正、学风浓”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6、重视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学校除保安、值日组、各岗位人员常规性巡查安全等情况外,每日还有三名(内保李兴无、安全员肖建、食品卫生监督员刘志英)专人负责巡查校园及周边安全、消防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每月总务处、保卫科、宿管部、教务处等相关处室联合进行安全月度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及时上报整改,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学校每年投入各类安全隐患整改的资金都是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正是因为人员落实,检查落实,资金落实,所以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确保了学校平安祥和。
7、加大了物防与技防投入。物防方面:学校的教室全部是防盗门,教室外围窗户全部用钢网与钢条加固防玻璃掉落;功能教室除防盗门外还安装了防盗栏,有的是双门双锁或卷帘门或铁栅门;学生寝室也是防盗门。学校为保卫科配置了足够数量电警棍、橡胶棒、辣椒水、强光电筒、对讲机、钢叉等保安器械,增强了防范处突战斗力量。防火安全方面:我校占地不宽,但也设置了180多具灭火器、近60处室内外消火栓,而且微型消防站的成立,更增强了防火、灭火力量。技防方面:学校在楼道门口、通道口、上山公路、上下操场、教室、食堂都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有利于及时监控安全事故和事故事后处理。所有这些设备设施的安装、使用和维护,每年要花费学校大量资金。
8、群防群治,形成合力。学校安全不仅是学校的事,而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密切配合。家校配合:我们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给 家长的一封信、请家长进校与自己的孩子共度一天等方式,宣传安全防范知识,解读学校安全管理规定,共同对学生进行理想价值观和安全法纪教育,不仅使家长了解了学校,了解了教育,了解了教师,家长也学到了一些安全知识和家庭教育常识,对于促进家校沟通、亲子沟通、提高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支持:我校在抓校内整治的同时,狠抓周边环境的治理。一是联合派出所维护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打击违法犯罪,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二是联合综合执法对周边商贩和交通秩序进行治理,确保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净化了育人环境。三是争取政府支持,加强学校硬件建设,整治安全隐患,营造环境优美校园。四是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规范我校安全管理工作,有力协助学校排忧解难,使学校不受干扰,稳步发展。
四、扎实工作,成绩显著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校园综合治理和安全的一系列文件精神,深化宣传,规范管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心,坚持“责任上移抓领导,重心下移抓基础,关口前移抓防范”的思路,按照“脚踏实地、与时俱进、重点突破、开拓创新”的原则,以实现学校“零发案”为目标,以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为龙头,以加强基础工作、严密治安防范为重点,坚持安全稳定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全面推进校园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有效地维护了学校稳定。一年来,学校不但在教育教学上不断取得可喜成绩外,而且学校也没发生一起群体性不稳定事件,没发生一起重特大治安案件,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责任事故,也因此推动学校安保工作不断上新的台阶,保障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四川省仁寿中学保卫科 2016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