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2 08:35: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对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一、现状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县域经济呈现出发展步伐加快、总量持续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的良好态势,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对外影响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以优质粮油、生猪、茶叶、烤烟、中药材等为重点的农业主导产业,以烟草、设备制造、化工、建材、矿

产冶金和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的工业支柱和以旅游业、房地产开发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2007年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核中,由2006年的26位提升到19位;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0.81亿元,增长13.1%,三年年均增长12.4%,增速比“十五”期间加快3.7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年累计完成30.56亿元,2008年达到13.25亿元,增长32.2%,年均增长21.27%。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72亿元,增长24%,年均增长16.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6亿元,增长23.5%,年均增长21.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0167元,增长20.3%,年均增长17.56%。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达到3360元,增长20.2%,年均增长18.1%,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但是跳出南郑看南郑,我县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破文秘杂烩网解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仍然比较滞后。经济总量仍然较小,2008年尽管我县生产总值达50.81亿元,但与位居全省首位的神木县相比相差近3倍,神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70349元,我们是10307元,仅是神木的14.65%。财政总收入神木是712050万元,我们是107187万元,仅是神木的15.53%。发展速度仍然较慢,2007年,全省83个县市中,有53个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汉中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市生产总值增长12.8%,南郑增长13.3%,均低于全省14.4%的增幅。农民收入依然偏低。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645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3.9%。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93元,占全省90.4%,南郑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3360元,虽略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但与全国相比差距仍在拉大。加快发展步伐,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仍然突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特色基地规模小,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品质量不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偏小;工业骨干少,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竞争力不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相对滞后,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三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综合抗风险财政体系尚未形成,单极化(烟财政)现象十分突出,财政自给率仍然较低,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能力脆弱。培育壮大群体支柱财源,构建综合抗风险财政体系的任务十分紧迫。四是城镇化水平不高。目前全国城镇化水平为44.9%左右,全省为40.6%,而我县仅为33%。特别是县城人口少,规模小,难以形成聚集和辐射带动效应。

二、思路和重点

尽管我县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和矛盾,但同时也面临难得的机遇。从大的方面来看,一是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特别是近一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优势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服务业等,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二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了农业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经济园区建设、交通、城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随着西汉、成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以及规划中的宝鸡至南充铁路、西汉蓉高速铁路、襄樊至天水国家级高速公路、宝鸡至巴中高速公路、汉中机场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使南郑有望融入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经济圈、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成渝经济圈和以武汉为重要节点的长江中下游经济带,为我们突破交通等瓶颈制约、加速信息沟通和经济横向联合,扩大招商引资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三是由于东部地区产业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急于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这对于我们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改善城乡面貌,提高民生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四是我县生物、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丰富,为我们立足资源抓特色,依托特色强产业,围绕产业上项目,依托项目求发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走特色取胜的路子提供了巨大潜力。五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全县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特别是人民谋发展、促和谐、奔富裕的真切期盼、参与热情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为我们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率

先突破提供了重要前提和保证。

综合分析各种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壮大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加快产业化、工业化、城镇

化为主要任务,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机制创新为动力,持续推进“五大突破”,着力发展特色经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全面提升劳务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步伐,努力构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南郑。力争到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7%,达到88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2 %,达到 15450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20 %,达到3.87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3 %,达到 30.7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6 %,达到5600 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我县经济发展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1、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夯实县域经济的发展基础。一是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绿色产业,按照市场化、品牌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化的要求,发展壮大优质粮油、茶叶、烤烟、生猪、中药材、蔬菜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蚕桑、苗木花卉、藤草编等后续产业。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攻坚,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优势、规模连片、相对集中的原则,推进“一村一品”向“一乡一业”,“多乡一业”转型,加快建立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的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粮油产业要建设平川、丘陵二农区优质粮油产业带,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5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3万亩。建成米仓山沿线9万亩生态茶叶产业带和丘陵小南海、塘口、两河等13个乡镇4万亩优质烤烟产业带。以发展专业村、万头养猪场为重点,带动家庭养殖,建成全省生猪养殖大县,年饲养总量达到175万头。中药材产业要突出骨干,加快gap生产基地建设,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蔬菜产业重点在汉江、濂河、冷水河沿岸发展精细菜、地方特色菜,扩大设施蔬菜规模,在元坝、碑坝等山区发展野生菜、高山菜,建设7万亩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柑桔产业建成梁山山脉沿线4万亩柑桔产业带。二是精心培育龙头企业。要扶持壮大一批,选择发展势头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打造县域名牌产品。嫁接改造一批,对现有经营状况一般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引进有资金实力,有科技含量、品牌市场的企业进行嫁接改造,通过注入资金、引入机制、引进技术,使之尽快壮大起来。招商引进一批,鼓励引导各类工商企业、技术院校、投资商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实施品牌战略,把资源、资金、技术向骨干龙头企业聚合,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三是建立健全与产业化配套的服务体系。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切实做好试点县建设工作,高标准建设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纪人队伍,直接为农民提供生产、营销、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引导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

2、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培育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坚定不移地走县域工业化道路,重点抓好卷烟、设备制造、建材、矿产冶金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五大工业主导产业,加快中小企业示范县建设步伐,培育骨干企业、名牌产品,实现工业经济总量扩张、质量提高、水平提升、效益增加。工业经济总量年均增速25%左右,力争到2012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44.99%提高到70%左右。力争到2012年末,培育年产值30亿元的企业2户以上,10亿元左右的企业2户以上,1亿元以上的企业10户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的个数由2008年的34户发展到70户以上。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搭建企业发展平台。围绕“两园两区一带”(即梁山建材工业园区、碑坝矿产冶金工业园区,草堰机电设备工业聚集区、阳春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大河坎至阳春濂水河流域中药材种植及提取加工产业带)为重点,科学合理布局,高起点编制园区规划。增加建设投入,抓好工业园区道路、供排水、供电、环保设施等基础建设,改善园区的硬环境。引领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催生新的产业群。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探索工业园区市场化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让利于企业、促其发展。二是狠抓骨干工业企业培育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重点扶持行业优势明显、代表性强、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产业链长,具有较强带动力的企业发展,帮助其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上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骨干企业。实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的联动协调机制和推进机制,强化重点工业项目的规划、论证、报批(核准)和建设工作,确保工业项目建设可持续发展。三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完善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实施好“330工程”(即:培育30个骨干企业,30个科技型企业,30个成长型企业),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快速成长。四是继续深化企业改革。积极推行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创新企业管理,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权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改变企业产权单

一、管理落后而造成的效益低下问题。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改造。

3、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打造县域经济的有效载体。一是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实施重点突破,持续推进城镇化发展。到2012年,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重点镇为支撑、以集镇为基础的全县城乡一体化框架,县城和建制镇、集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城镇化率达到35.4%,城镇人口达到19.6万,力争使全县城镇化水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陕南处于领先地位。二是切实抓好县城建设。依托我县毗邻汉中市区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汉中“双百”城市规划实施、加快“一江两岸”开发建设和城市重心南移的良好机遇,按照“相互呼应、功能对接、产业互补、融为一体”的原则,以汉南大道、大河坎东片区开发建设等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拉大城市骨架、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改变城市面貌,加快推进周家坪、大河坎城区与汉中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使县城成为汉中今后商住、休闲发展的重点新区。三是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重点发展西汉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宝巴高速公路沿线,以及汉宁公路、二南公路、汉通公路沿线城镇带建设。将圣水镇、梁山镇、阳春镇、高台镇、新集镇、元坝镇确定为县域北片一级城镇发展轴带,并积极争取将梁山镇、新集镇、圣水镇申报为全省100个重点镇扶持范围;黄官镇、青树镇、牟家坝镇、碑坝镇确定为县域南片一级城镇发展轴带;濂水镇、协税镇、红庙镇为县域西片二级城镇发展轴带;小南海镇、法镇、湘水镇为县域南片二级城镇发展轴带;到2012年将胡家营乡、喜神坝乡发展为建制镇。四是加强城镇规划编制和管理。积极争取省、市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规划投入,启动县城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结合汉中“双百”城市规划修编县城总规和城镇规划、村庄规划,2009年底前完成县城总规、建制镇规划修编工作,到2010年完成12个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到2012年完成全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4、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及第三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加强旅游项目建设。围绕“打造汉中休闲旅游目的地”与“秦巴天府·水韵汉中”旅游品牌,按照“山水南郑·诗画家园”主题形象,认真实施全县旅游总体规划,以开发黎坪和天汉水城旅游区为重点,加快黎坪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设施工程。加快天汉水城旅游区开发建设步伐。狠抓小南海、龙岗寺等宗教和历史文化景区开发,提高旅游产业文化内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结合“和谐城乡游”和新农村建设,加快青树、红庙、黄官、元坝和小南海等旅游重点集镇建设,改造城镇风貌,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全力打造旅游名镇。加大乡村旅游景点开发,大力扶持发展农家乐。开发旅游产品,延长旅游产业链条。二是扩大旅游宣传营销。以唱响“黎坪”和“天汉水城”两大品牌为重点,全面实施“三位一体”宣传模式,通过定期举办“两节一会”、设置宣传牌、电视、网络、报刊等宣传方式,提升南郑在外知名度和旅游美誉度,塑造“山水南郑·诗画家园”良好旅游形象。建立和完善跨区域的旅游合作机制,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宣传互动、联合促销、共同受益。三是创新旅游发展机制。坚持旅游经营项目市场化运作,实行旅游开发“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鼓励国有、集体、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股份制或其它经营方式投资开发旅游项目。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到2012年,年接待游客达1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12亿元。旅游总收入在gdp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5、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县域经济活力。一是培育壮大民营主体。围绕放宽准入领域、精简审批项目、落实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环境四个环节,结合构建县域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矿产开发、建筑房产、三产服务和机械加工六大工业体系,大力发展企业集聚区和产业集聚区,推动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鼓励全民创业。放宽企业名称、投资主体、经营范围、出资期限、出资方式、经营方式、投资领域、投资比例等限制;健全完善小额贷款、信用担保、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服务等创业服务。积极培育创业主体,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广大群众不拘形式、不拘规模自主创业,壮大民营经济发展基础。三是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度。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有功人员。加快构建政策性、商业性和民间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破解中小企业资金难题。到2012年,全县民营企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年均递增15%;总产值达到60亿元,年均递增15%;工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年均递增15%;营业总收入达到90亿元,年均递增15%;初步形成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格局。

三、措施和对策

一是优化发展环境。着眼于打造汉中最具优势的投资环境,大力建设透明优惠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规范有序的执法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功能完备的人居环境,助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狠抓招商引资。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利用我县的区位、资源优势,加大项目的策划包装和推介力度,凭借优势项目、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和优良环境激发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热情。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奖励办法、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各方面直接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形成招商引资工作合力。加强招商引资成果后续工作的落实,竭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每年县财政投入资金600万元,用于生猪、茶叶、中药材等农业五大主导产业及后续产业发展。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要加大财政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完善财源建设激励机制,将招商引资、财政收入作为考核部门和乡镇的重要指标,年终对完成任务的部门或乡镇进行奖励。

四是提高金融保障水平。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进一步加大对县域工业金融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好企业贷款难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资金投入,帮助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县域经济特点的信贷品种、融资产品。

五是坚持科教兴县,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为工业、农业和劳务输出培养技术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训长效机制。加快实施县乡实用人才工程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阳光工程”,提高从业人员科技文化素质。改革和创新人才管理体制,重视培养和挖掘使用县内人才,注重吸引外来人才,拓宽取才、引才渠道,形成纳才、用人的良性机制。全面实施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注重培育和保护农村科技大户。设立县域优秀人才奖励资金,重点奖励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第一线优秀人才。建立科技投入的保障机制,增加县本级科技投入,改善基层科技基础条件。到2012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六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狠抓干部培训工作,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成员驾驭市场经济和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积极选拔在发展经济中成绩突出的优秀基层干部进入各级党政班子,注重把熟悉市场经济、城市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为乡镇、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党的各级组织建设成为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为推动南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治和组织保证。加强对《南郑县科级干部管理有关规定》和县委提出的一系列要求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及成员的考核,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落实科学发展有创新、发展县域经济有实绩的,给予表彰奖励,特别优秀的,予以提拔重用。定期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进行研判,及时研究解决班子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建立经济发展情况巡查制度,每年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各乡镇和县直部门单位党政领导班子推动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巡查,并及时予以通报。通过强化干部监督和管理,促进各级领导班子及成员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实绩。

第二篇:关于加快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加快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一,红桥区民营企业的现状

二,战略布局与产业定位:电气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三,红桥区电气产业方面的优势

1,资源优势

2,地缘优势

3,人力资源和产业工人的优势

四,发展规划

1,形成研发、制造、试验检测的基地性产业聚集

2,树立“旗舰型”龙头企业,带动引领小企业的发展

3,依据区情,走“两头在外,中间在内”与现代都市工业相结合 五,成为都市工业的排头兵

1,战略规划

关于加快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一:红桥区民营企业的现状

有资料显示,截止日前全市注册民营企业总数达到78601户,占注册企业总数的99.8%。就业人数247.8万人,占全市GDP总量的87%。资产总量12512.17亿元。红桥区企业注册总数4401户,注册总额60亿3917万元。红桥区民营企业的数量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民营企业在规模方面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就目前区内注册企业在外区经营的比例很高。从国家属地化管理的要求考虑,这部分企业作为税源的一部分可能面临流失。

二:战略布局与产业定位—电气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战略是一种决策模式,决定和揭示区域经济的目的和目标,提出实现目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区域应该从事的主导产业,明确经济类型(型式)与人文组织类型,以及决定区域政府对区域民众和社会做出的经济与非经济的贡献。

红桥区有着悠久的工业文明史,是天津市的发源地。在电气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红桥在电气产业方面的地缘优势

天津市是国家重要的电气产业基地之一,天津企业生产的电器产品在全国享有盛誉,象天津开关厂,天津低压电器公司,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这些电气产业企业大多集中在红桥周围,象三开、电控、海洋开关厂、华荣继电器、红桥电器、105厂、天开、津华等。这为我们准备了大量这方面的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

2、红桥区近年来在电气产业方面的准备

95年成立科技园区,为这类企业开拓了第一片土地;2002年区委区政府

审时度势,把电气产业作为发展红桥经济的主导产业;2003年提出“两园”建设规划;2004年区政府斥资2000万购置金兴科技大厦,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电气产业孵化器,成立了电气产业协会。

由于历史的原因,原来的电气产业骨干企业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有的企业已不在有昔日的辉煌,改组后的集团仍然是国营机制。有的已经消失。但由此也诞生了无数新的生命—民营电气产业企业;也正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企业大多数集中在红桥,时间有长有短,规模有小有大。这些企业的聚集,给这一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他们自发产生,自然生长。如能因势利导、积极培育,会在其中尽可能早地产生龙头企业,成为旗舰,进而形成产业链条。

技术上红桥区内有科、研、院所多座,有充足的技术发展储备。

三:以现有的科技园区为基础,确立红桥电气产业发展十年纲要

1、发展两园,定位高科技,面向国际化,确定主导产业—电气产业,在现有的电气产业孵化基地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基础上,为弥补红桥工业用地不足的实际情况,放眼周边地区,把自己的产业优势和其他区县的地理优势相结合,走互惠双赢的道路。

2、建立电气科技产业园,搭建“三级”产业舞台

一园:电气科技产业园;三级舞台,孵化期金兴科技大厦、培育期“光荣道科技园”、发展期“红桥电气产业基地”。让这些企业创业在红桥,成长在红桥,发展了还在红桥。

四:电气产业发展目标

1、园区建设:硬件分三级,也要有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走“两头在内,中间在外”与现代都市工业相结合的道路

一是金兴科技大厦就目前的功能保持不变,大力扶置,孵化初创企业;二是加快光荣道科技园的建设,借助大学科技园,以现代都市工业运营模式,整合建设工业地产,拉动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形成电气产业聚集,把孵化好的本区企业以及外区现成的小规模企业引入;三是和周边兄弟区县协商一次性购置1000-3000亩工业用地,填补工业用地之缺憾(或合作或以企业名义促成此事),这将是立足于红桥的百年基业,以此地块建设自己的电气工业园,作为生产基地。

2、园区运作模式

①区级起点,借助河北工业大学科技园最终形成国家级园区,依托在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内,并充分享受相关的优惠政策。这为园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②企业化运作,象泰达之于天津市,象鑫茂之于华苑,代表政府的创投公司控股,吸收民营企业加入,成立董事会,编制园区十年发展规划作为企业的发展纲领,招聘总经理。

③整体开发,分步实施

象“泰达工业园”和“空港”一样,可以在大的规划完成的情况下分步实施,边开发边建设边发展,采用土地转让,建筑物转让出租等多种土地出让手段,采用一次性付款收款收费优惠,分期付款,银行按揭,以租代卖等多种付款方式,既考虑企业之难处又考虑园区发展,两者兼顾。

3、打破区域概念,立足红桥的长足发展,积极吸引外埠,甚至国外企业入园,保证区级税收稳步增长。

当你有了“育婴室”、“中小学”、“大学”时,还愁他们外流吗?这样既能控制孵化成长的区内企业外流,还能吸引外埠企业入园。

五:园区的企业引导路线

1、孵化:孵化是我们的“育婴室”,利用现有孵化器的政策,进一步加强管理,理顺各职能部门的关系,让这些企业在襁褓里健康的成长。

2、促进:孵化到一定程度,要加强系统管理,这时要帮助企业上台阶。

3、技术:好多的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技术研发是纲领,我们的园区有科研院所,有技术优势,而且我们有电气产业协会。

4、资金:中小民营企业开始时规模小,资金往往是问题,但资金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瓶颈,我们有创投,有担保公司,这样就容易在资金方面注入企业,而且因为这些企业是园区企业,好管理,更甚有房产做返担保将降低风险系数。

5、跟进:在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向大规模发展时,入股跟进,大力扶持,让他们更快做强做大。

6、龙头:打造龙头企业,走集团化发展之路,提升地区整体水平,形成产业链,进一步拉动行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产业优势和产业聚集。这样3年内凸显上亿元企业,5年内出现10亿元企业,10年内出现20亿元以上企业,到那时这些企业的税费将在亿元以上。如此红桥无忧矣。

申随章于2008年7月

第三篇:关于加快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调查报告(最新)

关于加快大荔县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的调研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快大荔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按照安排,我先后深入我县非公企业、个体户以及有关单位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历史的必然,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也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绝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体制和制度所决定的,也是由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小到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紧紧围绕“先工战略”思想,不断加大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在政策上支持、发展上引导、环境上保护,极大地推动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在繁荣城乡经济、优化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渠道、富裕城乡群众、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截止2010年底,全县工商局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户数比上年增加23户。个体工商户比上年增加85 户。可以看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工商登记户增长幅度很大,而且是逐年在增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14亿元,增长25.9%,2010年非公经济生产值达到1.8405亿元,同比增长17.1%,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1.69亿元,增长22.1%,产销率为87.7%。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6亿元,增长10.8%,实现利税总额0.5亿元。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户,比年初净增2户。可见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贡献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2、经济贡献比较显著。非公有制经济已经逐渐成为我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2012年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20945万元,增长14.4%,人均财政总收入301元,增长14.0%。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311万元,增长26.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615万元,增长25.8%;非税收收入完成1696万元,增长33.1%。非公有制经济贡献明显增强,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建设和发展。

3、社会效益不断增强。非公经济成为安臵就业的主要渠道。这对于缓解就业压力,特别是在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非公经济人士成为光彩事业的主导力量。富裕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回报社会,扶助贫困、抗灾救灾、修桥铺路、捐资助学以及参与新农村建设等,做了大量义举、善举,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赏。

4、工业企业不断壮大。近年来,我县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工业的重要抓手,2012年全年新建项目30个,总投资115.3亿元,共计到位资金29.2亿元,同比增长21.8%,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 务的104.4%。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商引资思路,实行县级主要领导亲自抓、部门单位全员抓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大荔籍在外知名人士的联谊交流,深入全国重点经济地区开展招商,结合产业资源优势,策划包装推介项目。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筑巢引凤,合理摆放项目,吸引外地客商来我县投资兴办企业。招商引资有效带动了全县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大荔100万头生猪农业产业化项目、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大荔光伏农业科技大棚项目的签约以及大荔锂离子电池生产线项目、大荔家纺工业园、大荔高科技生物肥研发及物流配送基地建设项目等项目的建设,有力推动了我县“先工战略”思想的实施。

二、我县非公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非公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非公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产业规模还不够大,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加上受环境、观念、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发展观念滞后,发展环境有待加强。我县作为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经济发展相对周围县市有一定的差距,相距沿海地区和我省的其他地区比较落后,人们受教育程度和思维方式都落后于其他发达地区,这样就造成了在思想观念和改革力度等方面都相对滞后。另外从来我县投资经商的和外来人口同周边县(区)相比较少的事实说明,我县的经济发展环境还不够好,吸引外商的有利因素需进一步加强。

2、发展规模较小,生产经营管理粗放。从发展轨迹看,我县非公经济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再加上资金、人才、市场和技术支撑后续乏力,客观上造成了其规模较小、组织离散度大、产品技术含量低等发展现状。从企业规模看,全县大多数非公企业处于小规模粗放发展阶段,整体实力不强,如全县2012年纳税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寥寥无几。众多企业厂房简陋、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产品单

一、工艺简单、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低、生产耗能大效益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普遍存在,新产品研发工作相应滞后,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

3、政令不够畅通,政务办事效率不高。个别职能部门或极少数办事人员目光短浅、思维落后、胸无全局,办事推诿,为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想得多,为企业发展想得少。在增强服务意识,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上,索、拿、卡、要雁过拔毛的现象时有发生,政务审批登记手续也至今没有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企业主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多头奔波,劳而无功的现象仍然存在,严重挫伤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创业热情。

4、信贷机制缺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县非公有制企业飞跃发展的瓶颈,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担保、抵押难,我县信贷担保机制不够健全,既没有出台政府担保机制,也没有专业的社会担保中介机构,更未出现由企业联合组建的担保共同体,致使企业无法按照企业生产需求向银行融资,因此而坐失商机的现象屡见不鲜。调查中发现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维持日常经营周转主要靠自有资金,资金不足的只好在民间筹措,民间筹措的年息一般高达20-30%,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相当困难,扩大再生产就难上加难了。

5、管理体制不顺,服务企业能力有限。目前,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缺乏统一归口的宏观管理部门,对非公企业存在多头管理,宏观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交叉,主体责任不明,统计口径不一。个体、私营归工商局管理,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归中小企业局管理。多头的行业管理,让企业应接不暇。各个部门各有各的数字,互相重叠,相互矛盾。还有县工商联作为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处在有名无实或有心无力的尴尬状态,作为一个群团组织,其服务的人力、财力都十分有限,服务手段更是缺乏。其他行政部门多数是行政监管和执法职能。由于缺乏具体而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构,难以形成众多政府职能服务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造成日常监管的部门多,而当企业有困难时却求助无门。

6、企业素质不高,制约企业上档升级。调查中发现我县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企业发展生产的原始资本大多来源于家族或朋友,所以多数企业仍然采取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不愿聘请专家、能人管理企业,排斥外部资本进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缺资缺智,也影响了非公有制企业的成长壮大。加上一些非公企业经营管理层存在小富即安的狭隘意识,缺乏现代管理知识,经营方式、经营理念相对滞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有些非公有制企业缺乏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手段,人员流动性大,使必要的技能培训难予开展,造成了非公企业人才相对缺乏,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三、对策与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增强我县经济的发展活力和综合实力,针对非公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先 进地区做法和大荔实际,就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实践充分证明,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必先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必须要不断推进观念创新,树立加快发展意识,用思想上的大解放、观念上的大更新、政策措施上的大突破,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要突破小农意识的束缚。要克服怕人赚钱、怕人发财的狭隘意识。外商来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有利可图,别人才会来投资,来兴业办厂。各单位、各部门要站在大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大局上,围绕“先工战略”这个中心来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2、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环境经济。必须坚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优惠政策、优质服务和优良环境,强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步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

首先要优化政策环境。对非公经济要实行同等待遇,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有关非公经济各项政策,一方面要依据中央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大荔县情,借鉴东部发达地区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经验和做法,制定出生产建设用地、环保、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投资者想进来,留得住,发得了财;

其次优化政务环境。要按照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过渡,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务服务上来。对新建投资项目,按照“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原则,精简审批手续,全程跟踪服务。对重大项目实行特事特办,降低准入门槛,畅通绿色通道。严格禁止利用手中权力向企业索、拿、卡、要和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行为,严禁到企业进行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要以建立“诚信公平”的市场秩序为目标,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提高政务的透明度,彻底消除破坏市场秩序的“潜规则”,杜绝暗箱操作,防止不廉洁的行为发生。要将本地的发展规划、工作思路、政策措施向社会公开,让外来客商和社会各界了解我县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举措,让他们增强投资信心。

三是优化金融环境。首先,县上每年视财力状况设立一定比例的工业发展专项基金,专项基金按照分类扶持的原则,通过专项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县内新建工业项目、新产品开发和品牌打造,促进有市场前景、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加快发展。其次,政府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不断推进银企合作向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发展。对于有前景、有市场、有生产能力的投资企业要引导和鼓励银行对其发放信贷,摆脱惜贷、惧贷的思想束缚,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信贷规模。要按照“政府引导、多元融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鼓励和监管向民间融资,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健康、有序和加速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四是优化法制环境。要加强平安大荔建设,从快从严查处影响大荔形象和损害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实行重大项目县委、政府班子成员联系制度,重要企业纪检监察机关和公安部门挂牌保护制度,及时化解非公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遭遇的各种矛盾和纠纷。

五是优化舆论环境。要广泛宣传非公企业家所做的社会贡献和创业事迹,除对非公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外,还应赋予非公企 业家应有的社会地位和荣誉,在我县进一步彰显全社会尊重、鼓励、支持、参与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3、建立工作机制,增强发展合力。

加强对非公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促进非公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下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可设在县中小企业局),负责研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非公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为非公有制企业排忧解难。抓紧组织编制县非公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制订出台贯彻落实非公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和具体实施意见。建议把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合理设臵考核项目,把主要指标和工作任务作为各有关部门、乡镇领导班子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发展。

第四篇:关于加快大竹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加快大竹民营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送审稿)

民营经济是极具活力的民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经济舞台上的主角。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五大目标”、建设幸福大竹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县委统一安排,我课题调研组对加快大竹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全县民营经济发展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全县民营经济现状

近几年来,全县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县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一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力度加大。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央、省、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大竹县建成西部新型工业强县的三十条措施》、《大竹县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十条措施》等近10项文件。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改善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开拓了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是民营经济拉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截至2011年11月底,全县有个体私营企业19210户,同比增长3.6%,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57446万元,占GDP的57.3%,实现税收74930万元,占80.7%。全县农村经济总产值的2/3,生产总值、出口总额、工业增加值净增量和城乡居民收入的1/2,财政收入的1/3,都来自民营企业。“十一五”时期,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94亿元,贡献率达7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9户,净增68户。建成新华商贸中心、金利多片区、巴蜀邑城等特色商区6个,新增商业网点90个。目前,民营经济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已经成为全县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三是民营经济创新能力逐步增强。近几年来,民营企业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为我县提供了大约75%的发明专利、85%的技术创新和90%以上的新产品,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川环科技成为全市首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企业”,玉竹麻业被列入“中国纺织服装竞争力500强企业”。

四是民营企业肩负起了相应的社会责任。2011年,全社会从业人员为7万人,其中,民营经济从业人员为5.6万人,占80%,比2010年提高5.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成为城乡居民就业的主要载体和城乡居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缓解了城镇就业的巨大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近五年来,据不完全统计,仅民营经济中的工商联会员在帮扶贫困、支援灾区等光彩扶贫、公益事业中无偿捐助累计3000多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市内外、省内外兄弟县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民营企业竞争能力不强。一是发展后劲不足。全县民营企业主要以煤矿、房地产、建材、机电、农产品等产业为主,规模以上企业仅有109户,企业结构单一,依赖性强,科技含量低,发展后劲不足。二是企业结构欠佳。出现“五多五少”现象,即资源性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长线产品多、短线产品少,大路产品多、名牌产品少,传统产品多、独特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科技产品少。三是质量意识淡薄。企业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研发滞后,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致使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二)民营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一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家族式管理企业占90%以上。企业负责人中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占80%以上,大专以上仅有4%左右。企业职工初中及以下文化达70%,高中占25%,大专及以上仅有5%。大专院校毕业生基本不愿到我县民营企业就业。二是专业技术人才较少。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民营企业,择业前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不具备专业技能,只能承担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工作。管理人员、技术工和熟练工缺口大。三是现代经营理念欠缺。多数企业家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意识不强,思想不够解放、开拓精神不足、洞察市场走势的前瞻性预测能力欠缺,本地民营企业家大多存在发展思路不清、眼界不高等问题,局限于盆地意识、本地意识,这 些从根本上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三)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不优。一是政策措施落实还不到位。个别部门全局意识淡薄,对相关政策措施以及领导重要批示执行不到位,特别是在落实解决资金、政策扶持等方面行动迟缓。二政务服务仍有待提高。个别职能部门不放权、怕放权,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未完全落实到位,还存在行政审批“体外循环”现象。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三乱”现象时有发生,中介机构搭车收费仍一定程度存在。三是“招商企业”与“本地企业”待遇不一致。为招商引资,外商往往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

(四)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难仍是制约全县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民营企业的银行贷款满足率不足20%。由于(信贷评估标准尚无重大改进)信用体系缺失,抵押担保物不足等原因,造成一方面民营企业融资难,另一方面银行(金融机构)全县有30家煤炭企业正在技改,每家企业需技改资金2000万左右,老牌产业麻纺业技术落后急需升级,仅技改资金缺口就十分巨大,企业望“钱”欲穿。

三、几点建议

大竹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全县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和突破口。全县上下务必高度统一思想,认真分析形势,积极适应时势,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全县民营经济提速增效、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大“四个力度”,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1.加大组织领导力度。积极构建政府支持系统,继续发挥县委、县政府主导作用,实施民营经济“一把手”工程,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到与公有制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强化民营经济领导小组职能,实行一位领导、一个单位、一个金融机构联系一个行业、帮助一个企业做大做强“五个一”工程,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县工商联和各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相互促进,在全县上下形成齐心协力抓民营经济的良好局面。

2.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相结合,建立企业风险信息报告体系,着力构建由风险信息处置中心和纵横两线报告通道组建的信息汇集网络,实施企业风险预警部门联动,坚决制止各种不正当竞争,规范经济和金融秩序。鼓励企业清洁生产,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速淘汰高耗低能设备,切实走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保型发展之路。建立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的合法财产、经营场所和人身安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促进民营企业依法用工,全面推进各类民营企业依法参加养老、医疗和失业等社会保险,保证其从业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障待遇。

3.加大宣传导向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贯彻国家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深入宣传民营经济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落实和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在全县广大干部和群众中要形 成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的意识。建立奖励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定期召开民营企业总结表彰会,大力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努力营造民营经济人士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的良好氛围。

4.加大企业党建力度。结合民营企业的特点,深入探索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加强民营企业的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渗透力、影响力和覆盖面,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关心民营企业家的政治荣誉,充分发挥他们的表率引领作用,团结凝聚广大职工,为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打造“四个平台”,激活民营经济发展潜力

1.打造政务服务平台。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代表大竹形象”理念,进一步打造政务服务网络,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开放所有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并联审批。大力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以效能政府建设为重点,放宽市场准入,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除国家明令禁止以外的所有领域。建立健全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和企业特派员制度,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坚决查处向民营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的行为,把大竹建成西部创业最宽松,全市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县域之一。

2.打造金融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全省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的政策优势,狠抓金融创新工作,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及担保体系 建设工作,建议成立“一会三司”(中小企业信用协会,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公司、中小企业资产信用评估公司、中小企业建设项目评估公司),通过“一会三司”新型筹融资模式的运作,切实解决我县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强化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改进信贷管理方式,开发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信贷品种,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拓宽对民营企业贷款支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整合各类扶持资金,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动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申请各类政策性基金。

3.打造创业服务平台。坚持“全民创业”理念,加强工业园建设,建立“微小企业创业园”,创办返乡农民工创业基地和各种地方特色的创业基地,逐步完善创业载体。全面动员各阶层把创业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敢于在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施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培育一大批知识型、创新型、战略型的民营企业家。健全和完善以企业行业为主体、职成校和培训机构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配合的人才培养引进体系,营造良好的聚才、育才和用才环境。

4.打造法律服务平台。探索建立政法机关和民营企业双向选聘法制副厂长(副经理)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完善民营企业投诉机制,完善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体系,切实维护民营经济主体的各项民事权利。依法加强私人财产保护,坚决制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民 营企业合法财产、合法收入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侵犯。

(三)鼓励“四个创新”,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1.鼓励制度创新。用好用活建成西部新型工业强县的三十条措施、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十条措施等制度,进一步制定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办法。鼓励民营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寻求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制度和经营机制。推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革,形成开放多元的产权结构,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和制衡机制,不断增强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

2.鼓励科技创新。依托实施“千名领军人才”工程,鼓励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向民营企业合理流动。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努力发展高、精、深产品。推进企业联合技术创新,支持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结对子,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对已获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和驰名、著名商标的企业,优先列入科技创新计划,实行技术改造以及生产和销售高新技术产品,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3.鼓励管理创新。大力推动和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相互参股、收购兼并、外资嫁接等多种形式,建立多元和开放的产权结 构。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质量管理,积极推行ISO质量体系认证和环境认证,加大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和国内先进行业标准力度。实施信息化工程,推动发展电子商务,创新财务、成本、人力资源等基础管理。

4.鼓励文化创新。积极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创新战略,建立现代管理理念,创造和谐平等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使民营企业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引导民营企业挖掘和提炼自身特有的精神内涵,加强企业文化意义符号、文化沟通网络和职场氛围等方面的创新,形成具有较强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企业特色文化,促进企业文化升级。大力弘扬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商业道德,积极推动民营企业树立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经营宗旨,把追求经济效益与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统一起来。

(四)着力“四个提升”,彰显民营经济发展魅力

1.着力提升产业化层次。坚持立足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快建设“五大产业基地”和“工业新城”,继续壮大机电、建材、能源、农产品加工四大传统主导产业,努力培育轻工制鞋产业,大力发展苎麻饰材、电子信息、特种电缆、节能环保设备等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和民生性服务业。加快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民营企业积极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

2.着力提升集聚化水平。在外资西进、内资西移和融入重庆、川渝合作中分享经济资源和抢抓发展机遇,坚持“开放即发 展、招商即发展”理念,强化招商引资,瞄准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区域的好项目,积极承接重大产业转移,形成产业集群。创新园区(基地)管理体制和建设机制,建设标准化厂房出租给民营企业,构筑有利于民营企业集聚发展的平台。坚持走小企业、大集群的路子,加快实施微小企业成长工程,实施好“一乡一品”、“多乡一品”、“一县几品”战略,推动民营经济在行业合作与分工中提升发展水平,努力培育一批以核心区块为支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着力提升行业化程度。强化引导民营经济建立行会组织,对有条件的建材工业、食品工业、运输业、餐饮业等行业逐步建立行业商会、行业协会。进一步理顺行会管理体制,按国务院和四川省政府分别授权全国工商联和县工商联为社团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的规定,县工商联要加强对商会、协会的指导和管理,并充分发挥工商联是政府联系民营经济的桥梁、助手作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将关联、配套的中小企业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形成以技术、资本、品牌、市场网络等为纽带的分工协作体系。积极推动专业市场改造升级,通过不同产业领域的协调推进和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组织结构。

4.着力提升外向化能力。引导民营企业充分利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深度融入成渝经济区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优势民营企业着眼于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制定实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建立健全产业损害预警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到 东部发达地区开展企业合作、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支持本地民营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联合。推动民营企业产品结构从低端转向高端,发展高附加值产业链,巩固国内民用消费市场,竭力进军国际消费市场。

第五篇:关于加快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积极发挥三个作用 加快我区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全民创业

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中不可或缺。就本部门的职责而言,对加快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全民创业工作,主要是积极发挥“三个作用”:

一、发挥服务大局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越来越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强劲稳定的动力,而且也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是越来越重要的税源,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直接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突出作用、巨大贡献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全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面向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还处于起步的关键阶段,区委办要充分发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大局的作用,强化服务职能,拓宽服务领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和提高服务质量。从整体上把握非公经济发展的方向,为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全民创业创建一个有序健康的良好氛围。

二、发挥综合协调的作用,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要建立和完善领导协调机制,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推进和指导力度。同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牵线搭

下载对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加快我县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县域经济的发展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人......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鹿冈乡政府曾春红)县域经济的发展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解放......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县域经济的发展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人的观念......

    对宜宾县经济发展调查报告(5篇)

    对宜宾县经济发展调查报告一:调查情况介绍宜宾县位于中国西南、四川盆地南缘,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8℃,年降水量1023毫米,处于长江......

    对--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村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村经济意义重大,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

    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范文大全]

    “发展才是硬道理”。随着新一轮加快发展重要时期的到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已是形势所逼,形势所迫,形势所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加快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经济建设重于一......

    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最终定稿)

    “发展才是硬道理”。随着新一轮加快发展重要时期的到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已是形势所逼,形势所迫,形势所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加快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经济建设重于一......

    加快和田地区经济发展

    和田地区代表:加快和田地区经济发展和田人是如此急切地盼望着加快发展步伐。 1月15日下午,和田地区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不止一个代表在发言时提到了这些年国家、自治区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