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业发展空间布局研究

时间:2019-05-12 08:3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都工业发展空间布局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都工业发展空间布局研究》。

第一篇:成都工业发展空间布局研究

成都市构建全市工业梯度发展新格局

“以中心城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二圈层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三圈层重点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为次第,我市将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强力构造我市工业梯度发展的新格局!”记者昨日从市经委获悉,根据我市工业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市经委在经过前期深入调研之后,下一步全市工业发展将按照产业梯度发展规律和“一区一主业”发展要求,进一步明确中心城区和二三圈层之间的产业分工和配套协作关系,努力形成加工制造环节和生产环节相关联的新格局。

全域成都工业谋求梯度空间布局

今年初,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坚持以“全域成都”的理念规划和推进成都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定位,全面加速推进成都的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工业增速屡创新高,效益增速快于增加值增速,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市经委作为全市主管工业经济发展的政府职能部门,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载体、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为抓手、生产要素为保障、完善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为核心,强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而全市各个区(市)县则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强有力的发展载体,按照全市工业发展空间布局“一区一主业”的规划,大力促进各区域内的工业快速发展。

来自市经委的数据显示:1—10月,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1亿元,增长24.9%,增幅高于全国10.5、全省5.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08.9亿元,增长46%,增幅高于全省24.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740.87亿元,增长25.6%;综合效益指数达235.5%。

“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就是要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工业产业之间的协作配套!”市经委主任何礼接受采访时称:根据我市工业发展具体情况和规划要求,下一步,全市工业系统将按照产业梯度发展规律和“一区一主业”要求,进一步明晰中心城区和二三圈层之间产业分工和配套协作关系,努力形成加工制造环节和生产环节相关联,中心城区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与二圈层现代制造业、三圈层传统优势产业梯度发展的新格局。

产业发展三个圈层形成关联传动

据市经委主任何礼介绍称,根据下一步全市工业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结构分析,中心城区将大力培育和引进管理、研发、采购、投资、结算、物流等区域性总部,努力打造6大工业总部聚集区。

具体包括:以电子信息、光电光伏、汽车电子、生物医药企业总部为主的高新区总部聚集区,辐射带动经开区汽车、双流光伏、新津硅材料等制造业发展。以机电企业总部为主的成华总部聚集区,辐射带动都江堰机电、新都精密机械、郫县精密机电等制造业发展;以轻工企业总部为主的武侯总部聚集区,辐射带动金堂和崇州的制鞋业、新都和崇州的家具制造业,以及蒲江食品饮料、郫县川菜工业、邛崃名优白酒等三圈层农副产品加工等制造业发展;以航空企业总部为主的青羊总部聚集区,辐射带动新都民用航空发动机生产企业,双流整机维修服务、附属配套产品、客货飞机改装企业的聚集发展;以工业设计、创意企业总部为主的锦江总部聚集区,辐射带动蒲江寿安现代印务业发展;以装备制造企业总部为主的金牛总部聚集区,辐射带动经开区工程机械和新津路桥机械成套设备、青白江石化设备、金堂发电成套设备等制造企业的聚集发展。中心城区实现以产品制造为主向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价值链高端为主转变,辐射带动二三圈层产业发展。

同时,高新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光电显示、生物医药制造业,青羊区大力发展民用航空制造业。

以双流、崇州等为代表的二三圈层发展,则在“全域成都”的理念下形成传动发展,形成聚合效应。据市经委主任何礼介绍称:二圈层按照“一区一主业”规划,大力发展汽车、光伏、冶金建材等现代制造业及相应的物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三圈层积极承接加工工业转移,搞好与中心城区高新技术产业、二圈层现代制造业的协作配套,大力发展食品饮料、家具、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和资源性特色产业,带动相关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全市工业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日趋优化

以全域成都理念,来促进、规范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从优化调整全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布局,由原来的116个调整为21个;到中心城区与三圈层形成的“飞地工业”经济,如青羊-蒲江、锦江-金堂对流形成的飞地工业经济;到规划确定“一区一主业”,一个区(市)县的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支持发展一个产业,对于新招商引资来的不符合本区域发展规划的企业,则实行全市流转;到我市根据工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包括电子信息、汽车等在内的10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强力推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再到如今提出的一、二、三圈层区(市)县产业梯度发展,形成关联发展的新格局——我市工业发展已经走上一条集中集群集约发展的快车道!

■2004年以前,全市共有116个工业园区,平均每个区(县)有近10个。这些工业园区缺乏统一布局,由于力量分散,没有足够的财力配套等,普遍呈现散、乱、差的特点。2004年,出台《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年—2020年)》,根据各地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逐步将116个园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实现错位发展。

■2006年,青羊和蒲江、锦江和金堂、成华和大邑、武侯和崇州“工业对接”——在全市工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我市工业创新提出了建设城区工业以异地发展的“飞地工业”。与此同时,金堂和锦江两地政府和九龙集团采取“2+1”方式共同开发建设九龙服装工业园,崇州积极承接武侯鞋业转移,建设中国女鞋之都——崇州生产基地。通过城乡产业的互动,构筑强大的产业支撑,有力地促进了“三个集中”,推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全域统筹,一区一主业。2008年2月1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发展的试行意见》及《成都市重大工业招商引资项目统筹流转试行办法》正式下发。根据两个文件的规定:一个工业集中发展区重点支持发展一个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布局,严格执行工业集中发展区空间布局规划,严禁擅自改变工业用地用途,凡是新建工业企业必须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区,鼓励引导工业集中发展区外的企业按照产业定位迁入相应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对于不符合本区域发展的招商引资项目,则在全市范围内进行统筹、流转!

■到2017年,全部重点产业集群将实现增加值556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1.9万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上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将达到7个,汽车产业有望成为我市首个千亿产业集群——2008年9月22日,成都市经委对外正式发布关于成都市重点产业集群规划的具体内容。根据规划,在这些重点产业集群规划实施后,将极大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我市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将得到极大提升,成都将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基地,有力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根据我市工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市经委在深入调研之后提出了全市工业产业发展的梯度空间布局:努力形成加工制造环节和生产服务环节相关联,中心城区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与二圈层现代制造业、三圈层传统优势产业梯度发展的新格局。

区县承载 全市工业合理布局快速发展

努力形成加工制造环节和生产环节相关联,中心城区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与二圈层现代制造业、三圈层传统优势产业梯度发展的新格局——这其中,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的最主要承载,全市各个区(市)县工业集中发展区,则根据各自的产业特色,关联发展、传动发展,以产业集群实现强势突破,强力推动着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心城区的引领作用

2008年11月,作为全年地产界极具标志性与前瞻性的盛事,“2008中国地产经济增长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成都青羊工业总部基地,再度问鼎获得“2008中国总部经济杰出贡献奖”——“这是对我们整个工业总部经济发展的‘青羊模式’的充分肯定”,11月19日,成都青羊工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继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评说两次获得“中

国总部经济杰出贡献奖”的意义。

据介绍,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东区规划占地2.01平方公里,2005年5月开工建设。三年时间里,政府用400万元财政投入撬动市场主体近14.4亿元的建设投资,引进了包括新加坡凯德置信等世界500强在内的99家企业入驻,吸引企业投资近64亿元。园区投资强度达到每亩480万元,税收强度达每亩100万元。

“其创新一个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市场主体办园区,政企联手、市场运作!”记者了解到,青羊工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是由青羊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合信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而成。整个工业区的开发由青羊发展公司全面负责,按照市场运作方式,对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产业发展、农民安置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目前,园区规模和开发收益初步显现,并与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借贷关系,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目前公司正积极进行上市准备,预计在2010年左右上市。

“价值共创、利益均沾,则是整个园区成功运作的原因之一。”据了解,青羊区在推进工业集中发展中,注意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种优势。根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工业园区所处的位置,将园区定位为高附加值产业,着力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信息化提升工业化,着力打造以工业企业总部基地为核心,既实现了错位经营、差异化发展,又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实现了产业能级全面提升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成功实现了政府、企业“双赢”。其中政府盈利主要体现在分红收益、资产收益、税收收益三个方面,2007年青羊区政府已获得分红收益1600万元,实现税收1亿元;预计2010年总部基地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分红收益、资产收益、税收收益分别为4亿元、3.2亿元、10亿元。

在位于三环路边上的成华区的总部基地内,“总投资5亿元,占地40亩,修建矿业集团办公、营销及结算总部”、“总投资5亿元,占地37亩,修建气雾制品研发大楼”„„一批批投资上亿元项目纷至沓来,抢摊成华,入驻龙潭工业区。据龙潭寺工业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称,早在2007年,成华区就将工业区发展方向定位为总部基地(企业研发、销售、结算、办公中心),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端品牌工业,形成产业梯度,实现错位发展,并力争5年内引进总部项目300个、实现投资300亿、税收50亿,把工业区建设成为服务四川、辐射西南、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工业总部基地。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上海裕都、二重国家工程技术中心等100余家总部项目入驻园区。

同样,高新区的电子信息、光电光伏、汽车电子、生物医药企业总部聚集区,武侯的轻工企业总部聚集区,青羊的航空企业总部聚集区,锦江的工业设计、创意企业总部聚集区,金牛的装备制造企业总部聚集区„„均在各自的发展领域中,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发展带动作用——中心城区实现以产品制造为主向研发、品牌、市场营销、标准制定等价值链高端为主转变,辐射带动二三圈层产业发展。

“传动”的二三圈层发展聚合效应

作为二圈层发展较快的区县之一,1—10月,双流县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16.5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49亿元,同比增长30%;工业集中度65%。19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实际完成投资28.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145%,项目达产后将新增销售收入171.34亿元,其中,投产达产项目9个。总投资27.46亿元,2008年计划投资9.06亿元,1—10月完成投资10.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15%,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年销售收入54.76亿元;加快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83.71亿元,2008年计划投资10.05亿元,1—10月完成投资18.3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82%。

按照“一区一主业”的产业定位,双流将重点发展光伏光电及机电产业。作为这其中的重点项目之一,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光伏产业项目,总投资54亿元,一期投资17亿元,建多晶硅切片、单晶硅切片、多晶硅电池及电池组件生产线,1—10月完成投资9.6亿元,年产60MW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于8月28日产品下线,年产200MW太阳能多晶硅切片于10月23日产品下线。另外:四川飞阳科技有限公司一期于10月22日试生产;四川中科倍特尔有限公司特种光学项目于10月27日试生产„„

光伏光电产业这个产业带上,与双流县毗邻的新津县,两者则形成了产业的传动——新津县重点发展硅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构成了双流光伏光电产业的上游产业。

来自新津县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1月,新津工业集中发展区已经聚集工业企业达到216户。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尤其是突出工业重大产业化项目“聚核”效应,新津县按照全市“一区一主业”的规划要求,成功引进了投资27亿元的天威硅业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投资26亿元的中蓝晨光新材料基地项目等。该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称:特别是在今年10月新引进的投资超过百亿、销售超过百亿的中国化工集团西部基地项目,其重要原因就是“新津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化工产业集群迅速发展壮大,并与周边形成了产业链发展态势!”

根据我市光电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我市将形成“一园、两基地”的产业空间布局,其中,双流光伏产业园以天威新能源为龙头,阿波罗太阳能,碧晶科技,超磊实业等为重点企业,大力发展光伏产业链中下游,重点项目是太阳能级多晶硅的铸锭切片、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等。而新津的硅材料基地,以天威硅业为龙头,重点是光伏产业链上游高纯多晶硅材料的提纯和制备。

塔吊林立,崇州工业集中发展区内地一片繁忙景象。对于三圈层来说,崇州今年工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可谓奇迹。

来自崇州工业集中发展区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新引进项目99个,协议总投资110亿元,占地8200亩。其中,1—3亿元的项目11个,4亿元的项目4个,4—10亿元的重大产业化项目5个。

截至目前,崇州工业集中发展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01亿元,同比增长286.8%,完成目标值的106.8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完成5.41亿元,同比增长116.4%,完成目标值的108.2%,工业投资完成23.6亿元,同比增长372%,完成目标值的109.43%;新增7家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企业数达到24家,工业集中度预计达到45%,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入库税金7400万元,同比增长34.55%,完成目标值的127.58%。

“平均下来,我们3.7天引进一个项目,2.7天开工一个项目,并争取10天开工一个项目”,崇州市委副书记、崇州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书记、主任肖压西接受采访时称:“这主要原因在于:找准园区发展的产业定位,主动承接中心城区和二圈层发展的产业转移,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区域的产业转移!”

11月5日,在崇州工业集中发展区内,作为目前我市最大规模板式家具的生产厂家,成都全友家私有限公司,正在开足马力生产。“一期占地700亩地,已经全部修建完毕,根据公司发展规划,目前又征地2000亩,明年起开始修建全友家具产业园二期工程,预计整个投资将超过30亿元!”业内人士分析,按照目前全友发展速度,预计在3-5年之内,其产值将超过百亿大关。

“这和以前的分散发展模式不一样,我们把所有的家具企业实行集中集群发展,包括原辅料供应、市场、模具生产以及物流等,均相对集中,形成产业规模发展”,管委会副主任黄来远介绍,不仅家具产业如此,制鞋产业更是如此!

据了解,崇州鞋业大部分企业是承接武侯鞋业转移发展的,“目标是打造中国女鞋之都的生产基地”,黄来远称:在崇州工业集中发展区内规划制鞋产业园,规划面积12000亩,计划到2012年,引进大中型制鞋及配套企业500户以上,年产皮鞋4亿双,工业产值达到4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万个,建成中国西部最重要的成品鞋、鞋面革生产基地,鞋材交易市场及技术工人培训机构。在承接企业的时候,“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转移,而是在企业搬迁过程中,与技术改造相结合、与产业提档升级相结合,与当地就业培训和品牌提升相结合!”这样,武侯鞋业企业在搬迁之后就得到了一个巨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篇: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情况汇报

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情况汇报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2011年3月16日)

市小城镇建设调研组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也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励。首先,我代表*县发展改革局向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现在,我就*县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工作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南离省会西安120公里,北距甘肃平凉160公里,为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全县版图形似正写的“人”字,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全县辖8镇8乡247个行政村,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34.43万人。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县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强农惠农、城镇带动、招商引资”四大战略,发展壮大“能源化工、特色农业、商贸流通、劳务输出、旅游文化”五大产业,努力实现“工业园区、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城镇建管、非公经济、社会事业”六大跨越,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县域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 全县实现实现生产总值80.17亿元,增长21.3%;财政总收入1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9亿元,剔除两权价款收入,同口径比较,分别增长48.2%和40.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6亿元,增长31.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亿元,增长20.2%;实 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21元,分别增长18.2%和24.8%。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位次继续前移,县域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有望跨入“陕西十强县”行列。其主要特点是:

(一)工业产业迅速壮大。按照“煤炭强基、转化做大、三产配套、环境优化”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三大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县工业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工业经济成倍增长。2010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00.14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是2005年的9.6倍。工业对GDP的贡献份额达到67%。优势产业初步形成。大佛寺煤矿、官牌工业广场全面建成投产,蒋家河煤矿投入试运营,下沟、水帘洞等煤矿技改工程基本结束,2010年煤炭企业发展到8户,生产原煤2002万吨,煤炭产量五年翻了两番。煤炭工业增加值50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96.3%。骨干企业引领作用明显。2010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8户,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8户,规模工业产值98.14亿元,,较“十五”末翻了三番,骨干企业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企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下沟煤矿的30度大顷角皮带运输、大佛寺煤矿的通风瓦斯氧化技术和装置等先进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二)农业产业稳步发展。一是粮食生产基础稳固。在粮食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保持了提高单产、总产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粮食产量连续7年丰收,全县粮食总产13.97万吨,连续七年稳定在10万吨以上。二是产业培育卓有成 2 效。新增苹果园15万亩,全县果园面积发展到50万亩,2010年实现果品总产41.5万吨,产值9.5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3倍和3.3倍;新建设施大棚4030座,发展万头生猪养殖示范村2个,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50个,以果蔬种植、畜牧养殖、食用菌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壮大;新增外出务工人员5万人(次),全县在外务工人员达到12.3万人(次),2010年实现劳务收入13.5亿元,是“十五”末的5倍。三是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大棚蔬菜、西瓜、蘑菇、晋枣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金银花、丹参等药材种植规模逐步扩大,獭兔、鹌鹑为代表的特色养殖业初具规模。到2010年底,全县建成了“一村一品”示范村25个、养殖专业村8个、养殖小区6个。四是农副产品效益提高。以润杨农业开发公司、北极康旺食品加工厂、*县一品鲜饮食公司、咸阳吕*肉食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斯威特奶品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多,逐渐拉长了产业链条,使农产品增加值有所提高。

(三)第三产业不断壮大。近年来,坚持以旅游活三产,大力实施景区开发建设工程,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组建了豳风旅行社,开辟了五条旅游线路,实施了侍郎湖、公刘教稼苑两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程家川古民居恢复重建、大佛寺石窟外围环境保护、鬼蛇山大峡谷漂流、林家堡民俗村建设等旅游开发工程,全县旅游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3800万元,分别是“十五”末的4倍和 3 4.8倍。以旅游业为引领,大力发展商贸、餐饮、运输、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2010年,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3.81亿元,较“十五”末翻了一番,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四)园区建设初显成效。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基本建成,被确定为全省重点科技产业园区和重点建设工业集中区,开工建设了小庄煤矿、雅店煤矿、180万吨煤制甲醇、30万吨GM改性甲醇汽柴油项目,组织实施了官牌工业广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创业大道等项目,建成了12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官牌工业广场600万吨洗煤厂、煤矿机械厂、2×2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投产运营。煤炭、煤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园区启动实施,工业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初步彰显。

二、存在问题

总体上看,“十一五”以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较快。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我县经济总量不大,产业支撑力不强,资源、能源消耗型企业比重大,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循环经济产业比重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主要依靠资源、能源推动型和粗放式加工型经营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潜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在区域竞争中的优势不明显,全县虽过10亿元产值的企业有3户,但没有形成现代化的企业集团,产品开发、市场开拓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县除煤炭外,其它工业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很小。

二是结构不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增加值)比为12.2:70.6:17.2。工业产值偏大,一、三产业产值偏小。产业结构形状为中间大,两头小,呈 “枣核形”。第一产业主要仍停留在传统种养、资源初加工的低发展水平上,产业链极不完整,产业间缺乏有机的相互配套和协作,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趋同问题较突出,未能发挥资源整合、深度利用等规模效益 ;第二产业中煤炭产业比重过高,其他产业所占比重很小,虽然引进了180万吨煤制甲醇、30万吨甲醇改性汽柴油、2×2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等项目,但依靠煤炭生产拉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局面仍然没有改变,工业产业链条偏短,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如原煤、陶土还处于开采阶段,深加工产品很少。苹果、柿子产量很大,但以苹果、柿子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少之又少,经济效益未充分发挥。第三产业中商业饮食、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较大,而新兴产业发展比较滞后,所占比重较小。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个体户大多层次低、规模小,竞争能力不强,缺乏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经营。在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业、生活服务及交通运输业方面,绝大多数设施滞后,规模不大,档次不高,链条不长,运营机制不灵活,运营方式陈旧,服务环境差,经营领域狭窄。在物流业方面,一些物流服务只能承担运输,缺少装卸、仓储、存货管理及分拨、分销、包装、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三是基础设施薄弱,硬件支撑能力不足。路、水、桥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工业经济发展需求,*麟公路、*湫路等级低,火石咀 5 泾河大桥承重小,水资源不足等严重制约煤化工及加工业的发展。四是信贷资金相对不足,在信贷资金投放过程中,仍然存在门槛过高、额度过小的问题,部分企业特别是小型工业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资金周转困难,制约了企业扩大再生产。

三、今后工作的思路和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也是我县参与关中—天水经济区开放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更是我县实现进位争先、提速增量、跨越发展,缩小与发达县区差距的关键五年。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思路是:依据*县资源分布、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的空间协调要求,提出了积极构造一核(以城关镇为核心,促进产业集聚、产品升级,加强社会综合服务,增强城市承载力,提升宜居水平,建设成为县域行政、经济、文化中心)一带(指泾河川道地带,集中布局发展煤电、煤化工、建材和设施农业、特色养殖、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县经济主轴带和*长旬能源化工基地最大产业集群区)五区(县城循环经济和服务业发展聚集区,包括城关镇与炭店乡、新堡子乡等周边乡镇,集中布局发展煤炭、电力、建材等循环经济产业,配套发展机械、环保、轻工等综合产业,积极发展物流、商贸、文化、旅游、金融等社会公共服务业,建成全县最大的综合产业聚集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新民塬煤化工产业经济区,位于新民镇和小 6 章镇,依托煤炭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煤炭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质再利用生产,“十二五”末建成*长旬地区最大的煤化工生产基地;北塬现代农业及新能源产业聚集区,包括北极、义门、小章、西坡等乡镇。积极发展粮食、优质苹果、烟叶、中药材和农产品加工,加大对小庄、文家坡、雅店矿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建成北塬食品工业园和全省重要的煤层气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城西运输物流和文化旅游区,充分发挥西平铁路*县货运站物流运输功能,积极开发大佛寺、高渠村、花果山地区,重点发展运输物流、文化旅游及相关配套产业,建成*长旬能源化工基地重要的物流配送中心、咸阳北部有影响的文化旅游中心;炭店陶瓷工业集聚区,依托丰富的陶土资源,大力发展陶瓷及相关配套产业,建设陶瓷建材产业园区,使*县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的陶瓷建材产业生产基地)的空间构架。

主要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2015年全县GDP达到220亿元,人均57500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7.7%;工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年均增长2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72:20;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全县城镇人口达到24万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6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8000元、12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5.5% 7 和19%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15%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氨氮、氮氧化物削减1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巩固优化第一产业。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落实大力加强农业的各项措施,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和“三高”农业,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按照 “调优、调特、调名、调强”的思路和“依托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发展”的原则,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实施,着力建设五大农业科技园区(设施农业园区、高效农业示范区、优质烤烟生产园区、小麦良种生产繁育生产园区、川道农业综合开发区)、十大专业化生产基地(38万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20万亩干杂果生产基地、10万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1万亩设施瓜果蔬菜生产基地、100万100万只家兔生产基地、10万只肉羊生产基地、3个设施农业示范基地、3个劳动力培训转移示范基地、1万亩金银花种植基地、1万亩绿化苗木繁育和花卉生产基地)。

(二)发展提升第二产业。大力度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一手抓总量增长,一手抓结构优化,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按照“煤炭强基、转化做大、三产配套、环境优化”的总体思路和“依托资源、产业多元、结构合理、生态环保、统筹规划、综合开发”的原则,打造五大板块(煤炭生产板块、煤化工板块、煤层气开发利用板块、8 煤矸石发电板块、煤建材板块)、延伸七大链条(煤炭工业产业链、煤、电、铝及铝制品和机械加工工业产业链、煤气化、液化、精细化工、成品油加工工业产业链、能源再生利用工业产业链、建材工业产业链、食品工业产业链、系列果品深加工产业链)。到2015年,打造100亿元企业2个,50亿元企业1个,原煤产量达到3600万吨(其中精煤24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20万KW,甲醇180万吨,丙烯40万吨,煤制甲醇改性柴汽油30万吨,页岩油10万吨,水泥120万吨,地面煤层气(瓦斯)抽采利用量6000万立方米。全县能源效率达到40%,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5%。工业总产值突破340亿元。

(三)壮大繁荣第三产业。按照 “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发挥优势,挖掘资源,拓宽领域,提高水平”的方针和“转变观念,放手发展,扩充总量,提升质量”的思路,以城乡一体化为驱动,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建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辐射周边的区域性人流、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中心。到2015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30亿元,力争达到35亿元,占GDP的比重在20%左右;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5万多人,占城镇从业人员的65%左右。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抓好流通市场的建设,建立独具特色的商业市场。鼓励个体、私营运输户组建民营运输企业。力争到2015年全县建成“六个”物流配送中心(即生产资料配送、农产 9 品加工配送、日用品、建材、汽车及配件、废旧物资回收)和一个集农业物流、工业物流、商贸物流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核心园区。二是加快发展生活服务业。引进一批知名的餐饮连锁企业,规划建设一批设施先进、服务档次较高的饭店、酒楼,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发展餐饮住宿业。建设特色小吃一条街,形成多风味、多品种的餐饮品牌,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要。三是加快房地产开发业。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提升房地产业的整体实力。延伸房地产消费链条,激活建材、装潢、家电、信息等市场,提升物业服务档次。四是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针对全县中介服务发展薄弱的特点,应大力引进专业人才,扶持、培养中介服务行业,特别是会计、法律、商务等现代服务行业,至2015年,初步形成种类齐全、运作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五是发展社区服务业。把社区服务与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社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和充实社区服务设施,健全社区服务组织,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开展社区商业便民、医疗卫生、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教育科普、体育健身、就业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就业培训等服务,实现公益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吸纳更多富裕劳动力就业。六是发展文化体育业。依托开元广场、中达广场、豳风苑、紫薇山公园等,开发广场文化,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和广告业,有所侧重地引进健身、体育运动俱乐部等项目,形成高、中、低档兼有的文体娱乐业发展格局。七是着力发展旅游观光业。以建设“旅游名县”为目标,树立“大旅游”观念,10 开发一批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着力打造*县文化旅游品牌,把*县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渡假于一体,“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功能配套的旅游城市。精心打造“一线(川道盛唐佛教文化和现代工业旅游线)两翼(南翼生态休闲旅游线、北翼古豳文化旅游线)”旅游格局。

(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的发展思路,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基础,合理优化园区布局,规划一些品位较高、功能较全、后发效应较长、发展空间较大的特色园区,促进区域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积极落实土地,快速配套路、电、水、网络等基础硬件,努力创建良好的项目入园条件。加快“五大园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新民塬煤化工工业园区、城西煤炭工业园区、义门农产品工业园区和炭店陶瓷工业园区)建设步伐。

第三篇:循环经济工业规划空间布局

循环经济工业规划空间布局

基地产业规划形成“一带二心五区”的空间格局。

“一带”:是指沿江风光带,利用沿湘江的深水码头,将此地带发展物流仓储产业。加快物流基地的发展,积极引进大型物流项目,推动园区化工、建材和制造业的仓储物流产业的发展,满足原料、产品“大进大出”的需要。

“二心”:是指循环经济工业基地的配套服务设施用地,结合东城镇、铜官镇共同发展,形成整个规划区的两个配套服务中心。

“五区”即围绕核心形成的四个工业产业基地,即一期的精细化工产业区和能源基地;二期的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区;三期的工程机械产业区和仓储物流区。

用地布局 采用“一厂、两片、四带、五区”的形式组织基地空间结构。

一厂”:指本规划区内的华电长沙电厂。

“两片”:指将工业基地分为工业和仓储物流两大片。

“四带”:指基地内沿星常长输燃气管、发展大道、花果路规划的绿化防护带和基地外围沿湘江、黄龙水库水系形成的环形生态隔离带。

“五区”:指化工产业区、能源基地、电力配套与新型建材产业区、综合产业区、仓储物流区。

第四篇:成都工业1313发展规划

《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2014-2017)实施计划》 到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0000亿元(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达到万亿,汽车、石化、节能环保、食品、轻工成为千亿级产业。

发展战略

1个体系——构建“层次分明、优势突出、生态高效”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3个层级——形成“突出发展、加快发展、优化发展”3个层级 13个产业——重点推进13个产业发展

●突出发展:电子信息、轨道交通、汽车、石化产业

●加快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 ●优化发展:冶金、食品,建材、轻工产业

优化工业空间布局

成都将以产业为纽带,突破地域限制,推动区域联动发展,通过构建市、县、镇三级工业布局体系,形成“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的新格局。

市级层面

成都高新区:将突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成都经开区:将统筹规划77平方公里区域,分步实施拓区,并以经开区为核心,推动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和金堂县“一区四园”一体发展,着力打造汽车、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集聚区;

天府新区直管区:将积极发展总部经济,联动双流县、新津县等连片发展,打造工业总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区。

区(市)县层面

指导编制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产城一体规划,完善园区和镇(乡)工业点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乡镇层面

结合城镇化发展需要,选择10-15个乡镇先行试点发展工业,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存量用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手工等传统特色产业

重点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将以构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为核心,按照现代电子制造业、高端软件服务业和互联网产业3个方向,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和电子器件、智能终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智能家居等11个产业集群。在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中,明确发展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穿戴式产品等移动智能终端,以及电视、电脑、手机三屏互动终端产品。

汽车产业——在促进现有整车企业充分释放产能的同时,将大力引进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整车企业及新车型,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到

2017年,力争乘用车产量达到100万辆以上,整车平均单车价值提高到13万元以上。

航空航天产业——飞机整车制造成重点发展方向,通过研制生产销售喷气公务机,建立喷气公务机研发、制造、总装、销售、服务完整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以中高端无人机为重点满足军民和外贸等各方需求的产品体系,着重发展多个型号无人机,带动无人机产品系列的发展。

喷气公务机整机组装与研制——将联合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国外知名喷气公务机制造商合作,开展喷气公务机组装,逐步过渡到结构大部件和系统制造;联合中航工业与国外合作商共同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喷气公务机,开展公务机研发、设计、制造、总装、试飞、取证、交付和服务。

四川大学非公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济琛教授:毫无疑问,13个产业中,大多数是新兴产业。这些产业规划,将促使整个成都经济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民营经济的机会最大,这13个领域,是民营经济的新方向。

成都移动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张正刚: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新的要素保证体系。新的产业计划,需要“定制”发展。未来属于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企业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找准自己的定位。自身有优良的技术和盈利模式,优良的政策引导会打开更多空间。

第五篇:全省工业发展大会

全省工业发展大会提出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强大支撑

栗战书赵克志讲话 王富玉主持

●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

●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引领工业发展;把 生态文明对立起来是认识上的绝对化;新型工业的发展将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这问题,那问题,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问题;这风险,那风险,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风险

●我省“十二五”时期发展工业的总体思路是:千方百计加速发展、扩大总量;在扩大总量中高速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完善区域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

●到2015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万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到40%以上,工业投资累计达到1.5万亿元以上,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20户以上

●干部的开放意识、开放水平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环境,首先是各级干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探索

金黔在线讯 10月26日,全省工业发展大会在贵阳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就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作出部署。会议强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满怀忧患重工业;进一步理清思路,满怀信心谋工业;进一步振奋精神,满怀激情抓工业;进一步增强耐力,满怀执著兴工业,全力推进工业强省战略,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王富玉主持会议。省委常委王晓东、龙超云、李军、张少农、张群山、黄康生、崔亚东、谌贻琴、宋璇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华祥,副省长禄智明、蒙启良、孙国强、刘晓凯、谢庆生,省政协副主席陈海峰出席会议。

栗战书强调,要统一对工业强省战略在全省发展全局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就我省目前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来看,必须把工业强省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抓好。第一,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没有工业化,就谈不上实现现代化。工业上

不去,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城镇化、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等都将受到极大的制约,现代化进程必然滞缓。第二,工业是实现三次产业加快提速、协调发展的关键。工业可以上带一产,下促三产,推动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一、二、三产相互提供需求,相互提供供给,其中最大的创造和产品供给是第二产业。第三,贵州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将我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唯一的途径就是推进工业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工业经济,工业在贵州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其他任何产业代替不了的。现在我省站在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起始线上,一定要抓住机遇,果断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助推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

栗战书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我省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具有贵州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当前,我省工业发展存在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合理、创新能力极弱、工业总量太小等四个突出问题,主要矛盾是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严重不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要把做大总量放在重要位置,作为重要任务,坚持在做大总量中完善结构,通过完善结构实现结构优化。因此,我省“十二五”时期发展工业的总体思路应是:千方百计加速发展、扩大总量;在扩大总量中调整优化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完善区域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通过解决总量、结构、布局、动力等问题,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把工业同生态文明对立起来,是认识上的绝对化。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工业经济的发展,要发展有利于生态保护而不是损害生态的生态主导型工业,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延长产业链条、降低资源消耗、优化生态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只要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走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持续发展的路子,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就能给后人留下赞叹,而不是造成遗憾。

栗战书强调,要强化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领导,在各级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加以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把加快工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党政一把手必须亲自抓。各级领导干部特别要学习工业、钻研工业、熟悉工业,真正成为抓工业的行家里手。把熟悉工业、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放到抓工业的第一线,把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工业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二是进一步坚定信心。必须敢闯、敢试、敢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化解矛盾,克服困难,推进发展。这问题,那问题,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问题;这风险,那风险,不发展、慢发展是最大的风险。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解决交通、用地、水利、信息、环保等贵州工业发展瓶颈问题上积极向国家争取有利政策,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各级各部门要强化保障和服务意识,改进为企业的服务,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相关配套政策,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四是加强要素支撑。解决工业用地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工业运行保障措施。五是积极营造良好氛围。让工业强省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省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培育企业家精神,坚决破除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小绩就守、小挫就收等思想的束缚,以干大事、创大业的气魄,永不满足、永不懈怠,务实求新、开拓奋进。

赵克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工业持续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对照新形势下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丰富内涵和总体要求,我省工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干部要统一思想认识,全面贯彻省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要坚持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统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全过程,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这两个重点,加快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转变,膨胀总量,做优产品、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加快从原材料粗加工向精深加工、配套加工转变,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推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确保到2015年全省工业经济总量明显扩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升。

赵克志强调,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着力点。围绕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一是要把扩大产业投资作为膨胀工业总量的前提,加快工业项目库建设,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拓宽投资渠道,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要求,抓好工业项目的推进。二是要围绕原材料精深加工、生物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及我省现有机械制造业的基础,着力打造10条重点产业链。把发挥央企和省属国有企业在资源开发方面的优势与民营企业在资源精深加工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精深加工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提高加工配套能力,切实拓宽产业幅。三是要科学编制规划,加快园区建设,加强园区管理,促进东西合作,实现工业经济集群发展、集聚发展和集约发展。四是要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降低生产要素成本,通过扩大招商引资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五是要推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化科技平台支撑、科技人才支撑和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支撑,不断提高我省工业经济的竞争力。六是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

赵克志强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干部的共同使命,要调整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不断提高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执行力。要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加强学习研究,做抓工业经济的行家里手;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督促考核;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充分发挥工业的带动作用,拉动三次产业全面提速,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王富玉要求,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栗战书和赵克志同志的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要高度统一思想,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栗战书和赵克志同志的讲话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工业发展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工业发展在缩小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工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制定措施,把工业经济发展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与谋划本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要真抓实干,做到“全省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空论”,在真抓实干中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解决问题、创新经验、求得实效。要强化服务,各级领导机关要树立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服务理念,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各市(州、地)、县党委、政府(行署)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工业的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有关部门、各人民团体、省政府驻外办事机构,部分中央驻黔单位,部分企业、大专院校、职业学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省委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下载成都工业发展空间布局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都工业发展空间布局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业发展情况总结

    xxx工业发展情况总结近年来xxx工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两推六抓一加强”的总体部署,紧密结合xxx实际,以招商引资和项目......

    云南工业发展情况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的通知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工业始终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优化产业......

    工业发展情况解说词

    城关街道工业发展情况解说词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城关街道工业发展情况,工业发展情况解说词。今年,我们把加快"转调创"作为推动镇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坚持快转调,重创新......

    模具工业发展

    模具工业发展 模具工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被称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 ;美国工业......

    《松岗产业升级空间布局规划研究》编制完成

    《松岗产业升级空间布局规划研究》编制完成记者近日获悉,由市规划国土委宝安管理局组织编制的《松岗产业升级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于近日完成,深圳西北门户将打造成为现代制造业......

    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关系问题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

    工业工程学科研究与应用发展状况(范文)

    工业工程学科研究与应用发展状况 工业工程学科简介 工业工程是对有关人员、物资、设备、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整体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改进和实施的学科。 发展: 经典工业工程......

    广西园区工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范文大全

    广西园区工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发布日期:2011年02月17日“十一五”时期,广西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把工业园区作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先后出台了《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