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发展人才事业[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08:0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发展人才事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发展人才事业》。

第一篇: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发展人才事业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发展人才事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1日在北京胜利闭幕。此次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

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决定》精神,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工作,努力奋斗。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基础在人。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事人才工作在本质上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事人才工作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发展人才事业,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人事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努力实现人才资源配置由计划配置向主要通过市场配置转变,人事工作方式由传统人事管理向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转变,人事工作内容由管理国家干部向服务于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转变。二是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三是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和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展示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相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努力形成人才资源充分涌流,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公平正义是协调社会各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本特征。人事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的每一项人事政策和制度都要体现权利公正、机会公正、规则公正、分配公正的原则,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需求,充分体现公平、公正。要健全完善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约束机制,对一些群众关心的干部选拔任用、军转干部安置、公务员招考、职称评聘等热点、焦点问题,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要建立健全人才权益保护机制,完善人事行政复议、人事争议仲裁、公务员申诉控告等制度,引导用人单位和人才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社会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人事人才工作直接涉及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一定要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体现公平和谐、安定有序的精神,把握复杂多样的特点,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和需求。既要有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紧迫性、坚定性,又要讲究方法步骤的科学性、严密性;要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把工作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尽可能减少“震动”。要处理和解决好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要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职称评聘、人事考试、工资福利、军转安置和事业单位改革等工作,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事人才工作大有作为,人事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发展人才事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发展人才事业。

第二篇: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

我国改革开放27年来,在这么短的时期内,在如此人口和地域规模中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但伴随着快速的发展,出现了诸如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和区域发展失衡、就业问题凸现、人口未富先老、环境污染严重等各种社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谋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出一条不仅能够快速增长,而且能够和谐发展的路子,这就使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必要性。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从现实的针对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样,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的发展理论做出贡献。因此我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什么是和谐社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表述,就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根据这个定义,政治学家从政治学的角度说: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始于初级阶段,又高于初级阶段,是结构合理、行为规范、运筹得当的社会,是改革配套、发展协调、稳定持续的社会;哲学家从哲学的高度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系统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界之间各个子系统,要素之间处于相互促进、良性运行、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状态;社会学家从社会学的角度说:所谓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各个部分,各种要素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多元社会事实上是利益多样化的社会,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是一个合作和宽容的社会。和谐社会需要一种宽容的氛围和精神,要容忍各种不同利益关系的存在,尊重别人所做出的不同选择,特别要保护少数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要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尤其要倡导宽容、谦让、奉献的社会公共道德,营造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社会氛围以及和睦相处的人文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不仅是一个宽容的社会,也是一个团结的社会、互助的社会、合作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和善治的社会。善治即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和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和谐社会当然需要人人友爱、家庭融洽、邻里团结、社区敦睦,但是,如果公民与政府处于互不信任、互不合作,甚至相互对立的状态,纵使人际环境再好,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和谐。因此,一个和谐的社会,应当是一个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一个公民与政府良好合作的社会,一个政治参与和政治透明程度较高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社会生活的和谐,必须有稳定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在现代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条件下,社会生活的井然有序不能再建立在“传统的稳定”之上,而是建立在“现代的稳定”之上。传统的稳定是一种静态的稳定,其主要特点是把稳定理解为现状的静止不动,并通过抑制的手段维持现存的秩序。与此不同,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现代的稳定则是一种动态和稳定,其主要特点是把稳定理解为过程中的平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调整来维持新的平衡。维持社会生活秩序的基本工具就是法律和制度,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各种政治和经济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因此,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这样的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衡量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

和谐社会是一

个诚信的社会。社会和谐的深层基础在于全社会之间拥有一种普遍的认同,人与人之间有一种相互信任的纽带。没有诚信,就没有相互的合作,就没有社会的团结,就不能形成普遍的认同,也就没有社会的和谐。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

尊重和保障;

□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文章版权文章版权归xiexiebang.com作者所有!归xiexiebang.com作者所有!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 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 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表述,都是指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模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论述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推进伟大事业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现在,我国的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发展方面已由单纯追求GDP上升到追求人文GDP、环保GDP,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巩固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应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重构社会结构,完善社会组织,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社会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如何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全党同志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按规律办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几点: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应该看到,人民内部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的非对抗性矛盾,要多用经济的方法、民主的方法、综合的方法来解决,坚决防止用处理敌我矛盾的办法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机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的方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路线、政策,采取各种措施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当前要着重解决分配、就业、贫困、“三农”、腐败等突出问题。要针对企业改制、城市拆迁、农村征地、司法不公等,抓紧建立相关法律加以解决。

用正确的手段和方法,化解和处理社会矛盾,是增进社会和谐所应该提倡的文明方法。其实社会矛盾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会存在的,只是尖锐程度不同而已。社会要形成习惯于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和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化解和处理矛盾的机制和社会氛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只会用以暴力对暴力的方式来处理矛盾,结果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和社会积累的巨大破坏,最后还是人民吃亏。今天的社会与过去不同了,执政者与人民群众之间,各个社会群体之间,不存在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矛盾,完全应该而且能够通过沟通、协调、调解以至行政、法律等文明的方式来解决。通过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扶贫济困的风气,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气,形成讲诚信,重责任,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风尚。

(二)正确处理收入分配问题。当前收入分配上的主要问题是,非常态收入突出,保障性收入不到位,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不良后果日益明显。解决的出路是,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逐步加重公平的分量,努力兼顾公平。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既要着重解决初次分配非正常收入造成的差距,还要着重解决再分配的社会公平保障,建立公正的收入分配体制。

首先保证社会成员机会平等,解决好初次分配的合理。初次分配拉开差距,一般来说是正常的,有利于效率提高。问题在于由于不合理、不平等的竞争条件和机会,如市场垄断、贪污腐败、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等造成大量的非正常收入,导致初次分配有些收入差距拉大的不合理。这就需要解决初次分配机会条件不均等所带来的不公。在初次分配中,要建立健全市场机制,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以效率为前提,贯彻按劳和按要素分配原则,让激励性和效率性收入分配确实到位,控制垄断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实现合理的初次分配。

其次,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解决好再次分配公平。目前再次分配体制不健全,保障性收入分配不到位,低收入层与高收入层的差距日益拉大。这就需要以公平为原则,加大政府调控力度,通过经济立法、经济政策,运用税收、金融、行政等调节干预手段,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采取切实措施保证低收入居民的保障性收入,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部分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例如,进行税赋改革,加大对各类收入的税收调节;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公共开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支持落后地区和农村发展,提高落后地区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着力解决城乡居民贫困层的生活困难,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采取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数量的办法,逐步缩小贫富差距。

还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好保障性分配问题。政府要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向低收入倾斜,确保低收入层的最低生活保障,突出解决失业、医疗、养老保障,加大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

(三)构建和谐社会还要走发展的道路,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环境治理保护。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要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要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社区建设,健全社会组织,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国防建设。要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之道。贫困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甚至社会冲突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原因。只有最大限度地减少、减轻贫困,才能有效地医治许多社会病和消除社会裂痕。而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邓小平看得准,他剥去种种貌似革命的假社会主义理论的外衣,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而且要加快发展。20多年来,国家成就斐然,初步实现了小康,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大为减少。这为我国实现社会和谐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但这个基础对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还不够坚实,还必须长期坚持发展这个执政党第一要务不动摇,最终彻底消除贫困,铲除社会不和谐的土壤。抽肥补瘦,缩小贫富差别,是缓和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的普遍做法。有穷有富,是迄今为止的社会常态。我们过去没有认识到,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试图建立一种人人过着一样贫富生活的社会。实践证明,那种模式抑制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失去竞争能力,是不成功的。改革开放后,由于实行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生产大发展。但由于人的能力不同,主客观条件不同,获得机遇的先后和多寡不同,于是就出现了一般社会都会出现的穷富差别,地区差别。对于这种现象,党、政府和社会,首先应承认合理合法的差别,不应采取贫富拉平的做法,要继续鼓励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竞争发财致富,同时通过政策为弱势人们和地区创造必要的条件增强他们的致富能力,尤其要通过依法税收将富人和富裕地区的一部分财富收上来进行第二次分配,部分税收用于发展公益事业,部分用于对弱势群体和弱势地区的补贴,这叫“抽肥补瘦”。当然,对以权谋私,通过各种腐败手段非法暴富的人,必须坚决没收非法所得,实行坚决打击。他们与劳动致富者和合法经营致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

(四)在中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键是执政党自身建设。首先执政党内部,特别是领导高层,必须是和谐的,团结的。过去一个严重的教训,是党的高层不和谐,斗争不断。高层不和谐,下面各级能和谐?党内不和谐,社会能和谐?今天不同了,全党上下很和谐。全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党组织,7000万党员,只要共产党内部和谐,全国就乱不了。当然党内要和谐,必须发扬党内民主,营造党内发表不同意见和平等讨论的环境,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把全党积极性调动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改革开放,是各个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利益格局的调整。中国共产党任重道远。但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调整化解各种矛盾,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和谐的社会。

参 考 文 献

参考文献具体内容:

[1]胡鞍刚主编.中国:挑战腐败.

[2]李良栋等主编.新编政治学原理.

[3]中国行政管理.第4期.

[4]许连纯主编.新时期干部权力监督概论.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论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第三篇: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

江安县政府副县长庹利亚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对社会中最弱、最困难的残疾人特殊群体的扶助,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政府都在积极采取各项政策措施,关注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群体的直接的、现实的、甚至长远的利益,通过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着力解决残疾人生存的根本问题。

一、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内涵与实质

(一)发展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进程在不断深入,各阶层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贫困残疾人的心态更为不平衡,他们的生存状况尤为值得社会关注,帮助并兼顾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体直接的或长远的利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残疾人事业就是要时刻关注并不断满足残疾人的需求,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帮助广大残疾人融入到和谐社会大家庭。

(二)发展残疾人事业,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就是注重人的全面公正发展,残疾人群体是弱势群体,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生活贫困、就业困难,导致在这一群体中蕴藏社会不稳定因素。只有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让残疾人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好地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利,才能更好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三)发展残疾人事业,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必然。残疾人群体是社会整体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他们因受身体条件限制,突显出其在社会群体中的特殊性及其生存状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给残疾人弱势群体多一份关心、多一份偏爱,从各方面多给予关心帮助,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

二、江安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现状

(一)残疾人基本情况。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江安县共有各类残疾人4.08万人,占全县总人数的7.33%;残疾人总户数3.26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21%。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相比,全县每年平均净增770名残疾人。残疾人家庭户人均全部收入,城镇户达到3000余元,农村户达到2000余元。住房属木、草、竹结构的占残疾人家庭住房的30%,无房残疾人

户近1000户。残疾人家庭无主要家电率为37%左右。随着残疾人的增加,残疾人的家庭和社会问题逐渐增长。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大力关注,部门积极配合,努力创造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严格执行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纲要,努力健全制度,增添措施,加大投入,改善残疾户的人居环境。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实施扶残助残项目,促使残疾人直接受益。目前,已实施了中国残联彩票公益金的康复、教育、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白内障复明手术、“集善嘉年华”助学等扶残助残项目活动。全县争取上百万元资金,实施各类扶残助残项目12个,1000余名残疾人直接受益。三是制度健全,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改善其生产生活基本状况。已为5420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和免费配送残疾人用品用具。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全县特殊教育小学校1所,在校适龄残疾儿童90余名,另有适龄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于全县各类小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残疾人就业率逐步提高,通过开办残疾人就业培训班,在盲人按摩机构、民福企业、个体就业等各种渠道实现了1200余名残疾人就业。加强了残疾人社会保障,城乡特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五保、救助等社会保障范围,近2.6万名城乡特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三、当前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存在问题

一是社会扶残助残的氛围有待继续加强。对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宣传不够,以致帮扶残疾人的思想还未深入人心,社会扶残意识未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未形成自觉扶残助残行动。社会上甚至还存在歧视残疾人现象,还存在入学难、就业难等问题。二是帮扶残疾人政策的落实程度不够。部分乡镇或县级部门对残疾人的关心与支持力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三是残疾人生存状况较差。党委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惠及残疾人的政策,但提倡性内容多,强制性内容少,落实的难度较大。政府对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大、实惠多,但涉及面尚小,他们的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等生存状况未得到根本的改善。

四、大力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

为残疾人弱势群体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给予政策倾斜,提供社会服务等支持是政府的职责,是体现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爱,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十一五”期间,发展残疾人事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关注

弱势群体,努力改善残疾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状况,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的基本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差距。

(一)强化政府职能,提高服务综合能力,构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和谐环境。

对残疾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是政府的责任。政府依法建立机构,制定具体政策,提供公平就业机会等通过其社会管理职能为残疾人提供社会服务,协调残疾人群体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这些职能处处体现着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对残疾人的关爱,体现党委、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县、乡党委、政府应时刻重视改善残疾人生活,不断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共享”的条件,逐步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增大残疾人的接受教育和就业培训的机会。建立健全县乡残疾人组织,加强乡镇以下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提高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素质。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全面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建筑物等无障碍设施建设,进一步营造关爱残疾人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宣传,营造环境,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县乡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考虑,普及残疾预防知识的宣传,增强科学与健康意识,尽量减少残疾发生。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宣传现代文明的残疾人观念,把扶残助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围。广泛开展扶残活动,以“全国助残日”、“爱耳日”、“世界残疾人日”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志愿者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活动,调动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积极性,倡导社会各层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搭建就业平台,激发残疾人树立自强自立意识。

(三)建章立制,健全体系,切实落实扶残助残的相关政策。

1、以县乡基层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工作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机构、健全机制、加强力量、巩固并完善工作制度,建立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做好基层残联干部的培养、教育、选拔工作。

2、统筹安排,同步实施,继续完善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的残疾人儿童义务教育制度。一是在全县继续推行残疾适龄儿童随班就读。立足长远发展,逐步建立九年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促使更多的残疾适龄儿童接受特殊的或普通的义务教育,积极探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残疾儿童的学前教育、残疾人就

业培训教育。二是建立健全助学金制度,将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切实列入政府优惠政策范围,在同等条件下,做到接受教育的贫困残疾学生优先享受国家资助政策。三是以县内现有的普通职业教育学校为主导,普遍开展适应劳动力需求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以中短期实用技术为主培训,注意城镇与就业相结合,农村与生产和扶贫相结合,为残疾人接受各类普通或特殊教育培训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四是加强自身学习、外派培训、引进新人等不拘一格形式,努力提高全县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

3、建立和完善就业、社会保障机制,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实现其自强自立。全面贯彻落实好关于残疾人就业、残疾人社会保障的有关政策,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进一步促进残疾职工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按规定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分类救助,适当提高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推进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的进程,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严格管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确保专款专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重点培训,支持并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福利企业,扶持福利企业稳定健康发展,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积极探索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途径和方法,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按规定给予医疗救助。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对无劳动能力、无抚养或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重度残疾人要及时优先予以供养、救济救助,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逐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4、实施康复工程,进一步增强残疾人改善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积极向上争取,加大投入与扶持力度,推动县专业康复中心项目建设。以专业康复机构为主,家庭为依托,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培养康复服务专业人才,提高康复服务能力。采取设立定点医疗机构与组派医疗队相结合的方式,继续组织实施好每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开展盲人定向行走和生活技能训练服务。指导社区、家庭开展康复训练,实施贫困聋耳康复救助,聋耳听力训练等康复服务,使更多的残疾人恢复、补偿功能,提高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免费装配残疾人假肢体、组织供应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工作。

5、整合资源,部门配合,切实解决贫困残疾温饱。做好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扶助农村残疾人摆脱贫困、解决温饱,是全面建设和谐与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针对残疾人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将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列入扶贫工作计划,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全县的扶贫工作。乡镇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县级部门积极配合,选择适合残疾人脱贫的生产项目,人力物力上给予帮助,政策上给予扶持,重点解决低收入残疾人及其家庭,保证上级扶贫资金落实到位,帮助残疾人摆脱贫困。

6、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健全残疾人法律救助机制。加大残疾人保障法执法力度,县乡残联组织机构要积极与有关部门开展残疾人保障法及相关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

第四篇:大力发展红十字事业 全面促进边疆和谐稳定

大力发展红十字事业 全面促进边疆和谐稳定

——县红十字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红河县人民政府

(2009年10月23 日)

各位理事、同志们:

正当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关键时期,我县红十字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了。红十字事业是一项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 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008年11月11日召开的红河县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我担任县红十字会的会长,我感到十分高兴,也深感多了一份责任和义务,今后我将和大家一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的规定,切实履行职责,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推进全县红十字事业的新发展。

今天县人民政府决定在这里召开红河县红十字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是根据《中国红十字会章程》要求进行的,更是县委县政府对红河县红十字会工作高度重视的结果。在这次会议上,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程同志代表县红十字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作了2008工作报告和2008年接受捐赠款物收支情况的报告,届时请各位理事、常务理事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审议。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我县红十字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做好红十字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红十字工作也是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要充分认识红十字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红十字会是唯一具有国际法地位的有别于其他慈善组织的人道救助团体,它与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联合国一道成为世界三大国际组织。它更是世界性的、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都能接受的、专门从事人道主义救助工作的国际组织。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来说,红十字事业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完善程度、文化思想道德进步程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和综合水平,更多地体现着社会文明进步水平的高低。而相对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来说,红十字事业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对人的生命和生活的保障程度、争取国际国内红十字组织援助的信誉程度和综合实力。所以,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红十字事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加快红十字事业发展步伐,努力作好红十字会工作,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抵御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积聚社会力量、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促进交流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弘扬先进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在省红十字会第四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上,省委书记白恩培对全省红十字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红十字会工作,把促进红十字事业的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解决红十字会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使红十字会能够独立依法开展人道救助工作。所以,全社会都应该充分认识红十字事业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不断提高对发展红十字事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努力形成人人关注人道主义事业、全社会高度重视红十字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过去的一年,我县红十字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组织建设、社会募捐、救灾救助等各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来看,制约和影响我县红十字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一是县红十字会现在虽然已作为县属社会团体机关独立设

置办公,使组织机构进一步得到了建立健全,为加快我县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以前长期挂靠卫生局,机构未独立升格,无专职工作人员和独立办公条件,本身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有待于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二是没有建立起稳定的筹资渠道,社会募捐难度较大,救助能力与救助需求差距较大,救助实力十分薄弱;三是工作经费严重不足,部分工作难以开展完成,全面履行职责显得力不从心;四是宣传红十字运动和红十字精神的力度还不够,红十字会的社会认知度还不高,相当一部分干部职工、群众对红十字会的宗旨、性质、任务了解不多,红十字运动的参与面还不够宽,群众对红十字会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有待提高;五是目前红河县尚无红十字青少年会员,发展学校红十字青少年会员、社会志愿者工作不足,工作有待于加强和扩展,有待于建立学校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六是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工作在交通、矿山等高危行业和边远乡村还未打开局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勇于正视问题,并逐步加予解决。

红河县红十字会作为县人民政府人道工作领域的重要助手,既是社会救助团体,又是国家公共服务机构。从它的基本原则、职责任务、工作领域和运行方式来看,它既是人道主义的宣传者、倡导者和组织者,又是人道主义的实施者、维护者和监督者。发展公益事业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尽的责任。确保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组织机构建设、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等,这些都是各级政府的职责。因此,应重点抓好政府职责的落实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协调工作,及时解决影响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困难,为红十字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主动为发展红十字事业提供支持和帮助。县红十字会也要把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主动地请示汇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努力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明确重点,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红十字工作新局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红十字会的工作领域越来越宽,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既为红十字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工作平台,也对红十字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努力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使工作符合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为此,我县红十字会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快小康社会进程这一高度,充分认识加快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重要性,真正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国家、省、州的要求上来,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强红十字会组织建设

健全的红十字会机构是开展工作的基本条件,是红十字事业健康发展的组织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为加强红十字会组织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中国红十字会章程》规范了红十字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程序,我县红十字会应不断加强完善红十字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必要的工作经费和办公条件,是红十字会开展人道主义服务的物质基础。红河县委县政府对我县红十字事业高度重视支持,认真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红十字会开展工作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配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为发展红十字事业提供了组织和人才保证,为红十字会依法开展各种人道主义活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尤其是红十字会在开展救灾和救助工作中所发生的费用,如争取、转运、保管和分发救灾救助物资的装卸费、运输费等,予以保障,充分调动和保护红十字会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做到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办公地点、有工作经费。

县红十字会在不断规范工作机制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红十字会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转变观念,破解发展难题,夯实组织基础,确保红十字会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履行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人道领域的助手作用。

红十字基层组织是组成红十字会的基本单位,是红十字会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基层组织的状

况直接影响着红十字事业的发展。全州红十字会的基层组织发展很不平衡,不够普及,红河县红十字会为了壮大红十字基层组织和加强红十字会会员、志愿工作者队伍建设和管理,根据《红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河县红十字会会员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红政办[2009]97号)、《红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红河县红十字会工作意见的通知》(红政办发[2009]98号)、《红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发展红河县红十字会团体会员的通知》(红政办发[2009]99号)文件,将着力于组织推动各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乡镇、社区等100多个单位成为团体会员单位和建立学校、社区红十字基层组织,发展团体会员、青少年会员和志愿者,大力开展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为我县红十字事业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截止2009年10月,已由2008年的团体会员单位18个,会员280人,发展到44个755人,新增加了26个475人,但离在全县范围内100多个单位中全面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仍需进一步加大此项工作力度。各乡镇、县属各单位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配合,尽快办理加入团体会员手续,学校也要尽快建立基层红十字会组织,发展青少年会员,壮大红十字会组织队伍。

(二)以“三救”为重点做好各项工作

要关注弱势群体,尽其所能给予人文关怀和生活救助,是红十字会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和任务,其重点就是“救灾、救护、救助”。因此,“三救”工作是关键,是核心,这不仅是红十字会法明确的重要职责,而且直接关系到红十字工作的成效,影响到红十字组织的形象,我县红十字会要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人道主义救助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开展救灾、救助、救护工作,坚持以改善易受损害群体境况为目标,努力做好以“三救”为重点的各项工作。要做好救灾,就得有救灾物资储备,就得有能快速高效应对自然灾害或突发事故的救援队伍。目前,我县红十字会的救灾能力非常薄弱,加强灾害应急能力建设,提高灾害救援能力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应结合我县地处边疆山区,地理环境复杂,自然灾害发生频繁,道路交通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的实际,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灾情,在尽力做好本级救灾工作的同时,应及时上报灾情,争取省州红十字会及其他红十字组织的支持援助,为政府分忧,为受灾群众解难。其次是在救灾、救助工作中,特别要注意管好、用好捐款、捐物,充分体现募捐者的意愿,维护和珍惜红十字会的公益品牌。然后是要搞好群众性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广泛宣传公共安全知识、灾害互救自救知识,提高群众应急和自救能力,以预防和减少灾害损失为救护工作的重点。

(三)进一步加大红十字工作宣传力度

红十字会通过人道主义工作,努力防止并减轻人们的疾苦,不但给予最易受损害群体无私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一种相互帮助和关爱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类和平进步。宣传红十字事业,传播人道精神,广泛动员与感召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红十字事业,是我们红十字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各部门和各位理事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在全县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5•8红十字日”等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和传播公益文化,进一步唤起公众的公益意识,增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感,营造公益事业高尚的社会氛围,使公益行为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四)探索创新红十字工作新举措

我县红十字会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际、体现自身特色的工作模式,特别是要在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人道领域救助;开展初级卫生救护培训,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拓展红十字会工作新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筹资募捐方面,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县市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勇于探索红十字募捐工作中的新观念、新机制、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扩大募捐渠道,增强我们的救助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自身建设

加强红十字队伍建设。红十字队伍包括红十字会的专兼职干部、会员和志愿者,加强红十字会干部队伍建设是我县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要花大功夫、下大力气,采取有效措施,打基础,强素质,努力提升这支队伍的履职能力;要以改革创新精神,通过实践锻炼和学习培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全面加强自身建设,着力建设团结务实、高效清廉、公道正派的领导班子和一支精干、称职、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使他们热爱红十字事业,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加强调查研究,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红十字会的各项工作逐步实现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

红十字会是社会救助团体,不同于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会员、志愿者的作用,团结更多的人支持和参与红十字事业。只有真正形成以红十字会专职干部为主,基层组织、会员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才能把红十字事业做大做强,使人道工作做深做广。

(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认识发展红十字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红十字事业在备灾救灾、维护人的健康、保护人的生命、促进世界和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所体现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已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发扬传统美德,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人道主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要转变职能,切实加强红十字会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支持红十字会工作的良好局面。要更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尽职尽责,注重红十字工作,进一步加大对红十字事业的支持力度,为红十字会健康有序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我县红十字会必须以高昂的斗志,良好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创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红十字会工作,努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以“动员人道力量,改善最易受损群体境况”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从服务于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把我县红十字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最后,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红十字事业的各级、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红十字事业勤勤恳恳、辛勤努力、作出许多成绩的红十字会专(兼)职工作者、会员以及志愿工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谢谢大家!

第五篇:发展科研事业构建和谐单位1

发展科研事业 构建和谐单位

胡雪琼李存生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云南,景洪666100)

摘要:以强化班子建设和夯实创新基础为突破口,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推进科研事业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促进和谐发展。

主题词:创新能力;单位和谐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是从事以天然橡胶为主的热带经济作物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农业科研机构,也是目前云南省唯一系统从事天然橡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选育种、初级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研究的农业科研机构。作为科研单位,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促进和谐、以创新推动和谐,积极采取措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研事业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职工,促进单位和谐。

强化班子建设,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热作所党委从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入手,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一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二是建立党委参与决策机制,涉及我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都必须经党政会议讨论决定。一方面,正确处理好党委领导与所长负责的关系;另一方面,所党委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智慧,坚持广

泛听取意见、充分论证、正确集中,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三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 “科研是立所之本,开发是富所之路”的发展思路。四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搞好班子团结。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廉政责任制,提高领导班子成员拒腐防变能力,做到廉洁自律。领导班子讲团结、干实事、谋发展、思大计,狠抓科研管理、为民服务等工作,切实加强了党的建设。

夯实创新基础,促进科学发展党委班子充分认识到,只有加快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通过软件、硬件建设和人才的引培,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一是硬件建设迈上新台阶。近几年,投资2400多万元,更新了科研办公设施、建盖了科技信息大楼、专家楼、天然橡胶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购置了凯氏定氮仪等科研仪器设备70多件套和更新100多台电脑,建立了所内局域网。拥有试验示范基地1.5万余亩,建有占地1200余亩的种质资源保存圃,收集、保存各类热带经济作物种质资源近1000个种1万余份; 藏书6万余册,科技期刊1.8万余份;面向国内外出版发行《热带农业科技》期刊;拥有有各类仪器设备近千台(套)。

二是人才队伍结构有较大变化。到2009年12月,168名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21名,中级职称68名。现有博士7名,硕士27名,本科70名,还有1名在读博士和1名在读硕士。

三是承担大项目的能力显著提高。2009年申报项达45项,其中两个大项目获云南科技创新强省计划资助;一项列入省部会商国家科技计划支撑重大项目;天然橡胶技术体系建设荣获一个遗传育种专家岗位,我所的橡胶树种质资源圃获“农业部景洪橡胶树种质资源圃”的授牌。

四是科研获奖成果显著增加。2009年全所12项科研成果获科技进步奖,其中:有一项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有5项成果获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奖;有等6项成果获云南省农垦局科技进步奖;红掌新品种申报8个,专利申报3项,撰写标准4项,新资源食品(辣木)申报1项;发表论文46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25篇。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单位热作所党委把解决职工生活问题作为活动的出发点,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坚持以人为本,及时为职工排忧解难。单位的和谐为发展积蓄了浓厚的内力,优化了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

一是为筹措资金,为离退休人员和职工实际困难。在经济不充裕的情况下,投资55万元,建盖了20套特困职工经济适用住房,使特困职工如愿以偿地搬迁进了新房;投资8万多元,解决离退休人员和职工的健身场所,并对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走访看望住院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党政领导还深入到各医院,慰问住院的离退休人员和职工。并鼓励他们鼓起勇气,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目前的困难。

二是各党支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办实事活动。机关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轮流到橡胶试验队参加护林保胶工作,帮助基层生产队定植橡胶苗、采集保护带绿肥种子;科研党支部以提高科技人员业务能力为突破口,开展一系列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组织全体党员义务种植绿化苗;产业党支部认真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积极了解职工的思想状况,认真化解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体党支部多年来义务照顾精神病患者李兴旺,经常为他购日常生活用品,坚持每月

帮他打扫室内卫生。他们还针对环卫岗位无假日的特殊情况,建立节假日党员义务顶岗制度。花卉园党支部积极建立党员责任区,实行党员挂牌上岗,开辟党员示范窗口,组织党员节假日为游客义务导游,组织党员义务修路,向广大游客展现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三是应对金融危机,及时调整分配办法。实行了胶工效益工资与市场销售价格联动的分配方案,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胶工收入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两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橡胶价格大幅度下降,我所及时调整分配制度,确保试验一线职工收入。2010年我所对职工工资分配方案进行大幅度调整和修改,分配方案向一线职工倾斜。分配方案提交职代会审议,得到广大职工代表的高度称赞,审议全票通过。

四是对民生举措建立长效机制。热作所党委坚持以人为本,逐步改善职工福利,并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坚持每两年组织职工体检一次制度。去年8月份,党委筹措资金12万元,组织全体职工进行体检。二是实行职工生日送蛋糕慰问制度。三是坚持为一线割胶工解决实际困难制度。每年坚持为胶工购买驱蚁油、吊床、雨衣和胶鞋,切切实实地为职工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发挥科技优势,为当地政府和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作为农业科研单位,为当地政府和民营企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真正体现科研单位存在的价值。经过多年研究和摸索,我所提出一整套具有云南特色的抗寒植胶和高产稳产技术体系,应用于指导生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外,还对多种热带植物及花卉等进行了广泛的引种试种和开发性的研究,如澳洲坚果将成为继巴西橡胶后热区重要的支柱产业。

我所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时,积极为当地政府和民营橡胶提供科技支撑。一是大力推广抗寒高产新品种,切实改变民营橡胶种植品种杂乱的问题;二是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苗木生产、销售的管理,为胶农提供优质纯正的抗寒高产新品种;三是加快割胶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效益。制作汉、傣、哈尼三种语言的割胶操作技术光碟,为胶农解决割胶操作难的问题;四是加强胶农科学植胶技术的培训,提高胶园管理水平。组织科技人员配合地方“解学科技难”活动,2008—2009年在西双版纳州各个乡镇举办橡胶栽培技术、割胶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培训班67次,培训农村技术骨干及农民6178人次;五是搞好技术服务。在橡胶树白粉病流行危害特别严重年份。我所组织专家大力协助政府进行民营橡胶白粉病防治技术培训及损失调查,提出橡胶白粉病灾后补救措施的建议意见。

下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发展人才事业[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发展人才事业[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坚持以人为本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

    坚持以人为本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 (县情讲座讲稿) 王建华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党和政府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谋发展、保民生、促和谐而提出的......

    构建和谐班级,培养高素质人才(最终5篇)

    构建和谐班级,培养高素质人才 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者:郭秀芬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5期[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

    大力发展中医药藏医药事业五篇

    张茅在第五次全国卫生援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大力发展中医药藏医药事业本报讯 (记者张聪)9月28日,卫生部在西藏拉萨市召开第五次全国卫生援藏工作座谈会。卫生部党组书记、卫生......

    坚持人道主义精神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

    坚持人道主义精神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 (县情讲座讲稿) 王建华 高陵县残疾人联合会是全县残疾人事业的管理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

    大力发展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

    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和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用班级文化构建和谐班级 培养高素质人才

    用班级文化构建和谐班级 培养高素质人才 ──构建和谐班级创新成果汇报材料 摘要:和谐的班级才是理想的班级。和谐的班级应当是充满温馨、人性化、积极向上、有着浓厚学习氛......

    构建“人才储备库”

    新市镇构建“人才储备库” 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新市镇以此次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超前谋划,精心建立以五类人才为重点的“人才储备库”,作为“两委”班子人选的后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