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县盱眙县典型材料(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2 08:0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县盱眙县典型材料(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县盱眙县典型材料(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县盱眙县典型材料(写写帮推荐)

坚持人才优先 集结发展优势

中共盱眙县委

(2010年6月17日)

近年来,盱眙县人才工作紧扣发展要务、紧盯特色产业、紧贴自身实际,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千方百计“引”人才、倾情关爱“育”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2009年获得淮安市惟一的“省人才工作先进县”殊荣,人才已成为驱动盱眙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

一、坚持人才优先,加速构建人才特区。突出以优惠的人才政策、优良的服务环境吸引各路英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智蓄能。政策系统出。在淮安市第一家成立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人才工作年度目标责任制、重大人才工作事项党政联席会议会办制,出台《关于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的若干政策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积极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政策保障。实事集中办。在全市率先设立人才资源开发基金,专项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2009年财政投入的人才专项资金1860万元,年增幅始终保持在40%以上,并先后投入1.5亿元分别在教育系统实施“安居工程”、在卫生系统兴建“高知楼”,为专业人才解决住房750多套,真心为人才打造舒适的人居环境。服务量身做。坚持每年为中高级人才进行免费体检、外出考察疗养、发放图书补贴;近年先后为引进的16名高层次人才解决了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个性问题21个。

二、坚持塑造特色,着力打造人才高地。坚持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全县人才总量超过7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近1/10,人才规模位居淮安市前列。实施揽才工程,集聚产业高端人才。按照产业关联度高、岗位匹配性高、社会公认度高的要求和标准,全力引进凹土、龙虾等特色产业急需人才。每年组织各类人才推介招聘活动100余场次,“十一五”期间共引进各类人才3000多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本科以上学历占58.4%;通过实施“柔性”引智,先后聘请凹土、轴承、龙虾和旅游产业发展顾问21名,招商、法律顾问18名;引进和培育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8名,“333”人才4名,高层次人才数量在淮安领先。实施育才工程,提升人才量质优势。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力度,近年来本籍大专以上毕业生回归率超过60%,鼓励“凤还巢”人才返乡创业,先后有1654名返乡人才创办了1548个项目。通过借“师”办班、借“地”办班、借“园”办班,先后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420多场、受训学员18万余人次,选送100多批1600多人次到高校、科研院所、创业园跟班学习。组建县职教集团,围绕高效农业、龙虾产业、开发区企业等开展大规模人才培训。目前,正在积极筹建淮安市第一家县级技师学院。实施成才工程,助推人才成长成功。盱眙历来重视本土人才创业潜能激发,制定优惠政策,放宽民营企业准入门槛,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县政府设立了500万元的民营经济发展基金,引导和支持人才自主创业,近两年来已拿出300多万元重奖创业明星。目前,一支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本土企业家人才队伍初步形成,他们旗下的鹏胜集团、三森集团、天一公司等60多家企业已经成为盱眙经济迅猛发展的“增长极”和“助推剂”。

三、坚持以用为本,充分释放人才能量。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根据地方产业特点,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配置和使用人才,着力提高人才效能。促进产业对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凹土、龙虾是盱眙独有的资源,人才工作始终围绕做大做强两大特色产业展开。县政府设立500万元凹土发展专项基金,引导企业和人才科技创新。紧紧抓住成立中国凹土科技园的契机,2008年成功引进清华学子林作川创业团队,创建了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玖川粘土公司,当年就攻克了凹土提纯等6项技术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凹土附加值,使我县凹土产业发展走上了“专家+企业家”的高效开发之路。目前,全县凹土企业52家,从事研发活动人才110多人,2009年凹土产业实现开票销售收入1.6亿元。澳洲龙虾养殖专家威廉姆斯受聘全省最大的满江红龙虾产业园技术总监,团队集聚人才145人,柔性外聘专家22人,建立了省淡水螯虾培育及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年内实现龙虾亩产增殖700多斤,新技术辐射推广10多万亩,省委梁书记、省政府罗省长先后到产业园视察调研。我县先后培育龙虾养殖、营销、制作等专门人才近10万人,2009年全县龙虾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0多亿元。玖川粘土和满江红在2009年均成功申报省“双创”引进人才资助100万元。开展校企合作,巧用外部人才智力。近年来先后组织110多家企业参加了10余场高新技术项目洽谈会、经贸洽谈会以及“企业院校行”、“校企联盟”等活动,46家企业与83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挂靠合作关系或人才聘用协议,签订合作开发项目96个,先后促成玖川粘土公司与中科院合作建立省凹土研究与开发联合实验室,1博图凹土等公司与淮阴工学院共建省级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薛群基院士、省“333”领军人才王兴国教授、“中国凹土研究第一人”王爱勤教授等牵头参与研发工作。日前,成立了“国字头”研发机构——中科院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开启了盱眙凹土产业崭新时代。康达饲料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南农大、海洋大学等单位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创建省饲料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获得省“双创”引进人才100万元资助。创设载体平台,挖掘人才发展潜力。全力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目前,盱眙县拥有市级以上科技研发中心18家,其中凹土11家,龙虾2家,其它5家,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和高层次专业人才,有力提升了全县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三年来累计申请专利126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48件;“金康达”、“盱眙龙虾”在2009年获批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均在淮安最多。全县有市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9家,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5亿元,科技贡献率快速提升,高层次人才作用进一步凸显。(编者注:代表淮安市在6月17日召开的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

《淮安日报》:盱眙人才工作经验全省交流

■记者陈春霞通讯员尤建斌刘凯

本报讯,在日前召开的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盱眙县作交流发言。去年,盱眙获“江苏人才工作先进县”称号。

近年来,盱眙县人才工作紧扣发展要务、紧盯特色产业、紧贴自身实际,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作用,千方百计“引”人才、倾情关爱“育”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目前,该县拥有市级以上科技研发中心18家。其中凹土11家、龙虾2家、其它5家,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和高层次专业人才,有力提升了全县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该县3年来累计申请专利126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48件;“金康达”、“盱眙龙虾”获批中国驰名商标。全县有市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9家,2009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5亿元,科技贡献率快速提升,高层次人才作用进一步凸显。

着力构建人才高地 全力助推富民强县

来源: 日期:2009-9-28 7:38:57

中共盱眙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程国民

张目为盱,直视为眙,盱眙寓意高瞻远瞩、登高望远。两年来,盱眙县围绕县域经济发展主线,落实党管人才和以人为本原则,抓好党政人才、技术人才、企业人才三支队伍,采取引才聚才、培训培养、发挥作用、氛围营造四项举措,着力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服务四个重点环节上求突破、求创新、求实效,以人才强县战略助推科学发展第一要务。盱眙县人才工作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委梁书记、省政府罗省长先后来盱视察调研。目前,全县人才资源总量七万人,比“十五”末增长12.3%。

一、紧扣发展要务重视人才,切实强化领导形成合力

1.领导机制健全。成立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县乡机构健全,专兼职人员280多人。

2.目标责任明确。将人才工作纳入党建考核目标,年初出台工作计划,明确完成时间和标准,并加强督查。

3.工作制度完善。建立健全例会、会办等制度,注重发挥牵头抓总作用。重大事项,县党政联席会和县委常委会及时研究、会办,并做好跟踪督查。

4.投入保障有力。2008年本级财政投入的人才专项资金达1260万元,年增幅40%以上。

二、聚焦四都建设引育人才,不断壮大队伍提升能力

围绕建设“新兴轴承之都、中国凹土之都、著名龙虾之都、特色休闲之都”揽才引智,培养培育,着力构建特色人才新高地。

1.加强规划统筹开发人才。建立重点人才信息库,入库人才已达4349名。制订《“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将人才开发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组织实施。

2.刚柔并济引揽高层人才。两年来,组织有关单位累计参加各类招聘会180余次,收集简历3000余份、人才信息1700余条,引进副高职称以上人才6人,研究生20人,本科生632人,高层次学历人才占引进人才总数的58.4%。我县在“刚性”揽才的同时,积极实施“柔性”引智,先后聘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中科院兰州生化所薛群基院士、省“333工程”领军人才王兴国教授、省人大原副主任俞敬忠、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原市长威廉姆斯等30多名著名专家、教授来盱兼职、交流,担任经济或技术顾问等。根据县委、县政府打造百亿级钢管轴承产业要求,聘请10名招商顾问,成功帮助我县引进年销售10亿元的江苏凡力钢管、国内同行业领先的海峰海林精密轴承等20余家列统企业,吸引了彭煜、陈明昌等一批国有企业精英到开发区钢管轴承企业担任高管,产业集聚效应迅速膨胀。1-6月份,我县经济开发区内的31家钢管轴承企业,已实现销售收入14.2亿元,实现税收3800万元。围绕“黄金资源要出黄金效益”,我县以科技为动力建设中国凹土之都,中国凹土科技园内玖川粘土、欧佰特、博图凹土、天一公司等一批企业在薛群基院士、王兴国教授、叶王锁高级工程师等行业权威学者主持的研发团队领导下,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上取得新突破。

3.内外结合培训实用人才。按照“轮训党政人才,调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普训专业技术人才”的思路,举办各类培训班、专题讲座420多场、受训学员18万余人次;先后选送100多批1600人次到高校、科研院所、创业园跟班学习。围绕建设著名龙虾之都,依托县职教集团、农广校等专业培训机构,开展龙虾养殖、繁育、烧制等培训。已先后培育1100名龙虾制作技术人才、2400名龙虾销售营销人才、10000名龙虾养殖技能人才、龙虾行业专门人才10万人。围绕建设山水盱眙,打造苏北新兴旅游城市目标,培养酒店高级管理人才9名,旅游经纪人32名,导游员、讲解员、播音员180余人。围绕发展高效农业,省市县业务部门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两年来先后举办农民经纪人、种养实用技术等培训班300场次,有15万人次参加。其中:省市开展送科技下基层60多次,培训2万人;县委党校送学下乡20多场,培训学员3000人;县农广校举办讲座160多场,10万农民得到技术“充电”;县科协开展农村党员科技素质提升工程,举办培训班50多场,有2万名党员受到教育。同时,我们邀请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农技专家来盱开展技术指导,加快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步伐。

三、围绕富民强县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彰显活力

积极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创新创业的机会,引领各类人才投身富民强县主战场,促进人才成长成功。

1.主动为人才搭设展示舞台。建立政府经济发展顾问制度,先后聘请了凹土、轴承、龙虾和旅游产业发展顾问21名,招商、法律顾问18名,两年来,共为我县提供各类有价值信息500多条,引进项目32个,解决技术难题41个。组织科技人员“三下乡”、召开盱眙籍在外人才联谊会、激发“银色人才”余热,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提供平台。

2.积极为人才拓宽发展空间。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两年来,先后从各类优秀人才中提拔38名担任乡科级领导,180多人担任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60多名被聘任为中高级技术管理岗位;选拔72名优秀人才担任工商联、科协、妇联、社科联、文联等各种社团领导岗位。专业技术人才在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占总数的1/

3、1/

4、1/2以上。

3.着力为人才构建创新载体。我县拥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企业科技平台、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拥有自办的科研机构数量在淮安市处于领先地位。积极开展“校企联盟”行动,全县46家企业与83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挂靠合作关系或人才聘用协议,签订合作开发项目96个。目前,我县有高新技术企业6家,2008年产值达21.49亿元,在全市排名第一。拥有“盱眙龙虾”和“金康达”两个中国驰名商标。

4.大力为人才提供创业机会。放宽民营企业门槛,着力打造民营经济发展“六无”环境,引导和支持人才创办、领办、协办工商企业。由县乡机关干部离岗创办的天一公司、鹏胜集团等60多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大企业集团、骨干税源企业,成为支撑我县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四、突出以人为本服务人才,打造环境福地激发潜力

从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入手,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打造舒适、舒心、舒畅的人才环境。

1.逐步完善汇聚人才的政策环境。出台《关于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的若干政策规定》、《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在淮安市率先设立人才资源开发基金,专项用于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县乡企事业单位制定“一地一策、一企一策、一人一策”政策,积极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政策保障。

2.真心打造服务人才的工作环境。县政府把教育、卫生等人才比较集中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每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先后为人才解决住房750多套,面积6.4万多平方米,投入9000万元;坚持每年为人才进行1-2次体格检查;两年中为16名高级人才和引进的客籍人才落实家属就业问题。

3.全力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在县电视台、《今日盱眙》开辟“优秀人才风采录”专栏,集中宣传优秀人才和乡村优秀科技人才先进典型事迹。两年来,先后选送380多名优秀人才外出休养考察,受到广大人才的欢迎。

4.着力提高人才市场配置水平。注重加强各类人才市场建设,积极为各类人才的交流、择业创造条件。两年来,共举办各类人力资源招聘会60场(次)到市场应聘人数达20000多人(次)。

盱眙县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的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自身发展的需求,以及兄弟县市的先进做法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此次创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的运行机制,加快实施引、育、用、留四结合的“人才战略”,借水行舟,千方百计“引”人才;注重培养,舍得投入“育”人才;量才任贤,不拘一格“用”人才,创优环境,优质服务“留”人才,努力使人才成为盱眙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一推动力。(程国民同志在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县考核大会上发言)

构建人才高地 助推富民强县

中共盱眙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程国民

盱眙县紧扣发展要务、紧盯特色产业、紧贴自身实际,千方百计“引”人才、倾情关爱“育”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2009年全市惟一的“省人才工作先进县”桂冠花落盱眙,人才已成为驱动盱眙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

一、“惠才套餐”构建人才特区。“定心餐”,政策系统出。成立全市第一家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人才工作年度目标考核责任制、重大人才工作事项党政联席会议会办制,出台《关于调动人才工作积极性的若干政策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安心餐”,实事集中办。在全市率先设立人才资源开发基金,2009年财政投入的人才专项资金1860万元,连续多年增幅在40%以上。近年来先后投入1.5亿元分别在教育系统实施“安居工程”、在卫生系统兴建“高知楼”,为专业人才解决住房750多套。“暖心餐”,服务量身做。坚持每年为中高级人才进行免费体检、组织外出考察疗养、发放图书资料补贴。两年来,县委先后为引进的16名高层次人才协调解决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个性问题。

二、“盱眙智慧”打造人才高地。结合事业需要,实施揽才工程。坚持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近年来,先后组织人才推介招聘活动180多次;“十一五”以来,全县共引进各类人才3000多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本科以上学历占58.4%,全县人才总量7万人,人才规模位居全市前列。结合发展需要,实施“三高”工程。紧紧围绕凹土、龙虾等特色产业引进产业关联度高、岗位匹配性高、社会公认度高的高端人才。全县现有省“双创”人才9名、省“333”培养对象4名、市“十百千”人才80名,高层次人才数量在全市领先。结合时代需要,实施育才工程。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力度,近年来本籍大专以上毕业生回归率超过60%,鼓励“凤还巢”人才返乡创业,先后有1654名返乡人才创办了1548个项目。通过借“师”办班、借“地”办班、借“园”办班,先后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420多场、受训学员18万余人次,选送100多批1600人次到高校、科研院所、创业园跟班学习。

三、“聚合裂变”释放人才能量。紧盯黄金资源,激发无限活力。县委坚持做大做强凹土、龙虾两大特色产业不动摇。2008年成功引进清华学子林作川创业团队,创办了研发能力强、市场前景广、附加值高的玖川粘土,当年成功破解凹土提纯等6项技术难题,实现销售4000万元、利税700万元。目前,盱眙凹土科技园年销售收入超4亿元。澳洲龙虾养殖专家威廉姆斯先生更是不远万里来到盱眙,受聘全省最大的满江红龙虾产业园的技术总监,两年内实现龙虾亩产增殖700斤,新技术辐射推广10多万亩,年增加产值6亿元以上。

此外,“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棉花专家俞敬忠教授等一批世界级专家还在盱建立了科研育种基地。积极借水行舟,嫁接高端智力。近年来,先后组织110多家企业参加了10余场高新技术项目洽谈会、经贸洽谈会以及“企业院校行”、“校企联盟”等活动,46家企业与83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挂靠合作关系或人才聘用协议,签订合作开发项目96个,先后促成玖川粘土与中科院合作建立凹土研究与开发联合实验室,博图凹土等公司与淮阴工学院共建省级凹土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薛群基院士、省“333”领军人才王兴国教授等牵头参与研发工作。打造创新平台,助推人才成功。县政府设立500万元凹土专项研发基金,每年提供科研经费补助、科技奖励资金800万元,为人才提供研发动力支持。2009年申报三名省“双创”引进计划均获批准,获省资助300万元,在全市各县区中遥遥领先。目前,全县拥有市级以上研发中心18家,三年来累计申请专利126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08项,“金康达”、“盱眙龙虾”获批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均在全市最多。(注:程国民同志代表盱眙县在《淮安市招才引智暨与中科院互派挂职人员工作座谈会》发言)

从四个环节构筑人才建设的高地

中共盱眙县委组织部程国民

盱眙县地处江苏省西部,淮安市南端,长期以来,人才匮乏成为遏制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盱眙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牢牢抓住吸引、培养、使用三个环节,5年来共引进大专以上各类人才1760名,其中:博士生5名,研究生31名,本科生733名,专科生991名。引进的1760名人才为地方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成为推动盱眙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助推剂。

一是建章立制吸引人才。先后出台了《盱眙县人才工程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技术创新推进科技进步的若干规定》等5个文件,对全县人才工作的目标要求、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原则、方法、措施等作了全面的阐述和明确的要求,并把人才引进工作纳入乡镇、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此外,盱眙县还成立了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亲自任组长,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负责日常事务。县里专门设立了人才工作基金,每年县财政拿出50万元专门用于人才引进工作。

二是领导重视广招人才。盱眙县在江苏省人才交流大会上第一个设立“县长接待席”,县长亲自招贤纳士,在招聘过程中接受人才的咨询,向其宣传县里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环境。有相当一部分人才被县委县政府的热忱所感动,签约来到盱眙。这一好的传统多年来一直坚持执行,并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各级领导纷纷出马外出招贤引智。

三是人性管理留住人才。每年春节、中秋之际,盱眙县都要分别召开一次客籍引进人才工作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建议和心声,感谢他们来到盱工作,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同时,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领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走访慰问各类人才代表,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引进的客籍人才有结婚、生子等大的喜事,由所在部门帮助操办,并赠送家用电器、衣被等生活用品。人性化、保姆式的管理和服务,使盱眙县引进的各类人才做到了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四是跟踪考察培养人才。加大培养力度,尤其注重选派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社区、企业生产、卫生教学等一线工作。5年来共选派了1000多名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一线工作,在各个领域一展身手、发挥特长。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及时选拔到更高一级岗位上来;对表现一般的,由人事部门找其谈心交流,指出不足,帮助提高。每半年对新引进的人才进行一次跟踪回访,了解现实表现。每年对以前引进的人才进行考察,了解一年来的工作状况。近年来,盱眙县引进的1760名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人才已经成为全县“三个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其中有30多名优秀人才先后被提拔到乡科级领导岗位,有180多人被提拔为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近20名专业人才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领军人物。加大宣传力度,组织电视台先后拍摄了郑茂松、姚怀莲、陈刚等优秀人才的电视专题片在市县电视台播放,并通过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他们的事迹,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本文发表于《组织人事报》)

盱眙县认真落实全国人才会议精神

5月26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结束后,盱眙县立即召开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传达学习大会精神,并针对当前人才工作中突出存在的“三不”问题,从三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是针对人才“不够用”的问题,着力提高人才工作的前瞻性。做到千方百计“引”人才,以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更加优良的服务环境吸引各路英才,提高人才规模和层次。强化领导,构筑“政策高地”。突出党管人才原则,研究出台并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不断增加财政对人才工作的投入。突出“三高”,开辟“绿色通道”。按照产业关联度高、岗位匹配性高、社会公认度高的要求和标准,全力引进凹土、龙虾等特色产业急需人才,继续保持高层次人才数量在淮安领先地位。倾情服务,打造“环境福地”。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解决了配偶工作、社会保障等个性问题,解决专业人才住房,为中高级人才进行免费体检、外出考察疗养、发放图书补贴等。

二是针对人才“不适用”的问题,着力提高人才工作的匹配性。做到倾情关爱“育”人才,重视根据地方产业特点,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配置和使用人才,提高人才工作针对性。坚持产业对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凹土、龙虾是盱眙独有的资源,人才工作始终围绕做大做强两大特色产业展开。县政府设立500万元凹土发展专项基金,引导企业和人才科技创新。继续加大省“双创”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力促特色产业发展走“专家+企业家”的高效开发之路。坚持校企合作,巧用外部人才智力。积极参加高新技术项目洽谈会、经贸洽谈会以及“企业院校行”、“校企联盟”等活动,促成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挂靠合作关系或人才聘用关系。坚持政策引导,挖掘人才创业潜力。制定优惠政策,放宽民营企业准入门槛,激发本土人才创业潜能打造民营经济发展优良环境。县政府设立500万元的民营经济发展基金,引导和支持人才自主创业。

三是针对人才“不被用”的问题,着力提高人才工作的实效性。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切实营造“求真务实的给机会,埋头苦干的给岗位,默默奉献的给地位,不事张扬的给职位”的用人干事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打造平台,助推人才成长成功。加大科技载体平台,发挥“强磁场”效应,吸引和聚集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和高层次专业人才,不断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拓展空间,发挥人才更大效能。选拔更多的各类优秀人才充实到各级领导岗位和技术管理岗位,支持优秀人才参政议政。加大宣传,放大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县内新闻媒体开辟“优秀人才风采录”、“创业之星”等专题专栏,集中宣传优秀人才和企业家典型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四尊”良好氛围。

第二篇:林业人才工作典型材料

2001年以来,为了加强我县林业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林业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我县林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切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县林业人才和科技与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经林业局党组集体研究,决定全面实施林业人才工程建设。几年来,通过大力宣传林业人才和科技与教育的重大意义,积

极采取各项鼓励措施,先后在组织领导、人才工作发展规划、干部管理和林业科技队伍管理、林业工程系列职称评聘、林业教育培训工作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高度重视,精心规划,建立林业人才工作领导机构。

为了从根本上保障林业人才工作的正常开展,局成立了由局长(党组书记)为组长,分管人事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政工股、局办公室、林业技术业务股室(营林股长、科技推广站、资源林政股林调队)等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林业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局政工股具体负责林业人才规划的各项日常工作。局还专门制定了试行的林业人才工作具体制度和规定。就如何在开发林业人才资源、吸引和留住人才,深入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促进我县林业建设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提出中长期目标要求,制定了具体的人才战略实施规划。

二、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努力抓好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的重要环节

几年来,全县人才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围绕“兴林富民、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以人为本,突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充分发挥林业各类人才在林业经济建设和林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为推进我县林业健康发展,实现林业长远目标规划的实现提供了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1、进一步壮大了林业人才队伍规模,完善合理布局。随着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在我县的全面实施,我县人员结构比列有了大的变化,全县人才总量比2000年有所增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包括行政管理)人才56人,事业单位其他人才(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等)385人,企业人才322人,占人才总数的比例分别由2000年以来11、35、54调整为7、50、43,党政人才呈减少趋势,事业单位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呈上升趋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向专业技术人才拓展。

2、努力改善人才结构,进一步提高人才素质。最近几年来,我县紧机能抓住人才素质教育这个重点不放,大力实施人才学历教育培训工作,先后启动开办了中南林学院生态环境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大专班、园林绿化专业自学考试本科班及函授班本科班。另外还鼓励更多的干部职工积极参加省农广校和省委党校的函授学习。迅速提升了我局广大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和整体学识水平。全局系统干部职工中专(不含初中)以上学历人才127人,占人才总数的16.6,比2000年减少8.7,大专以上学历134人,占人才总数的19.9,比2000年增加了9.5,本科以上学历28人,占人才总数的3.6;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235人,占人才总数的30.7,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3人初级的135人;市管拔尖人才2人,县管拔尖人才24人。先后开展林业各类专业技能培训50余次,培训人数达到4000余人次。组织各类人才认真了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市场经济知识、林业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以及与本职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3、合理配置使用人才,有效发挥林业人才在我县林业事业建设中的作用。注重积极引导我局各类人才立足本职岗位,多出成果,多出效益,鼓励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到偏远林场、条件艰苦的一线林业生产单位工作,磨炼意志,增长才干,逐步培养出更多的技术骨干和中层骨干。先后组织行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中的科技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全县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改、林产品开发、世界银行贷款造林和退耕还林等重大林业工程项目建设,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林业产业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积极开展学法守法,加快人才保障工作的法制化进程。积极组织开展学法守法活动,认真执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2002—2005全县林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等“三支队伍”开发、建设、管理方面的有关法规。积极推进林业人才职称聘评、成果评选、职务升降及工作、生活等各项优惠措施的落实,增强了人才工作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立足县情,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切实抓好林业人才工作

1.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营造有利于发挥人才作用的工作环境。

树立人才资源是

第一资源的意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局党组统一领导,政工人事牵头抓总,局各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全局职工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党组书记和局长对于做好人才工作担负了重要责任,自己带头树立了强烈的人才意识,在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集聚人才、服务人才,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广纳群贤的用人机制上坚持了科学领导观。推动了全局上下重视人

才、大胆使用人才的新风尚的形成。通过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科技兴林”宣传月和专业岗位技能比武等活动,树立了一批林业科技标兵和先进典型,积极倡导全局干部职工向优秀人才学习,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把人才的聪明和智慧聚集到林业建设各项工作中来,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和力量。

2.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了人才的培养工作。

一是强化林业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按照创建学习型机关的要求,努力加强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鼓励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学习和培训,先后在职工学历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技术工人岗位技能培训、领导干部业务素质培训和开展服务林农技能培训等方面做出了突出业绩:投入各类经费100多万元,全局共有150多人通过参加学历教育培训取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1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了晋升职称饿资格,200多名工人参加了技术岗位培训,3万多林农参加了林业业务技术培训。数名局领导参加里国家林业局、省厅,州林业局举办的各类短期培训和林业项目考察。通过这些学习和培训工作,切实引导了全局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和诚实守信的精神,增强林业各类人才投身全面建设林业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是加强实践锻炼。继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通过开展写一篇好论文或一份专业调查报告,培养一名学科骨干,研制一项新产品或培育推广一个好品种,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参与一项有社会实践意义的活动,教育引导林业各类人才立足本职岗位,努力提高岗位技能水平。采取林业科技人才与林业项目实施单位“双向选择”的形式,组织对口专业的技术人员积极参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改制、林产品开发等林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提高林业科技人员科研攻关的能力。在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中积极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制度,加大事业单位管理干部交流力度,完善岗位目标考核。

3、积极改善待遇,改善环境,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针对林业各类人才的特点,建立健全了与现阶段人事工作规律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积极为人才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对人才工作所需的资金、场地、设备要优先考虑,推行“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机制。坚持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局领导经常下到基层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着力解决人才在住房、子女上学、就医、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人才办好事、办实事。几年来,先后为全局的干部职工解决住房70多套,开展林业科技培训(电脑培训)费用、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各类培训费用共50多万。积极为边远基层的林业干部职工、林业科技人才改善住房待遇,先后完成了20多个乡镇林业站、国有林场,林业科研机构的站房修缮和重建工作。

《林业人才工作典型材料》

第三篇:人才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创新机制 服务发展

努力构筑工业经济发展的“人才高地”

(2011年1月)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0000市围绕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发挥人才支撑作用的主要做法,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有关人才工作的思路和想法作以简要汇报:

目前,0000市拥有各类人才1.5万人,其中党政人才344人、经营管理人才592人、专业技术人才1712人、技能型人才1.2万人,农村社区实用人才400人。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才资源视为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立足调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大力引进和培养工业经济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充分利用的良性互动。2006年以来,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400余人,其中,引进经济管理类人才168人,占到12%。在现有党政人才中,大专以上学历314人,占到91.3%;在专业技术人才中,拥有中高级职称的919人,占到53.7%。在人才开发这一重要引擎的带动下,全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煤炭、电力、冶金和煤化工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式发展态势强劲。目前,全市煤炭产能4700万吨;电力装机260万千瓦;电解铝产能43万吨;褐煤提质和褐煤干馏转化能力达到300万吨。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3.9亿元,同比增长27.8%;实现利税26.2亿元,同比增长38.2%。在今年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和挑战、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中,各类人才更是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截止到11月末,全市引进市外各类资金59.9亿元,同比增长41.6%;成功引进并开工建设3000吨多晶硅、3万吨电子铝箔、10万吨板带箔等一大批产业延伸和升级项目。预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2.37亿元,同比增长29.58%。到年底,全市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0000亿元,财政收入0000亿元,有望实现财政收入蒙东第000的目标。

一、主要做法

(一)拓宽视野,广纳贤才。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迫切要求我们在更大的范围内引进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为此,2006年来,我们先后实施了五项引才工程。一是专业干部“选拔工程”。面向全国公开选拔科级干部,涉及工业经济、商贸流通等多个专业的8个科级领导岗位,做到了按岗选人和引进人才并举。二是领军人才“挖掘工程”。成立了人才猎头公司,面向国内外经营管理及技术人才群体,积极协助驻市企业引进亟需人才。仅2008年,就为驻市企业引进高级管理人才32人,招录本科以上毕业生85人。三是专业人才“招录工程”。连续三年面向全国公开招录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引进煤化工、冶金、煤炭开采等30多个专业、100多名大学毕业生,充实了专业技术力量。四是优秀人才“储备工程”。将公开招录中因名额有限,而未被招录的优秀人才,进行为期2年的储备。对在储备期内条件成熟的,用人单位可直接予以录用;对储备期满并未落实单位的,放 入人才市场进行交流。五是企业人才“招揽工程”。充分发挥人才市场作用,先后为企业举办人才招聘会19次,报名人数达到4400人次,成功上岗1572人。今年上半年,我们还组织开展了以“搭建供需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主题的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17家单位登记招聘,达成就业意向201人。此外,我们还开展了柔性引才。2006年以来,先后聘请清华、大连理工等高校12位资深教授来我市举办有关工业经济专题讲座和开展实地技术指导;与大连理工等高校合作组建成立了顾问专家库,使之成为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对策的智力锦囊。2008年,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有效解决了内蒙古南澳集团焦炉气回收综合利用问题。先后争取到8名清华大学研究生来我市调研实践,完成了“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的研究与探索”等多篇调研报告,为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二)服务发展,按需培养。一是积极培养经济管理类干部。作为能源型城市,发展能源经济和产业,有竞争意识、熟悉工业经济的党政人才必不可少。为满足需求,我们积极向上争取培训名额,连续三年共选派37名干部到大连理工大学工业经济专修班进行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目前累计储备经济类管理干部80人。二是努力培养优秀企业家。企业家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者,发展工业经济、强化工业支撑,最终要通过优秀的企业家和高层次的产业工人来实现。为此,我们依托驻市大企业和市属重点骨干企业,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有创新精神、有培养潜质的未来企业家队伍。目前,已有8名市属重点企业负责人获得在职研究生学 历。三是加快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满足本地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累计投入2500万元建设资金,成立了职业技术学校,采取与驻市企业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的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制”一线岗位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三年来,累计为企业培养和输送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2900多人。目前,该校通过评估验收,成为自治区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四是创新培养党政人才。通过开设“科级干部讲坛”、“创新性工作论坛”,创新培养模式。依托党校、素质拓展中心和工业园区等载体,建立了干部学习、技术培训、能力拓展和实践锻炼等培训平台。截止目前,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累计培训党政人才900余人次,开展干部素质拓展训练730人次,先后组织200多名干部到工业园区重点企业考察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三)更新观念,量才适用。结合干部使用和管理,把竞争机制引入人才建设中来,实行优胜劣汰,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一是实行竞争上岗选人才。仅2007年,我们就对5个行政事业单位环节干部实行了竞争上岗,共有178人参与79个岗位的竞争。今后,我们将逐步扩大到具备条件的所有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二是凭借实绩用人才。把能力、素质和专业技能作为人才使用的重要标准,对于能力素质出众、专业技能突出、品德优秀的人才大胆使用。2006年以来,破格提拔年轻党政干部3人,破格录用具有专业特长干部6人。三是严格考核管人才。实行了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一票否决制,特别是对经济部门干部,将其部门和分管行业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提拔任用的重要依 据。2008年,对被评为实绩较差的2名科级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和免职待岗,对1名科级领导干部直接转任了非领导职务。

(四)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一是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可用财力的2‰作为人才开发基金,对参加通辽市级以上培训班的学员,培训费全部由市财政“实报实销”。二是强化服务机制。建立了市级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定期走访高层次人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建立了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共为45名大学生办理了落户手续,为3名市外选任的干部解决了配偶工作问题。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专家公寓、干部公寓,解决外来人才的暂时居住问题。三是建立激励机制。每年都适时重奖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才。仅2008年,市财政就安排500余万元重奖优秀人才,最高奖金额度达到10万元。实行了引进人才住房补贴政策,对从市外选任的科级干部给予每人3万元住房补助;建设了高级人才和名师住宅小区,对购买住房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每人每平方米200元的补贴。同时,不断优化人才环境,充分运用各种宣传阵地,广泛宣传“草原英才”、“创业尖兵”等先进人才事迹,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在人才招录中,通过统一接站、免费食宿、举办欢迎宴会、组织参观等细微举措彰显尊重人才、渴望人才的真情实意。另外,我们还通过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营造宜居环境,为吸引和引进人才提供了优美的生活环境。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从人才现状看,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比较匮乏。除00000集团外,在驻市及市属企业的300多名高层管理人员中,高级职称13人,仅占3.36%。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及科技带头人比重偏低。二是从人才引进上看,紧俏专业人才引进困难。在2007年我们组织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招录中,煤化工、环保两个专业因报名人员不足未能如期开考。究其原因,主要是区位优势、经济优势欠佳,紧俏类人才来我市工作的意愿不强。三是从人才待遇上看,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尤其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人才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人才待遇还存在较大差距。另外,从人才政策上看,仍有一些难以突破的“瓶颈”制约,如人才引进和使用过程中与机构编制管理政策的冲突问题,人浮于事与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结构性矛盾问题等。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科学制定人才工作规划。切实把发挥人才资源作用放在推进区域产业发展的高度来谋划,将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与推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紧密结合,编制好人才规划和人才需求目录。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把0000市打造成为辐射蒙东乃至东北地区的“人才高地”。

二是全面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建立继续教育投入机制,鼓励在职干部继续深造;计划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所有科级干部送出去轮训一遍;委托高校定向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工业发达地区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培训基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驻市大企业挂职锻炼,有计划、有步骤培养培训新型工业化人才。三是着力创新人才引进模式。抓住中央和自治区实施 “千人计划”战略机遇,采用雇佣猎头公司专猎高才,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利用网络渠道聚集人才,借脑发展柔性引才等形式,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和改进人才考核评价工作,创新人才使用理念,努力做到靠制度用人、凭实绩用人,用人所长、用人不疑,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是切实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紧扣发展主题,强化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遵循价值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引导优势人才资源向重点产业集聚。推进人才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高人才流动的市场化程度,盘活人才资源,促进人才效益的最大化。

五是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培养和造就一批领军人才、专业人才和创新人才,尤其要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满足需求的新型工业化人才队伍,助推工业经济不断优化升级,助推0000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

第四篇:人才工作典型发言

实施“英才兴区” 推动持续发展

(2015年1月22日)

2014年,xx区人才工作在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的指导下,认真落实“xx人才计划”,大力实施“英才兴区”战略,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立足实际谋划,明确目标任务

围绕“xx人才计划”,我们立足实际,制定了《xx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实施“英才兴区”战略。提出“三项目标”:一是每年开展“新星工程”培训、“创业标兵”培训各2期,组织职业技能大赛1次,每两年评选、表彰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批,以此盘活人才存量;二是开展“关注人才、服务人才”活动,每年至少为人才办10件实事,培养5-10名科技新星、10-20名创新人才,引进各类人才200名左右,以此提升人才总量;三是以“岗位先锋”、“基层建功”等五项活动为载体,发挥先进引领作用,以此释放人才能量。着力打造梯次合理、务实重干的人才队伍。经过3年多的努力,我区现有各级各类人才3347人。其中市级拔尖人才10人,区级拔尖人才13人,党政人才358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

(四)注重典型引领。充分发挥拔尖人才在本行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农业系统重点推行以一带多的培养模式,在市级拔尖人才xx、xx等同志的带动下,一批年轻同志表现突出,多人被评为市、区两级拔尖人才,解决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青黄不接、脱档断层的难题;鼓励工业园区科技专家带动青年同志科技攻关,成立科技小组17个,转化科研成果208项,解决技术难题189件;市级拔尖人才、企业家xx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展多种经营,带动3000多群众创业致富。

三、开展“五项活动”,增进工作实效

(一)倡导创先争优,开展“岗位先锋”活动。结合“xx先锋”工程,引导各类人才争当分析问题的能手、解决困难的高手、服务群众的强手和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配合市重点工程“火车站区域综合改造”项目,激励各类人才争当“攻坚先锋”,12名基层经验丰富的同志经过选拔脱颖而出;农技类人才争当“致富先锋”,在全区推广应用农作物良种40余个、农业新技术10余项,推动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窗口单位争当“便民先锋”,党员亮身份上岗,推广速办式、倾听式、承诺式服务,获得群众一致好评;环卫系统人才争当“敬业先锋”,在全市创卫“五个一”竞赛活动中,连夺45面红旗。全区形成了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人才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我们同奏人生精彩乐章

-----中医医院人才工作经验

经历了55年风霜雪雨的慈利县中医医院,曾经为医疗界培养、造就了无数的医护精英。在世情、国情、院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人才成为医院不掉队、不落伍、超越自我、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2008年,我院打响“人才强院”攻坚战。目标任务是力争在五年内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精尖技术人才,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回首四年的顽强拼搏,四年的艰苦奋斗,我院目前基本摆脱人才匮乏断层的困境。如今我院业务指标平均每年以30%高速度增长,经济收入平均每年增长28%。我们靠的是“一引、二激、三压、四育”锻造了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

一、“引”就是高调引进

“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医院一口气出台了《慈利县中医医院人才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五部优厚的政策性文件。对于本科生、硕士、有专业技术特长的优秀人才一经录用,都能在住房、安家费、科研经费等方面享受相应优厚待遇。医院开始伸开臂膀迎接四方俊杰。伸出橄榄枝后,我们并没有守株待兔,全院上下几乎人人行动起来。医院网站、中国卫生人才网常年发布招才信息“吸”人才。医院负责人多次亲赴湖南中医药大学、南华大学等高等医学院校物色高素质人才,召开招聘会“抢”人才。无数次赶赴其他医疗机构实地

考察、掌握人才信息,千方百计“挖”人才。医院人力资源部24小时安排专人接听电话.凡前来我院考察的求职者只要有联系,医院人力资源部派专人、专车接送,风雨无阻。院领导亲自接待每位求职者,无论最后能否留下,医院都以礼相待。曾有一位有志之士被我院求贤若渴的真诚打动,但又无法离不开原工作单位,就力荐了好几位师兄师弟、师姐师妹前来应聘。从08年9月到至今,前来院表达求职愿望的硕士生有20多人次、本科生有100余人次,共招纳临床优秀人才40名,其中有2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热情而细致的工作,吸引越来越多高层次人才的关注。

二、“激”就是高薪激励

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合理提高优秀人才待遇是巩固医院人才成果的又一项重大新举措。以业绩定薪酬,以薪酬给动力。我院实行不同的工资标准和岗位津贴,建立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贡献定酬的劳动分配制度,进一步拉开收入合理差距。通过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全院形成了愿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良好风气。

我院泌尿外科主任朱新吾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工作上很有创新精神,善于捕捉生命科学前沿技术,敢于大胆应用于临床。医院打破薪酬常规给予年薪制,激励他卸下包袱、放开手脚干事业。在他的带领下,慈利县第一家微创治疗中心应运而生,并率先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该微创手术因切口小、出血少、无痛苦、恢复时间短深受患者青睐,感谢信、锦旗纷至沓来。2

获得湖南省卫生系统劳模荣誉、大内科主任石瑞兵是退休人员,本可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他和其他同志一样顽强地奋斗在医学临床,用他的话说:与时间赛跑,为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不怕耗尽生命的最后一丁点气息。我们对他也落实了年薪工资,这样人和事还有很多。

三、“压”就是重担压铸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就是要压的,像榨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我们坚定不移地为基本功扎实、学术水平高、技艺精湛、勤奋敬业的青年干部搭梯子压担子,让他们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校理论与工作实践的完美结合,迅速在工作岗位上成长起来,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青年才俊。近四年来,医院先后提拔了4名优秀青年骨干医生担任临床科室主任职务,他们领导的科室有梦想,有活力,有闯劲,业绩连年攀升。

急诊科主任周爱民就是2008年从众多优秀医务工作者中选拔出来担任科主任一职的。从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到引领我县医疗急救前沿的领跑者,他是这样走过来的。业余时间,他勤学业务、苦钻新技术。先后装订学习心得厚厚20本,约200万字。他担任急诊科主任一职后,在慈利县率先开展血液灌流结合长托宁取代阿托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技术,其疗效好、抢救成功率高,把一个个救治无望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填补了我县医疗技术空白点。运用中西医结合诊疗难治性肾病综合症也是他十几年来辛勤耕耘换来的丰收成果,该疗

法不但显著提高缓解率、降低复发率,而且大幅度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他带动全科工作人员奋发图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急诊急救能力和水平一年一个台阶。在他的带领下该科成功摘取“湖南省重点中医急诊科”荣誉。

四、“育”就是全面培育

医院可持续发展仅靠几台精良医疗设备和几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还远远不够,参差不齐的人才结构同样是影响医院平稳较快发展的致命伤。为拥有一支技术过得硬、综合素质高的服务团队,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每年拿出医院总收入的1.5%作为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来鼓励支持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努力加快人才梯队建设,改善医院人才结构。凡参加学历教育的人员,保障脱产学习时间并发放在岗工资。根据工作需要,由院方选送进修学习的发放全额工资,提供全额学费。近四年来,我们选派进修学习30人次,参加各种学术会议200余人次,邀请专家开展全员培训达52次,近100名员工完成了专、本科的学历教育,有7名同志参加了今年全国副高职称考试。

枝繁叶茂的慈利县中医医院期待更多富有理想和激情的业界骄子加盟,一起演绎精彩人生并分享我们共同的成功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下载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县盱眙县典型材料(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县盱眙县典型材料(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盱眙:链式推进催生人才红利

    盱眙:链式推进催生人才红利 今年以来,盱眙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高端契入,开拓创新,实现了人才引、育、用、管等环节的无缝对接,“链式推进”不断催生人才红利。人才政策凸显......

    人才振兴工作典型发言材料

    人才振兴工作典型发言材料近年来,××县以乡村人才强链、补链、延链、固链为抓手,深入实施“三雁”工程,全力推进组织资源、干部资源、人才资源向乡村聚集,倾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

    陈咏梅人才工作先进材料

    一八三团锡伯渡社区“人才”先进事迹申报材料----记一八三团锡伯渡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咏梅陈咏梅现任一八三团锡伯渡社区党支部书记,近年来,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以高度的责任感,用爱......

    人才工作典型特色亮点材料3

    人才工作典型特色亮点材料3X在持续深化“四级联创”基础上,建立健全“五项机制”,切实加强对科技小院各类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为各类专家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

    盱眙工商联2018创新工作要点

    强化服务创新举措助力非公经济发展 ——2018年度工作思路和创新工作打算 2018年,盱眙县工商联工作将以党的十九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

    安居富民工作先进乡镇典型材料

    实施安居富民工程 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xx市xx乡安居富民工作先进乡镇典型材料 xx乡位于xx市城郊,辖19个行政村和1个牧业队,现有耕地6.85万亩,总人口1.4万人,少数民族......

    依法治校工作先进学校典型材料范文合集

    申报自治区级依法治校师范学校 申报材料 叶城县第一小学 2010年9月20日 申报自治区级依法治校师范学校申报材料 ——叶城县第一小学 叶城县第一小学创建于1934年,位于县城中......

    青年人才工作典型经验(5篇范例)

    营造环境拓宽渠道扎实做好青年人才工作青年人才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备力量。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抓紧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世纪的合格人才,构建有利于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