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政府2012年工作总结2011年工作设想思路规划
一、2012年工作总结
今年来,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化为总揽,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努力克服特大洪灾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全力扩大招商引资,着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奋力推进“三化”进程,市域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2.47亿元,同比增长19%;完成工业增加值48.54亿元,增长16.1%;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4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84.6亿元,同比增长22.6%。能源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耒杨综合利用电厂竣工发电,上堡水电站正加紧施工;东冲、明冲煤矿建设进展顺利,开元煤业不断做大做强,煤炭规模工业占整个规模工业总量40%多,并向集团化、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民营工业再上新台阶。完成民营工业增加值36.6亿元,增长32%,20万吨鑫元宝电解铜项目成功落户我市,城松冶炼建成投产,衡阳流一乳业实现批量生产,超牌化工、永安特种金属、湘安钢铁、阳光再生等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国企改制稳步推进,市印刷厂、氮肥厂等11家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园区建设全面加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面积1.26平方公里,工一路、工二路、工三路竣工通车,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园区平台作用日益显现,共引进了云南新科特、香港宏达鞋业等企业19家,完成gdp19.8亿元,工业总产值10.05亿元。
——城建城管切实加强,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以建市20周年庆典为契机,全面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城市品位大幅提升,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城市规划水平不断提升,新城一路、西湖东路、沿江路四期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城市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城市自来水管网改造、主下水道改造基本完成,南京垃圾处置场正抓紧建设,背街小巷的硬化工程进展顺利。城市道路建设成效突出,新增道路5公里,青麓大道、振兴路北段、东二路南段等道路竣工通车;文体会议中心竣工并交付使用,培兰斋修缮改造工程进入扫尾阶段,新世界商业广场、金桥影视会展中心正抓紧施工;小区建设进展迅速,白云小区一、二期工程基本完工,领秀佳园、金城华府、金鹏新区正加紧进行。城市管理再上台阶,城市“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深入开展,新增绿地面积16.38万平方米,绿地率达22.51%,街心花坛、红眼塘花坛、五里牌花坛、高速公路出口花坛改造一新;背街小巷垃圾清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卫生向纵深发展;五一路、沿江路、德泰隆路、白沙路、农民街路灯以及火车站广场高杆灯安装已完成并全部亮灯;城区客运网络不断完善,新增3条公交线路,新装环保型微生物公厕5座,新建高标准公交候车亭7个、报刊亭3个。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便利店、品牌店、超市、旗舰店等零售业发展势头喜人,神农建材市场、明珠商业广场竣工营运,步步高、金珠茂业等知名企业争相落户我市;汽车信贷消费火爆,已成为我市新的消费增长点。旅游业蓬勃发展,某某一日游已成为湘南旅游的新亮点,蔡侯祠被评为山水文化类“新潇湘八景”,蔡伦纪念园、农耕文化博物馆通过省3a景点初评,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6万人次,同比增长11.8%;旅游直接收入达1050万元,同比增长10.5%。
第二篇:市政府2010年工作总结2011年工作设想思路规划
一、2010年工作总结
今年来,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化为总揽,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努力克服特大洪灾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全力扩大招商引资,着力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奋力推进“三化”进程,市域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较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共完成gdp112.37亿元(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11.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1.90亿元,同比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37.92亿元,同比增长10.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亿元,同比增长16.0%;完成财政总收入6.5169亿元,为预算的107.99%,较上年同期增加1.355亿元,增长26.2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666亿元,为预算的110.36%,同比增加9233万元,增长27.62%。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2.47亿元,同比增长19%;完成工业增加值48.54亿元,增长16.1%;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4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84.6亿元,同比增长22.6%。能源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耒杨综合利用电厂竣工发电,上堡水电站正加紧施工;东冲、明冲煤矿建设进展顺利,开元煤业不断做大做强,煤炭规模工业占整个规模工业总量40%多,并向集团化、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民营工业再上新台阶。完成民营工业增加值36.6亿元,增长32%,20万吨鑫元宝电解铜项目成功落户我市,城松冶炼建成投产,衡阳流一乳业实现批量生产,超牌化工、永安特种金属、湘安钢铁、阳光再生等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国企改制稳步推进,市印刷厂、氮肥厂等11家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园区建设全面加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面积1.26平方公里,工一路、工二路、工三路竣工通车,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园区平台作用日益显现,共引进了云南新科特、香港宏达鞋业等企业19家,完成gdp19.8亿元,工业总产值10.05亿元。
——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38.52亿元,同比增长4%。农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烤烟种植面积达到6.15万亩,较上年增加0.75万亩,8万亩杂交水稻制种、35万亩优质稻、5万亩藠头、20万亩蔬菜等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龙须草基地建设顺利启动,共种植6000亩。庄园经济有新发展,东湖观音阁农庄、哲桥镇石仙彭家山庄正加紧建设。“双万”工程成绩喜人,新增规模养殖户1.5万户,共出栏牲猪135万头、牛5.9万头,分别增长3.8%、5%;出笼家禽1200万羽,增长20%。农产品加工再上台阶。金利食品、绿源茶油不断发展壮大;新五丰、余庆枫林猪场建设进展顺利;广东温氏集团种畜场土建工程完成,新增标准养殖小区28个。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全市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4700万元,35个示范村村庄规划编制全面启动,其中24个示范村规划已全面完成;完成农村公路路基390公里,硬化路面320公里;建成公用小型自来水厂5个;硬化山塘、水库4万平方米;建成沼气池235口。灾后重建成效明显。共下拨救灾重建资金4964余万元,受灾乡镇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全部修复,全市3767户全倒户除购房的377户外,全部规划建房,其中有2882户已全部竣工,占建房总户数的85%,预计春节前全倒户可全部搬进新居。
——城建城管切实加强,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以建市20周年庆典为契机,全面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城市品位大幅提升,被评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城市规划水平不断提升,新城一路、西湖东路、沿江路四期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城市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城市自来水管网改造、主下水道改造基本完成,南京垃圾处置场正抓紧建设,背街小巷的硬化工程进展顺利。城市道路建设成效突出,新增道路5公里,青麓大道、振兴路北段、东二路南段等道路竣工通车;文体会议中心竣工并交付使用,培兰斋修缮改造工程进入扫尾阶段,新世界商业广场、金桥影视会展中心正抓紧施工;小区建设进展迅速,白云小区一、二期工程基本完工,领秀佳园、金城华府、金鹏新区正加紧进行。城市管理再上台阶,城市“绿化、净化、美化、亮化”深入开展,新增绿地面积16.38万平方米,绿地率达22.51%,街心花坛、红眼塘花坛、五里牌花坛、高速公路出口花坛改造一新;背街小巷垃圾清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卫生向纵深发展;五一路、沿江路、德泰隆路、白沙路、农民街路灯以及火车站广场高杆灯安装已完成并全部亮灯;城区客运网络不断完善,新增3条公交线路,新装环保型微生物公厕5座,新建高标准公交候车亭7个、报刊亭3个。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便利店、品牌店、超市、旗舰店等零售业发展势头喜人,神农建材市场、明珠商业广场竣工营运,步步高、金珠茂业等知名企业争相落户我市;汽车信贷消费火爆,已成为我市新的消费增长点。旅游业蓬勃发展,某某一日游已成为湘南旅游的新亮点,蔡侯祠被评为山水文化类“新潇湘八景”,蔡伦纪念园、农耕文化博物馆通过省3a景点初评,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6万人次,同比增长11.8%;旅游直接收入达1050万元,同比增长10.5%。
第三篇:数字规划工作设想
三水区数字规划工作设想
一、数字规划的概念
随着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技术实现数字规划的城市案例日益增加。数字规划的概念是:运用GIS技术对传统的地形信息、规划成果资源、规划审批和验收信息以及其他各类补充信息进行统筹管理,通过一定的数据标准进行建库、入库和更新,实现数字化、信息化、规范化和高效化规划管理的目的。
二、传统规划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1、传统规划资料多为纸质图件,不利于数据检索和档案查阅,单位容量所占体积大,不易储存,且数据具有孤立性,难以共享。
2、即使随着计算机辅助制图(CAD)技术的普及,目前多种数据均可采用DWG格式进行保存,但CAD软件侧重于设计辅助,即规划成果的绘制和表达,虽可达到美化的效果,但数据本身依然孤立,对空间数据的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能力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城乡规划高效化、智能化管理要求。
3、数字规划则不同,它基于城市规划数据资源多样性、多元化及多层次的特点出发,利用GIS技术对数据体系进行整合,能够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完美结合,并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有效弥补了传统规划管理模式的不足。
三、数字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从城乡规划管理看,数字规划可有效、规范地输入、储存、组织、管理和更新城市规划信息,通过系统的分析和处理,能及时、快速、准确地提供有关分析成果,同时避免规划彼此出现矛盾,最终有利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有效地进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和效率。
但是数字规划的意义并不仅限于此,从长远看,数字规划通过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和信息数据库的搭建,并利用多元化网络实现规划数据资源共享,最终使“数字城市”的各类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成为可能。未来,我们既可以在数字规划的基础上构建“网络办公”、“阳光政务”等公共服务平台,也可以进行跨部门的数据衔接,为职能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协助实施“数字城管”、1
“数字公交”等项目建设。以上都是构成“数字城市”的重要部分。数字规划,由于能够为多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因此也毫无疑问地成为“数字城市”的基础。
四、三水数字规划的实现
实现数字规划必须建立城乡规划信息数据库(下称“建库”),各地对建库工作采取的方式有所不同,大体上包括:GIS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和信息数据的采集,以及基于多元网络结构的数据共享机制。平台是工具,数据是仓库和货物,网络是纽带。下面主要就平台开发和数据采集进行介绍:
(一)平台开发:2008年,市城乡规划局开发了“佛山市区一体化规划政务信息平台”,该平台一期主要是办公OA辅助,满足日常规划业务审批的流程管理。后来平台二期正式开发,嵌入了GIS图形信息管理平台。目前服务器有两台,一是提供OA服务,二是提供ARCGIS服务,数据系统相互独立。通过二期的GIS平台,软件可连接ARCGIS服务器的多个信息仓库,具有多种图形查看和分析功能,可为日常行政审批提供辅助。
可以说,平台搭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并具备行政审批辅助(OA)以及GIS图形查看与分析功能,根据实际还可进一步改进。但数据交互方面,暂时只能实现规划审批信息(用地红线)的入库,其余包括地形信息、规划成果等均须通过市地理信息中心或诚信所才能录入。
(二)数据采集:三水数字规划采取ARCGIS数据库,这个仓库现在已经搭建,现在需要的是大量采集数据。一般来说,城乡规划数据信息是多层次和多元化的,完善的数据体系由三类型组成,第一,地形信息、规划成果等,称为“基本数据采集”;第二,跨部门获取的社会、经济和人口信息,以及国土地籍属性等,称为“补充数据采集”;第三,数字规划信息需要动态更新,如日常审批的规划信息及验收数据等,称为“更新数据采集”。
下面主要介绍基本数据采集途径:
1、地形信息:包括两大块:地上和地下。地下空间信息现时一片空白。因此,这里说地形信息主要是指地上地形信息。
1)从来源看,地形信息主要有来自国土测绘部门和规
划测绘部门。
2)从数据格式看,可用与建库的地形信息主要有DWG
文件和正射影像jpg文件,DWG文件是矢量图格式,正射影像jpg文件是光栅文件格式。
3)从精度看,1:500-1:5000的均有,但应用在城乡
规划管理,地形信息的精度应在1:500-1:2000以内。
4)从标准看,地形信息如采取DWG文件作为数据源,现在既有国土部门的地籍测绘标准,也有规划部门的地理信息入库标准。两者并不通用,由于建库目的在于管理城乡规划数据信息,因此,必须采取规划部门的地理信息入库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DWG文件,则必须经过市地理信息中心校验后才能入库。采取正射影像jpg文件入库不受标准限制。目前,国土部门虽然也有ARCGIS数据库和地籍管理平台,但平台开发的应用目的和方向均与数字规划存在较大差异。现有的大部分地形图资料也不符合入库标准。
规划部门现掌握的符合标准的地形图约35平方公里,覆盖西南街道中心城区,目前已经由市地理信息中心整理成ARCGIS入库文件。
但是,35平方公里毕竟太少,对于三水区874平方公里而言只是很少一部分,且测绘时间已超过一年,对新增建设用地覆盖不足,不利于规划资源的实时更新。
因此,在采取何种数据格式进行采集的问题上,应从实际出发进行考虑。毕竟DWG文件资源有限,短期内难有重大突破。为确保建库工作顺利开展,建议采取正射影像jpg文件作为地形信息的底图。但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时效性,即拍摄时间最新;二是精确性,即精度应在1:500-1:2000以内。
上述底图的获取将有利于三水数字规划工作的启动,可作为信息数据库初步搭建成功的标志,并能为规划编制和规划审批提供直观的地形参考资料。根据分析,现将正射影像jpg文件的获取途径介绍如下:
一是利用国土部门现有资源,共享使用,优点是即时、便捷,缺点是拍摄时间非最新,时效性有待检验,另外,原图由国土部门出资购买,共享使用需部门同意;
二是采购最新的正射影像图,优点是时效最新,精度也可控
制在需求范围。地形信息入库后,将为规划管理带来直观的基础数据资料,是规划信息化管理的一项重大突破。当然,随着地形图的逐渐补充测绘,DWG文件将逐渐覆盖各镇主要建成区范围。但在此之前,正射影像jpg文件作统一底图无疑是上佳的过渡性选择。
因此,建议在部门预算中,将正射影像资料的采购纳入预算计划,作为建库工作的一个子项目开展有关工作。
2、规划成果:包括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和各专项规划等。
规划成果应具备法定规划的属性,是规划行政审批的直接依据。目前,我区的规划成果主要包括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各镇(街)、工业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等。规划成果的编制时序延续较长,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因此,必须对现有的成果进行规整后才能入库。规整的途径如下:
一是制定统一的标准,市规划局于2009年9月制定了《佛山市规划成果信息化建库数据标准(试行)》,该标准结合政务平台的二期GIS图形管理平台进行设定,由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草拟。
二是委托具备规整能力的单位进行整理入库工作,需要采取公开采购的方式落实项目单位。此类单位包括市地理信息中心、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等。
从技术手段上看,完成规划成果的规整入库的硬件环境以及数据仓库已经准备就绪,且标准也已经出台,因此,建议制定项目计划,向区人民政府申请财政预算资金实施采购,作为建库工作的一个子项目开展有关工作。
五、从规划成果的编制说开去……
以上从信息技术手段介绍了完成规划成果入库的途径,现就规划成果本身的编制说开去,探讨一下规划体系和编制方式的转变。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主要分为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三个层次,对较大城市应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三水区规划分局于2004年成立,规划管理与高速消耗的土
地开发相比明显滞后。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存在时效差异较大,延续性不强,前后不协调等矛盾。直到现在,规划管理仍不断与国土管理产生摩擦,多数情况下规划必须妥协,让步于国土,然后对规划进行修编、调整,如此这般,周而复始。然而,由于各项规划编制相对独立,没有划分管理单元,相互间衔接能力较差,因此,规划修编过程实际并不顺利。况且,由于经费结算关系,规划修编需经复杂的审批程序才能实现。在这种体制下,动态规划还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想。此外,国土资源、地籍资料等信息没有有效采集,城乡规划一定程度上欠缺与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数据的有机结合,导致规划的适应能力和可操作性仍处于较低水平,法律效力和权威性面临严峻挑战。
为解决以上问题,首先,必须加强国土规划与城乡规划的统筹、协调,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其次,应正确面对土地过多、过早出让的问题,对因规划原因至今未开发的土地进行整合,尽可能纳入政府土地资源储备;还有,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信息、国土地籍数据等资料进行规划研判,作出合理可行的规划空间布局方案,实现规划调配城乡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建设的目标。
基于上述观点,现提出以下规划体系和编制方式的转变策略:
第一、加强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推进“两规合一”。
第二、完善法定规划管理图则的编制,划分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单元,统一成果编制标准,探索实行规划“一张图”管理模式。
第三、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理单元层次上增加控规导则,落实居住区级以上的重大基础设施。
第四、强化规划主管部门的编制研究工作,重心前移,使部门人员在规划编制单位与政府之间充当桥梁,促进规划编制工作常态化,为动态规划提供人才储备。
第五、组织社会参与,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为确保规划实效,推行“阳光规划”创造条件。过去,规划之所以难以恒久,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公众对规划认知不足,实施建设
者往往不知道规划是什么和怎么样。随着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完善,人们获取规划信息的途径将变得简单、便捷,规划信息表达方式也更加直观、细致。当规划形成法定图则并且深入民心,市民对规划从过去“方向性”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实体性”的理性认识时,规划也将相对固定并承传下来,实效性和权威性也大大增强。
第六、信息化管理以及规划体系和编制方式转变都属于技术层的工作。提升规划实效离不开技术上的革新,但更重要的是规划基础资料的采集和当地对规划参与度的提高。因此,转变规划编制观念更加要求我们对规划的对象—土地有更加充分的认识,地形信息、地籍数据等资料,都是实效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我们不应“为规划而规划”,而是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规划。从这点出发,配合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才能切实地保障规划更加持久、有效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
规划成果在入库前,除标准必须统一外,还应结合转变策略进行规划编制成果的调整。毕竟,规划成果入库管理是为提升规划实效,增强规划管理的效率和权威,如果规划成果本身的实效性不高,势必大大削弱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意义。所以,虽然信息化管理是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规划体系和编制方式的转变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否则,规划管理就像无本之木,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控制目的,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叶卫庭
2010年8月26日
第四篇:2013年分管工作设想和思路(精选)
2013年分管工作设想和思路
根据渭南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分工的安排,现就自己分管的政务信息管理科业务、智慧城市专家队伍建设,专全市各部门各县市区技术骨干的培训等方面的工作,2013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就是推进政府网站建设迈上新台阶,开拓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新局面,促使信息化专家队伍为渭南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廉科长讲具体措施)现就2013年的设想和全体同志做讨论和交流,我主要分一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网站建设。二是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三是部门和县市区政府网站管理工作。四是网络舆情工作。五是智慧城市专家队伍建设和技术骨干培训工作。
一、加大政府网站建设的力度,打造更加全面便捷畅通的网上政府。自2009年以来,信息办全体同志齐心协力,在单位的统一领导下,抓住政府网站建设不放松,网站建设水平连年提高,为树立单位的形象,体现信息办的干劲做出了贡献。为2012年,完成了政府网站的全面升级改版工作,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民生服务专题建设,发挥网络媒体作用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政府网站的稳定性和平台的技术性能有了提高。分析网站建设,和全国优秀的政府网站建设比较,还有差距,还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凝成一股绳,打造信息资源丰富、访问便捷、服务一流的政
府网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一是继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平均权重是0.60,渭南是0.76,最高的是0.87;省上评测政府信息公开权重0.83,得分31.35分。渭南是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公开的做的比较好,但在房屋拆迁、征地、政府文件公开等方面信息比较缺乏,今年需要加大这方面的力度,尤其在政府文件公开方面,要想点办法,争取能及时公开,一个是通过政府部门的公开自己的部门文件,另一个是理顺通过政府部门公开政府文件的程序,及时公开政府部门文件。通过政府网站群的建设,实现相关栏目和信息的共享。二是建设实用有效的网上办事栏目。去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理清渭南市的行政服务事项,确认了行政服务事项1600余项,并及时通过网站做了公开,但还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事项的项目还不是很全,还有缺项情况,二是网站搜索不能进行服务事项的搜索,三是针对某些服务事项需要下载的表格还不全,针对这些问题,今年需要做一提升,细化网上办事事项,实现服务事项的搜索,三是结合办事事项,提供全面的表格下载。另外一个主要的工作是根据市上确定的154项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事项,主要完成一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尽快完成全部事项的信息征集,并建立专栏,根据不同的分类,服务不同的人群,整合共享这些资源。二是选取条件成熟的,容易实现网上办理的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事项,结合政务公开系
统,实现10%到15%的服务事项的网上受理,网上反馈结果。
去年,陕西省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在省级厅局里环保厅得分88分,名列第一,就是许多行政审批事项就可以实现网上受理和反馈结果。三是建设有亮点民生服务专题。民生服务专题经过两年的建设和修改充实,根据国家的评估指标的要求,都有了一定的信息,但十三个专题的得分都在平均水平,没有很突出的专题,今年,我们计划打造一些有突出特点的民生专题,比如:50个学校信息、50个医院信息或者100个加油站信息的全面征集和公开,真正下到学校、医院等公用事业单位,搜集整理信息,建设出高质量的民生服务专题。另外,搭建基于GIS系统建设民生服务专题,利用省上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把民生服务信息反映在GIS平台上,更直观,更易于网民访问和查询。四是深化互动栏目建设。首先是利用建立起的采编人员队伍,加大对比较集中的热点问题政策专题采访,通过采访,说明政策,解读政策,提高百姓对政策的理解。建立热点问题回复专栏。加大对民意征集结果反馈的力度。提升在线访谈的关注度,选百姓关注的话题,请能解读政策的领导,做客在线访谈栏目,用网民习惯的语言进行在线访谈,提高关注度。改变访谈的形式,计划将访谈移到室外,移到现场进行访谈。邀请大领导参与访谈,谈关注的话题。五是发挥好网络媒体的作用。建立采编(记者)人员队伍,细化工作考核办法,壮大网站的声音,加大网站的话语权。健全编审队伍,严把新闻审核关,保证网站的宣传方向正确。随着采编队伍的壮大,逐步开展系列报道、深度报道等。六是扩大网站的访问人群。争取开发网站安卓手机版,英文版等。七是提升网站的技术水平。通过负载均衡设备解决好联通用户的访问速度,后边逐步提升广电用户、移动用户的访问体验。做好异地备份(双活)系统的建设,保证网站没有安全事故。八是努力打造渭南门户。在做好政府网站该做好的工作以外,摆脱网站建设的定式,政府网站建设全面发展,通过组织活动、参与活动,全面提升政府网站的影响力,把政府网站建设成当子无愧的渭南门户,成为渭南网上舆论的主导网站,弘扬正气,激发正能量。
二、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是有区别的,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政策研究处处长马立柱去年11月在省行政学院做了培训,根据不同,一个是条例,一个是文件。信息公开这项工作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很大。三类人在推进这项工作,教授、记者、法律工作者。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发布,根据这几年就政府信息公开检查情况来看,市级部门主管领导和县级主管部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政策水平比较高,对主要内容能知晓,但市级部门的其他领导和县级部门了解的比较少,甚至还对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理解混淆,因此,今年应开展一定形式的条例宣传,或者策划一定形式的活动,宣传政府信息公
开条例。并加强监督检查,配合省级主管部门做好执行情况的检查,以此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政务公开工作今年主要做好市级部分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服务事项的网上受理和结果反馈工作,同时抓好县市区的政务公开系统的部署和推广应用工作。做好政府网站的微博管理工作,变口气。更亲民。推进政务微博工作,根据全省的部署,推进政务微博大厅建设。
三、政府网站管理工作。一是加强网站的日常监测和管理,把文字保护监测结果、安全监测结果定期反馈给各单位网站管理部门。二是继续做好网站的测评和考核工作,争取把网站的安全测评结果进行量化,把量化结果纳入到测评结果中。目前省测评中心对渭南67个政府网站进行监测,主要是从网站的可用性、安全审计、网站脆弱性三方面进行监测,结果和详细,但没有量化,分红绿蓝几种情况警示,三是制订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规范,把政府网站从机构设置、日常管理维护、技术保障等方面细化,提明确要求和规范,提高渭南政府网站建设的整体建设水平。四是做好网站群的建设工作,通过服务托管、虚拟空间提供、政府网站主站的子站建设、RSS协议等四种方式实现资源的共享,打造渭南政府网站群。五是争取把咱们连续5年来的网站测评工作作为科技成果项目,申报科技成果奖。
四、网络舆情。继续做好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工作,对
重大舆情做到及时上报,收集舆情涉及到单位和部门的处理和反馈结果,及时通过网站公开事实真相,以免失实的舆情对渭南造成不好的影响。
五、做好智慧城市专家队伍和技术骨干队伍的管理工作。分不同层次和不同对象进行培训,提高这两只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开展信息化项目的评审工作,为渭南的信息化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以上是我的设想和思路,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2013年2月17日
第五篇:市政府信息中心工作总结与工作设想
市政府信息中心工作总结与工作设想
是我国政治和经济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年,我们迎来了祖国60华诞。在祖国60年伟大成就的鼓舞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信息中心全体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市委提出的“四位一体”战略,充分发挥信息中心“团结、务实、超前、高效”的优良作风,紧紧围绕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同心同德,扎实苦干,全面完成了各项预定工作。现将信息中心工作总结与工作初步安排报告如下:
一、工作总结
1、“中国”政府网站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对“中国”政府网站内容管理系统进行了更新,全面提升了各种管理功能,“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一年来。共发布文字信息18000余条,其中自采文字信息240余条(图片700余幅),头条新闻260余条;今日4700余条;国际、国内、省内新闻6500余条;政府信息4000余条;部门动态信息350余条;县区动态信息1100余条;专题报道700余条。网上办事服务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实现了410余项办事项目的网上办事指南查询和表格下载。“中国”政府网站已成为知名度较高的政府网站,在省政府组织的全省第一次政府网站绩效评测中取得了全省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2、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制度建设,以长政办发107号文下发了《市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制度》。通过培训和检查进一步规范了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分六期对各县市区和全市政府信息公开主体单位进行了技术培训,内容包括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栏目维护、动态信息报送等,共培训260余人。我市的政府信息公开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名列全省的前列,受到了省政府的表扬。
3、信息服务手段和产品进一步丰富。截止12月10日。共编辑出版《舆情快报》238期,另提供主要领导信息20期。其中市政府领导批示信息达90余条,仅张市长批示就达48条。领导批示信息已全部在第一时间登记并填写督办通知或转办卡,通知到有关单位,并在规定时间内把办理情况及时反馈给了领导。多条信息因及时捕捉、跟踪并上报,使市政府领导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果断的处置,为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做好《舆情快报》编辑工作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了信息服务的手段,全年共搜集整理专题信息八期,具体为《部分省市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促进就业的主要措施》、《王君省长讲话专集》、《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专题信息》(两期)、《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题信息》、《重点工程项目专题信息》、《全国部分地市“十二五”规划专题信息》,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广泛好评。
4、进一步加强网上政民互动平台建设,及时办理公众诉求。通过更新网站内容受理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市长信箱”、“民意征集”、“咨询投诉”、“留言板”、“在线访谈”等功能。截止目前,共接收“市长信箱”信件580件,受理580件,办结242件;共接收网民“咨询投诉”信件158件,办结63件;共举办了八次在线访谈活动;经市政府同意,我市“两会”期间在“中国”政府网站上开设了“两会民意征集”和“网民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栏目,共收集“两会民意征集”208条,“网民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建议35条,经过认真梳理筛选,共整理出83条建议,以《民意征集简报》形式,分5期分别报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
在认真办理公众诉求的同时,也加强了全市网民留言办理工作的制度建设,起草了《市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实施方案》,并以长政办发63号文下发,建立健全了全市网民留言办理渠道,规范了全市网民留言办理工作,使我市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5、电子政务网络安全进一步加强。由于电子政务网络主要架构大多是六年前建设的,部分设备出现了老化,配线系统较混乱,网络整体安全性能不高。为此我们对政府北南大院的网络接入设备进行了更新;对原有配线系统进行全面测试整理;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安全设备对流媒体、网络游戏等进行了阻断,成功的对一些入侵行为进行了阻断和告警,加强了网络行为的审计功能,加大了对网络病毒的查杀。使网络运行更加稳定,网络维护更加方便,网络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在加固网络的同时,我们加强了制度建设和网络安全检查的力度。对《市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护办法》和《市电子政务网络系统计算机病毒防护管理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并以长政办57号文下发。按照两办有关文件精神,与市国家保密局、市国家安全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下发了整改通知限期整改,有效地排除了各种安全隐患。省安全检查组对我市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市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
高评价。
6、加强了对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指导力度。以市政府名义,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市信息中心主任会议”、“全市政府信息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董岩、市政府秘书长于川、市政府副秘书长郭治平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两个会议全面总结了我市电子政务十年历程,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市后一个时期的电子政务建设工
作进行了安排,可以说是我市电子政务建设里程碑性的会议。
根据市政府的安排,对各县市区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重点检查了机构建设情况、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情况、应用系统实施情况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等,并对各县市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促进了我市县区电子政务工作建设。
今年另外一项较大的工作,就是根据市政府的安排,对全市政府网站开展了绩效测评工作。根据工信部《政府网站发展评估核心指标体系》,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我市的政府网站绩效测评指标体系,目前网上公众评定和常规测评正在进行中。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单位的网站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规范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相信通过本次测评工作,对我市政府网站建设将会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7、认真组织开展了“培育开发网络信息消费”和“规范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与管理”工作。
根据市政府工作任务责任分解安排,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工作。
搜集了全国、全省网络信息消费的发展情况,并对我市网络信息消费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召开了由联通公司、移动公司、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和汽车网、商机网、百姓网、人才网、物流网、都市网、在线等知名网站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会上认真讨论了如何培育开发我市网络信息消费各单位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网络信息服务情况,会议对参会单位提出了尽快制定各自网络信息服务计划的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组织有关单位赴厦门,对“无线城市”在无线电子政务、无线产业、无线民生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考察调研,为我市网络信息消费的培育和开发提供了案例和借鉴。通过多层次调研和分析,我们认为我市的网络信息消费尚处于初级起步阶段,网络信息资源不够丰富,公众对网络信息消费的意识不高,网上支付手段不强等因素是制约我市网络信息消费水平提高的主要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在继续调研分析和认真研究各有关部门工作计划的基础上研究出适合我市的网络信息消费市场发展的实施意见。
召开了由市公安局、市文化局、市新闻中心、市教育局、市工商局、市广电局等政府有关单位参加的全市规范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座谈会,会上明确了各有关单位的分工职责,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召开了由社会网站(非政府网站)参加的全市规范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座谈会,会上传达了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明确了社会网站应承担的相关职责,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协调市公安局在全市各主要网站设立了网上报警点,受理网上违法犯罪案件及线索举报、市民求助、咨询等事项。加强全市网络舆情监测,出台了《市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了《市澄清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制度(试行)》,与市新闻中心共同起草《市网络舆情管理实施方案》,并开始着手组建市网络评论员队伍。
8、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力度。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以普通话为工作和服务用语,并对不达标的进行了强化培训。通过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带动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将讲普通话、用规范字渗透到工作中的每一个角落。
9、进一步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和支部建设工作。继续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市委市政府“四位一体”战略,并充分体现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在工作中全体干部职工强化了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强化了网站共建的新理念,强化了信息服务的新理念,强化了信息技术服务的新理念,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为整体工作上台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60周年,支部认真组织开展了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全体干部职工爱党、爱祖国的热情空前高涨,非党群众纷纷向党组织靠拢,经过支部培养、上级党组织批准,中心支部又增加了一名新党员,为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另有一名同志即将进入党员预备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总得来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心支部和班子的带领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成绩,为推进我市信息化进程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管理人员把握全局工作、综合协调能力不够强;二是技术人员的技术滞后,不能完全胜任事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各县市区之间和各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领导重视程度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工作设想
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我们将在认真总结“十一五”前四年的基础上,全面搞好的工作。计划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继续搞好“中国”政府网站,稳步推进子网站群建设。在进一步完善“中国”政府网站功能的前提下,围绕三大功能定位,继续坚持走共建的路子,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共建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政府网站共建栏目维护情况、上报信息情况的考核力度,全面提升网站为公众服务的能力,网站点击率要有一个大的飞跃。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软件、集中建设、分级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分期分批将市直各有关部门的网站纳入子网站群建设和管理。
2、进一步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加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在搞好政府信息公开报告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水平。
3、进一步提升信息服务的水平,舆情信息工作要再上新台阶。一是进一步充实现有《舆情快报》的栏目,拓宽舆情覆盖面;二是督促全市各县市区开展舆情信息搜集上报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当好领导掌控舆情的助手;三是协调市新闻中心建立覆盖全市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及时引导舆情向正确方向发展,努力为我市政治、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4、稳步推进网上协同办公系统的实施。根据市政府的统一安排,认真搞好全市政府系统网上协同办公系统实施方案,分期分批推进,为提高政府系统办公效率、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工作环境、降低办公成本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5、完成电子政务外网的升级改造工程。按照国家、省的统一安排,认真搞好政务外网升级改造方案,完成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制定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在尽可能小的影响现有网络运行的情况下稳步实施,努力实现网络核心顺利割接,网络节点顺利连接,网络系统全面升级,保质保量完成政务外网的改造工程。
在政务外网改造的基础上,对政务内网做进一步的优化和改造,完善政务内网平台建设。重点是对内网地址重新规划和调整、集成防火墙系统、增加内网管理系统等工作。
在市政务外网改造的基础上,分期分批指导和督促各县市区政务网按照市电子政务外网的统一规划和标准规范进行改造。
6、完成网络中心机房改造工作。认真做好机房改造的具体设计和实施方案,在确保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下实施改造工作。
7、搞好我市“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全面总结“十一五”我市电子政务发展情况,结合国家、省电子政务发展政策,认真搞好我市的“十二五”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8、继续抓好语言文字工作。是我市迎接省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年,我们将以迎评为契机,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针对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改,不断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