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改革纲要[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08:1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院改革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院改革纲要》。

第一篇:法院改革纲要

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实现人民法院科学发展,现制定《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

一、深化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彻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的工作方针,从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出发,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以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以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为重点,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实际问题入手,紧紧抓住影响和制约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能力、司法权威的关键环节,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期待改进的司法问题和制约人民法院科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运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可靠的司法保障和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目标

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优化人民法院职权配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队伍建设,改革经费保障体制,健全司法为民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人民法院司法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判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三)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原则

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原则: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法律性,必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积极稳妥,循序渐进,自上而下,总体规划,分步推进;必须牢牢把握司法改革导向,确保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必须符合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法治建设道路,必须体现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要求,确保有利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领导。三是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既认真研究和吸收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又不照抄照搬外国的司法制度和司法体制;既与时俱进,又不超越现阶段实际提出过高要求。四是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必须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检验,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五是始终坚持统筹协调。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必须立足于提高人民法院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使命的能力,统筹协调中央和地方、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统筹协调上下级法院之间、人民法院与其他政法部门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改革措施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公民法律素养的要求,又适应人民法院和法院干警的职业特点,积极推进人民法院事业科学发展。六是始终坚持依法推进改革。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各项措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维护人民法院的宪法地位和司法权威,凡与现行法律相冲突的,应在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后实施,确保人民法院各项改革措施完全符合宪法精神和法律的规定。七是始终坚持遵循司法工作的客观规律。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必须结合审判和执行工作自身特有的规律,注重探索司法规律在特定国情、特定环境下的具体应用和体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司法改革全局,建立符合司法规律的科学的审判制度和有效的执行工作机制,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努力提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能力,确保人民法院各项改革措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

二、2009—2013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优化人民法院职权配置

1、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职权运行机制。以审判和执行工作为中心,优化审判业务部门之间、综合管理部门之间、审判业务部门与综合管理部门之间、上下级法院之间的职权配置,形成更加合理的职权结构和组织体系。

2、改革和完善刑事审判制度。规范自由裁量权,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研究制定《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完善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落实检察机关和律师在刑事审判中的职能作用的有关规定,切实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建立减刑、假释审理程序的公开制度,严格重大刑事罪犯减刑、假释的适用条件,加强同步监督。配合有关部门促进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期限的立法完善;完善保外就医、暂予监外执行、服刑地变更的适用条件和裁定程序;完善刑事附带民事审判制度,规范财产刑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裁判的执行工作机制,强化诉讼调解,促进裁判执行;完善刑事证据制度,制定刑事证据审查规则,统一证据采信标准;建立健全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和保护制度,明确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范围和程序。

3、改革和完善民事、行政审判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明确军事法院受理军内民事案件的具体条件。建立健全符合知识产权案件特点的审判体制和工作机制,在直辖市和知识产权案件较多的大中城市,探索设置统一受理知识产权案件的综合审判庭。推进行政诉讼法的修改进程,促进行政诉讼审判体制和管辖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完善民事、行政诉讼简易程序,明确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范围,制定简易程序审理规则。建立新型、疑难、群体性、敏感性民事案件审判信息沟通协调机制,保证裁判标准统一。

4、改革和完善再审制度。完善刑事审判监督程序,规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诉案件的审判程序,完善刑事申诉案件立案与再审的职能分工和工作流程。完善民事再审程序,依法保护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正确处理依法纠错与维护司法既判力的关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申诉难和申请再审难问题。

5、改革和完善审判组织。完善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范围和程序,规范审判委员会的职责和管理工作。落实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受检察长委托的副检察长列席同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的规定。完善合议庭制度,加强合议庭和主审法官的职责。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扩大人民陪审员的选任范围和参与审判活动的范围,规范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的活动,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落实保障措施。

6、改革和完善民事、行政案件的执行体制。严格规范执行程序和执行行为,提高执行工作效率。规范人民法院统一的执行工作体制。完善高级人民法院对本辖区内执行工作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完善执行异议和异议之诉制度。贯彻审执分立原则,建立执行裁决权和执行实施权分权制约的执行体制,当事人提起的执行异议之诉由作出生效裁判的原审判庭审理。规范诉讼中财产控制措施的工作分工,完善评估、拍卖、变卖程序,健全执行程序中的财产调查、控制、处分和分配制度,制裁规避执行行为。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执行威慑机制,依法明确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执行的法律义务;推动建立党委政法委组织协调、人民法院主办、有关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参与的执行工作长效机制。

7、改革和完善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的关系。加强和完善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监督指导工作机制,明确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进行司法业务管理、司法人事管理和司法行政管理方面的范围与程序,构建科学的审级关系。规范发回重审制度,明确发回重审的条件,建立发回重审案件的沟通协调机制。规范下级人民法院向上级人民法院请示报告制度。完善委托宣判、委托送达、委托执行工作机制。

8、改革和完善审判管理制度。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高效运转的审判管理工作机制。研究制定符合审判工作规律的案件质量评查标准和适用于全国同一级法院的统一的审判流程管理办法。规范审判管理部门的职能和工作程序。

9、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接受外部制约与监督机制。完善人民法院自觉接受党委对法院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党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监督的工作机制。健全依法向人大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工作机制。规范人民法院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内容、方式和程序。规范人民法院接受新闻舆论监督的工作机制。

10、加强司法职业保障制度建设。加强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保障机制建设。研究建立对非法干预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办案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研究建立违反法定程序过问案件的备案登记报告制度。加大对不当干预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的纪检监察力度。完善惩戒妨碍人民法院执行公务、拒不执行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裁判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就司法解释工作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制度和人大备案制度,保证司法解释的统一和权威。

(二)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11、建立和完善依法从严惩处的审判制度与工作机制。适应新形势下依法打击严重犯罪的需要,适时制定从严惩处严重犯罪的司法政策,完善有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完善死刑复核程序,提高死刑案件复核的质量和效率。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建立犯罪人员的犯罪登记制度,完善从严惩处严重犯罪的诉讼制度;建立严格的死刑缓期执行和无期徒刑执行制度,明确死刑缓期执行和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后罪犯应当实际执行的刑期。

12、建立和完善依法从宽处理的审判制度与工作机制。完善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制度和机构设置,推行适合未成年人生理特点和心理特征的案件审理方式及刑罚执行方式的改革。探索建立被告人附条件的认罪从轻处罚制度。配合有关部门有条件地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明确其条件、期限、程序和法律后果;研究建立老年人犯罪适度从宽处理的司法机制,明确其条件、范围和程序;研究建立刑事自诉案件和轻微刑事犯罪案件的刑事和解制度,明确其范围和效力;完善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核准制度;研究建立轻微刑事案件的快速审理制度,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依法扩大缓刑制度的适用范围,适当减少监禁刑的适用,明确适用非监禁刑案件的范围。

13、建立健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协调制度与保障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刑事审判与行政执法、执纪的有效衔接机制。建立体现宽严相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办案质量考评制度和奖惩机制,改进办案考核考评指标体系,完善人民法院错案认定标准和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度。

(三)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

14、完善法官招录培养体制。配合有关部门完善法官招录办法。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遴选或招考法官,原则上从具有相关基层工作经验的法官或其他优秀的法律人才中择优录用。建立选任法官的综合素质全面考察标准。通过定向选拔、委托培养、定期工作、定向流动等法官招录办法改革,切实解决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基层人民法院法官短缺与法官断层问题。建立和完善军事法院法官转任地方人民法院法官制度。

15、完善法官培训机制。加强法官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长效机制。建立符合法官职业特点的在职培训制度。推行法官全员定期集中培训制度。完善初任法官任前培训制度和晋升晋级培训制度,切实增强人民法院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司法能力。加大对少数民族法官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加强对少数民族法官的双语培训,尽快培养一批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审判工作需要的双语法官。

16、完善法官行为规范。严格执行“五个严禁”规定,落实监督责任,确保司法廉洁。建立健全审判人员与执行人员违法审判、违法执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和领导干部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研究建立审务督察制度,加强督察督办工作,强化对法官违反司法行为规范的惩戒措施。

17、完善人民法院反腐倡廉长效工作机制。构建符合法官职业特点的职权明确、考核到位、追究有力的责任体系,推进从源头上防治司法腐败的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人民法院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审判制度相适应的人民法院纪检监察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巡视制度,研究建立在各业务庭室派驻廉政监察员制度。建立法官廉政档案制度,研究建立确保司法廉洁的廉政激励机制。健全举报网络,加强内外监督机制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相互衔接工作,全面推进人民法院党风廉政建设。

18、完善人民法院人事管理制度和机构设置。建立健全人民法院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和有效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增强人事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完善法官及其辅助人员分类管理的制度。改革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体制,明确司法警察的法律地位、作用、职责和职权,优化司法警察的职能设置,规范人员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适合审判工作特点的警务保障体系。完善司法技术辅助机构的设置。

19、完善人民法院编制与职务序列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制定与人民法院工作性质和地区特点相适应的政法专项编制标准,研究建立适应性更强的编制制度,逐步实施法官员额制度;研究制定与法官职业特点相适应的职数比例和职务序列的意见,适当提高基层人民法庭法官职级。

20、改革和完善法官工资福利和任职保障制度。完善法官激励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制定与法官职业特点相适应、与法官等级相匹配的工资政策,研究制定有利于稳定基层法官队伍的工资制度,完善法官定期增资制度;统筹解决法官岗位津贴、办案津贴和加班补助;提高法官岗位津贴、审判津贴在法官工资收入中的比例;适当提高法官因公牺牲、伤残的抚恤标准,制定患重病法官的生活补助办法;针对实践中存在的提前离岗、离职等现象,修改完善符合法官职业特点的一线办案法官退休制度;完善法官人身安全保障、任职保障等职业保障制度。

21、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队伍管理制度。配合有关部门完善人民法院主要负责人跨地区跨部门交流任职制度。建立人民法院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领导定期轮岗制度。建立健全院长、庭长的“一岗双责”制度,落实院长、庭长一手抓审判、一手抓队伍的双重职责。建立法官流动和交流制度。建立健全以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审判质量效率监督控制体系,以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和其他行政人员的绩效和分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岗位目标考核管理体系,以综合服务部门保障的能力和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司法政务保障体系。

(四)加强人民法院经费保障

22、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经费保障体制。配合有关部门改革现行行政经费保障体制,建立“明确责任、分类负担、收支脱钩、全额保障”的经费保障体制;人民法院经费划分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业务装备经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四大类,根据不同地区和人民法院的工作特点,确定各级财政负担级次和比例,实现人民法院经费由财政全额负担,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杜绝“收支挂钩”;根据中央确立的分项目、分区域、分部门的经费分类保障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制定适应人民法院实际情况的经费分类保障实施办法;改革和完善人民法院经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23、建立人民法院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完善和落实基层人民法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基层人民法院公用经费正常增长机制,高级人民法院配合本级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财力增长水平和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实际需要,适时调整基层人民法院公用经费标准;研究制定人民法院业务装备标准,确定业务装备配备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落实装备经费。加强人民法院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和完善人民法院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确定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由中央、省级和同级财政负担的比例。配合有关部门逐步化解基本建设债务。

24、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在人民法院行政管理、法官培训、案件信息管理、执行管理、信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尽快完成覆盖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业务信息网络建设。研究制定关于改革庭审活动记录方式的实施意见。研究开发全国法院统一适用的案件管理流程软件和司法政务管理软件。加快建立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推进人民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的应用。构建全国法院案件信息数据库,加快案件信息查询系统建设。

(五)健全司法为民工作机制

25、加强和完善审判与执行公开制度。继续推进审判和执行公开制度改革,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提高司法的透明度,大力推动司法民主化进程。完善庭审旁听制度,规范庭审直播和转播。完善公开听证制度。研究建立裁判文书网上发布制度和执行案件信息的网上查询制度。

26、建立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多方参与、司法推动”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大力发展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扩大调解主体范围,完善调解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加强诉前调解与诉讼调解之间的有效衔接,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方式之间的协调机制,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27、建立健全民意沟通表达机制。健全科学、畅通、有效、透明、简便的民意沟通表达长效机制,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完善人民法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广大人民群众、律师、专家学者等的沟通联络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定期深入基层倾听民意的机制,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研究建立人民法院网络民意表达和民意调查制度,方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网络渠道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意见或建议。建立健全案件反馈和回访制度,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对审判和执行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完善对人民群众意见的分析处理和反馈制度。完善社会舆情汇集工作机制,妥善解决司法工作中涉及民生的热点问题。

28、完善涉诉信访工作机制。建立涉诉信访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推进涉诉信访法治化、规范化。建立“诉”与“访”分离制度。完善涉诉信访工作责任制,实行责任倒查制度。研究建立涉诉信访终结机制,规范涉诉信访秩序。完善涉诉信访工作信息反馈机制。规范人民法院的院长、庭长接访和走访、下访制度。

29、建立健全司法为民长效机制。健全诉讼服务机构,加强诉讼引导、诉前调解、风险告知、诉讼救助、案件查询、诉讼材料收转、信访接待、文书查阅等工作,切实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探索推行远程立案、网上立案查询、巡回审判、速裁法庭、远程审理等便民利民措施。建立健全基层司法服务网络,推行基层人民法院及人民法庭聘请乡村、社区一些德高望重、热心服务、能力较强的人民群众担任司法调解员,或邀请人民调解员、司法行政部门、行业组织等协助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30、改革和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对因受犯罪侵害而陷入生活困境的受害群众,实行国家救助,研究制定人民法院救助细则。配合有关部门推进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规范赔偿程序,加强赔偿执行,增强赔偿实效;完善执行救济程序,建立执行救助基金。

三、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重要政治任务。各级人民法院一定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狠抓落实,并尽快建立联络员制度和项目责任制,每个环节都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各项改革任务的统一部署和组织实施,及时掌握情况,适时协调指导,加强督促检查和评估总结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是落实各项改革任务的直接责任者,各项改革任务的牵头部门具体负责该项目的贯彻实施,与协办部门抓紧制定落实改革意见的实施方案。各协办部门要指派专人负责协作配合,及时完成牵头部门安排的改革工作事项。各牵头部门要及时向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贯彻落实情况以及需要研究协调的重大问题。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要尽快确定有关部门和专人负责,切实抓好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和组织实施工作,务必取得新成效。对于涉及不同部门的改革项目,人民法院各相关部门都应当积极参与,通力协作,保证各项改革任务顺利完成。

(二)精心部署,集思广益

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联动性,必须集思广益,精心设计,周密部署,统筹协调,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各级人民法院在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时,要早谋划、早动手,切实搞好相互衔接和协调工作,争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政法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工作涉及其他部门工作时,要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协商沟通。有重大分歧的,应当及时向同级党委和人大请示汇报,共同研究解决遇到的问题。各级人民法院要自觉接受党委的领导、人大的监督和人民群众的评判,主动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摸准情况,吃透问题,对症下药,确保司法改革工作在广泛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上扎实推进,尽快在各个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强化措施,务求实效

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大,难题多,必须大力加强监督和指导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要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统一要求,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狠抓落实,确保取得实际效果。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负责对下级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健全情况通报、请示报告、督促检查制度,做好检查评估、经验总结、督促协调、信息反馈等工作,统一调度,重点督查,保证全国法院司法改革工作始终有序进行。上级人民法院要大力支持下级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工作,及时了解各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全面把握改革动态,有效解决发现的新问题。基层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制定的落实本纲要的具体工作方案,应当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后方可实施。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于在实施司法改革工作方案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应当及时逐级上报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可以结合最高人民法院的部署和本地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改革项目进行试点,待实践证明相对成熟并取得实际成效后再全面推广。改革试点方案须报最高人民法院审批同意,重大改革试点方案须经由最高人民法院报中央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各级人民法院要进一步加强司法改革工作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创新,坚持用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指导司法改革实践,确保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工作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

第二篇:改革纲要

《人民法院第一个五年改革纲要(1999-2003)》

二、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的基本内容

13、加快裁判文书的改革步伐,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改革的重点是加强对质证中有争议证据的分析、认证,增强判决的说理性;通过裁判文书,不仅记录裁判过程,而且公开裁判理由,使裁判文书成为向社会公众展示司法公正形象的载体,进行法制教育的生动教材。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2004-2008)最高人民法院

法发[2005]18号

6、继续探索民事诉讼程序的简化形式,在民事简易程序的基础上建立速裁程序制度,规范审理小额债务案件的组织机构、运行程序、审判方式、裁判文书样式等。

《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的通知

法发〔2009〕14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

24、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在人民法院行政管理、法官培训、案件信息管理、执行管理、信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尽快完成覆盖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业务信息网络建设。

(五)健全司法为民工作机制

25、加强和完善审判与执行公开制度。继续推进审判和执行公开制度改革,增强裁判文书的说理性,提高司法的透明度,大力推动司法民主化进程。

研究建立裁判文书网上发布制度和执行案件信息的网上查询制度。

第三篇:法院工作纲要

法院工作纲要

法院2006工作纲要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上级法院的工作要求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践行好“司法为民”宗旨和“公正效率”主题,实现好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好社会的和谐稳定,完成好06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把我院建设成为新形势下管理水平高、审判能

力强、保障有力的现代化法院,特制定该工作意见。

一、工作指导思想与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为目标,以实践“公正与效率”为主题,以践行“司法为民”为宗旨,以提高干警全面素质为主线,以深化法院管理为重点,以加强法庭工作和基层建设工作为要点,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司法能力、管理水平和司法保障水平,加快法院自身现代化建设,为我县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的任务目标及实施措施

全年工作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我院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紧紧围绕“抓好三件大事,实现三个突破,提高三个水平”的任务目标开展。

(一)全面提高干警素质,确保司法廉洁

1、进一步加强法院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成员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和理论业务学习。进一步增强党性观念,增强大局意识,自觉的把法院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确保法院工作始终与党委的部署要求同心同步。努力提高法院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按照基层法院的工作规律和实际情况,加强法官队伍建设,加强(请登陆政法秘书网)审判管理、行政管理,带领全体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全面提高政治素质,驾驭审判的能力、适用法律的能力和公正办案的能力,法院为社会稳定平衡协调发展服务的能力,充分发挥党组一班人的领率作用。

2、进一步加强全院的廉政建设。要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和上级法院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法官法》对法官职业道德的规定,完善“三不为”机制,建立和完善围绕案件找问题、围绕问题查原因、围绕原因追责任的审判监督机制,健全职务监督机制。要强化内部、外部监督,着力提高监督的合力和效能,积极落实和完善“廉政责任基金”、“审判责任基金制度”,加大对涉案违法违纪行为以及滥用审判权、执行权问题的查处力度,做到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有责必究。

3、进一步加强全院干警的素质建设。始终坚持政治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业务建设相结合。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院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增强“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和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实行人才强院方略,努力培养人才、发现人才,注重发挥人才的积极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干警的素质培训,用制度保证素质提升的实现,创建学习型法院,培养学习型法官,努力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法官队伍。

4、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工作。把基层建设的重点定位在人民法庭,加强法庭审判设施条件建设,改善法庭司法条件和工作条件。加强和规范法庭的审判管理和事务管理。充实法庭审判力量,完善法庭功能,充分发挥人民法庭一线阵地作用。按照上级法院要求,将政治强、业务精、素质好、善于管理、善于协调的同志选拔为法庭庭长。充实法庭工作人员。实施法院机关庭室与法庭之间的轮岗交流,把人民法庭建成培养锻炼优秀法官及后备干部的基地。

(二)全面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确保司法公正

在审判工作中,要把办案质量和效率,作为各项审判工作的中心。大力加强审判质量管理,完善审判质量监督机制建设,同时要积极探索司法为民的新方式、新办法,要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要在方便群众诉讼方面加大力度。积极运用远程立案、就地审理、诉前和诉中调解、简易程序简易审等方式,方便群众诉讼,提高诉讼效率,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要不断完善移动法庭、巡回审判制度,高效审理案件,及时调处诉讼纷争,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提高诉讼效率。

2、要在司法救助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扩大司法救助的范围,按最高院要求,对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和农村五保户提起的诉讼案件,一律免收诉讼费。继续实行执行救济制度。进一步规范司法救助的决定程序,防止暗箱操作,确保诉讼费依法减免。继续探索司法救济的新范围、新方式。

3、要在落实公开审判制度方面加大力度。凡依法应当公开审理、宣判的案件都应当公开审理、宣判,同时要进一步为人民群众旁听案件审判提供方便,增强法院审判的透明度。遵照最高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规则》要求,进一步规范审判活动中的举证、质证、认证工作,提高当庭认证率。凡是能够当庭宣判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判;以速裁方式审理的案件都要当庭宣判;以调节结案的,当庭制作、送达调解书。案件宣判后,裁

判文书要按照法律规定及时送达。要切实加强法律释明制度的落实,确保当事人明白法律规定,明白诉讼程序,明白官司输赢原因,引导当事人提高法律意识。

4、要在完善诉讼调解制度方面加大力度。不仅要及时审结案件,而且要依法化解矛盾,做到案结事了,案结事平。审理民事案件要坚持“能调则调,多调少判”,进一步落实“圆桌调解机制”,进一步提

高调解结案率,提高化解矛盾、解决纷争的能力和水平,为维护民事关系的和谐稳定和社会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5、要在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方面加大力度。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法庭制度”,对人民调解员的法律业务培训要实现制度化,提高他们的调解能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要把人民调解和诉讼调解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审判活动确认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有关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进一步健全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

6、要在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方面加大力度。民事审判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民事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各审判庭、法庭要设立速裁法官,高效、及时、合法处理简易纠纷案件。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在依法适用简易程序的同时,继续推广适用刑事普通程序简化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做法,提高刑事司法效率。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探索符合少年犯特点的审判方式,提升少年审判工作水平。

7、要在解决涉诉上访方面加大力度。一要加强申诉、申请再审审查工作的制度建设,完善申诉、申请再审程序;二要进一步加大申诉、申请再审案件审查过程的透明度,推进申诉、申请再审案件告知制度和申诉、申请再审案件听证制度;三要推行驳回说理制度,做好法律释明、法制宣传和服判息诉工作;四要建立专门的涉诉信访机构,下大气力解决涉诉上访老户问题。建立法院处理涉诉上访案件的长效机制,8、要在解决执行难方面加大力度。一要进一步规范执行程序和执行流程,建立起一整套符合执行工作特点的制度规范,实行执行工作全面规范。二要进一步深化执行工作“阳光工程”。推行执行过程全面公开制度。对于执行的法律规定;执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执行立案、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的调查、采取执行措施的实施情况以及执行中依法决定、裁定事项;执行结果等,要全部公开;对于执行中的重大事项,如中止执行、终结执行等,要公开听证。三要强化执行机构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规范执行中评估、拍卖、变卖等制度,明确中止、终结执行的条件,防止滥用中止、终结执行权,保证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实现。三要建立良性执行考核体系,对执行结果、执行效果、执行人员的工作量等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

(三)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司法效能发挥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提高法院管理能力,是建设现代化法院的重要内容,法院管理要加强管理机制建设。继续完善“四项管理机制”建设,力争在审判管理、法官素质提升、保障能力提高三个方面实现突破,全面提高审判水平、管理水平、保障水平。

1、要在审判管理机制上实现突破。进一步完善案件流程和审限管理制度,审判质量管理制度。完善审判质量评价办法,切实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法官与律师、评估、拍卖、鉴定等中介组织的隔离带,进一步规范法院、法官与相关中介组织的关系。

2、要在法官素质的提高上实现突破。坚持政治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业务建设相结合。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武装全院干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增强干警“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和公平正义的司法理念。鼓励干警利用各种形式学习深造,通过法官学堂、调研讨论会、演讲会、庭审观摩、司法文书展评等方式,提高办案能力、处理复杂案件的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提升能力素质。要加强对法官的考核、评价,全面推行对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考勤、考绩、考廉、考能、考纪工作,促进法官素质全面提升,促进干警政治业务素质的提高。

3、要在法院物质保障和法官职业保障方面实现新突破。逐步落实法官待遇从优原则,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干警伤亡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制度,积极帮助解决干警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消除法官的后顾之忧。积极努力做好市委16号文件、县委39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争取早日实现法院领导干部和干警职级待遇政策。建立起法院经费保障机制,保证法院公正高效的履行好司法职能作用。

(四)大力推进法院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

后勤保障工作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法院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和加强。

1、加强工作保障机制建设,全面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办公室、法警队、技术室、党团、工会、妇委及老干等工作是法院工作的支持和保障,要大力加强。要建立健全支持保障工作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

2、加强调研宣传工作,全面提高理论宣传水平。法院调研宣传工作是正确使用法律,实行科学决策,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加强,不能削弱。要形成“大调研”工作格局,教育全体干警“善于学习,更要善于总结”,按照我院关于加强调研宣传工作的意见精神,完善制度,落实措施,提高能力,提高水平。

第四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简答题

1、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进步性? 答: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课程由内容繁难偏旧。这次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基础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具体如下:(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教育类型结构,以综合性分科型两种方式呈现,如综合课程有艺术,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3)完善优化课程内容,首先删除艰深,晦涩,陈旧的东西,其次增加学生和生活相关的成分,再次实现课程内容标准的层次化。总之,课程结构的调整与变革是项极其重要艰巨的任务。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 答:〈纲要〉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它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具有如下的特性:(1)整体性。立足与人的个性的整体,立足与每个学生的健全发展;(2)实践性。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展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开放性。面向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4)生成性。每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随着活动开展,新的 目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经验不段加深,创造性火花不断迸发;(5)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目的,内容,方式,指导教师,自己决定 活动的结果呈现形式。

3.教学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 答:“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教学是集体化,高密度,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教学是多重的网状关系,人类的沟通与合作是以语言为媒体的,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语言教学。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过程。

4.有效教学的理念? 答:“有效”指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无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知道为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教学。

5.有效教学理念的内容? 答:(1)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确定“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有“全人”的概念;(2)关注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 观念;(3)更多关注可测性或量化;(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教师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有效?”“我的教学有效 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5)有效教学也是套策略。(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

6.有效教学的策略? 答:(1)教学准备策略:教师制定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教学目标的确定叙写,教材的处理准备,主要教学行为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教学方案的形成;(2)教学实施策略:

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3)教学评价策略。评 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分为学生成就的评价和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评价=/考试、测验。

7.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意义? 答:为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创造了条件。(1)了解学生:收集学生如何学习的资料,学校建立学生有效的信息交流库(“档案袋”),有 共同的学习方式或有互补学习方式的学生合作学习;(2)从事项目学习或研究:智力展示、专题作业。(学生智力特征,作品质量、交流、师生一同反思),以多 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心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学方式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思路。

8.理解“教育与生活”? 答:(1)教育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教育是个体生命历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生活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 领域;(3)生活是现实的,具体人的生活,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关照学生的生活,致力于完整人的发展;(4)教育不同于生活,教育不能脱离也不能还原 学生的生活,教育必须高于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

9.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观念? 答:(1)整合教学与课程。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发展,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平等、双向、理解的人与人关系,是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结构与过程的统一、认识与情谊的统一;(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创新探究的学习方式)

10.教育作为文化--心理过程,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有两个基本观点? 答:(1)价值引导:教育具有方向和目标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教育是投射,蕴含着教育者的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2)自主建构: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的,通过活动与自主建构,个体的创造力、潜能等得以表征。凝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通过活动又丰富、发展个体的潜能、素质、素养。总之,这样的教育,学生得到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教师学生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灵魂的感召。

11.为什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答:(1)从教育作为文化--心理过程来看,教育要关注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见10题(2)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学生的 需要有探究的,获得新的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承担责任的需要。这些需要为教育中提倡探究学习提供了依据;(3)还在于:收获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还包括 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有效教学,这必定是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2.如何在课堂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答:(1)要明确教师的职责,帮助学生检测反思自我,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等;(2)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3)确定新的教学观。A.帮助学生确定能够达成的目标 B.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C.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D.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E.及时反馈,建构沟通的桥梁 F.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 G.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 H.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 I.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J.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K.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13.列举“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 答:(1)当学生有兴趣时;(2)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时;(4)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5)当学生发现知 识的个人意义时;(6)当学生能自有参与探究与创新时;(7)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8)当学生有更多的自我期待时;(9)当学生能够学 以致用时;(10)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

14.教师的关注? 答:(1)考试科目成绩与考试外的学习(2)知识与技能(3)知识技能与态度情感(4)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5)学生的需要(6)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7)学生学习的自主性(8)学生的尊严

15.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 答:(1)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过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2)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 道,旨在促进发展;(3)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具体的理念为:评价主体互动化(自评互评)、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关注成绩,而且关注创新实践能力等)、评价过程动态化(关注结果,尤其是过程,成长记录袋)

16.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 答: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评价体系。

17、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答:要点:第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第二,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唯一中心,应该更多地成为一位平等交流中的主持人、引导者,成为课堂活动的有效的组织者,正确地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师的(主导)引导下,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8、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的理解。答:要点:第一,教师是促进者,这是新课程教师角色的最突出的特点,它改变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唯一的角色定位。第二,以往把教师角色仅仅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带来的是教师凌驾学生之上的绝对权威,缺少师生的平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不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第三,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于怎样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这种促进者的角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果(3)。第三,结合教学实践。

19、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答:要点:第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由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第二,新课程实验中,对于基础性的识记性内容进行必要的记忆训练固不可少,进行必要的知识运用性的练习也不可完全取消;同时应该在合作学习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开展小组性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计算机环境中获取多种信息,并以小作业或长课题等形式 多样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20、试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实现哪些转变? 答: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⑶从教学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⑷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⑸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教师行为的变化:⑴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⑵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⑶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⑷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1、简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答: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⑴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⑵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2.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3.学生是独特的

人:

4学生是完整的人; ⑴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⑵学生与成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

5.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

22、阐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落实学习方式的转变? 答:1.要明确教师的职责: ⑴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⑶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4)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2.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从最广义的角度来看,我们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经验得到的一切都是课程,而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精神、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典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如独特的个性、卓越的创新、超常的表现)等等。3.确立新的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之按自己的性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那种通过严格程式化的规则、过程、步骤进行监控的系统方法并不适应这项工作。

23、谈谈“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答:

1、关注每一位学生。

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4、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答: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5、本次课程改革应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师生情感关系? 答:

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26、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新课程强调合作。

27、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哪两种,请具体谈一谈? 答: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28、新课程倡导了哪些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 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自主式学习。特征:

1、主动性

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

29、谈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这句话的理解。答: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30、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哪些转变? 答: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31、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1、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2、要坚定不移的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3、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32、教的职责在于帮助,谈谈你如何帮助学生。答:

1、帮助学生检测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33、学生评价改革重点是什么? 答: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34、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答:

1、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

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35、什么是综合性学习?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

36、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37、请你说出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还有哪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答:总体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共六项具体目标:

1、课程功能

2、课程结构

3、课程内容

4、教学模式

5、课程评价

6、课程管理

38、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扩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或问题的认识更深刻,趣味性和直观性更强。

39、请你谈谈课程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课程是由教课书、其他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动态的生物系统。简而言之,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活动、环境等因素的整合。

40、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

1、培养智力因素。

2、培养非智力因素。

3、使学生具备心理系统的初步知识。

4、让学生讲究心理卫生,保持心理健康。

5、使学生具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能。

41、在教学中,除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可利用哪些课程资源? 答:直观教具(含图片)和实物、录音、录象资料、广播影视节目、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多媒体光盘资料、报刊杂志、幻灯、自制图片报纸等等。

42、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什么样的? 答: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3、请你概括地说一说课程评价的基本特征。答: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

转化。

2、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44、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答:

1、注意成员搭配;

2、培养合作学习习惯;

3、把握恰当时机;

4、转换教师角色,指导、参与合作。

45、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

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统一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原则;

5、直观性原则;

6、循序渐进原则;

7、巩固性原则;

8、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结合原则。

46、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选择教法? 答: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教学方法是多因素构成体在特定条件下的产物,如何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为此应做到:⑴教学方法要与教学目标相适应;⑵教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⑶教法要与学生实际相适应。

47、做为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

1、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宽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学知识。

2、良好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管理教育、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3、崇高的职业道德:包括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热爱学生集体协作精神,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8、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答: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交替训练发散性思维和幅合性思维。

3、鼓励知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

4、引导学生向具有创造性的人学习。

5、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有创造潜力的学生。

49、智力包括哪些内容,核心是什么? 答: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50、多元智能理论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主要包括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肢体动觉智能化、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51、简要说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 答:

1、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

2、课程的综合。

3、注重学生体验,注重知识更新。

4、突出学习方式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5、评价由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2、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 答: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观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53、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是什么? 答:

1、整体性

2、实践性、3、开放性、4生成性

5、自主性

54、教育的四个支柱是什么? 答:

1、学会求知的能力

2、学会做事的能力

3、学会共处的能力

4、学会发展的能力

55、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答:十六大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56、什么是教学方法? 答: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

57、什么是学习方式? 答:学习方式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58、什么是课程标准? 答: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59、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是什么? 答: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60、什么是学习方法? 答:学习方式是指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

61、如何理解“学生是独特的人”? 答: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62、“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的培养学生。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行业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 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教师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63、实施综合性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答:

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6、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64、请你谈谈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答:

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

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

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65、什么是成长记录袋?谈谈应该如何运用? 答:成长记录袋,也被翻译成档案袋。主要是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依次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成长记录袋可以说是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66、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答:

1、改变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2、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

3、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67、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答: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独立自主的开展研究,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

68、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要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请你说说课程资源包括哪两方面?请举例说明。答:

1、课内资源:教科书、教具、教参等;

2、课外资源:网络、图书、社区、参观、访问等。

69、新课程强调课程管理体制应分三级管理,请你说说是哪三级。答: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70、研究性学习有哪些特点? 答:

1、学习目标的多元性。

2、学习内容的开放性。

3、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4、解决问题的探究性。

5、学习形式的灵活性。

6、学生参与的全员性。

7、课程层次的多样性。

71、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

1、设计理念

2、教材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学流程

5、教学反思

72、我国现在进行的是第几次课程改革?我区是从哪一年大面积启动这次课程改革的?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答:第八次改革。大面积启动是2002年秋天。概括地说,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73、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

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要求。

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3、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结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74、当前教师的工作压力比较大,你如何缓解工作带来的压力? 答:

1、采取积极的态度正视压力。

2、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

3、经常锻炼身体。

4、和朋友谈心。

75、保持小学生心理健康有哪些有效措施? 答:

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

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知识。

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6、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76、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哪些? 答:

1、组织多样性活动。

2、在提问上下功夫。

3、利用小组进行学习。

4、适当表扬。

5、让学生参加活动。

6、让学生感到学习的重要性。

77、气质一般分为哪些类型? 答:类型: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粘液质。

78、说说你对校本教研的理解,请你举例说明。答:校本教研是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以校为本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形式。如: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课等。

79、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理论联系实际

8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答:教书育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对“教书育人”,我们应该理解为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而 不能理解为教书和育人,更不能理解为教师的主业就是教书。我的这一观点,作为成年人应该是很容易接受的。作为成年人,我们都当过学生,在学生时期也都学了很多知识,但是,我们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后,又有多少书本知识能长留在我们大脑中并发挥作用呢?而真正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我们在学校学到的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态度、生存的意识、处事的能力、治学的态度和方法,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根本的应该是学这些东西。我们要知道“在学校里我们把学生训练成知识的奴隶,那么这些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一定只能做奴隶”的道理。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树立“育人第一”的思想,把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放在育人上面,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教育人、发展人而进行。对此,可能会有很多教师反对,“我们质量怎么办呢?我们的升学率怎么办呢?”等 等。老师们,不要有什么顾虑,我在这里绝对没有唱高调,更不是理想主义的空谈。这是我自己多年工作的体验,是发自内心的。事实上,把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从育人的角度出发,我们的质量只会提高,不会降低。你想,育人的工作到位了,学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端正了处世的态度,有理想了,有目标了,你还担心我们 的教学不能落实吗?你还有必要天天监督学生吗?相反,那些不顾学生的感受,天天向学生要分数,逼学生做作业的教师又有多少成了优秀教师呢?有多少学生尊敬你呢? 如果我们的认识都能统一到这上面来,那么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行为都会有较大的改观,我们的学生就会在快乐向上的环境中成长。

83、“三维目标”指的是什么 答:⑴知识和技能、⑵过程和方法、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五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我们不能采用以前那种一成绩这一标准来评价学生,我们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评价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课程要通过评价的诊断功能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的实施情况和学生的问题所在,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鼓励教师积极摆脱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全面地认识评价的发展功能,尊重学生自身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其成长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的第三单元我们的班集体中有这门一节:说说你对所处的班级体有什么建议?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把班集体的卫生搞好,有的认为应该把图书角的书换一换,有的认为应该把作业写好,还有的认为应该把学习抓紧,可有的同学不同意这中观点,我是这样评价的:“我认为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把学习抓紧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反对的同学可能感觉这段时间压力大,需要放松一下,每个同学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同学们对班级提的建议都很好,让我们一起努力把班级建设的更加美好。”当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时,每位同学脸上露出了笑容。可见,采用多元化评价符合《品德与生活》的特点。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岁月飞逝,紧张忙碌的一学期又到结束的时间了,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学期,我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让我们反思一学期工作,取长补短,在今后的工作中秋的长足发展。

一、工作回顾:

1、师德建设方面。师德建设是学校工作的先决条件,本学

期我校通过“以会代培”形式,并结合“创先争优”活

动和“作风效能建设”主题教育,开展了“自查自

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我们每位教师明确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行动纲领,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极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经常迟到、请假的现象有所收敛。全体教

师认真践行了“五认真”制度,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有力配合了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学生一道按时完成粉刷

墙群等工作,给滩子小学杨雪峰同学捐款积极踊跃,捐

款金额是全中心学校之首,体现了“大事讲原则,小事

讲风格”的精神风貌。

2、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学校一贯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本学期通过国旗下演讲和班级教育重视的加

强,以及学生参与粉刷墙壁等教育方式,强有力的保持

了墙壁的洁净,杜绝了在课桌凳、墙壁上乱刻乱画的现象,同时遏制了吸烟等不良习气的发展,个别打架斗殴逃学现象基本杜绝,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明显提高了。

3、教育教学工作

(1)常规管理方面。本学期我校坚决贯彻教体局“三个文件”

精神,落实“五认真”制度,继续坚持侯课制度,倡导尝试分层教学和先学后教、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要求精心设计作业题,布置作业力求科学合理。

(2)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我校一直倡导教师应向军人一样

“崇尚荣誉,服从命令”,不断向专业化化迈进,本学期继续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并要求外出培训教师回来必须写出培训心得或总结,积极参与论文撰写和优质课评选活动。本学期我校选派教师刘天军、王琴琴去天水师院置换进修两个半月,黄爱琴、朱玉叶、李敏分别参加了清华小学班主任、英语培训等。在区级优质课评选中,我校教师吴美一获得语文组第一名,张婷获得英语组三等奖。在区级骨干教师评选中,我校教师朱玉叶、纳燕燕、朱婷榜上有名。在市级优秀教师评选中,何德宏别评为学科带头人,朱玉叶被评为师德优秀教师。这些培训及获得的荣誉见充分证了我校教师的成长历程和足迹,这是我们专业化成长的必然途径。

(3)加强教育导向作用,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本学期我校积

极践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培养自主意识,建立学习型组织;开发教育资源,创办发展性学校”的办学途径,开展了“校园之星”评选工作和“家长开放日”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家长认识到字节教育职责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意识,为今后教育的良性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安全工作。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是学校一切工

作的基础和保障。这学期学校的安全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常规化。一是晨午检工作常规化;二是家长的安全意识有所加强;三是学生体检工作走上了正轨;四是交通安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五是寄宿生的安全得到了家长、房东、学校的高度重视。由于安全工作的加强和规范,保证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5、迎国检,学校大变样。本学期我校以迎国检为契机,进

一步加强了净化、美化工作,学校投资了大量资金油漆了课桌凳186套,维修油漆了所有的门窗和檐板,粉刷了教学楼墙群,笑容笑貌焕然一新,并添置了图书、音体美器材和卫生、科学、数学仪器及仪器图书柜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设备达到了空前的齐全,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

6、惠民政策大快人心。本学期我校学生陈万里得到区关工

委的贫困救助金1000元,残疾儿童王刘朱军等三名同学分别得到残联捐款1000元,100名贫困住宿生每人获得375元的补助,下学期所有学生将吃到 300元标准的膳食。面对如此大好形势,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二、存在问题:

1、学校管理不力不严,忽视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常规检

查,个别科目的业务不及以前。

2、工作分配方面未做到人尽其才,出现了人浮于事的现象,个别人无事可干,助长了“散、慢、懒”不良习气的发生发展。

3、个别教师工作不认真,推天度日,导致所带科目成绩不

理想,影响了学校的成绩,拖了学校的后腿。

三、今后打算: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教师“爱校胜家,爱生胜子”的思想。

2、加大学校的常规检查,工作不留死角,促进教育教学工

作的良性发展。

3、加强对跛腿学科的帮扶措施,促使其快速发展,促进教

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下载法院改革纲要[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院改革纲要[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策略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周期。应当始终贯彻“积极进取、稳妥推进、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在国家宏观指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1.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进步性。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课程由内容繁难偏旧。这次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基础课程结构的综合......

    法院法庭汇报纲要最新版

    汇 报 纲 要 **人民法院 **法庭 **镇面积46.5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人,行政村25个,自然村47个。财政收入去年4768万元,主要产业为 煤矿、企业。张得乡面积70.4平方公里,人口6.1万人,......

    加强法院队伍建设,助力司法改革

    201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了在当前新形势下,人民法院队伍建设的新要求。2014年7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

    法院量刑改革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按照市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计划和主任会议安排,10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对市法院量刑规范化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

    法院的管理体制和设置的改革

    内容摘要: 一、法院的管理体制和设置需要改革 在我国,司法权是由主权派生出来的,因而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国家的主权可以依据国家的职能而进行划分,但司法权应当由 法律 赋予司......

    论法院的司法改革

    论法院的司法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适应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和人民对法治的需要,各级人民法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