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政体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08:1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美政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美政体》。

第一篇:中美政体

如何宏观的比较政体

1.政体类别名称:民主制(其中包括代议制民主制等)、集中制,例如“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等

2.立法机关的名称和构成:如美国”两院制:参议员、众议院“,英国”上议院、下议院“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政治协商会议“等。

3.行政权的归属:总统、总理、主席„„国家元首是否拥有行政权。

4.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关系。

5.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联邦制、复合制。

6.政党制度:两党制、多党制、一党制、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是民主政体,美国是共和政体。两大区别是:第一,后者的政府委托给由其余公民选举出来的少数公民;第二,后者能够建立在更多的公民人数,更大的国土范围上。通过某个选定的公民团体作为中介,公众意见得到提炼和扩大,这一公民团体的智慧最能辨别国家的真正利益,而他们的爱国心和对正义的热爱将最少可能为暂时的和局部的考虑而牺牲国家的真正利益。在代议制下,由人民代表发出的公众呼声,很可能比人民自己为此集会,和亲自提出意见更能符合公共的善。63在大范围下,政体因为实行了代议制,要比共和国更能防止派别、阴谋、贿赂等等造成的不公正和对公共利益的危害

2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宪法规定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指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民主普选的基础上选派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尽管宪法规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作为国家权力集体所有者,不可能人人都直接行使权力,而必须选举代表;由他们代表人民,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因此人民是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国家权力的。美国的政体是总统内阁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力。总统通过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政府内阁由各部部长和总统指定的其他成员组成。内阁实际上只起总统助手和顾问团的作用,没有集体决策的权力。联邦制是若干个单位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联邦制国家的特点是:第一,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联盟关系,联邦政府行使国家主权,是对外交往的主体。第二,联邦设有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领导其联邦成员。第三,实行联邦制的国家都认同于统一的联邦宪法,遵从代表国家利益的统一法律。第四,联邦各成员国有自己的立法和行政机关,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国籍,管理本国内的财政、税收、文化、教育等公共行政事务。第五,联邦和各成员国的权限划分,由联邦宪法规定。如果联邦宪法与成员国的宪法发生冲突,以联邦宪法和法律为准。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有着本质的区别。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西方议会制度,实质都是资产阶级掌权,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它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又有利于国家的集中管理。西方议会制一般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来组织,国家权力分由不同机关行使,难免互相掣肘,降低效率。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表现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人民供陂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赞同7| 评论

第二篇:大国政体论文

大国崛起之日本

摘要:日本作为一个面积狭窄的小国,在战后迅速实现经济崛起,跻身于大国的行列之中,这与日本的文化思想与制度是密不可分的,期间的经验也是我们值得借鉴的。

Abstract : Japan as an area of small and narrow in the rapid implement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mong the nations of the procession, the Japanese culture ideas and system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period of experience is also worthy of our lessons.关键词: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 战略 当代外交 借鉴

政治制度的转变

明治维新以前的政治制度

日本国家形成较晚,3世纪初期才出现早期的奴隶制国家,即邪马台国。约4世纪,在本州中部又兴起了一个更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即大和国。到5世纪,日本奴隶社会进入繁盛时期。646年,大和国发生“大化改新”,仿效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改革,废除了奴隶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701年以后,又积极推行律令制度,于702年和718年分别制定和颁布了《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进一步肯定了大化改新的成果,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完成了奴隶制国家向封建制国家的转变。

明治维新后的政治制度

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频频叩关,民族矛盾和封建社会内部矛盾激化。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结束了封建幕府政治,成立了明治天皇为首的维新政府。史称“明治维新”。通过1868年的版籍奉还和1871年的废藩置县,将封建领主占据的藩地统归天皇管辖。特别是经过1868~1869年平息士族反叛的戊辰战争,日本开始走上近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轨道。1885年结束了明治初年以来的太政官制,创设了内阁制。1889年(明治二十二年二月)正式颁布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通称《明治宪法》)。接着,又相继制定了《皇室典范》、《议会法》、《贵族院令》、《众议院议员选举法》、《会计法》等,确立了天皇主权的君主立宪政体。

现代日本政治制度

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日本逐步走上军国主义道路。1937、1941年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军占领日本。1945年10月,占领军最高司令官D.麦克阿瑟命令日本政府修改《明治宪法》。在松本草案被占领军总司令部否定后,代之以麦克阿瑟草案。日本政府在此基础上拟定了“宪法修正纲要”,1946年6月交付帝国议会讨论,议会通过后,于同年11月3日公布,1947年5月3日实施。由11章103条构成,正式名称为《日本国宪法》。根据这部宪法,日本由战前具有浓厚军国主义、封建主义色彩的君主立宪制改为议会内阁制的代议民主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的三权分立原则,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天皇作为国家象征被保留;实行“地方自治”原则;放弃战争,不保持武装力量。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概况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大致分成四个阶段:战后复兴期、高速成长期、过渡期和稳步成长期。

1.战后复兴期

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 工矿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41年时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当时支配日本的联合国军,以经济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权和确立劳动权等三项政策。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后,美国开始将重点转向帮助日本重建经济。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美军的“特需”大大激发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日本工业的潜在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到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2.高速成长期(1955~1973年)

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约二十年的高速成长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宽了贸易和外汇管制。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第八位条约国,即对贸易活动原则上不实行外汇管制。随后,日本又开始着手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企业开始相互兼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消费品物价持续上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日本经济和日本国民生活。在7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国际环境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3.过渡期(1973~1985年)

1971年末,日元在维持了约20年的固定汇率之后第一次上调了16.8%,从1美元兑360 日元升至1美元兑308日元。1973年2月,美元贬值又使日元升值到1美元兑260日元。同年末,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原油价格爆涨了4倍,各种初级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上扬。日元升值和国际商品价格上涨二重因素对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经济是个沉重打击。1978年秋,日本经济出现了复苏的征兆。虽然在1979年又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经济滑坡、物价上涨的情况又有所发生,但由于较好地总结了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的教训,不到一年就基本消除了石油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经济没有出现大的滑坡。80年代前半期,在经济低速增长的前提下,日本开始建立健全财政制度、扩充社会资本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经济政策的导向也由追求高速发展转向追求经济活动质量的提高。到1985年底,日本的经常项目收支达492亿美元。

4.稳步成长期(1985~)

在日本经济实力稳步增长的同时,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实力则在相对下降。西方其它工业国要求日本分担其国际义务的呼声越来越强烈。1985年9月,西方7国财长作出了协调外汇市场的决定,日元因此而急速上升;1986年4月,“前川报告”(前川为当时的日本银行总裁,又任产业结构审议会委员长,该委员会向内阁提交的关于日本产业结构调整的报告一般称为“前川报告”)出台,指出: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和发展的需要,日本自身必须调整结构,以缩小贸易顺差。“前川报告”的要点有:①扩大内需;②改变经济结构,扩大对外直接投资;③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④推进日元的稳定化和国际化;⑤促进对外技术和经济合作。“前川报告”对80年代后半期的日本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日本文化外交的观念

透视战后日本国际形象的演变过程,不难发现日本的成功之道在于善用文化手段,借重文化外交去改变、重构国家对外形象。21世纪后,面对全球化的强劲发展趋势,日本对“文化立国”战略表现出更大的热情和信心,目标更加清晰,即从过去的“引进欧美优良技术加以改造”的“模仿和追随的文化开发时代”,转向“传播和培育独创技术”的“首创和领先的文化开拓时代”。

日本“推进文化外交恳谈会”报告书认为,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发达的世界中,良好的对外形象及好感度将形成广大的对其国家行为及主张的理解和认同感的基础,然后又会变成对其国际舆论的支持、赞同。因此,文化交流最有助于国家、市民对外形象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好感度。经济与文化全球化推进了日本举国创建“日本国家品牌”、打造“酷日本”的文化产业振兴战略的实施。在推进文化产业振兴战略过程中,日本政府尤其注重文化外交对实现日本新型国际形象的建构与传播的特殊功能。因此,日本文化外交首先在理念上出现了变化,即强调“发信”、“受容”以及“共生”的新理念。

(一)关于“发信”理念的行动指南

随着网络等媒体的飞跃发展,近年来舆论对外交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强。为了顺利展开外交政策,不单是对象国政府,对象国国民的理解也是不可缺少的,即信息与文化的国际传播极为重要,因此,日本文化外交逐步凸现“发信”理念。“发信”的具体内涵与路径是:(1)海外宣传:通过邀请那些对世界舆论有影响力的知名人士访日、驻日,促进对日本的理解,驻外使领馆官员主动与当地媒介接触,投稿介绍日本情况,用多国语言制作介绍日本的宣传手册、视听资料,改善官方网站,提升国际社会对日本的关注度;(2)对各国政府、民众和海外媒体关于日本舆情的关注与应对:收集和关注国际媒体对日本的相关报道和对日民意调查情况,政府及时发布相关真实信息同时批评不实报道;(3)振兴旅游:外务省通过驻外使领馆向海外受众宣传日本,通过介绍日本的录像带、小册子、网页,吸引外国人来日旅游。

(二)关于“受容”理念的行动指南

该理念的实质就是如何接收外来文化问题。日本长期以来对外来文化采取“拿来主义”的政策,积极引进和学习外国先进科技、思想和文化并为己所用,同时结合本民族文化进行改造吸收。面对信息化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国际背景,针对外来文化,日本不只是简单地吸收即“受容”,还认为有必要积极开展自我创造,提供文化交流的“公共空间”,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共同生活、共享经验,加深相互理解,形成连带感,更进一步谋求与多样文化之间的交流,促进自身社会的变化,并以此为原动力向创造性的“受容”转变。为此,以艺术家、通俗文化的旗手、研究者、留学生以及相关媒体为中心,积极接收各个领域中异文化交流的旗手,创造出对国际社会、地域社会都开放的文化交流空间,把日本变为21世纪“文化创造的基地”。

(三)面向“共生”理念的行动指南

许多日本学者,如早稻田大学平野健一郎在其著作《国际文化论》、庆应大学关根正美在其著作《多文化主义社会的到来》中都不赞成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他们认为21世纪世界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即多文明和多文化共存共生的时代。日本“推进文化外交恳谈会”报告书也认为,在以多样文化为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日益密切的时代,从不同文化、文明中找出其共有价值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并指出“通过对话的多文化共生与价值的共有”是现在文化交流最受期待的课题。“共生”理念具体包括四个方面:(1)尊重“和”与“共生”之心;(2)作为多样性文化与价值桥梁的日本;(3)坚持创建“文化公共空间”的日本;(4)推进文明间对话、体育交流的网络建设和文化遗产协作平台的建设。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府就注重把文化外交的精神贯彻到实际政策当中,从较为深层的教育体制、教育政策,到国际文化交流的政策与实践,都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当时负责执行日本文化外交的主要机构“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发表了《国际文化交流行动计划》,它充分体现了冷战结束后日本文化外交的理念与政策要求。该计划声称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以此来促进世界和平,加深相互理解,使国际社会了解日本,促进日本的国际化,并贡献于世界文化。与此相比,进入21世纪后日本文化外交的新理念在原来重视文化、教育国际交流传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传播媒介、文化产业在文化外交中的角色和建构国际形象中的作用,更加注重自身文化创造力建设和与其他国家分享日本的文化成就,更加注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共生”、培育和展示日本文化的世界胸怀。新理念不仅有利于日本外务省直接作用于对象国国民,使其加深对日本外交政策或一般事物的理解,综合地展开海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发送日本的“21世纪型酷”,而且最终有利于赢得世界人民的心、建构与传播让世人理解和尊重的亲切的国际形象。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追求与其经济大国地位相称的政治、军事大国地位。二十多年来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在不断演进和发展。近年来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日趋成熟,并通过经济、法律、外交、传媒等途径全方位推进“政治大国”战略。经过80年代和90年代日本政治家的不断努力,日本国家战略的定位日趋明朗,提出并积极推进在构筑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实现其成为世界重要一极的“政治大国”战略。21世纪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主要目标是:第一,扩大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影响力,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介入地区国际事务,争取与西方大国平等的权利和国际地位;第二,保持在亚太地区的领先权;第三成为新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通过联合国来维护日本自身的利益。目前日本国家战略依然是推进国家正常化,促成日本成为“正常国家”、“政治大国”。积极推行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使日本完全地、彻底地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政治大国”,并确保日本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安全利益和政治利益,以便在国际事务上拥有更多发言权和决策权。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与我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它的任何举动都会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日本政治大国战略对中日关系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日本在新世纪的国家战略走向和日本政治大国战略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有助于我国在对日关系中制定有效的对外战略,赢得先机。对于日本我们要学习他们先进的地方,学习他们优秀的地方,尊重我们国家的客观实际,学以至用。日本人能做出来的我们中国人一样能成功,而且做的更好。而最基本的是我们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等等。因此,我国要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善于借鉴别国经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第三篇:西方各国政体简介

国外现代共和政体的简单介绍

电信1305 康健

第一页: 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有关政体的一些知识。大家知道,所谓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社会的统治阶级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秩序,对付敌对势力的反抗,而采取某种原则和方式组织的政权机构。这么长的一段不太好理解,简单的来说,所谓政体,就是一定的社会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第二页:

可能大家听过许多相近的概念,那么,我们对于这些比较接近的概念做一个简单的辨析:

首先是政治制度,一般是指与本国社会性质相适应的国家权力机构和基本制度。广义上来讲:可以把一个有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分的特定社会团体的形式称作政治制度。

那政治体制又是什么?我们可能有好多人都觉的政体就是政治体制的简称,其实这样讲并不完全准确。所谓政治体制,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建立起的一整套政权机构,一般包括有官方地位和法律权威的议会、政府、司法机构等。

而政治体系也称为政治系统。按照政治系统论和结构功能论的观点,政治体系是社会体系的一部分,包括“政治方面的所有互动作用”和“一切方面的政治结构”。

如果只是一般的政治用语,这几个概念的区别并不是很大,大家做一个一般的了解即可。国体的含义则有比较大的差别,所谓国体:指的是社会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相互关系或社会中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第三页:

下面简单的看一下西方历史上的一些存在过的主要政体。第四页:

下面是现在国外政体的分类。首先分为两个大类:一是君主制政体、二是共和制政体。其中,君主制政体又分为君主立宪制和二元君主君主制的政体。所谓立宪君主制:是指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以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利受到宪法和资产阶级立宪民主制限制的一种政体。议会君主制是立宪君主制的一种,典型代表有:英国、日本、瑞典和澳大利亚。而二元君主制是指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中,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由君主和选举产生的议会来共同执掌国家政权,但君主的地位和权力高于议会的一种政体形式,它属于有限君主制政体。二元君主制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缓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元君主制政体也就逐渐从历史舞台上消失。其典型代表为:1871德意志帝国的二元君主制政体和明治维新后到二战前日本的二元君主制政体。

而我今天主要为大家讲的是现代的共和制政体:其中主要的四种代表为:议会共和制政体、总统制共和政体、半总统制共和政体以及委员制共和政体。由于以瑞士为主要代表的委员共和政体国家较小,影响力比较弱,所以今天主要谈一谈前面的三种现代共和制政体以及实行这几种政体的典型国家。

第五页:我们把这几种政体单独拿出来。大家平时应该对这些政体应该有所耳闻,只不过可能对它们具体概念、组织形式并不是十分明白,今天给大家做一个小小的科普。

第六页:第一个我们介绍的是议会内阁制,议会内阁制又称为内阁制、议会制或者责任内阁制,是由内阁(政府)总揽行政权并对议会全权负责的一种政府组织形式。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通常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或几个政党(政党联盟)组成,由多数党领袖担任内阁首脑。内阁成员一般由内阁首脑挑选,但要提请国家元首任命,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事,在议会内阁制的国家里,政府首脑和国家元首并不是一个人。其实,在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的内阁制政府基本相同,只是国家元首的称号、产生、任期、活动的典礼形式以及所强调的某些原则不同。前者的国家元首是君主,而后者是总统。内阁制政府有两种情况,一种称为“一党内阁”,通常由一个在议会中获得半数以上席位的政党组成,典型的代表就是英国。另一种称为“联合内阁”,由于议会中没有一个政党获得半数以上的席位,无法单独执政,便由几个政党联合组阁。现在的日本就是一个联合政府:它是由自民党和公民党组成执政联盟,由第一大党的党首安倍晋三担任内阁总理大臣,也就是政府首脑。但是,一旦联合执政的政党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时,就容易发生政府危机。此外,在西方国家中,还有一种形式,称为“影子内阁”或者称为“预备内阁”“在野内阁”,它是指实行责任内阁制的议会反对党按照内阁的组织形式形成的一个准备上台执政的班子。

第七页: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总统制共和政体,这也是我们可能对于国外的政体最为熟悉的一种,因为美国实行的就是这种政体。这种政体有这么几个特点:

1、总统独立于议会(国会)之外,不由议会产生,这一点,与责任内阁制就有非常显著的区别,在责任内阁制的国家比如德国,宪法就明确规定“联邦总统由联邦大会不经讨论选举产生”,也就是,总统的人选是由议会决定而并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的选举与议会的选举同时进行,总统只对选民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政府由在大选中获胜的总统组织,无须议会(国会)的多数支持。国家的最高权力分别由总统和议会共同行使。大家可以看现在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是民主党,但国会参议院是共和党人占多数席位。当然,虽然这样在法律意义上完全可行,实际上,这种没有多数支持的情况下,对于总统的权利的行驶造成很大的制约。从好的方面来看:这种共同分享权力可以避免总统一家独大,以一个人的意志左右国家的政策,但是也带来了总统施政难的问题,可以说,美国奥巴马推行医改受到重重阻力,美国屡屡发生枪击事件但却难以在国会通过禁枪令都与这种政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这种元首是实权元首,行驶宪法和法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总统与政府各部部长组成内阁,总统本人是内阁首脑,一切行政大权都集中在他一人之手,掌握国家最高政权,统帅全国的武装力量。这一点,我们前面提到过,在责任内阁制的国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是相互分离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国家元首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并无实权。

3、政府与国会(议会)完全分离。政府成员不得同时兼任议员,不能参加议会(国会)立法的讨论与表决,政府不能向国会提出法律案或预算案。也就是,在总统制的国家,行政权和立法权是完全分离的。而且保证在人选上是不重合的。行政就是行政,立法就是立法,再加上以大法官为首的司法系统,形成国家行政、立法、司法三种权力相对独立,又互相制约的格局,这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三权分立”。

4、政府成员与总统是僚属关系,又总统领导并向其汇报工作。一切问题由总统最后决定,政府不向议会(国会)负责。总统可以用咨文的形式向议会(国会)陈述意见和报告工作。议会通过的法案须送交总统签署,总统有权加以否决。议会(国会)不能对总统投不信任票,总统也无权解散国会(议会)。

5、总统和议会(国会)的任期都是固定的,届数也有限制。(6)总统如有严重的违宪行为,议会可以提出弹劾,并提交法院审理。(7)议会中的政党对总统并不产生直接的影响,总统所属的政党并不一定是议会(国会)中的多数党。

第八页:下面给大家说一个比较特别的政体。话说资产阶级革命在美洲胜利后,其指导原则之一的三权分立也进入了实施阶段。但是,由于各国具体政体不同,其三权分立原则也有不同的体现。前面我们介绍了总统制国家和议会制国家。在总统制国家里,像美国,其立法、行政、司法三者分权以及制衡是十分明显的,尽管现实中也出现了行政权比以前膨胀,但总体来讲,三者还是相互制衡的。在议会制国家里,由于政府由在议会中占多数的政党组成,执政党便可以利用其政党的纪律以及其他利益劝诱迫使议会通过其所需要的议案。这就出现了一种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一致的趋势,但也视不同的国家有所区别,像英国就比较典型,而瑞典的立法权则凌驾于行政权之上。但是,我们下面讲的这种政体和其他两种,都不太一样,在这种政体的国家里,拥有立法权的议会权力相对弱一些,理论上拥有行政权的政府的权力相对弱一些,司法权也处于一个相似的位置,而在三者之上,有一个权力极大地总统,这样,三权分立从本质上便成为仅围绕着总统的权力,对受其控制和支配的拥有此三项职权的职能部门的分工。这种政体是一种新型政体,出现在二战后的法国,被称为半总统制的政体。半总统制其实质上来讲应该为总统制,但在形式上仍然是一个议会制共和政体,它具有议会制许多重要的特点,与典型的总统制国家,如美国,还是有很多的不同。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政体呢?在1958年以前,法国一直是典型的议会制共和政体的国家,所以其弊端也显现出来,由于国会内政党林立,很难形成一个占绝对多数的政党,这样的直接后果便是不断出现内阁危机,内阁更迭频繁,证据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第九页:

到1958年,爆发了阿尔及利亚战争,政府更是无力处理。1958年5月13日,法国殖民军头目雅克·马絮等人利用人民对政府的不满,在阿尔及利亚发动叛乱。5月25日在法国南部也发生反政府的**,要求戴高乐出来掌握权利。戴高乐声明已做好接管共和国权利的准备。29日科蒂总统邀请戴高乐组阁。6月1日戴高乐出任新总理。戴高乐上台后首先修改宪法,进行国家制度的改革。他任命德勃雷为首的工作委员会拟订新宪法草案。9月4日是第二帝国被推翻88周年纪念日,戴高乐在共和广场向广大人民宣读新宪法草案。9月28日举行公民投票,80%的人赞成新宪法。10月5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宣告成立。至此,法国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半总统制的国家。第十页:

那么半总统制又有哪些特点呢?

1、总统是国家真正的权力中心。在半总统制的政体下,总统的权力得到很大的加强,他既是国家元首,同时又掌握有行政大权,而且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因此,在实际的政治生活当中,总统拥有广泛的权力,这样,不仅稳定了政局,而且也相对降低了内阁与国会的实际权力。

2、内阁(政府)的实际权力大大减弱,但其地位稳定,政局也比较平稳,不易发生剧烈震荡。在半总统制的政体下,内阁虽然依然掌握着行政权,但其行政权已经大大受到实质的限制,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便是总统控制着重大行政决策权。内阁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立法与行政权的彻底分离,法国现行的宪法明确规定政府官员不得兼任国会议员。这样,政府的实际权力小了,而且无法操纵或者控制立法,议员也无法利用倒阁达到进入内阁的目的,内阁更加稳固。

3、同时,我们说,其实国会的权力也相对减小,在半总统制的国家中,总统凌驾三权之上,总统有权对议会的立法权来进行干预。另外,总统也可以利用诸如全民公决对议会进行干预。

从根本上来看,半总统实质还是总统制,他拥有总统制国家的两个特点:

1、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掌握着全国最高的行政权力。

2、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国会仅能通过立法对其实施影响,但不能利用不信任案迫使其辞职。但同时,他也具有议会制的两个特点:

1、内阁由在议会中占多数的政党组成;政府由议会占多数的政党组成;政府向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也正是兼具两者的特点,才有了半总统制这个名称。有趣的是,总统掌握有行政大权,但他并不对其行政决策负责,而是由并没有实际决策权的政府来承担。即一旦出现重大决策争议,议会只能向内阁提出不信任案,而没有向总统提出有效的迫使其辞职的权力。有一个典型的事例,在第五共和国建国之初,总统是间接选举,1962年,戴高乐总统为了进一步加强总统地位,完善半总统制政体,将总统改为全民公选,进一步剥夺议会的权力。这一提议本来就是总统决定,但由政府提出,可想而知,一经蓬皮杜政府提出,便遭议会各党派的反对。但无奈,他们只能通过弹劾的方式迫使蓬皮杜内阁辞职。戴高乐总统随即解散议会,并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通过此项宪法修正案。同时大选结束后,戴高乐派仍占多数,于是再次任命蓬皮杜为总理。由此可见,法国总统的权力是极大的。从政府的权力结构来看,法国总统虽然是“半总统”,但其凌驾于三权之上,其地位要高于美国的“全总统”。与英国相比较,法国总统拥有英国首相拥有的全部权力,但不像英国首相需要对议会负责。这样,法国领导人实际拥有比其他国家相似领导人更大的权力,以至于有人将其称为“君主”般的总统。

第十一页:我们老是在说西方的民主,其实,我觉得其实真正做到民主的国家只有一个,那就是瑞士,瑞士实行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委员制共和政体,其主要特点是:

1、由全民公决来决定宪法修改、联邦法律等问题

2、全民有权自行公决,而且可以以此公决创制、修改或取消某些法案

3、全民有权对议会的立法进行认可或者否决。而行政权则交给由七个来自不同党派的委员组成的委员会,众位委员的权力大小相同,只有名义上的、一年一换的委员长。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多说了,但是想要强调的一点的。每个国家实施的政体都是符合自己国情的。像瑞士,能够这样由全民左右国家大事是由于其独特的国情。一方面,国家小,人口少,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具有全民政治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瑞士是永久中立国,已经100多年没有战争,无须一个强有力的集权政府。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历史背景,需要不同的权力结构来保证国家机器的有效运转。所以,我们在看待问题时,需要客观冷静,像我们国家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虽然目前并不能保证绝对的民主,但与我们国家现阶段国情却是相互吻合的。试想,如果在正在“弯道超车”的紧要关头,我们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集中全国的力量,而是急于像西方实行所谓的民主。像美国那样两个个党派相互扯皮,抑或像日本那样内阁频繁更换。人家可以,是因为人家的经济已经高度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已经很高,经济对于政治稳定的依赖并不太大。但是,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一个决策的失误或者耽搁,可能就会错过重要的发展机遇。所以,固然中国现在的政体没有西方民主,却是中国举国超越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且,从历史的角度,中国并没有经过资产阶级的大革命,直接从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需要时间来逐渐适应和接受民主,而中央政府的集中权力,保证了在这段适应时间不致于使国家出现重大的动荡。所以,通过今天给大家简单的介绍,希望使大家对西方的政体有更多的了解。谢谢大家!

第四篇:思政体卫工作总结

邯郸县第十二中学思政体卫工作总结

2012年,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以夯实德育工作基础,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德育工作:根据县教育局思政体卫处德育计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2012年德育工作要点,明确了各级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保障了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实现了全员德育和全过程德育。进一步理顺了德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完善了德育工作制度,落实了各项教育任务。我校举办了县组织的讲故事、演讲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

2、体育工作:我校在10月份开展了乒乓球、广播操等比赛。学校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做到开齐上足“体卫艺”课程,体育做到“两课两操一活动”,音乐、美术做到上好必修课,努力开发课外兴趣活动,健康教育坚持每两周一节。

3、卫生工作:各校都就近聘请了村医作为学校兼职卫生人员,保障学生有病时能及时就医。

通过以上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以此带动全县德育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

我校工作还有待于改进、提高,会一如既往,努力做好我校的思政体卫工作。

邯郸县第十二中学 2012年12月

思政体卫工作总结

邯 郸 县 第 十 二 中 学

第五篇:思政体卫自查报告

第三小学思政体卫自查报告

一年来,我校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为办学理念。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塑造学生的行为规范,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心理品德教育的形成,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现将学校思政体卫工作作如下汇报总结:

一、统一思想,建章立制,健全组织

做好思政体卫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有力保障,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必备条件。学校领导重视思政体卫工作的开展,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岗位职责,建立规章制度,定期自查评估,找出不足,自我完善,真正做好学校思政体卫工作。

二、抓好德育工作,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德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因此,本学年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强化学校德育工作,优化育人环境,着力营造和谐向上的教育氛围,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为提高德育效果,学校开展了“六爱塑魂”“双爱好”等为主题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努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度,以及每位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力求培养出有道德有才艺有理想的学生。

德育活动

1、学雷锋纪念日之际,组织少先队员和有才艺的学生到“江红敬老院”进行慰问演出,为这次活动同学们精心准备了节目,歌唱、舞蹈、乐器、戏曲还有武术,形式多样的节目让敬老院的老人们不停拍手称赞。在欢声笑语中一

份其乐融融的暖意感染了敬老院的每一个人。经过这次慰问活动,同学们不仅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一点力量,也从中深刻体会到爱的真谛。

2、清明节之际组织少先队员们到元宝山为王邦国烈士扫墓,通过活动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学习英雄事迹的伟大决心,树立了远大志向,学生们也纷纷表示要踏着英雄的足迹实现英雄未完成的事业。

3、组织参加上级部门布置的“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学校筛选出有才艺的优秀人才参加此次活动,按要求上交“经典阅读卡”“亲子共读卡”5份,卡通画设计一副。

4、参加思政体卫科组织的读书教育、才艺大赛活动、“童心向党”书信活动。读书教育活动中上报优秀征文15篇,参加成语故事和讲故事演讲比赛2人,才艺大赛展示2人,“童心向党”书信活动中共15人参赛。

5、参加全国“星火杯”少儿书画大赛成绩喜人。学校共50名学生参加比赛,获集体三等奖、辅导教师一等奖以及特等奖1名、一等奖10名的好成绩。

6、组织迎“六一”新队员入队仪式暨“童心向党”文艺演出。新入队的少先队员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戴上了梦想已久的红领巾,参加文艺演出的小演员也尽力展示自己最优秀的节目,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难忘的“六一”。

7、组织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及五红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红歌大家唱、红色经典阅读、讲红色故事等以爱党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8、参加由区团委组织的“姜玉坤”眼镜大型公益活动,按要求审核、及时上报学生信息,有30名学生获得“姜玉坤”眼睛的免费配镜活动。

三、艺体卫工作

1、加强两操制度,开展课间韵律操活动。针对现今学生运动量不足及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本学期开展了课间韵律操活动,在两操之前加上动感十足的韵律操,提高了学生的运动量并力求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2、加强体育队训练工作。体育教师负责起带队训练的任务,组建了篮球队、足球队、太极拳表演队等代表学校参加了区级比赛。学校女子篮球队在区小学甲组比赛中获得区级前六名的好成绩。四月下旬和五月中旬我校太极拳队在区级中小型团体太极拳、大型团体太极拳比赛中分别获得个人单项第二名和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被推荐参加市级评比活动。

3、四月底组织开展了2011年校春季田径运动会。隆重的入场仪式,各班方阵的加入展现了三小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为学校的体育事业添上了浓重的色彩,为运动员搭建了一个展示技能和体力的平台。

4、校舞蹈队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积极训练。排练的节目《同心踏碎旧世界》获得教育局的肯定,参加了本区艺术节优秀节目场的演出。

5、本学期新组建合唱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参加了校“六一”文艺演出活动,增强了队员们练习合唱的信心,也鼓舞了其他同学加入到艺术学习的队伍中来,扩大了“双爱好”活动的普及面。

6、加强卫生监督,营造整洁校园。为加强学校卫生环境的治理,本学期每班新设“卫生监督员”一名,长治长管,保证了学校的卫生环境。

7、本学期继续加强晨、午检及消毒制度,确保学生身体健康。

8、组织全校学生参加体检,了解学生身体状况,也让每个家长放心。

四、不足之处

1、受学校场地硬件等方面限制,专用教室较少,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各仅有一处,活动场地受限,参加音、美活动学生人数有待提高。

2、专业艺体教师匮乏。我校音乐、美术教师各仅有一名,辅导学生精力

有限,也限制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此项活动中。体育类教师有三名,但仍不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学习欲望,有更多的学生需要加入到体育类训练中。

下载中美政体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美政体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体教研室德育课改革方案

    政体教研室德育课改革方案一、 指导思想 现代教育是主体性、发展性的教育,它不仅是解决学生的认知问题,而且要体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学会关心,负有责任感、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和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体指国家的阶级本质,亦即国家的性质。一个国家的国体是指在一个国家中,哪个阶......

    中美文化交流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参加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应中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邀请访问我国,打开了隔绝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门,被国际舆论誉为“......

    中美饮食习惯比较

    中美饮食习惯比较:谁吃得更科学? 美国营养学家赫尔曼教授在对中美两大民族完全不同的饮食习惯作了长达一年的深入研究后指出:中美饮食习惯都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中国饮食习惯......

    中美高考制度比较

    中美高考制度比较 旅美教育家黄全愈先生的大著《“高考”在美国》,对于美国的高考制度作了深度剖析,与中国的高考制度作一对比,显见中国高考制度之弊。 美国的中小学教育的学制......

    中美文化差异

    中美文化差异 摘要:文化的不同,会产生思维模式的不同;思维模式的不同,又会产生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的不同。中国文化重集体,美国文化重个人;中国文化重综合,美国文化重分析:中国与美......

    中美素质教育比较

    中美素质教育比较 “素质教育”是近几年中国的热门话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都在实行素质教育,那中国和美国素质教育到底有哪些差异?我想,有关中美素质教育的差异到底在哪里,......

    中美舆论监督比较

    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程度如何,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一、舆论监督与政治环境 舆论监督能否有效进行,首先依赖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专制独裁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