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_皖人社发2014年7号

时间:2019-05-12 08:0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_皖人社发2014年7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_皖人社发2014年7号》。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_皖人社发2014年7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

皖人社发〔2014〕7号

各市、县(市、区)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科学技术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财政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工商业联合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新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新要求,推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经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企战略,紧紧围绕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创新型人才开发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相结合,创新企业人才体制机制,优化企业人才发展环境,构筑企业人才集聚高地,依托重大人才工程实施和创新载体建设,扎实开展企业专项人才活动,下大力气培养人才,加大力度引进人才,千方百计用好人才,促进企业发展上水平,为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2.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省企业人才总量大幅度增长,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企业人才队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113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56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其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达到108万人。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 5000件以上,企业研发人员占全社会从事研发工作人员总量的比重提高到80%。

二、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3.加强企业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以扩大领军人才规模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引领企业发展、推进行业进步、取得显著效益的高端人才队伍。围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引进产业急需紧缺高端人才力度;突出企业主体,加快实施“千人计划”、“外专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外专百人计划”、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继续加强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

1后科研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留学人员创业园、科技人员创业园等载体建设。重点培育100家高水平的企业科技创新团队,扶持1000名左右引领产业发展的企业技术领军人才。

4.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优秀企业家和高级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脱产培训计划和民营企业家能力提升工程。依托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重点选拔300名国有骨干企业负责人参加脱产培训,组织1000名较大规模非公企业高层管理人才参加境内外专题培训,组织500名小微企业负责人开展EMBA、MBA研修。大力实施高级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鼓励设立职业经理人培训中介机构,完善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开展企业职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

5.加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以产业发展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专业精湛、结构合理、梯次衔接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推进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工程、万名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培训活动,加大企业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选选拔力度。探索建立校企合作服务中心,建立企业专技人才导师制。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项目需求情况,面向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柔性聘用一批专家,组成专家咨询服务团队,“一对一”确定导师,使专技人才导师制成为推进产学研转化的重要载体。

6.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培养企业技师、高级技师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门类齐全、数量充足、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队伍。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和企业岗位技能提升工程。依托大中型骨干企业(集团)、技师学院、公共实训基地等,建设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规模化培养高技能人才。引导企业结合岗位需求,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增强职工岗位适应能力。推动企业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探索建立企业新型学徒制度,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以师带徒方式,对定岗、定向职工或新录用人员开展学徒培训。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政策体系

7.企业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对民营企业引进省外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百人计划”、“万人计划”人员并签订3年以上工作合同(每年在我省实际工作

时间6个月以上)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20万元的补助资金。对认定的“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一次性给予2万元资金资助。鼓励扶持猎头公司等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组织大中型企业参加海内外有影响的人才展会。在重点企业设立引才(智力)工作站。依托公共人才服务机构举办公益性、专题性、常态性的招聘活动,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搭建平台。

8.企业高层次人才培育政策。鼓励各类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10万元资助。推动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对接,吸引博士后人员直接进入企业开展研发,所选科研项目属于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研究课题,可优先立项资助。鼓励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等研发平台。力争 5 年内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60个以上。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现代农业的龙头企业引进外国智力、开展出国(境)培训。

9.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政策。企业的职工技能培训经费支出,按规定标准税前扣除。企业组织实施新录用人员技能培训的,按培训合格人数,给予企业不低于每人300元的补贴;企业对在岗职工实施技能提升培训的,根据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按规定给予企业相应补贴;对小微企业聘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组织开展岗前培训的,给予人均500元的培训补贴。支持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面向中小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根据培训效果对承担培训的院校给予相应补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培训中心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统筹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企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在一个预算年度内,原则上不超过统筹地区当年实际征收失业保险费用总额的12%。

10.企业人才评价政策。从事工程技术研发生产且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符合相应的业绩条件,免于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直接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在野外艰苦岗位以及县城以外(不含县城)基层单位从事工程技术研发生产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不受论文数量限制,可凭相应篇数的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技术报告,申报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支持非公企业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参加高级经济师等职称资格的申报评审。将企业高层次人才纳入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培养选拔范围,定期调整各级各类专家库,逐年加大企业人才入选

比例。企业生产一线技能高超、业绩突出的职工,直接认定为高级工或破格申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

11.企业人才激励政策。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创新创造的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扩大人力资本作价入股等股权激励范围,健全企业人才产权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对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对高端人才按国际标准支付报酬。对获得省级政府及以上的人才项目奖励,依法免纳个人所得税。注重认可和宣传企业优秀人才的创新成果,积极开展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奖、“黄山友谊奖”、全省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等人才奖励活动,企业入选人数比例不低于60%。鼓励企业对引进的技师和高级技师,比照高层次人才享受相关政策。

12.企业人才保障政策。支持成立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协会。依托公共服务机构,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宣传人才政策,提供人才服务。支持企业为各类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及时便捷地为到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办理落户、档案托管等人事代理服务。企业人才被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录(聘)用,在企业中从业的年限可计算为连续工龄。鼓励地方政府在企业相对集中的各类园区为园区企业统一建设人才廉租公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人才合法权益,建立企业劳资纠纷协调处置机制,有关部门和机构要积极地为企业人才提供法律援助。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户籍管理、档案管理、住房和子女入学(托)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企业人才同等享受。

13.引导人才向企业流动政策。有计划地选拔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领办和创办企业。建立更为灵活的企业人才管理机制,破除人才流动、使用的体制机制障碍,鼓励各类科技人员在我省兼职创业、在岗创业。

14.鼓励人才创业政策。支持市、县级政府依法建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高层次人才创办有发展潜力的创新科技型民营企业。鼓励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创办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按规定给予200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及财政贴息扶持。加快发展各类创投机构,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贷款等业务的规范发展,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等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

四、扎实开展专项人才活动

15.开展企业人才工作服务年活动。从2014年起开展“企业人才工作服务年”活动。每年确定一个服务主题,从市场和企业需求出发,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为目标,加大政策支持,讲求工作实效,完善服务平台,促进政府资源向企业倾斜,引导人才资源向企业集聚。

16.实行企业人才开发目录常态化发布。依托金保工程平台,逐步探索建立企业人才信息统计制度。建立全省一体化、实时化、信息化的发布平台,支持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企业定期发布人力资源信息供需动态目录和紧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目录,指导大型骨干企业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建立企业高端人才信息库,定期编制、发布全省“产业人才结构分布图”和未来3-5年产业人才开发指导目录。

17.实施企业人才培训计划。坚持政府扶持与企业自主培养相结合,依托高校、行业协会和社会专业培训机构,重点面向企业经营管理和研发人员开展培训。组织实施“安徽省千人赴港培训”、非公企业创新人才培训、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等人才培训项目,为企业“走出去”战略培养一批复合型的高级企业管理人才、科研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18.推进产业人才项目对接。启动“安徽省主导产业才智项目对接会”系列活动。积极推进“校企联盟”行动,以产、学、研、用为纽带,重点开展产业人才培养对接、校企重大项目产业化对接、企业技术难题攻关项目对接、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接等活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五、加强企业人才工作组织领导

19.加强统筹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协调有力、齐抓共管的企业人才工作局面。组织部门负责企业人才工作的牵头抓总、统筹规划、督促检查,为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企业人才工作的综合协调,在吸引、培养、使用和服务企业人才等方面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国资委、经信委、工商联等部门负责指导企业发挥人才开发的主体作用,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企业人才队伍;科技部门负责抓好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载体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财政部门负

责统筹各类资金,加大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

20.加大人才投入。各地要将企业人才工作纳入人才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合理安排人才开发项目,确保资金科学投向,为人才强企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企业要不断加大对自身人才工作的投入,切实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入优先保证。

21.强化绩效评估。各地要建立健全人才项目的绩效评估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检验人才工程实施、人才开发培养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的效果,充分发挥人才资金效益,促进人才政策落实。

22.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注重发现和推广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企业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成功经验,深入宣传有突出贡献企业人才的先进事迹,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安徽省工商业联合会

2014年3月17日

第二篇:皖人社发〔2010〕10号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政策的通知

皖人社发〔2010〕10号

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局、财政局、地方税务局:

2009年各地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以下简称“减负稳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75号)文件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我省2010年落实减负稳岗各项政策提出以下意见:

一、认真做好困难企业认定工作

各市、县(市、区)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困难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凡符合困难企业认定条件的原则上都要认定为困难企业,优先受理中小企业享受各项政策的申请。所有困难企业(含省认定的省属困难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缓缴和补贴政策。

二、继续实施四项社会保险费降低费率政策

降低医疗、工伤、失业、生育四项社会保险缴费费率执行时间延至2010年底,适用范围包括困难企业在内的所有参保企业。

三、全面落实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

凡是认定的困难企业,原则上五项社会保险费都可享受缓缴政策,缓缴期限延至2010年底。各地对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要进一步简化程序,对困难企业实行先缓缴后补签协议的办法,加快缓缴政策落实。对于缓缴期满的困难企业,一次性补缴仍有困难的,可适当延长补缴期限。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期间,仍要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补缴时免收滞纳金,缓缴期间职工缴费年限连续计算,职工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不受影响。

四、继续实施岗位补贴、培训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各地要进一步简化困难企业岗位补贴和培训补贴发放手续,困难企业可同时享受两项补贴。

凡是失业保险基金节余支付能力超过6个月的,都应实施岗位补贴政策。2010年继续实施困难企业培训补贴政策,补贴资金按规定从就业资金中列支。对2010年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能实现稳定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一次性延长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

将支持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部分社会保险费费率、享受相关补贴政策执行期延长一年,是国家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重要举措。各地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和工作责任机制,确保各项政策执行到位。

二○一○年一月十九日

第三篇:昆人社发〔2018〕7号 昆山市高校毕业生人才计划实施细则(试行)[最终版]

昆人社发〔2018〕7号

昆山市高校毕业生人才计划实施细则(试行)

为持续提升我市人才质量,依据《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市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昆委〔2017〕13号)、《昆山市产业人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昆政发〔2018〕3号)文件的相关规定,对当新引进落户且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范围对象

在我市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已办理落户手续的应届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国内双一流大学本科生(即一流高校的本科生和专业符合一流学科的本科生)、境外高校全日制本科生(境外高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最新榜单前100名范围内高校,台湾地区高校为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台湾大学排名前10名)。境外高校毕业生另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书,境外籍人员放宽落户限制,外籍人员需办理《外国人工作许可证》。

二、补贴标准

博士研究生每人一次性补贴1.5万元,硕士研究生每人一次性补贴1万元,符合条件的本科生每人一次性补贴0.5万元。

三、操作程序

(一)申请。市人社局设立服务窗口,常年受理。到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需提供户口簿(或集体户口证明)、身份证明、毕业证书、劳动合同(聘用合同)和社保缴费证明;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需提供户口簿(或集体户口证明)、身份证明、毕业证、“三证合一”营业执照和社保缴费证明。填写《昆山市新引进高校毕业生人才补贴申请表》。

(二)审批。市人社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定期形成汇总名单报市人才办主任会议批准。

(三)公示并拨付资金。审批通过后,名单面向社会公示7日。公示无异议的,由市人社局申请拨付补贴,补贴直接发放给个人。

四、其它事项

凡有弄虚作假、欺骗冒领新引进紧缺毕业生补贴的,一经发现,除追回补贴款外,并通过相关信用平台公布失信信息。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列入本细则补贴范围。

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试行,试行期两年,由昆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附件:昆山市新引进高校毕业生补贴申请表

昆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8年5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昆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8年5月23日印发

第四篇:人社险中心函[2010]7号

人社险中心函[2010]7号

关于做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续经办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从今年1月1日开始,新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下简称养老保险关系转续)办法在全国正式实施。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积极做好相关经办工作,努力将政策落实到位,取得了初步成效。春节前我们将迎来转移接续经办工作的又一个高峰,节后“两会”又将召开,为进一步做好转续经办管理服务工作,切实把好事办好,维护参保人员权益和社会稳定,现就有关问题紧急通知如下:

一、严格执行政策和经办规程。从一些地区反映的情况看,能否顺畅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是当前农民工的主要担心之一。因此,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认真学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9]66号)和《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 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87号),吃透精神,从维护广大参保人员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努力克服困难,严守纪律,认真抓好落实,确保在执行中不偏离、不走样。各地要从工作大局出发,切实维护国家政策的权威,不允许任何一个社保经办机构以任何理由拒绝为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转续养老保险关系,也不得以任何理由对参保人员转移接续养老保险关系设臵障碍。要简化、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落实好“三个15天”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兑现政府对社会的郑重承诺,不得延误,更不能推诿。

二、认真细致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各地要按照中宣部、人社部日前下发的《印发<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宣传提纲>的通知》(中宣发[2010]3号)的要求,以农民工为重点,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解释。要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广大劳动者,加强针对性和通俗性,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要针对参保人员关心的重点问题,通过模拟实例等方式拟定答问口径,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答复和解释。我中心草拟了对重点问题的答问要点(见附件),供各地参考。各地可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增减和细化,以适应本地宣传解释工作的需要。社保经办机构要积极会同行政部门,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引导他们进行正面宣传,客观反映情况。要通过全方位的宣传解释,使广大参保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真正了解、理解政策和转续关系的办理程序与要求,切实放心、安心。

三、确保经办机构联系渠道畅通。为了方便参保人员和经办机构转续养老保险关系,去年我部建立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联系方式集中信息库并在部政府网上向社会公布。这是保障养老保险关系转续工作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举措,关系到能否取信于民。据有关方面反映,有个别地区电话无人接听或答复不认真、不耐烦,甚至还有电话号码错误无法联系的现象。各地社保经办机构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安排专人值守,不得拒接、拒听参保人员的咨询电话,确保联系渠道畅通。要严格按政策和规程热情答复来电人,并耐心解答来电人提出的相关问题。各地要按照《关于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联系方式信息进行复核的通知》(人社险中心函[2009]96号)的要求,及时做好相关信息复核和更新工作,电话号码变更的要及时报告部社保中心,确保信息的完整和准确。部社保中心将对各地接听电话情况进行抽查,并在全国通报检查结果,对工作不力的地区提出批评。各省区市也要对所属地区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

四、加强人员配备和培训工作。按照新的政策要求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将会给经办工作带来新的压力。特别是农民工就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办理相关业务的工作量将明显增加。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根据遇到新情况新问 题,及时调整充实经办人员,确保转移接续办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要积极参加部里组织的业务培训,以便准确把握政策和经办工作的要求。还要认真组织好省内培训,使社保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和参保企业劳资人员准确理解、掌握政策和操作流程,切实把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五、认真落实要情报告制度。各地遇有重要情况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发生,要及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和我中心报告,会同有关部门妥善处理,确保转移接续工作顺利实施和社会稳定。部社保中心将把转续经办工作的情况列为全国社保机构考核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凡由于工作不力而出现影响社会稳定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不得评为全国社保系统的先进单位。

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续经办工作是当前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对社保经办系统执行力的一次全面的考核和检验。各地务必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各地在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我们。

附:养老保险关系转续答问口径参考材料 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养老保险关系转续答问口径参考材料

1.为什么从今年起不能再办理退保?

过去几年中,由于参保人员流动就业时只能转移个人账户资金,不能转移单位缴费等原因,造成养老保险关系转续困难,致使一些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大量退保。退保后,原来已经建立的养老保险权益就终止了,重新参保后缴费年限要重新算起。这实际上损害了这些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国家制定的《暂行办法》规定不再办理退保,如果你在城镇就业并继续参保缴费,无论你流动到哪个地区就业参保,即使中间有中断,缴费年限都可以相加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合并计算,到符合待遇领取条件时就可以和城镇职工一样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对于农民工中断就业或返乡无力继续参保缴费的,由原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保留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保存其全部参保缴费记录,个人账户储存额继续按规定计息。如果不再返回城镇就业,那么在城镇参保缴费记录及个人账户全部有效,并根据参保人员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在城镇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还是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总之,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是会保全的,个人的缴费也会全部用于本人的养老待遇。把退保改为转保和续保,说到底对参保人特别是农民工是有利的,是对他们长远的养老保险权益负责的。2.我打算返乡就业,也不准备再回城里打工了,为什么也不能办理退保呢?

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你在城镇参保缴费的时间已经达到 15 年以上,这样在你达到规定的领取养老金的条件以后,就可以按照规定按月领取养老金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不仅不应当退保,还应当继续参保缴费,以便将来能够领取更高水平的待遇。另外一种情况是,你参保的时间不足15年而返乡,你在城镇参保积累的权益和资金也可以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但由于新农保制度刚刚开始试点,你的家乡可能开始试点,也可能还没试点,随着新农保试点的扩大,国家将抓紧研究这方面的配套政策。

3.我家里急等用钱,为什么不能通过退保来解决眼前的困难呢?

养老保险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目的就是要保障劳动者年老以后的基本生活。对于每个劳动者来讲,国家既要保障他老有所养的权利,也要引导他履行参保缴费的义务,这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参保人员家庭生活遇到困难时,应当尽可能通过其他办法来解决,而不要通过退保来解决,因为这不仅是国家政策不允许的,也对自己的养老保险权益是一个很大的损害。所以,请有这种想法的参保人员要处理好解决当前困难和保障长远利益的关系,做出明智的选择。4.为什么要建立临时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账户? 这次国家出台新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目的是实现养老保险跨地区无障碍转移。在设计政策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考虑到一个情况,就是我们国家城镇化进程中,一些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人口承载和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过大,难以承受的问题。考虑到要防止一些临近退休的人,仅仅是为了到中心城市享受比较高的养老金待遇而转移就业,《暂行办法》规定,年满50周岁的男性和年满40周岁的女性跨地区流动就业的,除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调动或返回户籍所在地的之外,不再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继续在原参保地保留养老保险关系。这有利于控制部分参保人员临近退休集中转入中心城市的问题发生。但同时,又要保障这部分参保人员在新就业地能够继续参保缴费,记录和保护他们的基本养老保险累计权益。对此,《暂行办法》规定,可以在新就业参保地为他们建立临时养老保险缴费账户,待达到领取待遇条件后,将临时缴费账户中的全部缴费本息都转回原参保地或待遇领取地,累计计算其参保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金。这就使年龄偏大的异地就业参保人员也不再有后顾之忧,有效地保障了他们的权益。

5.单位缴费是20%,而在转移时只转走12%,会不会因此损失了部分养老保险权益? 跨地区转移单位缴费,是为了平衡地区之间的资金关系,是解决宏观层面的资金平衡问题,并不影响个人养老保险权益的累积,也不影响个人养老金的计发。因为,参保人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是根据本人缴费的多少和缴费年限的长短来计算的,跟地区之间资金转移多少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只要你参保以后缴费年限长,缴的钱多,那么你的这些权益都是会被累积计算的,所以对于只转12%的单位缴费而担心个人养老保险权益受损完全没有必要。

6.我现在已经退休,随子女在外地居住,能不能将我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到居住地?

新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续政策明确,已经按国家规定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再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因为我们现在要处理的是异地流动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问题,主要是为了实现参保人员在工作期间的养老保险权益累加计算的问题。而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已经确定了,没有一个再累加、衔接的问题了,所以他们也就没有必要再转续养老保险关系了。当然,为了使异地居住退休人员方便快捷地领取养老金,我们已经通过金融系统实现异地支付,以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

7.我跨省流动就业参保后,应当去哪里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参保人员离开就业地,到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就 业的,在离开原就业地时,应到参保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开具参保缴费凭证。到新就业地就业并参保缴费后,本人可以直接或者通过他的工作单位向其新就业参保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转续养老保险关系的申请,并提交原就业参保地开具的参保缴费凭证,新就业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对申请进行审核后,确认符合转移接续条件的,即与原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进行联系沟通,按规定办理参保人员相关信息传递和基金转移手续。相关手续办好后,由新就业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通知参保单位和本人,整个关系转移的手续就完成了。也就是说对于参保人员本人来讲,只要提出申请和出示参保缴费凭证,其他手续都由两地社保经办机构联系办理,参保人员本人不用往返奔波。需要提醒您的是:在决定离开一个城市时,务必到社保经办机构开具并妥善保存参保缴费凭证;到另一个城市就业时,及时提出转移接续申请。

8.如何查询自己的参保缴费情况?

如果你是在就业参保地,每年社保经办机构都会给你发放对账单;同时,你还可以到当地社保经办大厅通过电脑触摸屏,或拨打12333咨询服务电话及登录当地政府网站等方式查询你的缴费情况。如果你在异地,为方便你查询,我们建立了全国社保经办机构联系方式信息库,在这个信息库里可以找到所有县级以上社保经办机构的联系方式,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参保人员可以打电话了解相关的查询方法。同时,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信息查询服务系统,发行全国通用的社会保障卡,到那个时候参保人员就可以更加方便地随时随地查询本人参保缴费的信息了。

9.我先后在几个地方打工并且参保,达到领取待遇条件时,在哪里领取养老金?

确定养老金领取地的基本条件是要看你在各个参保地的缴费年限,然后按照“户籍地优先,从长、从后计算”的原则来确定领取地。就是如果你的参保地和户籍地是一致的,那你肯定是在户籍地,也就是参保地领取养老金了。如果不一致的话,那就按照你缴费满十年的地方来确定你的领取地。如果你有多个缴费满十年的地方,就按你最后一个满十年的地方来确定你的领取的地方。如果你在所有地方缴费都不到十年,那就把你的养老保险关系和相关资金转回到你的户籍地,由你的户籍地来给你支付养老金。

10.如果新就业地的社保经办机构不肯为我办理养老保险转续手续,我该怎么办?

当参保人员跨省流动就业后去当地社保经办机构申请办理转续手续未获批准时,首先要看自己是否符合转移接续政策的相关规定。如果你认为自己符合办理转移接续的政策规定,可以要求社保经办机构说明不予办理的理由。如果你认为社保机构依据的理由违背了转移接续政策规定,可以向 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反映情况。仍得不到解决的,可向上一级直到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反映。

第五篇:进一步开展人社工作

进一步开展“一创双优”做好人社局工作

为了切实营造人社局廉洁高效的工作环境,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的决定,人社局迅速行动,在全局各股室中心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通过多措并举抓学习,坚持不懈抓作风,持之以恒抓效能,结合实际抓创新,坚决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转变一切妨碍发展的工作作风,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全局各股室中心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宗旨意识进一步牢固,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干部职工积极性积极性明显高涨。

一、开展集中教育活动

为了使集中教育活动常抓常新,我们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确保教育活动年年有新特色,年年有新亮点,年年有新成效。”

(一)抓学习,促思想观念更新。

人社局高度重视各级干部的学习工作,把抓学习作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抓手,通过不断创新学习方法,不断强化学习效果,把学习变成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使学习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促进干部思想大解放,素质大提高。

1、大规模理论学习。一是大学习。每年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集中学习。由市集中教育活动办公室制定学习计划,统一印发学习教材,做到“三个明确”(明确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方法)和“三个确保”(学习时间要确保、学习人员要确保、学习效果要确保)。市集中教育活动办公室派出督导组,深入各个单位,认真检查学习方案,学习笔记,严格要求,严格把关。二是大辅导。每次集中教育活动期间,都要邀请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和先进地区的领导作专题辅导讲座,09年以来,先后邀请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中纪委、省委党校、省社科院等专家教授以及青岛市、温州市、广东东莞等先进发达地区的领导做了25场专题报告,每次辅导,全市各单位中层以上干部7500余人集中认真听讲,受益匪浅。三是大检验。为检验学习效果,每次集中学习结束之后,都要组织一次测试来检验学习效果。2007年6月对全市8441名干部进行了测试,优秀率达90%。2008年5月,利用办公信息平台集中网上考试。组织了25场执法执纪部门工作人员党纪条规、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测试,测试采取全闭卷方式进行,44个单位及13个二级机构的718人参加了测试,测试成绩通过信息平台向社会予以公布。

2、大规模参观考察。先后由市级领导带队,组织全市各镇办、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到长三角、珠三角、厦门、山东等发达地区参观考察,感受解放思想的动力,经济发展的活力;到沁阳、巩义、偃师等周边县市感受蓬勃向上的潜力、你追我赶的压力;组织开展了本市镇、办工作大观摩活动,通过纵向学、横向比,各镇、办和市直单位的“一把手”深受震撼。通过走出去活动切实把在济源自认为自豪和骄傲的意识,变成了明白什么叫“井底之蛙”的感受。通过亲眼所见、真切所感,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解放思想的紧迫性,加快发展的必要性,自觉调整了各自单位的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市委、市政府及时加以引导,制定了“放权强镇”的一系列政策,各镇(办)间涌动着明争暗赛的潜流。开展了工业“四赛”(赛发展、赛环境、赛文化、赛创新)联手竞赛活动,工业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活力得到了提升。

3、大规模集中培训。加强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渠道,市委下大力气,舍得大投入,不断拓宽载体,创新方法,丰富内容,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新格局。一是“一把手”培训工程。市委每年有计划的分期分批组织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到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和知名高等院校、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专题培训。2008年共组织市级领导、各单位一把手、重点企业负责人250余人分5期到中央党校进行了培训了学习,进一步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水平。二是市管干部培训工程。每年在市委党校要举办两期2个月左右的市管干部研修班,一期2个月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展分期分批轮训工作。5年内使全体市管干部及其后备干部全部接受一次较为系统的综合培训。三是农村(居委会)“两委”干部培训工程。坚持每两年对农村(居委会)“两委”干部轮训一遍。四是公务员培训工程。从2007开始,用三年时间对全市所有公务员培训一遍。五是开展“月末大讲堂”活动。从2008年10月开始,每月末的最后一个星期六,采取邀请知名专家教授做专题讲座和市委常委做专题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月末大讲堂活动。

4、大规模学习竞赛。为使学习成为一种制度,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市委开展了创建“六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创新性、务实性、服务性、廉政性、和谐性)和“四型”文明机关(学习型、创新性、服务性、节约型)的活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的意见》,把学习放在班子建设和机关建设的首位,将学习作为制度化、经常化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为强化学习效果,市里每年举办一场读书演讲比赛,各单位也都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演讲赛、读书笔记展览、心得体会交流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比赛活动。2007年以来,全市共举办演讲比赛450余场,2660余人参加演讲,其中领导干部146人;有的单位开展了周末讲堂和点将台活动,人人当教员;还有的单位组织了科技服务队、法律服务队送法律下乡、送科技到田间地头,服务了群众,丰富了自己。

抓队伍,促工作作风转变。良好的作风不仅需要思想的觉悟和教育的启发,更需要严格的管理来实现自律和他律。在教育活动中,我们重点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现工作作风转变。一是抓惩处教育干部。以查案为手段,每年集中教育活动,都要围绕发生在基层干部身上的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失职渎职、午间饮酒、参与赌博等行为进行集中查处,对查处的典型案件,全部予以媒体曝光,公开通报。五年来,集中教育活动中共查处各类违纪典型案件116起,给予党政纪处分223人。曾一个月内先后召开三次全市干部大会,通报典型案件,对党员干部起到了极大的警示和震慑作用。与此同时,我们每年精心挑选20余起有关基层干部作风、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典型案例,编印成册,发放全市各单位,要求党员干部围绕案例认真讨论,深入剖析,人人撰写心得体会,以案为鉴,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二是压工作考验干部。2008年以来,市委创新工作思路,实行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集中交办,以工作考验干部,锻炼队伍,用行动检验“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的成果。通过在济源日报公告征求意见热线电话和邮箱、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主要领导公开接访、开通热线电话等方式,多途径征集群众意见建议,然后统一归纳汇总,逐一梳理。对事关全市发展大局、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全市集中交办,明确责任单位、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完成时限,要求相关单位对交办事项限期解决。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集中交办成为我市加快项目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集中解决民生问题的的一种机制创新,自08年实行以来,通过集中交办,已较好地解决了一大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确保了重点项目的顺利进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在2011年“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中,建业壹号城邦被敲诈勒索案等16个案件得到圆满解决,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三是用评议激励干部。对市直重点职能部门及其二级机构组织开展社会评议,通过书面评议、电话评议、网络评议三种方式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经认真归类整理,原汁原味反馈到被评议单位,要求每个单位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干部作风、发展环境、队伍建设和廉洁自律“六个方面”查摆问题,剖析原因,写出自查报告。邀请各级领导、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和基层群众代表,对重点委局和公共服务部门的自查整改报告进行认真评审和无记名投票,尤其在2011年“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专项评议大会上,20个重点单位的“一把手”现场汇报活动开展情况,由各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分管工业副镇长、副主任;市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农村干部;外商企业、建筑开发企业、商贸服务企业、重点项目负责人、个体工商户;30家市重点企业负责人;督导组全体成员组成的228名各层次评议代表对重点单位进行集中评议,市活动办专门购买了先进的读卡设备,在全体评议代表的监督下,现场统计得分,当场公布排名结果,评议结果直接运用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目标绩效考核,同时作为考核单位主要领导工作绩效的重要依据,促进和激励了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三)抓效能,促发展环境优化。观念创新是前提,作风转变是手段,优化环境、推动发展是目的。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我们积极建立健全各项长效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见》、《关于营造公正严明司法环境的意见》、《济源市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整建制+首席代表制+综合窗口代理制”的新模式,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认真落实重大招商项目联系办公制度、外来投资项目审批代办制度和外来投资重大项目跟踪制,实行最低收费制和限时办结制,不断完善考评机制和奖励机制。市纪委监察局每年对各镇(办)、市直部门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执法水平、落实政策、外来客商投诉处理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评。依据《济源市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规定,2007年以来,共对60个单位、268名工作人员实施了效能告诫。为给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我们还开展了“月双报”制度,在全市范围内选定33个职能部门和30家企业作为报告点,每月10日前,分别向市优化办报告涉企检查情况;市优化办根据报告内容,及时纠正存在问题。对故意破坏、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的,公安部门从快从严打击,2007年以来,共破获侵害企业利益案件72起,打掉犯罪团伙23个,刑事拘留52人,行政拘留32人,消除企业周边治安隐患175个。

(四)抓创新,促活动永葆生机。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是集中教育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也是教育活动取得成效的重要动力。新的形势和任务在不断发生变化,广大党员干部的文化程度、思想修养以及所处环境等也不尽相同。因此,要使集中教育活动收到最佳效果,就必须紧密结合经济社发展实际,努力在教育方式和活动载体上创新,增强集中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创双优”开展五年来,活动年年有新举措,年年有新成效,2007年市委将开展“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与“讲正气、树新风”主体教育活动有机结合,通过规定学习内容、开展谈心活动、召开优化发展环境动员大会等推动活动向纵深发展。2008年“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创新思想观念、推动济源发展”大讨论、“双争双创”(争创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争创优质服务岗位和文明服务窗口)活动、“阳光投诉”和执法执纪部门工作人员党纪条规、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测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2009年,市委将“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与开展“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开展思想剖析、交流谈心、社会评议、集中交办和案件通报,建立了促进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2010年市委将“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与贯彻实施廉政准则,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对照《廉政准则》“8项禁止52条不准”的规定和实施意见中“五对照五检查”要求深刻整改问题,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尤其2011年我们将“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活动主题,提出“发展、创新、效能、为民”四个重点,抓住20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和涉企涉民生的重点单位,把活动由过去的三四个月压缩到40天,时间虽然短,但要求标准更高、更有针对性、规定动作要求更加具体、更加重视质量和效果。教育活动办公室努力创新活动方式方法,依据活动方案,每阶段都下发工作方案和主要工作安排,将每个规定动作细化到工作目标、完成标准、完成时间、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不断增强;精心挑选30名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优秀党员干部,组成10个督导组,既注重面上督查,确保整体推进,又注重点上指导,两天召开一次督导组工作会议,要求上传各种会议照片,重点督导交办事项和疑难问题办理情况,对集中教育活动的扎实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开展“网民对话”活动,单位“一把手”和网民直接对话,倾听网民意见,解答网民提问,征求意见的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在《济源日报》开辟了两个活动专栏,刊发《济源市2011年“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公告》,发表“一创双优”系列评论,并以“晒问题,做承诺,抓整改”为题,整版登载20个重点单位的问题、承诺和整改方案,使活动开展的全过程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全市各单位通过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重点、整改时限和整改标准,不讲价钱,不摆困难,集中力量,协同作战,解决了一批影响我市发展环境、项目建设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疑难问题;开展“一创双优”专项评议活动,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各单位“一把手”现场汇报工作,工作人员现场统计得分,当场公布排名结果。所有这些在内容和载体上的创新都坚持了群众路线,突出了实践特色,解决了实际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

一是提高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素质。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将转变作风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在加快发展、为项目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中。基层干部群众通过活动开展,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明显增强,思发展、谋发展、加快发展的愿望日益迫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进一步树立起机遇意识、总量意识、超前意识,谋划发展的眼界更宽了,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服务大局的意识更强了,全市上下呈现出风正气顺、心齐气足,开拓创新、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是密切了党群干群联系。全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以民为本,服务百姓”的理念,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与群众的感情进一步加深。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了群众满意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心系群众、争先创优、廉洁勤政的热情高涨,出现了“六多六少”的可喜变化,即无所事事的少了,忙于工作的多了;推诿扯皮的少了,敢于负责的多了;高高在上的少了,下基层办实事的多了;奢侈浪费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被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少了,依法依纪办事的多了;态度生硬的少了,微笑服务的多了。

三是集中解决了一批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各单位认真贯彻市委的统一部署,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本部门干部作风和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查摆和集中整改,特别是对阻碍项目建设、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大治理力度,一大批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四)经济社会得到健康良好发展。各单位坚持把集中教育活动与促进科学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以良好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做到了“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气象。

创新思想观念永无止境,优化干部作风需要常抓不懈,优化发展环境不可能一劳永逸。济源市将把“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提升机缘对外形象、增强济源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抓手,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以实实在在的活动成效取信于民,推动济源经济社会健康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_皖人社发2014年7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_皖人社发2014年7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人社发221文件

    浙人社发[ 2011 ] 221号文件,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财政厅, 浙人社发 [ 2011 ] 221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人社厅发[2008]9号(本站推荐)

    人社厅发[2008]9号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关于对原有企业年金移交 有关问题补充意见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2007年以来,各地按照《关......

    超龄人社发〔2010〕107号范文大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 关于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 养老保险等遗留问题的意见 人社部发〔2010〕10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根据国......

    皖人社发【2016】13号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通知

    关于印发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人社发〔2016〕13号 各市、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教育局: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已......

    国家林业局进一步加强林业人才的工作意见

    林人发[2005]1号,2005年1月15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 为......

    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认定工作的通知(皖人社秘〔2011〕347号)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安徽省财政厅 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皖人社秘〔2011〕347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认定工作的通知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人社局年度人才服务工作总结[合集]

    人社局年度人才服务工作总结 今年,是“十二五”建设中期关键的一年,县人力社保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

    川人社发[2012]145号[推荐五篇]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文件 四 川 省 教 育 厅 川人社发〔2012〕145号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四川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