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产品-出台财政补贴政策,促进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建议
关于出台财政补贴政策,促进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建议
马传先
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全省按照“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总体思路,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村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农业产业化逐步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2008年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372.18亿元,农产品原料采购值达到4891.20亿元,主要农产品原料从省内基地采购值为3399.86亿元,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0.21%。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直接带动基地农户981.44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7.30%。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基地农户增加收入145.87亿元,每户平均增收达1486.29元。农业发展由“龙头企业+农户”,后来发展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再后来是“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转变,农产品基地建设尤为重要。
一.目前我省农产品基地建设面临问题
1.产业化链条发展不均衡,龙头独大,龙身龙尾发展不协调的现象比较突出,以合作社为纽带的“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仍不是当前发展的主流。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少、规模小、市场谈判地位低,企业原料来自于订单农业的比例低,农业产业化链条发展不均衡,利益联结不紧密,多环节互助发展、协调发展的程度还远远不够。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通过合作制按利润返还、股份制按股分红、反租倒包、兼并联合等形式直接带动种植基地338.1万亩,带动牲畜养殖量97.3万头,带动禽类养殖量2.6亿只,带动养殖水面22.6万亩。
2.龙头企业对基地建设投入大,很多企业不愿建设紧密型基地。2006年,据对274家省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的专题调查,龙头企业通过基地建设累计直接向农村投资76.2亿元,其中,基地基础设施投入52.6亿元,新品种引进推广费用10.4亿元,配套服务费用4.7亿元,风险资金投入2.3亿元,村内基础设施改造6.2亿元。
二.关于推进基地建设的建议
1.研究出台土地流转激励政策,对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进行奖励补贴,促进有限土地资源向有规模经营能力、有更高土地产出率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探索土地流转保障机制,把流转农户中无就业能力人员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大病防治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出台保障政策,解除流转农户后顾之忧。
2.出台农产品基地示范建设扶持政策。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创办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改善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条件,突出特色,依托市场、连片开发,发展一批规模大、有特色、品质好、区域性强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稳定的原料来源。
3.出台扶持政策壮大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合作组织与企业的谈判力度,降低农户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真正增加农民收入,培养典型带动发展。
第二篇:关于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建议
关于区人大五届一次会议
第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王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对于您提出的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建议,区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区政府正组织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全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情况。相信经过一段时间调查研究,政府将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农产品发展。全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稳定、持续和良好的发展。
区政府将积极组织全区现有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企业,积极参加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及全国农博会、长春农博会和东北亚博览会等各种农展会,届时将评出一定数量的农产品知名品牌,扩大宁江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区政府督促农产品开发监管部门转变其工作方式,积极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企业协调,帮助企业争取项目支持,引导农产品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整合优势农产品产业聚集效能作用,探索基地生产经营模式,做大做强宁江特色产业,打造宁江特色农产品名优品牌,从而进一步提高宁江特色农产品市场整体竞争力。
特此答复
宁江区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申请报告
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申请报告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佳木斯塞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主营业务:农副产品加工,经营年限:二年,无资产负债,股东构成:庄鹏,孙继才,安宝峰,徐震;主要投资项目:农副产品深加工,a现有生产能力:蜂蜜年生产50吨,菌类35吨,山野菜150吨
项目概况
为了落实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把低附加值农产品升级转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预在原长发镇东四合村学校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2000平方米厂房,1000平方米办公厂所及宿舍,1500平方冷冻、保鲜、储藏库。
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
蜂产品:低温萃取;菌类:分装,精包装;山野菜:保鲜、储藏;
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
德国进口真空包装流水线,分装流水线,低温萃取罐 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 股份资金:850万;贷款:400万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目前我国鼓励和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佳木斯塞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服务社员、谋求全体社员的共同利益为宗旨,通过实施“农产品安全生产工程”,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作为服务宗旨,采取合作社直接与社员企业对接的方式,集中采购统一生产,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信息、生产资料购买和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等服务,业务涉及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销售等领域,使社员利润最大化。
第三章
建设用地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建厂地点:原长发镇东四合村学校,占地面积8486.94平方米,建筑面积608.7平方米,2、该厂地原是废弃小学校,闲置荒废多年,在该地建厂属于土地合理性开发利用。
第四章
环境生态影响分析
该基地是有机农业加工,不产生废料和垃圾,绿色环保,无生态污染 第五章
经济影响分析
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年生产总值:1200万,利润:280万 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55人
2、行业优越分析:
东北地大物博,土特产有东北蜂蜜:椴树蜂,百花蜜,东北蘑菇,元蘑,榛蘑,猴头蘑,鸡腿蘑,滑子蘑,黑木耳、鹿茸、人参、林蛙、松子,榛子,山核桃。山野菜有:刺老芽(刺嫩芽,刺龙芽),猴腿(猴腿菜),黄瓜香,蕨菜,婆婆丁(蒲公英)等。东北特产种类繁多,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绿色产品越加追崇和喜爱,对产品的品质和包装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但目前佳木斯地区没有同类生产厂家,因此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所以在资源丰富的产地建立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势在必行,大有发展前景。
第四篇: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意见
XX县~-2010年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意见
1998年以来,我县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颇具潜力的增长点。但根据县委安排,农业产业结构调研组,进行全面调研后,就总体而言,农业生产发展还不能适应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产品加工水平和质量较低,专门用于加工的农产品不足,产加销各环节联结不紧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健全、加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为切实抓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全面完成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实现县第十次党代会和第十四届人代会审议通过的实施“农业稳县”战略,将“八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的切入点。现提出建设意见,望认真研究落实。
一、充分认识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的重要意义
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并开展农产品加工,可以促进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及加工,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途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进步,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在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逐步实现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关注农产品供给向关注农民增收转变;从短期经营农业向注重可持续发展转变;从依靠政府行政手段推动工作向依靠市场营造环境的转变。
(二)发展目标。
经过5年的发展,形成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并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建立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重要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使农产品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农业总产值年递增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5%,达到2050元。并培植企业与农民形成稳定的利益连结体,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收部分有60%左右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县50%以上的优质粮油基地、经济作物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的农业增加值在全县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40%以上。
三、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的主要原则和重点领域
(一)主要原则。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优质、安全、生态、方便、营养的农产品,巩固城市消费市场,开拓农村、小城镇和国际市场,不断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
2.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其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依托优势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区域,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产业带,实现农产品加工与原料基地有机结合。
3.适度规模经营。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要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和市场需求相适应,既要有龙头骨干企业,又要有有市尝有特色、有潜力的农业企业来带动。
4.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保护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技术,选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装备,鼓励积极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
5.发展和保护相结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采取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切实发展可持续农业。
6.加强宏观指导。通过制定和实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规划、优惠政策等,引导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合理布局,防止盲目铺摊子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新上项目一开始就要做到高起点、高水平。
(二)重点领域。
1、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优质粮食基地15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3万亩。其中:一是在南部七乡镇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建设热区优质软米基地5万亩,我县荷花、中和等南部乡镇,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具有5万亩的热区优质稻优势,年产1400万公斤左右,为满足县内外消费者的需要,通过政府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建设精米加工生产线一条,日处理50吨,年产1.5万吨的规模,年产值8000万元,实现税收700万元的龙头企业。农业局负责建无公害基地建设,企业按无公害生产规程进行生产,打出无公害食品品牌。
二是在腾越、小西、打苴、曲石、界头、中和、荷花等乡镇,海拔1500—1700米地区建设特色饵丝专用米基地5万亩,腾冲饵丝这一品牌已被省内广大消费者接受,已逐步打入省外市场,为了把腾冲饵丝品牌做大做强,通过政府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具有一定基础,经营机制灵活的民营、私营企业、加工大户,三年内实现年产1万吨规模,产值上1亿元,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农业局负责建无公害饵丝基地,企业按无公害生产规程进行生产,打出无公害食品品牌。
三是在曲石、界头建设糯稻、优质粳稻基地2万亩。农业局负责无公害基地建设,通过政府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将龙口酒厂培植成年产值上500万元的农业企业,带动全县酒业加工产值达到2000万元以上。
四是在明光、瑞滇、固东、马站等乡镇建设荞麦基地3万亩,其中在明光建设无公害基地1万亩。农业局负责基地建设,通过政府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将明光荞粉厂培植成年产值上500万元的农业企业。
2、优质油料基地
腾冲油菜生产属全省第二大县,并且优质“双低”油菜所占比例大,年产近2000万公斤,现有毛油加厂250多个,但除和顺双虹植物厂年产400吨精炼油外,无一家企业生产精炼油、高烹油,来拉动全县毛油生产的再次加工升值。抓住全国建设长江油菜带和省
政府将我县列为滇西油菜片区中心的机遇,一是建设优质油菜生产基地20万亩,总产2500万公斤,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万亩;并加大扶持私营、个体企业,创建日处理50吨精炼、高烹油、三年内实现年产1.5万吨规模的双低油菜深加工生产线一条、产值上亿元,实现税收1000万的龙头企业。政府每年扶持500万元贷款的贴息补助42万元(县财政补助22万元、县农业局向上级争取扶持20万元)连扶持3年,农业局负责建设无公害原料基地、企业按无公害生产规程进行生产,打出腾冲菜油品牌,不仅打入市场满足国内需要,而且抵御国外进口菜油的冲击。
二是在腾越、中和、曲石、马站等乡镇开发红花油茶5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0.5万亩。
3、无公害、有机生态茶园建设
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施龙头带动和无公害战略,重点抓好中低产茶园改造及良种更新,建设清凉山、高黎贡山两个无公害、有机生态茶园。带动茶叶生产实现,茶叶总产量3500吨,茶叶总产值3600万元,茶农收入2500万元,茶叶总税收160万元。
4、优质烟叶基地
贯彻国家“双控”、“双提高”政策,合理规划、择优布局、向最适宜地区集中发展,强化科学管理,提高科技含量,主攻单产和质量,以界头、曲石、固东等乡镇主产区为重点,抓好6万亩优质烟生产基地。按市场需求逐步推进我县晾晒烟发展,创建国家级腾冲火山牌烟叶品牌。实现总产量650万公斤,农特税1100万元,烟农收入5100万元,综合合格率85%。
5、优质畜禽生产基地
着力开发绿色畜产品,在稳定提高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特色畜牧业资源优势,优化畜牧业结构,使草食畜群产品与猪肉产品比例达到30:70,建成优质肉牛、黄山羊生产和出口基地,实现出栏优质肉牛4万头,其中外销2万头,出栏黄山羊5万只,外销3万只,建设20万只肉鹅基地、百吨绿色山桂花蜜基地,万头肉牛、羊出口基地,旅游观光畜牧业示范基地和土鸡养殖等六大基地,以满足保山保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的需要,实现肉产量4万吨,畜牧业产值4.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农民人均增收400—600元。具体措施是:实行舍饲管养,大田种草10万亩,建饲养能繁母牛20头以上的专业养殖大户2000户,建养牛示范村40个,每村养牛户达100户,每户饲养能繁母牛3头以上,每村建一个冻改点。
6、优质中药材、香料基地
依托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优势,大力培植以草果为主的香料作物6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0.5万亩。新植以茯苓、重楼、厚朴、山楂、柯子为主的中药材示范园500亩。
7、优质林(果)基地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林果结构,建设干水果基地20万亩,其中核桃发展到2万亩,板栗发展到1.5万亩,银杏种植稳定在10万亩,梅子5万亩,在北部建设2万亩木瓜基地,在南部建设1万亩桠柑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珍稀优质用材林10万亩;工业原料林5万亩;名优经济林5万亩。通过政府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培植5-10户龙头加工企业,带动果脯(果汁)加工产值达到8000万元。
8、特色农产品基地
依托“订单农业”,木薯种植发展到1万亩,~年种植2000亩,山葵种植发展到1万亩,~年种植400亩;巩固和培植蔬菜基地7万亩,其中依托县城大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及无公害农产品专柜,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1万亩,开发高黎贡山野菜200亩;建设钢架大棚开发花卉及绿化苗木示范园15亩;利用好田好地开展甘蔗高糖、高产、降低成本技术攻关2万亩;在城区坝子利用低洼、冷浸低产田开挖精养商品鱼生产基地5000亩,向市场提供鲜鱼5000吨,继续探索价值较高的虹鳟鱼等冷水性鱼类的养殖技术,使之尽快得到推广应用。
四、促进优质农产品加基地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
各乡镇要根据实际资源等优势及本基地建设意见,制定本乡镇的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县级各涉农部门要做好乡镇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指导,防止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二)建立生产经营新机制。
鼓励各基地的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企业向农民订购绿色、无公害原料,要以超出市场价5%—10%的价格收购,并给农民原料价5—10%的利润返还。
(三)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
支持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实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要重点培植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多方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增强农产品加工制品市场竞争力。
(四)健全质量安全体系。
参照国际标准,制订和健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技术培训,举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样板,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专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抓好质量申报、认证、管理工作。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测和检查,完善有关法规并严格执法。
(五)扶持和发展中介组织。
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业行业协会、专业技术服务等中介组织建设。发挥各种专业化中介组织在提供社会化服务、开展行业自律、防止无序竞争、协助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等方面的作用。
五、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国家投入力度。
提高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投资占整个基本建设投资的比
重,增加对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投入。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以工代赈等有偿、无偿资金,要重点支持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科技、农业、乡镇企业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科技开发资金、教育培训资金,应有一定比例用于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外经贸等部门应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制品出口的支持和协调服务。
(二)给予相关的金融支持。
商业银行要将支持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和完成订单生产所需流动资金,有关银行应积极予以支持。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贷款,应视项目用途与实际需要,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应把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列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对象。
(三)落实税收支持政策。
对农产品出口实行与法定退税率一致的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率尚未达到法定征税率的农产品,应优先考虑适当提高出口退税率。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技术和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符合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xx。对重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所得,要落实免征3——5年企业所得税的政策。
(四)其他配套措施。
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经营和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用地,要优先安排审批,其征地费用按下限标准执行,地价按征收成本价(征地费+税费)执行。龙头企业用于建设大棚、非永久性畜禽饲养尝水产养殖场及农产品收购场所用地,均视为农业用地。电力、自来水部门要保证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供电、供水。在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同时,鼓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技术报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方式、领办创办、协办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凡自愿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领办、创办龙头企业的农科人员,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保留职称,带薪五年,经本人要求,可回原单位工作,也可以办理辞职手续。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干部职工以资金、技术入投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合法化收入,着力培植一批新技术农业龙头企业。
六、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县成立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张惟建任组长,县委副书记普建辉、县政府副县长李其邦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委办(含政研室)、政府办(含扶贫办)、农业局、财政局、发展计划局(含粮食局、招商局)、林业局、水务局、国土资源局、科技局、交通局、经贸局(含乡企局)、供销社等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农业局,由农业局长XX任主任,副局长XXX、XXX、XX、XXX任副主任,成员由局办公室、市场信息股、种植业股、畜牧兽医股、农业中心、畜牧中心、种子公司、烟办、茶办等抽人组成。各基地责任到单位,各单位主要领导为责任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优质油料基地、优质畜禽生产基地,由农业局具体实施,财政局、发展计划局协助实施;特色农产品基地,由农业局具体实施,财政局、发展计划局、扶贫办、经贸委等单位协助实施;无公害、有机生态茶园,由农业局(茶办)实施;优质烟叶基地由农业局(烟办)实施;优质中药材、香料基地,由供销社实施;优质林(果)基地,由林业局实施。
第五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建设云南重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目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建基地、创名牌,抓龙头、拓市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兴建了一批有规模上水平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目前,全县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67万亩。其中:优质稻3万亩,蔬菜4.02万亩,水产1.65万亩;建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5.1万亩。其中:水果0.69万亩,板栗1.2万亩,优质稻2.5万亩,蔬菜0.7万亩。至2010年,全县已通过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品牌农产品共有13家企业36个产品,认定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13.77万亩。其中:绿色食品19个,面积5.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17个,面积8.67万亩。全县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面积35.77万亩。其中:无公害粮油产地12.43万亩;无公害蔬菜产地8.8万亩;无公害茶果产地13.3万亩;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地1.24万亩;无公害畜禽养殖鸭子1244万只、奶牛1万头、肉牛0.5万只、生猪19万头、鸡56.2万只、山羊2.1万只。
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和已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基础上,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力突破,又建成高效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高效蔬菜示范园区、高效粮食示范园区,以园区实现企业的聚集,引领示范力的增强,企业与基地的结合,农户与市场的联接,规模化、标准化的推进。
今年,根据市政府新一轮菜蓝子基地建设的要求,市政府 1
领导2月8日到现场实地考察,决定把马街镇蔬菜基地建设成昆明市第一片城市保障型有机蔬菜基地,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李副县长亲自召集农业部门相关人员专题研究,先后多次率领相关部门人员深入马街镇共同研究选点,成立领导机构加强领导,抽调人员抓落实。目前,已完成马街镇万亩绿色蔬菜基地规划,可行性方案、实施方案编制上报,并通过专家评审;3月底通过招商引资,与“广西丰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鑫泰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达成意向协议,以租用形式开发建设马家冲至西边和马街、前卫、兴隆片区约0.5万亩的绿色蔬菜基地,现在已组织13人与马街镇共同开展土地流转工作,预计4月底完成土地流转和移交,正式开展绿色蔬菜基地建设。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我局一边重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建设,一边加大管理的力度,做到建设、管理并重。一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监管,确保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符合标准要求。定期组织基地检查员深入基地一线,巡回检查,以严格的制度保基地清洁,打牢产品质量基础。二是严把申报关。针对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的,经检查,凡是环境条件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要求的,一律不予申报。三是深入培训,提高科学种植水平。以会议、讲课、资料、田间指导、音像等形式培训农户,教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促增收。四是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经营5种高毒高残留农药的违法行为,截堵违禁农药进入生产。四是大力推广集成无公害生产技术。区域化、规模化、规范化组织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技术,扩大无公害生产技术覆盖,增强科技支撑。六是强化农残检测,掌握质量动态。不定期地从蔬菜主产区及农贸市场分批随机抽取样品3000余个,检测合格率达98.6%。依据检测结果,及时指导农残超标的蔬菜产区农户正确使用药,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