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课程总结(含五篇)

时间:2019-05-12 08:2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当代文学课程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当代文学课程总结》。

第一篇:现当代文学课程总结

简答题

1郭沫若女神诗集的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浪漫主义为主调,象征是精义”这是女神的独特诗风。这一点表现在两个方面:1以理想主义为精髓:一是在反抗黑暗现实时表示了对光明未来的向往,如凤凰的涅槃,女神的再生与创造;二是着力于对理想人物、理想境界的描绘和歌颂。与此相联,在手法上:一是通过巨人般的“自我”形象的塑造和强烈的抒情,表达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二是以磅礴的气势向旧世界勇猛进击,向新世界热切呼唤;三是创造理想境界或改造历史传说、神话,以寄托其美学理想。2奇特的构思,丰富的想象,高度的夸张:如《天狗》中能吞下日月、星辰甚至宇宙的“天狗”,《凤凰涅槃》中的凤凰,《女神之再生》中的女神等。3自由体的形式:变化多端,不拘一格:其段落可有可无,音节可多可少,诗行可长可短;有狂呼怒吼,也有温柔抒情;有古风短章,也有叙事诗剧。

2以郁达夫为代表的自我抒情小说有何艺术特色?

答:郁达夫开创了现代抒情小说(自我小说)的新体式,是该流派代表性最大的作家。特征是:

1、自我的写真,其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色彩。

2、感伤的抒情。以《茑萝行》最有代表性。

3、潜意识的袒露。甚至勇于袒露自己隐秘的内心,如《零余者》、《沉沦》等。

4、结构的散文化。不以情节为中心,而以情绪为中轴,依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

5、流丽、清新的文笔。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富有色彩与节奏。其中尤以《迟桂花》最为圆熟。

3骆驼祥子的悲剧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黑暗社会的阶级压迫与剥削,是祥子悲剧的根本原因。其次,爱情的纠缠,家庭的牵累,是祥子争取“自由”与“独立”的严重障碍。再次,自然界的风雨摧残,也增加了祥子的痛苦。最后,祥子所走的个人奋斗的道路,是其主观方面的原因。

4《子夜》的结构艺术有何特色?

答:《子夜》的结构艺术宏伟严谨。

1、受《安娜卡列尼娜》的影响,把农村与城市两条线索彼此对照。

2、以吴荪甫的“事业”由盛而衰为中心,以企业发展、公债投机与家庭生活为重点,主线发展与支线起伏相结合。

3、受《战争与和平》影响,以吴老太爷丧事开篇,一箭数雕,匠心独具。第一,突出了时代特征与特定社会环境。第二,突出了吴荪甫的显赫地位,介绍了全书主要人物。第三,初步揭示了吴荪甫的性格特征与困难处境。第四,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5《子夜》有何杰出历史意义?

答:

1、提供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民族资本家的独特典型。

2、标志着现代长篇小说创作进入了全面成熟的发展时期。

3、开创了现代小说的新流派——社会剖析派。

4、以典型形象和艺术画面,有力参与了反帝反封的政治革命。

6为什么说《边城》的主题是对理想人性的的追求对悲凉人生的感叹?

答:理想人性的追求:

1、老船夫与翠翠等人物中所体现出的理想人性:老船夫:善良纯朴、重义轻利、和谐诚信,对女儿和外孙女更不例外。翠翠:美的理想化身,恬静、温柔、纯净、忠贞。船总顺顺和儿子天保、傩送:大方洒脱、正直和平、乐善好施。

悲凉人生的感叹:作品融入了作者对湘西下层人民不能自主把握人生命运而代代相因地继续着悲凉人生的哀伤与感叹。因为,《边城》情节发展的主线是翠翠与傩送爱情的演变,构成作品情节冲突的,是人物主观精神上对爱情的自由追求,与这种追求在客观现实中难于实现的矛盾。通过这些,揭示出两种人的文化存在方式与两种价值观的对立。因此,《边城》悲剧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悲剧,其中表现出作者对中国文化命运的焦虑。

7《雷雨》的艺术结构有何特色?

答:首先,受“三一律”影响,时间、地点、人物等高度集中,回溯式结构。其次,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追述的方法,将“现在时”与“过去时”有机融合,以“现在的戏剧”推动“过去的戏剧”。如通过侍萍,将周家30年前后的历史相联系。再次,设置激烈、紧张的戏剧冲突场面,使人物性格得以充分展现,并使情节完整紧凑。如周朴园逼蘩漪喝药。最后,虚构偶然事件构成高度集中的戏剧情节。这种“偶然”集中体现在血缘关系上。如第二幕中侍萍、周朴园、鲁大海、周萍等曾是具有血缘关系的一家人分散30年后不期而遇。但过分讲究巧合,偶然因素太多。同时剧本还充满唯心论的宿命论因素,这些是其局限。

8《蝴蝶》是如何表现出主人公张思远的两次迷惑?

答:1第一次是从张书记到囚犯,他不知自己是市委书记还是牛鬼蛇神,因而要去寻找自我,即寻找“人”的正确位置。说明“人”既不是“神”,也不是“鬼”,“人”就是“人”。这是对“人”的重新发现与思考,是对“普通人”、“正常人”的呼唤。2第二次是从老张头到副部长,他不知老张头和张副部长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他怕失去人民,怕自己再恢复“张书记”的形象,因而要去寻找人民,寻找人民对党的理解和支持。实际上,是怕自己再异化为“神”,这也是对新时期恢复工作的老干部的忠告。这部小说小说以“庄生梦蝶”这一中国古典寓言精巧构思,表现出王蒙对当代中国“人”的思考。

9《李顺大造屋》与《创业史》有何异同?

答:《李顺大造屋》是“反思文学”在农村题材方面较早的、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与《创业史》一样,写的也是农民创业的故事,但《创业史》写的是如何创社会主义大业,歌颂的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而高晓声写的则是农民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如何创个人家业,具体来说,是造三间草屋,反思的是社会主义有哪些失误和曲折。在写法上,它不像《创业史》那样,正面表现两条道路的斗争。而是从平凡人物的事件中,真实、细腻、自然地展现农民的性格与心理。具体来说,通过李顺大这个普通农民“造屋”三起三落这一平凡生活事件,反省了中国从“土改”到“文革”后近50年的历史,深刻揭露和剖析了极左路线对中国农民的戕害。

10《红岩》的悲剧描写有何特色?

答:小说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悲剧审美意识,在共和国文学中具有开拓意义。

首先,在表现具体环境的黑暗时,不忘整体环境的光明感。其次,在表现不义力量成为环境的绝对支配者时,又常常表现正义力量精神上的气势。如江姐见丈夫头胪时的克制与赴刑场时的从容、双枪老太婆的神勇传奇以及狱中的绝食、绣红旗与越狱等斗争。最后,在写出反动力量短暂胜利的同时,传达出正义力量最终胜利的信息。悲剧的处理方式,也鲜明体现出作者所持的悲剧观念和审美原则,即:悲剧的产生,在于反动势力的一时强大,但悲剧性的展现要有理性节制,不应导致人们的窒息和绝望,悲剧的美学效应需要的是壮烈、崇高、激越。这在共和国文学初期是有代表性的。

11《平凡的世界》如何表现人生主题?

答:在作品中,历史主题主要体现“史”,人生主题主要体现“诗”,二者构成“史诗”特色。人生主题主要是通过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尤其是孙少安、孙少平等男女青年们对待爱情、生活与人生的态度来体现的。从他们身上,既有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传统民族性格,又有追求知识、探寻真理的现代精神风貌。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形象,概括了当代青年的共同特点。他们就承受了贫穷与愚昧的双重苦难,但并未消沉,而是积极与命运抗争,如孙少安。作品认为,只有将自我溶入社会并发光发热,这样的自我才是有价值的自我,这样的人生才是伟大的人生,如孙少平。

12与以往的军事小说相比,《高山下的花环》有何发展?

答:而新时期以来的军事小说,则不仅继承了其优良传统,而且克服了回避军内矛盾和弊端,未能揭示军人内心的复杂性的问题。第一,《花环》既歌颂了人民战士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崇高献身精神,也暴露了军队内部的矛盾与弊端。第二,既写了前线的战士,又写了后方的人民;既反映了现实,又批判了历史:将“军事文学”引向了复杂的“社会文学”。第三,《花环》中的主人公,既是赴汤蹈火的英雄,又是感情丰富的普通人;既能正视战场上淋漓的鲜血,又能正视自己隐秘内心的污秽。将“文学”还原“人学”。

论述题

1论阿Q的性格极其典型意义。

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精神胜利法。

1、精神胜利法的主要表现:妄自尊大,自欺欺人:吹嘘“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儿子打老子”,把失败当胜利。不识字、画不圆圆、被冤杀,却硬充见多识广,自我安慰,说“只有孙子才画得圆”,人有时“未免要杀头”,要唱戏以显英雄气概。讳疾忌医,自轻自贱:因头上有癞疮疤,就忌讳别人说“癞”及一切近于“赖”的音,还推而广之;被人抢钱,为驱赶痛苦,就自打嘴巴,在心理上认为是自己打别人。麻木健忘,欺软怕硬:向吴妈求爱被秀才打骂后立即健忘,不知吴妈为何而哭,也不知赵太爷为何打他;被“假洋鬼子”打后转而欺负尼姑;去尼姑庵偷萝卜。

2、“精神胜利法”的典型意义:第一,是中华民族近代历史时期病态心理的集中反映。中国近代蒙受了诸多割地赔款的奇耻大辱,在统治阶级中形成了从失败中寻找“胜利”的自欺欺人的病态心理,它由上而下地传给了苦难民众。以阿Q透视民族更具普遍意义。第二,反映了人类的某种生存困境与人生无奈。即:精神胜利法实际上是弱者在被压迫、被欺负时的一种无奈选择和表现,是一种面对强敌被动退缩、自我保护的权宜之计与生存方式。

2为什么说《阿Q正传》是以喜剧形式表达悲剧内容?具体阐述。

形喜实悲:即鲁迅痛感中国国民的愚昧、落后和麻木、苟安,因而将其劣根性加以放大,进行讽刺、鞭挞,让读者在“含泪的笑”中进行否定、批判。喜剧形式的构成,主要是通过夸张与讽刺的手法,或者说,通过夸张而构成讽刺。就夸张而言,主要是数量的有意夸大与细节的夸张描写。前者如逮捕阿Q的场面,后者如阿Q与王胡比捉虱子和阿Q与小 D的“龙虎斗”。这些描写的确滑稽可笑,但冷静一想,打斗的双方都是可怜的被损害与被侮辱者,打斗的原因是争一份卖苦力的工作以糊口,战斗不能迅速结束的原因是两人都“又困又乏”,结果是让人看了一场无聊的滑稽戏,就不但笑不起来,而且深感悲哀和痛苦了。此即所谓 “形喜实悲”。

3论吴荪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答:《子夜》通过吴荪甫塑造出了人物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在人物塑造上,与鲁迅用“画眼睛”的白描手法、注重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不同,茅盾注重在典型环境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这一点,吴荪甫是其典型代表。首先,作品描写,吴荪甫不是一个一般的资本家,而是一个有魄力、有胆量、有知识和经验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他不但资本雄厚,而且富有开拓进取精神和改革精神。正是如此,他失败的悲剧才显出其典型意义。其次,作品真实地、多方面地刻画了吴荪甫的个性:第一,对待工农群众的极端凶狠与残酷。第二,在发展企业和公债买卖上的大胆与贪婪。第三,遭遇挫折与失败时的空虚与软弱。概括说来,吴荪甫性格的主要特点是: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刚愎自用而又软弱动摇。

4有人认为《家》是20世纪的红楼梦,谈你的对此看法?具体阐述?

答:所受影响:

1、以家庭盛衰为题材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2、通过描写妇女命运和爱情悲剧来表现创作主题,且人物和家族的命运都比较接近。

3、以作家本人经历为蓝本进行创作。不同之处:

1、《红楼梦》所写人物、家庭更多,艺术成就更高。

2、《家》在继承中有发展,打上了20世纪鲜明的时代烙印。具体阐述:《家》描写高氏官僚地主大家族在“五四”后的日趋没落。通过一个家族的分崩离析,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面崩溃的现实和趋向。《红楼》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家》是现代版本的《红楼梦》,因为两都都是记录封建阶级没落史的杰作。5《茶馆》的主题与人物形象?

答:《茶馆》是中国话剧历史。主题:它所表达的 “象征意蕴”是苦难民族对自由、解放的呼唤。且通过小人物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在其中,老舍描绘了三个时代三个社会,通过茶馆中的各色人物反映出了社会上最黑暗的画面。让小茶馆成为一个大窗口,成为中国旧社会的缩影,旨在揭露黑暗的政治现实。人物形象:在作品中,人物众多而且性格鲜明。主要刻画了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刘麻子、庞太监、马五爷、唐铁嘴等一系列个性鲜活的人物,并在老舍的个性化语言下三言两语就能勾勒出一个人物轮廓。而且老舍也在冲突中塑造人物,并在棱角中简洁表现人物。并且通过人物的丑恶嘴脸来揭露时代的黑暗。例如:秦仲义一生是如何进行并没有完全介绍,老舍只选择了他一生的三个闪光点来刻画这个人物。6张洁小说的创作及其风格特色?

答:张洁的早期作品,如《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等,着重表现人情、人性与人生理想,蕴藉着深邃的哲理诗情。而在《爱,是不能忘记的》和《祖母绿》等着重探讨婚姻、爱情与妇女问题的作品中,更表现出缠绵悱恻、柔婉忧伤的风格特色。同时,也表达了作家的爱情婚姻观念。张洁不仅探讨婚姻、爱情与人生命运,而且关心社会、时代与政治现实。如《条件尚未成熟》与《沉重的翅膀》就是从正面逼近政治,直接反映社会和干预生活之作。她的创作风格,着重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感情生活,充溢着浓郁的哲理诗情。

7《高山下的花环》从哪几方面发展了以往军事小说的传统?

答:建国后十七年的军事小说,风格昂扬向上,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与乐观主义精神,教化功能很强。问题是回避军内矛盾和弊端,未能揭示军人内心的复杂性,也限于军队内部和战争本身。而新时期以来的军事小说,则不仅继承了其优良传统,而且克服了以上问题。

第一,《花环》既歌颂了人民战士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崇高献身精神,也暴露了军队内部的矛盾与弊端。(例如,作品通过吴爽为赵蒙生搞“曲线调动”,揭露了军队高级干部中也存在着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再例如,通过靳开来的牢骚和他牺牲后受到不公正待遇之事,揭露了部队中在对英雄评价的问题上存在着极“左”思潮的影响与教条主义的方法。)

第二,既写了前线的战士,又写了后方的人民;既反映了现实,又批判了历史:将“军事文学”引向了 “社会文学”。(例如:通过梁三喜的欠帐单,反映了当代军人的生活艰难和老根据地的贫困现实。通过梁大娘等家属来部队处理烈士善后,将部队与地方、现实与历史联系起来。)

第三,《花环》中的主人公,既是赴汤蹈火的英雄又是感情丰富的普通人;既能正视战场上淋漓的鲜血,又能正视自己隐秘和污秽,比以往作品更深刻、细致地描写了包括人的弱点与缺陷在内的人情、人性,体现了新时期军事文学将军人还原为“人”,将军事文学还原为“人学”的共同特点。(例如靳开来是有缺点、有争议的英雄,赵蒙生是由“少爷公子”而成长的英雄。)8《十五贯》代表了传统剧作的那些民族特色?

答:(1)情节完整生动,多用顺叙手法,结尾“大团圆”。《西厢记》《牡丹亭》等均如此。(2)矛盾冲突集中、具体,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即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凸现人物性格。《白蛇传》《窦娥冤》等均如此。(3)主题集中,结构严谨,前后呼应,体现“立主脑,密针线”(李渔)等民族特点。这些特点至新时期面临“探索戏剧”的挑战。

第二篇: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

2.英文名称: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58学时 学 分:4学分

三、开课学期

第1、2学期

四、课程考核方式

考试

五、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它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掌握其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现代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理解他们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提高阅读、评析各类文学作品的能力,受到积极的思想熏陶。

六、适用专业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广告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

第一节 绪论 中国现代文学概述(2学时)(1)中国现代文学的源流。(2)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3)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大发展时期:五四文学(1917——1927)、30年代文学文学(1927——1937)、40年代文学(1937——1949)。

(4)五四文学发展概况。

(5)30年代文学发展概况。

(6)40年代文学发展概况。

本节教学重点: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三大发展时期的文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 鲁迅与《狂人日记》(2学时)(1)鲁迅生平及作品简介(2)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解读《狂人日记》:创作背景、对“狂人”的几种不同的认识、“狂人”形象分析、《狂人日记》的主题、《狂人日记》艺术特色

本节教学重点: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狂人日记》中 “狂人”形象分析;《狂人日记》的主题。

第三节 《阿Q正传》解读(2学时)(1)改造民族灵魂的代表作(2)不同时代对阿Q形象的不同认识

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典型;国民性弱点的集中体现者;落后农民的典型;生存困境与“精神胜利法”等。

(3)艺术特点

以喜剧风格表现悲剧内容;出色的讽刺艺术;创新的传记体小说。本节教学重点:不同时代对阿Q形象的不同认识。第四节 郭沫若与《女神》(2学时)(1)郭沫若生平、思想概述

简介生活经历;受泛神论影响;文学成就。(2)《女神》的思想内容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反帝反封建精神;大胆叛逆,追求个性解放的自我抒情形象;破旧创新,追求光明;崇敬劳动人民,讴歌十月革命;赞美自然、科学文明。

(3)《女神》的重要意义和局限(4)《凤凰涅槃》解读 讲析诗歌内容。

艺术特色:革命浪漫主义之花;泛神论色彩;新颖的自由体诗。本节教学重点:《女神》的思想内容;《凤凰涅槃》的艺术特色 第五节 郁达夫与《沉沦》(2课时)(1)作家及创作概况

(2)自叙体小说:中国小说的现代形态(3)郁达夫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4)《沉沦》解读:作品产生的背景、《沉沦》文本梗概、主人公形象分析、如何认识《沉沦》的意义与价值

本节教学重点:《沉沦》中主人公形象分析;《沉沦》的意义与价值。第六节 闻一多、徐志摩及新月派诗歌(2学时)(1)关于新月诗派(2)闻一多的诗 生平和诗歌创作概述 《死水》解析

讲析诗歌内容:以一沟死水象征旧中国社会,表现诗人不满现实又找不到正确出路的复杂思想感情。

“三美”论的全面体现。(3)徐志摩的诗 生平和诗歌创作概述 《再别康桥》解析

讲析诗歌:即景抒情,诗人抒发了对康桥的深情眷恋、赞美,也流露出理想不能实现的愁绪。

艺术特色:一首新格律诗,均齐而又有规律地变化的诗行;善于描绘动态美;想象丰富,比喻恰切,意境优美;富有音乐美。

本节教学重点:“三美”论;《再别康桥》的艺术特色。第七节 茅盾与《子夜》(2学时)(1)生平和创作

(2)《子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3)《子夜》的思想内容

以吴荪甫与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辅以吴荪甫与工人、农民、中小资本家等的矛盾冲突,反映了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景式地再现了社会全貌。

吴荪甫的悲剧反映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命运,表明当时的中国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4)《子夜》中吴荪甫形象

吴荪甫是三十年代初中华民族工业资本家的典型,其二重性的复杂性格体现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本质。

(5)《子夜》的艺术特色

“社会剖析小说”的代表作,体现茅盾创作的理性色彩;多线索多层次的网状结构;人物的塑造;景物描写。

本节教学重点:《子夜》的文学史地位;“社会剖析小说”。第八节 巴金建国前的创作(2学时)(1)巴金的生平与创作概况(2)《灭亡》和《爱情三部曲》(3)《激流三部曲》 觉新、觉慧的形象分析 《激流三部曲》的艺术成就

本节教学重点:觉新、觉慧形象分析。第九节 老舍与《骆驼祥子》(2学时)(1)老舍生平和创作概述(2)《骆驼祥子》解读

主题:祥子三起三落的悲剧反映了旧中国城市贫民的悲惨命运,控诉了旧社会制度的罪恶,否定了个人奋斗的道路。

祥子形象分析:祥子是旧中国人力车夫的典型,他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又是性格悲剧。

虎妞形象分析:虎妞是一个矛盾性的悲剧人物。

艺术特色:结构单纯严谨;丰富生动的心理描写;富有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语言朴实、生动、俗而能雅。

本节教学重点:《骆驼祥子》的主题分析;虎妞形象分析。第十节 曹禺的话剧创作(2学时)(1)生平、创作及历史地位(2)《雷雨》解读

文学史地位、主题、内涵、人物关系、人物形象分析、艺术特色等。(3)《日出》解读

写作背景、故事梗概、主题思想、各色人物形象、《日出》的不足等。本节教学重点:《雷雨》的文学史地位;蘩漪形象认识。第十一讲 沈从文与《边城》(2学时)(1)沈从文生平和创作概述(2)《边城》思想内容

小说以川湘边境为背景,以翠翠与傩送的爱情为主线,描绘了湘西的社会人生风貌和自然风光。这不是20世纪初湘西生活的如实再现,也非作家心造的幻影。作家表现人性美、人情美,是想让民族美德在现实中发扬。

(3)艺术特色

写实与梦幻、象征结合,创造诗的意境;以抒情笔调描绘山光水色、风俗人情,富有浓郁的湘西地方色彩;语言简练、明净、古朴而活泼。

(4)翠翠形象讨论

本节教学重点:《边城》的艺术特色;翠翠形象分析。第十二节 赵树理、孙犁(2学时)赵树理:

(1)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2)变革中农民形象的塑造(3)评书体小说形式(4)赵树理小说的民俗学色彩 孙犁:

(1)孙犁的生活经历及文学创作

(2)孙犁作品的特点:清新而细腻的艺术风格。侧重于从人的心灵、情感和生活的诗意层面上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与优美,善于写在艰难奋斗中寻找诗意、创造幸福的人性美,从劳动人民艰难困苦环境中乐观、健康、纯洁的人情美、人性美。

本节教学重点:赵树理的文学史意义;赵树理小说的民俗学色彩;孙犁作品中的人情美、人性美。

第十三节 张爱玲(2学时)(1)张爱玲生平和小说创作概述(2)关于“张爱玲热”的现象(3)张爱玲作品与影视剧(4)《传奇》评析(5)《金锁记》解读 文本梗概。

曹七巧形象:曹七巧是黄金枷锁囚禁的奴隶,也是封建家族制度的传人,一个被金钱腐蚀后丧失人性、心理严重变态的妇女。

艺术特色:细腻深刻的两性心理描写;融合中西小说技法,兼具情节小说、性格小说之长;蕴涵丰厚的新奇意象。

(6)张爱玲作品中对女性命运的描写:

本节教学重点:两次“张爱玲热”出现的原因;曹七巧形象认识;张爱玲作品中对女性命运的描写及其原因。

第十四讲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概况(3学时)

介绍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概况、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注重整体把握,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1)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

(2)中国当代文学的时间概念和性质概念(3)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及其发展概况(4)中国当代文学的特征

本节教学重点:中国当代文学的特征。第十五节 茹志鹃的《百合花》(2学时)(1)茹志鹃简介

(2)文本人物分析:“我”、小通讯员、新媳妇(3)情节结构分析:护送、借被、献身、献被

(4)主题意蕴:军民鱼水情;人情美、人性美;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5)艺术特色:细节描写(留馒头、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小通讯员肩头撕破的布片等);侧面描写(回避的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环境描写(意境美:竹林、诗情画意的描写)

本节教学重点:《百合花》的主题意蕴;《百合花》中的细节描写。第十六节 张洁——“爱情信仰的建立”到“爱情神话的解构”(2学时)(1)张洁简介 “用生命去创作的人” “视文字为生命的人”

(2)作品简介:《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方舟》、《无字》(3)“爱情信仰的建立”到“爱情神话的解构”

本节教学重点:理解张洁作品从“爱情信仰的建立”到“爱情神话的解构”。第十七节 路遥的诗意(3学时)(1)路遥其人及创作概述

“用生命写作的人”

“从土里出生的人”

(2)《平凡的世界》:文本梗概、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平凡的世界》中的两类爱情、女性形象分析

(3)《人生》:高加林的人生经历、高加林形象分析、《人生》中的爱情悲剧、高加林与孙少平比较分析、《人生》的主题意蕴

(4)路遥小说的特征:对人生的执着,对他所热爱故乡的钟情,以及对他现实主义写作手法的自信,这一切构成路遥小说的基本特征。

本节教学重点:《人生》中高加林形象分析;路遥小说的特征。第十八节 汪曾祺及其创作(2学时)(1)汪曾祺的文学史地位:承前启后(2)汪曾祺美好的童年记忆及其文学创作

(3)《受戒》解读:作品中的人物、主题意蕴、故事情节、环境 本节教学重点:汪曾祺的文学史地位;《受戒》的主题意蕴。第十九节 余华及其《许三观卖血记》(2学时)(1)先锋小说的发展概况(2)余华的人生经历(3)余华创作简介以创作内容(4)《许三观卖血记》解读:

文本梗概;情节线索(许三观的十一次卖血经历);许三观形象探讨(中国传统男人的代表);主题意蕴(人性的寓言、父爱的伟大、含泪的微笑);艺术特色(个性化的语言、重复叙事、非理性与荒诞幽默的喜剧模式)

本节教学重点:许三观形象探讨;《许三观卖血记》的主题意蕴。第二十节 莫言与《红高粱》(2学时)(1)回忆概述以往战争题材小说、新历史小说

(2)莫言其人:生不逢时、饥饿的童年和少年、求学的艰辛、大学梦的破灭、作家梦想、参军之路、进入军艺圆大学之梦。

(3)《红高粱家族》的创作动机(4)《红高粱》故事梗概

(5)《红高粱》在与以往战争题材小说的不同(6)人物形象分析:“我奶奶”与“我爷爷”形象分析(7)《红高粱》的创新之处

本节教学重点:“我奶奶”与“我爷爷”形象分析;《红高粱》的创新之处。第二十一节 寻根小说与《白鹿原》(2学时)(1)寻根小说发展概况

(2)陈忠实简介:艰苦的童年、错失上大学的遗憾(3)《白鹿原》问世的背景(4)《白鹿原》文本梗概

(5)《白鹿原》的文化因素:宗法观念、生殖繁衍、权势、谶兆预言(6)文本人物形象分析:白嘉轩(新样式的地主形象、儒家传统伦理文化的执行者和牺牲者);田小娥(宗法制度的牺牲者和反叛者形象);白灵(白鹿精魂的形象)。

(7)《白鹿原》的艺术成就:以虚构的话语来讲述历史,强调野史,主题多元;神话意识;语言特殊,大气磅礡。

(8)《白鹿原》对《百年孤独》创作手法的借鉴

本节教学重点:《白鹿原》的文化因素;白嘉轩形象分析;《白鹿原》对《百年孤独》创作手法的借鉴。

第二十二节 王安忆与《长恨歌》(2学时)(1)概述女性文学的发展(2)王安忆生平和小说创作概述(3)关于“三恋”的解读(4)《长恨歌》的故事梗概

(5)《长恨歌》中人物形象分析,着重分析上海女性形象(6)《长恨歌》的主题——怀旧情调(7)《长恨歌》的文化内涵

(8)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和王安忆对张爱玲的发展

本节教学重点:《长恨歌》的主题;《长恨歌》的文化内涵;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和王安忆对张爱玲的发展。

第二十三节 池莉、方方与新写实小说(2学时)(1)关于新写实小说(2)池莉生平简介

(3)池莉的创作特点:“汉味”都市书写——武汉;不凡的俗人、常人、原生态生活书写。

(4)方方简介及主要创作

(5)解读《风景》:文本梗概;对七哥生存哲学的认识;创作的特点等。本节教学重点:池莉的创作特点;《风景》中对七哥生存哲学的认识。第二十四节 史铁生《我与地坛》(2学时)(1)关于“文化散文”(2)史铁生生平和创作概述(3)解读《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的主题意蕴:史铁生心路历程的展现,体会更深层次的母爱。本节教学重点:对“文化散文”的认识;《我与地坛》的主题意蕴。第二十五节 余秋雨《文化苦旅》(2学时)(1)生平及思想

(2)散文创作的特点:记游体、关于“文化良知”的探讨、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3)《文化苦旅》散文集的整体认识与解读 本节教学重点:关于“文化良知”的探讨。

第二十六节 女性独立的爱情观念《致橡树》(2学时)(1)关于“朦胧诗”(2)舒婷生平和诗歌创作概述

生平简介、诗歌理论、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3)《致橡树》解读 讲析诗歌内容 女性独立的爱情观念 本节教学重点:舒婷诗歌的思想内容;《致橡树》中女性独立的爱情观念。第二十七节 觉醒的宣言《回答》(2学时)(1)北岛及其诗歌的风格

(2)解读《回答》:内容分析、写作特点。(3)延伸阅读:北岛诗歌《宣告》、《迷途》等。

本节教学重点:《回答》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回答》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思想内涵。第二十八节 当代戏剧的发展(2学时)

(1)当代戏剧的发展概况:50年代受到重视、“革命样板戏”、新时期话剧。(2)高行健与话剧创作:创作发展概况、创作手法等。(3)解读《绝对信号》、《野人》、《车站》等话剧作品。本节教学重点:当代戏剧的发展概况;高行健话剧创作特点。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1)《中国现代文学教程》,袁桂娥、秦方奇、张鸿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版。

2.主要学习参考资料

(1)《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袁桂娥、秦方奇、刘进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9月版。

(2)《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赵祖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版。

(4)《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

第三篇:现当代文学概论课程论文

【学术短论】

论龙应台家庭教育的“快慢艺术”

姓名:刘亚男

班级:12教(文)学号:12180207

摘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家庭教育,越来越多的亲子节目在各大卫视轮番上阵,见识了娱乐圈、体育圈人事的家庭教育,领略了“萌娃”“奶爸”的十足魅力,我们并没有从中得出更多的反思,综艺节目也许就是这样在人们开怀大笑后“留下一片云彩”。人们开始反思,也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家庭教育,作为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龙应台是怎样看待家庭教育?本文将以台湾作家龙应台的散文集《孩子你慢慢来》为载体,深刻探讨龙应台家庭教育的快慢艺术。

关键词龙应台家庭教育熏陶家庭作业性教育

她将自己任命为燃起一把火的热情社会参与者,她不满文化现状,被誉为偏激的女斗士,也被誉为情感泛滥的文学家。她针砭时弊,鞭辟入里,她客观批判,辛辣讽刺,她文笔犀利,寒气逼人。没有三毛的传奇浪漫,没有张小娴的情意绵绵,更没有张晓风的柔美灵动。她就是被余光中老先生称作“龙卷风”的龙应台。然而,当“龙卷风”以其强有力的破坏力掀开政治的丑恶、暴露文化的缺点时,她一定存在最风和日丽的“眼”。在这个“眼”里,她温柔婉转,充满无限的纯真和喜悦,她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深情款款地看待刚出世的生命,温柔的说“孩子你慢慢来”。

父母的“慢熏陶”,孩子的“自然长”

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众所周知,也已经被绝大多数父母和教育家认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也是孩子的出世让父母学会成长,完成生命美好的跨越。在为人父母的过程中,龙应台和她的德国丈夫也在次不断地进步。

龙应台本人是一个极富野心和事业心的女人,就像她自己说的她更“像一批野狼”,她喜欢阅读、旅行、写文章„„但是她是母亲,所以她不想去猜测老二的性别,也不得不被每天的琐碎事件缠身,还要在必要的时候面对自己恶心到不行但在孩子眼里无比可爱的小动物。面对闺蜜的质疑和反问,她回头默默地为安安处理排泄物,任凭自己的孩子将客厅搞得一塌糊涂,她耐心的解释诸如“人”、“龙”、“黑人”等一系列之前一点没有想到的问题。在她眼中安安和飞飞是上帝送给她作为女人的礼物。

爸爸耸耸肩:“我以为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去结扎嘛!怎么这么罗嗦。”① 德国丈夫对孩子的爱总是严谨的,他除了教安安讲德语外,其他主要的家庭教育并不参与,但他作为男人却深知生命的来之不易以及生育时的痛不欲生。为了避免孩子出世当然是做结扎手术的。其实都以为外国男人思想开放,但三姑六婆的丈夫并不愿意男人结扎。安安爸爸对此的反应极为正常,大概也许是因为他从第一个孩子身上知道了妻子的痛苦,学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也让他不同于其他男人。

龙应台和她的德国丈夫互相支撑,构建起一个亲情浓郁和严谨责任并存的家庭坏境,这种环境的慢熏陶下,安安和飞飞有足够的爱,也有足够的自由去成长,夫妇俩对成绩和分数的忽视,让两个孩子也不功力。

被优秀的“快节奏”,可选择的“慢成长”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牙牙学语的孩童,再到风度翩翩的少年,这无论对于一个孩子还是对于一个母亲,都是一个足够漫长的过程。老大华安作为一个中德混血的“洋娃娃”,无论到哪里都会引起极大的公众关注。然而作为母亲,龙应台愿意给他更多的时间慢慢长大。

她从来不要求安安上名目繁多的补习班,宁可跟他好好度假。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这个小男孩儿就可以自己分清楚在学校里和老师小朋友讲瑞士语,在家和爸爸讲德语,和妈妈讲中文,偶尔还会将爸妈交流时用到的英语放进小脑袋。她也曾要求安安将家庭作业从新誊写得漂漂亮亮,但最终还是在孩子控诉下反思“被优秀”的不合理性。她极富耐心地解决老大和老二之间的矛盾,从一个孩童的角度出发,理解并引导老大学会分享和包容,也引导老二爱和感恩,在这个过程中她意识到命运对一个人意味。为了让安安不受台湾幼稚园教条化的约束,她宁愿放弃他感受传统文化的尝试,继续在德国享受完全开放的童年。为了让孩子的成长少受险恶的暗示,她反思西方童话故事中关于导致死亡的手段,批判《水浒传》中英雄好汉的所作所为。为了解答安安的疑惑,她不停地对“神话、迷信、信仰”进行思考,却始终不愿意给出自己的解释,因为她不想让自己的思想你什① 《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三联书店,第69页

么深的影响孩童。她从不会指责安安记忆事情的方法不对,也不会对安安奇快的食物分类方法提出质疑,只要他乐意,她也快乐着。

其实东方教育的快节奏不仅在大陆愈演愈烈,在台湾也有过之而无不及,没有人停下思考真的关于儿童成长的问题,小到家庭作业,达到二十多年不变的教育体制和内容。而瑞士儿童教育的放任体制让他们更会尊重更懂爱,也完全浸染着德国人的严谨和理智。这便是快慢文化的碰撞。

慢慢地长大,快快地放手

对于教育,龙应台并非总是慢慢的来,有事她甚至急于放手,对有些事很早就开始给予启蒙,这应该也是瑞士教育交给她的吧,关于“性”,关于“规则”,她从不藏着掖着,落落大方的姿态,快快地放手。

“小白菜是飞飞的女朋友。如果是周末,晚饭后他们就一起刷牙,上床。他们穿着睡衣,肩并肩躺在被子里,走有个搂着一个毛绒绒的小熊。一会儿就睡着了。”②

也许是在瑞士的缘故,龙应台对孩子的性教育从来不避讳,她同意安安在妇科医生的引导下将手伸进自己的子宫,触摸同样为自己礼物的“弟弟”,上一堂奥秘人体的实习课。她同样疼爱老二的金发小女友“小白菜”,在浴室里为三个小伙伴解释“挤急”、“高玩”、“奶奶”、“血”、“卵”。这个过程充满童趣孩童岁世界的探索,没有肮脏淫乱。有些事虽然足够甜蜜,但做父母的就应该提早教育,一旦到青春期遇到中国父母所认为的大逆不道,丢尽脸面是不是早就来不及了呢?

“原野上有一群乳牛,成天悠闲自在的吃草,好像整片天空、整片草原都属于它们,直到有一天,一只小牛想闯得更远,碰到了一条几乎看不见的线——那是界限,充上了电的线,小牛触了电,吓了一跳,停下脚步

——原来这世界上有去不得的地方,做不得的事情。”③ ②

③ 《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三联书店,第101页《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三联书店,第125页

安安不是一个令人省心的小孩,妈妈《水浒传》给他,他就带着好兄弟弗瑞第一起“打家劫舍”了好多巧克力,而且专找老人下手。妈妈突然接到电话说弗瑞第偷窃,而当时安安也在场,并知晓偷窃的全部内容。直到此时的龙应台制止十足够及时的,适当的体罚和说教是必须的,他必须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抢劫”,什么是“偷窃”,什么是“共犯”,什么是“欺骗”„„

没有了看似高深的“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等的空喊的口号,孩子们从点点滴滴滴看到生活的本质和戒律,学会生活,学会规则,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吧!

在流水的时光中,两个兄弟已成长为翩翩少年,安安眼中的妈妈是一个集责任与一身的教育者,充满温暖。母子之间的拉锯战像拔河比赛一样,面对贪玩的安安,母亲不急不躁,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孩子的一生,他觉得母亲的“放手”让他和亲人之间建立起挚友间的纯净友谊。飞飞眼中,母亲总是慈爱的形象,在生活的各个细小的部分扮演重要角色,甚至对兄弟俩晚安前的胡闹有点“气急败坏”。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是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④

无论大人的世界竞争多么激烈,无论我们多么期待他们变得更加优秀,也无论他们是不是会变得优秀,都愿他们在成长的这条长长的路上慢慢地走„„ ④ 《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三联书店,第4页

第四篇: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纲要

《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纲要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学时与学分

课程代码:1303,开课专业:小学教育专业04级;开课学期:第3、4学期; 课程总学时:68学时(讲授学时:60学时;研讨与实践学时:8学时); 学分:4学分。

(二)课程性质

《现当代文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通过对现当代作家作品的介绍和分析,以及对文学史发展的系统讲授,使学生初步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获得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评价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能力。

《现当代文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干课,专业必修课。

(三)教学目的

结合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为主线,系统地阐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包括现当代文学的流派,现当代作家,现当代文学作品等,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文学观,系统掌握现当代文学的基础知识及知识体系,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同时也为学习其它学科打好基础。

1.通过《现当代文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现当代文学的基础4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认识文学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分析与评价现当代文学的基本理念。

2.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发展过程,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等。同时,在学习现当代文学知识和理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3.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信念。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现代汉语》以后开设的。它与小学教育专业的其他学科关系密切。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写作》、《教师口语》、《小学语文教学论》等课程密切相关,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为主线,系统地阐述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包括现当代文学的流派,现当代作家,现当代文学作品等,其基本内容与要求如下:

第一编 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7)(16课时)

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人们习惯称为五四时期的文学。第二个十年(1927——1937),通常将这一时期的文学叫做“左联”时期的文学。第三个十年(1937——1949),这一时期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分为抗战初期的文学和后期的解放区文学与国统区文学。第一编是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讲授从1917年到1927年之间的文学的发展。介绍文学的思潮、小说的创作、新诗的创作、散文的创作、话剧的创作。介绍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代表作品。以及对后来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对第一编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文学的发端、性质、特点;与中国传统文学、外国文学的关系;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概况、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兴起、外国文艺思潮的影响和新文学社团的涌现、新文学阵营与封建守旧派的论争、第一个十年的创作综述(2课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的文学道路、小说集《呐喊》、《彷徨》、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4课时)写实派主要代表作家冰心的代表作《斯人独憔悴》、叶圣陶的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2课时)浪漫派主要代表作家郁达夫的代表作《沉沦》、冯沅君的代表作《隔绝》;(2课时)开一代诗风的先驱郭沫若的创作道路与浪漫诗风的影响,以及代表作《女神》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与艺术想象力;(2课时)多种流派的新诗:自由体诗派的代表诗人胡适的《尝试集》、新格律诗派的代表诗人闻一多的代表作《死水》、新格律诗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象征诗派代表诗人李金发的代表作《弃妇》;(2课时,讨论,研究性学习)风格多样的散文,李大钊、陈独秀、鲁迅、冰心、周作人、朱自清的散文;(1课时)萌芽期的话剧,胡适的《终身大事》、田汉的《获虎之夜》。使学生对新文学有一个初步而全面的了解。(1课时)

第六章多种流派的新诗(2课时)采用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掌握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和对诗歌进行独立鉴赏研究的方法,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步骤:

1.布置研究课题:

(1)自由体诗的特点?怎样正确评价胡适的自由体诗?怎样评价《尝试集》?(2)新格律诗派的特点有哪些?优缺点有哪些?闻一多与徐志摩有哪些不同的艺术特色?

(3)象征诗派的艺术特色有哪些?优缺点有哪些?如何解读《弃妇》? 2.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查找材料。

3.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学生如有问题,教师适当指导。

4.学生写成小论文,并且在课堂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学生打分,评分标准包括:对知识的把握,资料的占有和处理,介绍时的教态,知识的熟练程度。

第二编 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1927——1937)(12课时)

这一时期文学也称30年代文学。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无产阶级文学随着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而迅速成为30年代文学发展的一大主潮。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成立,展开了文艺思想的论争,带来文学创作的极大繁荣。

通过第二编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这一阶段文学发展的概况;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巨匠茅盾的创作道路、小说创作道路、代表作《子夜》的内容与艺术特色;(2课时)市民文学的大家老舍的创作道路、文学业绩、代表作《骆驼祥子》的内容、主题、艺术特色;(2课时)作业:怎样认识老舍作品中的市民意识? 现代抒情小说大师巴金的创作道路、文学业绩、代表作《家》的内容、主题、艺术特色;(2课时)作业:巴金小说中“家”的情结或“家的守望”。走向繁荣的其他小说的概述、沈从文的《边城》、施哲存的《春阳》、萧红的《生死场》、张恨水的《啼笑因缘》;(2课时)多色调的诗歌创作的概述、臧克家的《老马》、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戴望舒的《雨巷》;(1课时)多样化的散文创作的概述、鲁迅后期杂文、林语堂的小品文、夏衍的报告文学;(1课时)杰出话剧艺术家曹禺的生平与文学贡献、代表作《雷雨》的内容、主题、艺术特色。(2课时)

第三编 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1937——1949)(6课时)

这一时期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界,分为抗战初期的文学和后期的解放区文学与国统区文学。发生在20世纪的文学思潮与文学论争,对文艺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某些片面性、简单化倾向,对此应辨证认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文献,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历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了科学的总结,为我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标志着我国革命文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也带有时代的色彩和历史的局限,未能摆脱“左”的教条主义的影响,对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估价过低,对于农民身上的小生产者思想重视不够。

通过第三编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第三个十年文学的概况;现实主义新深化的国统区小说的概述、老舍的《四世同堂》、茅盾的《腐蚀》、钱钟书的《围城》、张爱玲的《金锁记》、张天翼的《华威先生》;(2课时)走向新的融合的国统区新诗、表现大变动时代的国统区话剧(1课时)歌颂新生活的解放区文学作品的概述、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荷花淀》、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2课时)。

第四编 十七年文学(1949——1966)(16课时)

这一时期文艺路线基本是正确的,文艺工作的成绩是显著的。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品,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但“文艺为政治服务”、“文学是阶级斗 114 争的工具”。第一次文代会是当代文学的发端,是新中国文学运动的起点,第二次文代会对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也有片面之处,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及文艺斗争埋下了隐患。三次错误的批判,把文艺思想的争论上升到了政治高度,给当代文学的发展带来的很大的挫折。双百方针的提出,又一次激发了作家创作的热情,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反右斗争又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文艺政策的调整再一次唤醒了作家的创作灵感。

通过第四编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十七年文学的概况、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创作综述;(2课时)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的概述、赵树理的《三里湾》、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2课时)革命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的概述、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2课时)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的概述、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2课时)主题与风格多样的短篇小说的概述、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茹志鹃的短篇小说:(2课时)十七年的诗歌的概述、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郭小川的《祝酒歌》、闻捷的《吐鲁番的情歌》;(2课时)十七年的散文的概述、刘白羽《长江三日》、杨朔的《雪浪花》、秦牧的《社稷坛抒情》;(2课时,研究性学习)十七年的戏剧的概述、田汉的《关汉卿》;(1课时)《茶馆》的作者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戏剧创作、《茶馆》的内容和人物、《茶馆》独特的戏剧艺术风格。(1课时)

第五编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1966——1976)(1课时)

这一时期现实主义文学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反现实主义的帮派文艺泛滥成灾,成为本时期的文艺主流。林彪、江青一伙全盘否定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传统,诋毁中外文学遗产,大批优秀作家惨遭迫害,文艺园地一片凋零。有些作家虽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写出了一些较好的作品,但也未能完全摆脱当时“左”的思潮的影响。

通过本编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的概况、《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及其反动性、“根本任务论”及“三突出原则”等创作理论、创作综述。使学生了解“文革”给中国现代文学带来的摧残和影响。

第六编 新时期文学(1976——)(19课时)

1976年10月“文革”的结束,既结束了十年以来的政治**,也结束了笼罩在文坛上的阴影。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广大作家在“文革”中饱受摧残的灵魂和身体也焕发了新的生机,开始感受自己的伤痛,反思经历的灾难。他们迫切要求推翻极左思想下僵化的文艺路线,彻底拨乱反正,扫清十年“文革”的影响,为新文艺的发展和繁荣开辟道路。

通过本编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新时期文学史概况,文艺界的思想解放运动、现实主义的恢复及文学思想的多元化、新时期创作综述。(1课时)新时期的长篇小说概述、古华的《芙蓉镇》、张炜的《古船》、陈忠实的《白鹿原》(研究性学习,2课时)新 115 时期的中篇小说的概述、谌容的《人到中年》、路遥的《人生》、张贤亮的《绿化树》、《北方的河》、贾平凹的《腊月.正月》、韩少功的《爸爸爸》、莫言的《红高粱》、王安忆的《小鲍庄》、王朔的《动物雄猛》、余华《现实一种》、池莉的《烦恼人生》。(4课时,研究性学习)新时期的短篇小说的概述、铁凝的《哦,香雪》、高晓声的《陈奂声上城》、汪曾祺的《受戒》、残雪的《山上的小屋》。(1课时)王蒙的小说创作,《春之声》及其新探索、《活动变人形》。(2课时)新时期的诗歌的概述、朦胧诗及其论争、舒婷的《思念》和《双桅船》、北岛的《回答》、顾城《弧线》、艾青的《光的赞歌》、雷舒雁的《小草在歌唱》、“新生代”诗人。(2课时)新时期的散文概述、巴金的《怀念萧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徐迟的《歌德巴赫猜想》、黄宗英的《大雁情》、邓贤的《中国知青梦》、余秋雨的散文、学者散文。(2课时)新时期的戏剧的概述、崔得志的《报春花》、沙叶新的《假如我是真的》、刘锦云《狗儿爷涅槃》、魏明伦的《潘金莲》(2课时)。

第十二章新时期的长篇小说(2课时),第十三章新时期的中篇小说(上)(2课时),第十四章新时期的中篇小说(下)(2课时)采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和对小说进行独立鉴赏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借助资料对小说深入分析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步骤:

1.布置研究课题,对下面列出的作品,任选其一做全面分析:

古华的《芙蓉镇》;张炜的《古船》;陈忠实的《白鹿原》;谌容的《人到中年》;路遥的《人生》;张贤亮的《绿化树》;张承志的《北方的河》;贾平凹的《腊月.正月》;韩少功的《爸爸爸》;莫言的《红高粱》;王朔的《动物凶猛》;余华的《现实一种》;池莉的《烦恼人生》;王安忆的《小鲍庄》。

2.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查找材料。

3.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学生如有问题,教师适当指导。

4.学生写成小论文,并且在课堂交流,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学生打分,评分标准包括:对知识的把握,资料的占有和处理,介绍时的教态,知识的熟练程度。每个同学分配一部作品,自己去阅读作品,查找资料,写成小论文,并且在课堂上交流。既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有培养学生的查找资料、整理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分工协作,善于利用各种渠道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和方法

《现当代文学》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为主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学生课堂讨论、谈话、指导自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等。在教师讲授过程中,结合具体作品的讲解,引导学生分析文学现象,揭示文学发展的规律。同时,通过学生的调查、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教育小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更多文学的发展的现状,了解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实际,培养学生热爱教育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 116 命感;提高他们加强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和语文教学水平,增强其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为其早日熟悉教师职业,转变角色意识,做好后续学习的必要专业知识准备;也为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

《现当代文学》的考核方式采用百分制,平时考察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注重形成性考核,也注重终结性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学生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堂出勤、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发言、作业、收集教育小资料等,占总成绩的30%,既满分为30分;学生的终结性考核主要指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即满分为70分。

五、课程纲要制定程序

制定时间:2004年9月;

参加人员:孙新运、蒋文胜、姜芳、曹艳华、张淑静 执笔人:孙新运

六、课程使用教材与教材参考资料

(一)教材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杨朴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教学参考资料

1.《中国现当代文学》(党秀臣主编)2.《中国新文学》(傅子玖主编)

3.《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林、丁帆、朱晓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其他教学参考资料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主编); 2.《中国当代文学教程》(陈思和主编); 3.《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城主编);

4.《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朱栋霖主编)(面向21世纪教材)。

117

第五篇:现当代文学

伤痕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主要反映十年**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创伤,得名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特点:

1、冲破了“四人帮”极“左”文艺的种种清规戒律,突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的禁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社会问题,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

2、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

3、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地从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文学人物,成为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价值意义:

1、从社会意义上讲,伤痕文学是对“文革”的整体否定。

2、伤痕文学表明文学真实性的回归。代表人物和作品: 刘心武 《班主任》 卢新华 《伤痕》(“伤痕文学”源此而得名)王亚平《神圣的使命》 宗璞

《我是谁?》

反思文学

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

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紧随在伤痕文学之后。特点:

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比之伤痕小说,其目光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代表人物和作品:

鲁彦周 《天云山传奇》 刘真

《黑旗》

张弦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高晓声 《陈奂生上城》

改革文学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许多作家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便是改革文学。时间:1978年改革开放后。特点:

1、侧重反映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开放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人”的观念、人与人关系包括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

2、在创作手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对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塑造,在当时被称为新人物形象塑造。代表人物和作品: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 张锲

《改革者》

寻根文学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这种以“文化寻根”为主题的文学形式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时间:1985年前后。特点:

1、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

2、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

3、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人物和作品: 汪曾祺 《受戒》 韩少功 《归来去》 贾平凹 《古堡》

先锋小说

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时间: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特点:

不仅在语言形式、叙述技巧方面,而且在思想观念、文学精神上,都表现出对西方现代文学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的接收和吸纳。代表人物和作品:

刘索拉 《你别无选择》 徐星

《无主题变奏》

莫言

《透明的红萝卜》 《红高粱》

新写实小说

指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时间: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点:

1、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有一种原生状态的感觉。

2、在主题上更多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

3、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代表人物和作品:

刘震云 《一地鸡毛》 《单位》 池莉

《烦恼人生》 《不谈爱情》

张贤亮代表作,作品内容 代表作品短篇小说《灵与肉》,讲述的是主人公许灵均苦难的人生历程以及他在土地和乡亲中找到灵魂归宿的精神历程。

汪曾祺作品内容,特点 作品内容:

80年代的小说世界面貌“一部分作品的感情是忧伤,比如《职业》、《幽冥钟》;一部分作品则有一种内在的欢乐,如《受戒》、《大淖行纪》;一部分作品则由于对命运的无可奈何转化出一种常有苦味的嘲噱,比如《云致秋行状》、《异秉》。”

80年代末以后的创作,多以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生活为表现对象,风格从平淡转向苍凉。特点 :

1、在汪曾祺小说中,那些随时插入的成分,多关乎风俗民情和自然景观,且以一种看似漫不经心、说到哪儿是哪儿的神韵展现出来,它不只是营造了一种氛围和意境,而且形成了汪曾祺小说的独特的结构方式。

2、就叙述的语言质地而言,汪曾祺的小说敛省、疏放、淡远,而又从中透出凝重、显现奇崛。

3、用闲聊、随意的方式结构小说,将口语的活泼与古典的优雅结合起来。

贾平凹代表性作品 小说集《野火集》、《天狗》、《兵娃》等,长篇小说《废都》、《浮躁》等。

在80年代的小说,以对西北乡土人生的表现著称,在艺术上独具一格。他的小说在对现实强烈关注的同时,注重从乡土社会的历史、风物、地理、掌故中汲取创作的元素,厚重沉郁,富有浓厚的民间文化的气息和生命力。

莫言《红高粱》内容,叙事策略特点 内容:

主线是土匪头子“我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辅线是在这次战斗之前发生的余占鳌与“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叙事策略特点:

追求强烈的“陌生化”效果。首先,小说中的“故事”是以“非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即小说的展开并非依循事件的逻辑来建构,而是由感觉引导,有情绪推动。它通过叙述者“我”在现实与过去的“追忆”之间的自由穿梭,将完整连续的事件链条彻底打碎和肢解,竭尽打乱时空顺序之能事。于是,情节的逻辑联系最大程度地被淡化,叙述显得自由散漫,了无拘束且生气勃勃。

马原代表作

成名作《冈底斯的诱惑》,中短篇小说《叠纸鹞的三种方法》、《大师》等,长篇小说《上下都平坦》

马原的小说以其在叙述上的先锋实验性质,引领了80年代小说叙事的革命,唤起了小说写作对形式和语言的自觉,他所采取的叙述技巧以及其中蕴含的小说观念对80年代后期的小说写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归来者”诗群

因为政治原因从50年代中期起陆续在诗坛隐失,后来在拨乱反正中得益平反,于是重新提笔“归来”的诗歌创作群体。时间:20世纪80年代。特点:

创作群体成员庞杂,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能自觉地在创作中贯穿现实主义精神。

代表人物与作品:

艾青 《归来的诗》 《在浪尖上》

朦胧诗

所谓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隐示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以莫明这样一些特征。时间:20世纪80年代。特点:

1、诗人抒情主题的回归和抒情主体的个性强化。

2、体现人文主义的精神,表现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关注,对人的心灵和生命的尊重。

3、显示诗歌“向内转”的重大变化,抒情直指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内心感受和体验。

4、运用象征的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现实世界的描述模式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模式,使诗中的一系列形象获得多种解释的可能性。代表人物与作品:

北岛 《回答》 《一切》

顾城 《一代人》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高行健代表性作品

代表作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戏剧《绝对信号》、《车站》等。

徐迟代表性作品

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祁连山下》《生命之树常绿》等。

新生代作家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特点:

1、一方面他们认为,写作等同于生活本身。

2、另一方面,“在边缘处叙述”也表明新生代小说在艺术形态上对“返朴归真”境界的追求。

代表人物与作品:

陈柒 《时光与牢笼》 《无处告别》 朱文 《我爱美元》

鲁羊 《银色老虎》 《九三年的后半夜》

王安忆《长恨歌》的内容

小说成功写活了一个奇特的女人——王琦瑶。王安忆写《长恨歌》就是要表现一种苍凉,一种透到骨子里的人生的沧桑感。小说三卷就是写的王琦瑶人生的三个阶段。王安忆以一种细腻、抒情而又绚烂的笔法把一个女人40年的情与爱、伤感与痛苦、绝望与希望,写得一波三折,哀婉动人。

王琦瑶虽然是小说的中心和主体,但是又不仅是一个单纯的个人,而是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象征。她既是一种精神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象征,又似乎是上海与历史的某种象征。

余华的代表性作品

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中短篇小说《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现实一种》等。

苏童代表性作品

《1934年的逃亡》、《妻妾成群》、《武则天》、《米》等。《米》的内容:

讲述了一个人物流浪和家族颓败的故事。首先,小说刻画了五龙逃离乡村,流浪于都市的生命历程。五龙是故事的主体,也是故事的衍生剂。他的流浪生涯是故事展开的核心。五龙的流浪经历了三个阶段:进入都市,占领都市,逃离都市。他最终以个体生命的抛掷完成了由乡村到都市再返回乡村的流浪。

王小波代表性作品

“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黄金时代》共收录了王小波的5部中篇小说,其中《黄金时代》和《革命时期的爱情》被公认为是王小波的代表作。

王朔代表性作品和小说特点

《空中小姐》、《顽主》、《千万别把我当人》、《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等 小说特点集中在调侃上,美学特点是以俗戏雅。

余秋雨散文作品

《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

下载现当代文学课程总结(含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当代文学课程总结(含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当代文学

    一、 童稚视野里折射出的绮丽梦幻 儿童的视野是单纯与天真的,《呼兰河传》中的那个单纯的“我”在经历了几许变故后,漂泊动荡的生活让她拾起记忆的碎片,并利用这些碎片编织成她......

    现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  1928年1月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社团:太阳社和创造社(P147)  真正为中国现代新诗奠基,开一代诗风的是郭沫若《女神》。  闻一多提出的白话新诗的理论主张可概括为:......

    现当代文学

    1、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2、1928年后,左翼文学在这一时期迅速高涨,并成为文学发......

    现当代文学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

    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 填空;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确定了以《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总方......

    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主要内容:本课程全面分析、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及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的创作经验及教训,系统分析和描述中国现代文学在各个发展......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是我校06秋班本学期的课程,由于该班只有13名学员很难组织长期的面授课,所以课程的导学和辅导就......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纲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纲目 第一编 鲁迅《狂人日记》 郁达夫《沉沦》与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茅盾《子夜》与王统照《山雨》 鲁迅《补天》与钱钟书《上帝的梦》 沈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