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烟草扶持三农工作分析思考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关注“三农”,这是中央从2004年以来连续第六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紧紧锁定于“三农”领域,也是新中国自建国以来决策层对“三农”的最长关注周期。只有彻底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国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才能有所保障,中国形成以内需拉动为主导的经济模式才能够拥有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2009年,全国两会的召开,“三农”工作再次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2009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年度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温总理在会上指出,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达到5955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637亿元,增长了37.9%,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达103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一倍。三次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价幅度超过20%。实施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生猪、油料、奶业发展。这些政策措施在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这些则充分表明“三农”问题历来都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三农”问题也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和热点。同样,近几年来烟草企业也是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扶持“三农”,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面貌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改善烟农生产环境和提升烟农经济收入上,更是付出了人力、物力、财力三方面的巨额投入,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从2005年到2008年这四年当中,烟草行业开展烟基建设资金投入量大,强度高,且不要求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在这四年当中,光以现金方式投入烟基建设的就高达200亿,而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2005年投入现金高达24.31亿元,2006年投入现金高达43.35亿元,2007年投入现金高达53.83亿元,2008年投入现金更是突破了75亿元。受益烟区覆盖了国内22个省市区,这四年间对云南投入了51.25亿元、贵州32.8亿元、福建21.18亿元、四川18.28亿元以及湖南15.43亿元。
例如,从2005年开始,烟草行业在国内22个省市区的烟叶主产区全面开展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着力建设烟田水利设施工程,修建水窖、水池、塘坝、机井、提灌站,配套沟渠、管网,建设田间机耕道路、桥梁,整治烟田、改良土壤,建设密集式烤房,购置烟草农业机械。而在这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建成水窖999065个,容积10406.59万立方米;水池190674口,容积6990.54万立方米;沟渠40015条,长度33854.95公里;管网51520条,长度110347.42公里;整治小塘坝9756座,容积25481.992万立方米;排洪渠2215条,长度1598.34公里;机井11408口;提灌站1877座;机耕道7109条,长度7988公里;简易桥梁758座;新建密集型烤房239234座;普通烤房密集式改造30万座;标准化晾房181509座。
与此同时,2008年底,国家烟草专卖局又作出了重大决定,今后4年,烟草行业更将以每年投入100亿元,共投入400亿元的资金,全面解决烟水、烟路、烤房以及机械化为主要内容的烟田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为烟叶产区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并最终增加了烟农的经济收入。烟叶生产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内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5年以来,烟草行业积极响应中央“三农”政策,认真贯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致力于促进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同时更为扶持“三农”贡献出了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
此外,烟草行业更是培养锻炼了一支扶持“三农”建设的高素质队伍。据统计,烟草行业目前专门从事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人员有4738人,其中技术人员1410名。烟草行业各企业在开展项目建设中,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培养锻炼了一大批由水利“外行”转变为“内行”的人才,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而这也为烟草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当然,除了行业性的整体扶持以外,各个烟草企业也对“三农”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而在这当中,又以红塔集团的“红塔山”品牌多年以来积极扶持农村发展与建设为典型代表。
2008年12月11日,由销售与市场杂志社、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联合举办的首届“情暖2008-中国烟草品牌‘慈善·责任’大型公益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大型公益活动旨在通过交流和探讨,寻找一种适合国内烟草行业也符合社会道德
标准的全新的、有效率的公益模式。经过专家推荐、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团的认真评选,最终,红塔集团的“红塔山”品牌荣获“最关注农村发展与建设品牌”公益奖。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红塔集团在为国家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一直从事教育、农村科技建设、赈灾、扶贫等方面的公益事业活动,特别是体现在积极扶持农村发展与建设这
个方面。
红塔集团尽着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回报着社会,积极参与着地方经济建设,既为企业树立了高度社会责任形象和品牌形象,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同时,“红塔山”品牌荣获“最关注农村发展与建设品牌”公益奖的理由更是:持续投入,不断创新。主要体现在改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解决贫困山区农民饮用水难题,促进农村乡(镇)建设,扶持新兴农业项目,培育特色农业经济,推动现代农业尤其是烟草农业的大力发展等方面。
例如,2002年,红塔集团挂钩扶贫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把贡山县捧当乡列为集团的重点扶贫乡。贡山县地处滇西北怒江大峡谷北段,中缅滇藏结合部,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宗教、高山峡谷五位一体的全国唯一的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捧当乡于1984年建乡,属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近几年以来,红塔集团的领导和干部累计有50多人次深入贡山实地调研,投入扶贫项目资金300多万元,完成扶贫项目多项,涉及农业科技、畜牧养殖、捐资助学、集镇建设等方面,为促进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又如,红塔集团下属楚雄卷烟厂挂点联系南华县龙川镇羊草河村委会,几年来先后投入资金30余万元,支持该村修路、造桥、架水、建卫生室、更新学校教学设备。2007年以来,楚雄卷烟厂还每年选派一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帮助该村抓班子建设,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管理制度,培训农民,直接参与农村各项生产活动,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此外,我们再来看国内其它的烟草企业在“三农”工作方面的积极扶持和重点投入。这些也都充分体现烟草企业作为社会一分子,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
广西中烟在建设新农村过程当中,广西中烟人充满着高度社会责任感,默默行动,很多地方都留下他们的关注,留下他们的爱心。例如,2007年11月,广西区大新县宝圩乡宝西村那么屯的村民们快乐得像过年,困扰他们多年的饮水难问题因为一次捐赠而得到了彻底解决。广西中烟定向捐款15万元,以帮助该屯的人饮工程项目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并希望通过饮水工程的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增产、增收,实现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河南中烟积极响应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号召,不断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帮扶力度。例如,2008年12月20日,河南中烟总经理赵九来陪同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一行,深入上蔡县邵店乡尹赵村,看望慰问艾滋病患者、医务工作者和驻村帮扶队员,并向尹赵村捐助30万元帮扶资金。此次捐资30万元支持尹赵村新农村建设,更是河南中烟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具体体现。
作为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川渝中烟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不忘回报社会,积极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农村青年健康成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悉,川渝中烟坚持与商业企业一起共建烟叶基地,每年向烟区投入上亿元资金反哺农业,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了力量。此外,在近几年中,川渝中烟在赈灾助教,救助社会贫困群众,支持地方公益事业,共计投入了2000多万元。川渝中烟对社会的高度负责、用真情回报社会的行为,更是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
总之,农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不论是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还是全国两会的召开,“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和热点。因此,这也迫切要求国内烟草企业勇于挑起更多关注“三农”工作的行动和举措,为国家分担解扰,为社会默默付出,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更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关于三农工作的思考
关于“三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黎小亚
今年是农村税费改革的第三年,也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的头一年。在新的形势下,上下关注的“三农”问题究竟怎样?带着这个问题,受人大党组的委托,我和县人大办公室的同志一起深入五里镇及其所辖的五里、程凤、锡山等村进行了实地调研。调查发现,农村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发展变化的五个特点
五里镇现辖16个村,107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28620人,水田19877亩,旱地560亩。其中五里、锡山、程凤三个村共有总人口6641人,水田4543亩,旱地80亩。税费改革后,尤其是今年全镇上下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落实粮食“两补”和降低农业税税率等政策,使农村呈现出喜人的大好形势。其主要特点是:
1、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由于过去种粮比较效
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五里镇出现了少部分农民不愿要田、不愿种粮现象,有的农民将田转包给别人,有的农民将双季稻田改种单季稻,有的甚至出现抛荒现象。今年,由于党的惠农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全镇增加早稻种植面积4000亩,比上年增加50%,没有一处水田荒芜。其中:五里、锡山、程凤三个村早稻种植面积3304亩,比上年2250亩增加1054亩。五里村总人口2852人,去年早稻面积900亩,今年早稻面积1400亩,增加早稻面积500亩;锡山村总人口2100人,去年早稻面积750亩,今年早稻面积1100亩,增加早稻面积350亩;程凤村总人口1689人,早稻面积804亩,增加早稻面积204亩。磨桥村八组农民戴由保今年种植水稻18亩,比上年增加9亩。程凤村4组农民游哲民种植水稻15亩,比上年增加8亩,多年存在好田抛荒的锡山村今年出现了非农户口要求转回分田的现象。
2、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由于政策好,今年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扬,加之农资价格相对稳定,及时防治病虫害,早稻获得大面积丰收,使农民收入较之去年大幅度增加。全镇今年政策性人平增收约156元,加上养猪、粮食增产、打
工等其他增收,预计人平增收可突破300元。该镇锡山村今年仅粮食增产一项人平增收94元,其中全村增加早稻面积350亩,增加收入171500元,每亩增产50斤,750亩面积增收26250元。五里村今年新增劳务输出100余人,仅劳务输出一项人平增收174元。程凤4组村民陈开正家4口人,去年全家养猪收入2400元,今年养猪收入4000元,养猪增收1600元,人平增收400元。李友旦家6口人,去年早稻粮食收入1250元,今年早稻收入2100元,早稻粮食收入增收850元,人平增收140元。
3、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税改前,农民负担居高不下,沉重的负担使得农民交不起、干部收不齐。随着税改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农民负担得到大幅度减轻。税改前五里镇农民总负担620万元,人平负担216元;税改后2003年全镇农业税143万元,人平负担约50元;2004年降低农业税3个百分点后,全镇农业税81.9万元,人平只有29元。五里镇锡山村税改前每年应收农民负担约40万元,人平负担最高时达到280元,今年全村农业税仅85433元,除掉“两补”款,该村最低一户人家人平只需上交17元。村支书魏占保说:“税改政策确实好,是党
中央对农民最根本的关心,每个农民都得了实惠,我们从心里拥护”。负担减轻后,农民出现积极纳税,踊跃交税的好现象。据魏占保介绍:他们到本村2组农业税夏征,收税的桌子一摆出来,得到纳税通知的村民纷纷前来交税。
4、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民负担的减轻,涉农收费清理、公示,干部行为的规范,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实施,使得干群关系逐步改善。老百姓不再像过去咒骂干部“要钱要粮要小命”,而是感谢干部“送粮送款送技术”。锡山村5组党员黎时长说:“现在的干部作风好,赶猪牵羊的没有了,打墙砸东西的没有了,遇到群众需要服务时,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干部。比如森林灭火时,就有干部冲锋在先,病虫害防治方面,就有干部上门服务。就是来收农业税态度也温和得很,这样的干部,群众欢迎”。
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过去五里镇农业结构主要以种植、养猪为主,现在广大农户能够自觉围绕市场调整农业结构,种植方面,实行以粮食、蔬菜、油菜、水果为主的多元结构;养殖方面,养鱼与特种养殖相结合;畜牧方面,猪、牛、鸡、鸭、鸽等多品种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和组织劳务输出。该镇五里村今年招商引进饮料厂、山虎特产公司等三家企业落户本村,可安排就业100余人;发展蔬菜30亩,亩平纯收入3000元。据该镇19户农业大户统计,水稻种植大户3户,占16%;蔬菜种植大户2户,占11%;果树大户6户,占31%;水产养殖大户4户,占21%;牛、猪、鸽养殖大户3户,占16%;农产品加工户1户,占5%。
二、农村有待解决的六个问题
随着税费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的形势将越来越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
1、村级债务化解难。多年来,由于“普九”债务、高息借款上交财贸任务以及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五里镇村村都有债务。全镇共有村级债务420万元,除掉债权168万元,村级净债务252万元。由于村级债权基本上无法收回,加之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使得债务化解非常艰难,村级债务成为制约基层工作开展的严重障碍。据五里村支书万北平讲:五里村总债务68万元,债权33万元,但债权中能收回的不到10%,几乎都是净债务,人平负债228元。该村上门讨债的不离门,无法工作。还有的村干部逢年过节被逼外出躲债,不能回家。
2、村干部工资到位难。税改政策规定:村级转移支付首先用来保障村干部工资,但由于抵交农业税欠收款,按比例抵扣老欠款,实际到村转移支付廖廖无几,用来发放村干部工资的更是微乎其微。有的村路子广一点,找县里有关单位要一点,干部工资勉强发放,有的村干部工作半年仅拿工资500元,有的村干部一年工资是个白条。2003年,该镇锡山村干部工资每人只拿到1000元。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严重挫伤了村干部积极性。
3、农业税按时足额征收难。税费改革后虽然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由于农民经济状况不同,纳税意识、法制观念存在差别,人口流动性大等原因,同时并存交不起农业税、拖欠农业税、拒交农业税、举家外出找不到纳税对象等现象。目前,对拖欠、拒交等对象,没有过硬的征收措施,进入处罚执行程序更难。对迟交者每日仅收滞纳金万分之五,没有强制效果和威慑作用,导致许多村农业税掉收。五里村4组村民黎某,当财政干部与村干部一同上门收取农业税时,以为是收有线电视费的,准备拿钱出来交,待明白是收农业税后,马上改变态度,没有钱交了。锡山村2003年掉收农业税1.2万元,全由村干部借钱垫交,掉收的农业税
成为村里每年的新增债务。村支部魏书记说:“拿着全村1.2万元的农业税收据就像一个烫手的山芋,收又收不到,丢又丢不得,不知如何处臵。”类似的情况五里镇每个村都不同程度存在。
4、公益事业调工难。税改取消乡统筹与村提留,农村公益事业由“一事一议”和农民承担”两工”解决。从调研情况来看,由于往年“一事一议”不能足额收缴到位,有的村干脆今年不报批,不搞“一事一议”。“两工”也存在“平盘好打现难兑”问题,按政策规定,过渡期农民承担义务工、积累工10个,但实际调工过程中,有的家庭出工达不到平均数,有的超过平均数,达不到的拿不出钱,超过了的便兑不了现,致使遇到公益事业愈加不好调工,农村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灭火、防讯等应急事件难以解决。许多村级公路沆沆洼洼,得不到维修,特别是火灾发生时,有的村干部打火,少数群众袖手旁观。
5、地下“六合彩”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地下“六合彩”以其隐蔽性、欺骗性、诱惑性使广大群众成瘾上当,老百姓民间资金大量流失,许多家庭因为地下“六合彩”的祸害,落得“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结局,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锡山村老党员黎时长说:“六合彩好比48瓶农药和一瓶补脑汁放在一起,让你闭上眼去摸,岂有不输之理”。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党员干部都参与了“六合彩”赌博活动,许多农民收了黄豆不打,打了稻谷不晒,增产不增收,空想发大财。地下“六合彩”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毒瘤,非割不可。
6、农业科技推广缓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许多农民由于思想保守、信息不灵、没有资金、缺乏技术等原因,十余年来念的还是种田、养猪、打工等“老三篇”,自觉调整产业结构,推广适用技术的少。五里镇五里村是发展蔬菜的较好地段,村书记万北平家发展蔬菜6亩,年收入过17000元,种菜的效益远远高于种田,但该村许多农户大多守着好田好地段,抱贫守困,无视经济效益,看不到致富门路,不愿学、不敢闯、不敢干。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三点建议
如何搞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进一步巩固税改成果,使中央1号文件落到实处,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惠农政
策上。一是巩固税改成果,继续认真落实上级惠农政策,全心全意扶农支农,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二是妥善处理税改中出现的新问题,把农村工作的难点放在化解村级债务上。要采取分类清收欠款、降息或停息、拍卖闲臵资产等多种措施化解村级债务。分类清收主要是对欠交农业税者要有计划依法清收;对欠“三提五统”款者,在省里政策解冻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对特困户能免则免,对一般困难户,可分期偿还,其余的要依法清收。转移支付要按时足额下拨,做到专款专用。要用足用活“一事一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做好涉农收费公示和检查、稳定农资价格、加强农民负担监管等工作,让政策施惠于民,取信于民,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政策的惠农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使农村步入良性化发展轨道。三是要从严打击地下“六合彩”,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农村各项改革成果。
2、农业开发的重点应放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业产业化上。农业产业化是我县“一主三化”兴工强县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农业工作的重点和出路。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一要围绕市场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确定粮食、畜牧、蔬菜等作为我县的主导产业;二要建立龙头企业,在千
家万户的分散经营和千变万化的国内外大市场之间架起一座金桥,使农户走向市场,使农产品大批量地进入市场;三要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大规模生产,集约化经营,要发展粮食、畜牧、蔬菜、果品、水产品等各种类型的专业乡镇、专业村、专业户,使农业产业化具有坚实的基础;四要培养市场,搞活流通。要通过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的市场体系,使农产品销售畅通,使“卖粮难、卖菜难、卖猪难、卖果难”等问题成为历史。要整合农业各种资源,从政策、技术、资金、人才上向农业产业化倾斜,在优质高产品种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上进行突破,发展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
3、农民致富的重点应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农民增收是农村工作的核心,农民收入增加了,农村工作就有希望。一是信息上“引”。通过政策宣传、市场引导、科技讲座、技术培训、职业介绍等形式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拓宽致富门路;二是政策上“帮”。从农村贷款、农业技术、农机用具等政策措施上支持,切实解决农民致富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发挥典型导向作用。培植一批致富大户,发挥大户辐射作用,带领带动群众致富。通过多种渠道,多途径,确保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第三篇:基层地税系统扶持“三农”涵养税源的思考
基层地税系统扶持“三农”涵养税源的思考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在中共中央今年一号文件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广大农民群众已从粮食直补中得到了实惠,种粮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当前,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怀农民是保证中国的粮食安全、保持全国稳定的头等重要问题,也是我们地税系统面临的重要任务。但是,我们应清醒的看到,当前,在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农村发展的后劲尚有不足,农民的总体收入水平仍然比较低下。在支持“三农”问题上,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各级、各部门协调联动,形成合力。我们地税系统如何利用税收的杠杆,大力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发展,支持广大农民进一步脱贫致富,是当前摆在地税干部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一、加大扶持“三农”力度,是地税系统义不容辞的职责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就告诫全党全国,“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水源缺的农业大国,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安康、农业粮食的安全,是我们各行各业的首要问题。民以食为天,中国的国情和历史告诉我们,农业是百业之首,粮价为百价之基。粮食价格决定物价,物价影响金融和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八十年代末的通货膨胀和抢购风潮使我们记忆犹新;去冬今春以来粮食价格的波动引发的物价的波动,也是最现实的明证。
没有农业的稳定发展,就没有国家粮食的安全,也没有农村个体私营和工商业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地方税收事业和各级财政的发展和巩固,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大力扶持“三农”,是县级地税系统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为地税事业的长远发展着眼,只有农业的不断壮大,才能使基层地税事业“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近年来在基层农村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扶持“三农”及粮食生产的对策
(一)、各级财政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硬件的投资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投入。各级政府特别是县、乡、村三级干部,应制定粮食生产的长期规划,并研究出一套在现行体制下,组织农民开展防灾救灾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有效措施,如以工代赈、集资办水利等,本着“谁出钱,谁受益”的原则,民主制定既符合当地实际,又能有效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长远的办法。另一方面,各级各部门要在价格体系,农业体制、社会服务等方面,从“民以食为天”这个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关系社会稳定的高度,认识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国家给农民的优惠政策真正给农民带来好处,使农民的切身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地税系统应在直接为农口生产的企业如农业机构、水利、化肥、农药的企业中,采取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或支农退税扶持政策,这不仅可以涵养税源,让利于农,而且主要利用税收的政策杠杆,扶植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这样虽然短期养活了部分税收,而从长远来看,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对县级税收和财政事业的发展壮大,对社会的稳定,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建议尽快取消农业税收及各种农税,如“农业四税”,在当前个体私营经济和股份制企业迅速发展,税源不断增长、整体税收形势比较乐观的情况下,取消农业税势在必行。大部分县级财政已没有征收农业四税的必要。而且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长、风险大、困难多,取消或减免农税,或降低农业税率,不仅是合情合理的、应该的,而且是可能的。只有我们财税系统对广大农民群众轻税薄赋,才能使农业增强后劲,促进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及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为基层地税创造更多的税源,以保护农民休养生息,保证农村长治久安。
(四)、银行系统应设立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专项信贷资金,扶植长线农业的发展。主要用于农田基本建设的硬件信贷投资,改善生产条件,以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各种风险的能力,主要用于抗旱防涝、防风林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电力设备建设和购置大、中型农机具。这项贷款应是低息或贴息,体现出国家重视粮食生产的产业政策,通过有重点的投放,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扶持农村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这对提高农业机构和利用率、减少千家万户的重复购置,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以扶持“三农”为已任,将粮食安全记心头,是摆在我们基层地税面前的头等大事,也是保证国家长期稳定的大事,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当广大农民真正富裕之日,就是基层地税、财政事业真正辉煌之时。
《[推荐]基层地税系统扶持“三农”涵养税源的思考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四篇: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思考
(村干部培训讲课材料)蔡善兴
这里讲的新形势是指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与我县农业生产有关的形势和三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今天所讲的对三农工作的思考就是对我县农业、农村、农民在国内外新的形势下如何充分挖掘自然资源优势,把农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并取得可观效益,如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生产、生存环境提高质量,走向健康和谐的文明社会,如何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倡导人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话题。
一、当前的“三农”形势
1、国际农业形势分析
①WTO协定全面实施,关税将达到最低点。意味着自由化贸的开始。
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生产特点:
一是制度上的私有化——农场主或农业资本家私有,人均耕地几十亩,美国,35亩/人。
二是布局上的区域化——按照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配臵种植业或养殖业布局,这种布局带来产品的产量高、质量好,不像我国由于困难时期,为了防止饿死人,只要能种粮的都种,不能种的也要创造条件种,开山造田、围海造田,结果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地力下降,产品的产量与量质一年不如一年。
三是生产上的规模化——农业生产以农场为主,每个农场有几千亩规模。规模出效益,大规模的产销基地能成为市场中心、信息中心、价格中心。
(搞自:程豪勇北欧游记)如,丹麦的农业和土地协会,是一个独立于政府部门的民间组织。他们管理着1171个会员单位,1100个小农场和9 个大农场,65400公顷的土地,342个畜牧场,自身年收入600万欧元,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亲和力。
四是投入上的科学化——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进行投入,高投入高产出与低投入高产出并存。
五是服务上的社会化——有专业的农机服务、农技服务、信息服务公司,有相对稳定的期货市场,保障农业生产有稳定的收入。
六是作业上的机械化——常规作物等能利于机械作业的农产品劳动成本大幅度降低。
七是分工上的专业化——有播种、植保、收获、运输等专业化服务公司。
八是市场上的信息化——网络信息十分发达,获得可靠信息后,通过农业“订单”来确定自己的生产规模,生产时间以及产品质量等要求。
九是经营上的产业化——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消费者往往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精、深加工,附加值高。
十是经营上的效益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农产品商品率高。
(搞自:程豪勇北欧游记)丹麦的农民仅占全丹麦人口的6.6%。平均1个农牧民生产的农产品就可以养活160个丹麦人。在丹麦,做农民是很自豪的。在距协会20 多公里的一个奶牛养殖场参观中,我们知道这个养殖场,就是一个农场主,雇佣了一个管理人员,养殖着75头奶牛,靠种植自有85公顷土地的牧草解决奶牛的饲料。该农场主花费100万克郎,购置了一台荷兰产的全自动控制的挤奶机,平均每头奶牛年产奶10800立升,每升奶纯收入在2.5克郎,年收入在300多万元。这对一个只有2人的农场,应该是不错的收入了。
③以上的生产特点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大宗农产品(可以 机械作业的品种)具有质优、价廉、货足的实际,如:小麦,美国小麦到我国市场价只有0.4—0.5元/斤(市场价,而我国自产小麦至少要高于0.1—0.2元/斤)。大麦、大豆、稻米、食用油、棉花等都有类似情况。但国外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十分昂贵。
(搞自:程豪勇北欧游记)丹麦的农业很发达,但农产品的价格也高。全国有耕地267.6万公顷,农场5.35万个,90%左右的农场都是私有家庭农场。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居世界先进国家之列。丹麦是个畜牧业产业相当发达的国家。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66%,有大量肉类、奶品、禽蛋出口,其制冷技术以及食品的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方面都很发达。丹麦也是欧盟最大渔业国,捕鱼量约占欧盟捕鱼总量的36%,北海和波罗的海为近海渔场,产品有鳕鱼、比目鱼、鲭鱼、鳗鱼和虾等,主要用于生产鱼油和鱼肉。农畜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外,65%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0.6%,猪肉、奶酪和黄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我们在往北驱车近4小时的时间里,高速公路两旁,几乎没有什么闲置着的耕地,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麦苗,还有刚翻耕的黑土地,象一幅幅紧挨在一起的披黑带绿的绒毯。
丹麦的农业产业组织规模都比较大。由于耕地大多私有化,私有农场的面积就比较大。其中有一个综合性的生猪产业组织,年供应欧盟就达3000万头肉猪;每个丹麦的农民,可以养活160个居民;就是在哥本哈根的火车站,我们也看到那些零售圣诞食品的小商,销售那种带奶油的象面包一样粉制的食品,每个价格大多在9-20克朗,质量稍好的 要卖到45 克朗一个。在这里,享受一餐早餐,就需要花费上百克郎。在奥登赛市的一个跳蚤市场,我们跟在几个列队上街操练的警察后面照相,其中一个自称其丈夫就在队列中的年轻妇女,与我们闲聊中,知道她买的15个宽皮柑桔,化了20克朗,平均每只柑桔相当于人民币的2元。
丹麦,是一个高度重视体育活动的国家,孩子从小就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在这个仅有530多万人口的国度里,足球场就有4000个之多,其中1700个建在室内。在我们由东往西行至科林的途中,一个又一个的高尔夫球场,还有一座又一座的风力发电塔,从我们的视线中流过。由此可见,丹麦的发达和社会文明程度了。
④贸易上的壁垒仍然存在。WTO协定中大部份产品关税虽然没有降到“0”关税,但都有大幅度下降。各个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生产者的利益利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控制国外产品进入。如,出口配额,利用WTO中的红箱政策,进行反倾销等。(我们台州市的柑桔罐头行业被东欧进行了二次反倾销,应诉的是我们台州的黄罐集团,好才二次国际官司都打盈,因为我们的柑桔罐头价格便宜,来自于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如果他们换个角度,从绿色安全方面来控制我们的桔子罐头,我想我们的官司就不一定能盈,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柑桔农药、化肥用得实在是太多,农残我想是肯定存在的,如果我们的桔子罐出口被控了,可想而知,我们三门7万亩的柑桔收入将为大 幅度下降,尤其是商品性不强的柑桔只能像96、97、98这三年一样,倒在路边烂了。对于此,我们要从经营制度入手,转变观念,彻底抛开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质量、提高竞争能力,提高效益。这里所讲的制度就是合作社,我们的农民专业合社工作主要由农业局具体抓,效果比较明显。我国农产品绿色壁垒上的主要问题是农残问题,其次是保护济和添加济及色素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办法是全面实施无公害生产。
我国主要的几次绿色壁垒:一是西兰花;二是大葱;三是虾仁。主要是在日本市场上出现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来是于日本农产品生产组织化程度比较高,日本所有蔬菜生产者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菜业协会,会长权力较大,因为日本领导人的选举是直选产生的,蔬菜生产者占有较大比例,所以他们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就千方百计限制国外蔬菜进入,他们对我国许多农产品的农残指标定得要求比较高,往往高出其国内蔬菜的几百倍。如果能解决西兰花的绿色壁垒问题,我县西兰花的产业规模还可继续扩展,因为,日本从我国进口的西兰花价格在市场要比其本地生产的价格低14倍。这不奇怪,俄罗斯洋芋75元/斤,瑞典赖椒70元/斤,西红柿40元/斤,青菜14元/斤等,土地承包450元/亩。最低劳动力工资14美元/小时——瑞典。
2、国内农业形势分析 ①资源短缺,粮食生产为头等大事。
中国的客观问题是人多地少,占世界耕地面积7%,而人口占世界总量的25%,中国在困难时期因缺粮,饿死了许多人,受这个教训,中国政府始终把粮食生产当作人民安居乐业,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来抓,计划经济年代中央到地方对粮食生产层层下指标,叫指令性计划,每年都必须完成。我们三门县在95、96二年连续获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97粮食生长态势很好,可望可能获得先进县,结果被9717号台风袭击,全线海塘冲毁,许多农作物受到毁灭性打击,农业生产损失惨重,大部份粮食作物颗粒无收。当时国家发放救灾粮食帮我们度过难关。
②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是以家庭承包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制度是符合我国人多地少和农业人口占80%的客观实际,国家要稳定社会,首先要解决的是口粮问题。80%的农民一无养老保障;二无医疗保障;三无失业保障,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这80%的人稳定,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土地分给农民,所分到的土地自然就成了农民的生活保障,也就是保障农民有活干、有饭吃、有衣穿的唯一办法。我国从84年实行责任制以来,农民有了自己的生产自主权,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使我们农产品出现了从紧缺向有余的转变,同时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足够的 源料。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与工、商业的比较效益差距越来越大,农产品卖难问题,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分田到户的政策只能解决最低生产保障问题,而不能解决农民走向富裕奔小康的要求,许多农民为了寻找富裕生活弃乡、弃土,转向二、三产业,因耕地抛荒造成的资源浪费成了新一轮的农村政策的体制性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市场的不可知性与生产者的盲目性交织在一起,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大市场难以衔接,分散的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成本难以降低,农民的自身素质与传统的作业方式,加上农药化肥的滥用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难以保障。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提高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成为当代政府与有识智士的共同话题。
③ 现行农村土地的政策的缺陷,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 一是土地细碎化严重。每户“1亩3分地“,并有许多个地块,不利用于耕种,不利于管理,生产成本高。
二是生产无组织、无操作规程。生产过程中的自由度很大,随意性、盲目性并存。种什么、养什么好,心中无数;如何种、如何养凭经验或模仿别人,缺乏科学依据;产品的规格如何、质量如何、卖给谁、能赚多少钱,在事先和操作过程都不清楚。
三是政府以及社会化服务机构,想与农民沟通,专业化服 务缺乏有效的栽体。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面对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不可能每家每户上门服务。
四是不利于专业分工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形成区块效应。单家独户什么都种、养一点点,什么都只有一点点的生产方式,不利于专业化分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把所有的事都做好,专家也只有研究某项专业,才能成为行家,这样说来,农民什么农活都能做,但什么都做不好,所以也出现,只知道这样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经验主义倾向,缺乏科学知识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由于土地分散到农民手里,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属于农民本身,想种养什么,以及如何种养的权利都在于农民自身,所以,特色优势产业就很难形成区块经济,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带难以实现。如,我们三门的海产品产业,能形成现在这样的块状经济,有它的客观条件所在,但也走过了曲折道路。
我县海水养殖得以发展的客观条件:
一是“9711”号台灾后的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一时不能种植庄稼。
二是有中央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鼓励政策。三是特有的自然条件,只有海岸线上可以养殖。四是土地性相对集中在村集体种。五是市场的拉动和政府的推动。但也遇到许多困难,如,下栏塘、红旗塘、永福塘等等,几呼所有养殖塘的种改养,当时都遇到部份村民的反对,上访案件不少。现在看来,种改养是对路的。
3、三门县社会经济发展态势。①农业发展态势。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标准海塘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项目等大中型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全面实施,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从而进入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结构态势越趋合理,“特色农业强县战略”功不可抹。十大特产业基地基本形成,海岸线区块20万亩海珍品养殖基地;沿海平源区块3万亩出口蔬菜基地,3万亩大棚西瓜基地,10万亩精品食基地,100万羽禽蛋基地,7万亩优质柑桔基地;山区半山区区块3万亩名芋基地,1万亩翠冠梨基地,3万亩杨梅基地,10万头商品猪精养基地基本形成。
三是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越趋明显。因土地经营权流转而得到的土地的生产大户与贩销大户大幅度上升,1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大户1.7万户,年营销额50万元以上的营销大户740户,分散的小农户逐渐减少,由于专业的再度分工,土地将逐渐流向种植能人手中,土地产出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逐步凸现。四是市场主体异军实起。到04年底我县农业龙头企业50家,合作社51家、民营农场15家。这些市场主体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基地、生产标准、品牌和相对稳定的市场,生产经营效益逐步提高。
五是农业走出去趋向剧增。今年我县农业劳动力外出约10万人,其中从事种、养殖者6万之多,主要从事海水养殖、大棚西瓜、西兰花等特色农产品生产。
六是品牌农产品数量多、层次高。到目前我县农产品商标54个,涉及农产品120种,知名度比较高的有三门县旗海海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旗海牌”为浙江省名牌,三门县绿毫茶叶合作社的“太师峰牌”茶叶,国际茶博会金奖,“三门湾牌”青蟹多次获省农博会、渔博会金奖。
七是标准化、无公害、绿色产品不断增加。到目前我县制定农业生产标准39项,涉及农产品基地17个,15个产品,其中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还有2个产品正在申报过程中。
八是作业方式更新,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手工作业、牲畜力作业越来越少,机械化作业明显增多。
②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居住环境、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一是“十百工程”全面开展。二是“康庄工程”全面实施。
③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年老、文化程度低的老农民逐渐减少,专业大户对农业科技、文化知识的渴望强力。农民培训工程大力实施,农业技术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转产转业培训等教育活动,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整素质。
④“三港、三城建设”已经起动。今年县委县府提出了开发“三港”,建设“三城”的号召,十分符合三门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开发“三港”、建设“三城”就是着力开发环浦坝港经济板块,突出建设沿海工业城,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着力开发环健跳港经济板块,突出建设华东电力城,变潜在资源优势为现实经济优势;着力开发环海游港经济板块,突出建设滨海新城,推进城乡一体化。“三港”、“三城”建设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县农业进一步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带来机遇。
挑战是:
一是农业精干劳动力将逐步转向二、三产业;
二是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三是农业比较效益差距越来越大;
四是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威胁。
“三废”排放及其结果。
污染源:①废气:企业、交通工具、生活用能等;②废水:企业、生活、农业生产自身;③废物:企业、生活垃圾、农业生产自身。
结果:①废气:酸雨、铁器生锈、土壤酸度增加、作物受害。
②废气:生活污染为直接、水产养殖严重威胁。③废物:破坏土壤、效射性物质。
我县有的水产品煤油味,实为苯类化合物污染的结果 海洋质量变劣,严重威胁我县水产业的发展。
机遇是: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利于土地向种养能人转移,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产业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二是有了返辅农业的基础,工业发展了,财政收入增加了,返辅农业的钱也就有了。
三是利于农村城市化的推进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是利于观光、休闲、生态、旅游等高效农业的发展。
二、我县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上的缺陷
一是兴农观念淡薄。从我县实际情况看,农业社会效益虽大,但经济效益低,投资农业不如投资其它行业的客观因素确实存在。投入越少,产出率就会下降,效益也就会下降,投入就会更加减少,从而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产投结果。财政对农业的扶持找不到有效的载体,难已真正落实到农业生产经营上,即使落实到农业上,也难以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何况财政投入农业的比例仍然很少。
二是从农业职能部门看,由于内部机制仍是计划经济体制结构,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加上农业事业经费(包括培训、引种、试验、示范、推广经费)“断奶”,甚至县财政拨给农业部门的农业技术人员的增补工资比行政人员少1/2,农业各大员的基本待遇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地制约着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三是从农业生产者本身来看。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小农意识仍然普遍存在,整体素质与市场经济要求及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文化知识水平低,生产经营观念保守,依赖性强,信息、技术缺乏,易盲目生产,产品质量意识、市场交换意识、信誉意识、合作意识淡薄。
四是目前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只能解决温饱,却不能致富。
2、名特优新农产品良种良法缺乏。
一方面名特优农产品生产,需要优质高效的种子种苗,我县种植业和畜牧业无良繁基地,优良的种苗只能依赖于外地,跟着他人转,新产品很难形成;水产育苗在我县虽有一定的规模,但也由于技术、周转资金等问题,盈的少,亏的多,青蟹育苗难关和病害难关,尚未攻克。另一方面优良的品种除本身价格高外,还需要较好的基础设施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投入。再则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还需要现代新农艺新技术的投入。可是,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问题是我们的致命问题。
3、市场主体合作意识淡薄,组织化程度低,“订单”农业难以实现。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模式是“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实现“公司+农户”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因为千家万户的生产者不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农户与企业之间不可能实现公平交易。生产者没有一定的组织化程度,千家万户的生产者就会按自己的想象生产,生产什么产品、质量如何、卖给谁都是不确定的,要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15 一体化经营也都是不确定的,实现订单农业更是不现实的;再则根据WTO成员国经验,政府扶持农业的对象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农民组织,让该组织内所有的农户都享有同等的政策待遇,体现公平竞争。而我县专业合作组织尚未形成气候,数量上虽有40多家,但农户数不到5000户,生产经营制度也不完善,各社员之间、社员和合作社之间都从自身利益出发,缺乏整体观念。究其原因,现有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大多数是乡镇政府的意向,农户本身缺乏合作意识,组织内部由于运行机制不健全,也没有给成员带来多大利益,从而缺乏合作动机。从法律角度看,目前专业合作社虽然有省条例保障,但是缺乏国家法律保障,加上有的部门的利益驱动,农民创办合作社出现了第二次负担。
4、市场体系建设缺乏包装和推介,产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
在目前这种以分散型为主的农业产业经营制度的条件下,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资源共享、技术共享、信息共享的特点,派生出市场品牌可以共享的特性。正因品牌能够共享,作为生产者个体来说,谁都不愿意出钱去打品牌,有的甚至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有损品牌形象的短期行为。如:“泥绳蟹”、“泥浆蛏”现象。显然,在现有农业生产制度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打品牌、保品牌的行为只能是政府,这也是政府弥补市场经济缺陷的客 16 观要求(如青蟹节、农博会、渔博会等都是政府搭台)。但是,我县品牌农产品由于投入不足,广告不力,缺乏质量生产标准、营养保健标准、卫生安全标准,缺乏形象策划而致使个数少,达到国际食品标准HACCP认证的只有1 个。就我县品牌打得较响的“三门湾牌锯缘青蟹”来说,品牌注册者是县水产局,授权给多家贩销大户使用,由于他们缺乏整体观念、缺乏质量意识、缺乏分级包装等市场营销策略,“1斤蟹3两篰”,瘦蟹充肥蟹现象时有出现,有的甚至把包装箱出卖给他人,直接有损于品牌形象。在生产环节,由于千家万户的生产者没有按标准化要求生产,饵料质量、病害用药、水质污染等问题,直接影响着产品的品质。在市场开拓方面,虽然政府出资“搭台”让贩销大户“唱戏”,但由于投资不足,缺乏质量、文化艺术形象策划,品牌效应并没凸现,对全县农产品的带动能力还是不够,“五多五少”的现象仍然存在,即:次质的多,优质的少;大路货的多,特色的少;普通的多,高科技的少;鲜销的多,加工的少;散装的多,包装的少。卖难问题仍较突出。
5、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严峻。
食品安全问题是制约农产品市场开拓的根本问题。在某区域系列农产品中,便是个别农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不但造成有损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一经媒体曝光,所有系列农 17 产品包括品牌产品必将毁于一旦,金华火腿便是前车之鉴。但是,我县农产品生产却存在着严重环境污染的威胁。例如:离工业企业废水出口处较近涂地生产的海产品(如缢蛏、牡蛎、塘养鲻鱼等)已出现了柴油味,有关专家认为是有机类化合物污染所造成。究其原因是有的工业企业安装的污水处理装臵是用来应付检查的,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事后就停止使用,废水照排不误。在水产养殖业内部农药污染更是可怕。滩涂贝类养殖为了清除其它生物,高浓度使用国家勒令禁止在水体使用的“三唑磷”农药。据调查,去年3月份,浦坝港两岸2万余亩滩涂使用了“三唑磷”农药,从花桥港直至牛头门水体中的鱼类、虾类中毒后浮出水面到处可见,有的渔民甚至把它捞起送往市场销售,其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像这种乱用、滥用农药、化肥等违法违规行为,很容易造成三门湾自然生物种群减少、农产品质量变劣,是我县发展创汇农业和名特优农产品的隐患。
6、外向型农业奇缺,应对入世缺乏有效载体。我县境内农业无“三资”企业、无自行进出口权企业,对外合作与交流缺乏渠道。造成这种局面除了对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和措施不得力之外,也有客观的制约因素存在:一是发展外向型农业缺人才、缺拳头品牌产品、缺农业外向项目,风险多(国内外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政策风险)、环节多(农产品出口在运输、包装、检测等方面比工业产品要多)。18 二是我国刚刚加入世贸,我县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重心、工作方法还没有真正调整到研究外向型农业上来。作为生产者的农民来说“什么WTO”一窍不通。三是从发展外向型农业的外部环境来看,缺乏明确有效的配套政策措施,扶持力度、舆论、政策、工作氛围都没有工业那样浓。
三、今后工作打算
1、加强领导,切实在服务“三农”上下功夫。
首先要进一步认识农业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是以财政收入的多少,关键要看人民生活水平程度的提高。我县农业人口占91%,如何提高37万农民的生活水平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每个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农民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只有让农民的钱多起来,商品经济才能活起来,财政收入也会快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会得到提高,这才是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也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
鉴于我县财政现状,在安排有限资金时,要统筹兼顾,权衡利弊,同时要充分考虑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要把有限的资金重点用在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开拓等“瓶颈”环节上。各级政府都要清醒认识到“农业不兴,农民不富;农村不稳,社会不安”的基本道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必须根据我县实际财力,制订系列扶农政策,挤 19 出经费,拼足资金,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其二要把过去大会上讲、报纸上发、电视里播的重农口号,转变为务实行动,采取责、权、利相结合的“捆绑式”服务,选择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发展优势的产业(如海产品、绿芦笋、西兰花、花卉苗木、蛋鸭等),由县领导一人或若干人捆绑一个产业,从市场调研、基地培育、技术指导、企业加工、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入手,实行捆绑式扶持,一抓到底,一扶到头,使这些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在行业管理中,同样采取责、权、利相结合的“捆绑式”服务,创新农业推广机制,提高农技服务质量。通过经济扶持、政治鼓励、行政驱动,逐步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其三要为市场主体创造条件,用足、用活、用好上级政策,不能让优惠政策浪费。我县属欠发达县市之一,省市均有许多优惠政策扶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根据上级政策扶大、扶强、扶优或地方财政配套使用原则,应尽快出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外向型农业、绿色无公害农业、农业科技进步等配套政策,并认真组织实施。此外,还要成立大农业项目开发管理机构,做到上下沟通,做到项目有申报、经费有落实、开支有渠道、运作有督查,管好用好农业项目资金。
2、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
3、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农民意愿,在调整结构上 20 下功夫。
要充分发挥我县海域、陆域、生态环境、温光资源及传统名品等区域比较优势,围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的“保健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美容食品”和外向型、劳动密集型及环境美化型产业,找准市场定位,以“特色+规模+优质”为取向,培植以水产为主导、水果、蔬菜、茶叶为辅助的具有三门湾特色的农业产业群体。
①大农业——农林牧渔四大产业之间的结构调整。根据市场趋势和本地区位综合分析,海水养殖业是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主导产业,是发展我县农村经济十分有效的途径。根据涛头、蛇盘、虎门孔塘等养殖塘改造经验,每亩投资1500元就可进行当年养殖,一年内完全能收回成本(不包括地租款)。所以我们认为要以涛头农业发展公司为模式,全面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对建国后的10万亩围塘和可改养的所有水田,要从实际出发,能搞海水养殖的尽量改为海水养殖。同时要努力提高名特优新稀水果、蔬菜面积和高效畜禽饲养量。在找准三门湾海水养殖为主的特色产业,特色品种的基础上,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使之成为振兴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②种植业结构调整。粮食生产要发展优质粮和高效工业用粮,如,超级杂交稻和毛芋、蕃莳、秋洋芋等。水果生产要实施优质名牌工程,调减中晚熟温州蜜柑,提高有地方特色的小水果比重。如,特早熟温州蜜柑、胡柚、杂柑、东魁梅梅、桐 21 子梅、幸水梨、翠冠梨等优良品种。蔬菜瓜果生产要加大引种力度,重点发展适销的绿色蔬菜、高山无公害蔬菜、反季节栽培瓜菜、外向型蔬菜产业,如,绿芦笋、春大豆、西兰花、一寸豆等。茶叶生产要减少大宗茶,加快“三门龙毫”、“三门绿毫”等有机茶和名优茶的发展,大力推广早春茶栽培技术,提高我县茶叶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③渔业结构调整。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开发渔业,要把海水养殖业作为我县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努力提高精养水平。采用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和省内外企业联合举办渔业生产、加工、保鲜、保活科研企业,并因地制宜搞好蛇盘岛休闲渔业规划和建设。同时实施科教兴渔工程,围绕海水增氧、新品种开发引进、病害防治、新产品加工和远洋捕捞技术等重点领域,与科研单位联结进行攻关。
④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要以蛋鸭、毛免、土鸡等生产为重点,建设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蛋鸭生产基地和三元杂交商品猪生产基地。要围绕主产品扶持加工和流通型龙头企业,抓好畜产品的深精加工和系列产品开发,提高附加值。
⑤要努力把我县农林渔各农业园区建设成为有三门湾特色的效益农业示范园区。在二年内,各涉农部门和有关乡镇政府要合力建设好6个应用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20个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争取达到省级标准分别为1个和2个,争取达到市级标准分别为2个和4个。
4、加大投入力度,在构筑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上下功夫。
一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事业。市场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谁拥有高科技的农产品,谁就拥有占领市场的主动权。所以,我们将重点投资农业科技进步事业,要用利益激励机制激发农业技术人员创办种子种苗试验、示范和推广项目基地或园区。加大对农业生产者的智力开发投入。要充分发挥三门县农民培训中心、农广校、农函大、电视农业科技栏目、各级党校、农民夜校的作用,加强对农业市场营销、WTO与三门农业和农业专业技术知识的普及力度,努力提高生产经营者的专业水平,自觉融入全球化经济。要激励涉农部门及其各单位,与各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部门联结,力争农业科研项目在我县落户。要加大对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的引进力度,不断增强农业经济发展后劲。
二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国外农产品相比较,我们的最大弱点是农产品附加值得不到有效的挖掘,二、三次产业含量低,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必须重点扶持农业加工型龙头企业,在产品挖潜上做文章。要尽快出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专项政策,使该市场主体在平等或优势于其它地区同等的政策环境下进入市场竞争。每年要多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家外出参观考察,或组织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经营水平。要用特别优惠政策(如免收级差地租、23 税费等),吸引工商企业投资兴办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以带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应对WTO的应急措施,必须化大力气、抓紧抓好。要以《实施千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计划》为契机,以增加种、养、销大户合作意识为切入点,以规范内部运行机制为手段,做到政策上扶持,政治上激励,理论上指导。要以发展一个,稳定一个,壮大一个的工作思路,铸造三门湾农产品市场“航母”,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
三要咬紧牙关、竭尽全力搞好销售服务。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形象。市场流通的主体是运销组织,所以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高他们质量意识、竞争意识、信誉意识、品牌意识和整体意识。政府要加大对品牌工程的投入,在产品注册商标、包装、广告、展示展销、进超市、开窗口、打假护真等公益性市场形象方面多花力气。
四要及时抓好外向农业。面对经济全球化,要实施好“走出去”战略。以用足用好WTO“绿箱政策”为切入点,在资金上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实行农产品、HACCP食品卫生认证、ISO9000企业质量认证和ISO4000环保认证。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获取农产品自行进出口权,鼓励企业和个人跨国设摊推销三门湾牌农产品。要充分发挥办证中心的作用,专人负责,一办到底为外向型农业服务。外贸部门要搜入、引进符合三门农业实际的可靠信息或项目为农业外向服务。
5、加大整治农业生态环境力度,在可持续发展上下功夫。
要运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农业行政执法大队的作用,针对我县农资市场混乱,假冒伪劣农资、乱用、滥用以及使用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勒令禁止农药或兽药所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生态问题,要加大整治力度。有关职能部门要尽可能地在县内各农贸市场设立食品卫生安全检测设备,做到专用设备,专人负责,发现有不安全食品的要追查到底。
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工业企业“三废”排放督查力度,对“三废”未达到排放的企业要按照环保条例严肃查处。严格保护我县“青山、绿水、静音”的良好生态环境,为一、二、三产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越条件。
6、用现代文化理念在创新三门湾特色农业经济上下功夫。首先要立足三门湾区域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努力解决种养矛盾、产销矛盾,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在各产业内部要努力培育原料型、绿色型、美容型、卫生保健型、休闲观光生态型特色基地,政府要在基础设施、标准化生产等公益性方面增加投入。要充分发挥各地土地流转信托服务机构的作用,鼓励农地经营权市场化,促进农地合理流转,为提高基地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创造条件。
2005年6月7日
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思考
(讲课提纲)
李金砖
一、当前的“三农”形势
1、国际农业形势分析
①WTO协定全面实施,关税将达到最低点。意味着自由化贸的开始。
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生产特点: 一是制度上的私有化。二是布局上的区域化。三是生产上的规模化。四是投入上的科学化。五是服务上的社会化。六是作业上的机械化。七是分工上的专业化。八是市场上的信息化。
九是经营上的产业化,加工发达,附加值高。
十是经济上的效益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商品率高。③以上的生产特点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大综农产品具有质优、价廉、货足的实际,如:小麦、美国小麦到我国市场价只有0.4—0.5元/斤(市场价,而我国自产小麦至少要高于0.1—0.2元/斤)。大麦、大豆、初米、食用油、棉花等都有类似情况。但国外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昂贵。
④贸易上的壁垒仍然存在。
2、国内农业形势分析
①资源短缺,粮食生产为头等大事。
②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是以家庭承包为基础,充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现行农村土地的政策的缺陷,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 一是工地细碎化严重。二是无组织、无规范。
三是政府以及社会化服务机构,想与农民沟通,专业化服务缺乏有效的栽体。
四是不利于专业分工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形成区块效应。
3、三门县社会经济发展态势。
①农业。“9711”号台灾后的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所取得的成果。
一是结构态势越趋合理,特色农业强县战略功不可抹。二是专业化、规模化程度越趋明显。三是市场主体并等实起。四是农业走出去趋向剧增。五是品牌产品数量多,层次高。
六、标准化、无公害、绿色产品不断增加。
七、作业方式更新,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②农村面貌发生大变化。③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④“开发三港、建设三城”战略。⑤农业生产环境不可忽视。
二、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1、农业生产的环境问题:
污染源:①废气:企业、交通工具、生活用能等;②废水:企业、生活、农业生产自身;③废物:企业、生活垃圾、农业生产自身。
结果:①废气:酸雨、铁器生锈、土壤酸度增加、作物受害。
②废气:生活污染为直接、水产养殖严重威胁。③废物:破坏土壤、效射性物质。
2、农产品加工不足,附加值难以提高。
3、科技转化率有待提高。
4、农业生产观念应进一步转变。
三、我县今后农业工作的重点
1、注重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
2、注重现代科技的应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降低劳动强度。
3、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4、政府扶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强。
第五篇:立足三农 扶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立足三农 扶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农信社因农而生,因农而长。熟悉农村,了解农民,乡乡都有农信社,村村都有信贷员,这是农信社最大的优势和最显著的特点。
以农信社为代表的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上却拥有信息上的优势。这种优势体现在:由于信用社网点众多,与本地区的农民、中小企业容易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与区内农民、中小企业会形成关系型借贷。在信息优势、规模限制下,确定了农信社市场的定位:服务于“三农”和中小企业。
在新形势下,我市农信社认真关切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准确把握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在满足“三农”资金需求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市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切实制订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着力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还不断转变工作作风,优化信贷结构,创新支农手段,强化支农服务功能,加大支农贷款投放力度,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信社要以实现银企“双赢”为目标.在坚持为“三农”服务、巩固传统
业务的同时,打破常规,不断完善自身市场定位。拓宽信贷服务范围。我市农信社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资料、现代农业加工以及菜篮子、生猪、水产等行业为切入点,在小额农贷、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方面实现了信贷服务的新突破,确保涉农资金投入的稳步增长。
深化认识加强考核
随着我市农信社的发展壮大,在满足传统“三农”资金需求的同时,农信社要做大做强必须寻找到新的市场切入点。经过市场实践和反复分析思考市联社逐步统一并深化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既是服务区域经济的需要,也是农信社实现自身稳定发展要求这一认识,将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作为转变经营增长方式,优化资产结构,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为促进各联社重视和积极开拓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市场,市联社加大了考核力度,在每年下达的业务计划中规定了各社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指标,并将之纳入目标责任考核,有效促进了全市农村信用社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质量的提升。
优化流程重构机制
为方便中小企业客户办理贷款,提高信贷工作效率,我市农信社在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针对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资金需求迫切的实际,按照“区别对待、择优扶持”的原则,合理设计对单个客户的最高综合授信额度,确定不同信贷业务品种的具体额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无不良信用记录、资信状况良好的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入。对市政府有关部门推荐的有流动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和融资试点中小企业,只要符合贷款条件均积极予以支持。
提高服务速度,并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对单个客户的最高综合授信额度,确定不同信贷业务品种的具体额度,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改进了额度项下授信业务的审批流程,有效提高了对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创新手段改进服务
市联社在强调管理时首先把“以人为本”放在了首位,把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与内控制度结合起来,实行竞聘上岗,提高选人用人的透明度。在实施“人本工程”的同时,联社还积极实施“业务工程”建设战略,针对以前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不足,建立了健全内控制度,坚持检查与监督并举,要求员工必须统一着装,佩戴上岗证,每办一笔业务,每干一件事情都必须严格按规章制度办理。
农信社还努力开展担保和产品创新,进一步转变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探索金融产品创新,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根据
中小企业在“创业”、“成长”和“壮大”各个阶段多元化的融资需求,我们在全省农信系统首先开办了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并综合运用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等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能有效地降低其财务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的信贷服务。在充分调研和确保风险可控的基础下,推出了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保函业务、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土地取得权质押贷款等一系列新产品,较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完善了服务功能,提高了竞争能力。
农信社改制、改进服务,重点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以建设现代金融企业为新的起点,坚持“三个不变”;积极参与和支持台山经济大发展,不断创新服务品种,扩大业务范围,与台山经济一起成长”。我市农信社不断加大,对促进农民增收关键环节的支持;积极探索提供小额农贷、循环贷款、厂房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服务;继续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要确立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坚持改制不改向,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的市场定位,着力抓好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的转换,抓好业务创新和市场拓展,力争新的一年新增各项存款,实现宏观经济利润,使企业好内控能力和资产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我市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我市农信社立足农村、面向农业、服务农民,紧紧围绕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唱响支农主旋律,不断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谱写了一曲曲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辉煌篇章。
有勇于开拓的领导,有无私奉献的信合队伍,信合情焉有不撒满天下之时!只要用心去做,信合情没有撒不到的地方。正是有这样的信念,有这样的奉献精神,广大农民笑了,企业乐了,信合人实现了又一次跨越,信合事业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