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5月重庆市经济发展情况

时间:2019-05-12 08:3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1-5月重庆市经济发展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1-5月重庆市经济发展情况》。

第一篇:2014年1-5月重庆市经济发展情况

2014年1-5月重庆市经济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重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稳固提升经济增长动力,全市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升的运行态势。

一、工业实现平稳增长,汽车电子增势良好

1-5月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规上工业完成产值6832.52亿元,同比增长15.0%,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汽车、电子产业增势良好。1-5月全市生产汽车105.38万辆,同比增长26.5%,比1-4月加快0.8个百分点,增幅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锋驭、新蒙迪欧、CS75等中高端新车型产销形势持续向好,单车附加值不断提升。受此支撑,1-5月全市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510亿元,增长26.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较1-4月加快了1.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笔电、手机等行业的带动下,电子制造业实现产值1330亿元,增幅为22.2%。汽车、电子两大产业对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1.4%,拉动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9.3个百分点。

传统装备、建材、消费品等行业平稳发展,医药产业增速加快。1-5月我市装备制造、建材、轻纺消费品等行业产值增速分别为10.0%、14.6%和10.9%,增幅均超过10%。分行业看,美的通用制冷设备、赛迪重工等装备类企业产值增幅均超过20%,且本月增速均在40%以上。在投资需求持续拉动、水泥价格略有回升以及市场渠道拓展支撑下,我市东方希望、台泥水泥、海螺水泥等建材企业增长平稳,尤其是汽车玻璃为主要产品的福耀玻璃1-5月产值增幅则达24%。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福安药业、北大医药、科瑞制药等一批医药企业陆续获得新的GMP认证后,产能逐步恢复至正常状态,助推1-5月全市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43亿元,增长12.5%,增速较1-4月加快0.9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速度小幅回落

1-5月全市固定资产完成投资4065.22亿元,同比增长18.0%,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主要显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工业投资较快增长。1-5月,工业投资完成1302.98亿元,增长20.7%,比全市投资增速高2.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2.1%,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二是基础设施投资有所回落。1-5月,基础设施投资完成965.94亿元,增长15.4%,增速低于全市投资增速2.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3.8%,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

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24.35亿元,增长23.9%,增速高于全市投资增速5.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0.2%,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四是民间投资保持增长态势。1-5月,民间投资完成1998.43亿元,增长23.6%,增速高于全市投资5.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的49.2%,对全市投资的贡献率达到62.2%。

三、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各类商品销售较好

1-5月全市消费品市场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56.54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较1-4月提高0.1个百分点。

从商品销售情况看:大类商品销售保持稳定,汽车消费持续高位增长。1-5月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759.21亿元,同比增长13.2%。在14个大类商品中有11个大类商品零售额保持稳定增长,其中,汽车消费持续高位增长,拉动作用显著。1-5月,全市限上企业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64.17亿元,同比增长35.3%,对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贡献率高达46.2%,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9.0个百分点。

从住宿和餐饮情况来看:大众餐饮实现较快增长,有力支撑全市餐饮业平稳发展。1-5月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297.33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德庄、肯德基和小八仙餐饮等大众餐饮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2.3%、20.0%和20.8%,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21.3、28.4、5.0个百分点。而高档宾馆酒店餐费收入继续下降,1-5月全市四星以上宾馆餐费收入下降5.0%。

四、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对外贸易高速增长

今年以来重庆以笔电为代表的加工贸易飞速增长,对外贸易发力加速,进出口保持着高位运行。1-5月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2169.57亿元,同比增长53.5%。其中,出口1353.31亿元,同比增长41.9%,进口816.26亿元,同比增长77.7%。

五、金融存贷稳步增长,财政收支持续增长

5月末,重庆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4380.44亿元,同比增长11.3%,人民币存款余额23604.22亿元,同比增长10.7%;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9171.13亿元,同比增长12.0%,人民币贷款余额18540.66亿元,同比增长13.9%。

从财政收支来看,1-5月全市财政收支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80.08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税收收入541.26亿元,同比增长17.1%,增速高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个百分点。共财政预算支出1066.53亿元,同比增长18.9%。

六、交通运输发展平稳,能源消耗稳中略升

1-5月,全市全社会客货运输形势发展平稳。货运市场持续回暖,完成货运量3.85亿吨,同比增长12.2%;客运市场平稳,完成客运量

3.10亿人,增长5.9%;港口生产平稳,其中水港吞吐量5731.6万吨,增长6.4%,空港吞吐量11.86万吨,增长11.2%。

从能源消耗情况来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稳中略升。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520.9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1%,比上月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317.1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3%,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重为86.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3.7个百分点。从高耗能行业结构来看,钢铁和煤炭行业能耗因重钢严重亏损和煤炭行业的不景气分别下降33.6%和2.2%;有色、非金属、电力和化工行业因旗能电铝和合川第二电厂等新建成投产能耗分别上升140.0%、5.5%、5.0%和3.9%。

七、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着力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惠民生、保稳定,全市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为物价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5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与1-4月持平,较去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5月当月,重庆市场肉禽蛋果以及水产品等主要食品价格不同程度上涨,特别是猪肉价格的明显回升推动重庆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3%,服务项目价格持平。

第二篇:重庆市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重庆市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09年,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积极应对金融危机,认真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政策,在抓项目争投资、抓产业调结构、抓开放促合作、抓民生促和谐四个方面狠下功夫,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全市实现GDP6530.01亿元,同比增长14.9%;人均GDP达到22920 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17.92亿元,同比增长3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79.01亿元,同比增长15.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81.83亿元,同比增长18.1%;农村人均纯收入4621元,同比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49元,同比增长9.6%。

一、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1.县域经济总体企稳回升,个别区县形势不容乐观。全年31个区县共实现GDP3652.26亿元、同比增长17.0%,有20个区县经济增速高于全市14.9%的经济增速,总体上呈现出逐季回暖态势。其中:万州区、酉阳县在狠抓园区建设、大力招商引资等举措的促进下,全年经济增速分别增长25.7%、20.8%,分列全市第一、第二位。此外,长寿区、綦江县、梁平县、垫江县、云阳县、巫溪县经济增长也高于2008年增速。但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锰等矿产资源加工业萎缩,城口县经济增速仅6.8%;受上汽依维柯红岩公司搬迁等因素影响,双桥区经济增速仅6.6%;彭水县由于投资增速大幅回落(电站投资主要在往年)导致经济增速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仍达12.3%)。

2.投资强力拉动经济增长,内需拉动发展作用显现。实施扩内需政策以来,31个区县争取中央新增投资58.5亿元(不包括市级部门和有关单位在区县实施的项目),项目实施较好带动了社会投资的快速增长。全年31个区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67.83亿元,同比增长38.3%;其中丰都县、酉阳县、巫溪县、潼南县、长寿区、万盛区投资增长超过50.0%,为后期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双桥区、璧山县、彭水县投资增速低于10.0%,可能对后续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全年31个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幅19.5%,有8个区县增幅超过20.0%,保持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

3.农业和旅游保持平稳,工业支撑作用有所增强。粮食、油菜等传统农业基本稳定,铜梁、潼南、璧山、武隆等核心蔬菜基地建设加快,忠县柑橘、石柱辣椒、涪陵榨菜、江津花椒、丰都肉牛等一批区县特色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库区旅游开发继续推进,中山古镇、涞滩古镇等10个名镇旅游专题年活动项目启动建设。县域工业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实现1423.79亿元,同比增长23.2%,大大高于同期一、三产业的增速,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0.0%。其中,万州、江津、永川、大足、荣昌、忠县、酉阳等一批区县工业增长强劲,有效拉动了县域经济增长。

4.经济效益整体趋好,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随着工业经济增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呈现恢复性上升,带动县域财政收入整体好转。全年31个区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18.34亿元,同比增长35.9%;区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01.16亿元,同比增长36.7%,增幅均明显高于预期,且实现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区县级财政收入。其中,酉阳县区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区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81.2%、103.1%,增幅均列全市首位;双桥区区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区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7.0%、-5.9%,万盛区、璧山县、巫山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远远高于区县级财政收入,其非税收入下跌趋势值得关注。通过扶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县域农村居民收入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

5.招商引资好于预期,部分区县引资总量仍然偏小。全年31个区县招商引资情况好于预期,共引进内资762.83亿元,同比增长95.0%,比全市增幅高20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4.83亿美元,同比增长54.0%。从内资增速看,黔江区、酉阳县、垫江县分别以616.8%、595.7%、425.8%的增速名列前三。

6.圈翼发展协调性增强,区域中心增长极作用凸显。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但渝东北、渝东南地区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全年“一圈”、两翼GDP增速分别达14.2%、17.7%,继续保持2008年以来“两翼”明显快于“一圈”的良好态势。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向好,GDP增速全部在16.0%以上,其中万州区增速名列全市首位。中心城市区域功能和经济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江津至合江高速公路即将开通,渝利铁路、南涪铁路等加快建设,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交通网络更加完善。万州高笋塘商圈和永川人民广场新引进沃尔玛等大型超市,永川农副产品和家电批发市场产品配送远抵四川资阳和黔东北腹地,万州第二届名车名校名房展销会、渝西家具博览会、发展武陵论坛等区域性展会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区域公共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永川职教城、渝东南职业教育基地以及万州、合川的职业教育辐射能力增强,三峡中心医院近2/3门诊来自周边地区,黔江中心医院外科大楼即将完工投用。

7.城镇建设规建管并重,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围绕“森林、宜居、畅通、健康和平安”五大主题,结合实际实施了“万州五大工程”、“五大黔江”、“四个合川”、“五大梁平”、“五个奉节”等专项,深入推进以区县城为重点的城镇建设。更加注重城镇和城乡建设规划,黔江区完成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铜梁县实施了县城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编制、重要干道城市风貌设计和城市色彩规划编制工作,石柱县编制完善了12个小城镇总体规划,璧山县《县域空间发展规划》基本完成并与市地产集团签约联合开发重庆绿岛新区核心区。重大城建项目推动城市建设提档提速,永川区依托神女湖、兴龙湖、凤凰湖加快打造“精美城市”,合川新城区文化艺术中心、规划展览中心竣工投用,潼南县旧城改造工程和滨江路二期工程全面启动,荣昌县人民路商业步行街及北部新区奥林匹克广场建成投用,酉阳县城东大道、西山大道、入城迎宾大道等城市干道全面完工。小城镇建设管理有序推进,2009年已落实专项补助资金7050万元启动实施了中心镇150多个市政设施、风貌改造等项目,并提高了中心镇过境省道公路养护费标准(达到2万元/公里?年)解决其过境路况差问题。以农村道路、民房建设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黔江区“五在五心”工程取得积极成效,城口、巫溪等区县借助生态和扶贫移民工程引导退耕农户、高山和高寒地区人口向小城镇及集中居民点集聚。

虽然县域经济在诸多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还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基础设施薄弱影响发展环境。特别是对于城口、巫溪、巫山等边远区县,缺乏快速出入境通道是其发展的瓶颈制约。二是产业层次和结构不良。县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部分区县主导产业单一(如秀山、城口锰加工业,武隆铝加工业以及双桥区汽车工业一业独大),极易受市场波动、政策调整以及企业投资策略变动影响;特色农业进展不明显,链短质弱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特色旅游缺乏吸引力,对经济贡献度太低。三是资金匮乏严重制约发展。金融资金外流突出,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投资缺乏活力和动力;部分项目特别是农业类项目进展缓慢,项目储备数量和质量与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的要求有差距。四是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土地利用较为粗放,存在批而未供、供而未建等土地闲置现象,集约、节约用地亟需加强。五是生猪等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效益仍然十分低下,农业“靠天吃饭”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农民增收缺乏持续性和稳定性。六是部分“两翼”区县的矿产资源开发需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二、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虽然全市经济总体上呈现出企稳回升的趋利态势,但2010年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后经济危机时期推动我市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难度仍然较大。从国际国内形势看,虽然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但基础不稳、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由于外需萎缩、内需不足、产能过剩等诸多方面影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也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从“保增长”调整为“促转变”,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要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国内外形势和宏观政策微调将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产生复杂影响。不利影响突出体现在:一是“外向型产业”仍将不景气。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出口贸易短期内形势难以根本扭转,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南货北上、东货西进”可能进一步加剧,对我市部分外向型产业将产生挤压。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不利影响。2010年国家还将进一步抑制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加之金融危机导致的建材等需求萎缩,将对我市铝、锰等矿产资源产业、水泥等建材业以及其他高能耗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可能较大程度影响部分区县发展。三是投资增速可能放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0年要保持适度投资增速,重点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可能影响我市部分项目上马和争取中央投资;中央对地方政府及其平台公司举债和担保进行规范,将对地方政府融资带来巨大影响;虽然货币政策总体保持连续性,但信贷增长规模将有所控制,可能直接影响我市区县政府扩大融资。四是招商引资难度加大。一方面,国际投资受金融危机影响放缓了步伐,新引进重大国际投资项目难度大;另一方面,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减速和中西部同质竞争加剧对我市招商引资造成巨大挤压。

当然,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也面临一些机遇,特别是国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继续实施扩内需政策、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加大重点领域改革进程、加大对社会民生的投入以及我市推进国发3号文件落实、实施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设立“两江新区”、加快“五个重庆”建设、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等有利形势将带动和促进我市县域经济发展。

三、2010年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

2010年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圈翼城乡协调发展这一主线,坚持扩权强县,充分发挥区县主战场作用,创新机制体制,激发县域活力,推动县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坚持产业兴县,积极对接国家宏观政策,完善平台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增长和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坚持分类指导,以主体功能定位为导向,细化区域政策,以圈带翼,扶强援弱,推动圈翼联动协调发展。

2010年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应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1.依托园区集聚培育特色工业。一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要求,立足园区产业定位,科学规划园区功能布局和基础建设。协调进出口银行50亿元贷款按期到位,力争发行区县园区集合债券,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在现有特色园区的基础上,推进“1+15”移民生态工业园建设,争取国家将其纳入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并安排专项资金对其基础设施给予支持。继续安排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对园区标准厂房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予以支持。二是完善园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加强服务园区产业的物流专业市场建设,鼓励支持重点园区配套建设专业物流体系或物流园,尽快启动长寿化工园区、大足五金产业园区等配套服务集聚区建设。三是借助园区平台扩大招商引资。围绕市政府确定的园区主导产业,本着“求差、找点、补链”思路,细化入园产业目录,策划园区引资项目,定向定点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并支持区县借助全市“十大经贸活动”、东部沿海省市姊妹区县结对等载体,开展集群式、链条式招商,有针对性地引入关键性、节点性的重点项目和企业,进而带动配套产业引进,推动工业园区专业化。四是依托园区载体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把园区作为全市循环经济试点重点,组织实施好长寿化工园区等国家第二批试点项目,积极推进永川工业园区市级试点工作,指导涪陵区以特色工业园区为重点开展市级区县试点。鼓励并支持特色园区申报市级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五是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争取国家出台支持重庆内陆型加工贸易产业政策、审批并尽快启动实施《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将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长寿化工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

2.联动城乡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稳定粮油、巩固基础、推广农业机械化、实施“千百工程”的同时,按照壮大基地、培育龙头、发展中介、扩大营销的思路,结合实施“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经营、农业投融资改革,积极引导城市资本下乡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一是突出支持发展生猪产业。加大力度推进荣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着力打造涪陵、黔江等一批重点生猪养殖示范基地,通过循环经济推进污染问题解决。加强生猪供需调度情况监测预警,为生猪规模化生产提供预期性指导。力争年出栏生猪增加到2010万头。二是突出支持发展柑橘产业。坚持建设、加工、销售同时抓,继续推进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建设,新建标准化果园12万亩、改造老果园4万亩,力争柑橘种植超过170万亩。继续扶持万州汇源、三峡建设、恒河果业等柑橘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三是突出支持蔬菜基地建设。按照做大体量、注重生态、扩大市场的要求,推动县域蔬菜产业发展,新、改建重点蔬菜基地10万亩,建设蔬菜专业村100个,力争蔬菜播面达到800万亩,产量1100万吨以上。重点支持潼南蔬菜基地、武隆高山蔬菜基地等发展壮大。

3.着力完善县域城镇功能。一是着力破除交通瓶颈制约。加快推进渝利铁路、渝怀二线主城至涪陵段、兰渝铁路重庆段、南涪铁路和渝湘高速黔江至秀山段、渝宜高速云阳至巫山段、奉节至巫溪高速公路建设,尽快开工重庆-大足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开县-城口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二是推进县城功能完善工程。按照建设“五个重庆”的要求,以区县城市为重点,充分利用市支持31个区县城上档升级专项资金,整合资源,进一步推进区县城功能完善。突出中心镇建设,加快建设形成一批经济实力较为雄厚、人口转移承载力较大、辐射周边地区能力较强的中心镇。三是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服务周边的综合能力,重点帮助万州区、黔江区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教育培训基地以及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支持渝惠江津双福农产品物流园前期工作。四是增强县域商贸流通功能。指导完善县域中心商圈、特色商业街、专业市场、万村千乡工程等城乡商贸体系建设,落实“家电下乡”等拉动消费政策。重点引导重百等大型商贸名店加快入驻区县城,指导推进区县物流规划编制。五是完善政策促进人口转移。进一步探索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区县城和小城镇转移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和“两翼”人口加快转移。

4.深入推进圈翼帮扶和互动。进一步完善“一圈两翼”对口帮扶机制,调动结对区县参与圈翼帮扶和互动的积极性。加大工业园区、城镇基础设施和整村扶贫等项目援建力度,力争援建项目投入在帮扶实物量中占比达到80%以上,确保30%以上帮扶实物量用于整村脱贫,发挥好对口帮扶对“两翼”农户增收的促进作用。以对口帮扶为切入点,引导“一圈”优势企业加速向“两翼”拓展,帮助“两翼”特色产业扩大市内外市场。支持主城区县与“两翼”区县共创工业基地,探索圈翼区县异地建园机制。加大力度推进对“两翼”富余劳动力的对口援助培训、就业指导和后续服务,带动“两翼”人口加速向“一圈”转移;完善制度更好发挥党政干部、教师、医务人员选派对“一圈”人才锻炼和“两翼”人才培养的作用。

5.扶持贫困地区和特殊地区加快发展。一是实施“整村脱贫推进年”。争取国家加大扶贫投入,集中力量推进整村扶贫。完善2000个贫困村的脱贫规划,新启动250个村的整村脱贫工作;加大片区开发力度,新启动4个区县的片区开发试点,使片区开发试点覆盖到1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二是支持渝东南地区扶贫开发。力争国家尽早批准渝东南地区作为特殊贫困片区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抓紧推进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规划编制工作。三是争取国家支持库区后续发展。继续跟进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编制,争取将移民生态工业园等关系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的重大问题纳入后续工作规划,并做好后续工作规划启动实施的准备工作。争取国家延续执行三峡电站税收分配、库区产业发展基金、三峡库区耕地占用税等库区财政性资金扶持政策。争取国家延续并调整对口支援政策,积极衔接对口支援省市在企业引进、技术支撑、人才支援等“造血”帮扶上加大力度。

第三篇:重庆市2011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重庆市2011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11-6-3]

一、2010年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县域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区域发展趋向协调

预计全年31个区县(本报告中经济数据均为主城九区以外的31个区县的数据)实现GDP4750亿元、同比增长17.5%,增速较2009年全年高0.5个百分点,比主城九区增速高1.5个百分点左右,总体上呈现高位逐季回稳态势,县域经济迈入15%以上高增长期。全年“一圈”县域增长18.0%、渝东北县域增长17.6%、渝东南县域增长17.2%,均将高于主城九区增速。31个县域增速均将保持两位数增长;双桥、城口等个别区县摆脱去年增长低迷状况,经济快速回稳,增幅高达20%以上;万盛、彭水等个别区县由于产业后续投资乏力,增速相对滞后。万州、涪陵、黔江、江津、合川、永川等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增速19%左右,占县域经济比重将提升到40%以上,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二)工业经济迅速崛起,产业结构优化加快

一产业和三产业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增加值达到630亿元、1700亿元,分别增长6.0%、13.0%,与全市平均增速大体相当。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1900亿元,同比增长24.0%,万州工业园区升级国家级园区、黔江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江津加快融入主城发展、璧山发展微电园配套产业等推动本地区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工业发展支撑二产业强劲增长,预计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350亿元,同比增长24.0%,比全市平均增速高1.5个百分点,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可能超过50.0%,首次实现比重过半。

(三)投资增长高位回稳,内需持续平稳扩大

全年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可望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32.0%,比全市平均增速高5-6个百分点,但比2009回落5-6个百分点,投资继续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其中,合川、南川、綦江、铜梁、大足、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巫溪、石柱、酉阳等区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超过40%。工业投资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全年县域工业投资完成1650亿元,增幅28.0%;由于要素供给,金融危机影响导致重大项目开工不理想,万盛、双桥、涪陵、城口等4个区县工业投资可能呈现负增长。房地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强增长,涪陵、合川、綦江、潼南、璧山、梁平、垫江、武隆、秀山等区县房地产投资可能翻番,石柱、酉阳房地产投资增长将超2倍,县域全年房地产投资可能达到500亿元、增幅60.0%,将推动县域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1400亿元,增长19.0%左右,仍保持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

(四)招商引资有所回落,部分区县引资压力较大

招商引资总体上呈现逐季回稳态势,预计全年引进内资1300亿元,同比增长65.0%,比前三季度增速低10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速低30个百分点。江津、合川、潼南、城口、丰都、垫江、奉节、黔江、秀山、酉阳、彭水等区县引进内资可望实现翻番,云阳县增长5倍以上。部分区县引进内资效果欠佳,涪陵、长寿、万州等引资额较大区县增速可能放缓,万盛区引资额同比可能大幅降低。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5亿元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

(五)经济效益整体好转,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随着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进一步提高,带动县域财政收入整体好转。预计全年区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区县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突破500亿元、300亿元,增速高达57.0%、45.0%,比上年增速分别高20个、10个百分点,区县财政实力显著增强。31个区县财政收入增长普遍较好,万盛、双桥、长寿、南川、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万州、垫江、忠县、云阳、奉节、黔江、武隆、秀山等一批区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预计超过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11.0%,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工价双增加、粮食和生猪等农产品价格恢复上涨以及化肥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增长17.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今年县域经济发展总体势头良好,但一些长期存在突出问题仍然没有根本性好转:一是县域经济体量仍然很小。预计2010年底GDP100亿元以下区县仍有14个左右,GDP50亿元以下区县仍有5个左右,31个县域占全市比重仍将在60%以下,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二是产业空虚与结构不合理交织。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薄弱、靠天吃饭的现状制约特色产业规模化和组织化生产,工业企业少、规模小、层次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加快解决产业空虚的压力致使部分区县在招商引资中“来者不拒”,特别是一些能耗和污染较大的产业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三是农民生活水平总体仍然较低。贫困山区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尚未明显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仍然较低,12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仍可能低于5000元(其中4个县4000元以下),高寒边远和生态脆弱等不宜居住区贫困人口搬迁任务非常繁重。食品等物价上涨对农民生产生活影响较大,城镇房价高企对城镇化形成隐形遏制,农村消费难以有效拉动。四是统筹城乡发展任务重难度大。区域之间、县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差异很大。县域财政实力普遍较弱,用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投入十分有限,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任重道远。

二、2011年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从全球范围看,2010年以来经济复苏态势总体逐步向好,但金融风险财政化、通货膨胀等应对危机政策的负面效应逐步凸显,世界经济复苏出现放缓;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实体回归”趋向更加明显,相当长时期内全球产业转移动力减弱;国际贸易摩擦、国际资源争夺战以及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从我国形势看,随着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实施,宏观经济呈现出回升向好转向稳定增长态势,但明年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更加复杂,宏观调控政策可能更加灵活审慎,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可能加大,财政政策可能继续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适度收紧。从全市形势看:虽然明年可能仍将面临房地产政策调控、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因素制约,但全市经济经过直辖10多年蓄势已步入15%以上高速增长期,西部大开发、3号文件以及库区后续工作规划的政策优势将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两江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州工业园区等国家战略平台产业集聚效应将逐步显现,“五个重庆”建设大大优化重庆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将对“两翼”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形成强力推动。

总体来看,明年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趋好,但仍要注意防范、消化和应对以下四个方面不利因素。一是投资增速可能继续回落。国家投资刺激政策逐步淡出、整体投资强度减弱,货币政策收紧、政府债务偿还高峰以及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将对区县融资带来巨大压力,房地产深度调控可能遏制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踩刹车”对区县招商引资产生巨大影响。这些对我市县域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影响很大,需要加大工作力度减轻负面影响。二是产业调整可能形成短期压制。原有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可能受产业政策和市场萎缩的深度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人民币升值以及出口退税品种削减将较大压制外向型产业发展,国内省市及区县间新兴产业布局争夺战十分剧烈,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困难很大。这些对我市县域产业调整升级和加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需要采取经济措施予以应对。三是发展要素制约可能更加突出。国家继续加强对土地调控和管理,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特别是两江新区等开发平台建设对建设用地需求更加旺盛,市上“以项目批地”机制与区县引资“以土地招商”的客观要求矛盾进一步显现,土地指标审批对项目前期工作要求将更高;我市整体由能源“自给自足”转为“净输入”省市,电力、天然气、煤炭等工业能源需求随产业发展剧增,新增能源需求解决难度加大;部分区县进入政府偿债高峰期,区县融资难以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这些问题既需要争取国家加大支持力度,也需要市内加强统筹协调予以解决。四是农村居民实现预期增收目标难度仍大。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主要集中在鸡鸭鹅以及牛羊等种养殖方面,特色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体系瓶颈尚未突破;农业生产效率仍然较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压力较大,农产品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缺乏合理利益分配机制;生猪养殖仍然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出口贸易萎缩可能影响东部沿海部分企业生产进而影响我市县域劳务输出。

三、2011年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坚持扩充实力与促农增收相结合、产业培育与城镇发展相衔接、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互促进,突出产业支撑、农民增收、基础完善、人口转移和区域协调五大重点,内推改革增动力,外聚要素添活力,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发展。

2011年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应突出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以园区为重点培育现代产业

一是强化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协调进出口银行50亿元贷款按期到位,争取尽快发行园区集合债券,多渠道筹集工业园区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强园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及标准厂房建设。支持区县完善工业园区与区域骨干路网连接道,鼓励重点园区配套完善物流体系,提升园区竞争力。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施方案》。根据各特色工业园区“十二五”产业规划,本着“求差、找点、补链”思路,细化入园产业目录,策划园区项目,推进“嫁接招商”、“点对点”上门招商、重点行业专业化招商,并利用重大经贸活动扩大招商推介力度。三是加快特色旅游开发。全面启动“一带五区”统筹城乡旅游发展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围绕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乌江画廊、天生三硚等旅游精品,加快十大乡村、十大名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扩大县域旅游宣传营销。四是推进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建成银盘、草街、金家坝等大中型水电站,开工石柱电厂、奉节茅草坝和金凤山风电场,组织实施农林生物质燃料发电规划,推进大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发电和污水沼气发电试点,争取国家核准并开工石柱电厂、合川二期电厂,尽快取得奉节电厂等项目路条,推进綦江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培育壮大县域能源产业。五是协调保障发展要素需求。加大力度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扩大地票交易,启动万州工业园区土地征转分离试点;协调中石油、中石化增加我市天然气供应量,协调外购电和电煤输入尽量保障产业项目用电。

(二)多管齐下推进农民致富增收

一是千方百计拓展特色产品市场。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涉农经济实体,引导专业大户发展网络销售,帮助搭建“两翼”特色农副产品市场拓展平台、扩大产品知名度,保障公平、公正交易。二是切实做好疫病防治工作。狠抓动植物基础防疫工作,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和指导,切实做好动植物疫病疫情防范工作,避免疫病疫情损害。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进一步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引导农村土地、林地向大户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四是继续扩大劳务经济。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重点做好新生劳动力技能培训,力争新增转移劳动力30万人。五是落实好支农惠农政策。切实落实各项涉农补贴政策,进一步扩大农民工子女城镇入学范围,继续为农民工办实事。

(三)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的持续拉动

投资仍然是当前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要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加快产业投资的同时,进一步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既形成民生项目对当前投资的有效拉动,又为今后加快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加大力度推动一批重大交通、水利项目建设,做好征地拆迁等工作力争成渝客专、渝万城际等重大工程尽快开工,协调推进兰渝、渝利等铁路和奉节-巫溪、万州-忠县-丰都等高速公路建设;基本建成大足玉滩水库,新开工一批“泽渝”中型水库。要提速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中小学及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农村电视扶贫工程、农村广播社社响工程,加快完善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四)加快推动人口梯度有序转移

完善城镇体系和功能,增强城镇及农民新村的人口承载能力,借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人口有序梯度转移。一是加强县域城市建设。结合工业园区建设,优化区县城市发展规划,推动城市规模适度扩大。整合区县城上档升级专项、对口帮扶实物量、城市建设维护费等资金,进一步完善城市广场、体育馆等“大件”。按照“森林、畅通、健康、平安、宜居”的要求,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二是提速中心镇建设。认真落实支持中心镇建设的资金支持、用地支持、金融支持、智力支持等政策,整合各方面资金,集中支持中心镇“五个一”工程和“六个有”配套建设,因地制宜加快中心镇风貌建设,全面提高管理水平,逐步提升中心镇产业辐射能力。三是推进农民新居建设。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地票交易等多渠道筹集农民新村建设资金。整合中央、市级专项及涉农资金,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巴渝新居”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四是抓实户籍制度改革。切实加大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做好农民转户后续服务工作,保障农民转户入城后各项权益,以惠民利民的实际带动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民转户进城入镇。

(五)扶强援弱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分类指导,启动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细化区域政策,以圈带翼、扶强援弱,推动圈翼联动协调发展。一是支持一批重点县域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支持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措施,落实好万州第二大城市建设、黔江建设渝东南经济地区中心城市、加快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等区县分类指导政策,通过壮大中心城市和培育县城增长点来带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鼓励主城周边区县抓住“外环时代”机遇,主动承接主城特大城市辐射带动加快发展。二是启动实施库区后续工作规划。编制我市后续工作规划实施具体方案,制定后续工作阶段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项目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后续工作规划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后续工作规划投资计划中予以实施。继续争取和落实好库区相关发展扶持政策。三是以整村脱贫为重点推进扶贫开发。争取国家进一步加大扶贫支持力度,整合投入启动45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进一步探索产业扶贫机制和办法,引导贫困群众结合万元增收工程加快脱贫步伐。继续组织实施好生态和扶贫移民。四是推进圈翼帮扶促进互动发展。按照“一圈两翼”对口帮扶“十二五”规划,集中力量办好助推农户万元增收、助推城镇功能完善、援建城乡居民住房、援建寄宿制学校、助增医疗服务能力、援建园区基础设施、扶持农民培训就业、开展智力援助活动、资助贫困生就学、帮助招商引资等“十件实事”。五是支持渝东南地区加快发展。配合国家推进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规划编制工作,力争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实施,通过基础设施改善和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发展。

第四篇:重庆市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重庆市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 2009-5-27 ]

一、2008年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一)系列政策集中出台助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针对我市县域经济总量小、结构欠优、开放度低、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今年召开的市委三届三次、四次全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区县发展的专项政策,旨在推动区县扩大开放,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主要包括:一是帮助渝东北、渝东南区县建设特色工业园区;二是本届政府每年为主城外31个区县安排上檔升级专项资金2500万,用于完善县域经济中心功能;三是争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解决区县发展融资难题;四是采取多种措施搭建区县招商平台,推动区县招商引资工作;五是帮助区县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六是加大对库区、渝东南地区以及贫困区县的政策支持力度;七是从“给钱、设厂、交流人才”三大方面加大“一圈”对“两翼”的对口帮扶力度。“一圈”帮扶区县每年按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的实物量支持受助区县发展,重点用于工业园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八是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采取适应性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08〕132 号),对“两翼”5 个区县(自治县)继续执行地方税收全留和增值税增量返还政策,其余 12 个区县每年实现的税收增量市级留成部分全额定向补助当地;“一圈”中 14 个郊区县特色工业园区实现的税收增量市级部分全额补助区县。上述补助,专项用于特色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2008年底,市委三届三次全会出台的部分扶持政策和措施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市国资委牵头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签订了总额50亿元的贷款协议,用于支持“两翼”16个区县建设“出口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二是安排下达区县发展上档升级专项资金

7.5亿元,共扶持区县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项目61个,带动投资32.68亿元,有力地推进了区县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三是市政府发文明确了区县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为区县招商引资明确了重点和方向,促进了优势招商、错位招商和联合招商。四是组织开展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为区县引资构建良好平台。先后开展了“聚焦台商—重庆IT特别行动”、2008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暨全国知名民营企业重庆行、2008跨国公司投资重庆经贸洽谈会、2008重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两翼行等系列活动,签订了“粤渝中小企业合作发展框架协议”,推进了37个区县与沿海发达省市的76个区县签署了结对合作协议,另有3个区县与沿海省市的4个区县(市)已达成初步结对意向,通过结对开展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合作62项、投资716亿元。五是支持渝黔经济合作取得成效,东方希望集团投资26亿元的20万吨醋酸项目在万盛开工,武陵山、大巴山经济协作区相关准备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二)2008年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在系列扶持政策的推动下,全市县域经济(县域指主城九区以外的31个区县,数据来源为统计月报)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

(1)经济总量加速壮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6.72亿元,同比增长16.5%,比全市高2.2个百分点。

(2)工业支撑作用增强。实现工业增加值1094.85亿元,同比增长25.3%,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到37.7%,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3)投资实现稳定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217.8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2%,略高于前三季度增速,大大高于全市增长水平。其中,工业投资实现939.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9%,比前三季度增速低4.2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增速高8.9个百分点。新增中央投资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

(4)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5.66亿元,同比增长24.5%,与前三季度增速基本持平,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仍然较强。

(5)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引进内资391.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1.7%,增幅较前三季度高8个百分点。其中,16个区县引进内资额实现翻番(比前三季度增加5个区县),双桥、大足、奉节、巫溪、秀山、酉阳等6个区县引进内资增长3倍以上。1~3季度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1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2倍;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超过3亿美元。

(6)地方财力较快增长。区县级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虽较前三季度有一定回落,但仍然高达45.5%,全年实现区县级地方财政收入234.21亿元。

(7)农民收入较快增长。31个县域中,有24个区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高于全市17.6%的平均水平。

(8)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万州、涪陵增幅分别为26.3%、24.6%),总量占31个县域的39.7%。万云高速公路、涪陵区黄旗集装箱码头、渝湘高速公路黔江段、合川区沙溪入城隧道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旧城改造、新城拓展进一步加快,市政公共设施日趋完善,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域中心城市的形象日渐凸显。

(9)“两翼”县域经济发展提速明显。“两翼”17个区县中有15个区县发展速度高于全市14.3%的水平(万州、城口、彭水三区县增速均在20.0%以上),带动渝东北、渝东南经济分别增长17.1%、16.4%,扭转了“两翼”发展速度长期低于“一圈”的态势,“一圈两翼”县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二、新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单体经济总量普遍较小、产业层次依然较低、综合竞争力不强、统筹城乡能力弱、基础建设滞后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思想观念落后、市场机制不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欠缺、人才支持乏力等制约短期内仍然难以解除。

在新形势下特别是在今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趋紧的背景下,我市县域经济将面临新挑战:一是受国际经济和金融动荡影响,国内经济增长开始回落,投资、消费以及出口的有效需求将可能不足,对2009年县域经济将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东部沿海产业西进步伐明显减缓,出现回流和向其周边地区迁移的新动态,加之我市区县投资吸引力在西部地区并不具备突出优势,县域招商引资将面临更多变数和困难;三是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资本市场低迷影响,土地、资金等发展要素对县域经济的影响仍将加剧,用地难、融资难两大突出问题可能长期制约发展;四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伴随东部地区部分企业的倒闭出现回流潮,对外劳务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也较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短期内受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农民致富增收,并将可能使农民感受外出务工缺乏稳定性,从而对农村土地流转产生不利影响;五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仍需完善,要素集聚能力不够,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够强;六是由于区域基础条件差异大,新形势下竞争将更加激烈,区域之间县域发展水平有继续拉大的趋势,“一圈两翼”县域协调发展困难。

虽然2009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经济增长放缓将对我市造成不利影响,但并未改变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面。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以及由此带来的我国外需走弱的背景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已开始反周期调节,2009年国家经济政策重心已经转为“保增长”,预计未来政策环境将整体适度宽松,投资政策、金融政策将进一步松动,这为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三、2009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抓住国家 “扩内需、保增长”的宏观政策机遇,紧扣培育特色产业、壮大综合实力这一核心,着力打造发展平台,创新发展机制,完善发展政策,积极探索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各区县突出特色、优势联动、错位竞争,通过内启动力、外引动力实现加快发展。2009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应着力推进以下几个重点:

(一)调整优化县域经济布局

加快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区县“四规叠合”工作,通过国土空间综合分析评价,合理确定区县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以及县域国土开发时序和开发重点,引导区县立足自身定位,规划功能分区,优化发展布局,统筹协调好产业发展、人口控制、耕地保有、基本农田、建设用地、环境容量等核心要素空间落地,实现全域空间规划,促进产业空间集中和城乡统筹。加快打造特色县域板块,鼓励条件适宜、产业联系紧密的区县连手协力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或特色经济板块,鼓励区县开展跨省毗邻经济合作,重点推进川渝毗邻地区合作、长江黄金水道联合开发和武陵山、大巴山经济协作区构建。

(二)促进县域园区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和关联发展

合理确定园区产业定位,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配套能力等要素,明确园区功能定位,确定主导产业,从构建和延长产业链、产业价值链出发,有针对性地引入关键性、节点性的重点产业项目和企业,引导其关联配套产业向园区集聚,着力打造特色化、专业化园区。积极构建园区协作发展机制,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依托市级工业园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工业园区,引导相邻区县园区发展关联配套产业,促进产业链的跨园区延长;以利益机制为纽带,引导区县园区开展联合招商,积极探索收益共享或项目有偿转让等协作模式,鼓励支持发展态势好的园区跨行政区划扩张。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按照产业集聚、土地集约、资源节约的要求,全面推广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实行园区供水、供电、治污等配套设施统建统管,加快构建集产业研发、融资担保、就业培训、物流配送、信息中介为一体的园区生产性服务链条。

(三)强化县城为中心的城镇服务支撑功能

推进城镇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依托交通干线实施点轴开发,加快区县经济中心、中心镇、一般镇建设,引导县域人口合理布局。以城乡总体规划为指导,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区县城市规划修编,引进先进规划设计理念,按照适度超前、注重特色、统筹各方的原则做好区县城市以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工作,注重城市拓展与产业发展的配套衔接,留足产业发展空间。指导区县用好上檔升级专项补助资金,完善城镇交通、市政、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提升县域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对产业、人口的集聚功能和承载支撑能力。加快培育城镇服务业,着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会计、咨询、法律等第三产业,提升城镇配套服务功能。着力推进“森林城市”、“宜居城市”、“平安城市”建设。

(四)继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支持跨县域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打通县域之间断头路,提升县际公路等级。围绕搭建县域发展平台、服务城乡居民的要求,科学规划县域重大交通、水利、电力、环保等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城镇公交、信息网络、天然气、自来水、环卫设施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和拓展,实现基础设施的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和城乡共享,增强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深入推进农村电网改制和无电区电力建设,继续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大中型水库建设、病险水库整治、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和农村沼气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强力推进开放引资

坚持理性招商和科学招商,制定出台区县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引导区县综合考虑县域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科学确定招商引资主导方向和重点,有针对性地策划、储备、推进一批重点引资项目,完善招商有关机制,招商避免盲目招商和恶性竞争。着力推进园区招商,立足各园区主导产业,按照“求差、找点、补链”的基本思路,针对产业链短缺环节,策划推介一批重点产业招商专案,借助与东部地区区县结对、共建东西部产业合作示范基地等多种模式开展集群式、集团式、链条式招商。建设接纳沿海出口加工型产业转移基地,引导区县及开发区与沿海市县(区)结成姊妹县市,建立“一对一”结对承接产业转移互动机制,依托区县特色工业园区、开发区,加快建设承接沿海地区出口加工业转移的平台。积极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加强区县招商网和招商专案数据库建设,借助渝洽会等平台载体,结合平面、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着力推介区县特色产业重大项目,引导区县突出特色错位招商。加强招商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招商服务机制,提高招商服务水平。

(六)深化农村改革

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落实农村改革举措,以机制创新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探索城乡土地利用机制,在保障基本农田面积总量不减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积极稳妥探索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土地利用机制。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启动以土地入股建立专业合作社的改革试点,推动农村土地交易所挂牌并开展交易。全面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选择部分“两翼”区县探索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继续推进支农涉农资金整合,引导各方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探索建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住房抵押贷款试点,扩大农业保险规模。继续推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制改革,维护涉农物资市场秩序和价格稳定。进一步完善劳务经济引导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指导、后续服务和社会保障,促进农民工稳定转移就业。

(七)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继续清理和修订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定和政策,放开投资准入限制,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注册条件和经营范围,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投资立项、用地用电、银行信贷、发行股票债券等方面做到与其它企业一视同仁。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加强信息、政策指导服务,制定民间投资产业指导和创业辅导政策,适时发布投资和产业政策信息。创造宽松发展环境,完善投资并联审批制度,探索实行个体创业“一费制”。改善融资环境,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相关机制,推动小额贷款扩面,帮助民营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合理调整市、县(区)行政权限,强化区县对垂直管理部门的管理,进一步清理下放行政审批权限,除国务院明令由省级机构行使的权限外,按照“能放则放尽量放”的原则将有关权限下放区县,并抓好下放权限的落实和指导工作,进一步扩大区县自主权。选择部分区县开展大部委制试点,探索整合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的新机制。积极探索在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下,基层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办法。

(二)形成扶持县域发展的政策合力

从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健全完善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强化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督促。重点要健全对县域的财政支持机制,完善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奖补引导区县加快化解乡镇逾期政府性债务。

(三)扶强援弱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支持重点县冲刺“双百”(全国百强县和西部百强县)。按照“分级递补”的思路,将我市西部百强县排位最前面的铜梁县、璧山县作为冲刺全国百强县的重点县,在体制机制

改革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将未进入西部百强县的14个县域中主要经济指标和2007县域经济评价中排位相对靠前的潼南、梁平、忠县、武隆、丰都等5个县作为冲刺西部百强县的重点县,把垫江县作为西部百强县保位的重点县,在资金、项目方面予以倾斜支持。扶持“两翼”地区加快发展,切实落实现行各项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依托“一圈两翼”对口帮扶平台,调整和整合主城区集团、扶贫集团、市级部门帮扶等帮扶机制和力量,提高帮扶成效。

(四)建立县域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建立更为严格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修订机制,区县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一经同级人大审议通过,则以法的形式保障实施,规划的基本思路、规划布局、发展方向等在规划期内不得因主要领导调整等人为因素随意变动,以保持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和举措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加强对区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指导和监督,探索建立区县规划实施评估体系,把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对区县的考核内容,努力保障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严肃性和规划实施的连续性。

(五)引进、培育和稳定县域人才

继续采取多种途径吸引大学毕业生投身基层,特别是到边远地区工作。灵活采用调动、兼职、挂职、聘用等形式协调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大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到中小城市和县城服务。进一步扩大区县干部交流,推动市级部门、主城区县、国有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域交流锻炼、任职,有计划组织县域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交流锻炼。逐步适度提高县域特别是边远区县津补贴标准,做到事业留人与待遇留人有机结合。探索建立县域市管领导干部工作业绩与职级高配挂钩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区县领导班子抓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来源:重庆市发展改革委

第五篇:重庆市公安局服务民营经济发展30条

重庆市公安局服务民营经济发展30条

为更好促进我市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亲商、安商、护商”良好氛围,打造优质高效、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进一步简政放权、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结合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提出以下服务民营经济新举措。

一、创新服务方式 1﹒民营企业引进的专家、学者、留学回国人员以及在民营企业就业的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人员,本人及其共同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可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增设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点,方便民营企业员工就近办证。

2.定期向涉及民生的民营企业提供车驾管业务上门服务,集中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和业务办理;向有大型公路客车、大型旅游客车、危化物品运输车、校车、“营转非”大客车、租赁大客车、非营运大客车七类重点车辆的民营企业提供免费换发专段号牌服务。

3.组建消防技术服务团队,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管理和灭火救援基础工作等提供“点对点”的技术咨询服务。

4.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和员工,因紧急商务活动需办理出入境证件的,提供24小时急事急办服务。5.聘雇外籍员工的民营企业,有10人以上外籍员工集中申请签证证件的,可提供预约办证、上门面签和法制宣讲服务。

6.针对民营企业申请的公开事项,依法提供辖区有关情况,为投资决策、项目布局、经营发展提供参考;为民营企业量身定制法律知识培训,提供风险防控意见建议。

7.指导民营企业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完善内部治安保卫制度。社区民警上门排查干扰企业建设、侵害企业权益、扰乱企业秩序等治安隐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企业安全稳定。

二、优化行政管理

8.下放典当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以及金融机构营业场所、金库安全防范设施方案审批及工程验收许可的审批权限至区县公安机关,方便企业就近办理。

9.将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将金融机构营业场所和金库安全防范设施的方案审批及工程验收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将典当业特种行业行政许可时限,由20日缩短为10日;对500平方米以下公众聚集场所申请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的办理时限,由13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

10.取消公章刻制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初次登记需刻制公章的民营企业可直接到公章刻制企业刻制公章。申报设立民营保安企业的,由提交纸质材料审核,改为网上提交、网上审批。

11.符合条件的机动车销售企业、二手车交易市场和获市商务委许可备案的机动车报废回收企业,可设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办理相应的机动车业务;获质监部门计量认证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站,可代发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符合资质的医院可办理机动车驾驶人体检业务;引导民营企业按市政府政策规定参与考场建设。

12.在货车限行区域内,有通行需求的从事鲜活物品(菜篮子)、粮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快递等民生物品运输的民营企业载货车辆,可申请办理通行证。

13.民营企业申请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时,公安消防部门能够自行核查的设计、施工、工程监理、检测单位等合法身份和资质等级证明文件,以及部分前置消防许可文件,企业可不再提交。分类制作消防审批申报资料告知清单和示范样本,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

14.民营企业申请《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经营许可证》时,公安机关自行核查其工作人员的学历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以及从事翻译、会计、律师等职位的人员从业资格证明,企业不再提交。

15.对来渝与民营企业洽谈商务的外籍华人,可签发5年以内多次入出境有效签证;对在民营企业工作需长期居留的外籍华人,可签发有效期5年以内的居留许可;民营企业聘雇的博士研究生学历外籍华人,或聘雇的外籍华人在渝连续工作满4年、每年在我国境内实际居住累计不少于6个月,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

16.对民营企业聘雇的外国人,已连续两次申办工作类居留许可且无违法违规情形的,可签发有效期5年以内的工作类居留许可。

17.民营企业聘雇的外籍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办妥工作许可证明的,可在公安机关口岸签证部门申请工作签证入境;来不及办理工作许可证明的,可凭企业出具的邀请函件在公安机关口岸签证部门申请人才签证入境。

三、严打违法犯罪

18.对民营企业的报警求助,严格落实首接首办责任制,做到有警必接、有案必受、受案必查,对社会影响大、危害严重的案件,实行专案侦办、挂牌督办。

19.严厉打击针对企业负责人的故意伤害、绑架、敲诈勒索、非法拘禁等违法犯罪,以及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黑恶势力、地方宗族恶势力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20.严厉打击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直接侵害企业合法权益和串通投标、商业贿赂等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的经济犯罪,创造公平公正的生产经营环境。

21.严厉查处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恶意阻工、暴力讨债等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22.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侵犯商业秘密、假冒注册商标等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维护企业创新动力和品牌权益。

23.对涉企案件全力开展追赃挽损,最大限度减少财产损失,依法启动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机制,对涉案资产依法及时返还。

四、规范执法行为

24.严格区分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不正当经济活动与经济犯罪、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界限,准确适用法律,妥善化解处理因债务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依法保障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25.建立涉企执法报告制度,公安民警到民营企业办理案件或开展安全检查时,除法律规定的紧急情形外,需向所在执法办案单位负责人报告,尽量避免对企业正当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26.严格依法办案,审慎使用拘留、逮捕、查封、冻结、扣押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侦查办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27.加强同其他省市执法协作,对涉及我市民营企业的跨省市重大案件,主动对接、积极协作,切实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五、强化保障监督

28.成立市公安局服务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经侦总队,负责统筹各警种服务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收集掌握民营企业意见建议,适时开展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专项打击整治行动。

29.会同市工商联等部门建立警企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民营企业代表座谈会,通报有关情况、了解企业需求、征求工作建议、研究解决问题。建立服务平台、开通微信公众号、设立24小时举报投诉和咨询服务电话,畅通民营企业同公安机关的联系渠道,增强警企协作合力。

30.对民营企业投诉反映执法办案和管理服务方面的突出问题,5个工作日内回复办理情况并限期整改;对涉嫌违法违纪的公安民警,先行停止执行职务,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宣传人员走进高层住宅小区 传授消防知识

纵观全国高层建筑火灾时有发生,为预防辖区高层建筑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大队结合实际,组织宣传人员深入高层住宅小区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活动。

连日来,大队宣传人员先后走进克拉大都会、上上城、中央王府、山水江岸、碧水云天等高层住宅小区进行消防宣传活动。活动中,宣传人员向广大居民说明了高层住宅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火灾诱因详细讲解了高层住宅用户应掌握的防火攻略: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电器设备,留心其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要求,定期检查家中电气线路,如有老化或损坏要及时进行更换,外出时确保家中断水断电断气;入住前要熟悉住宅楼内及周围的消防设施设备,维护和保养好住宅和楼道的消防设施设备,保证紧急疏散通道畅通,学会使用楼内消防器材灭火;家中常备灭火器、灭火毯等灭火器材,全楼居民要定期组织疏散逃生演练。一旦发生火灾要利用建筑内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材进行扑救,并在灭火自救的同时拨打报警电话。

讲解结束后,宣传人员还为小区居民讲解了干粉灭火器和室内消火栓的使用方法,并组织居民进行了油盆灭火和疏散逃生演练,切实提高了广大高层住宅用户的消防安全知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大队检查高层建筑消防安全

发布时间:2017/9/5 14:38:55 来源:巫山消防大队 作者:谭冰心 审核人:孙延辉 点击:80

为深入推进辖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开展,切实增强高层建筑居民、物业管理人员自防自救和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坚决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9月5日,大队深入总商会大厦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全力推进夏季消防安全检查工作。

消防监督执法人员重点对物业管理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及落实情况;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和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是否能熟练操;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配电室以及其他消防设备、设施是否正常运行等进行了检查。

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该高层建筑存在消防设施损坏、设备不完善、消防安全制度、应急疏散预案不规范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执法人员下发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并要求物业公司进一步加强单位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力度,认真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尽快对设施进行维修更换,坚决防止各类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通过此次检查,进一步提升了高层建筑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火灾防范能力,为保持辖区火灾形势持续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巫山县政府召开老旧居住建筑消防设施改造工作协调会

为进一步推进巫山县老旧居住建筑消防设施改造工作,9月1日,巫山县政府召开老旧居住建筑消防设施改造工作协调会,县政府副县长熊伟、朱万军、陈恭福出席会议,县府办、财政局、公安局、城乡建委、移民局、安监局、消防大队、鼎诚水务、高唐街道、龙门街道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张林凡大队长介绍了老旧居住建筑消防设施改造工作的背景、巫山老旧居住建筑改造基本情况、改造五年规划和存在的问题困难。高唐街道、龙门街道汇报了辖区老旧居住建筑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各参会部门就老旧居住建筑改造提出了意见建议。

熊伟副县长、朱万军副县长、陈恭福副县长就相关工作提出要求。会议要求:一是各相关部门、街道必须高度重视老旧居住建筑消防设施改造工作。消防工作事关人民群众人民财产安全,务必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全面摸清全县老旧居住建筑基本情况,做好改造工作。二是全力推进,做好改造工作。由县移民局牵头,做好调查研究和政策结合,从小区帮扶资金和大修基金入手,争取整改一部分老旧居住建筑,剩下的再另行争取其他专项资金。三是县消防大队要做好技术指导和支持,确保改造工作有序有效推进。

下载2014年1-5月重庆市经济发展情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1-5月重庆市经济发展情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庆市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安排的意见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重庆市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安排的意见》和《重庆市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渝办发„2012‟206号 各区县(自治......

    2014年1-7月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4年1-7月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1-7月,全市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工业、投资、消费、交通运输等指标增势平稳,全社会用电量、财政收入增长略有放缓,物价保持稳定,城镇就业增......

    2011年3-4月经济发展办工作计划

    2011年3-4月经济发展办公室 工 作 计 划一、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扎实做好引资安商工作,促进全乡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以强化项目环节为抓手,落实服装厂的手续办理......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的比较研究(精选五篇)

    重庆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实力的比较研究杨成50110202706摘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重庆市的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但是各区、县间的经济发展实力......

    重庆市江北区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重庆市江北区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根据《重庆市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安排的意见》和《重庆市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要求,为加强专......

    2013年1-12月重庆市外贸进出口情况[5篇范文]

    2013年1-12月重庆市外贸进出口情况 发布时间:2014-01-16 2013年重庆市外贸进出口情况 根据海关统计,201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4.16万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7.6%。其中,出口2......

    1-7月重庆市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情况

    1-7月重庆市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情况重庆装备制造业在1-7月的经济运行中,受益于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逐步到位和实施,与此相关的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出现逐月......

    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月”的自查报告和整改措施

    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月”的自查报告和整改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新乡市局及辉县市下达的有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月”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局积极组织全员学习相关的各项法律,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