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06年度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月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办发〔2006〕029号 【发布日期】2006-05-31 【生效日期】2006-05-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06年度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月活动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6〕02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实施我市“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加快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不断提高我市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根据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决定》(津党发〔2004〕7号,以下简称《决定》)要求,定于今年6月初至7月上旬,在全市集中组织开展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月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市委八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紧紧把握“站在新起点,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工作总要求,以“服务滨海新区,优化投资环境,巩固长效机制,促进企业发展”为主题,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总结和坚持以往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投资环境,推动全市对外开放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活动安排
本着务实、高效的原则,围绕信息公开化、规则严密化、流程便捷化、承诺诚信化、服务公平化、执法规范化六项基本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广泛进行思想发动。各地区、各部门要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把深入贯彻落实《决定》,增强全员服务意识作为今年服务月的工作重点,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意识。各单位都要对照《决定》要求,针对当前我市投资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从依法规范政府行为、减少办事环节、简化办事程序、改善政风行风等方面开展自查,研究提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的新举措。
(二)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要通过新闻发布会、政府公报、政务公开栏、公开办事指南等多种渠道和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集中发布各项规章、政策、行政措施和办事程序。各单位要通过举办“走进直播间”活动,组织部门领导与企业客商互动,解答和受理问题咨询和投诉;开展优化投资环境大讨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优化投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开辟网上调查专栏,对我市或本地投资环境进行评估测评等系列活动,尽可能将能公开的政务事项向全社会公开。
(三)完善服务基层企业的长效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把往年服务月期间主动上门服务、开展调查研究、组织政策宣讲、现场接待办公、集中受理投诉等好的经验和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研究制订加强服务的新举措,建立起长效务实的服务机制。
1.开展“接待日”活动。各地区、各部门要确定时间、地点开展服务月接待日活动,集中受理企业政策咨询和业务投诉,开通服务月热线电话,受理全社会的公开投诉。新闻媒体要对各部门的接待时间和服务热线电话进行公布。
2.开展专题政策宣讲活动。市区两级对内对外开放办公室都要针对基层和企业提出的需求,分别组织有关部门举办政策宣讲会、说明会及依法行政专题讲座,对《决定》及其实施细则和最新政策,以及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相关政策等,进行集中讲解。
3.召开内外资企业投资环境座谈会。各地区、各部门要召开外资、内资企业投资环境座谈会,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解决一批困扰企业的重点问题。对重点企业和有具体问题的企业要深入进行跟踪走访,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四)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断总结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并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推出系列专版、专访进行广泛宣传,特别是突出宣传报道先进内外资企业的创业事迹以及先进企业负责人工作事迹、各地区和部门为企业开展服务解决难题的典型事迹。市开放办将邀请境内外专家和官员来津,就政务公开、服务企业、优化投资环境等内容举办专题报告。6月8日,召开全市2005年度先进外商投资企业表彰大会,向全市优秀外商投资企业颁发奖杯及奖状,并向先进外商投资企业外方总经理颁发“便捷卡”。
(五)开展创建“优秀服务窗口”和“优质服务部门”活动。市区两级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要集中开展创建“优秀服务窗口”和“优秀服务部门”活动,并在一定范围内向全市各有关部门进行公布。
(六)巩固服务月工作成果。7月上旬,各地区、各部门要对服务月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将书面材料报对外开放办公室。7月下旬召开全市服务月总结大会,对全市服务月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
三、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本次服务月活动由市对外开放工作协调推动小组统一组织领导,由市区两级对外开放办公室和对内开放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各地区、各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服务月活动的重要性,列入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责、具体部门负全责,要做到部署周密、任务明确、措施有效、责任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密切协同,主动配合,确保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二)深入抓好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制订服务月工作方案,组织力量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主动、及时地向市开放办反馈信息(E-mail地址为:tj_wto@163.com),市开放办将以简报形式通报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情况。
(三)加强督查推动。各级政府督查部门和对外、对内开放办公室要加大督查力度,安排1至2次督查活动,对各单位服务月期间各项活动的组织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对全市投资环境改善情况和各职能部门、执法部门的工作情况以及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评议、视察、监督。
二○○六年五月三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关于开展2005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月活动的通知(津政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办发〔2005〕33号 【发布日期】2005-05-28 【生效日期】2005-05-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关于开展2005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月活动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5〕3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实施我市“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提高我市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根据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决定》(津党发〔2004〕7号,以下简称《决定》)要求,定于今年6月初至7月上旬,在全市集中组织开展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月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市委八届七次全会和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紧紧把握“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再上新水平”的工作总要求,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企业发展”为主题,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树立重商、亲商、安商、富商和以企业为本的理念,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加大工作推动力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投资环境,推动全市对外开放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推行政务公开等四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增强服务意识,深入抓好《决定》的贯彻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把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增强全员服务意识作为当前重点工作来抓,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意识,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对照《决定》要求,认真进行总结和自查,凡是没有启动的工作,今年必须启动;凡是已经启动的,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水平。
(二)提高办事效率,集中力量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各地区及有关部门要发挥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的作用,强化对现场审批、并联审批和限期办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各窗口单位要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对企业投资项目涉及行政审批的事项,既要依法审查,又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努力办好。各级领导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三)优化投资环境,建立服务基层企业的长效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把去年服务月期间主动上门服务、开展调查研究、组织政策宣讲、现场接待办公、集中受理投诉等好的经验和做法,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逐步加以完善,长期坚持下去,并不断研究制订加强服务的新举措,建立起长效务实的服务机制。
(四)推行政务公开,认真做好社会各界的咨询投诉。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除国家规定或外事工作需保密的事项外,原则上应向社会公开。通过新闻发布会、政府公报、政务公开栏、公开办事指南等多种渠道和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集中发布各项规章、政策、行政措施和办事程序。各单位都要建立专门的咨询投诉机构,认真接待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咨询投诉;各级领导在服务月期间都要抽出一定时间,专门受理企业的咨询和投诉,为企业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
三、活动安排
本着务实、高效的原则,围绕四项重点任务,重点开展如下六项活动:
(一)深入基层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全市各级领导在服务月期间都要安排一定时间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基层和企业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组织有关部门提出落实解决办法。
(二)开展接待日活动。各地区、各部门要规定时间、集中地点开展服务月接待日活动,集中受理企业政策咨询和业务投诉,开通服务月热线电话,受理全社会的公开投诉。新闻媒体要对各部门的接待时间和服务热线电话进行公布。
(三)开展专题政策宣讲活动。市区两级对外开放办公室都要针对基层和企业提出的需求,分别组织有关部门举办政策宣讲会、说明会,对《决定》及其实施细则和最新政策进行集中讲解。
(四)召开内外资企业投资环境座谈会。各地区、各部门要召开外资、内资企业投资环境座谈会,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解决一批困扰企业的重点问题。
(五)开展创建“优秀服务窗口”和“优质服务部门”活动。市区两级行政许可服务中心要集中开展创建“优秀服务窗口”和“优秀服务部门”活动,并在一定范围内向全市各有关部门公布。
(六)表彰优秀外商投资企业。6月8日,召开全市2004先进外商投资企业表彰大会,向全市优秀外商投资企业颁发奖杯及奖状,先进企业代表发言,市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本次服务月活动由市对外开放工作协调推动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市区两级对外开放办公室和对内开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主要职责为:负责制订服务月活动实施方案、阶段性工作计划,督促检查方案执行情况;收集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对改善投资环境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目标和措施;总结服务月活动开展情况,组织宣传典型及经验做法。
(二)抓好宣传造势。服务月活动期间的宣传报道工作由市政府新闻办负责组织。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渠道和专题报道、现场直播、人物专访等多种形式及时发布服务月期间各地区、各部门的活动安排,广泛宣传开放政策,报道先进典型,介绍各地区、各部门为企业服务的成功经验,并对改善投资环境工作进行舆论监督。
(三)加强督查推动。各级政府督查部门和对外、对内开放办公室要加大督查力度,安排1至2次督查活动,对各单位服务月期间各项活动的组织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在全市范围内通报。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对全市投资环境改善情况和各职能部门、执法部门的工作情况以及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评议、视察、监督。
二○○五年五月二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南开区2010年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月活动方案
南开区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
“2010年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月”活动方案
按照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关于在市和区县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开展“2010年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月”活动的安排意见》(津审„2010‟513号)和区政府办公室《转发区招商与合作交流办
区对内、对外开放办拟定的南开区2010年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月活动方案的通知》(南开政办发„2010‟15号)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南开区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审管办)定于今年6月在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许可中心)集中开展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月活动(以下简称服务月活动)。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和区政府办公室关于服务月活动要求,围绕 “简化办事手续,提高服务效率”的活动主题,创新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不断优化开放环境,全面完成好我区今年各项工作和任务,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活动内容
服务月活动期间,安排主要活动内容如下:
(一)动员部署。6月1日,在许可中心利用“局长联合接待日”活动,开展审批再提速新举措政策宣讲日活动,向社会和新闻 媒体集中解读我区最新政策和法规。6月11召开“南开区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月活动动员部署会”。通过发文、媒体报道等方式,全面启动服务月活动。
(二)启动和坚持长效服务机制。一是6月11日,在许可中心举办“提高行政效率与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咨询服务接待日”活动,集中受理企业公众咨询、办件,宣讲服务举措。二是6月中旬,组织相关审批部门开展“深入百家企业、解决审批难题”活动,主动了解查找企业在申办行政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制定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切实加以解决。三是6月中下旬,组织相关审批部门深入街道办事处就审批后期照后服务暨企业信用评估运行机制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推动,开展审批后期全程跟踪服务。四是6月下旬,组织召开“开放型经济发展与行政审批服务恳谈会”,请区领导及相关审批部门领导参加,听取企业对行政审批工作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审批难题。
(三)推进审批服务再提速。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开展推进审批服务再提速系列活动。
1、实施审批手续再简化
各审批部门要深入落实市、区政府《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审批服务再提速的实施意见》(津政发„2010‟5号、南政发„2010‟4号)等文件规定,把行政审批服务再提速的措施执行好、落实好。特别是要进一步落实减少审批事项,减少申请材料和审批环节,审批再提速后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严格执行新的申请材料目录,确保取消的事项真正取消,下放的审批权限真正到位,减少的申请材料不再提交,将简化手续,减少环节落到实处。
2、实现审批效率再提速 各审批部门要严格落实压缩后的审批承诺办结时限,立等可取事项和网上办理事项要按承诺向企业和群众兑现办理。严肃落实限期办理制度,认真执行简化后的审批流程,把住进口,控制出口,全程监督,确保压缩的审批时限能够全部实现,并大幅度地缩短实际办理审批的时间。
3、进一步落实“一审一核、现场审批”
各审批部门要认真落实关于在许可中心推行“一审一核、现场审批”的工作要求,对现行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由行政一把手重新向本部门驻许可中心首席代表签发现场审批授权书,确保各部门在许可中心的现场审批率达到95%以上。
4、依法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规范我区行政审批的办事指南,审批办理工作要做到程序合规、服务高效、质量保障。
5、进一步加快投资项目联合审批
联合审批部门要强化投资项目联合审批,严格执行一窗接件、效能登记、帮办领办和审批时间与自然时间双限时的措施,确保每个投资项目联合审批立项阶段15天、规划阶段90天、开工阶段35天,共计140个自然天数完成全程审批,促进项目快审批、早开工。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各审批部门要加强领导,深刻认识开展服务月活动的重要性,将服务月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抽调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做到任务明确、措施有效、责任落实,各部门之间要顾全大局,相互协调与配合。
(二)创新服务方式,注重活动实效。各审批部门要作出活动 安排,制定工作措施,狠抓落实。要创新服务方式,建立长效服务机制,着重解决难点问题和突出问题。
(三)加强行政效能综合考评。各进驻窗口要深入开展窗口规范化建设和工作人员标准化服务活动。按照“一件一评议”、“一事一回访”的要求,坚持对办结的审批事项进行评价反馈和跟踪回访。许可中心将会同监察局,加大对各部门行政审批办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力度。
(四)加大宣传力度。服务月活动期间,各部门要及时向区审管办综合科报送服务月活动的相关信息和简报。要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开放政策,报道先进典型,介绍服务企业的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五)做好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各部门要认真总结活动,查找不足,将服务月活动总结于7月2日前反馈至区审管办协调科。
南开区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
二〇一〇年六月八日
第四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津政办发„2009‟72号
转发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天津滨海新区 土地“征转分离”实施方案的通知
有关区、县人民政府,有关委、局,有关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征转分离”的实施方案》,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八日
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土地“征转分离”的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用地保障,切实维护被征地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08‟26号),结合天津滨海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改革土地管理方式、创新土地管理机制
为重点,加大土地管理改革力度,统筹滨海新区城乡发展,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供土地资源保障,系统考虑农民的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真正使农民安居乐业有保障。
(二)工作目标。通过实行土地“征转分离”,实现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建设的统一实施,保障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与用地供应在空间、时间上的协调,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
(三)基本原则。
1.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2.“征转分离”实行土地征收计划管理。
3.在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基础上,全市各区县认真借鉴经验,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确定和开展试点工作,并适时推广。
4.确保征收后转用前的土地不撂荒,切实保护耕地。
5.统一落实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安置。
二、主要内容
实施土地“征转分离”,即土地征收和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相对分离,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将重点发展区域和近期建设项目用地涉及的集体土地先行征收,再根据开发需要和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等情况,适时实施转用。
(一)合理确定征收范围,由市人民政府批准并组织实施。对滨海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为建设用地的集体土地,由市人民政府分区域、按地块、有计划地批准征收,统一安置农民。
(二)天津滨海新区各行政区人民政府及功能区管委会组建或指定的具备土地整理职能的单位(以下称土地整理单位),负责融资及征收后土地管理工作。
(三)实行统一征地及征地补偿安置费用预交制度。
(四)建立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安置新机制。
1.修订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从征地区片价中分离,使区片价与社会保障费用并列为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组成部分。征地区片价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在实施征地前由征地申请单位拨付社会保障部门。
2.开展多种征地安置模式试点。科学合理地制定滨海新区被征地农民的总体安置方案,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可以开展留地安置、土地使用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试点,或建立社会保障机制,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
三、实施步骤
(一)“征转分离”土地征收计划的申报与下达。天津滨海新区各行政区人民政府及功能区管委会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按照近期建设规划拟订“征转分离”土地征收计划,于每年11月底向市国土房管局报送下一“征转分离”土地征收计划申请,并提供“征转分离”土地征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征转分离”的必要性;
2.行政区或功能区范围内土地利用情况,包括批而未供、供而未用、节约集约程度等内容;
3.“征转分离”征收土地现状情况、规划情况,农业人口、劳动力人口构成及安置人口等情况;
4.明确土地整理单位(融资主体)情况;
5.明确资金来源及资金测算情况;
6.明确被征地农民具体的补偿安置措施;
7.明确土地征收后转用前的具体管理措施;
8.明确土地开发进度及实施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计划安排;
9.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市国土房管局委托市开垦征地中心对报送的土地征收计划进行审查,编制土地征收计划实施意见上报市国土房管局。市国土房管局审查同意后下达滨海新区“征转分离”土地征收计划,计划规模原则上为当年转用计划面积与上一“已征未转”面积总和的1倍。
(二)土地征收申报。天津滨海新区各行政区人民政府及功能区管委会土地整理单位根据批准的“征转分离”土地征收计划,向市开垦征地中心提出征地申请。市开垦征地中心组织各区国土资源分局按照法律、法规和征地程序的要求,统一实施征地前期各项工作,完成征地申报组卷。征地申请主体在申请征收前,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确定的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含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拨付市开垦征地中心指定的专项账户。
(三)土地征收审查批准。市国土房管局按规定对土地征收业务卷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予以批准,核发土地征收批准文件。
(四)批后实施。根据土地征收批准文件,市开垦征地中心统一组织各区国土资源分局落实公告、登记等土地征收实施工作,按时将征地补偿安置费用拨付被征地村集体。
(五)核发土地储备证。天津滨海新区各行政区人民政府及功能区管委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实施土地征收后的“征转分离”地块的土地储备证核发给土地整理单位。
(六)适时转用。待有具体项目时,依据土地利用计划,在规定时限内申请办理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手续。征收与转用时间间隔原则上控制在2年内。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市国土房管局委托市开垦征地中心具体负责“征转分离”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征转分离”实施的具体工作。
(二)监管措施。市国土房管局委托市开垦征地中心具体负责“征转分离”土地的监督检查工作。
1.征地补偿安置费用预交不到位的,不予批准征地。
2.征地批准后超过2年未申报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的,暂停该行政区或功能区申报新的土地征收。
3.征收后转用前出现撂荒等问题的,暂停该区“征转分离”用地审批。
4.土地征收后未批准转用即实施建设的,按违法用地处理。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试行土地“征转分离”实施方案的通知
桂政办发„2010‟198号
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市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试行土地“征转分离”实施方案》已经2010年9月30日自治区十一届人民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
厅
二○一○年十月十三日
试行土地“征转分离”实施方案
为更好地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及自治区重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切实维护被征地集体及农民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意见的函》(国土资函„2010‟207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桂政发„2008‟61号)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改革土地管理方式、创新土地管理机制为重点,加大土地
管理改革力度,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土地供给和保障能力,缓解征地拆迁难问题,统筹考虑农民的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和长远生计有保障。
二、工作目标
土地“征转分离”,是指土地征收和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相对分离,即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将重点发展区域和近期建设项目用地涉及的集体土地先行征收,再根据开发需要和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计划指标等情况,适时实施农用地转用,以供建设项目使用。通过试行土地“征转分离”,加快征地工作,保障重大工程项目及时用地,促进项目用地供应在空间、时间上的协调,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问题,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三、工作原则
试行土地“征转分离”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一)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二)实行土地征收计划管理;
(三)整体征收、整体安置、整体保障、分批转用;
(四)政府储备,用途不变;
(五)控制规模,循序渐进。
四、试行范围
土地“征转分离”试行范围为:
(一)南宁、柳州、桂林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依法需报国务院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除外)。
(二)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崇左五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
五、实施步骤
(一)征收计划的申报与下达。每年11月底以前,各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计划拟订下一“征转分离”土地征收计划,并编制“征转分离”土地征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申报面积应当控制在当年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批准面积的2倍以内。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1.该地块实施“征转分离”的必要性;
2.行政区或功能区范围内土地利用情况,包括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节约集约程度等内容;
3.征收土地现状情况、规划情况,农业人口、劳动力人口构成及安置人口等情况;
4.土地融资主体情况;
5.资金来源及资金测算情况;
6.被征地农民具体的补偿安置措施;
7.土地征收后转用前的具体管理措施;
8.土地开发进度及实施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计划安排;
9.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对各市报送的“征转分离”土地征收计划进行审查同意后下达“征转分离”土地征收计划。
(二)征收申报。根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的“征转分离”土地征收计划,各市人民政府按照法律、法规和征地程序的要求,统一实施征地前期各项工作,分批完成征地申报材料组织并上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申报土地征收面积不得超出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征地审批权限。申报材料应包含以下内容:
1.市人民政府土地征收请示文;
2.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征收土地方案(包括使用国有土地补偿安置方案);
3.设区市国土资源局的审查意见报告;
4.土地分类权属面积汇总表;
5.征地告知、确认及听证材料;
6.劳动保障部门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案的审核意见;
7.勘测定界图;
8.勘测定界界址点坐标成果图(数据库表);
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城市总体规划图。
(三)征收审查批准。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按规定对土地征收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核发土地征收批准文件。
(四)批后实施。根据土地征收批准文件,各市人民政府制定征地工作方案,统一组织实施征地公告、补偿登记等土地征收工作,及时足额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同时组织实施房屋及地上附着物拆迁,统一集中安置被征地拆迁农民。土地征收拆迁实施完毕后,统一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库集中管理。在申报农用地转用前,土地由储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统一经营、承包经营、交由被征地农民耕作经营、临时租赁等方式安排使用,也可依法
用于融资和招商引资,但严格禁止改变土地利用现状,禁止荒芜土地特别是撂荒耕地。
(五)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按照土地开发利用计划和具体项目建设需要,各市国土资源局依据土地利用计划,在批准征收2年内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提交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申请,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核,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核发农用地转用批准文件。
申请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应提交下列材料:
1.市人民政府申请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的请示文。请示文应当包括转用土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拟转用土地的征收实施情况、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和社会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土地开发利用计划等。
2.建设用地呈报说明书。
3.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方案。
4.补充耕地方案。
5.土地分类权属面积汇总表、勘测定界界址点坐标成果图(数据库表)。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六、工作要求
(一)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各试行土地“征转分离”的市人民政府要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后实施。同时,各市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在局部先行试点后再铺开,试点方案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批准后实施。
(二)建立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安置新机制。在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基础上,拟订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从征地区片价中分离,使征地区片价与社会保障费用并列作为征地补偿安置费用的组成部分。征地区片价要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按照各市依法公布的统一标准执行,在实施征地前由征地申请单位拨付社会保障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安置被征地农民。科学合理地制定被征地农民的总体安置方案,可以采取留地安置、土地使用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安置;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
(三)加强监督检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要加强对各市试行土地“征转分离”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不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本方案组织实施土地征收和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的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停受理该市新的土地征收和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申请。
1.征地批准后超过两年未申报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的;
2.土地经批准征收后,在未办理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前出现耕地撂荒的;
3.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和社会保障措施不完全落实的。
土地征收后未经批准农用地、未利用地转用即实施项目建设的,按违法用地论处。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川府发[2009]25号)
【发布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川府发[2009]25号 【发布日期】2009-07-27 【生效日期】2009-07-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四川省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
(川府发[2009]25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为深入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抢抓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调整和转移带来的新机遇,促进我省开放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制定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提高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性认识。发展以对外经贸和国内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开放型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条件下拓展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的必然要求,是我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进“两个加快”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各级、各部门科学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主动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扬长避短、迎难而上,培育主体、打造载体、搭建平台,全省开放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过去5年,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经济合作年均增幅超过30%,引进国内省外资金年均增长50%以上;今年以来我省对外经贸主要指标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对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扩大就业、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增强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紧迫感。我省开放合作总体水平不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开放型经济规模尚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个别地方和部门对发展开放型经济认识不足,措施不到位,联动机制不完善。在我国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奋起直追的竞争格局中,在中央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的战略部署下,作为后发省份的四川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我省保持开放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在加快“走出去”步伐、承接沿海地区产业和订单转移、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蕴含难得机遇。各级、各部门务必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爬坡上行,以更大的气魄、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扎实的措施着力提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动性、前瞻性和实效性,着力推进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3.总体要求。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统筹规划和改革创新,以实施充分开放合作为动力,以“三向拓展、四层推进”为路径,把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克服当前困难、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构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长效之策。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以发展对外贸易和承接产业转移为中心,以“7+3”产业为重点,内外并举,“三外”联动,贸易投资与产业互动,形成我省对内对外开放合作的新格局。坚持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提升质量相结合,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完善机制、优化环境,加快把我省建设成为西部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
4.主要目标。千方百计确保完成开放型经济各项目标任务,努力推进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跃上新台阶。力争2012年进出口达到450亿美元,其中出口250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达到15%以上,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2009-2012年外商投资实际到位累计220亿美元,年均增长30%以上,来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80家以上;引进省外国内资金累计17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来川投资的中国500强企业达到260家以上。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跨国经营能力的科工贸企业集团,提升我省经济国际化水平,形成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优势。
三、保持对外贸易稳定较快增长
5.壮大企业队伍。对我省优势和潜力产业、企业进行分类梳理、分类培育,加强工贸、农贸、技贸结合,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众多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每年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500户,2012年达到5000户。大力支持外贸企业“出口上台阶”,“一企一策”促进100户出口上千万美元的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力争2012年出口上亿美元的企业达到35家。工业、农业等产业部门要将出口指标纳入大企业大集团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入选、培育和考核体系。
6.拓展国际市场。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巩固欧美和港澳台市场,加大对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及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等目标市场的开拓力度。每年组织500家以上企业赴境外参展推销,组织1000家以上企业参加广交会等国内重要经贸活动。支持企业通过行业商协会开拓境外市场,设立境外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中心,发展电子商务,优化贸易方式,争取新的客户订单。加强与在华跨国公司对接,融入其全球采购链,建立新的分工体系。指导企业用足用好普惠制原产地证、一般原产地证和区域优惠原产地证规则,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境外关税减免支持。
7.优化产品结构。积极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完善知名品牌培育机制,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国际认证、境外商标注册,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支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设备、光伏产业等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12年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在全省出口的占比分别提高到60%和35%。进一步支持生猪、蚕丝、烟叶、杂交稻种等特色农产品出口,加快建设出口种养殖基地,完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继续扩大纺织、服装、鞋、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8.发展加工贸易。把发展加工贸易作为规避贸易风险、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化、降低物流成本影响的重要方式,利用国家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转移的政策机遇,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及各类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推进转型升级。2012年加工贸易出口在全省出口占比提高到40%,每年提高4个百分点。成都、绵阳及宜宾、乐山、泸州等市要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和临港优势,加快发展加工贸易。
9.推进服务贸易。建立服务贸易跨部门联系机制,推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发展的有机结合,确保全省服务贸易增速高于货物贸易和服务业增加值增长水平。促进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文化、中医药服务等重点行业服务出口。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积极发展入境旅游。大力发展服务外包,进一步落实国家和我省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部省市共建机制推进成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软件、金融、财务、人力资源等服务外包产业,2012年全省服务外包产业业务总额突破800亿元,从业人员突破20万人,出口超过10亿美元。
四、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
10.创新投资促进方式。坚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并举,抢抓“外资西进、内资西移”重大机遇,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切实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港台、美国、欧盟、日韩、东盟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为重点,认真研究国内外市场环境新变化、产业调整新格局、产业转移新趋势、投资者整合扩张转移新需求,锁定目标区域、目标产业和目标企业。建立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大项目联合推动机制,完善项目库建设,实现信息共享、渠道共用、平台共建、项目共促。推进项目信息国际化、招商引资产业化、运作机制多元化和招商队伍专业化,提升园区招商、驻点招商、中介招商、网络招商实效。
11.加强产业引导。围绕“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目标,发挥我省优势战略资源、产业、人才、科技和区位等比较优势,以土地、水、电、气等要素差异化配置和财税、金融政策倾斜支持为引导,积极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突出承接产业链纵向分工和横向配套协作项目,把我省建设成为跨国公司和国内龙头企业的制造基地、研发中心、外包中心、物流配送分销中心。利用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机遇,推出高速公路、铁路、码头等基础设施和水电等资源开发项目,切实发挥招商引资在推进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和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国际国内风险投资基金入川发展。
12.深化国内区域合作。以市场开放、要素畅流、产业互动、信息共享为目标,全面开放基础产业和制造业,积极发展服务业,除国家禁入领域外,所有领域一律开放。建立省际开放合作协调机制,发挥中心城市和重点区域在开放合作中的带动作用,与合作区域进行理念、规划、市场、产业、文化、科技、载体、服务和机制的对接,打破地区界限,共筑优势发展平台、形成互动发展合力、共谋区域合作发展,扩大对内开放,深化国内区域合作的范围和层次。加快承接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地区产业、资金、技术转移;推动成渝经济区产业互动和要素自由流动,培育区域优势,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建立川滇桂藏合作机制,利用沿边、沿海优势走向南亚和东南亚。利用灾后重建对口支援机制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发展“飞地经济”。推进省内跨区域生产要素集成,促进毗邻市州、区县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共建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共享产业链配套,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区域优势的产业,增强持续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加强与港澳台经贸合作,推进CEPA机制(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贸易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在我省的落实和发展。
13.抓好重大项目促进和实施。瞄准世界和国内500强等知名企业承接重大产业化项目,每年引进一批总投资3亿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和20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完善重大项目报告制度,对总投资2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和2亿元以上的内资项目实行重点跟踪督办。抓好签约项目履约工作,分产业、分市(州)、分季度、分任务强化促进。推进已来川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的企业尽快投资,已投资的企业增资扩产。高度重视保护外来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让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
14.打造开放合作载体。抓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示范基地建设,选择培育以出口为导向、“三外”联动发展的外向型产业园区,由省政府授牌并实施动态管理。加快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尽快完成成都综合保税区审批、宜宾出口加工区申报审批、绵阳出口加工区扩区和功能叠加工作,引导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入区发展。有条件的市要积极引进加工贸易重大项目,为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创造基础条件。
15.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强化西博会“共办、共享、共赢”的理念,以推动西部地区共赢发展,促进西部地区与泛亚地区经贸合作为重点,通过专博结合、展贸结合、贸易与投资结合,把西博会办成西部第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博览会,打造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对外交往、投资、经贸合作平台。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发挥省政府驻外办事处作用,利用驻外经商参处、友城关系、国际机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驻川领馆、国内外商协会组织、外来企业等有效渠道,推动政府和民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国际无偿援助项目,改善我省贫困地区教育、医疗等条件。
五、稳步推进企业和劳务“走出去”
16.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坚持分门别类抓企业培育、市场开拓。支持发展潜力大、经营业绩好、产业带动性强的在川央企和省内企业获取对外经济合作经营资格。发挥优势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以大带小、以强带新,推动行业企业集群式走出去,在巩固路桥、房屋建筑等传统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的同时,拓展能源电力、油气化工等新领域。利用国家信用主权放大、信保总限上调、新增对外承包工程买方贷款、对外援助等有利条件,支持企业在商务谈判、立项审批、项目实施等方面建立与项目所在地的公关关系,获取更多项目和大项目。抓好合同金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的跟踪服务。鼓励企业通过对外承包工程带动省内产业发展和成套设备、物资出口。2012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达到60亿美元,年均增长25%;工程项下货物出口达到30亿美元。
17.积极发展境外投资。建立和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和支持体系,引导我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走出去”。以贸易为先导、市场为依托、输出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管理和设备为重点,鼓励发展境外投资,有效转移省内富余产能。支持具有较强海外经营能力的企业参与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和设立海外研发中心、产品设计中心。
18.规范发展对外劳务合作。按照“严格把关,依法办理,堵疏兼顾”的原则,强化管理、落实责任,大力整治对外劳务合作经营秩序,严格执行招收备案制,加强对外派劳务人员法制和综合素质教育,促进我省外派劳务健康有序发展。优化外派劳务基地建设,提高对外劳务合作层次,打造一批发展稳定、工种层次较高的外派劳务基地县和专业基地。2012年全省在境外劳务人员力争达到8万人。
六、保障措施
19.加大政策激励。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大对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投入,有条件的可设立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发展需要扩大规模。省政府将继续对出口上台阶的企业领军人物给予表彰奖励,对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对企业优化出口结构、利用信保防范出口风险、境外参展推销、承揽境外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管理,优化政策扶持流程,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建立政策评估制度,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
20.强化要素支持。加快土地、技术、劳动力和资本市场建设,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流动提供保障,对鼓励类引进项目的用地、用电、用水、用气、运输等给予重点支持、优先保障。消除地区和市场壁垒,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确保各类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平等地位。改善金融服务,积极组织银企对接,对引进转移企业和有市场、有出口订单的中小外贸企业给予信贷支持,拓展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和仓单质押融资等贸易融资业务,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争取成都作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建立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新要求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快速反应、长期应对、联合预警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境外重点目标地区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形势研判,完善“四位一体”、“一体两翼”的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机制,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有效控制和防范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各类风险。加强我省口岸公共安全建设,提高口岸传染病预警、监测能力。
21.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改善开放合作条件,加快交通、能源、通讯、网络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综合功能建设,打造设施现代、服务优质、功能多样的出川国际化大通道,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和金融业,构建西部物流、商贸和金融中心。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认真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完善外来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制度,抓紧落实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合同章程审批和工商登记等相关权限的下放工作,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放权到授权的市县相关发改、商务、工商等部门。各涉外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监管模式,完善“电子口岸”平台,加强与我省产品主要出境口岸部门的协作。推行四川货物“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并在省内实行“多点申报、多点验放”;坚持24小时预约报检报关,实施进出口企业分类管理,落实守法企业便捷通关措施;对重大产业转移项目进口生产设备开设专门检验服务窗口,对转移项目所需进口二手设备提供快速、优质、便利的入境审批、检验等配套服务,对对外承包工程出境施工器械、配件、自用生活物资免于检验,对采购施工材料实行省内集中申报、集中检验。继续在全省积极推广出口收汇网上核报系统;在成都、南充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行网上出口退税申报。进一步简化出国手续,推进办理“APEC商务旅行卡”,为企业人员出入境开展对外经贸提供便利。
22.加强开放型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分层次培养一批、引进一批和选拔一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丰富专业知识、熟悉WTO规则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加大培训力度,对经济部门的干部进行开放型经济发展知识培训,每年举办企业高管人员和业务骨干示范培训班,积极引进具有国际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大力选拔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熟悉开放型经济的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增强领导开放合作工作的能力。
23.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破除影响扩大开放合作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以思想大解放推动开放型经济大发展。要把开放型经济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强有力的工作领导机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深化战略部署,优化促进体系,强化工作举措,省市县三级联动,一级抓一级,确保开放型经济强势推进。加强部门协同,坚持每季度召开政府协调会制度。发展改革、商务、招商、外事等部门要切实抓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和指导服务工作;经委、国资、农业、科技、信产、中小企业、旅游等产业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明确工作重点,加快推进相关产业开放合作;财政、国土资源、监察、人事、环保、工商、海关、检验检疫、国税、金融、口岸、贸促、台办、侨办、友协、工商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商会、行业协会要发挥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的功能,促进本行业对外对内开放。
24.加强目标考核和环境督查。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工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外贸出口、利用外资和引进省外国内资金等主要指标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并加大考核权重。省政府每季度对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进度情况进行通报,年终严格考核、奖惩分明。开展对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的督导检查,对各级、各部门出台的政策没有落实和服务没有到位的进行认真梳理,逐条兑现;组织各类涉外企业对有关部门的工作作风和服务质量进行评比,对做得好的部门予以表彰,对损害发展环境的部门和个人予以问责。加大舆论宣传,广泛发动,升温、造势、加压;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典型示范,引导推动,营造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