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时间:2019-05-12 08:0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第一篇: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论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宏伟目标,不仅有利于农村发展,更关系到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但关键靠的是人才方面的支持。据调查了解,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是主要是缺乏人才,尤其是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本文提出了在当前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作出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智力支持

引言:在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大批专业技能型、经营管理型、市场营销型和劳务输出型的农村实用人才,代表着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一批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新型农民,是农村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致富领头雁。选定一批农村实用人才,依据个人所长,因村制宜,因产业制宜,对群众在资金上支持,在技术上帮带,在市场上引路,必能在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一个领头雁的作用。

正文:

1、目前人才队伍状况

近几年来,虽然各地区都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较好地发挥了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在农村人才工作方面,客观地说还相对薄弱。以张家口市万全县为例来说。该县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县,全县11个乡镇辖172个行政村,总人口21.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73万人,耕地面积44.28万亩。截止2005年底,全县共有各类人才4019人,其中妇女1708人,占42.5%;党政人才1071人,占26.6%;事业单位管理人才2775人(教育2056人,卫生260人),占68.5%;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73人,占4.3%。这些人才90%以上都集中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真正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极少。

2、农村人才队伍存在问题及成因

2.1、人才总量不足

随着时间推移,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因外流呈逐渐减少趋势,后继力量不足,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不良影响。这主要是由于目前部分乡村或部门还没有真正地用“世界的眼光、开放的思维”去认识人才资源的极端重要性,思想还没有真正从物质利益的重要性转移到人才智慧的重要性上来,还没有把工作重心和着力点从根本上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资源开发上来。尤其是人才在农村的使用上,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地域界线比较牢固、缺乏“只要是人才,同为我所用”的观念。再加上农村地域条件的限制,生活水平的相对偏低,造成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财政供养队伍庞大,部门编制十分紧张,人才队伍难以补充,使得乡村存在“能人引不进,庸人出不去,新人接不上”的局面,使人才队伍难以更新,补充不到新鲜血液,这一问题在农村显得尤为突出。例如,在万全县20多万人口中,拥有各类人才4019名,仅占全县总人口的1.9%,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人才总量占社会劳动者比重为5.1%)。尤其是农村乡土人才相对匮乏。

2.2人才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文化程度偏低。近几年虽然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不断增加,但大部分都是通过函授教育或系统内部培训途径所取得的,其所学知识远远未能达到与自身取得相关学历的水平,所以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截止目前,在万全县各类人才中,研究生学历11人(包括非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901人,其中拥有全日制本科学历的只有140人左右,仅占人才总量的3.4%,而这些人才大多集中在县城。在乡村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830人,高中(中专)学历14263人,初中文化的46884人,分别占到全县农村人口的0.5%、8.1% 26.4%。二是知识更新缓慢。目前由于政策性因素,毕业生分配数量少。因此,各农口部门或乡村发挥主要作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多为早期毕业生,这些人才中,传统专业型人才多,现代复合型人才少;基础理论型人才多,开发型人才少。同时,由于经济不发达,培训经费不足,继续教育工作开展不到位,导致对全县人才尤其是农村人才的培训力度不够大,使各级各类人才知识更新缓慢。三是思维方式不新。由于受传统论资排辈的人事管理体制影响,一些农、林、水、牧专业技术人员守摊吃饭思想比较严重,主动适应市场、研究市场、开拓市场的意识比较淡漠,主动到农村开辟天地、建功立业的极为少数,而且思维方式也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

2.3人才开发环境欠佳

在人才开发的硬环境方面,大部分农村都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在软环境上,仍受传统观念影响,没有完全形成引人才、用人才、留人才的良好机制。一是多数乡村和部分单位观念陈旧,重物轻人,内引外联工作偏重于项目、资金、物资,人才资源开发虽然也列入了规划之中,但执行不到位。特别是一些乡镇对人才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二是管理方式有待探讨。为控制“人头费”增长,乡镇的人才调整及合理化流动缓慢,在放活、搞活人才配置方式上措施少。三是政策机制不到位,缺乏竞争、激励机制,造成了用人机制不够灵活,缺乏人才创业的有效载体,人才能量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据调查统计,在万全县乡村的50家民营企业中,原有10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因种种因素,有3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外流或闲置。

2.4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近几年来,在“孔雀东南飞”的经济背景下,各类人才、尤其是农村乡土人才外流逐年增多。外流的人才中大都是农口各部门的业务骨干或是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大多都是高学历的中青年技术人才。以教育系统为例,近几年来每年都有不少的骨干教师外流。由于教师外流和近年来几乎没有分配毕业生,由此出现了乡镇中学补城镇中学、乡镇小学补乡镇中学、乡镇小学找代课教师的现象,这种“抽血式”的教师调配,造成了农村中小学师资严重不足和素质低下,影响了全县的教育事业发展。虽然近年来各地区在人“引才、用才”方面也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在生活待遇、工资待遇等方面还远远不够,达不到“待遇留人”的效果。

3、加强农村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现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合理开发农村人才资源方面,今后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用人观念

做好人才开发工作,以优秀人才来促进经济发展和事业进步,固然离不开引进一大批学有所成、术有所长、业有所专的人才,将他们充实到三支队伍中,这样做无论是对促进工作、改善干部队伍结构,还是储备人才都是十分有利的。然而人才总量有限,指望一年或者几年引进大量的人才从根本上改善人才结构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有不少人认为引进人才就是把人才的户口、人事关系固定在单位和企业,长期为我所有,为我所用。其实,在新形势下,做好人才工作,不仅要注重引进人才,更要注重人才和技术的合作,树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只求所用”、“不求常住,但求常来”的人才观念。广泛开展人才和技术方面形式多样、互惠互利的合作,树立“大人才、大流动”的意识,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变人员流动为智力流动,在流动中求得相对的稳定,只要是人才,不囿于其户口档案能不能落户,只要能在一时一地为我服务就行。另一方面,很多人对人才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只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是人才,忽视了农村乡土人才这支队伍建设,致使大批农村人才外流,造成农村人才短缺,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这种状况与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差距甚远,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绝大多数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转变观念,提高对农村人才的认识,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新世纪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也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看高一点,看远一点,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人才开发理念,紧紧抓住农村人才资源开发重头戏,把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作为人才工作为农村经济服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加大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激活现有人才,培养造就“永久性”乡土人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3.2加强培训,提高人才整体素质

一是拓展培训渠道。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近年来县委先后制定出台了《万全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宏观管理的意见》、《万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意见》等一系列专件,并坚持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党政领导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参加各类专题培训和短期轮训。今后各单位着眼于长远,逐步建立单位、个人双方共同承担费用的继续教育机制,强化用人单位在继续教育投入上的主体地位,对参加继续教育的干部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和保证。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对全县职业教育进行统筹规划,用市场经济手段运作职业教育工作,使我县职业教育规模和整体水平得到尽快提高。要充分运用现有的远程教育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部门的联系合作,通过广泛的技术业务引进与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强化对乡土人才教育和培训。农村乡土人才的一技之长大多数是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掌握的,要使他们的特长得到充分施展,技术更加精益求精,除靠他们本人继续努力外,组织人事部门要依托党校、职业学校和其他培训途径,多层次、多形式地对农村乡土人才进行科技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一方面,要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到农村开办科技讲座,传授先进的农村科学技术;组织农村的“土专家”通过结对带徒等形式对优秀农村青年进行科技培训,让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利用。另一方面,还要把农村中特别优秀的“土专家”选送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使他们受到更高层次的新科技、新知识教育。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尽快形成农村人才群体,使农村人才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 3.3整合资源,推进人才工作创新

一是要合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结构,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向企业和农村流动。要引导机关干部在为民营企业融得资金、协调关系、引进项目等方面献计献力,结合“千村经济振兴”、“文明生态村创建”、“帮扶贫困村”等工作,鼓励支持党政机关干部积极到农村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振兴农村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二是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计划和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引才引智成效,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实行“户口不迁、身份保留、方式灵活、来去自由”的办法,以事业为动力,以项目为载体,以感情为纽带,采取“季节型、假日型、契约型”等多种形式,变“寻觅式”为“招标式”,不拘一格招揽人才。三是要充分发掘乡土人才的潜力,把事业需要和个人专长有机结合起来,因事择人,量才使用,做到人事两宜,相得益彰。要把优秀乡土人才大胆地选拔到重要岗位,为他们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提供宽阔的舞台,充分发挥各个层面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好现有人才的技术优势和“领头雁”作用。

3.4统筹规划,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有序管理

一是要把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纳入经济建设总体规划,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纳入全县各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议事日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二是鼓励部门、单位和企业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人才资源开发事业,通过多渠道资金投入,推动全县的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并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定期听取汇报、检查、指导等方式,注意发现和解决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各种难点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以此推动本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扎实、健康的开展。三是重点加强农村乡土人才的管理。农村乡土人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是推动农业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的生力军。目前,由于对乡土人才缺乏科学的管理,致使农村一些懂业务、有技术、会管理的能人、“土专家”大量外流,严重削弱了农村人才队伍力量。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农村技术人才外流,加大对乡土人才的管理力度,使乡土人才为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做出积极的努力。按照乡土人才的不同类型,分门别类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乡土人才”和“在人才基本情况”数据库,并将在外人才的工作单位、现任职务、联系方式等进行登记备案,真正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乡土人才纳入人事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对象,以便于对乡土人才的开发和利用。

3.5因地制宜,营造人才资源开发环境

一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总结树立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先进人才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引导各类人才的健康成长,推动全县人才资源开发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努力营造一个“重视人才、关注人才”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导向。继续按照“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的要求,不断探索人才使用机制,努力为人才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农村人才是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因此,开发乡土人才理应成为我县人才工作的重头戏。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开发农村人才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主动性,把工作领域向农村延伸,把工作对象扩展到农村乡土人才,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上来,不断壮大农村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将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养殖大王”、“种植大户”、“经纪能人”等组织起来,定期开展活动,建立一支实用型的农村乡土人才队伍。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和推动农村养殖协会、经纪人协会等各类协会的发展,着力扶植一批智能型的农村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农村经营管理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使之真正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三是要积极引导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到乡村或农口单位工作,鼓励他们创办、领办、承包企业或实体,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使他们扎下根来,尽展其能,为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再创佳绩。

结论:

广大农村实用人才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是上连“技术专家”,下连“一线农民”的桥梁纽带。在农村实用人才中,有的是市场信息捕获的能手、有的是产品流通销售的高手、有的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抓手,占据着农村农业经济发展必备的信息、市场、技术等要素。且富有吃苦耐劳、奋力拼博、勇于探索的精神,必定比一般农民提早发现商机、提前抢占先机、提速跨入市场,从而成为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要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通过制定农村实用人才管理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完善走访座谈、情况交流、领导挂点等方式,为开发、培养、使用农村实用人才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务全书. 郑昌华.2006年5月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干部学习读本.中国农影出版社.[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发展“十一五”规划贯彻实施全书.中国知识出版社.[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镇长完全教程实用手册.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5]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与规范化监督实务全书.刘海明.2006年4月

[6]新农村科技富民工程百科.中国农业大学.2006年4月

[7]农村税费改革与税收征收监督管理实用手册.欧阳重辉.2003年6月

[8] 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民日报出版社.[9] 农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纲要.吉林电子出版社.[1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支书记工作指导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智力支持

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智力支持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建设新农村,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根本的问题还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整合农业、教育、劳动等培训资源,捆绑培训资金,广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联合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培育特色劳务品牌,增强农民就业创业技能。二是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重点提高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学生受教育的年限。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学生,大多不会回到农村,只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学生,才是新农村建设栋梁之材,要制定激励政策,让每个中考、高考落榜学生免试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使他们成为今后农村技能型、创业型农民。四是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广泛开展党的政策、先进文化、致富信息、科普知识、法律法规“五进农家”活动,多形式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五要加大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服务的引导力度,切实提高在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待遇,吸引广大高校毕业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第三篇:农发行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近公布的中央1号文件指出,“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和资金来源”。2005年中央1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拓宽业务范围。这一系列政策和要求为农发行发展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

给农发行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无论机制体制,还是功能和业务范围,都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对农业的支持不够直接、有力,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为支农的广度不够,主要支持传统的粮棉流通领域,支持范围受到严格限制;支农的深度不够,主要支持传统粮棉产业化和加工企业,仅限于农业的产后服务,产前、产中尚未涉及;支农的力度不够,主要支持企业流动资金,技改和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因此,改革发展是农发行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农发行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功能,拓宽业务范围,完善经营机制,尽快打造成“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要调整农发行职能定位,把农发行定位于“建设新农村的银行”。由于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特殊职能,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政策导向、政府调控、示范引导、信用保障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迫切需要完善农业发展银行职能,明确其功能定位。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考虑到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需求状况,应把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定位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实行所有农村和农业政策性信贷业务归口农业发展银行统一经营和管理。要根据新农村建设需要,重点围绕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与集约型农业发展、农村扶贫开发等领域,增加中长期开发性贷款投入,支持农村的综合性开发。

要拓宽农发行业务范围。农发行应在逐步调整定位的基础上,扩大业务范围,完善服务功能,担当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在目前继续巩固现有的粮棉油购销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棉油加工企业贷款,以及畜牧、水产养殖和农业种籽贷款等业务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批准,拓宽业务范围,重点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应主要增加开办以下贷款业务:国家确定的中小型农、林、牧、水利、水电基建和技改项目贷款;乡村道路、通信、电网建设和改造项目贷款;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贷款;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贷款,重点包括国家确定的林业、治沙项目贷款,山区综合开发项目贷款,牧区草原建设和改造项目贷款等。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建设中有偿还能力的重点项目贷款。

要加快改革步伐,完善经营管理机制。结合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现状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农业发展银行必须加快改革步伐,总体构想为坚持政策性银行办行方向,按照建设新农村需要和要求借鉴国外农政策性金融管理经验,拓宽业务范围,完善服务功能;整合组织机构,调整业务流程,完善营运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努力构建现代银行的基本框架,逐步把农业发展银行办成发展空间合理、治理结构科学、体制机制健全、经营管理规范、操作手段先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农业政策性银行,使农发行真正成为引导资金回流农村的重要载体、政府支农不可或缺的农村开发性、农业服务型金融机构,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靠人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靠人才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人才。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能否兴旺发达,主要取决于它所拥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从目前的情况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因此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做好人才工作,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更应该扩大覆盖面,形成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体制,并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建立人才激励、合作竞争的有效机制,造就一批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新型人,努力营造一种尊重特点、鼓励创新、信任理解的良好环境,关心、爱护、理解、信赖人才,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完善村党组织两推一选、村委会直选的制度和办法,着力拓宽农村干部来源,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完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创新培养选拔机制,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意见》的出台非常及时,这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这部分大学生人才的优势、特长,利用他们所学、特长为新农村服务,而且还解决了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凤还需先筑巢”。要想让大学生村官留得住、干得好、有前途,不仅要为他们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还要解决好他们的生活问题,更要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为之奋斗的伟大目标。“为政之要,在于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整合农村人才资源,提高农村党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

一、打造新型“村官”队伍,选好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在班子,关键看班长。当前要努力选优配强“村官”队伍,逐步解决“村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创新偏弱、后继乏人等问题,打造出内有动力、外有压力、前有引力、后有推力、具有活力的村级班子。一是选好“班长”。村支部书记是最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线的实践者。要立足多方选才,在回乡转业军人、退休干部、务工人员、大学毕业生、职业中专毕业学生中优选一部分具有发展思路之“识”、创新创业之“胆”、驾驭市场之“能”、科技富村之“才”、体贴群众疾苦之“心”、有廉洁奉公之“德”、扶正祛邪之“威”的年纪较轻、有文化、热情高、政治可靠的优秀者进行“公推直选”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一村发展走新路、出新招、办新事,选准发展路子,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配强“班子”。要把立志家乡发展,立志农村经济发展、有干劲、有钻劲、有拼劲,政治合格的回乡转业军人、退休干部、务工人员、大学毕业生、职业中专毕业学生以及带头学科技、用科技,熟悉农村各种实用技术的“通才”,能带头致富和能带领群众致富积极分子选进村支两委班子,增强基层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改善待遇。目前,村干待遇普遍较低,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下来后一般未落实其相关待遇,严重的失落感让退位者伤心、后继者寒心。目前,村干部因解决不了待遇而“撂挑子”的现象较为突出,村干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难选,部分村只能靠“留守”党员“轮流坐庄”,少数村甚至选不出支书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干部后备力量出现严峻问题。所以对待村干部不仅要在生活上予以关心,而且要在政治上予以关怀,在工作上予以充分的信任,以感情动人、以感情留人,努力解决村干部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不断完善村干部基本补贴、奖励、补助金、养老保险等制度,使村干部的平均年工资报酬稳步提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形成在农村工作有奔头、有甜头、有想头、有靠头的工作格局,吸引大批乡土人才和有识之士献身新农村建设。

二、打造新型农民人才队伍,培养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农民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受益者,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要适应新形势,有针对性地对农民进行“新一轮”培训,努力打造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是多上“特色菜”,培植生产能手。整合教育资源,紧紧依托党校、技校、职业学校、农广校,结合当地地域气候、地域特点、产业特色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举办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对农民进行主导产业、品种改良、畜牧养殖、果树栽培、大棚蔬菜、名贵花卉、药用植物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尽可能的让他们掌握1-2门实用技术,并且具有一定的市场预测和应变能力。同时在培训中实行联产帮带发展,扩大扶贫帮困和科技示范面,传递致富信息,形成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科技辐射致富新格局。二是增开“个性课”,因人施教。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工作,积极鼓励各类人才申报技术职称,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培养本地急需的机械制造、生物药、教育、城市建设规划、电气、建筑、服务等行业的技能人员。三是念好“考察经”,开阔视野。有计划、有目的、分批次地组织农民到沿海发达地区,到全国典型先进村进行观摩学习,让农民在实地考察和比较中看到差距,学到沿海发达地区、先进村的先进理念和发展经验,使他们增强紧迫感,树立忧患意识,起到“走出去学习经验”、“带回来创业激活”的目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强大的主力军。

三、打造新型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当好新农村建设的“引擎”

一个产业能兴一个企业,一个企业能带动一个基地,一个基地能致富一方百姓。当前要重点培养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经济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人才,解决民营企业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优的问题,从而做大做强一批企业和产业,为新农村建设充当“引擎”。一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进一步出台优惠投资政策,优化经济环境,降低外来民营企业准入门槛,为投资人士创造理想的投资环境,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把当地建成外来民营企业投资兴业的“洼地”,引进大批投资者投资兴业。同时坚持与培训党政干部同步,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全面实施“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坚持“请进来”对民营企业家进行集中培训,“带出去”拓宽民营企业家的视野眼界,“送上门”满足民营企业家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努力打造一支拥护党的领导、充满蓬勃朝气的高素质民营企业家队伍,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打造一支精干的专业技术队伍。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四方共同参与的专业技术培训机制,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立技能人才引进、交流、服务体系。建立企业技术工人业务进修培训和技能考核鉴定制度,形成尊重技术工人、争当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做到整体联动、共同发展,逐步建立起一支以初级工为主体、中级工为骨干、高技能人才为龙头的结构合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专业技术队伍。三是打造一支精通企业管理的人才。把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到民营企业工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吸引外才的力度,引进一大批熟悉企业经营管理的外来人才充实到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输送新鲜的“血液”,增添生机活力。同时,实施“管理人才培训进修工程”培养管理人才,努力提高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打造一支精通企业管理的人才,让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大显身手。

深入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的发展在人才,农村的希望在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村人才队伍,促进农村人口压力向人力资本转变,促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突出建设重点,优化人才结构,全面加强农村各类人才队伍建

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新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要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于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坚持突出重点,统揽全局,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着力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切实加强农村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抓住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这个龙头,通过实施“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工程”,大力选拔培育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和政治素质强、工作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同时要通过推进“公推直选”和“两推一选”,做好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后进村和贫困村担任村支部书记试点工作,继续深化“双培双带”工程,积极探索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方式,着力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二是要抓住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这个基础,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组织农民参加种植、养殖、加工、建筑、经营、农机、运输等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输出前职业技术培训和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三是要抓住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这个关键,依托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等加快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种养加能手、农民企业家、营销和经纪人才,加快培养一批农技推广型、生产开发型和经营管理型的人才队伍,着力提高农村能人发展经济的能力。同时要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注重在农村生产一线培养一支健全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逐步解决好农村技术人才“短腿”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四是要依托重大项目实施培养人才,要依托国家实施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西部之光”人才培训计划、“中英项目”、“春晖计划”和 “知识更新工程”等项目计划,培养各种高层次技术人才和中青年科技骨干,加快培养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拔尖人才,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五是要加快培养农村教育、卫生、文化、政法等各类人才队伍,全面实施农村教师任职资格、农村卫生人才职业资质制度、司法任职资格制度和文化人才职称评定工作,全方位提高各类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

二、搭建创业平台,放手使用人才,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人才聚集到

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事业中来

坚持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导向,以深化优势产业开发为目标,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并着力搭建创业平台,放手使用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切实把农村各类人才聚集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事业中来,形成“海纳百川,人才荟萃”的新局面,达到“培养一批人才,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的良好效应。

一要紧紧围绕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吸引和开发配置人才。特别要围绕全市具有比较优势的马铃薯、中药材、畜草、花卉、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立足种植、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加快培养和使用一批龙头企业大户、运销大户和经纪人,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势产业开发、劳务经济发展和行业协会建设,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促使他们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繁荣

城乡经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要紧紧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和开发配置人才。要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立足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引导农村各类人才在改善生态环境和退耕还林、发展舍饲养殖、沼气建设等生态

循环经济中发挥作用。

三要紧紧围绕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吸引和开发配置人才。要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立足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及体育等重点项目,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切实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和

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局面。

四要紧紧围绕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实用技术推广吸引和开发配置人才。要依托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集团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创办领办实体,开展农业科技承包、试验示范、下乡支农等活动,依靠其人才、技术优势,推动全市

技术全面进步。

五要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吸引和开发配置人才。当前我市重点要以市委、市政府确立的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和马铃薯、中药材、花卉和食用菌等四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以及定西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基本平台,大力引导科技骨干人才在推进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作用。

六要紧紧围绕行业协会吸引和开发配置人才。要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帮助农村各类人才创办行业协会,通过协会把广大实用人才组织起来,开展信息、技术交流,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七要紧紧围绕繁荣农村文化生活和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吸引和开发配置人才。要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农村文化能人、农村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艺术方面的作用,积极开展经常性的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此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妇女人才、少数民族人才、青年人才的培养培训,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和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总之,要全面提高农村各类人才的致富创业本领,注意发挥好各类人才的作用,把各类人才引导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事业中来,以形成千帆竟发、百舸争流,人才辈出、百业兴旺的生动局面。

三、正确把握和处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关系,促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要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村人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就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和处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各种关系,使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农村人才队伍与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任务相适应,与构建和谐文明的特色经济强市的总体目标相协调。

一要正确处理党管人才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能。党管人才主要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为人才开发和使用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同时加强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市场建设,把坚持党管人才和市场配置人才结合起来,加强人才市场建设,探索走出一条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优化配置的社会化农村人才工作路子。

二要正确处理使用现有人才和引进急缺人才的关系,促进本土人才和外地人才的优势互补。在使用好现有人才、紧紧盘活存量人才的基础上,抓好对急缺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工作,坚持走以政策引人才,以项目引人才,以人才引资金的路子,通过争取一批项目,引进一批人才、带动一个产业发展。正确处理使用现有人才和引进急缺人才的关系,决不能出现“外来和尚好念经”或“招了女婿跑了儿”的现象。

三要正确处理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和基础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使人才队伍建设满足经济社会不同层次发展的实际需要。领军人才队伍和基础人才队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如鸟之两翼,二者缺一不可。在农村人才开发中,要以深化优势产业开发为目标,以推进和谐文明的特色经济强市建设为总揽,在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等基础性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大教育、科技、文化、医疗等领域的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培养和使用,从而带动农村各行业各系统实现创新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四要正确处理经济工作人才队伍和其他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农村经济繁荣,而且要求农村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既要加大力度培养适应农村城镇化、产业化、工业化、生态化要求的经济人才队伍,又要加大对农村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优扶保障、社区建设、司法矫正、教育卫生等领域的社会人才队伍建设,从而适应农村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客观要求。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应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为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这一系统工程作了具体部署。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农村信用社,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主动承担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任,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实现“三农”、各级党委政府和信用社“三赢”。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当前,农村信用社加大信贷投入,全面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都严重制约和影响着支持新农建设的效果。

1、“三农”资金需求的不断扩大与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薄弱的矛盾。“三农”资金需求的扩大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单个农户的贷款需求额度不断扩大。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的外流,使目前的单户农业生产无论是从单位面积投入还是从扩大生产面积投入上都有大幅度的增加,使单户农户的贷款需求额度不断扩大。二是涉农领域不断扩大涉农产品的商品率不断提高。“三农”领域已经在人们的思想领域不断开阔,农村信用社也在不断扩大“三农”金融服务领域。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金融和“三农”赋予了更广阔的内涵。同时,农村信用社尽管在进行着深化改革,但是,由于其历史包袱沉重、自身条件较弱以及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等原因,其资金实力难以得到大幅度提高,与“三农”资金需求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形成了供需矛盾。

2、“三农”的资金需求与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矛盾。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有着“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宗旨,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三农”的资金需求。但是,农村信用社同时也是一个金融企业,必须以追求利润、防范风险为自身的经营管理目标。因此,农村信用社既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支持服务“三农”的方向,又要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实现经营效益的大提高,业务的大发展。

二、应对的办法及措施一是亮小额农贷品牌,满足农村多层面的需求。农村信用社应按照“扩面、增量、延伸”的应求,进一步延伸贷款对象、额度和期限,使传统种养大户、订单农业户、进城务工经商户等城乡个体经营户的资金需求都能得到较好满足,实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因需发放、动态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其他授信和贷款保险保证等新型信贷产品,把小额农贷授信模式延伸到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群体,推行评级授信机制,全面满足农村其它方面的信贷需求。通过科学设计信用指标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信用级评定机制,建立健全农户信用档案,取消农户贷款证和凭证发放的机制,建立农户小额贷款信用等级发放。对新投放的小额贷款要达到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的要求,使小额农贷真正做到放得出、管得住、收得回、能创效。二是加大信贷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信用社应采取“聚集项目、捆绑资金、集中投向”的方式,支持具备区域资源优势、品质好、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大力支持订单农业,建立“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科技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积极积极农户联保贷款方式,支持农户联合体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区域特色农业经营项目。要通过自主创新的手段,不断探索成立由政府或经济组织牵头组织成立农户大额贷款联担保组织,为大额农户贷款需求提供担保,发展区域规模农业经济。建立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库,重点支持发展一批从事国家、省、市、区级确定的农业产业化开发经营项目的企业和利用当地资源、经营规模大、带动较强的大型涉农加工企业,培植大龙头,创造大品牌,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联结起来。三是支持农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农村城镇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以城带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农村信用社将大力支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介入城市和重点镇、中心村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迅、住房、广播电视、普及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建美好家园。大力支持集体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身的休闲农业的发展,缩减都市与农村发展的差距。四是支持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促进打工经济发展。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村重要剩余劳动力已经逐渐向城镇转移。为增强农民自主创业能力,农村信用社应大力拓展创业类贷款。对进成务工发放“打工路费贷款”,为打工农民提高文化技能发放“打工助学贷款”,为打工农民回乡兴业发放“打工创业贷款”,为农民打工提供信贷、结算、咨询服务,提高农民的打工收入,促进农村打工经济发展。五是深入创建“信用工程”,培育文明乡风民风。农村信用计应科学设计信用指标评价体系,认真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和信用社区的评选活动,大力倡导“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培育诚实守信的文明乡风民工。同时,农村信用社应加强信贷投放的管理,加快征信系统建设。要牢固树立

诚信可贷、失信制裁的信贷投放准则,信用户予以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对失信户予以惩戒,分类制裁。一是停止放贷。对现有的逾期贷款户,不再注入新的信贷资金;二是加强监督。对于在金融行业有贷款逾期行为的对象申请贷款,均应特别加强监督;三是信贷制裁,对于不讲信用的贷款户,取消其贷款资格画皮是经济制裁。对失信到逾期贷款户坚决按合同规定予以加罚息;五法律制裁。对恶意逃废债行为,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切实维护诚信环境。六是积极创新农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支农服务水平。农村信用社应全面推行支农客户经理制度,实行“包村包片包户”信贷服务,有条件的信用社应成立支农服务中心,坚持从细处入手,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积极构建与政府、农户之间定期的信息交流机制,减少农户生产的盲目性,增强农户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三赢”局面。

下载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