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区人大常委人大代表旁听法院庭审制度
XX区人大常委会
人大代表旁听法院庭审制度
(2008年3月4日 XX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为了进一步促进司法公正与效率,开辟司法监督新途径,加强法院与人大代表的沟通和理解,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提高审判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旗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旗人大代表旁听法院庭审案件,由旗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负责组织。每年组织旗人大代表旁听庭审活动不少于2次,每半年组织旁听案件不少于1件。
二、旗人大代表旁听案件的范围是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并责成法院选择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案件进行旁听,也可选出多个案件供人大代表选择。凡是社会反响强烈、在全旗有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必须邀请人大代表旁听。
三、法院在案件开庭3日前必须向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通报案件庭审安排情况,由人大常委会安排代表旁听。为便于人大代表听审案件,法院要将起诉内容以书面的形式一并送交旗人大法制委员会。
四、在庭审时,法院要制发案件审理意见表,供人大代表填写意见或建议。
五、每次庭审结束后,法院要及时邀请人大常委会的相关领导及参加旁听的人大代表进行座谈,及时听取和收集人大代表对庭审方
式、庭审质量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六、案件审结后,人大代表对有关案件问题的询问,法院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耐心、认真地加以解释。
七、法院对于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汇报。
八、法院要向人大代表做好意见反馈工作,对于客观原因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说明和解释,以取得人大代表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九、每次听审结束后,旗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要及时组织参加旁听的人大代表进行不定期的跟踪监督,走访相关人士,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督促案件尽快落实。
十、本制度由旗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
十一、本制度自旗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法院庭审旁听报告
中级人民法院庭审旁听报告
2005年 11月3日法学院部分04,05级学生旁听了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林淦弟伙同他人入室抢劫致被害人死亡”案件的审判。
案情简介(公诉方)
1999年9月8日 被告人林淦弟(福建罗源籍)与其姨丈林其龙(已接受判刑目前服刑)的指示下伙同两名江西籍青年到上海其以陈文忠名义租住的房屋内抢劫,并将房东的母亲捆绑,用毛巾和胶带封住被害人的嘴致被害人窒息死亡。三人偷走房东家内两张存折及一些现金后逃离现场。被告人将存折交与林其龙后两人一起将存折中的存款取出,分赃后被告人潜逃至2005年7月于上海被捉拿归案并移交福州市人民检察院。
审判程序
审判长及审判员以及公诉人,被告辩护律师,法庭书记员就座后,法警将被告林淦弟带上被告席。全体听审人员保持肃静。
一 首先审判长就被告人林淦弟的身份进行确认,并就被告人何时收到起诉书的问题询问了被告人,得到确切地回答后,审判长宣布庭审开始。
二 审判长对案件进行了简要说明,并介绍了参加审判的审判员,公诉人以及辩护人。随后,审判长向被告人申明其在庭审时所具有的权利及若被告人认为庭审人员可能影响法庭审判的公正性,可以申请庭审人员进行回避,且可以在审判过程中调取新证据或传唤新的证人。经过审判长的允许后可以为自己进行辩护。
三 公诉人提问阶段。公诉人就案件调查文件中的内容对被告人林淦弟提问。在此过程中被告需对公诉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并陈述事实。其中被告人林淦弟对公诉人就文件所陈述的作案过程拒不承认,并提出了新的供词。提出自己并不知情,且没有收到任何不法财物。随后审判进入辩护律师提问被告人阶段。
四 辩护律师对被告之前对案件的新说法进行了一些询问。
五 公诉人补充发问,就被告人新的供词中的疑点提出异议。其中,审判员也对被告人的陈述提出了疑问。在这个过程中被告人对提问的回答有前后矛盾的地方。
六 审判长宣布进入控辩双方举证环节。
1.公诉人宣读福州市人名检察院对被告人调查所得结果的相关文件并提供了主犯林其龙及其他涉案人员的证词,并在宣读完毕以后指出被告人林淦弟认罪态度恶劣,在定罪量刑时应考虑对其量刑的程度。
2.辩护人为被告在案件中应负的刑事责任进行重申即被告人林淦弟身份应为从犯,且在案发当时认识能力较差故要求审判人员考虑其定刑。
3.被告人林淦弟进行自我辩护,并指出主犯林启龙游推脱责任之嫌.且一再重申自己对当时的案件不知情。
七 庭审进入最后阶段,仅双方最后陈述,审判长宣布庭审结束,下次开庭时间待议。
庭审结束,工作人员及旁听人员按秩序退场。
第三篇:人民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
人民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
人民法院关于印发
《邀请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的通知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各庭(局)、处、室、队:
为贯彻落实司法为民的宗旨,进一步加强法院与人大代表的联系和沟通,把接受人大监督的内容和形式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现将《人
民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各部门按照本办法认真执行,及时向院人大代表联系站报送拟邀请人大代表听审案件。
×
×
×
×
×二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此页无正文)
人民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旁听庭审办法
为了进一步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络工作,贯彻落实司法为民的宗旨,自觉接受监督,提高审判质量,特制定邀请人大代表旁听庭审活动办法:
一、实行人大代表旁听庭审案件活动,是法院与人大代表加强联系和沟通及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人民法院落实司法为民的重要措施。
二、邀请旁听的人大代表具体包括: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市区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本市各镇乡人大代表。
三、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案件的范围是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主要是社会反响强烈、在全市有重大影响的大案、要案。重要案件的执行也可以邀请人大代表参与监督。
四、人大代表旁听庭审案件,由各业务庭及法庭选择案件后报人大代表联系站,由人大代表联系站负责联系。人大代表联系站设在监察室。
五、切实尊重人大代表对旁听案件的选择权。
六、联系站应在案件开庭日前向人大代表通报案件庭审排期情况,并以书面形式向人大代表发出旁听的邀请。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为便于人大代表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案件承办庭室应以书面形式将案件简介一并送交,简介内容包括当事人基本情况、原告起诉内容及被告答辩内容。
七、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旁听庭审活动不少于次。
八、案件承办庭有协助联系站做好人大代表参加旁听的相关接待事宜的任务。
九、庭审结束后,人民法院应邀请参加旁听的人大代表进行座谈,及时听取和收集人大代表对庭审方式、庭审质量和法官驾驭庭审能力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制作庭审评议表,供人大代表填写。
十、在座谈中,对于人大代表就有关案件情况问题的询问,责任部门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耐心、细致加以解释。对于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应认真进行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
十一、案件审结后,联系站应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反馈意见收集工作。对基于客观原因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说明和解释,以取得人大代表对人民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十二、政协委员参加旁听参照本办法。
十三、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二六年三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广东高院院长以人大代表身份旁听庭审
广东高院院长以人大代表身份旁听庭审以身作则诠释监督
08-07-29 22:
31“现在开庭”!在审判长敲响的法槌声中,一宗借款纠纷案在广东省阳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与以往不同的是,法庭的旁听席上竟出现了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郑鄂的身影,但他却是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旁听,身边还有在阳江的12位全国和广东省人大代表。
高院院长为什么要以人大代表身份旁听法院的庭审?“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法院是由人大产生的,法院的工作就应该接受人大监督。只有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主动地接受人大监督,才能不断增强司法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让司法公正以看得见、可预见、摸得着的方式实现。”庭审结束后,广东高院院长郑鄂的一席话解开了记者心
中的疑问。
“但是,我们的部分法官对人大代表监督法院工作并不理解,认为许多人大代表没有扎实的法律功底,对法院的工作提不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全国和广东省两级人大代表的郑鄂说:“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选举出来的代表,他们的声音是人民群众意愿的集中体现,必须要让人大代表对法院工作有充分的了解,才有利于他们依法监督法院工作。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我们法院的庭审,是我任职以来的第一次,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法官们彻底改变观念,充分重视人大代表对法院的监督。”
“为了让人大代表多层面、多方位了解法院工作,广东高院今年以来采取多项举措,建立了全方位、全覆盖、制度化、经常化的人大代表联络机制,而近期启动的„百庭观摩‟活动就是其中之一。”郑鄂向记者介绍了“百庭观摩”活动的主要内容:邀请在粤的全国及省、市、县的人大代表,观摩一次庭
审或听证、参与监督一次执行活动、参加一场听取意见的座谈会。
“现在,许多当事人把法院的判决当作了能即时兑现的银行存款,一旦没有执行到位就把责任全部归咎于法院,这种认识是不对的。”郑鄂表示,广东法院下一步准备让人大代表参加到法院的执行工作中去,从而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据悉,目前,广东法院的人大代表联络工作机制和网络已初步建成,广东高院22个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口负责22个省级人大代表团的联络工作。有关工作绩效将纳入对法院和法官考评机制。
广东法院系统与人大代表建立联络机制的做法得到了人大代表的广泛好评。
第五篇:解析旁听制度:浅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制度的设立
旁听制度:浅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制度的设立
作者
兰平
旁听制度:浅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制度的设立
在我国,“人大”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享有立法权和法律监督权,有权对人民法院的工作实施监督,“政协”则代表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实施民主监督,也有权对人民法院的工作提出质疑。
事实上,常常出现“人大”、“政协”对人民法院的工作,包括个案提出意见,要求整改,要求回复。在人代会期间,人民法院也不得不花时间针对人大代表的提案作大量的解释工作,弄得不好还会导致“人大”对人民法院的工作不满意。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与“人大”、“政协”的关系该怎样处理?怎样才能处理好?这实在是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
笔者所在的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历经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等七个单位层层鉴定的罕见的缠诉案件中,主动邀请人大、政协委员旁听,使案件的审判效果达到了最大化,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现作以下浅显的探讨,以求同仁赐教。
一、设立人大、政协委员旁听制度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阴私和未
成年人犯罪案件外,一律公开进行”。
同时,三大诉讼法也对案件的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作出了明确的、详细的规定。由此可见: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一般的,多数的情况是公开的,不公开只是例外,仅是少数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法庭规则》第八条规定“公开审理的案件,公民可以旁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公民的代表,也属公民的范畴,自然可以旁听。
以上这些规定,为人大、政协委员旁听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现实的可能性。也为设立人大、政协委员旁听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不容质疑的。
二、设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制度的意义
人大、政协委员旁听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是基于法律的规定,受到法律的保护。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关于加强与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应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案件的审判。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2002年向全国人大代表报告工作时,也专门说到“通过邀请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检查工作,旁听案件审判等方式,通报法院重大事项,征求意见和建议。”
由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特殊身份,对人民法院的庭审活动依法监督,可以增强办案的透明度,提高办案效率,对促进庭审的最优化,办案效果的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1、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的审理,便于实施切实有效的监督,促进司法公正。“人大”是法律监督机关,“政协”实施的是民主监督。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旁听,对审判人员的着装、行为作风是否规范,庭审秩序是否井然,程序是否公正,实体处理是否有据、合法、公平,乃至整个审判活动实施监督,主要是对程序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便于人民法院及时更正、调整,提高办案效率,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充分行使,促进程序公正,以程序公正保证实体公正。自然也就避免了暗箱操作,增强了办案的透明度。
此外,人民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审理,加强了人民法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增进了了解,便于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得到人大、政协的支持、帮助,有利于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2、促进办案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较一般公民而言,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法律知识,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他们对人民法院的判决一般都能正面的宣传,由于他们的宣传是持久的,广泛的,在人民群众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效果不亚于一次大规模的普法活动,比如,我院在审理轰动法学界的“二奶案件”中,由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了旁听,他们在日后的宣传中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肯定法院的判决,对“包二奶”这种不道德、丑恶的社会现象予以鞭挞。
因此,对法院的判决,当地人妇孺皆知,并且对“包二奶”这种现象切齿痛恨。所以,通过该案的审理,起到了教育一片的作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了案件庭审后,能真实的感受到法庭的庄严肃穆,有助于他们法律意识增强、依法办事意识的增强,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为人民法院营造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防止说情风、托人风、暴力抗法现象的发生,为人民法院公平、公正、公开审理各类案件提供保障。
3、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代表作用,通过他们的解释,避免缠诉,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大、政协委员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声望,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人民法院的已决案件通过他们的解释、宣传,让当事人赢得清清楚楚,输得明明白白,让那些打算缠诉、上访的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当事人服判息诉,从而有力地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制度的规范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的审理时,他们不是以自己的身份参与旁听,而是代表人大常委会、政协委员会旁听案件的审理,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实施监督。
同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法院审判活动的监督是一种法律监督,事后监督,不是个案监督,无权对实体问题的裁量发表意见。为了保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落到实处,除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法庭规则》外,还应按以下要求进行规范。
1、凡是公开审理的案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均可旁听。对本地区重大的、有影响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的审理。
2、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开庭,由人民法院邀请或人大、政协提出而启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个人申请旁听案件开庭的,应在3日前告知人民法院,听侯人民法院通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人民法院开庭审 3
案,属于履行义务,不计报酬。
3、人民法院指派专人负责和人大、政协联络,应在开庭3日前向人大、政协发出邀请函,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旁听,并安排协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开庭的有关事宜。
4、强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带头遵守法庭纪律,因为法庭是庄严的、神圣的。人民法院此时是在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法庭的秩序置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统一指挥之下,即使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不能例外,否则就乱了套,走到了反面。
5、由法院指派专人给应邀参加旁听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旁听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佩带旁听证按时到庭参加旁听。
使其和一般旁听群众区别开来,自觉遵守、维护法庭秩序,在旁听群众中起好表率作用。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神圣感、使命感体现出来。
6、人民法院为参与旁听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安排好旁听席。
一则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的形式规范起来;二则使他们看得明,听得清审判活动的全过程,保证旁听有实在的效果。
7、提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注意,在旁听时既要注意自己的特殊身份,又不能搞特殊化,明确既是权利,更是一种义务。
如果对审判活动有意见,应当在闭庭后,采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提出,不得在庭审中提出,干扰审判活动的进行。
8、人民法院应加强同人大、政协的联系、沟通,主动搜集旁听案件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查漏补缺,改进工作,力争上台阶。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批评、建议作为前进的不竭动力,这是设立该项制度之目的。
总之,设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庭审制度,有利于“人大”、“政协”走进法院,了解法院,理解法院,支持法院,乃至支持人民法院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促进人民法院的工作上台阶,应将这一新举措制度化、日常化。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人民法院
关于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庭审若干规定(试行)
第1条 为了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人民法院案件庭审制度,保证人大、政协切实有效对人民法院的工作实行监督,提高人民法院的执法水平,保证公正高效的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2条本规定所指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指经正式选举产生的任期内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各级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
第3条凡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的案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均可旁听,对本地区重大的、有影响的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审理。
第4条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开庭,由人民法院邀请或人大、政协提出而启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个人申请旁听案件开庭的,应在3日前告知人民法院,听侯人民法院通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人民法院开庭审案,属于履行义务,不计报酬。
第5条人民法院的监察室负责和人大、政协联络,应在开庭3日前向人大、政协发出邀请函,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旁听,并安排协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开庭的有关事宜。
第6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外,还应遵守以下规定:
(1)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佩戴人民法院发放的旁听证入庭旁听。(2)参与旁听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在人民法院安排的专用旁听席就坐。(3)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在开庭前,按时到庭旁听。(4)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要带头遵守法庭纪律,维持法庭秩序。
(5)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如对审判活动有意见应在闭庭后,采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提出,不得于庭审中提出,干扰审判活动的进行。
第7条人民法院在案件宣判前或宣判后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案件的处理意见。
第8条人民法院应加强同人大、政协的联系,定期召开联席会,主动搜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第9条 本规定与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和上级法院指导性意见相冲突的,以其相应规定为准。第10条 本规定从下发之日开始执行。本规定的解释权为本院审判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