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生只做一件事阅读题答案
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搞好一件事。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里,我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想来真是痴长,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生只做一件事阅读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生只做一件事
池莉
①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搞好一件事。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里,我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想来真是痴长。
②先前,我外婆家屋后有一座大园子,园子里头长满花木蔬菜和中草药,芙蓉花、鸡冠花、桃树、垂柳、小白菜、香葱、车前草、鸡血藤等混长在一个园子,引得蜂来燕往蝶飞蚓爬,使儿时的我玩得十分着迷。
③当然,这种私家的园子后来很快就没有了,支援了国家建设。园子变成了一座丝织厂,工厂的围墙抵在我家屋后,整日整夜哐当哐当地响,我不喜欢这声音。从此,我一直心怀渴望,非常非常想养花种草。渴望与日俱增,可多年来就偏是没有机会,既没有自己的住房也没有自己的一寸土地。
④十几年熬过去,去年分得一套公寓,奔到阳台上一看,发现竟然留了养花槽。这一高兴,头脑轰地发了热,不知不觉拿业余爱好当了正经事做。一连好些日,提只篮子和小桶,四处挖湖泥。在大大忙了一阵之后,花种上了,草也养上了,菜子也撒上了。然后,抱着肩来来回回欣赏,倒真有一种了却了某个夙愿的感觉。以后每逢出差或笔会,凡遇上奇花异草,都挺执著地弄点回来栽进盆里。家里厨房三天两头做鱼、肉,也常记得将洗鱼洗肉的水倒入花槽。
⑤可是到了秋季,结果并不理想。葡萄才结了几颗,花儿没开几朵,从庐山植物因特意带回的碗莲之类也都死了。怎么回事呢?为此,我特意找了《花经》来读,读着读着,心中渐亮。合上《花经》,扔下花铲,淡然一笑:我不再养花了。实际上,《花经》这本厚书我翻来覆去看的只是前面一节:序言。
⑥序言里简洁地记叙了本书作者之父黄岳渊先生的一段经历。黄岳渊先生在宣统元年的时候本是一名朝廷命官,斯时年将三十。有一日黄先生想:古人日三十而立,我该如何立人呢?他想,做官要应付人家,做商呢又要坑害人家,得做一件得天趣的事才好,才算立了为人的根本,于是,黄先生毅然辞官隐退。他做什么呢?他购买田地十余亩(时田价每亩约二十金),渐扩充至百亩。黄先生从此聚精会神,抱瓮执锄,废寝忘食,盘桓灌溉,甘为花木之保姆。果然,黄家花园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花异草奇,声名远扬。每逢花时,社会名流裙屐联翩,吟诗作赋。更有文人墨客指点花木,课睛话雨。众人深得启示:既混浊之世,百无一可,唯花木差可引为知已。
⑦据说当时的文坛名人周瘦鹃、郑逸梅等人皆为黄先生的花木挚友。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已,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
⑧一件事要做好,岂能凭你心中有一点喜欢?有一点迷恋?三天浇点水,五天上点肥?
⑨参少年狂妄,自以为聪明。把表面的一些由头借来,实际标榜自己为至情至性之人。这也做做,那也试试,好听人评价个多才多艺。近年来国家大兴经济,文人纷纷“下海”,我也曾与人发议论说作家的智商是足够经商的。最近由读《花经》而获顿悟: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政客们终身搞阴谋,商人们终身搞欺骗,情种终身搞爱情(比如贾宝玉),黄岳渊先生终身搞花草。一生的时间并不多,一生的精力也不多,要搞好一件事实在不容易。用去一生,搞好了一件事,那也就够可以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搞好一件事。
⑩总之,我是不敢再说文人经商之类的话了,也不敢再狂热地养花弄草。就连剪裁时装、研究烹调之类的兴趣也淡了下来,兴致所至,偶尔为之,拿得起,放得下,决不长期牵肠挂肚。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写作,我这一生。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自己在很长一个人生阶段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是因为自己连养花种草都做不好。
B.外婆家后园的花红柳绿、虫鸣燕舞给儿时的“我”留下深深的印象,为“我”成年后的养花之渴望做了铺垫。
C.文章先从自己种花草的经历谈起,再对照黄岳渊种花草的故事,顿悟出人的一生只能做一件事的道理,由事入理,说理既深刻又形象。
D.作者对种花草一事的感情变化经历了未种时的渴望、如愿后的高兴、秋收时的苦恼、彻悟后的淡然的过程。
2.作者翻阅《花经》本是要寻找种花方法的,却转述了“序言”中黄岳渊先生的事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3.同样是在叙述,文中第⑥自然段与其它段落相比较,它们在语言表达上各显示出了哪些不同特点?请分别进行概括说明。(5分)
4.品读文中第⑨段里画线的句子,先简要解说作者所“顿悟”的“人的~生只能做一件事”的内涵,再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人生只做一件事”。(6分)
1.A(作者认为自己“只长年岁不长心眼”,是由于自己受不住诱惑,不能一生专注于写作这件事,而不是因为自己连养花种草都做不好)
2.作者将黄岳渊先生养花与自己养花对照,突出黄先生“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这才是一生做好了一件事(2分)。作者这样写,既解释了 “我不再养花”的原因,又为下文抒写“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感悟做了铺垫(2分)。(共4分)
3.第⑥自然段的语言表达特点:①语言凝炼(用了大量的四字句);②句式灵动(整句与散句结合);③概述简明(全段仅用二三百字,就把黄先生辞官种花的事叙述得清楚明了);④用语典雅(使用文言语句,富有文采)。(第一问任答其中三点即可,每点概括说明各1分,共3分)
其它段落的语言表达特点:①质朴;②通俗;③自然;④口语化(因为其它段落中的叙述是作者在向读者或听众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悟,所以更注重语言表达的质朴、通俗、自然和口语化,而第⑥自然段中的叙述语言则是作者在转述《花经》中的“序言”内容,所以更注重语言表达的简明、生动、典雅与书面用语)(第二问任答其中2点即可,2分)(本小题共5分)
4.解说内涵: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认准一件事并潜心去做,才有可能把一件事做成做好,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一问2分)
谈怎样做:一是要有具体目标(关键词是“做一件事”);二是要持之以恒(关键词是“一生”);三是要切实去做(关键词是“做”);四是要有所结果(关键句是“黄先生养花养出了精神文明,养出了人间知己,养出了《花经》这等好书,恐怕这才叫养花种草!这才叫做了人生一件事!”)(第二问4分,每点1分。如果此问只用文中的语句“傻一点儿,笨一点儿,懒一点儿,冷一点儿,就做一件事” 来作答,最多给2分)(本题共6分)
一生只做一件事阅读题答案
第二篇:一生只做一件事(定稿)
我想请大家先跟我一起看一个动画片„„我想很多人在生活中排队都遇到过这种情景,我们很多人还扮演着其中那个小熊的角色。我们站在路的这一头,看见一个路口,就想那条路的尽头,肯定有非常美丽的风景吧。于是就走下去了,走走走,旁边又出现一个岔路口。于是乎,我们又改变方向往这儿走,就这样反反复复犹豫彷徨。这样的迷茫,每个人都遭遇过,有人迷茫了1个月,有人迷茫了1年,有人迷茫了一辈子,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是因为搞不懂要做什么,其实无论事业也罢爱情也罢,我们为什么烦恼纠结,那是因为我们心中没有一棵大树,如果人心中没有大树,就会杂草丛生,就会患得患失,而如果心中有了那棵大树,就会心无杂念,就会勇往直前。六小龄童,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大艺术家,由他主演的电视剧《西游记》先后重播了3000多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他塑造的美猴王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在观众眼里,似乎六小龄童就是孙悟空的化身,甚至,六小龄童就是为演孙悟空而生的。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最初在他们这个猴戏世家里,演美猴王最合适的人是他二哥——小六龄童,他的二哥三岁开始学艺,表演天分极高,1961年,他十二岁的时候,就曾到中南海怀仁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三打白骨精”,并获得一致好评,可惜二哥后来患了不治之症——白血病,十七岁的时候就病逝了。二哥离世之前,年仅7岁的的弟弟六小龄童问“我能再见到你吗”“我怎么样才能再见到你”,二哥说“当你演成美猴王的时候,你就能再次看见我”,就是哥哥这临终前的一句话,在六小龄童心中播下了一颗大树的种子,也划定了他一生的艺术追求,别无选择、义无反顾,他必须要去演孙悟空,而且要演好孙悟空。
其实六小龄童的性格最初是不适于演戏的,他小时候很内向,家里的兄弟姐妹们都叫他小女孩,六小龄童自己也说,小时候很胆小,上课时老师问1+1等于几,很简单的题,自己也知道答案但就是不敢举手回答,很羞怯。六小龄童的眼睛也是不适合演孙悟空的,孙悟空需要有一双火眼金睛,但是生活中的六小龄童却是个大大的近视眼,六百度近视两百度散光,这如何展现出美猴王的火眼金睛来,但是当年二哥撒在他心中的那棵大树种子一直以来牢牢地生根发芽,推动他一心要演好孙悟空这个角色,最终,虽然天性羞怯,但他却成功演绎出了桀骜不驯、神通广大、英雄豪气的齐天大圣的角色,虽然眼睛高度近视,但是却练出了一双火眼金睛,如电的双目,令观众印象深刻„„一生只做一件事,六小龄童用全部的心血,甚至生命,哺育着心中那棵大树,让它开花、结果,最终塑造出了至今难以超越的荧屏美猴王的完美形象。
2010年1月,有一条新闻轰动了世界,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消防站,有一只灯泡度过了它的109岁生日,在一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这只灯泡熄灭的时间加起来不到一星期,其他的时间都在发光发亮。在109年前,谁有这么神奇的技术,使一只灯泡的光亮穿越了一个多世纪?人们纷纷猜测,这只神奇的灯泡,这只光耀百年的灯泡,它的发明者到底是谁呢?研究者通过查阅当时的相关资料,发现:1901年,电灯刚发明不久,美国电气公司组织了一场电灯实验竞赛,爱迪生等一批发明家都参加了这场比赛。当举办人将电压逐渐提高时,一只只灯泡都相继炸了,最后惟独留下一只灯泡还亮着。而这只灯泡的研制者,并不是当时名气冲天的爱迪生,而是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的发明家柴莱特。2010年1月记者报道的那只灯泡,正是这只柴莱特发明的、光耀了一个多世纪、使用寿命达到109年的灯泡!
在那个电灯刚发明不久的年代,为什么柴莱特能研制出如此高质量的灯泡呢?研究者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有这样一段记载:1901年,那场电灯实验竞赛结束后,爱迪生出于对柴莱特的欣赏,邀请他一起参加碱性电池的研究。面对大发明家的邀请,柴莱特却拒绝了这个好机会,他指着在比赛中获奖的那只灯泡说:“我只适合研究它。”后来,有人在柴莱特的日记中读到了这样一句话:“一生只亮一盏灯,守到群火熄灭,照样耀泽天空。!”
一生只研究灯泡,不管这个领域之外有多少难得的机会,有多少美丽的诱惑,也不为所动,这也许就是柴莱特研制的灯泡,为什么能穿越历史的尘埃、光耀百年的秘诀和根源吧。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亮一盏灯,这是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与执着,也是一种参透人生百态的睿智和厚重。一辈子的坚守不容易,选择用一生的坚持,完成一件事,其结果或许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或许默默无闻、微不足道,但其透露出的人生态度,都让人感动和钦佩。六小龄童先生心中的大树是演绎好美猴王这个角色,柴莱特心中的大树是造出世界上照耀百年的灯泡,朋友们,我们心中的大树呢,它可以是一个梦想,一个榜样,一个信念,用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你心中的那棵大树,一定也会开出最美丽的花。
第三篇:一生只做一件事 简介
内容简介
《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才能成功》适合所有职场人士阅读,尤其适合作为职场新人职场生涯的指导用书。很多工作本身并不难做,也不是人们不会做,但许多人就是做不好,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不够专注。只有专注才能专业,只有专注才能造就成功。
《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才能成功》从专注的重要性人手,重点介绍了作为一名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职场人士应该专注的7个方面,即专注小事、专注难事、专注过程、专注结果、专注领域、专注市场、专注服务,同时介绍了实现专注的4个步骤,即目标、计划、行动、坚持。编辑推荐
《一生只做一件事:专注才能成功》:专注——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拥有了专注,你就拥有了成功的钥匙、支撑事业的力量;它是成功者必备的品质;能否专注做事,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专注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
媒体推荐
成功与运气无关,所谓成功的密码其实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专注。
——腾讯公司总裁 马化腾
我是一个非常专注的人,一旦认定方向就不会改变,直到把它做好;专注才能更好地生存。——百度公司总裁 李彦宏
我和99%的中国青年有着相同的人生经历。喜欢玩游戏并不纯粹是件坏事,关键是要玩得“精”。我就是玩游戏玩出创业灵感的。大学生创业完全可以从身边找到灵感,找到机遇。但无论做什么,都要专注。
——盛大网络公刮CEO 陈天桥
两个以上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
——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口号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纪晓岚
每个人整天都在做事。其中大多数人每天要做很多事情,而我却只做一件事情。假如你们把这些时间用在一件事情、一个方向上,那么,你们同样会取得成功。
——爱迪生
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不参与。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丁肇中
作者简介
成毅,毕业于江苏大学,10年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经验。先后任美的集团厨具有限公司生产部生产现场管理与技术支持专员、LG泰州电子冷机有限公司采购主管、冰箱制造室Team长、冰箱资材Group长等职,工作经验丰富,擅长组织管理,团队建设。
目录
上篇 专注造就成功
1.专注是灵,执著是魂/3
成功的秘诀在于专注/3
专注:成功者最可贵的品质/7
见异思迁会使你一无所获/10
专注是一种执著/1
32.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15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15
专注的员工备受青睐/18
专注的企业基业长青/21
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2
4中篇 你该如何专注
1.专注小事,小事不小/29
成大事者须先专小事/29
悲剧是由忽略造成的/3l
工作本身无大小之分/33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36
2.专注难事,难事不难/40
勇敢地挑战更高难度/40
积极应对任何困难/43
智慧地思考所有难题/46
耐心地攻克一切难关/49
3.专注过程,细节完美/52
用心做事,专注细节/52
好过程造就好结果/55
执行到位最重要/58
将过程做细、做完美/6
14.专注结果,万事可就/64
没有什么比结果更重要/64
完成任务≠有了结果/68
专注于结果才会更出色/71
为结果用尽全部力量/7
45.专注领域,成就卓越/76
学会经营自己的强项/76
专心投身于一种行业/79
专注自己熟悉的领域/81
从平庸迈向卓越/8
36.专注市场,占尽商机/85
目光聚焦市场第一线/85
捕捉稍纵即逝的机会/87
发掘与众不同的模式/90
为产品增添新的亮点/93
7.专注服务,顾客满意/95
服务生的工作最重要/95
让顾客感到备受欢迎/98
为顾客提供最佳服务/102
有效解决顾客的抱怨/107
下篇 专注的4个步骤
1.每阶段只设定一个目标/113
一定要带着目标上路/113
两个目标=没有目标/116
目标明确才更为可行/119
2.制订合理可行的计划/122
好计划才会有好行动/122
计划不周,面临困局/125
周密计划,高效有序/129
3.以最大的热情去行动/133
不要拖延,立即行动/133
专注于最重要的工作/136
明智地利用时间/140
4.专注+坚持=成功/143
不能轻易地改变方向/143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146
坚持到底,永不放弃/149
序言
专注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只有播下专注的种子,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优秀的职场人之所以能在竞争中常胜不败,之所以事业有成,之所以不可替代,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寻常人所不具备的专注精神。
专注可以自知,专注可以激发自己的潜能。要想创造出比其他人更大的价值,除了忠诚、责任、态度、敬业外,你还要具备专心和专注的精神。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令人吃惊的成绩。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无论做任何事,专注于自己的专长,心无旁骛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才是重中之重。一个人不会因为打翻一篮子鸡蛋就一无所有,但是会因为缺乏专注而满盘皆输。急功近利、朝三暮
四、见异思迁、心存杂念,都是成功的绊脚石和拦路虎,这些习惯会让你输得一无所有!
后记
专注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只有播下专注的种子,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对于一个职场人来说,专注才能取得成功。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里的“有心人”就是那些能够专注地做事的人。
本书就是专为解决职场人士应该专注什么和如何才能做到专注而著。本书从专注的重要性人手,重点介绍了作为一名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职场人士应该专注的7个方面,即专注小事、专注难事、专注过程、专注结果、专注领域、专注市场、专注服务,同时介绍了实现专注的4个步骤,即目标、计划、行动、坚持。
本书的很多内容,笔者在以前的培训中都曾经使用过,但培训资料毕竟不同于书稿。幸好我的身后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在支持我完成这本书。王波、李作学为整理、编撰本书中的部分故事,付出了很多;在图书初稿完成后,金成哲、叶亚宁又对个别章节内容的增删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第四篇:一生只做一件事读后感
一生只做一件事
寒假布置了一个看一本好书,读后感的作业,印象中还真是好久没有写读后感了,闲适在家吃吃喝喝的胖了不少,可精神食量却没有增加。
恰巧,老妈看到我在看这个通知,给了我一本书说,这是他们董事长自己写的一本书,也是他一生的写照,让我可以学习一下。
拿起这本书也不厚,精致的一本书,在这也跟大家分享一下,他的几句话:一切都要讲究设计,凡是涉及设计的每一个部分,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设计是质量之源。人是有气质的,每个人气质不同,我说这个产品气质也一样,气质就是感觉,就是魅力,就是风采,就是品牌,就是静销力。一个人,一首歌,一篇文章,一本书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此前我不相信,但现在我深有体会,《一生只做一件事——杰森品牌创始人的传奇故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这么意志坚定,一生只做一件事,又是什么事?好奇心让我坐在书架的角落仔细翻阅起这本书。不知不觉中一个下午就很快过去,我合起书,脑海里尽是杰森厨具吴伟宏的励志故事。
一个理发学徒工,考上大学,在乡镇和伙伴一起创建了全国知名企业,后来又自己独立创办杰森厨具,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是自己的创业梦想,还是为中国亿万家庭解决厨房油烟净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我在书中都看见了。最让我值得敬佩的还是吴伟宏对待年轻人的态度,是帮助,是关爱,是扶持。书中提到一位二十八岁的年轻人与吴伟宏之间的故事,让我记忆深刻,一个怀揣创业梦想的小青年到杰森企业申请合作要求,然而缺乏经商经验,资金有限的他,又如何能和那些实力较强的中年商人竞争地区经销权呢?
然而最终吴伟宏推掉了其它两位中年“大款”的代理要求,而把地区代理权给了那位二十八岁的年轻人,用吴伟宏先生的话说,“我从这位年轻人的眼神中看见了强烈渴望成功的决心,交给他不会错”。事实也证明,这位踏实的年轻人不夸海口,勤勤恳恳每年都能完成厂家下达的销售任务。
我想说也许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是太年轻,我也许还是不能够做到一生只做一件事,但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学习谋出路,好好工作,成家立业,也许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我会用我自己的双手把握住更美好的明天。
——谢观阳
第五篇:《一生只做一件事》读后感
暑假里偶尔在网络上查找到了《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电子书,《一生只做一件事》读后感。初看题目之时,心里有一些惊愕:怎么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呢?再一思量,又感觉有点搞笑,用人一生的时间,也就是50、60年左右的光景只做一件事情,是不是有一点傻呢?
正是带着对本书题目的质疑,慢慢地细品该作品。不过,一读之后,方知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书中所说的事情,可不是芝麻绿豆点的小事,要干好还真不容易,更重要的是《一生只做一件事》是一种经验的总结,也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一生只做一件事并不难,一生专心地做一件事,一生毫不后悔地只做一件事,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王顺友几十年默默走在崎岖的邮路上,感动了每一个人;袁隆平数十年磨一剑成为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一生只会做一件事的数学大师陈省身,为了美丽的计算倾注一生所有。与其说成功选择了他们,倒不如说他们选择了一生只做一件事。比尔·盖茨说:“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就会掉到两把子之间的地上。我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是因为我一生只选择了一把椅子。”
一生只做一件事,心中要有一个理想。理想和灯塔一样,只能有一个,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全力以赴,凝聚自己的所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这一生需要什么,要向哪个方向努力才会成功。但很多人就是达不到目的,原因就在于浮躁。
浮躁是导致失败的根源之一,浮躁是导致人们不能专一的罪魁祸首。现在的大学生已很难平静地听完老师和家长的话,难以看完一本名著或欣赏完一首名曲,他们坚持不到听完最后一堂课,他们对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他们希望一堂课可以学完一生的内容,希望获取知识像每天摄取食物一样简单,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不费力地变成天才,读后感《《一生只做一件事》读后感》。大学生如此,小学生也是如此。浮躁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小学生而言,老师的导向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儿童的可塑性很强,他们身上不乏有老师的影子。学生学校走,带着父母的手;反过来说,学生校外走,也带着老师的手。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计算难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作为教师传授知识只是工作中的一部分。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下课会骂人却不会走路,上课交头接耳回答问题却只言片语,传纸条你来我往,写答案却缺少得可怜。老师难道没有责任吗?有。作为教师一生的目标就是要为人师表,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要随时随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一个学生不擅长数学,却擅长语文;不擅长语文,却擅长音乐;不擅长音乐,却擅长绘画;不擅长绘画,却擅长体育;不擅长体育,却擅长舞蹈…总有一样东西,会让人大放异彩、出类拔萃。只是有很多人,在寻找的途中,因为困难,因为压力,因为气馁,便轻言放弃。而我们教师一生要做的,就是要用我们满腔的热忱,引导学生接受压力,帮助学生把压力变成动力,寻找自己的闪光的一面,找准方向,为走向成功奠定比较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