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搞好课堂教学
如何搞好课堂教学
【摘要】我曾经参加过一个活动:“教育部组织了一部分专家去学校听课,一位在教学上认为优秀的老师讲了一节公开课,赢得了很多听课老师的好评。但是,我们认为很成功的课,却受到专家的质疑和批评。专家的评析,让这位教师很受挫折,非常不解和失望。可以看出新课程对传统教学的否定,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实行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课堂教学新课改兴趣
学习是学生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创设一个施展个性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个性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中得到尽情的释放,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但是,有时候我们并没有重视教学环境,只让学生死记硬背,简单的模仿,导致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使我们的教学变得简单机械没有灵性,没有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怎么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一、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人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创新意识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前的教学,学生学习的好坏,都归于老师。这种本未代倒置的关系,实际上遏制了学生智能的开发。这次课改,我们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探究知识的主人。这样对想课改的老师而言,确实是要下功夫。因为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主动学习知识的欲望还不是很强烈。在课改过程
中,我们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学生并不能认真完成。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没有预习。导致再上课,老师需要学生自己掌握的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教学过程不能顺利进行。还有些学生习惯了老师讲解,自己胆怯不敢回答交流、质疑不敢实践,使课堂没有活力,这样老师只好回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法独自讲解。所以要想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必须要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采取相应的办法,才能使学生和老师形成默契。我们要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动口去表达、动手实践、又动脑思考,全身心的投入和实践,要让学生自己去只有质疑,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学生能讲的问题,老师不要讲解;学生能表述的,我们不能去表达。数学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老师天下,主体应该是学生。作为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引导,参与合作和探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课堂真正地好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会自主学习,使他们的潜力和灵感发挥出来,我们的课堂也会变得更加精彩。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体现他们的作用,先得提高他们主人翁的意识,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创设愉快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学生看做独立的、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和个性。要在尊重和信任中让学生全面发展,获得成功体验,如果我们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不行的,再说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应是鼓励、尊重。学生和老师之间是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只有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才能逐步成为创新人才。有了和谐的课堂气
氛,才能使学生和老师双方互动起来,交流意见和感受,老师要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老师和学生必须有感情的交流。因此教师首先要关爱学生,从多方面去爱他们。有学习上的帮助和鼓励、也有生活上的冷暖和谈心。平时多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少批评多鼓励,更不能轻易去否定他们,适时引导,多为学生着想,为学生考虑。这样的关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积极探索新知识。在数学课堂中,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兴趣,就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因为数学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了兴趣自然他们就乐于学习数学。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生动的讲解和活泼的教学模式老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望。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教学质量,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教学都应该从兴趣入门,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其实也是我们做老师的教学责任。新教材安排了专题的形式,增添了大量活动课内容,这样既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开发也是有好处的。在课堂上我们可以为学生开展“读一读”、“想一想”、“猜一猜”、“做一做”等活动,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互评自评等能力。
运用“读一读”活动会让学生学习更主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数学本源于实践,又反过来对实践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在课堂上要不断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问题变具体生动,学生学习起来就很更容易,学到的知识就很更深刻,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更有信心和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实际问题都和教学有联系,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增加了教材的实用性。
运用“做一做”,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从中不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以往,因为“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习感到累,老师也感到教学的无味和压力之大导致学生学习为了应付考试没有自己的想法,动手实践能力相当低下,更不用说创新了,“应试教育”阻止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经过运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材料自己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也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运用“想一想”,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
新教材编写上版式新颖、形象。内容上由浅入深,使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更生动形象,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受到启发,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学生思维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运用“试一试”,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运用过程中,学生可能开始感到困难,按照新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课程进度还不是很准确,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定自己的教学。其实这本无所谓,问题是对新教材的习题补充,老师并没有注意有些练习题还有习题中的问题,比本章复习题中的有些问题还难以理解。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的快乐合作、探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从而把我们的课堂变得精彩纷呈。让学生和新课程一起成长和发展!
第二篇:浅谈如何搞好课堂教学
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012-3-21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提高课堂效率 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 设置悬念体验成功 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更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的课题。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我认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因为初中数学课堂观察一定是指向或者针对一定现象和问题的。在课堂观察实践过程中,人们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目的来进行研究和观察的。对初中数学课堂进行观察,就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人们通常都是根据其目的选择课堂观察的方法与措施,进而对课堂观察过程作出科学、合理及系统的规划,使得初中数学课堂观察稳步有序地推进。我们知道,进行观察往往需要一定的理论作为指导。实际上,就初中数学课堂观察本身而言,其通常是以一定理论作为依据的,而课堂观察则需要观察现象或问题也
是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的。对初中数学课堂进行观察,就意味着具有一
定的选择性。通常情况下,对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较为系统与复杂,往
往需要人们在初中数学课堂进行观察时,对某些问题进行有意识的选
择。因一些因素和条件的限制,必然存在一定的选择性,使得了其所
描述的事实并不全面和真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思考,教
师自身努力,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观察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也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
途径之一
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
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
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
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
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
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也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
径之一目前课堂教学,教师严肃有余,亲切不足,许多学生被动接受,畏于
师道尊严不敢质疑问难。为此,教师要创设“融洽”情境,使学生有
主动参与的热情。这里的“融洽”,不仅要求营造宽松、积极、愉快、和睦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而且要求建立师生之间每时每刻进行的心理接触,心灵的交汇。教师富有情感的投入,会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消除畏惧的心理障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解放,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曾经有人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快乐的心情,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能更好地去学习的根本基础,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当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很感兴趣时,他便会全身心地去投入,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鉴于此,初
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初中生好奇心强,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就相对较差,如何来调动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必要的停顿,关键时刻巧妙地可设置一些悬念,故意留点“空白”,产生“空白效益”,以此来诱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展开,让学生学有所获。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以激发。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现代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平时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巧妙的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并亲近现实的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数学是如何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使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当的去激发学生质疑问题,不仅可以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启发同学们的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性,同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该充分肯定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并且耐心的给予详细的解答,努力去培养同学们对数学
学科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同学们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自信,将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兴趣性,也是积极性和效果性的必要条件。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另一途径就是善于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鼓励,奖励,从而维持学生兴奋的学习状态。
五、设置悬念,留给学生适当空间,也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们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行为上的“空白”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机会,养成创造的倾向、意识;同时,更要为他们创设思维上的“空白”情境,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搜索丰富的资料,进行深邃地思考,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如在课堂结尾时,留些问题,设置一些悬念,吊吊胃口,使其产生“欲知后事如何,急需课后解决”之感,激发学生课后主动参与学习,创造的欲望。又如在布置作业时,也可布置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六、增强学生信心,体验成功喜悦也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的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增强信心,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使学生拥有主
动参与获得成功的丰富情感体验。把握好“成功点”及时鼓励,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强化和升华。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多角度多途径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通过有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逆向思维,消除老是用正向思维等思维定势的影响。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三篇:如何搞好课堂教学
如何搞好课堂教学 我曾看过这么一则新闻:“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我认为: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其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学习获得身心的发展。由于相对教师来说,他们知识较少,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加上传统的教师权威的文化影响,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和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这种天然的权威性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特殊素质的人。这种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学生具有个人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因此,教师能否珍惜和巧妙的运用其权威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发展,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教师只有在尊重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权威,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教师不珍惜甚至滥用权威,将阻碍学生的发展。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环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即使同一个课堂,也会形成不同教师气氛区。一种课堂气氛形成后,往往能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且不同的课堂活动也会被同样的课堂气氛所笼罩。
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但有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也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课堂气氛也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所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
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第四篇:如何搞好课堂教学
如何搞好课堂教学
李中桂
笔者看过这么一则新闻:“教育部组织部分改革专家到实验区中小学听课,了解新课程实验情况。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上了一节公开课,博得教师满堂喝彩。然而,就是这样一节在别人眼里十分成功的课,却遭到课程专家的种种质疑和尖锐的批评。专家的评课,令这位教师难以接受,竟然大哭起来。新课程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浅淡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
冯 卫 宁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多少年来一贯制,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是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特别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实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业“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1、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如果一个教师任两个班,每班按5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00本作业;若每次留4个题,一次要批改40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一些时间。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忙得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当然教学改革也难以付诸实施。
2、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下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是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3、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因为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由于时间紧,教师批改作业常用“ ”、“ ”、“ ”等简当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作业的“全批全改”教师很辛苦,但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又束缚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所以,改革数学作业批改方法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批改作业方法的几点尝试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此做了以下尝试:
1、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当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3、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4、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由科代表和几名同学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3)每一单元教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信息小组总结正、反两种典型,向全班同学作交流。以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上述几点尝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从初中数学课改看中考发展方向
陶玉琳
中考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这已是不争之实。作为操纵这根指挥棒的命题专家,只有高度正视这一极其敏感的导向作用,才能用好中考既选拔可造之才又指引中国教育走向最佳之道的双重功用。这两年中考命题的明显变化和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出台,已体现了教育部有意将“指挥棒”指向了素质教育。这种素质,除了做人和生存的能力之外,还包括了扎实而全面的知识结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发明的能力。中考试卷将不再拘泥于教学大纲,会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水平的考查,题目让学生比较容易人题,而随着答题的深入,题目难度逐渐增加,所需知识点也越来越多。,进一步点明了“指挥棒”指示的方向。
那么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中考命题的变化是否是互相配合的呢?我们从中是否可以看出一些中考发展方向的轨迹?
一方面,我们来看初中数学课程改有哪些变化,值得我们留意。
(1)注重知识来源,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新的数学教材中,每一章节在引入新的知识时,都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让学生知道要学新的知识是由于要解决新的问题的缘故,例如在引入有理数时,课本从温度,海拔高度,表示相反方向等多个角度,立体化地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有利于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向既重结论又重过程的方向发展。
(2)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同样在新的教材中,课本亦相当重视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新的几何教材中,就有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实际操作得出几何中立体图形的初步概念的实验课,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考中亦有类似的题目,如,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多少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只要动手比划一下,就可以得出结论,这对促进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3)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苏步青教授曾经讲过,学不好语文的学生,将会大大限制他在其它学科的发展。同样地,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欠缺,要想学好数学也是相当困难,如要想证明:圆中最长弦的是直径。这是绝大多数的同学都知道的结论,但是由于就是不知道怎么样去书写,去表达,得不到分。新的教材就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对学生对定义,概念的复述要求严格,大大培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近年中考的命题又有哪些变化呢?(1)注重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近年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由于中考是高中阶段的学校招生考试,具有一定的选拔性,因此,在试卷上重视对“双基”考查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数学能力,就是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概念和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强调应用性,开放性与创新意识,试题新颖,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例如,(1)、股票深发展周一的股价为10元,周三的股价为12.1元,问这两天股价的平均升
为——:(2)广东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通讯业务,“全球通”使用者先缴50元月基础费,然后每通话一分钟,再付0.4元:“神州行”不用缴月基础费,每通话一分钟付话费0.6元。若一个月通话X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分别为Y和Y元。
①写出两种通讯方式的函数关系式。
②一个月内通话多少分钟,两种通讯方式的费用相同?
③若某人预计一个月内使用话费200元,则应选择哪种方式较合算?
(3)2001年中国足球队实现了中人44年的梦想,打进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他们在世界杯预选赛8场比赛中,胜的场次是平的场次与负的场次之和的3 倍,且平的场次与负场次相等。已知胜一场得3 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求中国队的总积分是多少?这些题目与同学们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到股市,话费的缴费方式,世界杯等等,都是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对学生通过实际动手获得知识考查。
近年的中考中,亦出现了不少的题目注重对学生通过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例如,(1)请同学们在已三角形中截取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2)已知一条河流的同侧有A、B两村庄,如果要在河边建一供水站,应如何选址才最节省通水管?这些问题,都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查,学生只有灵活地掌握数学知识,才能运用这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中考命题的变化,我们在备考时就要有的放矢,从着实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入手,学生在中考的舞台上才会大展拳脚。
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情感、课外及课内方面入手:
情感方面:
1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里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课内方面:
除了要重视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要尊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叛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主、互不相容,也可以相互运用。课内的具体措施有:
1开始阶段关健的一环就是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并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反省认知”和不断改进的能力,从而达到不完全依赖老师也能把功课学好的目标,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归纳为培养五种能力即:能分析关键字句和符号标记;能读懂字意,句意,式意,例题意;能分析写出标题;能找出教材中的主要句段;能用不同颜色笔画出重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到“三读”。第一遍粗读:即扫清文字、符号障碍,了解本节大概内容。第二遍细读:即读句,逐句解释,把课本中某些省略了推理依据或中间运算补写出来并对课本中重难点加圈加点作记号,第三遍精读:即在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知识,完成练习后,再重点分析关健词,重点句子,归纳总结和写学习体会,教师常采用提问,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查,并注意与家长逐步配合逐步培养。上课时大至步骤如下:
①开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自学提纲进行讨论小测,约二十分钟,练习做完自检或他检相结合。
②教师用十分钟左右答疑精讲。
③用十分钟左右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④用五分钟左右由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经验,调节学习行为。
2经过一般时间以后上课大自如下:
①先按照好中差组成的学习小组讨论解决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约十分钟,课前预习中的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及课后练习和自己学做教具。
②由小组长或教师解答小组不能解答的问题,因势利导讲解重难点内容约十五至二十分钟,如果问题小组能够解决,由小组长或其他同学上讲台讲解例题,能够用教具讲解的尽量由学生用自己做的教具讲解。
③用十分钟左右做教师或学生出的自测题,自测题的内容不宜过多,难度适中,做完后由学生交换批改订正,教师抽查部分自测题,了解存在的问题。
④小结由教师或学生进行总结约五分钟,最后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学生作业要求学习小组长超前一课时把学习小组好中差(3人)的作业批改好,填好反馈
卡,教师抽部分作业了解存在的问题。每学一单元之前与之后均开设导学课与归纳总结课。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自学,讨论,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自己写章节单元小结,整理知识结构。上课一些较容易例题及黑板上练习答案,可由学生上讲台自己讲解、订正,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开拓思路。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
1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始教师可出自学提纲到后面渐渐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出。
2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三不讲是: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
3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4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闪光点。每单元考试后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作评价。如是否有进步,主要在哪些方面出错了,有错之处要求“错一做三”,对于不及格的同学可以进行补考。
课外:1学生课外预习的练习可分层布置:差生及中等生布置做A组作业,优生做A组及B组选做题。书本上较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直接解答在书本上,需书写过程的习题做在练习本上若遇到不会做的抄在练习本上,留出相应的写作位置,等到教师讲解或理解后再补上。
2鼓励学生课后预习时提出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好的提问可由小组长把原题记在数学科代表的本子上,可适当加入学期平均成绩。
课后方面:
课后自主学习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数学资料、史料拓宽视野,节假日鼓励较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中等生一起到优生家中合作学习、互补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室黑板可设立一块数学园地,每天小组长轮流更新一道习题,习题允许出自于课本但不得重复。
每一单元接近结束时要求每个同学利用课后均出一张考试卷,教师可筛选优秀的卷子经过适当加工作为单元考试卷。
课后鼓励学生做教具。如学习几何三角形全等定理“SAS”,就可让学生自己用硬纸
片做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对应角不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结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上课时让学生带进课堂来分析三角形不全等的原因。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时布置学生自己用硬纸皮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把等腰三角形对折,体会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上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使学生在学做教具的同时在自主学习数学。课后可指导学生写小论文,如≤我是这样进行自主学习的≥,≤课后先自主预习的好处≥,≤学习中如何发挥主动性≥等,进行探究性学习。
第五篇:如何搞好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服务系 XXX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业技能在职业教育中起突出作用已成了不争的事实。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强调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重点。因此,“学生中心、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是必要的,具有时代适应性。但是,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能力教育,它还必须“以人为本”,强调对人的关怀和尊重,着力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在职业教育中,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二者具有内在的高度一致性,因而构成职业教育统一的培养目标。按照这一目标,在中职教育实践中需要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装备、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职业规划和综合素质提高。
尽管一体化教学在中职院校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往往教学质量并不乐观,我通过聆听德国专家Mass先生的《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讲座,得出了以下心得:
一、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
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一体化教学与传统的讲授课相比,涉及面更广。教师备课时考虑的因素更多、更全面,不仅要涉及专业知识,还应考虑安全知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班主任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准备各种教学用具、器材;对在课堂中突发事件充分预判并做好应对措施。教师在上好每节课的同时,还要不断钻研新知识、查找新资料,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在给学生备课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另外,一体化教学过程需要各位教师相互的配合、相互商定,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了解新的教学理念,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理想之帆,自信是成功之船。培尔辛说“除了人格以外,人生最大的损失,莫过于失掉自己的信心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尊重学生人格
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逐渐发育成熟的阶段,有着种种缺点,讽刺挖苦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伤害,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
2.善于赏识学生
每个学生自身素质不尽相同,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其进行鼓励、表扬,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就感,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自信心。我在一体化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操作水平一般,但他仍然不放弃。这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执著、坚持的学习态度提出表扬,并指出其应注意改进的地方和措施,帮助其树立自信心,提高成绩。
3.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能力,有意布置学生能够完成的任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循序渐进,把复杂的步骤拆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这样学生就会干劲更足。
三、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争强好胜是每个青年学生的本能,恰当地利用学生的这一特质,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例如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要求每个学生完成规定的作业。教师检查每个学生的作业,严格评定成绩,小组中每个人的成绩计入小组成绩总和。对优胜小组给予表扬和课后作业题可以少做几个题的奖励。同时,指导暂时落后的小组找出操作中的失误之处并加以改进,要求他们制定出合适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努力争胜。教师在学习完成后要对竞争进行总结、点评,要让学生知道竞争的目的是什么;通过竞争学生学会了什么;在后续的学习竞争中应注意什么。
四、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一体化教学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小组中每一位成员的作用,锻炼小组中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和参与者的团结协作、沟通、表达等能力。课前有了目标方向,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有具体任务,教师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在一体化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上一次课所学过的知识,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更好地结合起来,教学地点把教室设想为工厂,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设计方案,精心准备教学材料,模拟在工厂进行现场教学。此外,学生现场教学之后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的讲评,使教学方法从纯课堂教学真正步入了实践之后再提升的环节,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分离的教学形式,突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的应用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操作融为一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增强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为其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