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00:5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最终版]》。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最终版]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赵莉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重视。下面就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谈一些粗浅和看法。

目前,在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片面的认识。如,有人把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割裂开来,有人把培养能力与培养尖子等同起来等等。其实,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出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应该归结为一个新的教育原则,因而必须从教育全局上加以考虑,从教学方法上进行探讨。

我认为,要使小学数学教学的着眼点,从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的轨道上来,必须解决好以下十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重视概念教学。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科学。整个数学大厦就建筑在一系列数学概念之上。其中某些最基本的概念,如自然数、整数、分数、有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性质,方程以及点,线、角、长度、面积、体积和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在小学阶段就要求能正确地、牢固地建立起来。但是,目前在教学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一种只重视计算和应用而轻视概念的倾向。这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十分不利的,并将给进一步的学习带来严重的影响。比如,分配律在代数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是由于教学中对这个概念重视不够,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分配律处于似懂非懂半信半疑的状态,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再如,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学生会正确地计算许多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但是,对于究竟什么是周长、面积和体积,却不甚了了,以至于情况稍有变化,要么就束手无策,要么就乱来一通。再拿应用题教学来说,师生普遍感到棘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仍然是对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得不深不透。

概念教学除了要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而不仅仅满足于熟记一些定义、性质、法则、公式之外,还要重视对概念进行多侧面的剖析,注意运用概念的灵活性。如对于“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这个概念,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它是怎样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来的,已知底和高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还要能够在已知面积和底或高时,会求出高或底;进一步还要让学生体会到“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个更为一般性的结论。

二、要重视基本功训练。数学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许多基本功,不掌握这些基本功,就谈不上有什么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基本功就是一种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具备的基本功,主要有计算、测量、画图以及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等。

计算能力包括口算能力和笔算能力。口算是笔算的基础,近年来,大家对口算比以往重视了。但是,口算必须从基础口算入手,同运算性质相联系,与笔算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避免走上死记数据、法则,只着眼于特殊数字和游离于笔算之外为口算而口算的邪路。

画图能力包括各种几何形体、数轴、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各种测量、制图工具的正确使用等。这是认识空间,实现数形结合,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重要手段。

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解应用题的前提。要教给学生善于抓住和、差、积、商去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要特别重视速度、效率这类比较抽象的量。另外,还要教给学生掌握线段图、示意图等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

三、要重视术语教学。数学术语是数学概念高度精练的体现,是数学所特有的语言。能否正确地使用术语,反映出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度和思维发展的程度。学数学,做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书面作业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学生如果能正确地运用数学术语,清晰简要地说出一道题目的解答过程,对于培养能力来说,其作用比做十道题还要大得多,而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数学术语的运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一种容易的事,必须从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并在以后各年级持之以恒,贯彻始终。强调术语教学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不能因此而把教学过程搞得枯燥无味,变成纯粹术语的堆砌。否则,将会事与愿违,徒然加重学习困难。

四、要重视几何知识教学。几何知识以其高度的直观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几何知识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逻辑思维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它知识的教学无法取代的。几何知识不仅在小学数学中是数形结合的桥梁,即使在高等数学中,许多似乎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一旦揭示出它的几何意义,就会使人恍然大悟。所以,在小学阶段加强几何知识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五、要重视现代数学思想的渗透。任何一种理论的发展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发展了的理论会使人们对它的基础认识得更深刻。数学自然也是如此。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所渗透的集合、统计(包括概率)和函数等现代数学思想,正是体现着这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深入浅出地、恰当地加以运用。以集合概念的渗透为例,切不可轻视那些圈圈的作用。小学生正是从这些圈圈中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对于有与无、和与差以及对应、交等一系列基本概念的本质有所感悟。另外,初步的统计、概率和函数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更是具有独特的作用,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解题的思路。

六、要重视综合题教学。所谓综合题,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在一道题目里要求运用多种概念和方法;另一类是一道题目有多种解题途径。无论是哪一类综合题,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知识的运用贵在灵活。如果一个人学了许多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而只会墨守成规,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套现实生活中复杂多变的事物,这样的人,不仅谈不到有任何创造力,甚至想避免处处碰壁的境遇也是很难做到的。综合题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的一个良好机会。通过综合题教学,使学生把原来孤立、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像蜘蛛结网那样,把知识之丝结成知识之网。这种知识之网,既能有效地避免遗忘旧知识,又能较好地消化新知识。它所具有的这种对知识的“抗损作用”和“捕捉作用”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能力。

七、要重视自编题教学。自编题教学是培养和发挥学生创造力的—个重要环节。通过让学生自己编题,自己解题,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是否真正理解,而且可以在更大程度上考查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自编题教学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加大难度,由补充条件、补充问题开始,最后发展到编出叙述完整、数值合理、语句精炼的题目。

在自编题教学中,要注意克服某些学生机械模仿课本题目的倾向。要启发和鼓励学生从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和发现题目的素材。只有这样,编出来的题目才真正具有实际价值和创造性。

八、要重视课外活动的组织。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好奇、爱动,小学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须采取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形式。那种把课堂教学视为教学的唯一手段的做法,显然是不正确的。特别是数学,由于其固有的抽象性,讲授不当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厌倦和抵制。因此,如何把学生吸引到数学这座遍布智慧之花的大花园中,唤起学生对数学发自内心的爱好,就成为数学教师最首要、最艰巨的任务。而这一任务完成得好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影响。

课外活动便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要灵活多样,如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出版数学板报,举办数学讲座,介绍著名数学家的生平、故事,开展数学竞赛等。值得注意的是,绝对不要把课外活动搞成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和继续,搞成变相上课。那样不但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相反,由于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又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必然会报之以更为强烈的厌恶和抵制。

九、要改革考试方法。目前的考试方法,包括命题原则,是在长时期内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支配下形成的,有一些做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里有两种表面相反、实质相同的倾向:一种是考试内容偏重于背定义、记公式,搞标准结构的所谓典型应用题;另一种是出偏题、怪题,或者针对小学生比较粗心的特点,故意在叙述方式上兜圈子,在语句上设置陷阱,似乎非此不足以考出学生的真才实学。前—种倾向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后一种倾向则只能把教学引到钻难题怪题,在咬文嚼字上下功夫,走到忽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邪路上去。

正确的命题原则,应该着眼于考查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刻程度、综合运用概念分析解决问题的灵活程度和基本功的熟练程度。考试的方试,除了笔试之外,还应有口试和对各种技能的实际考核。

十、要坚决抛弃注入式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作用的问题。注入式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窒息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因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死敌。另外,注入式教学的思想基础是封建社会的家长制,而启发式教学体现着民主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抛弃注入式提倡启发式,不仅为培养学生能力所必需,而且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还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为了培养四化的优秀人才,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小学数学教学在发展学生智力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这中间尚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索,有许多困难有待克服。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开拓出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猜想能力修改版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猜想能力 摘要:本文针对数学猜想在数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原因,以及小学数学常用的猜想方法。并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学会猜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方法;猜想能力;数学猜想

数学猜想是人们依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运用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凭借直觉而作出的假设和预测,它是人们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知识的手段和策略。数学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数学思维,由于它具有创造性,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重视数学猜想的研究,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猜想推动了数学的发展。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猜想可以营造学习氛围,能激起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小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方面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而猜想是一种创新思维活动,所以培养小学生的猜想能力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1]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猜想能力的培养作简要的阐述,先来了解数学猜想能力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的原因。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原因

严密的逻辑推理是合理的,是可靠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呢?因为数学中的许多定律、定理都是首先通过猜测而得以发现,然后再经过逻辑论证才得以成立。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曾这样描述:“说某人是具有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力的数学家,意即当别人向他提出问题时,他能够迅速作出很好的猜测,判断某事物是不是这样”。首先,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也明确指出:“除了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逻辑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测等思维能力”。[3]波利亚强调:合情推理就是数学猜想。《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归纳和类比是合情推理的主要形式,并指出:第一学段“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第二学段“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第三学段“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其目的是有序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但小学阶段以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为主要目标。其次,是由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的。鉴于小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他们不可能通过具有严格标准的逻辑推理来发现和掌握数学原理和概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量地采用了像数学猜想、枚举归纳、类比迁移等合情推理的方法。再次,是小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要求。波利亚说过:“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成果是论证推理,即证明;但是这个证明是通过合情推理,通过猜想而发现的。只要数 1

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发明过程的话,那么应当让猜测、合情推理占有适当的位置。”费赖登塔尔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数学猜想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数学知识的学习并不

[4]是简单的接受,而必须以再创造的方式进行。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再创造的通道,以激励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把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展开、还原,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即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猜想正确或错误。

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猜想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因而使学生具备一些猜测意识和掌握一些猜测方法,有助于培养创造性人才。下面简要谈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

二、怎样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一)创设氛围,让学生敢猜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绪能使学生的精神振奋,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身心放松,思维活跃,新奇的猜想才可能出现。当学生提出猜想时,不能因为学生讲不清其中的道理而指责学生“瞎猜”,“胡说八道”,而应该进行充分地表扬和鼓励,耐心地帮助他们思考。在一个“学习共同体”中,每个学生(包括所谓的后进生)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7]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有所顾虑,遇到新问题时便敢于猜想。对于小学数学而言,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猜测数学问题的解法、猜测数学问题的结果、猜测数学问题可能形成的新概念或新命题,实际上调动了少年儿童的数学好奇心。[8]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后,教师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1/2,让学生操作后反馈,有多种折法,教师肯定后提问:“还有其他折法吗?”学生们都回答:“没有。”教师微笑着举起一张学生折过的长方形纸,上面折过的4道折痕清晰可见,教师让学生们观察这4道折痕,很快一名学生举手说:“这4道折痕都相交在中间一点。”其他同学也点头赞同,教师表扬了这位同学,并且趁机启发:“大家有什么猜想吗?”部分同学摆弄着手里的长方形纸片,思考着,片刻,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猜想经过这中间的一点任意折一次,也能折出它的1/2。”教师依然微笑着,不置可否。这时,很多同学已经忙开了:他们按照这种方法试了起来,还有学生把折成的两份剪了下来,重合后,发现是一样大的,立即兴奋得跳了起来。学生们热情高涨,有的还不厌其烦地试第二次,第三次„„。虽然他们说不清为什么,但都体会到了这种猜想是成立的。

(二)注重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会猜

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学生猜想的前提条件,学生的每一个猜想都是他们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的拓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不断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

成知识网络。由原有的认知结构到猜想的提出又离不开思维经验, 可以说,思维经验是猜想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感悟领会并灵活运用,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思维方法,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经验,使学生的猜想合理化。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学生通过“剪、移、拼”,发现了平行四边形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并通过观察、操作,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在这个表象的基础上,问“你们猜一猜,平行四边行的面积怎么求呢?”,学生在操作中能合理的猜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能说出原因。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又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因此,借助操作,获得表象,并借助表象,促进学生合理的猜测。

(三)形成猜想的意识,掌握猜想,验证的思想方法

目前,教材在处理数学思想方法方面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将数学思想方法当作数学知识进行教学,逐步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一些具体的、技巧性较强的方法,如倒推法、假设法等;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那些对人的素质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猜想的结论有时并不正确,还需要经过验证。使学生在经常性参与“猜想--验证”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数学猜想既然是根据某些已知事实材料与数学知识,对未知量及关系所作出的一种预测性推断,那么它必然表现出真伪性。[6]正因为这样,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证明”的过程。但是在小学阶段并不要求用严密的理论逻辑来证明,只是简单的列举一些相关的事实。

如:在教学《比长短、高矮》时,我没有按教材中的直接由图引入,而是将一支铅笔藏在背后,然后提问:我的铅笔长还是短?学生一脸茫然,我激励他们:猜一猜?多有趣的问题,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提起来了,抢着猜:长、短。还有的说:不知道,因为没有比较。我紧接着又提出:猜一猜,我的铅笔和你的比较,谁长?谁短?学生马上争着来和我的铅笔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掌握了比较的方法。整个过程学生通过有趣的猜测,对知识进行了主动的探究,争做学习的小主人,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维的强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像力,体验了“猜想--验证”的完整过程。

猜想既是科学发现的先导,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策略。我们要重视应用猜想这一教学方式,使猜想成为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教给学生猜想的方法

数学猜想的方法很多,如:不完全归纳法、类比法、变化条件法、物理模拟法、联系观察法、逐级猜想法、比较法、经验直觉法等,在这就不一一例举了,在小学数学里主要讲解以下几种方法。

(1)运用归纳法进行猜想

所谓归纳猜想是依据一类事物中的特殊对象的实验事实,通过归纳对这类事物的一般属性进行猜想,这样的思维方法叫归纳猜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任何大于4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奇素数的和”,就是通过归纳一些特殊的结论而提出的猜想。在教学实践中,同样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来发展学生的猜想能力。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当为学生提供几个代表性的事实,从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中寻找一般属性,通过归纳获得猜想。

例如: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让学生计算2、3、4、5、6、7、8„„20分别除以2,接着把不能被2整除的数放在一个圈内,把能被2整除的数放在另一个圈内,然后让学生猜想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从第一圈内发现不能被2整除的个位上有1、3、5、7、9,从第二圈内发现能被2整除的数的个位上是0、2、4、6、8,进而发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教学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2)利用比较进行猜想

比较猜想主要是根据已知条件,联想与之相近的事物,比较他们的异同点,然后对结论进行推测,这样的思维方法叫比较猜想。由于许多事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某个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与其它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往往有着相关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事物之间联系,抓住概念、性质、公式之间联系,通过联想获得猜想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时,要求学生将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并收集数据如下:

长宽长方形周长

12厘米1厘米12平方厘米

6厘米2厘米12平方厘米

4厘米3厘米12平方厘米

然后要求学生观察数据:回答:长方形周长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刻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经过小组的充分讨论,归纳出:长方形周长=长×宽,接着老师再拿出长方形纸板、引导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长方形加以验证,这样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由自己发现得出结论的过程,不仅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而且拓展了学生思维的视野。

我们可以看出每一种方法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

四、结语

数学猜想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老师要懂得猜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掌握一定的猜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数学猜想,不但能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活跃课堂氛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数学猜想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猜想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仁杰.数学猜想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J].《数学月刊 中学版》2008年第13期

[2] 李文林 主编.王元论哥德巴赫猜想[M].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1

[3]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S].北京:人们教育出版社,2002,5

[4] 黄凌云.数学猜想能力与数学个性的培养[J].山东师范大学数科院01级1班

[5] 杜义超.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数学直觉猜想能力[J].江苏教育-2003年11B期

[7]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 第二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31

[6] 徐本顺解恩泽.数学猜想集[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31

[8] 王宪昌.主编.数学思维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24

[9] [美]G.波利亚 著.数学与猜想[M] 第二卷 合情推理模式.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177

[10] [美]G.波利亚 著.教学与猜想[M] 第一卷 数学中的归纳和类比.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必须关心所有儿童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则是创造能使每一个学 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准的学习条件,学校必须给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基础,学校永远对所有学生负 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 展潜能和个性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为学 生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立必须具备的条件。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注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学生的实际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这一点常常被忽视。众所周知,任何人 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 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 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 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 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人类关于数学方面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 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

看出数量关系的能 力,这两者都是不可偏废的,都是学生是否具备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 学生的数学意识,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发现数量关系的能力;要认真研究学生 学习新知识时已具有的能力,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以学法定教法。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应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出适合每一个 学生的教育。

2.努力探寻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时所具有 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智力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 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 挥其创造性和智力潜能。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 题,是要“应试教育”还是要素质教育的大问题。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 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 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

过若干 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 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 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 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但教师从学生的不同 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哪些学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并从中调整了一步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恰当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 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这对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相反地,在 教学中,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 的解题方法,虽然这样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惰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 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 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不断提高。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

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有必要更新观念,研究数学的智慧,分析数学的方法,努力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应用、去创造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听讲,而对于在预习中已弄懂的内容可通过听讲来 比较一下自己的理解与教师讲解之间的差距、看问题的角度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哪种好些;课后复习——学 生可先合上书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课堂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自己归纳出几个“条条”来。同时,教师 还应加强对书本例题的剖析和推敲,因为课堂内老师讲的例题尽管数量不多,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师要研 究每个例题所反映出的原理,分析解剖每个例题的关键所在,思考这类例题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提问,把已知 条件和求解目标稍作变化又有什么结果,解题中每一步运算的依据又是什么,用到了哪些已有的知识,这类题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求解,等等。

数学教学的关键不在改变数学知识本身,而是要改变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要有先进的思想意识,要不断 地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不断地将结构化的知识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的基本原理、基 本概念、基本结构,才会做到以一贯十,触类旁通。

当然,如果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充分的帮助,那么每一个学生都能 学会并达到正常的学习

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数学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 学中,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 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新时代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越来越多。学生不仅需要将理论知识进行掌握,还需要将这些理论在实践当中应用起来。所以,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促使小学生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应用能力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不能只是掌握书本当中的知识,还需要学会应用这些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起来。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学生应用能力的现状

目前,在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过程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及时地进行解决。很多学生没有充足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并且没有将自主性充分地发挥出来,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这些问题都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认真细致地进行研究。

(一)缺少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在学生教学的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缺少数学知识应用意识的情况。

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对于应用意识并不是很重视,往往主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而对于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一问题

并不是很重视,忽视了生活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比较难理解,导致他们缺乏学习的兴趣,很难将数学知识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会对小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很难将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出来。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因此很多数学教师对这一问题产生担忧,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会出现比较强势的现象。但是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畏惧感以及距离感,让学生不敢和教师交流沟通,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缺少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单一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一个瓶颈。

从教学方法这一角度去看的话,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仍然采用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主要就是对知识进行讲解,之后让学生对知识硬性记忆,这样学生很难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的生活情况结合,只是在书本阶段对数学学科产生认识,这样很难将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出来。

(四)缺少教学实践活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比较缺少教学实践活动,所以就会产生当前的困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比较缺少实践性的教学。一些数学理论知识具有比较强的理论性,如果只是让教师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很难对这些内容进行理解,所以也就会具有比较差的应用意识。这样,学生就很难对知识进行理解,同时教师也很难将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进行培养,所以需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思想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点,一般都会进行详细的讲解,将比较完整的数学理论向学生传授,并且还会清晰地将每一个知识点向学生讲解。

但是在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都是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在这一个过程当中只是当教师的聆听者,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所以学生无法将自己的主动性发挥出来。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这一方面比较重视,还比较重视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所学到的知识都是为了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服务,不仅需要对这些知识理解,还需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需要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对这些知识运用,将知识的作用在实际生活当中充分地发挥出来,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需要结合社会环境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将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同时,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地将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将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不断进行改进,将专业习惯对自身的束缚摆脱。但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不能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将自己单一的教学模式不断的多元化,使用逻辑性比较强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学,将主体作为学生的发展,将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不断提高,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过程当中对数学知识应用,合理地将生活当中的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教学模式当前在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具有比较多的计算内容,都是将计算作为教学当中的重点内容,需要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联系,并且学生练的大部分都是计算题。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不应该只是按照教材当中的内容向学生讲解,还需要不断创新教材当中的内容,将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将实践以及对知识的应用进行加强。教师还需要和学生的相关专业联系,不断地对其创新,还可以对其适当的强化。例如,在教学统计图这一内容时,这一内容和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等内容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和这些内容结合,对中国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载体合理应用,对这些统计图的知识进行回顾,对这些统计图的相关特点分析。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对这些统计图进行应用,将有用的知识从统计图中提取出来。在了解了统计图的特点之后,学生就可以从这些统计图当中将有用的知识获得,可以和实际的问题有效结合,对这些统计图分析,将数据有效地表示出来。在学生体验数据处理以及数据统计这些活动之后,教师就可以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出来,还可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操作能力。让学生站在统计的角度,对日常生活当中和数据相关的知识进行统计,可以将生活和相关的数据结合。学生通过这些方式,还可以将数据图对生活当中产生的作用进行体会,还可以对其合理质疑。不仅可以这样,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生活当中的相关事宜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应用,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出来,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数学知识是从实践当中产生的,还需要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当中,所以数学就是将知识应用以及实践的结合。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需要将传统的观念打破,需要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将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不断重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活动当中和数学知识结合,有效整合相关的概念,这样不仅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对于知识来源于实践这一问题进行了解,让学生了解应用应该在实践当中应用。并且,教师需要将比较丰富的实践课程向学生开展,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通过数学建模等方式进行应用,将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不断加强,将学生对数学知识合理运用的素养培养出来。所以,将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桥梁就是数学建模,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实际问题解决,并且在建模的过程当中,由于充足的已知条件比较缺少,因此学生需要和实际的生活联系,不断地分析和总结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将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培养出来,将学生善于分析的习惯培养出来。并且,在进行建模的过程当中,学生对问题探索以及总结归纳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还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出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将课程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四)优化数学课前活动设计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需要对教学中数学生活化的特点进行有效结合,对课堂课前活动进行更加精巧的设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对数学知识的由来进行充分的了解。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在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来源了解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充分的利用,对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学生增加经验。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均数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收集家里的笔,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引导学生对笔的数量和学生的年纪进行统计。然后,在完成统计工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家庭成员年龄进行统计和计算,帮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学习习近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这样的课前互动,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平均数的内涵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对平均数的记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和生动性,促进知识由抽象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重要的基础内容,但是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仍然还存在一系列的不足和问题。因此,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从而促进不同问题的有效解决,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 要: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教育更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新新方法和解决新问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71-0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教育更应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教育,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新新方法和解决新问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营造创新氛围

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发现离不开对苹果自由落地的好奇。陈景润的歌德巴赫猜想离不开1+2等于3的好奇。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求源的精神。乐于深索事物的奥妙,发现其中的奇异。课堂上因此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好奇问题。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学生在看完书后,往往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不太注意。这时我巧设陷阱设置悬念。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过了一会,一个小组倒了水,还没灌满;而另一小组的同学却大叫:“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们议论纷纷。

二、质疑鼓励创新

“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问”是追求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正是从质疑问难开始,从解疑入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小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旺盛等特点出发,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鼓励学生质疑,指导解疑,需要讲究策略。

1、浅显的问题学生自己解答

日常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大多提出的问题是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不必急于解难。应鼓励学生自己解答,使学生既敢于质疑,又能解疑,以树立信心。

2、难点问题学生讨论解决

教学中遇到的疑点或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应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逐步解疑,在探索讨论中有所发现和创新。如教学“面积的认识”,为了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教师先教学认识“物体的表面”,让学生摸课本的表面、桌面等直观感知。由于教师举的实例其表面都是规则的长方形,学生也很容易看出面是有大小的,这时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质疑,提问:我们认识了物体的表面,你还想到什么?这一问,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具盒的表面有6个都是长方形的面,一个足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苹果、茶杯的表面是指哪一部分?”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就有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对“物体的表面”作了颇有新意的描述:“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是物体的表面。”这样新奇的回答,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得学生从生疑到释疑过程思维活跃,并能自己解决。

三、利用逆向思维创新

创新思维简单的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如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组合进行再创造。从而获得新异独特的有价值的新经验、新知识、新方法等创造成果。在教学中在培养学生正向思维的同时鼓励学生从相反角度去看待和认识事物去思维。这样往往别开生面,独具一格常常导致新奇独特发现,取得突破性进展。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掌握顺向思路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逆向思路。如“红花比黄花多4朵”让学生不改变题意说出黄花比红花少4朵、红花减少4朵和黄花一样多。又如六一班学生数是六二班生数的11/

12、让学生说出六二班是六一班的12/

11、六一班生数和六二班的比是11:

12、六一班人数比六二班少1/12等。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的集中思维同时还给学生创设较多的训练发展思维的机会,设置一些开放性习题,使学生不但善于单向思维而且习惯于多向思维发展学生求异思维。例如,在“年月日”这一内容时,教师没按课本顺序而是在介绍年月日有关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年多少天?学生纷纷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思路充分提高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人才要利用数学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而培养创新能力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它没有速成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观,其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适时、适度贯穿于教学始终,同时也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有趣、有效。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关注程度也逐渐提升。同时素质教育也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一题多解、......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实......

    小学数学用好数学日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用好数学日记 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摘要]:通过自身在教学第一线的经验积累与学习交流, ,发现在数学教学过程开展数学日记应注意几个问题, 还经过进一步的不断实践探索,发现让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 学 校 学 科 姓 名 时 间 2014 新能力 始兴县逸夫小学 小学数学 茹 清 年9月16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向东 摘要:现代高科技和人才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新的竞争,而创新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把数学和生活相联系,越来越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获取。因此,在各级各类的测试中,考查学生解决......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研究报告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执笔人:张月芳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改实施中产生的迷惘及思考 2009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本人有......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内容摘要数学教学十分强调推理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