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2 00:5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口头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口头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口头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水墩中学李万广

摘要:听、说、读、写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四项基本能力,但是在素质教育实际教学中仍常常被忽视,导致多数学生语言能力严重欠缺。那么,如何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呢?本文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利用语文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自述、辩论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表达、应变能力。四个方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关键词:心理障碍表达能力表达兴趣

听、说、读、写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四项基本能力,但是在素质教育实际教学中仍常常被忽视,导致多数学生语言能力严重欠缺。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能力已成为认定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采取多种措施,逐步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呢?

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在家里说话泰然自若、滔滔不绝,可一到班上说话就害怕,要消除这种心理障碍,首先就要形成一个团结、友爱、活泼、有趣的班集体,创造一种轻松、自由、民主的气氛,使有恐惧感的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敬,同学可亲,消除紧张的心理状态。其次,老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诱发他们想说的动机,开启他们要说的话题,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特别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只要有一点儿进步就要加以肯定、1

表扬。如一位男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在课堂上始终不敢站起来回答问题,不敢在同学面前讲话。第一次老师叫到他的时候,他就站起来脸憋得通红,用手挠着脑袋,低着头,都不敢看老师和同学,勉强说几句,只有身边的同学能听见,连问题都没有回答完就坐下了,根本说不下去了。老师就用温和的语气鼓励他,有意识地在以后的教学中关注他、锻炼他,他也很理解老师和同学们的苦心,经过耐心地帮助,他现在不但敢说,还能勇敢地到讲台前来说了,回答问题非常积极,课文也是背得最好的同学之一。对于个别在语言表达上有障碍的同学,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在朗读课文的时候给他安排内容,由几句到几段,一点点地鼓励他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热心,克服了恐惧心理,树立了敢说的自信,说话也流畅多了,对语文的兴趣也提高了。

其次,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让学生想说,有话可说,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形式上新颖,方法要灵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思维持续处在兴奋状态,不感到索然寡味。例如在刚上初中的第一节课,我们安排学生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姓名,性别,性格、爱好、特长等,从这些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内容入手,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尽量介绍的生动幽默,对个别表达能力极差,感到无话可说的同学,老师进行提示、引导,同时调整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把心中的话说出来,不感到难为情。而最难的就是能让学生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感到有话可说,这一点做起来颇不容易,这就要求老师在话题上精心选择,老师要尽量安排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选择一些学生

身边的热点话题让学生进行阐述,简要评论,由于贴近生活,学生自然感到有话可说,也就不感到说话有多么难了,这也有利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彼此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对有不同观点和看法的同学要及时鼓励,尽量肯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扩展了学生看问题的角度,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对生活注意观察,对问题多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在此期间,老师应对学生讲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观察不细、思考不深、表达不清进行具体指正。在此基础上,展开讲演训练,可分为确定内容演讲和即兴抽题演讲,逐步深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语调、语速等技巧表达演讲内容,运用表情、姿态、手势等体态语言增加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共同提高。

再次,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教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加强复述训练,促进理解、锻炼思维,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加强朗读训练,主要让学生朗读课文中的优美段落、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及学生自己的作文习作,让学生无形中领会和掌握音调、音量、语速、语调及断句发声的基本常识,这样既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感;复述是让学生在机械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放下书本,进行理解和记忆性复述。内容以趣味性、故事性较强的小说、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为主,形成有简单复述、想象性补充口述、创造性复述、内容提要简述,听取别人复述后复述、多人接力复述、客观性复述和转

换视点复述等等,既促进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又可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所复述内容的筛选、概括、总结和想象,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

最后,加强自述、辩论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表达、应变能力。例如,在分析课文时,有意识地多设置难易层次不同的问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谈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也可随时插话谈自己的不同看法。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在教学中不定期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让不同的观点双方展开辩驳,面对面直接较量,论辩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可增强其临场实战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语言能力,逐步完善各自语言中的普遍不足之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也可确定良好的对话习惯和论辩。

语言是人间最美好的音乐,说话艺术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培养,作为语文老师更是责无旁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要我们像春雨润物那样对学生循循善诱。学生的说话水平一定能提高的。

参考文献:《教育心理学》

《语文教育案例》责任编辑王永强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述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述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是认知与情感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新课程要求,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诱发创新欲望,发挥个性潜能。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摆正师生角色,明确学生是科学知识的探索者,构建者,应用者;而教师仅是组织者,引导者,协同者。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应言简意赅,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归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但日常中,有些教师往往忽略了培养学生动口表述这一重要环节。长此以往,关掉了学生的话匣子,造成了只有教师的高谈阔论,而无学生的畅所欲言的局面。究其原因多种,下面结合本人以往的教学经验主谈如何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一、是什么卡住了学生的话匣子

传统语文课堂,教师唯我独尊,学生循规蹈矩。教师未能从传统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是造成学生金口不开的主要障碍。要解放学生的口,先要解放教师的教学理念。当然不同地区方言的影响,也是造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障碍的原因之一。教师与学生的口语不同,造成了语言障碍。学生一开口,不是被嘲笑,或者被学舌,弄得部分学生不敢开口。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每个学生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他们的性格、爱好志趣等有所不同。有些同学家庭贫困,在家庭条件好的学生面前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些是孤儿或单亲,从小失去父爱或母爱,产生性格内向心理,这也是造成学生不善言谈,不能主动积极发言的原因。从众心理的影响也制约着学生的口头表述。有些学生看到别人不说,他也不愿意出风头,慢慢心里就胆怯起来,变得深沉。遇到不会的问题宁可看书,也不向别人或老师咨询,主动发言现象就更稀少了。

二、如何开启学生的话匣子

1、以人为本,打造宽松平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人为本,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为开启学生的话匣子搭建平台。要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时间和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切身体会到主人翁感,进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师生关系要融洽,变板着面孔进教室为带着微笑进课堂,消除学生对课堂的枯燥感,激发他们求知的强烈愿望,让他们自发的动起来、活跃起来。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鼓励心里胆怯的学生发言,使他们在发言中得到锻炼,获得新知,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2、利用教材,多渠道设置话题。

语文教材为打开学生话匣、叫开学生金口提供了很好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运用“说”的语言表述手段,让学生放开说。利用教材资源训练“说”的最为便捷的方式是先读后说。先是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熟读课文的过程除了很好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外,也是一个训练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增强口头表述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反复读、领读、齐读、分角色读,让学生把握好表情、语调及重音节奏,进而领略其中乐趣,增强口头表达能力。熟读课文后,要及时组织学生复述课文。语文教材中叙事性文章占很大比例,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情况下,进行“说”的训练。选择精彩段落或故事情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去复述,进而展示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为学生广开言路。

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是广开学生言路的一个桥梁。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问题,利用课间或课前引导学生说奇人怪事,议民俗风情,谈自然风光等。名人名言、新人新事,语文开心词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看图说话、创编童话、儿歌、寓言、科幻故事等无所不谈。谈论的内容多了,学生的话头就多了。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中,可以设立奖励的办法,不断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第三篇:口头语言表达能力Microsoft Word 文档

谈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近几年来,由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即“说”的能力的训练培养得到了重视。但受过去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还没真正意识到学生“说”的重要性。

“说”是否重要?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德国大诗人海涅也说:“语言(含书面的和口头的)可以把人从墓中叫出来,也能把活人埋入地下;可以把侏儒变成巨人,也能将巨人彻底打倒。”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当今开放的社会已不再把说话隐讳曲折、谈吐文绉绉、出语细声奶气公认是一种美德了。被待为座上客的是那些说话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得体大方、条理清楚、中心明确的口才大师。

因此,“说”本身的重要性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要对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倾注感情。唯有了情,我们教师才悉心去研究,学生的“说”的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高,因为,“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育学》)。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说”的能力的训练培养,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要有个“序”。“没学会走先学跑是不行的,不但跑不快跑不好,而且要摔跟斗,反倒停滞不前。”(我国现代京剧表演艺术家苟慧生《演剧散论》)。

这个“序”包括:“说”的内容的序和“说”的要求的序。从初中到高中,“说”的内容和要求的序大体是:

初一:内容――自我介绍、回答问题、讲述见闻等;要求――用普通话、语音清晰、态度大方等。初二:内容――介绍课文、介绍内容简单的读物和影视剧等;要求――有中心、有条理等。初三:内容――扣住话题发表意见等;要求――观点清楚,有一定的说服力等。高一:复述比较复杂的事情(要求有中心有详略、有顺序);采访时的提问和交谈与被采访时的答问(要求看对象、场合能说得体的话,能直言或婉言)高二:讨论(要求与听结合,有中心);演讲(要求观点正确、材料充实、语言生动形象、注意语调、语态)辩论(要求观点鲜明、思路清晰、论据充分、有说服力);高三:口头报告(要求开门见山、讲得通俗、注意听众反应);即席讲话(要求注意场合、对象、目的,边想边讲,简洁生动,富于感情色彩)

不难看出,上述“说”的内容是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说”的要求也是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多方面的。比如初一的“讲述见闻”和高一的“复述”虽然都是“述”,但前者“述”的内容是涉及一时一地一两个人的见闻,要求也很低。而后者则是讲不同时间、多个地点、多个人物等比较复杂的事情,要求也多了;除了用普通话、语音清晰、态度大方外,还要有中心、有详略、有顺序。

又比如,“发表意见”是一般性的说,而“演讲”、“即席讲话”则注意语调语态、生动形象、富于感情色彩;“发表意见”要求观点清楚,而“辩论”要求不仅观点清楚,还要更进一步――观点正确鲜明;“发表意见”可只顾自己说,而“讨论”和“辩论”还需听,“演讲”和“口头报告”还需注意听众的反应:“发表意见”可事前有准备,怕席讲话”则是边讲边想,随机应变,临场发挥。

课堂教学中,学生“说”的能力的训练培养最重要的一环是掌握和运用有效的、多种多样的做法。否则,就难以取得好效果。这正如毛泽东同志听说的: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做法是:

一、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进行“说”的能力的训练培养是:

(一)社会发展的需要八二)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自我推销,显示自己才华的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搜集古今中外精彩的对话、辩论、说理等故事介绍给学生;

(二)适时的搞一些小型的“说”的活动,使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如讲故事、演讲、辩论等;

(三)让学生经常感到有成功的乐趣。如每当学生“说”有进步时,教师就及时给予夸奖表扬;

(四)增加学生“说”的内容: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语文科扩展到其他学科……

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飞向理想王国的“神天使”,是干好任何事情的原动力。进行“说”的训练,更是离不开它。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要学生直抒胸臆,自我表白。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就是这样:要学生在上课前或进行“说”的训练前大喊三声“我能成功!”我们从中应该得到一些启示。

(二)对学生进行称赞、鼓励、肯定、表扬

因为称赞,学生有了受重视被认可的满足感、愉悦感,从而在“说”时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大胆和尽力。有一次,我在一个高一班上课提问一个较难的问题,在三个同学都没能回答的情况下,我点了一位刚当选校学生会副主席的同学的名:“你能行!竞选学生会干部时你过五关斩六将,竞选发言时你很沉着冷静,言之有理。现在这个问题绝对难不倒你”,这么一称赞再加上提示,这位同学大胆并较正确地作了回答。试想,在这时候如果不对这位同学加以称赞,就有可能出现和前三位同学一样的情形。

在进行“说”的训练中,鼓励、肯定、表扬同样不能少。学生“说”卡壳时和“说”不沾边时,要鼓励:“可能太紧张了或者考虑不成熟,可以继续思考或听别的同学说……”;“说”出不同意见时,如划分结构、分析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的性格等,要鼓励;……

用自己的话“说”虽不合标准答案,但只要意思对,要肯定;……

“说”得好时,要表扬,“说”得不合答案,但积极大胆、声音宏亮,也要表扬;……

三、加强思路的诱导和关健处的点拨

思路诱导得好,关键处点拨得清,学生“说”时就会少走弯路,减少盲目性和错误。

如:复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只要诱导学生抓住“(鲁提辖)问(金氏父女)――(鲁提辖)救(助金氏父女)――(鲁提辖)打(镇关西)――(鲁提辖)走”这个思路,复述就能较顺利的进行。

又如;讲述见闻和复述故事时要点拨的关键是: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介绍事物时的关键处是:注意顺序、重点、数据等。

四、形式多样化

(一)课堂上“说”的训练,当然以课堂上训练为主,但也可以与课外相结合:课堂上布置任务…课外完成――课堂上检查改进。如采访、演讲、辩论、口头报告等可用此形式去训练。

(二)课堂上的“说”的训练可在上课当中穿插进行,也可用一节或几节课作较系统的强化深化训练。

五、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活跃气氛。

比如,教师要态度和蔼;上课或进行“说”的训练前教师讲一个故事或让学生唱一首歌、或背一首诗、或猜一个谜等。

除了上述五种做法,还可以在进行“说”的训练前要求学生多听多读多写。因为听说读写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象于满、程翔等全国有名的语文教师都非常注意这一点;还可以要求学生多走上社会看看听听各行各业不同层次的人是怎样“说”的,从而提高自己“说”的能力等等。

以上介绍的几种做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所以,要想在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时取得好效果,只依赖其中的一种做法是不明智的,而应该根据实际选择和综合运用多种做法,做到多种做法的最优结合。

总之,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说”的能力的训练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大功告成的,它是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所以在训练培养过程中除了要做到有情、有序、有法,还要做到有恒一师生双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尽可能每堂课或多或少的进行训练。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生不仅因此淡化了兴趣,而且会影响以前取得的效果的巩固。

对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思考

叶圣陶先生说过:”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言语是思维和信息的外壳,是思维和信息的载体。”说“与”写“作为信息输出方式在人类语言交流中分别占30%和9%,显然”说“的方式表情达意,比”写“的使用频率大得多。从语文的社会功能来说,所有能力的归宿点就是一个:交际,而其关键即是“说”。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尽管信息的表达、传输方式很多,但人与人的交际、沟通最主要、最便捷的还是“说”。因此,现代社会对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的要求,它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从生意场上的成败得失到政治场上的升降沉浮,无处不显示着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很难想象,一个纳于言、止于口,说话吞吞吐吐、无条无理的人能为现代社会所容纳所接受。难怪有人提出“语言就是力量”的口号。

《语文教学大纲》(92年版)把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摆在与读、听、写同等的地位,并明确提出了训练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又进一步提出了“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的要求。

而在观摩各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反应迟钝、内容空洞、词汇贫乏、条理不清、口头语多、吞吞吐吐、语音不标准等等。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综合起来有这样几点:

1、应试教学的影响。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进行。虽然“说”也可达到检测学生语文水平和能力、功底的目的,而且直观性强、可操作性强、反馈速度快。但只可惜高考、中考的检测条件有限,只笔试,不口试。因此,不少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考什么,讲什么,怎么考就怎么讲。平时按考题形式讲课文,复习时按考题形式做练习,一个劲儿地训练知识点,不考的就不教不训练,“说”的教学形同虚设。这种疲于应试的教与学,长此以往,便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只重“文”,而忽视“语”的现象。忽视口语的训练,必然造成学生口头表达的短腿,进而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学生语文整体素质低下、水平不高的恶果。

2、填鸭式教学的影响。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确定。不少语文教师的教学既无传统特色,更无教改气息,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单调,仍陷在烦琐分析、满堂灌、形式主义泥淖中,这就使学生没有机会发言。有时学生好不容易捞到一个发言的机会,但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表达的闪光点缺乏热情和肯定。若学生口头表达中出现缺点问题,不合老师的意,不要说鼓励、点拨,甚至会迎头一盆冷水,遏制学生表达的欲望,因而造成学生想说但怕说,不敢说,导致不“会”说,不“能”说。

3、学生缺乏口头表达的良好氛围。学生口头表达的最佳氛围是“轻松、活泼、融洽、自然。而现在应试教学的结果必然带来课堂教学形式上的僵化,内容上的单一,氛围上的沉闷、严肃、紧张、做作。长期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哪有”说“的欲望呢?再说,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考试的压力,分数第一的影响,学生丰富多采的课余活动近乎空白,学生自我组织的班会、团队活动等已不多见,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文艺活动、辩论比赛、演讲比赛等几乎被挤出校园,学生”说“的权利无疑被部分或大部分地剥夺。这样,学生缺乏口头表达的良好氛围,缺乏应有的口语能力训练的环境,没有一定的活动形式作为口头表达能力形成的载体,要想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等于一句空话。

4、学生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从学生年龄看,一般小学到初中一年级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害羞的心理不突出,发言、说话的顾忌不很多,相对来说比较踊跃,而这一阶段恰恰是口语训练的起步、发展阶段。而大多学生到初二以后的年龄段时,生理、心理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步入青春期的害羞心理随之而生,”怕说“更成为普遍现象。长期”怕说“下去,就失去了口语训练的黄金时光,最终导致不”会“说了。

以上问题的存在,造成学生口头表达的短腿,进而恶性循环,导致学生语文整体素质低下。可喜的是自2004年以来,在中、高考中考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热门话题,“语文综合实践”题或“语文活动”题的比重越来越大,分值也越来越多。可见,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语文教师更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是适应社会的需要。口头表达是人们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对人的口头表达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口头表达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终生受用的语文能力,关系到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我们应抱着对社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把口语训练摆到素质教育应有的地位。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当成一项基本功来训练,做到读写与听说齐头并举,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其次,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能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它跟思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任何人说话,都是通过思维把语言按规律组织起来以表情达意的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对于他们学好各门功课“善莫大焉”。在语文教学中,学好语言能更有力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口头语言不同于书面语言,它没有充分酝酿思索的过程,也没有反复推敲的余暇。口头语言从构思、选词到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很短促,它一旦转化为语言就是最终的形式,转瞬即逝,不能修改。这一特点决定了说话人必须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判断准确,要善于调动全部的语言资源,马上找到恰当的词,立刻脱口而出。人们在进行口头表达的时候必须同时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如思考说话的内容、层次、措词甚至语言的运用技巧,等等。因此,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培养思维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语文教学要完成口语交际教学的任务,必须重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走出重读写,轻听说的误区,把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摆在重要位置,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提高说话能力。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本文旨在就这个问题展开探讨。

一、营造学生口头表达的氛围。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口头表达的实践机会。学生口头表达氛围的营造,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语文课内的挖潜,让学生在在活动中“说”起来。课堂教学本身离不开“听”和“说”,但这里讲的“说”,不仅仅是课堂上简单的回答问题的“说”,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有评价的经常性的“说”的训练。“说”与“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多让学生朗读、背诵,打好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学生朗读多了,背诵多了,一方面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一定的书面语言,另一方面也把胆量给培养出来了。多让学生口头复述课文内容。可先按段落内容复述,逐步过渡到复述整篇内容。特别是内容比较复杂的课文,更应该分段进行,企图一蹴而就是不行的。多让学生评析文章。学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说出来就行,有多说多,有少说少,不要求全面系统的评价。经过比较长时间的训练后,再要求学生就文章的思想内容或表现形式做比较全面的分析、评价。多让学生讨论和辩论。教学中的焦点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可以放手交给学生,把学生按照成绩和能力的搭配分好组,安排、指导他们搜集整理资料,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加深理解,共享成果,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多让学生口头作文。这种形式不能多用,因为花时间很多,一学期搞

一、两次为宜。要预先布置题目,或提供材料,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准备,然后分组进行,最后把各组中最优秀的文章集中起来,在班上宣讲,让同学们点评,尽量找出文章的优点来,目的在于鼓励那些口齿清晰思维敏捷的学生。不过要注意,不要让学生写好后来读,那就达不到训练口头表达的目的了。二是课外的实战演练。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堂教学的引导,更需大量的课外实践。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风土民情,从现实生活中学习生动、鲜活的语言,让他们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学会表达自已的观点和意见。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寓口语表达训练于活动之中。如经常组织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组织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会、故事会,介绍生活小常识,模拟导游、模拟主持人,组织参观、访问活动等,尽可能地给学生增加口语表达并相互交流的机会。课外口语训练是课堂口语训练的延伸和补充,是口语训练的重

要的组成部分,绝不能被忽视掉。语文新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一内容,我们可以根据“口语交际”这一环节,在课外适时地组织形式多样的故事会、交流会、辩论赛、演讲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自觉锻炼说话能力,提高口头表达水平。

二、建立口头表达训练激励机制。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要从多渠道、多形式中循序渐进地求得提高,这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口语训练激励机制。学校要严格要求学生讲规范的普通话,让学生有一个适宜他们施展口才的良好的语言环境。教师对学生的“说”,要有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发音一定要清晰、准确,没有口头禅,没有方言、重复罗嗦等口语“杂质”;语调适中,注意节奏和重音;语态自然,语气、语速、表情要能体现不同的情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课堂教学教师要努力精讲,腾出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教师对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要及时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对其进步应给予表扬鼓励,适当的赞许,让他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让学生感受到表达的喜悦。对其口语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要善于引导,热情帮助。特别是对待内向、害羞的学生更应该鼓励其开口,激发“说”的兴趣,这是口语训练必不可少的一步,如果没有说话的欲望和胆量,口语能力就无法提高。教师在对待口语表达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年级,应有不同的要求,要注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脚踏楼梯“步步高”,不宜操之过急,教师要铺设台阶,让学生逐步“升级”,向更高层次迈进。

三、重视语文教师的示范作用。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去飞扬自己的语言。“讲到最典型的人物,最生动的事物,最感人的情节,要绘声绘色,细致刻画,使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语文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教师修养和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语文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应是语言运用的典范。其课堂教学语言,不但要力求规范清晰,而且要准确严密。我们应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用丰富、动听、优美的语言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当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经过一番勤奋的浇灌:从发音练习到词汇积累,从语言修养到文化积累,从知识铺垫到道德涵养,从表达技巧到人格完善,每一步都要扎扎实实。

四、丰富学生的话语资源。当下的初中学生课业负担重,语文基础薄弱,口语表达能力方面更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一开口就面红耳赤、词不达意,有的说来内容空洞、言词干瘪,有的直接无可奉告、面对话题不开口。造成这种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口语中语源的短缺,致使他们“无米之炊”难为。这一方面与他们年龄小,接触世面少,生活阅历肤浅等有关,另一方面,就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育退化到标准化试题和模式化文章的怪圈中,学生一天到晚死啃教课书,致使他们的知识面限制在狭窄的教科书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知识短缺。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同时,应抽出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的进行课外文学阅读,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语源,这样在口语交际表达时,才能后积薄发,言之有物。

五、学习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口头表达时,要努力做到:

(一)准备充分,写出讲稿或腹稿,又不照本宣科。

(二)以理服人,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论据充分;或是以情感人,充满信心和激情。

(三)言之语序,条理清晰,层次、角度分明。

(四)注意概括,力求用言简意赅的语言传达最大的信息量。

(五)协调自然,恰到好处地以手势、动作,目光、表情帮助说话。

(六)表达准确,吐字清楚,音量适中,声调有高有低,节奏分明,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七)幽默生动,恰当地运用设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及谚语、歇后语、典故等,使语言幽默、生动、有趣。

(八)尊重他人,了解听者的需要,尊重听者的人格,设身处地为听者着想,以礼待人,不带教训人的口吻,注意听众反应,及时调整讲话。

此外,仅口才论口才是远远不够的。君不见那些伶牙利齿的“巧舌媳妇”,尽管能说会道,但却登不了“大雅之堂”。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其实是由多种内在素质综合决定的,它需要冷静的头脑、敏捷的思维、超人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及一定的文化修养。为此,可努力学习有关理论及知识、经验。如学好演讲学、逻辑学、论辩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的探索、创新,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变换方法,引起学生说话的兴趣,激发他们想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愿望,力争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现代化社会人”。

第四篇: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探索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实践探索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郑晓珍1375705032

4【摘要】培养和提高中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中职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中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其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多年的德育课教学中,经过反复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要提高中职生语言表达能力,关键要做到以下四点:探寻 “愿说”方法;激发“想说”兴趣;培养“敢说”胆量;提高“会说”素质。

【关键词】德育课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中职学校德育课新课程改革强调“中职学校的德育课老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概括和综合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走向社会成为一个说话有条理、思维清晰的人。这样,对学生在未来人生中的求职应聘、合作沟通、交朋结友、探讨问题、洽谈生意等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中职德育课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中职生语言“不愿”表达和 “不会”表达的现状,在德育课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一、探寻“愿说”方法

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教育体制的大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向来重视“笔试”而非“口试”,以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有的答非所问,有的辞不达意,有的结结巴巴。其表现大致如下:1.“不愿说”造成“不善说”。中职生因为在初中阶段成绩平平,所以他们在课堂教学上答疑的机会极少,在课外活动中发言的机会更少。说话的机会少,而说错的次数多,常常招来了人家的讥笑,于是他们处于群体生活中不愿意说话,有的人干脆来个“少说少错,不说不错”,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默不作声。久而久之,形成了因果循环,越不愿说就越不善说。2.“不善说”造成“不敢说”。有的学生因为上课说话答非所问,活动说话辞不达意,渐渐地落下了“紧张综合症”。由于心理过度紧张,以至于张口说不出话。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良循环,越不善说就越不敢说。3.“不敢说”造成“不会说”。有的同学牢记曾因答错题而引起哄堂大笑的教训,于是虚荣心理作祟,使得他们不敢说话;有的同 1

学牢记曾因说错话而引起大打出手的后果,于是自卑心理作祟,使得他们不敢说话。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越不敢说就越不会说。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焦点,是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中职学生全面素质的重点,是实现培养祖国建设人才的方向。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探索“说”的教学模式,采取从“有说”到“愿说”的方式方法。一是有说的时间,二是有说的机会,三是有说的话题。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从“能说”发展到“愿说”。例如在教学中,德育课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如通过《小故事中的人生口才篇》中的几个小故事,让学生充分了解语言表达能力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让他们在“说”的实践中去感受“说”,理解“说”在现实生活、学习、甚至是未来事业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说”关系到个人前途,“说”关系到祖国命运,“说”关系到人类发展。这样,只要有机会,学生都“愿说”。

二、激发“想说”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实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愿意做的事情,一般与其个人兴趣及动机有关。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必须从此入手。教职成【2008】6号文件强调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因此,在德育课教学中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自然融入情景中,激发学生“说”的强烈愿望。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中关于“个人的收入与理财”这一内容时,针对中职生普遍缺少合理的消费观念这一现象。让学生从自己的月消费开始说起,细化大致的消费开支。由于学生对自己的消费很熟悉,所以会踊跃发言,甚至有学生以自己的高消费为傲(正好给后面进行思想教育提供素材)。其次,引导学生之间开展对比,引导与父母的日常开支情况加以对比,分析有何差异,这分别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差距。你对此何有感触?因为这一内容来自生活、来自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当他们充分发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做一做:观察校园消费中的浪费现象,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开展“节俭不过时”为主题的演讲及才艺展示,最终能够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消费中,做到合理消费。由于设计的问题都是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所以他们都愿意大胆地“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明白了道理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三、培养“敢说”的胆量

中职生都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表达的欲望,只是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使得很多孩子成为忠实的“听众”,不愿参与课堂,不敢质疑老师的问题。久而久之,他们的表达欲望渐渐地被束缚。因此,作为德育课教师首先就要把学生“敢说”的胆量锻炼出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师生平等的宽松环境。教师要尽可能减少统一要求,容纳学生的不同意见,让学生有足够表现和表达自己思想的勇气和机会,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唱主角的“舞台”。其次,要引导学生创设 “科学评价”的氛围。俗话说:气可鼓而不可泄。面对学生的“说”我们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的“负面评价”,都会打击说的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正面评价,多肯定和鼓励别人。同时学会多维度评价,建立科学的评价氛围。如让学生学会和自己的过去比、和他人的现在比。可以从表达的内容、表达的仪表、表达的方式等角度评价,让其在表达中体会到赞美和成功的喜悦。最后,要创建“说”的评价体系。为了鼓励学生“敢说”,德育课教师要对学生“说”的能力进行评价,给优胜个人或优胜小组适当的精神、物质奖励和量化加分,这种评价既体现在平时每次的“说”上,更体现在期末的成绩总评上。科学评价氛围的营造,科学评价体系的创建,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学生由不愿说、不敢说到敢于说、争着说,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了“说”的氛围,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德育课变得生动活泼,德育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展现自我的乐园。只有在这种民主、宽容、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会大胆去“说”。

四、提高“会说”的素质

“想说”是欲望,“敢说”是胆量,“会说”是艺术。要让学生“会说”,就得让学生“多说”。在德育课教学中,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设计多种活动形式,为学生的“说”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从而达到“会说”的境界。其法:一是抓好课前五分钟的说话训练。如《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讲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也可以讲一些名人或身边熟悉的人的创业经历,并从中得到启示,或分析本地区、国内外就业形势等;《职业道德与法律》可以讲法律案例、职场故事等;《哲学与人生》课可以讲哲学故事,以小故事悟出大道理,也可讲人生百态等;《经济政治与社会》课可以对国内外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的热点话题进行评论等。当然,学生也可选择一些有意义、自己感兴趣、来自于身边的故事等。二是抓好课中讨论的说话训练。如在讲《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中就有一个关于“水”的思考的案例。通过问题设置让学生讨论如何利用价格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保护和利用水资源问题上,市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组织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先展开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发言,要求口述时做到用语准确、句子通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点评,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要注意多元化,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请口语表达能力程度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倡导“人人有机会”。三是抓好模拟面试的说话训练。首先,模拟面试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既要做好面试前的理论指导,又要设置好面试的岗位,面试题目、测试情境、角色分配等,更重要的是还要营造真实的面试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切体验面试的气息

氛围。其次,课堂模拟面试从面试者选择面试岗位,递交求职简历;面试者向面试团作自我介绍;面试团进行面试提问;情境测试;面试点评;就业指导教师综合讲评等环节来实施。最后,在面试结束后,要进行全盘小结,尤其是对参与的学生要逐个交流、指点,使其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四是口试形式的说话训练。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德育课的期中考试采用课堂口试的形式进行。在考前二周告知学生口试要求。如1)主题要求健康、积极、向上的,可以是社会现象、热点话题等; 2)所选主题能与本学期开设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相关联; 3)团队成员自由组合,每组成员不超过5人; 4)小组分工合作,于一周内上报所选主题; 5)课堂展示环节,形式不限,要求脱稿,时间5—8分钟; 6)所讲内容需能引起共鸣、深思,并具有一定的意义。因为是考试。所以每个同学都能上台答题。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侯颖.模拟面试,提升学生求职能力的有效途径[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

(12)

[2]颜真真.培养中职生文本语言的感知能力[J].职业教育,2013(8)

[3]陈银松庄丽丽.中职德育课教学培养学生自我推销能力的策略.教育与教师,2012

第五篇:别忘了,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

论文序号1

别忘了,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能力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

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我们要明确要求、循序渐进、创设环境、加强阅读、灵活变换提问方式。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等。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 明确要求、循序渐进、创设环境、提问、朗读、实践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之间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交流作为社会交际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凸现其重要性。从生意场上的得失到政治上的升降沉浮,无处不显示出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难怪有人提出“语言就是力量”的口号。《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2004年以来,在中高考中考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成了热门话题,可见口语交际能力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可是,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教师在重视学习成绩的同时,往往会忽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没能把口语交际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这显然是片面的。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也许有的人再也不会去写文章,但话却是天天要说的。如何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得清、说得精、说得好、说得巧,需要严格有效的训练和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积累起来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那怎样才能训练好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应该从哪个阶段开始学最好呢?我觉得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说得很对,“中国足球要腾飞,必须从娃娃抓起。”口语交际能力也一样,要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从娃娃抓起,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可是,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却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小学对口语交际能力比较重视,训练得比较多,学生也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可是一到了初中和高中,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就几乎消失了,很多学生成了只会写不会说的“哑巴”,这 1

种现象不得不令我们去深思。

其实,随着中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断增强,感情也逐渐丰富起来,独立意识

和遇事想要表达自己见解的愿望大大增强,而且他们可塑性强,天真烂漫,在说话和交际中没有太多羞涩感,更没有成年人那样复杂的心理障碍,这也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我们的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了“话要清清楚楚地说”的要求。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上就有许多“听说训练”的文字,对说话从内容、中心、条理、态度、口齿等方面提出了循序渐进的规范化要求。最后从课时的安排、教材的内容与数量等方面看,对中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是有时间和精力的乃至情绪等方面的便利条件。

那既然有这样的便利的条件,那作为我们老师又改如何来训练学生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明确要求,循序渐进,注重实际,从生活说起。

一开始,我们就应该给学生明确提出努力方向和长远目标,进行课前口头作

文训练,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进行口头作文练习,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按学号顺序轮流到讲台上进行演讲。上台的学生必须态度大方、姿势端正,眼看听众,不能望天望地望窗外,不能抓耳挠腮。声音宏亮,口齿清楚,语速适中,语调要有起伏顿挫。内容不限,可以是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自己的所见所闻,但对基本要求却要一丝不苟,采取评比打分的办法,先由教师示范评议一两次,以后均由学生评议、打分,教师总结后将分数记入记分册作文成绩栏。

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后,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得了一定的提高,这时,老

师就要对口头作文训练提出更高的要求,基本要求由原先侧重仪表逐渐转化到口头作文的内容、质量方面。由原先内容不限转变为只能说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的景和物。要求文体主题鲜明,观点正确;层次清楚,首尾照应、用词准确恰当、能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各种描写方法,对所讲事件作适当评论。如能达到以上的要求,有一项加一分,有几项加几分,以此来鼓励学生逐渐向这方面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也逐渐进入到角色了,不断向以上要求迈进,这时加分也就要逐渐转到扣分了,没达到其中的任何一项则扣一分。在这时,已经过良好的素质训练的学生,主要精力就会转向口头作文的内容。由于受这个年龄的心理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很注意自己在同学中的“形象”,不愿在众目睽睽

之下“露怯”。因此,他们对周围的人、事、景、物注意观察、分析;主动阅读优秀范文,从中学习观察、命题、选材、构思、布局谋篇的各种方法,还要力求新鲜、独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视野日渐开阔,选材日渐丰富,分析、评论也越来越深刻。他们说学习的苦与乐,倾诉父母的艰辛,对桩桩件件震撼了自己心灵的社会现象谈感想;进而谈环境污染,谈限制人口发展,谈“我们呼唤和平”„„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提醒大家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异同,使他们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书面作文的水平,使“说”与写的训练结合起来。

最后,对他们的要求不断提高,由自拟题目、自选体裁内容改为抽签。由学生自己上台来抽一条由教师和同学拟好的题目,略作思考后即席作文。这样,思考时间短、发言时间有限制,提高了难度,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反应力,但是,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既有新鲜感又有神秘感,带点紧张与不安,而后又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时教师就要按月提高作文题目的要求,一开始难度较大,准备时间可稍长,但不超过三分钟,发言时间可稍短,但不少于两分钟。起初学生略感困难,很快也就适应了,而且思维更加敏捷,语言更加凝炼,态度也更加自然,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更好的训练。

二、创造环境,提供条件,加强实践。

对学生的语言质量影响最大的是周围的语言环境。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说普通话,教学语言干净、精炼、逻辑性强、有趣味性,以优美的语言范例影响学生。同时要提醒、教育学生注意分辨、分析周围的语言环境,从语法、修辞、逻辑各方面规范自己的语言,抵制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影响。特别是普通话不好、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和平时比较喜欢讲粗话的老师更要慎重自己的语言,以免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和有损自己的形象。有位同学在上台演讲,谈到了自己对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看法时,说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中的一些老师上课都从不讲普通话的,而且粗话连篇,不利于我们学习普通话,而且现在网络语言很多,夹杂在其中的污言秽语也时常挂在同学的嘴里,如“靠!“,“哇噻!好酷噢!”等,严重影响了文明的语言环境;同时,他还列举了一些同学说话中的“好看噢!好高兴好凉爽好快活啦!”一类语言,指出这种不规范的语言不利于推广普通话,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l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语言环境的重要性。教师要在努力引导学生营造班级语言规范化“小气候”的同时,又要注意为学生提高口头表

达能力提供各种机会,如举办各种演讲比赛之类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加强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话语资源。

如今升入高中的学生,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存在很多问题,有的一开口就面红耳赤、词不达意,有的说起来内容空洞,言辞干瘪,有的直接是无可奉告,绝不开口,造成这种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口语中语源的短缺,致使他们难为“无米之炊”,这方面与他们年龄小,接触世面少、生活阅历肤浅等有关;另一方面,就是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育退化到标准化试题和模式化文章的怪圈中,学生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致使他们知识面狭窄,造成了严重的知识短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1,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

在学好课本的同时还应抽出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以此来丰富自己的语源,只有这样,在口语交际表达是,才能厚积薄发,言之有物。

四、采用课堂提问、朗读训练、复述课文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提问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美国教育学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时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2我国的一位语文教学名师也说过:“一堂成功的【】

【3】语文课,必须伴随着一两个精彩的牵动全篇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最大的优

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4】朗读时学生流畅表达的基础。朱自清讲过:“朗读对于说话和作文有帮助”

朗读可以做到四道: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比默读更能记住所读内容,而且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性和鉴赏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朗读叫,教学生朗读技巧,并毫不吝啬地对学生的朗读作鼓励性的评价和提出中肯的意见,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和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的口才与胆量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复述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的学的主要语句,将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它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有中心、有

条理地把课文复述出来,这一项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因为要求学生首先得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由允许看课文复述到不看课文直接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并限时完成。

五、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创设情景,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培养和提高,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形式更活泼有趣,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老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来为学生创造条件,如学校举办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和辩论赛等等来为学生展现口才的好机会。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并以积极的态度去挖掘生活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话题资源,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创新。同时,我坚信,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多下功夫,严格要求学生、要求自己,并一直坚持下去,我想,毕业后走出学校的学生就不再是只会写而不会说的“哑巴“了。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陶德泉.当代教育研究[J].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期刊2008,(1)

[3]戴兢兢 丰富话语资源的途径[J].演讲与口才2004,(4)

[4]丘林梅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M]陕西:陕西教育出版社,2009

下载口头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口头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低年级学习能力口头测试小结

    低年级学习能力口头测试小结 一、 重要性与必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因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只有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才能......

    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初探(合集5篇)

    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初探 【摘 要】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对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培养,且口头语言排在第一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营造说话氛围,借助课外......

    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5篇)

    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摘要:培养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人与他人、与社会成功交往的重要条件,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所以要十分重视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浅谈中学生英语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浅谈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湖北省保康县一中王荣 内容摘要:新教材对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式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当务之急.本文结合自己的教......

    浅谈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最终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可见,培养学生......

    培养交际能力

    培养交际能力 善于交际,使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在同学中高年级和低年级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有着各种经常而持久的“辅导提携“关系,即结成对子,互相提供指......

    培养总结能力

    培养总结能力,插上腾飞翅膀 一个不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他对课堂知识的印象就容易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上,而缺乏一种深层次的理性认识。一个学生不停地学习,若不注意归纳总结,一边......

    培养阅读能力

    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起步 语文教学一定要“目中有人”,阅读教学也是一样。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级或启蒙阶段,一定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抓起。切不可低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