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庄浪四中课间无缝对接管理制度
庄浪四中课间无缝对接管理制度
课间十分钟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难点。长期以来,我们的课间不安静,学生喧哗吵闹、推搡起哄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秩序,学生有意见,教师有看法,家长有反映。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过行政会议认真研究讨论,决定实行课间无缝对接管理制度。
一、总体要求:上一堂有课的老师下课后在教室再呆5分钟,下一堂有课的老师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实行老师与老师的管理交接。
二、具体做法
1.下课之后,上课老师停止授课,随机督促、辅导学生完善导学案。
2.学生可自由活动,需要外出活动的可安静离开,愿意留在教室内的学生可在教师的辅导下完善导学案。
3.如果楼道内的学生有喧哗吵闹、推搡起哄等现象,随堂老师要及时制止。
4.下节有课教师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要求学生拿出该科导学案,并检查学生完成情况。指定学生在黑板上书写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准备上课。
5.上节课的老师必须在下节课的老师进入教室之后方可离开。
三、重点强调
1.老师在下课之后和上课之前均不得变相延长时间讲课,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2.科任老师要按时注意时间要求,不得迟到、早退。教务处要加强环节的督促检查,并做好记录。
第二篇:技工学校与企业间无缝对接
技工学校与企业间无缝对接
技工学校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的摇篮,其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将直接决定企业的产品质量,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对于企业采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生产市场需要的高质量的产品起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技术工人间的竞争。所以说,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是企业立足市场,占领行业制高点的关键所在。技工学校应适应这一形势要求,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在办学理念、实现方式上力争做到,这将对国家工业发展,企业竞争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对接”一词,近年来在各类媒体上频频出现,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有两种意思:(1)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航行中的航天器靠拢后合成一体;(2)泛指互相接触、沟通[1]。技工学校与企业间的对接主要指后者,所谓的“无缝”是相对而言,不是绝对的。实现技工学校与企业间无缝对接可以有下列考虑:(1)技工学校的办学模式类似企业的工厂,实训教室就是生产车间,就是训练场;(2)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就是企业准员工,基本符合企业员工素质要求,一进厂就能胜任岗位工作,不存在由学生向员工角色的转换过程,或者说,此过程比较短。果真如此,中国的制造业将蓬勃发展,“世界加工厂”将名符其实,中国的职业教育才真正能走向成功。实现校企对接要求职教工作者在办学理念、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积极顺应技工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校企联动,走产学一体化发展之路
工业化水平是制约技工教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工业化水平不高,技术稳定的大型企业不多,工业企业依靠技术进步和人才素质推动发展的观念薄弱,企业和社会资金向技工教育投入的自觉性不高,严重影响着技工教育的发展。但令人欣慰的是,近一两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步伐的加快,企业对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出现了数以万计的大学生为找工作而犯愁,不少单位却找不到可用的技术工人的现象,高级技工和复合技能人才更是难以寻觅,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技工荒”。这为校企结合,共同发展,走产学一体化道路提供了客观依据。校企联动,产学结合,订单教育是实现技工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1.校企合作,学校教学为主,企业实习为辅。
现存的技工学校大都经历了一个从困境中改革、调整、重组的过程,具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和大胆改革、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政府行为引导下,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很多学校实训条件在一定规模下,能满足实习教学需求。目前钳工、电工、焊工、普通车铣工、数控车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模具装配工等中、高级工的实习课题主要在校内完成。在教学安排上规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有半年或一年的时间到企业实习,熟悉企业环境,实现学生向员工的转化。这种以学校教学为主,企业实习为辅、校企联动的教学模式比较符合目前技工学校发展的需要。
2.校内实习教学,由纯消耗性向生产性转化。
技工学校教学以实习教学为主,在理论和实习的比例划分上,一般为4:6,至少也达到1:1。所以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在工位上实习训练,耗材耗能量非常大,加上技校收费又低,难以承担高投入的消耗。所以,很多学校为了维持教学减少训练课题,降低培养目标,未能使用规定的实习材料,学生很难有加工产品的真实感觉。加之公差测量不够准确。自然造成学生的质量意识不容易形成,毕业后适应企业的过程就长得多。如果我们能从真正意义上,和企业合作,将企业粗加工的一些产品或原材料带到学校,让学生在实习时进行加工,一方面可以大大节约实习耗材,另一方面可以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质量意识和产品意识,形成 “理论与实习合一”,“车间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的“六合一”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
3.校企互动,为员工培训、学习创造条件。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不论是学校的教师还是企业的员工,都应继续“充电”,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理念。学校想为企业培养满足要求的毕业生,育人的教师就必须熟悉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清楚产品加工的过程,掌握加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为此,学校就得为教师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定期派教师下企业,与企业员工同吃同劳动,亲身体验技术工人的生活,获取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总结真实的感受,形成文字性的东西,并将其贯穿于日后的教学中。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理论知识也需要不断提高,只要企业能抽时间允许员工外出进修学习,学校愿意为他们提供学习环境。这种校企互动,员工互相交流有利于技工学校产学结合。
二、根据企业需求,开设“适销对路”的专业
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密切相关,专业性质决定了人才的培养类型,专业设置也直接影响职业教育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度。如果技工学校所开设的专业符合企业需要,其毕业生“香饽饽”就真得很值钱啦!许多职业院校都提出:“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设置专业;面向企业人才需求调整专业方向;跟踪社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结构[3]。”在设置专业时,一定要作市场调研,分析研究未来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遵循“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突出技术性与实用性特色的原则、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原则、专业口径宽窄并存的原则,兼顾可持续发展原则”[4],设置、增加或撤销某些专业,保留原有“拳头”专业的优势,发展“特色”专业。陕西省技工学校指导中心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引导学校结合实际设置专业,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开设。2005年专门组织人员对各技校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评审,确定了一批“名牌”专业和 “骨干”专业,对技校的发展,以及学生和家长选择学校起到引导作用。从近几年企业的用工情况看,电工、钳工、焊工、车工等普通工种仍然是企业所欢迎的专业,本人所在学校,今年有2000余人毕业,其中机电一体化专业700多人,焊接专业200多人,机械维修、电气维修各100多人,在一两个月内全部安排到位,而且大多为世界500强企业,而所谓比较热门的“数控”和“模具”专业反倒在安排时,不如前几个专业抢手。所以,结合企业需要开设“适销对路”的专业对于学生就业、社会经济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也直接决定技校能否走上健康、良性发展之路。
三、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课程体系
美国学者乔以斯和威尔在“Models of teaching”一书中,将教学模式定义为“一种可以用来设置课程、设计教学材料、指导课堂或其他场合教学的计划或格式[5]”。可以看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涉及教学理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策略的变革等。
在全国实施高技能人才工程的伟大呼声中,技工学校纷纷意识到在教学模式上应突出技能,实行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国际上,认为职业技术教育不应该仅仅由“需求劳动”驱动,也应该由“发展需要”驱动,强调基础知识的获得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非技能性能力的培养[6]。因此,改变教学模式,由突出技能的获得转变为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并重;由针对狭义的岗位能力培养拓展到广义的职业或行业需求;由满足上岗需要扩延至岗位变化和职业转换的基本适应;由单纯为了就业需要走向就业与升学并重,增加继续学习的可能性。这种模式必然引起对课程体系的创新
教学计划和大纲是教学模式得以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师执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时,按照技能和岗位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使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保持合理的比例,理论教学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并将职业技能取证的理论内容与专业课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设置教学模块,构建课程体系。基本思路:运用“倒设置”的办法,根据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结合市场需求及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依据培养目标,明确实现它在操作技能上要完成哪些课题,每个课题对专业理论课有什么要求,据此确定所需开设的专业课;再由专业课向前推,确定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内容以能满足专业课需要为前提;最后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确定需开设的文化课及其内容。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大纲,再到教学计划,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就建立起来了。这里的课程体系以职业标准为指导,以服务就业为导向,采用模块式课程结构,把涉及职业资格鉴定的知识点在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进去,体现一体化教学原则。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校企对接搭建平台
加快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急迫任务,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则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实训是技校学生技能培养的起点,是学生由书本走向实习和就业的接口,是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严谨工作作风、提高素质的重要平台。2004年,教育部和财政部专门出台《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针对职业教育实训条件这一薄弱环节,决定采用中央财政资金引导的方式,加快推动各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投入100个亿用于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基本上遵循“优先考虑国家发展战略急需的专业,优先考虑社会急需的技能型紧缺人才的专业,优先考虑相关职业院校比较集中、能够形成共享机制区域的三个优先”原则。技工学校应借此东风,大力改善实训基地环境。校内的实训场地应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的原则,使之成为教学、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场地布置尽量符合职业环境,仿真性强,能够成为当地本领域新技术推广中心。每个实训间根据专业课题要求,配齐设备。从量上看,电、钳、焊等工种应做到每人一个工位,机加类的几个工种要做到2-3人一个工位,才能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同时也可以股份制形式整合一些企业,解决实习工位紧张的问题。只有完善的实习设备和实习场地,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实习时间和条件,才能完成规定的实习课题。学生在离校下厂实习时,其技术水平应该是能胜任相应等级的岗位要求,一进企业就能顶岗工作,完成生产任务。
五、教师队伍素质是实现校企对接的关键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实现校企对接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一体化教师和实习教师。我们把既能讲好专业理论课,又能上好实习指导课的教师称为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师和实习教师在技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技校能否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毕业生。
第一、一体化教师和实习教师必须是在企业锻炼过或来自企业,曾身临其境,参与过产品的加工过程,掌握产品加工的工艺流程;他们应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和技艺,有强烈的产品意识和质量意识;
第二、一体化教师和实习教师必须熟悉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对“四新”技术的概念有清楚的认识,对本工种的发展动态有所了解;
第三、一体化教师、实习教师像企业的师傅一样,和学生同生活同劳动,将现代企业的理念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与学生共同分享劳动的快乐和生产成果;
第四、专业课教师和一体化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道德素养,爱岗、敬业、乐业,能够教育学生以生产合格产品为荣,以生产废次品为耻;以爱惜设备为荣,以损坏设施设备为耻;以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为荣,以不能按时完成任务为耻;
第五、所有任课教师对企业文化应了如指掌,能在任何教学场所对学生灌输先进企业的文化。
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满足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本人曾在2005年下半年,带领部分骨干教师对毕业生所在企业进行过跟踪调查,发现现代企业在衡量毕业生时有三看:一看学生是否具有忠于企业、能吃苦、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二看其技能水平高低,三看他是否具有发展后劲。很显然,企业将员工是否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放在首位,把技能水平放在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此,技工学校应“坚持高技术与人性化相结合,培育全面发展的企业人才。所谓'高技术'是指紧密结合企业战略需求,培育能应对不断进步的技术革新,拥有实践性先进技术技能的人才;'人性化'是指培育拥有以满足顾客为第一目标的精神,拥有丰富的人性,能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判断的企业人才” [7];“企业人才”要求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职业意识”,即时刻追求尽善尽美,要有生产出最佳产品的激情和愿望;2.“理解力”,即掌握自身职责范围内的专业知识理论;3.“能力”,即自己能够动手进行产品制造;4.“行动力”,即理解他人,能够针对情况变化充分发挥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8]。根据这一思想,技工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一定要将职业道德的教育放在战略高度来抓,学生品行教育应该贯穿整个学校教育的始终。第一,坚持通过德育课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忠于企业、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第二,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礼貌礼节、行为规范、习惯养成、协作意识、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第三,重视就业指导环节,从职业指导入手,在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指导素材,注意吸收企业反面事例作为教材纳入到教学过程中,进行警示教育。第四,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刻为学生起带头作用,建立和谐校园,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总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技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十六字方针,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紧密结合企业需要,走产学一体化道路,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抓好实训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一定能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合格毕业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技工学校与企业间的无缝对接。
第三篇:庄浪四中高一政治常识教学计划
庄浪四中2011-2012第二学期 高一《政治生活》教学计划
李剑南
2012年3月2日
济现象,并以此指导,规范个人的经济行为,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深入研
2
究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有效途径,教学生学会辨析事理,认识规律, 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而有用,学而有得,深深认识到思想政治是一门智慧课.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 认识事物的地位和职能 掌握判断是非的正确标准 辩证地认识事物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及其发生作用的条件。(三)把握好教学的“度” 1,循序渐进,宏观上把握好整个教学过程的梯度 2,劳逸结合,调配好学生精力聚散松紧的张弛度 3,因材施教,把握好知识的深广度
三、高一政治教学进度 本学期的教材,共四个单元,十一课,22 个课时,第一单元是基础,加强学习,用 8 个课时讲完,剩余的 16 个课时,一节一个课时,保证按时按量,以高质量完成。尖子生培养: 除正常的教学进度外,给他们加一套资料,他们的作业全收全改。每次考试后,找他们 谈话,分析成绩,找出不足。考出信心,学出成绩,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一、基本情况(教材内容分析)基本思路:以“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为统领,以学 生感受的、并能够参与进去的政治生活为起点,着眼于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所应有的文化素养,着眼于现实生活中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说明人民享有和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感受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基础上,强调我国的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 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了解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影响和主张,认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和中国的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本理念:以公民政治文化素养的提高为着力点,以正确政治观点的形成为目标,促使 学生思考有序的政治参与、行使民主权利的具体过程与方法。其间,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的 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贯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 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思想。主要特点: 第一,在处理知识点与思想政治观点的关系上,体现鲜明的思想政治教育性。第二,在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关系上,以生活逻辑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第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上,做到坚持与发展的统一,体现 了教材的时代感。第四,力求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第五,教材的方式有利于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第六,文字表达力求实现准确性和通俗化有机地
地结合,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可教性。
3
二、目的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 最广大人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 度,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 一起来;了解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 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理解国际竞争与合作对于我国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 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文本,也是学生学习的文本,是学生学习的 指南、资源和工具,还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教师除了可按教材的编排结构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教师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重新编排一个教学结构。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高学生思想政治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向其传授,讲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帮助他们认同 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表现,提高教学的实效。在教学中要触动学生的动 性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体验中、在共鸣中情感得到丰富和提升,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政 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行为规范的引导和培养,以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做合格的公民。
4、优化教学方式,突出教学的实践性。顺应课程标准的变化和要求,探究性、体验性、合作性应成为教学内容整合的主要方式。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在多样的基础上,力求体现 主导、主体的活动形式。在选择传统讲授的过程中注意其启发性、精致性、直观性、感染性,并有机地与其他活动形式相结合。
5、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课程资源,包括文 字与音像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等,使教学能够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联系我国重 大的政治生活,联系国际社会的重大政治事件,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跟上朝代的步伐和节 拍,增强本学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6、根据新课程标准完善教学评价方式。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反馈环节,可以判定教学中 的优势与不足,监控和督促教学双方的不断进步和提高,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评价的结果,不 断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价可采取自评和他评、定量评价和定性评 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
四、教学进度安排
1、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共用 10 课时,包括综合练习及讲评)课时 标题 重点和难点 安排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 国家的性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坚持人民民主 家的国家 4 专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坚持公民在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4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的优点及局限性;我国采取直接选举与间 5 治参与 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社会听证制度的作用。综合探究 有序与无序的 1 政治参与
2、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共用 7 课时,包括综合练习与讲评)标题 课时安排 重点和难点 第三课 :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政府的主要职能;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 第四课 :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综合探究 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3 政府依法行政;建立健全行政制约和监督机制 是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关键。
1
3、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共用 12 课时,包括综合练习及讲评)课时 标题 重点和难点 安排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 3 会制度 式。第六课 :我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4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宗 4 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教政策。综合探究 社会主义政治文 1 明的特点 注:期中考试学完第五课,进行第一、二单元的复习,迎接期中考试。
4、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共用 8 课时,包括综合练习及讲评)课时 标题 重点和难点 安排 第八课 :走近国际社会 国家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中国是国际社会负责任的 3 国家;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促 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独立自主的 4 进共同发展 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综合探究 中国的和平发展 1 注:新课学完后,进行全模块系统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5
第四篇:7-无缝对接承诺函-20180708
无缝对接承诺函
致:
我公司承诺,针对本次 xxx 项目 招标公告的要求,我方所提供的xxx系统设备能够直接并入xxx市xxx局以及xxx省xxx监管指挥系统,能够由现有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否则将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特此承诺!
投标人: xx 公司(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或盖章)
日期:2017年 月 日
第五篇:小学升初中无缝对接制度
小学升初中无缝对接制度
为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小学毕业生“一个不少”地升入初中学习,特制定无缝对接制度。
1.各小学毕业班期末测试统计成绩以后,根据划片招生等原则,把小学毕业花名册送对应初中学校。各小学根据县教育局或初中学校提供的划片招生的信息负责学生流向的监控,在“小学生毕业生花名册”中作好记录。各小学必须本着“再送一程”工作要求,将小学毕业生全部送入到初中报到后才算完成教育任务。
2.各初中学校的校长为招生第一责任人。各初中要组织专人深入施教区了解小学毕业生本人及家庭情况,对照名单,摸清人头,核准人数,对可能辍学者,要提前采取帮扶措施。
3.各中小学要相互配合,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小学毕业生100%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