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有感2011-9-22
2011年9月16日—18日赴都匀参加“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会”二级培训资料
参加《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有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有幸在2011年9月16日—18日赴都匀参加了由黔南州教育学会和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在都匀市举办的“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会”,聆听了江苏省吴江市的张学青老师,北京市的王文丽老师和江苏省南京市的周益民老师的展示课和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很深。现将其展示课和讲座中的思想、观念和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并将我个人的体会与感触与大家共同研讨。
三位老师分别给大家带来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和一个发人深省的讲座。首先是张学青老师教学了《生命桥》这篇课文,其课堂教学的特点有两个方面:其一,扎扎实实的进行语文基础训练,从字、词、句着手,培养学生理解、概括、归纳等方面的能力。她在课后的说课中谈到,语文教学的面很广,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比较多,所以每节课你不可能面面俱到,每节课你得有一个聚焦点,有一个重拳出击的地方,让学生在这节课上有所收获。其二,善于挖掘文本,培养学生读书的精细,让学生从个别词语来感悟、联想文本展现的场景。
张老师不光课上得精彩,其讲座也很感人,她的讲座讲述了她的专业成长路径,告诉了大家她的人生经历,大屏幕上展示的内容充满文学气息,显示了她浓厚的文学功底。所谓一分耘一分收获,闪耀在张老师身上的光环正是她不停学习的回报,她推荐的语文学科专业阅读书籍就有50多本。
其次王文丽老师讲授了《迎接绿色》这篇课文,教学中我的体会就是她不是为了分析、讲解课文而上课,而是将课文教学扩展开来,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训练。其中有一个环节让我记忆犹新,教学中她
1问学生:文中有哪些人关心这株丝瓜?孩子们的回答是七拼八凑的,王老师不厌其烦地训练学生将这个问题说完整,并且还对学生说,回答问题时思路要清晰,还可以变换不同的语言,只要能将问题回答清楚就行。当时我就非常纳闷,认为这个问题不值得反复讲。后来听了她的讲座后才明白,她这是在对学生进行锤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应试能力。
王老师的讲座标题是:深入钻研教材,提高教学实效。讲座中提到:教学设计要跟这个年级的教学目标联系起来,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能力培养,重视训练,让学生有收获。你的课堂可以不用很精彩,可以不让学生对答如流,但一定要解决学生自学无法学会的难点。语文课要完成的内容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字:字词句段篇;听说读与思。一节语文课要教给学生有用的东西,让学生考试评价时有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用。对于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不是机械的说教、灌输,而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才有效,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锤炼。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东西,良好的读书习惯,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都可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渗透,要完成以上这些,我们的语文课就应该有点快乐,有点情趣,有点生活才行。
最后周益民老师带来的是一节别开生面的图像诗,教材有一个特别的名字《“诗与图画”的婚礼》,呈现给学生的是诗与图画结合的精美画面,很形象,读后让人的联想很多,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很积极,其联想和对诗的理解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图像诗,我想,此次课以后,孩子们恐怕又要成为诗的忠实粉丝了。周老师的讲座名为《做一只琴鸟,歌唱读书的幸福》,他说教师应该成为永远的读者,读书是语文教师的行走方式,为了自我,为了孩子都必须要多阅读,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多给孩子留下有用的,有影响的回味。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学海无涯,教无定法。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怎样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怎样让学生在教学中受益,2是每个老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而学习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向书本学,向网络资源学,向身边的老师学,纵然不会立竿见影,但你终究会厚积而发,只有你自己积累沉湎的东西多了,你才会有展现的基础。
记得在一次教研活动上,一位领导作了这样的总结发言:老师们听到要开展教研活动了,非常心动;观摩课堂教学,听了讲座后非常激动;回去以后就不见行动。希望今天以后,我们能将这句话改写,将所有的心动、激动都变成行动,让自己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11年9月23日 3
第二篇:参加县教学研讨会有感
参加县教学研讨会有感
筵宾中学
王彩虹
5月15日上午,由于六中音乐教师魏茂龙于近期参加全国优质课评比,教研室特此组织了此次音乐教学研讨会在六中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音乐教育专家、山东省音乐教研员李东老师,市音乐教研员杨洁老师,由莒南县音乐教研员王增文老师主持。参加此次会议的是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全体音乐教师,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全场座无缺席,每位老师热情高涨,同时每一位老师也期待本次的观摩课别出心裁,更期待听专家老师的精彩点评以及他们的新的教学理念。
本次的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观摩课;第二阶段专家点评及在场的老师们互动交流。我们首先听取了魏老师的一节音乐欣赏课《溜冰圆舞曲》,一节课下来大家都被魏老师的课深深吸引了,因为平时许多老师包括我都困惑欣赏课不知如何上好,真的很佩服魏老师这节别出心裁的欣赏课 让我们受益匪浅。特别在教材与内容的把握方面,体现出一种细腻与精致。细腻在于对教材挖掘得细、预设的细;而精致体现出了教学环节的层层递进,贯穿流畅,方法巧妙,语言精练,充分体现了教师备教材、备学生的全面性。最重要的是老师基本功全面、扎实,整堂课中,教师通过旋律线的画唱、丰富的肢体语言、音乐主题拟人化(跑道)、听辨等多种教学法,以音乐活动为手段,让学生在浓浓的趣味中体验、感悟并亲身实践了节奏、旋律、曲式等音乐要素,从不同角度和渠道引发了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教师风趣幽默地引领,学生有滋有味地参与,音乐的魅力、教师的魅力、学生的投入打动了全场的老师。
课后紧接着李东老师让学生们留下来,检查演唱了两首学过的歌曲,并由魏老师谈了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之后便进入了精彩的第二阶段专家点评及在场的老师们互动交流这一环节,李老师亲自指挥大家演唱了歌曲《我和你》,就怎样唱好歌曲(声音、感情)等诸方面为大家讲解交流;还与老师们讨论了在平时的音乐课中应多关注学生及对学生的评价指标、评价角度(音准、节奏、情感)最重要;还应关注学生的换声区,不要让学生过度喊唱等;不管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教师不要过多的说音乐,重在让学生感受音乐。教师应多运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声音状态、节拍的准确、力度速度的对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还特别指出教师优美、流畅的伴奏及伴奏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初学歌曲时教师可以弹旋律伴奏,学会歌曲后应用织体伴奏,利于培养学生的音准及判断音乐的习惯;针对三个学段的不同学情及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李老师都为我们耐心、细致的一一作了解答,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说过的: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不要用过多的语言去描述音乐。我们应该始终要把培养学生对音乐兴趣放在首位,让学生学会、学懂、愿意学最重要。我们对学生做的是音乐的普及教育,不是培养歌星和歌唱家。歌曲教学不要虎头蛇尾,要抓目标抓核心,不要只关注细节,把歌曲教学肢解了。老师们要钻研教材,把握好每个年级的知识点,学会思考,及时反思,做个有心、用心的老师。
感触李老师为人的亲和、诚恳的语言、精彩的答复、知识的渊博。听李老师的培训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激励!
会后老师们一致感觉此次活动受益匪浅,只是一上午的时间太短暂,有些问题还没来得及问就到时间了。李东老师的讲座使大家的教学困惑茅塞顿开,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会有新的提高和进步!
最后,由王老师进行总结,表示对本次活动的开展非常满意,并要求与会老师回去每人写一份心得体会。感谢李东老师!感谢杨洁、王增文、魏茂龙老师!给我们一线教师这么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使我们在教学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更巧妙地教学方法。
学习让人进步,思索令人成长。我相信在寻找问题解决之道中获得的体验和认知才是真收获,才是真进步。只要自己真正用心,肯定会提升自己的教学,再次诚挚的感谢!
第三篇:参加语文研讨会有感
参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心得
刚刚参加工作岗位的我,有幸得到学校的安排去都匀参加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展示与“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研讨会。这次我们学的是前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三位教师都是全国很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从他们那里我感悟了许多:
陈金龙老师的从“积极语用”视角重建语文教学。积极地听、说、读、写、思,即为“积极语用”。不同于语言学视野中的语用概念,她特指课标提出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从站在“积极语用”的视角重建课堂,展开有深度和创建的教学变革,成了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实践命题。
一、问课堂:消极语用现象例析。
二、从“积极语用”视觉重建语文课堂。
三、基于“积极语用”的各个领域教学策略。
选入语文课本的《月之故乡》是一篇简短的诗。陈金龙老师在设计这节课时却非常能够找准问题的核心、切入点。先回一个圆,让学生进行想象,圆的东西都有哪些?在引出课题《月之故乡》40分钟的课堂,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畅说阅读体验中进行和收束,老师抓住了诗歌的重点句,让学生体会作业的思乡之情。这些符合学生认知体验,并能充分唤起他们情感体验的东西,在此浓墨重笔、大做文章,师生的教与学达到一种自然、完美的、水到渠成的融合。
魏星教师“言意统一,浑然一体;灵巧大气,活实兼备”的课堂风格。
在上课时,让学生不觉得累,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如魏星老师在古诗《 清平乐·村居 》教给学生“剥、削”二字的运用时,将“剥花生”、“剥玉米”、“剥香蕉”、“削苹果”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联系起来,教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学到知识,明辨“剥”、“削”的多种读音。
福建地区“游戏作文”“百字作文”创始人和倡导者何捷教师,他的写作教学别有一番风味。
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老师的言谈举止、思想意识、知识层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如果教师不带动、不范读,而是一个劲儿要求学生读好是不合适的;一个不爱读书的教师,总是不间断地对学生强调要多读书,这也是不太现实的;正如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独立于学生、课本之外,而要求学生必须悉心投入的阅读思考一样,结果学生是不会用心的。
这次的学习意义重大,不仅从这些优秀教师这里学得了灵活实用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学得了,全身心投入于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时俱进,注重自身的综合素养。使我更明确的认识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充实自我从而在这教育事业上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四篇: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研讨会有感
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研讨会有感
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活动研讨会有感
赴魅力** 品精彩课堂
**年12月5日到**年12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在**举办的“全国小学语文识字课教学观摩课”活动。这次活动有王崧舟、许嫣娜、管建刚、叶秀萍四位全国非常优秀的教师为我们进行精彩做课。课堂上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短短两天的观摩活动,我看着、听着、写着、思考着、收获着、反思着,真心觉得不虚此行。下面我就所听每一堂课谈谈我听课后的点滴体会:
一、听诗意语文的王崧舟老师的《桃花心木》之感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课文《桃花心木》,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文章从描写桃花心木的形状很特别开始,引出桃花心木树苗和种树人,再写作者观察种树人种树的奇怪现象,最后写作者与种树人的谈论。种树人的话,使作者受到感动,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的道理,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听了王崧舟老师上完这节课,感受颇多:
(一)、文学语境下和文化语境双层品读
文化语境下的品读指的是对课文文本本身的学习。王崧舟老师从本课最耐人寻味的道理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孩子体悟文章讲述的道理,抓住“不确定”指导学生理解“层层递进设置悬念”写法的好处。文化语境下的悟读则跳出了文本的圈定,从学生挖掘自身遇到的生活中的那些琐碎的“不确定”,引出林清玄所敬佩的三个著名人物人生中的“不确定”,体悟如何直面不确定的生活,从而揭示“无常”的道理。
(二)、深厚底蕴 潜移默化
王崧舟老师曾说,让他倍感痛心的是当今中国居然是“去中国传统文化”最严重的国家,因此,他着力开发以“儒”“释”“道”为主线的系列课程,试图重新审视并恢复中国文化的基础。在上《桃花心木》这一课前,他研读了林清玄的诸多著作,结合林清玄的经历,挖掘了其希望“用佛教里的一点点旨意,带现代人走向安定之途”的深厚内核。
王崧舟老师将本课中的“不确定”与佛教的“无常”相联系,指引现代人以“修心”来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最后一曲《无常》的歌让在场所有师生沉醉其中,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也体悟到了一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意
二、听管建刚老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讲座之感
管建刚老师是江苏吴江爱德双语实验小学副校长。他的讲座虽然没有华丽的词句,但很实在,他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大胆实践和用心良苦一一道来。虽然时间并不太长,但给我的思想冲击力却极大。原来作文教学也可以如此生动、丰富、精彩纷呈。
他的著作《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是他八年来致力于作文教学的思考、实践与经验积累。管老师以自己刻骨铭心的经历,深切体悟到:作文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作文就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真实交流;作文是在发表中体验写作价值和尊严的生命化行为。
从他对作文本质的理解中,可以感受到他渐离了传统的“作文观”,重朔起一种全新的“作文观”:作文不再是和学生生命成长无关的纯粹的写作技能的训练,而是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和老师同学的“心灵对话”。在这种生命化的“作文观”的引领下,更可敬的是管老师构建起“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有效的作文教学实验”,构筑了一套较为完备而又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实验操作系统。践行了他的作文教学理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发了一场作文教学革命。
他坚持8年在班级办《评价周报》,逐步构建了作文改革的“动力系统”“助力系统”和“保障系统”。先后推出“等级评奖”“积分活动”“稿费活动”,这三大活动是管老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三大动力活动,这三大活动不断地点燃、维持、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影响着学生的生命尊严。学生在持续的、想得到它的追求中,获得持久而又新鲜的“我要写”的动力。
其实关于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值得学习的还有很多。虽然他提到的许多策略、方法,我们不可能完全模仿着去做,但其中的一部分,值得我们去思考、选择、内化为适合自己的东西,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参考、运用。
三、听许嫣娜老师《荷叶圆圆》有感
许嫣娜老师的课堂清新自然,语言亲和力很强,很有感染力;许老师最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她甜美的语音,更主要的是她精心的课堂设计和循循善诱的语言。许嫣娜老师的课,优点不胜枚举,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有如下几处:
1、课前互动十面埋伏。没上课以前,黑板上画了三个大小不一的圆,接着以变魔术的方式,用大大小小的圆在黑板上画了蜻蜓、水滴、青蛙和脸谱。让听课教师意想不到的是,这四个简笔画,成了课中主要内容的板书的组成部分。这招儿,的确一箭双雕。
2、师生比赛其乐融融。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一句话: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为了让学生读好这句话,教师先让学生充分练读,接着自己示范读,和学生比赛看谁能把荷叶读的更圆更绿。学生的读书热情被激发,上课的氛围也变得其乐融融了。
3、态势语言淋漓尽致。许老师能够把握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课堂的学情,巧用低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的态势语,用夸张语言动作,和孩子一起徜徉在文本中。
4、积极践行随文识字。低年级的课文,生字较多,孩子需要时间来学习这些生字,许老师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来教学。听完她的课,我想到了“活泼”和“灵动”两个词。我终于在这一堂课中找到了以懂非懂的“随文训字”教学。
四、叶秀萍老师的《识字七》
叶老师主要运用溯源分析法教学生识字,让我们见识了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利用有利资源,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根源及变化,有助于学生记忆汉字。
整个观摩学习活动紧张而充实,带给我的收获和感悟也是无穷的。透过精彩的观摩课,感受了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睿智的话语,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也激励着我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边走边思,想得更多、更深、更远,不放过沿途的任何一种风景,把语文当做是幸福的旅程,让我们的孩子受益更多,精彩更多!
第五篇:参加安庆市2013年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
参加安庆市2013年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
--------听徐凤老师《井底之蛙》有感
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里,我有幸和兄弟学校几位青年教师一同来到宿松县,参加了“2013年安庆市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与众多小语同仁亲历了一次较有深度的观摩教学研讨活动,深感不虚此行!
5月23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宿松县实验小学,认真聆听了三节优质语文课。三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徐凤老师执教的《井底之蛙》。细细回味徐老师的课堂,我认为她的课扎实而韵味、丰富,活泼而厚重、深刻,她的课教好体现了新的课程教育理念,突写了语文教学学科的特点,遵循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其中感觉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准确地把握年段的目标
我们讲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是,以句段教学为主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其意方面的作用,体会构段形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我们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老师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我们回味徐老师的课堂,她是如何指导学生概括
文章的主要内容呢?先让学生轮读课文,之后就请学生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抓住学生回答的特点,老师进行评价,这位同学是抓住了“瞠目接舌”这个词语来概括课文内容的,这是一个好方法,然后出示丁丁他也运用了“夸耀”、“瞠目接舌”这两个词语来概括课文内容,同学们也能不能运用这两个关键词语来概括课文内容呢?请学生概括,最后老师总结,原来概括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很重要。如何概括课文内容在徐老师的课堂有方法、有策略,不仅让学生领悟这种方法,而且还让学生学会了这种方法。
二、注重方法策略的引导
语文课教什么?教什么比怎么教永远都重要。教什么呢?语文课不但要让学生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获取情感、兴趣、习惯、方法等。徐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有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用课文这个例子让学生得意、得言、得法。注重学生方法策略的引导是本堂课最大的一个特色,也可谓是一课一得,让这种方法深深的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三、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注重读写结合 新修定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如何落实
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以为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定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比如我们中年级可结合文本内容、段式,设计灵活多样的小练笔。那么徐老师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东海之鳖会怎样说呢?”徐老师首先让学生听音响,感受大海的各种声音,让学生尽情地想象,接着出示一组词语让学生积累,最后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来写一段话。这个小练笔很有层次、有梯度、有深度,能够让学生有话可写,而且能够保证学生写得很好,这一环节处理的非常精细、到位。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向徐老师课那样,转向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主的阅读教学,转向以指导语言表达为主的阅读教学,在这堂课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注重语言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底蕴,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徐老师的课堂十分注重词语积累,出示课题的时候先问学生“之”的意思,后让学生积累含有“之”字的成语,接着出示丁丁的摘录笔记,让学生读一读丁丁积累的词语,最后在小练笔中又出示了描写大海景色的词语。如果学生每节课都有好的词语积累,那么学生的词汇量就会越来越丰富。
总之,徐老师的课真正做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本本分分为学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次小语教学研讨会中的大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