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陕西省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高校课堂研讨会有感
参加陕西省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高校课堂研讨会有感
曾溪镇中心小学何才华
10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陕西教育学会新世纪课程研究专业委员会举办的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高效课堂研讨会。期间聆听了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张祖庆老师和著名教师支玉恒老师各上的一节看图作文课和他们作的专题报告,感触很深,原来作文课也能上的这么轻松。整个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流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的非常贴切、自然。是啊!一直以来,作文课都是语文老师头疼的问题,写作文又是学生烦恼的心事。正如张老师所说:“命题作文成为一部分孩子生命痛苦的体验”。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该怎么搞?通过学习,我审视了作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一、开拓学生思路,放开眼界,从周围的事物中让学生选择内容,从“要我写”到“我要写”。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让学生写作文首先要培养写作兴趣。兴趣从哪里来?到底能保持多久?我们没有能力让孩子爱上写作文,但至少不能让孩子厌恶写作文。要想让孩子写东西,就得先让他的小脑袋里有东西。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积累少,渠道窄,仅靠书上的一点字词句要独立写好一篇作文是何等难哪!张祖庆老师说了;写作就是关注,分享,对话。用心关注,真诚分享,用笔对话。作文教学,要研究“怎么写”走向研究“为什么写”。
二、看图作文让学生先看图再说最后写,鼓励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效果好
两节看图作文课的亮点均在于在“精彩开篇”“精彩结尾”的欣赏、评价之余,给学生讲清了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认真观察每一幅图片,先独立写故事,再连起来,让学生用第一人称去写故事,把自己置身于故事情境当中去,注意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去写作文,并让学生抓住看图作文的要点:“个性化表达”。这样力求不仅是“授之以鱼”,而且是“授之以渔”,给予学生更加系统、完整的观察想象的思路。学生完成习作后,让学生自读自评自改全班同学共同指出描写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学生通过自评自改互评指正,不但将错字错句改正过来了,同时也再次梳理了一下文章的脉络,提高了整篇作文的质量。这个方法很值得借鉴。
像以上两位老师这样,顺序渐进,一点一滴的教学生写作文,使我受益匪浅。学习贵在内化。学习别人的东西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东西。在未来的作文教学中,我觉得我们应该加大写作管理力度,探索作文指导方法,切实通过写作提升孩子们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我想,只要我们多去学习别人的长处,多积累经验和方法,作文课一定会上的轻松愉快而又有实效。
第二篇:陕西省中小学唱歌教学观摩研讨会范文
“陕西省中小学唱歌教学观摩研讨会”
调研报告
2013年5月17日至19日,我们六位音乐教师有幸外出到西安学习,观摩学习在西安市举办的为推进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聚焦音乐课堂,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成长《陕西省中小学唱歌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观摩学习我收获颇多。
一、精彩的研讨课、合唱以及刘德昌老师博众出彩的上课方式、幽默的点评。
一直听老教师说很崇拜刘德昌老师,这次学习终于见到了这位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事业的全国音乐教育家,全国特级教师。
会上,西安育英小学胡静老师展示研讨课《山谷静悄悄》,巧妙地将知识与技能渗透在教学环节和音乐情境中;曲江一中黄晨老师研讨课《踏雪寻梅》,精彩纷呈,令老师们回味无穷。在授课展示过程中,刘德昌老师在观摩会议的现场,以渊博的学识,亲切幽默的教态,灵活的教育机智,扎实的课堂组织能力,向与会代表展示了音乐教育家的风采,点评效果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刘老师以他超高的个人素质、极强的音乐素养、风趣精练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老教师的音乐激情和教学功底,让我们这些抬头仰望名师的青年老师不由得低下头来仔细寻思。
西安交大附中合唱团同学们一曲诙谐、活泼的现代合唱作品《水母鸡》令观众耳目一新,静谧、飘渺的《天空之城》给予观众的又是另外一种享受。西安市八十九中学学生合唱团表演了《大海啊故乡.》
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孤独的牧羊人》。演唱过程中大礼堂多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更重要的是,同学们的精彩表演感染了与会专家。刘德昌老师走上舞台,给同学们细心讲解合唱的要领,并不断与讲课教师进行交流互动,使同学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合唱比赛的魅力和参与合唱比赛的快乐。
刘德昌老师,可以为了学生理解的需要一会儿站在椅子上,一会儿躺在地上,一会儿跪在桌子上,一会儿手舞足蹈。如果你以为他是在逗大家玩,那就错了,他是在启示我们,他的一举一动全是音乐呀!
他在《山谷静悄悄》的讲解中拿出朦胧的轻纱盖在头顶上,眨着眼睛用非常童真的声音演唱及讲解,对音乐美的追求深入、细致,再一次让我们领略到了这位幽默风趣、富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的专家的风采。在他漫不经心、甚至有点搞怪的点评和实例讲解中,在听课老师会心的笑声中,教给了大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让大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起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研讨的作用,让人茅塞顿开。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让自己更贴近学生,这不就是学生需要的课堂吗?
刘老师的课,让人百听不厌,且次次精彩。他上课是那么的生动、形象,语言和肢体语言的表达是那么的丰富,夸张而又不失真滴的教学行为,完整地衬托了他良好的功底和艺术修养的基础,他教会我们好的课必须深析教材,精心设计,充分准备,运用恰当的手段和策略,通过教师饱满的热情和丰富的感染力感染学生,从而使教学目的顺利达成。刘老师的课博众出彩,闪现着音乐教师的独特魅力,是我们音乐老师的优秀榜样。
二、刘德昌老师的音乐课堂教学。
1、重视学科本质的东西。
刘老师说:离开本质的东西犹如雾里看花。
刘老师认为学科教学理应体现学科的特点,体现学科的价值。这就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深度的理解和体验,只有从学科最本质的东西里才能真正感悟、理解、吸收学科知识,而这种知识的获得必然成为学生在体验感悟后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将受益终身。刘老师建议教学中少一点音响,能不用多媒体的时候就不用,刘老师不用话筒讲课,充分展示出作为音乐教师最原生态的语言、肢体语言来感染听众,这就是最本质的东西。刘老师说:我唱歌不如歌唱家,弹琴不钢琴家,表演不如艺术家。那么刘老师为什么还要这样做?我认为这是刘老师个人对艺术感受的真情表露,这种真情的感染力绝不亚于一位大师的表演。刘老师就是一位大师—音乐教育大师。他注重的是把音乐本质的东西拿出来让孩子有一个直接的体验,而不是借助媒体播放歌曲,借助视频观看表演,一切能做的他都自己来。其目的就是多让孩子接触学科中最本质的东西,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重视语言的表达能力。
刘老师说:要重视教学用语,课堂提问指向性要明确。刘老师问刚上完一堂音乐课的老师:“伦敦是什么乐器?”这位老师一时答不出来。刘老师说这就是你刚才课堂上问学生的问题(上
课老师确有提这个问题),大家都笑起来了。因为歌词是有巴黎吉他、伦敦小提琴、柏林法国号(圆号)。类似的例子在课堂上经常碰到,而很少引起老师们的注意。我在多个场合下也讲过指向性不明确的课堂设问,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怎么回答问题。
3、重视老师的示范作用。
刘老师说:教学要通过有效的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不能丢掉接受式教育。所谓有效或接受式教育很大程度上讲的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
现场刘老师给听课老师搞了好多互动活动,刘老师用肢体语言根据听课者的声音来表演,或刘老师来表演听课者来配音,这个过程让我们感受太深了。他把全体听课者的注意力,表现力都集中在他身上既看他的表演,自己也在表演。比如:他把一个合唱团分成三组,第一组按固定音高发出“呜”的声音,第二组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第三组发出“戚擦,戚擦”的声音,先看刘老师的手势、动作、表情分组练习,然后三组再合起来形成三个不同声部的组合,大家顺着刘老师的手势变化和脚步的进退,声音一会儿小一会儿大,一会儿远一会儿近,一列呼啸的列车在我们面前疾驰而去。这种效果远比看视频的效果不知好了多少倍。艺术原于生活高于生活,这种体验和感受正是艺术教育的本真,就是学科教育的本质的东西,是其他媒体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
类似的互动场景,在讲座中指导大家共同参与不下十次,每一次都是一次心灵真切的体验与感受。这不正是新课程所切追求的课堂
效果吗?
三、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通过本次外出学习与调研,观摩了刘老师幽默的点评以及上课方式,我个人认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注重以下8点。
1、音乐课堂上,不要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脱离音乐本质。
2、音乐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听、摩、唱),这一点很重要,无论什么时候,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3、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要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特长,有自己教学的特点。
4、在课堂教学中,“拓展”要与本节课音乐内容相关,要进行有效果教学,不能浮夸(这里的浮夸指的是漂亮的多媒体课件等等)。
5、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思维的发展,要把握好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心理特点,根据认识事物认知程度不同等来处理歌曲。
6、注重情感、语言情感的表达。
7、音乐作品的表现要素(速度、力度、音色)来表现审美。
8、注意“聆听”,这是音乐当中最明显的部分,老师要求学生时要有要求。
刘德昌先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迸发出的那份激情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在感动之余,我们开始思考我们对音乐的热忱、对音乐的理解、对音乐的感受、对音乐的演绎如何去感染学生。正如刘老所言:“你是一个音乐教师,你面对的是小学生。不管你的年纪有多大,不管你的性格如何,面对学生你就应该有一份童心、童真,用孩子的激情与学生沟通、交流。”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要的答案,这就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
第三篇:参加县教学研讨会有感
参加县教学研讨会有感
筵宾中学
王彩虹
5月15日上午,由于六中音乐教师魏茂龙于近期参加全国优质课评比,教研室特此组织了此次音乐教学研讨会在六中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邀请了音乐教育专家、山东省音乐教研员李东老师,市音乐教研员杨洁老师,由莒南县音乐教研员王增文老师主持。参加此次会议的是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全体音乐教师,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全场座无缺席,每位老师热情高涨,同时每一位老师也期待本次的观摩课别出心裁,更期待听专家老师的精彩点评以及他们的新的教学理念。
本次的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观摩课;第二阶段专家点评及在场的老师们互动交流。我们首先听取了魏老师的一节音乐欣赏课《溜冰圆舞曲》,一节课下来大家都被魏老师的课深深吸引了,因为平时许多老师包括我都困惑欣赏课不知如何上好,真的很佩服魏老师这节别出心裁的欣赏课 让我们受益匪浅。特别在教材与内容的把握方面,体现出一种细腻与精致。细腻在于对教材挖掘得细、预设的细;而精致体现出了教学环节的层层递进,贯穿流畅,方法巧妙,语言精练,充分体现了教师备教材、备学生的全面性。最重要的是老师基本功全面、扎实,整堂课中,教师通过旋律线的画唱、丰富的肢体语言、音乐主题拟人化(跑道)、听辨等多种教学法,以音乐活动为手段,让学生在浓浓的趣味中体验、感悟并亲身实践了节奏、旋律、曲式等音乐要素,从不同角度和渠道引发了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教师风趣幽默地引领,学生有滋有味地参与,音乐的魅力、教师的魅力、学生的投入打动了全场的老师。
课后紧接着李东老师让学生们留下来,检查演唱了两首学过的歌曲,并由魏老师谈了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之后便进入了精彩的第二阶段专家点评及在场的老师们互动交流这一环节,李老师亲自指挥大家演唱了歌曲《我和你》,就怎样唱好歌曲(声音、感情)等诸方面为大家讲解交流;还与老师们讨论了在平时的音乐课中应多关注学生及对学生的评价指标、评价角度(音准、节奏、情感)最重要;还应关注学生的换声区,不要让学生过度喊唱等;不管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教师不要过多的说音乐,重在让学生感受音乐。教师应多运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声音状态、节拍的准确、力度速度的对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还特别指出教师优美、流畅的伴奏及伴奏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初学歌曲时教师可以弹旋律伴奏,学会歌曲后应用织体伴奏,利于培养学生的音准及判断音乐的习惯;针对三个学段的不同学情及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李老师都为我们耐心、细致的一一作了解答,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说过的: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不要用过多的语言去描述音乐。我们应该始终要把培养学生对音乐兴趣放在首位,让学生学会、学懂、愿意学最重要。我们对学生做的是音乐的普及教育,不是培养歌星和歌唱家。歌曲教学不要虎头蛇尾,要抓目标抓核心,不要只关注细节,把歌曲教学肢解了。老师们要钻研教材,把握好每个年级的知识点,学会思考,及时反思,做个有心、用心的老师。
感触李老师为人的亲和、诚恳的语言、精彩的答复、知识的渊博。听李老师的培训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激励!
会后老师们一致感觉此次活动受益匪浅,只是一上午的时间太短暂,有些问题还没来得及问就到时间了。李东老师的讲座使大家的教学困惑茅塞顿开,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会有新的提高和进步!
最后,由王老师进行总结,表示对本次活动的开展非常满意,并要求与会老师回去每人写一份心得体会。感谢李东老师!感谢杨洁、王增文、魏茂龙老师!给我们一线教师这么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使我们在教学中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更巧妙地教学方法。
学习让人进步,思索令人成长。我相信在寻找问题解决之道中获得的体验和认知才是真收获,才是真进步。只要自己真正用心,肯定会提升自己的教学,再次诚挚的感谢!
第四篇:参加语文研讨会有感
参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心得
刚刚参加工作岗位的我,有幸得到学校的安排去都匀参加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展示与“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研讨会。这次我们学的是前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研讨会”。三位教师都是全国很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从他们那里我感悟了许多:
陈金龙老师的从“积极语用”视角重建语文教学。积极地听、说、读、写、思,即为“积极语用”。不同于语言学视野中的语用概念,她特指课标提出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从站在“积极语用”的视角重建课堂,展开有深度和创建的教学变革,成了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实践命题。
一、问课堂:消极语用现象例析。
二、从“积极语用”视觉重建语文课堂。
三、基于“积极语用”的各个领域教学策略。
选入语文课本的《月之故乡》是一篇简短的诗。陈金龙老师在设计这节课时却非常能够找准问题的核心、切入点。先回一个圆,让学生进行想象,圆的东西都有哪些?在引出课题《月之故乡》40分钟的课堂,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畅说阅读体验中进行和收束,老师抓住了诗歌的重点句,让学生体会作业的思乡之情。这些符合学生认知体验,并能充分唤起他们情感体验的东西,在此浓墨重笔、大做文章,师生的教与学达到一种自然、完美的、水到渠成的融合。
魏星教师“言意统一,浑然一体;灵巧大气,活实兼备”的课堂风格。
在上课时,让学生不觉得累,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如魏星老师在古诗《 清平乐·村居 》教给学生“剥、削”二字的运用时,将“剥花生”、“剥玉米”、“剥香蕉”、“削苹果”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联系起来,教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学到知识,明辨“剥”、“削”的多种读音。
福建地区“游戏作文”“百字作文”创始人和倡导者何捷教师,他的写作教学别有一番风味。
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老师的言谈举止、思想意识、知识层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如果教师不带动、不范读,而是一个劲儿要求学生读好是不合适的;一个不爱读书的教师,总是不间断地对学生强调要多读书,这也是不太现实的;正如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独立于学生、课本之外,而要求学生必须悉心投入的阅读思考一样,结果学生是不会用心的。
这次的学习意义重大,不仅从这些优秀教师这里学得了灵活实用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学得了,全身心投入于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时俱进,注重自身的综合素养。使我更明确的认识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怎样充实自我从而在这教育事业上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参加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有感2011-9-22
2011年9月16日—18日赴都匀参加“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会”二级培训资料
参加《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有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有幸在2011年9月16日—18日赴都匀参加了由黔南州教育学会和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在都匀市举办的“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展示与研讨会”,聆听了江苏省吴江市的张学青老师,北京市的王文丽老师和江苏省南京市的周益民老师的展示课和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很深。现将其展示课和讲座中的思想、观念和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并将我个人的体会与感触与大家共同研讨。
三位老师分别给大家带来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和一个发人深省的讲座。首先是张学青老师教学了《生命桥》这篇课文,其课堂教学的特点有两个方面:其一,扎扎实实的进行语文基础训练,从字、词、句着手,培养学生理解、概括、归纳等方面的能力。她在课后的说课中谈到,语文教学的面很广,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比较多,所以每节课你不可能面面俱到,每节课你得有一个聚焦点,有一个重拳出击的地方,让学生在这节课上有所收获。其二,善于挖掘文本,培养学生读书的精细,让学生从个别词语来感悟、联想文本展现的场景。
张老师不光课上得精彩,其讲座也很感人,她的讲座讲述了她的专业成长路径,告诉了大家她的人生经历,大屏幕上展示的内容充满文学气息,显示了她浓厚的文学功底。所谓一分耘一分收获,闪耀在张老师身上的光环正是她不停学习的回报,她推荐的语文学科专业阅读书籍就有50多本。
其次王文丽老师讲授了《迎接绿色》这篇课文,教学中我的体会就是她不是为了分析、讲解课文而上课,而是将课文教学扩展开来,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口语交际等方面的训练。其中有一个环节让我记忆犹新,教学中她
1问学生:文中有哪些人关心这株丝瓜?孩子们的回答是七拼八凑的,王老师不厌其烦地训练学生将这个问题说完整,并且还对学生说,回答问题时思路要清晰,还可以变换不同的语言,只要能将问题回答清楚就行。当时我就非常纳闷,认为这个问题不值得反复讲。后来听了她的讲座后才明白,她这是在对学生进行锤炼,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应试能力。
王老师的讲座标题是:深入钻研教材,提高教学实效。讲座中提到:教学设计要跟这个年级的教学目标联系起来,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能力培养,重视训练,让学生有收获。你的课堂可以不用很精彩,可以不让学生对答如流,但一定要解决学生自学无法学会的难点。语文课要完成的内容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字:字词句段篇;听说读与思。一节语文课要教给学生有用的东西,让学生考试评价时有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用。对于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不是机械的说教、灌输,而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才有效,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锤炼。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东西,良好的读书习惯,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都可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渗透,要完成以上这些,我们的语文课就应该有点快乐,有点情趣,有点生活才行。
最后周益民老师带来的是一节别开生面的图像诗,教材有一个特别的名字《“诗与图画”的婚礼》,呈现给学生的是诗与图画结合的精美画面,很形象,读后让人的联想很多,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很积极,其联想和对诗的理解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图像诗,我想,此次课以后,孩子们恐怕又要成为诗的忠实粉丝了。周老师的讲座名为《做一只琴鸟,歌唱读书的幸福》,他说教师应该成为永远的读者,读书是语文教师的行走方式,为了自我,为了孩子都必须要多阅读,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多给孩子留下有用的,有影响的回味。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学海无涯,教无定法。怎样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怎样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怎样让学生在教学中受益,2是每个老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而学习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向书本学,向网络资源学,向身边的老师学,纵然不会立竿见影,但你终究会厚积而发,只有你自己积累沉湎的东西多了,你才会有展现的基础。
记得在一次教研活动上,一位领导作了这样的总结发言:老师们听到要开展教研活动了,非常心动;观摩课堂教学,听了讲座后非常激动;回去以后就不见行动。希望今天以后,我们能将这句话改写,将所有的心动、激动都变成行动,让自己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11年9月23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