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魏书生教学课堂实录观后感
魏书生教学课堂实录观后感
许村小学张国祥我在网上观看了魏书生教学实录我一边听课,一边记录,一边思考,希望能够把魏老师课堂上的一些外在的教学行为表现和内在的一些教育思想与信条按照自己的理解梳理出来。事实上,我知道,自己是没有足够的能力透过这一节课把一位当代教育家的智慧整理出来的。但是自己还是忍不住做了些努力,也有了一些收获。
我感受到了魏老师的教学风格与人格魅力。如果一定要用粗浅的词汇来描述的话,我选择了以下几个:平易近人;情真意切;自然优雅;轻松自信;寓教游戏。
启发之一:研究差生的确不能只停留到口头上。
魏书生老师为了研究班内的一个差生,我真不敢相信,他竟然能拿出时间来跟踪这个学生一百多节课。我想这是多么不容易做到的一件事呀。我想这也是魏老师做任何事情这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吧。魏老师这种对教育孜孜以求的精神,他怎么能不成功呢。再对照一下自己吧,遇到差生有时也是想办法去改变他,一旦遇到障碍就放弃了,这也许是自己挖井不深找不到水源和教育的成功的原因之所在吧。
启发之二:魏老师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原来也在教育的工作实践中慢慢地领悟到了作为一个老师,他的全部职责就是要为学生服务的。可是有了这样的想法,但为学生服务的行动还不够呀。你既然在为学生服务,为什么当学生遇到
困难的时候,你有时也说自己要挺身而出,但细想一下,你是不是有时也感到对学生十分的不满吗?你是不是在不断的埋怨学生的无知吗?你是不是在抱怨学生怎么那么笨呢。是啊,有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设身处地的解决问题的愿望,要想法设法为他们着想,为他们降低处理问题的坡度,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就为上路的,总之,我想我还是缺少一种解决问题的大策略,缺乏教学的艺术。这要迎头赶上呀。
启发之三:和学生商量着来,未必不是一种好的方法。纵观魏老师的课堂无一不是把学生当作实实在在的生命个体而去对待,而我呢,总是还是放不下自己为人师的架子,是啊,现在的孩子可了不得呀,他们知道的东西有些方面果真是超过老师的,这是新时代科学进步,社会不断发展所至,我们现在老师的重担是何其艰巨呀。我们必须在这种情况下,引导我们的学生善于利用自己的所知去解决那些未知的领域。我们的任务就是引导、带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一路走好。我们为么要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教呢,遇事和学生多商量,学生是多么愉快地接受你呀,学生是多么的感到幸福呀,学生接收信息的能力是多么的强大呀。创设课堂民主气氛,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是很重要的。魏书生老师常说:“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同志式的平等互助关系,老师既是长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学生有敢说话、敢问问题的勇气,且不感到紧张和压抑。即使学生有违犯纪律的言行,或者出言不逊,有损老师的‘尊严',老师要能宽宏大量,不训斥指责。有时还可轻言
细语相劝,讲清道理,提醒注意,防止再犯。只是对那些有影响整个课堂听讲的言行,才提出严厉的批评。”的确,如果老师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只能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一不如意就批评指责,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老师的“恨”,形成对立情绪,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是无法形成的,学生即使有一点兴趣,也会受到压抑,尤其是差生。实验表明,凡是学生对老师有亲近感,就爱听这个老师的课,对老师上的这门学科也就慢慢地产生了兴趣。
魏书生教育思想中,民主化教学思想是最闪光的地方之一。他从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决策过程要民主四个方面,体现了他的民主思想,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内动力。
第二篇:课堂实录观后感
《产业转移推动工业化进程》课堂实录观后感
主讲教师:齐欣学校广渠门中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必修三人教版最后一章最后一课时,本内容课标的重点不是讲产业是如何转移或为什么要转移问题。当然,在讲到产业转移很自然的要涉及上述问题,但必须抓住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核心问题。这种影响,包括好的和不良的两个方面,也就是必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产业转移过程中已经有了影响产业转移因素的基础,本节课重点在学心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最好以身边的例子来理解,联系实际才能收到最大的未完习效果。
三、观后体会:
1、教学程序的设计比较合理
教学中采用导学案进行教学,通过精心创设情景,一路与学生一起摸索,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真正的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得出结论,再引发新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产业转移原因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主动参与,采取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的方法认识产业转移,环环相扣、步步提升。在整节课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发现,让他们主寻找问题的根源,注重情感教育和德育渗透。
2、运用“导学案学习、小组讨论式”教学,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教会了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日本产业转移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利用资料,分析说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产业转移的目的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接着通过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升产业转移对转移对象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第三篇:魏书生讲座观后感
魏书生讲座观后感
篇一:听魏书生讲座的心得体会
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
“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让我们享受到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为亲人尽到责任的快乐。” ——魏书生
这次我们在北京聆听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的专题讲座,题目是《如何当好班主任》,这是班主任不可不听的讲座,他告诉我们当好班主任的奥妙,听魏书生的报告、读魏书生的文章,如同聆听一位智者的心灵独白,举手投足、字里行间无不感受到他质朴的人格魅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如品香茗、如嚼菜根。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首先,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总体框架是:
一个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质观、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二个原则――民主与科学,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规律。
三个统一――社会本位与以人为本的统一,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主体思想与发展思想的统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时代精
神、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主体发展、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
四个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和工作的关系,人和他人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以及由此扩展开来的富于哲理的思考。无论任何人,要改变客观世界,都首先要从主观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个支柱――以培养自学能力为宗旨的学科教学论,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为宗旨的班级工作论,以学会学习为宗旨的学习方法论,以养、教结合为宗旨的家庭教育论,以规则与威信相结合为宗旨的学校管理论,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独到理论和具体方法。
其次,对魏书生的语言的评价: 魏书生老师是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人,他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看别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别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他从来都是站着演讲的,不管演讲时间是半天还是一天;他的面容一直是平和亲切的,就像在跟你面对面谈心;他从不讲多么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什么华丽的词语,只是谈一些身边的与生活、工作、学习有关的小事情,幽默有趣,有时还带着一点点自私的念头,却很有一番见地,让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于是,你迫切地想了解他,接近他,为他身上的那种难以言说的魅力所吸引。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空洞说教,从容中蕴含巨大的凝聚力与感染力,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把普通人的人
生观、价值观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起来,是心与心的交流,也是一首爱国敬业的颂歌。魏书生是个实实在在的人。
第三,魏书生对教师职业的迷恋,源于教师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的职业。带着这份朴素的情感,他放弃许多机会、经过多次申请,终于成为一名教师、一名终身教师,以至在担任众多的行政及兼职工作时都不曾离开三尺讲台。教育的理想主义,体现在教育教学中,是那些闪烁人性光辉的举措: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唱歌、写说明书、做好事、写心理病历,坚持每天做100次仰卧起座、俯卧撑,“一分钟竞赛”、“学会使用?边角余料?”等等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生,魏书生有着真真实实的情感。
第四,魏书生对学生爱的教育.自爱爱人的魏书生,魏书生爱自己,爱家人,爱他人,尤其是爱学生。魏书生爱学生,尤其是爱那些差生。魏书生认为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课听不懂,还要硬着头皮听,不懂装懂,装模作样,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给他们一些关爱,帮助他们进步也应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魏书生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是简单地加以训斥了事,而是通过让学生写心理病历和说明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
魏书生就是这样,他有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胆量,科学家的严谨;有儒家的礼让,有释家的胸怀,道家的超脱;有社会活动家
的阅历,演讲家的口才……这一切,成就了他作为一代教育家独有的魅力和风范,以一颗平常心快乐地生活、工作、学习着。
篇二:听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
听教育专家魏书生讲座有感
2010年10月15—18日,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发祥地——辽宁省盘锦市召开。感谢校领导的厚爱,使我有机会和溪主任一起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学生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学习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德育工作者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养成教育要从行为训练入手、从细节着眼,“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日积月累,持之以恒。魏书生老师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松、静、匀、乐”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着同行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参观了盘锦市高中后,大家更觉得震撼。5400余名学生动作规范、节奏一致、整齐划一的课间操和队列,场面壮观、气势恢宏,让与会代表看到了养成教育常抓不懈的可喜成果。
我觉得班主任做好班集体建设工作关键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就是教师的工作态度问题,即班主任要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心中必须有爱,对班集体建设的爱,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等等,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掌握一定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关于前者一会我想主要结合魏书生教育前辈的讲座来重点谈谈我们教师的工作态度问题。关于后者我另写了一份题目叫《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的经验传输材料,有兴趣的班主任可以会后到溪主任那去借阅。
我清晰的记得十月十六号那天,与会老师无一不被魏书生崇高的精神世界所感染着,无一不被他积极乐观的处世工作态度感动。他认为“做一名人民教师,一要有信仰,二要有热情”。
下面我就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听了魏书生报告的体会。
一、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之道
魏书生的讲座,总是将深刻的哲理,甚至苦闷的话题用流畅、幽默而又富有抒情的话语形象的表述出来,其语言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他用真情厚意感染着所有在场的人,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他使听者为之激动。为什么被别人视作艰辛工作的教育在他眼里和心里竟然是那样的亲切和欢欣?这都出自他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和真挚的厚爱。他的思想不是超然无踪缥缈的,而是真实质朴的,根植于我们的教育状况,根植于我们的教师的需求,根植于广大学子的心灵。因为,他总是把走向学校当作一种精神享受,把认真教书育人当作是一种人生享受,把一切不如意之事之人当作体验生活的一种愉悦享受。他时时享受,处处享受。用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凡人凡事,一切都在于“道法自然”,何乐而不为呢!
他告诉我们珍爱生命、享受生活的四字秘诀,叫做“松、静、匀、乐”。“松”即身体放松;“静”即心灵平静;“匀”即呼吸匀称;“乐”即情绪欢愉。他特别告诫我们要记住四字秘诀,并把它们“拓展拓展再拓展”。魏老师对“松静匀乐”这四个字讲得诙谐幽默,听者无不颔首点头,脸上洋溢着会心的微笑。走进教室,“松静匀乐”;走出教室,“松静匀乐”;处理同学吵架,“松静匀乐”;和后进学生谈心,“松静匀乐”;开口讲课,“松静匀乐”;回身板书,“松静匀乐”;一天工作,“松静匀乐”;下班回家,“松静匀乐”;市场买菜,“松静匀乐”;讨价还价,“松静匀乐”;回家洗菜炒菜,“松静匀乐”;那么一天下来,“松静匀乐”加“松静匀乐”等于什么?还是“松静匀乐”。
是呀,要在纷乱复杂的社会里,在紧张激烈的人际中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之道。这是魏老师要求师生坚守的“阵地”。他认为,快乐可以外取,也可以内求。只有时时做到以静制动,快乐才可能随你而来!因为,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利,必有一弊;翻开手背,必定是手心;走出阴影,必定是阳光。
二、用一颗平常心看待生活,对待工作。
在他的讲座中我最欣赏的有两句话: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把平平凡凡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他讲得很实在,“少埋怨环境”不是“不埋怨环境”。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有许多的不尽人意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教师职业的意义来说,这样的地位教师是当之无愧的,但现实生活中,教师是否能有这样的地位,则是另外一回事了。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异。我们工作量、工作压力大。宁静的夜晚,我们在做课件;休闲的假日,我们在备课,而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下班后的时间可以完完全全休息。家人、同学、朋友总是不理解,会说怎么会这么忙,我们上班时间没有空闲,下班了还有工作。而且工作中经常会有心烦多事,有些学生厌学,作业拖拉,有的家长不关心,忙于生意、忙于娱乐。我们老师中许多人总是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时间,当教师的辛苦是别的行业的人所无法体会的。况且,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样的情况,多多少少会埋怨,但是一味的抱怨、发牢骚、怨天尤人,又有什么用呢?你抱怨了,学生上课就专心了吗?作业就认真了吗?家长就关心了吗?一味的埋怨,会使心情越来越差,看出来的所有事情都不顺眼,批评学生,学生的情绪就不好,就出现恶性循环。
是的,不能改变别人,不能改变环境,你没有能耐去换轻松的工作,那就改变自己,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做起。我们要知足,俗话说知足常乐,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人永远快乐不起来。要知道捧在手里的,才是最好的,也最值得珍惜。但是知足不是停留,我们还要奋斗,工作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态度进入生活,我们要想方设法去克服,不要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而是要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三、会后反思:会上魏老师提到的“松静匀乐”与胡校长以前和我们讲过的
“享受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新提法不谋而合,再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问自己你的教育生活完整幸福么?
这样一个朴素而有重要的问题,问起来容易回答起来很难很难。一方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观;另一方面,我们中的不少人在品味自己教育生活时,总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无奈与忧愁,或者说,总有种说也说不清楚的感受。
但我总是想,教师不是神,不是圣,她首先是一个有着和其他群体一样的肉体和灵魂的人。对于一个普通的人来说,家庭成员的相敬如宾是福,邻里之间的和谐互助是福,同事们的融恰、默契、宽容是福,上下级的理解、通达、尊重是福,事业上的不懈追求是福。
但教师终归还是教师,长期的职业追求和滋润给每一位教师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追求完美、模范做人、规范做事的职业烙印。我想对于教师来说,幸福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工作。正像魏书生提到的:“教育不是做给领导检查、参观,而是做给自己享受的。”
是呀,幸福是一种心境,是那份迥异于喧嚣世界的从容淡定,是那份坐看云起云落、笑看春去秋来淡泊名利的境界;幸福是一种理想,陶醉在不懈追求的忙碌之中;幸福是一种责任,眷恋在对三尺讲台和无邪顽童的爱心里;幸福是一种反思,升华在对平凡索事成败的思索上;幸福是一种积累,快乐在辛勤耕耘抽穗拔节的沃土中;幸福是一种体验,体验教学相长的快乐,体验预设过程的安宁,体验生成瞬间的精彩,体验备教辅批的耐心,体验不期而至的成功后的愉悦;幸福更是今天过得比昨天有智慧,一个坐拥教育智慧的教师,她的思想是灵动的,她的行动是富于变化的,她做事的方式是简约的,她的今天总比昨天更有朝气,更有激情,更有活力,更有创新。
我想有时候,教师的幸福更多的也是“痛苦”的。痛苦顾校不顾家的忙碌,痛苦恨铁不成钢的烦怨,痛苦不能被理解的苦恼,痛苦拼搏竞争的压力,痛苦追求过程的曲折与失意?? 但,从某种意义上讲,痛苦何尝不是幸福的另一种形态呢?痛苦与幸福相生相伴。痛苦是幸福的基石,痛苦是幸福乐章的插曲,痛苦能告诉我们什么是幸福,离开了痛苦的小插曲,教育的乐章可能平铺直叙,缺少情蕴,更不能让人成长与飞跃。
其实人的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攒幸福的过程。穿越世纪的尘埃,在座的各位同仁让我们一起去感悟、享受只属于我们自己的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吧。我想只要我们真心付出,精心践行,用心体验,幸福就在你我的手中!
享受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听教育专家魏书生讲座有感
南 一 小 学
刘洋
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
——听关鸿羽老师报告有感
2010年10月15—18日,第十九届“全国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在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发祥地——辽宁省盘锦市召开。感谢校领导的厚爱,使我有机会和溪主任一起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千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学生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学习交流,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德育工作者对养成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养成教育要从行为训练入手、从细节着眼,“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日积月累,持之以恒。魏书生老师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松、静、匀、乐”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着同行的每一个人。尤其是参观了盘锦市高中后,大家更觉得震撼。5400余名学生动作规范、节奏一致、整齐划一的课间操和队列,场面壮观、气势恢宏,让与会代表看到了养成教育常抓不懈的可喜成果。
会上听取了来自北京的养成教育专家关鸿羽老师的题目为《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的报告,收益颇丰
一、养成教育在当前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什么:
关鸿羽认为当前德育实效性不强,存在着知行脱节的现象,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九小”问题,即“小霸王”、“小懒虫”、“小馋猫”、“小犟牛”、“小依赖”、“小散漫”、“小野蛮”、“小磨蹭”、“小马虎”。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养成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养成教育有利于孩子成才、成人;养成教育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养成教育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养成教育可以使孩子修养更高,行为更规范,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过去我们的教育说得多,做得少,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我们只进行了认知教育,其弊病就是知行脱节,光说不练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起码不是完善的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最终不能对孩子的行为发生影响,那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是一个慢功夫,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硬功夫、真功夫。英国作家萨克莱曾说:“播种思想,收割行动;播种行动,收割习惯;播种习惯,收割人格;播种人格,收割命运。”养成教育是基础道德教育的主体,是崇高道德的生长点。
二、关鸿羽老师对养成教育的理解:
关鸿羽老师认为“养成”的本意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动作习惯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的培养。
关老师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这是人的生理机制所决定的。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但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时要做到十个结合,即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检查评比与自我评
篇三:观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
观魏书生讲座心得体会
藁城市张家庄学区赵庄小学蒋丽红
魏老师那风趣幽默的语言、淡泊平和的心态、淡定从容的处世哲学、渊博深厚的知识、看似简单而又独具特色的教学、管理风格一直吸引、震撼、影响这我,我有幸经历了一次全新的心灵洗礼,感触颇深。
魏老师的班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在魏老师庞大的管理系统中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特色,他相信每一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魏老师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当然要选一些有能力的班干很容易的,他们也非常乐意。所以我要尽量让他们都能发挥他们的才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发展学生的人性、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在学习智力、学习目标、学习途径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尊重学生间的这种差异。同时让自己树立为班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管理不要出现“我管你服”的现象,总觉得自己是管理他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才能让学生服从管理,要与他们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
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三尺讲台,魏老师做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并以高尚的人格、崇高的师德成为当代教师学习的楷模。他以丰厚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折服了我,更以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爱深深感染启迪着我,促使我不断地去学习,学习他关爱学生,对工作与生活的无比热爱和执着追求。
热爱生活,敬业乐业,提高素质,超越自我。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有许多的不尽人意的事情,一味的抱怨、发牢骚、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人生中太多的事情都是自己不情愿的,我们只有调整好心态,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热爱生活,别怨天尤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委屈与不幸的环境,都让自己的精神处于强者的状态,然后以一个幸运者自居,不断努力,就能充满进取精神,就能尝到生活之水的甘甜。
快乐教书,享受育人。在此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我会在自己岗位上尽职尽责,虽苦犹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学生,或许他们的起点有着很大的差距,但当我们经过精心的呵护与培养后,他们都如愿的走向了各自的辉煌旅途。这不仅是学生、家长、社会的骄傲,更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肯定,莫大的光荣。也许别人不能体会,但我们能!教学过程是艰辛的,漫长的,还会有很多的突发事件袭来。我们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教师的辛苦是别的行业的人所无法体会的。然而,当我们拨开云雾,看到学生进步了,那时候,所有的苦楚都被成功的喜悦所替代。学生收获了成绩,我们收获了人才,收获了真挚的感情。世界上哪有一种职业能像教师这样终身和淳朴、善良、真诚的孩子们在一起享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呢?所以,我们是辛苦的,更是是幸运的。
魏老师说过,学生的错误从自觉不自觉的角度来分析有两类,第一类是不自觉的错误,第二类是自觉但又不能自制的错误。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包容学生,关爱学生,训练他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减少与此类似的错误。对于某些上课认真听课了,却还是不会做题目的学生,我则是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单独辅导。我不容许同学们一开始就掉队。学生很配合,让我看到了他们的点点进步,很是欣慰。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多么笨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
第四篇:魏书生讲座观后感
魏书生讲座观后感
有幸观看了魏书生先生的讲座录像,感触颇深。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课堂艺 术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而是体现在课前、课后和课外;不仅仅是体现在教书 上,而是体现在育人上;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如何教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如 何学上; 不仅仅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而是看学生在课前学的怎么样。所以,魏书生的课堂艺术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 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效果的检测上。因此,纵观魏书生的教学全过 程,魏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简单的教与学的互存关系,而存在着一种 普普实实的教学组织环节和组织形式。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即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学会学习是通向 21 世纪的个人护照。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使学生会学,促使差 生转化一直是他努力的方向。要使学生会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魏书 生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总是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结合起来,使之互 相促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变成满足心理需要的一种极大乐趣。培养学习兴趣,还应注意既要有广泛的兴趣,又要有中心兴趣。学习兴趣与老师 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是课堂,有的教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则视为乐园。魏书生上课,学生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是一种享受。综观魏书生的教学,方法灵活是他的特点。魏书生常说,良好的教学方 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传授知识的程序,要研究 教学方法,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改进教学,教师的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 趣。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满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 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方面,对兴趣培养都有极大的意 义。并对一堂课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一堂课应当激发出真正的激动心 情。魏书生教学,就是要通过各种教法找到兴趣的源泉,他认为,教师讲课,寡 淡无味,平铺直叙是教学的大忌。他总是力图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 氛,在课堂上,趣事,乐事层出不穷,学生思维可以驰骋,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 挥,久而久之,学生对他教的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爱上了他并迷上了他。新的事物,学生会有兴趣。变换教学方法从中得到快乐,学习兴趣就会成 倍增长。魏书生老师在校或外地讲课,课前总喜欢用气功冥想的办法来激发学生 的兴趣。魏书生常说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规性的学习方法,帮学生
制定一些语 文学习的规矩,制度,计划,在一些方面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规矩 可遵守。在一些方面让学生猜的透,但在具体一堂课的安排上,具体教法的运用 上,在一些小的技术,技巧问题上,又应该让学生猜不透。越猜的半透不透,学 生越愿猜,越猜学习兴趣越浓。与教师感情越进,对教师所讲的理解的越深。民主平等是魏书生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两个字-商量。魏书生在全国乃至香港、台湾出公开课事先从来不告诉学生学习内容,有时还要学生猜猜看学什么。这与我们许多教师出课是大不一样的,我们往往要
提前预习、认识学生、提前试讲等等,待到了课堂也只是在学生的配合下把预案 十分精彩的表演一次罢了。魏书生敢于上真课,不惧怕学生不熟、教材不熟所带来的“预案”无法进行。尽管我们不能说魏书生心中就没有预案,但是可以肯定地说魏书生心中的预案与 我们的预案相比在本质上是大不一样的; 我们的预案是让学生当演员把课堂教学 过程一步步表演下来--学生的学从属于教师的教,为教师的教服务。而魏书生的 “商量”型预案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并且千方百计的去适应学生的 学。魏书生的“商量”教学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是高深莫测的,用“此时无声胜有 声,于无声处起惊雷”来形容是不过分的。其
一、用商量的教学策略主导教学的 每一个环节,使师生共同处在一个非常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用魏书生自己的话来 说那就是“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是任何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取代的”他在很短的时间 内就拉近了师生距离,产生强烈的师生情感氛围,良好的师生情感是课堂教学成 功的基石。其
二、在商量教学策略氛围中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因为“商量” 的那根弦始终在拉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使你无法拒绝它而走神,每个学生的积 极参与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其三商量教学策略极大的遵从了“因材施教”原 则,摆脱了出课教师最担心的因师生不熟而启而不发,对不同个性特点和学习特 长的学生也顾及到了,顺应班级基础状态和学生个性特点而进行“因材施教”是课 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同时魏书生还注重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也是素质教 育的重要内容。在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 方法是教师的重要任务。魏书生经常说“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我们不缺乏学习的学生,但缺乏具有想象力的学生,学习离不开想象,而没有想象,就没有创 新。茅以升说“世界上没有生而知之的圣人。而只有学而知之的天才。”前汽
第五篇:魏书生讲座观后感
魏书生讲座观后感
寒假听了魏书生老师的报告感觉豁然开朗,我被他的睿智幽默所感染,敬佩他乐观、进取的态度;敬佩他平和的心态;敬佩他独特个性;敬佩他独特的教育观念与方法。真是“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啊!和魏老师相比,不由地感到心中惭愧。
魏老师在报告里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自强,要保持一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处理好与大社会、大环境的关系。对待环境要积极适应,少发牢骚,多干实事。对待生活怀着感激之心,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2、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建立互助关系。对待同事有善意,互帮互助。对学生,也要与学生建立互助的关系。
3、处理好人与自己的关系。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要解放自我,珍爱自我,超越自我。第二育人,一是民主化,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建立互助的关系,发展学生的个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好学上进的一方面;二是科学化,要有计划性,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第三教书,首先在明确目的、激发兴趣、磨练意志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然后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最终使学生能学会自学,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
听完魏书生老师的报告,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报告中,魏书生老师一直在说我们的心态应该摆正,要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反思自己,也曾有过许多不满的情绪,也曾抱怨过自己的收入不够高,也曾抱怨过工作累,也曾抱怨学生难教,听了魏老师对生活、对工作那恢谐幽默的态度,我不禁自问,一个人既然无法改变环境,何不先改变自己呢?就像他说的,我们教师要做的,不是等待条件好了在干,不是等待地位高了在干,不是等待学生爱学习了在干,而是要从实际出发,面对现实,从改变自己出发。学生不爱学习,听课的秩序不好,那不是学生的问题,是我们教师的问题。因为我们教师从来没想过要去改变自己,所以我们应该摆正心态,用一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学生不爱听课,那我们就想办法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去对待生活和事业,那我们的生活岂不是快乐的吗?
二、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
魏老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干;凡是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要干;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不干。”从魏老师的这句话里,体现了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他认为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他主要讲了四条:
1、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管理不要出现“我管你服”的现象,总觉得自己是管理他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才能让学生服从管理。
2、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要做到坚持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3、发展学生的人性、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在学习智力、学习目标、学习途径和方法上都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尊重学生间的这种差异。魏老师曾这样说教室是学室,教材是学材,把教师当作学习上的共同的探讨者和交流者。转变教室、教材、教师的观念,那学生对学习自然就感兴趣了。
4、决策过程多商量。我们作为老师,如果有了“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就不会因学生的调皮而生气,也不会因学生的懒惰而无奈,更不会因学生完不成作业而大动肝火,因为“教育本身就是把学生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老师要把自己定位于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服务员。这样,面对学生的各种举动,老师都能用平和的心态,去理解,去应对。
三、善待后进生
魏老师在报告中说,做老师的不要轻易发火,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说不定后进生将来比你眼中的优秀生有出息,更会赚钱。虽然学生屡考屡败,但却屡败屡考,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自控力!虽然听不懂课,但却三年如一日,坐在课堂上不干扰、影响他人,这需要多强的意志!如果是老师你自己,你能做到吗?魏老师做到了,他对待后进生是从他们身上找优点而不是缺点。他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位后进生找不到自己有什么优点,只有缺点,魏老师让他自己好好找一找,两天后学生找到了一个优点,魏老师却为他找了许多优点,并且让他写一篇日记,“从七个角度看一口井”,七个角度是,从井底看,从井沿上看,从山脚下看,从山顶上看,从云端上看,从月球上看,从太白金星上看。学生写完了,对老师说“老师原来我自己是如此渺小啊。”魏老师的教人方法很巧妙,他引导这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一个物体,你会发现有不同的结果。听了这个故事,我敬佩魏老师的教育方法,反思自己觉得真是汗颜,自己对待后进生从没有如此做过,从没有像魏老师那样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学生,也没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自己也从没有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去了解他们,接进他们。我们真的应该像魏老师那样,在教育我们的学生时,善待他们,力争站在学生心里,发现他们的长处,找寻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我这里找到自信。
魏书生老师那高超驾驭、灵活运用教育规律的能力真的需要我们认真地体会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一个人,要想征服另一个人或更多的人,靠的就是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魏书生的言语,真诚朴实催人奋进,陶人情操;让所听者都会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