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好三心沟通学生
用好“三心”架设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
曾经有一首歌 歌词有一句“明明白白我的心 渴望一份真感情”唱出了现代人的苦恼,也唱出了沟通交流的渴望。在认真学习了《师生沟通艺术》之后,我受益匪浅,结合自己体会谈一谈看法,用一颗爱心,平等对待学生。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当然,这种爱应非常具体,记得有一次我班的一个学生病了而他父母又不在身边,我带他上医院,帮他挂号,买药,陪他看病。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使本想转学纪律松散的他留下来并考了一个好大学。其实,爱就在身边,谈话时拉一把椅子让他坐下,交流时放慢语速,面带微笑,同行时拍一拍肩膀,问问生活。情顺了,心通了,感情融洽了,老师关心学生,学生就会真正喜欢老师,尊敬老师,信服老师。老师的爱就能成为开启学生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用一颗耐心,认真倾听学生。荀子言:“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歌德也说:“认真对待别人的述说,这是一种教养”。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不要一见面就来个“下马威”,如:你知道你犯了什么错误吗?你的问题在班里造成了多坏的影响„„这样的谈话,把学生置于受审的位置,谈话变成了“审问”,其结果反而导致学生缄口不言或对抗顶撞。因此,我认为应该创设一个环境,到办公室谈话,学生不是站着而应让他坐下;到操场上边走边谈就像好朋友散步谈心。如果学生欲言,老师不妨把话停下来,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讲,即使不诚实或者是为自己辩解,也要认真倾听学生讲话,耐心让他们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这既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也有利于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才能让我们赢得信任、拉近感情,更好地摸实情、把“脉搏”,从而师生之间畅通了沟通交流的渠道。
用一颗细心,仔细观察学生。班主任通过仔细的观察,要能够发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切美好思想,行为的萌芽。便于及时给予肯定,促他们发展壮大;也能及时抓住学生中可能出现的不好思想苗头,把工作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心细了,对学生了解深入了,问题就能看准,解决起来就顺了。
在教育的道路上,任何形式也代替不了平淡的坚实的付出,任何的语言也表达不了大爱无言的境界,用好“三心”还只是交流沟通的开始,真心的教育还期待我们真诚的奉献,于平淡中享受淡淡的幽香之美。
第二篇:国际交流工作之用好三心
用好“三心” 做好工作
领导们,同事们:
下午好!今天在这个论坛的主题是明年工作的想法,经过思考之后,再结合国际交流岗位的工作情况和目的,和紧密联系2012年工作中我的得与失,2013年我想从“用好三心,做好工作”这个层面出发,以此为基础,开展我的本职工作。
第一,细心工作。国际交流工作有其工作的特殊性,往往工作时是否细心就能决定这项工作的成败,所以说在明年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到细之又细。比如说:每年我们要办理无数的签证,签证工作其实就是材料准备工作,一方面我们要细心审查各位家长交上来材料的日期、数字、姓名是否正确,另一方面我们在翻译整理材料的时候也要时刻细心注意身份证号、户口本号等不能抄错。在整个签证过程中,如果一个不细心,可能就会导致一个孩子出不了签证。同时,在我们“请进来”的接待工作中,也十分要求细心。过来的孩子大部分都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却没有完全的是非观念,我们在细心保证他们行程顺利的同时,也要细心观察他们的言行,时刻关注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在上海有一个快乐之行。
第二,耐心工作。关于耐心,我这里特别想说的是交流方面。国际交流很多时候都是一项团体的工作,不是靠某一个人能完成的,我们在共同完成某一个活动的时候,总需要不断地与别人交流,与同事交流,与合作方交流,与落实方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式思维,在交流中总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误解,或者一知半解,在今年的工作中,我就曾产生过因为沟通不到位,影响工作进行的事情,因此我觉得在明年的工作中,我需要特别注意耐心沟通,和对方反复确认,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尽量让工作完成得又好又快。
第三,平常心工作。在今年的工作中,有些时候我还是很浮躁,不能很平静地对待各种问题和矛盾。无论是哪一个工作团队,都需要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这就要求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为之付出努力。怎么做到平常心呢?不要藐视新来的同事,而是温和地相处;不要羡慕别人的成绩,而是由衷地祝贺;不要幸灾乐祸地对待忙碌的人,而是默默地相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平常心,是我想为明年我们国际交流团队更为和谐的一起工作,而付之努力的方向。
细心,耐心,平常心,我相信只要有了这三心,我明年的工作一定能做得更好,能为国际交流工作更上一层而添砖加瓦。如果你愿意,也请和我一起,用好“三心”,做好工作!
第三篇:责任心沟通心
责任心 沟通力
责任是一种使命,责任心是一种使命感,人活在世上,可以变换不同的角色,也相应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我们每个人的肩上都养着很多只猴子,对家庭、朋友、工作、社会和国家,这些猴子都是我们必须去养好的。
在工作中,我们每个人的岗位不尽相同,所负责任也有大小之别,但要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精益求精,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因素,那就是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工作意味着负责,负责是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世界上没有不必承担责任的工作,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肩负的责任就越重。勇于承担责任,意味着可能要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承担后果,并付出牺牲,一个人做得越多,犯错的次数就越多,多做多错,不做不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一个人的正常思维,所以我们经常陷入了“宁可不做,千万别错”的退缩中。退缩的原因固然有很多种,但归其根本是自己不敢承担责任,或是不想承担责任,又或是没有想过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如果不愿主动地去承担责任,看上去没有损失什么,但实际上是在原地踏步,天天听到别人的成功也与自己无关。一个人的责任心,决定着他工作中的态度,决定着工作的好坏、成败。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认真思考、勤奋工作,细致踏实、实事求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做每一件事都会坚持到底,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圆满解决问题;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定能主动处理好分内、分外的相关工作;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从事业出发,以工作为重;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一定会获得别人得不到的成功。
这堂课上提到要把工作做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阳光的心态、良好的沟通力。试想一下,如果在你的工作环境里,到处都是与你针锋相对的敌人,如何能把工作做好呢。每个人都有脾气,特别是遇到工作不顺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善于克制自己,“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我们要心胸开阔,不斤斤计较,要换位思考,保持平常心、多反思。课后我在自己的桌上贴了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不能沟通的人和事,如果有只能说明你某个方面的能力还不够。”人真的是很奇怪,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当要生气、要发火、要耍脾气的时候,抬头看看这句话,心里真的会平静许多,一件事情能笑着解决,何必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呢,自己心情不好了,别人的心情也不好了,而且还会给彼此之间造成隔阂,给今后的工作带来不便。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四多四少”:多做实事,多当面沟能,多配合协调,多理解支持;少图虚名、少背后指斥、少无端猜疑、少争功利。我们还要把我们身上的猴子养好,做一个有担当的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这样才能对事业、家庭、社会负责。
第四篇:沟通心德
心得体会
—如何进行高品质的沟通
今天在张总的号召下,公司员工认真观看了翟鸿燊教授的关于“高品质沟通”讲座视频。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我认为翟教授是一位出色的国学实践应用学家与经济文化学者。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有文化的讲座老师,他的讲座通过引用一些古诗、名言或古书里的句子及一些生动的案例,使整个讲座现场学员气氛很高,互动性很强。以前在大学期间学习文秘专业知识,老师也曾讲过沟通,并举一些交际场合的案例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下面我从文秘专业的角度将常用的沟通理论知识归纳成以下内容:(1)按沟通的组织结构特征,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其中,组织内部的文件传达,上下级之间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以及组织之间的信函往来等都属于正式沟通,这类沟通具有组织的严肃性、程序性、稳定性、可靠性及信息不易失真的特点。反之,员工之间私下交换意见,交流思想感情或传播小道消息等属于非正式沟通。这类沟通特点是自发性、灵活性、不可靠性。由于在非正式沟通中信息失真比较大,所以作为管理人员既不能完全依赖它获得必要的信息,又不能完全忽视它。(2)按沟通的方向,又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首先上行沟通通常是指在组织或群体中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沟通。它是群体成员向上级提供信息、发表意见和对情况的反映。其次,下行沟通是指组织或群体中从较高层次向较低层次传递信息的过程。它是组织的领导者把组织的目标,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向下传达的沟通方式。再次,平行沟通是指组织或群体中各平行机构之间的交流及员工在工作中交互作用和工作交谈等。平行沟通能够保证部门间的相互通气,相互配合和支持,从而减少矛盾和冲突,有利于组织各种关系的平衡和稳定。(3)按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的位置是否变换,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单向沟通是指信息的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的沟通,即信息的交流是单向的流动。例如演讲、作报告、广播消息等都属于单向沟通。双向沟通是指信息的发送者与接收者的位置不断变化的沟通,即信息交流是双向的活动。例如组织间的协商、讨论或是两个人之间的谈心等都属于双向沟通。(4)按信息沟通的过程是否需要第三者加入,可分为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直接沟通是指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直接进行信息交流,无需第三者传递的沟通方式。例如面对面的交谈、电话交谈等。间接沟通是指信息发送者必须经过第三者的中转才能把信息传递给接收者。
下面我通过几个案例来总结沟通的一些简单要点。
第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就去找上帝。上帝带他去地狱看,地狱里有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可这里的人却都饿得要命,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拿着一个长柄的勺子,柄太长,食物送不到嘴里,所以他们吃不到食物。上帝又带他去天堂,结果遇到了同样的装满食物的大锅,同样的长柄的勺子,所不同的是人们生活得很幸福、快乐,根本不存在饿肚子的情况。同样的装满食物的大锅,同样的带着长柄的勺子,天堂和地狱的景象却有天壤之别,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人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原来天堂的人们用长柄的勺子互
相将食物喂到对方的嘴里,生活在互帮互助互爱的世界里。而地狱里人都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所以勺子再长也无法将食物送进自己的嘴里,只得饿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中,我们都喜欢热情、乐于助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幸运和幸福的。而帮助别人,最大的回报就是快乐!(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第二个故事: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以后想要当什么?”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当飞行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所有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就跳下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个小朋友,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小朋友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他发现这个孩子爱心无限。于是他问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小朋友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回来继续驾驶我的飞机,把乘机的人安全送达。”林克莱当时一愣,才发现自己差一点点就误解了这个小朋友的意思,对他产生别的看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听别人的说话只听一半,就很难真正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还有,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倾听时用心地理解别人所传达的信息,是尊重他人的重要体现。
第三个故事:一个身体残疾的青年乞讨者在广场中央拿着麦克风唱歌,他和别的乞讨者不同的是,别的乞讨者唱完每一首歌都会围着
众人伸手要赏钱,而他却是在每次唱完一首歌后给众人鞠个躬并请求众人给自己鼓一次掌,给自己一点点自信的信心。很多人不理解他,认为他傻,就问他为什么不向大家要赏钱,他淡淡一笑,说我虽是一名残疾人,但是我有能力也有信心去挣钱养活自己,我从小喜欢唱歌,但是我没有能力站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尽情的欢唱,我只希望在这里,用自己的歌声给大家带来快乐,也希望大家给我鼓掌给我信心。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人际沟通中,要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的前提就是要学会倾听。不仅要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听对方所传达的信息,才能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这种倾听的能力,既是一种尊重人的态度,也是一种可以训练的、十分有效的人际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在人际交往中灵活运用倾听的技巧,将会拥有更多的朋友,赢得好人缘。
沟通,可以让你觉得,自己的朋友多了很多; 沟通,可以让你轻易地解决许多看似困难的难题;
沟通,可以让你在生活中享受到多彩的阳光、自由的呼吸;放下你心中的包袱,试着和别人去沟通吧!因为他,可以使你拥有你现在得不到的东西,使你的世界变得更加丰富,使你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使得生活变得更加有乐趣!世界上没陌生人,只有还没认识的朋友!
第五篇:如何运用好与他人很好地沟通
手势是我们在交往中表现意见时用手所做的姿势,是最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手势被赋予了种种特定的含义,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成为人类表情达意的最有利的手段,在肢体语言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手势的运用场合很多,日常生活中的招手、欢呼、鼓掌等都属于手势的范围,我们在运用时应根据不同地域场合和目的恰当运用,不可过度。
一位美国企业家到法国去做酒生意,在法国人的欢迎宴会上,他品尝了法国香槟。这种名酒的醇美使他连连称赞,于是做了一个“ok”的手势,用大拇指和食指连成一个圆圈,并伸出其他3个手指头。主人立刻显得很不高兴,原来在美国这个手势是“好”的意思,而在法国西南部地区,这个手势表示商品品质低劣。幸好,助手及时提醒了他,经过解释和表示歉意后才消除了误会。“ok”的手势在墨西哥是性手势,就像美国人先伸出中指一样。
同样,有一位巴西商人到俄罗斯去做生意,经过买卖双方的努力,最终达成了协议,眼看就要签合同了。这位巴西商人高兴地做了一个交好运的手势,他把右手攥成拳头并把大拇指放在食指和中指之间。俄罗斯人见到这个手势后脸马上沉了下来。翻译赶快告诉巴西人,这个手势虽然在巴西表示交好运,但它在俄罗斯却是侮辱人的一种动作。巴西人听后连忙道歉,才不至于使一笔利润丰厚的生意因一个小小的手势而告吹。
可见,不同的手势代表不同的意义,所以我们在运用时一定要注意,免得给人造成误会。但如果我们能恰当地运用手势来表情达意,就能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也会使自己的形象更美。这种作用在演讲中就能得到很好的证明。
演讲活动是演讲者与听众进行意念、思想和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人际交流的高级形式。演讲中不但要讲,而且要演,“讲”不是一般地说话唠嗑,在声音、音调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演”不是一般的表演,而是一种“演示”。演讲中的道具没有别的,除了面部表情之外,主要的就是依靠手势,可见手势在演讲中重要性。
手势是演讲者拆诸听众视觉、给听众以演讲者直观形象的构成部分。也是交流、传播思想、意念和情感的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就像早期马列主义宣传家叶·米·雅罗斯拉夫斯基所说的:“演讲者的手势自然是用来补充说明演讲者的观点、情感与感受的。”因此,手势既可以引起听众注意,又可以把思想、意念和情感表达得更充分、更生动、更形象,从而给听众留下更深刻、更鲜明的印象和记忆。
总之,在交谈时恰当地使用手势,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增加谈吐的魅力。要想成为一个拥有良好的谈吐的人,必须重视手势的特殊作用,积极规范自己的手势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