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聋校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的研究》实验报告(推荐)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教学中聋生常表现出被动、进程缓慢、学不致用、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聋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聋校整体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耳聋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缺陷补偿,我开展了“聋校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的课题研究活动。
此次实验的目的,希望通过有针对性地实验研究,探索出适合聋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聋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以便形成理论,指导今后的实践工作。
二、理论假设
通过语文课教学的悉心培养,使耳聋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信心,好学、乐学祖国的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普遍提高,能够有效地运用语言,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够阅读书籍报刊增长知识,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
三、实验设计
实验目标
通过此项实验,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耳聋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加快耳聋学生回归主流社会的进程。通过实验,积累总结教育教学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被式的选择和组织形式
样本:以本校XX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
组织形式:非对等组前后测设计。
自变量及其控制措施
自变量
(1)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通过句、节、段训练培养学生语言逻辑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通过听(看)话、说话训练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4)注重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由读感悟的能力。
(5)加强背诵指导,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6)加强与人交流思想的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
控制措施
(1)在实践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看图学词学句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上,我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教学提高耳聋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发挥视觉优势,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字词的方法。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利用字典提高学习质量的方法。
(2)通过听(看)话,说话训练让耳聋学生在语言实践练习中提高口语表达力。通过研究,我总结出了三种有效途径:
(一)紧密结合语文教材,做好学生基本词汇的听说读写训练。
(二)在活动中训练听说能力。
(三)创设专题情境,训练听说能力。
(3)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语言表达提高可能。学生哪怕微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使其对自己的表达充满信心。
(4)强化记忆是聋生掌握语言的基础
聋生的视觉形象的记忆有着极大的优越性。我们可以充分发展耳聋学生的记忆优势,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语言材料和掌握语言规则和顺序,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
a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加强对语言的记忆
在看图学文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我一边指导学生观察,一边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表达。通过多种器官的参与,学生容易记忆,能有效地积累语言文字。
b借助形象直观加强语言记忆
要合理选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强化语言记忆创造有利的条件。因为万物都是通过具体形象才能进入人的意识,当我们借助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到课文里的具体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后,就会激起学生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聋生将所感知的内容进行记忆。
(5)鼓励学生再现生活经历。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新词新句的理解。通过表述,不但了解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表述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语言能力进行加工整理提升的过程。
(6)重视读的过程与指导。控制方法:朗读与讲解相结合、朗读与演示相结合、朗读与明理相结合、有朗读代替讲解。
(7)背诵是提高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要重视学生平时对词句的积累。要让学生在多学、多记、多知、多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在这方面,我注重对学生的检查指导。
(8)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耳聋学生的写话能力。通过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图片和简单事物说写一段完整的话。通过强化仿写训练,加大学生写话的水平。通过说“心里话”的写话练习,提高学生驾御语言的能力。
4、因变量及控制措施
因变量
(1)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受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的直接影响。
(2)学生学习缺少持久性,经常学一会儿玩一会儿,发展缓慢。
(3)学生自卑心理强烈,防碍语言发展。
控制措施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力。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加强学生语言的积累。帮助学生找出自卑的原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5、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措施
由于听力残疾发生的时间、听力损失的程度和语言水平、智力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耳聋学生在后天学习中语言形成和发展的程度也不同。家庭环境对耳聋能够学生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成员尤其父母的文化水平、经济地位、管教态度和对儿童的期望水平、家庭是否稳定和谐,都将影响耳聋学生的发展。对这些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主要采取消除法。
四、实验方法
实验阶段主要采用实验法、观察法、问卷法、个别测试法及比较法。
五、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XX、3 ——XX、6)
此阶段是准备阶段,要对实验的班级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以便更好地制定出实施方案。调查结果要真实可信,为此我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听力损失程度及原因、语言状况、智力情况、家庭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
吴浩:男,1994年7月出生。听力损失程度在91分贝-100分贝之间,属于一级聋。耳聋原因药物中毒。有语言基础,受过语言康复训练,能正确听(看)话,发音方法部分准确,个别音发不准。记忆力较好,接受能力强。说话水平比其他孩子好。上课时能够积极发言,对学习充满兴趣,但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王强:男,1995年5月出生。单侧耳聋。耳聋原因药物中毒。语言基础好,能发出音,但个别音发不好或调值不对。虽然能说,但音义严重脱节,不知道所说何物,或看见事物说不出名称。智力一般。对学习有一定的兴趣,比较认真,能够正确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高艳萍:女,1989年9月出生。听力损失110分贝以上,属于全聋。耳聋原因先天性耳聋。无语言基础,发音器官萎缩,不能发音,也不能听(看)别人说话。智力水平一般。上课能够认真听讲,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庞燕:女,1993年9月出生。听力损失在110分贝,属于全聋。能发部分音,口形较正确。智力水平一般。惰性强,不愿与人交流。发言不积极,对学习缺乏信心。实施方案:结合教学与活动培养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并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能够大胆发言,主动探索,敢于提问。
1、使师生关系和协,加强教师的亲和力,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身为教师,要具备创设师生之间的和谐的情感氛围的能力,随时随地给学生一个和蔼可亲的、公正无私甚至让学生崇拜的形象,用老师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引导、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老师们在工作中要投入极高的热情,真诚的爱心,关心呵护每一名学生,一丝不苟地干工作,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每一件事情,做到事无巨细,件件当大事来做,时时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随时表达教师的关爱之心,就是这些,使我们为学生营造了愉快的学习环境,给了他愉悦的心情,无形中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学生对你的喜欢,对你的崇拜会很快转移到你所教的科目中去,这种对人的喜欢会自然转变成对科目的喜欢的道理,会使我们的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可谓,喜你亦喜你教之某某,归根结底,教师可使学生兴趣大增甚至调转。
2、多角度着眼,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中外教育家们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用表扬与鼓励的动作、眼神、话语乃至物质奖励(一朵小红花、一只铅笔、橡皮、一块糖等)。让学生有自尊、树立自信心,乐于学习知识。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他的一些表现,天真、幼稚、不懂事、不讲理,老师千万不要跟孩子们一般见识,要有良好职业道德,课堂中学生的乱讲话、小动作、不注意听讲、打闹等问题,老师要沉稳应付,此时此地,不恰当地批评、发泄会伤害学生,会使他自尊心受损,降低自信,对学习无有兴趣。
第二阶段(XX、7 ——XX、7)
此阶段注重如下训练。
1、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学好语文的愿望。
要使学生对教师所上的课发生兴趣,首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多样性以及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生动性,力求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而不会把上课当作一种负担。比如分角色朗读、自编作业题、适当运用彩色挂图、使用电化教学手段等都可增强课堂气氛。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把一堂课的学习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让学习过程中的动脑、动手、动口等活动交替进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其次,教师要以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解,维妙维肖的表情,爱憎分明的态度,都能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强烈感染,觉得听课是一种乐趣和享受。此外,还可专门设计一些“兴趣课”,选择新颖生动的内容,把游戏和竞赛引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2、巩固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注重于理,每节课从趣入手,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联想,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重在知其所以然。
巩固学生学
第二篇:《聋校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的研究》实验报告
《聋校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的研究》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教学中聋生常表现出被动、进程缓慢、学不致用、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聋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聋校整体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耳聋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缺陷补偿,我开展了“聋校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的课题研究活动。
此次实验的目的,希望通过有针对性地实验研究,探索出适合聋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聋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以便形成理论,指导今后的实践工作。
二、理论假设
通过语文课教学的悉心培养,使耳聋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信心,好学、乐学祖国的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普遍提高,能够有效地运用语言,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够阅读书籍报刊增长知识,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
三、实验设计
实验目标
通过此项实验,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耳聋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加快耳聋学生回归主流社会的进程。通过实验,积累总结教育教学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被式的选择和组织形式
样本:以本校xx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
组织形式:非对等组前后测设计。
自变量及其控制措施
自变量
(1)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通过句、节、段训练培养学生语言逻辑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通过听(看)话、说话训练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4)注重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由读感悟的能力。
(5)加强背诵指导,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6)加强与人交流思想的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控制措施
(1)在实践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看图学词学句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上,我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教学提高耳聋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发挥视觉优势,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字词的方法。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利用字典提高学习质量的方法。
(2)通过听(看)话,说话训练让耳聋学生在语言实践练习中提高口语表达力。通过研究,我总结出了三种有效途径:
(一)紧密结合语文教材,做好学生基本词汇的听说读写训练。
(二)在活动中训练听说能力。
(三)创设专题情境,训练听说能力。
(3)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语言表达提高可能。学生哪怕微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使其对自己的表达充满信心。
(4)强化记忆是聋生掌握语言的基础篇二:(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研究》阶段性实验报告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 仅供参考 《农村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研究》阶段性实验报告
《农村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研究》阶段性实验报告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良好品德。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而这个工作是需要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教育现状: 本校是老区的一所镇级中学,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落后,群众思想意识淡薄,“读书无用论”影响了许多家长,学生个性差异性很大,厌学现象严重。学校周边环境复杂给学校管理带来新的考验,必须延伸教育管理,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共同陪养新时代接班人。现状成因:
1、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的毒害,也随之而来。如各种电子游戏厅的开放,各种媒体的大肆宣传,各种文化垃圾的存在,毒害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再加上人与人之间不正常的交往关系等,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着消极影响,埋下了不爱学习的祸根。
2、家庭教育的失误。一般来说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家长是教不得法,娇严失当。有的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子女,视他(她)们为掌上明珠,把他(她)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家长粗暴无知,对子女报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或家庭成员之间要求不一致,使子女无所适从;有的家长本身道德败坏,自私自利,甚至纵容子女贪图享受安乐,给子女灌输一些学习无用的思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让老一辈教育,教育方式成旧而不得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缺家庭越来越多,也是孩子的一大障碍等。这就使本来好学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学校教育上的偏差和过失。首先,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教育为了升学,因此就要进行不断的分类、淘汰,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其次,是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不同,致使那些需要时间长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时间久之便沦为差生;同时,有的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对学生估价往往脱离学生真实情况,致使教育方法不当,或有的教师言行不一,方法简单,工作敷衍塞责,对学生态度冷淡无情,或过分讨好学生,不敢严格要求,或对学生亲疏有别,不能一视同仁,过分偏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忽视其他较差的学生的情感等。正是教师这种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违背教育原则,不懂教育艺术,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甚至造成师生对立的做法,导致了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产生。
4、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不知道“瓜儿为什么苦后方甜”,不了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真正用意,不懂得“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同时,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而沉醉于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接受完全错误的东西,知错不改,胡作非为,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成了名副其实的学习困难生 实验措施:填写假期学习劳动反馈表,及时把学校信息传递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管理措施,并对学生假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对学校提出建设性意见,参与管理和教育学生。有效地陪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附表: 学生假期学习劳动反馈表 学校: 班级:日期: 时间 学习劳动情况 表现与任务评价与建议学生自评家长签字:实施思考:
1、蝴蝶效应是气象动力学家洛伦兹在建立地球大气计算机模型时发现的,大意如下: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就有可能使美国是克萨斯州产生飓风。细节决定成败,教育就是服务,也体现在一个细节中,送一个“假期建议”给家长,事情虽小,折射的却是家长在学校教师心中的地位。送一个“假期建议”给家长这样超值服务回使家长、学校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也必然提升学校的信誉度和美誉度。
2、急家长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满足学生家长的需要,体现”了服务到家的理念,休假了不等于“教育服务”也放假了。
3、给家长捎去一份建议,因为教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最能说出自己学生的“缺”“漏”之处在哪里,也最懂得查缺补漏的办法是什么?假期是许多家长最茫然无助的时候,此时他们最需要学校老师的建
议。
4、家长与子女的血缘关系是其他感情无法替代的,及时了解子女在校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阶段成果:
1、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好学困生转化,防止学生的堕弃现象,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良好的学风、班风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优化的环境,发挥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同化力;
3、班级在多项评比获的殊荣,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向前明同学在2006获的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三等奖,潘丹同学获得黄石市英语竞赛一等奖,并被评为黄石市优秀学生。家
长和班级以反馈表为纽带,延伸班级管理,共同为祖国的未来构建和谐教育。
用心 爱心 专心 2篇三:《在小学阶段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快乐学习》课题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快乐学习》
课题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在人类进入“信息化产业”阶段和“知识经济”的今天,以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已广泛应用,它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现有的学习,工作和思维等方式,同时也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能力,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素质、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学校的基本要求也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夸美纽斯说过:“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寻找真理。”目前我县已配备了相当的现代教育设备。但在使用上不够理想,部分地区还相当落后,仍停留在几十年前,教师上课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为此,我校站在低起点,脚踏实地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十一五”现代教育话题规划指南,以新课改为主线,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目标,探索出一套适应当地教学模式和同步条件,向全县小学推广,掀起一场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新高潮,开拓我县教学水平的新局面。
二、实验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 学习作一种兴趣,主动快乐学习。
2、实验教师能从中找到一套实用的信息技订改变教学方式的教学模式。
3、改革原有教学模式,促进教育的信息化、多媒体,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4、制作一套符合本地教学实际的同步课件。
三、实验过程
1、实验对象
以实验教师所任教的班为实验班,其它同年级班为对比班,实验班的学生均为正常编班实验班的师资,学生相对稳定。
2、实验步骤
本实验分三个阶段
(1)理论研究阶段,收集资料,利用网络了解信息技术教学与校本教研现状,收集这方面的优秀成果,找准努力方向,初步探索信息技术与校本教研基本模式,基本策略设计思路。
(2)理论深化研究和教学实践阶段。①全面展开实验研究,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实验课,课后及时评议,找出差距,祢补不足;②通过听课,上公开课,参观学习,初步形成一套教学模式,制好课件,写好阶段性总结。
(3)总结推广阶段。①整理实验资料,对实验班和对比班作好对比检测。②在全校及全县展示成果。③进行全面的理论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促进该实验的进下一步深化。
3、教学模式
实验中,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针对学生的认识,特点,来设计课件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实验主体,以激趣为实验手段,以激发学生主动快乐的学习为目的地,达到“课伊始,趣亦生”,深进行,趣渐浓,深结束,趣存,的教学境界,具体模为“以课件激趣,以课件自疑,以课件拓知”。
四、实验方法
1、创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乐于接受。”在语文教学中能充当的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能有效地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加深对语文的理解,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的动感画面。动听的音乐能把学生带入愉悦的学习环境,而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我们利用计算网络创设氛围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①音乐营造氛围;②图片营造氛围。
利用音乐,图片等方式能较好地激起学生所学语文的兴奋点。例如在《绝招》一课时在课文导入之前,先播放影视或生活中的一些绝招的图片,在赤脚走钢刀,舌头针,武林功夫等,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对这些绝招产生了浓百的兴趣,不仅理解了“绝招”一词的含义,又激起了学生绝招的兴趣,学习课文的有利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在这种情况下就自然而然的转向于课文内容学习。
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的氛围,也能激发学生自主朗读的热情,语文教学首先是朗读教学,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很难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能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语文,朗读语文内容的基础上观看声情并茂的画面。朗读语文就会津津有味,绘声绘色,例如在《狐狸与乌鸦》一课时,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狐狸和乌鸦所说的话,我们利用电教手段演示当时狐狸和乌鸦的动画场面,学生立刻被这一情境所感染,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了过来,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热情,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于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氛围下,学生深深体会了课文内容,并且通过自已的朗读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朗读训练水到渠成,一气呵成。
表1 从表上的数据可看出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好于对比班,说明利用媒体营造氛围创设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学生感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障碍主要是由于缺少必要情境创设或形象思维的帮助造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变抽象的,学生不常见的直观生动的具体形象,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重难点。
例如《称象》一课,学生“称象的办法妙在哪”?很难理解,但出示课件后,不仅能马上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在整个演示能把其中道理揭示得一目了然,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知识面,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激发自主想象的能力。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想象可为思维添上神奇的翅膀,有了想象力可
以在脑海中再现各种事物形象,能在记忆表的基础上创造种种的形象。人人都有想象力,但想象力的形成依赖于实际生活的再现和夸张。小学生活经验局限,表 材料不丰富。语言能力弱,单凭语文和教师讲解,难以刺激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合理想象,而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能使学生想象天地更广阔。例如在讲《快乐的节目》一课时,我播入这首歌曲及快乐节目的热情闹画面,在有声有形的画面中,启发学生想象;“红领巾”为什么快乐?她们的快乐表现在哪?再说说自已过快乐节目的情形。电教媒体为学生打开想象,刺激学生情绪,使学生想象更丰富,再如讲《坐井观天》一课时,课文结束时,我出示课件画面——这只青蛙跳出了井底,在小鸟的带领下飞跃高山,来到平原,走到平原来到海边???让学生想象此时的青蛙会看到些什么?会说什么?学生情绪高涨,七嘴八舌,想象得丰富,合理这样通过图文结合,视听结合的教学,启发学生形象思维,给学生展现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在语文天地里翱翔。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快乐学习。
“小学生是学生的主人”。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21世纪的语文教学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一赖于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参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第三篇:《聋校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的研究》实验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教学中聋生常表现出被动、进程缓慢、学不致用、厌学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聋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聋校整体教学水平至关重要。
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耳聋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缺陷补偿,我开展了“聋校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引导”的课题研究活动。
此次实验的目的,希望通过有针对性地实验研究,探索出适合聋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聋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质量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以便形成理论,指导今后的实践工作。
二、理论假设
通过语文课教学的悉心培养,使耳聋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信心,好学、乐学祖国的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普遍提高,能够有效地运用语言,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够阅读书籍报刊增长知识,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
三、实验设计
实验目标
通过此项实验,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耳聋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加快耳聋学生回归主流社会的进程。通过实验,积累总结教育教学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
被式的选择和组织形式
样本:以本校xx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
组织形式:非对等组前后测设计。
自变量及其控制措施
自变量
(1)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通过句、节、段训练培养学生语言逻辑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通过听(看)话、说话训练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4)注重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由读感悟的能力。
(5)加强背诵指导,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6)加强与人交流思想的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组织运用语言的能力。
控制措施
(1)在实践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看图学词学句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上,我主要运用直观演示教学提高耳聋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发挥视觉优势,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字词的方法。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利用字典提高学习质量的方法。
(2)通过听(看)话,说话训练让耳聋学生在语言实践练习中提高口语表达力。通过研究,我总结出了三种有效途径:
(一)紧密结合语文教材,做好学生基本词汇的听说读写训练。
(二)在活动中训练听说能力。
(三)创设专题情境,训练听说能力。
(3)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语言表达提高可能。学生哪怕微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使其对自己的表达充满信心。
(4)强化记忆是聋生掌握语言的基础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聋生的视觉形象的记忆有着极大的优越性。我们可以充分发展耳聋学生的记忆优势,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语言材料和掌握语言规则和顺序,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
a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加强对语言的记忆
在看图学文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我一边指导学生观察,一边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表达。通过多种器官的参与,学生容易记忆,能有效地积累语言文字。
b借助形象直观加强语言记忆
要合理选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强化语言记忆创造有利的条件。因为万物都是通过具体形象才能进入人的意识,当我们借助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到课文里的具体形象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后,就会激起学生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聋生将所感知的内容进行记忆。
(5)鼓励学生再现生活经历。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新词新句的理解。通过表述,不但了解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更重要的是表述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语言能力进行加工整理提升的过程。
(6)重视读的过程与指导。控制方法:朗读与讲解相结合、朗读与演示相结合、朗读与明理相结合、有朗读代替讲解。
(7)背诵是提高读写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要重视学生平时对词句的积累。要让学生在多学、多记、多知、多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在这方面,我注重对学生的检查指导。
(8)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耳聋学生的写话能力。通过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图片和简单事物说写一段完整的话。通过强化仿写训练,加大学生写话的水平。通过说“心里话”的写话练习,提高学生驾御语言的能力。
4、因变量及控制措施
因变量
(1)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受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态度的直接影响。
(2)学生学习缺少持久性,经常学一会儿玩一会儿,发展缓慢。
(3)学生自卑心理强烈,防碍语言发展。
控制措施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力。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加强学生语言的积累。帮助学生找出自卑的原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5、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措施
由于听力残疾发生的时间、听力损失的程度和语言水平、智力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耳聋学生在后天学习中语言形成和发展的程度也不同。家庭环境对耳聋能够学生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成员尤其父母的文化水平、经济地位、管教态度和对儿童的期望水平、家庭是否稳定和谐,都将影响耳聋学生的发展。对这些无关变量的控制方法主要采取消除法。
四、实验方法
实验阶段主要采用实验法、观察法、问卷法、个别测试法及比较法。
五、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xx、3 ——xx、6)
第四篇:聋校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聋校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教师 何丽
上一学年我负责的三、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收获,也有很多不足,有很多惊喜,也有很多无奈,现在就结合我平时的工作,和大家进行一个简单的分享,有不好的地方欢迎大家多给我提意见。
一、课前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想要上好课,就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要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材体系、结构、基本内容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要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的组织结构、认知结构、重点章节等;同时,教师也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多方查找相关资源,要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资源加以利用,充实教学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课堂教学方面 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关键,我负责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时间就更宝贵,更需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要将课堂时间价值达到最大化,那么就一定要备好课、备好学生,还要结合注意学生的知识点补缺,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该堂课的教学内容而不至于跑偏。2.注意策略的变化
在给三年级的同学上课时,我觉得我还是挺有激情的,小孩子需要声情并茂,并且不断提示着才能保持注意力。同时,三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需要反复诵读练习,虽然他们课后没有花够时间,不能够将每篇课文背出来,这是我的失职,但是我充分的利用了课堂时间让他们反复朗读后试背,至少可以很流利的朗读,在提示下试着背出。
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我会用相对简洁的语言来表述,多结合生活实际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会在一对一改作文和作业时和同学交流最近的或者在家的情况,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
三、重视听写
三年级的同学刚接手的时候完全没有记拼音的概念,让他们写词语还稍微好一点,拼音基本不会主动识记。为了让学生养成识记词语和拼音的习惯,我用了很长时间,坚持每天或者至少隔天听写,不会的就抄写再听写。这样听写得好的同学当天作业就会少很多,也提升了一些同学们的主动性,经过一年的反复练习,现在三年级同学基本可以在听写两次以后记住当课的词语。有的时候一课有十一二个词语,二十多个字的拼音,第三次听写时王琬豫和梁缘园可以只错一两个,所以我觉得还是有效果的。当然,对于完全没有听力的学生,拼音不像我们能够拼读记忆,全靠死记硬背,确实很难,记得慢忘得快,十来天以后就忘了少半,应该是所有聋生共同的问题,但是识记这个过程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四、坚持作文练习
在谢艳萍老师的带动下,在范主任的督导下,上学期全校学生都开始了写作练习,高年级的写周记或命题作文,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这既让同学们养成了写作习惯,提高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学会审题规范答题,更架起了一座师生沟通的桥梁,让老师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情况。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同学们都有明显的进步,当然,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相信通过几年的坚持,一定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五、作业及时批改,尽量面批
作业批改上,抄抄写写的作业我会记录同学写错的字词,课前利用两分钟统一讲一下。一课一练和作文我都是找时间一对一面批,再将错误率高的知识点统一讲解,这样能有针对性的纠正每个同学的易错知识点,也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有一个了解。
六、不足、困惑和改进措施
1.对于三年级的张、陈、白、费四个同学,有时候会觉得真的很愧疚,良心有点痛,但是又很无奈。特别是张,大家都知道他很聪明,真的很聪明,可是他们已经跟不上三年级的进度了,我有试过找二年级甚至一年级的书来教他们,但是只坚持了几天。张和白,心情好的时候会把布置的作业写了,一般情况都是没兴趣的,要盯着守着才会写点作业,而且一会儿又搞其它的了。我也很困惑,课堂时间要以能跟上进度的同学为主吧,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他们,课外他们又有其它的事情,总之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始终不是老师单方面努力就能有用的,像廖丹,她不聪明,但是态度很好,每次学了新的词语就能够在第二天默写出来(拼音除外),完全是自觉完成。也是我没找到激起他们兴趣的点和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多给我提些建议
2.应该更重视阅读和积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性,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
阅读包括泛读和精读,我想,在下学期,三年级同学我应该更重视精读,每天要求他们背一个段落,并且实时巩固抽查。上学期我让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背拼音,课文学完以后再要求背课文对他们来说太多了,也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并且,我更注重听写检验词语和拼音,而忽略了背诵和默写课文,以后我会注意调整,做到词、句、篇的同时积累。六年级同学我会双管齐下,要求背诵的段落会坚持让他们背诵,同时坚持每周两篇的阅读理解练习,将精彩的句子和词语摘抄出来。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一定会有所收获。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感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指正,谢谢。
2018年8月
第五篇: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浅谈
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浅谈 安徽省合肥特殊教育中心 郑秀娟
摘要:聋校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有效,在熟读深究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准确实在而适度地设计教学目标、简洁流畅且创新地设计教学思路,注重朗读品味等富有“语文味”的教学方法的探寻,以实现聋校语文有效教学的目标。关键词:聋校 语文 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是指语文教师运用系统方法,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具体教学对象,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做出的行之有效的策划。教学设计优化与否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在聋校,教学对象因为听觉障碍失去了“听”这一最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来源,其认知理解力相对较弱,而沟通障碍又成为影响聋校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最重要的因素,这些都对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对语文教学进行科学而有效的预设,才有可能实现聋校有效教学的目标,而教学设计能力也是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是否过硬的“硬杠杠”,应成为特教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追求。
一、研读文本:熟读深究要浅出
对教学进行科学而有效设计的前提便是要熟读文本、深入地研究文本。不仅从读者的角度去读,更要从学生的视野去读,从教者的角度去读,先通读,再细读,其次再研读,最后能透彻解读文本且熟读成诵,如庖丁解牛般初见文本、不见文本、再见文本,形成对文本独特的感悟和个性化的思考,并且结合聋生的阅读基础,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设想,再有针对性地参看教参,查阅资料,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如此,教师才有可能高屋建瓴,以最简易、最容易被聋生接受的方式科学地呈现自己的教学设计,谓之“浅出”。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切忌:不尊重聋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需要,一味地照搬他人的教案,或者在没有读懂读透文本的情况下,花大量时间去查阅各种资料,在网上下载课件,结果却迷失在他人的设计中、理不出头绪。特级教师陆继椿说:我坚持独立思考,没有心得决不翻教学参考书;即使一篇较熟较长的文章,我也要读十遍左右。这样,到上课时,就能运用自如了。熟能生巧,这是普遍的规律。当然,在聋校,熟读文本,还包括伴有丰富表情的手语朗读。只有教师也能熟练地运用手语朗读文本,才能建立起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才能起到范读和指导的作用,才能让教学设计更有效地实施。
二、设计目标:求准求实求适度
语文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效果,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过程及结果评价,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在聋校,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实践常常严重脱节,表现在教学目标的设计错位或虚设或多而杂,语文课堂也就表现出低效或无效的现象。为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求准求实求适度。
求准:设计目标要对两个要素有准确解读。一是,教材的要求是什么;二是,学生能否达到教材的要求。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来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进而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忌目标设计的错位。如《竹影》是丰子恺中年以后回忆自己童年生活所写的一篇文章,全篇的教学目标应该立足于童年时候的一次艺术启蒙教育及其对人生的巨大影响;若设计为“明确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这样的教学目标则与语文教学相去甚远了。再如《故都的秋》中,秋天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是与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处境相关,但是结合聋生的理解能力,宜将教学目标中的“忧国情怀与文化内涵”弱化,更多的将其作为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来鉴赏则较为妥当。求实:设计目标要具体,具体到知识的某一个点、技能的某一个点、能力的某一个点,不是泛泛而谈。如遇到散文就是美感教育,遇到诗歌就是意境鉴赏,遇到小说就是形象分析,遇到古文就是文言词语积累,这样的目标设计因缺少针对一篇课文或一个课时实实在在的目标设计而过于分散。另外,设计目标不可只追求于理论上的大而空,如“学会思想、学会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看似华美,却大而不当,在教学实际中很难有操作性。
求适度:设计目标要切合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在聋校,考虑到聋生的认知、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一课时设计一到两个教学目标为宜,并真正落到实处,追求一课一得的实效,忌贪多嚼不烂。《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富有深沉意味的散文,在初次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体会老王的“不幸”和“善良”,“我”的“幸运”和“愧怍”,理解底层人物的命运以及永不磨灭的人性光辉;品味作者白描而近乎冷峻、真实如同史传的写作技法。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对于聋生来说,老王就是一个关于“好人”的故事,对于“底层的光芒”这样的主题,仅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学生很难理解,而文章白描式的写作技法因为少了词语、句子、段落,细节描写和事件铺叙的细读慢品,学生并没有得其深味。再次的教学中,我将以上目标分解开来,用三课时去完成,学生的理解就透彻了许多,文章的语言特色也因有足够的时间品味而得以领略。
三、设计思路:宜简宜畅宜创新
但凡一节不错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个好的设计思路。而教师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课堂教学效率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思路不清,或是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一个好的教学思路应该是简洁的、流畅的,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不断创新的。
宜简:大道至简,在聋校,我们追求教学思路的简洁明了,这不仅是教学设计的需要,也是聋生认知特点的需要。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大胆取材,删繁就简,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就课文最核心的一个词语或者是一个问题进行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内容。如教学《祝福》,仅以“祥林嫂之死谁之过?”这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内容集中而富有张力。面对祥林嫂之死,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鲁镇的人、祥林嫂的婆婆与小叔、甚至小说中的“我”都难逃干系,就连祥林嫂自己也要为自己的死负些责任,可是,似乎谁又不是杀死祥林嫂的真凶,鲁四老爷和四婶收留过祥林嫂、柳妈想帮祥林嫂死后脱离苦海、鲁镇的人们开始有的是同情……那么究竟谁该为祥林嫂的死负责?这就要回归到社会的现状以及社会制度来进行探究。可以说,一个富有深意而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要远胜于千头万绪的说教。
宜畅:语文教学应该是一首诗或者是一篇散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或者是一幅画,可以用线将点连成面,流畅而自然。在具体的思路设计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巧切入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好教学切入点,一刀下去,切中肯綮,问题便迎刃而解。常见的切入法有:从题目切入;从结构切入;从线索切入;从人物切入;从重点语段切入等。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可从文题切入:谁退?退谁?如何退?退的结果如何?追问题目中的悬念,教学脉络便也如层层剥笋,不枝不蔓,一以贯之。再如《济南的冬天》,可抓住“温晴”这一关键词语,鉴赏济南的山景和水色,完成从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外在特征到“温情”的内在情意的品味与领会。
(二)巧重构
教学思路不同于文本思路,它是对文本解读过程的重构,而不是文本思路的简单重现,可通过“找、选、联、调”来实现。找:反复研读,把握目标,摸清疑难,找出文中可以辐射开来的中心设计点。选:选出文中最有价值的语言点、思考点、结构点、读写点、拓展点。联:将“点”联连“线”,组成教学的“面”,把一个个“片段”拼接起来。调:依据教学需要,调整先后顺序,选择“顺流而下”或“卷帘而上”或“中间开花”。“找、选、联、调”重构流畅的设计思路。如《紫藤萝瀑布》一课,我从第七段的情感切入,选择文中对紫藤萝花的前后对比描写分析情感变化的原因,并结合背景介绍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再顺联至作者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悟,便流畅地组成教学的“面”。
在文本的重构,教学思路的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是过渡语的使用,即“联”的作用,语文教学过渡自然精巧,才能让教学更顺畅。
(三)巧板书
板书设计是设计思路的简约呈现,浓缩了文章的内容。虽然,多媒体已经成为聋校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但是却不可替代板书的作用。板书以其简洁的语言、精要的内容、直观的形式、逐渐呈现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而一个好的板书设计,更是体现着教师对文本的把握程度和教学设计水平,帮助实现教学的流畅。
宜创新:一篇课文,其设计思路应该是不断创新的,是随着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对象的不同、以及教师对本文解读的不断深入而逐渐优化的,这样的设计支撑下的语文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素质提升的课堂。
《变色龙》是一篇经典作品。最初的设计中,我从题目切入,围绕警察在审案的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设计出一款“变色版”教学思路:是怎样变的?为什么会变?从变化中,我们看出了什么?这样的设计重在情节的梳理,却少了内容的品味。第二次设计,我从“幽默”入手,筛选文中的“幽默”信息,并思考在这些让人好笑的人物和情节中,作者着力刻画的是什么,从而形成“幽默”版的设计思路。但在“幽默”的评析中似乎也并没有多少幽默。第三次设计,我从“对话”着力,分角色朗读对话,尝试鉴赏对话,从而明确小说主题。实践证明,“对话”版的设计思路更得小说要义。
特级教师余映潮提倡“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方式,也是立足于“创新”的理念,告诉我们要深入解读文本,设计出最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思路,常教常新。
四、设计方法:多读多品多有味
聋校的语文课堂因学生的听力障碍仍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的东风给特教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先进的教学理念也在特教的课堂得以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特教的语文课堂,无论是教师讲授还是自主探究,不少都是在解答一个又一个琐碎的问题,更有甚者,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预习解答,而语文课堂则变成了订正答案的课堂,美其名曰:自主探究。试问:这样的课堂又有多少意味?“语文”又体现在何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又如何实现?
聋校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一个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一个充满“看、说、读、写、议”等语文要素的课堂,尤其是“读”不能偏废。
在聋校,由于学生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口头进行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因而朗读往往被很多老师所忽视,或仅流于形式。聋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聋生须能正确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虽然聋生没有办法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读出文章来,但是,结合聋生的生理特点,依据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依然可以挖掘适合聋生自己的朗读方式。伴随着正确的口型、尽量发出清晰的声音,利用准确的手语和丰富的表情一样可以将课文演绎地淋漓尽致。学生在教师的范读、自己的反复诵读中一样可以准确的把握语言的节奏、文本的情感,准确的理解文意。正如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如何其芳的《秋天》中“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其中的“飘”是个具有传神力度的词语,我通过“一手指直立,从耳边缓缓向外伸出,同时变指为掌,如声音的飘出”的手语动作,再结合“悠远”的表情,配以声音延长的口型来朗读,学生很快就领会了山谷深远幽静的特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品味和鉴赏,通过用字遣词的精妙、遣词造句的方法、关键语句的含义等的品味构成语言的魅力空间与巨大张力,引发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共鸣,生成精彩的课堂教学。在语言的品味和鉴赏中,要敢于尝试让学生自己去朗读、去发现、去品味、去欣赏。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让学生通过朗读,自己发现“钻”字的魅力,并试着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是可以体味到“钻”字所包含的“生”、“长”“快”的意思,并且还能体会到春天小草的力量与俏皮。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蕴涵着情感,美感,语感。语文教学就是要将情感,美感、语感完美高度的统一起来,呈现给学生一种“立体的形象”,这就是语文味。聋校语文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更要给予学生以情感与美感,让学生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部精彩的舞台剧,那么教学设计就是优秀的脚本,我们每位特教教师都应该是出色的编剧,并且信奉:不吃透文本不上课,没有自己满意的教学思路不上课,教学设计不理想不上课,不能实现有效教学不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