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暗示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01:35: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聋校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暗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聋校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暗示》。

第一篇:聋校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暗示

聋 校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教 学 暗 示

盐城市射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严 安 芹

[内容摘要] 暗示法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暗示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形成独特的暗示教学艺术,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聋校语文教育教学中运用暗示,能有效地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习潜能,协调情感与理智,提高全面素养,产生特殊的教学与育人效果。

[关键词] 暗示

教学暗示

聋校

语文教学

在我们的教学经验中,有这样的情况,比如当教师心爽神快、眉飞色舞地走向课堂时,学生听课也顿时神采飞扬,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当教师心有旁鹜无精打采地上课时,学生听课也总是精神不振,好像大家也有些倦怠,使得课堂气氛沉闷。通常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感染”,它是一种引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变化的语言行为影响。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广义上的一种“暗示”。

暗示法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各种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都广泛地存在着暗示现象和暗示方法的运用,无论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程序怎样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暗示方法总是可以永久地出现在教学过程、教学情境之中的。

一、暗示现象的心理依据

心理学家认为,暗示机制是注意刺激无意识心理活动,为接受环境信息服务。一般来说,无意识的、模糊的、非理性的心理反应,与有意识的、清醒的、特定心理反应,在人们的心理活动中总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后者清晰而居于中心性地位;前者则模糊而处于外围系列而存在。每个人都有有意识心理活动,而这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可以成为以后的有意识知觉。因此以这样的方式得来的信息可能成为长期记忆的基础,所以暗示具有潜在的教育机能。

一般来说,暗示在教学中运用,是由于利用正面的、直接的手段不易达到目的,或者是特定情况中无法或不宜采用正面的方法。在今天我们应主动地探索暗示教学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利用教学艺术的价值。

二、教学暗示的形式及艺术的特点

暗示可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积极暗示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态;消极暗示是学生心灵的腐蚀剂,让学生情绪低落,产生自卑和自弃心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是积极暗示,尽力避免消极暗示。教学暗示的形式很多,有音乐暗示、言语暗示、动作暗示、眼神暗示、体态手势暗示、脸部表情暗示„„ 暗示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形成独特的暗示教学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从课堂信息传递的显隐程度看,暗示教学具有含蓄特点,它是隐蔽的而非直露的,间接的而非直达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正因为这种若隐若现的特点,才更易激活人的意识。

从接受信息的心理状态来看,暗示具有一种意会性的特点。这是暗示现象的含蓄性、隐蔽性所引起的,故而接受暗示者无需讨论更无需争辩,而是靠一种心领神会的感悟去接受启发,就是含而不露地对学生施以批评,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去传递,学生则是心照不宣就能心有灵犀的唤醒观念,并使自己的观念趋向于实现而产生行动。正如洛扎诺夫所说:“这是人类个体之中的一种普通品质,由于它才使人和环境间的无意识关系发生作用”。

从暗示的影响效果看,暗示方法具有易接受的特点。人们知道,赤裸裸地灌输式教育效果欠佳,正如苏姆林斯基所讲:“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我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期的人按照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而暗示之于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影响作用是一种无对抗性的,因而不使接受者感到“有人在教育他”而感到不快。因此学生就很容易接受暗示的信息。尤其是暗示艺术利用位于无意识或少意识的心理活动之中的,这种假消极的安闲宁静愉快状态下惊人的节约精力,又使得暗示教学艺术效果带上渗透性持久性的特点。

三、教学暗示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传递课堂信息,激发学习潜能

暗示教学艺术可以使学生具备无意识心理倾向,并且引导这种无意识倾向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期待相结合,使个人智慧潜力化为显示的巨大心理活动能力,从而实现学习潜能的有效发挥。而这种学习潜能的激发是建立在课堂上信息在师生之间顺利传递的基础之上的。首先,教师可以从来自于学生的暗示获得信息。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水平具有差异性的学生,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学方法,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做出差异性的反应。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养成随时注意学生行为、表情变化的习惯,从而获得学生学习心理趋向差异的不同信息,并及时做出教学处理,这样就易于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各有不同,运用暗示是促使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例如,涉及教学重点、难点时,由于粗心大意的学生往往容易忽略,教师可以用变换语调与说话节奏,夸张动作手势等多种形式来引起注意。这样,师生之间通过恰当的暗示 实现信息传递就便于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实现教学信息的价值,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例如,在教学“鸟、哭、兔”三个生字时,教师可针对学生容易漏写一点的情况,组织学生“动脑筋、找一找”的游戏活动,指导学生找到“鸟”敏锐的“眼睛”,找到“哭”的“泪点”,找到“兔”的“短尾巴”。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有意无意地却又准确、牢固地掌握字的写法,其教学效率是单调机械地指点加以反复呆板地抄写所难以达到的。

再如背诵课文,聋校的学生感到很困难很枯燥,因机械而重复,几遍下来就会兴趣索然,这就需要教师变换情景,把同样的教学内容纳入不同的情景,第一遍自读,第二遍竞赛,第三遍表演,几遍下来,学生就轻轻松松地记注了该背的课文,不但不觉得背诵课文困难,还觉得有趣、好玩。这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以后再背诵课文学生一定会乐意,也会学着运用多种形式来帮助自己记忆课文。

又如,上课时教师发现有个学生走神,这时教师立即请这位学生回答问题,实际上就是暗示他上课不要走神,不过这种暗示不巧妙,会让那位学生不知道回答什么问题而难堪、尴尬。我们如果巧妙地运用反话正说的暗示法,效果就不一样了。我们可以说某某孩子很聪明,这个问题他准能回答,并有意地把问题重复一遍,这样既提醒了那个学生上课不要走神,又使他知道要回答的问题,既不会伤他的自尊心,还会使他心存感激,自己上课走神老师不但没有批评,还表扬了自己,如果上课再走神就对不起老师了。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调节课堂氛围,愉悦学习情境

怎样使学生由苦学转化为乐学,这是目前理论领域引人注目的问题,也是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的热点。理论表明,暗示教学艺术是人与人之间潜意识的刺激,是在无对抗条件下发生的心理和行为影响,它在感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均可发生作用,以致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自觉激发,因此容易促成愉悦学习情境,使学生学习活动成为真正愉快的事情。我们知道,教师的主导地位,对课堂氛围影响很大,教师的一颦一蹙都会形成有意无意的暗示,教师只要注意施以积极的暗示,避免消极的暗示,减少负面效应,就有利于促成愉悦的学习情境,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与目前流行的情境教学和乐教学的思想与方法是十分合拍的。

例如,在指导学生用“高兴”一词造句时,教师既不给“高兴”一词下定义,也不直接讲例句,而是与学生“随意”会话,在教师“人是什么时候最高兴?你经常高兴地 做什么?有时你会高兴得怎样?”等一连串问题的暗示下,学生精神轻松,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将“高兴”一词自然地运用到了丰富多彩的回答中。

又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老师先出示桂林山水的美景图和视频让学生欣赏,在欣赏的同时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著名诗人贺敬之的诗:云中的山啊梦中的水,柔情似梦漓江的水——学生听(看)到教师充满感情的朗诵,通过言语暗示、脸部表情的暗示,让学生感到桂林的山水如仙境,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立即产生了想朗读课文的强烈愿望,这就是给了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桂林山水如此之美,我一定要学好这篇课文,在学习时当然会全神贯注了。

3、协调情感与理智,促进身心发展

人是情感与理智的合一,情感与理智总是紧密相互地交织在一起,而且互为影响,情感愉悦利于提高智能质量,理智上的障碍又会抑制情感。正如日本心理学家龙泽九说:“在促使儿童的学习方面,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不能无视感情的作用,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暗示能制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情感处于愉悦状态,无疑会促进理智的发展。心理学生理学表明,紧张能保持思想集中,学生课堂学习需要适度的紧张度。但这种紧张焦虑过度或持续时间过长,在精神上会产生一种应激反应,降低神经系统紧张度而又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烦躁等。长此以往会影响身心健康,导致身心疾病,如抑郁、惊恐、自卑等。课堂教学应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良性环境。所以运用好教学暗示使课堂气氛轻松,会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把课堂上学生紧张的中枢神经活动变为轻松的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的协调活动,有利于神经系统健康,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例如,《师生情》一课字里行间透露着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这种师生之间流淌的真情更需要引导聋生用心去体验和感受。此时,教师可以用引导性的语言暗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自己尊敬和爱戴的人生病了,自己会有怎样的心情,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联想到本课,从而体会到课文中探病孩子的焦灼,想见老师又怕打扰老师,期望老师早日康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从而在情感体验中把握课文的内涵——师生情浓:师爱生、生敬师,从而走进课文深处。

4、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全面素养

暗示在课堂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能力的培养者,也是灵魂的塑造者,担负起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责任,对学生指点 迷津,教书育人。因此近年来,各学科注重在课堂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已成共识。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一方面学生认识水平发展,自信心独立性增强,另一方面由于其阅历肤浅、缺乏对问题的全面、深入、理智的把握,其观念行为往往似是而非,对此教师直接否定性施教,同学们往往不易接受,易起逆反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若能注意寻求教学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的契合,巧妙的施以暗示发挥,则往往会引起学生深思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班有一位同学,平时爱拿别人的东西,无论班级里少了什么,同学们都认为是他拿的。一次他前面的同学丢了一支钢笔告诉我,同学们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他。我想了想,就看着这位同学对全班同学说:“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都很诚实,不会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可能是借了忘记还。”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向别人借东西,借了东西如何还。过了一会,这位同学慢腾腾地站起来说:“老师,我的笔尖断了,想跟他借,又怕他不肯,我就自己拿了。”说完,他的脸通红,紧张地看着我。我微笑着点点头,他立即把钢笔还了,还承认了错误。看到这,我带头鼓掌,教室里马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也向他投去了信任的目光。从那以后,教室里就很少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样做,既没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

再如,中学生早恋是个既普遍又棘手的问题,有经验的教师对此既视若无知又心中有数,善于捕捉点滴相关的教学信息稍加随机引发,就事不就人,则引起早恋了学生的反思,使之默默地认同老师的观点,作出该如何不该如何的理智正确的选择。实际上这里运用的是一种间接含蓄的、意会性的课堂方式。

又如对待后进生问题,一般教师易表现为冷漠、疏远甚或责备,使学生成为课堂被遗忘的角落,久之,被视为不可雕的“朽木”,终至跳不出被扼杀的“冷宫”。我们知道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研究了师生间的交互感应后,证明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与期望,能增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这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从中接受启发,在课堂上十分注重微妙的暗示给后进生以关爱、信任、期望,从而使学生受到激励,迅速发展了他们的智力,使之跳出了可怕的“差生”的怪圈。如,我班有一位同学经常拖交作业,多次找他谈话也无济于事。后来我就让他做小组长,负责他那一组同学的作业和背书,结果他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要督查别的同学的作业和背书,自己就得按时完成作业。这样,利用了“人格暗示”把“要我完成作业”的压力变成“我要完成作业”的动力,从而改掉“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的毛病。事实上在许多棘手的教育问题上,这种课堂暗示教育方式能够解决其他教育方式不易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暗示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如前面所说,暗示具有一种信誉效应,人的信誉度愈高其暗示力就愈大。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将此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因此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渊博丰厚的知识,成为知识的化身;具有完备的能力结构为学生所仰慕崇拜;具有高尚的与美好的情感世界,增强人格的静力吸引。这样才能在学生精神世界树立起一尊丰碑,使教师暗示产生一种“皮格马利翁效应”。

2、教师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暗示原理指出它是一种无对抗性的,暗示者与受示者是在相互信任、亲和的前提下实施暗示行为的。只有师生之间融洽相处,形成轻松互信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够“亲其师,信其道”,获得良好的受示效果。

3、教师还要注意接受和指导学生暗示。指导学生暗示,主要是注意引导学生会运用自我暗示来克服自卑、焦虑等不良心态,使之与教师一道进入自信的、轻松的教学情境。接受学生暗示是指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无意暗示中,获得自己教育行为的信息反馈,从而及时地进行自我教学调适,使师生处于教学双边活动的最佳的和谐状态。

4、注意运用积极暗示,避免消极暗示。积极暗示通常以肯定为前提,暗示给学生以鼓励性评价,这就使得学生能增强学习的信念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作为教师,一定要谨于言,慎于行,让我们的行为、观念、态度、教学方法发挥积极影响,消除不利影响,充分利用大量的情绪刺激和外围知觉创造适合发挥积极暗示作用的协调氛围,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积极地采用暗示教学法,使学生达到既心理松弛,又聚精会神学习的理想境界。另外,在实施思想教育暗示的启发时,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习惯,能准确及时地洞察学生思想动态;有良好的宽容心态,不暴不躁,同时善于发现教学内容中的有利因素随机启发,收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暗示教学是教学启发艺术的一种。它以间接含蓄、引发意会而易于接受为特点,以无意识心理倾向为机制,注意刺激无意识心理活动为接受信息服务。它具有灵活多样的暗示形式,能有效地传递课堂信息,激发学习潜能,形成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同时又有良好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功能,与现在倡导的情境教学、和乐教育、愉快教学乃至素质教育相融通,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只要广大教师注意提高自身素质,自觉运用暗示于教育教学之中,就能产生特殊的教学与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晓林主编《教师教学基本功全书》,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

2、皇鸿甫昌主编《家庭教育漫谈》,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3、董安君主编《奇妙的心理世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4、曹娥江论坛《13大暗示法引领孩子进步》,2009

5、张伟茀撰写的《巧用暗示法》,重庆市渝中区中四路小学

6、[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7、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用暗示法教育我们的孩子》,作者:佚名,2008

9、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10、刘全礼主编《特殊教育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聋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2、季佩玉、黄昭鸣主编《聋校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聋校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浅析

聋校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浅析

摘要:聋校语文课的教学目的既要进行语文的训练,又要进行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德育因素的渗透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是语文教学本身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目前教育形势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应遵循什么原则呢?有些什么方法呢?及要实施什么方面的德育内容呢?下面就我个人的想法,与大家一同探讨。关键词 聋校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应遵循的原则 1.渗透性原则

渗透性原则又称为隐形教育。人们常说:“文以载道”,聋校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课文的字里行间蕴含着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渗透性,所以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必须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人物、事件、景物来实现。例如《周总理的睡衣》,课文紧紧围绕睡衣加以叙述,通过讲周总理的睡衣上已有好几个补丁,七十多岁的邓奶奶还在给周总理补睡衣,说明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又通过讲年轻护士手捧睡衣,感动得眼睛湿润了,表明年轻一代对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的作风十分敬佩,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对课文的内容给以分析、讲解,让学生学习周总理、邓奶奶艰苦朴素的精神。

2.概括性原则

语言文字中渗透着德育因素,有一些并不明显,我们应在引导学生理解的过程中加以概括。在词语的运用中,我们应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概括,如“喜欢与讨厌”“美丽的与丑陋的”。

课文的主题是进行德育的重要因素,主题的概括过程实际上是语文学习、思维训练与德育结合的过程,特别是那些思想内容深刻的课文尤其需要概括。例如《莹莹长大了》教育学生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事。《奶奶,您吃》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尊敬老人的习惯。

3.准确性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能否进行成功的德育教育,首先取决于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确度。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深钻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德育作用。

教材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凭借,在正确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把握其德育因素的重要性。如《王冕学画》《聪明的华陀》这类赞扬人物的课文,要准确把握课文德育因素。王冕是通过自己的勤奋的学习才成为画家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华陀通过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才把两只相斗的羊分开,教师要通过此事教育学生遇事要动脑筋。

聋校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处于表面、简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学习《谁勇敢》的课文时,课文讲述的到底是小松勇敢,还是小勇勇敢呢?马蜂窝是小松捅下来的,马蜂炸了窝,飞出来蜇人,他只顾自己抱着脑袋跑,看见明明哭了他也不管,这不是勇敢。而小勇呢?他为了保护明明,扑打马蜂时被马蜂蜇了。在危险的时候,他不顾自己,保护小朋友,是真正的勇敢,所以大家都说他勇敢。

聋校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德育因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把德育因素与学生的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受到行为习惯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如《不要乱扔果皮》《我自己做》《帮助李奶奶大扫除》等。

二、语文课实施德育的方法

1.正面析理法。有的课文的内容就是极好的德育教育题材,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必须充分的对学生渗透,联系学生实际,从正面给学生分析道理。如《奶奶,您好》教育了学生应养成尊敬老人的好品质。

2.潜移默化法。讲授山水课文,能使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美化灵魂,并以此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家乡的高尚情操。如《我的家乡》讲述了我美丽的家乡,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热爱家乡的教育。

3.寓教于乐法。语文课进行德育渗透,决不能板起面孔,训教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等特征,创造出快乐有趣的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受德育熏陶。《好朋友》在教学时,老师可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是不是像严良和陆英俊一样,让学生对内容进行表演,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接受了教育。

4.实践活动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指导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更好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以获得教育效果的方法。例如《帮助李奶奶大扫除》教育学生帮助、尊敬老人,在生活中,也应该这么做。

三、语文课中的德育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其主渠道,语文学科是其主课程。在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2)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锦绣河山。(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明。(4)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英雄人物。(5)教育学生知道祖国的过去,热爱祖国的现在,开创祖国的未来。例如课文《天安门前看国旗》《北京天安门》《小八路》《补丁》。

2.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指以增强民族意识、民族责任感和振奋民族精神为中心,传授国情知识为内容的教育。语文课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有机地加以渗透,发挥感染、陶冶作用。我国历史悠久,国情非常复杂,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内容相当丰富。为此我们应深入钻研,理解和反复推敲《纲要》(请讲明是哪一个纲要)和教材,正确理解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之间的关系,将“渗透”体现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例如,课文《赛场上升起五星红旗》《长城故宫》《红绿灯人民警察》《大熊猫》等。

3.民族精神教育

弘扬和培养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是学校教育的义务。语文教材中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极其丰富。如强烈的爱国情感、高尚的人格、积极的进取精神、酷爱自由的思想、勇于抗暴的品格等。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史中,形成了以自强不息、不畏强暴、英勇奋斗、从不屈服于外来压迫的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优秀文化传统,铸成了我们的民族的伟大精神品格,造就了千千万万民族的脊梁。我们语文教学有责任以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品格,造就出一大批民族新一代的脊梁,使我们的民族发放出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灿烂的异彩。例如,课文《飞机遇险的时候》、《谁是最可爱的人》等。

4.革命英雄人物榜样教育

语文课本里描写了许许多多的革命英雄人物,他们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悲壮,可歌可泣。教师在授课时,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手段,让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再现,让革命者的豪言壮语再震神威,让先烈的崇高思想再闪光,达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目的。例如,课文《狼牙山五壮士》。

5.审美教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纳》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但要靠教师去认识、去感受、去利用、去创造。要加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来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体验汉字美、书法美。(2)理解和感受语言美。(3)进行语言美的教育。例如,《我的爱乡》《春天来了》《到海边去》《迷人的天山牧场》《桂林山水》等课文。

6.健康人格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不断促进人的发展与完善。语文学科工具性、思想性、综合性的特点,使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人格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心理特征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兴趣、爱好、倾向性等。课堂教学是语文活动的主体,也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主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效地渗透人格教育,教师必须要准确地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人格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健康的人格教育。在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意境,以情动人。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才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引起共鸣。还要注意找准突破口,找准突破口,也就是找到了语文教学与人格教育的最佳切合点,只有找到这个点,渗透才能得以顺利实现。教师要善于从纷纭复杂的语文教学现象中,敏锐地发现这个最佳切合点,将人格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例如,课文《诚实的孩子》《好朋友》和《奶奶您好》。

7.“五心”教育

“五心”即:爱心、关心、忠心、虚心、信心。“五心”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此为契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完成“五心”教育的任务。在语文教学中,要选准最佳结合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联系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要注意情感体验,以情理动人。“五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德育活动。它是一种潜移默化而又实实在在的教育、影响。在今后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把“五心”教育放在首位,使“五心”教育与社会实际需要接轨,使我们的下一代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例如,课文《我选我》《送雨衣》《帮助李奶奶大扫除》等。

总之,“教无定法”,语文课渗透德育也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思想实际及国际国内 的形势,采取灵活的方式渗透德育。我们既反对“硬贴式”(牵强附会),又反对“游离式”(各不相干)的渗透,我们崇尚的是“水乳交融”式。在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不同的方法,联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德育渗透。

第三篇:聋校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聋校语文教学经验交流

教师 何丽

上一学年我负责的三、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收获,也有很多不足,有很多惊喜,也有很多无奈,现在就结合我平时的工作,和大家进行一个简单的分享,有不好的地方欢迎大家多给我提意见。

一、课前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想要上好课,就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要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教材体系、结构、基本内容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要熟练掌握教科书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的组织结构、认知结构、重点章节等;同时,教师也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多方查找相关资源,要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资源加以利用,充实教学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课堂教学方面 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关键,我负责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时间就更宝贵,更需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间。要将课堂时间价值达到最大化,那么就一定要备好课、备好学生,还要结合注意学生的知识点补缺,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该堂课的教学内容而不至于跑偏。2.注意策略的变化

在给三年级的同学上课时,我觉得我还是挺有激情的,小孩子需要声情并茂,并且不断提示着才能保持注意力。同时,三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需要反复诵读练习,虽然他们课后没有花够时间,不能够将每篇课文背出来,这是我的失职,但是我充分的利用了课堂时间让他们反复朗读后试背,至少可以很流利的朗读,在提示下试着背出。

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我会用相对简洁的语言来表述,多结合生活实际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会在一对一改作文和作业时和同学交流最近的或者在家的情况,更贴近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

三、重视听写

三年级的同学刚接手的时候完全没有记拼音的概念,让他们写词语还稍微好一点,拼音基本不会主动识记。为了让学生养成识记词语和拼音的习惯,我用了很长时间,坚持每天或者至少隔天听写,不会的就抄写再听写。这样听写得好的同学当天作业就会少很多,也提升了一些同学们的主动性,经过一年的反复练习,现在三年级同学基本可以在听写两次以后记住当课的词语。有的时候一课有十一二个词语,二十多个字的拼音,第三次听写时王琬豫和梁缘园可以只错一两个,所以我觉得还是有效果的。当然,对于完全没有听力的学生,拼音不像我们能够拼读记忆,全靠死记硬背,确实很难,记得慢忘得快,十来天以后就忘了少半,应该是所有聋生共同的问题,但是识记这个过程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四、坚持作文练习

在谢艳萍老师的带动下,在范主任的督导下,上学期全校学生都开始了写作练习,高年级的写周记或命题作文,低年级的看图写话。这既让同学们养成了写作习惯,提高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学会审题规范答题,更架起了一座师生沟通的桥梁,让老师能够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情况。通过一学期的练习,同学们都有明显的进步,当然,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相信通过几年的坚持,一定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五、作业及时批改,尽量面批

作业批改上,抄抄写写的作业我会记录同学写错的字词,课前利用两分钟统一讲一下。一课一练和作文我都是找时间一对一面批,再将错误率高的知识点统一讲解,这样能有针对性的纠正每个同学的易错知识点,也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有一个了解。

六、不足、困惑和改进措施

1.对于三年级的张、陈、白、费四个同学,有时候会觉得真的很愧疚,良心有点痛,但是又很无奈。特别是张,大家都知道他很聪明,真的很聪明,可是他们已经跟不上三年级的进度了,我有试过找二年级甚至一年级的书来教他们,但是只坚持了几天。张和白,心情好的时候会把布置的作业写了,一般情况都是没兴趣的,要盯着守着才会写点作业,而且一会儿又搞其它的了。我也很困惑,课堂时间要以能跟上进度的同学为主吧,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他们,课外他们又有其它的事情,总之学习没有兴趣。学习始终不是老师单方面努力就能有用的,像廖丹,她不聪明,但是态度很好,每次学了新的词语就能够在第二天默写出来(拼音除外),完全是自觉完成。也是我没找到激起他们兴趣的点和方法,希望大家能够多给我提些建议

2.应该更重视阅读和积累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性,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

阅读包括泛读和精读,我想,在下学期,三年级同学我应该更重视精读,每天要求他们背一个段落,并且实时巩固抽查。上学期我让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背拼音,课文学完以后再要求背课文对他们来说太多了,也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并且,我更注重听写检验词语和拼音,而忽略了背诵和默写课文,以后我会注意调整,做到词、句、篇的同时积累。六年级同学我会双管齐下,要求背诵的段落会坚持让他们背诵,同时坚持每周两篇的阅读理解练习,将精彩的句子和词语摘抄出来。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一定会有所收获。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感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指正,谢谢。

2018年8月

第四篇: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浅谈

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浅谈 安徽省合肥特殊教育中心 郑秀娟

摘要:聋校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有效,在熟读深究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准确实在而适度地设计教学目标、简洁流畅且创新地设计教学思路,注重朗读品味等富有“语文味”的教学方法的探寻,以实现聋校语文有效教学的目标。关键词:聋校 语文 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是指语文教师运用系统方法,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具体教学对象,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做出的行之有效的策划。教学设计优化与否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在聋校,教学对象因为听觉障碍失去了“听”这一最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来源,其认知理解力相对较弱,而沟通障碍又成为影响聋校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最重要的因素,这些都对聋校语文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对语文教学进行科学而有效的预设,才有可能实现聋校有效教学的目标,而教学设计能力也是语文教师专业能力是否过硬的“硬杠杠”,应成为特教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追求。

一、研读文本:熟读深究要浅出

对教学进行科学而有效设计的前提便是要熟读文本、深入地研究文本。不仅从读者的角度去读,更要从学生的视野去读,从教者的角度去读,先通读,再细读,其次再研读,最后能透彻解读文本且熟读成诵,如庖丁解牛般初见文本、不见文本、再见文本,形成对文本独特的感悟和个性化的思考,并且结合聋生的阅读基础,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设想,再有针对性地参看教参,查阅资料,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如此,教师才有可能高屋建瓴,以最简易、最容易被聋生接受的方式科学地呈现自己的教学设计,谓之“浅出”。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切忌:不尊重聋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需要,一味地照搬他人的教案,或者在没有读懂读透文本的情况下,花大量时间去查阅各种资料,在网上下载课件,结果却迷失在他人的设计中、理不出头绪。特级教师陆继椿说:我坚持独立思考,没有心得决不翻教学参考书;即使一篇较熟较长的文章,我也要读十遍左右。这样,到上课时,就能运用自如了。熟能生巧,这是普遍的规律。当然,在聋校,熟读文本,还包括伴有丰富表情的手语朗读。只有教师也能熟练地运用手语朗读文本,才能建立起和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才能起到范读和指导的作用,才能让教学设计更有效地实施。

二、设计目标:求准求实求适度

语文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效果,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向、过程及结果评价,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在聋校,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实践常常严重脱节,表现在教学目标的设计错位或虚设或多而杂,语文课堂也就表现出低效或无效的现象。为此,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求准求实求适度。

求准:设计目标要对两个要素有准确解读。一是,教材的要求是什么;二是,学生能否达到教材的要求。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学来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进而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评价,忌目标设计的错位。如《竹影》是丰子恺中年以后回忆自己童年生活所写的一篇文章,全篇的教学目标应该立足于童年时候的一次艺术启蒙教育及其对人生的巨大影响;若设计为“明确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这样的教学目标则与语文教学相去甚远了。再如《故都的秋》中,秋天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是与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处境相关,但是结合聋生的理解能力,宜将教学目标中的“忧国情怀与文化内涵”弱化,更多的将其作为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来鉴赏则较为妥当。求实:设计目标要具体,具体到知识的某一个点、技能的某一个点、能力的某一个点,不是泛泛而谈。如遇到散文就是美感教育,遇到诗歌就是意境鉴赏,遇到小说就是形象分析,遇到古文就是文言词语积累,这样的目标设计因缺少针对一篇课文或一个课时实实在在的目标设计而过于分散。另外,设计目标不可只追求于理论上的大而空,如“学会思想、学会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看似华美,却大而不当,在教学实际中很难有操作性。

求适度:设计目标要切合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在聋校,考虑到聋生的认知、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一课时设计一到两个教学目标为宜,并真正落到实处,追求一课一得的实效,忌贪多嚼不烂。《老王》是杨绛先生的一篇富有深沉意味的散文,在初次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体会老王的“不幸”和“善良”,“我”的“幸运”和“愧怍”,理解底层人物的命运以及永不磨灭的人性光辉;品味作者白描而近乎冷峻、真实如同史传的写作技法。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对于聋生来说,老王就是一个关于“好人”的故事,对于“底层的光芒”这样的主题,仅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学生很难理解,而文章白描式的写作技法因为少了词语、句子、段落,细节描写和事件铺叙的细读慢品,学生并没有得其深味。再次的教学中,我将以上目标分解开来,用三课时去完成,学生的理解就透彻了许多,文章的语言特色也因有足够的时间品味而得以领略。

三、设计思路:宜简宜畅宜创新

但凡一节不错的课堂教学,一定是有个好的设计思路。而教师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课堂教学效率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思路不清,或是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一个好的教学思路应该是简洁的、流畅的,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不断创新的。

宜简:大道至简,在聋校,我们追求教学思路的简洁明了,这不仅是教学设计的需要,也是聋生认知特点的需要。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大胆取材,删繁就简,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就课文最核心的一个词语或者是一个问题进行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优化教学内容。如教学《祝福》,仅以“祥林嫂之死谁之过?”这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内容集中而富有张力。面对祥林嫂之死,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鲁镇的人、祥林嫂的婆婆与小叔、甚至小说中的“我”都难逃干系,就连祥林嫂自己也要为自己的死负些责任,可是,似乎谁又不是杀死祥林嫂的真凶,鲁四老爷和四婶收留过祥林嫂、柳妈想帮祥林嫂死后脱离苦海、鲁镇的人们开始有的是同情……那么究竟谁该为祥林嫂的死负责?这就要回归到社会的现状以及社会制度来进行探究。可以说,一个富有深意而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要远胜于千头万绪的说教。

宜畅:语文教学应该是一首诗或者是一篇散文,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或者是一幅画,可以用线将点连成面,流畅而自然。在具体的思路设计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巧切入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好教学切入点,一刀下去,切中肯綮,问题便迎刃而解。常见的切入法有:从题目切入;从结构切入;从线索切入;从人物切入;从重点语段切入等。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可从文题切入:谁退?退谁?如何退?退的结果如何?追问题目中的悬念,教学脉络便也如层层剥笋,不枝不蔓,一以贯之。再如《济南的冬天》,可抓住“温晴”这一关键词语,鉴赏济南的山景和水色,完成从济南的冬天“温晴”的外在特征到“温情”的内在情意的品味与领会。

(二)巧重构

教学思路不同于文本思路,它是对文本解读过程的重构,而不是文本思路的简单重现,可通过“找、选、联、调”来实现。找:反复研读,把握目标,摸清疑难,找出文中可以辐射开来的中心设计点。选:选出文中最有价值的语言点、思考点、结构点、读写点、拓展点。联:将“点”联连“线”,组成教学的“面”,把一个个“片段”拼接起来。调:依据教学需要,调整先后顺序,选择“顺流而下”或“卷帘而上”或“中间开花”。“找、选、联、调”重构流畅的设计思路。如《紫藤萝瀑布》一课,我从第七段的情感切入,选择文中对紫藤萝花的前后对比描写分析情感变化的原因,并结合背景介绍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再顺联至作者对生命和人生的感悟,便流畅地组成教学的“面”。

在文本的重构,教学思路的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是过渡语的使用,即“联”的作用,语文教学过渡自然精巧,才能让教学更顺畅。

(三)巧板书

板书设计是设计思路的简约呈现,浓缩了文章的内容。虽然,多媒体已经成为聋校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但是却不可替代板书的作用。板书以其简洁的语言、精要的内容、直观的形式、逐渐呈现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而一个好的板书设计,更是体现着教师对文本的把握程度和教学设计水平,帮助实现教学的流畅。

宜创新:一篇课文,其设计思路应该是不断创新的,是随着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学手段的更新、教学对象的不同、以及教师对本文解读的不断深入而逐渐优化的,这样的设计支撑下的语文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素质提升的课堂。

《变色龙》是一篇经典作品。最初的设计中,我从题目切入,围绕警察在审案的过程中的几次变化设计出一款“变色版”教学思路:是怎样变的?为什么会变?从变化中,我们看出了什么?这样的设计重在情节的梳理,却少了内容的品味。第二次设计,我从“幽默”入手,筛选文中的“幽默”信息,并思考在这些让人好笑的人物和情节中,作者着力刻画的是什么,从而形成“幽默”版的设计思路。但在“幽默”的评析中似乎也并没有多少幽默。第三次设计,我从“对话”着力,分角色朗读对话,尝试鉴赏对话,从而明确小说主题。实践证明,“对话”版的设计思路更得小说要义。

特级教师余映潮提倡“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方式,也是立足于“创新”的理念,告诉我们要深入解读文本,设计出最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思路,常教常新。

四、设计方法:多读多品多有味

聋校的语文课堂因学生的听力障碍仍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的东风给特教的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先进的教学理念也在特教的课堂得以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特教的语文课堂,无论是教师讲授还是自主探究,不少都是在解答一个又一个琐碎的问题,更有甚者,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预习解答,而语文课堂则变成了订正答案的课堂,美其名曰:自主探究。试问:这样的课堂又有多少意味?“语文”又体现在何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又如何实现?

聋校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是一个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一个充满“看、说、读、写、议”等语文要素的课堂,尤其是“读”不能偏废。

在聋校,由于学生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口头进行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因而朗读往往被很多老师所忽视,或仅流于形式。聋校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聋生须能正确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虽然聋生没有办法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读出文章来,但是,结合聋生的生理特点,依据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依然可以挖掘适合聋生自己的朗读方式。伴随着正确的口型、尽量发出清晰的声音,利用准确的手语和丰富的表情一样可以将课文演绎地淋漓尽致。学生在教师的范读、自己的反复诵读中一样可以准确的把握语言的节奏、文本的情感,准确的理解文意。正如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如何其芳的《秋天》中“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其中的“飘”是个具有传神力度的词语,我通过“一手指直立,从耳边缓缓向外伸出,同时变指为掌,如声音的飘出”的手语动作,再结合“悠远”的表情,配以声音延长的口型来朗读,学生很快就领会了山谷深远幽静的特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的品味和鉴赏,通过用字遣词的精妙、遣词造句的方法、关键语句的含义等的品味构成语言的魅力空间与巨大张力,引发作者与读者的情感共鸣,生成精彩的课堂教学。在语言的品味和鉴赏中,要敢于尝试让学生自己去朗读、去发现、去品味、去欣赏。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让学生通过朗读,自己发现“钻”字的魅力,并试着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是可以体味到“钻”字所包含的“生”、“长”“快”的意思,并且还能体会到春天小草的力量与俏皮。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蕴涵着情感,美感,语感。语文教学就是要将情感,美感、语感完美高度的统一起来,呈现给学生一种“立体的形象”,这就是语文味。聋校语文课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更要给予学生以情感与美感,让学生在浓浓的语文味中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部精彩的舞台剧,那么教学设计就是优秀的脚本,我们每位特教教师都应该是出色的编剧,并且信奉:不吃透文本不上课,没有自己满意的教学思路不上课,教学设计不理想不上课,不能实现有效教学不上课。

第五篇: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语言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语言

泗县特教学校 卢灿勇

关键词:聋校 语文课堂 教学语言 摘要:

近年来,随着聋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在“以聋童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为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聋童的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教学语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不断完善和发展已有的认识和经验。

一、教学语言及其重要性

1.教学语言是指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聋童使用的语言。教学语言在聋校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还有手指语和手势语。此外,在传递语文信息的教学活动中,体态语能辅助口头语言的语义,帮助聋童理解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意思。所以体态语是聋校语文教学活动中必要的非语言手段。

2.教学语言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语言,包括传授知识,培养聋童语文能力,发展聋童抽象思维,陶冶聋童情感。因此,教学语言必须承载正确的教学信息,能被聋童接受,正确理解教学活动中沟通交流的内容,读懂课文,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聋童具有语言文字能力的目标。

3.教学语言在聋校直接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关系到聋童语言文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聋校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把它提到教师的重要素质的高度去认真对待。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地、有效地使用教学语言,应该作为聋校语文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教学语言的原则

1.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七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正确认识聋童的各种语言及其社会性。主流社会共同语——汉语言文字是聋童融入主流社会的第一需要。

3.教学语言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聋校语文教学任务,形成和发展聋童语言文字能力的需要,体现语言文字教学的普遍规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聋童的语言文字能力。

三、聋童的各种语言及其社会性

1.口头语言是用口说用耳听的语言。婴幼儿学语言,都是从学说

话开始的。口头语言是主流社会沟通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聋童具有学习口头语言的潜能,口头语言又是聋童顺利学好书面语言的基础。口头语言对聋童来说,语音上的差异很大,但聋童可以借助手指语正确表达语音意识和语音思维,用文字正确地转换成书面语言。所以,口头语言应该是聋校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语文课堂教学语言。2.书面语言是用手写用眼看的语言。书面语言是用文字符号把口头语言定型化地记载下来,成为主流社会广泛用以沟通交流思想的工具,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书面语言将无形的口头语言用文字符号记录成有形的书面语言,这对聋童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十分有利,而且是聋童融入主流社会沟通交流思想的最实用的语言。所以,书面语言也是聋校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语文课堂教学语言。3.手指语是用专门设计的汉语拼音字母手指指式,按汉语拼音方案连接若干指式拼成普通话音节,连接若干音节拼成普通话的一种语言形式。汉语拼音是汉语的代码,为主流社会某种特殊用途服务的工具。手指语对聋童来说可以用它正确表达语音意识和语音思维,大多数聋童用差异的语音加上手指语同样地发展着语言。所以手指语是聋童学习说话学习语文极为有用的辅助语言,也是课堂教学中很有用的辅助语言。

4.手语是聋人表达思想,进行交流的工具。在现代社会,我国聋人使用的手语,一般称为手势语,也有人管它叫手势或哑语。它是聋人与聋人及正常人之间联络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能仅仅依靠口语这一种语言工具,手语在各科教学中,特别是在高年级讲授内容较多时或在教学某一阶段,仍然有着重要作用。恰当运用手语,可以起到有声语言的辅助作用,帮助聋生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更好地掌握有声语言。总之,手语有其自身的特点,聋校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手语的积极作用,使手语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之一。

5.体态语是非语言表达方式。是用表情、手势(不完全同于手势语)、体态、图画、使用教棒等传递动态的、直观形象的有关信息,强化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接受信息的效果。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教学十大教授法中也提到“以姿势助说话”。在主流社会中人们也常用体态语来提高口头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体态语对帮助聋童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理解教学活动中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意思,提高朗读课文的语感,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内涵,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习积极性,都有十分有益的作用。因此,体态语是聋校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极为有用的非语言表达方式,是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载聋校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暗示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聋校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暗示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聋校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之我见

    聋校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之我见安溪县特教学校白妙芬在聋校的教育教学中,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其中也应汇入美育的内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聋校中的作文教学

    聋校中的作文教学 由于听力障碍,耳聋学生只能以手代口,作为他们的“母语”——手语,既有其独特的词汇表达,又有其独立的语法规则,并且有很多地方不能与健听人的口语、书面语相一......

    聋校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聋校第三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学期我担任聋教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现在工作也进入了尾声。回顾这一学期以来,我们班在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在科......

    聋校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惠民中心校 曾洪良 时间飞快,本学期行将完毕,回忆本人阅历的教学路途,有艰苦,有欢乐,留下很多回想,在此将本......

    聋校语文复式教学教案

    启聪语文复式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一年级:认读j和ji的四声,会拼读“鸡”和“桔”的音节。 会正确书写声母j和书写音节“jī”“jú”。 二年级:聋校实验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十三课句......

    聋校语文教学反思(合集五篇)

    聋校语文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发现聋生在朗读课文时会出现读不通、读不准的情况,表现为(1)顿读:一字一顿地读。(2)读错:添字、漏字、读错字、颠倒重复。(3)读破:停顿错误,把句子读得支离......

    聋校语文教学[共五篇]

    聋校语文教学 应注重“两条腿走路” 语文生活化教学观的认识与尝试 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 黄晓梅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在课堂上,不管采用怎样完善的教学方法,都......

    聋校语文教学的几点问题

    聋校语文有效教学几点问题 摘要: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目前聋校课堂教学中存在大量低效或无效的情况,其中突出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