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01:5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浅析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是学生取得学习、发展能力的坚实基础。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作为求知者,要成为课堂的主体,需要培养出自主学习、探讨以及运用的能力。笔者就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已改进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问题;措施

传统的小学课堂,老师的“权威”占着绝对的主体,一直都是老师一个人的讲解;学生所能拥有的自主学习空间狭小,也没有实践机会。教学课堂的主动权应交到学生手中,为他们提供一片自主学习的天空。

一、小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

真正的阅读是自主性工作,是情感与思想全面投入的过程。那种应付考试、寻求刺激的阅读都属“伪阅读”。

首先,自主性阅读能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文章不是文字的堆砌,其灵魂在于文字背后的情感、思想及做人做事的哲理。这些东西都不是老师能“灌输”给学生的,需要学生在自我感悟和实践中获得。

其次,自主阅读能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方法是靠实践形成的,教师文本解读虽然精彩,但不经过学生的思维加工与实践体验,是无法形成自己的方法的。所以,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着阅读,慢慢让学生学会科学地阅读。

再次,自主阅读才能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伪阅读”缺乏思维参与、缺乏情感投入。一个没有感动、没有智慧、没有灵感的阅读是无意义的。所以,要引导学生在体味、领悟中阅读,读出语文的内涵。

同时,自主阅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弱,但具有强烈的阅读兴趣,有着良好的想象力,思想约束少,阅读的个性化特征明显。所以,低年级阅读更需宽松的氛围与自由的空气,才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认识不到位

部分老师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大多认为语文只要让学生学好课本知识就可以了,语文综合性的学习只是知识的一种附属,从而淡化了自主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老师的不重视,导致学习在学生中,只有一味的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被动接收,缺乏必要的自主性学习。

(二)学校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在小学的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过于依赖课本知识,对其他学习资源的开发不够到位,视课本内容为学生学习的唯一依据。老师缺乏课程开发意识,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意识,在意识开发中,不能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不重视过程

许多老师将学习活动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不能有效的挖掘教育价值,缺乏必要的激励与督导。在语文课程展示上,很多老师都只抓住了展示成果这一环节,但具体的实践、操作环节等都没能引起老师的高度重视。

(四)活动开放任自由

长期以来,“培养学生自主性、独立性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是小学基础教育的前提。强调学生在组织活动中自行、主动的设计,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解决。在语文学习活动开展中,人们都提倡学习的自主性,使得教师从“选题”到“成果展示”阶段都完全的放手,而结果可想而知。因为毕竟是小学生,教师不可能完全放手,交由学生自行处理。

三、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具体改进措施

(一)课前预习,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前,需要教学提前预习以及方法。在初读文章时,需要针对课本的导读进行学习,对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点、难点用“?”标示出来,并对知识难点进行讨论和研究等,这样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动力。

有了目标、有了针对性,学生才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按照课文以及老师提出的要求,将问题逐一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还能够将学习习惯、方法等融入激励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中去,为小学语文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创设自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老师应现对课文进行了解,明确一下课文学习的主要目标,增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走入课文中去。例如:在教学《松鼠》一课时,刚开始可以说:“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它是谁呢?别着急,它来了(用多媒体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刚认识的这位朋友,说说你最喜欢它什么?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松鼠》。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在观看松鼠图片的时候,也走进了教学之中。

(三)注重学生 “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才是释疑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思考,必须先教会学生提出质疑,让学生在学习中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在“问题式教学”中,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例如:在教学《假如没有灰尘》一文时,可以提出这些问题:

1、让学生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

2、让学生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3、引出课题——《假如没有灰尘》。

用如此的“问题式教学”,就能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渐地占据主动性,进而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四)注重感悟,品味课文

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课文的情感不在于外在,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知识。只有学生的反复朗读,在语气中、在声调中、在表情中体会课文的情感,才能够取得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知识的熏陶。

例如: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时,教师着重强调出“我”在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体会出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鲈鱼放生。然后对学生提问:“假如是你,你舍得放了这一条鱼吗?”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也能够体会出作者的心境,那就是要求自己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从课文中,我们也能够品味出作者的思想。

(五)强调阅读中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所以,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让学生去体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学生虽然知识经验少,但他们具有非常强的想象力与大胆的创造力。在教学中要提供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于学生想象中一些荒诞的成分或者一些不合理创作要抱着宽容态度,保护与激励学生把想象与创造结合到阅读中,一旦形成学生个人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是极有帮助的。

例如:在《夕阳真美》的教学中,教材把太阳拟人化为一张圆圆的脸,“它那张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可以让学生想象“太阳为什么脸红了?高兴了还是生气了?还是害羞了?”“太阳是什么性格?你能够为它编一个小故事吗?”这样能够在文本阅读中,结合文本特点开展定向想象,同时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个性化的阅读不仅需要宽容,而且需要让学生展示。在教学中可以激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说出来,给学生展示个性与训练表达的机会,这样的交流对全体学生阅读思维的开发非常有意义。

总之,要多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要多让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流、讨论。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叶圣陶所说的“自读自悟”的佳境。笔者通过对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求学生能够在快乐中自主性的求知。

【参考文献】

[1]杨富强:《小学语文自主探究“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J].作文教学研究,2009(1)

[2]毛润秀.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科教研究,2010(12):64

[3]张辉.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05):80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石淙学校金国平

邮编:313015电话:***.邮箱:jgp7802@126.com

第二篇: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北郧县城关第一完全小学:凌祖宏

[内容摘要]

阅读是一种积累,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我们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充分自主的、个性化的解读,读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普遍存在高耗低效和重读轻悟的现象。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我们有必要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以往的经验进行总结,找出合适的对策解决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这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

对策 [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文章的阅读,阅读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学习形式。阅读既是学习语言的过程,又是使用语言的过程,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信息,知识越多,越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搞好阅读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有些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思想教育课,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本身特有的工具性。轻视字词句等方面的训练,只顾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忽视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而有些教师只专注于字词句和内容分析,而不注意深入挖掘课文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文思想内涵,不能让学生从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未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应试教育对阅读教学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思想已被功利主义思想所取代,而在功利主义思想下,教师对学生进行功利主义的阅读教学,片面追求教育结果,以考试的分数论成败,忽视了教育过程中学生价值的实现。功利主义的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按照考试模式对课文进行讲解,把熟记、难写的字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完全不涉及原文的情、意、道。有的教师甚至将课文编成考题,要求学生在不读全文的基础上完成考题。

(三)重内容理解,轻人文熏陶

语文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要靠学习主体__学生感悟获得,而不是只靠教师讲解。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育中应该特别重视“重意会、重感受、重直觉、重自悟”的人文方法。现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于偏重于对阅读内容的详细分析理解,而轻视和机械进行人文教育。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和道德的教育,激不起爱美的情趣。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显然,这段话指出了培养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强

调指出了培养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__“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__“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四)阅读缺乏体验性

在《月光曲》的教学中,我们研究发现单纯的介绍背景,告诉贝多芬的困苦往往不可以打动学生。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曾提到:“一切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现在学生大多生活宽裕,很少有经历过极度痛苦失望的时候,很多老师发现这一难题却没有十分可行的方式。他们深知缺乏体验的学习会使学生对语文产生距离感,使学生对阅读产生畏惧感。在这种情形下老师一定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处理,假若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以迷路时忽然得到帮助来类比贝多芬遇见盲姑娘时的心态,将文章的深层内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也可以让学生明白文学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随着生活阅历的渐渐增加,激起学生思考科学文化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形成爱科学、讲文明的良好品质。

二、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更新阅读教学理念,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角色的定位,让阅读呈现开放式、对话式、个性化的状态,必须突破原有阅读教学的封闭状态,为学生营造一种动态、自由、主动、多元的阅读氛围。学生一旦冲破空间的桎梏,就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会焕发出满腔热情,用他们拓宽的视野去体味生活、感悟人生。

(二)把握阅读灵魂,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以读为本”是小学阅读教学的灵魂。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可见,“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读是感悟积累的前提。因此,阅读教学要从始至终贯穿“读”,不是只言片语地读,也不是少数地读,而是落实到每个学生潜心地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相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阅读感受,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教师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教师要把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还给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去作复杂的分析,而是让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多表达。问题要少提,要整合,书要多读,有目的,有层次地读。通过课上反复练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直至读出感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从而让学生获得个人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读书百遍了,其义也自见了。

(三)要“因材施读”,精心设计读的形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文章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我们可以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教学,由于学生识字量少,独立通读课文有很大难度,范读很有必要。当教材中出现句子长,结构复杂或文章艰深难读的片段,我们就采用领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突破难点。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也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则由几个人或全班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读;为了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线索或提纲,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层次、捕捉关键词句,则引导学生细心默读;为了提高兴趣,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对故事情节或对话较多的课文,则进行分角色朗读;对于句意连贯的句式或段落,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为了让学生能“以读悟文、以读悟情”,身为教师的我们要敢于放手,“有扶有放”、“有错有纠”,让学生在“多读”中领悟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四)转变教师评价阅读教学的标准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不管学生会不会回答问题,老师都会说“你真棒”。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池,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一个“爱迪生”。

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所以教师要改变原有的重赏识轻批评、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统一步骤的阅读教学评价标准,建立一个严谨、公正、科学、多元化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总之,“学语文”最终目的是“用语文”,我们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认真落实新课标理念,让学生沉下心来阅读,让教师静下心来教阅读,少一些浮华和形式,潜心会文,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习语文、感悟语文、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相信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一定会有更大的突破,更加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顾黄初:《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2、《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4、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小学语文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汉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凭自己的经验教学,教法单一。

2、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被动接受学习,教学耗时长,效果差。

3、汉语拼音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关键环节,老师重视度不够。

4、一年级新生学前教育存在极大的薄弱环节,学前教育有不科学的因素。

5、学前教育的老师存在文化程度、专业技术、师德休养、个人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对进入一年级的新生有多方面的影响。

6、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忽略了对孩子的贴身教育,辅导力度不够。家长对孩子的责任心不强。

7、一、二年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够充足。三至六年级学习时间相对较长一点。

8、学风不浓、学生厌学是存在着的普遍现象。

9、城乡学校差别大。师资力量有悬差,超大班额突出,教师是人不是神不能做到全顾。

10、教学设备分配不均,没有做到城乡资源共享。规模小的学校只能是希望、盼望加渴望,最后是失望。

二、对策

1、教育主管部门把师培师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使用多层次、阶梯式、不等式等方式方法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面放宽,让大多数教师都受益。

2、教师利用培训、读书、网络等学习多人的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3、对幼儿教师加大培训力度。学前教育对义务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很多方面:性格、兴趣爱好、勤学好问、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都与学前教育密切相关。

4、培养教师专长及特长。分配教学科目用其长。

5、定期或不定期对对家长进行培训。档次不一定要好高,班内校内培训都行,不需要大道理,只要切合实际即可。

6、密切家校联系。家校互动,随时掌握孩子(学生)的动态,不让学生处在夹层中,失去了家校的监管。加强对孩子的家庭辅导。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孩子都要实行正面教育。扶正学生的身心。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7、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不在于外表搞得怎么样,关键在于: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老百姓的夸奖、老百姓的口碑能成就学校教育的兴衰。老百姓呀,应该利用他们那张金口多为学校摇旗呐喊,把指责变为理解,把误解变为宽容,把阻力变为动力,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8、加强安全管理力度。近年来,学校安全事故频发,一切最终的责任都是学校承担。我觉得只要学生购买了人生伤害意外安全保险,一旦发生伤害,经济补偿这块应全部由保险公司承担。

9、各级政府及组织要把关心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从舆论上、思想上、生活上多关心教师。空头口号少喊一点,具体工作多做一点,把温暖送到教师心间。

第四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步路中心小学张秀艳

【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针对教师们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认识不到位、资源不丰富、过程不重视、活动开放任自由、语文综合不姓“语”等,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门课,挖掘材料,正确指导,化难为易。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提出:要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出现给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都带来了挑战。有位教育家说:“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确实,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等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通过这几年的实施,和同事们的交流,下面就谈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认识不到位

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语文学习只是拼音、识字、阅读、作文,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附属,是装饰,是添头,可学可不学,淡化和削弱了综合性学习“必修”的地位。再加上受功利思想影响,认为上级、学校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无从考查,因此不够重视。

对策:

课程标准将“综合性学习”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同等列为语文学习的目标,这告诉我们综合性学习本身就是语文教学的常规内容,是每一个学生必修的课程内容,而不是为语文教学作“装饰”用的花瓶,更不是可有可无的“添头”。

1.正确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有专家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做了这样的界定:“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应该说,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是一种语文课程形态,是学生探究体验的过程,具有课程的教育价值;又是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体现出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也是学生自主开展语文实践,从中获取知识技能、陶冶情操、提升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活动过程。

2.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征。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以下的特点:综合性、实践性、文化性、主体性、全体性、开放性、生成性、有序性。

问题二:资源不丰富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对语文学习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过于依赖语文课本,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学习开展的唯一依据,缺乏课程开发意识,未联系学生生活,联系社区和学校的实际来开发学习资源,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对策:

我们仙居有许多学校地处僻远山区,相对而言,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困难一些,但是,并非没有学习资源可开发利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城市有城市的优势,农村也有农村的优势。比如,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体验的联系方面,农村孩子不会比城里的孩子弱;在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会比城里的孩子丰富、深切得多等等。学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

1、在语文学习中找。根据教材设定一个共同的单元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再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如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关于童话──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和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了解伟人、名人、身边的人的成长故事)两个“综合性学习” 的内容来看,它们不但与阅读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该单元语文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这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延伸和拓展。同时它又将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有机地集合在一起,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体现了课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在学生生活中找。例如,开展“生活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很大,为了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加大识字量,巩固已认识的字,我们让学生认自己生活中的字,如食品包装纸,同学的名字,商店名称,学习用品上的字。利用身边的语文学习资源,学生养成时时识字,处处识字的意识,向人人学字的习惯。高段学生中开展搜集广告语、店名门牌、产品说明书的活动,选择一个主题,分组完成。

3、在学科联系中找。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因此,综合性语文学习必然要和其他科目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非语文学习活动都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

4、在自然风光中找。比如,一场雪给同学增添几种惊喜,几多情趣,更可以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极其难得的素材。上学期我刚要上语文课,突然下起雪,干脆放弃原定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进了满天飞雪中。让学生们在雪中尽情玩耍,尽情感受,然后萌生了综合性学习的课题《说雪》。学生说雪的谚语,读雪的课文,唱雪的歌曲,背雪的诗篇,问雪的问题,查雪的成因。这种因时制宜,身临其境的教学,学生兴致极高,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5、在社会环境中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在儿童的社会生活中有丰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儿童的游戏,儿童的吃穿住行,儿童身边的科学技术,社区,环保„„都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素材。

问题三:过程不重视

一部分教师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对过程中教育价值发掘不够,缺乏及时的评价、激励和督导。在部分综合性学习展示课上,很多教师往往仅仅抓住了表达交流(成果展示)这一环节,项目设计、过程实施情况并没有引起教师们的高度重视,这是令人担忧的。而且,在表达交流时,又侧重于对成功成果的展示,而不将自已或小组在项目设计及过程实施中产生的困惑及反思进行大胆展示,成了表演秀。这是很危险的。

对策: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课程的理念,不是语文学习的某项内容和能力。因此,它富有课程的开放性和丰富性。它的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学习成果方面,更多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因此,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要只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一个评价,而应把评价贯穿于活动的过程中。这样,每一个学生才更容易看到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锻炼自己的能力。

1、要重视对“综合性学习”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单纯地观察结果,无法了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分工与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每个成员是否都积极参与,合作是否愉快,材料来源是否规范。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安排中期交流,既要交流活动成果,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交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各种偶然性事件,把整个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对“过程”进行评价。

2、要重视“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多种体验与收获。三年级下册教材的“爱护周围环境”这一单元的“习作”结合综合性学习作了如下建议:你可以把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写一篇短文;可以展开想象,写一写几年后家乡的环境;也可以写发生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有趣的事。第一条建议关注的是学生的活动成果,第二条建议侧重于拓展学生思维,而第三条建议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却也提醒我们要重视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多种体验与收获。

3、要重视促进“综合性学习”过程的多元化。学生不是同质化的原材料,而是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认知方式、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人”。因此综合性学习要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甚至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个性均得到合适的发展。综合性学习要凸现选择性,重视促进综合性学习过程的多元化:(1)根据主题分解学习单元。例如,“爱护周围环境”这一单元中的综合性学习,调查、了解家乡的环境污染现状和保护情况是总的活动取向,但是我们教师决不能简单地把涵盖量如此大的、综合程度如此高的活动主题直接推到每一个学习小组前,这对年仅10岁的学生来说,是不堪承受的。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这一大主题进行分解:家乡的水污染情况,家乡的空气污染情况,社区的绿化,学校的环保宣传小队等等,然后在宏观调控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

(2)提供多种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习小组选择调查家乡的树木,我们建议学生“请专家谈树”以增加研究的深度,让专业的成果启发学生的研究视角;我们还建议学生“去实地探树”,让学生在理性探求的基础上丰富感性体验,使研究更立体。再以“去实地探树”为例,我们同意三五成群同行,也允许父母陪同协助。

(3)通过多形式展示成果。综合性学习,在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就应该通过认同、激励等方式,告诉学生可以通过作文、图表、模型、广告产品、诗歌、表演、绘画、歌唱等方式来汇报自己的活动成果。这里一谈到活动成果汇报就强调“用各种方式”。因为我们所谈的毕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她前面有一个重要的前缀──“语文”,因此,我们应该民主、平等地建议学生多采用一些富有“语文味道”的汇报方式,例如在“爱护周围环境”这一单元中的“展示台”中所列

举得“保护环境建议书”“保护绿色家园手抄报”“保护环境标语牌”等等,既让学生选择又有所指向。

问题四:活动开放任自由

“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习惯和能力”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综合性学习强调“自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活动,力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探究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于是,在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人们大力提倡自主性与主动性,从“选题”到“探究”再到“成果展示”,任由学生自由教师完全放手。这种盲目的探索结果可想而知,毕竟对象是一些小学生,不是专家在搞科研,教师决不能撒手不管。

对策:

1、活动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一种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一种比较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伙伴,选择学习方式等,但是,这并不是等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全盘负责,学生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刚上中年级、辨别、组织、自控等方面都不成熟,而且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内容要紧紧围绕着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展开,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作为教师,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任好引导者、评价者、合作者的角色,把握好指导的切入点,从各个环节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2、活动中处理“放”与“扶”的关系。“扶”的功能应在于“激励思考、帮助发现”;“放”的行为应处于“少传递知识、不拿出真理”上。“扶”与“放”有机结合、辨证统一,才能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展开。如:在习作训练课《写写见闻》,在写之前必须进行调查,搜索有关信息。那么学生“见闻”获取渠道的拓展,值得我们关注的“见闻”的取舍方法,是我们首先予以“扶”的。当学生将“见闻”写成文时,把握表达重点上给予“扶”。对于“见闻内容的具体获得,应该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搜索。对于表达的形式,应该由学生讨论选择。对于探究过程中的调查、访问、结论更重视学生的实践行为。教师应充分考虑其辨证关系,做到学生能做的不做,学生能为的不为。教师的一切都以学生为中心,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服务。

问题五:语文综合不姓“语”

“语文交际场教学实验”强调将语文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进行相互融合,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之中释放语文综合性特点,学生从生活本身和已取得的语用经验出发参与到项目设计、过程实施与成果展示中去,通过创设语境,在一定语境中恰当地实施语用行为,培养语感、获得语文知识、练就语文能力。但是,在一些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会把一节语文综合实践课上成知识课。

对策:

1、着眼学科本身的资源。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教会学生查找各种资料。这就要求教师有捕捉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的意识,有对教材进行“精加工”的能力——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学的“精华”筛选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重点阅读、讨论,从而摈弃那种事无巨细、从头讲到尾的做法。学生就能对教材始终处于一

种新鲜好奇的感受中,以探究未知的心态对待每一节课。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确立课堂上的“小主题”的综合性学习。

2、关注学科之间的整合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综合性学习打破学科界限,强调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相沟通。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内容包罗万象,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万缕的关系。我们在把握语文个性的基础上,以课文语言为凭借,适当适时地向各科教学开放,并相互渗透,发挥整体协调提高的作用。

第五篇: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刘海涛2011、10

我校课题实施已有两年多的时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教学改革轰轰烈烈进行,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并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改革初期师生热情都很高,也确实让一部分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教师们的理论和业务素养也有进步。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上,我总结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1. 不会听课。这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对上课内容比较陌生,无法带着疑问去学;听课时开小差不记笔记,或充当录音机的角色,把老师所讲的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上课时能让自己的记录与教师的讲述保持同步,但做不到让自己的思路与教师保持同步;课后不及时复习,听完课就万事大吉,等等。这种被动的学习方法大大降低了中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学习兴趣不大。兴趣决定态度,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那么他就不会积极地探究所学内容,其学习效果也就不会大幅度地提高。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条件改善了,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大大降低了。

3. 不能形成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知识体系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反映,也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组织状态。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再多的知识也只能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验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他们没有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4. 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使人们能够清晰得反映周围现实世界中的一定的特定事物。由于初中生由于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

5. 学习无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但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的安排。因此,看什么、做什么、学什么都是心中无数。他们考虑的是“老师要我做什么”,而不是“我要主动做什么”。

6. 缺乏学习动机

动机缺乏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表现在方法上,必然会死记硬背、投机取巧、没有计划。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丧失深究学习方法的兴趣。因此,那些在学习中无精打采、大叫“没劲”的学生,十有八九方法不当。

7.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学习不足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听之任之,看不到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尝试正确方法所带来的甜头,以为磨刀误了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和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作为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观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但真正要将它落到实处,使学生终生受益,却并非一日之功。中学生要从自己的特点出发,在主观努力的同时加上客观的帮助,寻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不是盲目地去学习。在学习中应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使学习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好各门功课。

下载浅析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小学语文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决定性阶段,是学生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提升的关键时期,是激发学生求知、求新欲望和帮助学生养成......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该学科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诸多优越条件。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是最具可行性也是最有......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在语文学习中,写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不仅是重点也是难点。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部分,不会写作文是很多学生存在的......

    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需要教师有效引导,构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积累丰富的生活常识和经验,掌握多元化的写作技巧,从而实现写作水平的......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德宏州陇川县民族小学潘正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小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原创发表日期:2013年5月10日,原创作品,谢绝转载抄袭) 作文教学是一直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

    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英语课堂学习在小学基础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关注,人们渐渐意识到英语这门国际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21世纪,小学英语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一大热门,也是学校和家长认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小学英语教育离不开英语教学法也......